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学汉语拼音书写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小学汉语拼音书写(精选9篇)

小学汉语拼音书写 第1篇

汉语拼音的(四线三格)笔顺

拼音字母住的楼房:四线三格

1.认识四线:从上往下分别是第一线,第二线,第三线,第四线;

2.认识三格:第一线和第二线中间称上格,第二线和第三线中间称中格,第三线和第四线中间称下格。3.其次要明确某个拼音应该写在哪个格子里,占几格。4.原则:中格占满,上下两格不能占满

下面是6个单韵母和20个声母的笔顺:

一、单韵母(6个):

ɑ 占中格,有两笔,第一笔左半圆,第二笔竖右弯; o 占中格,有一笔,左上起笔(从左到右),画个圈儿,上下紧挨二三线; e 占中格,有一笔,中格正中写横线,接笔再写多半圆(左半圆); i 占中上格,有两笔,第一笔中格写短竖,第二笔一点出二线; u 占中格,有两笔,第一笔竖右弯,第二笔短竖写右边

ü 占中格,有四笔,第一笔竖右弯,第二笔短竖写右边,第三、第四笔从左到右两点出二线;

二、声母(20):

b 占中上格,有两笔,第一笔长竖出二线,第二笔中格右半圆; p 占中下格,有两笔,第一笔长竖下三线,第二笔中格右半圆;

m占中格,有三笔,第一笔短竖,第二笔右边左弯竖,第三笔左弯竖; f 占中上格,有两笔,第一笔右弯竖出二线,第二笔短横写在二线边; d 占中上格,有两笔,第一笔中格左半圆,第二笔右边长竖出二线; t 占中上格,有两笔,第一笔竖右弯,出二线,第二笔短横写在二线边; n 占中格,有两笔,第一笔短竖,第二笔左弯竖; l 占中上格,有一笔,长竖出二线,写直才好看;

ɡ 占中下格,有两笔,第一笔中格左半圆,第二笔竖左弯下三线; k 占中上格,有两笔,第一笔长竖出二线,斜左斜右写中格。h 占中上格,有两笔,第一笔长竖出二线,第二笔左弯竖写右边;

j 占上中下三格,有两笔,第一笔中格竖左弯,下三线,第二笔上格正中写圆点。q 占中下格,有两笔,第一笔中格左半圆,第二笔右边长竖,下三线。

x 占中格,有两笔,第一笔左斜竖,第二笔右斜竖;叉中间,上下紧挨二三线 z 占中格,有一笔,2字硬拐弯,中格要充满

c 占中格,有一笔,一笔写成左半圆,上下紧挨二三线 s 占中格,有一笔,8字写一半,上下挨着线。

r 占中格,有两笔,第一笔短竖写中间,第二笔右斜

y 占中下格,有两笔,第一笔右斜中格满,第二笔左长斜,下三线。

w 占中格,有两笔,第一笔斜下斜上,第二笔写斜下斜上(斜下斜上写两遍),上下紧挨二三线。

注:zh ch sh 笔顺参考z c s h的笔顺。

一笔写成: o e l z c

s 两笔写成:ɑ

i

u

b p

f d t

n ɡ

k

h

j

q x

r

y

w 三笔写成:m 四笔写成:ü

易出错字母的书写:b-d

p-q

t-f

ei-ie

ui-iu

汉语拼音书写格式(四线三格的书写范本)

汉语拼音的正确书写格式

1.首先要正确认识拼音格:上格、中格、下格;四线:从上往下分别是第一线,第二线,第三线,第四线

2.其次要明确某个拼音应该写在哪个格子里,占几格。

a的书写:a占中格,先写左半圆,再写竖右弯。占满格 o的书写:中格,从左上方落笔,一笔写成,占满格 e的书写:e也占中格,先在中格的中间写横,然后连着写上半圆,一笔写成。在书写的同时要读出四个声调。

一、笔画方向错 笔画方向错,主要是指整圆笔画和半圆笔画的运笔方向错了。

初学拼音者,有的习惯将整圆笔画,按顺时针方向,从上往右下运笔,如“O↘”;有的习惯将整圆或半圆笔画,从下往左上或右上运笔,如“↖C、O↗”。整圆笔画的正确书写,应该是从上方落笔,往左下方运笔,一笔写成,如“↙O”。半圆笔画的正确书写,无论是左半圆,还是右半圆,都应该从上方落笔,左半圆从上往左下顺势运笔,右半圆从上往右下顺势运笔,一笔写成,如“p”中的“)↘”及“q”中的“↙(”。在这里顺便提一下阳平声调调号的笔画方向。

初学者易受汉字笔画“撇”的影响,写阳平声调调号时,从右上往左下运笔。如此运笔是不对的,正确的写法应当是从左下向右上运笔,这样运笔正好可以示意出调值的朗读轨迹

二、笔画顺序错书写“i、j、ü”这几个字母,有些初学者喜欢先写上面的“点”,这主要是受汉字笔顺“从上到下”规则的影响所致。

这些字母中的点画,应该最后书写。书写“f和t”两个字母,有些初学者习惯首先写“横”,这主要是受汉字笔顺“先横后竖”规则的影响所致。这两个字母中的横画,其实应该最后书写。

书写字母“x”,有人习惯先写右斜竖,后写左斜竖,这也是不对的。书写“x”应该是先写左斜竖,后写右斜竖,因为这样写可便于x后面字母的书写。

三、笔画数目错 笔画数目错,包括多了笔画和少了笔画两种情况。

比如字母“k”应该是两画,有人却把它写成了三画。这是由于将其中应该为一画的“<”笔画,断开来写成两画而造成的。又如“w”也应该是两画,有人却把它写成了四画。这是由于将其中应该为一画的“∨”笔画,运笔途中通过强行改变书写方向,将拐角处由左下向右上的顺势运笔,人为地改成从右上向左下运笔,从而使顺势一画变成逆势两画而造成的。“α、b、d、ɡ、n、p、q、u”这八个字母,都是两画,初学者可能都会写成一画。这种少笔

