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肉鸡腹水症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肉鸡腹水症范文(精选7篇)

肉鸡腹水症 第1篇

1 临床症状

体温正常, 腹部肿大胀满, 腹内有大量液体, 精神沉郁, 站立、行走不稳, 有的排稀便, 呼吸困难, 鸡冠发绀, 严重的突然倒地抽搐而死, 死鸡常为体重较大的个体。

2 剖检变化

病鸡腹腔内积有大量淡黄色透明液体, 液体中有纤维素块;肝脏肿大充血, 边缘肥厚;胆囊肿大, 充满胆汁;心脏肿大, 心包积液;肺脏充血水肿;肾充血肿大。

3 病因分析

3.1 环境因素

这批鸡采用地面上平养, 一次性清粪, 舍内面积100 m2, 饲养密度大。舍内温度26~30℃, 相对湿度80%, 无通风设备, 仅靠门窗自然通风。这样的环境条件下, 肉鸡代谢旺盛, 排泄粪尿量大, 使舍内空气中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增加, 氧含量减少, 日久则使鸡只氧供需失调, 导致肺功能失常, 从而影响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 静脉血液回流障碍, 使浆液渗入腹腔形成腹水。

3.2 饲料因素

饲养实践证明, 肉鸡饲喂颗粒饲料时增重较快, 但腹水症发病率明显高于饲喂粉料。主要原因是颗粒料适口性好, 鸡只采食量大, 饮水量增加, 代谢加强, 肝、肾负担加重, 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加剧腹水症发生。肉鸡生长后期, 饲粮中脂肪比例较高, 脂肪在体内代谢时需要大量的氧气, 这样就加剧了缺氧的影响, 从而加速形成腹水。

3.3 药物影响

在肉鸡生产中, 常应用一定的药物以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但药物会增加鸡的肝、肾的负担, 损害其功能, 降低血浆渗透压, 诱发腹腔积水。

4 防治措施

4.1 加强管理, 改善环境

鸡舍在保证舍温适宜的前提下, 要保持通风良好, 空气新鲜, 使舍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 满足鸡对氧的需要。

4.2 合理调配饲料

适当延长粉料饲喂时间。可在3周龄前喂粉料, 4周龄后喂颗粒饲料;采用三个蛋白质水平饲粮, 1~3周龄为22%, 4~6周龄为20%, 7周龄后为18%

4.3科学用药

鸡场用药时不应长期连续使用, 一种药物连续使用不应超过10 d, 用药7~10 d停药5~7 d再用或改用其他药物。

4.4 治疗措施

用双氢克尿塞, 每日饮水2次, 每次每只3~5 m L, 连用3~5 d。对重症者隔离饲养, 并采用腹部穿刺放液, 同时使用环丙沙星饮水。

5 小结

肉鸡腹水症的诊治 第2篇

围场某养鸡户, 笼养肉鸡4000只, 在28日龄时, 鸡群出现病鸡, 两天内死亡29只。

2 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不振, 肉冠发绀, 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腹部膨大, 蹲地不愿走动或走路呈企鹅状, 腹部皮肤变薄发亮, 触诊腹部有波动感。食欲减退、体重减轻, 羽毛蓬乱, 生长停滞, 便秘下痢交替出现, 个别病鸡拉白色稀粪, 可视黏膜发绀, 抓鸡时突然抽搐死亡。

3 病理变化

剖检是可见腹腔内含大量淡黄色腹水, 心包积液, 有的呈胶冻样, 肝脾肿大, 有出血, 肺脏充血、出血、水肿、呈紫色。

4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病例剖检, 诊断为肉鸡腹水症。

5 治疗

5.1 对病重者用双氢克尿噻每只鸡半片、维生素C 10毫克灌服, 每日2次, 连用3天。

对鸡群用双氢克尿噻片100毫克, 加葡萄糖125克, 混合后加水20千克, 每日2次, 连服3天, 使用16号针头对腹水明显的病鸡进行腹腔穿刺, 放出积液, 可使死亡时间推迟2~4天。

5.2 在利尿强心的同时, 为防止继发感染, 应用

卡那霉素按千克体重4000国际单位溶于饮水中, 每日2次, 连用3~5天。用氟哌酸粉0.1%拌料, 连喂5天。

5.3 每100千克饲料中添加含硒生长素500克, 并适量添加维生素E。

对鸡群进行整体防治。5天后观察, 病死鸡情况基本停止, 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6 讨论

