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理论范文
VM理论范文(精选6篇)
VM理论 第1篇
我国香港理工大学“建筑与房地产”专业硕士、学士、博士,设置“建筑及房地产业价值管理”模式系统,“价值管理”证书 ( 1997- 1998 ) 学年新设。
我国台湾有嘉义大学、逢甲大学,台湾科技大学等10所大学在土木与水资源工程系、交通工程与管理系、工业工程与管理系等设置价值工程课程,还有成功大学、中华大学等5所大学的硕土班设有价值工程课程。
我国内地高等院校,除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设置价值工程课程以外,绝大部分都把价值工程作为《工程经济》和《技术经济学》教材中个组成部分。
价值工程创始人麦尔斯认为,价值工程是一门哲学 与技术。它的经济学、经营学、心理学原理以及它的多学科化教育特性和它未来发展的核心基础,应当是全面深刻理解价值概念及其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特别强调对价值创造的认识。同时,价值概念和价值理论成为当前管理学领域里关注的热点,可持续发展和人文关怀理念也逐渐成为人们和社会发展的共识。诸如,价值导向管理 (VBM1、愿景管理 ( VIM) 、品质功能展开 (QFD ) 等基于价值及其方法论的研究已充斥了管理学、管理科学和工程管理领域的各个角落。
VM循环热泵技术的研究 第2篇
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气候差异较大, 过渡季及冬季供暖需要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秦岭—淮河以北多采用热网集中供热, 热源包括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电锅炉[1], 以及燃煤或燃气电厂的热电联产 ( CHP) 。北方部分城镇居民及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采用分布式采暖, 即以空气源热泵、电加热器为主的局部加热形式[2]。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为了解决夏季高峰期供电不足的危机, 燃气空调, 即天然气驱动的吸收式热泵 ( 直燃机) 机组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我国占据了一定市场[3]。
从热力学角度来看, 制热性能系数 ( COP) 被定义为用户得到的热量与消耗的能源之比, 直接反映了热源的能源转化效率。无论是电驱动的空气源热泵, 还是燃气驱动的吸收式空气源热泵, 效率相比直接燃烧煤或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传统锅炉均有显著优势, 然而, 这二者均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 电驱动的空气源热泵在低温工况下制热量与效率大幅衰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目前部分产品采用了电辅热, 但仍无法保证低温工况下室内的供热量与热舒适性, 而采用涡旋压缩机及经济器, 或采用多级循环等改进方案还大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尚未成熟[4]; 吸收式热泵多用于大型公共建筑, 具有体积大、维护成本高、操作复杂等不可忽视的局限性。
在能源紧缺、环境污染、供暖面积大幅扩张等形势下, 亟需一种高效、低污染、气候适应性强的供热新方式, 燃气驱动的基于VM循环的热泵技术正是这样一种较为理想的供热新技术。
2 VM循环热泵技术
VM循环 ( Vuilleumier, 又称维氏循环) 不同于传统的由机械能或电能驱动的蒸气压缩式热泵循环, 是一种由热能直接驱动的热泵循环。该技术类似于前文提及的吸收式热泵技术, 从热力学原理上来看, 都是由一个热机循环带动一个热泵循环, 由热能直接驱动的热泵技术。
图1 详细描述了实现VM热泵循环所需的一种技术方案和其在T—s ( 温—熵) 图上对应的循环过程[5,6]。在该系统设计方案中, 制冷剂工质被密封, 在系统内部循环流动, 属于闭式循环。常见的制冷剂工质都是低临界温度的小分子气体, 例如氦气, 以保证在室温工况下循环远离两相区。如图1 所示, 热机循环工作在高温 ( Th) 和中温之间 ( Tm) , 热泵循环工作在中温 ( Tm) 和低温 ( Tc) 之间。天然气在热腔外部燃烧, 向热腔内的工质输入热量, 实现从1→2 的等温加热膨胀过程, 与此同时, 工质推动活塞膨胀做功, 通过曲柄传递动力, 驱动另一侧热泵的活塞压缩过程。热机侧工质膨胀后先通过高温回热器降温, 再向中温 ( Tm) 排热, 即向所需制热室内空间吹热空气, 提供有用的热量后流回高温回热器吸热, 完成热机侧循环。热泵侧工质从低温侧 ( 冬季和过渡季室外环境) 吸热膨胀, 经过冷回热器被加热, 向中温 ( Tm) 排热被压缩后反向经过冷回热器流回低温侧, 完成热泵循环。其中, 根据设备原理图, 由于两个活塞通过一个曲柄连接, 为了保证热机循环与热泵循环有90 ℃ , 即四分之一个周期的相位差, 绝大部分原型机均需要一个耗电非常低的辅助电机来帮助启动系统, 并克服系统内工质流动所需的压降。
如表1 所示, 相比现有的热源技术, VM循环热泵具有以下特点:
1) 制热性能系数较高。
Fischer等人[7]在1994 年总结了当时VM循环热泵的发展情况, 系统供热性能系数在1. 2 ~ 1. 4 之间。最新的研究表明, 部分工况下新型VM热泵的COP可高达2. 2[8]。
2) 低温适应性强。
