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常见陷阱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火烈鸟2025-09-161

常见陷阱范文(精选7篇)

常见陷阱 第1篇

一、对导数定义理解不清

剖析没有正确理解导数定义,误将2Δx与Δy对应,正确的解法应该是:

二、没有优先考虑定义域

例2求函数f(x)=ln(1-2x)的单调区间.

三、求过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问题

错解切线的斜率k=y'∣x=2=4,所以切线的方程为y-4=4(x-2),即4x-y-4=0.

剖析错误的原因是将点P当作了切点,恰好落入了题目中“过点”所设的“陷阱”.一般地,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则该点即为切点,而过某点作切线时,该点不一定是切点.

则切线的斜率k=y'∣x=x0=x02.

化简得x30+x20-4x20+4=0,即(x0+1)(x0-2)2=0,

解得x0=-1或x0=2,

故所求方程为4x-y-4=0或x-y+2=0.

方法提升若求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则该点处的导数即为斜率;而求过某点的切线问题就要考虑到该点不一定是切点.

四、已知曲线在某区间单调性求参数问题

例4已知函数f(x)=-x3+ax在区间(-1,1)上是单调递增函数,求a.

剖析上述解答误把(-1,1)当成了f(x)的单调递增区间,走进了解答的误区,若原题改为单调递增区间是(-1,1),则以上解答是正确的.

正解由题意应有f'(x)=-3x2+a≥0在区间(-1,1)上恒成立,即a≥3x2,因为x∈(-1,1),故a≥3.

方法提升已知函数f(x)在某区间上的单调性求参数,说明该区间是函数单调区间的子集;已知函数f(x)的单调区间,则可直接知道该区间即为函数的单调区间.

五、函数单调性的充要条件问题

剖析错误的原因是没有准确理解函数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增(或递减)的充要条件是f'(x)≥0(或f'(x)≤0)且f'(x)不恒等于零.本题所设“陷阱”较隐蔽,考查了对函数单调性的充要条件是否准确理解,正确解答是还要检验a=-1时,在(-∞,1)内f'(x)=0恒成立,所以a=-1舍去,即a的取值范围为(-1,+∞).

施工合同常见陷阱 第2篇

法务实践中,建设施工工程合同纠纷较多,有些案件完全是当事人没有注意合同中的陷阱造成的,那么如何防范呢,本文将从建设施工工程合同的基本含义及法定权利义务说起,谈谈如何防范于未然,供大家参考。

建筑施工合同是指一方依约定完成建设工程,另一方按约定验收工程并支付酬金的合同。前者称承包人,后者称为发包人。建设工程合同包括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合同,属于承揽合同的特殊类型,因此,法律对建设工程合同没有特别规定的,适用法律对承揽合同的相关规定。

建设工程合同作为承揽合同的特殊类型,除具有承揽合同的一般法律属性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建设工程合同中完成的工作构成不动产,通常要涉及对土地的利用强制性规范的限制,当事人不得违反规定自行约定,而且施工的承包人必须是经国家认可的具有一定建设资质的法人。

2.建设工程合同属要式合同,应当以书面方式订立。

建设工程合同的订立和主要条款

(一)勘察、设计合同的订立

勘察、设计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勘查、设计单位接到发包人的要约和计划任务书、建设地址报告后,经双方协商一致而成立,通常在书面合同经当事人签字或盖章后生效。

勘察、设计如由一单位完成,可签订一个勘察设计合同;若由两个不同单位承担,则应分别订立合同。

建设工程的设计由几个设计单位共同进行时,建设单位可与主体工程设计人签订总承包合同,由总承包人与分承包人签订分包合同。总承包人对全部工程设计向发包人负责,分包人就其承包的部分对总承包人负责并对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二)施工、安装工程承包合同的订立

发包人和承包人根据已获批准的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和总概算等文件,就合同的内容协商一致时,即可成立建筑施工和安装工程承包合同。

发包人可以将全部施工安装工程发包给一个单位总承包,也可以发包给几个单位分别承包。一个承包人总承包的,可以将承包的工程,部分分包给其他分包人,签订分包合同,总承包人对发包人负责,分包人对总承包人负责并与总承包人对发包人负连带责任。

(三)分承包的禁止

根据建设工程的性质,对于应当由一个施工人完成的工程,总承包人不得将工程肢解发包给若干个分承包人;总承包人经发包人许可,可将承包的部分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但不得将全部工程交由第三人完成。如果违反上述法律规定,可以准用承揽合同的有关规定,发包人有合同解除权。

