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民健康饮水调查
社区居民健康饮水调查(精选8篇)
社区居民健康饮水调查 第1篇
社区居民健康饮水调查
性别:家庭地址:年龄(周岁)岁
(一)是非题(对的打“√”,错的打“×”,填在括号内)
1、水是生命物质溶剂也是生命的营养物质,对人的生理功能起重要作用。()
2、饮水质量是我们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3、水不是身体营养传媒。()
4、人体失去20%的水,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5、早晨拧开自来水龙头后,大约放水约一脸盆后,方可接水使用。()
6、煮沸后放置24小时以上的白开水也可饮用。()
7、饮用多次反复煮沸的水,易引起亚硝酸盐中毒。()
8、经常喝未完全煮沸的水,易患膀胱癌、直肠癌。()
9、晚间睡觉最好不要饮水,否则影响睡眠。()
(二)选择题(把正确序号写在括号内)
1、饮水机若()个月不清洗消毒,就会大量繁殖细菌、病毒、沉淀残渣、重金属等,严重影响饮用者健康。
(1)3个月(2)6个月(3)9个月(4)12个月
2、自来水中的有害病菌必须经过加热到()才能被完全杀死。
(1)80℃,10分钟(2)90℃,5分钟(3)100℃,3分钟
3、目前较理想的饮用水源是()
(1)自来水(2)纯净水(3)矿泉水(4)功能水
4、除三餐外,一般成年人需要另外补充()的水。
(1)1000ml(2)1200ml(3)1500ml5、夏天大量出汗后要喝()
(1)凉开水(2)淡开水(3)冰水(4)加盐温热开水
6、长期喝过量开水或短时间大量喝水,可以引起()
(1)喝水减肥(2)有益身体健康(3)有益防止心血管疾病(4)水中毒
7、儿童首选的饮料是()
(1)碳酸饮料(2)纯净水(3)功能水(4)白开水
(三)多选题(在你认为正确的都填在括号内)
1、正确的饮水方式是()
(1)要适量饮水,不暴饮。(2)要定时,勿只口渴时饮水。(3)要喝开水,不喝生水。
(4)要喝新鲜开水,不喝“陈水”。(5)天热时要喝加盐温热水,不喝冰水。
2、新鲜开水要现烧现喝,不喝()
(1)放置时间太长的水。(2)自动热水器中隔夜重煮的水。(3)经过反复煮沸的残留开水。(4)盛在保温瓶中已非当日的水。(5)蒸过饭菜的蒸锅水。
3、早晨起床后空腹饮水,可以()
(1)维持血液正常循环(2)清洗胃肠道(3)预防高血压、脑血栓、心肌梗塞等疾病(4)有效减肥(5)有利美容
4、长期饮用纯水,会导致人体()
(1)营养失调(2)人体微量元素缺失(3)易患心血管疾病(4)影响儿童生长发育(5)免疫力下降
社区居民健康饮水调查 第2篇
了解金牛区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服务和对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技能的掌握程度,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金牛区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结果 金牛区社区居民“健康理念及基本知识”平均答题正确率为40.97%,“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平均答题正确率为35.63%,“健康技能”平均答题正确率为39.54%。结论 金牛区社区居民健康素养现况较低,应加大健康促进力度。
健康知识的提高是全民素质提高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提高健康素质又有赖于提高健康素养[1]。美国2010年健康国民的目标对健康素养的定义是,个体具有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维持和促进健康的能力
[2-4]。良好的健康素养有利于居民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而全民族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既是实现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5]。为了解金牛区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的整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2010年金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所辖五块石、营门口、黄忠社区的1012人进行了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金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的数据。
1.2对象采用PPS抽样方法,确定每一级的抽样单位PSU,分别是街道办、居委会、居民户和居民个人。街道办编号后,按照抽样间距计算,选择五块石、营门口、黄忠3个街道办,每个街道办的居委会同样编号,按照抽样间距计算选择居委会,同理确定居委会中的居民户,对所选居民户的共计1 012名15~69岁的城乡常驻人口进行问卷调查。
1.3方法采取入户询问调查方式,由楼组长陪同 2名调查员组成“三人调查小组”挨家入户调查。对调查对象采用一对一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统一采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及健康技能4部分。
1.4统计分析采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1一般情况该次五块石调查328人,营门口调查336人,黄忠调查348人,共计调查人口1012人。发放问卷1012份,回收问卷1012份,问卷回收率100%。男女比例为1:1.044。所有调查对象均已婚,无少数民族。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及社会学特征见表
1、表2。
