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五年级上册湘教版语文教案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五年级上册湘教版语文教案(精选8篇)

五年级上册湘教版语文教案 第1篇

《我的“长生果”》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

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为什么把书叫做我的“长生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一看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3.参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方法,再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再旁边做批注。

4.小组交流读书情况。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班级交流

(1)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看香烟人小画片;看连环画;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得出了一些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2)反复读一读作者例举的两篇作文,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来谈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习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由揭示课题内容引入。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 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将书誉为长生果,作者对书的钟爱可见一斑。文中真实地回顾了作者少时与书的故事,使作者酷爱读书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眼前。读读课文,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的?

(通过重点段落和句子的分析,明白作者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的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的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的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时的如醉如痴。正是不断地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

看来书真正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啊!即使多年之后品味读书的味道,还是这样让人心醉。让我们再读读课文,体会那种读书的乐趣吧。

五、品读语言,学习积累。

五年级上册湘教版语文教案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为依据,树立“以人为本、培养能力”的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方法,积极营造“和谐、平等、轻松”的教学氛围,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长期的健康成长。

二、班级学情

三、教学目标:

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怀,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现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和的特点,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同时进一步扩大学生美术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动手操作的一些课程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具体为:

1、通过精美剪纸艺术和美术作品的欣赏,增加学生对美术和特产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同时获得美术知识。

2、将二年级时学习的对线条的认识提高到线条的装饰运用当中,进一步巩固二年级学习的内容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想象,继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将绘画与手工相结合的设计课教学,打破美术教学中以绘画为中心的单一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爱好和创造能力。

4、绘画方面侧重于彩笔画

二、教学重点: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一些水调的颜料不太适合他们的实际,因此绘画的重点是彩笔画。不过比起一年级来在绘画的构思、造型、着色和复杂程度都要大得多,它关系到学生绘画基本功的进一步加强。因此在本学期教学当中要把彩笔画放到重要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将绘画与手工项结合的设计课教学,既要顾及学生手工的质量,两者都是重要的部分,同时制作过程的指导和时间的把握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材的特殊处理:

1、由于教材画面较小,教师教学中应该准备一些大幅的范画挂图或用粉笔在黑板上作演示,使学生都能看得清楚看得明白。

2、一些手工课需要涉及一些现成的实物,而课本中的平面实物图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为克服这一方面的不足,教师教学当中应该准备一些必要的实物,使教学更直观,提高教学质量。

3、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有些课题进行删减或增加其它的内容,从而更利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本校美术课的特色教学。

五、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课堂秩序,防止意外发生。因为美术课在操作过程中比较活跃是正常的,但不能因此影响教学秩序,影响其他班级上课。由于美术课经常要用刀和其它工具,白小心容易误伤自己和他人,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尤其要防止学生持刀玩耍,甚至斗殴。另外还要注意杂物的清扫,保持教师的卫生和整洁。

2、要求学生做好材料的准备工作。要做到课前布置,课时检查,课后整理。材料的准备宁可充足有余,不可临时不足,影响教学进程。

四、主要措施

1、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激发学生喜爱艺术,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欲望

3、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和“学”的方法,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4、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具体问题。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

5、鼓励学生开展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6、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热爱和关心学生,实施开放性教学,让人文精神和创作艺术得到充分地体现。

五、内容安排

周次 内容

第一、二周 哆来咪

第三周 彩云衣

第四、五周 布艺温馨

第六周 国庆节

第七周 搭架子 第八周 周末日记

第九、十周 勤俭的“小管家”

第十一周 闹花灯

第十二周 石头说话

第十三、十四周 家乡古建筑

第十五周 演戏

第十六、十七周 信息联通

第十八周 飞机工厂

第1课哆来咪(活动一)欣赏导入

1.课件出示战国时的编钟欣赏并讲一讲它的历史。

2.学生闭上眼睛一起欣赏优美的编钟乐曲。教师出示渐变色的图片。

3.想一想它为什么能发出不同的音高,形成美妙的旋律?

4.教师小结:因为青铜钟的大小渐次变化,所以敲击不同的音阶产生了优美的旋律。

课件出示关于编钟的图片。

分组制作

1.出示七个透明玻璃瓶、水,并在瓶中随意加入不等量的水,请学生敲一敲瓶子听听声音。

2.思考如何利用水和瓶子做出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讲解规则:七人为一组,小组讨论后,看哪组最快想出一个办法并做好。

3.敲一敲、听一听、调一调,听听音准吗?讲一讲为什么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

4.师生小结:瓶中的水量渐次变化就能产生音高的逐渐变化。相同的物体,空间越小音调越高,空间越大音调越低。

5.请学生在这七个水瓶中加入同等量的色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6.师生小结:因为每个瓶子里的水是渐次变化的,所以加入同等量的颜色后色彩就发生了渐次变化。

课件出示计时器,放背景 音乐。

装饰美化

1.思考如何将这七个能敲出音高变化的水瓶,装饰成漂亮的打击乐器“水瓶琴”。

2.装饰要简单,装饰物过多会影响水瓶琴的发音。每个瓶子所贴的装饰物要一样多,以免影响水瓶琴音高的准确性。

工具材料

即兴表演

小组同学用“水瓶琴”敲打一首简单的曲子,比一比哪组音最准、曲子最优美,哪组的“水瓶琴”最漂亮。

教学后记:

第1课哆来咪(活动二)欣赏导入

1.欣赏有渐变效果的绘画作品。

2.教师提问:这些画在色彩变化上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3.学生答,教师小结:它们的色彩发生了逐渐变化。

在优美的音乐旋律声中课件展示几张运用渐变色彩装饰的绘画作品。

认识现象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渐变现象吗?

2.教师出示图片,提问:图中哪些地方出现了色彩的渐变?

课件展示几张有渐变色摄影图片。

掌握规律

1.教师出示红一黄、黄一绿、绿一蓝、蓝一紫、紫一红五组色彩渐变系列的卡片,请四位同学整理色彩卡片按渐变的顺序摆出来贴在黑板上。

2.讨论:能不能把这几种颜色串起来成为渐变色彩呢?