画的错误纠正,如能结合纠正运笔方向的错误而进行,则容易收到理想的效果。

四、字母位置错 这种错误是指书写小写汉语拼音字母时,字母占错了四线格的位置。比如字母“i和j ”上的点,应该写在第二线之上,有人却写在了第二线之下。

再如字母“p和q”应该占中下格,有人却把它们写在了中上格上。纠正这种错误,需要反复强调字母的规范位置。汉语拼音小写字母占中格的应该有13个,它们是α、c、e、m、n、o、r、s、u、v、w、x、z;占中上格的应该有8个,它们是b、d、f、h、i、k、l、t;占中下格的应该有4个,它们是ɡ、p、q、y;占上中下格的只有1个,它是j。

五、字母形体错 字母形体错,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大小写混写,如“y”写成“Y”或“Y”写成“y”,“k”写成“K”或“K”写成“k”。这种混写,是由大小写形体相近,不易分辨而造成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大小写形体的比较,通过强化书写训练克服之。另一种是印刷体和手写体混写,如“f”写成 “ƒ”。这种错误,主要是由于教师的板书误导而造成的。

汉语拼音共有十种基本笔画,它们的名称是:

横、竖、左弯竖、右弯竖、竖左弯、竖右弯、左半圆、右半圆、左斜、右斜。

小学汉语拼音书写 第2篇

汉语拼音用处大,看书识字需要它,

帮助学习普通话,我们决心学好它。

2、单韵母6个

单韵母,很重要,发音口形要摆好,

张大嘴巴 ɑ ɑ ɑ ,拢圆嘴巴 o o o ,

嘴巴扁扁 e e e ,牙齿对齐 i i i ,

嘴巴小圆 u u u ,撅嘴吹哨 ü ü ü 。

ā á ǎ à    ō  ó  ǒ  ò

ē é ě è     ī   í   ǐ   ì

小学汉语拼音书写 第3篇

一、字母词的界定

刘涌泉在《谈谈字母词》中曾把字母词定义为:“汉语中带外文字母 (主要是拉丁字母) 或完全用外文字母表达的词, 前者如B超、卡拉OK;后者如CD、UFO。它是一种新形式的外来语。” (1) 2002年他修正了这一定义, 在《关于汉语字母词的问题》一文中称其为“汉语字母词”, 他说:“现在看来, 叫汉语字母词或中文字母词 (Chinese lettered words) 更好些。原因很简单, 英、法、德、俄等语言中都是由字母构成的词, 因而不会有字母词这个术语;而汉语不同, 绝大部分的词是由汉字构成, 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由字母构成的纯字母词, 或带字母的词。因此, 字母词只是中文中特有的术语。” (2) 他还认为:“字母词除外来词外, 还有一部分中文词, 如GB、HSK、PSC。” (3) 所以, 他认为字母词指的就是“由拉丁字母 (包括汉语拼音字母) 或希腊字母构成的或由它们分别与符号、数字或汉字混合构成的词”。 (4) 与他看法比较一致的有郭伏良、沈孟璎、周健等。

在字母词的称名上, 我们比较赞同刘涌泉修正之后的说法, 即字母词是“由拉丁字母 (包括汉语拼音字母) 或希腊字母构成的或由它们分别与符号、数字或汉字混合构成的词”。 (5) 因为字母词之所以引起众多关注,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它有别于传统的独特的书写形式, 所以从形式上来对字母词进行界定是最为简便也是最为有效的一种办法。如果过于注重来源, 进行细致划分, 反而会丧失对字母词的整体把握。因此依照这个定义, 由汉语拼音字母构成的词和外文缩略语也属于字母词。

二、字母词是书写系统中的新要素

在字母外来词的引进方面, 直接借用是个突出的现象。语言的借鉴在理论上可以包括各个方面, 直接借形是一种方式, 这在使用拼音文字的语言里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世界上的文字从书写形式上来分有字母文字、象形文字等, 在世界上影响较大的文字大多是字母文字 (如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汉语等, 六种联合国工作语言中五种是字母文字) , 而汉语主要是表意文字, 书写形式是汉字, 所以, 汉字和字母的书写形式有明显的不同。因此, 有人认为我们不能把汉字同字母文字联系起来, 也就不容易认可字母文字是汉语的一部分。

王吉辉认为, 字母词的读音是判断字母词是否是汉语词语的惟一关键, 写法仅是记录词语在字形选择上的不同, 对词语来说是外在的, 同词语本身的性质无任何关系。姜恩庆认为, 利用汉字记录音译词, 即使词义与字面意义相去甚远, 人们也有一种认同感, 而对字母外来词属于汉语系统就值得怀疑。如果其读音经过部分或全部“汉化”改造, 符合现代汉语语音系统, 那么就存在进入汉语词汇系统的理由了。郭伏良还认为, 我们现在使用字母词只是暂时的现象, 字母词迟早会“汉化”成汉字词。

字母词的出现使汉语的书写形式发生了变化, 增加了新的书写要素, 面对这种变化, 出现否定字母词的观点也是正常而无可厚非的。但是, 这并不是说汉语不可以吸收包括字母文字在内的其他文字。沈孟璎就认为:“词是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用什么文字来记录这种音义结合体是书写形式的问题, 涉及词形的选择, 但并不影响音义结合体本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引进外来词语无论是以汉字意译、音译、直接借形用字母来表示, 只要是能自由运用的音义结合体, 都不过是汉语吸收外来词语的不同形式。” (6)

我们认为, 字母词是“由拉丁字母 (包括汉语拼音字母) 或希腊字母构成的或由它们分别与符号、数字或汉字混合构成的词”。 (7) 这样的书写形式是与整个传统的汉字书写方式不同的。汉字词语长期以来靠汉字记录, 书面上总是以汉字的形式出现, 这使社会养成了把是不是汉字词语同书面上是不是汉字形式联系起来甚或对应起来的认知定势。对词语的汉字式写法既感到习惯又认为正常, 心理上存在认同感。字母词, 因为它们在书写形式上是 (或包含) 区别于汉字的字母, 同经久以来汉语社会习见的书写形式迥异, 所以造成了人们在其性质认定上的迷茫、困惑, 不知道应该把它们置于何种地位、归入哪一类别。

但是不管怎样, 字母词的出现毕竟是汉语书写系统发生的新变化, 也必然会对将来的语言文字生活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首先, 字母词的出现, 改变了汉语书写体系的面貌。几千年来, 汉字的字形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再到隶书、楷书, 在现代由繁体到简体, 不论如何演变, 始终都没有脱离汉字这一文字形式。字母书写形式的出现, 可以看作是在民族、语言、文化的另一种形式的融合。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文字是工具的本质, 使人们可以更清楚地区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促使我们可以真正地把汉字作为一种工具来看待, 促进汉语汉字的发展。

