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保乳治疗预后
乳腺癌保乳治疗预后(精选10篇)
乳腺癌保乳治疗预后 第1篇
关键词: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预后
以往采用根治术针对早期乳腺癌进行治疗, 尽管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但是患者在术后会有一定的伤残留在乳腺当中, 特别是给年轻女性患者而言带来了极大的痛苦。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生存质量。在这种情况下, 保乳手术在对早期乳腺癌进行治疗的时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本文选择我院从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保乳手术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 从而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的预后进行分析和探讨,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我院从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的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25岁~65岁, 平均45岁;以TNM分期标准为根据, 可以将患者划分为:27例Ⅰ期, 13例Ⅱ期;以手术标本病理针对患者进行分型:3例黏液腺癌;5例髓样癌;8例导管内癌, 10例浸润性小叶癌以及14例浸润性导管癌。
1.2治疗方法
首先利用冷冻病理检查或者术前细胞学穿刺的方式针对患者进行检查, 在确诊为乳腺癌之后针对患者实施保乳手术, 采用原发病灶切除并腋窝淋巴结清扫作为手术方式[2]。
1.3术后治疗方式
在手术完成之后采用内分泌治疗、化疗以及放疗等综合治疗的方式针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1术后放疗:首先术后2~4周针对全部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方式实施区域淋巴结存乳房的辅助放疗, 腋窝淋巴结无转移的患者的淋巴引流区不予照射, 只对其乳腺及胸壁进行照射。2术后化疗:选择CAF (5-氟尿嘧啶+阿霉素+环磷酰胺) 或者CMF (5-氟尿嘧啶+甲氨蝶呤+环磷酰胺) 的方案作为化疗方案, 在半年之内一共进行6次化疗。3内分泌治疗:采用口服三苯氧胺序贯内分泌治疗的方式针对雌激素、孕激素受体阳性者进行治疗, 如果患者已经绝经, 就使其采用口服芳香化酶抑制剂对其进行治疗[3]。
1.4观察指标
针对美容效果进行观察, 乳房美容评估标准:1优良: 患者乳房外形与对侧没有出现明显的差异, 具有正常的外观, 皮肤正常;2一般:患者具有对称的双乳, 具有基本正常的外观, 双乳头具有变浅或发亮的皮肤颜色;3差:双乳不对称, 外观出现变形, 手感差, 皮肤厚, 粗糙[4]。
2结果
在完成手术的第6到36个月。针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随访, 在这些患者当中没有出现转移和死亡病例, 另有3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 具有7.5%的复发率, 在完成手术后的第六个月评价患者的乳房外形, 其中有28例优良, 7例一般, 5例差, 达到了62.5%的优良率。
3讨论
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具有不断增长趋势, 并且对女性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现在乳腺癌的发病年龄开始变得越来越年轻化, 与此同时, 在临床治疗的时候人们生活质量以及人性化的追求变得越来越高。不管是在心理、功能方面还是在外观上乳腺癌保乳手术都对患者十分有利, 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量的研究证明, 相对于乳房手术的综合治疗而言,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治疗具有相同的效果, 然而采取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具有术后功能完整, 较好的整形效果以及较少的痛苦等优点, 而且还可以取得一样的疗效, 因此受到了广大乳腺癌患者的普遍认同。在乳腺癌手术之后进行化疗能够使患者的死亡率以及乳腺癌的复发率大大的降低, 不管是对年老患者还是年轻患者, 也不管患者属于受体阳性还是受体阴性, 其都具有非常好的疗效。在本次研究当中采用CAF方案或者CMF方案作为化疗方案, 一共进行了六个周期的化疗, 与此同时, 在手术后的六周内进行用药, 紫杉烷类可以作为标准化疗方案针对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 而且在临床上应用的非常广泛。采用口服三苯氧胺的方式针对孕激素以及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进行治疗。现在临床上普遍认为, 受体阳性绝经前后的患者服用三苯氧胺能够有效的降低局部复发率, 并且能够实现远期存活率的提升[5]。
在本次研究当中, 针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随访, 发现在这些患者当中没有出现转移和死亡病例, 另有3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 具有7.5%的复发率, 在完成手术后的第六个月评价患者的乳房外形, 其中有28例优良, 7例一般, 5例差, 达到了62.5%的优良率。而且手术之后, 患者对患乳外观满意度得以极大的提升, 同时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 采用规范化的肿瘤切除, 再加上淋巴结清扫, 同时采用内分泌、化疗以及放疗等综合治疗方式是保乳手术得以成功的关键。随着乳腺癌等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 极大的提升了乳腺癌的早期发现率, 因此乳腺癌保乳手术必将会逐渐的成为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
综上所述, 采用保乳手术治疗的方式针对早期原发性乳腺癌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 可以实现较好的美容效果, 并且具有良好的预后。
参考文献
[1]张保宁.乳腺癌保乳手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2, 5 (12) :204-206.
[2]Motomura K, Egawa C, Komoike Y.Controvers in breast conserva-tion treatment for breast cancer[J].Gan To Kagaku Ryoho, 2011, 31 (2) :1168-1175.
[3]李少林, 陈晓品, 吴凯南.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234.
[4]秦贤举, 许厚顺, 陈问谭, 等.86例早期乳腺癌的保乳手术疗效评价[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2, (18) :461-462.
