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标题的特殊性
网络新闻标题的特殊性(精选10篇)
网络新闻标题的特殊性 第1篇
一、网络新闻标题拟定的误区
由于网络新闻的超文本形式,加上手机浏览的屏幕限制,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网民的眼球,在新闻标题上大做文章,“语不惊人死不休”成为网络编辑的追求。而对“惊人之语”的过分追求,导致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上出现不少误区。
(一)歪曲新闻事实,热衷于“玩噱头”
利用公众对一些社会问题的关注,扭曲新闻事实或歪曲报道原意,将一些并不是全面性的事件导入了耸人听闻的误区,热衷于玩噱头,刺激网民情绪,混淆视听,误导舆论。例如“贝克汉姆受皇马队友特殊礼遇辣妹已怀上第四胎?”此标题不由让人联想辣妹肚子里的孩子跟皇马队友的“特殊礼遇”之间的关系,实际新闻内容与标题相去甚远。再如,“李湘在大街上被人强行拖行”,实际是一张路人拖着印刷了李湘头像的代言宣传纸袋。这样的标题无非是为了吸引受众眼球,但容易造成受众逆反心理,当人们多次被忽悠而入又失望而出之后就会产生厌恶感,声势越大,厌恶感越强。
(二)利用色情暴力的敏感字眼来吸引眼球
眼球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标题经济。浏览网页,经常发现暧昧的标题。例如“莱昂纳多与女友恋情告吹只因女方逼太紧”,新闻内容仅是叙述莱昂纳多失恋;又如“干了112天终于湿了”,内容是深圳多日未降雨,目前终于迎来雨水。这样的新闻标题引“性”入题,满足了受众追求刺激、猎奇的心理,迁就了受众低浅层次审美情趣的需求。网络媒体没有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没有履行作为传播媒介的社会责任。一些新闻标题中包含了色情、裸体、奸杀、施暴、奇案、绑架、红杏出墙、淫秽外遇、亲密接触、性感、仇人等格调低俗的词汇,这些已成为常见的手法。
(三)滥用夸张词汇,刻意哗众取宠
有的网络编辑滥用夸张、怪异的词汇,以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试图激起读者的好奇心,增加点击率,欺骗读者。如“史上最恶毒后妈把女儿打得狂吐鲜血”,文中说,江西上饶市鄱阳县一名六岁女孩被后妈虐待毒打至不停吐血,极可能下半身瘫痪。而警方发布调查通报,表明无有此事。又如“中国女子偷渡奥地利留学被关押4个月精神分裂”,系网站编辑转载时擅自改变原文标题,最终引发诉讼。诸如“史上最……”、“……惊现……”等标题,不仅无法吸引受众,反而使受众产生厌恶感,避之不及。
(四)惜字如金,导致引发歧义
网络新闻标题的单行化,以及网络版面的空间有限性特点,使得网络媒体编辑在拟写标题时往往惜字如金,错误使用空格或者标点,甚至有时编辑故意加进噱头,让读者不得其解。如“放松操,让女兵笑容更灿烂”,咋看标题不理解,再看内容原来是女兵做放松操;再如“切尔西点球逆转利物浦晋级决赛”,看标题受众无法确定到底是切尔西还是利物浦晋级决赛。这种情况与网络新闻的数量大、更新频率快、时效性的高要求有关,一些网络编辑在制作新闻标题过程中没有吃透看清新闻的主要内容,过于考虑标题的美观和吸引力,不考虑是否会发生误导,以致出现模糊有歧义的新闻标题。
二、规范网络新闻标题的对策
过多煽情、失实、题文不符的网络新闻标题,带来强烈的负面效应,会使受众对主流价值文化认知发生偏差,不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弱化了新闻标题舆论引导的功能。探求根源,网络媒体社会责任感缺失、自律意识缺乏是主因。网络媒体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完善网络新闻相关法律法规,从技术层面加大监管,有望净化滋生网络新闻标题乱象的土壤。
(一)完善网络新闻相关法律法规
治理网络新闻标题乱象,离不开法律法规的监管。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相关法规在我国的施行时间还很短,目前有《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规。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信息产业部2005年9月发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歪曲原新闻信息内容的,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依据各自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关主管部门应切实履行起行业监管职能,对造成严重后果的‘标题党’现象零容忍,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约谈、通报批评、罚款、直至关停网站等惩罚,形成网站不敢违规、违规严惩的社会监管大环境。建立网络编辑黑名单制度。对主观上恶意造假、歪曲新闻事实的网络编辑,建议其供职媒体给予停岗培训、转岗等处罚;对屡犯错误、不思改正的编辑坚决开除并纳入‘黑名单’,严禁其再进入网络媒体供职。”这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对网络新闻标题的失范起到了一定监督规范作用,但由于互联网发展迅速,法律法规的宏观制定显得相对滞后,导致监管、检查和审核的力度不足。对此,进一步加强网络相关法律的制订和执行,严格网络新闻的发布制度,是亟待完成的事情。
(二)加强互联网技术开发,从技术层面加大监管
从技术方面讲,互联网技术更新换代速度极快,但是监管技术还略显薄弱,对暴力、黄色一类不规范的新闻标题难以限制。网络具有极强的互动性特点,每个受者都可以扮演传播者的角色,对于这一部分内容还没有很好的办法来监管。开发先进的网络技术,通过对网络新闻标题的关键词进行过滤,筛选出健康积极的新闻标题,以实施有效的技术控制来监管网络信息的传播。
(三)促进行业自律,加强网络新闻标题舆论导向性
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处在转型发展期,改善行业作风,加强行业自律以提高网络媒体社会影响力十分重要。2009年,七部委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专项行动;北京网络新闻信息评议会召开主题为“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应准确、规范”的会议;2010年8月27日起,北京的网络媒体设自律专员,独立于网络媒体内部采编监控流程,对网络媒体上的有害信息和不良风气进行监督,促进了网络媒体的自查自纠,成为网络媒体内部监管机制上的有益补充。这些举措都是整肃行业风气的重要方式,对加强舆论导向性具有积极意义。
注释
1[1]洪欣宜,向楠.万人民调:六成受访者曾受耸人听闻式新闻误导.中国青年报,2012—05-29.
浅析网络新闻标题特点 第2篇
关键词:网络新闻;新闻标题;多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 F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3-121-2
0 引言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媒体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于从互联网上获取自己需要的新闻信息。网络媒体作为第四媒介,天生就具有其他媒体所没有的一些特性:超文本、交互性、实时性等。同样,也正是这些特点,使得网络新闻的报道方式与传统媒体新闻报道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在新闻报道中,新闻标题被称为报道的“眼睛”和“广告牌”,在整个新闻信息传递中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而因为网络媒体的特殊性,使得网络新闻标题产生了一些新特点。
1 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
由于网络媒体的特殊性,网络新闻标题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中,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包括写作特点和编辑特点两个方面。
1.1 写作特点
1.1.1 简洁
新闻标题按其结构来划分,包括单一型和复合型。在传统报道中,记者编辑为了更好地表达信息,同时也为了使报纸版面富有层次变化,往往会采用复合式题目。但是在网络新闻报道中,由于网页空间受限,网络新闻标题必须控制在20个字以内,且大多是单行题。我们知道,一个网页的最佳容量字数为400字,而为了在主页面容纳更多的标题条数,传递更多的信息,网络新闻标题就必须要符合简洁的特点。
1.1.2 语素单一,实题为主
在传统的新闻报道中,记者编辑为了表达自己的倾向或吸引读者注意,在标题中会带有一些主观和抽象的词汇。但是在网络新闻中,网络新闻标题则要求务实,不可务虚,要关注新闻事件中的人物和事件,这也是由于网络本身空间受限、文本分离的特性决定的。网络新闻标题要多用实词,尽可能避免抽象性的词汇。明确提出了新闻要素中的人物和事件,不同于新闻标题的多层次和表现力,网络新闻标题讲究语素单一,实词为主,表意明确。
1.2 编辑特点
1.2.1 时效性强
网络媒体具有实时性,世界上任何角落、任何时间,只要有网络,有新闻,就能产生网络新闻报道。网络新闻逐渐打破了过去“TNT”——今天新闻今天报道的报道模式,转向了“NNN”——现在新闻现在报道的报道模式,进入了全时化的报道时代。而网络新闻标题作为网络新闻的门面,更是具备鲜明的时效特点。并且,信息的价值量大小与其时效性成正相关,抓住这一点,网络编辑自然不会放弃任何能在新闻标题中表现信息时效性的机会。
1.2.2 多媒体特征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丰富了网络新闻报道的表达方式,同样,网络新闻标题也具备多媒体特征。如网络专栏标题会增加“现场图”和“视频集”,这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在提供文字信息的同时,增加声音与视频的内容,是一般传统媒体的新闻标题不具备的特点。
2 网络新闻标题存在的问题
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与格式也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但与此同时,我国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与编辑仍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标题成文现象
新闻标题是文章的眉目,顾名思义,是要便于读者索取信息,因而新闻标题不仅讲求简洁明了,而且还要求在表现形式上突出,便于读者寻找和阅读。在传统媒体中,编辑可以通过控制字体、字号、颜色来突出主题,吸引读者注意。而在网络新闻中,除少数重点新闻外,其他的新闻标题基本上字号、颜色都是一致的,这固然有利于最大限度的传播信息,但是用户打开网页,首先进入眼睛的就是“一群”标题,即使每个标题都是单行、字数有限,但当这些短行标题“成群结队”,受众仍然会有吃不消的感觉。每一个标题都被淹没在“标题正文”中,导读功能必定大大减弱,而且也无法有效地吸引读者注意。
2.2 标题党现象
由于网络的低门槛、超文本和匿名等特点,一些网民经常会在网上发布一些与新闻正文无关,却十分能吸引眼球的新闻标题来追求点击率,这些人被称作“标题党”。并且随着网络新闻的发展,“标题党”风潮愈演愈烈,新闻标题中更是大量充斥着性、腥、星等字眼。如各种“门”各种“姐”事件,都是借一些刺激性的字眼来谋取用户的点击率,极力渲染庸俗趣味,迎合部分读者不健康的心理需求,但其实标题与文章内容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对于“标题党”来说,无所谓新闻内容,也不考虑传播影响,只有点击率才是王道。
2.3 多媒体运用不到位
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之一就是多媒体,但是笔者发现,与国外成熟的新闻网站相比,我国网络新闻标题多媒体的运用仍处在一个不太发达的阶段。国内网络新闻标题以文字符号为主的传递信息,这并不是网络的优势,反而是其劣势,因为电脑阅读并不符合受众的传统阅读习惯,但是网络的多媒体特性却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优点。麦克卢汉曾说过:媒介即信息。网络媒体就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必须结合网络自身的优势。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作为一个尚待开发的宝藏,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显然,让它走传统媒体的老路是极为失策的。
3 网络新闻标题存在问题的建议
互联网最初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推动下诞生和发展的,从最初的包交换技术思想的提出,到20世纪90年代万维网的出现,以及21世纪web2.0、web3.0的兴起,国外的互联网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阶段,相应的管理体制也比较健全。反观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接触互联网,就呈现逐步前进的特点,到本世纪初更是迅速发展,我国网民数量大增,电脑覆盖率也是逐年上升。但是相应的,我国对网络的管理却没有追上互联网的发展速度,部门管理职能不明确,相关立法不完善,这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网络新闻标题是伴随着网络新闻的兴起而兴起的,因此,对于如何解决网络新闻标题出现的这些问题的思考,要放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考虑。
3.1 加强网络把关人的作用
在传统媒体中,把关人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并且已经成为成熟的体制规范,而在网络媒体中,由于网络新闻的低门槛性、易接近性,网络媒体的把关作用被大大削弱了。缺少了监督与监管,网络新闻标题极易出现不规范的地方。因此,为了规范网络新闻标题,减少“标题党”现象,必须加强网络把关人作用。这里的把关既可以是政府部门从宏观方向的把握,也可以是社会组织从社会责任范畴的监督,或者是行业协会从行业规范的监管。加强网络把关人的作用,为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语言环境。
3.2 加强网络新闻人才的培养
网络传播学、网络新闻学是最近新兴的学科专业。事实上,很多从事网络新闻工作的新闻工作者在学习时,接触的最多的是传统新闻媒体的教育,这就要求大学在对新闻系的同学进行教育时,加强网络新闻的教育。
首先,大学在培养网络新闻人才时,要加大软件技术的教学,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熟练掌握PS、dream weaver、flash等一些基本软件的运用。网络新闻标题具有多媒体的特征,这要求网络新闻工作人员能够充分掌握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其次,大学在培养网络新闻人才时,也要重视结合最新的研究理论。网络传播与传统媒体的研究理论并不同,让学生及时接受最新的前沿理论知识,对于新闻学子培养互联网思维有极大的帮助。
此外,除高校以外,网络新闻媒体也要对员工进行再培训。很多网络媒体的工作人员是直接从传统媒体转岗过来的,无论是多媒体技术还是思维习惯,都烙有传统媒体的印记,新媒体部门必须定期对已经参加工作的新媒体人员进行培训与再教育。
4 结语
从被动到主动,从日新到立刻,从平面到立体,网络媒体作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给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相比于传统媒体成熟的采编审核体系,网络媒体在新闻采编、标题制作方面还有很多的不足。正所谓“网络无改稿”,因而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是一门难度很大的学问和艺术。虽然我们现在对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仍处于探索阶段,但相信随着信息传播技术和网络新闻业的不断发展,网络传播生态的渐趋有序,网络新闻标题一定会更好看,更精彩,更好读。
参 考 文 献
[1] 钟瑛.网络传播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08.