另外, 字母词扩充了汉字书写系统。在古代, 汉语的书写全部由汉字来完成。从汉朝开始才有圈和点的“句读”。后来逐渐从外国移植引进了标点符号和阿拉伯数字。这些与汉字一起共同为书写、记录现代汉语而服务。汉语系统是在不断发展的, 字母词的出现, 则又为汉语书写体系增添了新的要素。

三、新书写要素出现的原因

文字与语言是记录与被记录的关系,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服务于内容,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一条最基本的准则。我们认为, 字母词这种独特的书写方式能够存在于汉语系统中, 原因之一就是内容对形式的选择, 并且在一定原则 (例如经济原则) 下这种表现形式具有不可替代性, 如公认的汉语系统中第一个字母词“阿Q”的出现。众所周知, 鲁迅先生当年困惑于“阿桂”“阿贵”不能准确表达有音无字的实际读音, 只好用了“洋字”Q来称呼小说主人翁阿Q。正是因为这个概念在内容上的要求, 其文字形式才不得不绕过原本的汉字形式而采用了一个异于传统的拉丁字母。

实际上, 现代汉语书写系统中出现字母是有一定原因的。“纵观汉字起源和演进, 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 推动汉字字体演进虽然有汉字自身的一些内在规律, 但最根本的因素之一就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推动”。 (8) 在平时的书刊报章、街头的广告等媒体上, 我们可以发现汉字的框架结构虽然不变, 但新的字体出现频繁, 形式丰富多样, 除传统的楷书、宋体、仿宋体、黑体、隶书等, 进入到政府主管媒体的汉字新字体先后又有综艺体、琥珀体、幼圆体、广告体、姚体、行楷体, 以及新老字体的衍生字体, 等等。我们认为, 商业竞争的激烈和媒体受众希望得到新奇的感觉, 世界文化的影响和交流, 以及电脑新字体程序的不断开发和更新, 同时, 目前主要的传播媒介都是以文字为主要表现手段, 这些使得汉语书写系统的发展存在机遇和挑战。当改变字体也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时候, 就会出现对新的书写方式的需求, 比如字母。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汉语书写系统本身对这种新的书写形式也不排斥, 总体看来, 字母这种新的书写形式在汉语系统中是呈现融合趋势的, 如“HSK” (汉语水平考试) 、“GB” (国标) 、“RMB” (人民币) 等由汉语拼音缩写而成的字母词的出现。外文字母词的出现启发了国人仿造字母词, 使用拼音字母缩写创造了许多新的简称形式并形成了固定词汇, 这使得字母的使用范围大大扩展了, 使汉语书写系统得到了新的发展。

四、余论

汉语书写系统变革的里程碑 第4篇

关键词:汉语书写系统字母词

一、汉语书写系统面貌更迭

书写系统指的是由文字符号、标点符号、图形符号等构成的,用来书写记录语言的视觉符号体系。以具体语言种类作为区分标准,书写记录汉语的就是汉语的书写系统。

众所周知,汉语的历史要远远早于汉字。汉字产生之前人们口耳相传,只有口语没有书面语;汉字产生以后,打破了汉语在时空上的局限,成为记录汉语的最重要的符号,汉语的书写系统随之形成。汉语最初书写体系不仅符号单一——只有字符,而且字符形式单一——只有汉字。后来,符号形式慢慢地有所增加,除了字符外还出现了“句读”和段落号,甚至出现了“。。。。。。”“……”这样强调句子的精彩部分的密圈、密点。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的非字符号多用来表示停顿,没有多少意义上的差别,而且这些符号的使用也极少,所以古汉语的书面书写系统总体上看还是比较单调的。鸦片战争以后,新思想传入,西式标点也跟着进来了。1919年4月,以胡适为首,包括钱玄同、刘复、朱希祖、周作人、马裕藻在内的六位教授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一次大会上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方案》的提案,要求政府颁布通行“,。;:?!——()《》”等标点。11月底,胡适对上述方案作了修改,把原方案所列符号总名为“新式标点符号”。1920年2月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第53号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批准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方案》,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诞生,使得汉语书写系统发生了新的改变。此外,字符形式也有所变化。公元13到14世纪,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使用汉字书写,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20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字目前在汉语书写系统中均在使用。《出版物上数字用法规定》(1996)对二者的使用范围进行了界定。至此,我国汉语书面书写系统产生了重要的改变:由古汉语时期汉字字符包打天下,“句读”等符号若有若无的状况转变为汉字字符和标点符号“双管齐下”,汉字式数字和阿拉伯数字“比翼齐飞”的局面。

标点符号和阿拉伯数字已经大幅度地改变了汉语书面书写系统的面貌,然而由于文字才是记录语言的最重要的工具,而在我国封闭的封建社会里自古以来就由汉字来担任这个工作,其他类型的文字不可能对汉字的地位产生影响,所以在汉语书面书写体系当中汉字“唯我独尊”的状况并没有彻底改变,直到字母词在汉语中异军突起。

