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
新农村建设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精选6篇)
新农村建设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 第1篇
新农村建设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
摘要:水利的保障程度对农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国是个缺水的国家,同时也是个农业大国,国家一直十分重视水利建设。由于历史、政治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原因,虽然我国一直努力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但从整体建设水平及同时代发展相比较,我国的水利建设一直处于落后的水平,特别是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无论在建设上还是管理上,都存在着很多问题,亟需完善和提高。
关键词:农田;水利;公共性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0-49-1 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1.1 历史问题
当前农村的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多数都是建设于计划经济时代,限于当年的经济水平,很多工程水利设施不足,建设标准偏低,当年的很多工程都是边规划、边设计、边建设,而且运行到今天,很多都出现工程老化、年久失修的情况,本就达不到运行标准的工程再加上老化、退化、失修,致使工程的功能大大减退,已经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要,对现代农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1.2 当前问题
新农村建设以来,国家开始大力支持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和建设,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都不均衡,很多地方的发展还十分落后,无力拿出更多的资金来大力发展农田水利项目,这就造成了工程建设缓慢,配套施设难以完善,加上工程建设制度及监测制度不完善,监测手段落后的原因,有些工程的质量差,仍然达不到标准。另外在工程管理方面也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由于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于计划经济时期,而管理模式也一直沿用那时的方式,这与如今的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工程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十分普遍。因为工程是国家建设,归国家所有,而使用归地方及受益群众,主体归属的不明确,致使很多水利工程大家都在用,坏了却无人修,管护没有专人负责,还有些地方,适应市场需要,实行租赁、承包、拍卖,但在操作上有很多不规范,有的一卖了之,后期的管护责任缺失,导致工程寿命减少、水源污染、工程损毁等情况的发生。当前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特点
2.1 公共性
当前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工程的功能主要是抗旱排涝,具有公益性质,而且多数是由政府主导,老百姓参与修建的,这些工程多数是过去计划经济时期修建的,这些工程的修建,大大提高了农村的抗灾能力,对于农业生产的稳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2 共享性
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每个工程影响区域有限,所以对其影响的区域能让人受益,人人都可以共享,而对其辐射区域之外的区域却不会产生影响,不同区域间的人,不会产生利益冲突。
2.3 非价格性
多数农田水利工程的投资主体都是政府,而由老百姓出工出力修建,具有公共品的特点,就是一些新建成的工程,往往也是政府出资,归国家所有,但使用权却归工程所在村(屯)及受益群众,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这就导致这些工程的价值难以市场化,不会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这样政府修,就要由政府管,但很多地方虽然有钱修,但却没有后续的资金再投入管理,导致很多水利工程疏于管理而遭破坏,从而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对策
3.1 明确管理上的权责利
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管理主体的不明确,这就造成了责权利无法确定,一个地方的水利工程该由谁来管理、怎么管理、责任如何划分、资金怎么筹措、管理人有什么收益等问题都有待明晰,但很多地方政府都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明确。鉴于这种情况,要想管理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当地政府要起主导作用,对这些工程的管理进行确权,明确责权利,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专人负责,抽出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切实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这些工程的正常运行,提高当地的抗灾能力,保证农业的稳定发展。
3.2 建立管养分离制度
有资金流的地方,就容易产生问题,腐败是一个久治不绝的问题。为避免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腐败滋生,可以建立管理和养护分离制度。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在科学定岗定员定责的同时,把维修和养护业务从管理中分离,管理只负责管理,维修养护可以从社会招标,找专业的公司来完成,这样管养分离,以保证有限的资金落到实处,最大程度保证维修和管理的质量,避免在管理中一些人员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情况产生,清除腐败产生的空间。管理人员起到管理监督的作用,负有工程维护质量的连带责任,确保高质量的维护。
