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论文范文
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对日常医院业务的信息管理,可以更加准确、实时、可靠。文章论述了医院中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医院;科技信息管理;计算机软件;开发应用
一、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功能
1、医嘱信息与医疗记录管理
住院医生工作站是以医师的医嘱为主要管理内容的计算机系统。医嘱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是自动生成药疗单、治疗单、膳食医嘱、护理医嘱等处置单,减少核对的工作量和差错。同时将医嘱信息通过网络传往收费处代替手工进行自动划价,传往检查科室代替手工申请检查项目。医嘱信息系统的功能包括:医嘱数据的输入与核对处理。药疗单、治疗单、膳食医嘱、护理医嘱、检查申请和医嘱病历的自动生成处理。根据医嘱、治疗单、检查申请、护嘱生成每天的收费记录处理。
2、护理信息管理
护士站管理系统,一般由护理信息、护理管理和护理支持等三个子系统组成,应用于护理管理、护理实践、护理科研与教学及其它护理活动领域。
3、临床检查信息管理
定性结果,如一些定性检查。数值性结果,如血压、体温、各种检验结果等。文字结果,如病理检查报告、心电图检查报告、超声检查报告等。图形结果,如心、脑电图等。图像结果,如x光片、CT片、核磁共振片等。动态图像结果,如血管造影检查记录、内窥镜检查录像等。临床检查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用计算机采集、存贮、传输这些检查的结果记录。充分发挥出辅助诊断治疗的作用。临床检查信息系统不仅解决了医疗中的问题,同时也为收费等管理工作提供了原始数据。临床检查信息系统通常由:申请处理、结果采集、报告生成、结果存贮与传送和结果查询等几个部分组成。
4、临床检验信息管理
检验申请的输入。当病人需要进行各种检验时,医师能够在计算机上选择所需的项目,由计算机将这些申请单传往检验科室。标本采集与编号处理。在采集样本时从计算机中调出检验申请并对将进行的检验项目进行编号,如果使用了条形码,此时将条形码贴在试管上。检验与结果数据采集。将检验结果录入计算机系统。目前很多检验项目已使用自动分析仪进行处理,分析完成后能自动将结果传回计算机。检验结果的传输。检验工作登记。计算机将上述检验申请和结果记录下来,既能够作为检验科室的工作登记记录,又能够根据这些记录进行自动划价并传往收费处。检验科室的质量控制。通过计算机记录下质量控制的数据,使检验科室能够随时掌握检验设备的工作情况。
5、医学影像信息管理
医学影像信息的管理是医院辅诊检查信息管理的一种。但由于医学影像的数据量比一般文字信息大几个数量级,这给医学影像的管理带来了许多技术问题,主要是影像的存贮、传输、显示都与一般文字信息有很大的区别。
二、医院药品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
1、医院药品信息管理系统
1)门诊、住院药房收费、用药管理,本模块除具有中、西药库出入库管理功能外,摆药、发药管理是其主要功能。系统根据医生开出的处方,送达收费处产生收费清单.然后在门诊、住院药房终端自动生成摆发药清单进行药物调配,达到及时、准确减少了中间环节。且可按单个病人、或病区汇总等多种方式发药,自动计算长期医嘱每日预发、补发、退药数量,药库、药房的信息在网上达到完全共享.及时发现药品供应情况.住院收费归入每个住院病人每日收费清单中.住院患者出院时,能自动在出院终端处生成收费清单.方便财务科和患者之间的交流。2)出入库管理,出入库操作是中、西药库的日常维护工作之一。系统通过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系统。产生入库药品清单,生成中西药库的药品资源数据库萁功能覆盖了药品的采购、入库、出库、调拨及合理使用的各个环节。对药品库存的任何增减都反映为出库或入库操作;系统运用统一规定的方法,对出人库的流程及其帐目进行处理。还能对全院用药信息、药品信息进行快速统计、管理,便于药事管理部门、院长及时了解有关数据及每一种药品的使用情况,及时处理相关问题。3)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社保前置机每天自动将医院信息系统中有关社保病人的数据通过网络上到社保局进行审批.然后将审批结果下载至我院医院信息系统进行处理。系统设置了社保药品提示显示功能,便于有关人员控制管理。
2、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系统
近年来,新药不断涌现,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药物滥用、误用和药源性疾病的产生,同时也增加了医疗费用,造成经济损失。临床药学监护、合理用药引起各部门的广泛、高度重视,它也是药品管理中重点模块。临床合理用药监测模块的主要内容包括:用药适应症、禁忌症、剂量、药物相互作用、注射剂体外配伍禁忌、药物不良反应、重复用药、药物副作用和用药事项的审查、药历管理及合理用药分析工作站的用药检测、社保用药管理监测、临床药师会诊功能。该模块主要突出处方质量审核、不良反应在线申报、处方配伍评价与讨论等内容。其中处方质量审核部分主要是由科室的质量管理小组根据《处方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对处方质量进行审核,并在医院绩效考核中予以体现:不良反应在线申报部分则是在数据上传前增加了药剂科预审核一关.提高申报的合格率:而处方配伍评价与讨论部分主要是配合医院的安全用药防火墙系统。对药品配伍禁忌、超剂量使用等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讨论与分析.结合不合理用药信息反馈系统.定期向临床科室反馈.提出合理化建议,努力提高临床科室的安全用药意识和合理用药水平。
三、推进医院精细化信息化系统管理
1、排班考勤信息管理系统
医院可以利用网络信息系统进行自动的排班、考勤,各类假期的网上逐级审批。这种方式能够大大的缩短排班的时间,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排班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使科室的人员安排更具有合理性和公平性。电子排班与人工排班相比更加清晰美观,内容的表达也更加明确,避免了由于排班说明不清导致的误班乱班现象的产生。能够方便管理。通过建立一个排班系统,每个人可以随时查询自己的班次,能够减少人为的失误,通过网络技术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排班系统,规范了排班的行为,能够提高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科学规范的考勤、考核,为医院人力资源的调配提供了完整的信息。
2、构建内部网络信息平台
“内部网络”是医院的一个网上管理平台,在网上要随时公布一些医院的上级来文、规章制度和院内各部门督查情况通报,让全体员工掌握医院信息,提高员工的素质,更好的防范医疗风险。职工只有主动的参与到医院的经营管理的活动中,才能提高医院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实现了普通医院员工对医院管理阶层的全面监督管理。医院就像一个大家庭,只有每个员工都积极的投身到医院的建设中来医院才能变得更好,医院的管理才能更加精细化。在医院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能够加强医院员工的交流,使每个员工都能参与到管理中来,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3、建立一个科学的绩效考核软件系统
在院内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及业绩评价系统,将成本、工作量、工作岗位、科研成果等级各项指标纳入考评体系,能够给工作人员提供一个重要的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充分展示个人的才能和公平竞争的机会,拉开绩效分配的档次,多劳多得激发医疗人员的竞争和服务意识,在医务人员中形成相互学习技术相互比服务,增强了医疗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医疗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结语
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化系统,通过依靠信息化来不断的提高医院的运转效率和服务水平,能够促进管理水平的发展,通过数据的统计能够激励员工更好的工作,还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目标的药品管理工作模式,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先进性,逐步缓解我国建设中“看病难,看病贵”的重点问题。
参考文献
[1]罗绍刚.医院信息化网络改造规划设计与探讨[J].海峡医药.2012
[2]莫培兴.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重庆医药.2012
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目的:分析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提升措施。方法:2016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西药房开展全面药学服务质量提升工作,将其与2015年10月-2017年9月全面实施药学服务质量提升工作前的西药房各项工作进行比较。本院西药房工作人员总共28名,分别抽取420例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全面药学质量措施实施后的差错事件发生率、投诉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均要明显优于实施前,有統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提升的因素比较多,通过全面实施药学服务质量提升措施,在减少差错事件、患者投诉事件的发生率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从而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西药房广泛推广实施。