6.1 由于鸡舍通风换气不良, 使空气缺氧。

氨气和灰尘含量较高, 导致肺脏损害, 进而危及心脏、肝脏, 引起呼吸系统机能障碍, 而发生腹水综合征。

6.2 某些有毒物质, 如霉菌毒素、有毒脂肪、乙烷、植物毒素。

饲料或饮水中食盐含量过高, 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缺乏, 痢特灵及煤焦油消毒剂中毒损害肝肾而诱发本病。

6.3 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和氧气不足引起。

6.4 由于肉鸡的摄食量大, 肌肉组织生长速度

过快, 而心肺不能与之同步发育, 使发育不完善的心肺在长期过重负荷下发生功能衰竭, 从而导致腹腔器官瘀血, 进而造成腹水。由于肝脏瘀血使肝功能降低, 肝脏合成蛋白质的能力下降, 引发低蛋白血症, 又加重腹水的发生。

7 预防

7.1 加强鸡舍内通风换气, 饲养密度不宜过大寒冷天气, 保温是养好肉用仔鸡的先决条件。

7.2 饲喂优质全价配合饲料, 饲料中各种维生

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给要充足, 同时防止食盐及各种预防药物过量, 禁止饲喂变质饲料, 不要饲喂高能饲料。

7.3 可用碳酸氢钠代替部分食盐, 日粮中应提供足够的磷。

同时在日粮中适当添加亚硒酸钠、维生素E和维生素C, 可有效预防该病发生。

7.4 鸡群一旦发生腹水综合征, 应加强舍内通

风换气, 饮水中添加多维电解质和抗菌药物, 防止继发感染, 采取保肝护肾, 利尿解毒的治疗原则, 饲料中超倍量加入维生素C和强心利尿药物, 以调整体内钠钾离子平衡。对于严重病鸡, 则无治疗价值, 应及早淘汰。

7.5 早期限饲可以降低腹水病的发生率, 应在

两周龄左右开始限饲, 每天只给应采食量的80%~90%的饲料, 两周后恢复自由采食, 或降低饲料的营养标准, 到28~30日龄时恢复正常,

肉鸡腹水症发生原因及防治 第3篇

1 发病日龄

该病多发于4周龄以后的仔鸡, 早的10多日龄就出现腹部膨大症状。体况健康, 生长快速的鸡发病率高。公鸡比母鸡发病率高, 且症状更为严重。40日龄以后的鸡发病较少。

已发病但未死亡的鸡生长发育受阻, 出栏体重比未发病鸡低0.5~0.6 kg。

2 发病原因

2.1 环境因素

本病的发生主要与缺氧有关。舍内通风不良, 二氧化碳、氨、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增多, 鸡舍含氧量下降, 可使鸡的心脏长期在缺氧状态下过速运动, 从而造成心脏疲劳、衰竭及静脉压升高。静脉血管通透性增强, 形成腹水, 而腹水大量聚积后又压迫心脏, 加重心脏负担, 使鸡只的呼吸更加困难。

另外, 用煤焦油类消毒药物对鸡舍进行消毒后, 室内光线幽暗、地面潮湿、空气污浊也是导致腹水症的重要原因。

2.2 饲料原因日粮蛋白和能量过高, 使鸡只对传染性支气

发生原因及防治

管炎的敏感性增高, 导致肉仔鸡心肺功能和肌肉的增长速度不协调, 造成心肺代偿性肥大和心力衰竭, 进而导致腹水;饲料中维生素E、硒的缺乏, 导致肝坏死, 引起腹水;饲料中钠含量过高, 造成血液渗透压增高, 导致腹水;饲料黄曲霉素超标及饲喂变质油脂均可破坏肝功能, 改变血管通透性, 引起腹水。

2.3 疾病原因

鸡只患呼吸系统疾病, 机体缺氧时会发生腹水;鸡患白痢、霍乱、大肠杆菌病时会破坏肝脏功能, 引起腹水。

2.4 药物原因大量使用有损心脏功能的药物易引起腹水症。

2.5 其他原因

舍温低、饲养密度大、高海拔地区氧气稀薄、饲喂颗粒料、垫料潮湿、食盐中毒等均可引发腹水症。

3 临床症状

病初鸡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 腹部膨大, 腹部触诊有波动感。病鸡呼吸、行动困难, 肉冠发绀、苍白, 有的拉水样粪。病程从几天到十几天不等, 发病率从5%~30%不等, 死亡及淘汰率约为15%~35%。