(四)建设工程合同的主要条款

根据合同法第274条规定,勘察、设计合同的主要条款包括提交有关基础资料和文件(包括概算)的期限、质量要求、费用以及其他协作条件等条款。

根据合同法第275条规定,施工合同的主.,要条款包括工程范围、建设工期、中间交工工程的开工和竣工时间、工程质量、工程造价、技术资料交付时间、材料和设备供应责任、拨款和结算、竣工验收、质量保修范围和质量保证期、双方相互协作等条款。

建设工程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一)发包人的主要义务

1.发包方为按期施工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发包人除按规定向对方交付施工图和有关施工的技术资料外。要做好土地征用、房屋拆迁{障碍物拆除和领取建筑许可证等工作。

2.按双方商定的分工,按时按质按量供应建筑材料和设备。

3.及时进行单项工作和全部工程的验收工作。

(二)承包人的主要义务

1.按双方商定的分工,做好建筑材料、设备和构件的采购、供应和保管工作。

2.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保证工程质量。

3.接受对方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的监督。

4.按期完成建设工程,提出竣工验收资料及竣工图,及时向对方交付。

5.依据合同在一定期限内负责保修。地点的一方称为承运人,支付票款或运输费用的一方为旅客、托运人或者收货人。运输合同分为客运合同、货运合同和多式联运合同。

建设工程合同签订的方式

建设工程合同签订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协商方式即由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签订建设合同,二是通过招标投标的方式。招标投标是国际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中普遍采用的一种交易方式,近年来在我国国内经济交往中尤其是在各种工程建筑项目中逐渐采用,这主要是因为它具有科学性、效益性、公平性和安全性等优点,它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是市场经济的一种竞争机制。

(一)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谁家公司建设工程造价低、质量好、工期短、能够保证国家建设工程任务的完成,提高投资效益,谁家公司就中标,并由中标的公司与建设单位签订建筑合同。所以,对于一些重大工程,适宜采取招标方式签订。

(二)建设工程合同主体

在签订建设工程合同中发包人应切实注意承包人的资格。因为一项工程,事关重大,其不仅关涉到财产的损失,而且关涉到工程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合同当事人的选择在建设工程合同中至关重要,选择建设工程合同的主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是否具有从事建设工程的资格。(2)承包人的资金状况。(3)承包人的人才技术状况。

(4)承包人的信誉。

(5)承包人的建设工程经验。

(三)建设工程总包与分包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的内容复杂,涉及面广,其建设工程项目的全部完成,要看建设工程项目的大小和承包单位的技术力量而定。不过,往往不是一个单位能够完成的。因此,在合同的签订形式上、就存在总包合同和分包合同两种具体形式。它分别由勘察、设计、施工三项工程组成。可以包给一个单位签订总包合同再由总包单位与其他单位签订分包合同,各分包单位在勘察、设计、施工的进度、质量,以及工程造价等方面、对总包单位全面负责。而总包单位则对建筑单位全面负责。这是规定第一种签订合同的形式。至于规定第二种签订合同形式是:勘察、设计、施工三项工程,按其规定工程项目不同性质,可划为两个主要方面分别签订合同,也就是勘察、设计合同和建筑安装合同。根据其工程项目大小的具体情况决定,建设单位可与勘察、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分别签订合同。

(四)建设工程合同的主要条款

其合同的主要条款,即合同的主要内容和核心,确定了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它既是顺利履行合同的保障,也是合同争议时解决纠纷的依据。对此必须详细明确的加以规定。应严加杜绝口头协议。建设工程合同签订中的陷阱及防范

