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全自动器械清洗消毒器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全自动器械清洗消毒器(精选9篇)

全自动器械清洗消毒器 第1篇

消毒供应中心是执行医疗器械回收、分类、清洗、消毒、灭菌功能的核心部门和无菌器材供应周转的物流中心。医疗器械除了一次性使用的器械外, 很多器械需要重新清洗、消毒后再次使用, 这些再生医疗器械在使用后会被人体的有机物, 如血液、脓液、体液等非水溶性污物污染, 由于都是有机物质, 并且携带着大量的病原微生物, 对污染的器械进行彻底清洗显得非常重要, 是保证消毒、灭菌成功的关键[1]。

1 方法

再生医疗器械的清洗方法包括机械清洗和手工清洗。

1.1 机械清洗

机械清洗适用于金属、塑料、橡胶、玻璃、乳胶等多类材质器械的清洗消毒, 既能保证供应室工作人员免受交叉感染, 又能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包括超声波加酶清洗和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

1.1.1 超声波加酶清洗:

超声波加酶清洗机是利用超声波高频率的水振动直接作用于已被多酶溶解的血液、体液及组织残留物等污垢, 将其粉碎成微小颗粒, 通过流动水的作用, 使其与器械分离而达到彻底清洗的目的。该法适用于精密、复杂器械和大部分常规器械的清洗。其作用针对器械的复杂性, 尤其是对于手工不易清洗的多纹路、多沟槽器械效果更佳。

1.1.2 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

是以清洗架或篮筐装载被消毒物品, 采用热力 (蒸汽) 为消毒介质, 根据物品的不同选择相应的预设程序进行清洗消毒, 经过预洗→高压水流冲洗→加清洁剂或酶→温水漂洗→热水漂洗→蒸汽消毒→干燥冷却7个步骤, 可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效果[2]。对各种器械、管道进行清洗消毒最适宜。具有高效、省时、省力, 且操作简便、安全等优点, 明显提高了供应室的工作质量, 确保了灭菌效果。利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对医疗物品进行有效的清洗、消毒, 可避免供应室工作人员发生交叉感染, 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1.2 手工清洗

手工清洗是指在水中加入洗涤剂, 利用毛刷、洁布清洗黏附在器械上的污物, 以达到清洁的目的。手工清洗适用于医疗器械污物黏附严重时的初处理, 以及用机器无法洗净的精密复杂金属器械的清洗, 其他管腔类、橡胶类、污染严重的再生医疗器械的清洗等。

1.2.1 金属类精密器械:

首先用多酶浸泡5~10min, 软刷刷洗, 能拆卸的器械应全部拆卸, 再用浓度为1000mg/L的“84”消毒液浸泡30min, 之后用软水清洗、蒸溜水漂洗, 再放入干燥柜内用70~80℃干燥45~60min, 即可进入包装程序。

1.2.2 金属管腔类器械:

行初洗后用多酶浸泡5min以上, 用专用刷刷洗管腔内、外, 之后用高压水枪冲洗至干净为止, 再用浓度1000mg/L的“84”消毒液浸泡30min即可。行清洗和漂洗后放入干燥柜80℃温度干燥60min, 最后用高压气枪将腔内水分吹干。

1.2.3 橡胶及塑料类管腔器械:

用多酶浸泡5~10min, 专用刷清洗管腔内外, 用浓度为1000mg/L的“84”消毒液浸泡30min, 再行清洗和漂洗, 然后将管道挂于干燥柜用45℃温度干燥40~60min。如果管腔内仍有水珠, 可用高压气枪将管腔内的水分吹干。

1.2.4 氧气湿化瓶:

回收后先用热水 (水温45℃左右) 浸泡, 以去除瓶上的标签纸, 擦干后用汽油去粘胶痕迹, 用水将汽油冲洗干净, 然后多酶浸泡清洗。再用浓度为500mg/L的“84”消毒液浸泡30min, 最后倒立于温度为60℃的干燥柜内30min即可。

1.2.5 特殊感染器械:

先用浓度为2000~5000mg/L的“84”消毒液浸泡60min后, 再进行常规清洗及灭菌处理。使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应每次更换, 每次处理工作结束后, 应立即消毒清洗器具, 更换个人防护用品, 进行洗手和手的消毒。

2 结果

通过医院再生医疗器械的集中化管理, 临床需求得到了满足, 各科室反映良好。医院逐步增加供应中心的建设和投入, 以此提升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 保证医院无菌物品的质量, 防止院内交叉感染。自医院再生医疗器械集中化处理以来, 经检测, 消毒、灭菌合格率均为100%。

3 讨论

清洗是去除医疗器械、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 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医疗器械使用后进行彻底的清洗, 去掉附着在上面的体液、血液、脓液等污渍, 这是防止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任何残留在器械上的污物都会在微生物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妨碍灭菌系统与微生物的接触, 无论是物理还是化学消毒灭菌方法, 都可能导致失败。

3.1 超声波清洗的注意事项

(1) 清洗时应盖好超声清洗机盖子, 防止产生气溶胶。水温应低于40℃。 (2) 被清洗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充分接触水流, 器械关节应充分打开;物品之间应保有间隙, 可拆卸的零件应拆开;管腔类器械应使用专用清洗架。 (3) 应根据器械的不同材料选择匹配的超升频率。超声清洗时间宜3~5min, 可根据器械污染情况适当延长清洗时间, 但不宜超过10min。 (4) 超声清洗操作, 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

3.2 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时的注意事项

设备运行中, 应确认清洗消毒程度的有效性;被清洗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充分接触水流;器械轴节应充分打开;可拆卸的零部件应拆开;管腔类器械应用专用清洗架;精细器械和锐利器械应固定放置。冲洗、洗涤、漂洗时应使用软化水。终末漂洗、消毒时应使用纯化水 (我院使用蒸馏水) 。预洗阶段水温为45℃。金属器械在终末漂洗程序中应使用润滑剂, 塑胶类和软质金属材料器械不应使用酸性清洁剂和润滑剂。定时检查清洁剂泵是否通畅, 确保清洁剂用量准确。设备仓内喷臂应每天清洁、除垢。

3.3 手工清洗的注意事项

(1) 手工清洗时水温宜为15~30℃, 多酶溶液按说明配制, 应现配现用, 一次性使用应少于8h。刷洗和擦洗应在水面下进行, 以防止产生气溶胶。 (2) 去除干固的污渍应先用酶清洁剂浸泡20~30min, 再刷洗或擦洗。 (3) 管腔类器械应用压力水枪清洗, 可拆卸部分应拆开后清洗, 对难于洗净的顽渍用细长毛刷蘸酶清洗液刷洗。 (4) 不应使用钢丝球类用具和去污粉等用品, 应选用相匹配的刷洗用具、用品, 避免器械磨损。清洗用具、清洗池等应每天清洁与消毒。 (5) 特殊感染器械使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应每次更换, 每次处理工作结束后, 应立即消毒清洗器具, 更换个人防护用品, 进行洗手和手的消毒。

参考文献

[1] 刘爱萍, 陈国华, 陈叶香.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对器械清洗效果的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8, 25 (5) :513-514.

