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前置胎盘的诊断与处理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前置胎盘的诊断与处理(精选7篇)

前置胎盘的诊断与处理 第1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5例前置胎盘均发生在我院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31日间, 同期我院住院分娩产妇约为4000余例, 前置胎盘发生率为0.63%。经产妇18例, 初产妇7例, 有流产史、引产史15例, 最小年龄22岁, 最大年龄37岁, 平均年龄26.6岁。

1.2 诊断标准及胎盘分型[1]

子宫颈内口被胎盘完全覆盖为中央性, 部分覆盖为部分性, 胎盘附着子宫下段甚至达到宫颈内口但不超越宫颈内口者为边缘性胎盘。

1.3 处理

选择妊娠<36周, 胎儿存活估计体质量不足2 300 g、阴道出血不多, 未临产的孕妇共19例接受期待疗法。其中15例经期待治疗达到或超过35周计划终止妊娠 (7例至足月妊娠) , 4例因再次阴道出血或反复出血行剖宫产术;4例因阴道出血多入院即行剖宫产, 2例因入院时已临产在严密观察下阴道分娩。

2 结果

母儿情况:前置胎盘在期待过程中因反复阴道出血而行剖宫产术的术中出血为200~2 500 ml, 而计划分娩剖宫产术中出血约150~500 ml。25例前置胎盘, 其中有双胎妊娠1例, 早产儿12例, 围产儿死亡1例, 围产儿死亡率40%, 新生儿窒息6例, 孕产妇死亡率为0。

3 讨论

前置胎盘表现变化多端, 结局难以以产前的情况预计, 根据胎儿是否存活、孕周、胎位、产次以及阴道出血量、是否伴有休克等综合处理。

3.1 期待疗法

指在保证孕妇安全情况下, 积极治疗, 以期延长胎龄, 提高围产儿存活率。本组有19例前置胎盘孕妇接受期待疗法。

3.1.1 孕妇绝对卧床休息, 左侧卧位可减轻下腔静脉受压, 增加回心血量, 并纠正妊娠子宫的右旋, 以利于子宫胎盘的血液循环, 提高其灌注量, 增加胎儿的氧供和营养。

3.1.2 密切注意阴道出血及宫缩情况, 间断吸氧, 每次1 h, 3次/d, 以提高胎儿血氧供给, 严重贫血孕妇予输血纠正治疗, 监测血尿化验、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

3.1.3 抑制宫缩 前置胎盘出血是由于子宫下段伸长, 与附着胎盘发生错位, 如有宫缩错位更明显, 故应用宫缩抑制剂能有效减少出血, 延长孕龄

硫酸镁为首选宫缩抑制剂。先用25%MgSO410 ml+5%葡萄糖注射液40 ml 5 min静推完, 继之每天用25%MCSO440 ml+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每天用药前需查其膝反射、呼吸频率和每天尿量, 避免镁中毒, 或口服硫酸舒喘灵2.4~4.8 mg/次, 3次/d。

3.1.4 促胎盘、胎肺成熟 前置胎盘反复出血, 常需要提前终止妊娠, 故促进胎儿发育和肺成熟非常需要。每天静点多种氨基酸、葡萄糖和维生素C, 不能确定何时终止妊娠的情况下, 可静脉或肌注地塞米松10 mg, 每周连续2次, 如为选择性剖宫产, 则术前3 d连续每天滴注或肌注地塞米松10 mg, 以促胎肺成熟, 提高胎儿生存能力。

3.2 终止妊娠

前置胎盘易反复出血, 越接近预产期, 出血越频越多;一旦胎儿成熟即应考虑终止妊娠, 应当避免不必要的拖延, 让胎儿及早脱离不良的生长环境, 以免发生致命性出血和胎儿死亡。完全性前置胎盘达35周行剖宫产, 边缘性前置胎盘达37周, 部分性前置胎盘则根据胎盘覆盖子宫颈内口面积大小适时终止妊娠。若就诊时阴道出血多或孕妇已有失血性休克, 或在期待中发生出血或反复出血, 应以孕妇生命为重, 不顾胎龄, 给予输液输血纠正贫血抗休克, 果断终止妊娠。

3.2.1 剖宫产

是处理前置胎盘的主要手段, 前置胎盘除边缘性或小部分部分性之外均行剖宫产。术前需做B超检查, 了解前置胎盘类型、附着部位, 决定切口类型。术前预防感染, 备血, 做好抢救母婴准备。切口应尽量避开胎盘附着处, 胎肩娩出后立即宫壁注射催产素20 U, 卵圆钳钳夹切口边缘, 迅速手剥胎盘。由于子宫下段收缩力弱, 血窦不易闭合, 故持续压迫止血, 同时从切口一侧用华丽康线缝合子宫切口至一半, 以保持子宫体的血流供应, 留另一半不缝合观察胎盘附着处的出血情况, 若出血可用凝血酶原压迫止血, 还可用可吸收线局部“8”字缝扎创面出血处, 若仍止血无效可行子宫动脉、髂内动脉结扎术, 如发现出血不止或胎盘植入应迅速果断切除子宫。