(一)在签订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中的陷阱与防范

1.在发包人和承包人条款方面

陷阱:承包人不具备与工程相应资质和法人资格,填写时,真正承包人将自己的上级单位且独具法人资格的单位填为承包人,往往工程质量保证不了。

防范:核对清楚承包人,且审查承包人的工程建设资格和等级。

2.在委托书方面

陷阱:不填写委托书,或委托事项填写不全、不清。

防范:全面、正确、详细填写委托书

3.在委托人义务条款方面

陷阱:委托人的义务填写不细、不具体、不全面,致使工程责任不好判定。

防范:委托人的义务,一定要填细、填全。

4.在承包人义务条款方面

陷阱:承包人的义务笼统,不细化,出现纠纷后,不宜追究承包人的责任。

防范:填写承包人的义务越细越好,每个环节和要求都要写清楚。

5.在纠纷解决方式条款方面

陷阱:当事人各自选择有利于己方的纠纷解决方式和地域管辖。

防范:协定公平的解决纠纷的方式和地域管辖。

6.在合同签字盖章方面 陷阱:合同最后只签字不盖章。

防范:一定要在合同书上签字盖章,并按要求公证。7.在规定违约责任方面

陷阱:承包人尽力减少违约责任事项,或尽量减弱违约责任程度,或减少违约责任额。

防范:发包人一定要将承包人不履行义务的责任写全面、写明确、写具体。

8.在增补条款方面

陷阱:只写“经双方协商一致,增加补充下列项条款”而没有增补以“空白”记入。

在合同条款笼统的情况下,承包人不增补工程事项。

防范:发包人应将承包人完成工程的要求及各种细节补齐,防止条款笼统,而使工程质量等出现问题不宜追究。

(二)在签订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中的陷阱及防范

1.在发包人、承包人条款方面

陷阱:承包人不具备与工程相应资质和法人资格,填写时,真正承包人将自己的上级单位且独具法人资格的单位填为承包人,往往工程质量保证不了。

防范:核对清楚承包人,且审查承包人的工程建设资格和等级。

2.在质量条款方面

陷阱:质量条款笼统,不细化,出现纠纷后,不宜追究承包人的责任。

防范:质量条款越细越好,每个环节和要求都要写清楚。3.签订违约责任条款方面

陷阱:承包人尽力减少违约责任事项,或尽量减弱违约责任程度,或减少违约责任额。

防范:发包人一定要将承包人不履行义务的责任写全面、写明确、写具体。

4.在纠纷解决方式条款方面 陷阱:选择有利于己方的纠纷解决方式和地域管辖。

防范:协定公平的解决纠纷的方式和地域管辖。

5.在签字盖章方面 陷阱:只签字不盖章。

互联网金融常见陷阱和诱导营销 第3篇

互联网金融从野蛮生长到部分企业违约、跑路、倒闭,正面临着混乱的局面,在今年“两会”上也引起了代表们的热议。笔者通过内线得到一份互联网金融业内人士“真经”,详细列举了最常见的金融陷阱和诱导营销模式。

关于“保本”还有“高收益”

互联网和第三方理财中。很多机构打出15%以上的收益率。真是引爆眼球,销售更是天花乱坠,号称有股权债权抵押,没有风险。其实大部分P2P网贷类的中介理财就是连接借款人和贷款人。并向借款方收取佣金,贷款人需要承担借款方到期不能兑付风险。

投资者激动之余冷静考虑一下。银行利率现在是在降息通道。如果能以合理的水平向银行借到钱,何必要给你15%甚至更多,还没算上给平台方的手续费和佣金,加起来随时超过20%。有什么类型的企业和个人一年能赚那么高比例收入。真有这么好的营收水平,银行早排队低息借给他了,还轮得到你?在业内常见的P2P和集资类产品通常是融资方债权或股权质押,到期是否能兑现取决于偿还能力。如果还不出,运气好的排在拖欠员工工资三金后排队讨债,拿回部分本金:运气不好拿着一文不值的股权默默流泪。

关于理财产品的“随时转让变现”

坏账跑路的事情时有耳闻。有些聪明的平台知道保本高收益难以忽悠到精明的投资者。就打出可随时转让债权、灵活变现的旗号,并且标榜“时间的错配。资金的马拉松,灵活强大的资金管理“以便消除用户顾虑。有些自认精明的投资者。觉得这样到期兑付风险就可以规避了。只要自己在到期前拿回“本金+收益”就好了。把可能的坏账扔给下家。

刚开始大家都好欢乐,转让人还可提高价钱转让。因为有“傻瓜”觉得加了手续费也还是可以继续赚到高息。还愿意补贴手续费接盘。其实在资金的马拉松中,转让理财产品就如同传递赛跑的接力棒,一定要有接棒的人,资金的流转才能继续进行。挂盘转让。没有人接手就只能持有到期,等于拿了最后一棒要一直跑到终点。然后每天提心吊胆祈求到期拿回朝思暮想的本金和期待中的高收益,坏账的机会千万不要掉在自己身上。关于“银行托管”和“本金安全”

