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育苗范文
生态育苗范文(精选3篇)
生态育苗 第1篇
1 试验条件
试验用海水蓄水池1个, 面积20667 m2, 池深1.8 m, 海水比重1.022。育苗水泥池4个, 其中7﹟、8﹟为试验组, 9﹟、10﹟为对照组。活轮虫强化培养池1个, 培养小球藻的水泥池1个, 规格均为5.0 m4.0m1.4 m。另配有鼓风机、水暖锅炉、化验室等。
2 育苗用水的处理
2010年4月上旬向蓄水池进自然海水, 5月20日将蓄水池的海水打入车间的沉淀池沉淀2 d, 5月23日上午用浓度为210-6的二氧化氯消毒, 曝气2 d, 再继续沉淀2 d, 使用脱脂棉过滤2次进入育苗池。7﹟、8﹟试验池5月27日施EM菌5010-6和菌克510-6, 让其自然扩大培养。9﹟、10﹟试验池为自然状态。6月1日发现这4个池中都有自然繁殖的中肋骨条藻及少量的小球藻, 7﹟、8﹟池中肋骨条藻的密度达到7.5104 cell/mL, 水色为深褐色, 而9﹟、10﹟池中肋骨条藻的密度达到3.0104 cell/mL, 水色为浅褐色。由于车间的光线好, 藻类繁殖快, 自然水温达到了23℃。
3 无节幼体布苗
6月2日从山东日照市购进斑节对虾无节幼体1 200万尾, 价格4元/万尾, 平均分布在4个育苗池中, 每池300万尾, 平均布苗密度为10.7万尾/m3。布苗水温28℃, 比重1.022。9﹟、10﹟对照组pH值8.4, 7﹟、8﹟试验组由于中肋骨条藻在池中繁殖旺盛, pH值8.9, 在布苗前使用盐酸调节pH值至8.4。
4 幼体培育
4.1 饵料投喂
斑节对虾幼体主要以活饵料为主。溞状幼体期, 育苗池中繁殖的中肋骨条藻能够满足幼体摄食的需要, 也是斑节对虾幼体最佳的开口饵料之一。试验组7﹟、8﹟由于中肋骨条藻在育苗池中的密度比较高, 相对斑节对虾幼体密度比较低, 一直到糠虾幼体Ⅰ期开始投喂经过小球藻强化的活轮虫, 同时向池内添加少量的藻液水, 使育苗池中维持一定浓度的单细胞藻类。对照组9﹟、10﹟由于中肋骨条藻在育苗池中的密度相对较低, 在溞状幼体Ⅲ期就开始投喂用小球藻强化的活轮虫, 进入糠虾幼体以后一直到仔虾, 试验组和对照组都是以投喂经过强化培养的活轮虫为主, 同时搭配投喂一定数量的虾片。根据水色情况添加一定数量的单细胞藻类, 维持育苗池藻类的浓度, 使水色保持褐色。幼体变态至P1P3期以投喂绞碎的成体丰年虫大幼体为主, P4期以后直接投喂成体丰年虫大幼体, 在投喂前做好饵料的消毒工作。
4.2 水温控制
斑节对虾育苗最适水温在28~30℃。采用热水锅炉升温, 无节幼体温度控制28~29℃, 溞状幼体29.0~29.5℃, 糠虾幼体29.5~30.0℃, 仔虾期30.0~30.5℃。温度上下波动不超过0.5℃。
4.3 充气量控制
连续充气并随幼体发育充气量逐渐增加。育苗期间池中的溶解氧含量不低于4 mg/L。为了满足幼体呼吸的需要, 以及其他生物及有机物消耗氧气, 整个育苗期不停地充气。无节幼体期间充气使水面呈微波状, 溞状幼体期微沸腾状, 糠虾幼体期沸腾状。仔虾期互相残杀能力增强, 应加大充气量至强沸腾状。50~70 cm设置一个气石。
4.4 光线控制
斑节对虾在溞状幼体期间忌直射、强光, 以免使幼体弯曲, 采用遮阳网遮光。在糠虾幼体之后逐渐加强光照强度, 到仔虾以后, 完全撤除遮阳网, 增强育苗池的亮度, 幼体更加健壮, 成活率更高。
4.5 水质的控制
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幼体的健康和变态发育。斑节对虾幼体对水质要求较严格, 保持和改善育苗池水质的方法是换水、充气和添加微生态制剂, 以达到控制水质的目的。7﹟、8﹟试验组育苗前施EM菌5010-6和菌克510-6, 让其自然扩大培养, 育苗期每天上午施EM菌1010-6和菌克110-6, 使育苗池中的小水体达到生态相对平衡。在育苗中根据水色情况, 添加单细胞藻类来控制水色, 直到P1期前水色保持在褐色到浅褐色。9﹟、10﹟对照组没有使用EM菌和菌克, 按照幼体情况使用抗生素防病。进入仔虾期以后, 根据水质情况每天适当换水, 育苗期间保持pH值8.2~8.5, 比重1.022~1.023。
4.6 疾病防治