3.学生讨论后,教师调整摆出如彩虹般的色彩渐变。

4.出示红到暗红的渐变,让学生了解除了色相的渐变,还可以有色彩明度的渐变。

课件展示色彩明度的推移渐变。

尝试作业

看书上的小训练,学生自己发现调配渐变色的方法并完成小训练。

色彩工具

作业反馈

根据小训练完成的情况,反馈讲评调色训练中的问题。

学生作业

体验效果

1.出示平面效果的圆、圆锥和有渐变效果的圆、圆锥,问:这两幅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渐变效果物体具有立体感和光感。

3.出示运用渐变装饰的画面和同样内容但是用平涂方式装饰的画面,问:这两幅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4.教师小结:色彩渐变使画面变得有动感和韵律感。

课件出示平面效果的圆,圆锥和有渐变效果的圆,圆锥。

出示运用渐变装饰的画面和同样内容但是用平涂方式装饰的画面。

学生作业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

第1课哆来咪(活动三)初步感受

1.拿出几组模型

(1)垒叠在一起的一组由小到大的圆形薄片,每两个薄片之间用距离相等或渐变的细线串联起来。

(2)垒叠在一起的大小相等的方形薄片或长条形立方体,一个角上安上铁钉固定。

(3)排列整齐的一组小棒。

2.请学生观察,说说感受。

3.陕速用拉、扭、排、剪等方法,将垒叠在一起的立体型排出形体、位置渐变的简单立体构成模型。

4.请学生再说说感受。

5.教师将模型按无序排列,再请学生说说感受。

教学用具

欣赏感受

1.欣赏生活中利用渐变原理制作的雕塑和模型,说说感受。

2.教师小结:利用渐变原理制作的立体雕塑有一种韵律感和节奏感。

展示摄影图片,每个图片配以相应的音乐旋律。

分组讨论

1.看看如何利用自己所带的材料。

2.除用方形、圆形、小棒来进行排列外,还可用哪些形状?

3.除剪、拉、扭、排外,还可运用哪些方法进行制作?

学生自带材料

尝试练习

分组进行尝试练习,练习过后,学生集体讨论矫正。

作业工具

学生练习

1.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练习过后,同组同学相互讨论矫正。

作业

评议总结

1.展示作品,展开评议活动。

2.知识延伸:近大远小的变化能使画面产生空间感。

课件出示生活中有近大远

小的透视现象的画面。

教学后记:

第2课彩云衣(活动一)涂色游戏

趣味导入

1.教师让学生在一张小白纸片上用1一3种颜色涂画。(提出游戏要求,激发学习欲望。)

2.学生采用油画棒任意选2—3种色彩,自由涂满白纸。

(学生尝试作业,时间为3分钟。)

CAI课件呈现游戏的规 则、内容、方式、时间。

剪纸游戏

趣味伸入

1.教师示范将涂满色彩的白纸剪成一件小背心。

2.学生也将自己的作业剪成一件背心。

(将方形纸对折剪缺成背心。)

教师示范用的纸(已涂满色彩)和剪刀。

作业评析

渗透知识

1.教师将部分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张贴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变化。

(1)有的小背心只用一种色彩也有深浅变化。

(2)有的小背心用两至三种色彩产生柔和对比。

(3)有的小背心用两至三种色彩产生强烈对比。根据色相的对比知识引导学生观察理解。

3.学生将涂好色的小背心按色彩的强烈对比与柔和对比分别贴在两类衣架上。

(作业评析既巩固涂色方法,又渗透色彩知识。)

学生作业、衣架

观赏教材

小组讨论

1.欣赏教材中的服饰图片做辨析小训练。

2.小组讨论。

3.分别呈现讨论的结果。

4.教师小结色彩的对比知识。

CAI呈现教材中的小训练(包括图片及讨论内容)。

学生作业

教师指导

1.教师提出作业要求:从教材中任选一套服装进行色彩搭配。

2.学生作业、播放音乐。

播放音乐

A段:活泼、跳跃

B段:轻柔、舒缓

评析交流 1.学生作业互评。

2.请“小设计师”谈自己的作品。

3.请“小设计师”针对自己今天身上穿的服装谈感受,也可请同学点评。

学生作业

教学后记:

第2课彩云衣(活动二)看一看:(导入)

这些衣服都有什么特点?(小结:都是有图案、花纹装饰的服装。)

以课件激起学生兴 趣,学生欣赏、观察图片并思考衣裳特点.课件:服装的图片。

想一想:

(分析)

1.衣服由哪些部分构成?

2.只要改变衣服的一部分,就能改变衣服的式样。[出示课件]

3.看看同桌,你与他的衣服哪些部位不一样?

4.小结。

1.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衣服的构成。

2.学生观察图片,寻找几件衣服的区别。

3.引导学生寻找自己与同桌的衣服区别。

课件:不同衣领的衣服式样图片。

试一试:

(探索)

1.这是一个花朵图案,如果它向左右或上下重复排列就会形成什么?(花边)

2.请你把下面四条花边添画完整,并想一想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直立式;倾斜式;相对式;波浪式。)

运用这些规律,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花边。[出示课件]

3.选择花边图案装饰在衣服合适的部位。

4.小结。

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学生添画与欣赏。

3.几名学生上台,选择花边粘贴在一名学生衣服及老师衣服上。其余学生评

价。

1.课件:演示花边的形成。

2.课件:几种规律的花边图片。

3.绘制的花边范品。

说一说:(设想)

1.欣赏学生作品。

2.说说你的想法(你想设计一件什么样的衣服?),与周围的同学讨论,派代表说。

学生说想法。

课件:欣赏图片。圆一圆:

(创造)

1.设计一件有花边或全身图案的单件上衣。

2.小结。

学生自主设计。

音乐

换一换:(合作)

1.演示剪贴、添画过程。

根据这些衣服的风格,还可以设计出配套的下装。

2.与同学交换,根据他人设计的服装再进行配套设计。

学生交换设计。

课件:欣赏学生作品等;音乐。

议一议:(评价)1.你从同桌那儿学到了什么?

