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园林乡土文化管理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园林乡土文化管理(精选4篇)

园林乡土文化管理 第1篇

1. 村寨景观元素分析

怒族是一个崇拜自然的民族, 村寨布置在树木茂盛之地, 四周树木常被很好地保护, 建筑依地形布局, 鳞次栉比, 韵律优美, 村寨中道路蜿蜒曲折 (如图1) 。怒族这种住屋环境与自然融合, 巧妙运用自然资源的布局, 值得今天生态园林设计工作者们借鉴。

2. 宅院景观元素分析

怒族地区宅院布局比较随意, 通常用矮石墙或植物围合成庭院。起居室前通常都有一定面积的院坝, 用于生产劳动。前院多栽花种果, 翠竹衬托, 果木遮阴, 繁花点缀。后院多为菜园, 种植蔬菜瓜果, 虽没有江南园林中含蓄幽深的意境, 却不乏清幽淡雅的气息。

私家宅院通常以一个核心家庭为一个单元, 在村落中分散的独立布置, 每户以果木, 竹篱, 矮石墙 (如图2) , 绿篱分割出界限, 形成以“井干”式和“千脚落地”式民居为主题的宽敞大院。宅院的大门, 通常有较粗的木材搭接而成, 可自由活动, 方便实用, 反映怒族民风的纯朴。

怒族的民居由于受地区自然环境不同, 支系生活习惯的差异, 宗教信仰不同的影响, 也就形式各异。史书中曾有对怒族的房屋有所记载:“覆竹为屋, 编竹为垣。”但怒族民居并非只此一种, 其形式大致有:干栏式竹楼、木楞房、土墙房几种。

怒族庭院中栽培的观赏植物从形态上看, 大都具有大型花朵, 为喇叭状 (杜鹃、大百合、百合) 或花形奇特 (兰花类) 。从颜色上看, 以白色为主, 兼有红色、黄色等。从气味上看, 以清香型为主, 香味浓郁者很少。从来源上看, 大多来自附近山野, 且有不少为当地特有种, 如贡山凤兰、独龙江杜鹃等。由此可见, 怒族文化的发展与其生存环境密不可分。

3. 峡谷公园景观元素分析

怒江大峡谷山高、谷深、水急, 两岸白花飘香, 山腰原始森林郁郁葱葱, 冬春两季冰雪覆盖, 景色如画。湖岸原始森林密布, 珍禽异兽繁多, 古木参天, 松萝满树, 幽中显古, 蔚为壮观。大峡谷内立体气候产生的珍稀动植物、名花异卉、稀世药材、各种杜鹃和兰花、成片成林地点缀着峡谷胜景, 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树蕨、秃杉、珙桐;二级保护植物三尖杉、清水树等20多种。被列为国家珍稀保护动物的有虎、灰腹角雉、热羚、红岩羊、金丝猴、叶猴、小熊猫、齿蟾等。

4. 寺庙园林景观元素分析

怒族的寺庙建筑以土木石结构相结合, 以木结构为主。大经堂为三层建筑, 墙体用块石砌成, 厚而窗子小, 给人非常浑厚稳定的感觉。由于寺院一般都依傍坡台而建, 所以建筑物显得很高大。底层用朱红色棱柱, 柱头部分雕刻立体图案, 上面托着粗大替木。在墙体上方, 多用棕红色的饰带, 上面缀上鎏金淤铜镜等装饰物。房檐四周竖有镀金金幢, 上有风铃, 房顶正面中间是金黄色宝鼎, 两面为护法兽。

5. 森林公园景观元素分析

在怒族聚居地, 以泸水姚家坪森林公园等为代表的怒江自然保护区、高黎贡水自然保护区,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珙桐、秃杉及贡山三尖杉、澜沧黄杉、长蕊木兰、董棕、十齿花、四数木、云南黄连等珍稀种、濒危种植物景观, 兰花、杜鹃等观花植物及黄连、云木香、杜仲、香附干等药用植物, 峰猴、熊猴、菲氏叶猴、戴帽叶猴、白头叶猴、白眉长臂猿、云豹、虎、赤斑羚、野牛、绿孔雀、赤颈鹤、巨晰等国家保护动物都是建造森林公园的重要物质资源。

二、怒族乡土园林景观文化特色分析

形形色色的园林形式的形成可以归纳为若干要素, 这些要素主要是地形 (包括水体) 、植物、建筑、道路、园林小品等, 无论那种形式的园林都有这些要素组成。怒族乡土园林景观有着如下鲜明的特色。

