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桃保护地栽培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桃保护地栽培范文(精选3篇)

桃保护地栽培 第1篇

桃树在栽培, 对于园地的位置有着较高的要求, 桃树的生长应该选择地势比较高, 排水功能较为有优势的坡地。桃树的种植栽培与其他果树的栽培有所差别, 它不能采用连作的种植方式, 这种种植方式会导致桃树的生长缓慢, 产量上也偏低。无论是采用何种栽培技术, 种植园地的选择都是非常重要的。

2 桃树栽培的起垄技术

在确定了种植栽培的园地以后, 为了更加科学的种植桃树, 获得更大的产值收益, 我们通常选择起垄的方式种植和栽培桃树。桃树的生长, 不耐涝, 对阳光和日照的要求比较高, 对于土壤的质量以及透气性能也有所要求。所以, 起垄栽培能够更好的保证桃树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质量。对于桃树栽培的起垄技术, 我们从这几个方面予以介绍。

第一, 起垄的方式。起垄从本质上看是对整个园地的土壤进行调整, 更加科学的利用整个园地的土壤, 提高种植效率。在起垄之前, 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对全园的土地进行一次深翻, 每一个园地的土壤性能各不相同, 但是要让桃树更好的生长, 必然要求土壤相对肥沃。对于较为贫瘠或者土壤较为粘重的区域, 我们在深翻土地时要适当的进行改良, 完善土壤的有机性能。在起垄之前, 通常会在土壤表面施加一层基肥, 这样在起垄完成以后, 肥料就能够均匀的分布在整个垄内。一般我们起垄应该在秋季进行, 因为这一时期起垄深翻土地, 对土地进行改良等能够经过一段时间, 在栽培时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要达到更好的起垄效果, 我们通常需要对土地深翻的标准达到40cm。对于果园起垄, 传统都是依靠人力来进行,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已经有专门的起垄机来进行操作。专业的起垄机, 操作成本低, 工作效率高。通常采用起垄机起垄的高度控制在35cm左右, 宽度可调, 一般控制在100cm左右。

第二, 起垄的栽植。完成了起垄以后, 我们就要开始栽植桃树。桃树的栽培自然是以垄为单位, 但是如何科学的确定好株距对于桃树的后续生长则是极为重要。按照桃树的生长特性, 我们通常将垄间隔设置为5m, 这样能够保证垄与垄之间的桃树生长空间, 以及园林操作的空间。在每一垄中, 则是按照1.5m或者2m的距离来确定株距。种植一般在春天完成, 也就是3月间为最佳种植时机, 按照事先确定的株距在垄中间挖一个30cm左右见方的树穴, 把苗木放入树穴扶正, 舒展根系, 将土填在根系周围, 随填土随踏实, 直到略高于周围土面。在树穴周围筑土埂, 整好树盘, 浇透水。水渗下后, 整平树盘, 覆盖地膜。

3 桃树栽培的土肥管理

在完成了起垄和初步的种植以后, 就进入了桃树的生长周期, 在这个周期中, 外界资源和技术的调整, 同样对整个桃树栽培的最终效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整个生长周期中, 土壤的培护以及施肥管理无疑于是最重要的2个方面。

第一, 土壤的管理。起垄以后, 整个土壤的质量在起垄阶段基本上已经稳定了, 无论是深翻还是基肥, 在成长周期中已经不再适用。在这一阶段要对土壤进行管理, 主要是一些基础的维护工作。特别是对于一些采取间种方式的桃树栽培园地, 一定要留足桃树自身生长所需要的树盘空间, 便于为土地进行及时的灌溉和除草, 不影响桃树自身的生长。

