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麦干热风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小麦干热风范文(精选3篇)

小麦干热风 第1篇

关键词:干热风,特征,小麦,防御措施

干热风是在小麦扬花灌浆期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灾害性天气[1,2], 是小麦主产区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危害的地区主要在黄、淮、海流域和新疆一带。一般出现在每年的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 此时正是小麦扬花灌浆期, 也是小麦生长敏感时期, 此时的干热风能强烈地破坏植株水分平衡和光合作用, 影响籽粒灌浆成熟, 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同时, 对在冬春季节连续阴雨、小麦生长发育不良的地区, 5月下旬天气突晴, 出现干热风天气, 也会造成小麦青枯、早死、严重瘪粒而减产。研究干热风的发生、发展和危害规律, 并做好防御工作, 对我国粮食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1 干热风的特征

1.1 干热风的分类

气象部门将干热风分为重干热风和轻干热风2种。重干热风的指标是:日最高气温≥35℃, 14:00相对湿度25%, 14:00风速≥3 m/s;轻干热风指标是:日最高气温≥32℃, 14:00相对湿度30%, 14:00时风速≥2 m/s。

1.2 干热风的分布成因

干热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以该区域的大气干旱为基础, 一般出现在安徽淮北, 沿淮次之, 江淮之间一般出现较少, 沿江江南地区基本上没有。据气象资料可知, 从发生干热风的天气形势分析, 干热风的形成多数是由于北方冷空气南下时, 从高空到地面都是下沉气流, 由于绝热增温的影响, 使近地面空气逐渐变干、变热。这种冷高压在东移南下过程中, 就变性成为干热的大陆性气团。当黄淮地区高空变为西北偏西气流, 而地面气压场为南高北低形势时, 近地面干而热的西南气流向东北盛吹, 形成了干热风, 这就是干热风主要出现在安徽省沿淮淮北的原因。

1.3 干热风的持续时间和日变化特征

安徽省干热风持续期有自南向北递增的趋势, 以持续1~2 d的干热风发生较普遍, 全省各地都有发生, 但越往北持续时间越长。持续期≥5 d的干热风大都发生在沿淮以北, 持续日数8~9 d的仅发生在砀山、萧县、宿县、蒙城、涡阳、灵璧等地。干热风在1 d内出现的时间以14:00前后居多, 安徽省主要有2种类型, 即高温低湿型和雨后热枯型, 均以高温危害为主。一是高温低湿型。一般发生在小麦开花后20 d左右至蜡熟期。该时期是小麦一生中需水的关键时期, 需水量约占小麦整个生育期需水量的1/4,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能明显增加小麦千粒重。此时, 温度猛升幅度大, 湿度剧降, 发生区域范围广。在小麦扬花灌浆过程中都可发生, 若持续时间长、升温明显、14:00风速≥3 m/s时, 能造成小麦产量显著下降, 此型干热风占80%~90%, 一旦发生, 对小麦产量影响严重。二是雨后热枯型。一般发生在小麦乳熟后期, 即成熟前10 d左右, 特征是雨后猛晴、温度骤升、湿度剧降, 导致小麦籽粒成熟后腹沟深, 表皮皱缩, 籽粒明显偏小, 俗称“麻雀舌”, 一般可使千粒重下降4~5 g, 减产10%~20%。

2 干热风防御措施

2.1 生物防御

增加农田空气和土壤中的水分, 使小麦蒸腾强度减小, 而根系吸水能力增大。改善小麦灌浆的农田小气候, 使小麦灌浆速度明显增加, 从而有效地改善农田小气候, 防御和减轻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 增加小麦产量。

2.2 农业技术防御

一是选育优良品种。选育抗干热风能力强的小麦品种[3], 合理灌水, 调节播期, 使灌浆乳熟阶段错过当地干热风盛行时段。干热风的危害主要发生在5月21日至6月5日, 因此选用丰产、抗热、抗锈病和抗干热风的品种, 通过合理的栽培方法和科学施肥, 使小麦的千粒重增加。二是适时浇足灌浆水。灌浆水一般在小麦灌浆初期 (麦收前2~3周) 浇。如小麦生长前期天气干旱少雨, 则应早浇灌浆水。