1. 风格朴实无华, 自然真趣美弥漫园林中

由于世世代代生活在山区, 从事着艰辛的农耕作业, 山林, 水源是怒族人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而植物和水正是园林的重要构景要素, 故寨址的选定昭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含义。

坐落于半山向阳坡地的怒族村寨, 翠竹青青, 绿树成荫。站在村中, 抬头看是茂密的高山森林, 低头看是万道梯田, 村寨掩映于翠绿之中, 天高云淡, 阳光和煦, 一派崇山峻岭之中的田园风光。

2. 园林审美与实用功能相结合

园林的观念和实用功能是联系在一起的。在怒家, 人们在园里种树, 配植果蔬, 在村寨空地上种植树木, 主要是为了生活所需, 同时园林是人们表达思想的一种手段, 受崇拜自然思想的影响, 这些林木被巧妙地安排, 人工建造物被山林树木自然地烘托, 自然环境被引入到日常生活中, 组成了既有生活气息又景观优美的园林景象。

3. 动植物景观丰富多样, 地域特色显著

怒族地区山峦重叠、江河汇聚。这里数不尽、望不完的奇峰怪石、飞泉瀑布、激流险滩、古树龙竹, 确实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这里属典型的立体气候, 几乎概括了我国从南亚热带到高山苔原带各种气候带的土壤和植被, 植物种类繁多。动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 保存了我国生物演替系列上的许多古老珍稀植物群落及珍稀动物, 是我国模式标本的集中产地之一, 被誉为“天然基因库, 活的博物馆”。

4. 园林空间划分灵活自由, 边界似有似无

怒族园林空间的划分灵活多变, 并常常向外延伸开去。漫步怒族村寨, 随处可见草虫花木, 园林景观处处赏心悦目, 分不清哪儿该算园林空间, 哪儿不是。私家宅院用低矮的篱笆和简单的竹门进行户与户之间的分隔, 绝无“高墙围隔, 重门掩闭”的现象。

佛寺园林的边界也仅以低矮的围墙围合, 各类以峡谷森林景观为主的公园更是以山水为森林为边。由于空间的无界, 使得怒族地区万千气象皆成可借之景, 空间被延伸到无穷, 审美的天地自然也可延伸到无穷。

5. 建筑形式独特别致

怒族民居就势而建, 就地取材, 其独具特色的木楞房、木板房和土墙房均充满了原始的气息, “井干”式和“千脚落地”式的房屋形式, 更是充满了自然的元素, 独特别致。

6. 民俗风情独特, 民族文化灿烂

民俗是园林中最富情趣、最生动的构景要素, 它不仅能够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 也搭建了一座人与人交往狂欢的桥梁。

文化是园林的内涵, 不同的民族文化反映不同的民族精神。怒族崇拜自然, 认为自然界中的万物有灵, 在其生活空间的一草一木, 一水一石都是有含义的, 是被赋予神灵的。对自然的崇拜, 反映出这个民族对“天地——人——神”的关系理解。怒族园林以其独特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对其作更多研究, 将极大地丰富云南园林艺术。

结语

怒族园林最大的特色是原始而自然, 具有多重审美元素, 现阶段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目前, 原始生态、传统文化保护意识在民族地区不断得到加强, 怒族园林文化的价值也逐渐被更多的人发现和认可, 怒族乡土园林景观元素也将逐渐成为一种资源被推广和运用到怒族园林以及各种形式的园林景观中, 发展前景广阔。园林与自然融为一体将成为园林发展的一大趋势, 民族韵味浓郁的装饰装修方式将成为一大亮点, 有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内涵植物的应用将成为一大特色。

园林绿化中的乡土景观探讨 第2篇

1乡土景观简述

1.1解读乡土景观

乡土原指那些质朴的、本土的、传统的事物,是个边界模糊的地域概念。传统的乡土景观包含两层含义.一种是指乡村里土生土长的“自然景观”,即所谓乡村风光、乡村田野、乡土建筑、民间村落和道路,以及民族人物和服饰等所构成的景观现象的复合体;另一种解释是指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地理特质的“文化景观”,是当地人为了生活而采取的对自然过程和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格局的适应方式.是此时此地人的生活方式在大地上的投影,包括土地及土地上的城镇、民居、寺庙等在内的地域综合体。

