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考物理光现象答案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中考物理光现象答案范文第1篇

第二章《光现象》综合练习(A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在射击时,瞄准的要领是“三点一线”,这是利用____的原理,光在____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2.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来解释.

3.射到平面镜上的平行光线反射后____平行的.(选填“可能是”“仍是”“不”)在反射时光路____.

4.)教室里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这是光的____缘故.(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5.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度,如果入射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那么反射角是____度.

6.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现象.

7.在碗底放一枚硬币,把碗移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的地方,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变,请一位同学向碗里加水,将观察到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

8.如图所示的光路示意图中,MN是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PQ为法线,根据图示,MN下方的物质是____,折射角是____,反射角是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9.一束光线垂直地射到平面镜上,经反射后,反射角是 A.90° B.0°

C.180° D.45°

10.一个人在竖直平面镜前以4.5 m/s的速度离开平面镜,

则像对镜的速度是

A.4.5 m/s B.9 m/s

C.拉长4.5 m/s D.拉长9 m/s 11.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很小的正方形小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 A.圆形的 B.正方形的C.不规则的 D.成条形的 12.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C.萤火虫不是光源

D.以上说法均不对

13.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

A.1点20分

B.10点20分

C.10点40分 D.11点20分

14.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α角,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20°,则平面镜则

A.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 B.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0° C.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 D.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0°

15.若平行光线被某种镜面反射后,反射光线好像是从镜后某一点发出的,则这种镜是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面镜 D.潜望镜

16.一个同学从一块小于他身高的平面镜里恰好能看到了自己的全身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面镜可以扩大视野范围

B.平面镜里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 C.该同学头部和脚部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全部进入眼内 D.此平面镜表面一定不光滑,相当于一个凸面镜

本文档来自互联网,注册为百度用户可免费下载

17.在茶杯里放一枚硬币,慢慢地向杯里注水,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眼睛看到硬币的位置是

A.逐渐降低 B.逐渐升高 C.先升高后降低 D.不升高也不降低 18.下列关于折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有

A.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 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C.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有可能不变 D.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19.一支铅笔与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则铅笔与镜面间的夹角为 A.30°

B.45°

C.60°

D.90°

20.一束平行光线与水平面成20°角射向地面,现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进入一竖井中,镜面与水平方向成的角应为

A.30°

B.35°

C.45°

D.55°

三、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1.为什么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桌子、墙壁等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22.通过篝火上方的空气看物体,为什么会使人感到物体在晃动?

四、作图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23.根据甲图中所示的光线传播情况,在适当位置上放一平面镜.

乙 2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图乙物体ABC的像.

25.在右图的方框中放置一平面镜,光线通过平面镜后的方向变化如图中所示,试画出平面镜并完成光路图.

五、计算题(第26题8分,第

27、28题各10分,共28分)

26.1984年4月8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一颗通讯卫星,这颗卫星离地面高度是3580 km.求从地面发射的电波到达卫星并从卫星返回地面的时间约是多少秒?(无线电波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等)

27.电线杆在阳光照射下影长6.9 m,竖直立着的2 m长的竹竿的影长2.2 m,问电线杆的高度是多少?(太阳光可看作平行光,作出图后再解).

28.太阳光线跟水平方向成40°角,试问:

(1)你如何利用平面镜使太阳光线照亮竖直井内的水面(要求作图说明). (2)计算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是多少度?

本文档来自互联网,注册为百度用户可免费下载

答案:

1.光的直线传播

真空 2.光的直线传播 3.仍然是

是可逆的 4.漫反射 5.120 0 6.折射

反射

7.硬币的像

光的折射

(提示:人眼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来确定位置的,即顺着折射来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来确定方位的)

8.玻璃

∠6 ∠3 9.B 10.A 11.A 12.D 13.C 14.D 15.C 16.C 17.B 18.B 19.B 20.D 21.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桌子、墙壁等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们发生漫反射的

缘故. 22.篝火上方的热空气上升,空气的密度发生变化(光在冷热空气间发生折射)因为折射光线的方向也发生变化,使得物体像的位置也在变,所以看上去好像物体在晃动.

23.

24.26.0.0239 s 27.6.27 m 28.(1)

25

中考物理光现象答案范文第2篇

第二章《光现象》综合练习(A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在射击时,瞄准的要领是“三点一线”,这是利用____的原理,光在____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2.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来解释.