[2] 吕小川.浅谈网络新闻标题[M].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语运用特色 第3篇
仿造原词新用, 就是通过模仿一个已有的词语, 在网络新闻标题中创造出一个跟原词相近的新词, 这个“近”可能在发音上相近, 可能在意义上相近。当受众看到这个新词时, 会产生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心理, 这种心理可以激发受众强烈的探究意识, 去阅读和接受网络新闻标题。
仿造原词音的例子如:
(1) 揽金望银稳为先2010年理清思路觅“钱途” (搜狐理财2010年1月3日)
(2) 2009年逾105亿美元外资79家外资总部“落沪” (人民网2010年1月3日)
例 (1) 中作者模仿“前途”仿造出一个读音相同但意义相差甚远的词语“钱途”来做新闻标题, 讲述了2010年, 经济大势趋好, 消费市场趋旺, 小家的理财大计也应时而变, 要理清思路才能把握好“钱途”这一主题。语言凝练, 概括精确。例 (2) 中作者仿照“落户”创造出“落沪”, 讲述上海吸引79家外资总部经济项目落户, 仅研发中心就达30家;实际到位外资连续第二年突破百亿美元, 达105.38亿美元, 再创历史新高。金融危机冲击下, 充满活力的上海魅力依旧、吸引力依旧。语言简洁准确。
仿造原词义的例子如:
(3) 高亚麟再推《乐活家庭》闫妮变身“败犬女郎” (网易娱乐2009年12月31日)
(4) 《三枪》的英文名啥意思一碗面条引发的血案 (网易娱乐2009年11月21日)
例 (3) 中, “败犬女郎”是模仿我们熟悉的“拜金女郎”改编而成的。例 (4) 则是对网络上曾火过的恶搞Flash“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改编。这种仿造原词创造的新词, 使网络新闻标题在感官上给人很大吸引力, 受众会在新奇与熟悉的情况下完成对网络新闻的阅读。
二、拆分旧词使用
在网络新闻标题中, 经常故意把一个复音词或固定短语拆开使用。这种对词语的拆分, 有时候可以突出强调部分内容, 有时候可以使表达更生动。如:
(5) 笔形墨象2009黄光男现代水墨展 (凤凰网财经2009年9月3日)
(6) 思亲人念故乡90岁台胞两岸儿孙中秋故乡团聚 (龙网2006年10月7日)
例 (5) 和例 (6) 中是对“笔墨”、“形象”和“思念”的拆用。拆开后构成了“笔形墨象”和“思亲人念故乡”的联合短语。网络新闻标题中拆分旧词语的使用, 可以突破人们对以往词语的习惯性理解, 在人们觉得新奇的情况下, 又能看到这种使用方式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给人以眼前一新的感觉。
三、熟语陌生使用
熟语陌生使用指的是在网络新闻标题中, 用了一个人们熟知的词语, 但这个词语的意义已经不是原义, 而是一种在当今社会特定环境下赋予的象征意义。这样的词语多是每年新出现的网络流行词, 如“范跑跑”、“打酱油”“达人”等。这样的熟语出现了新义, 让读者对新义展开联想。在网络新闻标题中, 熟语陌生使用能够很明显地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使网络新闻标题具有了网络的特色, 拒绝平淡死板, 勇于开拓创新。如:
(7) “70后”对“蚁族”思考:凭什么年纪轻轻住大房 (搜狐焦点网2009年12月31日)
(8) 划出临时经营区摊贩不再躲猫猫 (新民网2010年1月3日)
例 (7) 中, “70后”指的多是70年代生人的人群, “蚁族”本是指蚂蚁这种生物的种族, 但是在这篇网络新闻的标题中, “70后”指与年轻人相对的一个群体, 而“蚁族”意指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 他们具有高智、弱小、群居的特点, 生活状态如蚂蚁般渺小和艰辛。例 (8) 中“躲猫猫”一词原义是指一种游戏, 亦称摸瞎子、捉迷藏。但在2009年2月12日云南省晋宁县警方用语之后, “躲猫猫”的网络含义就成为了负责人为了规避法律责任的一种托词, 具有搪塞理由之功效。熟语陌生化使用使句子的表达效果生动形象, 使句子更加诙谐、幽默, 增强读者心理上的新奇感和视觉上的注意力。
四、词语相对使用
词语相对使用, 是词语的巧妙配合, 在网络新闻标题中, 很多时候可以将一些有反义的词语相对使用, 使对比更强烈。如:
(9) 《大众电影》否认破产创刊59年缘何变“小众” (搜狐文化2009年12月30日)
(10) 王喆:当“小虎队”变成“老虎队” (TOM音乐2009年12月29日)
例 (9) 中, “《大众电影》”中的“大”和“小众”中的“小”这对反义词成对使用, 反映了过去的《大众电影》和现在的差距。曾几何时, 《大众电影》封面上总有一行“1950年创刊”的字样, 向读者提醒着自身的历史地位。可如今没有市场化基因的《大众电影》更像是挂靠在影协旗下的一本小众刊物。“大”“小”成对使用, 使语句富于感染力。例 (10) 中, 用一个“小”一个“老”, 王喆想告诉人们:我们错过太多的时机打造歌坛的新领袖, 以至于“小虎队”到了“老虎队”二十多年的时候, 我们还在津津乐道的怀旧。反差对照, 王喆指出, 为新人腾腾地方, 也是为中国的流行音乐留下点儿希望。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 词语的相对使用能够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效果, 让强的更强、弱的更弱, 使新闻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
五、词语变异搭配
在现代汉语中, 词语之间有着固有的搭配方式, 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改变或破坏它们之间的这种搭配方式的。不过在网络新闻标题中为了表达的需要, 有着许多改变或破坏它们之间的固有搭配方式的现象存在。这种破坏在网络新闻标题中经常出现, 不但不会被人认为是语法错误, 反而带给读者新鲜的感受, 让读者更乐于接受。如:
(11) 湖南武冈副市长妻子称其“被自杀”市长等被调离 (网易新闻2009年12月22日)
(12) 湖州菱湖青鱼干低价出售馈赠亲友很实惠很面子 (农博水产2010年1月3日)
例 (11) 中, “被自杀”是一种变异的词语搭配, “自杀”是一种主动行为, 却加上了“被”动态。“被自杀”是一种类似于自杀的他杀, 或说是一种类似于他杀的自杀。这种死法之所以以自杀而不是他杀命名, 是因为这种死法表面看来是自杀, 之所以要在前面加上被, 是因为这种自杀很经不起推敲。这样的用法虽然非常规, 但会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 也会让读者产生阅读兴趣。例 (12) 中, “面子”是名词, 与程度副词“很”搭配使用。会让读者很好奇, “很面子”是个什么样子, 进而激发读者阅读下去的兴趣。
六、字母词的使用
网络新闻标题中的字母并不像OICQ和电子邮件中那么多, OICQ和电子邮件是个人之间的交际领域, 即使字母影响了交际也没有大碍。但网络新闻的受众范围非常广, 一旦影响了信息的传播, 新闻的价值就降低了。所以网络新闻中, 英文字母相对来说用得较少, 一般在标题中出现的字母大都是专有名词, 可节约空间。如:
(13) CEO郑立身陷囹圄分贝网暂时不会关闭 (搜狐IT2010年1月3日)
(14) 石齐平:GDP概念未反映中国收入分配差距 (凤凰网2010年1月1日)
CEO是Chief Executive Officer的缩写, 即首席执行官。GDP是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 即国内生产总值。用英文字母节省版面, 标题可容纳更多信息。
英文字母还有以其他形式出现的, 如:
(15) 越野风PK城市风六款SUV总有一款适合你 (新浪汽车2009年12月24日)
这处的英文字母无疑是锦上添花, 符合年轻网民追新求异的心理特征, 足以吸引他们的视线。
七、语素单独使用
在现代汉语中, 自由语素能够独立运用成为一个词, 但是粘着语素一般而言不能单独运用, 必须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在考察了大量的网络新闻标题后笔者发现, 现代网络新闻标题中, 有大量的不成词语素在单独运用。如:
(16) 湖南警方停用0号车牌身份特殊被指不利警民和谐 (网易新闻2009年12月9日)
(17) 今日始征战达喀尔7位中国大陆车手参赛 (搜狐体育2010年1月3日)
例 (16) 用语素“指”代替词语“指出”, 例 (17) 用一个“始”字代替词语“开始”, 虽然有网络新闻标题精简的原因, 但语义上说得通, 受众能接受得了, 而且会给人一种简洁明快的感觉。不成词语素单用在使句子变得简练的同时, 又使网络新闻标题的语言形成自身特色, 也让人们对词语运用基本规则的认识发生了改变。语素单独使用将会成为网络新闻标题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网络新闻也变得家喻户晓, 网络新闻标题与传统新闻标题在语言上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 这是新媒介下标题的新形式, 展现了一些新的词语运用特色。
互文性在网络新闻标题中的应用研究 第4篇
摘 要:互文广泛地存在于实用语体之中,尤其多见于新闻语体,特别是在网络新闻标题中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应用价值。互文性是新闻标题的一个主要特征,它通过不同语篇之间的相互联系吸引读者并帮助读者解读信息。文章通过对搜狐网的新闻标题进行统计分析,重点介绍了引用、仿拟、比拟、缩略和语体渗透等六种表现形式。并从语言机制、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等方面阐述了互文性在网络新闻标题中的应用机制,为新闻标题的设计也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互文性 网络 新闻标题 应用
“互文”是古代汉语中一种参互见义的修辞手法,汉魏以后广泛运用于各种文体。“互文性”作为西方后结构主义的一种文本批评理论,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互文性”虽然产生于西方,但它作为文学艺术的重要属性,古今中外皆通。文学理论中的“互文性”主要是指文本间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言语现象。互文性理论与语言学的结合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网络新闻以裂变式的传播方式开始盛行,代表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化传播平台,是当今主流大众娱乐休闲和生活服务的信息分享与交流平台。工信部统计数据表明,截止2014年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8.38亿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达1.91亿户。网络新闻已成为老百姓及时了解国内外事件的重要渠道。搜狐网是国内最大的门户网站,目前,搜狐拥有近1亿注册用户,日浏览量高达2.5亿,深受老百姓的青睐。搜狐网络新闻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教育、体育、文化娱乐等多个领域,其标题形式极具代表性。