2.你们共同设计的服装有什么风格?适合什么人穿?适合什么场合穿? 学生自评、互评。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

五年级上册湘教版语文教案 第3篇

1.学会几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脉络, 初步感知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板书:日出) 读到这个词语, 大家都不会陌生, 日出以它独有的神奇瑰丽、变幻多端而赢得了古今许多诗人的青睐。 (出示句子)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也曾在圣井山之巅留下了“太阳初出光赫赫, 千山万山如火发。”的豪迈诗句。

2. 太阳每天朝起夕沉,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你见过日出吗?有什么印象? (板书:日出)

3. (1) 导入课题, 读课题。

(2) 介绍作者巴金爷爷。

(3) 师补充:巴金, 原名李尧棠, 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 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代表作有《家》、《春》、《秋》。

二、初读课文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 课文有6小节, 请6位同学来读, 其他同学一边听, 一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相机正音:慢慢儿

一刹那重担重围)

3. 交流: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巴金爷爷为了在海上看日出, 常常早起, 写下了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象, 并发出了赞叹。【承上, 在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之后, 此环节的教学并没有嘎然而止, 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生成的契机, 进行思维的提升和方法的总结。而这一切, 并不是由教师口授言教, 而是让一切都从学生中来。“新基础教育”提出“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生命力从何而来?就从学生积极的、主动的、充满智慧的思维中来。尊重学生独特的生命个体, 教师需转换旧观念, 不以自我认识为课堂主宰, 而要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善于引导、心中有学生、言语显大智的老师。在学生一次次不断修缮改进的答案呈现过程中, 我们不应忽略孩子们智慧摩擦出的火花, 当我们将课堂毫无保留地交给他们, 充分尊重他们完整的思维过程, 并试图发掘亮点时, 孩子们的表现是相当精彩的。他们或根据课题的提示, 或根据课文的内容, 或从前一位同学回答的基础上获得启发……直至获得一种宝贵的学习经验:根据课题的提示, 并结合课文的内容来组织完整的语言, 提炼出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的确是个好办法。】

三、理清脉络

1. 同学们, 如果请你给课文来分分段, 你会怎样分呢?默读课文, 可以和同桌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讨论。

2. 交流 (……)

【有效的小组学习是语文课呈现精彩生成的有效手段, 在讨论的过程中, 诸多小组对文本的分段都有各自的想法。交流时, 教师只是负责将各组的答案进行板书, 不以个人观点参与及影响。得出多种分段法。众说纷纭, 必有正误之分。还是把足够的空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请他们自行判断几种分段方法的合理性, 不同的分法, 就请他们阐述各自不同的理由。在整个辩证思维的过程中, 学生为本, 他们也更喜欢这种课堂氛围。有互动、有发现、有乐趣。“新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学过程, 提出“有向开放—交互反馈—积聚生成”构成的“互动生成”式教学过程的内在逻辑。教师通过开放的手段激发、捕捉、利用、组织学生各种性质的资源, 释放, 并使其成为促进学生发展资源的过程。有目的、有指向地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有一颗生命自觉之心。主动、积极、自信, 展现出独具魅力的生命光彩。】

3. 学生分段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文中哪句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 (指读)

4. 刚才大家找的呢, 有很多都是描写日出景色的句子, 我们也感受到了, 巴金爷爷的笔触非常细腻生动。

我对文章最后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 (出示: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6. 你能给这句话换个句式, 变成陈述句吗?

7. 同学们, 你觉得什么叫“奇观”? (奇特的景观)

8. 我们的生活中, 你见过哪些奇观呢?

9. 这海上日出, 作者称之为奇观,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细细品读第一段。 (自由读)

1 0. 你读懂了什么?

a.天没有大亮, 周围很静, 说明了什么? (时间很早)

b.这样的早起只是一次吗? (常常)

c.你感受到了巴金爷爷怎样的心情? (非常期待能看到日出)

1 1. 有这样一种期待的心情, 必定是为了等待欣赏一场奇观!

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日出之奇特, 我们却能从巴金爷爷的心情中体会到。请你读一读第一段, 感受这种期待。

1 2. 这一切的等待和辛苦都没有白费, 在看过海上日出后, 巴金爷爷由衷赞叹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齐读)

1 3. 欣赏美丽的海上日出。 (出示图片)

日出时, 太阳、海水、天空, 分分秒秒都在发生变化, 它们互相映衬, 绚丽多姿, 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我想, 技术再高超的摄影师都无法记录下那种变幻之神奇。巴金爷爷却用文字记录下了这一奇观, 我们不禁感叹语言文字的无所不能和妙不可言。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有它界定的教学目标, 学习字词, 读通全文, 了解大意。要完成目标并不困难, 但怎样使课堂丰实有趣, 是不容易做到的。所以为了追求第一课时的精彩生动, 我们往往走入误区, 那就是“教学目标逾越”。将许多第二课时该做的事儿, 乾坤大挪移到第一课时, 结果导致教学环节零碎, 训练点都只是点到为止, 看上去很热闹, 而忽略了语文课堂最根本的“扎实清简”。明确第一课时要教什么, 了解孩子们需要获知什么,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课堂即会有真实的生成, 真实的, 就是精彩的。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 我想到了以下两个关键词。

五年级上册湘教版语文教案 第4篇

本单元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教学素材现实,贴近学生生活。(2)关注探索过程,鼓励方法多样。(3)掌握难度。现象中的周期规律都是比较简单的、容易发现的。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体会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周期规律;第二部分是解决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每部分都安排了一道例题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是配合两部分的教学。

【学情分析】

在学习的教材中,学生分别集中探索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以及对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已经初步形成独立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同时,也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所以,学习本单元已有一定的探索规律基础和经验。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和发现探索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计算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规则:男生为一队,女生为一队,比比看谁能快速真确地记住老师给你的信息,能记住的获胜。准备好了吗?开始!

