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水循环率范文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水循环率范文(精选4篇)

水循环率 第1篇

1 仪器与试药

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515泵、2487紫外检测器(美国Waters公司);N3000色谱工作站(浙江大学);精密分析天平AUW120D(日本岛津公司);JB-3型定时恒温磁力搅拌器(上海雷磁新泾仪器有限公司);微孔滤膜(德国ME MBRANA公司)。

TMP(含量>98.5%,江苏南京泽朗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大豆卵磷脂(上海泰伟药业);胆固醇(上海伯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PEG3000-DSPE(德国lipoid公司);葡聚糖凝胶-G50(上海蓝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甲醇为色谱纯,其他试剂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的制备

2.1.1 川芎嗪长循环脂质体[4]

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精密称取处方量的川芎嗪、卵磷脂、胆固醇和PEG3000-DSPE,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使之溶解。将上述乙醇溶液匀速注入到水浴60℃的PBS 6.5溶液中,恒温快速搅拌至无醇味,静置,过0.45μm的微孔滤膜,即得。

2.1.2 空白脂质体

按处方精密称取卵磷脂、胆固醇、PEG3000-DSPE等辅料,同法制备不含药物的空白脂质体,备用。

2.2 分析方法的建立[5]

2.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迪马platisil ODS柱(5μm,250 mm×4.6 mm),Phenomenex保护柱;流动相:甲醇-0.5%冰乙酸(40∶60);流速:1 m L/min;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98 nm;进样量:10μL。

2.2.2 专属性试验

取空白脂质体和川芎嗪长循环脂质体各0.5 m L,置10 m L容量瓶中,加甲醇破乳并定容至刻度,摇匀,分别作为阴性溶液和样品溶液。将阴性溶液、样品溶液和43.60μg/m L的川芎嗪对照品溶液分别进行HPLC分析。色谱图见图1,川芎嗪的保留时间约为13.2 min,峰形良好,空白辅料对川芎嗪的测定无干扰。

2.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称取川芎嗪对照品8.72 mg,用甲醇配制成浓度为1.09、2.18、5.45、10.90、21.80、43.60μg/m L的对照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以峰面积A为纵坐标,对照品溶液浓度C(μg/m 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线性回归方程:A=24 178.21C-101.40(r=0.9995),表明川芎嗪在1.09~43.60μ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2.4 精密度试验

取10.90μg/m L川芎嗪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6次,测定峰面积,计算得到RSD为1.41%,说明该法精密度良好。

2.2.5 稳定性试验

取川芎嗪长循环脂质体适量,用甲醇破乳并稀释,摇匀,于室温放置24 h,分别于0、2、4、6、8、10、12、24 h进样分析,记录峰面积,计算得到RSD为1.79%,说明样品溶液在24 h内基本上稳定。

2.2.6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的川芎嗪长循环脂质体5份,按“2.2.2”项下配制样品溶液,进行分析,结果川芎嗪质量浓度稳定,RSD为1.26%,符合要求。

2.2.7 回收率试验

精密量取2.18、10.90、43.60μg/m L的川芎嗪对照品溶液1 m L,分别加入空白脂质体1 m L,加甲醇破乳并定容至10 m L,配制成低、中、高3个浓度的混合溶液各5份,进行液相色谱分析,计算回收率,分别为98.55%(RSD=1.59%),97.64%(RSD=1.37%),99.14%(RSD=1.78%),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回收率符合要求。

2.3 分离方法的建立[6]

2.3.1 洗脱曲线的绘制

精密量取川芎嗪长循环脂质体0.25 m L,上葡聚糖凝胶-G50微型柱(15 cm×0.8 cm),以PBS6.8为洗脱液,流速为0.5 m L/min,每毫升为1管收集洗脱液,共收集25管。可见,乳白色的脂质体富集于3~10管洗脱液中。将每管洗脱液用甲醇定容至2 m L,摇匀,过0.22μm微孔滤膜,测定川芎嗪的含量。以药物质量浓度为纵坐标,收集份数为横坐标,绘制洗脱曲线。图2结果表明川芎嗪长循环脂质体于3~12 m L被洗脱出,而末包封的游离药物于15~23 m L被全部洗脱出来,中间有3 m L间隔,确保了脂质体与游离药物能够完全分离。