好多理财公司号称资金是某知名大银行托管的,挂一个大大的银行LOGO在网站和销售材料里。投资者顿时觉得好安全。本金和收益似乎也都安全了。这又是一个大问号了。其实银行托管有好多业务。包括资金清算。管理资金流向从出资人到借款人,其实只是帮助避免或降低平台方挪用资金的风险。但这和你的本金安全没有半点关系!因为只保证资金确实投到了理财合约里面或借款合同约定的借款人账户,到期银行负责资金清算。但是能不能到期兑付不是托管银行的责任。银行也没有义务追偿。

有些P2P的合同是银行委托贷款合同,除了甲方乙方外。还有银行是丙方,所以不怕。亏了银行也得赔。对不起,你又错了!银行委托贷款。银行只抽取中间手续费用,负责双方资金清算,不承担任何风险。

关于“第三方担保”

一些小型P2P网贷公司宣传时为了强调其安全性,会说有“第三方公司担保”。而且这些第三方的LOGO亮出来似乎确实增加了不少可信度。但实际也只是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时候。有第三方担保公司可以负担一些。负担多少不会让你知道,而且,担保公司其实没多少钱。真出问题,就很难说。

越是主打高收益的平台。越会说有“第三方担保”让人相信。但内情可能是。第三方是否全额担保不知道。是否有能力全额担保更不知道。

关于“预期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

一些投资者在收回本息的时候发现,跟之前购买时候的预期利息并不一样。甚至差出很多。通常理财产品在产品说明书或合约中,都会标明预期收益率或最高预期收益率。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主要与产品设计和资金投向有关。而实际收益率可能低于预期甚至本金亏损。理财产品的购买合约中对此可能会有说明,但在销售过程或网络购买时避重就轻,不特别标注,不提示风险。

理财销售中常用的宣传“圈套”

1、等额本金的年化收益率。

贷款买过房子的人都知道,虽然借的年利率不高。但每月还款加起来好像远高于这个利息,因为其实是计复利的。“等额本金年化收益率”正好相反,号称的年化利率其实是缩水的。

举例说明:一次性还本付息顾名思义就是投资期到了一次性归还本金、支付收益利息;“等额本金”就是在投资期每月返还。比如:同样的投资金额8.4万元,期限12个月,利率7.84%。12个月一次性还本付息,则第十二个月月末累计本金利息合计90585元。利息收入6585.6元;而12个月等额本金,则每月返还7300元(即:第一个月本金还有76700。第二月理财本金还有69400……用于理财的本金越来越少了),到第十二个月累计本金和利息合计87600,利息收入只有3600元。两种不同模式下。利息差别高达1.83倍。

2、“周期短、收益率高”产品的募集期。

经常会出现某些理财网站短期产品收益率爆高,例如30天短期产品收益率比同类型的理财产品高出好多,吸引用户购买。但仔细一看,募集期5天,到期后要5到7个工作日到账,看清楚。是工作日,非工作日这些日子可都是不计息的。实际30天的年化收益有可能被摊到了40几天。

再看“预期年化收益率”和“七日年化收益”。很多人看到高收益就瞎激动,却根本不知道这叫预期年化收益率,这个收益率在实际中是会变的。在基金上来说则是七日年化收益率。这个率有的时候也很高,但是我们看到的数字是过去七天的年化收益。是已经发生的,未来怎样并不可知。投资者对这些收益率概念不了解,容易被高额的年化收益吸引,不错,8%、11%这些数字都很诱人。但实际上拿到手的有那么多吗?这可真不一定。

提醒:看了业内人士爆出的这些猛料,是不是觉得有些心惊?所以投资理财者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注意这些常见的“陷阱”和“圈套”!在投资前,搞清楚理财机构的“血统”、背景。说简单点。这行业还是拼爹的。儿子有多少水平和爸爸的基因和实力太有关系了。要知道,一些草台班子,几个销售员加上两三个程序员。就能说自己是做互联网金融的。

高中数学常见“陷阱”及教学建议 第4篇

1. 概念型陷阱

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是每份试卷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而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尤其是数学概念,所以命题者在命题过程中经常会针对学生在知识上易出现的漏洞,在题目中巧妙而隐蔽地设置陷阱,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明辨是非、去伪存真的鉴别能力,这就是概念型陷阱.

例1试判断函数f(x)=x+4/x的单调性并给出证明.

错解由于f(-x)=-f(x)即函数f(x)为奇函数,因此只需判断函数f(x)在(0,+∞)上的单调性即可.f(1)=1+4/1=5,f(3)=3+4/3=13/3,f(1)>f(3),所以函数f(x)在(0,+∞)上是减函数.又由于函数是奇函数,故函数在(0,+∞)单调递减,在(-∞,0)单调递增.