乳腺癌保乳术治疗临床研究 第2篇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179-02
局部完整切除乳腺癌肿加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保留乳房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已成为常规的治疗方法。在我国保留乳房手术开展较晚,但近年来推广很快,有逐渐取代乳癌根治术的趋势,现将本院近年来开展的32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女性患者,年龄28~72(平均44.5)岁。肿瘤为单发,直径0.5~2.8 cm,TNM分期:?期21例,?期11例,肿块位于左侧乳房20例,右侧乳房12例,外上象限18例,内上象限6例,外下象限5例,内下象限3例。双侧乳房钼靶摄片无多发病灶和广泛钙化灶,胸片、腹部B超、核素全身骨扫描检查,除外远处转移,乳房皮肤无桔皮样变和乳头浸润性凹陷,乳头无溢液,腋窝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全部患者术前经针吸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乳腺癌。
1.2 手术方法
根据乳腺癌肿所在象限设计放射状或半月弧形皮肤切口:将肿瘤包裹在2 cm的正常乳腺组织中连同相邻深部胸肌筋膜一并切除,结合术中快速病理检查保证切缘阴性,不拘于乳腺区段象限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另取腋窝外胸大肌外后侧缘半弧形横切口,患侧腋窝淋巴结无肿大者,清扫?、?级淋巴结,有肿大者清扫全腋窝淋巴结。乳腺切缘缝合时适当整形,使乳房外形平整自然,乳头对称,腋部清扫而置橡胶负压引流管,缝合皮肤后加压包扎。所有患者均于术后6周开始行放射治疗,常规照射胸壁野,剂量为50 Gy/5~6周。化疗方案采用CEF或CET方案。3~4周为1疗程,共6个疗程。术后半年内每月复查1次,包括临床体检,胸片、腹部B型超声波,相关肿瘤标记物。以后每3个月复查1次。每年复查全身同位素骨扫描及对侧乳腺钼靶照相。
2 结果
本组全部病例手术过程顺利,术后7~10 d拆线,全部病人伤口?期愈合。术后平均随访12~72个月,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以四项易量化的标准评估保留乳房的外观效果,分别为乳头外观、双乳头水平差距、双乳头距同侧腋前线垂直距离之差距、瘢痕对乳房外形影响,将评价标准量化,患侧乳房外形均较满意,无放疗后乳房纤维化、挛缩。患侧肢体活动良好,无淋巴水肿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以往认为乳腺癌的扩散是按一定时间和距离的次序进行的,近年生物学研究表明,乳腺癌从单细胞分裂繁殖到直径1 cm大小肿块,倍增30次,生长至少超过3年,给全身血行播散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因而全身治疗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乳腺癌是容易发生血道转移的疾病,局部治疗后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癌细胞的血道转移,而现代诊断技术的提高,已使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为可能,这也是乳腺癌实行保乳手术的基础和前提。
保乳手术在保证根治的基础上尽可能使术后乳房保持良好的外形,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明显减轻手术后患者的心理障碍,同时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轻、恢复快等优点。保乳手术原则仅适用于早期乳癌,TNM分期?、?患者,即:1)肿瘤直径[3 cm;2)瘤体与乳头的距离>2 cm;3)瘤体大小与乳房比例适宜;4)患者强烈要求保乳,并具备接受全程治疗及终生随访的条件;5)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
保乳术绝对禁忌症:1)多个原发病灶或乳腺钼靶片显示多处微小钙化;2)患侧乳腺曾接受放射治疗;3)妊娠期间或手术切缘无法达到阴性者;4)伴免疫性疾病或胶原血管性疾病者。肿瘤位乳头、乳晕部位的中央型乳腺癌,约占全部乳腺癌12%,预后较差,一般不宜行保乳手术。
据报道早期乳腺癌实施保乳治疗局部复发率2.8%,5、10年存活率分别为92.0%和78.0%。本组32例患者无局部复发及遠处转移,无死亡病例。证明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配合术后辅助治疗疗效满意。保乳术后局部复发原因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一直为临床所关注,目前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切缘:肿瘤切缘是影响局部复发最明显因素,阳性的肿瘤边缘、同侧乳腺癌复发率是保乳手术后全身肿瘤复发、疾病特异性生存率的预测因子。保证足够的肿瘤边缘,可以明显降低保乳术后的LR率。2)年龄:年龄<35岁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低者局部复发风险高。笔者认为年轻病人其生活质量要求更高,保乳愿望强烈,在肿瘤偏大不符合保乳术式或具有高危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或辅以可靠的辅助治疗为宜。3)肿瘤大小:近年来,随着新辅助化疗认识的进步,以及乳腺癌敏感化疗药物和方案的出现,对于T2、T3乳腺癌,经过新辅助化疗再行保乳已有较多尝试,但肿瘤体积大,远处转移可能性也将随之增加,其远期疗效还有待观察。4)术后辅助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后加用放射治疗的综合治疗,复发率明显降低。
对于早期乳腺癌术前全面细致的检查,严格掌握保留乳房手术适应症,术中切除彻底,术后规范的辅助治疗,是取得理想疗效的关键,本组患者近、远期临床疗效均满意,美容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
参考文献:
[1] 王文胜,雷涛,周永力. 乳腺癌保乳术30例治疗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10(31)
乳腺癌保乳治疗预后 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 - 01 ~ 2013 - 12 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89 例作为研究对象, 均经术后病理报告证实。入选标准: ( 1) TNM分期为Ⅰ期及Ⅱ期[3]; ( 2) 均为1 个象限或1 个病灶; ( 3) 病灶未侵犯乳头及乳晕, 且与乳头距离超过3cm; ( 4) 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 1) TNM分期为Ⅲ期及Ⅳ期; ( 2) 胸肌与乳头溢液相黏连; ( 3) 术前行化疗或放疗。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47例, 年龄26 ~ 64 岁, 平均 ( 40. 7 ± 8. 7) 岁; 外下象限3 例, 内上象限9 例, 外上象限35 例; TNM Ⅰ 期25例, Ⅱ期22 例。对照组42 例, 年龄30 ~ 67 岁, 平均 ( 42. 2 ± 8. 9) 岁; 外下象限4 例, 内上象限7 例, 外上象限31 例; TNMⅠ期23 例, Ⅱ期19 例。2 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后无明显差异 ( P > 0. 05) , 可进行分组比较。
1. 2 方法
对照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手术切口选择梭形切口, 切除范围为病灶边缘增加3cm, 包括全部乳腺、皮肤、乳头及病灶全部切除, 保留胸小肌和胸大肌, 于腋窝、胸肌间等处行淋巴结清扫。术后给予化疗, 表阿霉素70mg /m2静脉注射, 第1 天用药; 多西他赛75mg /m2静脉注射, 第2 天用药; 环磷酰胺400~ 500mg / m2静脉注射, 第2 天用药。3 周为1 个治疗周期。共治疗6 个周期。观察组行保乳手术治疗, 将患侧乳头作为中心点, 取放射形状的梭行切口, 根据患者乳房大小沿着肿瘤边缘1 ~ 2cm处切除, 包括周围腺体组织、病灶处皮肤等, 切除深度以达到胸大肌筋膜处为宜, 病灶切除后进行基底部及内外上线象限处进行标识, 术后行病理检查, 根据肿块切缘的病理检查报告决定是否扩大切除范围, 或改行改良根治术, 于腋窝、胸肌间等处行淋巴结清扫。术后化疗方案与对照组一致。保乳术后患者化疗结束后常规予以放疗。
1. 3 观察指标
比较2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乳房美容效果及术后生存率、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术后乳房美容效果采用Hdrris评分法进行评估[4], 分为优秀、良好、较差三个等级, 乳房外观正常, 位置对称, 两侧乳头高度差值< 2cm为优秀; 外观基本正常, 与健侧乳房位置对称, 两侧乳头高度差值在2 ~ 3cm为良好; 患侧乳房外观明显偏小, 且与健侧乳房位置不对称。优良率= 优秀率+ 良好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 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生存率采用 χ2检验, 术后乳房美容效果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等级资料的比较, 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2 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2 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见表1。
2. 2 2 组患者术后美容效果比较
观察组优良率为82. 98% ( 39 /47) , 对照组优良率为61. 90% ( 26 /42) , 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5. 002, P < 0. 05) , 见表2。