2.3.2 柱回收率测定

精密量取2.18、10.90、43.60μg/m L的川芎嗪对照品溶液0.25 m L上柱,按上述条件进行洗脱,收集15~23 m L的洗脱液,稀释,定容,过0.22μm微孔滤膜,HPLC法分别测定药物浓度,计算川芎嗪游离药物的上柱洗脱回收率。结果低、中、高浓度的川芎嗪柱回收率分别为97.41%(RSD=1.24%),99.01%(RSD=1.51%),96.80%(RSD=1.39%),表明葡聚糖凝胶-G50对川芎嗪没有吸附作用,在以上条件下药物可被完全洗脱。

2.3.3 川芎嗪长循环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7]

精密量取川芎嗪长循环脂质体混悬液0.25 m L,缓缓加于葡聚糖凝胶-G50微型柱(15 cm×0.8 cm)顶部,用PBS 6.8以0.5 m L/min的流速进行洗脱,以1 m L/管为单位收集3~12管的洗脱液,合并,加甲醇破乳并定容至18 m L,混合均匀,过0.22μm微孔滤膜,HPLC测定脂质体中包封的药量。另取川芎嗪长循环脂质体混悬液0.25 m L,用甲醇破乳并稀释定容至5 m L,摇匀,过0.22μm微孔滤膜,进样分析,测定的川芎嗪的含量为包封和未包封的药物总量。按以下公式计算包封率:包封率=脂质体中包封的药物/药物总量×100%。三批川芎嗪长循环脂质体样品的包封率测定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测定方法的选择

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有很多,在前期试验中曾采用超速离心法,在转速20 000 r/min以上长时间离心,但脂质体仍难以完全沉淀分离,而且在高转速条件下部分脂质体可能被破坏而导致药物渗漏;透析法虽能有效分离,但操作耗时过长[8]。相比之下,凝胶柱色谱法简单可靠,能使包封药物和游离药物得到较好的分离。

3.2 葡聚糖凝胶柱分离条件

本研究选用葡聚糖凝胶G-50能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在分离过程中,色谱柱的径高比、洗脱液的流速及上样量均会影响脂质体与游离药物的分离效果[9]。宜选择能达到最大分离程度的洗脱条件,才能保证包封率测定的准确性。通过前期筛选试验,选择径高比为15 cm×0.8 cm,上样量为0.25 m L,洗脱液为PBS 6.8,流速为0.5 m L/min的洗脱条件,能使川芎嗪长循环脂质体可与游离药物达到最大程度分离。

3.3 流动相的选用

水循环率 第2篇

1 二氧化硫污染的危害

二氧化硫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硫氧化物, 它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 在工业生产中非常容易产生二氧化硫气体, 它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二氧化硫对人体的伤害比较大, 特别是对人的呼吸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大量吸入是可以导致肺水肿、声带痉挛而窒息;轻度中毒时会导致咳嗽、流泪、咽喉灼痛, 如果是长期少量呼入会导致乏力、头痛、咽喉炎、支气管炎以及慢性鼻炎等。另外, 二氧化硫污染对环境和建筑物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

2 循环硫化床锅炉使用的必要性

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工业和电力发展也非常迅速, 但是工业和电力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问题, 其中二氧化硫污染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发电厂燃煤过程中, 当燃烧不充分时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 然而电厂的燃煤基本不会达到充分燃烧, 所以二氧化硫是不可避免的。循环硫化床锅炉技术近些年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高效的低污染清洁燃烧枝术, 它在降低燃烧污染方面发挥出良好的效果, 并且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电厂锅炉、工业锅炉以及废弃物处理方面[1]。

3 我国循环硫化床锅炉脱硫技术发展的现状

循环硫化床锅炉脱硫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的清洁燃烧技术, 它在国内外均得到了快速地发展, 我国的循环硫化床锅炉脱硫技术主要分为自主研发和国外引进两种。目前, 我国在循环硫化床锅炉的一些核心技术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特别是我国自主开发的CFB锅炉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国很多研究机构都在加快循环硫化床锅炉的研究步伐, 目前我国制造的1000t/h等级的锅炉已经取代了国外同等级的锅炉, 而且随着人力、物力的不断投入, 更多高等级的循环硫化床锅炉在逐渐地迈向市场,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大型的锅炉制造企业, 这些企业对促进我国循环硫化床锅炉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之, 我国循环硫化床锅炉及其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正与世界先进水平拉小距离,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赶上甚至超越世界最先进水平[2]。