口腔门诊器械清洗消毒与管理 第2篇

谷秀格 南开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大四学生

【摘要】在口腔诊疗过程中口腔器械作为血液传播性疾病和消化道传染的传播媒介,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管理作为口腔诊疗单位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控制医院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口腔器械消毒与管理现状、问题、处理及新进展进行系统的总结与阐述,为口腔工作者进行器械消毒及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关键词】口腔器械 消毒剂 灭菌方法 消毒流程 消毒供应中心 消毒管理措施

口腔器械作为口腔治疗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具有种类繁多、价格昂贵、形状复杂、使用频繁、周转较快、污染严重、消毒灭菌较难等特点,在诊疗过程中接触患者唾液、血液、龈沟液等,极易造成交叉感染[1]86。口腔医疗器械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艾滋病病毒(HIV)等血液传播性疾病和消化道传染病的重要传播媒介[2]。一直以来,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管理都是口腔诊疗单位一项重要的工作。近些年来,随着口腔卫生知识的普及、宣传及人们保护意思的增强,医疗改革的深入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医院管理的检查与规范,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及管理成了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3]。现在的消毒措施及管理制度较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难点。许多报道对口腔器械消毒方法及管理模式的进行了临床效果检测,得出了许多具有参考价值的结论,也存在着具有分歧的观点。本文旨在对口腔器械消毒与管理现状、问题、处理及新进展进行系统的总结与阐述,为口腔工作者进行器械消毒及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1.口腔器械清洗消毒 1.1 口腔器械分类

①常用器械:每台综合治疗台上医师使用的持物镊、棉球罐或手术剪、持针器等常用器械作为全院通用器械。②口腔科普通器械及贵重器械:如牙科手机、拨牙钳、牙挺、骨凿等。③精密小器械:针对根管治疗就有几十种小器械,如成形夹、成形片等[1]86。

1.2 化学消毒剂

化学消毒剂根据其灭菌效果分为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防腐剂和保存剂。消毒剂的使用应根据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消毒方法来选择。①高效消毒剂(又称灭菌剂): 杀菌谱广,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真菌、芽胞、分枝杆菌、病毒。包括戊二醛、甲醛、环氧乙烷、过氧化酸等。高效消毒剂性质不稳定,需现用现配。适用于口腔高危、中危器械的消毒。②中效消毒剂:除不能杀灭有较多有机物保护的细菌芽胞外,其他微生物均可杀灭。如含氯消毒剂(漂白粉、次氯酸钠、优氯净等)、含碘消毒剂(碘伏、碘酒等)、醇类消毒剂(乙醇等)、煤酚皂、高锰酸钾等。中效消毒剂特点是溶解度好、性质稳定、能长期贮存。适用于口腔中危、低危器械的消毒。③低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亲脂病毒,不能杀灭细菌芽胞和亲水病毒。如苯扎溴胺(苯扎溴铵)等季铵盐类、氯己定(洗必泰)等二胍类消毒剂。低效消毒剂其性质稳定,能长期贮存,无异味、无刺激性。适用于口腔低危器材消毒。④防腐剂和保存剂:仅有抗菌作用,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不能杀灭微生物的化学制剂[4]239。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采用口腔器械模拟现场消毒试验方法,对污染HB sAg 的灭活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用含有20~ 22 g /L的戊二醛消毒液浸泡作用30 m in、2 h, 对污染到口腔器械表面的HB sAg 灭活率达到100%。浸泡10 h, 未见明显腐蚀。连续使用7 d 后的戊二醛消毒液作用2 h, 对污染于口腔器械上的H BsAg 杀灭率达到100%。结论 该戊二醛消毒液在碱性条件下, 对污染到口腔器械上的HBsAg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 对器械基本无腐蚀[5]。

1.3 灭菌方法

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压力蒸汽灭菌法、干热灭菌法、化学灭菌法、低温灭菌法和放射线灭菌法。其中压力蒸汽灭菌法是最有效且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法。张莉敏[6]151等人为探讨口腔器械污染状况与消毒方法及效果,对比0.5%碘伏涂抹消毒,和高压蒸汽灭菌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高压蒸汽灭菌的消毒效果明显优于碘伏涂抹消毒,在HbsAg 检测中镊子、探针、手机、口镜的阳性率分别为20.0%、16.0%、36.0%、16.0%;而高压蒸汽灭菌消毒方法在细菌培养和HbsAg 检测中口腔器械的阳性率均为0。

但有学者认为高温高压消毒灭菌消毒时间较长,器械周转较慢,不适合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口腔器械的消毒灭菌。为了弥补该消毒方法的不足,有人提出了新方法----光波消毒,其机理是利用了光化效应、热效应的双重协同作用同时又借助光波聚焦板对光波的强反射性和短波红外线的强穿透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光波消毒灭菌的效率[7-9]。通过研究观察用光波对口腔实心金属器械的消毒灭菌效果,得出光波灭菌温度在120 ℃时9 min、130 ℃时7 min 或在140 ℃时5 min 都可完全杀灭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说明光波对口腔实心金属器械的灭菌是可行的,并且在器械能耐高温的前提下,温度越高则时间越短[10]。未来将会有更多消毒方法的研究来提高口腔器械的消毒灭菌效率。

1.4消毒流程

不同类型的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流程不同。①机头灭菌多采用预真空小型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快捷,效果可靠。其流程为由手机消毒灭菌中心的工作人员收回用过的污染手机,实行手机初步清洗—超声波加酶清洗10 ~ 15min — 充分注油—包装封口—高压蒸汽灭菌—监测灭菌效果—保存或发放。有研究表明只有3 次抽真空以后再进行灭菌的方法能确保彻底灭菌,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11]。②普通器械实行双消毒法,初步消毒使用含氯的高效消毒液浸泡消毒15 ~ 30 min 后,用流动水彻底刷洗器械,进行2 次分类送高压、干燥烤箱或浸泡消毒灭菌。③对于小型器械,如钻头、根管锉、扩大器等,应采用预真空高压灭菌或单个流动水刷洗去污- 放入专用密纹框超声清洗- 纯化水漂洗- 烘干。④一次性口腔器械使用后,必须严格浸泡在消毒液内,消毒后必须由供应室统一回收,专人销毁,防止使用后的一次性器械流失院外[4]239。