文章通过对搜狐网的新闻标题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互文性在网络新闻标题中的应用现状,利用互文性理论研究网络新闻标题的互文性的形式、特点应用机制和意义,探索自媒体语言的发展变化,致力于汉语文本与理论的融合,同时为网络新闻标题的设计和语言表达提供规范和借鉴。
一、网络新闻标题互文性表现形式
网络新闻标题是网民接触新闻的窗口,网络信息浩如烟海,只有那些成功吸引观众眼球的新闻标题才能被注意到,吸引读者继续浏览新闻内容。所以,新闻标题既要准确概括新闻内容,更要形象生动,新颖醒目。从形式上看,新闻标题通常是一、两个句子,没有较长的语篇,所以,新闻标题里的互文性通常表现为句子成分的互文,即标题中的词语、短语或句子与其他文本成文发生互文关系。引用、仿拟、比拟、缩略和语体渗透等互文写作手法在网络新闻媒体中最为常见,下面分类举例说明。
(一)引用式
新闻标题的引用即标题的词语、短语、句子中含有观众已知的信息,读者在接触该标题时就能够辨认出熟悉的文本内容,因此被吸引继续了解具体内容。引用主要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前者直接引用新闻的主要内容或者新闻人物的原话来突出新闻的重要性,增强事实的说服力,一般会用引号和冒号标识。如:
(1)马凯:五险一金占工资超4成,缴费确实偏高 (2014-12-29)
(2)洪灾时刻马来总理陪奥巴马打球,回应:这是外交(2014-12-29)
(3)亚航总裁:QZ8501失联客机是“最可怕的噩梦” (2014-12-29)
(4)奥地利总统谴责欧盟对俄制裁“愚蠢而有破坏性”(2014-12-29)
间接引用指对引用的内容进行改造,引用后被赋予新的意义。引用的话语具有特定的意义和使用范围,虽然信息在引用前后有些差别,但与标题下的新闻内容更加契合。如对典故、成语、格言、谚语、警句、名著等的引用。如:
(5)令氏家族:“红与黑”(2013-12-23)
(6)上海一大楼业主回家需出示房产证“验明正身”(2014-12-29)
(7)2014年度理论界“好声音”(2014-121-17)
再如对人名、职务名称等专有名词的化用。
(8)“小李湘”主持农村文化月获点赞(2014-12-26)
(二)仿拟式
仿拟就是仿照已有的词语,临时换一种说法拟出一个新词语。基于词语、短语、句子的形式或内容上的变换,使得修辞格中的仿体与本体之间互有关联,从而通过新旧内容形成强烈的反差提高新闻标题的新颖性和生动性。读者也可借助对本体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轻易地读懂仿体的意义。如:
(9)美再陷“虐囚”丑闻:美军多年深陷“虐囚门”(2014-12-10)
(10)网传河南“六斤哥”拼酒去世系商家炒作(2014-12-30)
(11)不满“牛皮癣”屡被清理男子贴8米高灯杆示威(2014-14-30)
(12)盘点:2014年这些“房叔”进牢房(2014-12-30)
(三)比拟式
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通常借助与人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把人的感情抽象成具体事物,或者把事物赋予人的感情。拟人的修辞效果可以把没有生命的事物更加灵动,更具生命力。如:
(13)北京天空出现倒挂彩虹被誉为“上帝之眼”(2014-12-30)
(14)胡辣汤添加血蛤鲍鱼“华丽转身”,最贵368元1碗(2014-08-24)
(15)“跳跃式起跑”——2014年度政府工作报告(2014-03-6)
(16)贵州百灵“唱”不出声了(2014-04-12)
拟物即赋予人以事物性的描述,用事物的特性来形容人。如:
(17)早教“过犹不及”,别让幼苗难承受(2014-6-4)
(18)90后小鲜肉郑业成鲜嫩来袭成就一代国民校草(2014-11-03)
(四)缩略式
传统纸质媒体的新闻标题比较灵活,可以分为正题、引题和副题。网络新闻媒体受网络信息传播片段性、裂变性特点的限制,标题更加简洁明了,再加上网页版面布局相对固定,新闻标题的字数受到严格的限制。缩略式标题既符合汉语的阅读习惯,又可以节省版面空间,更加符合网络信息的传播特点要求,读者也能够通过缩略后的标题词语很自然地联想到缩略前的词语。如:
(19)海南大幅度提高“三支一扶”补贴标准(2013-01-05)
(20)中央深改小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将公开(2014-12-31)
(21)专家:只有GDP下去了,中国经济才有希望(2014-10-09)
(22)美职联季后赛争夺,小牛老鹰提前锁定季后赛(2014-4-14)
(五)语体渗透式
自媒体时代,网络新闻标题中多种形式的词汇混搭,专业词语、网络用语、生活用语、外来词语、本地方言等组合起来使用,表现形式更为新颖独特,内容更加生动活泼,寓意深刻。如:
(23)宅男练“神技”:不买盆用塑料袋泡(2014-12-31)
(24)9号线再现“咸猪手”沪轨交警方已介入(2014-10-25)
(25)看守所故事:“躲猫猫”周年又现“喝水死”(2014-12-2)
(26)占地老不走国外都咋整(2014-10-21)
(27)中华神盾入股加速像下饺子,替航母挡导弹(2014-12-31)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网络新闻标题的互文性现象是错综复杂的,往往在一个新闻标题中会同时出现两个或多个互文形式。如:
(28)做业界良心别当“歪嘴和尚”(2014-11-23)
(29)外界“后退哥”吴登民:后退的声音是一笔财富(2015-01-03)
(30)银行理财“输血”两融标准不一ABS备案制或为其“开正门”(2014-12-19)
二、互文性在网络新闻标题中的应用机制
(一)汉语是互文性新闻标题应用的语言基础
汉语中有大量的同音词,谐音就是借助于音同或音近的语言特点来表达思想,可以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达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表达效果。很多网络新闻标题正是利用汉语的谐音来实现互文性,让本无联系的两个文本通过谐音联系起来。如:
(31)偶像剧成“灾区”被软广告整成“呕像剧”(2009-08-18)
(32)来自猩猩的叫兽,你够了(2014-01-15)
(33)PM2.5征名被吐槽:尘惯吸、公雾源、喂人民服雾(2013-03-05)
汉语句法的灵活多变符合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大量新闻标题中的词语搭配都突破了常见的语法规则。如:
(34)被“江浙沪包邮”宠坏的亲,为快递烦心过吗(2014-04-18)
(35)神吐槽:男人想变坏必须先做高富帅(2014-06-11)
词语之间的相互联系是理解文本转换前后意义的基础,也是网络新闻标题中互文性大量应用的语言基础。其实,网络新闻标题的互文就是利用各种语篇之间的联系,互相呼应,互相阐发。除了增加网络新闻的信息量之外,还可以让读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吸引读者更深入地阅读和思考。例如:
(36)消费“马车”稳而快(2014-12-24)
让消费马车奋蹄“后假日经济”。用“马车”来形容“消费”普遍存在于经济题材的新闻或语篇中,主要原因在于两者的含义有相同之处,都表达可以通过努力或者通过外部的鞭策和刺激可以让事物发展得更好。
(二)网络语境是互文性新闻标题应用的语言环境
语言语境影响着人们对语言形式的选择,因为受到网络传播媒介要求的限制,网络新闻标题的文字形式需要简洁醒目,内容应该新颖别致,寓意应当深刻隽永。网络媒体人在对互文性标题的设计中必须根据网络传播语境的特点,在新闻标题的创作过程对新闻内容进行总结、提炼,确定题目后还要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润色。举例说明:
(37)“博科圣地”头目又现身曾三度“被死亡”(2014-10-04)
(38)扒一扒“富跑跑”们的洗钱密道(2014-07-10)
这些新闻标题的设计者首先自己要对相关词语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其次要清楚广大读者也对该知识背景有所了解,否则,读者便不能轻易读懂该新闻标题,更遑论继续浏览具体内容了。例(37)中“被死亡”来源于网络流行语“被××”;“富跑跑”一下子让人联想到“范跑跑”。这些文本转换前大都是网民耳熟能详的网络词语和事件,网络媒体人成功地利用标题中的相关文本构筑了网络语境,同时拉近了读者与新闻本身以及新闻本身与现实事件的距离。
(三)文化背景是互文性新闻标题应用的社会环境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语言的本质在于它与文化的相互联系和制约。语言植根于文化,汉语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所有的风格与传统。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五千年社会发展和历史演进文明积淀,国人潜移默化地也形成了独有的文化心理。网络新闻标题的设计通常需要考虑网民认知语境中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心理。一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需要读者联系传统文化含义和新闻发生的现实语境进行理解。举例说明:
(39)公园暗藏练习场高尔夫球场大玩“变脸”(2014-07-10)
(40)新华社批越南南海言论:指鹿为马为世人不齿(2014-06-15)
(41)微信突袭互联网金融“田忌赛马”攻略能否奏效(2014-01-28)
(42)梅普“政治双簧”何时休(2011-04-19)
例(39)中的“变脸”很容易联想到川剧表演绝技;“双簧”也是从清朝流传下来的一种曲艺形式;“指鹿为马”“田忌赛马”等都是在民间流传很广的成语典故。传统文化通过互文的形式渗透到新兴媒体中,既提高了新闻标题的吸引力,也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丰富了传统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杨经华.从互文到互文性——中国古代阐释观念之演进[J].西华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35~38.
[2]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彭桂.网络新闻标题的互文性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15.