4 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效率的因素

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效率的因素有很多, 例如钙硫摩尔比、床温、脱硫剂质量、炉膛含氧量、负荷的变化、给料方式以及床内风速等。这些因素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效率都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而且通过不一样的影响方式。具体来说, 钙硫摩尔比是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效率的首要因素, 从钙硫摩尔比中可以看出炉内脱硫剂石灰石的含量, 而石灰石的含量对脱硫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但是也并不是说石灰石越多越好, 因为在脱硫剂石灰石不断增加的过程中, 其它一些因素也在发生着变化。有人做过研究, 在某电厂300MWCFB机组做过试验, 发现随着脱硫剂的增加, 脱硫效率确实得到了提高, 但是随着脱硫剂的继续增加, 发现脱硫效率反而逐渐降低;脱硫反应是一个化学反应过程, 而每一个化学反应都跟温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 床温是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效率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当床温较低时, 脱硫效率受到很大的影响, 所以通过适当地提升床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脱硫效率, 但是也不是说床温越高越好;脱硫剂的质量自然是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效率的重要因素, 脱硫剂质量主要表现为石灰石的反应活性上, 脱硫剂反应活性是指捕捉SO2气体的能力。总之, 想要提高循环硫化床锅炉的脱硫效率就需要注意这些影响因素[2]。

4.1 二氧化硫产生的过程分析

在电厂的燃煤中黄铁矿硫和有机硫是主要的硫分, 硫酸盐硫也占其中一小部分。当燃煤中的硫分受热就会析出, 析出后会在有氧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 也会生成一部分三氧化硫。二氧化硫的生成机理为:当煤矸石燃烧时, 炉内氧气比较充足时就会生成二氧化硫, 在氧气更充足的情况下可能还会有三氧化硫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动力为:有机硫中的硫元素在400℃开始分解, 而后一些中间产物 (其中包括硫化氢) 将继续被氧气氧化成二氧化硫。而且二氧化硫的产生是分阶段性的, 不同阶段硫的来源不一样, 而且生成的速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别。二氧化硫的析出和生成也同样受到一些因素影响, 包括床温、过量空气系数、停留时间等[3]。

4.2 脱硫剂的应用

在电厂发电过程中, 通常会导致二氧化硫及其它硫化物的排放超标, 所以很多电厂对脱硫装置进行了改造, 脱硫装置改造不仅耗费人力和财力, 而且取得的效果也不是特别理想, 所以研究人员将注意力转移到脱硫剂的使用上来, 他们开始研发脱硫剂, 常见的脱硫剂就是石灰石。石灰石在脱硫过程中发挥了很明显的效果, 它显著提高了脱硫效率, 同时降低了脱硫成本。在脱硫过程中通常还会添加脱硫添加剂, 它起到了防止垢产生、充当缓冲液、提高氧化空气利用率等的作用。脱硫剂的主要成分包括活性剂、反应催化剂、助溶剂以及复合多元酸等, 脱硫剂要结合电厂的实际情况而使用。

4.3 石灰石在炉内的过程。

由于石灰石本身结构问题, 所以在使用前需要进行煅烧, 使其生成多孔隙结构的氧化钙, 煅烧以后的石灰石可以使二氧化硫进入生石灰颗粒内部进行反应, 而且可以通过反应生成硫酸钙, 但此反应过程不仅需要一定的温度, 而且需要满足一定的平衡分压。经过煅烧石灰石的孔隙不断地扩大, 而且比表面积也增大, 当比表面积增大之再后与燃煤产生的SO2发生化学反应, 即可将SO2转化成固体的硫酸钙, 最终达到了降低SO2浓度的效果[3]。

5 如何提高石灰石在炉内的脱硫效率

要想提高石灰石在炉内的脱硫效率就需要提高石灰石的反应活性, 石灰石反应活性是指其与二氧化硫进行表面化学反应的难易程度, 它的反应活性会受到自身成分和结构影响, 这其实说的是石灰石的品质, 而石灰石煅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它的品质;另外, 石灰石颗粒大小也是影响其脱硫效率的关键因素, 当石灰石颗粒较小时, 它的脱硫效率要高一些。因为颗粒小时表面积大, 继而增加了其与SO2的接触机会。因此, 提高石灰石在炉内的脱硫效率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3]。

6 结语

总之, 二氧化硫对环境及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 当前通过循环硫化床锅炉脱硫技术改善了这种情况, 但是还是需要继续加强这种技术以及新技术的研究, 争取在保护环境和降低能源损耗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荆有印, 王保生, 齐永霞.循环流化床锅炉循环倍率的通用数学模型[J].动力工程, 2013 (03) :09-11.