男生:487

女生: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

女生:375375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452

女生:375375375375

男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

生:女生的数字有规律。

师:是的老师设计的游戏就是不公平的。女生一组是有规律的,男生一组是没有规律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规律,我们掌握这种规律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

我们这节课就来找规律。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通过参与游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并初步感受周期规律,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后面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学校马上要迎来60年校庆,为了迎接校庆学校在校园内布置了许多盆花、彩灯、彩旗。仔细观察(图略),从左边起,盆花是按怎样的顺序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

(生小组探究)

汇报探究结果:

a.师:来先看看盆花是按什么样顺序摆放的?

生:按一盆蓝花,一盆红花的顺序摆放的。

生:按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这样的顺序摆放的。

生:蓝红两盆为一组,先蓝后红,一直这样摆下去。

(师相机提问:下一盆花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师:盆花是按蓝红、蓝红这样两盆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

b.让我们来看看彩灯的摆放。

生:按红、紫、绿,红、紫、绿3盏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下一盏会是紫色吗?为什么?

生:不会,红色,每组中都是红紫绿的顺序排列的。

师:强调每组中的排列顺序都一样。

c.那彩旗呢?

四面为一组,红红黄黄的顺序一直排下去。

【设计意图: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观察盆花、灯笼和彩旗的排列顺序,感知它们摆放的有序性,并能初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2.如果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生:蓝色。

师:确定是蓝色,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请动手将你的理由写下来。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

生:△○ △○ △○ △○ △○ △○ △○ △

你是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很好,这个一定是对的。

预设2:

1、3、5、7…单数  蓝花

2、4、6、8…双数  红花

你观察很认真,单双数的规律,那77盆呢?84盆呢?

预设3:

15÷2=7(组)……1(盆)

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15盆2盆为一组,分为7组还余1盆,所以是蓝花。

师追问:15是表示什么?2、7和1呢?

师:为什么余1盆就一定是蓝花?

每组都一样,第八组第一盆和第一组的第一盆一样,是蓝花。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那种?

(生表态)

【设计意图:通过15盆是什么花,学生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来解决问题】

3.照这样摆下去第38盏灯,39盏灯是什么灯?来试一试。(生动手)

38÷3=12(组)……2盏,应该是紫色。

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3盏为一组,38盏12组余2盏,和第一组中第二盏一样。

那第39盏灯是什么颜色呢?

39÷3=13(组),应该是绿色。

这里没有余数你是怎么想的呢?

它是第13组的最后一个,和第一组的最后一个一样。

小结:有用前两种方法的吗?

一一列举太麻烦了,要是问第100盏,1000盏呢?还有人用一一列举吗?

看来这种方法是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在解决38、39盏灯笼是什么颜色的实际问题中逐渐优化方法,形成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拓展练习

大家对今天的规律了解的怎么样?来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1.老师先摆了三枚棋子,你能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吗?

○○●

生:黑色,  21÷3=7(组)

《预设》生;不能判断,不能看出下一枚是什么,没有周期规律。

《预设》师:一定是黑色吗?

生:不一定,因为不能确定第四枚是什么颜色的,也许是黑色的也许是白色的。至少有这样的两组才能说它是有规律的。

是的,你能给它添上几枚让它出现规律吗?再来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的棋子?

生○○●○○●……

○○●●○○●●……

……    ……

(生上台展示自己添加的规律,特别强调省略号的作用)

师:像这样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棋子问题,学生进一步体会什么才是有规律,及在设计中更完整地认识周期规律,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2.知道了什么是周期规律,也知道了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你来看看老师摆的这些棋子是周期规律吗?如果是你,知道第50个是什么颜色吗?

○○●○●●●○●●●○……

小组讨论。

反馈:是周期规律。

生1: ○○●  ○●●●  ○●●●  ○……

生2:○○  ●○●●  ●○●●  ●○……

师:是的,去除前面几个棋子,后面的棋子是周期规律。

四、全课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1.知道什么是周期规律。

2.知道发现规律时,要用动手画一画、数一数的办法找到规律,就能应用规律解决很多比较复杂的问题。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分5个环节认识周期规律,即“五探”。“一探”通过男女生“比比谁记得住”的游戏,吸引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找规律兴趣。“二探”通过情景图,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体验周期规律。“三探”你知道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吗?学生通过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四探”通过第38盏、第39盏是什么灯,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方法,得到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五探”通过一组实践操作“摆棋子”再次探究并形成清晰完整的周期概念,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通过“五探”学生对周期问题形成清晰完整的认识,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了画图、列举、计算等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实际情景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成功的体验。

湘教版五年级英语上册1-3教案 第5篇

Period 1

一、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新单词tall, short,young,old, round ,long.2、能掌握What does she look like? She’s tall and has long hair等描述外貌的句型

3、能正确运用What does she look like? She’s…描述人物外貌特征。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掌握四会单词tall, short,young,old, round ,long.句型What does she look like? She’s…

难点:用What does she look like? She’s…结构描述人物的外貌特征。

三、教学准备

单词卡片和图片、画画工具、教学挂图、教学磁带等。

四、教学步骤 Step 1 Warming up

1、师生问候。

2、复习人体各部位的单词

(1)在黑板上画一个人脸,边画边问:What’s this? It’s a nose/eye/hair/an ear.This is a face.A round face.(2)运用句型:touch your…nose,eye,ear ,head,hair,hand,leg, foot,face.朗读2遍,翻译一遍。Ear ,ear, touch your ear…ect.Step 2 Presentation and drill

