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猝死症防治
肉鸡猝死症防治(精选7篇)
肉鸡猝死症防治 第1篇
1 临床表现
肉鸡猝死症病程短, 发病前无任何异状;多以生长快、发育良好、肌肉丰满的鸡突然死亡为特征;部分猝死鸡只发病前比正常鸡只表现安静;饲料采食量减少, 个别鸡只常常在饲养员进舍喂料时, 突然失控, 翅膀急剧扇动或离地跳起, 从发病至死亡时间很快, 死鸡一般为两脚朝天呈仰卧或腹卧姿势, 颈部扭曲, 肌肉痉挛, 个别鸡只发病时发现有突然尖叫声。
2 剖检变化
外观体型较丰满, 除鸡冠、肉垂略潮红外无其他异常。嗉囊和肌胃内充盈刚采食的饲料, 心房扩张, 心脏较正常鸡大, 心肌松软, 肝脏肿大、质脆、色苍白, 肺瘀血, 胸肌、腹肌湿润苍白, 少数死鸡偶见肠壁有出血症状。
3 病因
分析该病多与饲养管理因素 (营养、光照、防疫、饲养、密度、应激反应等) 有关。肉鸡由于生长速度快, 而自身的一些系统功能 (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 发育不完善;另外, 也与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含量过高, 维生素与矿物质配比不合理有关。肉鸡由于采食量大, 超量营养摄人体内造成营养过剩, 呼吸加快, 心脏负担加重, 而发生猝死现象。
4 防治措施
肉鸡猝死症防治 第2篇
虽然影响肉鸡健康的主要原因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但也有由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 通常称为代谢病或代谢失调病[2]。肉鸡代谢病主要由肉鸡生长过快、日粮营养元素水平不均衡造成的, 但环境因素和饲料中毒也是造成家禽代谢病的原因之一。
肉鸡在生产中过分追求经济效益, 在加快肉鸡增重的同时, 为防治代谢病的发生, 大量使用抗生素、促长素、激素等药物, 不仅加剧了鸡肉品质的下降, 而且药物残留和毒副作用给人类的健康也带来了极大危害[3,4,5]。中草药制剂具有与食物同源、同体、同用的特点, 是现代化学药物、抗生素、激素类药物无法比拟的。中药制剂对人和动物无毒副残留、不产生耐药性, 是一种理想的调节肉鸡代谢、防治肉鸡代谢病的药物制剂[6,7], 目前被广泛利用到肉鸡生产中。本文试图对肉鸡生产中重要的一些代谢病的中药防治加以阐述, 并列举一些生产实践中使用的有效中药制剂的处方, 为肉鸡主要代谢病腹水症和猝死综合症的研究提供临床参考。
1 肉鸡腹水症
肉鸡腹水症又称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症, 是一种由多种致病因子共同作用引起的以右心肥大扩张和腹腔内积聚大量浆液性淡黄色液体为特征, 并伴有明显的心、肺、肝等内脏器官病理性损伤的非传染性疾病[8]。
1.1 发病原因
此病诱因至今仍不明了, 倾向性的看法是鸡快速生长对氧的需要量过多, 可又不能及时供应充足的氧所致。饲养过程中往往因为环境和营养问题造成鸡只机体缺氧, 从而出现腹水症。如鸡舍透气不良, 鸡舍内存在大量的氨气, 当鸡吸入氨气后, 呼吸系统的黏液分泌增加, 呼吸道壁增厚会降低氧气进入血液;饲养密度过大, 单位个体拥有的空间减小, 氧气的摄入量减少, 二氧化碳摄入量则相对增多;饲喂高能日粮造成生长迅速, 红细胞携氧和营养运送作用加强, 耗氧增多, 导致慢性缺氧, 尤以饲喂颗粒饲料者更为明显[9]。