4 防治

4.1 改善饲养环境, 鸡舍注意

通风, 保证氧气供应, 保持适宜的舍温。鸡群保持足够的运动量, 增强鸡只体质。保持鸡舍卫生, 减少二氧化碳、氨、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浓度。

4.2 给予全价、平衡的饲料, 满

足鸡只生长需要, 尤其应满足其对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需要, 确保饲料不霉变。

4.3 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 预

防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支、新城疫等。冬春季节尽量不使用活毒疫苗, 以免对肺组织造成损害。

4.4 对一定日龄的肉仔鸡采用限饲方法控制生长, 以降低腹水的发生率。

4.5 科学用药, 防止不利药物使用过量。

4.6 控制饲养密度, 每平方米饲养面积养鸡数不超过12只。

4.7 饲料中加入尿酶抑制剂, 降低肠道内氨的浓度。

4.8 发病鸡可用药物治疗。必

肉鸡腹水症的综合防治 第4篇

1 发病原因

该病的发生原因尚不十分明确, 多因鸡舍内寒冷、通风不良、缺氧、氨浓度过大、高海拔, 饲料中脂肪含量过多, 硒、维生素E缺乏, 食盐中毒、霉变饲料中毒等均可诱发鸡腹水症。

2 鉴别诊断

大肠杆菌病也易引起腹水症, 但大肠杆菌病例肝脏肿大, 质地微脆, 脾脏肿大, 发生肠炎, 严重者肠道充血、出血, 气囊混浊, 壁增厚, 内有黄白色干咯样渗出物。

3 预防

消除病因, 改善饲养管理, 降低饲料中脂肪含量, 四周龄以后可控制在1%~15%。根据国外实验证明, 在育雏阶段从15~21日龄期间采用隔日限饲10%以下, 可有效的减少腹水综合症的发病率, 而不会使增重或饲料转化率严重下降。

4 治疗方法

肉鸡腹水症的综合防治措施 第5篇

1. 发病机理

肉鸡腹水症是以病鸡心、肝等实质脏器发生病理变化, 有明显的腹水, 右心室肥大扩张, 肺淤血水肿, 肝肿大为特征的综合症。肉鸡的腹水症多数由血压增高引起的, 血压升高引起的腹水症有三类, 其中最重要的一类是由肺动脉高压症引起的右心室肥大和衰竭。最根本病理是缺氧血症, 缺氧血症导致心搏输出量增多,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加, 以及红细胞压积增高, 引起血液黏稠度升高, 红细胞的体积增大, 硬度增高, 这样就造成肺动脉血压升高, 使血管通透性发生改变, 血浆渗出并蓄积在腹腔内。

2. 诊断要点

(1) 临床症状最急性病鸡多突然拍翅倒地死亡, 病鸡精神萎靡, 肉冠发绀, 喜卧, 下腹部明显膨大、下垂, 触之有波动感, 听诊有击水音, 皮肤呈紫色、发亮, 行走中两腿分开, 身体摇摆, 张口喘气, 呼吸急促, 心跳加快, 叩诊腹侧下部有浊音, 上部有鼓音, 患鸡食欲减退, 体重减轻, 羽毛松乱, 便秘与下痢交替出现, 可视黏膜泛白。腹腔穿刺有黄褐色的液体流出, 有的会有少量血液, 病鸡瘦弱, 症状明显者常在一两天内死亡。

(2) 病理变化剖开腹腔流出大量透明淡黄色或淡红色的腹水, 液体中混有胶冻样纤维素性渗出物;心脏肥大, 心包积液增多, 心壁变薄, 心包增厚, 心肌迟缓;肝脏高度肿大或皱缩, 表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胶冻样物, 易碎;肺脏严重瘀血、水肿, 有白色血凝块, 肠道有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变化;肾脏肿大、充血, 有尿酸盐沉积;脾脏较小, 胸肌、腿肌淤血, 皮下水肿。

3. 致病因素

(1) 生长迅速生长速度过快则机体需氧量增加, 这是引起肉鸡腹水症的潜在因素。据资料表明, 患有肉鸡腹水症的鸡的心脏比正常鸡大3%~5%, 因为快速生长加重了心脏负担, 患了腹水症后, 生长缓慢, 严重的有可能死亡。