浅析网络体育新闻标题的编译 第5篇
标题是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或浓缩, 其作用是帮助读者挑选新闻、阅读新闻。[1]标题通常在新闻报道中起着“点睛”的作用。由于我国对于海外体育新闻 (本文以新闻量最为丰富的足、篮球为主) 大多采用编译形式, 再加上网络媒体的相互转载, 网络体育新闻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因此, 如何在卷帙浩繁的体育新闻中脱颖而出, 赢得点击, 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编译的标题。然而, 有些媒体为了赚取眼球, 刻意在标题上大做文章, “标题党”因此而生。
2体育新闻与“标题党”
2.1体育新闻“标题党”现象
根据维基百科解释[2], “标题党” (clickbait) 指的是“a pejorative term describing web content that is aimed at generating online advertising revenue, especially at the expense of quality or accuracy, relying on sensationalist headlines to attract click-throughs and to encourage forwarding of the material over online social networks.”即“为谋得网上广告盈利, 以牺牲质量、准确性为代价, 依靠哗众取宠的标题赚取点击量的网络内容。”而“标题党”标题 (click-bait headlines) 通常是指“aim to exploit the "curiosity gap", providing just enough information to make the reader curious, but not enough to satisfy their curiosity without clicking through to the linked content.”即“标题旨在给予少量信息以激发、利用读者好奇心, 驱动读者点击阅读文章以满足好奇”。
体育新闻“标题党”现象实际上包括“标题党”新闻、“标题党”的策划写作者以及“标题党”标题三个部分。在此, 本文主要关注的是“标题党”标题。
王辰瑶、金亮 (2013) [3]曾对国内8家网站的新闻“标题党”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网络新闻“标题党”集中出现于“娱乐”、“体育”等“边缘”新闻类别, 这两类“标题党”相加即超过“标题党”总数的一半。 (见下表) 可见, 网络体育新闻已经沦为“标题党”的重灾区。
2.2体育新闻“标题党”分类
网络体育新闻标题党, 可大致分为三类:捕风捉影类、哗众取宠类、故意晦涩类。
捕风捉影类, 属于刻意曲解原文原意来误导舆论。比如, NBA著名球星麦蒂接受了“TMZ”网站记者的简短采访。记者首先让麦蒂回答, 科比是不是他遇到过最强大的对手, 麦蒂笑着说:“没错, 是科比, 他是我的好哥们。”随后记者追问:“别忘了, 你可对位过乔丹, 还有勒布朗·詹姆斯、艾弗森这些人, 你确信自己真的认为科比是最难对付的那个?”麦蒂想了想, 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我想我没有防守过最巅峰的乔丹, 所以科比目前是第一。而你说的其他人甚至难以接近。”就是这句话, “TMZ”报道为:“Tracy Mc Grady -- Sorry Jordan ... Kobe Was Way Harder to Guard”[4] (即“麦蒂说最难防守的球员是科比, 而不是乔丹”[5]
哗众却宠类指夸张标题, 尤以“曝”“或”“欲”“恐”这种似是而非的字眼吸引注意 (见例子1) 或以“锋霸”“空霸”“BOSS”“妖星”“帝星”“天神”等耸人听闻的词语博人眼球 (见例子2) 。
例子1:
曝曝刘翔与撑杆跳前女友复合葛天或曾插足吴刘恋情 (搜狐)
首尔宣布崔龙洙拒赴中超斯帅欲清除里皮印迹 (网易)
太惨!曼联皇马名刀又伤了曝曝他或将成卡卡队友 (新浪)
例子2:
国米官方宣布第三援1000万签南美妖星5年 (新浪)
梅西再强能强过他? 梅球王面前有个终极BOSS (新浪)
七队抢阿德进入大决战沃神:开拓者马刺领跑 (腾讯)
故意晦涩类指有些标题故意取得云里雾里, 吊足读者胃口, 引入读者点击。比如“曝82分先生拒绝欧洲豪门重返CBA或再签浙江” (腾讯) 、“波尔蒂离队冤!一数据队内最高全英仅逊2尊神” (网易) , 其中“82分先生”和“2尊神”到底是谁、“一数据”到底是什么数据, 单看标题这些信息都全然不知, 或许读者对此新闻并无兴趣, 但如此模糊晦涩的标题只有点入新闻才能一窥究竟。
2.3体育新闻“标题党”的成因
体育新闻“标题党”的成因分为主客观两个方面。
主观方面, “标题党”正如上面的定义, 是为了盈利目的或者某些不便告人的目的, 刻意炮制噱头或似是而非的内容和标题以增加点击率, 既浪费了读者时间, 又欺骗了读者感情。
客观方面, 相比“政治”、“军事”“财经”等严肃新闻, “娱乐”“旅游”“体育”等则属于“边缘”新闻类别。这些“边缘”新闻时常游离于新闻生产的官方管理, 成为网络媒体突破“采访权”限制的“擦边球”。尽管其内容与真正的新闻可能毫无关系, 网络媒体把一些“新闻”当做“资讯”来处理, 这样就可以屏蔽官方管理规定, 但又把这些“资讯”作为“新闻”中的类别或包装成“新闻”, 以此来吸引用户关注, 而这种“似是而非”的“新闻”因其不适用于任何既有的新闻职业规范, 也就必然沦为“标题党”的重灾区。 (王辰瑶、金亮, 2013)
3网络体育新闻标题的编译
编译指编辑和翻译, 是夹杂着编辑的翻译活动, 是先编后译的过程, 是根据翻译对象的特殊要求对一篇或几篇原作加工整理后再进行翻译的变译活动。[6]故标题的编译需要根据编译文章的内容, 而非完全依照原文标题进行的编辑和翻译。
由于网络体育新闻标题的具体编译方法, 包括理解、用词、句法、结构等学界多有论述, 在此不再赘言, 以下主要从编译本质、信息性、编译者角度提出网络体育新闻标题编译的三个原则。
3.1编译本质——题从文出
如上所言, 编译是对一篇或几篇原作加工整理后再进行翻译, 编译者不单单需参考原文标题, 更需根据材料把握编译文章的主旨, 从中提炼标题。因此, 对于同一篇外文, 编译文章的主旨不一定与原报道完全吻合, 故所取编译的标题也不尽相同。比如一则关于F1车手阿隆索在2013年4月14日在中国站夺冠的新闻, 腾讯体育 (http://sports.qq.com/) 关于此则消息, 前后两天发布了多条新闻, 但标题不一, 侧重点不同。
例子3:
1) Race results — Alonso storms to superb in China (www.formula1.com)
2) 莱科宁带着“破鼻子”夺得亚军冰粉神魂颠倒4月15日 12:38
3) 阿隆索走出大马阴影F1中国站10年无人卫冕4月15日12:32
4) 维特尔输阿隆索很服气失奖杯不忘赞策略对头4月14日 20:04
5) 阿隆索8年后上海再冠保轮胎要紧夏季定冠军4月14日 17:51
6) F1中国站:阿隆索赛季首冠莱科宁小汉二三位4月14日 16:45
因此, 标题的取法往往需要等整篇文章编译完成后, 才能提炼出一个合适的标题。
3.2信息性——寓丰于简
在确定编译文章的主旨后, 重新制定标题, 要保证信息性的丰富性和形式的简洁性。
首先, 比较一下两组中英文标题, 皆出自球队中英文官网, 发现中英文标题存在一些差异:
例子4:
Arsenal 3-1 Norwich City - Match report (www. ar-senal.com.)
英超-阿森纳神奇逆转枪手3比1胜诺维奇入前3 (www. arsenal.qq.com.)
Serie A, Inter 1-0 Parma (www.inter.it/en)
意甲:罗基破门, 国际米兰1-0帕尔马 (www. chi-na.inter.it.)
通过对比这两组标题风格, 可见前者信息单一, 后者信息详实, 涉及报道中过程或者某个细节。而且英文标题通常为一句话 (一行) , 而中文标题普遍是两句话 (两行) 。因此, 在标题简洁的基础上, 为尽量传递更多信息, 就需要采用两行标题。
提高标题的信息性就是增加关注点, 关注点的取得来自两个方面:细节增加和读者期待。试看例子5 (A为原英文标题, B、C为原编译标题和改进标题) :
Strange World Cup Requests Revealed (A) [7]
世界杯各队纷纷提出奇怪要求 (B)
世界杯各队备战囧招频出法国禁肥皂C罗四保镖 (C)
对比两个标题, A的信息点显得笼统, 且只有一个 (即世界杯各队对食宿提出奇怪要求) , 而B除了A的信息点外, 还有补充了细节内容 (法国禁止使用肥皂, C罗配备了四名保镖) , 同时也是切合了编译文章的内容, 让读者更有兴趣点击阅读。
中文网络体育新闻的读者期待“期待视野”。“期待视野”是读者接触作品前已有的潜在的审美期待, 是由阅读经验的积累而产生的先验心理结构。[8]在网络体育新闻的语境下, 中文体育新闻标题的读者期待可以体现在使用特定机构、球队、明星球员特定称呼或者代号。比如, 在NBA, “火箭升空”指代火箭队赢球、“灭火”指热火队被击败;在足球领域, “圣卡西”指西班牙足球球星卡西利亚斯、“字母哥”指希腊篮球明星甘尼斯·阿德托昆博。由于这些名字和代号中文读者耳熟能详, 使用特定称呼或者代号简洁了标题, 又增加了标题信息性和趣味性, 避免称呼指代用词的重复贫乏, 达成编译者与读者之间的默契。3.3编译者——去“标题党”
对于编译者而言, 真实针对网络体育新闻的“标题党”, 关键是要保持自己职业素养和感情倾向。
职业素养方面, 编译者除了要在组合编译材料中挖掘出独特的新闻点, 同时还要在编译时保持标题的简练和详实。
简练指的是编译者要用、能用最少的字恰如其分地概括文章的关键内容。详实指标题应详明而真实, 即标题所含信息丰富且内容真实。也只有在这两个要求之上才能考虑追求文采或者新意, 切勿舍本逐末, 切勿沦为“标题党”。
感情倾向方面, 由于体育运动, 尤其是竞技体育, 追求胜负、挑战极限, 胜败输赢直接影响运动员以及观众的情感, 因此它是一种高情感体验的运动形式。“体育新闻正是对这种高情感体验的运动活动进行报道, 自然而然也就充满着高情感的色彩, 尤其是在受众带着明显的地域性、倾向性观看体育新闻报道的时候……”[9]。然而, 不同于运动员及观众, 编译者作为新闻工作者和翻译工作者, 必须同时兼顾新闻工作者的基本道德规范和“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不能执著于个人好恶或者借题发挥, 沦为欺骗公众、误导舆论的“标题党”。
4结论
海外网络体育新闻的编译形式加之国内网络媒体的相互转载, 使得信息内容大致的体育新闻充斥网络, 这就要求编译者挖掘出独特的新闻点, 更要编译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标题。
要编译出简练详实而非“标题党”的标题, 需要编译者承担多重角色和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不单单是过硬语言和专业知识, 扎实的翻译基本功, 更是要求编译者在编译文章 (编译本质) 、标题本身 (信息性) 和编译者 (自身素质) 上下足功夫。
参考文献
[1]刘其中.英汉新闻编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172.
[2]Wikipedia.Clickbait[EB/OL].https://en.wikipedia.org/wiki/Clickbait, 2015-07-06.
[3]王辰瑶, 金亮.网络新闻“标题党”的现状与叙述策略——对8家网站新闻排行榜的定量分析[J].新闻记者, 2013 (2) :67-68.
[4]TMZ.Tracy Mc Grady—Sorry Jordan.Kobe Was Way Harderto Guard[EB/OL].http://www.tmz.com/videos/0_j1hnlxda, 2013-08-22.
[5]腾讯体育.麦蒂斥美网站标题党:我说的是没防过巅峰乔丹[EB/OL].http://sports.qq.com/a/20130823/009458.html, 2013-08-23.
[6]刘丽芬, 黄忠廉.编译的基本原则——变译方法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 2001 (1) :43.
[7]BR-UK Staff.Strange World Cup Requests Revealed[EB/OL].http://bleacherreport.com/articles/2040779-strange-world-cup-requests-revealed, 2014-04-24.