一些疾病以及疾病治疗用药也是引发肉鸡腹水症的原因。如大肠杆菌病, 感冒病等呼吸道疾病, 直接导致鸡气囊病变, 呼吸困难, 血氧浓度过低;由于疾病长期用药造成肝肾功能的损坏, 使其“排水”解毒功能减弱甚至丧失, 也会导致腹水症的发生。肉鸡腹水病常见于4周龄后的鸡, 发病率公鸡高于母鸡。
1.2 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 缩头嗜睡, 独居一隅, 羽毛蓬乱, 反应迟缓, 步态不稳, 食欲减退, 饮欲增加, 呼吸轻度困难, 胸腹部出现水肿, 用手触摸可感到腹腔内有大量液体。
最急性型患鸡多突然拍翅倒地死亡。急性型腹水症, 肉鸡精神不振, 步样异常, 肉冠发绀, 腹部膨大, 腰部凹陷, 蹲地不愿走动呈企鹅状。触诊腹部有波动, 腹上侧松弛, 下侧紧张。听诊有击水音, 呼吸粗粝急促, 心跳加快。叩诊腹侧下部水平浊音, 上部膨音。鸡食欲减退, 体重减轻, 羽毛蓬乱, 生长停滞, 便秘下痢交替出现, 可视粘膜发绀, 抓鸡时突然抽搐死亡。
1.3 病理变化
剖检肺部有不同程度损伤, 邻近部位有白色血凝块, 心肺扩张, 以右心室最为明显。肝脏损伤、硬化, 肝叶边缘变厚, 脾萎缩, 肾脏充血肿大, 并有尿酸盐沉积, 胃肠道血管淤血。
1.4 中药防治措施
选育对缺氧或腹水症有耐受力的品种饲养是防止肉鸡腹水症的前提;其次, 调整鸡群事宜的环境条件和科学使用全价健康日粮, 严格各种消毒防疫制度, 减少肝、肺等各种疾病的侵袭, 合理利用肝肾药物, 是控制和预防该病发生的重要措施[8,9]。
生产中合理利用中药制剂是防止肉鸡腹水症的理想措施。
1.4.1 处方一见表一。
1.4.2 处方二见表二。
1.4.3 处方三见表三。
以上处方煎汁饮用, 或粉碎成末拌料饲喂, 每日1剂, 连用3d即愈。以上剂量可供100只病鸡使用。
2 肉鸡猝死综合症
肉鸡猝死综合症又称暴死症、急性心脏病、翻筋头症。发生率不高, 通常为1%~3%, 死亡多发生在3~4周龄[10]。
2.1 发病原因
没有任何与本病直接相关的明显病理变化。虽然进行了许多研究试图找出引发该病的原因, 但迄今对病因还没有一致的见解。目前认为营养失调、环境应激和体内酸碱失衡等都是该病的诱因。
2.2 临床症状
发生于外观健壮、个体大、肌肉丰满的鸡只, 死亡肉雏鸡的体重超过同群鸡的平均体重较多。发病前无明显征兆, 采食、饮水、运动、呼吸等均正常, 突然发病, 病鸡失去平衡, 向前或向后跌倒, 翅膀剧烈煽动, 有的向上钻跳, 发现尖叫, 继而颈腿伸直, 很快死亡, 从发病至死亡约1 min左右。死亡的鸡多数表现为背部着地, 两脚朝天, 颈部伸直或扭曲, 多数鸡呈腹卧或侧卧姿势。
2.3 病理变化
死后剖检无明显变化, 主要是肌肉组织苍白, 与缺硒的症状相似, 心脏扩张, 右心房扩张, 鸡心脏比正常鸡大几倍, 心包液增多, 偶见纤维素性渗出, 个别心冠脂肪有少量出血点, 嗉囊、肌胃、肠道内容物充盈, 肺肿大呈暗红色, 肝肿大呈紫色并伴有白色条纹, 脾肿大, 肛门外翻, 脑充血, 有出血点, 其它脏器变化不明显[11]。
2.4 中药防治措施