2.2居民健康理念及基本知识情况调查社区居民在“健康理念及基本知识”答题部分,平均答题正确率为40.97%。全区健康概念、癌症早期发现和四害传播疾病的知晓率分别为56.23%、51.78%和50.40%;流感的预防、艾滋病传播途径以及安全套降低艾滋病感染的知晓率为49.60%、36.96%和32.91%;有28.46%、25.00%和22.53%的居民知道职业病防治法、肺结核常识和肺结核首次治疗免费,见表
3、表
4、表5。
2.3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调查情况调查社区居民在“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答题部分,平均答题正确率为35.63%。不吃超过保质期食物、掌握正确刷牙习惯、知晓健康生活方式以及掌握婴幼儿喂养常识的知晓率分别为66.40%、62.55%、57.02%和35.28%;有30.33%、21.84%、23.62%、25.10%、23.81%和23.62%的居民知道坚持每年体检、成年男性每天饮酒量应不超过50g、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孕妇产检次数、饮水污染和介水传染病以及狂犬病正确预防,见表
6、表
7、表8。
2.4居民健康技能调查情况2010年调查人口1012人,调查项目主要分布于紧急救助、危险标示和基础医疗技能。调查显示,调查社区居民在“健康技能”答题部分,平均答题正确率为39.54%。全区“120”紧急救助知晓率为67.29%,体温正确测量知晓率为61.76%,有43.77%、35.18%、35.17%、27.37%、20.06%和19.96%的居民认识易燃物、易爆物、剧毒物、高压危险、生物安全和放射危害标示。分项目知晓人数详细情况见表
9、表
10、表11。
3.讨论
3.1结果分析
3.1.1居民健康理念及基本知识调查情况全区社区居民平均答题正确率为40.97%,同比上海市闵行区居民答题正确率63.4%[6]偏低,原因在于金牛区启动居民健康素养干预时间较晚,社区健康教育人员配置比例低甚至未配备健康教育人员。全区健康相关概念、癌症的早期发现和四害传播疾病正确知晓人数分别为569人(56.23%),524人(51.78%)和510人(50.40%),在该类调查题目中掌握程度居前三位;统计分析显示,健康相关概念和癌症早期发现按收入、职业分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卡方检验值见上表2)。职业病防治法、肺结核常识、肺结核免费享受治疗分别有288人(28.46%)、253人(25.00%)和228人(22.53%)知晓,按年龄、收入、文化、职业分布无统计学差异(卡方检验值见上表2),原因在于题目过于专业化,非专业人员不易掌握。
3.1.2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调查情况全区社区居民平均答题正确率为35.63%,同比上海市闵行区居民答题正确率65.6%[6] 偏低,原因在于缺乏相关专项日常健康教育,应加大教育力度。全区不进食超过保质期食品、掌握正确刷牙习惯和知晓不饮酒、吸烟等健康生活方式这三个调查项目分别有672人(66.40%)、633人(62.55%)和577人(57.02%)掌握,排名前三;统计分析显示,掌握正确刷牙习惯按年龄、收入、文化、职业分布无统计学差异,原因在于其健康教育和促进均已普及;知晓不饮酒、吸烟等健康生活方式按年龄、收入、文化、职业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卡方检验值见上表3)。对于知晓孕妇产检次数和婴幼儿喂养常识,居民掌握程度较低,分别有254人(25.10%)和357人(35.28%)知晓,统计分析显示,两者按年龄、收入、文化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卡方检验值见上表3),原因在于生活实践和经验。只有30.24%的居民能坚持做到每年体检,较上海市闵行区92.0%[6]严重偏低,原因受经济、职业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应重视体检。同类题目中,掌握程度最低的三个项目分别是日饮酒量、抗生素使用常识和狂犬病预防,知晓率分别是21.84%、23.62%、23.62%(统计分析见上表3),应加强健康教育。
3.1.3居民健康技能调查情况全区社区居民平均答题正确率为39.54%,同比上海市闵行区居民答题正确率69.1%[6] 偏低。全区知晓紧急医疗救助拨打120电话、会正确测量体温和认识易燃物标示的人数分别为681人(67.29%)、625人(61.76%)和443人(43.77%),排名前三;统计分析显示,按年龄、文化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卡方检验值见上表4)。拨打120紧急求助、会正确测量体温和认识易燃物标示是目前社会热点关注问题,相关健康教育知识普及途径相对完善,故社区居民掌握程度良好(按收入、职业分布差异见上表4)。社区居民掌握相对薄弱的是认识放射危害标示、认识生物安全标示和认识剧毒物质标示,仅有202人(19.96%)、203人(20.06%)和355人(35.08%)掌握,原因在于未进行系统专业化的健康教育,对于过度专业化的题目社区居民无法掌握,应加强专项健康教育。
3.2建议
3.2.1 重视健康促进提高公众健康素养健康素养是外界环境和教育对个体健康状态的长期作用[6],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对居民进行更多的健康教育,成为提高公民健康素养的首要问题[7]。只有更广泛的社会参与,多部门的合作和支持,从卫生、文化、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提高对健康促进的重视程度,才能最终达到提高国民健康素养的目标。
3.2.2 改进人群健康教育材料无论是医疗场所,还是公共卫生领域,许多普及性的健康相关信息都是以书面的形式传递给病人和大众[3],但是书面印刷材料的有效性往往不及录像带等音频、视频材料,音频、视频资料更容易被理解接收。可以应用新的传播设计技术,使健康教育材料更加直观、生动。以符合不同地方、不同人群的接受,以促进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8]。健康教育应当是集视听教育于一体的复合式宣传教育。