【关键词】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保证;应用
一直以来,医院西药房药物管理,更加注重对自身内部的管理,比如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和调整,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药学服务质量的提升。在近些年的医患纠纷中,因为不合理药物的使用导致的纠纷占据的比重也逐渐上升。各种因素掺杂在一起,迫使医院西药房重视药学服务质量的提升。本文中,笔者从我院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西药房全面实施药学服务质量提升措施前(2015年10月-2017年9月)和实施后(2016年10月-2017年9月)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探究,分析全面药学服务质量提升措施实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16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西药房共有8名工作人员。全部为女性,工龄最长28年,最短1年。本科以上学历2人,大专5人,中专1人。平均工龄8.2年左右。药学服务质量提升措施实施前的420例患者中,男217例,女203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14岁,平均年龄(45.6±2.3)岁。药学服务质量提升措施实施后的420例患者中,男219例,女201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12岁,平均年龄(45.7±2.1)岁。实施前后在上述各项基本资料的对比上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应用西药进行治疗;年龄10-80岁之间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自愿参与并签署之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不符合西药治疗标准者;年龄>80岁或者<10岁;精神状态不正常者。
1.2方法
对照组未实施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提升措施,仍旧根据传统的药学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开展日常工作。工作人员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发药,发药时与患者进行简单的交流与沟通,了解患者对药物的认知情况,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对药物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更加了解,以此提升药学服务的质量。
观察组实施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提升措施:(1)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素质,既包括业务水平,又包括道德水平,还包括责任心。通过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日常工作。(2)改善西药房的硬件设施,保证西药房的环境清洁,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同时工作人员自身也要维护好工作环境。(3)完善药物采购的程序,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采购药物,保证采购到的药物的质量,并加强对采购药物的质量检测。(4)工作人员需要坚持“患者第一,质量至上”的原则,在日常的工作中,优化各工作环节,加强对药品入库和出库的质量检测,完善各项药物质量保证工作(药物使用后放回原处、药物分类摆放、破损或即将过期的药物及时处理等)。(5)加强用药指导,工作人员应当耐心、细心、全面地向患者讲解药物的相关知识,尤其是告知患者药物的使用方法,包括剂量、时间、存放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等。
1.3观察指标
统计并比较实施前后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投诉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患者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主要包括的内容如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矛盾或者冲突事件的处理能力等。总分为100分,分数在85分以上则为满意,否则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面药学服务质量提升措施实施后,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投诉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均要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医疗卫生事业水平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临床药物的治疗选择也越来越多,并且随着医学研究人员的不断努力,可供疾病治疗的药物还会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西药房是医院的常规部门之一,其日常工作的开展会对医院的整体运行产生重要的影响,提高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其实质就是提升医院医疗的服务质量[1-2]。近两年来,国家逐渐加大了医疗改革的制度,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也随之提高,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患者的服务质量不是特别满意,因此而造成的医患矛盾、医患纠纷的发生也未有明显的减少趋势[3-4]。因此,西药房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刻不容缓。
医院西药房在提高药学服务质量的过程中,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转变服务理念,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真正从思想上做到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5]。其次,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毕竟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到药学服务的质量。再有,重视西药房的管理,加大对西药房的投入力度,改善硬件设施条件。最后,将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做好对患者的指导工作,切实为患者服务[6]。
本文研究显示,西药房全面药学服务质量提高措施实施后,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投诉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均要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这充分说明为了服务质量改进的意义和效果,药学服务质量的改进极大地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综上所述,西药药方药学服务质量的提高,对患者、对医院而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提高药学服务质量,能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陆晓霞,窦文琴,钱双燕,等.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措施[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8):1410- 1412.
[2] 刘玥贇,杜丽,戴振禄,等.浅谈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方法[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4,14(5):396-398.
[3] 黄民玲,陈宁.门诊西药房病人满意度调查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7,17(1):70-72.
[4] 张智灵,李志宏,李晴晴.门诊药房精细化管理在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中的作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2(10): 1423-1425.
[5] 吴红专.我院门诊西药房配药流程改进后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探讨[J].中国药房,2012,36(25):2396-2398.
[6] 吴雪,张丽芳,宗怡,等.运用服务质量评价模型考察门诊药学服务质量的体会[J].中国药学杂志,2015,50(10):916 -918.