限制饲养前期饲料中的营养水平, 降低肉鸡生长速度, 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要充足, 科学配制日粮是防治肉鸡猝死综合症的前提。此外改减饲养环境, 保持清洁卫生, 注意通风换气, 减少热应激, 重视光照时间和强度也是减少肉鸡猝死综合症发生的措施。除此外, 使用以下中药制剂进行防治。
2.4.1处方一见表四。
2.4.2处方二见表五。
煎汁饮用, 或粉碎成末拌料饲喂喂, 每日1剂, 连用3 d即愈。以上剂量可供100只病鸡使用。
3讨论
通过临床研究表明中药制剂可以提高鸡肉的品质、提高鸡的抗应激能力、可以调节鸡的代谢。胡忠泽等研究复方中草药添加剂能提高肉鸡的胸肌率、腿肌率、瘦肉率、系水力 (P<0.05) , 降低腹脂率、滴水损失、烹煮损失 (P<0.05) , 改善肉色 (P<0.05) , 使肌纤维变细 (P<0.05) [12]。同时中草药含有的多种营养成份, 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日粮中营养成份的不足, 从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肉质品质[13]。效梅等在研究中草药添加剂提高了甲状腺分泌功能, 使血浆T3含量显著升 (P<0.05) , 减少了应激引起的肾上腺过度分泌, 降低了血浆皮质醇含量, 提高了产蛋量, 减少了死亡率, 认为该中药添加剂可显著提高高温环境中蛋鸡耐热力[14]。
霍振华等研究发现中药制剂能有效抑制对多种肠道疾患的致病菌, 如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细菌, 同时改善家禽肠道内环境, 并且促进有益菌的增殖, 抑制有害菌的繁殖[15]。杜改梅等研究表明中药方剂可有效动员脂肪, 使脂肪得到大量分解。王勇等的研究表明, 应用天然中草药及微生态饲料添加剂, 可提高营养物质的可消化率[16]。罗凤珍研究认为中药制剂能有效调整机体生理功能, 改善肠道菌群结构, 提高动物生长性能[17]。
摘要:肉鸡由于生长速度快而导致的代谢病频繁发生是困扰肉鸡产业的一大难题, 而中药制剂对人和动物无毒副残留、无耐药性, 是一种理想的调节肉鸡代谢、防治肉鸡代谢病的药物制剂。本文针对肉鸡临床多发的腹水症和猝死综合症两大代谢病进行阐述, 通过多年利用中草药治疗肉鸡代谢病的临床经验, 总结出治疗肉鸡腹水症和猝死综合症的5方中药处方, 期望对防治肉鸡代谢病提供一定参考。
肉鸡猝死综合症的防治 第3篇
肉鸡猝死综合症又称暴死症或急性死亡综合症, 两脚朝天症或扑翻。以肌肉丰满, 外观健康的肉鸡突然死亡为特征, 死亡率高达15%。
1病因
此病与营养、环境、遗传、遗传酸碱平衡、 个体发育等诸多因素有关。营养因素中的蛋白质水平、脂肪水平及类型, 维生素和矿物质, 饲料的类型及加工等对此病的发生都有影响, 环境因素中的光照, 密度可影响本病的发生, 其它如酸碱失调, 离子载体抗球虫剂及球虫抑制剂等也可成为本病的诱因。
2症状
发病前无任何明显的发病征兆。
3病理变化
鸡外观表现为肉垂, 冠充血, 体格健壮, 肌肉丰满。剖检尸体, 嗉囊和肌胃充满刚食入的食物, 肺呈弥漫性充血, 气管内有泡沫渗出物, 心脏稍扩张, 心室紧缩, 心房充满血凝块, 成年鸡泄殖腔、卵巢及输卵管严重充血, 心房明显扩张, 心脏较正常鸡大几倍, 并拌有心包液渗出, 十二指肠显著膨胀、无色, 内容物苍白似奶油状, 为卡他性肠炎的表现。肝轻度肿大, 质脆, 色苍白, 胆囊色淡空虚, 胸肌、腹肌湿润苍白湿润, 肾浅灰色或苍白色, 脾、甲状腺和胸腺全部充血。