第二, 施肥管理。桃树在正常的生长周期中, 需要适当的予以施肥。氮磷钾是作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几种基础性肥料, 但是不同的植物、品种对于这几种肥料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要想达到最佳的效果, 就必须学会科学的施肥。主要指的就是应该控制好几种肥料之间的比例, 我们分别分析这几种肥料与桃树生长的关系。首先, 氮肥的施加。桃树在其生长周期的不同阶段中, 对于氮肥的需求是不同的。在幼树阶段, 不宜过多的施用氮肥, 因为氮肥的效果主要发挥在新生树梢的生长以及促进果实的生长阶段。如果在幼树阶段就大量的施用氮肥, 只会促进大量的新树梢生长, 同时推迟结果的周期。在桃树的生长周期中, 应该随着果树的不断生长而逐渐加大氮肥的施用量。另外, 桃树产量的增加也意味着氮肥的施用数量也必须增加。一旦果树缺少氮肥的供给, 那么桃树的果实在外观色泽、大小、形状上就会有很大的差距。其次, 磷肥。桃树的生长对于磷肥的需求并不高, 主要是在花粉的传授以及果实生长阶段需要磷肥的支持, 缺少磷肥, 会影响果实的果肉、口感以及表皮上较为粗糙。第三, 钾肥。钾肥是桃树生长最需要的一种肥料, 前期叶子的生长直接关系到后期果实的大小以及膨化程度。桃树需钾量大, 充足的钾肥才能保证果实的糖含量高, 口感好。

参考文献

[1]范仲先.桃树栽培的新模式[J].新农村, 2011 (7)

[2]国外果树增产新法[J].山西农业 (致富科技) , 2007 (8)

春雪桃设施高密度栽培试验 第2篇

摘要:对大棚栽植的春雪桃进行了不同栽植密度、不同修剪方式和保温覆盖方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棚栽植春雪桃采用1 m×1 m高密度栽植,高纺锤形修剪,三膜-苫覆盖,达到了早产丰产优质高效的目的,解决了结果晚、产量低、质量差等问题,为下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舂雪桃;高密度;高纺锤形;三膜一苫近年来,大棚桃以上市早、产值高等优点成为一项新的种植产业,在沂水县悄然兴起,经济收益可观。但经观察研究发现,现有大棚桃的栽培存在着树形不合理、结果晚、产量低、质量差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用高密度栽培、纺锤形修剪、科学化管理的冬暖式大棚栽培技术模式,达到春栽植冬结果、当年栽树当年见效益的目的。自栽植到采收13~14个月,667 m2产量可达1 000 kg以上,果实品质和生产效益大幅度提高,对推动该县桃设施栽培制度变革和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几年来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园基本情况

试验于2011年开始在沂水县许家湖镇后坡村进行。供试桃品种为春雪,授粉品种为油桃126。选择10个大棚为试验棚,自然条件一致。大棚为无柱钢架式塑料大棚,长80 m、宽12 m、高3.3 m,实际种植面积约700 m2。大棚内土壤为砂壤土,南北行向栽植,精细管理。当地年均温为14.8 ℃,1月份平均气温0.9 ℃,最高18.2 ℃,最低-11.6 ℃;7月份平均气温为28.1 ℃,最高40.9 ℃,最低16.7 ℃。年均降雨量729.9 m,年日照时数2 289.7 h,无霜期214 d。

1.2试验方法

栽植密度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①1 m×1 m、②1 m×2 m、③1.5 m×2 m,对照处理④栽植密度设为2 m×2 m,共4个棚。2012年12月在棚内采取“Z”形取样方式取点10处,记录树体高度、地径粗度、侧枝的数量、侧枝长度及粗度、侧枝上花芽数量。2012年5月5日和2013年5月6日,采取“Z”形采样方式随机抽取10株,统计坐果数,并称重计算株产量和667 m2产量。