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药复方配伍;中药;临床药学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经历了上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完善的提论体系。中医复方针对不同的证候,注重整体观念,将君臣佐使作为原则,以多靶点、多成分为目标,力求使多个中药制剂的功效最大化。不同的中药配伍之后,与单位药材进行比较,其药效活性显著增加,能够使临床治疗有效率得以体提升。在中药复方配伍中,煎煮汤剂是主要方式,在中医的临床药学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中药复方配伍的概念
中药复方配伍概念如下:将患者个人病情为依据,参考药物特征,针对性的配伍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药物使用。不同的中药配伍之后,药材之间相互作用,能够使药物毒副作用和药物效果得以改善。但是应该注意,如果药物配伍错误,将会增强毒副作用,降低药物效果。由此得知,应合理选择复方配伍药物,对药物的减毒机制以及增强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配伍合理性提供保障。
2中药复方配伍原则
2.1以法类方
在中医证法和方剂中,必须保证其一致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并运用于临床上,要遵循“辩证”的原则。对于不同病情程度、年龄以及疾病的患者而言,应用相同中药复方配伍所得到的效果也存在差异性。正因如此,为了使临床治疗效果得以提升,应遵循“以法统方”的原则,使相同治法的药方在配伍时有相似性。除此之外,对反映同一治疗方法的方剂使用进行科学的统计,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复方的配伍趋势和成分,对于探讨复方的配伍规律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2以病类方
疾病自身的临床症状和病情变化是一个固定的过程,这在某种程度上将疾病临床特点反应出来。因此,通过对古代、现代方剂的组方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研究,以了解其临床用药规律。上述研究工作的开展能够明中药复方配伍的药理成分及规律,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运用,使病情治疗效果得意提升, 对于疑难杂症患者而言,意义重大。
2.3配伍机制
中医复方配伍合理性和科学性在许多临床试验中得到了证实,通过药理分析能够体现中药配伍的合理性,从而进一步认识复方的基本原理和机理。有关文献提出,现代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有关人员深入了解复方配伍药物治疗效果,为病情治疗有效率提供保障。在此同时,量化降毒功能指标以及增效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确保药物临床应用有所参考。
2.4配伍剂量
临床上,应用中药复方配伍时,药物应用剂量直接影响病情治疗效果。正因如此,临床用药时,需要严格把控药物剂量。在用药质量,对复方效量关联仔细研究,
确保药物临床应用有所参考。有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应充分应用现代研究方法,对相同病情治疗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不同配伍比例的作用和效果,精准设定药物配伍比例,确保药效的充分发挥。
2.5物质基础
中药复方配伍在临床上的应用,物质基础是中药材有效成分。研究中方复方成分能够分析物质基础的作用和本质。在微观角度分析中药复方关系和活性成分能有效阐述复方含义,为中药的合理搭配及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3中药复方配伍方法
3.1传统模式研究法
以往对中药复方作用机理进行分析,通常是从拆方后配合以及整体疗效上进行分析,主要方法分为拆方研究以及全方研究。
3.1.1全方研究
全方研究是将复方配制成制剂后,对其进行综合研究,其作用主要是对其配方及药理的定量分析。在探讨复方的作用机理和有效物质基础时,要以复方的整体为基础,根据临床的实际疗效,使其发挥其作用。虽然全方试验可以加速药物的药效学研究,证实复方的物质基础,并将其与临床疗效联系起来,但是在中药复方组方规律进行研究时,全方研究仍然存在局限性。
3.1.2拆方研究
拆方研究不仅能够明确复方中的一味药物或一种疗法的作用、部位,还可以对其组合的组合和构成原则有一定的规律。运用现代复合药理学的方法,可以从多个方面考察方剂配伍,筛选出有效成分,并对其组合进行优化。中药复方体系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它的评估指标必须与其所治疗的病理学机制有很大的关系,以更好地反映其内在的内在含义,并进一步证实其基本规律,从而为开发中药复方制剂奠定了基础。
3.2现代模式研究方法
3.2.1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研究
现阶段,在进行中药复方化学的研究时,往往将其视为一个整体,采用植物化学分离分析的方法对复方进行系统的分离。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制工作,主要是为了探讨其质量变化的规律。根据化学组成的变化,探讨了复方中化学组分的变化规律。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应以中医传统的理论为基础,注重科学、严谨的药理作用实验。中药复方化学组分的研究,不仅涉及到化学成分的分离,应将组分的分离与活性筛选结合起来,并运用多种指标对复方进行种性评价,以更全面、更全面的评价中药的功效。
3.2.2中藥复方药理学研究
而且对现代中药新药的研制,加速中药现代化进程有明确的现实意义。中草药复方的药理研究应该注重从整体上讲中医的理论,现代药学的研究重点是从微观角度出发,将二者有机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了中药复方由大到小的辨证统一。另外,将其化学成份与药理作用、动物实验及临床药理研究相结合,能更好地解释其作用机制。中药复方的药理作用研究,既能有效地改善中医的临床效果,同时,对于加快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结束语
将中药配伍与临床药物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可用于指导合理用药,避免中、西药的不良反应,指导新药的开发。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医药学的相关服务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论证。展望未来,中药配伍在中医的临床药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章霞.中药复方配伍在中药临床药学中的应用[J].人人健康,2020(12):120.
[2]范欣生,段金廒,华浩明,瞿融,钱大玮,尚尔鑫,王崇骏,李文林,郭建明.基于古今文献和临床分析的中药配伍禁忌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05):574-578.
[3]周桥,付书璠,孙宇洁,朋汤义.浅析中药配伍“十八反”“十九畏”现代药理学及临床运用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6):258-259.
