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排灯节起源
印度排灯节起源(精选10篇)
印度排灯节起源 第1篇
排灯节的由来,主要是与印度的几个神话故事有关,这些神话故事阐述的一个主要观点就是,光明可以战胜黑暗,正义可以战胜非正义。从另一个层次来说,这个节日反映了印度民间的各种节日习俗,受到比较深的教派影响,另外,举办这个灯节,不仅是为了扬善,其实也是人们的.狂欢节。
排灯节习俗
点灯布景
印度的人们为了庆祝和迎接排灯节,每家每户都会点亮蜡烛或者油灯。一到夜晚,焰火和各种节日的灯火就会充斥整个黑暗的天空,到处都会充满着光明、繁荣以及幸福,可以说它已经成为了一个全国性的重要节日。
家庭朋友问候
在五天的节日里,人们进行家庭之间的互相拜访和同事之间的问候。其中一种镀铜的蜡烛台,是作为人们送礼的一个抢手货,互相赠送彩色的椰子糖,也是表示对双方之间深深的一个祝福。
全体总动员
印度排灯节持续5天,通常在排灯节前夜,家家户户会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并进行粉刷。上街购物,买些餐具、装饰品,和朋友、家人团聚,品尝佳肴,交换礼物。在举行排灯节的期间,所有的印度公司都会将暂停营业。
第二天,印度女孩都会在家门口精巧地手绘制各式兰戈里(印度民间艺术品),家家户户的兰戈里争艳斗丽,只为吸引传说中的幸运女神Lakshmi上门,为来年带来财运。
节日的高潮一般在第三天,这一天人们的安排满满当当,白天人们到圣河中沐浴,以求净化身心。孩子们更是必须到河中洗去身体的污垢,净化心灵。到了夜晚,则有最盛大的烟火表演,烟花爆竹在黑夜绽放,寓意在于把身边的邪恶赶走。这一天,印度全国各地的神庙显得格外热闹,人山人海。
印度排灯节起源 第2篇
And the Echo of the Chants
May Happiness and Contentment Fill Your life
公司的起源与东印度公司 第3篇
回顾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 就会发现革命来自创新, 不仅包括技术发明, 还包括制度创造。如果没有专利法, 就不会有那么多发明;如果没有公司制度, 这些发明也不会创造那么大的价值, 当然工业也就无法诞生。工业革命无疑是由个人技术创新引发的, 但是将它们转化为产品, 并影响社会的却是公司。
东印度公司的创富价值
公司是一种政治上很重要的创造物, 或者说, 除了国家, 公司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组织。从某种程度上, 公司的出现丝毫不逊色于文字、火药、蒸汽机的发明。中国人发明了印刷、火药和指南针, 但改变世界的却是公司。作为一种最特别的“机器”, 公司制度是技术的“放大器”, 使技术创新转变成真正的财富。
作为现代机构, 公司最早可追溯到古罗马。中世纪后, 位于欧亚非三大洲间的地中海地区商业极其繁荣, 巨额国际贸易催生了一些民间性组织, 这种独立经营的商业组织, 构成了公司的最初的雏形。
1600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两年后, 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这或许是现代公司最早的起源。作为帝国时代的殖民工具, 无论荷兰东印度公司 (VOC) , 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 (EIC) , 它们都拥有国家特别授权, 除了一般的生产和贸易, 还可以对外征服、统治、宣战、媾和, 包括组建军队和发行货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虽然名为公司, 但是实则与国家无异。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 英国与荷兰的竞争其实就是这两家公司间的竞争。
从商业结构来说, 这两个东印度公司作为股份制法人公司, 已经与传统的合伙企业大相径庭:它们都实行无记名制, 也就是说, 合伙人大多以陌生人为主;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 决策权交给董事会, 若投资人不同意, 可以转让或出卖自己持有的股份;与传统经营者不同, 股份公司经营者即使失败, 也不需承担债务, 更不会倾家荡产。他唯一的“资本”就是创造力和才干。另外, 公司是永久存在的实体, 具有独立于股东之外的法律地位。