2.3 化学防御

一是在小麦生育后期干热风来临之前, 喷施磷酸二氢钾。可在小麦孕穗、抽穗和扬花期, 各喷1次0.2%~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750~1 125 kg/hm2。但要注意, 该溶液不能与碱性化学药剂混合使用。叶面喷洒要避开高温、降雨和大风天气, 一般在上午露水消失后至11:00和15:00后至落日前喷洒较为适宜[4]。二是喷施硼、锌肥。可在50~60 kg水中, 加入100 g硼砂, 在小麦扬花期喷施;或在小麦灌浆时, 喷施0.2%的硫酸锌溶液750~1 125 kg/hm2, 可明显增强小麦的抗逆性, 提高灌浆速度和籽粒饱满度。三是喷施萘乙酸。在小麦开花期和灌浆期, 喷施20 mg/kg的萘乙酸, 可增强小麦抗干热风能力。四是喷氯化钙溶液。在小麦开花和灌浆期, 可喷施0.1%的氯化钙溶液750~1 125 kg/hm2。五是喷洒食醋、醋酸溶液。用食醋4.5 kg/hm2或醋酸750 g/hm2, 加水600~750kg喷洒小麦。宜在孕穗和灌浆初期各喷洒1次, 对干热风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参考文献

[1]贾敬习.新乡市小麦干热风的发生及防御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2) :218-219.

[2]刘鹏飞, 王晋旭, 袁娟, 等.小麦干热风害及预防措施——以山西省晋城市小麦为例[J].农民科技培训, 2010 (4) :31-32.

[3]李玉平.小麦干热风怎样预防[J].农村百事通, 2010 (8) :38.

6招预防冬小麦干热风 第2篇

喷洒草木灰 在冬小麦拔节孕穗期间,根外喷洒3~4次草木灰上清液(草木灰水的配制方法是:用1千克草木灰对水5千克,每次每亩麦田用上清液20~25千克),这样可起到减少冬小麦植株蒸腾、加快灌浆速度、增加粒重、防御干热风的作用。

喷施石油乳剂 在冬小麦灌浆期间喷1~2次石油乳剂1000~2000倍液,每亩用量40~70千克,可减少植株蒸腾、增加叶片含水量、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制造、积累和运转。

叶面喷肥 在小麦开花至灌浆初期,用1%~2%尿素溶液、0.2%磷酸二氢钾溶液、2%~4%过磷酸钙浸出液或15%~20%草木灰浸出液作叶面喷肥,每亩每次喷洒50~100千克,可以加速冬小麦后期的生长发育,预防或减轻干热风为害,一般增产8%~15%。

叶面喷醋 在冬小麦灌浆期,用0.1%醋酸或1∶800食醋溶液叶面喷施,可以缩小冬小麦小叶片上气孔的开张角度,抑制蒸腾作用,提高植株抗旱、抗热能力;同时,醋酸还能够中和植株在高温条件下降解产生的游离氨,从而消除氨对冬小麦的为害。

叶面喷激素 在冬小麦齐穗期和扬花期,用0.5毫克/升三十烷醇溶液各喷1次,可使穗粒数增加8.1%,千粒重提高5.6%~6.8%,增产10%~20%;在冬小麦扬花至灌浆期,亩喷1000倍石油助长剂溶液50千克,能防御干热风,增加千粒重,平均增产7.8%;在冬小麦灌浆前,亩喷40毫克/升萘乙酸溶液50千克,能增加千粒重;在冬小麦灌浆期,亩喷60毫克/升苯氧乙酸溶液25千克,也能防御干热风,增加千粒重。

小麦干热风的危害与防御措施 第3篇

关键词:小麦干热风,危害,防御措施

干热风俗称旱风、热风, 对农业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特别是随着当今社会工业化程度的加剧, 全球温度在逐年升高, 干热风更加普遍。它是一种包括干、热、风3种气象要素特征的农业灾害性天气, 必备的前提条件为高温、燥热、低湿、干燥及伴随有一定风力作用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1]。

1 干热风的危害

我国的北方农作物主产区, 特别是河南主要小麦产区, 受害面积较广。干热风一般发生在56月少雨、高温的天气里, 因为在此时, 正值北方地区小麦抽穗及扬花、灌浆期, 也是小麦生长的敏感时期, 这种气象灾害天气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强烈地破坏小麦的光合作用和水分平衡, 给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危害, 更加影响籽粒的灌浆成熟, 造成小麦青枯、早死, 严重瘪粒, 甚至大面积减产。

1.1 小麦开花期间遇干热风

若在小麦开花时期遭遇干热风气象灾害, 小麦的芒尖干枯, 叶片卷曲凋萎, 花药也会破裂, 从而导致不能正常授粉, 结实穗数减少。这一时期干热风发生区域较广, 全国各地都能受其影响, 造成小麦大面积干枯、死亡, 产量下降[2]。