社区居民健康促进状况调查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在龙岗中心城区随机选择3~4个社区, 经过入户及公共场所调查, 抽选20~60岁居民为观察对象, 调查总人数为300人。在调查问卷有效的296人中, 男147人, 女149人;其中20~35岁112人, 36~49岁128人, 50~60岁56人;教育背景:初中及以下34人, 高中53人, 大专82人, 大专及以上127人;职业类别:企业员工109人, 职员55人, 公务员33人, 教师43人, 个体经营者35人, 其他职业21人。
1.2调查方法
自主印制调查问卷, 内容包含观察对象的一般资料 (姓名、性别、年龄、教育背景、职业类别等) 、健身活动情况 (包括健身活动、健身活动场所、健身器材等) 、健康体检情况 (居民体检方式包括单位组织、社区组织、保险公司提供、自费等, 健康体检需要间隔时间为1年) 、健康知识的认知 (以8项卫生保健知识知晓情况, 具体为营养、生活方式、心血管类疾病、糖尿病、肿瘤、传染病、口腔、急救与用药) 和行为习惯 (以10项卫生行为情况, 包括是否吸烟与饮酒、饮食行为、运动、睡眠、备药、接种疫苗、健康检测、刷牙、就医行为) [3]。调查问卷由调查对象当场填写签名后立即收回, 在发放的问卷中有296份为有效问卷。
2 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 在健身活动场所方面, 多数居民在露天场所锻炼, 锻炼次数大多不会超过3次/周;在体检方式方面, 单位组织所占比例较大, 有48.6%的居民会每年进行1次体检, 但居民对于饮食营养搭配却不够理想, 此外, 居民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也不甚理想, 仍需要加强, 见表1。
注:1mm Hg=0.133k Pa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 (WHO) 专家在研究目前人类的健康特点和疾病危害的走向后清楚地表明, 引发疾病与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为缺乏锻炼运动, 这也是如今一种最不正确的生活方式[4]。此次参与调查的300人经过调查问卷, 有露天场所、室内场所或广场可以使居民专门进行锻炼活动的比例为97.6%、28.0%、29.7%, 健身器材充足的占41.6%;每周参加3次以上健身活动的人数有12.2%;每年进行1次体检的人数占48.6%;对营养结构搭配十分注意以及注意的分别占2.7%、13.8%, 不吸烟居民人数为40.5%;知道需要间隔1年进行健康体检的比例为33.8%;认为危害健康的因素有抽烟、酗酒、缺乏锻炼运动, 认为和日常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肿瘤, 知道我国人群在食盐量为每人6g/天的比例为42.2%;了解成年者正常血压的最大值为140/90mm Hg的居民占有39.5%。
中国健康管理的执行式才刚刚起步, 所以需要增强对其调查的力度, 配备齐全的社区健康管理工作人员, 此外提升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 加大教育宣传工作, 建立更为恰当和适合中国社区健康管理制度和相关策略, 结合具体状况进一步普及保健知识和技能, 指导居民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完全改正危及健康的行为, 增强社区居民保持健康的能力;主动开展医疗体育, 以取得健康教育的效果, 使社区居民健康水平得到提升。
此次调查结果表明, 社区人群每周进行体育锻炼超过3次的仅为12.2%。美国疾控中心及运动医学学院建议锻炼方式为每周锻炼次数至少为3次, 每次时间不少于30min, 为中等强度, 如此才能收获良好的运动锻炼成效[5]。伴随着人们对于运动的重视, 社区更应该倡议锻炼所带来的健康生活方式, 动员个体、家庭、社区和全社会的人们共同积极参与, 可以按照年龄层次的需要和具体情况, 成立健身活动俱乐部和健身活动中心, 积极组建可唤起居民健身热情的团队;此外加大建设运动场地及设备器材, 确保健身活动所需;针对防治慢性疾病, 提出相应的健身方法, 逐渐提升社区居民总体健康水平。
摘要: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健康促进的实际情况, 为社区的健康改善和居民自身的健康教育提供实质性依据。方法 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在深圳市龙岗中心城区随机选择3~4个社区, 经过入户及公共场所调查, 抽选20~60岁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 共选择300人进行此次的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 在健身活动场所方面, 多数居民在露天场所锻炼, 锻炼次数大多不会超过3次/周;在体检方式方面, 单位组织所占比例较大, 有48.6%的居民会于每年进行1次体检, 但居民对于饮食营养搭配却不够理想, 此外, 居民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也不甚理想, 还需要加强。结论 龙岗区社区对居民的健康促进较为重视, 有多样性的健康教育方式, 但居民依然缺乏足够的健康知识以及良好的健康行为。
关键词: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调查
参考文献
[1]陈晶, 毛富强, 王连胜, 等.天津市和平区居民主客观健康状况相关回归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 (11) :2062-2065.
[2]毛龙飞, 詹乾钢, 陆洲, 等.越城区社区居民健康素养状况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 2012, 24 (2) :76-78.
[3]石凯, 谢莎丽, 张玲, 等.重庆市社区中老年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需求调查及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 2008, 6 (17) :15-17.
[4]张婉奇, 杨凤池, 朱梅芳, 等.北京市农村社区居民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的分析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10) :1081-1085.