二、字母词的缘起

字母词进入汉语大众书写系统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现代白话文运动的先驱——鲁迅先生的身上。鲁迅用字母词“阿Q”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彪炳千秋的人物形象。另外,与“阿Q”同时存在的还有“小D”一词。然而,从那以后汉语中字母词销声匿迹,直到后来,3K党、X射线扩大了“势力范围”,最终进入汉语的词汇体系,阿Q才不再孤独[1],但字母词在那时仍然人丁不旺。不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信息交流日趋频繁,字母词于是如雨后春笋般在汉语里蜂拥而现。如卡拉OK、X光、B超、AA制、T型台、IC卡、IT业、T恤、IP电话、BBS、CT、E-mail、HSK、VCD、WTO、WC、Windows98/2000/XP等等不一而足。2001年7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字母词词典》,这部词典收录了2000余条字母词。近十年之后,字母词的数量又要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了。如今好多的综艺节目中,源自网络游戏的“PK”一词已经大行其道了。字母词已经成为现代汉语词汇体系中的一员,而且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交流日益频繁,随着中国与世界融合得越来越紧密,它在汉语中的作用和影响也必定要不断扩大。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是以汉字作为汉语词汇的书写形式。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再到隶书、楷书,乃至由繁体变简体,不论如何演变始终都没有脱离汉字这一文字形式体系。而现在,许多拉丁字母形式的词汇大量地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出现,这里面必定含有特殊的因素。笔者认为之所以如此,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词语意义内容与承载意义的文字形式之间的矛盾。文字与语言是记录与被记录的关系,即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而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则是一条根本规律。文字归根结底是记录语言的词汇,这一点从鲁迅为“阿Q”命名上就可以得到证明。阿Q没有姓氏,人都叫他阿Quei,为了给这一音找到合适的汉字,鲁迅费了不少工夫,但最终都不能准确地表示阿Q的名称概念,最后只好“照英国流行的拼法写他为阿Quei,略作阿Q”。汉语词汇中的第一个字母词就这样诞生了。正是由于词语意义内容的要求,其文字形式才不得不绕过汉字而采用了拉丁字母。后起的字母词同样都具有这一内因。

事物的产生、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字母词的出现离不开所处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20世纪初,正是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西方的新思想、新文化不断涌入,对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对语言文字也不例外。同样,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始与世界接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加快了融入世界的步伐,信息化、现代化过程中,拉丁字母词才脱颖而出。我们从更深层次的文化角度来看,字母词实际上也就是文化流动的“风向标”。文明落后的古罗马人征服了文明发达的古希腊人,反过来要学习希腊文化,借用大量的希腊词汇,以致于在拉丁字母表中还加进了两个希腊字母“Y”“Z”。目前,中国在科技、文化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向先进学习的过程中,在文字上就会留下某些印记。“传统文化是不能造成与汉字不匹配的,只有现代科技和外来文化才可能造成不匹配。而这种不匹配必然促使寻找新的补充物来加以调整。看来,处于现代文化革新阶段的中国,不断输入新的或外来的视读单位也是必然的,也就是拉丁字母出现在汉字系统中是不可逆的”[2]。

除此之外,当代字母词的兴起还有一个重要的外部环境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地推广、普及英语教学及汉语拼音教育。这也是为什么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无数次外来文化的输入和冲击,都没有在社会上产生像今天这样多的外文字母词的缘故。英语教学的普及,拼音字母的推广,使得普通人对英语及拉丁字母也较为熟悉,也使得拉丁字母词在社会上、在民众中有了存活的环境与土壤。

三、字母词与汉语书写体系的变革

如前文所述,汉语书面语体系符号单一,即使后来有阿拉伯数字和标点符号,但书面语字符仍然是汉字一元格局。字母词成为汉语书写体系变革的里程碑。

首先,字母詞的出现,打破了汉字一元格局。汉字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它与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的钉头字并称为“三大古典文字”[3]。汉字在中国的语文生活中占据至尊的地位,被附着上一层神圣而神秘的光环。在古代,人们就认为“仓颉四目,生而知书”;“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汉字神圣,一笔一画无非天经地义”。现代仍然有人认为“汉字是世界上最优越的文字”。几千年的时间积累,使人们对汉字普遍怀有一种眷恋情节,把它当作一种文化标志的符号和文化区别的象征,有些人甚至将汉字作为图腾来崇拜。汉字也的确在中国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为多民族、多地域方言的中国书面语统一立下过汗马功劳。但是,在信息技术瞬息万变的今天,汉字也的确存在着诸多不合时宜之处。在表达新概念、新事物,尤其科技内容很多的词汇时,汉字就会捉襟见肘。比如,一度非常流行的“MPEG 1 Audio Layer3”,汉语翻译时用汉字来记录则相当困难。实际上只能做到为它做阐释说明,即“一种常用的数字音频压缩格式,也指采用这种格式的音频文件及播放这种格式音频文件的袖珍型电子产品”[4],根本就没有办法为它立名。而且,翻译中“一名之立,旬月踯躅”,“一名之定,十年难期”与现实交际的迫切需要严重脱节,所以通用、简洁的“MP3”就被大众约定俗成了。字母词也因此理所当然地成了汉字的助手,在它“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替代汉字来为汉语服务。从此汉字就不再是记录和书写汉语的唯一的文字了。汉语的文字格局就要从原来的汉字一元化渐渐走上字母与汉字二元化的道路。

不管人们感情上是否愿意,心理上能否接受,字母已经在汉语里大量使用却是不争的事实。对于汉字而言,字母词的出现实在是“及时雨”。它不仅帮助汉字更好地完成了服务汉语的任务,而且将汉字从“高不胜寒”的神坛地位上解放出来,打破了汉语只能由汉字来记录的偏见。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冷静更理智地去对待汉字,不“掩瑜”也不讳饰。字母词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文字为工具的本质,使人们可以更清楚地区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促使我们可以真正地把汉字作为一种工具来看待,而不只是图腾标志。

字母词打破了汉字一元格局,也就改变了汉语书写体系的面貌,成为汉语书写体系变革的里程碑。它的出现和大规模使用使得书写汉语又多了一种形式,而且多了一种文字形式。汉语文字体系由“一语一文”(汉语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变为“一语双文”(汉语普通话和汉字及拉丁字母)。

字母已经和汉字混用形成字母、汉字的混合体。在词汇上有汉字、字母共同组成的词,如AA制、IC卡、T恤等。在语句中有字母与汉字共存的句子,如“北大彩票所结合了MPA与MBA二者的特点,进行课目设置。”[5]在当今的书刊、报纸、杂志上,这样的情况已经屡见不鲜了。当然,现在来看,字母与汉字还不成比例,汉字仍占主导地位和绝对优势,字母相对而言还处于弱势。但是不管怎样,这毕竟是现代汉语书写系统发生的新变化,必然会对将来的语言文字生活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字母词的出现和使用标志着中国正在进入双文制时代。因此,它也成为汉语书写体系变革的里程碑。

注释:

[1]我国权威的规范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于1978年12月初版把阿Q、三K党和X射线收入词典。

[2]史有为:《汉语如是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08页。

[3]周有光:《汉字和文化问题》,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9页。

[4]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五版,第1834页。

[5]《南方周末》2005年9月22日第5版。

(李海洋新疆喀什 喀什师范学院中语系844008)