现代意义的乡土景观则是伴随社会的进程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在传统概念的基础上延伸出的景观新形式.即在新技术基础上,通过新形式.用新的价值观来创造当代人的生存追求和生活方式.其核心和主要内涵是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理解。

1.2乡土景观的类别

乡土景观是最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结果,是人类发展形成的宝贵财富。乡土景观可分为物质景观和精神景观,其中物质景观又包括乡土自然景观与乡土社会景观。精神景观则包括文化、艺术、制度、信仰等。正所谓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同时也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因此,乡土精神景观也能动的促进着物质景观的发展。

2乡土景观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运用

2.1乡土自然景观

乡土自然景观的主要构成元素是 “物”、 “事”、 “意”三類主要景观元素

(1)乡土“物”的形态表现,凸显时代感

1.活的材料运用与提升

植物、石材、木、砖、陶等地方传统材料.赋予乡土大地的衷情、历史的沧桑、时间的轨迹、生命的活力和人性的关怀,是许多现代技术材料无法企及的。在乡土景观设计中,地方传统材料是设计的首选,它们产白当地的气候及地理环境下.是对地方特征的诠释,使用起来有助于地方特色的保护,同时充分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通过材料建立不同元素之间的联系,将传统乡土材料、构造和布局方式与现代材料技术结合,在质感、色彩、形体等方面同样能够取得优雅的对比效果。对乡土材料的形态和特征进行研究,借助现代新材料,结合具体地域的经济施工技术等条件,对材料进行简化、转换、变形和抽象,以达到特别的效果。

2.鲜明的色彩呈现

景观设计时沿袭乡土朴素自然的性格,靠材料本身的颜色和质感来体现景观的特点.采用素雅的基调色,再巧妙地运用补色关系.把各种色彩有组织地结合在起,黑白相间、红绿相映、单纯中显丰富.对比中求和谐,体现鲜明的民俗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绿叶衬花,花更红更美,这是对比的美学效应。园林设计时利用对比的美学效应,借助色彩差异.有目的地安排能起对比烘托作用的景观元素,使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产生对比、乡土景观和城市景观产生对比,使主题景观得到加强,从而突出景观的独特性。

3.朴拙的细部表达

乡土细部装饰及其肌理的表现,利用当地材料、工艺和技术的特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体现了民间乡土的艺术美。采用点题的手法,纳入地域元素和符号,将乡土主题景观进行重点刻画.或用图象.或借助文字信息及场景来点明环境主题或意境。曾经的铁轨已经消失.留下的只是人们对它的记忆.在这里建造公园,设计者借助了景墙、文字、图片和石刻来告诉人们场地过去的功能和特性,显得更形象具体,使人印象深刻。

(2)乡土“事”的表达,彰显地域文化风

1.统文化的复原与演义

基于对文化原型的理解,设计师试图通过恢复、再现、关联等手段激发人们对过去历史的回忆。通过对传统场景的复原与演义,对传统情景重放,延续了历史事件的意义。另外,从自然的角度去认识乡土文化,对原有场地特性进行保全或进行适当的改造,维护场所的自然发展过程,保持其地域的自然性,从而对文化进行保护,使文化遗产得以留存。从人本身出发,从人与生俱来的好奇、好动的本性出发.身体力行,借助活动让游人自己去体验,去认识乡土的器物、感受乡土活动过程、身临其境.聆听乡土的故事和声音、感悟乡土的意境。公园中设计放置的人力水车、复杂的构件、简易的操作.供人自己去体验去实践,行为促使意识认识和感知乡土的存在。

2本土文化的延续

人类对文化认识的过程是从表层文化向深层文化渗入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乡土的表现形式和特征直接关联,它包括对乡土景观视觉形象、结构布局关系和设计手法的认识,只有意识到这一过程,才能更容易接受和发挥本土文化的深意。建筑与环境必须不断地变化以反映时代与场所、人与社会的变化,而不管这些变化如何.我们都应把那些以“场所精神”为标志的文化延续下去。基于人的认知意识考虑,通过接近、分离、连结、围合等方式,使景观在空间、时间或同时在两者中显示出一定的连续性。