7﹟、8﹟试验组使用EM菌和菌克来调控水质和预防疾病。9﹟、10﹟对照组使用抗生素来预防疾病, 主要为土霉素310-6, 氟哌酸210-6, 复方新诺明110-6, 氟乐灵0.0510-6, 方法为隔天用药1次, 用药时间选择在8:0010:00。
5 结果
6月2324日出苗, 试验组比对照组多出苗135万尾, 且规格偏大, 育成率提高 (表1) 。试验组使用EM菌和菌克来调控水质和预防疾病, 对水环境的调控作用明显, 幼体变态率高、生长速度快。而对照组使用抗生素来防病, 对幼体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有抑制作用。
试验组和对照组经济效益情况比较, 试验组成本9 798元, 价格100元/万尾, 产值37 400元, 利润27 602元。对照组成本6883元, 价格100元/万尾。产值23 900元, 利润17 017元。试验组比对照组产值多13 500元, 利润多10 585元, 利润提高62.2%。试验组使用EM菌和菌克来调控水质和预防疾病, 比使用抗生素防病成本低, 育苗效果好。
6 讨论
斑节对虾育苗水温控制在28~30℃最好, 这样育出的虾苗更健康, 养成时成活率高且不易生病。
育苗期间, 池中应维持一定密度的单胞藻类, 既可以作饵料又可以改良水质条件。斑节对虾苗具有较强的残杀能力, 特别在仔虾期以后投饵要在1h投喂1次, 饵料量要足, 质量要好, 在投喂时要做好消毒和清洗工作。
烤烟育苗新法——水播育苗等 第2篇
烤烟水播育苗就是将已催芽的烤烟种放人盛有清水的喷壶中,边喷洒边播种的一种方法。根据我地两年来的生产实践,烤烟实行水播育苗不仅省工、省时、省种,而且落粒均匀,烟芽损伤少,感病机会小,有利于培育壮苗,减轻苗期炭疽病、猝倒病、立枯病等主要病害的危害。是目前较有推广价值的一种育苗新法。
烤烟实行水播育苗应掌握以下技术关键:1.控制烟芽长度。实行水播育苗的烟芽切忌过长,一般以发芽种子能顺利通过喷壶嘴孔为度,以防烟种积聚喷壶嘴,造成播种不匀。生产中一般选用2毫米孔径的喷壶嘴,但要求烟芽的长度不超过烟种的直径。2.掌握兑水量。水播育苗用水量通常有较严格的要求,生产中通常以每平方米苗床用水5公斤较为适宜。兑水过少,苗床喷洒难以均匀;兑水过多,喷洒时苗床内会产生径流,烟种将随水漂移。3.择晴天播种,床面无水时覆土。水播育苗一般应选择晴天床面干燥时播种,以免喷洒时或喷洒后床面积水和产生径流。播后待床面水分自然渗下后,再覆盖1毫米厚的细土,然后按常规方法覆膜管理。(山东 翟广华)
旺长麦田的分类管理
一、肥水过量型。由于肥力基础高,墒情足,导致分蘖多,叶片大,田间荫蔽严重,形成旺苗。对这类麦苗要以控为主,深锄和镇压相结合,抑制分蘖,当主茎长出5片叶时,深锄6~8厘米损伤部分次生根以削弱麦苗吸收养分的能力,减少分蘖,培育壮苗越冬。
二、播期过早型。出现旺长趋势的此类麦苗表现是:苗叶黑绿窄长,叶形垂披,分蘖不足。当遇到5个小时左右零下100(2低温时,麦苗就会发生冻害。这类麦田的管理要控上促下,即在旺长时要及时进行2~3次镇压,镇压后深锄,结合浇越冬水,每667平方米(1亩)追施尿素6~8公斤,也可喷15%的多效唑40克兑水40公斤液抑制旺长。
三、播量过大型。这类麦苗表现为群体拥挤,个体发育不良,主茎细弱偏高,叶色黄,下部叶片已出现枯萎,基本没有分蘖和次生根。管理上应以疏苗为主,并加强肥水管理。疏苗应掌握667平方米低产田基本苗18万株左右,中产田15~18万株,高产田12~14万株。疏苗后要及时补施肥料,667平方米追施三元复合肥15公斤后浇水中耕,促个体发育。
黄姑鱼土池生态育苗技术 第3篇
1 养殖方法
1.1 池塘条件
育苗池塘为2010年三疣梭子蟹的养殖池塘,面积5667 m2,水泥护坡,池坡较缓,池塘水深2m,软泥底质,池塘中间设排污口。配有提水机械,水车式增氧机一台,功率1.5 kW,育苗用水为无污染的自然海水,盐度26~27, pH值7.8~8.0,在蓄水池塘中沉淀48 h,用60目筛绢过滤泵入到育苗池塘中。
1.2 清塘和发塘
2011年3月初排干塘水,清除淤泥后曝晒30d,然后加注海水40 cm,用漂白粉40 g/m3进行全池泼洒消毒,同时用高浓度漂白粉溶液清除掉池堤洞内的杂蟹。池塘消毒后,加入经60目的筛绢网过滤后的自然海水至80 cm深,然后施加发酵后的鸡粪,施加量为150 kg/667 m2。
1.3 亲鱼来源和培育