1.5 消毒监测

常用的监测方法为:①细菌培养和检测计数:取采样液2 ml,融入12 ml 的肉汤中进行稀释,再从中取出2 ml 放在琼脂培养皿中培养细菌,培养皿放在36 ℃ ~ 38 ℃的环境下储存2~ 3 d,3 d 后观察和计算细菌落数,并计算出细菌的总数。②HbsAg 检测取采液样的上层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是否携带乙肝病毒[6]151。

2.口腔器械的消毒管理 由于口腔器械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等特点,大多数综合性医院口腔门诊器械消毒都自行处理,普遍存在环境布局不合理,操作流程、清洗、消毒不完善,消毒灭菌不合理难以保证效果等问题,直接影响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1]87。近些年来许多口腔诊疗单位建立消毒供应中心对口腔科全部诊疗器械按标准进行集中管理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海口市琼山区人民医院口腔科将集中式管理模式实施前口腔诊疗器械120 件作为对照组,口腔诊疗器械在口腔科内处理;120 件集中式管理模式实施后口腔诊疗器械作为观察组,将口腔诊疗器械送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对两组器械的清洗效果和灭菌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清洁率为90.83%,显著高于对照组清洁率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器械灭菌效果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9.17%,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口腔诊疗器械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及保养的模式,可明显提高清洗质量和灭菌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4]237。解放军第153 中心医院进行集中管理后口腔诊疗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得到保障 定期抽检清洗质量共计15 次,均无蛋白残留;抽检灭菌的质量共计12 次,合格率均为100%。集中管理后使口腔诊疗器械的清洗、包装、灭菌不规范等问题得到彻底规范,并使得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得到保障[12]。黑龙江省电力医院自2010 年消毒供应中心改建启用以后,将口腔科器械全部集中到消毒供应中心进行集中管理并取得良好效果[13]。

针对目前口腔器械管理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种给加强口腔器械的消毒管理措施。

①改善布局等硬件条件,改建口腔科消毒室,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将消毒中心严格划分为去污区、包装区、灭菌区、无菌物品区,实行单向通行,禁止逆行或交叉,使消毒流程符合要求[14]。遵守去污、干燥、包装、灭菌原则,按要求配备相关设备。凡是进入患者口腔的治疗器械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凡是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都实行消毒或灭菌。

②加强消毒与灭菌管理,将口腔科诊疗器械如持针器、止血钳等统一回收送医院消毒供应室去污、清洁、消毒或灭菌,由专职护士根据数目、性能包装灭菌,保证了消毒、灭菌合格率。优先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尽量避免用化学灭菌剂浸泡。

③做好环境的清洁,加强对口腔诊室的清洁消毒工作,每日进行清洁、消毒、定时通风,每天工作后进行终末消毒。每日用紫外线消毒空气,各种消毒液密闭保存,容器每周更换灭菌2 次,每名患者做到“一机一钻一巾一杯一套口腔器械一副手套。”

④加强监督监测,监测是基础,管理是手段,控制是目的。坚持每月对诊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和无菌物品及器械,使用中的消毒剂、紫外线的强度等进行监测。通过监测,保证达标率为100%。供应室每日对消毒包进行化学监测,疾控科每月检查医护人员无菌操作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⑤严格制度管理,根据口腔科诊治特点,建立适合口腔传播预防控制的管理制度,修定完善了20 项传染病管理制度,定期对内容进行更新、培训、宣传和检查。定期对新来人员、进修生等进行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参加省级医院感染防控会议,相互交流经验。要求医护人员在各项治疗操作中注意个人防护,建立职业暴露登记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⑥加强一次性用品和医疗废物的管理,严格把好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验收、使用、回收各环节,使用前查看效期,有无破损、漏气等。严格医疗废物的管理,使用过的锐利器械等放入锐器盒中,医疗废物放入黄色塑料袋内,由供应室统一回收,严禁遗漏和造成污染[15]。

但口腔器械集中处理后,对器械的周转使用有一定影响,口腔科应配备充足的诊疗器械。但精密小器械如扩大针、车针等几十种小器械具有形态大小不

一、精密度高等特点,导致消毒供应中心在清洗、包装等过程中存在丢失现象,因此,尚需进一步探讨合理的方法,使小器械在处理过程中能更好的保存[1]87。通过各医疗人员的共同努力,未来一定会有更完善更系统的管理模式。

3.总结

口腔器械可分为常用器械、精密小器械、普通器械及贵重器械,根据不同器械的特点选用合适的消毒剂、消毒方法及消毒流程。目前压力蒸汽灭菌法是最有效且应用最广泛的消毒灭菌法,但有学者认为高温高压消毒灭菌消毒时间较长,器械周转较慢,不适合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口腔器械的消毒灭菌,为了弥补该消毒方法的不足,有人提出了新方法----光波消毒,有效地提高了消毒灭菌的效率,但其消毒效果及临床应用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管理,近些年来许多口腔诊疗单位建立消毒供应中心对口腔科全部诊疗器械按标准进行集中管理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可通过改善布局等硬件条件、加强消毒与灭菌管理、做好环境的清洁、加强监督监测、严格制度管理及加强一次性用品和医疗废物的管理等方面加强口腔器械的消毒管理措施。对于口腔器械清洗消毒及集中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尚需各医疗人员进一步探讨合理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慧.综合性医院口腔门诊器械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13): 86-87.[2]喻长友.口腔器械消毒与疾病预防控制[J].现代医药卫生, 2009, 25(7): 1105-1105.[3]李慧良, 黄婷, 郭晓梅.口腔科医源性感染的管理探讨[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1, 22(001): 77-78.[4]陈丽.口腔专科诊疗器械清洗灭菌与保养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7(34): 237-239.[5]刘丽萍, 王芳.碱性戊二醛消毒液用于口腔器械消毒的效果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0(2): 215-215.[6]张莉敏.口腔器械污染状况与消毒方法及效果.中外医学研究,2014,12(6):151-152.[7]Menzies D,Popa J,Hanley J A,et al. Effect of ultraviolet germicidal lights installed in office ventilation systems on workers’health and wellbeing: double-blind multiple crossover trial[J]. Lancet,2003,362(9398): 1785 - 1791.

[8]Kujundzic E,Matalkah F,Howard C J,et al. UV air cleaners and upper-room air ultraviolet germicidal irradiation for controlling airborne bacteria and fungal spores[J]. J Occup Environ Hyg,2006,3(10):536 - 546.

[9]Ritter M A,Olberding E M,Malinzak R A. Ultraviolet lighting during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the rate of infection[J]. J Bone Joint Surg Am,2007,89(9): 1935 - 1940.