2. 3 2 组患者术后生存率、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比较
2 组患者术后1、2 年生存率、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见表3。
3 讨论
近几年, 乳腺癌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在全部恶性肿瘤患者中8% ~ 11% 为乳腺癌, 成为威胁妇女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5]。目前, 对于乳腺癌的治疗仍是以手术切除为主, 其中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临床常用术式, 其切除范围包括患侧全部乳腺、乳头及病灶周围3cm以内的皮肤。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 改良根治术将乳腺癌患者的5 年生存率提升至70% 以上。
随着对乳腺癌研究的逐步深入, 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乳腺癌属于一种全身性疾病, 导致改良根治术失败的关键因素可能为在手术前患者已经出现了转移, 而不是手术时未扩大范围, 因此仅仅增加切除范围并不一定会降低术后复发率、远处转移率[7]。同时部分研究报道称[8], 乳腺癌患者长期生存率与改良根治术切除范围并无显著相关性。随着肿瘤生物技术和肿瘤免疫学的快速发展, 目前保乳手术成为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术式, 尤其是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 已经成为Ⅰ期及Ⅱ期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术式, 在我国的应用日益广泛。保乳手术在具有较好临床疗效的基础上, 同时为保留乳腺癌患者乳房提供了有利条件。不过由于我国保乳手术起步相对较晚, 部分地区医疗条件有限, 而且医患双方均对保乳手术存在认识不足, 认为切除范围不足容易导致术后复发等情况出现, 使得我国保乳手术整体实施率不高。基于此, 本研究分析了保乳手术联合术后化疗和改良根治术联合术后化疗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临床支持。
通过表1 可以看出,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 P < 0. 05) , 表明保乳手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损伤较轻, 有利于术后恢复; 而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 提示保乳手术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不过赵文生等[9]的研究显示,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相比, 可显著降低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皮下出血、上肢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 与本研究结果不同, 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偏少有关, 在随后的研究中应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改良根治术虽然尽可能保留了乳腺癌患者胸小肌和胸大肌, 但术后往往伴有不同程度乳房缺损, 尤其是给一些年轻患者带来了较大心理创伤。而保乳手术缩小了手术切除范围, 尽可能减轻乳房受到的损伤, 从而保证了患者乳房完整性, 充分满足了患者形体美观需求。通过表2 可以看出, 观察组术后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为82. 98%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 90% ( P < 0. 05) , 表明保乳手术有助于提高患者乳房美容效果。在满足早期乳腺癌患者形体美观需求的同时, 还要考虑术后效果。通过表3 可以看出, 两组患者术后1、2年生存率、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无明显差异, 与李伟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0]。表明保乳手术虽然切除范围有一定缩小, 但并未增加患者术后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虽然保乳手术术后乳房美容效果优于改良根治术, 但要严格掌握该术式的禁忌证和适应证, 并对病灶切缘及时进行病理检查, 如果出现阳性则要及时扩大切除范围, 必要时要改行改良根治术, 从而确保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 保乳手术联合术后化疗、改良根治术联合术后化疗均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有效手段, 但保乳手术对患者损伤较轻, 且乳房美容效果优于改良根治术, 值得临床重视。在随后的研究中, 可开展大样本研究, 进一步证实保乳手术联合术后化疗的远期疗效。
参考文献
[1]吴洁.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保乳手术的疗效比较[J].实用癌症杂志, 2014, 29 (11) :1477-1479
[2]顾筱旻.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的疗效对比[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3, 22 (11) :1511-1513
[3]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2011版) [J].中国癌症杂志, 2011, 21 (5) :367-417
[4]邓宏武, 周征宇, 万能斌, 等.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比较[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2, 21 (9) :1123-1126
[5]郝静, 林忠民, 施勇, 等.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远期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 (31) :5147-5150
[6]Vaidya JS, Baum M, Tobias JS, et al.Long-term results of targeted intraoperative radiotherapy (Targit) boost during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11, 81 (4) :1091-1097
[7]Benediktsson KP, Perbeck L.Survival in breast cancer after nipplesparing subcutaneous mastectomy and immediate reconstruction with implants:a prospective trial with 13 years median follow-up in 216patients[J].Eur J Surg Oncol, 2008, 34 (2) :143-148
[8]杜稼苓, 路选, 王颖, 等.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1, 14 (4) :286-288
[9]赵文生, 黄安中, 彭上清, 等.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4 (11) :3005-3006
乳腺癌保乳手术的临床治疗分析 第4篇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059-0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保乳手术已成为国内外治疗早期乳癌的首选,我国开展乳腺癌的保乳手术逐渐增多[1]。有研究表明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结合术后放、化疗等综合方法治疗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相比,患者的复发率与生存率都无明显差异[2]。目前不断改善的放化疗技术与新肿瘤药物的应用,使保乳手术成为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3]。我科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对2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临床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8例,年龄28~66岁,平均38.5岁;部位:外上象限18例、外下象限5例、内上象限3例、内下象限2例;肿瘤病灶:肿瘤直径≤3cm;临床分期为Ⅰ~ⅡA期。
1.2治疗方案 ⑴保乳手术:依据肿瘤所处象限位置设计手术的皮肤切口,通常选择半月弧形或梭形放射状切口,切除1/4乳腺或扩大的肿瘤切除术切开皮肤后,用电刀在距肿瘤边缘2-3cm的正常乳腺组织内,将肿瘤连同周围部分正常乳腺组织及部分胸大肌筋膜在内一并切除。然后用线标记出切除肿块的各边界的方位,送病理科做冰冻病理检查。肿瘤切除后,创腔要严密止血,乳腺切缘的缝合据切口的深度行一层或二层缝合,然后缝合皮肤。腋淋巴结清扫时,应更换在切除肿瘤时所有使用的手术器械。腋窝切口选择,一般情况下,腋窝淋巴结清扫另做切口,可做腋前线与腋后线间的弧向上的,横弧形切口,长5-6cm,若肿瘤位于乳腺外上象限,位置靠近腋窝时,做原切口的延长切口。切开皮肤后,用电刀在皮下分离皮瓣,皮瓣可以保留少量的脂肪及血供,皮瓣上、下分离5cm。用电刀分离胸大肌前的脂肪至胸大肌下,然后向内分离出胸小肌,再沿胸小肌向上到腋静脉,沿腋静脉下缘切开喙锁筋膜,将腋静脉周围的脂肪,淋巴组织分离,保留胸长神经及胸背神经,同时清除胸大肌与胸小肌间肿大淋巴结。腋窝放置负压引流管,另戳口引出,缝合皮肤;⑵术后放化疗或内分泌治疗。