试验的亲鱼为2008年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西闪试验场人工繁殖的苗种经池塘和网箱养成后留选下来,亲鱼数量为500尾,雌雄比约为1∶1,体重500~1500 g,黄姑鱼亲鱼越冬在室内水泥池中进行,越冬过程中投喂冰鲜鱼,每1~2 d投喂一次,饲养密度为4.0 kg/m3。人工催产前50 d挑选优质亲鱼移入室内亲鱼培育池,放养密度1.5 kg/m3。采用光线、温度、营养三因素综合对亲鱼进行性腺促熟培育。通过锅炉进行培育水升温,每隔5 d升高1℃;将亲鱼培育池四周和顶部以黑布遮光,在每只培育池最高水位的上方1.0 m处安装2只60 W日光灯,尽量使灯光均匀分布,每隔5 d增加0.5 h/d,光照强度控制在50~100 lx;饵料中添加维生素E,以提高亲鱼的体质和促进性腺发育的质量,日投喂1~2次,投饵率为3%~5%,早上和傍晚投喂,日换水量50%左右。
1.4 产卵和受精卵收集
2011年5月底,当亲鱼培育水温升至18℃时,亲鱼池傍晚开始出现“咕咕”的叫声,亲鱼开始产卵。产卵初期未受精卵较多,卵质较差。水温升至20℃时,产卵达到高峰,卵质较好。停气后拉网收集受精卵,受精卵用1010-6的聚维酮碘消毒5 min后用清洁海水充分洗卵,置于300 L塑料桶中静水分离好坏受精卵,收集上层优质受精卵约500万粒,傍晚时在池塘的上风口沿四周塘坝均匀泼洒。
1.5 日常管理
2011年56月份,舟山地区雨天较往年多,池塘中塘水盐度下降至15左右,定期加注海水,调整盐度。早晚各巡塘1次,仔细观察环境变化、水色、水中浮游生物量以及鱼苗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同时还要对池中水进行检测,定期测定pH值,水温,以及水中浮游生物量,并做好记录,定时开机充气、增氧,开启增氧机搅动水流,使池中肥料、饵料、溶氧等分布均匀,阴雨天多开增氧机,保持水中有充足的氧气,有利于藻类、浮游动物的生长、繁殖。如水中的桡足类数量不足时,可投喂适当量的丰年虫加以补充。当黄姑鱼苗种长至体长0.8~1 cm,开始投喂鱼糜,早晚各投喂一次。
2 养殖结果
5月20日塘中的单胞藻类已发起,塘水呈黄绿色,水质较肥,透明度20 cm左右,同时轮虫、小型桡足类也开始出现,5月底塘中的浮游动物数量(浮游动植物变化数据正在整理,另文发表)已达到一定数量,达到了育苗要求,可以放卵育苗。经45 d的精心培育,共全长3 cm的黄姑鱼幼鱼25万尾左右。
3 小结
3.1 充足优质受精卵是土池育苗的前提
土池生态育苗较室内工厂化育苗具有可控性差、育苗成活率低的特点,在实施过程中所需受精卵的数量较大,需大量的优质受精卵作为保证。
3.2 充足的生物饵料是育苗基础
土池中浮游生物量的多少是育苗成功与否的关键,海水鱼类土池育苗生产有时不稳定,甚至失败,其原因主要是培育时饵料供应不足,营养不全面或质量不好,培育出充足、适口饵料生物是育苗的基础。
3.3 清除敌害生物
及时清除堤洞内的杂蟹,否则它们在池堤上打洞,会造成池塘漏水、逃苗,同时还会与育苗争饵料、氧气、空间,甚至捕食幼体,影响育苗生产成活率。
3.4 合理的起捕方法
黄姑鱼虽然是肉食性鱼类,但是摄食凶猛程度较鲷科鱼类弱,在土池育苗过程中摄食集群的效应不是很明显,对黄姑鱼苗种的起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结合土池生态育苗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起捕方案。
3.5 防止浒苔爆发
黄姑鱼土池生态育苗时,气温较高,光照较强,后期透明度较高,浒苔易爆发,仔稚鱼游泳能力弱,容易被浒苔缠绕,造成大规模死亡,所以在育苗过程中要控制浒苔的爆发,定期往池中加入浑水,也可定期施加浒苔净控制浒苔。
3.5 受精卵的投放时机
试验采用的是选择在晴天傍晚投放受精卵的方法,育苗成活率较低。2010年课题组进行了前期仔鱼室内孵化,后期仔鱼土池培育的育苗方法,此方法成活率较今年高,苗种规格整齐,但因为前期室内培育需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成本较高。笔者认为如黄姑鱼的受精卵数量充足,可采用第一种方法,如受精卵的数量有限可采用第二种方法。
4 展望
生态育苗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