(2) 环境因素环境温度直接影响着氧气的需要量, 而环境污染则对肺泡结构有负面影响。舍内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氨气及灰尘的含量过高会对肺部产生危害。在集约化养鸡的情况下, 寒冷的气候是造成机体需氧量增加, 右心室衰竭发病的另一重要因素。饲料中添加油脂过高, 饲喂高能量饲料时, 尤其是颗粒料, 肉鸡发生腹水现象十分普遍, 由于消耗过多能量, 需氧增加而导致相对缺氧。氧气不足是由于饲喂高能饲料直接引起的, 在育雏后期转向肥育期期间更易发生。在6~11日龄限饲, 则由腹水病引起的死亡可大大降低。

(3) 微量元素的缺乏硒和维生素C的缺乏, 钠离子水平过高, 磷的缺乏, 日粮中使用含量过高的药物, 植物毒素的中毒, 饲喂霉变饲料, 感染呼吸道病、生长发育过快等因素引起的肝周炎、心包炎和肺损害均能导致腹水综合征的发生。

(4) 其他方面长期使用二氧联苯化合物, 呋喃唑酮等损害肝肾的药物等。

4. 防治措施

肉鸡腹水症并不是没有办法防治的。肉鸡一旦发病, 死亡是迅速的, 任何办法都不可避免地导致生长性能下降, 效益降低。如果做好以下几点, 可以有效预防和防止腹水症的发生。

(1) 控制环境温度防止2周龄内雏鸡发生冷应激。雏鸡在第一周温度控制在33℃左右, 湿度在60%~70%;第二周降至30℃左右, 以后要求舍内温度保持在15℃以上, 必要时采取保温措施。

(2) 改善通风条件减少舍内灰尘和有害气体的含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适当补充氧气, 有利于鸡群健康。减少舍内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气等有害气体的含量, 降低对肺部的损伤。采用正压通风系统, 保证鸡舍通风良好。尽可能地消除损伤肉鸡呼吸器官的各种不利因素, 保持舍内空气流通。

(3) 加强管理控制好鸡群密度, 保证机体健康。鸡的消化道短, 排泄快, 若掌握好限饲尺度, 既能降低腹水症的发病率, 还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推荐使用控制光照的方法来限制采食量。并给予合理光照, 采用1~3日龄24 h光照;4~21日龄6 h光照;22~28日龄8 h光照;29~35日龄10 h光照;35日龄至出栏12 h光照。与连续光照相对比, 间歇光照可有效减少腹水症的发生, 在幼龄阶段将连续光照转换为间歇光照, 在最初会导致生长抑制, 但随后会发生代偿生长。换句话说, 在间歇光照和连续光照条件饲养的肉鸡会在6周龄达到相同的体重。保持鸡舍清洁, 及时清除粪便, 搞好消毒工作, 同时要及时更换垫料, 防止垫料潮湿而产生有害气体。

(4) 饲料的饲喂制度肉鸡腹水症与饲料营养有直接关系, 饲料配方要随季节变化而调整。腹水症可通过限饲及使用营养浓度较低的饲料得到全面控制, 下面的饲料成分及饲喂方法对预防腹水症是有效的: (1) 全程使用适当的能量饲料, 早期11.93 MJ/kg, 中期12.33 MJ/kg, 后期12.958 MJ/kg; (2) 在不影响鸡生产性能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延长粉料饲喂时间, 限制肉仔鸡快速生长, 一般2~3周龄给予粉料, 4周龄至出栏给予颗粒料; (3) 不喂霉变和含毒素的饲料。

(5) 进行药物预防饲料中添加适当药物如阿斯匹林、山梨醇, 都可减少腹水症的发生及引起的死亡。另外, 为防止大肠肝菌、葡萄球菌等诱发腹水症, 可在饲料中添加适当的抗菌药物如:氟哌酸、硫酸新霉素或卡那霉素等抗菌药物预防治疗。同时添加维生素C, 可降低高浓度的Na Cl诱导的腹水症引起的肉鸡死亡, 日粮中添加200~450 m L/kg维生素C, 连用3 d, 尽管会使腹水症的肉鸡的红细胞的压积上升, 但也会使腹水症发生率下降。中药用白术、茯苓、干姜、桑白皮、木香、厚朴、木瓜、姜皮、泽泻、大枣各1份, 茵陈、龙胆草各2份, 甘草1份, 水煎取汁, 每羽每次口服相当于2~3 g生药的药汁, 3次/d, 连用3 d, 预防量应减半。在饲料中添加125 m L/kg脲酶抑制剂, 可减少肠道内氨的生成, 降低肠道的需氧量, 从而减少腹水症的发生, 亦可降低死亡40%左右。