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4篇
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中的风险管理是医院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管理的重要一环,涉及到组织运作的方方面面。本人通过对临床药学工作中风险因素的分析,对基层医院临床药学的风险进行了分类,分析了降低风险的方法,探讨临床药学服务中的职业风险,可以为医疗机构防范与控制医疗纠纷的发生提供参考。
临床药学工作的风险
临床药学服务的职业风险主要为法律风险。就其广义而言,应该从所有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涵盖的涉及药学的事宜,包括根据药物、诊断依据、疾病和医师的治疗观点提出用药方案,确定药物治疗目的和标准,向患者解说既定治疗方案,并与其沟通讲解,对其进行用药指导,实施治疗药物监测,药物利用评估,甚至对治疗进行建议等。由于需要面对面地与患者进行全面、深入的接触,对其职责的要求使得医院临床药师在工作中经常会涉及病人的许多合法权利,如患者的安全保障权、了解真情权、自主选择权、博得尊重权、监督批评权、接受教育权等等。我们药学服务的基本准则是以患者为中心,实现病人利益的最大化。患者不仅仅是作为需要救治的服务对象,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个体的合法权利也需要得到尊重。任何因临床药师主观或客观的过失而导致患者损失的医疗行为,都有可能引起医疗纠纷。
这种临床药学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服务中职业风险的特殊性。所以,我们国家提倡设立临床药学及临床药师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药师参与治疗过程,提供直接或间接的、有责任的、与药物治疗有关的药学技术服务,以改变或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从事服务的临床药师需要直接面对患者,对患者的药物治疗,不仅要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还要承担起与药物治疗结果有关的法律责任。然而,患者个体间差异和其他不确定的因素,都决定了临床药学服务的职业风险与传统的基础医院药学相比,具有多样性、严重性、高频性等特点。
风险的分类
按照主体的不同,可分为组织风险控制和个人风险控制。组织风险控制施治医院药学管理委员会和药剂科及相关临床科室在宏观环境上建立并维护的药学服务质量保障体系,从组织体系上为临床药师精确、高效的工作营造出良好而有利的环境。个人风险控制是指临床药师在实际工作中对个人风险的防范和规避。组织风险管理是个人风险管理的基础,个人风险管理是组织风险管理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当然,根据不同医院本身的不同特点和具体情况,也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笔者在这里所用的方法只是一种而已,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降低风险的方法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方法:每个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部门,负责全院的与药品有关的各项管理工作,担负着监督、指导本机构科学管理药品和合理使用药品。其对临床药学服务的职业风险控制发挥着全局性的决定作用。
首先,建立医疗纠纷风险预警系统,对临床药学服务中纠纷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建立健全各项组织制度,规定人员的职责、监督机制、处罚明细、质控细则、解决程序等等。
其次,加强对医疗事故、差错和意外报告程序的建设。近几年,国家规定每一所医院都有不良反应报告员和不良反应上报制度。每一所医院都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不良反应审查制度和上报制度。这一制度是降低风险的最基本程序之一。
最后,确保内外沟通渠道的畅通。医院的各个科室要信息畅通,通力合作,相互配合,遇到问题及时沟通、及时磋商。
药剂科和相关科室降低风险的方法:临床药学服务的顺利实施,需要药剂科及相关临床科室的团结协作。医疗事故、差错和意外不可能仅仅只由直接责任人来承担,药剂科和相关科室如果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来减少差错或解决纠纷,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风险虽然不能完全被消除,但可以减少风险发生的次数和降低程度,从而降低风险给各方面带来的损失。
个人风险控制方法:被纠缠是每一个药师都不愿意面对的事情。因此,及时、有效地避免矛盾、解决纠纷,对临床药师顺利开展工作至关重要。
首先,認真记录药历:药历具有法律意义,是药师临床工作的书面证明文件。药历应从药师首先接触病人时就开始建立。建立药历时,药师要注意询问并记录患者的疾病状况、以往病史、用药史和药物过敏史,尽可能了解患者长期的身体、家庭和经济状况。药历内容应力求详实、完备,药师所参与的查房、会诊、抢救、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合理用药指导以及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等工作,均应依实际情况按规范格式做出描述、总结和抄录,同时签字并永久保存。
其次,注意临床服务中的言行。药师在对患者进行嘱托、提供保健知识教育、接受患者咨询以及与患者交流其他信息时,态度一定要诚恳、真挚,语言表达要明确、简洁,内容要完整,前后观点一致,谨慎而言。既不能任意夸大药物的疗效,也不能随意淡化药物治疗所引起的问题;避免绝对化的描述和主观臆断的保证;在未准确分析各种情况前不过早下结论;和医护人员积极地进行交流和建议;不贬低或诋毁医疗团队中的任何成员;不越职随意更改治疗方案。
最后,合理安排随访时间。患者在结束医院的治疗,离开医院后,药师要合理安排随访时间,有效追踪患者治疗后的状况,及时获取患者反馈的各种信息。针对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药品不良反应等),尽可能地为患者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或途径,以便及时化解许多可以避免的药患纠纷。
总结,在新的药学服务环境下,临床药学工作者必须不断降低临床药学工作中的职业风险,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在合理使用职责权利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适应新需求,迎接新挑战,在医院临床药学事业的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目的:了解重慶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员的基本情况及药学服务开展情况,为更好地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重庆市38个区县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员基本情况及药学服务开展情况进行调查,据此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建议。结果:共发放机构一般情况问卷调查表1 147份,回收有效问卷调查表813份,有效回收率为70.88%;共发放药学人员基本情况及药学服务开展情况问卷调查表1 972份,回收有效问卷调查表1 904份,有效回收率为96.55%。受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学人员平均为4.5人(2~14人),受访乡镇卫生院的药学人员平均为2.5人(0~12人),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分别为8.69%和8.17%,且其中一部分为兼职的非该专业人员。受访机构药学人员最高学历以大专最多(占51.79%),其次为高中及中专(占21.64%);职称以药士最多(占34.35%),其次为药师(占30.04%);取得执业药师证书的仅占2.73%,取得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药师岗位培训证书的人数为0。受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药学人员从事的工作岗位比例相对较高的依次为门诊药房(79.67%和81.44%)、住院药房(32.94%和56.57%)、中药房(27.57%和40.85%)和库房(22.20%和24.05%);而从事临床药学室(1.40%和0)、实验室(0.23%和0)和静脉药物配置中心(0.23%和0)等岗位工作的比例均很低。受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比例排前6位的药学服务项目分别为药品调剂配发(100%)、门诊处方点评(70.00%)、药品不良反应监测(62.67%)、用药咨询(60.67%)、抗菌药物处方点评(58.00%)、用药教育和用药指导(50.00%),而药学门诊、治疗药物监测和药物基因组学检测均未开展;受访乡镇卫生院开展比例排前6位的药学服务项目分别为药品调剂配发(100%)、药品不良反应监测(62.29%)、用药咨询(59.73%)、用药教育和用药指导(53.85%)、门诊处方点评(51.58%)、抗菌药物处方点评(45.40%),而静脉药物集中配置、药学门诊、治疗药物监测和药物基因组学检测均未开展。结论: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员数量短缺,且兼职人员占有一定比例;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有限;机构对药学服务不够重视,其服务开展情况不理想。为推动药学工作的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重视药学服务,结合实际情况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岗位设置,完善机构建设,并加强药学人员引进和培训,不断提升其药学服务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切实为临床提供优质、安全、人性化、专业化的药学服务。
关键词 重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员;药学服务;调查