股份公司是建立在章程上的, 体现的是一种民主精神和契约精神。作为公司投资者, 股东虽然不参与公司经营, 但公司的所有权仍属于全体股东, 股东大会拥有公司最高权力。在股东大会上, 每个股东都有自己的席位和投票权 (表决权) , 每个股份都代表等量 (平等) 的权力, 拥有股份越多, 话语权越大。管理和监督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 都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以荷兰东印度公司为例, 其董事会成员有70多人, 其中由17人组成的代表机构, 掌握着企业的决策权, 他们分别来自阿姆斯特丹、泽兰省和其他地区。值得关注的是,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成立, 与荷兰共和国的独立, 基本发生在同一时期。一个是公司, 一个是国家, 二者从组织、运营、管理等方面具有相似的同构性。从这点上看, 就不难理解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行政管理, 后来逐渐成了英国公务员制度的原型, 而公司职员对全体股东向来以“公仆”自称。
从公司构建过程中的章程、权力制衡、风险评估等环节, 足以说明现代公司的基础必然包括民主、共和及契约等现代精神。现代公司与现代国家一样, 都属于由陌生人自愿组建的社会公共机构, 而不是基于血缘的一人一家的私产。资本主义有一个伟大之处, 就是道德和正义在权力之上。事实上, 股份制这种民主管理模式不仅仅限于公司, 大量的银行、协会、社团等社会组织往往也采用股份制。
荷兰东印度公司初始资金为650万荷兰盾, 英国东印度公司仅为7.2万英镑, 只有前者的1/10。对投资人来说, 资本属于永久性投入, 虽然会获得分红, 但却不能指望这笔投入会被很快返还。在东印度公司成立的最初80年间, 分出去的红利达到原有资本的1482%“这是一个多么出色的投资啊”。到1669年, 荷兰东印度公司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私人公司, 拥有超过150艘商船、40艘战舰、5万名员工和1万人的军队, 股息高达40%。值得一提的是, 1624年 (明天启四年) , 东印度公司占领台湾。1740年 (清乾隆五年) , 东印度公司在雅加达屠杀华侨万余, 史称“红溪惨案”。可以说, 荷兰的兴衰与东印度公司有很大关系。
但是, 英国东印度公司后来者居上, 远比荷兰东印度公司“成功”得多, 甚至征服和统治了比英国大好几倍的印度。从1500年到1800年, 欧洲殖民掠夺的总值为10亿英镑金币, 其中英国东印度公司在1750年到1800年间, 就从印度掠夺了1亿英镑金币到1.5亿英镑金币。这批资本的流入即便不是英国新工业革命的全部资本, 至少也促进了英国对新工业革命的投资, 尤其是蒸汽机和纺织技术方面的投资。工业史学家克宁汉说:“如果瓦特早生50年, 他和他的发明一定都同时死了。自有世界以来, 可能没有一个投资的收获超过像掠夺印度一样的利润。”
跟荷兰东印度公司一样, 英国东印度公司也深深地介入到中国历史中, 中国史因此而成为世界史的一部分。1715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中国粤海关设立商馆。东印度公司不仅垄断了与中国的贸易, 还在1792年促成了英国对中国的首次官方访问;马戛尔尼一行的全部费用8万英镑都由东印度公司承担。从1760年到1800年, 英国与中国的贸易额迅速增加了10倍以上, 在中国与西方贸易总量中, 英国独占78%。
“英国东印度公司除了在东印度拥有政治垄断权外, 还拥有茶叶贸易、同中国的贸易和对欧洲往来货运的垄断权。” (马克思语) 从1775年到1799年, 东印度公司每年进口的中国茶叶从22574担猛增到157526担。东印度公司每年从中国茶叶获得的利润就高达350万英镑。中国的茶叶也彻底改变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 甚至英国国会要求东印度公司必须保持一年的存货量。1773年, 因东印度公司的茶叶专卖权, 引发了美国的独立运动。
1834年, 英国的茶叶消费量达到5300万磅。进口中国茶叶造成了巨大贸易逆差, 东印度公司遂以鸦片取代棉花, 从印度向中国输入鸦片。在19世纪的前40年, 对中国的鸦片贸易量就增长了10倍, 1839年达到3万多箱。鸦片远比茶叶更易成瘾, 而且中国市场比英国更大。鸦片贸易的利润高达900%, 这远比贩奴贸易更加暴利, 东印度公司获得了极大的贸易出超。
现代文明的“动力源”