1.3乳房美容效果 评判标准采用张保宁[4]提出的美容评定标准:⑴优、良:双乳对称,双乳头水平差距≤2cm,患侧乳房外形与健侧无明显差异,外观正常,无瘢痕所致的乳腺上提或变形,手感患侧与健侧无差别,皮肤正常;⑵一般:双乳对称,双乳头水平差距>2cm且≤3cm,患侧乳房外形基本正常或略小于健侧,手感患侧略差,皮肤颜色变浅或发亮;⑶差:双乳明显不队称,双乳头水平差距>3cm,患侧乳房外观变形,并较健侧明显略小,手感差,皮肤厚,呈橡皮样,粗糙。
2 结果 2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均顺利康复,术后无出血、感染、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出院后随访3年,未出现复发、转移。 3年生存率为100%。术后患者乳房美容效果:优、良23例、一般4例、1例差,满意率为96.4%,
3 讨论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生活和生命的恶性肿瘤之一,保乳治疗主要是针对早期乳腺癌采取的有效地治疗方式,为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应严格进行术前检查、掌握手术适应证。钼靶X线检查能检出直径仅为0.5 cm以下的早期癌和微小癌,与彩超联合可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病变程度,为进行保乳治疗提供依据。保乳手术的适应证:Ⅰ、Ⅱ期乳腺癌,肿瘤直径≤3 cm,且与皮肤、胸肌无浸润黏连;单发病灶,肿瘤距乳晕边缘≥2cm;原位癌包括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肿瘤的位置距乳晕>2.2 cm;腋淋巴结阴性或单发可活动直径≤2 cm的淋巴结[5];术中快速病理证实手术切缘无癌细胞残留;以年轻女性患者为主,患者本人有保乳愿望;病人有能力承担及接收系统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对多病灶、妊娠期、肿瘤位于乳腺中心、炎性乳腺癌以及无法接受放疗的病人,则不宜行保乳手术。
符合保乳手术治疗的患者以首选保乳手术综合治疗法为宜,既能最大程度上保留乳房外观的基础又能达到根治乳腺癌的效果是保乳手术的最基本目的。保乳与根治肿瘤两者密不可分。保乳手术切口的选择应避免在乳房暴露部位,有时可在邻近部位做手术切口,经短距离的潜行分离并切除肿瘤。术中尽量保留皮下脂肪层,避免分离薄皮瓣,也是保证术后美观的关键因素。Park等的研究表明保乳手术中距离肿瘤边缘0.5-1cm切除,切缘阳性者为5%,且复发率高,切口的选择至少要保证切缘距离肿瘤2cm,手术后不会影响乳房外观。切口距离太近易导致切缘癌残留,易引发肿瘤局部复发。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既保证切缘癌阴性又较好的保留乳房外形。肿瘤处于外上象限时,1个切口就可以同时切除肿块和清扫腋窝淋巴结。若肿瘤在其他象限则肿瘤切除与腋窝淋巴结清扫需要分别给予切口处理。实施保乳手术方案时,要兼顾治疗效果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权衡利弊关系,最终达到预期的保乳治疗效果。采取保乳手术需要实施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清扫范围为背阔肌前端至胸小肌内侧边缘,需要达到Ⅰ~Ⅱ级标准。根据术中清除腋窝淋巴结数量、转移数量,指导后期放化疗治疗方案。
乳腺癌患者手术后的放化疗治疗也是保乳疗法中不可缺少的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术后的局部复发。有关统计显示[6],术后采取放化疗患者10年局部复发率仅为8.7%,未采取放化疗治疗的患者局部复发率高达25.3%。目前我国早期乳腺癌的手术治疗中,保乳手术已经逐渐被患者所接受,已经能够有效替代乳腺癌根治术[7]。
综上所述,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符合保乳手术治疗适应症的需行保乳手术,辅助放化疗或内分泌治疗,保留了患者乳房外观,又达到根治目的,临床疗效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桑晓曼,王春英.乳腺癌保乳治疗现状及进展[J].海南医学,2009,20(6):135.
[2]徐子迅,陈曲海.保乳手术与根治性手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比较[J].四川医学,2013,1(1):110-112.
[3]范林音,邵国良.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早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12):1564-1566.
[4]张保宁.乳腺癌保乳手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普外科基础与临床杂志,2005,12(3):204-206.
[5]李亚洲.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体会与展望[J].中外健康文摘,2011,18:260.
[6]张文宇.乳腺癌保乳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97-98.
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的护理 第5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乳腺癌女性156例, 左乳76例, 右乳80例, 年龄16岁~55岁。121例术前Bard针穿刺活检确诊乳腺癌, 35例术中行区段切除, 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确诊。156例病人乳头水平以上选择平行乳晕的弧形切口, 乳头水平以下选择放射状切口。腋窝选择平行于腋折线的斜切口。术后置橡胶引流管1条, 连接负压引流瓶。术后常规化疗、放疗, 根据病人性激素受体及Her-2的表达情况选择是否内分泌治疗或靶向治疗。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病人在得知自己患乳腺癌后, 一般都会经历拒绝—恐惧—焦虑的心理过程, 病人首先怀疑诊断的准确性, 拒绝接受现实, 有些病人怨天忧人甚至自暴自弃, 拒绝接受治疗;在知晓有可能要乳腺切除, 担心乳腺缺如造成形体的缺憾, 会影响夫妻关系和家庭幸福;在接受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后又担心手术切除不彻底, 会有复发、转移的风险。针对上述情况, 护士首先和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与病人交流, 使病人认识到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与其他肿瘤相比是比较好的, 保乳综合治疗在取得良好治愈率的情况下仍可保持女性外形, 以最大限度消除病人紧张情绪和自卑心理。
2.2 术前准备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手术方法, 告知术前、术后护理要点, 让病人了解咳嗽排痰对预防术后肺部感染的重要性, 教会病人有效咳嗽排痰的方法, 告知病人术后切口持续负压引流及功能锻炼的重要意义。并请其他病人现身说法, 纠正错误的观念, 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术前做好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检查, 评估病人对手术的耐受能力, 减少术中意外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野皮肤备皮并注意同侧腋窝保持清洁。进行普鲁卡因及抗生素过敏试验。术前常规禁食12 h, 禁饮10 h, 以免术中误吸。术前晚可给地西泮以保证睡眠。注意保暖, 预防感冒。
2.3 术后护理
术后24 h均予持续吸氧及心电监护, 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 保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 了解出入量是否平衡。观察有无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全身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 采取半卧位, 以利于呼吸和引流。鼓励病人有效咳嗽、排痰, 协助病人翻身叩背, 预防肺炎、肺不张、压疮等并发症。同时注意保护切口, 必要时可给予止痛剂。妥善固定引流管, 保持负压状态, 准确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由于病人术后还需接受化疗、放疗, 所以应向病人具体讲解治疗的方法、所需的时间、可能出现的副反应, 鼓励病人积极面对。要让病人了解化疗预防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重要性, 让其知晓化疗产生的胃肠道反应、粒细胞的减少及脱发等副反应是短期、一过性的。放疗是保乳综合治疗减少局部复发的重要手段, 在放疗过程中出现皮肤干燥、瘙痒时, 要指导病人正确对待, 尽可能不要造成皮肤破损, 以免影响治疗。
3 讨论
随着对乳腺癌生物特性的深入研究, 乳腺癌在其早期就已经是全身性疾病, 疗效并不因手术范围的扩大而得到改善, 保乳综合治疗已成为目前早期乳腺癌治疗的最佳模式之一, 疗效与传统的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相似。有报道, 保乳综合治疗与传统的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相比除局部复发率略高外, 总的远期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性, 而且, 局部复发后再次手术, 治疗效果仍与传统治疗相似。但接受保乳综合治疗的病人一方面渴望保住外形, 另一方面又常常担心肿瘤切除不彻底、肿瘤可能复发转移, 心理上非常矛盾、复杂。因此, 在护理上要建立良好医患关系, 让病人产生安全感、信赖感, 多向病人介绍保乳综合治疗的成功病例, 以良好心态面对家庭与社会[2]。
参考文献
[1]李树玲.乳腺癌肿瘤[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678.