3.3 大力促进市场化管理
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计划时代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式下的管理需要,一些条件较好的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可以考虑进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在一些新建的工程管理上,可以采用谁投资,谁受益的管理模式,引进社会投资,一定年限内凭工程获利,到年限后再转交给政府及当地受益群众。
总之,对于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水利工程的基本功能,在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工程平稳运行的基础上,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目的,确保工程的管理责任明确,维修养护到位,为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推进新农村的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阚晶莹,公主岭市怀德镇水利管理站,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工程。
新农村建设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 第2篇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地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势头强劲。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面临的工程设施陈旧老化和管理不够完善等问题,必须从专业化、阶段化和安全化管理入手,推进工程建设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小型水利工程,主要是通过渠道流量、除涝面积及灌溉面积等方面的指标而加以区分的。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依种类及功能又可分为蓄水设施、引水设施、防洪设施、排涝设施、输水配电设施和生活供水设施等。工程因受众广而体现出公益性和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1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特点
农村水利建设的宗旨是便民和利民,因而是一项公益性的工程建设,建设的主体自然也是广大农民。因此,广大农民对工程建设的期许就应该成为工程建设的.目标,要让工程建设真正体现广大农民的意愿。
2 工程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工程设施陈旧老化
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大多地处偏远乡村,且这些设施经长年的雨淋日晒及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设施损毁、老化现象极为严重。
2.2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许多工程的日常管护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然而资金却很难到位,导致了许多设施得不到有效维护,影响了设施的正常使用和运行。
2.3 工程管理存在漏洞
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机制不灵活。水利工程管理有许多制度有待于建立和健全。在工程管理上,还未能做到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工程建设。致使有些工程竣工不久就惨遭破坏,给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带来极大的影响。
3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举措
3.1 筑牢集约化管理基础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必须坚持集约化的原则,让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更加有效,让各种生产要素都能充分调动起来。要让各项技术规程得以全面地贯彻与执行,要让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自始至终都能保持较高的工程质量意识。
3.2 将阶段化管理当成工程实施的重点
当前,为了能使我国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能够营建出一个安全且高效的环境,不仅要明确工程建设的整体目标,还要建立起工程管理的各个分阶段的目标,然后锁定各个阶段的目标和总体目标,对工程进行管理。这就要明晰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总目标及各个阶段,切实地提高对工程建设所实施的目标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而对于各个分阶段的目标应该成为控制的重点,要在这一点使管理人员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要在确定下来工程的总目标之后,确定各阶段的目标,再抓好分步实施。要认真落实好各阶段的责任,运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统筹规划,加强管理。为了使责任指标真正地体现在各个阶段当中,并能贯彻始终,有必要对各个阶段的质量及技术要求加以明确。要强化对现场管理的组织,强化运行过程的管理,坚决完善工程监管机制和内外业管理机制。同时既要做好硬件设施的管理,也要做好软件设施的建设,使工程建设的整体配套设施齐全到位。
3.3 让安全化管理为工程建设划出红线
任何施工都要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隐患重重的建设悖离了建设的初衷,更为法律所不容。如果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着安全管理隐患,其后果将不堪设想。不论是农村水电、海塘、山塘、还是堤防和水库等,这些直接关乎广大农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其安全责任必须放在工程建设之首加以严格落实。安全监管由谁负责,由谁具体管理,政府主管部门要对如何进行监管有明确的举措。