[8]姚斯[德], 霍拉勃[美].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周宁, 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7.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分析 第6篇
1 网络新词新语的大量运用
何为网络新词?网络新词,就是在网络上新诞生而且迅速流行,但不被现代汉语所解释的非正式语言。网络新词分新造词语、新义词语和新借词语三种。在网上,虚拟的交流空间给网民很大的自由,网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于是,衍生出大量的网络新词,如有“偶、菜鸟、几楼的、华漂、拇指族”等原来汉语词汇里没有的,却被网友创造出来的新造词语。另外,还有一些旧词换新义的新义词语,如“山寨、达人、给力、神马”等。还有从其他语言里引进的新借词语,如“PK、老虎油”等。
这些网络新词随广大网民的反复使用,流传到各个领域,继而也成为网络新闻标题中的常用语汇。如“入门菜鸟必看什么样的耳机打死不能买”(人民网2008年5月9日)、“青少年为什么对网络语言说‘爱老虎油’”(搜狐网2010年10月8日)、“《QQ自由幻想》叫你做个时尚达人”(太平洋游戏网2008年5月8日)、“活到中年豁然开朗黄磊笑称:体重神马是浮云”(东南网2012年2月27日)、“新二代i5超薄本索尼VPCEH38EC再减价”(太平洋电脑网2012年2月23日)、“低头族跌落铁轨”(新浪网2014年2月27日)。
“菜鸟”“爱老虎油”“达人”“神马”“新二代”“低头族”等新词在网络新闻标题中出现,能使标题显得新颖别致、生动形象,从而吸引网民眼球、激发阅读兴趣。
在网络新词新语的基础上,许多网络流行语也应运而生。所谓网络流行语,指的是由网民创造或发掘的、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并盛行的词汇或句子。也有人认为,流行语是指在某一时点产生,并在一定范围内得以迅速传播并持续一段时间的词语,或者叫有意义的字串。网络新词重在“新”,而网络流行语重在“流行”。
流行语在网络世界中广泛传播,因此网络新闻标题中的流行语也屡见不鲜,如:“2012年国考时政热点:古有范跑跑今有医跑跑”(华图教育网2011年11月2日)、“万名男女光棍参加恋爱运动会口号‘非诚勿扰’”(搜狐2009年3月13日)、“烟台市公务员考试开考考生笑称‘打酱油’”(烟台大众网2012年3月24日)、“白岩松被自杀被辞退照常主持破谣言”(人民网2011年9月21日)、“2012年买房关键:四大法则教你hold住降价房”(爱房网2012年3月20日)。“范跑跑”“非诚勿扰”“打酱油”“被自杀”“hold住”,都是网络流行语。它们的使用,增强了标题的新颖性,使得新闻标题贴近网民,贴近时代生活。
2 修辞手法的多样运用
网络新闻标题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总是广泛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力求使语言显得新颖和独特。网络新闻标题比较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对偶、借代。
2.1 比喻在新闻标题中的灵活运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可以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
如“赵本山是一份‘年货’”(人民网2010年1月16日)、“有多少官员沦为奸商的‘皮影’”(新华网2010年1月20日)、“入门菜鸟必看什么样的耳机打死不能买”(人民网2008年5月9日)。“赵本山”由于颇受推崇,被比喻为年货;“奸商”和“皮影”一样都是受人指使和操纵的,所以就形成了比喻的辞格;“菜鸟”同样是比喻那些上网技能较低级的人。这些网络新闻标题运用比喻修辞手法,使网络新闻标题显得醒目引人、生动易懂、新颖独特。
2.2 对偶在新闻标题中的经常运用
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辞格叫对偶。对偶就上联和下联在意义上的联系可大致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类。在网络新闻标题中,对偶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修辞手法。
如“汤唯做杀手施美人计,梁朝伟堕圈套岌岌可危”(搜狐娱乐2007年8月10日)、“《雪狼谷》复兴男人味‘宋思明’玩起无间道”(腾讯大楚网2012年2月13日)、“有种赚钱叫容积率有种腐败叫改规划”(中国新闻网海南新闻2012年5月19日)、“古有范跑跑今有医跑跑”(华图教育网2011年11月2日)。这些标题都有上下两句构成,字数大体相同,结构相同,构成了对偶句。看起来一目了然,读起来朗朗上口,使新闻标题呈现出一种均衡与对称的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3 借代在新闻标题中的频繁运用
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借代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的种种关系巧妙地形成一种语言上的艺术换名,在网络新闻标题中被频繁运用。被代替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
在“《瞧这一家子》9月开播又见‘宋思明’”(人民网2011年8月25日)、“《AA制生活湖南卫视热播马苏诠释‘抹布女’”(新浪网2012年4月4日)、“步步惊心四爷八爷护肤秘笈”(医院网2011年9月20日)这三则标题中,借体“宋思明”“抹布女”“四爷”“八爷”分别代替了本体“张嘉译”“蔡娟”“吴奇隆”“郑嘉颖”。这样巧妙的换名会引起网民的联想和关注,使标题显得形象突出、具体生动、新颖别致。
3 句子成分的灵活缺省
网络新闻标题就是一个简短的句子,它是一个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但是,由于网络新闻的特殊排列,新闻标题往往只能占据一行,但又得传达丰富、全面、经济、高效的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新闻标题走上了这样一条道路一灵活缺省句子成分。缺省的成分主要有量词、介词、谓语中心语等。
量词表示计量单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边,两者一起组成数量短语,作定语、状语或补语等。它虽然不可以直接做句子成分,但是在一句话中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网络新闻标题由于行数限制,为了节省字数,常常把量词省略掉。如“三部门:要求严惩地沟油犯罪累犯主犯可判死刑”(新华网2012年2月23日)、“海南一开发商五证全无诈骗3亿一房五卖”(腾讯网2014年2月28日)、“北京一基金公司负责人跑路涉4亿多元资产(腾讯网2014年2月28日)等分别省略了量词“个”“座”“家”,保证了句子的紧凑型和简洁性。
介词起标记作用,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共同构成“介词短语”。介词在网络新闻标题中的缺省现象非常常见,像“古巴将军广州寻根:‘我永远都是中国人的儿子’”(新浪网2002年4月5日)、“张嘉译冰城吐心声:这个‘受虐特工’比宋思明更让我揪心”(东南网2011年12月12日)都缺省了介词“在”。“俄会不会军事干预乌克兰(新浪网2014年2月27日)则缺了介词“用”。
谓语中心语通常是一个句子构成的核心,它和句中的主语、状语,补语、宾语都可以发生语法、语义联系,抽出它,句子就散了架。但由于网络新闻标题制作的特殊性,在其表述中往往会出现谓语中心语缺少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新闻标题中并不会导致标题散架和意义的缺失。
如:“浙江高中会考重大改革,计算器不再是‘作弊工具’”(凤凰网2009年2月4日)、“谢娜被封微博抄袭小能手经纪人:这很正常”(千龙网2012年3月15日)、“中纪委原副书记:老百姓再勤劳,也养不起这么多官啊”(凤凰网2012年3月11日),这几个新闻标题虽然分别缺少谓语中心语“实行”“说”“说”,但依然不改网络新闻标题的本质和功能。
4 网络新闻标题语言特色的原因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其合理之处。同样,网络新闻标题广泛运用网络新词新语,多样使用各种修辞手法,灵活缺省句子成分,也是有原因的。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4.1 网络新闻结构上存在独特性
为节省空间,网络新闻标题多采用一行题。另外,从结构上看,网络新闻标题与正文分开,标题与新闻编排在不同的网页上,网民要浏览某则新闻,必须要点击标题。这种设计和传统的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代表的媒介要有极大的区别,也使得网络新闻标题设计的重要性突显了出来。为了瞬间抓住读者的眼球、提高观众的点击率,网络新闻标题就会大量运用网络新词新语,灵活使用各种修辞方法,积极为自己打造“抓人”的视觉效果。如“‘正房’王海燕接棒海藻续写张嘉译暖昧情缘”(腾讯娱乐2010年8月10日)中,运用“正房”这一流行语修饰王海燕使得网络新闻标题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4.2 现代读者消费上的快餐性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信息量大,再加上网民年龄上的年轻倾向,这使得他们更注重通过阅读标题快速寻找自己需要的新闻,更倾向快餐式的信息消费。如“美财长访华被指‘要价’汇率增幅或在3%以内”(搜狐网2010年4月9日)中分别省略了“国”“在……时”。这种缺省让读者在最快的时间内抓住了新闻的主干,节约了时间。
由于上述原因,年轻的网络工作者,面对同样是年轻人的读者,在编辑标题时大量使用能够让读者眼前一亮的网络新词新语,也乐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努力书写出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标题语言。使得标题新颖别致、醒目抓人。
参考文献
[1]郭天一.新闻标题要简洁明快[J].军事记者,2004,(12).
[2]杨建国.流行语的语言学研究及科学认定[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6).
网络新闻标题的特殊性 第7篇
追溯“毛新宇晋升为少将”的消息来源, 源于2009年6月21日《湖南日报》的二版左边栏上的一条短消息:《毛新宇给省驻京单位讲党课》, 无论从版序、区位还是篇幅上看, 都是同一版面上最弱势的一个, 文中在提到毛新宇时称其为“少将”。3个月后各新闻媒体的转载只是把《湖南日报》的新闻重新编排, 并未增加新的内容, 但其转载率、影响力都大大超过了原发媒体的报道。
传统的编辑学理论认为,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 是“用以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一段最简短的文字通常被用来指代整篇新闻”。它的主要功能有:提示新闻内容、评价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新闻和美化报纸版面。一双能引人注意的“好眼睛”需要“明亮、传神和传情”, 目前的网络新闻编辑理论中, 论者大多认为, 网络新闻标题的主要功能有“完整传播信息、索引选择信息、评价引导信息、说明报道形态、丰富美化页面、体现编辑风格”, 其实这些观点仅仅是报纸新闻标题的简单延伸, 没有指明网络新闻标题的特性和特殊功能。
在网络媒体中, 新闻标题的实质与功能均有变化, 适应网络新闻媒体的信息量大、选择性强等特性, 它从“新闻的眼睛”变为“新闻的橱窗”, 实质是一种对于读者有效用的核心信息, 其主要功能在于高度浓缩核心信息、传递最具新闻价值的实用信息。《毛新宇给省驻京单位讲党课》是一个程序化的标题, 点出了新闻的总体事实, 但没有发掘和传递最有价值的信息, “毛新宇晋升为少将”则从同样的新闻内容里提炼出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 给读者展示了一个最有“新闻卖点”的“橱窗”, 由于这一价值点最具“卖相”, 因而得到读者的“惠顾”, 加上网络媒体传播的快捷性, 一条“旧闻”变成“新闻”, 实现新闻增值, 于是得以迅速传播。
现代营销学中, 推崇橱窗广告 (Window%Advertising) , 它是现代商店店外POP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借助玻璃橱窗等媒介物, 把商店经营的重要商品, 按照巧妙的构思, 运用艺术手法和现代科学技术, 设计陈列成富有装饰美的货样群, 以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在网络媒体中, 作为信息产品的“标签”, 新闻标题“扮演信息内容的橱窗’角色”, 即把新闻中最重要、最有价值、最具新意等具有“卖点”的内容在标题中巧妙地展示, 向受众进行“推销”, 引导其选择和阅读, 以实现新闻的“传通”。与纸质媒体相比, 网络新闻标题的作用更重要、更具有影响力, 其功能可以细分为四种:传递实用信息、传播主要观点、实现索引和导读以及塑造媒体风格。
浓缩新闻事实, 传递实用信息。传统报纸的新闻标题具有揭示新闻内容的功能, 但比较讲究标题的艺术性, 实用性较弱。网络新闻则需要让受众从标题中直接得到有效信息, 更讲究实用性, 因此网络新闻标题需要展示给读者最新的变动、最新的信息, 需要高度浓缩新闻事实, 提炼出最大的价值点、最核心的信息点。如《人民日报》和人民网对于上合组织会议的不同标题处理:
《人民日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八次会议在京举行 (主)
温家宝主持会议 (副)
人民网:上合组织商定建立经济发展监测机制
人民网的标题选取了会议成果中的第一条、也是编辑认定的最重要的一个成果传递给读者, 这比报纸标题更实用, 也更有新闻性。
提炼新闻内容, 传播主要观点。在非事件性新闻、日常性会议、活动及人物专访报道中, 会出现不少具有新鲜性、代表性的观点, 网络新闻打破传统媒体的做法, 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 而是从服务读者的角度, 从新闻中提炼出最有价值、最有代表性的观点, 提取具有实质性的内容进入标题, 给读者提供明确的“观点新闻”, 而不是空洞的内容。如人民网在处理《人民日报》同题新闻时的不同标题形式:
《人民日报》:世界媒体峰会在北京开幕 (主)
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副)
人民网:胡锦涛出席世媒峰会:中国重视媒体
形成完整信息流, 实现索引导读。在网络新闻中, 读者对新闻标题的“第一依赖感”形成, 扫描式阅读已经成为网络新闻阅读的主要方式。网络新闻标题是在网页上共时性地呈现, 需要给读者提供一串完整的信息流, 由此形成每一条新闻的索引, 便于读者选择和点击。这就要求编辑用一行标题将主要信息高度概括, 通过一些关键词吸引读者的注意, 使其在快速的扫描式阅读里掌握新闻中最核心的信息, 并作出判断和选择。
美化新闻标题, 塑造媒体风格。网络媒体是通过页面与读者建立联系的, 标题则是页面中最重要的元素, 编辑对标题内容的把握及外观上的不同包装, 往往构成网络新闻媒体的不同个性及独特风格。比如, 新浪网的新闻标题强调新闻性, 以蓝色为主色调, 大气、新锐, 人民网的新闻标题将新闻性与政治性相结合, 其主色调为黑色, 显得庄重、大气、严谨, 这些标题的风格也形成了相应的媒体风格。
总体而言, 网络新闻标题还原了新闻标题最基本的功能:提供完备、有效用的信息 (传递的观点也是一种信息, 即“意见性信息”) , 读者的阅读需求还原为对信息的需求。这就要求网络编辑做好“信息管家”, 提供完备、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 将标题作为新闻产品的“橱窗”精心经营, 以吸引读者的注意, 促成信息的选择和“消费”。
要形成新闻的“橱窗”, 需要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包装。在内容的选取上, 网络新闻标题要精选最有价值、最有新意等信息点。人民网新闻频道的“每月新闻排行榜”每月均列出当月点击率最高的50篇稿件, 基本能反映新闻“橱窗”对网民阅读选择行为的影响。笔者选取2009年1至10月的榜单进行统计, 共收集各类稿件标题498个, 剔除非新闻稿件、图片、视频新闻及重复的标题, 共收集了259个新闻标题样本。其中, “who+what”型标题达到190个, “who+idea”型标题16个, 其中出现领导人、名人、重要新闻人物等知名人士名字的标题有94个, 占全部样本的36.2%, 人物的显著性、事件的特殊性构成新闻“橱窗”最重要的元素。在所有样本中, “事件”及“观点”构成了标题的主体, 两者是所有标题中绝对不可缺少的元素, 而“事件”又以最大数量 (243个) 占据绝对优势, 其新颖性、重要性和反常性成为标题内容的首选, 如《原央视〈焦点访谈〉名嘴’方宏进涉嫌诈骗被拘》。标题中的“观点”多半强调新颖性、独特性, 如《薄熙来首次讲述重庆打黑初衷:并非主动而为》、《乌鲁木齐市委书记:对残忍杀人分子要处以极刑》等。
新闻“橱窗”要引起读者的充分注意, 需要对标题的关键词进行精心设计。网络新闻写作强调让新闻适合扫描式阅读, 美国一个研究机构甚至认为, 强调显要之处的文字用量要比你为印刷媒体写作时增多3倍。在新闻标题中更需要强调关键词的作用, 包括新闻人物、地点、事件等新闻要素。据统计, 在259个样本中, 突出“何事”的243篇, 占93.8%;突出“何人”的195篇, 占75.2%;突出“何地”的113篇, 占43.6%;突出“怎样”的26篇, 占10%;突出“何时”的13篇, 占5%。可见, 人物及事件、地点要素是新闻“橱窗”中的核心要素, 需要在标题中强化处理。
在结构形式上,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的新闻标题不同, 多用一行题, 以“who+what (idea) ”为主要结构形式, 如在上述统计中, 两者相加共206个, 占全部新闻稿件的79.5%。另外也适当运用“where+what”结构, 此类标题共有34个, 占总体的13.1%。少数采用纯事件形式, 共计19个, 占7.3%。标题的类型全部用实题或虚实结合题, 不用完全的虚题。
是为新闻描“眼睛”还是装饰“橱窗”, 反映了两种新闻编辑观。前者是传统的编辑思维, 以编辑为主导, 强调权威性、指导性, 标题成为反映媒体导向的重要元素;后者则是现代编辑思维, 以受众为主导, 强调动态性、实用性和服务性, 标题则是信息产品的最佳“广告词”。近年来, 随着都市报等市场化报刊的兴起, 新闻标题的“橱窗化”也在平面媒体中受到推崇, 比如以《京华时报》为代表的都市报强调报道事件性新闻, “在新近’、事实’、报道’所构成的新闻主要元素中, 核心是事实’, 即事件性新闻中的事件。”这一新闻理念在标题中的体现即是新闻标题“橱窗化”:运用实题形式, 强化事件中的最大价值点, 传递核心信息或观点, 给读者提供贴身的“信息按摩”。
参考文献
[1].郑兴东等:《报纸编辑学教程》,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2].梁衡、康笑宇:《标题是新闻的眼睛》, 《传媒》, 2001 (7) 。
[3].蒋晓丽主编:《网络新闻编辑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4].张洪忠:《“读图时代”还是“读标题时代”?——报纸版面元素的构成关系分析》, 《新闻与写作》, 2006 (6) 。
[5].高钢:《新闻写作精要》,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网络法治新闻中的标题规范研究 第8篇
关键词:法制新闻,网络法制新闻标题,规范研究
对法制宣传来说, 网络不失为一个好途径。与传统媒体相比, 网络新闻具有多向传播、即时快速、互动性强、形式多样、信息海量等诸多优点。然而其传播主体、传播模式、采编方式、受众反馈模式等都和传统新闻有着很大的区别, 这就要求我们要在传统的新闻传播理论的基础上, 以符合网络传播特点的新的角度对这一新闻形式进行研究。
一、网络法制新闻标题的界定和功能
综合网络新闻和法制新闻的概念, 网络法制新闻就是通过互联网发布的新近发生的法制信息。网络法制新闻标题, 就是这类信息的题目, 它承担着法制新闻的初级发布功能, 它要将最新的重要信息传达给受众。法制新闻的内容充实, 受众往往最需要的是实质的法制内容而不是不必要的噱头, 因此要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必须在标题中明示内容。
二、网络法制新闻标题的分类和特点
标题的分类有很多种, 但是由于是研究法制新闻标题的文辞运用规范问题, 因此在这里我们按网络法制新闻标题的结构特点划分, 可分为单式题和复式题。由于网站上新闻标题网页显示的面积所限, 标题不可能以太长的长度显示, 因此主要以单式题为主。
网络法制新闻标题的结构决定了其特点, 首先, 一般以实题为主, 开门见山, 直陈事实, 区别于其他网络新闻为了更显风采而讲究各种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 法制新闻的标题是以最简洁的语言, 最直接的方式把主要新闻事实说出来。
三、网络法制新闻标题所存在的问题
法制新闻的定位是传播法制信息, 普及法律知识, 传播法律思想, 塑造法律理念, 无论是哪种媒体, 法制新闻都应当承担这些责任。因此, 法制新闻首先要考虑的是法制价值, 其次才是新闻价值。
然而部分网络媒体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和市场份额, 就会迎合低级趣味, 把严肃的法制新闻社会化、庸俗化, 把严谨的报道形式炒作化。出现了以点击率为第一标准的消费主义。当一些编辑以偏概全、歪曲原意、夸大事实、故意制造轰动效应时, 则会产生题文不符的标题。
四、网络法制新闻标题规范问题
(一) 什么是规范
网络法制新闻标题的规范包括三方面内容:
1.文法的规范, 特别是法律语言文法的规范。法制新闻要告诉人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 (事物) 、发生了什么事,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 人们最想知道的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就要求标题的制作上要化静为动, 在描绘和表述事物的动态上下功夫, 运用恰当的动词来表述, 使之灵活感现场感倍增。
不过需要注意一些容易混淆的动词, 否则极其容易出现“差之毫厘, 谬之千里”的情况, 更会影响读者对当事人定罪量刑的理解。例如“宣判”、“审判”、“羁押”、“扣押”、“扣留”等。
2.法律上的规范问题。也就有些新闻在法院还没有宣布犯罪嫌疑人有罪的情况下, 就已经用“罪犯”来指代犯罪嫌疑人, 用“恶棍”“暴徒”来形容犯罪嫌疑人, 明显地列入了标题里, 造成了侵权问题。
3.媒体审判问题。在案件审判的过程中, 媒体要公正的报道原告与被告的观点、材料、内容, 要根据审判的结果, 实事求是地进行报道和评述, 在案件还没有查清和宣判之前, 不应该主观地妄下断言, 引导受众。对案件的审判是司法机关的职责, 媒体的职责只是对审判过程的客观报道。
(二) 如何做到规范
要更好地规范网络法制新闻标题, 必须针对出现的问题和规范的实质对症下药, 这同时也是对网络编辑所提出的要求。
1.要强化法律意识。网络媒体在报道法律新闻时, 应积极强化法律意识, 而不应该服从于娱乐化, 应当保持法制报道的独特品味和价值, 避免法制新闻内容不法制, 避免法制新闻记者本身触犯了法律。在媒体强化法律意识的同时, 也要在相关题材的打造中反映法律精神和法律意识。
2.要具备较强的新闻职业素质和能力, 这样才能比较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对于网络新闻编辑来说, 新闻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必须娴熟的, 在处理各种稿件和事件报道的过程中, 要不断完善自我,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锻炼, 持续地累积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斌、李矗, 《法制新闻的理论与实践》[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2]孙懿华、周广然, 《法律语言学》[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3]王洁, 《法律语言研究》[M],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7年版
[4]邓炘炘, 《网络新闻编辑》[M],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年版
[5]马明利, 《法制新闻报道的语言规范》[J], 新闻爱好者, 2008, 6
[6]吴兴人, 《互联网新闻标题之研究》[J], 新闻记者, 2003, 4
网络新闻标题的特殊性 第9篇
关键词: 网络英语新闻标题 新特点 发展趋势
1.引言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精髓,对于由网络媒体发布的新闻而言尤为重要,因为网络新闻标题以链接形式逐行列出,是读者选择阅读新闻内容的导航。如果网络新闻标题吸引度不够,读者就不会点击链接阅读该条新闻。因此,网络新闻编写者需把握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适应时代和读者的需求。
2.以往网络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
因为阅读网络英语新闻通常是快餐式的,所以网络英语新闻标题必须简洁、明了、准确,避免重复或模棱两可。一般由5—10个词组成,包括主体和对象,有一个完整概念。
2.1词汇特点
2.1.1使用短词。
受传统印刷媒体的影响,为了节省篇幅,并使标题简洁有力,网络英语新闻标题中也多用音节少的词,尤其是单音节、以爆破音开头、较口语化且使用活跃的盎格鲁萨克逊词汇。
例1:City Hall Resists Plan to Ban Cars in Central Park.
例2:Bali climate talks seek 2009 deal
2.1.2使用缩略词。
缩略词的使用,既缩短了标题的长度,又使标题生动抢眼。
2.1.2.1 Acronym,即由几个表示某一特定含义的单词的首字母合成的缩略词。
例:UNESCO =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IOC =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NASA =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CEO =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PM = Prime Minister
2.1.2.2 Clipping,即截取单词的一部分所形成的缩略词。
例:ad-advertisement
biz-business
homo-homosexual
rep-representative
info-information
2.1.3使用新词。
语言是不断变化的,每年都有许多新词通过新闻媒体为公众所熟悉。通过赋予旧词新义、转换词性、添加词缀和合成词等方式产生的新词能表达特定意义,使标题更形象生动。
例1:surf原指“冲浪”,现在用来指“网上冲浪”(旧词新义)
例2:microblog“微博”,cyberspace“网络空间”(合成词)
例3:pollution-free“环保的”,user-friendly“使用简便的”(添加词缀)
例4:selfie“自拍”,budget husband“经济适用男”(完全新词)
2.2句式特点
2.2.1常省略冠词、连词、介词、助动词、联系动词等虚词,突出关键词语。
例1:NBC’s President Seeks Big Acquisitions,Ventures for Network.
The NBC’s president seeks big acquisitions and ventures for the network.(省略冠词和并列连词)
例2:8 children killed after bridge collapses
8 children were killed after bridge collapses(省略助动词)
2.2.2用逗号代替“and”。
例:Woman Kills Husband,Self.
A woman kills her husband and herself.
2.2.3用冒号代替“say”或“said”。
例:Officials:Pakistan on alert for possible attack.
Officials say Pakistan(are)on alert for possible attack.