目前家用空调, 即电驱动的空气源热泵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低温环境下制热量不足, 电辅热效率低。因此, VM热泵在现有电驱动热泵无法有效工作的地区可以解决供热问题, 提高室内热舒适性; 在热泵电辅热长期开启的寒冷地区可降低供热能耗。这意味着性能系数大于1 的热泵技术可从长江流域推广至华北甚至东北地区, 为目前热网没有覆盖的地区及新建建筑提供一个全新的供热技术方案。
3) 造价及维护费低。
由于采用了封闭式系统, 相比锅炉等方案保养容易, 运行维护费用低, 使用寿命长[7]。相比之下, 燃气驱动的吸收式热泵由于系统构造复杂, 操作困难, 不仅初投资高, 维护费用也将远高于VM热泵。
4) 技术有待完善。
目前仍处于原型机开发阶段, 市面暂无采用该技术的产品, 相比之下, 传统的燃煤、燃气、电锅炉产品均非常成熟。
5) 污染物较少。
以燃气为代表的几种供热方式均面临着排放NOx污染物的缺点[9], 相比燃气直燃机及燃气锅炉, VM循环燃气热泵污染物较少。
6) 可用于热电 ( 冷) 联产系统。
类似于吸收式制冷/热泵系统, VM热泵可回收高温废热, 可应用于燃气轮机或小型内燃机的余热回收, 提高系统整体能源利用效率。
3 国内外研究概述
自Vuilleumier于1918 年为以其命名的VM循环申请专利[10]以来, 国内外就VM循环的热力循环特性、制冷与热泵工况下的性能、原型机设计与研发, 展开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丹麦理工的原型机采用了曲柄连接的双活塞设计, 工质为氦气, 研发的首个8 k W热泵在室外温度为5 ℃ , 天然气驱动温度为500 ℃ ~ 700 ℃ 时供热COP可达1. 4 ~ 1. 6[11]。更为系统的测试结果表明, 该系统供热量对室外温度的降低不敏感, 当室外温度从10 ℃ 下降至0 ℃ 时, 供热量下降不到10% , 相比电驱动热泵有显著优势[12]。
以三洋电机及三菱电机为代表的日本公司普遍采用自由活塞式设计, 即通过工质压力而非曲柄及机械连杆来传递由主动活塞向从动活塞之间的动力[13], 取消曲柄装置对于减小系统的重量以及减小由于曲柄导热造成的热损耗都有积极意义。
德国多特蒙德理工在传统单级斯特灵热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回热器, 可以实现由燃气驱动的同时输出机械功 ( 电能) 和热能的复合斯特灵—VM循环系统, 并可通过调节工质流量比, 调节输出电能与热能的比例[14,15]。
近年来, 随着电子控制元器件的进步, 美国Thermo Lift公司进一步提高了自由活塞设计的性能。精确控制活塞的位移可以进一步优化工质的压力变化, 使实际循环向理论循环更加靠拢。据预测, 新一代的原型机将在2016 年开始进行长期测试, 期待可将现有技术的制热COP从1. 6 提高到2. 2[8], 为之后的产品化铺平道路。
在国内, 华北电力大学对VM循环热泵进行了理论分析, 提出了定量分析其性能的唯象模型[5],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以太阳能而非燃气驱动的热泵循环效率, 进一步考虑了传热过程对热泵效率的影响[16,17]。此外, 中科院理化所对VM循环用于制冷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热驱动的VM制冷循环进行了相关计算[17]。
4 结语
VM视域下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 第3篇
作为提供高等教育的正规载体———高等院校,肩负培养人才、知识创造、文化传承和服务社会的重任。高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科学合理地开发高校人力资源,不断提高高校人力资源的存量和质量,使高校人力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贡献。将价值管理思想应用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必将给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注入新的活力,提供新的思路。
1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相比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单一的人事管理为主的模式已有很大的进步。但是目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绩效考核机制有待完善
高校绩效考核的标准难于确定,传统的以德能勤绩为考核内容的考核方法不能全面适用于所有教职员工的考评中,且考评的结果难以量化;考评的主观色彩严重,优良绩效难以评估;考评偏重于形式,思想认识不够;考评缺乏反馈机制,考评环境相对比较封闭。
1.2 岗位人员配置有待优化
岗位职责不明,职、责、权、利不一致,即使有岗位的区分,在考核上并无明显区别;部分教职员工对自身认识不明确,竞争上岗尚未普遍化,人力资源配置的专业能力针对性差,人岗匹配不佳。
1.3 薪酬分配方案有待改进
高校不同教职员工之间收入差距明显,高校教职员工薪酬的增加取决于个人职务或职称的提升,而不是能力的提高。中青年骨干员工职称及晋升方面存在不公平,在评优及职称评聘等方面存在着论资排辈的现象,导致薪酬管理失去应有的激励功能。
2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分析
2.1 价值管理与高校人力资价值管理的内涵