[2]宋卫东.美国火电厂排放控制技术综述[J].国际电力, 2012 (04) :11-15.

水循环率 第3篇

关键词:PCCI,柴油机,废气再循环率,EGR,压缩比

柴油机作为运输动力之一, 具有良好的热效率和燃油经济性, 然而, 同时碳氢化合物的排放和干碳烟的排放方面也带来了很明显的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节能减排成为了当代发动机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提高发动机压缩比可以加快发动机缸内燃烧速度, 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功率扭矩输出, 降低燃油消耗率, 减少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排放等, 与此同时, 氮氧化合物将会增多, 要有效降低发动机的排放则可采用废气再循环 (EGR) 技术。因此, 预混压燃 (PCCI) 能够有效的降低碳烟和碳氢化合物的排放, 废气再循环率 (EGR) 及可变压缩比则是影响PCCI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主要原因。当今的排放法规对内燃机技术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如何在保持良好经济性的同时, 降低颗粒物和氮氧化合物排放, 实现高效、清洁燃烧已成为柴油机燃烧技术所面临的共同难题与挑战。

一、可变压缩比 (VCR) 对PCCI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1压缩比计算

ε=Va/VC

ε表示压缩比, Va表示活塞处于下止点时气缸内的最大容积, VC表示活塞处于上止点时气缸内的容积, 即为燃烧室容积。

压缩比是指发动机混合气体被压缩的程度, 用压缩前的气缸总容积与压缩后的气缸容积 (即燃烧室容积) 之比来表示。当压缩比较高时, 压缩结束时所产生的气缸压力与温度相对地提高, 当接近压缩上止点时, 燃油分子能汽化得更完全, 颗粒能更细密, 混合气混合质量更好, 在自燃瞬间更充分释放出爆发能量, 推动活塞下行来实现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当压缩比较低时, 燃烧的时间会延长, 增加发动机的温度并消耗能量, 发动机动力的输出并未增加, 因而, 高的压缩比对提高发动机性能有利。压缩比的变化将对缸内燃烧产生影响, 导致压缩终点时的缸内压力的变化和混合气温度的变化。

2 可变压縮比 (VCR) 对PCCI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可变压缩比 (VCR) 是根据柴油机内不同的负荷, 采用提高或降低发动机的压缩比方法, 在低负荷时, 通过提高压缩比来增大发动机的温度和平均有效压力, 进而使热效率增大, 增大压缩比通过减小气缸容积, 增大压缩冲程的最大缸内压力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等, 但同时会使发动机的燃烧温度过高, 爆震倾向严重, 排气温度过高。如果和其他技术相结合, 则可以扩大压缩比的使用范围;在高负荷时, 是降低压缩比, 降低柴油机的爆震倾向, 可以有效降低发动机的爆震倾向, 此时即可使用较高的压缩比, 一方面弥补由于的使用造成的功率损失, 另一方面对于减少发动机油耗方面也可以有很好的效果。柴油机压缩比变化的空间相对有限, 然而通过可变压缩比技术, 可以使柴油机的经济性和排放性得到改善, 如果和其他技术相结合, 则可以扩大压缩比的使用范围, 如在高负荷时采用废气再循环 (EGR) , 能有效降低发动机的爆震倾向, 此时可提高的压缩比, 能有效的弥补由于使用废气再循环 (EGR) 而造成的功率损失, 进而减少发动机油耗方面。

可以根据发动机工况的不同适时改变压缩比, 从而获得更好的动力性能或者爆震性能, 提高发动机的稳定性, 可变压缩比柴油机能提高发动机的平均有效压力进而提高升功率, 降低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 降低发动机的部分排放物的生成量, 如氮氧化物、碳烟和碳氢化合物等, 有效的提高燃料的能量利用率, 增强发动机的燃料适应性。可变压缩比发动机减少摩擦损失和时间损失, 尽管冷却损失和漏气带来的损失增加, 可以抵消在同样的压缩比下, 较高的压缩比与可变压缩比 (VCR) 发动机的活塞运动特点相结合可以提高燃烧的稳定性, 从而可以扩大废气再循环 (EGR) 极限, 最终达到减少油耗与排放的目的, 并满足更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