东印度公司的“成功”引发了中国的不安, 一是持续贸易入超, 二是鸦片走私造成大量关税损失。这场贸易争端最后以一场战争结束。虽然战争之前, 东印度公司就已经被取消了贸易垄断权, 但其实这仍是一场以东印度公司作为“代理人”的战争, 它为此投入了44艘战舰。此前发生的洪仁辉事件和胡夏礼事件, 始作俑者也是东印度公司。
1757年, 由东印度公司发动的普拉西战役, 导致了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之后, 印度便沦为英国棉纺工业这个新生儿的“奶妈”, 不仅提供原料, 还提供市场。接下来, 英国用印度的茶叶取代了中国的茶叶, 还用印度的鸦片从中国抽取大量的白银。《南京条约》标志着这种帝国战略的成功。
在17至18世纪, 受英荷两国影响, 法国、瑞典、丹麦和葡萄牙等国, 也先后成立了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存在了274年, 而成立于1670年的哈德逊海湾公司, 至今依然存在。其实, 马萨诸塞公司和弗吉尼亚公司作为北美殖民地的开拓者, 孕育了后来的美国。
经济学家诺斯在《西方的兴起》中指出:“所有权结构在荷兰和英国的发展, 刺激了持续的经济增长, 包括鼓励创新和其他各种有利因素。因此说, 工业革命不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原因, 而是提高私人收益率的结果, 从而导致人们致力于发展新技术, 并将其应用于生产过程。”其实, 有限责任公司堪称是现代社会最伟大的发明, 如果没有它, 蒸汽机和电力的重要性必然会大打折扣。陈志武也认为, “没有工业革命, 就可能没有现代公司存在的必要性, 当然, 换一个角度来讲, 如果没有现代公司的存在和发展, 工业革命的快速进程也不大容易出现。”
1769年, 瓦特获得了蒸汽机的第一个专利。到1800年专利期满, 已经有500台瓦特蒸汽机在工作。瓦特的成功不仅使他个人成为一个富翁, 更重要的是为现代工业奠定了长远的基础。要是没有与博尔顿的合伙公司, 瓦特可能与那些发明飞梭和骡机的发明家一样陷入困境。1776年, 博尔顿瓦特公司开始蒸汽机的商业化生产。博尔顿承认, 如果只为3个国家去进行生产是不值得的, 但如果为全世界生产就非常值得。
尽管瓦特时代的公司规模都不大, 但已不同于传统重商主义时代, 大量生产性的工业公司逐步取代传统的商业贸易公司, 成为现代经济的主导者。但在工业革命早期, 因工厂投资较低, 所以大多数企业仍是合伙或家族性质。随着铁路建设的兴起, 公司才迎来了真正的春天。
铁路不仅是现代化企业的催生者, 还是最早的现代化企业。在1824年~1825年创办铁路公司的高潮时期, 英国先后成立了20家铁路公司, 其资本总额高达1.35亿英镑。仅1846年一年, 投机者和投资者就拿出了13200万英镑, 购买铁路股票和铁路债券。为开辟一条新铁路线, 一个精明的企业创办人就可轻而易举地搞到几百万英镑。当时,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 仅纽约州就新成立了60多家铁路公司。整个19世纪, 整个华尔街几乎一直围着铁路公司转。
铁路公司也是最早大量雇用职业经理人的公司。经济学家钱德勒发现, 铁路引发了技术和组织的重大变革, 铁路企业组织代表了现代企业的最佳行为边界。从1840年开始, 铁路建设成为西欧工业增长独一无二的刺激因素。到了1890年, 铁路累计投资比所有非农产业投资总额还大, 超过当时非居民资本形成的40%。那时建成的新运输和通信系统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础。铁路的引入开创了机械化、销售与生产规模扩张的新时代, 创造了资本、信贷市场新的职能形式, 发展了国民经济一体化的新区域模式。正像一些经济史学家所说:“一个新世界诞生了。”
印度人的春节——排灯节 第4篇
Diwali, or Deepavali, is India's biggest and most important holiday of the year. The festival gets its name from the row of clay lamps that Indians light outside their homes to symbolize the inner light that protects them from spiritual darkness. This festival is as important to Hindus as the Christmas holiday is to Christians.