价值管理(Value Management,VM)是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企业界开始出现,经麦肯锡顾问公司提倡和推广的一种新型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目的是通过对价值的有效管理,以价值创造为核心,实现企业长期持续有效的经营。价值管理是从价值分析和价值工程发展而来的系统化应用技术,继承了价值工程“以功能为中心,以提高价值为目的”的核心管理思想。它主要考虑价值、功能和成本三个要素,以功能和成本的比值来确定价值的大小,即价值=功能/成本[1]。
高校作为技术与知识密集型的特殊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借鉴企业价值管理的方法,将价值管理的基本原理应用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可以对高校人力资源价值管理作如下定义:即通过对高校人力资源的功能分析,寻求以最低的高校人力资源成本,可靠地实现高校人力资源功能,提高高校人力资源价值的一种管理技术[2]。用数学公式表示为:高校人力资源价值(University Human Resources Value,UHRV)=高校人力资源功能(University Human Resources Function,UHRF)/高校人力资源成本(University Human Resources Cost,UHRC)。由于人力资源的直接成本和功能绝对值通常较难获取,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采取相对系数的方法来确定。高校人力资源的价值系数(University Human Resources Value Coefficient,UHRVC)=人力资源的功能系数(University Human Resources Function Coefficient,UHRFC)/人力资源成本系数(University Human Resources Cost Coefficient,UHRCC)。
高校人力资源包括高校中从事科研、管理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工作的教职员工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而其中教师是人力资源的主体,他以其育人活动和科研创新活动产生的重大的价值为显,高校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人员也为学校的正常运行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由于许多高校后勤服务人员都是编外雇佣的人员,本文主要研究的高校人力资源为在编的教师和行政人员,暂且可以把高校人力资源的价值理解为教师和行政人员对于高校的价值;高校人力资源功能即高校教师和行政人员对高校的效用;高校人力资源成本即高校为获取教师和行政人员的功能所有的费用支出。
2.2 高校人力资源的功能分析
高校人力资源的功能分析是整个高校人力资源价值管理的核心内容。高校人力资源的功能是指高校人力资源为高校提供效用的能力,即高校人力资源的使用价值。本文主要分析高校教师以及行政人员各自对于高校的所做出的具体贡献的量化确定[3]。
首先,根据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特点,设计出各自的功能要素准则层和指标层。并依据各项功能要素在整体中的重要程度来确定功能的重要系数(可采用专家经验评分法或功能评价系数法中的强制确定法),要求各系数相加总和等于1(见表1和表2)[4]。
其次,对不同岗位的准则层功能项目和指标层功能项目予以测评。由考评组(一般由5-10人组成)对照指标层的功能项目标准对某岗位人员的功能进行打分(百分制或十分制均可)并取平均值,再将各项打分的均值与各自相对应层级的功能重要系数相乘,从而计算出不同岗位人员各项功能的得分值。
最后,计算某岗位人员的综合功能系数。将某个岗位人员的个人功能得分值除以全部测评人员分值的总和,就得出该岗位人员的综合功能系数。
2.3 高校人力资源的成本分析
高校人力资源成本是指学校从取得、维持和开发到离职整个人力资源周期内所有费用之和。它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引入成本、使用成本、开发成本、离职成本,即高校人力资源成本UHRC=引入成本C1+使用成本C2+开发成本C3+离职成本C4。
引入成本C1是指高校为获取某一项人力资源所产生的各项支出,包括对教师和行政人员的招聘支出、选拔支出和安置成本(含家属安置等开销)。使用成本C2是指高校在任用教师和行政人员过程中支付其工资、奖金、福利和保险等所有开支。开发成本C3是指高校为了有效提高教师和行政人员的业务水平所花的费用,内含岗位培训费和继续教育费等。离职成本C4是指当教师和行政人员短期或长期不在岗位所支出的开销,包括空职成本、离职补偿成本和离职低效成本[5]。
在进行高校人力资源成本分析时,由于教师和行政人员的岗位不同,高校所支付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的成本也不同,所以在计算教师和行政人员成本系数时,某位教师的成本系数=某位教师的成本/全部教师的成本,某位行政人员的成本系数=某位行政人员的成本/全部行政人员的成本,两者要区分来算各自的成本系数。
2.4 高校人力资源价值的结果分析
从高校人力资源的价值系数(UHRVC)=人力资源的功能系数(UHRFC)/人力资源成本系数(UHRCC)公式可以看出:
当UHRFC与UHRCC的比值等于1时,说明高校人力资源价值发挥得最好,即教师和行政人员的付出与所得的回报处于一个最佳的点,此时其能保持一个最优的工作效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其价值。
当UHRFC与UHRCC的比值大于1时,说明教师和行政人员的价值有较大的实现,而薪酬相对于其发挥的价值不相匹配,或者说其现有的岗位已经不能满足其功能的发挥,出现了功能过剩的现象。