2.3时态特点
英语中的动词有时态变化,在网络英语新闻标题中也不例外。但由于网络新闻标题必须言简意赅,不可能采用英语的所有时态形式描述新闻事实,因此网络英语新闻标题中常用的动词时态主要有三种:一般现在时、将来时和现在进行时。
2.3.1用一般现在时表示过去已发生的事。
通常情况下,新闻报道多为已发生的事。按照英语语法,此时的动词应使用过去时态,但是为了增强新闻报道的新鲜感(freshness)、现实感(reality)和直接感(immediacy),一般使用现在时态。
例1:Train bomb kills 3,injures 15 in Pakistan.
例2:Bangkok police brace for protests over controversial amnesty bill.
2.3.2用动词不定式表示将要发生的事。
与will相比,be to结构使用范围更广,能表示主观意愿、纯粹客观将来、计划安排和命令等含义,故在网络英语新闻标题中更为多见。
例:US to reopen all but one diplomatic post closed due to al Qaeda threat.
2.3.3用现在分词表示正在进行或发生的动作或事件。
对于正在进行或发生的事件或动作,网络英语新闻标题按照日常英语语法,使用现在进行时,其中的be有时可以省略,直接用现在分词在新闻标题中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或正在发生的事态。
例1:Asia reeling from summer of disasters.
例2:Japan Operator Shutting Down Nuclear Reactor After Malfunction.
2.4语态特点
英语中的被动语态明显多于汉语,在网络英语新闻标题中也是如此,被动结构中的助动词be常常省略,只保留过去分词形式。但是,从总体上看,网络英语新闻标题中的主动语态远多于被动语态。
例1:Nine charged in Bangladesh cricket corruption scandal.
例2:At least 13 killed in key Iraqi cities.
2.5标点符号的使用特点
网络英语新闻标题多用逗号、冒号、破折号、问号、所有格符号、斜线符号和引号,一般不用省略号、间隔号和括号。问号在网络英语新闻标题中大多作为一般疑问句的标志,破折号起连接话语和补充信息的作用,可代替系动词be。
例1:Police:Chinese man irate over debt sets nursing home ablaze,killing 11(冒号).
例2:Bomb kills 30 at Pakistani police official’s funeral(所有格符号)
例3:A Bilbao on Siberia’s Edge?(问号)
例4:Australia’s Tony Abbott makes‘suppository of all wisdom’gaffe.(单引号)
3.网络英语新闻标题的新特点
3.1语料
在以往研究中,有关注网络英语新闻标题特点的,如谢芳(2011)关于网络英语新闻标题的作用和特点的论述,程小蔷(2011)关于英语新闻标题语法特点的论述,而关于网络英语新闻标题特点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并不多。为了减少所选取语料的话题差异可能给对比研究带来的影响,本文摘录了2003年8月和2013年8月CNN网络版亚太地区的新闻标题各73条。
3.2网络英语新闻标题词数已突破传统的5—10词的限制
通过对比2003年8月和2013年8月CNN网络版亚太地区的新闻标题,发现2003年8月的新闻标题平均词数为5.42,平均字母数为29.60,每个单词平均5.4个字母,最长的标题有8个词,最短的标题有4个词;而2013年8月的新闻标题平均词数则为8.47,增幅为56.2%,平均字母数为47.82,每个单词平均5.6个字母,最短的标题有5个词,超过10个词的标题有16条,其中最长的标题有13个词:Chinese zoo angers visitors by passing off hairy Tibetan mastiff dog as lion.2003年8月的新闻标题中,除专有名词外,最长的单词是10个字母,有三个;而2013年8月的新闻标题中,除专有名词外,13个字母和12个字母的单词各有两个。由此可见,与2003年相比,网络英语新闻标题中使用短词的特点并未有重大变化,但词数明显增多,而且较长的单词开始逐步出现。网络英语新闻标题排版时,对于篇幅限制的相对宽松是产生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同时,Google、Bing、Yahoo等搜索引擎的优化,使读者能通过键入关键词或短语寻找新闻报道,这使得网络英语新闻标题的词数增加成为可能。
表1 2003年8月和2013年8月CNN网络版亚太地区新闻标题中词数和单词长度的对比
3.3网络英语新闻标题中出现更多的描述性词汇
2003年8月的CNN73条新闻标题中共出现了38个描述性词汇;相比之下,2013年8月的CNN73条新闻标题中共出现了69个描述性词汇。
表2 2003年8月和2013年8月CNN网络版亚太地区新闻标题中描述性词汇使用频率的对比
由上表可以看出,除副词外,其他四类描述性词汇的使用频率在十年间的增幅迅猛,尤其是修饰性名词。这些词汇的高频使用,可以通过细节的补充,给出完整事件,以引发读者兴趣, 同时给读者更准确的导航,便于读者做出是否点击阅读的选择。以往的网络英语新闻标题不会把新闻报道的全部内容展现给读者,希冀通过悬念吸引读者的眼球,而现在的网络英语新闻标题会通过更多地运用描述性词汇和短语增加点击率。例如以往短小精悍的“Smith Wins!”会被现在的“Roxanne Smith Wins Bitter Republican Primary Struggle for U.S. Senate”取代(Bitter Republican Primary 描述Struggle),因为面对“Smith Wins!”,读者不知道Smith是谁,也不知此人赢了什么,而看到“Roxanne Smith Wins Bitter Republican Primary Struggle for U.S.Senate”,读者就能很清楚地知道是哪个Smith赢了什么。这样,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阅读整篇报道,而喜欢运动或赌赛的读者就不会对新闻内容有模棱两可的理解,可以选择直接跳过该条新闻标题, 省去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3.4网络英语新闻标题的句式结构更为复杂
2003年8月的CNN73条新闻标题中共出现了12个非限定时间地点的介词短语,大都较为短小。
例1:Envoys arrive for N. Korea talks
例2:India boosts security after blast
而2013年8月的CNN73条新闻标题中共出现了25个非限定时间地点的介词短语,且都较长,还出现了由两三个词组成的固定短语,如because of, due to,甚至是由by引导的分词结构等。这些短语补充说明了新闻主体动作的原因、状态、目的等信息,为读者选择点击阅读提供了更丰富的判断条件。
例1:US to reopen all but one diplomatic post closed due to al Qaeda threat
例2:Chinese zoo angers visitors by passing off hairy Tibetan mastiff dog as lion
同时,由于词数限制的突破,网络英语新闻标题的逻辑句式结构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无谓语或逻辑谓语的名词性结构从2003年8月的20个减少到2013年8月的6个。反之,逻辑主语+逻辑谓语(SV)+状语/补语的结构从2003年8月的14个迅速增加到2013年8月的45个。与之相对应,纯粹的逻辑主语+逻辑谓语结构(SV)从2003年8月的13个减少到2013年8月的1个。
表3 2003年8月和2013年8月CNN网络版亚太地区新闻标题句式结构的对比
3.5网络新闻英语标题中时态用法的变化不明显
在摘录的2003年8月和2013年8月的新闻标题中都出现了过去时。
例1:Atika Shubert:Jakarta hotel was tightly guarded(2003年8月)
例2:The North Korea I wasn’t meant to see(2013年8月)
3.6网络英语新闻标题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频率增加
有的标题中出现了两次逗号,例:Cosmetic change, but no real reform, in North Korea;有的标题中甚至出现了分号,例:Boat with possible asylum seekers capsizes off Indonesia; 4 dead,表示新闻出处的冒号更为频繁地使用,反映了新闻来源的多元化;单引号的高频使用则体现了特指或新词的使用频率;由于合成词的频繁直接使用,连字号在2013年8月的新闻标题出现得更少。
表4 2003年8月和2013年8月CNN网络版亚太地区新闻标题中标点符号使用频率的对比
4.网络英语新闻标题的发展趋势
4.1网络英语新闻标题的词数会更多,但基本会控制在网页的一到两行之内,平均词数会逐渐接近10个。新闻标题所选用的词在总体保留短小词的基础上,会趋于更长,由10个字母或以上组成的词和合成词、新词会越来越频繁地出现。新闻标题中省略的将主要是冠词、助动词、联系动词等虚词,越来越多的实义词会被取消省略,补足标题的结构和内容。描述性词汇的使用会更频繁,形容词、修饰性名词、现在分词、过去分词和副词的使用比例也会大为增加。同时,用动词短语替代单个动词的现象会日益普遍,在2013年8月的新闻标题中已出现了5次。
例1:U.N.inspectors to look over North Korean shipment
例2:Chinese mothers cash in on formula scare by selling human milk
4.2网络英语新闻标题中时态的使用特点基本保持不变。
4.3网络英语新闻标题中的句式结构会更为复杂,除了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外,更多的新闻标题会不只局限于SV结构。在保持一定比例的SVO结构的基础上,会出现越来越多的SV+状语/补语的结构,在这些状语中会出现相当数量的从句;在这些补语中会出现简单或复杂的介词短语、名词短语、形容词短语、现在分词短语和过去分词短语,甚至从句。
4.4随着词数的增加,网络英语新闻标题中的标点符号的使用频率也会相应增加,但逗号、冒号和单引号仍将是主流。
5.结语
网络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是一直处于变化发展中的。读者可据此把握新闻内容的主线,新闻编写者也可借此提升网络英语新闻标题的吸引度,引导读者点击阅读整条新闻。网络英语新闻标题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深受社会、科技、传媒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实时关注其动态发展趋势,以适应时代和读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Kaplan,R.B.Contrastive Rhetoric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notes toward theory of contrastive rhetoric[A]. In A.C.Purves ed. Writing across languages and cultures: Issues in Contrastive Rhetoric[C]. Newbury Park.CA: Sage Publications,1988.
[2]TEUN A. VAN DIJK NEWS ANALYSIS-CASE STUDIES OF INTERNATIONALAND NATIONAL NEWS IN THE PRESS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Hillsdale, New Jersey, 1988.
[3]艾丰.新闻写作方法论[M].上海: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
[4]蔡基刚.英汉写作对比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5]程小蔷.英语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J].新闻爱好者,2011(18).
[6]端木义万.英语报刊标题的功能及语言特色[J].外语研究,2001.2.
[7]谢芳.浅谈网络英语新闻标题的作用及其特点[J].新闻传播,2011.2.
[8]须文瑜.汉英新闻报道的语篇对比[J].外国语言文学,2010.3.