全自动器械清洗消毒器 第3篇

【关键词】 清洗消毒;手术室器械;多酶超声清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55 文章編号:1004-7484(2013)-11-6666-02

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治疗的重要场所,手术中需要的器械经常与患者分泌物接触,所以器械污染严重,而且很多器械均要多次使用,如不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那么会造成医院感染,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为了提高手术室器械的清洗消毒质量,需要对清洗消毒方法不断创新和改进[1]。本文主要对常规清洗消毒方法和多酶超声清洗方法在手术室器械清洗消毒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选取手术器械共25包(共280件),①剖腹包4包;②疝气包3包;③阑尾包2包;④胃肠道包1包;⑤脑科包1包;⑥胸科包2包;⑦骨科包3包;⑧清创包4包;⑨肛肠包2包;⑩乳断包3包。按照清洗消毒方式的不同将所有的器械分成两组,A组140件(剖腹器械、胃肠道器械、阑尾器械、疝气器械、肛肠器械45件,脑科器械、骨科器械、清创器械、乳断器械95件),B组140件(剖腹器械、胃肠道器械、阑尾器械、疝气器械、肛肠器械45件,脑科器械、骨科器械、清创器械、乳断器械95件),两组中不同污染程度的器械分布无差别,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由护士负责,清洗消毒流程为:回收—清点—分类—浸泡—清洗—烘干—上油—包装灭菌;B组器械清洗消毒由供应室人员负责,主要流程为:回收—清点—分类—浸泡—初步冲洗—多酶超声清洗—清水冲洗—浸泡润滑油—烘干—包装灭菌。

1.3 评价标准 清洗消毒后的器械要采用目测结合放大镜进行检查。目测合格标准:外观光洁,无残留、无水垢;器械避免不应有锈渍;器械咬合正常,不存在腐蚀斑点。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SPS15.0软件做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清洗消毒,A组45件污染较为严重的器械合格31件,合格率为68.9%,B组45件污染较为严重的器械合格41件,合格率为91.1%;A组95件污染较轻的器械合格71件,合格率为74.7%,B组污染较轻的器械合格87件,合格率为91.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手术室器械清洗消毒是保障手术安全的重要措施,常规清洗不能将人体的分泌物彻底分解,同时会产生细菌保护膜影响到灭菌的效果,要确保手术室器械安全性首先要进行彻底的清洗[2]。多酶超声清洗方法是比较先进的手术室器械清洗方法,多酶清洗剂可以将器械上的污物进行分解,在血迹污迹处理中效果非常好,尤其是当器械带齿的时候,清洗的非常彻底,在清洗中将之与器械润滑剂配合使用可以在器械的表面形成保护膜,防止器械生锈[3]。一般在手术室器械清洗检查中采用目测的方法,但是很多器械表面、关节齿面等部位划痕很难观察到,所以需要通过放大镜进行检查,保证手术室器械的安全性。在高压灭菌中首先要确保打包的质量,对消毒器械包的质量和体积均严格规定,器械包应该开口朝统一方向。一般灭菌在打包后2h内完成,在灭菌之前要对器械包的完整性进行检查。

本组研究中A、B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清洗消毒办法和多酶超声清洗办法。A组的器械合格率基本在70%左右,B组的器械合格率在90%以上,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采用多酶超声清洗方式能提高器械安全性。

总之,手术室器械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在基层医院中手术室器械清洗消毒不彻底情况时有发生,降低了医疗服务质量,给医院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在手术室器械清洗消毒中坚持正确的流程不仅能提高清洗消毒的质量,而且能降低器械消耗,降低器械成本。为了实现彻底的清洗灭菌,要不断创新清洗方法和清洗灭菌流程。

参考文献

[1] 张林英,张菊芳,陆玉妹,顾春梅.基层医院手术室器械清洁保养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J].护理与康复,2012,11(9):877-878.

[2] 杨玉萍.基层医院手术室器械集中供应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8):386-387.

外来器械的清洗、消毒集中管理 第4篇

为规范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和使用管理,我院将外来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室集中管理,使用前由消毒供应室统一查验、清洗、消毒、包装、灭菌,使用后再行清洗、消毒,从而提高外来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加强医院感染控制,保障病人安全,且有效督促外来手术器械公司和相关部门及时、准确备齐手术器械和植入物,保障手术如期时进行。

清洗彻底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如不能去除血清蛋白质等有机物污染物,躲藏在有机物内的细菌和内热源就不易被灭菌杀死,还可能传播血源性疾病。我院采取一些控制方法对外来器械进行清洗灭菌的影响,以保证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经过试验证明:经过规范清洗前外来器械隐血试验阳性率高达86.67%。证明当前外来器械的清洗质量差。有报道四川省9家器械租赁公司业务员,未经过专业消毒灭菌上岗培训的占100%。Dole和Emst于1967年证明有机物很容易形成晶体样物质被晶体包裹的微生物芽胞被湿热灭活的时间增加14倍,因此一旦形成晶体样物质将导致很难灭菌成功。如果医院在灭菌前不进行规范清洗,灭菌质量将难以得到保证,成为院内感染发生的隐患。

手术医生制定手术计划,于术前一日通知器械公司,器械公司准备相应的手术器械及电动工具送至消毒供应中心,与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进行双人清点登记后,在污染区进行标准化清洗处理,传送至清洁区进行分类化标准包装,经消毒灭菌后保存至无菌区。由专人经无菌电梯送至手术室无菌间,再发放至手术间使用,使用后由器械公司业务员与手术人员共同清点回收到消毒供应中心的污染区,初步处理后返还器械公司,未使用器械由器械公司业务员领走备用。

所有的外来公司器械统一送往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查对好数量、性能,登记确认后进入标准洗涤流程,包内放置化学爬行指示卡、物品清单,包外黏贴3M指示胶带及标识牌,标识内容包括器械名称、拟手术名称、操作质检人员以及灭菌器、有效期,合理储存备用,拒绝器械公司自行灭菌处理的器械包直接进入手术室。将器械公司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流程,进行标准的清洗、包装和灭菌,避免了以往器械清洗不彻底,保证了外来器械的洗涤及灭菌质量,降低了医院感染率。

器械公司器械在各个医院流动使用,实现了资源共享,很大力度减免了医院购置医疗器械的费用。由于感染控制意识的增强以及卫生执法力度的加大,外来手术器械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专业化管理,对外器械进行清洗、灭菌和管理,收取一定的费用增加了医院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91;

[2]伍庆章、黄飞.卫生法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348.;

全自动器械清洗消毒器 第5篇

关键词:医用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效果,消毒效果,感染性,医疗器械

0引言

为进一步提高感染以及感染患者所使用医疗器械的清洗、 消毒效果, 保证医疗人员的安全, 本次研究分别对医用全自动清洗消毒器的清洗效果、消毒效果分别进行鉴定测定, 结果发现其效果良好。