Study on the Basic Situation of Pharmacy Staff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Care in Chongqing 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WEI Lai,ZHAO Chunjing,WANG Na,WEI Na(Dept. of Pharmac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asic situation of pharmaceutical staff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care in Chongqing 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work in 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basic situation of pharmaceutical staff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care in 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from 38 districts and counties of Chongqing, and the data was analyzed statistically to put forward suggestion. RESULTS: A total of 1 147 questionnaires about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were sent out, and 813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with effective recovery rate of 70.88%. A total of 1 972 questionnaires about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pharmaceutical staff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care were sent out, and 1 904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with effective recovery rate of 96.55%. The average number of pharmaceutical staffs in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was 4.5(2-14 persons), that of pharmaceutical staffs in township hospitals was 2.5(0-12 persons), accounting for 8.69% and 8.17% of professional medical staffs, respectively. Some of respondents were part-time nonprofessionals. The highest educational level of surveyed pharmaceutical staffs was college degree (51.79%), followed by high school degree and secondary school degree (21.64%). The professional titles were mostly assistant pharmacists (34.35%), followed by pharmacists (30.04%). Only 2.73% of the licensed pharmacist certificates were obtained, and no one obtained the clinical pharmacist training certificate of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and township hospital, the higher proportion of the job positions of the pharmacists were in outpatient pharmacy (79.67% and 81.44%), inpatient pharmacy (32.94% and 56.57%), TCM pharmacy (27.54% and 40.85%) and warehouse (22.20% and 24.05%); the lower proportion of the job positions of the pharmacists were in clinical pharmacy room (1.40% and 0), laboratory (0.23% and 0) and PIVAS (0.23% and 0). Top 6 pharmaceutical care projects carried out by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included drug dispensing (100%), out-patient prescription comment (70.00%), ADR monitoring (62.67%), medication consultation (60.67%), antibiotics prescription comment (58.00%), medication education and medication guidance (50.00%); pharmaceutical outpatient service, therapy drug monitoring and pharmacogenomics detection were not developed. The pharmaceutical care projects carried out by township hospital included drug dispensing (100%), ADR monitoring (62.29%), medication consultation (59.73%), medication education and medication guidance (53.85%), outpatient prescription comment (51.58%), and antibiotics prescription comment (45.40%); centralized intravenous pharmacy admixture and administration, pharmaceutical outpatient service, therapy drug monitoring and pharmacogenomics detection were not developed. CONCLUSIONS: The pharmaceutical talents are short in Chongqing 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and part-time staffs also have a certain proportion. The overall quality of pharmaceutical staffs is not high, and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capabilities are limited. The institutions do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pharmaceutical ca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care is not ideal.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care, 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pharmaceutical care,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of fund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ptimize post setting, perfect the construction of institutions, and strengthen the introduction and training of pharmaceutical staffs so as to constantly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level and pharmaceutical care capabilities, and provide high-quality, safe, humanized and professional pharmaceutical care.
KEYWORDS Chongqing; 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Pharmaceutical staffs; Pharmaceutical care; Investigation
“新医改”方案中明确要求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包括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各类医院在内的医疗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直接面向民众提供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对于维护民众健康、保障民众基本用药权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合理用药工作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1]。当前,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合理配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学人力资源,有效提升其药学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并结合實际调整其药学工作方向。本研究中,笔者对重庆市38个区县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员基本情况及药学服务开展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据此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更好地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重庆市38个区县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及其药学人员。
1.2 调查方法
在查阅相关文献[2-5]的基础上,结合以往调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了解到的相关情况,编制问卷调查表初稿,并就问卷调查中涉及的内容咨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的意见,进而修订形成正式的问卷调查表。问卷调查表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一般情况问卷调查表,其主要内容包括机构类别、床位数、医疗收入、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中的药学人员数量等。另一种是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员的基本情况及药学服务开展情况问卷调查表,其主要内容包括:(1)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民族、专业、职称、学历等);(2)工作岗位情况;(3)药学服务开展情况。在重庆市卫生计生委药政处的协助下,本课题组将问卷调查表发送到重庆市38个区县的卫生计生委,由当地的卫生计生委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填写。回收的问卷调查表要求完整、没有数据缺项、没有逻辑错误,缺项问卷调查表经电话确认补充完整后作为有效问卷调查表纳入,否则作为无效问卷调查表予以排除。调查时间为2015年3-7月。
1.3 数据处理
将调查获得的数据输入Excel 2013软件,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所用方法为描述性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表回收情况