社区居民健康调查与促进策略 第4篇
【关键词】社区居民;健康调查;慢性病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172-0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被赋予越来越重的社区责任,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的,向个人、家庭、社区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方便群众就医,减轻医疗费用负担,满足社区居民基本卫生保健需求[1]。为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对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特作此调研。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对成都市金牛区金泉社区居民(包括罗家社区、侯家社区、小金牛社区、迎宾路社区、涧漕社区、富家社区、跃进社区、青杠社区、跃进社区等12个居民社区)20102人进行慢性疾病筛查,
1.2调查方法 采用现场测血压、测血糖、询问、卫生服务中心数据系统抽样调查等方式。
1.3观察指标 包括被调查群体的慢性疾病患病率,老年群体的患病率,疾病类型分布等。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excel录入电脑,SPSS16.0分析处理。
2结果
2.1慢性病患病状况 共普查20102人,检出慢性病患者1893人(其中检出高血压1253人,糖尿病检出557人,慢阻肺34人,冠心病9人、脑卒中10人、恶性肿瘤30人),如下表1所示。
2.2老年人健康状况 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6791人,体检总人数3441人,其中有疾病386人(患一种疾病273人,占70.73%,两种疾病104人,占26.94%,三种疾病9人,占2.33%),如下表2所示。
3讨论
3.1慢病管理情况分析 ①慢性病检出率不高:在2015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社区共普查20102人,检出慢性病患者1893人(其中检出高血压1253人,糖尿病检出557人),如下表3所示,分析发现通过社区医生义诊和全民免费体检是检出慢性病的主要途径,而35岁首诊测血压的检出率不高,应进一步加强35岁以上首诊病人常规血压测量制度。
②慢性病管理率不高:截止目前中心共管理高血压患者4548人,管理率为35.7%;糖尿病2054人,管理率为31.29%,如下表4所示。均未达到应管理标准。在管理比例上发现楼盘的管理比例最高,其主要原因为楼盘人员较为集中,宣传到位,居民素质较高,健康意识较强,配合度高;而管理率较低的社区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健康意识不高,参与义诊和体检的积极性不够,人员居住较散,社区医生义诊体检宣传不到位等[2-3]。
3.2老年人体检原因分析65岁以上老年人口系数为8.26%,已经成为老年型社区。2015年1月-2016年1月社区老年人的体检人数累计为3441人,体检比例为50.67%,分别抽取已参加体检和未参加体检各40名65岁以上老年人及家属进行调查,如下图1、图2所示,发现来院参加体检中原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参加体检率最高,老年人的健康体检意识逐年提高,在未参加体检的原因分析中,不知道中心在开展体检和体检项目没有针对性以及社区环境差设备不齐占大部分比例。
3.3实施社区居民健康促进策略 ①以老年人、慢性病人群为重点干预人群;针对社区主要卫生问题,以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为先导。改善环境,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方式。②各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以社区医生为责任人,完善健康促进网络。中心与街道、居委会积极配合,发挥健康促进组织的协调作用,中心由社区医生与居委人员一起,定期讨论研究,将改变居民不良生活习惯纳入社区文明建设考核内容,并制定标准。③健康教育宣传和开展讲座,利用社区活动场所、社区服务场所开展宣传。在楼群、小区悬挂印有卫生宣教内容的布标以及居民中发放[4]。④开展社区居民良好生活行为和方式的健康教育,利用大众媒介宣传。⑤加强健康运动干预:结合全民建身活动,对患有慢病的重点人群开展有效的体育锻炼,制定减肥计划,合理的膳食指导。⑥慢性病早期发现病人:按居民小区管理划分,设立居民血压测量点;加强门诊35岁以上首诊病人常规测量血压;病人就诊、社区义诊、体检以及疾病报告等各种渠道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⑦对65岁老年人进行有组织的健康照顾。利用社区活动场所以团队组织的形式,到居委会为老年人免费查体,指导用药和心里咨询;对空巢老年人定期入户、免费查体、免费送药。指导老年人,改善居住和生活环境,养成健康卫生习惯[5]。
参考资料:
[1]张永建,季建隆,谢成渝,周海云,刘青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慢病管理效果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3,9(01):130-132.
[2]卢智胜,赖秀荣.关于社区慢病管理工作现状的分析和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12,8(04):476-477.
[3]刘莉莉,孙子林,金晖,鞠昌萍,韩晶,陆青松.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01):59-61.