修剪方式试验在3个棚中进行,每棚1个处理,共设3个处理,分别为①高纺锤形、②开心形、③V字形。2013年5月6日调查各处理产量及优质果率。

覆膜管理方式试验设3个处理,每棚为1个处理。处理①为棚体覆盖大棚膜及草苫或棉被的单膜覆盖模式,处理②为地面铺设黑薄膜、棚体覆盖大棚膜及草苫或棉被的双膜覆盖模式,处理③为地面铺设黑薄膜、棚体覆盖大棚膜及草苫或棉被、苫上覆膜的三膜覆盖模式,记录1月份和2月份的棚内温度,每天测量上午10:00和凌晨6:00的温度,计算月平均温度。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栽植密度对树体生长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表1),随着栽植密度的降 山西果树SHANXIFRUITS 2014(2)1低,树体高度、地径、1 m处直径、侧枝长度和花芽数随之增加,但侧枝数量和侧枝粗度无明显差异。

2.2不同栽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表1不同栽植密度下2年生桃树体生长情况表

从表3可知,高纺锤形修剪方式下667 m2产量和优质果率最高,传统开心形修剪方式667 m2产量和优质果率最低,“V”字形修剪方式居中。

2.4不同管理模式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从表4看出,通过地面铺设黑薄膜、棚体覆盖大棚膜及草苫或棉被、苫上覆膜的三膜覆盖模式,能有效的提高棚内温度2 ℃左右,苫上覆膜的模式能减少雨雪影响,提早成熟上市1周以上,增收明显。表3不同修剪方式下2年生树产量质量情况表

处理1栽植密度1修剪方式1667 m2产量/kg1优质果率/%1优缺点①11 m×1 m1高纺锤形13 055.001901空间利用率高,易操作②11 m×1 m1开心形11 896.131791树势低矮,不易操作③11 m×1 m1“V”字形12 737.681851空间利用率适中,不易操作表4不同管理方式下棚内温度及效益对比

处理1管理方式11月平均1温度/℃12月平均1温度/℃1上市时间/1(月/日)1单价/1(元/kg)①1单膜覆盖110.2113.415/10112②1双膜覆盖110.9114.315/4116③1三膜覆盖112.1115.514/291203结论与讨论

通过不同栽植密度下早期丰产性试验表明,栽植株行距为1 m×1 m模式下,667 m2产量最高,效益最好。不同修剪方式对比试验表明,高纺锤形修剪方式优质果率明显高于传统开心形和“V”字形修剪方式,管理更加方便。三膜覆盖模式能有效提高棚内温度,苫上覆膜的模式能减少雨雪影响,提早成熟上市1周以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通过以上试验,可以确定1 m×1 m栽植密度、高纺锤形修剪、三膜一苫覆盖等管理技术的综合应用,桃设施栽培达到了早产丰产、优质高效的目的。但生产上应注意,为保证大棚桃优质丰产,需逐年进行间伐处理。栽植时确定好临时行与永久行,第1年采收后,对临时行进行隔株去株处理,667 m2栽植株数由667株调整为500株;修剪上对永久行以长放、轻剪为主,尽可能保持较多的留枝量,保持树冠;对临时行进行缩冠修剪,压缩冠幅。第2年采收后对临时行进行刨除,变株行距为1 m×2 m,将667 m2栽植株数调整为333株,以满足树体生长需求,保证树体间的通风透光,为以后的优质丰产奠定基础,方能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摘要:对大棚栽植的春雪桃进行了不同栽植密度、不同修剪方式和保温覆盖方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棚栽植春雪桃采用1 m×1 m高密度栽植,高纺锤形修剪,三膜-苫覆盖,达到了早产丰产优质高效的目的,解决了结果晚、产量低、质量差等问题,为下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舂雪桃;高密度;高纺锤形;三膜一苫近年来,大棚桃以上市早、产值高等优点成为一项新的种植产业,在沂水县悄然兴起,经济收益可观。但经观察研究发现,现有大棚桃的栽培存在着树形不合理、结果晚、产量低、质量差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用高密度栽培、纺锤形修剪、科学化管理的冬暖式大棚栽培技术模式,达到春栽植冬结果、当年栽树当年见效益的目的。自栽植到采收13~14个月,667 m2产量可达1 000 kg以上,果实品质和生产效益大幅度提高,对推动该县桃设施栽培制度变革和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几年来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园基本情况