新农村建设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 第3篇
一当前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特点
(一) 公共服务性。
当前农村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 都是公益性的项目, 主要功能是使某一区域的老百姓免受洪涝或干旱之苦, 是政府为满足老百姓生产需要和增加老百姓抗灾能力而发动群众修建的工程, 这些工程大都建于八十年代以前。
(二) 利益共享性。
当前农村水利工程, 每一个都有一定的影响区域。对该区域而言, 水利工程能让他们人人受益。而且水利工程让所辐射区域受益的同时, 往往不会影响到其他地区的人的利益。对不同水利区域间的人来说, 相互间的利益一般不会相互干扰。
(三) 非价格性。
这类工程往往都是由政府出资, 发动老百姓出工出力来修建的, 具有纯公共品的特征。由于其公共品属性, 其价值难以市场化, 因此往往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 所以要想让商家投资修建不太可能, 至少纯从公共品的角度看不太可能。这样的工程由政府出资修建后, 也只能由政府来管理。不过由于具有非价格性, 而管理和后续的维修又有不断上升的成本, 一些地方政府觉得这是负担, 随后就或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这类工程的存在, 进而导致很多水利工程疏于管理而遭破坏, 从而失去了应有的功能。
正是由于以上特点, 当前中国农村水利工程面临着严峻的问题, 很多工程已丧失其应有的功能, 而老百姓当前似乎也不太关注这个问题, 当地政府也往往懒于过问。水利工程在很多地方, 似乎成了一个遗迹而渐渐被人们淡忘。
二引进现代化管理, 恢复农村水利工程功能
当前农村水利工程大都建于计划经济时期, 管理模式也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模式, 所以和今天的市场经济环境格格不入, 进而导致了上述种种问题的出现。要改变这种状况, 在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上必须走现代化道路, 引进现代市经济管理的一些理念, 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社会特点以及新农村建设发展需要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恢复水利工程功能, 为广大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抗灾保障。
(一) 明确管理上的权责利
当前的管理上最大问题之一就是水利工程的权责利不明确, 一个地方的水库该由谁负责?要负责哪些内容?出了问题有什么责任?管理者能收获什么利益?这些在当地政府行政中完全没有明确的规定, 也没有实际的操作。鉴于此, 当务之急是, 当地政府应当积极行动起来, 明确各地水利工程辐射区域, 确定责任人管理内容, 必要时应专设一个管理岗位, 从当地农民中聘一名农民兼作管理员, 并让水利工程辐射区域的老百姓集体监督。政府每年对管理员进行考评, 根据考评结果核发绩效工资。说到工资, 有政府官员可能觉得这又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事实上, 一个乡镇里水利工程数量并不多, 每个水利工程聘请一名农民兼作管理员, 需要的人工成本一年也不会很多, 政府每天的接待经费中适当省一点就足以满足全乡镇的水利工程管理人工成本。当然, 这只是一种管理方式, 一些地方根据实际还可以探索其他更好的管理模式。
(二) 建立运行耗费补偿制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 关于公共设施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提出的要求是: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 包括加强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推进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就其功能和性质而言, 毫无疑问是公共服务产品性质的, 因此对其运行过程中的管理成本和维修保养成本等, 政府应当有相应的补偿制度。
(三) 建立管养分离制度, 避免腐败滋生
对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进行充分调研, 科学设岗定岗, 确定管理人员编制。同时将维修和保养的业务从管理内容中剥离出来, 在运行中如果需要维修保养, 公开向社会招标。当然, 与此同时, 当地财政应当建立专门的水利工程维修账户, 确保专款专用, 以保障水利工程维修项目顺利实施, 确保广大农民利益不受损。这样管养分离后, 能有效避免管理人员既当裁判, 又当运动员的情况发生, 减少了腐败空间。这样的体制下, 当维修项目在进行时, 管理员就成为一个监督员, 对维修工程质量负有连带责任。如此一来, 管理员必定监督维修施工方认真施工, 从而确保质量。
(四) 因地制宜进行市场化管理
某些水利工程如稍大型的水库, 如果交通等基础条件具备, 可考虑将整个水库外包给个人作养殖之用, 外包条款中明确包含水库的管理, 更要明确当有公益性的取水需要时以公益优先的内容。在维修上, 超过一定金额的维修由政府承担, 小额的维修可纳入承包范围。承包人可以在水库中发展养殖业等合法业务以赚取利润。这样的方式管理水利工程, 可以减轻财政负担, 也可使工程管理变得更有质量, 因为承包人为了自己的利益, 自然会把水库给管好。某些地方新的水利工程如果有市场发展潜力, 也可以引进社会投资, 由社会投资修建并在适当年限内可以凭工程获取利润。
三结语
以上关于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改革, 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因地制宜, 充分考虑水利工程的基本功能;二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三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坚持这些原则进行改革, 新农村水利工程必将重新焕发光芒, 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云昌.准公益性水利工程出资人及资产管理研究[J].海河水利, 2003 (3) :51~53.[1]王云昌.准公益性水利工程出资人及资产管理研究[J].海河水利, 2003 (3) :51~53.