[4]谢波,汤仕忠,鞠昌萍,韩晶,金晖,王艳,孙子林.以医学院校为依托的社区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构建[J].中国全科医学,2012,13(34):3894-3896
[5]仲学锋,Edwin B.Fisher.糖尿病自我管理影响因素及健康教育干预研究进展[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2,10(02):133
社区居民健康饮水调查 第5篇
(每题只选一个答案)
居委/单位
一、健康行为部分:
1、你每天洗脸的习惯是:(A)
A、早晚都洗B、只早上洗C、只晚上洗
2、急性腹痛的病人在去医院之前,主张:(C)
A、先用止痛药B、先用消炎药C、忍一下,不乱服用药物 D、不知道
3、你的洗澡毛巾,每天晾挂在(B)
A、挂在洗手间内B、阳台通风见光处
4、你吃早餐吗?(A)
A、每天吃B、偶尔吃C、从来不吃
5、使用加碘盐烹调时,你习惯于:(C)
A、高温油锅加热炸盐放食物B、把盐和食物同时下锅
C、临上菜时再加盐
6、你开启抽油烟机和排气扇的习惯是在:(A)
A、只要用煤气炉点火前就开启B、炒菜有油烟升起来时开启
C、在要用锅炒菜前开启
7、当中暑时,进行自救的正确做法是:(C)
A、关紧门窗B、多穿衣服C、冷水擦身D、喝浓盐水
8、假如有人(特别是你的好朋友)劝你吸烟时,你会怎么做?(C)
A、与他(她)一起吸B、坚决不吸C、自己不吸也劝他(她)不吸道
9、你吃盐多吗?(C)
A、较多B、很多C、一般D、较少
10、日常生活中你多长时间给餐具消毒一次?(D)
A、7天B、10天C、5天D、1天、不知D
二、健康知识部分:
1、牛奶能提供人体所需的(C)
A、镁B、钾C、钙
2、能传播乙肝者(传染源)是(B)
A、患丙肝的人B、身体内有乙肝病毒的人C、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人
3、甲型肝炎传播途径是(B)
A、与乙肝患者共用针具B、通过粪-口途径C、蚊子吸血
4、肺结核的传播途径主要是(C)
A、通过消化道传播B、通过血液传播C、通过空气传播
5、艾滋病的学术全称为(C)
A、先天性免疫综合征B、感染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C、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6、“世界艾滋病日”为每年的(C)
A、4月l日B、9月1日C、l2月1日
7、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是(A)
A、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B、性传播,消化道和血液传播婴传播,血液传播和呼吸道传播
8、肉类含脂肪最低的是(C)
A、猪肉B、牛、羊肉C、鸡肉
9、健康教育的核心是(C)
A、提高人民知识水平B、提高生活质量
C、改变人们的行为与生活方式
10健康的标准是(D)
A、身体没有疾病,不虚弱B、不胖不瘦,身体强壮C、能吃能睡无大病体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区居民健康饮水调查 第6篇
一、下面是有关您的一些基本情况(请直接在答案上打“√”或填写)
1、你的性别:A、男B、女
2、您今年多大年纪?岁(周岁)
3、您的文化程度?A、小学及以下B、初中C、高中或中专D、大专及以上
二、以下说法请根据您的判断在括号内打上“√”或“×”(共10题,每题5分)
1、()国家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2、()为确保消防安全、初到陌生的公共场所时,要首先观察和熟悉该处的安全通道。
3、()现在都是自来水,挺干净的,直接喝生水也不会生病。
4、()保持进食量和运动量平衡才能有效保持健康体重。
5、()人类的疾病主要是自身因素引起的,与环境污染关系不大。
6、()土豆素有“植物中的肉类”美称,能有效补充人体的植物蛋白。
7、()夏季使用空调,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6℃-28℃为宜。
8、()我国1-14岁儿童意外伤害死亡中排第一位的是交通事故。
9、()成年人应该每年至少测1次血压,以便及时发现高血压。
10、()冰箱就是“保险箱”,食物在冰箱里可长期保存。
三、以下为单项选择题,请在您认为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中(共10题,每题5分)
1、您认为定期体检有哪些好处?()
A、及时发现疾病B、及时发现健康隐患C、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D、以上都是
2、您知道健康人群推荐每日食盐摄入量是多少克?()
A、10克B、8克C、6克D、不知道
3、您认为消除室内空气污染最有效有方法是:()
A、经常开窗通风B、使用空调C、喷洒空气清新剂D、不知道
4、下列哪种行为不利于睡眠?()
A、睡觉吃得过饱B、睡前喝浓茶或咖啡C、睡前看惊险电视节目D、以上都是
5、吸烟容易导致哪种疾病?()
A、流感B、肝炎C、中风D、麻疹
6、您吃早餐的习惯是怎么样的?()
A、基本上天天吃B、吃的时候和不吃的时候差不多
C、不吃的时候比吃的时候多D、基本上不吃
7、您的毛巾是否单独使用?()
A、是B、和家人一起合用,客人不用C、家人客人都一起用D、基本上不用毛巾
8、你平均多少时候做一次健康体检?()
A、1年B、2年C、3年及以上D、基本不做
9、近一个月来,您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是多少?(包括午睡)()
A、5-6小时B、7-8小时C、9-10小时D、11-12小时以上
10、有人在公共场所室内吸烟,您会怎么做?()
社区居民健康饮水调查 第7篇
现将《遵化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十二日
遵化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2008年11月12日)
为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推动《亿万农民健康教育促进行动规划》的实施,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为我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打下坚实基础,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人民健康素质为目的,以学校、医院、社区、行业、大众传媒为载体,围绕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目标,广泛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工作目标
1、健康教育网络健全。市健康教育所、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站能够逐级承担健康教育业务指导职责。
2、按照《亿万农民健康教育促进行动规划》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3、全市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中小学生的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个人卫生习惯良好。
4、各级医院、卫生院(社区服务站)、村卫生室(所)等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病人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使住院病人及其陪护家属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5、举办卫生知识讲座,定时播出健康教育节目,在主要街道、医院、车站等公共场所设置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
6、食品、饮食服务等重点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率和复训率均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职工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7、开展控烟工作,公共场所设有禁烟标志,无烟草广告。各单位开展健康教育要做到“七有”:
(1)有工作计划、总结。(2)有健康教育传播材料(画、册、带、盘、单、处方等)。
(3)有活动开展的方案、总结和各类影像材料。
(4)有培训材料(教材、计划、总结、学员签到、培训记录、考试试卷、得分等)。
(5)有媒体播放记录、专栏和订卷。
(6)有固定宣传阵地(栏、版、屏、墙)的照片(范围为:各企事业单位、主要街道、社区、医院、学校、车站、公共场所)。
(7)有专项调查、课题、评估材料。
三、健康教育组织网络
市政府成立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协调全市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市爱卫办负责健康教育具体的组织领导工作,市健康教育所负责健康教育的技术指导工作。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也要成立健康教育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健康教育组织落实工作。
四、工作任务及责任单位
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领导,明确职责,加强规范管理,组织落实各项目标和措施,要积极倡导健康的公共卫生政策,加强多部门协调,发挥各级健康教育网络组织和大众媒体的作用,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健康教育活动,构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会网络。
分“七种”模式有针对性地搞好全市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一)社区模式。责任单位:华明路、文化路街道办事处
街道办事处任务:成立本部门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确定一名健康教育联络员,制定健康教育工作年度计划,健全社区健康教育网络。组织对各个社区的健康教育联络员进行健康知识培训和各式各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并进行问卷调查。督导检查各社区的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要求有督导报告和记录。
各社区工作任务:在本社区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橱窗,明确专人管理,每季更换一次;每社区居委会至少要有一块黑板报,每月至少更换一次内容,并做好资料收集归档工作。组织本社区的居民利用多种形式,如健康教育展览、印发宣传资料(资料要求6种以上)、卫生知识入户等进行健康教育宣传。
街道办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设有健康教育室(咨询室)和必要的宣传设备、材料,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康档案,在掌握本地居民健康状况、卫生需求的基础上,每月为居民上好一次健康教育课,做到有教案、记录等培训材料。有针对性的对老人、妇女、儿童进行健康指导,做好慢性病的防治以及预防保健工作。配合社区居委会开展好教育活动每年6次以上,促进居民健康卫生行为的逐步形成。
每月底在本街道和社区内开展一次居民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调查,不断提高居民的大卫生意识。随机抽样调查,要求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80%以上;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70%以上。一般每年抽查30%的居民。
1、社区居民健康知识普及范围
(1)常见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
(2)常见妇女保健知识、家庭常用药知识。(3)“不吸烟、少饮酒、合理膳食、心理平衡、适当锻炼”相关知识。
(4)家庭食品卫生与营养知识。
(5)家庭常用消毒方法。
(6)环境卫生知识。
(7)避免意外伤害和应急相关知识。
2、社区居民健康行为要求
(1)学习卫生保健知识,有保健书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2)注意营养搭配,生熟食品分开,至少有两个菜板、两把菜刀。
(3)社区居民家庭备有常用消毒剂,餐具定期消毒。
(4)家庭环境清洁,物品整齐,居室经常通风。
(5)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吸烟、不酗酒。
(6)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二)学校模式。责任单位:教育局
教育局工作任务:成立本部门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确定一名健康教育联络员,制定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健全教育系统健康教育网络。组织对本单位和各学校的健康教育联络员进行健康知识培训,留有培训材料,并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工作。督导检查各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健康教育课的开设情况,有督导报告和记录。组织本单位和各级学校开展各种健康教育活动。
各学校工作任务:中小学要按规定开设健康教育课,开课率达到100%,做到教师、教案、课本、课时、评价等材料齐全。高中、职校开设健康教育讲座,做到有教师、有教案、有评价等资料。每个学校每学年对本校健康教育开课情况进行一次自评,教育局对辖区内所有的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的评价情况进行督查和汇总分析。评价表由学校和教育局及健康教育所各存档一份。校园有固定健康教育宣传栏,每季度更换内容,有记录,每年开展6次以上健康教育活动。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卫生和良好卫生行为的培养;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通过开展演讲会、故事会、讲座、知识竞赛、拒吸第一支烟签名等活动,普及健康常识,中小学生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行为形成率达 到80%以上。校园禁止吸烟,有禁烟标志、禁烟制度。每年对学生进行健康体检一次,体检表存档。
依据《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试行)》实施中,小学健康行为实际操作项目,学校要对学生进行下列内容的健康教育综合评价。
1、剪指甲、勤洗澡、勤理发
2、衣服整洁
3、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
4、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5、读写姿势正确
6、不吸烟、不酗酒,文明礼貌
7、遵守交通规则等法律法规
8、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提出的相关要求
(三)医院模式。责任单位:卫生局
医院要有健康教育组织,形成院、科、室三级健康教育网络,各级医院的门诊、门诊部及住院病区设有健康教育专栏,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健康教育场所及设施(如:培训室、咨询室、心理门诊、闭路电视),向病人及其亲属进行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各级医疗机构的健康教育工作要贯穿于预防、医疗、护理、康复的全过程。对病人及其家属,要从门诊到病房,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进行健康教育。各级各类医院在门诊要设置相关的健康教育展牌、专栏,要开好健康教育处方,针对每位患者的特点,做到一患一处方。在病房要开展好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禁烟知识讲座、卫生科普入病房等活动,发放各种通俗易懂的卫生科普宣传材料,使每位患者及陪床家属在住院期间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同时每年医院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培训,培训率达90%以上(培训应有计划、总结、签到、记录、教案、测试记录等)。利用卫生宣传日每月组织1-2次健康教育进社区活动,做好卫生宣传周、宣传月活动。每年至少面向社会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4次以上,做好有记录、有照片。医院楼内禁止吸烟,各科室、门厅有禁烟标志、禁烟制度。