3.域文化的融入

谈到地域文化的构建就不能不谈到外来文化得以生存进而融入本土文化的根源所在.外来文化形态之所以能生根、开花、结果.主要归因于文化选择机制的作用.即其与本土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选择。借鉴他域文化功能型、自发式的形式,融入本土景观审美取向和形式结构的艺术与功能并重,通过主动式的形式语言,使景观既含有本土文化的某些特征,又保持与他域文化的交融.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乡土景观设计不追求形式上的复制.或是表面的文化符号,而是深刻地理解和体验乡土的奥妙和韵味.通过隐喻激发创作的想象力,以设计合理化、适时化作为其根本的立足点,有机地、自然地将其融入整个创构中。

(3)艺术化处理,创造现代乡土新“意”一个人如果仅仅具有创作性和知识.而没有对历经数百年的伟大艺术的鉴赏能力.是很难把景观设计得完美的。乡土文化受城市艺术感染,设计师以艺术的眼光认识和解读乡土.或进行具体的内容概括,或着手抽象的艺术处理,都不同程度地创造乡土新形式.表达乡土新意境。

1 .具体的艺术呈现

对园林设计师来说,从乡土景观中汲取设计的语言,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除了像奥姆斯特德在公园设计中直接再现一种牧场风光之外,很多设计师运用艺术的手法.在城市之中将乡土景观进行抽象的加工与再现。如从形式、空间和色彩入手.关注人们的视觉审美.以大地的情怀、艺术的图景再现耕作田园景观的美感。和功能等方面的价值追求,人们观赏它,解读它,去体会其中深刻的文化含义,对园林设计形成有益的补充。以农作物花生为对象,通过乡土的艺术化处理途经,借助景观小品进行发挥.巧于立意,不仅有形式美,还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

2.抽象的艺术表达

“乡土“作为原汁原味的直观地域印象的表现,在园林设计中通过抽象的手法.借助人的感官体验未感知和认识“乡土”同样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在研究乡土营造方式的基础上,乡土景观还包含了对乡土环境、形式、各种标志性场所、符号的抽象。这种抽象在艺术再现的基础上,突破模仿.根据当代景观的功能、结构,结合新材料、新技术创造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形式。

3、结语

一种理想的景观,无论是没有设计师的、基于经验的前科学设计,或是基于科学理论和方法的现代设计,最终都将走向天地、人、神的和谐。发掘和利用乡土景观如同掌握最现代的科学和技术一样,都有助于景观设计师的作品离理想景观更近些、与自然环境更贴近些、更和谐。城市园林绿化设计需要创新,乡土的加入就是创新的一大亮点,充分运用乡土的自然、社会、精神景观,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展现乡土元素,是当今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园林绿化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 孙卫邦.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J].中国园林,2003,(3)

[2] 俞孔基.乡土景观在城市园林中的运用[J].中国林业大学,2008,(5):

[3] 孙新旺,王浩,李娴.乡土与园林——乡土景观元素在园林中的运用[J]. 中国园林, 2008,(8)

园林乡土文化管理 第3篇

关键词:乡土树种;栽培技术;园林绿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增加,各个城市也更加重视园林绿化,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的如火如荼,在园林绿化建设的时候,引进了很多的外来树种,这加快了树种调整的实际速度,很多乡土树种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破坏了群落结构,而乡土树种本身的适应性比较强,并且其能够将地方特色很好的体现出来,所以,必须重视乡土树种的使用和栽种。

一、现在我国城市进行园林绿化的时候,应用乡土树种存在的问题

(一)对乡土树种不够重视

很多地区在进行园林绿化的时候,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乡土树种的重要作用,没有进行乡土树种苗圃的监理,这也导致了乡土树种本身的市场比较小。并且和外来树种相比,乡土树种的见效比较慢,这也导致了很多地方在进行园林规划的时候,都没有很好的将相应树种使用进去。再加上,很多地方领导会有一些比较偏爱的名贵树种,在进行园林绿化的时候,过度的重视城市档次和品味的提升,这也会导致乡土树种被忽略,无法将当地的特色很好的体现出来[1]。

(二)栽培乡土树种的时候存在的问题

城市的土壤和气候比较特殊,很多地方的土壤盐碱化严重,土地非常的贫瘠,生活垃圾和工业肥料比较的多,在进行土壤改良的时候,会选择一些生长环境和土壤情况比较适应的树种。在进行乡土树种选择的时候,应该选择适应性比较强的树种。一般情况下,会在自然条件比较相似的地方引进乡土树种,必须重视幼龄树保护,为了提高其成活率,还应该重视混交以及密植的采用,对于那些耐热程度差的树种,在夏季的时候必须采取降温措施,对于抗寒能力比较差的树种,在冬季的时候,必须重视保温措施的使用,提高其抗寒性。但是就目前而言,很多地区在进行园林绿化的时候,这些措施并没有真正的做到位。