新农村建设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 第4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公共性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0-49-1
1 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1.1 历史问题
当前农村的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多数都是建设于计划经济时代,限于当年的经济水平,很多工程水利设施不足,建设标准偏低,当年的很多工程都是边规划、边设计、边建设,而且运行到今天,很多都出现工程老化、年久失修的情况,本就达不到运行标准的工程再加上老化、退化、失修,致使工程的功能大大减退,已经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要,对现代农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1.2 当前问题
新农村建设以来,国家开始大力支持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和建设,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经济发展都不均衡,很多地方的发展还十分落后,无力拿出更多的资金来大力发展农田水利项目,这就造成了工程建设缓慢,配套施设难以完善,加上工程建设制度及监测制度不完善,监测手段落后的原因,有些工程的质量差,仍然达不到标准。另外在工程管理方面也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由于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于计划经济时期,而管理模式也一直沿用那时的方式,这与如今的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工程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十分普遍。因为工程是国家建设,归国家所有,而使用归地方及受益群众,主体归属的不明确,致使很多水利工程大家都在用,坏了却无人修,管护没有专人负责,还有些地方,适应市场需要,实行租赁、承包、拍卖,但在操作上有很多不规范,有的一卖了之,后期的管护责任缺失,导致工程寿命减少、水源污染、工程损毁等情况的发生。
2 当前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特点
2.1 公共性
当前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工程的功能主要是抗旱排涝,具有公益性质,而且多数是由政府主导,老百姓参与修建的,这些工程多数是过去计划经济时期修建的,这些工程的修建,大大提高了农村的抗灾能力,对于农业生产的稳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2 共享性
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每个工程影响区域有限,所以对其影响的区域能让人受益,人人都可以共享,而对其辐射区域之外的区域却不会产生影响,不同区域间的人,不会产生利益冲突。
2.3 非价格性
多数农田水利工程的投资主体都是政府,而由老百姓出工出力修建,具有公共品的特点,就是一些新建成的工程,往往也是政府出资,归国家所有,但使用权却归工程所在村(屯)及受益群众,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这就导致这些工程的价值难以市场化,不会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这样政府修,就要由政府管,但很多地方虽然有钱修,但却没有后续的资金再投入管理,导致很多水利工程疏于管理而遭破坏,从而失去了应有的功能。
3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对策
3.1 明确管理上的权责利
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管理主体的不明确,这就造成了责权利无法确定,一个地方的水利工程该由谁来管理、怎么管理、责任如何划分、资金怎么筹措、管理人有什么收益等问题都有待明晰,但很多地方政府都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明确。鉴于这种情况,要想管理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当地政府要起主导作用,对这些工程的管理进行确权,明确责权利,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专人负责,抽出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切实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这些工程的正常运行,提高当地的抗灾能力,保证农业的稳定发展。
3.2 建立管养分离制度
有资金流的地方,就容易产生问题,腐败是一个久治不绝的问题。为避免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腐败滋生,可以建立管理和养护分离制度。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在科学定岗定员定责的同时,把维修和养护业务从管理中分离,管理只负责管理,维修养护可以从社会招标,找专业的公司来完成,这样管养分离,以保证有限的资金落到实处,最大程度保证维修和管理的质量,避免在管理中一些人员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情况产生,清除腐败产生的空间。管理人员起到管理监督的作用,负有工程维护质量的连带责任,确保高质量的维护。
3.3 大力促进市场化管理
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计划时代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式下的管理需要,一些条件较好的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可以考虑进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在一些新建的工程管理上,可以采用谁投资,谁受益的管理模式,引进社会投资,一定年限内凭工程获利,到年限后再转交给政府及当地受益群众。