Diwali, celebrated in October or November each year, originated as a harvest festival that marked the last harvest of the year before winter. Diwali is the last day of the Hindu year and thus also the end of the Hindu financial year. Many businessmen close their account books1) and do rituals to open their new account books for the next financial year, in order to gain prosperity in the next financial year.
Indians celebrate Diwali with family gatherings, glittering clay lamps, festive fireworks, strings of electric lights, bonfires, flowers, sharing of sweets, and worship of Lakshmi. Some believe that Lakshmi wanders the Earth looking for homes where she will be welcomed. People open their doors and windows and light clay lamps to invite Lakshmi in.
The Origin of Diwali排灯节的起源
Over the centuries, Diwali has become a national festival that is enjoyed by most Indians regardless of faith: Hindus, Jains2), Buddhists, and Sikhs3).
* Hindus interpret the Diwali story based upon where they live:
In North India they celebrate the story of King Rama's return to Ayodhya after he defeated Ravana4) by lighting rows of clay lamps.
South India celebrates it as the day that Lord Krishna5) defeated the demon Narakasura.
In western India the festival marks the day that Lord Vishnu, the Preserver (one of the main gods of the Hindu trinity6)) sent the demon King Bali to rule the nether world7).
In all interpretations, one common thread rings true8)—the festival marks the victory of good over evil.
* Non-Hindu communities have other reasons for celebrating the holiday:
In Jainism, it marks the nirvana or spiritual awakening of Lord Mahavira9).
In Sikhism it marks the day that Guru Hargobind Ji, the Sixth Sikh Guru was freed from imprisonment.
几个世纪以来,排灯节已成为印度的全国性节日。不管是信印度教、耆那教、佛教还是锡克教,大多数印度人都会过这个节。
* 印度教教徒对排灯节的起源阐释不同,同其所处地区有关:
在印度北部地区,印度教教徒通过点亮一排排粘土灯来歌颂罗摩神在击败魔王罗波那之后重回阿约提亚(编者注:印度古城)的故事。
印度南部地区的印度教教徒认为这天是克里须纳王打败恶魔那拉卡苏拉的日子,故为此庆祝。
在印度西部地区,排灯节则是保护神毗湿奴(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派遣恶魔巴利统治阴间的日子。
在所有的版本中,有一条共同的主线听来可信,那就是排灯节代表着正义战胜了邪恶。
* 非印度教的民众庆祝排灯节有其他的原因:
在耆那教中,排灯节是该教派创始人大雄涅 或灵魂觉醒的日子。
在锡克教中,排灯节则是庆祝锡克教第六代祖师哈尔·哥宾德被释放的日子。
Five Days of Diwali 五天节日怎么过
On the first day of Diwali, housewives consider it auspicious10) to spring clean11) the home and shop for gold or kitchen utensils12).
On the second day, people decorate their homes with clay lamps and create design patterns called rangoli13) on the floor using colored powders or sand.
This is the main day of the festival when families gather together for Lakshmi puja14), a prayer to Goddess Lakshmi followed by mouth-watering feasts and firework festivities.
This is the first day of the new year when friends and relatives visit with gifts and best wishes for the season.
On the last day of Diwali, brothers visit their married sisters who welcome them with love and a lavish15) meal.