3.射到平面镜上的平行光线反射后____平行的.(选填“可能是”“仍是”“不”)在反射时光路____.

4.)教室里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这是光的____缘故.(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5.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度,如果入射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那么反射角是____度.

6.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现象.

7.在碗底放一枚硬币,把碗移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的地方,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变,请一位同学向碗里加水,将观察到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

8.如图所示的光路示意图中,MN是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PQ为法线,根据图示,MN下方的物质是____,折射角是____,反射角是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9.一束光线垂直地射到平面镜上,经反射后,反射角是 A.90° B.0°

C.180° D.45°

10.一个人在竖直平面镜前以4.5 m/s的速度离开平面镜,

则像对镜的速度是

A.4.5 m/s B.9 m/s

C.拉长4.5 m/s D.拉长9 m/s 11.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很小的正方形小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 A.圆形的 B.正方形的C.不规则的 D.成条形的 12.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C.萤火虫不是光源

D.以上说法均不对

13.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

A.1点20分

B.10点20分

C.10点40分 D.11点20分

14.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α角,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20°,则平面镜则

A.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 B.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0° C.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 D.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0°

15.若平行光线被某种镜面反射后,反射光线好像是从镜后某一点发出的,则这种镜是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面镜 D.潜望镜

16.一个同学从一块小于他身高的平面镜里恰好能看到了自己的全身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面镜可以扩大视野范围

B.平面镜里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 C.该同学头部和脚部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全部进入眼内 D.此平面镜表面一定不光滑,相当于一个凸面镜

本文档来自互联网,注册为百度用户可免费下载

17.在茶杯里放一枚硬币,慢慢地向杯里注水,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眼睛看到硬币的位置是

A.逐渐降低 B.逐渐升高 C.先升高后降低 D.不升高也不降低 18.下列关于折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有

A.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 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C.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有可能不变 D.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19.一支铅笔与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则铅笔与镜面间的夹角为 A.30°

B.45°

C.60°

D.90°

20.一束平行光线与水平面成20°角射向地面,现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进入一竖井中,镜面与水平方向成的角应为

A.30°

B.35°

C.45°

D.55°

三、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1.为什么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桌子、墙壁等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22.通过篝火上方的空气看物体,为什么会使人感到物体在晃动?

四、作图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23.根据甲图中所示的光线传播情况,在适当位置上放一平面镜.

乙 2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图乙物体ABC的像.

25.在右图的方框中放置一平面镜,光线通过平面镜后的方向变化如图中所示,试画出平面镜并完成光路图.

五、计算题(第26题8分,第

27、28题各10分,共28分)

26.1984年4月8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一颗通讯卫星,这颗卫星离地面高度是3580 km.求从地面发射的电波到达卫星并从卫星返回地面的时间约是多少秒?(无线电波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等)

27.电线杆在阳光照射下影长6.9 m,竖直立着的2 m长的竹竿的影长2.2 m,问电线杆的高度是多少?(太阳光可看作平行光,作出图后再解).

28.太阳光线跟水平方向成40°角,试问:

(1)你如何利用平面镜使太阳光线照亮竖直井内的水面(要求作图说明). (2)计算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是多少度?

本文档来自互联网,注册为百度用户可免费下载

答案:

1.光的直线传播

真空 2.光的直线传播 3.仍然是

是可逆的 4.漫反射 5.120 0 6.折射

反射

7.硬币的像

光的折射

(提示:人眼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来确定位置的,即顺着折射来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来确定方位的)

8.玻璃

∠6 ∠3 9.B 10.A 11.A 12.D 13.C 14.D 15.C 16.C 17.B 18.B 19.B 20.D 21.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桌子、墙壁等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们发生漫反射的

缘故. 22.篝火上方的热空气上升,空气的密度发生变化(光在冷热空气间发生折射)因为折射光线的方向也发生变化,使得物体像的位置也在变,所以看上去好像物体在晃动.

23.