(四)机关模式。责任单位:市直机关党工委
市直机关党工委工作任务:成立本部门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组建各成员单位健康教育网络。组织对各单位的健康教育联络员进行健康知识培训,并进行问卷调查。督导检查各单位的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督导报告和记录。
各机关单位要有领导分管,有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要设立健康教育橱窗,或利用电子显示屏宣传健康常识,每季度更换一次内容,并做好底样存档工作。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使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职工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健康知识的行为形成率达到80%以上。每季度组织一次全员培训或讲座,要求有记录、有照片、考试问卷等资料。单位有禁烟标志、禁烟制度。
(五)企业模式。责任单位:工业促进局
工业促进局任务:成立本部门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确定一名健康教育联络员,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组建企业模式健康教育网络。组织对本单位职工和各企业职工的健康知识培训,资料齐全,并进行问卷调查。督导检查各企业的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督导报告和记录。
各企业要针对自身特点,开展全方位的的健康教育工作。有领导分管,有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等健康教育资料。有固定健康教育宣传栏,每季度更换内容,有记录,对有毒有害行业的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和劳动保护教育培训,要求有培训教材、签到、考试问卷等资料,大型企业设立医务室,医务人员能够承担健康教育知识宣传任务,档案资料齐全。职业卫生劳动保护,女工保健知识培训率达到95%以上,职工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单位场所内禁止吸烟,有禁烟标志,禁烟制度,定期给职工体检有体检表。
(六)特殊行业。责任单位:卫生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
一是餐饮、食堂、五小行业由市卫生监督所负责,每年都要对餐饮、食堂、五小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专业培训,取得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食品、饮食服务等重点行业人员的培训率、复训率达到100%,卫生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
二是食品流通行业及个体商店健康教育工作由工商局负责,对大型企业和超市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要求有组织、计划总结、培训、宣传展牌、评估报告、控烟工作等。
三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健康教育工作由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要求各企业有组织、计划总结、培训、宣传展牌、评估报告、控烟工作等。
(七)农村模式。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各乡镇人民政府任务:成立本部门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确定一名健康教育联络员,制定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组建本辖区健康教育网络。督导检查各村的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督导报告和记录。并负责所辖各村健康的组织宣传,对村级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进行培训,各种资料齐全;每个村都要有健康教育阵地(固定的专栏等),每季度更换一次内容,并利用有线广播,卫生知识入户等形式,对村民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每月利用广播等形式为村民至少讲一次卫生课,使村民的卫生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
除上述七种健康教育模式以外还涉及大众传媒和公共场所的健康教育工作。
(一)大众传媒健康教育。责任单位:广播电视局
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媒体有健康教育栏目,有专人负责,有年度宣传教育计划,工作记录和群众反馈信息。能够结合卫生防病工作和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卫生热点问题,发布核心信息,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宣传活动。广播电台、电视台健康教育节目应安排在黄金时段播放,每周至少播放2次,并预告波段,频道内容和播放时间,便于群众及时收听收看。每年不少于1次的健康知识竞赛。
(二)公共场所健康教育。责任单位:交通局、城建局、市场服务中心、工商局
各单位的工作任务:成立本部门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确定一名健康教育联络员,制定年度教育工作计划等,组建本单位健康教育网络。组织对成员单位的健康教育联络员进行健康知识培训,并进行问卷调查。督导检查所管辖各部门的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督导报告和记录。
车站、广场、集贸市场等大型公共场所设立的电子屏幕和公益广告,建筑工地设健康教育宣传栏,有卫生防病宣传和健康教育内容(每季度至少更换一次),有创卫宣传内容。有专人负责,有工作记录。健康教育资料齐全,建档规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健康教育工作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一件大事,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和支持健康教育工作,切实加强领导,亲自安排,部署检查健康教育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建立健全责任目标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做到目标落实,任务落实,责任落实,人员落实,措施落实,考核落实,效果落实,奖罚落实,确保创建工作积极扎实地开展。各单位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卫生科普知识及健康教育有关内容的宣传活动。做到有宣传阵地,有宣传内容,有宣传开展记录和图片。
(二)明确责任、协同作战
健康教育工作涉及到卫生、教育、企业、工商、新闻等系统和各单位,各系统和单位要按照方案要求,制定本系统本单位健康教育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自己的职责,层层落实任务,做到责任到人,同时各系统各部门要相互协作,互不推诿扯皮,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社区居民健康饮水调查 第8篇