当UHRFC与UHRCC比值小于1,表示学校为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支付的报酬大于其在自己岗位所发挥的价值,容易造成学校资源的浪费和形成人浮于事等现象。
当然,我们追求的目标是高校教师和行政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其最大的价值的同时获得应有的回报,最终达到自身与学校的共赢。所以不同高校可以根据自身人力资源的具体情况,对影响UHRV的两个关键因素———UHRF和UHRC进行具体分析,寻找一个完美的平衡点。
3 价值分析结果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3.1 对绩效考评的作用
绩效考评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价值分析严格确定不同岗位教职员工的考核标准,针对各自的考核标准又细分为不同的全面涵盖教职员工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等指标体系,进行考评时只需按教职员工的实际表现来根据不同的指标体系给予公正的打分,使得考评的结果能以量化的数据直接体现出来,对高校教职员工进行价值分析是高校绩效考评的一种定量方法。依据价值分析的客观量化数据结果来决定考核等级,奖励还是惩处,能有效提高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的科学性与可信度,避免了传统绩效考核主观色彩严重,优良绩效难以评估的困境。
3.2 对人员配置的作用
通过对高校员工人力资源价值功能分析能够明确区分不同岗位的职责,并根据价值分析的量化结果能客观得出教职员工个体在哪些方面存在功能过剩或者不足,教职员工自身也能清楚了解自己的强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方面有助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了解教职员工的长处和短处,把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进行科学的人员配置,使得人岗匹配处于一个最优的状态。另一方面,加强了教职员工自身的警觉度,提醒其发挥自身优势,针对薄弱项目采取措施提高自身竞争力。
3.3 对薪酬管理的作用
众所周知,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体系能够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开发员工的内在潜能。高校人力资源价值分析结果能用直接量化的数据客观反映出教职员工的真实表现,不管是年轻骨干还是资深员工只要表现突出都能通过价值分析结果清楚的体现出来,如果一个教职工在其岗位上其价值远远大于其他人,而得不到应有的晋升和奖励,容易造成人才的流失或影响教师和行政人员的士气,挫伤其积极性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缺乏前进的动力。因此高校可采取适当提高其奖金或者在其职务晋升、表彰奖励中优先考虑等方式来解决。对于表现优秀的教职员工给予一定薪酬的奖励既不容易给其他教职员工产生不公平的感觉,又保护了充分发挥个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打破传统的以论资排辈通过职务晋升或职称的提高才能提高薪酬的死圈。
目前,价值管理应用到高校人力资源中还是一种较新的尝试。把高校教职员工作为价值研究的对象,将高校不同工作岗位教职员工的功能和成本加以分析,应用价值系数来确定其个体价值,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同时价值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可以运用到高校发展的许多环节中,诸如高校课程设置,高校基础项目建设、高校大宗物资采购等环节,相信价值管理会在高校掀起一轮改革之风,为促进高校更快更好的发展增添动力。
摘要:高校要获取竞争上的优势,必须依靠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文章从分析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入手,利用价值管理理论,将高校教职工员工作为价值管理的研究对象,通过对高校教职员工的功能和成本分析,应用价值分析的方法和手段确定教职员工个体价值,从而为高校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人员配置、薪酬分配等方面的管理提供了有效路径。
关键词:价值管理,高校人力资源,价值分析
参考文献
[1]周润仙.基于价值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157(4):129-134.
[2]曾建新,吴文华.我国高校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管理的思考[J].南华大学学报,2003,4(3):49-51.
[3]魏冠荣.高校教师绩效考评体系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7,(05):17-21.
[4]王竹玲.价值工程在西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管理,2009,(04):68-69.
[5]洪雁,王贯中.论价值工程在人力资源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06,(08):76-78.