(6) 微量元素的添加添加1%的L-精氨酸盐酸盐, 减少了肺高张综合征的发生率, 同时由肺高张综合征引起的死亡率也下降了。添加L-精氨酸盐酸盐对终末体重和饮料转化均无影响。科学配制日粮, 为满足能量蛋白质和矿物质等营养需要, 亦可在饲料中补喂0.15 mg/kg亚硒酸钠, 保证饲料质优。

肉鸡腹水症的诊断与防制 第6篇

1 流行病学

本病的发病特点是体质健康, 尤其是增重速度快的良种及杂交仔鸡发病率高, 公鸡发病率高于母鸡。本病以21~56日龄肉仔鸡发病率最高, 其中又以28~48日龄肉仔鸡更甚, 发病率一般为10%~30%, 死亡率为10%~20%, 最高可达45%, 病鸡淘汰率为100%。鸡一旦患病, 持续1周左右死亡, 个别成为僵鸡。本病无明显季节性,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以冬季12月到翌年2月发病率最高。

2 临床病状

病鸡精神沉郁, 食欲废绝或减退, 羽毛松乱, 翅膀下垂, 呈鸭样步行, 体温40~45℃, 冠和肉髯发紫。少数病鸡张口呼吸, 嗉囊积液。腹部膨大, 呈企鹅状站立姿势, 触压有波动感。皮肤变薄, 严重者皮肤发红。病鸡腹泻, 排白色和黄绿色稀便。腹腔穿刺液多呈透明黄色或茶色, 腹水量可达400~500 ml以上。出现腹水后2 d左右死亡, 病轻者可活4~5 d。

3 病理变化

剖开腹腔可见病死鸡腹腔内一般积有200~500 ml淡黄色清亮液体或呈胶冻状, 有腥臭味, 有时混有少量纤维絮状物。心脏软化, 心包壁肥厚失去弹性, 心包内有淡黄色透明积液, 右心室明显扩张、变薄、质地柔软, 有的比正常大1.5~2倍。肝脏肿大, 肝静脉扩张, 肝被膜肥厚, 表面凹凸不平, 后期肝脏萎缩、硬化、边缘钝圆, 有暗红色或黄色胶样薄膜, 胆囊充盈。肺脏呈严重充血、淤血、水肿, 体积增大, 色彩不均, 肾脏肿大、充血、淤血, 有的有尿酸盐沉积、微肿或略小。肠道及肠黏膜严重淤血, 黏膜肿胀, 有的有出血点或出血斑, 尤以十二指肠出血严重, 肠壁增厚。胸肌、腿肌有不同程度淤血。

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诊断为肉鸡腹水症。

5 防制

本病治疗的价值不大, 一旦发病应及时淘汰。防制本病的有效措施是改善环境、降低营养水平、改善饲喂方法等, 最根本的措施在于通过遗传育种培育出对腹水症有抵抗能力的肉鸡新品系。

5.1 改善环境条件

5.1.1 加强通风换气

减少舍内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的蓄积, 降低对呼吸器官的刺激, 避免肺损害而继发腹水症。

5.1.2 控制光照时间

36日龄至出售前10 h光照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5.1.3 控制温度

寒冷季节舍内温度应保持在20℃左右。

5.1.4 强化管理

加强消毒, 避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减少腹水症发生的诱因。

5.2 降低营养水平

饲料中添加0.5 g/kg维生素C和矿物质, 增强抗应激能力, 减少本病的发生。在饲料中添加超过最大生长需要所需的精氨酸, 也可有效地减少腹水症的发病率。不喂发霉变质饲料防止中毒, 以减少发病率。

6 小结和体会

肉鸡腹水症由于高死亡率或低屠宰率给肉仔鸡饲养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该病与猝死综合征和生长障碍综合征已成为世界性的肉鸡饲养业最严重的新病。

简述肉鸡腹水症的综合防治措施 第7篇

肉鸡腹水症最早发生在高海拔地区, 现在南、北美、欧洲和亚洲等地都常发该病, 我国不少省区也有发生, 患病鸡死亡率高达10%~20%, 是对肉鸡养殖业危害较大的一种非传染性疾病。该病的发生是由于通风不良、饲养密度大、饲料蛋白能量不平衡、饲料能量高等因素引起的。患病鸡表现精神沉郁, 呼吸困难, 胸腹部水肿, 腹部膨大, 呈水袋状, 触压有波动感, 腹部皮肤变薄发亮、瘀血变红。剖检胸部、腹腔聚集大量淡黄透明液体, 肺水肿、肝损伤、硬化等。西药治疗该病效果不理想, 应以预防为主, 而中药治疗有一定疗效。