1.1 一般资料
检查对象均为本社区居民, 每年12月健康体检, 随机抽取年龄35岁以上居民健康体检档案5000名。
1.2 体检项目
体检项目包括血压、内科、外科、放射科 (X线胸透) 、B超 (肝胆) 、检验科 (血糖、血脂、肝功能、尿十联) 等及详细询问病史。
1.3 体检仪器设备
血压计为XJ11D台式水银血压计 (上海医疗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B超为日本产ALOKA ProSound-SSD-3500型超声诊断仪 (阿洛卡有限公司) 。生化检测为Olympus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4 试剂
生化试剂由北京中生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各项目均采用有效的质量控制, 标准物、质控物均由试剂盒配套。
1.5 方法
参检者均空腹12h于清晨抽取静脉血, 标本新鲜无溶血, 空腹血糖≥6.1mmol/L提示高血糖, 高血脂标准判定参照中华心血管杂志1997年刊载的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公布的标准, 即TG≥1.70mmol/L, TC≥5.72mmol/L。高血压病的判定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协会 (WHO/ISH) 标准, 收缩压≥140mmmHg/舒张压≥90mmmHg诊断为高血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近2周内服用过降压药、体检时血压正常者, 也诊断为高血压。测血压前安静休息5min后使用立式水银血压计测量, 取坐位测量右上臂血压3次, 取平均值。以上疾病对已确诊的患者并入计算。其他疾病根据现行疾病的诊断标准。
1.6 质量控制
成立体检工作小组, 对所有参加体检的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掌握体检内容, 测量血压、试剂、溶剂、设备、操作、方法、标准统一。由主检医师专人负责对体检表的各项检查项目及其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判定。
2 结果
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肿瘤疾病有明显上升趋势。年度疾病患病比率见表1。
3 讨论
(1) 从表1可以看出, 高血压病、高血糖、脂肪肝、高血脂、胆囊结石的患病人数占很大比率, 根据研究表明,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生活规律改变, 生活节奏加快, 工作压力增大, 自然环境恶化, 人口老龄化等诸多因素影响, 心血管疾病和营养代谢性疾病正呈逐年增加趋势, 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亦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研究面临着的新课题。特别是广大农村社区居民, 他们的卫生保健关系到国家“三农”政策的落实和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高血压病、高血糖、脂肪肝、高血脂、胆囊结石等疾病发病隐匿。早期往往患者难以发现。通过健康体检可以及早地检查出此类疾病。同时通过健康体检可以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分布情况, 为制定居民健康档案, 拟定居民健康处方、社区干预措施, 卫生行政部门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1]。
(2) 通过所有参检人员可以看出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为5.1%, 位居首位。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诸多危险因素中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高血压的患病率在我国正呈逐年增加趋势, 国内外研究证明: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因与个人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着密切关系, 教育社区居民科学、合理地改变生活习惯、改变个人不良生活方式, 改变膳食结构、营养科学搭配, 正确地调整心情。有效地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对确诊高血压病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和卫生知识教育及心理治疗可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和减少并发症[2]。
(3) 高血糖、脂肪肝、高血脂、胆囊结石、肿瘤和胃肠疾病在我社区居民中也占有很大的比例。而这些慢性病多起病隐匿、早期无症状、病程长, 常常被人们忽视, 通过健康体检, 不仅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而且及时发现致病危险因素, 通过对危险因素及时干预及管理, 对降低这些慢性病的发病率、减少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现代医学研究发现, 这些代谢性疾病与人们的不良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 缺少运动、食用高热量食物是此类疾病发病上升的重要因素。因此, 对于这些综合性疾病治疗也应是综合的, 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和防治知识教育及心理治疗, 而目前医院门诊被动个体治疗往往以药物治疗为主, 难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因此, 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 建立健康档案, 并逐步完善健康管理体系。对一些慢性疾病进行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能有效控制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加强疾病预防和健康保健是一项低支出、高产出、高效益的卫生事业, 随着健康体系的逐步完善, 必将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糖、脂肪肝、高血脂、胆囊结石、肿瘤和胃肠疾病的发生, 提高社区居民的生存和生活质量[3]。
(4) 随着人口老龄化, 疾病谱发生了改变, 人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的需求不断提高,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逐步发展和健全, 更多疾病特别是常见病、慢性病诊治需要在社区治疗和康复。因此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越来越发挥出重大作用。必将得到大力推广和发展[4]。
(5) 通过每年1次的健康体检和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社区医师掌握着本社区疾病分布情况和居民的健康状况, 给予正确的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 能切实有效地减少发病率和疾病并发症, 保障居民的健康。
参考文献
[1]梁万年.论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位与发展[J].中国全科医学, 2004, 1:10~16.
[2]刘化驰.关于高血压社区防治的点滴思考[J].全科医学杂志, 2001, 6 (4) :221.
[3]陈名道.2型糖尿病的一级预防[J].中华内分泌杂志, 2006, 22 (1) :增录1~7.
社区居民健康饮水调查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