二、废气再循环 (EGR) 率对PCCI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1 EGR率计算

mA表示新进气质量, mE表示循环废气质量。

废气再循环 (EGR) 率通常是指再循环废气的百分比, 是重新进入气缸中废气的质量与进入气缸总的混合气质量的比值。废气再循环 (EGR) 系统则主要通过惰性气体在燃烧室内对燃烧的抑制作用, 来影响燃烧速率、燃烧温度以及氧浓度产生, 进而对发动机的排放和各项性能产生作用。不同压缩比下废气再循环 (EGR) 率对发动机HC、CO、NOX排放的影响如图1所示。

2 废气再循环 (EGR) 率对PCCI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废气再循环 (EGR) 在柴油机中还可以有效降低发动机的爆震倾向, 在低负荷情况下可以通过降低泵气损失来降低燃油消耗率, 但废气再循环 (EGR) 率过大则会使燃烧恶化, 大大降低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由于不同的废气再循环 (EGR) 率下, 进入气缸中废气多少的不同, 会使发动机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及其他性能表现有所变化, 当发动机排气烟度随废气再循环率增加而增加。废气再循环系统会使残余废气系数增加, 使更多残余废气进入发动机循环, 同时采用废气再循环系统也会导致的进气节流, 造成进气限力增加, 新鲜充量减少, 导致缸内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降低, 烟度增加。当在中高负荷时, 柴油机过量空气系数远低于无废气再循环系统柴油机, 烟度增加的幅度较大;在低负荷时, 柴油机过量空气系数较大, 废气再循环对过量空气系数的影响相对减弱, 烟度恶化的趋势也相对较小, 随着废气的引入, 氮氧化合物排放降低, 但烟度排放值升高, 大负荷工况时烟度恶化更明显。

废气再循环 (EGR系统分为冷废气再循环和热废气再循环, 冷废气再循环为排气经过冷却循环之后进入进气管道与新鲜空气混合, 而后进入燃烧室的循环。热废气再循环未经冷却循环而直接与新鲜空气混合然后进入气缸燃烧的循环。冷废气再循环促使进气的密度提高, 进而提高了发动机的容积效率, 同时温度的降低可以进一步降低燃烧温度, 从而降低的排放, 但与热废气再循环相比排放和循环波动增加。冷废气再循环能有效降低汽油机的爆震倾向。冷却再循环废气温度较低, 热效率有所下降, 但同时增加大了进气密度, 提高了发动机的容积效率。在循环波动方面, 由于冷废气再循环使混合气温度较低, 使混合气不均匀, 在燃烧时候会出现局部的燃烧恶化, 从而使燃烧产物中一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含量增多, 并随着废气量的增多, 在燃烧时候就会出现燃烧不稳定, 火焰传播变动较大, 对排放产生巨大影响, 随着废气再循环率的提高, 排放大幅下降。

热废气再循环过程中, 热废气仍然具有很高的温度, 在与新鲜空气进行混合的时候扩散较快, 废气的加热效果和燃烧温度的提高促进了混合气的燃烧, 更容易与新鲜空气均匀混合, 燃烧温度相对较高。燃烧时循环波动比冷时要低, 可以提高缸内的层流火焰速度。因此, 热废气再循环的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相对较少, 而排放则有所上升。热废气再循环可以利用废气的余热对新鲜混合气进行加热, 从而提高的混合气的蒸发和雾化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混合气的燃烧, 提高了发动机的热效率。随着废气再循环率的增加, 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柴油机的滞燃期、燃烧持续期变短, 燃烧温度、热效率均有所下降,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混合气的燃烧, 提高了发动机的热效率。

结论

废气再循环主要是靠降低缸内的层流火焰速度来使循环波动增大, 对平均流动速度和湍流强度影响作用小, 而压缩比对三者都有影响, 压缩比的增大会提高层流火焰速度、湍流强度和平均流动速度, 从而可以降低发动机的循环波动。在相同的压缩比下, 由于废气中惰性气体的作用, 随着EGR比率的增大, 混合气稀释而使缸内氧气浓度降低, 缸内燃烧受到抑制, 缸内温度降低。从而在燃烧过程中使氮氧化物生成量随EGR比率的增大大幅下降。因而废气再循环率及可变压缩比协同作用对预混压燃 (PCCI) 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能合理的组织燃烧过程, 以使柴油机的经济性和排放性得到有效改善, 并满足更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

参考文献

[1]吴延霞, 郑要权.EGR率对降低柴油机NOX排放的应用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 2010 (06) :45-47.