1清洗效果鉴定试验的材料与方法

1. 1材料

消毒器:老肯牌LK/QX-500型医用全自动清洗消毒器

清洗剂:老肯牌强效全能多酶清洗液

污染物: 50 m L新鲜羊血、0. 05 m L肝素和0. 75 m L硫酸鱼精蛋白, 充分混合

负载: 手术器械 ( 止血钳与镊子的使用比率1 ∶ 1) , 每个托盘装20把手术器械

模拟污染物: 英国Brown STF清洗效果检测卡

试剂: 十二烷基硫酸钠 ( SDS) 、邻苯二甲醛 ( OPA) 、N, N - 二甲基- 2 - 巯基- 氯化铵, 0. 1 mol/L四硼酸二钠缓冲试剂、 甲醇

器具: 刷子、聚乙烯塑料袋、烧杯、玻璃试管

设备: 棱光752N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消毒器, 其功能包括初洗、酶洗、漂洗、 消毒、干燥等; 多酶清洗液其浓度为1 ∶ 400; 漂洗与消毒阶段用水为纯水, 而初洗和酶洗阶段使用的是软水。

1. 2方法

参照YY/T 0734 - 2009《清洗消毒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 术语定义和试验》进行试验。

1) 污染负载: 在室温下用刷子将试验污染物涂抹于手术器械表面结合处及皱褶处; 试验污染物的总用量应为清洗消毒器清洗阶段总用水量的0. 05% 。

2) 负载摆放: 每个托盘 ( 总共15个托盘) 放置20个污染负载, 按水平位置任意摆放, 在室温下干燥30 ~ 60 min。

3) 清洁卡 ( STF卡) 摆放: 将清洁卡置于第一、五层清洗旋转臂的最远四点及中心点, 及第二、三、四层清洗旋转臂中心点, 每次共放置13片。

4) 在触摸屏上依据多酶清洗剂配比设置好浓度参数, 启动手术器械清洗程序: 初洗 ( 纯水25 L, 常温, 时间30 s) ———酶洗 ( 纯水25 L, 温度50℃ , 清洗剂62. 5 m L, 时间330 s) ———漂洗 Ⅰ ( 纯水25 L, 常温, 时间30 s) ———漂洗Ⅱ ( 纯水25 L, 常温, 时间30 s) 。

5) 清洗阶段过后, 立即停止程序, 卸载负载。

6) 查看每层STF卡去污情况, 目测STF卡正反两面状态, 记录清洁干净和不干净清洁卡数量, 计算残留污染物的比率 ( % ) 。

7) 取出手术器械, 目测每把器械的关节处以及接合处展开和闭合的状态, 记录清洁干净和不干净的器械数量, 计算器械残留污染物的比率 ( % ) 。

8) 随机抽取10把手术器械, 进行蛋白质残留测试。

9) 以上实验重复300次。

2清洗效果鉴定试验的结果

2. 1 STF卡清洗效果

重复试验结果表明, 放置于不同位置的STF污染片共3 900片, 经清洗程序处理后, STF卡上均未见残留污染物, 清洗合格率为100% 。

2. 2手术器械清洗效果

重复试验结果表明, 放置于清洗托盘中手术器械共90 000把 ( 2014年处理65 000把, 2015年处理45 000把) , 经清洗处理后, 目测每把器械的关节处以及结合处均未见残留污染物, 清洗合格率为100% 。

2. 3手术器械残留蛋白污染物试验结果

3 000份抽样样本现场试验结果表明, 经清洗程序后, 3 000把手术器械的残留蛋白污染物吸光度值均小于0. 020, 清洗合格率为100% 。

2. 4结论

多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 放置于不同位置的STF污染片、 手术器械经清洗处理合格率为100% ; 全部手术器械的残留蛋白污染物吸光度值均全部合格。

2. 5影响清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清洗效果进行了鉴定试验, 可以得知清洗剂浓度、清洗温度和时间对最终清洗效果产生影响。同一台清洗机使用不同清洗剂, 达到合格清洗效果要求的浓度、 温度、时间也可能不同[1]。

3消毒效果鉴定试验的材料与方法

3. 1使用手术器械消毒程序,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消毒效果的鉴定试验

3. 1. 1材料

试验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 ( 第5 ~ 7代)

消毒器: 同上

有机干扰物: 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 ( TSB)

载体: 不锈钢载体直径为12 mm的圆片经脱脂处理, 灭菌后备用

培养基: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 (TSA)

稀释液:0.1%吐温80的0.03 mol/L PBS

清洗剂: 同上

污染物: 按新鲜羊血10 m L、肝素0. 01 m L和硫酸鱼精蛋白0. 15 m L的比例充分混合

清洗消毒用物品: 同上

3. 1. 2方法

参照《消毒技术规范》 ( 2002年版) 2. 1. 2. 2. 3项和YY/T 0734 - 2009《清洗消毒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术语定义和试验》进行试验。

1) 污染负载用医疗器械: 用刷子将污染物涂抹于止血钳齿部、结合处及两个手柄的弯曲处; 涂于镊子的表面、齿部及结合处, 用量共计约为90 m L。放置30 min后备用。

2) 染菌载体制备: 用TSB将24h新鲜斜面培养物稀释至所需的浓度, 分别吸取金黄色葡萄球菌10 μl菌液滴染于30片不锈钢载体上, 放入37℃ 培养箱约15 min, 待干燥后备用。

3) 装载: 根据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程序柜室从上至下共设置五层, 每层放3个托盘, 每个托盘分别放置10把止血钳和10把镊子, 共计15个托盘。将染菌载体分别放入消毒器每层筐内托盘的左里、右里、左外、右外及中央五个位置, 每层为5片, 共计25片。

4) 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程序: 全自动控制运行, 依次经过了初洗阶段、酶洗阶段、漂洗Ⅰ阶段、漂洗Ⅱ阶段、消毒阶段 ( 使用去离子水: 25L, 水温: 93℃ , 作用时间: 3min) 、冷却阶段和干燥阶段。

5) 染菌载体的细菌计数: 消毒结束后, 以无菌操作方式将染菌载体分别放入稀释液中振打200次, 经适当稀释后接种无菌平皿, 作为试验组样本。分别取不经清洗消毒程序的3片菌片在室温放置同样时间后, 放入稀释液中振打200次, 经适当稀释后接种无菌平皿, 作为阳性对照。用同批次试验的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将试验组样本、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放入37℃ 培养箱中培养48h观察结果。

3. 1. 3消毒效果鉴定试验的结果

经多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 使用手术器械消毒程序, 对染于不锈钢载体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对数值均大于3. 00 ( 表1) 。

注: 阳性对照菌数: 1. 96 × 106cfu / 片 ( 1. 86 × 106~ 2. 17 × 106cfu / 片) ; 阴性对照均无菌生长

3. 1. 4结论

经多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 使用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程序, 在水温93℃ 且作用时间不少于3 min时, 对染于不锈钢载体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对数值均> 3. 00, 均消毒合格。