1、引入新知。把我们班新来的一名同学悄悄叫出去不让大家看见,然后问大家:we have a new student this year.What’s her name?What does she look like?先用中文猜猜新同学的长相高矮,头发短长,眼睛鼻子的大小,脸型等。然后边谈论边板书新单词tall, short,young,old, round ,long.板书完以后,让学生自学单词:理解词义,猜猜读音。然后教几个来认读,如果有读得非常好的同学,就让他们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来读,发现有错误的马上进行纠音。单词中有难点young, round的发音比较难掌握,多练习几遍。接着来记忆单词:我们现在来开展比赛,看谁能最快记出这些单词,老师先带拼几遍,然后比赛。

2、教学句型。我们要询问某个人长得怎样,应该用什么英语呢?出示句子: What does she look like? 带读三遍,然后指名学生读,纠音。再教答句:She’s tall and she has long hair.带读,纠音。分组问答。学习She has two big /small eyes.She has a big/small nose.Step 3 Practice

1、游戏—听音画画: listen and draw: She has a round face.She’s short.She has two big eyes.She has a big nose.She has two small eyes.2、听课文B,C部分录音,跟读。

家庭作业:熟记新单词,和同学或家长描述同学或父母亲的长相。

Period 2

一、教学内容和目标:

1、能理解并能表演课文A部分。

2、能正确运用句型描述外貌特征。

3、培养学生欣赏赞美他人的美德。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课文A部分,能表演A部分对话。难点:理解并表演课文A部分。三.教学准备: 单词卡片、教学挂图、教学磁带

四、教学步骤

Step 1 Warming up

1、师生问候。

2、利用卡片复习单词: tall, short,young,old, round ,long.3、复习句型课文C部分。

Step 2 Presentation and drill:学习课文A部分。

1、listen & answer:

(1)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is dailogue?Who are they?(2)Where are Peter and Lingling ?(3)What does the new Chinese teacher look like?(4)Is she beautiful? 答案:Peter and Lingling.Sunshine School.She’s not tall.She has short hair.Yes,she’s beautiful.2、理解课文A部分的含义。3.听CD跟读 4.自由朗读课文。5..表演A部分。Step 3 Practice

四人一组设计对话,谈论一下组内同学的外貌,然后上台对话,让大家猜猜描述的是谁。老师先示范:I have a friend.She’s short and she has long hair.She has two big eyes.She likes reading.She wears pink T-shirt.Who’s she? Please guess.让学生自由练习3分钟,然后上台来描述,大家猜测。

家庭作业:读熟课文A部分,能和同学或者家长流利的对话。

Period 3

一、教学内容和目标

1、复习课文A,B,C,表演对话A部分。

2、理解课文D,E,F.3、抄写课文标题和新单词

4、教学重点及难点

二、重点:理解课文D,E,F

三、难点:理解课文D,E,F

四、教学准备

练习本,单词卡片和图片、教学CD等

五、教学步骤

1、师生问候。

2、复习本课新单词,重点在于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拼写出单词的每个字母。

3、表演A部分。

4、学习课文D部分:

(1)听录音.听之前先引导学生浏览要回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目的性去听,边听边画记一下。

(2)听完之后,让学生思考并填写表格5分钟。然后对答案。

5、E部分。先让学生描述英语老师的外貌:身高,头发,脸,眼睛。然后完成E部分,请几位把答案写在黑板上,订正。

6、学习F部分:先听再跟读。

7、书写课文标题和新单词:强调一下书写格式。

六.家庭作业:抄写单词3遍,记好,默写一遍,准备第二天课堂上听写。

Unit 2 I’d like a hamburger

Period 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听懂会说新单词hamburger sandwich Coke food fish chicken beef

2)能听懂会说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a hamburger, please.I’d like a some fish, please.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乐趣和热情,做到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习策略目标: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倡导自主合作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掌握有关食品的词汇。

2.掌握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a hamburger, please.I’d like a some fish, please.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三、教具准备:

食物图片:hamburger sandwich Coke food fish chicken beef等,多媒体课件一套。

四、教学过程: Step1.Warming-up(1)Let’s do some sports(学生按教师的指令做动作)Stand up!/ Turn left./ Turn right/ fly like a bird/play volleyball/ run slowly/ run quickly/ jump five times(教师辅以手势)

(2)这些动作做完后,教师做干渴状和摸着肚子说:I’m thirsty.I’m hungry.通过游戏形式制造轻松,活跃,自由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也为下一步单词句型的引出做好了铺垫。

Step2.Presentation and drill(1)T: After doing sports, Are you tired? Are you hungry?

Ss: Yes.T: I bring some food for you.教师出示卡片并问:“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引导学生用“I’d like…”回答。教师把该食物卡片送给说出想要某样食物的学生。(2)教师把手中卡片送完后摊开双手说:“No food left!But don’t worry,let’s go to the restaurant to have a big meal..There are some specials there You can choose whatever you like”

(3)运用CAI展示一系列精美的图片,学习食品词汇 Step3.Practice(1)此时电脑屏幕已展示出精美的食品图片,学生看着画片进行结组操练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鲜艳的画面似乎正飘着诱人的香味,使学生眼前一亮,勾起的不仅是学生的食欲,学习的学习欲望也一同被激发出来。(2)Let’s chant

学生六人一组学唱chant, 并自编chant。What, what, what would you like? Beef, beef, I’d like some beef.What, what, what would he like? Fish, fish, I’d like some fish.What, what, what would you like? Hamburger, hamburger, I’d like a hamburger.What, what, what would you like? Chicken, chicken, I’d like some chicken.Chant形式活泼,学生爱学,爱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巩固了新知识。(3)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pictures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听听,说说,做做等活动,感悟理解新单词句型,不仅使课堂活起来,而且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Step4.Groupwork 确定小组里的组织人,记录人,发言人等,六人一小组合作完成 What would you like? 在调查活动中,让学生进行语言操练,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个别学生不喜欢吃面条),不挑食,厌食,吃健康食品。

Step9.Homework 1.If you can cook please cook for your parents when you get home.2.Ask your parents about what and where they would like to eat.Period 2

一、教学内容和目标:

1、能理解并能表演课文A部分。

2、能正确运用句型购买自己所需的食物。3.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课文A部分,能表演A部分对话。难点:理解并表演课文A部分。三.教学准备: 单词卡片、教学挂图、教学磁带

四、教学步骤

Step 1 Warming up

1、师生问候。

2、利用卡片或课件复习单词: hamburger sandwich Coke food fish chicken beef

3、Let’s chant

What, what, what would you like? Beef, beef, I’d like some beef.What, what, what would he like? Fish, fish, I’d like some fish.What, what, what would you like? Hamburger, hamburger, I’d like a hamburger.What, what, what would you like? Chicken, chicken, I’d like some chicken.4、Game 采取四组比赛的形式,让学生造句I’d like some fish.I’d like some fish.用游戏代替机械,枯燥的单词句型操练.Step 2 Presentation and drill:学习课文A部分。

1、listen & answer:

(1)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is dailogue?Who are they?(2)Where are Anne and Lingling ?(3)What are they doing?(4)They would like some food and drinks.What would they like?

2、理解课文A部分的含义。3.听CD跟读 4.自由朗读课文。5..表演A部分。

Step 3 Communicative practice

(1)屏幕上出现招聘服务员的海报“Waiters wanted”,We want a waiter and a waitress for our restaurant.Can you work late? Can you work hard? Can you meet people? Please call Lisa at 1234567.教师扮演店的经理,并说:“Our restaurant needs a waiter and a waitress.Who’d like to have a try?”

(2)邀请几位学生上来并让他们站成一排;然后,教师(扮演经理)对“应聘者”发指令:Turn left!Turn right!Smile and say: Welcome!Can I help you? What kind of noodles would you like? 等。每做几个动作,就请不合要求的“应聘者”回去,最后剩下两位“应聘者”。

(3)教师说:“Now 1et’s open our restaurant .”屏幕显示一些用餐的日常用语,引导所选的“服务员”与教师扮“顾客”进行对话。S: Good morning!Can I help you? T: Yes, please.I’d like some food.S: This way, please.What would you like? T: I’d like a hamburger, please.And I’d like some fish, please.T: Yes.S: Wait a moment, please.Here you are.T: How much is it? S: Ten yuan.T;Here is the money.S: Thank you.T: You’re welcome.再让其他同学充当“顾客”与 “服务员”进行对话,并让学生评价对这两位“服务员”的服务态度满意程度。

(4)学生两人一组编一个“服务员”与“顾客”之间的对话。

学生在听,读了解本课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编对话,这样就给学生搭建一个发挥想象的平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挖掘学生创造性使用语言的能力。此次活动拓展运用本课所学的语言,并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技能(5)Show time

家庭作业:读熟课文A部分,能和同学或者家长流利的对话。

Period

一、教学内容和目标

1、复习课文A,B,C,表演对话A部分。

2、理解课文D,E,F.3、抄写课文标题和新单词

4、教学重点及难点

二、重点:理解课文D,E,F

三、难点:理解课文D,E,F

四、教学准备

练习本,单词卡片和图片、教学CD等

五、教学步骤

1、师生问候。

2、复习本课新单词,重点在于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拼写出单词的每个字母。

3、表演A部分。

4、学习课文D部分:

(1)听录音.听之前先引导学生浏览要回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目的性去听,边听边画记一下。

(2)听完之后,让学生思考并填写表格5分钟。然后对答案。

5、E部分。先让学生思考What would they like for lunch?然后完成E部分,请几位把答案写在黑板上,订正。

6、完成F部分

7、书写课文标题和新单词:强调一下书写格式。六.家庭作业:

抄写单词3遍,记好,默写一遍,准备第二天课堂上听写。

Unit 3 Do you want some rice ?

Period 1 教学目标:

能听懂,会听说breakfast,lunch,supper,rice,soup,vegetables;能运用句型“Do you want some ?”询问他人的需求;及用“Yes,please.Thank you.对该询问表示感谢。能听懂、会说本课对话。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运用句型“Do you want some ?”询问他人的需求;及用“Yes,please.Thank you.对该询问表示感谢。难点:理解“some more,rude 在对话中的含义。教学准备:

单词卡片,教学挂图,多媒体等 教学步骤: Step 1 Warming up

1、师生问候。

2、自由会话,复习上一单元关于购物的用语。

Step 2 Presentation and drill.1、T(戴上Dino的头饰或手饰):H Please say Happy birthday to me.Ss:Happy birthday to you.T:Thank you.Would you like to have lunch in my house ? 将四张“请柬“分发给四个大组,要求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然后将一些食品的卡片贴在黑板上。教新单词时,应注意以旧引新。

T:Lets have lunch!(to S1)Do you want some rice?(to S2)Do you want some soup?(to S3)Do you want some vegetables? 借助单词卡片帮助学生理解新单词含义,并引导学生回答。S1-4:Yes ,please.Thank you./No,thank you.I want some

2、操练句型“Do you want some.?”猜

T:I feel hungry.I want something to eat.Guess,what do I want to eat? S1:Do you want some buns? S2:Do you want a hamburger?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已学过的所有食品名称会话。也可让学生充当小老师组织该游戏。

游戏——Dragon game。

教师将有关食品的单词卡片分给各组,学生边传边进行回答。游戏结束后,评选出“who is polite? who is rude ? S1:Do you want some.? S2:Yes ,please.Thank you.Do you want some ?