1.2 小麦灌浆期遇干热风

如果在小麦的灌浆期间遭遇干热风气象灾害, 则会使小麦的灌浆速度受到影响, 严重时可导致灌浆停止, 当温度超过30℃这一界点时, 小麦的淀粉总含量就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0℃为最低, 最终影响淀粉粒的形成, 造成籽粒瘦瘪, 小麦的产量降低。

1.3 小麦成熟期遇干热风

若小麦的成熟期遇到干热风, 小麦的籽粒会出现早熟现象, 从而导致小麦的千粒重下降。当受到较弱干热风的危害时, 小麦的千粒重比平均值能下降1~3 g, 受到严重影响时, 一般可减产3成以上。

2 干热风的防御措施

目前, 相关部门和人员已采取了多种措施来防治干热风对农作物的伤害, 结合生产实际中小麦干热风所带来的危害, 应及时预防干热风影响, 下面提出防御措施, 为安全生产, 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1 适时播种, 打理农作物

了解和掌握了干热风发生、发展的规律之后, 要选用早熟高产的品种, 一般认为, 落黄好的小麦品种都比较抗高温、燥热、低湿、干燥等, 目前推广较好的品种有周麦16号、18号及22号、众麦1号、矮抗58、泛麦5号、8号、温麦18号、19号、新麦18号等。通过科学的农业技术手段防治干热风的发生, 将小麦的播种期安排到最佳时期, 尽量减少小麦的晚茬面积, 而且要做到合理调整农作物布局, 合理施肥, 由此来改变田地土质的理化性状, 并且要适时适量灌溉, 争取小麦能够高产增收。

2.2 尽量改变田间小气候

干热风主要是通过高温、干燥、低湿加剧小麦植株的蒸腾作用, 使水分供需失衡, 阻碍代谢活动, 破坏叶绿素, 从而导致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 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所以植树造林, 实行林粮间作是改土治水, 改善田间小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田间空气和土壤里的含水量, 使小麦植株的蒸腾强度变弱, 故而根系部位的吸水能力就会逐渐增强。通过田、林、井、渠等的综合治理, 改善麦田小气候, 营造防护林带, 使小麦灌浆过程明显、平稳, 共同建造一个水源充足、减缓风速、控制旱情的小坏境, 增强田间抗灾保障能力, 尽量做到防御和减轻干热风对小麦的影响, 使小麦稳定高产[3]。

2.3 采取化学防御措施

采用化学防御措施对防治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也能起着关键的作用。大量试验结果和相关人员的实践经验证明, 用适量的氯化钙或复方阿司匹林浸种能够很好地预防干热风的危害。实际中也多采用“天达2116”浸拌种专用型拌种, 效果较好。小麦的孕穗期、抽穗期和扬花期, 还可以喷洒0.2%~0.4%磷酸二氢钾溶液750~1 125 kg/hm2。但此溶液不能与碱性化学药剂混合使用。小麦的开花期和灌浆期间, 相关人员可适量喷施20 mg/kg萘乙酸, 以提高小麦植株抗干热风的能力。在孕穗和灌浆初期适宜用食醋4.5 kg/hm2或醋酸750 g/hm2, 加水600~750 kg/hm2喷洒小麦, 对干热风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同时认真做好“一喷三防”工作, 应用烯唑或三唑酮醇与氟氯氰菊酯和多效唑或芸苔素再加上优质多元素叶面肥对植株进行喷洒施加防范[4,5]。

在我国, 小麦是继水稻之后的第二大粮食作物,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 经济水平的逐年提高, 人口的飞速增长等状况, 人类对小麦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 因此, 了解和研究干热风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对小麦危害表现及程度, 做好监测、防灾减灾的防御工作, 对于我国粮食生产与增产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需要相关人员作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于培彦, 杨桂清.小麦干热风中长期预报模型的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1991 (4) :4.

[2]李东升.干热风天气对小麦的危害及防御对策[J].河南农业, 2007 (6) :16-17.

[3]刘鹏飞, 王晋旭, 袁娟, 等.小麦干热风害及预防措施——以山西省晋城市小麦为例[J].农民科技培训, 2010 (4) :31-32.

[4]梁运香, 蔡广生.浅谈干热风对冬小麦的危害与对策[J].山西气象, 2000 (2) :26-28.

小麦干热风范文

小麦干热风范文(精选3篇)小麦干热风 第1篇关键词:干热风,特征,小麦,防御措施干热风是在小麦扬花灌浆期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