3.2.2 阴道分娩

适用于边缘性前置胎盘, 流血不多, 头先露。临产后待宫口开大2~3 cm时行人工破膜, 使胎先露压迫胎盘止血, 利于产程进展。若人工破膜后有阴道出血, 产程进展不顺利, 则立即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

前置胎盘既引起产前出血也引起产后出血, 若大量出血或期待治疗效果不佳为保证孕妇安全紧急终止妊娠。孕妇因失血可使胎儿缺血缺氧甚至死亡, 故早产发生率高, 早产儿存活率低下, 故围产儿死亡率比较高。采取术前3天促胎肺成熟或每周2次促胎肺成熟, 提高围产儿成活率。本文显示计划分娩出血量明显少于急诊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量。早产儿12例, 围产儿死亡1例, 围产儿死亡率40%, 故在以后的工作中, 应加强围产保健,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提高我们的助产技能和技术, 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摘要: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处理、分娩方式最佳选择, 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31日收治的25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同期我院住院分娩产妇4000余例, 前置胎盘25例, 发生率为0.63%。前置胎盘的临床处理:19例因出血少采取期待疗法, 延长胎龄, 促使胎肺成熟;4例阴道出血多入院即行剖宫产;2例因入院时已临产经阴道分娩。围产儿死亡率:25例围产儿中有1例死亡, 围产儿死亡率40%。结论前置胎盘的处理原则是采用期待疗法、尽量延长胎龄, 使胎儿成熟。孕35周后可计划终止妊娠, 除边缘性前置胎盘均应行剖宫产分娩为宜。

关键词:前置胎盘,出血,期待疗法,处理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37.

前置胎盘的诊断与处理 第2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孕28~42周, 其中孕37~42周48例 (57.8%) , 30~36+周21例 (25.3%) , 孕28~29周14例 (16.9%) , 孕妇最小20岁, 最大37岁;初产妇27例 (32.5%) , 经产妇36例 (43.4%) (其中剖宫产史3例) , 余20例既往有人流刮宫或药流史 (24.1%) 。

1.2 仪器及诊断标准

使用仪器为SLEMENS-250型B型凸阵实时超声显像仪, 探头频率为3.5 mHz, 患者可使膀胱充盈, 急诊情况下无需特殊准备。

按《妇产科学》前置胎盘分类标准, 即完全性 (胎盘覆盖整个宫颈内口) 、部分性 (胎盘覆盖一部分宫颈内口) 、边缘性 (胎盘边缘达宫颈内口) 。另有一类为低置胎盘 (即胎盘下缘已达子宫下段, 距宫颈内口在6 cm以内) , 在此文不作统计。

2结果

2.1 B型超声诊断

完全性22例 (26.5%) , 部分性14例 (16.9%) , 边缘性47例 (56.6%) 。

2.2 产后检查胎盘

完全性22例, 诊断符合率100%;部分性16例 (另两例术前诊断为后壁边缘性) , 术中所见为部分性, 诊断符合率87.5%;边缘性45例, 诊断符合率95.8%。

2.3 并发症及产后母婴情况

合并胎位异常者9例 (10.8%) , 其中横位3例, 臀位6例, 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例。

本组无孕产妇死亡, 剖宫产81例, 顺产2例, 1例死胎, 新生儿死亡4例, 围产儿死亡率为60.24‰, 新生儿最低体质量1350 g, 最高3825 g。

3讨论

3.1 关于诊断

前置胎盘的症状主要为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辅助检查手段尽管有X线, 放射性同位素扫描, 但B型超声检查对胎盘的定位准确率可达95%以上, 已基本取代其他方法, 但在妊娠中期胎盘近宫颈内口或覆盖内口的机会较多, 所以应注意假阳性的发生。妊娠晚期, 由于子宫下段向上扩展, 胎盘位置随之上移, 故原在子宫下段的胎盘可能移至宫体部, 原为完全性前置胎盘的, 可能变为部分性或边缘性, 甚至原为前置胎盘的, 至妊娠晚期已不属前置范畴。前壁的前置胎盘易于诊断, 检查时应尽量使膀胱半充盈, 以利于宫颈内口的暴露, 借以观察胎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后壁的前置胎盘, 由于胎先露遮盖了胎盘, 如不设法将胎头推开, 有可能出现假阴性。本文就曾有两例后壁部分性误诊为边缘性, 所以应多方位检查, 必要时令患者侧动体位。一般来讲, 妊娠已达34周, 如胎盘的下缘已达宫颈内口或覆盖宫颈内口, 则前置胎盘的诊断确属无疑。