24.26.0.0239 s 27.6.27 m 28.(1)

25

中考物理光现象答案范文第3篇

本学期的初二期末复习时间也是比较短,结合本届初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我们进行了章节复习的方法,本次讲课讲的是初二第二章的复习《光现象》。本节我运用了王平老师的"整、分、合、补、测"五环节复习模式,穿插了"小反馈多循环"的检测模式,以及结合回顾实验等教学方法进行的。经领导和专家点评,使我认识到值得去发扬的地方以及需要加强改进的地方:

一、值得肯定和发扬的:

1.复习课的系统性尤其加强了基础知识的巩固,在进行单元复习课设计时要运用的"整-分-合-补-测"的五环节教学复习模式,而对我在教学环节中重视基本概念的环节提出了表扬,并且上升到理论层面,把"分"的这一环节再一步细化,分为基本概念复习和专题复习。使我们在以后章节复习课中,设计有依可循,考点知识把握到位,课堂效率肯定会提高。还学习了另外一种"整、分"模式,"整"环节先给出一章总的复习要求,"分"环节再次展示每一节的中考复习要求及内容,随堂检测基本概念,针对考点再进行题目训练。基础知识基本考点的把握更加细致到位。使我对复习课设计多了一种感悟。

2.上课很投入,有激情。

3.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还需要加强改进的:

1."放手学生,让学生讲"还要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2.复习课的预习作业还是要布置,以便节约课堂时间。

3."小循环-多反馈"中的反馈环节,抓得不到位,反馈的内容如何落实应当再强化。对于抓反馈的方式,建立一个记分册,及时课后抓学生,不断督促学生学习,同时要加强学生在课堂和课后笔头书写记忆。

4.加强专题复习题的解法指导,有针对性的学法指导。学案填空的细节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给学生把要填的内容提示显示给他们(针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特点)。

5.课堂要注意要有"留白"即要给学生回顾品味的时间,不可一味的求快,内容充实固然重要,但要留出学生的思考时间。

总之通过本次市区教研员和专家老师到我校的指导工作,我们物理组受益匪浅,尤其是我通过领导和专家老师对这一节的精彩点评,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优点,也更加清楚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教学工作中我会依更高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在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反思二:光现象教学反思

上完课后,静心回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和得与失。这节复习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突出知识重点兼顾全面复习巩固,以生活情景展开课堂讨论,重视课堂反馈,强化基本知识、能力的训练,以达到提高复习教学的效果。

1、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建立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注意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光的反射与折射贯穿全章,是重中之重的知识点,它是一根主线,把各部分的知识紧紧联系在一起,平面镜成像也是本章复习的重点知识。在复习教学中,在突出重点的同时,注重前后知识间的有机渗透,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

2、教学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注重>学习方法的及时>总结。光现象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及自然现象的联系极为密切,在复习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规律解释现象,说明道理,进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说理、探究题的训练。

3、本节课也存在不少不足。教学中忽视了实验教学。关于光现象的知识,很多可通过实验观察来探究学习,虽然很多实验用专用仪器操作,但许多实验可取材于瓶瓶罐罐,并且拼拼揍揍即可完成操作、得出有关结论或验证有关知识。

反思三:光现象教学反思

本章内容可以对比教学,将光的传播与声音的传播进行对比,效果较好;将反射、折射对比教学,学生容易掌握,在复习课中,可以将成像原因进行对比:立竿见影、水中捞月、水中鱼分别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成像。此外,本章中的实验也要引起重视,光的反射、折射规律实验,尤其是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探究是一次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透镜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是学生的难点:规律难记、容易混淆、记住了不会灵活应用。如果条件许可,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这样一来,学生对实验规律印象深刻,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容易探讨。在探究完实验规律后应要求学生记忆过关凸透镜成像规律,再结合适当的习题巩固强化。还要联系生活,多从生活中找例子。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像的变化规律学生不容易掌握。特别是投影仪中的调节。时间久了,学生容易把物距与像距混淆,导致错误。所以教学中应注意强调。

反思四:光现象教学反思

本章讲述了光的初步知识,包括光是怎样传播的?光的速度有多快?光在反射时有什么规律?反射有哪些类型?平面镜成像有什么规律?什么是虚象?光在什么情况下发生折射?折射有什么规律?什么是力,力的单位和测量,什么是色光三原色?在太阳下,物体为什么呈现各种颜色?什么是红外线?什么是紫外线?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红外线、紫外线?