汉语拼音书写规则歌 第5篇

汉语拼音书写规则歌

1.拼音格四条线,拼音宝宝住里面,住上格的不顶线,住下格的不踩边,中格写满顶两边。

2.四线三格记心间,拼音字母住里边。

声调、圆点写上格,胳膊长了住上格,尾巴长了住下格,其它部分在中格。

中格一定要饱满,上格、下格空一点儿,书写规则记心间,拼音才能写规范。

汉语拼音字母书写笔顺歌诀:

ɑ 先写多半圆,竖弯写右边。

b 长竖出二线,右下写半圆。

c 一笔写成多半圆,上下紧挨二三线。

d 中格先写左半圆,右边长竖出二线。

e 中格正中写横线,接笔再写多半圆。

f 左竖弯,出二线,短横写在二线边。

ɡ 先写左半圆,竖弯下三线。

h 长竖出二线,弯竖写右边。

i 短竖写中间,一点出二线。

j 左竖弯,下三线,上格正中写圆点。

k 长竖出二线,斜左斜右写中间。

l 长竖出二线,写直才好看。

m 短竖写中间,弯竖弯竖写右边。

n 短竖写中间,弯竖写右边。

o 从左到右写圆圈,上下紧挨二三线。

p 长竖下三线,中格写上右半圆。

q 中格先写左半圆,右边长竖下三线。

r 短竖写中间,右上一小弯。

s 8字写一半,上下挨着线。

t 竖右弯,出二线,短横写在二线边。

u 中格写竖弯,短竖写右边。

ü u字写中间,两点出二线。

w 斜下斜上写两遍,上下紧挨二三线。

x 左斜右斜叉中间,上下紧挨二三线。

y 右斜中格慢,左斜下三线。

z 2字硬拐弯,中格要充满。

标调儿歌

有a别放过,没a找o e。i 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

6个单韵母口诀:

张大嘴巴ɑ ɑ ɑ 圆圆嘴巴o o o

扁扁嘴巴e e e 牙齿对齐i i i

嘴巴小圆u u u 撅起嘴巴ü ü ü

汉语拼音正词法则

为了适应社会各个领域应用《汉语拼音方案》的实际需要,我国从70年代开始,就着手研究汉语拼音正词法问题。

早在清末的切音字运动中,就已经开始考虑到拼音正词法问题。卢戆章在他的《一目了然初阶》一书中,已经用短横连接音节的方法实行了初步的分词连写。蔡锡勇的《传音快字》一书中,提出了“连书”的概念。沈学的《盛世元音》一书中,还把“连书”与词类问题结合起来讨论,主张按词类“缮写连书”。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书》等书中,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了以词为单位的书写方法。但是,学者们对于以词为书写单位,还停留在初步的感性认识阶段,还没有总结出一套较为系统的分词连写规则,更谈不上建立正词法的理论。

在民国初年的注音字母运动中,由于这个运动的倡导者只是仅仅用注音字母来给汉字注音,因而对于分词连写的问题几乎没有涉及。所以,我们可以说,注音字母运动对于拼音正词法是没有什么贡献的。

1917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1918年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今后的文字问题》一文,促进了人们对拼音化问题关注。1923年,《国语月刊》出版了特刊《汉字改革号》,发表了钱玄同的《汉字革命》、赵元任的《国语罗马字的研究》、黎锦熙的《汉字革命军前进的一条大路》等论文,开始了国语罗马字运动。1928年9月26日,由政府正式公布了国语罗马字方案,作为注音字母的第二式。这个方案用拉丁字母来拼写汉语,用字母来表示声调,考虑的比较周密,已经接近拼音文字。但是,没有很好地得到推广。

在国语罗马字运动中,黎锦熙明确地提出了“词类连书”的问题,并且拟订了“复音词类构成表”,提出了正词法的初步规则。1928年黎锦熙的《国语模范课本》和1929年赵元任的《最后五分钟》,通过拼音读物,对国语罗马字作了较为系统的试验。肖迪忱于1934年,孙先六于1936年曾经拟订了国语罗马字的分词连写条例,但都不够完整,不够系统,不够成熟。

30年代初期兴起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这个运动一开始,就以集体名义制定了《中国汉字拉丁化的原则和规则》,于1931年9月在苏联海参威召开的中国新文字代表大会上通过。1934年到1937年间,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成立了新文字研究团体,出版了拉丁化新文字的书籍和杂志。1938年10月,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新文字协会。1941年,吴玉章发表了《中国拉丁化新文字的写法规则》一文,对拉丁化新文字的规则作了系统的总结。

在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中,正词法问题受到了普遍的重视,许多学者对此作了深入的研究。林汉达发表过不少关于分词连写的文章,出版过第一本拼音文字的词表《国语拼音词汇》,倪海曙的《中国拉丁化新文字的写法》一文,提出了词的拼写法规则68条,对拉丁化新文字的正词法作了详尽而系统的总结。

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后,学者们对于汉语拼音正词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彭楚南提出应该区分“理论词”和“形式词”。所谓“理论词”,就是在语法学上定义的词;所谓“形式词”,就是拼音文字连写在一起的单位。在汉语拼音正词法中,拼写的对象应该是“形式词”,而不应该是“理论词”。陆志韦出版了《汉语的构词法》一书,为汉语拼音正词法的研究提供了相当详尽的资料。周有光的《汉字改革概论》一书,对汉语拼音正词法的理论和方法作了全面的论述。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后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汉英词典》、《汉语拼音词汇》以及大量的拼音读物,也都采用了分词连写的办法,这些都为汉语拼音正词法的制定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

1982年正式成立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委员会。该委员会提出,汉语拼音正词法应该以现代汉语语法中定义的词作为正词法的拼写单位,同时也要照顾到阅读和理解的方便,并且要照顾到某些国际上拼写的习惯。该委员会同时也开始研制汉语拼音正词法的基本规则,参考过去个人研制的和集体草拟的正词法规则,《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来出版的各种拼音读物,各种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并以词为拼写单位的词书,各种信息处理用的汉语拼音分词连写的实践经验,广泛听取了个方面人士的意见,并请教育界、出版界、信息处理界和语文界的专家学者进行了讨论,又与有关单位协作,进行了10万多词的拼写试验。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1984年10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表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试用稿)》。1988年7月1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出《关于公布<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试用稿)>的联合通知》。1996年1月22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把它当作国家标准。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规定了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现代汉语的规则。内容包括分词连写法、成语拼写法、外来词拼写法、人名地名拼写法、标调法、移行规则等。