VM理论 第4篇
1 VM600系统简介
V M 600系统是瑞士V ibro-M eter公司开发的全数字化TSI系统。其特点是:只有一种4+2通道的卡件M PC 4, 即可实现TSI系统中的各种参数的监测和保护, 各通道完全由软件进行组态和设定。每块M PC 4卡件上有4个通道, 可以设定为绝对振动、相对振动、复合振、位移、胀差、偏心、壳胀等。另外有2个通道为转速相位通道。
2 TSI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
2.1 探头延伸电缆中间接头被污染
延伸电缆、前置器等随着时间的推移, 原先紧固的接头和接线可能会因气候、氧化等因素而引起松动, 造成接触不良, 使信号出现波动。对TSI系统来说, 一个探头对应一根延伸电缆和一个前置器, 三者是一个测量整体, 有相应的阻抗和特性曲线。一旦测量系统的阻抗和特性曲线发生变化, 会引起信号异常。一般前置器布置在轴承箱外面, 因此前置器部位的接头被污染或松动不需要停机处理, 但探头与延伸电缆的接头布置在轴承箱内部, 一旦机组正常运行中出现问题, 则必须等机组检修时处理。测点异常期间失去监视, 对机组运行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此种问题我公司正逐步将原探头和延伸电缆更换为一体化的探头 (轴承箱内部部分带金属保护铠) , 即探头直接接至前置器, 取消延伸电缆, 实践证明此方式效果良好。
2.2 探头延伸电缆被冲刷磨损
2011年至2013年期间, 我公司1号机组接连发生4瓦和6瓦振动探头在运行期间被冲刷破损的现象。通过分析, 初步判断原因为:原轴承箱内部没有为振动探头延伸电缆设置专用的固定位置, 造成机组运行过程中受轴瓦密封环处喷出的油冲刷, 使线缆受力, 最终破损甚至断裂。通过优化振动探头在轴承箱内的走向及固定方式, 在轴瓦密封环上部钻孔, 加工卡子固定振动探头, 同时在轴承箱内制作焊接专门用于振动及瓦温元件的走线支架改, 改变原来延伸电缆过长部分悬空的状态, 有效的避免了振动探头延伸电缆由于轴承箱内润滑油的流动, 轴瓦密封环间隙喷油而造成的线缆磨损、破皮甚至冲断的可能, 成功避免了上述故障的再次发生。
2.3 探头延伸电缆穿缸接头渗油
改进振动探头延伸电缆穿缸接头的密封方式, 将原楔型橡胶密封塞改为柱状耐油密封塞, 密封塞两端加圆形垫片, 密封塞和圆形垫片中间预留6m m直径的线缆孔, 密封塞与垫片内置于等径的柱状安装孔内, 为避免探头线缆前置器插头部位直径8m m的接头无法穿出, 可将垫片设计成两个半圆形式。由于密封塞与安装槽等径且前后有垫片阻挡, 当密封塞受到外部螺帽挤压时, 只能在相对密闭空间内被挤压, 从而达到密封效果。由于涡流探头金属铠与信号电缆之间存在一定间隙, 为避免间隙部位渗油, 可采用带部分金属铠的探头, 即从轴承箱内部穿出前带金属铠, 穿出后不带铠, 对穿出后的线缆采用蛇皮管进行保护, 防止破损。使用此种方法, 穿缸接头长期渗油的现象已被彻底治理。改进后的穿缸接头, 在机组检修时易于拆装, 避免探头延伸电缆在拆装过程中损坏。改进前由于密封不严, 大量涂抹密封胶, 机组检修拆振动探头及延伸电缆时, 经常发生因为抠穿缸接头中的密封胶, 造成振动延伸电缆破皮。一旦延伸电缆破皮, 极易发生信号接地, 此根延伸电缆就不能再被使用, 必须更换新的电缆, 严重浪费设备维护费用。
2.4 优化TSI系统报警信号与保护逻辑
优化TSI系统报警与保护逻辑, 减少单点信号保护引起机组误动的概率, 提高TSI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主要采取措施如下:
1) TSI系统内部逻辑加入通道断线故障判断, 当通道发生断线故障时, 自动屏蔽该测点的保护信号输出。2) 增加R LC 16继电器模块卡件, 将V M 600系统轴承振动的保护和报警信号全部通过硬接线的方式传送至ETS, 并在ETS控制器中实现保护逻辑。在机组运行过程中可通过逻辑置数的方式实现单点退出振动保护, 避免因处理单点异常而引发振动保护全部退出的风险。3) 优化TSI振动保护逻辑:本轴承的X向或Y向相对振动达到跳机值且相邻任一轴承达到报警值时, 本轴的振动保护开始动作, 机组跳闸。4) 分散单块IO C 4T卡件接入的振动保护数量, 并重新分配, 避免因单块卡件故障造成保护误动。
2.5 优化振动探头前置器的布置方式, 避免消缺时带来的风险
机组运行中, 处理振动探头前置器部分缺陷时, 存在误碰和误动其他轴瓦振动测点的风险, 在处理缺陷时, 需要将同一接线盒内的振动测点全部解除保护, 否则极易造成误碰其他振动测点, 不方便处理缺陷, 多个振动测点同时解除保护, 失去监视的安全隐患。通过优化前置器的布置方式, 可避免误碰、误动其他振动测点, 方便机组运行中对单一测点独立进行检修。
2.6 完善TSI系统接地
TSI系统对接地有严格要求, 不正确的接地方式或者未接地会直接影响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屏蔽线在机柜侧接地, 并尽量靠近框架处破开屏蔽层, 使露出屏蔽层的接线尽可能的短。如果电缆屏蔽层在运行过程中磨损, 导致两点或多点接地, 或者连接电缆屏蔽层未接地的话, 也会引起信号跳变。检修过程中发现我公司TSI机柜接地仅连接至固定机柜的槽钢上, 未连接至电子设备间统一的接地铜牌, 针对这一问题, 通过专用接地线将TSI系统接地, 引至D C S接地铜牌。同时发现部分前置器未浮空, 将前置器接线盒由原铁皮接线盒改为聚酯接线盒, 实现前置器在接线盒内浮空。
2.7 加强对TSI系统运行的维护