试验于2011年开始在沂水县许家湖镇后坡村进行。供试桃品种为春雪,授粉品种为油桃126。选择10个大棚为试验棚,自然条件一致。大棚为无柱钢架式塑料大棚,长80 m、宽12 m、高3.3 m,实际种植面积约700 m2。大棚内土壤为砂壤土,南北行向栽植,精细管理。当地年均温为14.8 ℃,1月份平均气温0.9 ℃,最高18.2 ℃,最低-11.6 ℃;7月份平均气温为28.1 ℃,最高40.9 ℃,最低16.7 ℃。年均降雨量729.9 m,年日照时数2 289.7 h,无霜期214 d。

1.2试验方法

栽植密度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①1 m×1 m、②1 m×2 m、③1.5 m×2 m,对照处理④栽植密度设为2 m×2 m,共4个棚。2012年12月在棚内采取“Z”形取样方式取点10处,记录树体高度、地径粗度、侧枝的数量、侧枝长度及粗度、侧枝上花芽数量。2012年5月5日和2013年5月6日,采取“Z”形采样方式随机抽取10株,统计坐果数,并称重计算株产量和667 m2产量。

修剪方式试验在3个棚中进行,每棚1个处理,共设3个处理,分别为①高纺锤形、②开心形、③V字形。2013年5月6日调查各处理产量及优质果率。

覆膜管理方式试验设3个处理,每棚为1个处理。处理①为棚体覆盖大棚膜及草苫或棉被的单膜覆盖模式,处理②为地面铺设黑薄膜、棚体覆盖大棚膜及草苫或棉被的双膜覆盖模式,处理③为地面铺设黑薄膜、棚体覆盖大棚膜及草苫或棉被、苫上覆膜的三膜覆盖模式,记录1月份和2月份的棚内温度,每天测量上午10:00和凌晨6:00的温度,计算月平均温度。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栽植密度对树体生长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表1),随着栽植密度的降 山西果树SHANXIFRUITS 2014(2)1低,树体高度、地径、1 m处直径、侧枝长度和花芽数随之增加,但侧枝数量和侧枝粗度无明显差异。

2.2不同栽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表1不同栽植密度下2年生桃树体生长情况表

从表3可知,高纺锤形修剪方式下667 m2产量和优质果率最高,传统开心形修剪方式667 m2产量和优质果率最低,“V”字形修剪方式居中。

2.4不同管理模式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从表4看出,通过地面铺设黑薄膜、棚体覆盖大棚膜及草苫或棉被、苫上覆膜的三膜覆盖模式,能有效的提高棚内温度2 ℃左右,苫上覆膜的模式能减少雨雪影响,提早成熟上市1周以上,增收明显。表3不同修剪方式下2年生树产量质量情况表

处理1栽植密度1修剪方式1667 m2产量/kg1优质果率/%1优缺点①11 m×1 m1高纺锤形13 055.001901空间利用率高,易操作②11 m×1 m1开心形11 896.131791树势低矮,不易操作③11 m×1 m1“V”字形12 737.681851空间利用率适中,不易操作表4不同管理方式下棚内温度及效益对比

处理1管理方式11月平均1温度/℃12月平均1温度/℃1上市时间/1(月/日)1单价/1(元/kg)①1单膜覆盖110.2113.415/10112②1双膜覆盖110.9114.315/4116③1三膜覆盖112.1115.514/291203结论与讨论