根据2014年重庆市卫生计生委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底重庆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202家,乡镇卫生院有945家,共1 14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药学人员共约1 972人。故本次调查共发放机构一般情况问卷调查表1 147份,回收有效问卷调查表813份(涉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0家、乡镇卫生院663家),有效回收率为70.88%;共发放药学人员基本情况及药学服务开展情况问卷调查表1 972份,回收有效问卷调查表1 904份(涉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学人员428人、乡镇卫生院的药学人员1 476人),有效回收率为96.55%。
2.2 受访机构药学人员数量及占比情况
受访机构药学人员数量及占比情况见表1。由表1可见,受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平均为52.1人(12~163人),药学人员平均为4.5人(2~14人);受访乡镇卫生院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平均为30.8人(2~158人),药学人员平均为2.5人(0~12人)。这说明有个别乡镇卫生院仍没有配备药学人员。调查结果还显示,受访机构药学人员中一部分为兼职的非该专业人员(其中护士兼职的有77人,医师兼职的有134人)。
2.3 受访机构药学人员基本情况
受访机构药学人员基本情况见表2。由表2可见,受访机构的药学人员中,男、女性人数之比约为1 ∶ 2;年龄以≤30岁者最多(占33.25%);最高学历以大专最多(占51.79%),其次为高中及中专(占21.64%);工作年限以6~10年者最多(占28.05%);药事工作年限以≤5年者最多(占30.88%);职称以药士最多(占34.35%),其次为药师(占30.04%),而无职称或为其他专业职称的占27.57%;取得执业药师证书的仅占2.73%,取得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药师岗位培训证书的人数为0。
2.4 受访机构药学人员工作岗位情况
受访机构药学人员工作岗位情况见表3(注:存在一人从事多个工作岗位的情况)。由表3可见,受访机构药学人员从事的工作岗位比例较高的依次为门诊药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79.67%,乡镇卫生院为81.44%)、住院药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32.94%,乡镇卫生院为56.57%)、中药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27.57%,乡镇卫生院为40.85%)和库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22.20%,乡镇卫生院为24.05%);而从事临床药学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1.40%,乡镇卫生院为0)、制剂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0.47%,乡镇卫生院为0.27%)、实验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0.23%,乡镇卫生院为0)和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0.23%、乡镇卫生院为0)等岗位工作的比例均很低。
2.5 受访机构药学人员的药学服务开展情况
受访机构药学人员的药学服务开展情况见表4。由表4可见,受访机构药学人员开展比例最高的药学服务项目是药品调剂配发(100%);除此之外,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比例排第2~6位的项目分别为门诊处方点评(70.00%)、药品不良反应监测(62.67%)、用药咨询(60.67%)、抗菌药物处方点评(58.00%)、用药教育和用药指导(50.00%),而静脉药物集中配置只有1家开展,药学门诊、治疗药物监测和药物基因组学检测则未开展;在乡镇卫生院开展比例排第2~6位的项目分别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62.29%)、用药咨询(59.73%)、用药教育和用药指导(53.85%)、门诊处方点评(51.58%)、抗菌药物处方点评(45.40%),而静脉药物集中配置、药学门诊、治疗药物监测和药物基因组学检测则未开展。
3 讨论
3.1 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员数量短缺
本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平均为52.1人(12~163人),药学人员平均为4.5人(2~14人);受访乡镇卫生院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平均为30.8人(2~158人),药学人员平均为2.5人(0~12人)。可见,该地区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配备的药学人员数量偏少,甚至有个别乡镇卫生院没有配备。虽然受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药学人员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8.69%和8.17%)达到了国家相关标准(≥8%)[6],但必须指出的是,之所以达标主要还是因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整體数量短缺所致,实际上药学人员数量缺口是存在的。本调查结果还显示,受访机构药学人员中有211人(共1 904人)还是兼职的非该专业人员,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药学人员数量配备的不足。而药学人员数量短缺可能会极大制约该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服务的开展。
3.2 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本调查结果显示,受访机构药学人员最高学历以大专最多(占51.79%),其次为高中及中专(占21.64%);职称以药士最多(占34.35%),其次为药师(占30.04%),而无职称或为其他专业职称的占27.57%;取得执业药师证书的仅占2.73%。这说明该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员普遍学历和职称等较低、整体素质不高,这也导致其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有限。此外,取得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药师岗位培训证书的人数为0,进一步说明该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员尚不具备开展高层次药学服务的条件。人员素质欠缺同样会极大制约该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服务的开展。
3.3 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药学服务不够重视,其药学服务开展情况不理想
本调查结果显示,受访机构药学人员从事的工作岗位主要集中在门诊药房、住院药房、中药房和库房,而从事临床药学室、制剂室、实验室和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等岗位工作的比例均很低。可见,该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药学工作岗位的重心仍停留在传统的保证药品供应和调剂层面,对与药学服务密切相关的临床药学室、实验室和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等工作岗位不够重视,不愿增加人力、物力投入,而这也直接制约了其药学服务的开展。本调查结果还显示,除了药品调剂配发是所有受访机构药学人员均开展的药学服务项目外,门诊处方点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用药咨询、抗菌药物处方点评、用药教育和用药指导等项目有一定程度开展;而对于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参与会诊、参与临床查房、参与疑难病例讨论、书写药历等项目开展比例都未超过10%;另外,对于需要较大人力、物力投入的静脉药物集中配置,需要特殊精密仪器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方可开展的治疗药物监测、药物基因组学检测等项目几乎没有开展。这说明该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学服务开展情况不理想,整体服务水平较低,对药学人员的定位仅仅为简单的药品调配人员。
综上所述,本调查结果表明,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员数量短缺,且兼职人员还占有一定比例;药学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有限;机构对药学服务不够重视,其药学服务开展情况不理想。鉴于此,笔者建议:首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转换观念,重视药学服务,调整其药学工作的方向[7],结合实际情况加大软、硬件两方面的资金投入,优化岗位设置,完善机构建设;其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药学人员引进,保证药学人员配备数量,并注重对药学人员的专业培训,为药学人员的学习和提高创造条件,促使其不断提升药学服务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以利于真正实现从“以保障药品供应为中心”向“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基础上,以重点加强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与临床用药为中心”的转变[8],促进药学工作更加贴近临床,切实为临床提供优质、安全、人性化、专业化的药学服务。
参考文献
[ 1 ] 白向荣,王育琴. 国外社区药学服务进展[J]. 中国执业药师,2011, 8(7):48-50.
[ 2 ] 王文渊,王明荣,蒋爱民,等.永州农村药学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11):935-938.
[ 3 ] 周盈莹,杨燕,孟玲,等. 江苏省28家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现状调查[J]. 中国药房,2017,28(24):3341-3346.
[ 4 ] 丁玉峰,何泉,张晨,等. 湖北省基层乡镇卫生院药学人员基本情况和需求状况调查[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15):1309-1313.
[ 5 ] 黄琼,张灵,董一曼,等. 精细化管理在提升我院药房药学服务水平中的应用[J]. 中国药房,2014,25(29):2717-2720.
[ 6 ]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S]. 2011-01-30.
[ 7 ] 李琳琳,龚时薇.我国药学服务研究的内容与发展趋势[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2):147-150.
[ 8 ]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 关于加强药事管理转变药学服务模式的通知[S]. 2017- 07-12.