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分析 第6篇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上海杨浦区妇幼保健院乳腺科对3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治疗。年龄30~58岁,平均43岁。其中50岁以下32例,50岁以上4例。绝经后2例,绝经前34例。CTNM分期,0期5例,I期19例,IIA期12例。术后病理诊断:髓样癌1例,黏液腺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导管原位癌5例(其中1例因溢血行乳管镜检查发现病灶,1例临床扪及肿块,3例钼靶摄片提示钙化灶),其余均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病理报告提示标本切缘未见肿瘤累及(阴性),6例腋淋巴结阳性,其中3例腋淋巴结1只阳性,1例腋淋巴结3只阳性,1例腋淋巴结5只阳性,1例腋淋巴结7只阳性。免疫组织化学:11例ER+,PR+;8例ER-,PR-;17例ER+,PR+。我们采取的保乳治疗指征:肿瘤距乳晕≥3cm,最大直径≤3cm,腋淋巴结临床检查阴性,患者有强烈的保乳愿望,术前钼靶和B超提示单一病灶。
1.2 手术方式
采用肿块广泛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即将肿瘤(已行切除活检者以肿瘤残腔为标准)连同周围2cm正常乳腺组织,表面覆盖的皮肤及其下方的胸肌筋膜整块切除,同时行腋窝第一、二组淋巴结清扫。当肿瘤位于乳房外上象限时,取一只切口,将原发病灶与腋窝行整块切除,肿瘤位于其他部位则另作切口行腋窝清扫。DCIS不清扫腋窝。标本各切缘均作病理切片了解有无肿瘤累及。
1.3 术后辅助治疗
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术后2周内即行辅助化疗。化疗方案:腋淋巴结3只以上转移者(高危患者)行ET*6次,腋淋巴结3只以下转移者(低危患者)CEF*6次。化疗结束后,患侧乳房行放疗(全乳+局部加强照射,腋淋巴结3只以上转移者加锁骨上淋巴结照射)。放疗同时行内分泌治疗。绝经后ER(+)/PR(+)者口服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绝经前ER(+)/PR(+)者口服三苯氧胺或法乐通。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未有因不良反应不能耐受而中止治疗者。
1.4 随访
全部患者门诊定期随访,术后2年内3个月1次,此后每6个月1次。每年对患者进行钼靶摄片、B超、X线胸片检查。同时观察患者双乳外形是否对称,有无患乳水肿、乳头偏斜或上下移位。
2 结果
最长随访时间5年10个月,最短随访时间为2个月,所有病例未出现远处转移。1例局部复发,48岁,肿块3cm,ALN5/15(+),ER/PR(-)。复发距手术时间26个月。开始表现为切口周围皮肤红肿,曾在外院诊断为乳腺炎予以抗感染治疗,红肿部分消退,1个月后出现皮肤结节来我院行切除活检,病理提示浸润性导管癌,再行全乳切除和化疗。1例因乳房偏小,导致术后乳头偏斜,美容效果欠佳。
3 讨论
保乳治疗的理论基础是Fisher理论,乳腺癌一开始即为全身性疾病,局部治疗方式不影响总生存率。大规模长期随机临床研究表明,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比改良根治术更具有优势,但局部复发概率仍旧高于根治术[1]。肿瘤的局部复发会引发患者的恐慌,增加心理负担,从而影响生活质量,这与保乳治疗保持女性外形美观提高生活质量的初衷相悖,并导致之前的治疗前功尽弃。上海市肿瘤医院[1]认为局部复发指距离手术瘢痕3 cm以内的皮肤、皮下、实质内的复发。邵志敏等[2]认为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有:(1)年龄;(2)遗传易感性;(3)广泛性导管内癌(EIC);(4)切缘;(5)治疗因素。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始终围绕如何降低局部复发这一重点进行研究,分别从术前、术中、术后3个方面做好工作。
3.1 术前严格筛选病例
本组资料严格遵循上海市肿瘤医院乳腺癌保乳的适应证标准。有较高局部复发可能的病例,建议放弃保乳,选用根治术,然后再行重建术,以达到患者“保乳”的愿望。我们在选择病例时,除了术前常规行乳腺B超和钼靶摄片及CTNM分期等客观因素以外,特别重视患者的主观愿望。当患者主动表示出有强烈的保乳愿望时,医患双方必须共同分析保乳治疗的利弊,包括长期生存率、局部复发率以及可能的美容效果。患者有充分的知情选择是实施保乳治疗的前提,便于患者积极配合今后的治疗。如本组资料中,有1例40岁女性患者,乳房相对偏小,保乳术后致乳头偏斜,双乳大小也不对称,美容效果欠佳。但因术前告知工作到位,患者并无怨言。也提示我们保乳时肿块大小只是相对于患乳的大小而言,以术后可能达到的美容效果为准。我们工作中发现肿块≤2cm效果更佳,这和我国女性乳房相对较小有关。多数学者认为年龄越轻复发风险越大。裴炜等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175例回顾性分析表明,单因素影响局部复发的危险和年龄无关[3]。我们在选择病例时若无其他高危因素,不排除年轻患者。本组年龄最小为30岁。对于EIC,钼靶摄片可表现为弥漫性的钙化灶,故术前保证每位患者有高质量钼靶摄片,并仔细阅读以发现微小钙化灶,以筛选EIC患者。
3.2 术中严格控制手术范围,保证切缘阴性
保乳手术的切缘是指送检标本最外层组织与肿瘤边缘的距离(安全切缘)[4],保乳手术的切缘是否干净是影响术后肿瘤复发的重要因素。扩大切除范围可以降低切缘阳性率,降低局部肿瘤复发率,但切除过多的乳腺组织又影响乳房的外型。国家十五乳腺癌公关课题组将肿瘤边缘与切缘的距离设定为≥1cm[5]。为了实现这一标准,外科医师对肿瘤位置的精确判断和安全距离的初步测量非常重要。我们选用的肿块广泛切除术,指切除肿块及其周围2cm的正常组织及其下胸肌筋膜。对每一位患者术前进行仔细的临床体检,结合B超和钼靶检查,在皮肤上作好标记,明确肿块范围和形状,做到心中有“术”,这样术中活检时病灶基本位于手术标本的中心,防止切除过多的乳腺组织以免影响美容效果。3例钼靶发现的DCIS(表现为恶性钙化灶)的定位较为困难,我们通过常规的斜位片+轴位片,再加上侧位片,3个平面交汇处确定病灶,顺利地完成手术。
本组资料中2例患者冷冻切片提示阴性而石蜡切片提示中度不典型增生,均予以再次扩大切除,二次手术率为5.6%。复习1例局部复发的病理石蜡切片,发现切缘见轻度异型细胞。这也提示我们,病理质量是保乳手术的保证,要求术中快速冷冻切片和术后石蜡切片检查结果高度一致,才能降低再次手术率和肿瘤局部复发率。
3.3 术后规范的辅助治疗
有资料表明,全身辅助治疗与保乳手术,术后放疗相结合,是减少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6]。本组资料除5例DCIS未行辅助治疗,其余患者均接受综合治疗,即术后化疗,放疗,ER或PR(+)者内分泌治疗。其中放疗采用全乳照射+瘤床加量照射,患者均能耐受。
本组资料初步结果显示,保乳治疗中要重视患者的主观愿望,切缘仍然是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求有高质量的病理检查为保乳手术“保驾护航”。通过严格筛选病例,规范的术中处理和术后全身辅助治疗,保乳治疗早期乳腺癌可以取得近期满意的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36例早期乳腺癌实施了保乳治疗,对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指征:肿瘤距乳晕≥3cm,最大直径≤3cm,腋淋巴结临床检查阴性,患者有强烈的保乳愿望,周围型单一病灶。手术方式:采用肿块广泛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规行辅助放化疗。结果随访时间2个月5年10个月。1例外型欠佳,1例局部复发,无远处转移。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是安全的。规范的广泛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以及术后辅助治疗是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关键,可使局部复发降低。