错解分析在解答题中证明或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必须依据函数的性质解答.特别注意定义x1∈D,x2∈D,f(x1)>f(x2)(f(x1)

教学建议数学基本概念的内容表达是非常严密的,但不少学生往往只是记住结论而忽视内涵、条件或适用范围,不能完整地掌握数学基本概念.要防止学生陷入概念型陷阱,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重视概念的构建过程.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教学起点,在概念的引入、表述、辨析、性质的教学中,要舍得花时间,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思考、探究、交流的机会,努力引导学生实现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并逐渐学会用符号语言正确表述概念的本质属性.

2. 充要条件型陷阱

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时,若忽视或混淆条件的充分性、必要性和充要性,进行非等价转化,就会出现解题的错误,这就是充要条件陷阱题.

例2已知α,β是二次函数y=x2-(k-2)x+k2+3k+5(k∈R)的两个零点,求α2+β2的最大值.

错解由题意得α,β是二次方程x2-(k-2)x+k2+3k+5=0的两个根,

∴α+β=k-2,αβ=k2+3k+5.

∴α2+β2=(α+β)2-2αβ=-(k+5)2+19.

∴α2+β2的最大值为19.

错解分析上述解法中,只考虑到函数零点及对应方程的根,而忽视了一元二次方程有根的充要条件,因此,造成k的取值范围扩大.

教学建议解决充要条件陷阱应该先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始,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把学生组织到对所学内容的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对照、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等思维的过程中来.在教学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提供感观材料,组织从感观到理性的抽象概括.第二,指导积极发散拓展,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第三,强化练习指导,促进从一般到个别的运用.第四,指导分类、整理,促进思维的系统化.除此之外,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必须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3. 隐含条件型陷阱

所谓隐含条件是指数学问题中那些若隐若现,含而不露的已知条件,或者从题设中不断挖掘并利用条件进行推理和变形而重新发现的条件.

例3已知集合A={x|x2-3x-10≤0},B={x|m+1≤x≤2m-1},若A∪B=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错解由x2-3x-10≤0,解得-2≤x≤5.

欲使A∪B=A,即B⊆A,只要,解得-3≤m≤3,所以m的取值范围为[-3,3].

错解分析因为A∪B=A,即B⊆A,所以集合B可以为空集,也可以为非空集合.在条件中,并没有包括B为空集的情况.故已知条件转化过程中,忽视了隐含条件,造成转化不等价.

教学建议在高中数学习题中,隐含条件的分布是全方位的,既可以在条件中设置,也可以从结论中寻找,还可以从概念与性质中挖掘,更可以从类比联想中去猜测,从题目的结构特征中去联系,甚至可以从数形结合中去观察、推理.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常见隐含条件的设置类型,前后照应,注意必要的验证和反馈.并督促学生在解题中要养成审题周密思考的良好习惯,善于捕捉题目中的“蛛丝马迹”,不断增强洞察力和显化隐含条件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隐含条件,为顺利求解扫除障碍.

4. 图像型陷阱

常见的装修合同陷阱 第5篇

现在的装修公司有很多家装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故意增加一些装修项目,如,不需要做梁的地方增加一个梁,不需要的地方非要吊顶。这样一下来整个房屋的装修报价就高出了很多,相对来说装修的报价也就高出了很多。设计师这样做的目的是如果提高了装修报价,那么设计师所获取的提成也就高了很多。

这里艾逸装修网小编提示,我们业主在装修房屋的时候一定要明

确自己的居住需求。如果在装修设计的中发现造价较高,有没有很大的实际价值的项目,在装修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要求。现在很多建材商家都和设计师是私下约定好了的吗,只要是装修设计中使用了建材商家的材料,那么建材商家就会给设计师一定的回扣。很多设计师在设计装修的时候就会故意使用这些有回扣的.材料。即便有其他价格比较便宜、装饰效果更好的装饰材料,设计师在设计中也不会采用,结果让消费者花冤枉钱。

小编提示,我们在装修的时候要对目前的装饰建材市场有个大致的了解。那种材料合适我们的房屋,这些材料的零售价等等,我们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消费者在设计中坚持自己的想法,删去了多余的设计,而且选择的材料又比较便宜,设计师仍有办法来增加预算。即在测量时,有意多报、谎报,加大工程量。例如在计算涂刷墙面乳胶漆时,没有将门窗面积扣除,或将墙面长宽增加,都会导致装修预算的增加。

了解常见命题陷阱巧解中考听力题 第6篇

一、在时间先后上设计“陷阱”

命题人经常通过现在和过去、现在和将来、将来和过去等状况的比较来设置陷阱,考生要特别注意used to,in the past,many years ago,at present,now,in the future等一系列提示时间先后的词。

[典型例题]

How often was the magazine published in thepast?