3. 2使用手术器械消毒程序, 对大肠杆菌清洗消毒效果的鉴定试验

试验菌株采用大肠杆菌8099 ( 第6 ~ 8代) , 培养基采用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 ( TSA) ; 按照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试验, 经多次试验数据比对分析, 对染于手术器械上的大肠杆菌杀灭对数值均大于3. 00, 均达到消毒合格。

3. 3使用手术器械消毒程序, 对白色念珠菌清洗消毒效果的鉴定试验

试验菌株采用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 ( 第5 ~ 6代) ; 培养基使用沙氏琼脂培养基; 按照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试验, 经多次试验数据比对分析, 对染于手术器械上的白色念珠菌杀灭对数值均大于3. 00, 均达到消毒合格。

4讨论

清洗是消毒灭菌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清洗能去除器械95% 以上的病原体[2]。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非常重要, 手术完毕应及时用流动水冲洗器械的表面血迹, 任何残留在器械上的有机物, 如血块、脓液、蛋白质、黏液都会妨碍消毒灭菌印字与器械的有效接触[3]。ATP生物荧光法可快速地测定医疗器械清洗前、后的细菌残留量[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的变迁、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等, 一些古老传染病 ( 结核) 死灰复燃、新发和不明原因传染病 ( 艾滋病、SARS、禽流感) 医院感染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 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及社会稳定。消毒作为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 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5]。

在本次研究中所采取的自动控制洗消灭菌器是一种当前较先进的清洗与消毒设备, 能够被感染患者、特殊感染患者所使用过的医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 这样一来, 在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同时, 也保护了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总而言之, 积极采用医用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处理, 能够对污染区工作人员进行保护, 并且也会有效避免医院感染现象的发生。

5结语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 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LK/QX - 500型医用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对于手术器械具有良好的清洗和消毒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青, 高宏.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效果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16) .

[2]赵琪琴, 迟培环、王梭萍.腹腔镜器械的清洗、消毒刮泥[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7, 122 (3) :266-267.

[3]黄靖雄.清洁 (Cleaning) [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 2003, 13 (6) :558.

[4]邢书霞, 马玲, 王志, 等.ATP生物荧光法评价医疗器械清洗质量[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8, 25 (3) :245-248.

全自动器械清洗消毒器 第6篇

关键词:口腔器械清洗,质量控制,院内感染

口腔器械是乙型肝炎病毒 (HBV) 、丙型肝炎病毒 (HCV) 、人类免疫缺损病毒 (HIV) 等血液传播性疾病和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媒介[1]。口腔疾病的诊治均依赖于口腔器械, 严重的污染率使其成为交叉感染的重要媒介[2], 规范化地进行口腔器械处理有利于减少经口腔器械引起的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成为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我中心分别对不同的口腔器械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且规范处理流程, 取得了良好效果, 保证了灭菌质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半自动超声清洗机、全自动喷淋清洗消毒器、手工清洗用的软毛刷和海绵, 鲁沃夫多酶清洗剂、除锈剂、鲁沃夫润滑油、干燥柜、喷雾型润滑油。

1.2 方法

1.2.1 回收口腔器械时, 在查对的同时对器械分类, 根据处理方法的不同首先将没有特殊感染和明显血迹、锈渍的治疗盘、器械盒、消毒缸、镊子筒等易清洗的器械经自来水初步冲洗以去除大的污物, 然后放入配有1∶250 (多酶∶水) 浓度多酶清洗液的半自动超声清洗机中清洗, 时间5~10min, 温度40℃, 频率40kHz, 器械全部浸没在液面下, 盖好超声机顶盖密闭超声, 防止气溶胶溢到空气中。超声清洗机清洗后, 在流动的纯水下冲洗或刷洗。漂洗后, 用纯水进行终末漂洗, 最后放入干燥箱90℃干烤20min烘干。

1.2.2 口腔科手机全部手工清洗, 先将手机置于流动水下冲洗, 初步去除表面污物。冲洗后, 放入1∶250多酶液中浸泡5~10min, 用海绵刷洗。洗涤后, 在流动的纯水下冲洗或刷洗, 高压水枪冲洗。漂洗后, 用纯水进行终末漂洗, 管腔内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终末漂洗后, 用75%乙醇消毒手机内外面, 然后用压力气枪吹干管腔及表面的水分。干燥后, 用手工喷雾型润滑油上油, 做好手机的保养。操作时注意轻拿轻放, 避免手机间相互碰撞。

1.2.3 车针、扩大针等小器械放入不锈钢小杯内, 经自来水初步冲洗以去除大的污物, 然后连同不锈钢杯放入配有1∶250 (多酶∶水) 浓度多酶清洗液的半自动超声清洗机中清洗, 时间20min, 温度40℃, 频率40kHz, 器械全部浸没在液面下, 盖好超声机顶盖密闭超声, 防止气溶胶溢到空气中。超声清洗机清洗后, 在流动的纯水下冲洗或刷洗。漂洗后, 用纯水进行终末漂洗。终末漂洗后, 用75%乙醇消毒手机内外面, 然后用压力气枪吹干表面的水分。

1.2.4 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等, 轴节全部打开浸没在多酶液中5~10min, 用软毛刷刷去血迹和污物后放入专用篮筐中置于全自动喷淋清洗消毒器清洗。

1.2.5 全自动喷淋式清洗消毒器操作程序:选择器械清洗程序, 全部过程需要58min, 选定程序设置完成后清洗机将自动按程序完成预冲洗、主洗、漂洗、消毒、干燥过程, 并自动泵入鲁沃夫多酶清洗剂、鲁沃夫润滑油。它是借住机械力的作用进行流动清洗, 流动的液体促进了清洗液对器械表面污垢的作用, 提高污垢被溶解、乳化、分散的效率并借压力、冲击力、摩擦力等加快清洁过程, 提升洗涤效果。

1.2.6 清洗过程注意事项: (1) 有明显血迹和污渍的器械应先在流动水下冲洗掉血迹和污渍后再分别处理。 (2) 用于手工清洗和超声机内的多酶液要现配现用, 4h内使用, 浸泡时打开器械关节、齿面等部位, 使多酶清洗液有效地分解血液及分泌物, 若器械污染严重则增加酶的浓度和延长浸泡时间以达到良好的清洗效果。 (3) 超生机内的器械应全部浸没在液面下, 盖好超声机顶盖密闭超声, 防止气溶胶溢到空气中。 (4) 有锈迹的器械应在浓度1∶7 (除锈剂∶水) 温度60~80℃的溶液中浸泡5~10min, 用刷子在液面下刷掉锈迹后用流动纯水冲洗干净, 然后放入全自动喷淋式清洗消毒器中清洗。

2 结果

采用器械清洗质量判断标准中的目测法和带光源5倍放大镜下检查:清洗后, 器械表面及关节齿牙洁净、光亮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和锈斑。刀、剪刃面锋利, 各器械关节灵活、卡口紧密。

3 讨论

口腔器械有效地消毒与灭菌对于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对控制HBV、HCV、HIV等血液传播性疾病尤为重要和紧迫[3]。清洗环节的质量控制是保证灭菌成功的重要环节, 任何残留的有机物如血块、黏液、脓液、蛋白质都会妨碍消毒灭菌因子与微生物的有效接触, 形成细菌或芽孢的保护膜而影响灭菌效果[4]。根据污染器械的材质、结构、污染程度等不同选择合适有效的清洗方法是清洗彻底的保证。消毒供应中心对口腔器械清洗过程的质量控制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和手段, 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蒋艳华, 蒋礼福.口腔器械消毒及卫生监督管理现状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6, 23 (5) :481-482.