3、课文A部分。

1)听录音,复述所听内容。

2)听录音,跟读。解释难点 some more。Step 3 Practice

ello,my friends.Today is my birthday.1、分组练习课文A部分。

2、分角色表演课文A部分。Step 4 Consolidation

1、创设情景,大胆会话

情景A:生日晚宴上,主人热情地招待客人,客人礼貌地回应。情景B:快餐店里,服务员热情周到地招呼前来就餐的顾客。S1:Hello.S2:Hello.S1:Do you want some soup? S2:Yes,please.Thank you.2、评价

3、练习(见《练习册》P5)

Period 2 教学目标:

能掌握本单元单词water, soup, vegetables, breakfast, lunch, dinner,.在小组活动中能灵活运用句型“Do you want some.? yes,please./No,thank you进行对话。

教学准备:一杯水、一碗汤、单词卡片、教学挂图、多媒体等。教学步骤: Step 1 Warming up

1、师生问候。

2、复习句型

游戏——Happy passing.老师将“Do you want some.? yes,please./No,thank you小声地告诉每一小组的第一个学生,该生通过手势或口型传给后面的同学,依次传递,各组最后一名学生说出句子。传得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的单词卡片

Step 2 Presentation and drill

1、教单词词water T:I’m thirsty.I want something to drink.做动作,帮助学生理解。S1: do you want a cold drink? T :No ,thank you.I want some water.指着桌上水杯里的水,帮助学生理解water的含义。出示单词卡片,板书单词,带读。

2、教学单词soup 1)T:look!I have something to eat.Do you want to have a try? 准备一碗汤,让几个学生上来尝尝。

T:Is it delicious ?Yes, it’s very delicious.What is it? It’s soup.带读单词soup T:Do you like soup? What soup do you like best? S1:I like chicken soup.S2:I like tomato soup.帮助学生说出他们喜欢喝的汤的名称。2)出示装有盐的瓶子。

T:I’d like to add something to the soup.Who’d like to have a try? Can you guess what I add to the soup ? 让几位学生上来尝,并猜猜老师在汤里加了什么。

T:Is the soup delicious now? Perhaps not.Because I add too much pepper to it.将装胡椒的瓶子给大家看,带读单词pepper。

3、教学单词vegetables。

出示一些蔬菜的图片,如:cabbage,onion,pea等。

T:What do you call them? S:

T:Yes, they are all vegetables.带读单词 vegetables。

T: Vegetables are good for our health.You should eat more vegetables.What kinds of vegetables do you like best? S:

4、教单词breakfast,lunch,dinner。

1)教师出示图片并给学生提示,学生猜出单词。T:Morning.Eat bread.Drink milk.S1:早餐 T:Yes.Breakfast.板书单词breakfast,带读

2)T:Look!It’s twelve o’clock.The girl is having lunch.板书单词lunch,带读。3)同样方法教单词dinner Step 3 Practice

1、听课文B部分录音,跟读2、2、情景练习

3、引导学生就彼此的喜好相互进行调查了解。例如:你喜欢咖啡里加点什么?你喜欢面包里加点什么?

4、Step 4Consolidation5、1、小组活动。每个小组准备好pepper, rice ,noodles,soup,vegetables, tomato, potato, cake,orange,apple等图片,通过交换卡片进行交际活动。

6、2、评价

7、3、练习

8、4、家庭作业

Period 3

9、教学目标:10、11、12、13、14、15、16、17、能熟练地运用please和thank you寻求他人的帮助及对他人的帮助致以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熟练地运用please和thank you寻求他人的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教学磁带等 教学步骤: Step 1 Warming up 师生问候。

Step 2 Presentation and drill

1、将一些对话卡片分给四个小组,让他们表演出来。四个小组根据表演感谢。会唱英语歌曲“please and thank you。“。帮助及对他人的帮助致以感谢。思考,他们是怎样向别人请求帮助的,得到帮助后说了些什么?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Dialogue 1:---I’m thirsty.Can I have a Coke, please?---Yes, please.---Thank you.Dialogue 2:---I’m cold.Can I have a coat, please?---Yes, please.---Thank you.Dialogue 3:---I have no pencils.Can I have your pencil, please?---Yes, please.---Thank you.Dialogue 4:---It’s hot.---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 a Coke, please.---Thank you.3、分组设计动作,进行表演,评出最佳表演小组。Step 3 Practice 完成课文 D部分练习录音材料(略)1 Where’s Lingling’s dog? It’s under the table.2 Does her dog like noodles? Yes, it does.3 Does her dog like pepper? No, it doesn’t.Step 4 Consolidation

1、创设情景,自由会话。

2、评价,评出最佳创作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

3、练习(见《练习册》P7-8)

4、家庭作业。听磁带,读课文。

湘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中复习卷 第6篇

__________________

清晨,我打开窗户,新鲜空气迎面扑来,我深深地吸了一口。走到阳台上向东望去,只见太阳像燃烧的火球,冉冉升起,把周围的白云染得一片金黄。渐渐地,云彩散去了,阳光照在人们的身上,暖洋洋的,十分舒服。

瞧,远远的山脉上,树林里,野菊花到处盛开着,散发出阵阵清香,翠绿的叶子衬托着金黄的花朵,美丽极了,可是,槐树和杨树的叶子都落光了,它们在寒风中抖动着光秃秃的枝丫。而那四季常青的松柏,却挺着笔直的腰杆,就像威武的哨兵,迎着呼呼的北风,一点儿也不屈服。

山坡下,一条清澈的小河,静静地流着,在暖烘烘的阳光照射下,反射出万道金光。站在高处望去,小河像一条银色的长蛇,慢慢地爬行。

初冬的早晨,真迷人啊!

1、给短文填一个合适的题目。(2分)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从文中找)。(2分)

慢慢( ) 暖烘烘( )

3、作者描写了初冬早晨的景物有————————————— (4分)

4、摘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填空。(3分)

。把 比作 。

5、用“ ”画出短文中的中心句。(1分)

九、作文。(30分)

兔子 狐狸 老虎 乌鸦 猎人 喜鹊

大象 鲤鱼 黑熊 白鸽 大树 太阳

五年级上册湘教版语文教案 第7篇

岩山镇中心小学:杨珍红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落。

2.用不同的方法理解“知音、密匝匝、行当、一唱一和、互唤互答、应和”这几个词语。

3.组块阅读,感悟人、动物之间建立“知音”关系,就能实现人和动物之间的和睦相处。

一、聊“知音”

1老师讲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引出知音。2.请同学说说自己对“知音”的理解。

3.若是人和鸟之间也形成了这种“知音”关系,你猜猜,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板书:知音。

二、读“知音”

(一)默读课文,了解学情

1.默读短文时你碰到了哪些不认识的字? 2.出示生字,读准字音。3.你能理解他们的意思吗?