通过不同栽植密度下早期丰产性试验表明,栽植株行距为1 m×1 m模式下,667 m2产量最高,效益最好。不同修剪方式对比试验表明,高纺锤形修剪方式优质果率明显高于传统开心形和“V”字形修剪方式,管理更加方便。三膜覆盖模式能有效提高棚内温度,苫上覆膜的模式能减少雨雪影响,提早成熟上市1周以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通过以上试验,可以确定1 m×1 m栽植密度、高纺锤形修剪、三膜一苫覆盖等管理技术的综合应用,桃设施栽培达到了早产丰产、优质高效的目的。但生产上应注意,为保证大棚桃优质丰产,需逐年进行间伐处理。栽植时确定好临时行与永久行,第1年采收后,对临时行进行隔株去株处理,667 m2栽植株数由667株调整为500株;修剪上对永久行以长放、轻剪为主,尽可能保持较多的留枝量,保持树冠;对临时行进行缩冠修剪,压缩冠幅。第2年采收后对临时行进行刨除,变株行距为1 m×2 m,将667 m2栽植株数调整为333株,以满足树体生长需求,保证树体间的通风透光,为以后的优质丰产奠定基础,方能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摘要:对大棚栽植的春雪桃进行了不同栽植密度、不同修剪方式和保温覆盖方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棚栽植春雪桃采用1 m×1 m高密度栽植,高纺锤形修剪,三膜-苫覆盖,达到了早产丰产优质高效的目的,解决了结果晚、产量低、质量差等问题,为下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舂雪桃;高密度;高纺锤形;三膜一苫近年来,大棚桃以上市早、产值高等优点成为一项新的种植产业,在沂水县悄然兴起,经济收益可观。但经观察研究发现,现有大棚桃的栽培存在着树形不合理、结果晚、产量低、质量差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用高密度栽培、纺锤形修剪、科学化管理的冬暖式大棚栽培技术模式,达到春栽植冬结果、当年栽树当年见效益的目的。自栽植到采收13~14个月,667 m2产量可达1 000 kg以上,果实品质和生产效益大幅度提高,对推动该县桃设施栽培制度变革和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几年来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园基本情况

试验于2011年开始在沂水县许家湖镇后坡村进行。供试桃品种为春雪,授粉品种为油桃126。选择10个大棚为试验棚,自然条件一致。大棚为无柱钢架式塑料大棚,长80 m、宽12 m、高3.3 m,实际种植面积约700 m2。大棚内土壤为砂壤土,南北行向栽植,精细管理。当地年均温为14.8 ℃,1月份平均气温0.9 ℃,最高18.2 ℃,最低-11.6 ℃;7月份平均气温为28.1 ℃,最高40.9 ℃,最低16.7 ℃。年均降雨量729.9 m,年日照时数2 289.7 h,无霜期214 d。

1.2试验方法

栽植密度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①1 m×1 m、②1 m×2 m、③1.5 m×2 m,对照处理④栽植密度设为2 m×2 m,共4个棚。2012年12月在棚内采取“Z”形取样方式取点10处,记录树体高度、地径粗度、侧枝的数量、侧枝长度及粗度、侧枝上花芽数量。2012年5月5日和2013年5月6日,采取“Z”形采样方式随机抽取10株,统计坐果数,并称重计算株产量和667 m2产量。

修剪方式试验在3个棚中进行,每棚1个处理,共设3个处理,分别为①高纺锤形、②开心形、③V字形。2013年5月6日调查各处理产量及优质果率。

覆膜管理方式试验设3个处理,每棚为1个处理。处理①为棚体覆盖大棚膜及草苫或棉被的单膜覆盖模式,处理②为地面铺设黑薄膜、棚体覆盖大棚膜及草苫或棉被的双膜覆盖模式,处理③为地面铺设黑薄膜、棚体覆盖大棚膜及草苫或棉被、苫上覆膜的三膜覆盖模式,记录1月份和2月份的棚内温度,每天测量上午10:00和凌晨6:00的温度,计算月平均温度。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栽植密度对树体生长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表1),随着栽植密度的降 山西果树SHANXIFRUITS 2014(2)1低,树体高度、地径、1 m处直径、侧枝长度和花芽数随之增加,但侧枝数量和侧枝粗度无明显差异。