为了适应特殊需要,同时提出一些可供技术处理的变通方式。

制定《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的原则是:

①以词为拼写单位,并适当考虑语音、语义等因素,同时考虑词形长短适度。

②基本采取按语法词类分节叙述。

③规则条目尽可能详简适中,便于掌握应用。

一年级汉语拼音书写比赛方案 第6篇

一、活动宗旨:

为了贯彻落实《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精神,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使学生的拼音、汉字写得工整、美观,现我校一年级举行第一阶段书写比赛——汉语拼音朗读书写比赛。通过书写竞赛的实践活动,磨砺学生的意志,陶冶学生的性情。

二、竞赛方式:

1.参与对象:一年级全体学生

2.比赛内容: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及相关内容

3.比赛时间:10月31日(周四)下午2:10-3:00

4.比赛地点:各班教室

三、评奖方法

1.奖项安排: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6个

2.评委:一年级语文教师

3.评比要求:

<1>字母正确无误,字母不能占错了四线格的位置。

<2>书写美观、整齐;卷面整洁、涂改少。

<3>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要写完,没有遗漏。

四、奖品:一等奖彩笔一盒;二等奖小型软皮本一本;三等奖一支铅笔、一块橡皮。

一年级语文教师

汉语拼音字母书写错误及其纠正 第7篇

笔画方向错,主要是指整圆笔画和半圆笔画的运笔方向错了。初学拼音者,有的习惯将整圆笔画,按顺时针方向,从上往右下运笔,如“O↘”;有的习惯将整圆或半圆笔画,从下往左上或右上运笔,如“↖C、O↗”。整圆笔画的正确书写,应该是从上方落笔,往左下方运笔,一笔写成,如“↙O”。半圆笔画的正确书写,无论是左半圆,还是

右半圆,都应该从上方落笔,左半圆从上往左下顺势运笔,右半圆从上往右下顺势运笔,一笔写成,如“p”中的“﹚↘”及“q”中的“↙﹙”。在这里顺便提一下阳平声调调号的笔画方向。初学者易受汉字笔画“撇”的影响,写阳平声调调号时,从右上往左下运笔。如此运笔是不对的,正确的写法应当是从左下向右上运笔,这样运笔正好可以示意出调值的朗读轨迹

二、笔画顺序错

书写“i、j、ü”这几个字母,有些初学者喜欢先写上面的“点”,这主要是受汉字笔顺“从上到下”规则的影响所致。这些字母中的点画,应该最后书写。书写“f和t”两个字母,有些初学者习惯首先写“横”,这主要是受汉字笔顺“先横后竖”规则的影响所致。这两个字母中的横画,其实应该最后书写。书写字母“x”,有人习惯先写右斜竖,后写左斜竖,这也是不对的。书写“x”应该是先写左斜竖,后写右斜竖,因为这样写可便于x后面字母的书写。

三、笔画数目错

笔画数目错,包括多了笔画和少了笔画两种情况。比如字母“k”应该是两画,有人却把它写成了三画。这是由于将其中应该为一画的“<”笔画,断开来写成两画而造成的。又如“w”也应该是两画,有人却把它写成了四画。这是由于将其中应该为一画的“∨”笔画,运笔途中通过强行改变书写方向,将拐角处由左下向右上的顺势运笔,人为地改成从右上向左下运笔,从而使顺势一画变成逆势两画而造成的。“α、b、d、ɡ、n、p、q、u”这八个字母,都是两画,初学者可能都会写成一画。这种少笔画的错误纠正,如能结合纠正运笔方向的错误而进行,则容易收到理想的效果。

四、字母位置错

这种错误是指书写小写汉语拼音字母时,字母占错了四线格的位置。比如字母“i和j”上的点,应该写在第二线之上,有人却写在了第二线之下。再如字母“p和q”应该占中下格,有人却把它们写在了中上格上。纠正这种错误,需要反复强调字母的规范位置。汉语拼音小写字母占中格的应该有13个,它们是α、c、e、m、n、o、r、s、u、v、w、x、z;占中上格的应该有8个,它们是b、d、f、h、i、k、l、t;占中下格的应该有4个,它们是ɡ、p、q、y;占上中下格的只有1个,它是j。

五、字母形体错

小学汉语拼音书写 第8篇

一、汉语学习者汉字书写偏误类型分析

“偏误”与“失误”不同,偏误是对正确语言规律的偏离, 是系统的,具有规律性。偏误能够真实的反应学习者的水平, 所以对偏误类型的分析有利于学习者接下来系统的学习汉语。本文把汉语学习者汉字书写偏误类型主要分为两种,错字和别字。其中,错字书写偏误中重点讨论笔画偏误。

首先我们谈错字。汉语学习者,尤其是非汉字文化圈的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字时,需要从一横一竖的汉字基本笔画开始学习。他们往往不是写汉字,而是“画”汉字,这样“画” 出来的汉字一般比较杂乱。另外,汉字的笔画及其组合方式多变化,这也给汉语学习者造成很大的困扰。如:“丰、旧” 等字中的“丨”写成“)”,“入、川”等字中的“ 丿”写成“/”, “之、头”等字中的“、”写成“· ”等。

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无论是独体字还是合体字,每个汉字都是由不同笔画交错构成的。笔画是汉语学习者汉字书写的起点,由于对汉字的笔画认识不清,汉语学习者多只记住大概轮廓而忽视局部的细节。这种偏误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第一,笔画的增减。 “树木”的“木”可能因为增加一横变成别字“本”,“消灭”的“灭”可能因为缺少了一横变成“火”。在笔画增减的偏误中,丢掉笔画的情况比误增笔画的情况多得多。第二,笔画的随意更改。每个汉字的笔形也是规范固定的,汉语学习者没有留意到笔形的差别而随意更改。如:“宝贝”的“贝”,最后一笔的点写成竖弯钩成了“见”。第三,笔画的位置和长短变化不同。 相同形状的笔画在每个汉字中的位置、长短都是固定的,汉语学习者可能会没注意到这些变化导致错误。如:“未”和 “末”。