4诊断
本病无特异性诊断方法, 一般通过中和诊断予以判断。在排除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及有毒物质中毒的情况下, 可按下列标准判断。外观健康, 生长良好, 突然死亡, 出现明显的仰卧姿势。无传染病病史和挤压致死现象。肠道充盈, 嗉囊及肌胃有刚采食的饲料, 胆囊小或空。呼吸困难, 肺淤血、水肿。循环障碍明显, 心房膨胀、淤血, 心室紧缩。后腔静脉淤血、扩张。
5防治措施
肉鸡猝死综合症的诊断与防治 第4篇
1 发病特点
该病发生无明显季节性, 一般以2周龄至出栏时多发, 3周龄达到发病高峰, 而且雄性雏鸡比雌性雏鸡的发病率高约3倍左右, 死亡率在1%~5%。
2 临床症状
该病以肌肉丰满、外观健康的肉鸡突然死亡为特征。发病前无任何明显症状, 表现较为安静, 采食量减少, 多数病鸡在采食、饮水或走动时突然失控, 惊叫并窜起, 向前或向后跌倒, 翅膀剧烈扇动, 肌肉痉挛, 继而颈腿伸直, 背部着地而死。
3 病理变化
死鸡营养良好, 肌肉丰满苍白, 嗉囊及腺胃内充满刚采食的饲料。心房扩张, 内有血凝块, 心脏较正常鸡大, 心肌松软, 心包液增多, 肝脏肿大, 质脆、色苍白, 部分鸡破裂。肺充血, 水肿。胆囊空虚或变小, 胆汁少或没有胆汁。
4 诱发因素
4.1 营养因素
饲料营养水平及饲料类型与该病有关, 饲喂含脂肪过多的高能饲料, 会增加腹脂形成, 对热应激的反应性增加, 从而造成死亡。日粮中添加20%脂肪时猝死率显著高于未加脂肪的鸡。另外, 饲料形态也与该病有关, 同样的饲粮组成, 颗粒料喂鸡猝死率高于喂粉料的鸡群。
4.2 环境因素
噪音、强光、长时间的光照等均会引起猝死症的发生。噪音 (鞭炮、锣鼓声、雷声等) 的惊吓, 使鸡心率加快, 心脏供血不足, 心力衰竭而死亡。强烈而持续的光照, 刺激神经系统, 造成持久性疲劳而引起猝死。此外, 鸡舍的突然变更、转群时鸡舍内的拥挤、通风不良等均可引起本病的发生。
4.3 遗传及个体因素
遗传及个体因素 (包括品系、性别、生长速度、体重等) 可能与肉鸡猝死综合症有关。实践证明, 生长速度快, 体重大、身体状况良好的鸡易发病;公鸡发病率明显高于母鸡, 占总死亡率的70%~80%。
4.4 日粮的电解质平衡因素
日粮的电解质平衡问题可能与猝死综合症有关。有试验数据表明, 电解质 (Na+、K+、Cl-) 平衡低于200m Eq/kg时, 可能增加肉鸡的总死亡率及猝死综合症的发生率。
4.5 其他因素
据报道其他因素如酸碱平衡、药物因素 (离子载体类抗球虫药) 等均可引起肉鸡猝死综合症的发生。
5 诊断要点
目前对该病尚无特异性诊断标准, 只能通过综合分析加以判断, 如外观健康, 发育正常, 突然尖叫, 死亡呈仰卧或俯卧姿势。剖检嗉囊、食道、腺胃内充满饲料, 胆囊空虚, 心房扩张, 心包液增多等鉴别。该病在诊断过程中, 应与中毒、传染病相区别。猝死鸡皮肤多为白色, 而中毒鸡多为青紫色;猝死鸡死亡迅速, 数秒至几分钟, 传染病鸡死亡时间一般为1~3d, 病程最短也在数小时以上。猝死鸡粪便正常, 而传染病鸡粪多有异常, 如法氏囊病排蛋清样粪便等。
6 防治措施