[2]卢莉莉.常用口腔器械不同流程净化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0, 23 (5) :1494.

[3]周玲.口腔器械消毒灭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医药, 2008, 27 (3) :17.

全自动器械清洗消毒器 第7篇

1 常见的器械清洗质量缺陷

1.1 器械物品清洗不洁净 器械关节处、咬合面有污垢、锈迹, 治疗碗、碗盘边缘洗涤不洁净。

1.2 器械有油迹、器械生锈、器械扣齿。

1.3 器械处理后有白斑现象。

1.4 锐利器械未采取保护措施, 穿刺针、缝合针带购。

1.5 器械上油不规范, 使器械灭菌后出现黑圈。

1.6 骨科器械包内仍使用非医用老虎钳。

2 原因分析

2.1 清洗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概念不清, 清洗方法选择不当。如:有轴节的器械未打轴节进行清洗, 穿刺针未用高压水枪、气枪进行冲洗等。

2.2 工作人员认识不足, 图省事, 随意缩短清洗时间, 改变清洗流程。

2.3 器械污染严重或污染器械未及时处理, 使得有机物干涸在器械上, 给清洗造成一定难度, 造成器械清洗不彻底。质检人员检查不认真, 未及时给以反洗。

2.4 酶的应用欠规范, 配置方法及比例不按说明及要求进行配置。

2.5 清洗人员素质差, 知识缺乏, 清洗时间不够, 温度太低, 清洗后器械再次污染。

2.6 清洗人员没有定人定岗, 轮流清洗, 人员流动性大, 标准难以掌握。

2.7 供应室人员配备不足, 年老体弱者居多, 在体力上无法承受, 工作中容易出现疲劳、烦躁、思想不集中, 造成质量缺陷。

2.8 医院领导对供应室工作重视不够, 设备陈旧。护士长上岗时间短, 管理意识不强, 管理不到位。

3 对策

3.1 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组织全体人员学习相关文件如:《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等。选派业务骨干进修学习, 定期组织人员参观学习, 以开阔眼界, 更新知识, 提高专科业务水平。

3.2 更新配备大型清洗设备, 节省人力, 提高器械清洗质量 如:高压气枪、水枪、干燥箱、纯水机、全自动清洗器等设备, 以保证清洗的基础质量。

3.3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在工作高峰安排足够的人力, 注意技术强弱和新老搭配, 避免工作中过度疲劳, 影响清洗质量。

3.4 规范各类器械清洗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 工作中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教育工作人员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充分认识清洗质量的重要性, 使每个职工自觉遵守。

3.5 建立质量缺陷追朔、质量缺陷召回和质量持续改进制度 对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 记录存在问题、进行质量缺陷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并进行跟踪检查。

4 体会

消毒供应室妇科人工流产器械的清洗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妇科使用后有明显血液、分泌物污染的人工流产器械1000件, 毛刷, 鲁沃夫快速多酶清洗液, 便隐血 (OB) 试剂。

1.2 污染程度判定 轻度污染:器械表面有明显斑点状血迹或污迹;中度污染:器械表面有明显血迹或污迹;重度污染:器械表面全部被血迹或污迹污染。

1.3 方法 将污染区回收的中度污染的人工流产器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不加酶用清水浸泡10 min后清洗。试验组:加酶浸泡清洗, 多酶清洗液的浓度按说明书提供的中等污染清洗方案配制, 1:200配制。试验组a手工清洗:人工流产器械加酶浸泡10 min后清洗。试验组b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人工流产器械放入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内加酶循环清洗。试验组c人工清洗+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人工流产器械不加酶用清水浸泡10 min后再放入全自动清洗机加酶循环清洗。试验组d人工清洗+超声清洗机清洗:人工流产器械不加酶用清水浸泡10 min后清洗, 再放入超声机加酶循环清洗。

1.4 对清洗后的器械进行目测后再做潜血试验检测。目测判定: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光亮, 无任何肉眼可见的污痕为清洁。采样:用采样棒在齿槽、轴节、咬合处、吸管内腔擦拭, 然后于采样棒上滴两滴呈色液, 放在采样机上, 温度调节在37℃, 于40 min后观察采样棒上的颜色变化, 出现紫色为阳性, 即为清洗质量不合格;绿色为阴性, 即为清洗质量合格。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试验组清洗效果比较

试验组清洗洁净度明显高。

2.2 对照组与试验组潜血试验阳性率比较

试验组潜血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手工清洗+机器清洗优于单纯的手工清洗或单纯的机器清洗。

3 讨论

酶清洗液能消化和松解黏附在器械上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 保证器械充分彻底的清洗效果, 提高器械清洗质量, 缩短清洗时间, 减轻劳动强度, 节约水资源, 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多酶清洗液遇水后被激活, 必须现配现用, 水温控制在30℃~50℃, 使酶的活性最强, 水温﹥55℃, 活性反而下降, 造成清洗困难。浸泡器械时必须打开轴节, 使多酶清洗液充分接触分解器械上的血液及污物, 若人工流产上器械上的血迹或污迹已干, 应增加酶的浓度和延长浸泡时间。

人工流产器械潜血试验阳性率的原因:①使用后未能及时冲洗器械上的污物或清水浸泡, 使污物干燥, 难以清洗;②人工流产器械浸泡前未打开轴节直接浸泡在多酶清洗液中;③全自动清洗机对管腔类器械只是简单的喷淋式清洗, 对管腔内部没有刷洗, 不能完全清洁管腔内的污物;④超声机对物体表面的污垢分解较好, 但对残留较多的器械效果不理想。试验结果表明:手工清洗+机器清洗优于单纯的手工加酶清洗或单纯的机器清洗。使用后的器械应立即初洗, 尽快清洗, 不能及时送洗的器械应用清水保湿方法存放。

人工流产器械污染后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 若洗涤中不能除掉污染有机物, 即使器械正确的进行消毒灭菌程序, 仍有致病微生物存活的可能性。所以使用多酶清洗剂清洗器械, 采用正确的清洗方法, 能有效提高洗涤质量, 保证医疗器械的灭菌效果, 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全自动器械清洗消毒器 第9篇