汉语学习者汉字书写别字偏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字音相同或相近偏误,指汉语学习者在汉字书写时把正确的字写成了在发音上相同或相近的其他汉字。如:“知道” 的“道”写成了“到”。二、字形相近偏误,指汉语学习者书写的汉字与所要书写的汉字有细微的差别。如把“周末” 的“末”写成了“未”。可能因为对于汉字的基本笔画掌握不牢固,或是粗心造成的。三、字义相同或相近偏误,是汉语学习者对于意义相同或相近的汉字分辨不清晰,不会根据语境和词组等方式记忆汉字。

二、汉语学习者汉字书写偏误原因分析

1、汉字自身特点。

汉字是记录汉民族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也是中华民族重要发明之一,和中华文化一样源远流长。汉字笔画书写偏误通常是汉语学习者对于汉字笔画、部件等基础知识认识不清、掌握不牢,或是在记忆汉字时不仔细观察局部情况而导致的。汉语学习者没有真正的掌握汉字部件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头脑中没有整体的汉字构成。别字偏误的原因可能是汉语学习者的发音不标准导致的,也可能是理解当时情景时出现偏差,因而书写了一些别字。

2、母语负迁移

非汉字文化圈的汉语学习者以线性结构的拼音文字为母语文字,其书写方式与汉字存在很大的差异,笔形和运笔方向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大部分汉语学习者在当本国文字与汉字相似时容易出现错误,对于那些学过繁体字的汉语学习者又反映对汉字的简体字不太习惯,会出现混淆情况。母语的负迁移是汉字偏误,特别是笔画笔顺偏误和部件变形偏误产生的重要原因。以非汉语文化圈的汉语学习者为例,有的汉语学习者会用形近的字母来替代所写的部件。如“郎、阳” 等字中,用“β”代替“阝”。

3、学习态度和动机

对于学习者来说,学习态度和动机是影响学习者学习语言的重要因素。有的汉语学习者反映自己学习汉字的原因是父母要求或者是学校必修课,自己并没有十分大的兴趣。对于这样的情况,这些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缺乏积极性,只是被动地学习。而又有一部分学习者对于汉字有畏惧的心理障碍,他们眼中的汉字难学难记,数量众多,像是一幅幅难以捉摸的画。对于一个成功的语言学习者来说,学习动机很重要,乐观向上的态度和积极明确的动机往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4、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也是造成书写偏误的原因。很多人都认为汉语口语应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而忽视了汉字及其书写问题。大部分汉语学习者们的书写能力也普遍低于口语表达能力,尤其是欧美学生大都重口语,轻书写。 并不是每一位汉语学习者都能够长期处在汉语环境中,很多汉语学习者在学习一段时间后会回到母语环境,他们的汉语能力可能因此止步不前甚至倒退。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在目的语国家都没有很好掌握的汉字书写,回到母语环境中是更容易出现偏误的。

三、汉语学习者汉字书写偏误对策分析

学习一种语言的最好办法就是反复练习以达到熟练。作为汉语学习者首先要克服对汉字的恐惧心理,打破所谓的汉字“难认、难记、难写”观念,在端正汉字学习态度的前提下坚持汉字练习。作为汉语教师,应帮助汉语学习者树立对汉字书写的信心,加强对汉字教学的重视。在辅导的时候, 最好进行单独汉字教学,确立汉字教学的独立地位,开设专门的汉字课。

通过以上对汉语学习者汉字书写偏误类型和原因的分析,针对汉语学习者书写汉字出现的主要偏误,在此首先谈论下汉字笔画和部件的教学。

每一个汉字都有固定的笔画和部件,因此要让学生建立笔画观,教师要加强笔画的训练。针对汉语学习者汉字书写中出现的偏误,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式:第一,汉字直接展示法。教师可以将所要学习的汉字直接书写在黑板上, 米字格中,或者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汉字笔画的书写。在书写时候可以边写边念出笔画或部件名称,如:汉语的汉,点, 点,提,横撇,捺,这个字念hàn。第二,增减笔画练习法。 我们可以用学过的简单汉字设计练习,让汉语学习者在原有的汉字上增减笔画,变成其他的汉字。如:给出“人、木” 等汉字,对其增加笔画构成新字“大、本”等。给出“治、卅” 等汉字,对其减少笔画构成新字“冶、川”等。通过笔画的增减来比较前后的区别,从一开始就提供规范的书写让学习者正确的模仿、记忆和运用,这样可以让汉语学习者了解正确汉字书写的重要性。

其次是汉语书写别字偏误的教学对策。关于汉字别字的教学首先要注意区分音同和音近汉字,发音尤其最重要。另外还要指导汉语学习者尽可能将学过的形近字进行对比,注意区分字形相近而意义不同的汉字。教师尽可能的针对不同错误类别,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练习。如:在读写课上, 针对学过的形近字,设计选词填空或给形近字注音并组词的方式进行对比联系。

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它是一种表意体系的文字,文字的字形不和语音直接联系,而是和意义直接关联。汉字字形有其内在的理据性和规律性,应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学生了解汉字的内在规律性。所以汉字教学中也可以使用文化联想式或是情景式的教学方法。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的字形 第9篇

A. 寥廓 喋血 绿茵场 无耻谰言

B. 寒喧 偏袒 儒子牛 黯然神伤

C. 松弛 愁怅 包身契 阴谋诡计

D. 沧桑 拜谒 照像机 舔犊情深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撕杀 题纲 完璧归赵 天伦之乐

B. 作揖 间牒 混水摸鱼 蛛丝蚂迹

C. 国萃 弹劾 义愤填膺 陨身不恤

D. 威慑 狼藉 奴颜婢膝 走投无路

3. 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纹身 潭柘寺 殉私 计日成功

B. 舟舸 乌蓬船 肄业 一蹋糊涂

C. 湍急 青骢马 咳漱 指手画脚

D. 拊掌 墟里烟 镶嵌 急不暇择

4.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桀骜 护身符 沸反盈天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 戮力 壁纱橱 背道而弛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C. 嬉戏 天燃气 浅尝辄止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D. 敕造 尘芥堆 凭心而论 项庄舞箭,意在沛公