总之,对于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水利工程的基本功能,在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工程平稳运行的基础上,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目的,确保工程的管理责任明确,维修养护到位,为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推进新农村的全面发展。
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分析论文 第5篇
2农村中小型水利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上文对农村中小型水利建设的研究进展、作用及其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其施工目的与对地方发展的推动已经受到了普遍的认可。而具体的施工是保障水利工程有效性与质量寿命的客观保障。为此,我们需要从施工管理的角度对其施工合规度进行探究。从目前的施工管理建设现状来看,其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施工管理体系的建设相对迟缓。一方面由于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承建单位相对规模较小,自身缺乏科学的`现场管理体系与施工管理要求。这一现象使得在施工过程中自上而下缺乏对于施工管理重要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从客观条件上来看,包括管理人才、管理体系、绩效与追责体系的不完善也是客观限制水利施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其次,施工管理体系项目单一。现阶段的中小型水利项目施工多以分级管理的方式来进行。如原料的采买、成本的预算、施工的现场管理、质量检测与保障体系等管理措施缺乏或者“各自为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或者独立的部门。这种组织模式容易形成各个部门之间的人力雍余与权责不明。此外,在多部门共同管理的过程中各个环节之内的信息公开与共享还存在一定的瓶颈,信息获取的时效性与成本相对较大也是限制了现阶段施工管理体系构建的重要因素。最后,施工管理缺乏统一的制度与标准。面对中小水利工程不同工段的分包情况,各个阶段的施工管理没有可执行的必要制度与标准。常常造成一个部门审计合格的项目与管理标准而在另一个部门内则由于不符合部门规定形成了阻碍;或者由于各个部门的质量保障与管理体系流程的不同形成了具体事务无法推进等问题。上述问题如果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将面临着缺乏施工管理或者施工管理效能极低的尴尬局面,不利于提高水利工程质量与功能有效性。
3施工管理控制措施优化
施工管理控制措施的不足造成了现阶段农村中小型水利建设项目施工管理的混乱。进而影响了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与现场管理水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切实保障工程安全与质量,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对具体的施工管理控制措施进行优化:首先,构建完善的施工控制管理体系。在具体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可以从组织优化与定岗分责两个方面来进行。在组织优化层面,需要建立统一的施工管理机构,将现行的多部门管理体系进行有效整体。并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之上提供更为广泛的信息沟通与共享的可能,为后续进一步推进施工管理与控制工作奠定基础。在定岗分责优化层面上,一方面应该做到响应人才的储备,将施工管理融入到施工单位的企业管理体系中去;另一方面则需要根据管理需求通过分部管理,权责分明的管理模式,并适当引入管理绩效的模式来发挥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其次,优化设计方案,建立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对具体的水利工程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并采用设计方、施工方、使用方,三方协商的方式进行沟通,并由施工管理部门出具相应工程造价成本一共相关协商提供可靠依据。而施工过程中则应该监督保障成本落实到位,并严格控制以及测算的成本体系与质量,切实保障施工的落实。最后,统一管理标准,建立整体控制措施。建立严格的统一质量标准。通过对工艺、技术保障等系统的研究。对原料进厂、施工流程、过程质量检测、工程质量验收等环节提供完善的管理模式与具体的体系标准。只有如此,才能够切实发挥施工管理在施工成本与质量体系中的真实作用,才能够从根本上杜绝由于施工不遵从而造成的成本浪费与施工不合规现象。
4总结
新农村建设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 第6篇
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本身不同其他惠明工程,具有如下特色:第一,一定的维修性。为确保民众的公共利益,确保社会发展的稳定性,防治洪水的侵扰,减少洪涝灾害对公共资产的威胁。对农田小型水利,务必要定期维护,真切体现体公共服务的特色,满足农业生产的发展需求。第二,经济的保护性,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田小型水利的建设,往往不需要民众自掏腰包,不影响民众的个人利益。但是,却保护民众的经济利益不受侵害。第三,建设的公益性,由于公共品性项目的非竞争性和外部性,价格机制在纯公益性水利工程项目的需求与供给方面无效。同时这类工程由于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投资规模又较大,且由于灾情的随机性,使得减灾效益具有不确定性,本身财务效益没有或很小,很难有投资者修建这类工程,只能由政府来投资修建、运行管理。
新农村建设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