网络新闻标题个性特征分析 第10篇
新闻标题是在新闻之前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 它是新闻主题的最简明、最有力、最好的体现, 是吸引和引导读者的重要手段。有人称它是新闻的包装;有人称它是新闻的“门面”;也有人称它是新闻的“眼睛”。《诗经卫风硕人》中有这么一句诗:“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传神的标题就像明姝的笑靥和其迷人的眼神, 杨贵妃“回眸一笑”, 压倒了“六宫粉黛”, 令唐玄宗神魂颠倒。好的标题, 往往能让读者一见倾心。
当下, 通过网络新闻获取信息已成为一种时尚的选择。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8年1月公布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结果显示:“中国2.1亿网民中网民的网络应用中, 有73.6%的人半年内在网上看过新闻, 网络新闻的受众群体已有1.5亿。新闻网站吸引了大量网民, 有1/5的网民上网的第一落脚点即是看新闻。” (1) 但是, 由于网络媒体本身有着容量大、交互性、超文本、超链接、超媒体等特点, 网络新闻在网络上传播, 在同一页面上, 往往只能列出新闻标题, 供读者浏览和选择, 读者只有点击某一标题, 才能阅读新闻的正文。如果标题不能够吸引读者, 意味着这条新闻将会淹没在浩瀚的标题海洋之中, 无缘与读者见面。所以, 网络新闻要吸引受众的关注, 激发读者深层阅读的欲望, 其标题就必须具备比传统新闻标题更为讲究的个性特征。从网络新闻标题的形式和内容来看, 其个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单行化
网络空间虽然无限大, 但网络首页新闻栏目的空间却十分有限, 其新闻标题一般为单行题。这一点与传统媒体的标题有着明显的区别。作为报纸等传统媒体的新闻标题特别复杂, 一般可分为单一式标题和复合式标题两种。复合式标题由主题和辅题两部分构成, 单一式标题则只有主题没有辅题。目前, 在传统媒体中用的比较多的复合式标题在网络新闻中很少再被使用, 只是偶见于报纸的网络版。比较著名的大型媒体网站和商业门户网站的新闻往往都是以单一式标题为主。这种标题往往用一句话将新闻的精华 (事实或评价) 用简洁生动朴实的语言呈现出来, 这与网络传播容量大、传播速度快、面向全球受众的特点极为相符。同时, 这也十分符合网民的阅读习惯。有实践表明:人们阅读文字, 眼球跳动时, 是不能感知字句的;而只有在眼球停顿时才能感知到字句, 每次眼停时只能感知到6~7个字。另一方面, 从阅读汉语的习惯来看, 人们一次性的阅读一般在七八个字左右, 再长一些就需要加标点来换气, 因而网络新闻标题控制在16~20字为宜, 且最好用空格分成两部分, 各部分由7~10个字组成。 (2) 这样便可以使网民在对电子屏幕的一瞥之中就可获知新闻的主要内容, 减少视觉疲劳。如果将报纸上的两行题或三行题照搬到网上, 不仅浪费了宝贵的网页空间, 也容易分散网民的注意力, 使他们失去对最主要信息的判断。因此, 对网络新闻编辑来说, 就必须抛弃传统媒体的“三件套”, 即舍去引题和副题, 进而准确地把新闻事实以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
如: (1) 铁路16日发送旅客首次突破500万人次 (新浪网2009-1-17)
(2) 国家公务员考试查出515人属集团作弊 (新浪网2009-1-17)
(3) 春节加班费计算复杂月薪千元者7天领781元 (新浪网2009-2-2)
以上新闻标题都是用一句话简单概括出新闻的内容, 第三条标题由于字数比较多, 因此在中间部分以空格来换气, 让读者可以比较轻松地阅读。
网络新闻标题单行化趋势是标题从最初的原始的一行题开始起步, 历经新闻编辑长久的探索与人为的加工之后, 融合了人类接受心理等诸多的美学原则与修辞手法, 形式上的回归而奠定了一个新的基点, 它并不是标题的原始退化, 而是返璞归真。
二、煽情化
人不仅是理性动物, 也是感情动物。古人云:“动人心者, 莫先乎情”。也就是说, 标题要想打动读者的心, 首先应在情感上吸引读者, 征服读者。凡是好的标题, 总是以炽热的感情来拨动读者的心弦的。所以说, 写新闻, 做标题, 固然要告之以事、晓之以理, 但还得动之以情。标题能不能吸引人, 感染人, 要看标题有没有情感穿透力,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者在表现新闻事实时是否充满情感。我们知道, 传播者与受众之间不单是一种信息的交流关系, 而且也存在着一种情感交流关系。俗话说:“相悦者近, 相恶者远。”这句话在新闻传播中同样适用。如果传播态度平易, 热情可亲, 受众自然易产生一种亲近感。清人袁枚说:“作者情生文, 斯读者文生情。” (3) 标题中包含着真实而自然的感情, 使作者与受众之间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情感交流, 不仅能带给受众精神上的愉悦和心理上的满足, 也能激发他们阅读新闻的兴趣。另一方面编辑在面对社会各种现象和新闻事实时, 不免会产生喜怒哀乐的感情, 并希望通过标题与读者进行思想、感情上的交流, 这也就是美学上所说的“移情”现象。由此观之, “诉诸感情”不正是吸引受众的一把“好钥匙”?
如:天津志愿者晓雪今成北川媳妇苦并快乐着 (新浪网2009-1-17)
我们都知道, “512”四川发生大地震, 全国各地都有志愿者到灾区支援救灾, 是可歌可泣的。志愿者愿意留在灾区, 和灾区人民共建家园, 这样的勇气, 这样的精神更让人敬佩。作者在标题处写上“苦并快乐着”, 这是作者的思想感情, 也是所有读者的想法, 这样的标题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另外, 为了增强新闻的吸引力, 牵引网民的鼠标, 不少网络编辑在制作标题时加入一些刺激受众“眼球”的信息。因为刺激性的信息能给人眼前一亮。有关新闻心理学的研究观察表明: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的开始阶段, 常常处于不随意注意之中, 也就是说, 受众的注意力的指向并没有固定的目标。只有当某一新闻信息吸引了受众, 其注意力才集中到那里去。而要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就要做出一些受众感兴趣的东西。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 它既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 又总带着快乐、欢喜和满意等积极的情感体验。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 即感兴趣也。受众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总是乐于接受的。现实生活中, 人们都有追新逐异的好奇心理。19世纪下半叶, 美国商业化报纸的著名报人戴纳曾经说过:狗咬人不是新闻, 人咬狗才是新闻。这句流传甚久的经典话语, 得到了新闻圈内外人士极其广泛的崇拜与信奉。新闻编辑人员也会据此追新逐异、猎奇攫艳, 以满足受众的好奇心理。娱乐演艺圈绯闻不断, 往往是大量受众共同兴趣之所在。因为娱乐新闻是满足人们平淡无奇生活的调料, 能调剂受众的生活压力。因此, 一些充斥着明星绯闻、惊人内幕, 煽情性的标题和刺激性的内容成为网络新闻中引人注目的一大看点。
如: (1) 《梅兰芳》穿帮镜头揭秘 (搜狐网2009-1-16)
(2) 赵本山新小品《不差钱》首度曝光 (搜狐网2009-1-16)
这些颇具小报风格的标题, 将新闻事件中最吸引受众的内容用夸张的表述方式表现出来, 有时也会使用“揭秘”、“曝光”、“内幕”等词语, 希望在刺激受众的“眼球”之后, 能够很快引起注意。有时候往往一件普普通通的新闻事件拥有一个非常耸人听闻的标题。
三、诱惑性
网络新闻的标题与正文之间客观地存在疏离性。 (阅读任何一条新闻都必须从一级页面或二级页面再度点击进去, 才能抵达新闻主体) 同时, 由于网络新闻标题表述空间的限制使它必须在短短的一行句子里将最有“卖点”、最具吸引力、最耀眼的部分, 大胆创新, 用鲜明、生动、传神的语言表达出来, 使网络标题像一双无形的手, 紧紧抓住网民的眼球不放, 吸引网民不断看下去、读下去。一般来说, 反常的东西是人们不熟悉的, 对于陌生的事物人们一般都有好奇的心理, 尤其是对于与众不同的东西, 往往愿意去了解它, 因而新闻事实中反常的因素是吸引人们眼球的一个砝码。
如:重庆女孩网上卖“剩余人生”一天赚两千元 (搜狐网2009-1-17)
人生也能卖?这种事从未听说过。这样的题目容易引起网民的注意, 会让人产生疑惑而想要一探究竟。
除了反常的事物, 设置悬念也是一种常用的手法。悬念, 就是说书人讲的“卖关子”。书说到要紧关头, 危急时刻, 惊堂一拍, 戛然而止。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不怕你不继续听下去探个究竟。 (4)
如:老师带30个学生补课看见记者招呼大家快跑 (图) (搜狐网2009-1-16)
老师给学生上课, 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 为何看见记者到来要跑?虽然编辑很平静地处理这一违反了社会常理的新闻, 但依然很快就可以引发出网民对此的种种悬念, 因此急于一睹为快。
网络新闻标题大多隐去“why”这一因素, 就使其内涵的诱惑性顿时凸显了出来。应该说, “why”这一因素是网络新闻标题诱惑性的总源头。恰如1800年在希腊米洛岛上发现的那尊大理石雕塑像:半裸的女神阿芙洛狄特, 一缕丝袍袅绕地遮掩着她的小腹。维纳斯雕像浑身散发着一种美, 而美就是一种愉悦的力量, 一种诱惑与撩人的力量。网络新闻标题制作原则的精髓也在于此。的确, 在单列的一行标题里, 网络媒体往往亦遮亦露, 犹抱琵琶, 一种反传统的新闻美感顿时产生, 紧扣关键却又极具个性的一两个新闻要素, 断裂其因果关系, 其余的要素统统留给新闻正文, 着意让网民痴心相伴紧追不舍, 这才是网络新闻标题的极致。
四、附加特定符号
网络新闻的读者对新闻的选择往往凭着自己的喜好来浏览新闻的内容, 网络新闻标题就是打开新闻内容的一扇窗口, 是吸引受众“眼球”的桥梁和纽带。在此, 网络新闻标题要做到“万绿丛中一点红”, 就要想尽办法增加“色彩”。在网络新闻标题区, 一些较为重要的新闻或是最新、最有趣的新闻标题会配以一些特殊元素, 给受众以视觉上的冲击, 使受众在视觉和心理上获取信息, 从而达到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统一。这类附加成分主要有:
(一) 利用网络的多媒体功能, 新闻标题除了用文字表现以外, 运用一些特定的技术将标题设置为动态字符或动画形式, 如闪烁、滚动等, 来有效地吸引受众的眼球, 也方便网民可以主动搜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有时也可以是图像、线条音频、视频等格式。
如: (1) 视频:刘亦菲曾经遭“黑手”暗算 (搜狐网2009-1-14)
(2) 视频:16岁李木子赴美参加奥巴马就职典礼 (新浪网2009-1-17)
(二) 在标题上加上一些特定的表意符号。
如加上“NEW”表示该新闻刚刚上传, 属于刚出炉的新闻, 值得受众密切关注;加上“酷”表明此新闻具有较大的新闻价值和可读性, 建议读者关注;加上“!”或“★”、“★★”、“★★★”等, 表明新闻的重要性, 同时也表达编辑的一种情感倾向 (惊叹、关注等) ;加上“图”、“组图”、“评”、“留言”, 是编辑向受众展示的一种说明或提示。
如: (1) 众多女大学生争聘公交乘务员 (图) (新浪网2009-3-1)
(2) 应届生1天参加4场招聘会分身乏术 (图) (新浪网2009-3-1)
五、结语
传播学者施拉姆曾提出了受众价值论“传播获选的或然率公式”, 即选择的或然率=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序。施拉姆认为, 受众在选择获取信息方法遵循经济学的“最省力原理”, 总希望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回报, 即受众总是在有意无意地追求最大化的受众价值。而传媒可通过两种途径增加某一媒介产品被受众选择的几率:一是降低公式中的分母值, 即减少受众获取信息的费力程度, 降低受众多要付出的各种成本;二是提高分子值, 即受众可能得到的报偿, 使受众获得的价值与付出的成本之差增大。 (5) 网络新闻编辑拟制出更加出彩, 更加抢眼的标题让受众能够在浩瀚如烟海的网络新闻标题中寻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便是降低了公式中的分母值。上网者, 无论是有目的地寻找信息, 还是无目的地漫游, 他所付出的都不仅仅是时间, 还有金钱的代价, 因此, 抢眼的标题也可以节省网民寻找信息的时间。由此可见, 精彩的标题不仅可以减少受众获取信息的费力程度还能使受众以最低的成本来获得最大的价值。所以, 网络新闻编辑必须树立为网民服务的观点, 在制作和发布网络新闻时要做到心中有网民, 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切切实实做到“全、准、新。”“全”指标题的内容要全面具体。“准”意指概括要准确, 文字要简洁凝练。“新”指观点要鲜明, 有新意。这样才能做出“抢眼”的新闻标题。
参考文献
(1) http://www.cnnic.cn/uploadfile/pdf/2008/1/17/104156.pdf
(2) (5) 蒋晓莉主编:《网络新闻编辑学》,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9
(3) 吴飞:《新闻编辑学》, [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 10
网络新闻标题的特殊性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