在排灯节的第一天,主妇们会打扫屋子,购买金饰或厨房用具,因为她们认为这些是吉祥之举。
第二天,人们会用粘土灯来装饰房屋,并用五彩的粉末或沙子在地上绘制名为“蓝果丽”的设计图案。
第三天是排灯节最主要的一天。这一天,家人聚在一起向女神拉克希米祈祷,接下来是令人馋涎欲滴的宴会以及烟花庆典活动。
第四天是新年的第一天,人们带着礼物走亲访友,并相互致以节日的美好祝愿。
节日最后一天,男子会去探望他们已婚的姐妹,而姐妹则会用爱心和极为丰盛的菜肴欢迎兄弟们。
1.close account book: 结账;关账
2.Jain [dʒaɪn] n. 耆那教教徒。耆那教是印度传统宗教之一,于公元前6~5世纪与佛教同时兴起,反对祭祀,戒杀生,实行苦行主义,主张灵魂轮回说。
3.Sikh [siːk] n. 锡克教教徒。锡克教,15世纪产生于印度,奉行一神论,尊崇十代祖师,强调人人平等,信仰业报轮回说。
4.Ravana: 罗波那,印度教神话中的十首魔王,印度古代史诗《罗摩衍那》中罗摩和众神的死敌。
5.Krishna: 克里须纳,字面意思为“黑色的神”,通常被认为是毗湿奴神的主要化身。
6.the Hindu trinity: 印度教三大主神,即梵天(创造之神)、毗湿奴(保护之神)和湿婆(毁灭之神)。
7.nether world: 阴间,冥府,地狱
8.ring true: 听起来可信
9.Mahavira: 大雄(前599~前527),印度耆那教的创始人,第24代祖师筏驮摩那的称号,与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出生在同一个地区,但比后者早出生三十多年。
10.auspicious [ɔːˈspɪʃəs] adj. 吉祥的;吉利的
11.spring clean: 大扫除
12.kitchen utensil: 厨房用具。utensil [juːˈtens(ə)l] n. 器皿,用具
13.rangoli: 蓝果丽,印度一种传统的地画艺术,通常在过节时绘制在客厅或院子里,用来迎接神灵的到来。
14.puja: <梵> (印度教的)礼拜
印度排灯节祝福语 第5篇
Of deepavali season
Fill your home with
Happiness,
And may the coming year
Provide you with all
印度排灯节祝福语 第6篇
1 heart
2 eyes
7 liter blood
206 bones
4.5 million red cells
60 trillion D N A”S
All wishing you a very very
印度排灯节祝福语 第7篇
May the divine light of diwali
spread into your Life
peace, prosperity, happiness
and good health.
【延伸阅读】
排灯节各地习俗:
排灯节(Diwali Festival)是印度教的重要节日。为了迎接排灯节,印度的家家户户都会点亮蜡烛或油灯,因为它们象征着光明、繁荣和幸福[2] 。
在每年印度旧历的最后一天(相当于公历10月前后的某一天),烟火和各种节日的灯会照亮黑暗的夜晚,这是全世界约10亿印度教信徒在庆祝排灯节一个灯的节日。这是世界上最广泛庆祝的节日之一,在印度、斐济、尼泊尔和特立尼达岛,它甚至是全国性的节日。
庆祝排灯节的理由各地不同。印度北方是为了庆祝印度教神祇罗摩率领的战士从斯里兰卡归国;南方则是为了纪念魔王那拉卡苏拉被神主克利斯纳惩杀。尽管关于排灯节的由来各地众说纷纭,不过多数人都同意,持续五天的排灯节,旨在庆祝善行战胜邪恶、光明击退黑暗、知识打倒无知。
排灯节虽然属于印度教节日,但对耆那教与锡克教来说也算大日子,印度人视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庆,重要性就像圣诞节与新年一样。
由于排灯节是象征人性光明打败黑暗,在印度教中属于最友爱,最愉快的庆典之一,就连印度北部旁遮普省,靠近世仇巴基斯坦的边境都充满爱的气氛,双方的边境守军难得卸下武装,握手拥抱还交换甜点。不过排灯节的重头戏还是在晚上。无论在印度或巴基斯坦,甚至在杜拜,只要是印度教的庙宇,都大排长龙,善男信女都来点灯祈福,交换礼物,到处施放烟火,气氛热闹,就算不是印度教信徒,也以开放的心胸参加这场盛会。
由于这个节日也被视为财富女神希拉什米的节日,家家户户都会打扫清洁,点燃蜡烛与油灯,等着女神大驾光临。
东印度的孟加拉人与西印度的古吉拉特人,都会在这一天祭祀代表繁荣与富裕的女神拉希米。
排灯节期间,印度所有公司行号暂停营业,但股市会有一天进行一小时的特别交易,作为呈给拉希米的献礼。
印度教徒有在“排灯节”赠送礼物的习惯。镀铜的蜡烛台挑着一个贴有金属皮的蜡烛,是人们送礼的热门货。当然,最受欢迎的还是印度的象首神加内什。在“排灯节”里,糖果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在节日里,亲戚朋友之间会互送称做“巴菲”的彩色椰子糖,表示对对方的祝福。
印度排灯节英语祝福语 第8篇
For this, is a special time when family
And friends get together,for fun.