理解密匝匝的意思(形容密密麻麻的)。你还知道哪些和“密匝匝”构词方式相同的词? 红彤彤、白花花、蓝盈盈……

4.这些字的音你真的读准了吗?(出示:做操的,打拳的,练功的,学唱的,各选各的位置,各操各的行当。重点读准“行当”。)这句 话中提到了哪几种“行当”?你还知道哪些行当? 还有这句—

出示:有人学着鸟叫,吹起了口哨,鸟声哨声一唱一和。重点读准“一唱一和”。)这句话中“一唱一和”的情景你见过吗?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种“一唱一和”的情景。比如,爸爸妈妈“一唱一和”地教育你。我想和一位同学来表演一下。谁敢试试?再比如,同学之间平时的交谈。哪两位同学来试试? 浏览短文,找找,还有哪两个词和“一唱一和”的意思是一样的?(互唤互答、应和。)根据“一唱一和”,你就知道“应和”的读音了吧?

(二)整体感知

请你认真朗读课文并思考:谁是谁的知音?为什么?

三、明“知音” 走近小树林

1.事情发生在城西北角的那个小树林。轻声读第一段。

2.这片小树林给你什么印象?你从哪儿感受到的?(学生交流,目的是感受小树林里的自由、热闹的氛围。)读出这种自由、热闹。3.这只被关在笼里的画眉看到这种情景会怎么想呢?(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走近画眉的内心世界。)走进鸟语园

1.“而最招人耳目的,要算鸟语园了。”这句话用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感受过渡句的作用。)

2.朗读第二小节。鸟语园有什么特点?(园美、鸟多、人多。)读相应的句子。

默读第三至十七自然段 3.谁才是鸟的知音?

4.养鸟老人和少年都是爱鸟之人,而为什么说少年才是鸟的“知音”呢?从文中找出养鸟老人和少年爱鸟的句子。5.听了少年的这番话,老人会怎么做呢?(会放了这只画眉吗?)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6.“它是在悠然的叫呢,还是在忧郁地叫?也许,它是在告诉人们就是谁是自己的知音。”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做“知音”

1.你认为人和动物之间怎样才能和睦相处呢?

五年级上册湘教版语文教案 第8篇

一、小学习作教学现状

1.学生作文兴趣不高

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是习作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只有从内心里升起对写作的极大的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习作练习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基本习作技巧。然而,从当前小学生的习作教学现状来看,学生普遍缺乏对写作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对作文是奉命而作,缺乏主动意识,在写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不知道写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写,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的写作动机不足造成的。一旦缺乏写作动机,学生的思维单一固定,漫无目的,所写出的文章就丧失了生动性与真实性。

2.作文情感空缺

情感是作文的灵魂,这种情感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内心体验是分不开的。通过对当前小学生习作教学的分析,可以发现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情感空缺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对写作技巧的讲解,学生的作文个性不足,甚至陷入某种固定模式,千篇一律,丧失了作文本身的情感魅力。因此,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作文增添生命活力。

3.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的作文教学比较单一,缺乏灵活性与生动性。教师往往采用讲授式教学法,对作文的基本要素、写作技巧进行讲解,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然而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将会降低,影响写作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二、小学生习作策略研究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语文写作具有一定的自由性与宽泛性,生活中许多事物都能够信手拈来当作写作的素材,很多学生之所以在写作中无内容可写,或者三言两语就无从下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生活中缺少观察与思考,因此,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为写作积累素材。在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训练中,主题是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本单元均为该类型的文章,如《青海高原一株柳》《草原》,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能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提问学生对家乡印象最深刻的事物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对该事物印象深刻?这些问题的提出能够使学生明确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另外,在进行本章的习作教学时,可以引入《银杏》这篇文章,引导学生对该篇文章进行分析,借鉴其中的表现手法。在课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并以该事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2.融入丰富的内心情感

作文实际上是对心灵的真实反映,它不仅与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有着一定的相关性,而且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人生感悟密切相关,要想在作文中将自己的思想进行全面丰富的表达,除了大量阅读、积累知识,还需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多感悟、多观察、多思考。新课改下,作文教育的目标不再是简单地让学生掌握修辞方法的应用,学会选材立意,更多的是启发学生体验生活、思考生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本章习作教学过程中,学生明确了写作对象后,要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渗透于文章的字里行间。对家乡产品的介绍,无论是农副产品还是工业产品,它都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在对这些价值进行介绍的同时,还可以融入自己与这些产品的故事,增强文章的情感表现力,使文章更富生命力。

3.加强作文分享与交流

作文不仅能够反映出一个学生的文学功底,而且体现了个人的性格特征,在完成作文后,学生将自己的作文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与分享,这不仅是作文学习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互改,对于作文中优美的词句进行标注,对于有疑问的地方,一起交流探讨,这不仅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发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提升习作水平。在本章节的习作练习中,每位学生就家乡的某种事物进行描写,通过作文互改,能够了解到其他地区的人文风貌,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写作充满兴趣,逐渐提升习作水平。

新课改的实施,对小学语文作文教育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作文不仅仅是学生思想意识的表达,更是学生价值观、内生力的彰显,因此,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要从语文教育的价值观出发,多进行引导、启发,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开始转向对学生语言能力、写作能力的重视与培养,这也正是新课改语文教育价值观的体现。以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教学为例,对小学生的习作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策略,兴趣不高,内心情感

参考文献

五年级上册湘教版语文教案

五年级上册湘教版语文教案(精选8篇)五年级上册湘教版语文教案 第1篇《我的“长生果”》学习过程一、回顾导入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读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