(收稿日期:2017-12-13 修回日期:2018-04-06)
(编辑:周 箐)
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引入国外药学教育与实践的方法,有助于促进我国药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文章主要阐述国外临床药学教育的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国外药学教育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中国新形势下药学教育与实践的策略。
关键词:药学教育;临床药学;药学
在生物—医学—药学—社会药学的新模式下,我国药学教育与实践需要新方法与之相匹配。虽然药学教育往往使药学学生成为更好的问题解决者,但却没有指出应该准备解决的问题类型。应充分考虑到除了临床以外的各种解决方法,如经济和法律方面,都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如何从各个角度解决问题。因此,确定了五种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临床、道德、管理、经济和法律。将所有解决方法整合到药学教育中,让学生在问题出现时更加批判性地思考,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以确定可应用于所有药学决策的通用过程。虽然方法有相似之处,但通用方法可能对所有问题都无效,成功地解决问题需要确定面临的问题和正确处理情况的应用,以明确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的重要性。本研究借鉴国外药学教育与实践的方法,更多地关注未来药师将需
要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以适应医疗保健的复杂性和广泛性[1]。
一、国外临床药学教育及实践的特色
(一)组建药学教育联盟
药学教育联盟整合必要资源,形成一个涉及建立关系的过程,以产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成果。联盟组建是药学院校的一个可行的,有成效的,往往是必要的体制目标。形成联盟的主要目的被确定为三方面:分享想法和做法;促进协作;执行共同的解决问题。从教育联盟经验,发现了另外两个目的:实践场所的分享;促进各项目的标准化。在调查成立联盟的最佳做法时,确定了三个主题:联盟中的关系建立;联盟的成果;可持续性。联盟的成果包括奖学金,也包括计划标准化。可持续发展与结构支持和动力有关。尊重被认为是在联盟中蓬勃发展的合作关系的基础。然而,要实现团体联系,沟通与合作必须建立在重要的基础价值上:尊重。随着交往与合作关系的发展,联盟成员之间的尊重进一步加强[2]。
(二)螺旋式整合课程内容
美国FDA在过去30年中,批准新药增长了一倍以上,从1985年的约700个增加到2016的1562个[3]。药师成为医疗团队的“药物专家”,为每个药物提供理想的药物治疗、剂量、制剂、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和患者咨询的意见。然而,随着新药的不断增加,药学课程时间也不断增加,有些学者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包括翻转教室和异步学习,主动解决药物信息变大以及必须传授给学生相关的知识。但是这些不一定能解决课程中有限的“联系点”,降低知识保留率。所以,如何设计药学课程以考虑到药物的累积率,并在课程中提供多个联系点,以增加药物信息的保留,答案在于两个课程:螺旋式整合。
首先,螺旋课程的概念在20世纪中期由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Bruner)所倡导。医学教育多年来一直支持Bruner的螺旋理论。药学教育强调纵向和横向一体化,作为学习基础和临床科学的跨时间(垂直整合)和课程(横向整合)[4]。更具体地说,药学学生在其教学研究中学习基础科学和临床科学,此外还结合了临床方法、伦理和健康。
其次,在药学教育方面,可通过顺序课程和基于长期案例的教程实现横向整合,通过教师合作实现垂直整合,还可使用身体系统方法来提供横向和纵向整合。虽然这些整合也属于螺旋整合模型,但是所描述的这些药学课程设计并没有涉及医学课程模型的逻辑过程,仅仅提高了课程的复杂性。在每个药学课程模式中,药学学生将了解到药剂学研究的药物名称、作用机制和副作用。这个问题能否以一种涵盖螺旋整合模式的方式得到解决呢?药学教育融入螺旋整合模型,螺旋综合课程模式始于正常的结构功能和生理系统的行为,再进展到异常的结构功能,临床实践,最后以经验培训结束。学生被引入健康和患病系统的语言和概念,有助于诊断患者的能力。因此,从课程的第一天开始,将药物的语言和概念引入学生头脑中,如药物名称和特性,包括剂量、配方、作用机制和副作用。一旦学生掌握了这些信息,课程将进入基础和临床科学阶段,分别提供合理的逻辑和适用的解释。例如,在理想的课程药学中,学生最初将学习以下关于瑞舒伐他汀钙的信息: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是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通常每天给药一次,有肌肉疼痛,便秘和恶心等常见副作用。后来在课程中,当学生头脑中被引入胆固醇代谢,高胆固醇血症的病理生理学和相关临床应用时,学生将被要求回忆他汀类药物的“基本”信息,包括瑞舒伐他汀。有些人可能会怀疑这是药剂学生的基础知识,但是研究人員正是将后缀“他汀”类药物与胆固醇,或更具体地与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相关联。这种将药物知识与传统的基础课程水平整合,可为药学教育者和学生提供更好的说明,而且这一大类中的所有药物都被充分讨论,并不是使用几个例子。当临床方面得到更详细的讨论时,这种方法仍将为后续学习提供额外的“联系点”,学生可在第一年内掌握大多数药物,充分理解学习药学语言。
最后,随着药学课程的不断发展,螺旋式整合医学教育的成功提供了深刻的策略,以应对药物越来越多的复杂性。此外,提供与相关药物信息的多个联系点有利于学校培养药师成为药物专家的目标。因此,早期引入药学语言的螺旋整合模式有很大的希望,增加了教学年限内尽可能达到的广度和深度。显然,螺旋整合模式需要进行评估,需要提供循证方法来支持药学教育的螺旋式整合[5]。
(三)开展分层学习
在美国,药学教育分层学习—传统临床专家模式的重新配置,已经成为教育药学学生和住院医生的创新方法,同时也扩大患者护理服务。药学教育、药学实践以及不断变化的医疗体系在众多驱动因素作用下导致了分层学习模式的发展。药学学生教育的需求尤其具有挑战性,因为学生人数急剧增加,相应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培训经验。分层学习来源于2011年,目的在于建立新的住院培训模式,包括发展参与药师角色,支持对更多住院医生的培训和监督。
有人将分层学习作为对长期医疗培训方法的复制,包括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和药学学生。但是,两者是有根本区别的,已经成功实施分层学习的组织已经超越了作为经典培训的“看一个,做一个,教一个”的方法。以系统的方式进行教学重新设计,药师开发了一种基于实践理论的分层学习模式,通过分层次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发展知识和技能,同时发展作为社会药学人员的身份[6]。分层学习实践模式(Layered Learning Practice Model,LLPM)的基础是相信药学学生和住院医师可以直接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同时使药师能够专注于更复杂的护理需求。通过鼓励学生作为药师的扩充,并支持住院医师更多的独立实践,分层学习支持药房通过服务扩展推进病人护理的工作。
为有效地计划设计和实施,LLPM应该具有七个特征:学校与卫生系统之间的领导战略协调;优化实践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广泛宣传LLPM的作用和价值;灵活地将LLPM模拟成药师实习的场所;整合现有的卫生系统资源,发展LLPM;学校和卫生系统对计划成功的承诺;持续的评估旨在持续改进计划。最后,药学教育和实践的汇合下,分层学习为药学专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机会,为药学学生和住院医师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真实的培训机会,同时通过扩大药学服务来改善患者护理质量[7]。与此同时,药德、药规、药技三者对于药学教育来说均十分重要。分层次的医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8]。
(四)运用社交媒体与在线学习手段