[2]牛钊文, 周斌, 等.可变压缩比技术的研究与展望[J].内燃机, 2010 (04) :44-49.

[3]杨帅, 张振东, 应启戛, 等.EGR率对柴油机排放特性影响的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 2006, 37 (05) :29-33.

水循环率 第4篇

关键词:PDCA循环法,ICU,手卫生依从率

医院重症监护病房 (ICU) 是危重症患者集中救治的场所, 也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 经手传播病源微生物是造成医院感染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有文献报道, 由于医务人员手接触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1]。ICU工作人员手在诊疗活动中与患者接触频率最高, 而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为提高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我院2011年4-12月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 在对ICU手卫生的管理中, 收到满意效果, 该课题获得天津市第34届QC质量管理小组优秀奖, 现报道如下。

1方法

1.1 计划阶段 (P)

根据院感办对ICU手卫生依从率调查结果 (24.3%) , 依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确定监测目标, 成立手卫生管理小组, 制定监测计划及实施方案, 确定手卫生依从率达到目标为60%。

1.2 实施阶段 (D)

每周由院感办派2名专职人员深入ICU, 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洗手指征”要求, 事先制成“医务人员洗手次数检查表”进行现场查看操作前后手卫生执行情况。通过实施发现手卫生依从率低的原因有: (1) 洗手指征不明。 (2) 洗手后没办法擦干。 (3) 洗手盆安装较远或少。 (4) 无洗手液、无手消毒液。 (5) 无手卫生考核制度。 (6) 无监督检查质量标准。针对上述问题, 制定相应控制对策表, 上述每项措施明确责任人具体执行, 同时确定目标完成时间。见表1。

1.3 检查阶段 (C)

检查方法主要以院感办手卫生管理小组定期检查为主, 科室院感质控小组自查、抽查为辅。形式:现场查看。检查内容:各种操作前后洗手次数调查。见表2。

1.4 处理阶段 (A)

发现问题是每一次循环的开始, 我科以每月第2周第2个工作日上午8:00~9:00为切入点, 按照“检查表”检查内容, 计算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并通过调查结果, 不断评估措施的有效性、计划的操作性、目标的可行性[2], 对确定的要因按照对策表进行整改, 使预定的管理目标在有效控制的状态下有序推进。

2结果

应用PDCA循环法, 确定影响手卫生依从率低的要因, 制定相应对策, 并组织实施, 认真整改, 在实际工作中, 手卫生依从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其结果由2011年4月最初调查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24.3%, 逐步提高到41.3%、56.2%、 59.0%、61.3%;远远高于我国大中型医院手卫生依从率平均30.2%的水平[3], 实现了预定目标, 同时在手卫生管理中也发现存在其他进入ICU人员手卫生执行力低的问题。见表3。

3讨论

在ICU众多预防控制措施中, 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是隔离手段的重中之重[2], 有效提高手卫生依从率, 可降低医院ICU感染率。将PDCA循环法应用到手卫生管理, 提高了全体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 增强了手卫生意识和责任感;其次有效提高了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率, 更重要的是PDCA强化了每个环节的管理, 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对遗留的问题不断进行改进, 从而提高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4], 如ICU患者常常需要多个科室合作诊疗、进行相关操作, 存在其他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较低的问题。所以下一步工作计划, 就是在巩固ICU手卫生依从率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参考文献

[1]牛秀成, 张树德, 周素琴.医务人员洗手技术与手再污染研究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8, 8 (2) :88-89.

[2]王超美, 段红林, 杨军.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手卫生调查 (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1, 28 (1) :60-61, 64.

[3]尚少梅, 王宜芝, 郑修霞, 等.促进护理人员洗手行为依从性的研究 (J) .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2003, 13 (6) :507-510.

水循环率范文

水循环率范文(精选4篇)水循环率 第1篇1 仪器与试药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515泵、2487紫外检测器(美国Waters公司);N3000色谱工作站(浙江...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