二、进行乡土树种开发的策略

为了更好的提高园林树种多样性,让植物抗灾害的能力更强,对城市园林绿化功能进行丰富,便必须根据需要重视乡土树种的使用,保证园林绿化的效果,给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宜居的环境。

(一)进行设计理念的创新

在进行乡土树种利用的时候,必须重视其设计理念方面的创新,做好乡土树种的布置。在进行布置的时候,可以将从高到低的层次进行布局,先使用大乔木再使用小乔木、花灌木、涩叶小灌木,最后使用绿篱和草坪,这样能够让其层次更加的明显,视觉效果会更加的出色;在林荫系统形成的时候,应该多进行树木的栽植,少种草。在设计的时候,必须重视规划的长远性、科学性以及可持续性;必须做好节点绿化设计,并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在设计的时候真正的做到重点突出,特别是在外围地区,必须做好设计工作,这样能够让人们耳目一新。

(二)选择合适的乡土树种

在一定程度上,景观美化工程的实际效果是由其植物种类决定的,植物种类选择合理,那么绿化效果便有保证。一般情况下,城市道路上、堤坡绿地、街头游园以及机关庭院中的自然条件比较的差,想要保证树木能够真正的成活,便必须根据需要做好相关的措施,给植物更好的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选择乡土树木的时候,应该选择那些管理容易、适应性比较强并且养护费用比较低的树木,此外,还应该重视树木的抗寒性、抗旱性、抗污水能力、抗逆性。选择那些成活容易,病虫害比较少,并且不会给环境造成污染的树木[2]。

(三)做到因地制宜

在进行城市绿化的时候,应该将乡土树种利用进去,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种植,选择那些已经经过试验之后能够适应当地实际条件的树种。此外,在配置和选择植物的时候,还应该重视其适应性,确保树种关系能够达到互补和协调,重视森林覆盖率的提高,重视城市三绿指标的提高,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护水平,确保绿化和周围的景观能够真正的协调。

三、进行乡土树种施工的技术措施

(一)必须进行整地

在整地的时候应该将绿化范围之内存在的建筑垃圾或者是生活垃圾清理干净,然后对土壤进行深翻,确保整过之后的地能够满足实际施工的需要。

(二)确定绿化的位置和范围

在进行范围确定的时候,可以将网格法或者是平板仪使用进去,并根据图纸比例方面的要求进行植物群落以及单株种植位置的确定,并对其进行标记,进行树坑规格以及树种的标明,并且树阵应该将其范围线画出来,进行单株栽植点的确定。在定点放线的时候,必须将树种、数量以及位置标出来,并确保其和设计图纸真正的相符。在进行树种配置的时候,必须做到自然,并且根据树丛组织的相关配合原则进行定点,避免出现呆板的情况,并根据方案以及地势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树木的栽植。

(三)挖坑

在挖坑的时候应该根据定植点进行,应该将其作为中心,进行一立方米大小的树坑的挖掘。在挖掘的过程中,应该把底层土和表层土分开放置,在进行回填的时候,应该先进行表层土的回填,然后再进行底层土的回填。此外,在进行树坑大小确定的时候,还必须考虑到土球和苗木的规格和大小,这样才能够保证挖掘的树坑真正的符合实际的需要[3]。

(四)进行苗木的栽植

在进行苗木栽植之前,必须选择合适的苗木,在进行苗木选择的时候除了需要重视苗木树形以及规格方面的要求,还应该选择那些根系比较发达,生长情况比较健壮,没有病虫害并且树形满足需要的树木。若是栽植树木的地方土壤比较的干燥,那么应该在栽植之前,便进行灌水,若是土质比较湿,那么便必须做好排水工作,这样能够更好的对苗木进行控制。并且在栽植的时候,必须保证土球不出现散乱的情况,深度应该合适,将苗木扶正。

结语

在进行园林绿化的时候,将乡土树种运用进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必须重视乡土树种的使用,选择合适的苗木。此外,在栽植结束之后,还应该做好后期管理工作,确保其能够成活,将其绿化作用真正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陈春金,徐增美,顾桂华,董正书.乡土树种在兴化市园林绿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01:218+221.