为保证TSI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合理的逻辑和可靠的回路环境是基础, 及时的检修和维护是保证, 因此需加强对TSI系统的部件、装置及电缆运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的及时检修、运行、维护和管理:
1) TSI的涡流探头系统校验时, 应保证探头、延长电缆和前置器成套进行, 校验周期随机组检修进行。2) 运行时应定期检查振动等信号的历史曲线。若有信号跳跃现象, 应予以高度重视, 及时检查传感器的各相应接头是否有松动或接触不良, 电缆绝缘层是否有破损或接地, 屏蔽层接地是否符合要求等, 并进行处理。3) 联锁试验时对每个轴振保护进行逐一确认 (对既有硬逻辑又有软逻辑的保护系统, 联锁试验单上要特别注明, 并分别进行试验) 。
3 结束
TSI系统是保障汽轮机安全运行的重要保护系统, 为保证TSI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合理的逻辑和可靠的回路是必备基础, 实践证明上文所提到的优化方案在我公司实施后, 效果良好。
摘要:本文阐述了VM600汽轮机安全监测系统在王滩发电公司自2005年投产以来, 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保证了汽轮机的安全稳定运行。
VM理论 第5篇
近年来, 我担任《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主讲老师。由于教学实训室不够, 有些实验未能在专业实训室完成, 所以实验总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学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 我寻找能帮我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1 教学实训设备现状
我院专业教学机房中, 多为公共机房, 一个机房多个老师使用, 所以, 机房设备设施系统配置不能随意更改, 以免其他老师上课不能正常使用。也有专业实训室, 如思科网络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室、图形图像实训室及软件开发实训室等, 实训室为相应课程的教学而建设。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没有专门的实训室, 所以, 我要想办法解决这门课实验教学的问题。经过跟同事们的交流和探讨, 我了解到VMwareWorkstation虚拟机这款软件, 它能在不改变现有机房条件下, 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验教学困难的问题。
2 了解VM
VMware Workstation是一款功能强大的桌面虚拟机软件, 简称VM。利用VM用户可以在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上同时模拟出多台计算机, 其虚拟的计算机功能与物理计算机无太大差异。VM用于许多不同的目的。它可以用于测试新的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环境, 在教育研讨期间共享已经配置的环境等等。VM位于Intel架构的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个小的软件层, 虚拟硬件并且管理所有硬件资源。VM技术取用传统虚拟机技术的原理, 并且将它们与高级的虚拟网络和系统以及系统资源管理技术结合在一起。为了区别, 在安装VM软件的物理计算机称作主机, 它的操作系统称作主机操作系统。在一台虚拟机内部运行的操作系统称作一个客户操作系统。VM在我们的测试中, 能基本完成我们课程实验要求, 是进行实验测试、组网防毒的较好方法。用于组装课程再合适不过。此外, 对于企业的IT开发人员和系统管理员而言, VM在虚拟网路, 实时快照, 拖曳共享文件夹, 支持PXE等方面的特点使它成为不可多得的工具。
3 VM在教学中的应用
VM允许主机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在一台虚拟机内部运行。虚拟机是独立运行主机操作系统的离散环境, 与主机完成分离, 但存在虚拟连接。在运行VM时, 可以新建 (即模拟) 一台虚拟机, 可以在虚拟机里安装自己理想的操作系统和运行各种应用程序。下面我介绍它在教学上的三个应用:
3.1 安装操作系统。
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 有一个实验, 就是安装操作系统。由于没有新硬件实训室, 且学生人数又多。现状不能满足每个学生都有物理计算机进行实验操作。按照以往的教学经验, 老师可以分组的形式来让学生进行实验, 但是结果表明教学效果不是很好。针对这样的情况, VM的应用就能帮助我们。只需要在普通机房的计算机安装VM (现有的版本可以选择8.0汉化版本) 。老师通过教授学生使用VM, 就可以根据软件功能新建一台虚拟机, 在菜单栏选择“新建”命令, 弹出新建虚拟机对话框, 选择“标准”后按照软件的提示操作就可以完成虚拟机的新建。完成新建后, 就可以进行安装操作系统的实验。虚拟机的启动项设置等操作都与物理计算机无异, 只是在进入BIOS的方法有所变化, 需要使用软件电源选项内设定的“启动到BIOS设置”命令才能进入BIOS。BIOS界面与AMI相似, 操作方法一样。当完成了启动项的设置, 安装操作系统就可以顺利进行。所以, 有了VM的帮助, 操作系统安装的实验就解决了。