羊猝死症的防治 第5篇
羊发病多为急性经过往往不出现任何前驱症状而突然死亡。有的在饲槽旁, 有的在使役中或卸重后, 突然发病倒毙。病程短的数分钟至数小时, 长的十几个小时至几十个小时, 致死率几乎100%。死前体温下降, 呼吸急促, 口腔粘膜发绀, 大量流涎, 腹胀、腹痛, 有的口鼻流出多量带有泡沫的红色水样物, 全身肌肉抽搐振颤, 倒地后四肢划动, 狂叫数声后死亡。
2 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为全身实质器官出血和小肠出血瘤胃和小肠高度臌气, 胃粘膜脱落, 布有出血点, 小肠节段性坏死, 肠内容物为深咖啡色粘稠液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心脏质地变软, 心耳及冠状沟表面有出血斑点;肝脾肿大, 其表面有许多出血斑;脾呈紫黑色;肺水肿, 肺叶布有出血斑;肾肿大, 有出血点。
3 实验室检验
通过细菌鉴定、动物实验等手段得出引起该病的为A型魏氏梭菌。
4 治疗
对分离到的病原菌做药敏试验, 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土霉素和部分磺胺类药物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氟苯尼考中度敏感;对卡那霉素、链霉素低敏感;对氯霉素、青霉素、红霉素和磺胺嘧啶不敏感。用筛选出的高敏感抗菌药 (如土霉素和磺胺类药) 进行羊猝死症的预防试验, 可降低发病率;但用这些药物对病畜治疗, 疗效不佳。各地应用不同抗菌药物, 对病畜进行临床治疗, 均收效甚微。
产蛋鸡猝死症的防治 第6篇
1 流行特点
天气突然变热时发生, 主要是产蛋鸡, 以初产鸡和产蛋高峰鸡多发。鸡群不断出现瘫痪鸡, 如发现及时, 挑出瘫痪鸡可恢复, 部分在夜间死亡, 在早晨喂鸡时挑出死鸡。死亡鸡往往泄殖腔突出, 肥胖鸡较多。
2 发病原因
(1) 饲养环境、饲养设备较差, 没有通风降温设备, 天气突然变热而无应对措施。潮湿, 鸡群密度过大, 鸡舍通风不良, 鸡群在高温下, 呼吸频率加快, 造成鸡体的酸碱不平衡, 出现呼吸性的碱中毒。 (2) 喂料方式:在夏天不改变鸡群的饲养方式。喂料3~4次/d, 天热时加料, 重了鸡的心脏负担, 造成鸡的心力衰竭, 导致死亡。
3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热应激和禽流感加以区别。 (1) 热应激多发生在天气炎热的夏季;猝死症的发病与鸡群的饲养环境密切相关, 当鸡舍通风不好、饲养密度过大、缺氧时多发。 (2) 禽流感主要发生在冬春和秋冬交替季节, 多在寒流突袭, 气温变化较大时发生。各种日龄的鸡均可感染。禽流感病死鸡有明显的乳头出血, 卵泡变形、破裂, 肠道出血, 气管出血等病理变化。而猝死症则无上述变化。
4 防治措施
浅谈产蛋鸡猝死症的防治 第7篇
1 流行特点
(1) 主要发生在产蛋鸡, 以初产鸡和产蛋高峰鸡多发。
(2) 鸡群一般在夜间死亡, 有时白天鸡群很好, 但往往在早晨喂鸡时发现死鸡, 死亡鸡往往泄殖腔突出, 肥胖鸡较多。
(3) 鸡群不断出现瘫痪鸡, 如发现及时, 挑出瘫痪鸡可恢复。
(4) 往往在天气突然变热时发生, 周边所有的鸡场均有发病。
2 临床诊断