关键词: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
参考文献
[1]沈镇宙,邵志敏.现代乳腺肿瘤学进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121-124.
[2]沈镇宙,邵志敏.现代乳腺肿瘤学进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121-124.
[3]裴炜,宣立学,高纪东,等.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175例回顾性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11):965.
[4]杨红鹰.病理诊断在乳腺癌治疗选择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7):532.
[5]张保宁,邵志敏,乔新民,等.中国乳腺癌保乳治疗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05,27(11):680-684.
保乳术治疗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第7篇
关键词:保乳术,乳腺癌,复发率,生活质量
乳腺癌是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且有年轻化的趋势。手术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法,传统的根治术创伤大,切除范围较大,患者不仅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而且由于涉及患者的第二性征,也给患者带来的强大的心理压力[1]。保乳术是保留乳房的手术,其因创伤小,于近年来逐渐在临床上开展起来。但就目前而言尚未成为主流的手术治疗方式。本院2013年1~5月对30例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术,与同期30例实施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5月收治的30例行保乳术的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8.5±12.5)岁。Ⅰ期21例,ⅡA 9例。右侧16例,左侧14例。选取同期30例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49.2±13.4)岁。Ⅰ期22例,ⅡA 8例。右侧13例,左侧17例。纳入标准:①均确诊为原发性乳腺癌,有明确的病理学诊断;②知情同意;③年龄18~75岁,均为女性;④均为单侧发病;⑤肿瘤外科分期<ⅡB期;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②合并心、肝、肾重要器官严重疾病;③凝血功能障碍;④其他原因不能接受手术治疗者;⑤哺乳期女性。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作一纵梭形或者横梭形切口,切除范围至距离病灶≥3 cm处,清扫整个乳房、胸肌、筋膜,大面积清扫附近淋巴结,同时注意对神经及血管进行保护,保留胸大、小肌肉,术后放置引流管。
1.2.2观察组采用保乳术治疗切口的选择根据肿瘤的部位和大小而定,一般采用双切口,但位于外上限者可采用1个切口。采用肿瘤扩大切除术或象限切除术,病变切除范围距离病变至少1 cm,行原发病灶局部广泛切除及腋窝淋巴清扫,将切除的标本快速进行病理检查,发现切缘病理组织学检查呈阳性,则进行补切[2],若为阴性,则留置引流。补切后仍为阳性则放弃保乳术,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抗生素抗感染,保持引流管通畅,尽早指导患者做患侧肢体功能锻炼。待患者恢复到一定阶段后遵医嘱进行放化疗。
1.3观察指标比较手术情况、住院时间、术后生存率、复发率及生活质量的情况。①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②术后生存率和复发率: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36个月,平均随访(18.5±6.5)个月。记录此时间段内生存以及出现复发的患者。③生活质量:于随访时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的中文修订版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内容包括功能状况、生理状况、情感状况、附加的关注以及社会/家庭状况五个方面,总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106.2±35.4)min,短于对照组的(138.3±31.5)min;术中出血量为(145.5±27.4)ml,少于对照组的(208.4±35.8)ml;术后引流量为(177.5±28.9)ml,多于对照组的(143.2±56.5)ml;住院时间为(13.4±3.2)d,短于对照组的(17.5±3.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复发率及生活质量总分比较观察组的术后生存率、复发率分为90.0%(27/30)、10.0%(3/30),对照组为93.3%(28/30)、6.7%(2/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总分为(82.5±14.2)分,高于对照组的(68.4±1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女性第一位的恶性肿瘤。就目前而言,手术切除是治愈乳腺癌的唯一可能方式[3]。保乳术和改良根治术是早期乳腺癌患者比较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本研究将保乳术和改良根治术的疗效进行比较发现,保乳术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多,而且住院时间短,随访时的生活质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保乳术的创伤性小,患者术后恢复快,而且由于保留了乳房,显著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还显示,保乳术的术后生存率和复发率与改良根治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就治疗效果而言两者是相当的。乳房的切除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且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降低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提高术后生存率。有研究建议将保乳术作为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4]。但对于早期乳腺癌的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方式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严格遵循保乳术的适应证,对于术中补切仍为阳性的患者,应该及时放弃保乳术。
综上所述,保乳术治疗乳腺癌与改良根治术疗效相当,且其创伤小,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联合.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对比研究.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34-39.
[2]陈巍,王成盛,章蔚.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比较.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256-257.
[3]张世军.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比较.肿瘤基础与临床,2012,25(3):256-257.