3.2 对等网的搭建。
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 对等网的组建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实验, 由于网络实验室的设备较多, 路由器、交换机、无线AP、UPS等设备的设置较为复杂, 所以, 学生在还没有学习相关网络知识之前暂不使用该实训室, 以免造成实训室设备损坏。我们又得借助VM, 在VM里模拟两台虚拟机, 虚拟机完成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和各种相关软件的安装, 就可以进行对等网的组建。IP地址设置, 网络共享设置, 打印机连接都与实体机设置一样, 实验变得简单易懂。不过, 对等网实验中的水晶头制作环节, 可以使用实物来练习, 不需要再进行连接。值得注意的是, 虚拟机是在主机的基础上新建的, 在新建虚拟机时, 主机的性能支持才可以。据我测试, 内存为2G, CPU主频为3.0GHz的主机, 安装VM后, 能模拟出5台虚拟机, 但是虚拟机运行比较缓慢, 不利于工作, 所以该配置模拟两台或三台效果最佳。
3.3 病毒测试实验。
病毒防治是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的一项重要技能, 在一开始的教学中, 组装课就会教授学生认识一些比较典型的计算机病毒, 了解病毒的特点和破坏性, 让学生对病毒有初步的理解。但该实验不能在机房的计算机上进行操作, 哪怕计算机做了备份和还原。所以我们还是使用VM, 利用VM的虚拟机技术来进行实验。使用VM新建一台虚拟机, 安装好操作系统等程序, 然后准备好的病毒标本, 或者使用虚拟机访问网络下载病毒标本, 在虚拟机系统里运行病毒程序, 这样就可以了解到病毒的特点和破坏性。当然, 虚拟机系统可能会受到破坏, 但我们可以根据需求重建或删除虚拟机。这样我们既可以观察到病毒的特性, 又使主机系统不受到破坏。这样就很好的完成病毒特性测试的实验。
4 技巧总结
4.1 使用虚拟机安装操作系统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使用虚拟机的虚拟光驱, 但虚拟光驱使用的是ISO镜像文件, 所以用户要事先准备好ISO文件;第二种就是可以使用物理光驱, 准备好系统光盘, 操作与主机安装系统方法一样。由于虚拟机硬件模拟是以主机硬件为主的, 所以在多数情况下, 主机硬件资源是共享的, 包括光驱。
4.2 虚拟机与虚拟机之间切换, 通常切换后虚拟机会挂起, 当你切换回来时, 会继续你上次的操作。通过一个网络共享虚拟机, 挂起和恢复虚拟机以及退出虚拟机, 这一切不会影响你的主机操作和任何操作系统或者它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例如你是一个需要在Windows XP外加Windows 2003和Linux中进行测试的开发人员, 你可以使用VM做这件事。你可以创建一整套虚拟计算机, 并且从单台机器中同时运行它们, 不需要重新启动。
4.3 在虚拟机里做病毒检测时, 主机系统一般不会受到破坏, 但学生在实验时会出现错误, 导致主机系统受到破坏。主要原因还是实验时, 学生习惯使用主机资源, 利用主机下载各种文件, 然后上传至共享文件夹, 供虚拟机下载。主机和虚拟机处于互连状态, 同属网络中, 一旦网络中的某台计算机, 包括虚拟机感染病毒, 则网络中的所有计算机都会有感染的风险。所以, 在做病毒检测实验时, 记得断开网络, 可以关闭“本地连接”, 关闭“文件夹共享”等功能, 确保主机系统不受破坏。
5 结语
通过实例证明, 虚拟机在课堂教学上的运用取得不错的效果。它的应用给了我们很多帮助, 我将继续使用、继续学习更多的虚拟机技术, 使它能更广泛的应用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上来, 让它更好的发挥它的水平, 这样我们的教学也能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李欣炜.浅谈VM虚拟机在教学中的妙用[J].中国科技信息, 2011 (20) .
[2]费琳琳, 单洪伟.虚拟机在计算机组装维护实训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17) .
[3]曾维兵.虚拟机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15) .
VM理论 第6篇
HK.ESWL-Vm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尿路结石具有创伤少、治疗效果好等优点, 广泛应用于临床, 此机采用电磁冲击波源, 我院采用的是C臂X线定位系统, 其原理是利用电磁效应作用产生冲击波, 经过聚焦后, 在焦点处产生高度集中的应力区域, 当结石位于该焦点时, 由于结石与水和人体软组织对冲击波阻抗差异很大, 而水与人体软组织近似, 就会在结石上产生一定强度的压应力和张应力, 经过数百次至两千次作用的放电冲击后, 将结石粉碎至可以排泄出体外的细度, 达到碎石的目的[1,2,3]。
1 碎石机工作原理[4]
该机主要由控制台、X线发生器、治疗床及电磁波装置构成。产生电磁波的主要部件为高压充电变压器、高压触发变压器、电容箱和电磁盘。