2.2不同栽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表1不同栽植密度下2年生桃树体生长情况表

从表3可知,高纺锤形修剪方式下667 m2产量和优质果率最高,传统开心形修剪方式667 m2产量和优质果率最低,“V”字形修剪方式居中。

2.4不同管理模式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从表4看出,通过地面铺设黑薄膜、棚体覆盖大棚膜及草苫或棉被、苫上覆膜的三膜覆盖模式,能有效的提高棚内温度2 ℃左右,苫上覆膜的模式能减少雨雪影响,提早成熟上市1周以上,增收明显。表3不同修剪方式下2年生树产量质量情况表

处理1栽植密度1修剪方式1667 m2产量/kg1优质果率/%1优缺点①11 m×1 m1高纺锤形13 055.001901空间利用率高,易操作②11 m×1 m1开心形11 896.131791树势低矮,不易操作③11 m×1 m1“V”字形12 737.681851空间利用率适中,不易操作表4不同管理方式下棚内温度及效益对比

处理1管理方式11月平均1温度/℃12月平均1温度/℃1上市时间/1(月/日)1单价/1(元/kg)①1单膜覆盖110.2113.415/10112②1双膜覆盖110.9114.315/4116③1三膜覆盖112.1115.514/291203结论与讨论

通过不同栽植密度下早期丰产性试验表明,栽植株行距为1 m×1 m模式下,667 m2产量最高,效益最好。不同修剪方式对比试验表明,高纺锤形修剪方式优质果率明显高于传统开心形和“V”字形修剪方式,管理更加方便。三膜覆盖模式能有效提高棚内温度,苫上覆膜的模式能减少雨雪影响,提早成熟上市1周以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反季节桃栽培技术 第3篇

1 对环境的要求

1.1 对温度的要求

桃树进入休眠期后, 一般需要低于7.2℃以下的低温800~1000小时才能打破休眠, 个别品种或更低或更高, 叶芽与花芽的低温需求量大体相近。在温室内, 如果升温时间过早, 常因不能满足其低温需求量而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如花芽不等膨大即自行脱落;有时枝上部的花芽已经开放。而下部的花芽还在休眠, 以后才逐渐开放, 后开放的花小而且呈畸形, 花柱不能伸长, 叶芽常延迟萌发或不萌发, 树冠内骨干枝易光秃。

1.2 对光照的要求

桃树是喜光树种, 因而对光反应敏感。当光照不足时, 根系发育差, 枝叶徒长、花芽少且质量差, 落花落果重, 果实品质差;大棚内必须注意合理密植与整形修剪及其它增光措施, 以满足其对光照的要求。

1.3 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桃树耐寒忌涝, 在含水量20%~40%的土壤便能生长良好, 但很不抗涝。宜在土质疏松、排水畅通的沙质壤土上生长, 粘重土上的桃树易徒长易患流胶病。土壤含盐量达0.28%以上生长不良或部分死亡, 因此棚室栽培桃树必须选择近中性、含盐量低的沙壤土。

2 品种的选择

桃树反季节栽培时, 必须根据设施性能、环境条件、品种特征等进行品种选择。

2.1 春提早栽培

可选择果实发育期在80天以内, 需冷量在800小时以下的优良品种, 并注意在温室内能提早到当地或南方桃露地生产上市之前。

2.2 秋延后栽培

应选择果实发育期较长的品种, 一般应大于200天。

桃树虽能自花授粉, 但异花授粉能提高产量, 故棚室内应选择2~3个品种, 且花粉量要大。

3 苗木培育

为使温室桃树在扣棚后能够尽早高产, 获得较高效益, 进入温室的苗木一般应先在露地盆栽或袋栽培养1年, 然后移入温室。而大棚内一般则直接定植, 于树开始挂果后扣棚。