5.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樊笼 缈茫 荫庇(yìn) 游目聘怀(chěng)

B. 瞥见 脉膊 横亘(gèn) 糜糜之音(mí)

C. 葱茏 攀缘 颓圮(pǐ) 恪守不渝(kè)

D. 噩耗 安详 熨帖(yùn) 引亢高歌(háng)

6.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莅校 哈蜜瓜 阜盛 精兵减政

B. 裨益 挖墙脚 沉湎 修养生息

C. 笑靥 常春藤 菲薄 涸辙之鲋

D. 兑现 度难关 拾掇 合盘托出

7. 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 垝垣 前合后堰 孱头 羽扇伦巾

B. 罪孽 礼上往来 箕踞 绌绌逼人

C. 渑池 归根结蒂 膺品 燕侣莺俦

D. 坐阵 世外桃园 了望 文过是非

8.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牙惠 爆冷门 嘎然而止 胳膊肘朝外拐

B. 恭敬 煞风景 韬光养晦 化干戈为玉帛

C. 剽悍 百叶窗 言简意赅 事实胜于雄辩

D. 僭越 明信片 明火执仗 哀莫大于心死

9.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诬蔑 叱咤风云 扭转乾坤 正襟危坐

B. 驻足 否极泰来 毛骨耸然 再劫难逃

C. 忤视 哀声叹气 墨守成规 磨拳擦掌

D. 租赁 迷天大谎 坚如磐石 揠苗助长

10.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颜色/察言观色 高粱/膏梁子弟 义气/意气用事

B. 委曲/委屈求全 留恋/流连忘返 授命/临危受命

C. 重复/重蹈覆辙 抱怨/以德抱怨 星辰/寥若晨星

D. 恼怒/老羞成怒 清静/耳根清净 神智/神志不清

1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庇佑 差拔 锱珠必较 集腋成裘

B. 抱厦 拔擢 车马喧阗 数见不鲜

C. 毗邻 讫今 道貌案然 入不付出

D. 撮合 讥俏 要言不繁 平心静气

1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伺候/伺机 夙愿/宿愿 真知灼见/远见卓识

B. 暮霭/和蔼 禀赋/秉赋 惊涛骇浪/白浪滔天

C. 昭告/诏告 云霄/元宵 震耳欲聋/振聋发聩

D. 陶醉/淘汰 飘渺/缥缈 仗义直言/直言不讳

13.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喝彩 角隅 吊梢眉 别出心裁

B. 盘桓 拮据 小鞶鼓 悬梁刺骨

C. 岑寂 尺牍 倒春寒 草菅人命

D. 蕴藉 怂恿 舶来品 遗臭万年

14.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赎罪 长歌当哭(dāng) 绯红(fēi) 鳏寡孤独

B. 阑珊 乳臭未干(xiù) 泥淖(nào) 再接再厉

C. 嫡亲 呼天抢地(qiāng) 粗犷(kuàng) 支言片语

D. 自诩 果实累累(lěi) 鱼鳔(biào) 侩炙人口

15.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蒿 河畔 璧上观 一愁莫展

B. 漫溯 蕈菌 流水账 兵荒马乱

C. 酣眠 茁壮 水蒸汽 首曲一指

D. 欠收 整饬 大杂烩 共商国事

16. 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

A. 僻好 联抉 额首称庆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B. 吮吸 诡密 原形必露 明枪易躲,暗剑难防

C. 誊写 精萃 美仑美奂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D. 赡养 猩红 两全齐美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17.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祗候 陈词滥调 蟊贼 开源节流

B. 战粟 老生长谈 症结 相形见拙

C. 销魂 故步自封 渔利 以逸带劳

D. 装璜 磬竹难书 料峭 既往不咎

18. 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 苍穹 捋胡须 容光涣发 破斧沉舟

B. 麦桔 压轴戏 人情事故 阒无一人

C. 摇曳 谐奏曲 风驰电掣 苌弘化碧

D. 旗竿 易拉罐 名门旺族 胜卷在握

19.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刽子手 沁人心髀 风驰电掣 真金不怕火练

B. 促狭鬼 繁文褥节 大伤原气 在其位谋其政

C. 汗涔涔 混身解数 吊以轻心 杀鸡焉用牛刀

D. 黑魆魆 大器晚成 绵里藏针 反其道而行之

20.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迤逦 联理枝 鼎铛玉石 柳黯花明又一村

B. 绰约 橄榄绿 谈笑风生 初生牛犊不怕虎

C. 滞留 常生殿 孓然一身 冒天下之大不韪

D. 竭石 玉簟秋 留芳百世 多行不义必自毙

21.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修葺 责无旁贷 渗漉 临时抱佛脚

B. 援例 得鱼忘筌 痼疾 赶鸭子上架

C. 畴昔 三缄其口 剽掠 卖狗皮膏药

D. 妃嫔 焚膏即晷 甘霖 坐山观虎斗

2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诟谇 罹难 援木求鱼 插科打诨

B. 挑衅 褊小 按步就班 万马齐暗

C. 忖度 舆薪 怙恶不悛 纷至沓来

D. 挟持 便嬖 祸起箫墙 搬门弄斧

23.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蜜饯/客栈 好高骛远/趋之若鹜 风声鹤唳/风生水起

B. 聒噪/急燥 筚路蓝缕/衣衫褴缕 不耻下问/君子不齿

C. 枢纽/按钮 青山绿水/山青水秀 欢呼雀跃/声名雀起

D. 倾泄/宣泄 长吁短叹/嘘寒问暖 鼎立相助/三足鼎立

24.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因为核问题,饱受经济制裁之苦的伊朗和朝鲜,可谓“同是天崖沦落人”了,因而他们在对待国际关系的一些做法上,往往是如出一撤。

B. 李商隐在时代的倾轧下,无法大声呐喊,只能自己与自己对话,把自己的悲哀写于幽怨中,把自己的心结,藏于那呕心沥血的诗篇里。

C. 我对他那种锲而不舍的工作热情和集思广议的民主作风一直是非常钦佩的,正是有了他的这种热情和作风,我们这个团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小学汉语拼音书写

小学汉语拼音书写(精选9篇)小学汉语拼音书写 第1篇汉语拼音的(四线三格)笔顺拼音字母住的楼房:四线三格1.认识四线:从上往下分别是第...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