碎石机装置通过高变比的充电变压器将市电升至高压, 并且对电容充电, 电压在8~20 k V可调。同时触发脉冲通过触发变压器的升压产生高压脉冲, 在触发器放电使电磁盘产生冲击波, 再由声透镜聚焦将冲击波能量汇聚至碎石焦点, 通常冲击波射程≥130 mm, 与此同时, 通过X光机的定位, 经过床体运动, 将人体结石与碎石机装置碎石焦点重合, 从而将结石粉碎。
2 故障及解决方法
2.1 故障一
2.1.1 故障现象
床边操作面板无电源显示, 控制台面板无法控制床的移动。
2.1.2 故障分析与排除
首先判断操作面板没有直流电, 检查面板上电源开关能导通, 检查电源柜380 V的电源保险丝完好, 分析电源部分原理图, 发现显示板电源+5 V供应对应的连接线编号为020和022, 怀疑开关电源WY2损坏, 打开电器柜, 测量有+5 V输出, 查看+5 V输出编号为XS7/1和XS7/2脚, 对应19芯连接线的第1、2脚, 测量也有电压, 于是拆开床下盖板, 继续查看找出接线柱两导线的013和014脚, 测量有+5 V, 排除了连接线断线和接头处接触不良的问题, 最后检查220V的电磁继电器KC21 (MK3P-I) 控制013、014脚和020、022脚, 测量020和022脚无电压, 判定此继电器损坏, 更换后面板显示正常。
由于此继电器同时负责019和021的导通, 提供+12V电压给控制床其他12 V电磁继电器工作, 所以继电器未更换之前, 操作台也无法控制床的移动。
2.2 故障二
2.2.1 故障现象
开机升压按触发按钮, 出现哑炮现象。
2.2.2 故障分析与排除
首先怀疑此故障是高压电容箱损坏所致, 但此机更换新电容箱才不到1个月, 同时观察机器内部k V表指针显示有高压, 排除高压问题, 怀疑触发不正常, 于是查找触发器有无触发电压输入。由图1得知, 面板控制电路K板产生+5 V的触发信号作用在过零继电器K7 (RM1A23D25) 的控制端013和239脚, K7负责导通和切断触发变压器的220 V电源输入, 触发电压输出连接油箱里的R5一端, 然后再连接触发器作为触发器的输入电压 (G14) 。
首先检查保险8FU, 开机试机, 观察按触发时K7的触发指示灯一直是熄灭的, 判断可能无触发信号输入, 或者K7损坏导致不能触发。关机, 将K7的输出端213和216脚导线悬空, 再试机, 用机械指针表的直流电压档测量013和239脚, 出现有规律的0~5V的摆动, 判断有输入信号, 断电后再用电阻档测试K7的L端和T端, 电阻始终无穷大, 判断K7损坏, 触发变压器没有电源输入, 没有触发电压。更换K7后, 每次触发时绿灯都会闪一下再熄灭, 机器正常工作。另外, 触发线与高压电容的触发输入接线座一定要压紧, 触发输入线线头表面容易氧化, 建议打磨干净, 避免出现偶尔哑炮的现象[5]。
2.3 故障三
2.3.1 故障现象
按进水或排水键, 机器不进水也不排水。
2.3.2 故障分析与排除
操作时, 由于未听到机器有电机泵运转的声音, 怀疑是电机没启动, 查看电路图, 14U的保险连接到水泵电机220 V的火线, 测量此保险坏, 更换后, 启动进水键电机有响声, 但是水囊仍不进水, 查看水路连接发现连接水囊和电机泵输出的中间管道, 有1个型号为VA-7010-8003的二通水阀 (Y1) , 怀疑此阀没有开启, 此电动阀边上有手动杠杆操作手柄, 掰开后水流入水囊, 测量对应的10U的保险是好的, 断电, 测量此阀2根引线XS4/7和XS4对5脚的电阻无穷大, 确认此阀损坏, 更换同型号的电动阀后, 机器进排水正常。
同时, 水泵的泵头也容易损坏, 可以在检查进出水时, 将水路部分分段测量, 观察水的流动和流速, 如果泵的出水量少, 需要更换水泵。
3 碎石机的日常保养
对于易损配件, 如电磁盘、透镜、水囊、高压电容箱等, 应及时更换, 通常厂家给出的电容箱、电磁盘和声透镜的寿命为30万次, 达到寿命后会影响正常的使用和碎石效果, 甚至不能正常使用[6]。治疗时可以适当控制电压不要升得太高, 以免造成连击。机器避免长时间持续工作, 可以提高配件的使用寿命。另外, 在进行高压维修操作时, 一定要切断总电源, 必须先释放电容箱的电荷, 以免造成电击。
为了保证机器的性能, 避免供电引起损坏, 建议配高功率的稳压器, 推荐使用交流参数稳压器, 以确保机器的安全。同时作为冲击波介质的水, 随着时间的增加, 会有一部分随排气系统散失掉, 如果水囊水量不足容易影响治疗效果, 还会使病人皮肤受伤, 因此要定期更换蒸馏水。
参考文献
[1]檀铜生.MZ.ESWL-V型碎石机几例故障的检修[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8 (4) :1
[2]郑得宁, 孔艳.ESWL-VI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高压故障检修[J].中国医疗设备, 2009, (6) :10-11.
[3]邱勇.HB-ESWL-VG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故障维修3例[J].医疗卫生装备, 2007, 28 (3) :85.
[4]张维.MZ.ESWL-VI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工作原理和维修保养[J].医疗装备, 2002, (7) :41-43.
[5]韩明.医用碎石机的原理及定位[J].中国医学装备, 2011, 8 (9) :73-76.
VM理论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