(1) 鸡群采食量下降, 饮水增加, 鸡只拼命喝水。张口呼吸, 肉垂乱颤, 但无明显的喘鸣音。鸡群拉稀, 个别拉黄白色稀粪。羽毛蓬松, 用手触摸鸡体发烫, 鸡冠和鸡爪发热;鸡冠发紫、皮肤发红。
(2) 急性发病鸡往往突然死亡, 表面看健康;产蛋较好的鸡群白天挑不出病鸡, 但在第二天早晨可见到死亡的蛋鸡, 越高产的鸡死亡率越高。这时蛋壳强度没有什么变化, 蛋破损率不高。病死鸡泄殖腔突出。
(3) 慢性病鸡则表现为瘫痪, 不能站立, 以跗关节蹲坐, 如将饲料放在瘫痪鸡周围, 瘫痪鸡仍然能采食;从笼内取出瘫痪鸡单独饲养, 1~3d后可看到有的病鸡明显好转或康复。
3 解剖学诊断
(1) 病鸡剖检主要表现为卵泡充血, 肝脏肿大、淤血, 有出血斑, 肺淤血, 心脏扩张, 输卵管充血、水肿, 输卵管往往有硬壳蛋存在。死亡的鸡体膘较好。
(2) 腺胃溃疡, 腺胃壁变薄或穿孔, 腺胃乳头流出褐色液体。
(3) 肠道出血, 肠粘膜脱落, 内容物呈灰白色或黑褐色。
(4) 腿骨变软、易折, 个别病鸡骨骼容易折裂。
4 发病原因
(1) 天气炎热、潮湿, 鸡群密度过大, 鸡舍通风不良, 导致鸡舍温度过高;鸡群在高温下, 呼吸频率加快, 造成了鸡体的酸碱不平衡, 导致鸡体出现呼吸性的碱中毒。
(2) 饲养环境、饲养设备较差。许多鸡场饲养环境较差, 饲养设备落后, 没有通风降温设备;以至于天气突然变热而无应对措施。
(3) 喂料方式不科学。在夏天, 不改变鸡群的饲养方式, 喂料还是按照以前的饲喂方式, 一天喂料3~4次, 往往在天热时加料, 这样无疑加重了鸡的心脏负担, 造成鸡的心力衰竭, 导致死亡。
5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热应激和禽流感加以区别。
(1) 热应激主要多发生在天气炎热的夏季;猝死症的发病与鸡群的饲养环境密切相关, 当鸡舍通风不好、饲养密度过大、缺氧时多发;
(2) 禽流感主要发生在冬春和秋冬交替季节, 多在寒流突袭, 气温变化较大时节多发。各种日龄的鸡均可感染。禽流感病死鸡有明显的腺胃乳头出血, 卵泡变形、破裂, 肠道出血, 气管出血等病理变化。而猝死症则无上述变化。
6 防治措施
(1) 青年母鸡在将近性成熟时, 应提高饲料营养水平。同时, 应考虑到对钙、磷的补充, 保证日粮中骨粉的数量和质量, 为产蛋储备足够的钙、磷。
(2) 加强通风换气, 以缓解热应激, 避免缺氧。大型养鸡场鸡舍应采取纵向通风, 可减少发病。
(3) 对发病严重的鸡群, 晚间11点到凌晨1点开灯1~2次, 让鸡喝到水, 减少血液的粘度, 减轻心脏负担, 降低死亡率。同时挑出瘫痪在笼内的病鸡, 放在阴凉处。
(4) 用抗菌素预防肠炎和输卵管炎;用青链霉素每只鸡2万单位饮水, 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用泰乐加饮水治疗也会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5) 饲料中添加VC, 每吨饲料中添加VC500~1000g, 可缓解病情。
7 小结
产蛋鸡猝死症发病的主要原因就是鸡舍温度较高, 同时鸡舍通风不良引起的一系列新陈代谢性疾病。而鸡群体质差、管理不良、应激频繁等因素又可加重本病。
肉鸡猝死症防治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