1 致病因素

肉鸡多饲喂高能量饲料, 生长速度快对氧气需要量大, 如饲养密度大而且空气质量差, 氧气供应不足, 就容易引起肉鸡腹水症, 引发肉鸡腹水症的致病因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1 鸡舍通透气不良

鸡舍通风不良, 舍内氨气浓度高, 鸡只摄入氨气量大, 造成鸡呼吸系统黏液分泌增加、呼吸道壁增厚, 降低氧气进入血液的含量是引发该病的主要因素。

1.2 饲养密度过大

饲养密度大单位鸡只拥有的空间小, 氧气的摄入量少, 二氧化碳摄入量多是引发该病的重要因素。

1.3 饲喂饲料营养缺或高能量饲料

据资料记载饲料中缺乏硒、维生素E或磷会导致腹水症的发生;肉鸡饲喂的饲料多数是高能量颗粒饲料, 并且多数饲料厂家极端的考虑饲料单价, 生产的饲料维生素、硒、磷等缺失或营养不平衡, 再加上肉鸡生长速度快, 要求红细胞携氧和运送营养作用强, 极易导致组织的慢性缺氧, 而引起肉鸡腹水症。

2 临床症状

临床上病鸡表现精神沉郁, 缩头嗜睡, 不愿活动, 羽毛蓬乱, 体重减轻, 反应迟缓, 步态不稳, 食欲减退, 饮欲稍增加, 呼吸困难, 皮肤发绀;听鸡腹部有击水声, 呼吸粗厉急促, 心跳加快;病鸡胸腹部出现水肿, 腹部膨大, 呈水袋状, 触压有波动感, 腹部皮肤变薄发亮, 严重者皮肤瘀血变红;有些病鸡站立不稳、行走困难, 以腹部着地呈企鹅状, 行动迟缓呈鸭步状;腹腔穿刺流出淡黄色透明清亮的液体。

3 剖检变化

剖检病鸡表现胸部、腹腔集聚大量淡黄色透明液体;心肺有不同程度的扩张, 心包液增多, 浆液透明, 心脏肥大, 心包膜增厚, 心肌柔软、松弛, 心房扩张增大尤右心房明显;肝脏严重损伤、硬化, 肝叶边缘变厚;脾明显萎缩;肾脏充血肿大, 有较多的尿酸盐沉着;胃、肠等器官表现不同程度的淤血。

4 确诊

根据致病因素, 结合临床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就可确诊该病。

5 防制措施

肉鸡腹水症, 初期症状不明显, 产生腹水时多是病程后期, 治疗起来相当困难, 故应以预防为主, 预防肉鸡腹水症应从改善饲养环境加强通风、科学管理降低饲养密度、科学设计饲料配方等方面进行预防, 下面就从加强通风换气、降低饲养密度、科学研制饲料配方3个方面介绍肉鸡腹水症的防治措施。

5.1 改善饲养环境, 加强通风换气

在保证鸡舍适宜温度的情况下, 加强通风换气, 减少有害气体, 保证舍内足够的新鲜空气含量, 特别是随着鸡日龄的增加, 尤其是在饲养后期, 通风换气量要加大。

5.2 科学管理, 降低饲养密度

降低饲养密度改善空气环境, 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要, 避免因密度过大而引起供氧不足。同时保持鸡舍内适宜湿度, 防止湿度过大、垫料潮湿, 粪便发酵产生过量的氨气而增加该病的发病率。

5.3 科学配制饲料, 保证鸡的营养需要

设计饲料配方既要考虑鸡只生长的料肉比和饲料单价又要顾及饲料营养充足、平衡, 防止因营养缺失 (特别是维生素、磷、硒的缺失) 和饲料不平衡引发该病。肉仔鸡在3周龄前饲喂高维生素低能量饲料, 3周龄后逐渐提高饲料能量, 可降低该病的发病率。

5.4 中药治疗

肉鸡腹水症范文

肉鸡腹水症范文(精选7篇)肉鸡腹水症 第1篇1 临床症状体温正常, 腹部肿大胀满, 腹内有大量液体, 精神沉郁, 站立、行走不稳, 有的排...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