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53例临床分析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病患中随机抽取53例, 全部为女性, 均处于癌症早期。年龄相对集中 (37~73岁) , 均值>47岁 (47.8岁) , 所有病患均应用穿刺活检进行诊断证实。11.3% (6/53) 为PR (孕激素受体) 、ER (雌激素受体) 双阴性;45.3% (24/53) 为PR、ER单阴性;43.4% (23/53) 为PR、ER双阳性。分期:88.7% (47/53) 为I期, 11.3% (6/53) 为II期。病灶情况:所有病患的原发病灶半径均在1.5cm以下, 无多发病灶。
1.2 方法
1.2.1 保乳手术
47例 (88.6%) 为肿瘤完全切除, 3例 (5.7%) 为肿瘤局部切除, 3例 (5.7%) 为肿瘤局部切除, 适用于乳房偏小的I期病患, 减少术中对肿块皮肤的切除, 将肿瘤彻底清除, 保留部分病灶四周组织;47例 (88.6%) 为肿瘤完全切除, 适用于乳房发育正常、瘤体偏小的I期病患, 切口中心为瘤体, 多做成弧形或梭形, 直径超过2cm, 将肿块皮肤彻底切除, 游离后将肿瘤和病灶四周2cm组织彻底清除, 3例 (5.7%) 为象限切除, 适用于乳房偏大、瘤体偏大的II期病患, 属于大范围切除, 将肿块皮肤、肿瘤、病灶四周及皮下组织彻底切除, 包括象限腺叶组织。术中需保证切缘阴性, 若为阳性则增加切除范围, 若仍不能保证切缘阴性, 则选择改良根治术。
1.2.2 化疗
术后为病患进行周期化疗以强化效果, 全部病例均化疗4~6个周期, 照射区域选择两侧切线野及淋巴结 (内乳及锁骨下区) , 同时加强照射原手术部位, 一般选择5000 CGY, 而加强区域为6000 CGY。
1.3 分析指标
通过统计合格百分比及各等级的达标比例进行美容效果的分析, 等级划分参照Rose标准, 分为优秀、良好、合格。
2 结果
跟踪随访中未有病患出现癌细胞转移, 53例均无复发现象。美容效果符合要求的合格百分比为100%, 其中69.8% (37/53) 达到优秀标准, 24.5% (13/53) 达到良好标准, 其余的5.3% (3/53) 达到合格标准。
3 讨论
是否选择为病患实施手术治疗并不完全取决于病患的瘤体大小, 但是瘤体大小始终是医师重点考虑的方面。若病患瘤体过大则会在手术中切除大量的乳房组织, 导致乳房变形显著, 无法保证术后病患对乳房外形的要求[2]。在国外, 保乳手术已经可以应用到瘤体半径在2.0cm~2.5cm的病患治疗中[3], 且完成顺利。我国以小、中型乳房的妇女居多, 因此术中应着重考虑其与瘤体之间的比例[2]。术中主要是提高对手术范围的把握, 以保证在保乳手术中切除的范围适宜, 不会造成局部复发, 同时可降低转移概率。本文中对53例实施保乳手术, 均无复发现象且美容效果符合要求的合格百分比为100%, 其中69.8% (37/53) 达到优秀标准。此外, 术中还需要注意清扫腋窝部位的淋巴结[3], 通过将其彻底清除可以减少淋巴结转移, 降低复发概率, 提高生存比例。因此, 虽然不以淋巴结转移为是否保乳手术的决定条件, 但是应尽量选择淋巴结转移程度较轻的病患, 或无转移的病患。
摘要:目的 总结乳腺癌的病理检查特点并分析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应用保乳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病患中随机抽取53例, 对其病理检查资料进行总结以归纳病理特点, 并实施保乳手术, 分析美容效果。结果 跟踪随访中未有病患出现癌细胞转移, 53例均无复发现象。美容效果符合要求的合格百分比为100%, 其中69.8% (37/53) 达到优秀标准, 24.5% (13/53) 达到良好标准, 其余的5.3% (3/53) 达到合格标准。结论 通过为乳腺癌病患实施病理检查可证实诊断, 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应用保乳手术能够提升美容效果, 增加术后的合格占比。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手术
参考文献
[1]张保宁, 邵志敏, 乔新民, 等.中国乳腺癌保乳治疗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 2009, 27 (11) :680-682.
[2]金锋, 欧阳涛, 乇天峰, 等.局部进展期及较大乳腺癌的保乳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 2009, 43 (15) :1008-1009.
乳腺癌保乳治疗预后 第9篇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女性健康。乳腺癌的手术方式包括常规根治术和保乳手术。过去,医学界主张乳腺癌手术“越大越好”,一旦被确诊为乳腺癌,患者都必须接受乳腺癌根治手术,并在术后接受一定时间的放疗和化疗。近年来,乳腺癌的治疗理念有了很大变化,“微创”逐渐代替“巨创”,早期乳腺癌患者实现“保乳”已成为可能。
放疗,为乳腺癌保乳手术“护航”
保乳手术主要适合肿瘤分期较早,且肿瘤切除后能有较好的乳房美容效果的乳腺癌患者。多项研究证实,保乳手术的治疗效果和总体预后与常规根治术相当,但局部复发率略高于常规根治术,故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需要通过接受放疗来降低局部复发的风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小手术、大放疗”。常规放疗为“外照射”治疗,疗程为5~6周,一般需照射25~30次。由于外照射次数较多,疗程较长,患者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放疗副作用,如放射性皮炎、放射性心脏损伤、放射性肺炎和肺纤维化、放射性咽喉炎、上肢水肿、乳房纤维化等。
术中放疗:一次大剂量照射,大大缩短术后放疗时间
所谓术中放疗,就是在手术的同时对切除肿瘤以后的瘤床进行一次性大剂量的放射治疗,不仅能清除肉眼看不见的亚临床肿瘤病灶,还能有效保护肿瘤周围正常组织,避免常规外照射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如放射性肺损伤、心肌损伤等。同时,由于患者处于术中麻醉状态,完全感觉不到放疗带来的不适。
2013年权威医学专业杂志《柳叶刀》发布了一项由11个国家、32个临床治疗中心参加的乳腺癌临床随机试验结果显示,低危乳腺癌患者保乳术中进行一次术中放疗的疗效与术后6周的辅助放疗疗效相同,且极大地缩短了放射治疗时间,降低了放疗对乳房、心脏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也就是说,在接受了术中放疗以后,低危乳腺癌患者在保乳术后无需再接受6周的常规辅助放疗,大大减少了放疗对患者造成的不利影响。即便是高危患者,术后接受放疗的时间也可以大大缩短。一般地说,肿瘤小于2厘米、年龄大于35岁、无淋巴结转移、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属于“低危”。
移动式术中放疗,易操作,患者受益更多
传统的术中放射治疗操作起来比较烦琐,医生在手术室切除肿瘤以后,需要派人将患者运送至专用放射治疗室内进行放疗,然后再将其送回手术室,完成后续手术。由于流程复杂,限制了该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移动式术中放疗将放射治疗与外科手术完美结合,可以在不移动患者的情况下,在手术室进行术中放疗。当外科医生将肿瘤扩大切除,并将取下的标本送病理科,行术中冰冻病理切片检查时,放疗科医生开始做放疗前的准备工作,将合适大小的术中放疗照射头置入术腔,并保护好周围脏器和组织。当病理报告确诊为乳腺癌,且切缘为阴性后,计算机会根据肿瘤的大小及位置,自动行术中放疗,时间为15~40分钟不等。放疗结束后,放疗科医生取出照射头,外科医生将伤口缝合,手术和术中放疗即同时完成。
何萍青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乳腺专科主任医师、乳房疾病学科带头人,上海市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乳腺外科协作组成员。从事外科临床工作30余年,近10年来师从全国著名乳腺外科专家沈镇宙教授,主攻乳腺外科,在乳腺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专家门诊:周二上午、周三上午、周五上午
1
乳腺癌保乳治疗预后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3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全部为女性, 均是来该院就诊的患者, 均为单发, 且乳腺肿块均局限于1个象限内;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体格检查以及彩超、X线、CT等影像学检查, 均未发现有乳头及周围皮肤、胸肌及胸骨浸润, 也未见远处转移。根据患者意愿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 其中治疗组34例, 年龄24~51岁, 平均年龄为 (39.6±6.2) 岁。绝经前12例, 绝经后22例;34例患者中UICCⅠ期19例, Ⅱ期15例。对照组19例, 年龄25~53岁, 平均年龄为 (40.3±6.4) 岁;绝经前6例, 绝经后13例;UICCⅠ期7例, Ⅱ期9例。