本章复习之前,我认真研究了教材,对本章的知识点做到了心中有数,课前发了导学提纲,上课前认真批阅了学生完成的导学提纲,对学生的完成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复习过程中积极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把一些习题展示给大家,使学生较好的掌握了各个知识点的知识。

本章复习完了以后,经戚老师的点评,我的感受是本章知识结构构建的有欠缺,个别知识点的复习有些粗浅,让学生讲题,速度慢,容量小,课堂效率有点低,这些是我在今后的复习过程中应加以改进的。

中考物理光现象答案范文第4篇

1 原理

光的干涉观测是受仪器或人眼的时间分辨率限制的。虽然, 在瞬时两束光是相干的, 要观测或看到干涉现象实际上要对光强取它的时间平均值。

1.1 相干与不相干叠加

设两个沿同一直线的简谐振动, 其频率相同, 但相位不同, 如下式所示。

则合振动的光强在τ时间内平均值为

是否 (观测到) 相干, 取决于是否有固定的相位差∆ϕ=ϕ2-ϕ1。

1.2 双缝干涉

以杨氏双缝干涉为例, 其光强分布取决于相位差, 其中λ为波长, δ=d⋅Sin (θ) 为光程差, 也即明暗条纹取决于光程差如下。

1.3 衍射

以夫琅和费单缝衍射为例, 光强分布公式为如下。

其中, 其分布曲线可见文献。

2 蒙特卡罗模拟

2.1 相干与不相干

已知双光源距离为d, 与光屏距离为r0, 干涉光的波长λ, 则选择坐标系令z轴垂直于两光源所在面和光屏, 两光源连线方向为轴y, 垂直方向为x轴。M o n t e Carlo过程如下。

(1) 产生 (0, 1) 之间的随机数, 其中L为光屏上选定的观测范围。

(2) 产生 (0, 1) 之间的随机数r3, 若

则y点光子计数ny加1。

(3) 重复上述步骤N次。

(4) 绘制光强分布图。

2.2 杨氏双缝干涉

已知双缝距离d, 光阑与光屏距离0r, 干涉光的波长λ, 则选择坐标系令z轴垂直于光阑与光屏, 平行双缝方向为x轴, 垂直与双缝方向为y轴。Monte Carlo过程如下。

(1) 产生一 (0, 1) 之间的随机数r1, 这个数乘以一个事先设定的干涉图样观察范围L后得到光屏上的y=r1⋅L坐标, 计算该点到双缝的光程差δ。

(2) 产生另一个 (, 0) 1之间的随机数r2, 如果, 则在对应y处计数ny加1。

(3) 重复以上循环N次。

(4) 绘制图像, 即为干涉图样。

2.3 夫琅和费单缝衍射

已知缝宽b, 透镜焦距f, 衍射光的波长λ, 则选择坐标系令z轴垂直于光阑与光屏, 平行缝方向为x轴, 垂直与双缝方向为y轴。Monte Carlo过程如下。

(1) 产生 (, 0) 1之间的随机数r1, 令衍射角。

(2) 计算。

(3) 如果w不为偶数, 令k1=w-1, k2=Int (w) +1, P=0 (注:Int () 表示取整) ,

(3.1) 产生之间的随机数。

(3.2) 重复 (3.1) 步M次。

(3.3) 产生 (0, 1) 之间的随机数r3, 若r3P2, 则该衍射方向光子计数nθ加1。

(4) 重复以上步骤N次。

(5) 绘制的图形, 即为衍射图样。

上述过程实际上是将光程差δ=d⋅Sin (θ) 分成若干半波带, 奇偶相消, 因此只计算未被抵消部分对光强的贡献。工作原理图如图1所示。

3 结语

我们采用实时演示的方法, 即随着屏上光子数的累积, 更新光强分布曲线, 所获双缝干涉图样如图2所示。

造成光强分布曲线不如数学公式绘制的光滑的原因是, 理论上, 而在数值运算中, 的π精度是有限的, 导致上述位置有些偏差。衍射模拟也有类似问题。

蒙特卡罗方法被广泛用于科学研究中,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水平的提高, 其应用领域还会继续扩大。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引入该法对开阔学生视野,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和积极意义。

摘要:本文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了波动光学中光的干涉和衍射等物理过程。

关键词:蒙特卡罗方法,模拟,干涉,衍射

参考文献

[1] 姚启钧.光学教程 (第三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2002, 12~148.

[2] Nicholas J.Giordano, Hisao Nakanishi.Computational Physics (second edition影印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181~229.

中考物理光现象答案范文

中考物理光现象答案范文第1篇第二章《光现象》综合练习(A卷)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在射击时,瞄准的要领是“三点一线”,这是利用_...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