A.Once a week.

B.Once a month.

C.Twice a month.

[听力材料]

W:I've been receiving the magazine,SchoolLife,for the past two years.

M:Is that published monthly?

W:It was,until last year.Now it comes outweekly.

[简析]对话中的男士问的是“School Life”这本杂志是不是每月出版一次,女士的回答则是:“直到去年为止,这本杂志还是每月出版的,但现在是每周出版了”。而题目中问的是这本杂志过去的出版周期。答案显然是B.Oncea month.而不是A.Once a week.听力材料中的最后一句“It was,until last year.Now it comes out weekly.体现的是过去和现在的对比。

二、在数值比较上设计“陷阱”

在听力材料中经常会出现多组数据连报的现象,让很多考生颇为头疼,特别是当数据较多或对数据的解释较难时,更加让人摸不着头脑。在听力材料中需要引起考生注意的词有least,most,up to等。例如,在买东西时卖家先报出一个价格,然后给出一个折扣,如果题目问的是买家应付的钱数,就应该是折后价格,而不是原始价格。

[典型例题]

How much will the woman pay if she buystwo skirts?

A.$18.B.$19.C.$20.

[听力材料]

W:Very nice skirts.How much are they?

M:$10 each and$1 off if people buy two.They're on sale.

[简析]这则材料中出现了两个数字:10和1,考生主要需要理解$1 off if people buy two的意思:买两个的话可以便宜一美元。由此可得出本题的答案为B。

三、在信息拆分上设计“陷阱”

有的听力材料会把一个完整的信息拆成两半,有时候重点词不是非常明显,所以考生在答题时就要注意综合两方面的信息。例如,在学校场景中,老师说这个班有20个男生,30个女生,题目问的是这个班的总人数,这时就要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加起来。

[典型例题]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woman'sfamily?

A.Three.B.Five.C.Ten.

[听力材料]

M:Could you suggest some ways to bring family mem-bers together?

W:Well,I feel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family membersto have regular meals together.One of my good childhood memories is a dinner with my parents and two sisters.Because my husband and I both work and our three children are busy with their studies,we seldom have a chance to get together as a family now.

[简析]这则听力材料中提到了女士以前的家庭成员及现在的家庭成员。题目问的是女士的家里现在一共有几口人,所以要把提到的人口数字加起来才能得出最后的答案,即:女士、女士的丈夫以及他们的三个孩子。所以本题答案为B。

四、在信息选择上设计“陷阱”

信息选择陷阱在两人对话中是经常发生的,特点是由一人列举大量信息让对方选择,考生在对话中要特别注意should do,decide on,don't want to等表示决定的关键词及一些表示评价的形容词。这时要分清谁是做决定者,且决定者的语气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典型例题]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drink?

A.Coke.B.Coffee.

C.Tea.D.Water.

[听力材料]

W:Let me give you some coffee or tea,or somethingcold like Coke.

M:Just a glass of water,please.

[简析]这则听力材料中提到的饮料在题目的选项出现时,考生刚开始听的时候大都会认为答案是女士所给出的三种饮料中的一种,从而忽略男士的回答,但是男士选择了water。所以解答这类题时需要考生在听材料时集中精神,稍微有所松懈的话就容易错失解题的关键信息。这类听力题往往给出的选项比较多,但每题的答案只有一个,这就要求考生在听的过程中仔细辨别各选项与题干的关系以及关键的信息。

五、在弦外之音上设计“陷阱”

破解这类陷阱的难度较高,听力材料中没有直接给出题目的答案,考生不仅要明白听力材料的字面意思,还要仔细推敲、分析、判断、比较或计算听力材料中的内容,推测其中的弦外之音,找出隐藏的答案。

[典型例题]

What will the man do next?

A.Leave right away.

B.Stay for dinner.

C.Catch a train.

[听力材料]

W:What's the hurry?We'd like you to stay for dinner.

M:Well,thank you,but Helen and I have to meet my parents at the railway station.