1 质量管理措施

1. 1 加强护理人员业务与管理培训通过多种方式, 如会议、讲座、外派学习、职能培训等, 促使CSSD护理人员加强再生医疗器械处理知识的学习。培训师就清洗工作进行专项培训, 强调器械沉底清洗的重要性, 指导护理人员掌握科学的清洗流程与方法, 并且熟悉各种器械的清洗效果检查方式, 将常见的清洗误区与不足编撰成册, 发放给每一位CSSD护理人员, 促使其进行针对性学习, 在工作中尽量避免清洗不合格的现象。管理人员也要学习先进的器械清洗质量管理办法, 科学制定管理制度, 定期考核, 注意将考核结果纳入绩效, 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 2 完善CSSD清洗区的环境, 更新现代化清洗设备设置实际的屏障将清洗去污区与其他区域隔离, 实行严格的区域划分, 这是确保其他区域避免污染、减少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清洁去污区内明确设置污物出入口与洁污物品传递窗, 使区内工作分工明确, 避免污染物乱堆、污洁物不分等情况发生。室内的温湿度及压力按照一定的标准设置, 温度控制在16℃ ~21℃ , 湿度控制在30% ~ 60% , 室内压需维持相对负压[2]; 室内禁止使用风扇, 干燥物品需要使用专用的干燥机; 地面需每日严格采用碱性氧化电位水进行消毒。淘汰传统老旧的消毒柜、洗衣机、水枪等设备, 更换自动清洗消毒机、超声波清洗机等高科技设备, 洁净、污染的压力水枪或其他清洗工具需明确标识, 回收污物的器具、分类台、清洗池以及其他用具, 每个次班次结束都需要实施清洁消毒。

1. 3 器械清洗过程的质量控制

1.3.1器械的处理:对于普通的再生医疗器械, 临床使用后, 如无法及时回收, 要求手术室护士立即进行处理。例如, 对表面黏附着血液、体液、脓液或切除物组织的器械, 立即用清水冲刷, 预防污染物干涸后粘在器械表面, 难以清洗;对与强力碘接触过的器械, 使用后必须要马上用清水冲洗一遍。CSSD应与临床科室做好沟通、培训, 监督其按照要求及时处理好使用过的再生医疗器械, 这不但可以减轻器械清洗的难度, 提升清洗的质量, 还可以减少器械被腐蚀的程度, 增长器械的使用期限。

1.3.2确定器械清洗的方式:CSSD将器械回收后, 首先需要依照污染度、精密度、结构复杂度进行分类, 确定清洗方式。通常清洗器械的方式分为两种, 一是手工清洗, 一是机器清洗。精细的、结构较复杂的、无法耐受高温、不能长时间侵泡水中的器械需进行人工清洗, 有机物污染严重的器械可用预洗+酶泡+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的方式, 而结构简单常的常规器械则可采用全自动清洗机进行清洗;准确地分类确定清洗方式, 一方面能较好地保护器械, 另一方面可提高清洗的效率以及质量。

1.3.3器械清洗的注意事项:选用手工清洗器械时, 需要注意一些人工无法清洗的盲区, 并采用其他办法辅助清洗。例如吸引头活检针、穿刺针、腰椎穿刺针等管道类医疗器械, 需先将其管芯拔出, 把管芯放进超声波清洗机清洗, 利用机器的惯性将管腔里的碎屑等甩出, 然后取出再用高压水枪冲洗, 直至黏附的污染物完全脱落。清洗后要仔细检查管腔及表面是否还存在有机物组织残留, 以免影响灭菌剂功能的发挥, 致使灭菌质量不合格。

手工清洗要合理选择涮洗的工具, 一般常见的有软毛刷、硬毛刷、软棉布、气枪、高压水枪等工具, 清洗完毕, 对清洗的工具也需彻底消毒灭菌, 防止清洗一下批器械时造成病菌的交叉感染。对于精密性很高的器械, 要熟悉拆分程序与清洗操作流程, 严格按照厂家说明进行清洗。清洗器械的水必须选用蒸馏水或者软化水, 禁止使用硬水, 预防器械表面形成硬质物, 预防金属器械被腐蚀[3]。

采用机器清洗的器械, 护理人员要认真负责, 注意严格按照机器使用说明进行清洗操作, 避免随机选择清洗模式, 既无法达到清洗要求, 也可能造成器械的损坏。

1. 4 落实清洗效果评价清洗的质量对器械灭菌的效果有关键性影响, 因此, 对器械清洗结果进行评价, 是清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4]。目前, 常用的评价方法有目视加放大镜法、白纱布法、残留蛋白质检测法。其中目视加放大镜法是最简便的方法。日常工作中, 在目视检查的基础上, 强调经常性地采用放大镜检查, 达到自检目的。此外, 科室成立专门的评价小组, 不定期对器械的清洗质量进行检查, 对清洗消毒设备的性能及清洗环节质量的监测; 对洗衣机、干燥机、消毒机的装载、时间、温度、消毒液使用量、清洗液浓度、机器运行流程及用水情况进行监测; 对清洗好的器械的洁净程度与性能进行检核, 检查的结果要详细登记在册, 在评估中发现的问题, 需督促立即改正, 以确保清洗质量。

2 清洗质量管理体会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内负责医疗器械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和灭菌的关键部门, 其工作质量的优劣与医院感染有着密切关系, 医疗器械在用过之后需要进行彻底的清洗才能将表面的体液、血液等污渍去除干净, 这是防控院内感染的核心步骤[5]。提高清洗质量是保障再生医疗器械能获得较高消毒灭菌质量的前提与关键, 对此, CSSD需要提高对清洗工作提高重视, 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人员业务技能与素质, 同时加强每个清洗流程的监督管理, 确保清洗工作环环相扣, 毫无纰漏, 这不但为提高器械消毒灭菌质量打下基础, 还能在降低医疗感染风险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总而言之, 实施再生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措施对医院的预防感染工作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金云玉, 刘丽, 张真.消毒供应中心再生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J].吉林医学, 2013, 34 (16) :3281-3282.

[2]杨国玲, 杨深霞.影响消毒供应室再生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原因与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33 (11) :1514-1515.

[3]郑化芝, 凌红芬, 王蕾.供应室再生医疗器械清洗方法及质量影响因素[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1, 28 (6) :796-797.

[4]徐学勤, 王栩.外来手术器械标准化全程质量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实施与探讨[J].当代护士 (下旬刊) , 2015, (11) :153-154.

全自动器械清洗消毒器

全自动器械清洗消毒器(精选9篇)全自动器械清洗消毒器 第1篇消毒供应中心是执行医疗器械回收、分类、清洗、消毒、灭菌功能的核心部门和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