Wishing laughter and fun to cheer your days,
In this festive season of diwali and always!!!!!!!!
元宵灯节的起源简介 第9篇
汉代元宵起源说法不一,一般来说它有两个源头,一是中国本土的正月上旬的祭祀传统,汉武帝在正月上辛日,到长安甘泉寺燃灯祭祀太一神,灯火彻夜不熄。这种习俗后来移到正月十五。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白马东来后,汉明帝提倡佛教,在洛阳雍门外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白马寺,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隋朝
中国有史可查的大规模元宵节赏灯习俗是在隋炀帝时期洛阳城宫城正门端门的布灯习俗,端门灯火盛极一时,流光溢彩。端门是隋唐洛阳城皇城城的正门。历史上有有名的元宵节端门灯火既是发生于隋唐洛阳城的端门。端门灯火的发起人是隋炀帝。
《资治通鉴》载:大业六年(6)元宵,炀帝“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自是岁以为常”。自此,端门灯火闻名于世,连外国使者都来观赏。史学界有学者认为:元宵节赏灯风俗源于洛阳,而城楼布灯习俗则发轫于端门。至唐,赏灯习俗更盛,有诗云:“洛阳昼夜无车马,漫挂红纱满树头。见说平时灯影里,玄宗潜伴太真游”
唐代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这种生活自然在当时的文艺作品中有所反映。写元宵节的诗,至今仍脍炙人口的,应首推唐武后朝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首诗是描写唐洛阳城里灯节之夜的热闹景象。据《大唐新语》和《两京新记》记载,唐代每年灯节这天晚上,洛阳城皇城前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是人山人海。
“元宵”作为正式节名,大约也出现在唐朝。唐代韩有诗为证,“元宵清景亚元正,丝雨霏霏向晚倾”(《玉山樵人元夜即席诗》)。近三百年的大唐帝国,虽经过由兴盛到衰弱,但每年的灯节,依然是兴盛不衰。中唐著名诗人元稹的灯节诗篇,则是当时灯节盛状的写照。其诗云:“洛阳昼夜无车马,漫挂红纱满树头。见说平时灯影里,玄宗潜伴太真游。”可见东京洛阳灯节时是“漫挂红纱满树头。”晚唐的李商隐,当他听说京都长安举办盛大的灯节,自己不能前去观赏,甚感遗憾,故写《上元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诗:“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马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排灯节的英语作文素材 第10篇
Diwali October 26thDiwali symbolizes the victory of light over darkness. Celebrated joyously all over the country, it is a festival of wealth and prosperity.
The essence of this light is Shri Lakshmi-arising, at the beginning of time, out of the waters at the churning of the Milky Ocean by gods and demons for a thousand years. Regarded as the goddess of love, beauty and prosperity, Lakshmi, Kamla or Padma , the beloved consort of Vishnu, along with the dearly loved pot-bellied, elephant headed, auspicious god of the Hindu theogony, Siri Ganesha, is a presiding deity of the festival of lights. They are worshipped in every household so that the year may be full of prosperity. Throughout the night a lamp is kept burning before her image so that she may continue to dwell in the house and bestow upon it the wealth of life.
Dipavali means a row of lights and the festival is so called because of the illuminations that mark the celebrations.
Every Hindu home, rich or poor, it given a spring cleaning a few days prior to the auspicious day, whitewashed and adorned in a festive way. Rows of little earthen lamps illuminate terraces and gardens, walls and courtyards, outer and inner precincts of a temple or a palace. That it was so from ancient times is borne by kings and travelers who have recorded the celebrations.
印度排灯节起源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