[简析]本题的答案为A,选项B就是听力材料中的内容,选项C的内容似是而非,容易误导考生的思维。考生只要把握住了对话第一句,就可以得出本题的答案,即男士是急着要离开。

六、在语言背景知识上设计“陷阱”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个国家和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对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不同的民族有着自身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心理特征、思维方式、价值尺度、道德规范和情感趋向等,而所有这差异也必然体现在语言上。考生如果对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知识缺乏了解,将会给听力理解造成困难和障碍。

[典型例题]

When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be there?

A.At noon.

B.At about four o'clock in the afternoon.

C.At about six o'clock in the afternoon.

[听力材料]

M:Are you free today,Mary?I'd like to invite you tomy home for tea this afternoon.

W:Thank you!I'll be there on time.

[简析]对话中虽然没有涉及具体时间,但是考生应该了解这样一个背景知识:在西方国家,人们有喝下午茶的习惯,时间在下午四点钟左右。故本题正确答案应该是B。

常见陷阱 第7篇

一、注重题目的外部条件, 而忽视隐含条件

许多学生在解题时, 往往只注重题目中已给出的外部条件, 而对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却视而不见, 不知不觉中掉入“温柔的陷阱”。

例1.先化简, 再选取一个你喜欢的数作为x的值代入求值。

错解:化简结果为, 当x=1时, 原式=2÷ (-1) =-2

分析:化简没有错, 但忽视了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 事实上, x的值不能取2和±1。此例一展示, 学生便恍然大悟了。

例2.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m-1) x2+x+1=0有实数根, 求x的取值范围。

错解:由题意得:

分析:忽视一元二次方程成立的隐含条件———m-1≠0, 即m≠1, 所以正确答案应为且m≠1。

例3.已知二次函数y=x2-2x+2, 求当0≤x≤5时, y的取值范围。

错解:当x=0时, y=2;当x=5时, y=17;所以当0≤x≤5时, 2≤y≤17。

分析:错解原因是对二次函数的性质缺乏本质性的理解, 对抛物线的顶点位置、增减性的情况视而不见。事实上, 在对称轴直线x=1的左侧, y随x的增大而减小, 那么当0≤x≤1时, y的范围是:1≤y≤2, 而在抛物线对称轴的右侧, y随x的增大而增大, 于是当1≤x≤5时, 1≤y≤17。综上所述, 当0≤x≤5时, y的变化范围是1≤y≤17。

二、注重表面, “张冠李戴”, 想当然地解题, 缺乏对题目本质意义的理解

许多学生在解题时, 往往只看重题目的外表, 缺乏对题目本质意义的理解, 根据自身的一些解题经验盲目解题, 往往会不知不觉地掉入“温柔的陷阱”, 而自己却毫不知觉。

例4.在平时的计算中, 我经常发现许多同学会出现以下这种类型的错误:13×4=42, 14×3=52, 16×5=90, 15×6=80等。

分析:错解原因是这些学生只看表面, 没有看实质, 只凭经验、凭感觉计算。例如13×4的本质含义是表示4个13相加等于52, 而不会等于42。通过这种类型的错题集体一次“曝光”, 学生感触很深, 效果很好。

例5.计算:

错解:

分析:错解原因是滥用分配律, 缺乏对分配律本质意义的理解。而该题的正确解答应该是:

例6.解不等式:2x≤-3

错解:一道简单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题目, 学生的错误可谓是五花八门, 错误的答案有:

分析:错解原因主要是两个:一是有的学生看到解不等式的题目中有负数就把不等号改变方向, 而实际上是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同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才要改变方向;二是不清楚不等式的两边到底是同除以哪个数, 把商中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此题的正确答案应是:

例7.在1, 2, 3, 4, 5, 6, 7, 8, 9这9个数中, 任取一个数是偶数的概率是多少?

错解:, 所以所求的概率是。

例8.分式加法运算:

错解:

分析:把分式的加减运算与解分式方程混为一谈, 第一步就错误地把原式乘以 (x2-4) , 就与原式不相等了。正确解答为:

例9.把y=2x2-4x+4化为顶点式。

错解:y=2x2-4x+4=x2-2x+2= (x-1) 2+1

分析:在配方时, 将恒等式的变形与方程的变形混为一谈, 第一步就错误地把等式的右边除以2, 从而破坏了恒等变形的原则。此题正确的变形如下:

例10.解方程: (x-1) 2=9 (x-1)