53例患者术前除进行体检及影像学检查外, 均另行细针穿刺病理组织学检查, 均为早期乳腺癌;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发现治疗组对照组均有1例腋窝淋巴结阳性, 手术切缘均阴性;术后两组均经常规病理学检查。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取平卧位, 术前标记肿瘤边缘。治疗组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取放射状或弧形切口[1], 切口距瘤体边缘2 cm以上, 术中仔细分离, 将肿块边缘皮肤、肿块以及其周围乳腺组织、胸大肌筋膜切除, 尽量少切皮肤以取得较好的乳腺美容效果。对照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全部患者均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皮缘及淋巴结均行术中病理检查。术后行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
1.3 乳腺美容效果评定标准
将早期乳腺癌术后乳腺美容效果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优:双侧乳腺及乳头外形对称, 双侧乳头水平差距2 cm, 患侧手感和健侧无差别, 皮肤无异常;良:双侧乳腺外形对称, 双侧乳头水平差距3 cm, 患侧乳腺外形基本正常, 手感可略差, 皮肤颜色较健侧可有变化;差:双侧乳腺外形明显不对称, 双侧乳头水平差距≥3 cm, 患侧乳腺外形改变, 手感差, 皮肤粗糙[2]。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处理, 行t检验和χ2检验, α=0.05。
2 结果
53例患者手术顺利, 术后4~9 d拔除引流管,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平均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治疗组2例出现复发, 5例出现感染、上肢水肿等并发症;对照组2例出现复发, 2例出现感染、上肢麻木等并发症, 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20.59% (7/34) , 低于对照组21.05% (4/19) ,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 对患者乳腺美容效果进行评估。治疗组乳腺美容效果优良率为91.18% (31/34)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2% (13/19)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 过去人们对乳腺癌的外科治疗以乳腺根治术、改良根治术为主, 此术式虽能取得较好疗效, 但对患者创伤较大, 成其乳腺外形破坏较大。伴随着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乳腺癌在早期即被发现, 加之社会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患者对自己外在形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就使得医疗工作者重新审视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手段, 保乳手术逐渐成为早期乳腺癌治疗重要手段之一。
保乳手术是人们对早期乳腺癌疾病发展规律有充分研究后, 在传统的乳腺根治术的基础上, 结合现代人们审美要求及现代健康概念的要求逐渐形成的一种手术方式。采用该术式, 在取得较好疗效的基础上, 还能取得较好的乳腺美容效果, 使患者保留一定的形体美, 减轻患者的负性心理影响, 这同样符合现代审美要求及现代健康要求。该研究中保乳组34例患者术中出血量, 手术时间, 住院天数, 平均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切除组织减少而并未增加保乳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只要术前严格挑选患者, 术中他细操作, 术后综合治疗, 也未使早期乳腺癌手术疗效降低。
虽然保乳手术能给患者带来较为满意的疗效, 但不是所有乳腺癌患者适易采用, 既使是早期乳腺癌患者也是如此。如果肿块体积过大、数目较多, 或者肿块与乳头距离过近, 或者患者术后不能坚持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或者医院本身不具备放疗、化疗条件的, 或者患者不能长期随访的, 原则上慎用保乳手术[3]。
社会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注重自身外形, 乳腺对女性的形体美有重要作用, 因而年轻的乳腺癌患者可能更希望保留乳腺外形。但大量临床研究显示越是年轻的患者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几率越高[4]。因而对于年轻患者, 选择保乳手术时一定要慎重。临床医生应在术前详实告知其复发风险, 医生要切记选择保乳手术的目的是在保证满意疗效的基础上达到一定的乳腺美容效果, 疗效第一, 美容第二, 切不可盲目追求乳腺美容效果而增加肿瘤复发的风险。笔者建议, 为保证手术治疗效果, 术中应做快速病理诊断, 保证手术切缘阴性并及时判断淋巴转移情况;术后要对切除组织进行常规病理检查, 为术后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 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 临床医生掌握手术适应证, 术前严格挑选患者, 术中认真仔细操作, 术后规范治疗, 保乳手术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乳腺美容效果[5], 且可取得与改良根治术相同的疗效, 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的疗效, 探讨保乳手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53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 采用保乳术治疗;对照组19例, 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分析两组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术后引流总量, 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乳腺美容优良率为91.18% (31/34) , 明显高于对照组68.42% (13/19)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术前掌握手术适应症, 严格挑选患者, 术中认真仔细操作, 术后规范治疗, 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能取得较为满意的乳腺美容效果, 且可取得与改良根治术相同的疗效, 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乳腺癌,保乳术,疗效
参考文献
[1]李一鹏, 于萍, 翁立满, 等.乳腺癌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9, 30 (5) :460-463.
[2]凌韶军.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 2011, 32 (24) :4975.
[3]张连忱.早期乳腺癌保留乳腺手术19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8, 10 (24) :41.
[4]吴智勇, 范扬航, 张仕义, 等.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68例疗效分析[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9, 9 (5) :341-344.
乳腺癌保乳治疗预后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