温室预先盆栽可选用直径40cm的大盆, 盆内装营养土, 可定植半成品或成品苗。半成苗在接芽长到10~20cm时摘心, 促发三级主枝, 这样可培养出具有12个主枝头的3级主枝杯状形树形, 其余副梢视空间应尽量保留。

4 栽培技术

4.1 栽培方式与密度

温室内可采用纯桃树植和间作方式。纯桃树栽植采用的株行距有0.9m1.2m、1m1.5m、1.2m1.5m、1.5m2.0m、1.5m2.5m等;也可以按前期较密, 后期伐除一部分的计划性密植。行向为南北行, 行与行之间也可以采用窄行留一宽行, 一般窄行1.2~1.5m、宽为2~2.5m。间作式栽植一般在温室内按东西在2行, 株行距2m1.5m或1.5m3m。

4.2 定植

确定好株行距后, 按行距挖沟, 沟深1m、宽80cm, 挖好沟后, 按5000kg/667m2有机肥拌入土中回填到沟内, 沟底最好填铡断的秸秆, 并与土混合, 可使多余的水分快速下渗, 不致于使桃树发生积水。填好回填土后, 立即浇水, 待土壤稍干后, 便可在沟内按株行距挖好植穴, 一般穴深40cm、宽50cm。

4.3 栽植时期

可在春季或秋季进行。盆栽培养的最好在秋季, 这样根系能及早适应土壤环境, 并有一定的生长, 第2年扣棚后生长结果能力强;春季栽植一般选用未盆栽的健壮苗, 经过1年生长季的培养后, 秋末建棚, 第2年即可投入生产。栽植时, 应注意深度。桃树不可过深, 否则苗木生长慢, 一般应使根茎部位同地面相平为宜。栽后立即浇水。

5 病虫害防治

5.1 褐腐病

褐腐病是棚室桃树的一个主要病害。主要危害果实, 果实先发生褐色小斑, 逐渐扩大, 变成褐色软腐状, 并在表面产生白色或褐色丝状点粒, 成同心圆, 并逐渐向外发展。防治方法: (1) 彻底清除已感病的果实; (2) 春季萌芽前喷4~5°Be石硫合剂; (3) 落花后每10天喷0.3°Be石硫合剂1次, 花萼脱落后再喷1次; (4) 采收前1个月喷1次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

5.2 桃穿孔病

此病主要危害叶片, 也危害果实和小枝。叶片初为水渍状小斑点, 后变为圆形或不规则病斑, 大小约2mm, 病斑脱落成穿孔。防治方法: (1) 冬季清除落叶、病枝; (2) 在芽刚萌动末展叶前, 喷1次2~3°Be石硫合剂; (3) 发芽后1个月, 每隔15天喷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3次。

5.3 桃蛀螟和梨小食心虫

均为害果实, 后者还为害桃梢。防治方法: (1) 落叶后, 清除病源, 减少越冬虫口密度; (2) 产卵盛期喷布50%螺松乳油1000倍液药杀幼虫, 隔10~20天再喷1次。也可在喷药后进行套袋防护。

5.4 蚜虫

危害嫩叶嫩梢, 影响树势。防治方法: (1) 春季花前、花后喷50%辛硫磷1500~2500倍液, 最好与其它有机磷杀虫剂轮换使用。落花后20天再喷1次。 (2) 春季产卵盛期喷布10%氯氰菊酯乳油1000~1300倍液, 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收稿:2013-03-06)

摘要:在设施条件下栽植桃, 使桃提前上市, 能够提高产量, 增加效益。本文阐述了反季节桃的栽培技术, 为果农增收提供参考。

桃保护地栽培范文

桃保护地栽培范文(精选3篇)桃保护地栽培 第1篇桃树在栽培, 对于园地的位置有着较高的要求, 桃树的生长应该选择地势比较高, 排水功能...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