错解:方程两边同除以 (x-1) 得:x-1=9∴x=10

分析:方程两边同除以 (x-1) 而导致漏了一根x=1, 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或整式, 等式仍然成立。所以方程两边也一定要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数, 所得方程与原方程才是同解方程, 否则就有可能使原方程漏根。正确解为:x1=1, x2=10。

三、审题不清, 滥用条件, 不知不觉掉入“陷阱”

在数学考试时, 经常可以发现许多同学, 由于紧张、粗心等原因, 导致审题不清或看错条件, 从而解错题。但也有好大一部分同学在解有好几个小题目的综合性问题时, 经常会把一些只适用于第一小题的特殊条件用在第二或第三小题, 导致错误的解题。

例11.某公司承担了制作600个上海世博会道路交通指引标志的任务, 原计划x天完成, 实际平均每天多制作了10个, 因此提前5天完成任务, 根据题意, 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

错解:许多同学了错误答案C。

分析:审题不清, 没有看清楚x表示的是原计划完成的天数。学生根据平时的经验, 错把x看成是原计划每天制作的个数, 那么“原计划完成工作的天数-实际完成工作的天数=5”, 所以错选C。而事实上应根据“实际每天完成的个数-原计划每天完成的个数=10”, 故正确答案为B。

例12.如下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点A (10, 0) , 以OA为直径在第一象限内作半圆C, 点B是该半圆周上的一动点, 连接OB, AB, 并延长AB至点D, 使DB=AB, 过点D作x轴垂线, 分别交x轴、直线OB于点E、F, 点E为垂足, 连接CF。

(1) 当∠AOB=30°时, 求弧AB的长;

(2) 当DE=8时, 求线段EF的长;

(3) 在点B运动过程中, 是否存在以点E、C、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相似, 若存在, 请求出此时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此题是2011年金华市中考最后一题, 本人参加了此题的阅卷, 发现学生解题中的一些典型问题, 给我感触颇深。

错解第 (1) 小题

∵OA是⊙C的直径, ∴∠OBA=90°, 又∵∠AOB=30°OA=10,

∴AB=5

分析:第一小题求弧AB的长而不是求弦AB的长, 此类学生只看到“AB”而没看清“AB”前的“弧”字;也有的学生错认为“弧AB”一定要写成“A⊙B”, 从而导致错误的解题。

而正确答案为:弧

错解第 (2) 小题

错解 (1) ∵∠AOB=30°OA=10, ∴AB=5,

又∵DE=8, ∴在Rt△ADE中,

∴OE=OA-AE=10-6=4, ∴在Rt△OFE中,

错解 (2) ∵∠AOB=30°OA=10, ∴AB=5,

又∵OA是⊙C的直径, ∴∠DBF=∠ABO=90°,

在Rt△DBF中, ∠ADE=∠AOB=30°, ∴

错解 (3) ∵∠AOB=30°OA=10, ∴AB=5,

又∵DB=AB, ∴DB=5,

又∵OA是⊙C的直径, ∴∠DBF=∠ABO=90°

在Rt△DBF中, ∠ADE=∠AOB=30°, ∴

分析:产生以上错误的“罪魁祸首”就是错误地利用了“∠AOB=30°”这一条件。而“∠AOB=30°”这一条件是第 (1) 小题的特殊条件, 它只适用于第 (1) 小题, 绝不能用在第 (2) 小题和第 (3) 小题。许多同学没有认真审题, 再加上此题呈现的图形中∠AOB就是30°的状态, 所以许多同学深信不疑地利用了“∠AOB=30°的条件, 再利用已知的其他条件, 推算出了各种各样的错误答案。除了以上几种比较普遍为, 还有的推算出以下错误答案:等。那么此题的正确解法也有多种, 下面介绍一种常规解法。

正确解答:连接OD, ∵OA是⊙C的直径, ∴∠ABO=90°

又∵AB=BD, ∴OB是AD的中垂线, ∴OD=OA=10

在Rt△ODE中, , ∴AE=10-6=4

又∵∠AOB=∠ADE=90°-∠OAB, ∠OEF=∠DEA,

∴△OEF∽△DEA

所以在解综合性问题时, 一定要提醒学生:题目中的总条件或由总条件推出的正确结论各小题都可以用, 但只适用于某一小题的特殊条件或用了这一特殊条件而推出的正确结论, 没有特别说明绝不能用在其他小题。

常见陷阱范文

常见陷阱范文(精选7篇)常见陷阱 第1篇一、对导数定义理解不清 剖析没有正确理...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