药学学生经常使用社交媒体和一些在线学习方法,这是提供或补充药学课程的有意义的途径。慕课教学(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和MicroMEDEX药学信息数据库,与药学教育与实践的结合,可以拓展知识和搜索所需要信息。今天,学生在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网站(如微信)的前期药学教育体验,占很大比重。随着在线学习方法的出现和技术融入药学教育,在线学习和社交媒体是让学生管理药学课程的新方法。另外,随着学生对药学教育的需求,药学院校也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回应。
虽然社交媒体广泛应用于社交场合,但在专业教育环境中几乎没有使用社交媒体的报道。例如,通过组织三年级药学学生在微信上对药学管理和领导课程进行选题,可获得更多的课题,并了解更多管理和领导力的信息;通过微信群进行二年级学生的药学实践开发、管理和评估,每位学生要求发布至少10条信息,占学生总成绩的2%。学生积极利用社交媒体,并喜欢采用网上学习方法来支持其学习,这是提供或补充药学课程的宝贵途径。在更新药学课程时,学校应考虑纳入在线学习和社交媒体方法,以支持当今学生不断变化的教育氛围和偏好[9]。因此,社交媒体和在线学习在药学教育中的潜在作用需要进一步探索。
为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了结合已有的教育方法,如“以问题为基础”( 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10],还应随着新技术的出现不断地补充和完善。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可以提供药师更多为患者护理的机会。药师有能力在医院提供POCT,也可以在社区和机构药房环境中进行,能够管理和解释POCT,并强调预防性护理。然而,存在实现POCT潜力的挑战,需要进行教育和监管变革,以使药师有效地开展这一新兴活动,这一挑战必须在未来几年得到解决[11]。根本原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RCA)是一种解决药学教育患者安全的指导方法,可以用作回顾性方法来理解为什么发生药物错误。大多数药学学生应该能够设计正式的RCA过程,并完成大部分涉及的详细步骤[12]。
二、对我国药学教育教学的启示
借鉴国外药学教育与实践的方法,我国药学教育还是应该不断提高药学教育教学法。教学设计和学生学习评估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标准都要求用新的方法来实现。目前,我国药学教育与促进药学教育所需的专业知识之间的差距仍将继续扩大,这便需要更多的精力来创建有效的药学教育和实践的方法[13]。国外对临床药学教育方法的研究起步比较早,且比较成熟,然而我国药学教育,特别是药师实践[14],重理论知识,轻临床实践,两者比例很不合理,主要原因是临床药学教育方法的开展也相对国外较晚。综上所述,本研究拟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并在探索中加以创新,尝试找到适应国情的药学教育和实践的方法来促进药学教育。通过关注药学教育的特点,合理安排我国药学教育与实践方法;通过在线學习和社交媒体来融入药学教育,扩大学生接收药学知识的质和量;通过更新药学教育的理念,注重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促进分层学习模式开展。相信通过不断的探索以及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找到适应国情的药学教育和实践的方法并让我国药学教育得到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L.C.Martin,K.L.Donohoe,D.A.Holdford,Decision-Making
and Problem-Solving Approaches in Pharmacy Education,
Am. J.Pharm.Educ.,2016,(52).
[2]J.Danielson,A.Hincapie,G.Baugh,L.Rice,E.Sy,J.Penm,C.
Albano,Best Practices in Establishing and Sustaining Cons-
ortia in Pharmacy Education,Am.J.Pharm.Educ.,2017,(27).
[3]R.H.Griesenauer,M.S.Kinch,2016 in review:FDA appro-
vals of new molecular entities,Drug Discovery Today,2017.
[4]R.M.Harden,What is a spiral curriculum?,Med.Teach.,
1999:141-143.
[5]N.Rockich-Winston,Toward a pharmacy curriculum the-
ory:spiral integration for pharmacy educ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2017:61-62.
[6]J.S.Bates,L.W.Buie,K.Lyons,K.Rao,N.R.Pinelli,J.E.
McLaughlin,M.T.Roth,A Study of Layered Learning in
Oncology,Am.J.Pharm.Educ.,2016:1-8.
[7]D.J.Cobaugh,Layered learning:The confluence of pharmacy
education and practice,Am.J.Health Syst.Pharm.,2016,
2035-2035.
[8]歐阳超群,郭彩汾,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的医学生职业
道德养成研究——以泉州医高专东南医药医学生职业
道德实践教育基地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11).
[9]L.A.Hamilton,A.Franks,R.E.Heidel,S.L.K.McDonough,K.
J.Suda,Assessing the Value of Online Learning and Social
Media in Pharmacy Education,Am.J.Pharm.Educ.,2016,(97).
[10]刘佃花,朱亮,肖泽宇.美国药学博士培养及对我国药学
教育的启示[J].药学教育,2016,(5).
[11]J.P.Kehrer,D.E.James,The Role of Pharmacists and Phar-
macy Education in Point-of-Care Testing,Am.J.Pharm.
Educ.,2016,(129).
[12]M.T.Holdsworth,R.Bond,S.Parikh,B.Yacop,K.M.
Wittstrom,Root Cause Analysis Desig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Pharmacy Education,Am.J.Pharm.Educ.,2015,(99).
[13]A.F.Strang,P.Baia,An Investigation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grams in Pharmacy Education,Am.J.Pharm.
Educ.,2016,(59).
[14]许嵘,林水森,谢娜娜,等.美国药师实践培训对我国
临床药师培养启示[J].海峡药学,2019,(5).
收稿日期:2019-12-20
作者简介:许嵘(1978—),男,福建泉州人,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高校学生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一口钟抗RA萜——酚加合物类成分的发现及作用机制”(2016M591399);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表观遗传学治疗协同EZH2抑制逆转免疫逃避和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作用”(2018N111S);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多元智能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平台构建及实践研究——以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为例”(JAS19682)
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论文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