[2]张松亚.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园艺,2014,02:142-143.

园林乡土文化管理 第4篇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越来越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发展,各地城市相继大搞生态园林建设,园林绿化事业得到迅猛发展,为国家生态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乡土植物具有天然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城市绿化由潜在的自然植被唱主角,不单单会带来各种效益,也会为居民提供生态基础的功能以及为未来提供物种基因的保存库,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乡土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给予它应有的地位。

一、乡土植物的概念

乡土植物,就是指本地区原有天然分布的植物种群。这些植物种群经过长期的淘汰和选择,已能很好的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其自然分布、自然演替,也已适应了当地的生存环境,有很高生态价值和很大的经济价值,因而在城市绿化中它们应是优先考虑的对象。

二、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土植物适应性强,因而易种、易活、易管、抗旱。乡土植物的存在是自然界长期选择的结果,因而对恶劣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在种植、生长和养护的各个环节上比外来种能更好的适应当地的环境,比如杨、柳、榆等广泛分布在西部的植物,不但适应性强,而且大家对其习性、特征比较了解,栽培技术方面也比较成熟;

(二)由于种源取自本土,乡土植物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经营乡土树种的费用较低风险比较小。根据资料显示,外来树种的养护成本约是土生土长的地被养护成本的3倍。因此乡土植物在这方面的作用对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省区尤为重要。近年来,虽然绿化经费占城市建设总费用的比例逐年上升,但对于越来越大的城市建设规模,越来越高的绿化质量要求,现有经费依然是捉襟见肘,大量的经费用于引进会加重这一矛盾。因而不喜洋厌土,在绿化建设中扎扎实实的求助于乡土植物无疑是一个好办法。

(三)乡土植物资源丰富,可以从多方面满足园林绿化中的要求。比如新疆塔城野生及常见的栽培树种中,有许多优良的乡土树种生长在深山老林中尚未得到开发利用,例如:塔城托里县果子沟里的野果林和甘家湖的梭梭等植物既有很好的适应性,也有很好的景观效果,应该尽快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四)具有一定规模的健康稳定的乡土植物种群可以抵御外来种人侵,保护生态安全。

三、乡土植物的开发和利用

开发利用乡土植物,要符合当地的情况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一)是我们对乡土植物要有正确的认识,加大对乡土植物的宣传,不要盲目追求时尚,过于浮躁,急于求成,而将乡土树种冷落一旁,弃之不用,使得乡土树种被埋没,甚至被毁损。而是要在城市绿化中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植物,使得自己的城市有更加鲜明的特点和个性;

(二)是建立塔城地区的乡土树种资源研究交流系统,集中多方力量,有计划地开展塔城梯地区乡土树种植物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和利用工作。要有针对性的对城市的资源进行调查。从动植物种类、群落结构、经济价值等方面进行考察,对乡土植物资源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三)是立足有群落结构,在城市绿化中做到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合理搭配,建设中应考虑人工营造与自然生长的完美结合,最终建成近自然的林地,使乡土植物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四)是科研单位要研究多种乡土树种的栽培、繁殖、生产和应用等技术攻关,培育适宜本地生长环境的新品种。生产应用部门在引种驯化方面要做到“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不基于毁了森林,绿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原则。选择那些生长迅速,抗病虫害能力强、有经济价值的乡土树种,采用苗床技术。容器育苗技术,组织培养技术等方法大量培育幼苗。

(五)是制定乡土树种开发规划,建立专项扶持基金,加大科研投入,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加快乡土树种开发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解决制约乡土植物应用的种源瓶颈问题;要深入挖掘,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品种。乡土植物有许多优点,但确实也有许多乡土植物存在景观效果不佳,生长周期长等弊病,因此加大对这方面的研究,培育出更适合需要的新品种,将其广泛用于城市绿化中,让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六)是建立野生乡土树种引种驯化圃,加强良种繁育驯化工作,制定收种规划,设立引种指标、分期分批,由近到远,优先保证重点,逐步变野生为栽培,使开发和保护有效统一起来。

园林乡土文化管理

园林乡土文化管理(精选4篇)园林乡土文化管理 第1篇1. 村寨景观元素分析怒族是一个崇拜自然的民族, 村寨布置在树木茂盛之地, 四周树木...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