3.2 关于处理

前置胎盘引起孕妇的死亡原因主要为出血及感染, 引起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的原因为早产及缺氧。所以对前置胎盘的处理, 应根据出血量多少、有无休克、孕周、胎儿存活与否、前置胎盘的类型、胎先露与方位、产妇的孕产次以及宫颈是否已经扩张等而决定, 对妊娠已达37周以上者, 笔者认为最好适时果断终止妊娠;而始龄不足37周者, 视孕妇胎儿情况, 若出血量少, 母儿情况良好, 在保证母儿安全的前提下, 行期待疗法, 延长胎龄以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对胎儿尚成熟且同时有大量出血者, 应立即配血, 准备剖宫产结束分娩, 以抢救母儿生命。边缘性前置胎盘出血很少, 胎盘为部分性或边缘性, 已临产宫颈口近开全, 估计短期内结束分娩者, 可在输血输液的条件下, 人工破膜, 使胎先露下降压迫胎盘, 减少出血, 本文即有2例顺产。

综上所述, 前置胎盘的发生虽与多胎多产、不洁人流史有一定关系, 但仍难以预防, 由于其出血量多少与前置胎盘的类型关系密切, 所以及时准确的诊断尤为重要。对于不明原因出血以及胎位异常的孕妇更应提高警惕, 追踪观察, 以使孕妇得到果断及时处理。

摘要:目的探讨诊断前置胎盘的超声诊断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仪器为SLEMENS-250型B型凸阵实时超声显像仪, 探头频率为3.5mHz, 患者可使膀胱充盈, 急诊情况下无需特殊准备。结果完全性22例 (26.5%) , 部分性14例 (16.9%) , 边缘性47例 (56.6%) 。结论对于不明原因出血以及胎位异常的孕妇更应提高警惕, 及时追踪观察, 以使孕妇得到果断及时处理。

前置胎盘的诊断与处理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 年1 月~2013 年5 月于本院超声科进行产前超声检查并在本院产科住院治疗的前置胎盘患者92 例, 年龄24~41 岁, 中位年龄28 岁, 终止妊娠孕周31+5~38+6周。92 例前置胎盘患者均经剖宫产分娩胎儿, 术前均经超声检查以评价前置胎盘类型及是否合并胎盘植入。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公司的Voluson E8 和Medison公司的Accucix V20 三维超声诊断仪。常规检查胎儿及附属物, 并嘱孕妇适当充盈膀胱, 多角度多切面着重观察胎盘边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 明确前置胎盘的诊断及分类。进一步观察胎盘附着位置与子宫肌层的界限是否清晰, 膀胱后壁与子宫浆膜层的关系, 胎盘实质内部回声, 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胎盘实质及周边血流情况, 以判断是否有胎盘植入。

2 结果

本组共92 例前置胎盘患者, 产前超声检查诊断23 例合并胎盘植入 (均位于子宫前壁) , 其中16 例经手术及病理结果证实, 69 例产前超声检查诊断为不合并胎盘植入, 其中2 例最终经手术及病理结果证实合并有胎盘植入。产前超声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度为88.9% (16/18) , 特异度为90.5% (67/74) ;假阳性率为9.5%, 假阴性率为11.1%;阳性预测值为69.6% (16/23) , 阴性预测值为97.1% (67/69) 。

胎盘植入的超声特征是:胎盘与子宫肌层界限不清, 胎盘下肌层菲薄甚至消失 (见图1) , 膀胱受累时, 子宫壁与膀胱之间的界面消失或不规则;胎盘内血池丰富, 表现为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液性暗区 (见图1) ;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胎盘内部及周围血管分布增多 (见图2、3) , 血管增粗、不规则, 膀胱受累时, 子宫- 膀胱界面血流丰富。

3 讨论

胚泡植入子宫内膜后, 滋养层细胞在胚泡表面形成一些绒毛状的突起, 形成固定绒毛和分支绒毛, 包蜕膜侧的绒毛形成平滑绒毛膜, 底蜕膜侧的绒毛血供充足, 形成丛密绒毛膜, 与底蜕膜一起组成胎盘。因此说, 胎盘是由丛密绒毛膜和底蜕膜紧密结合而成的一个圆盘状结构。正常情况下胎盘绒毛组织的侵蚀力与蜕膜组织反应是平衡的, 但当蜕膜本身缺陷或蜕膜层受损时, 绒毛组织就可能侵入子宫肌层。胎盘植入指胎盘绒毛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按照绒毛侵入子宫肌层的程度, 分为浅层植入、深层植入和穿透性植入[1,2]。浅层植入指绒毛与子宫肌层相接触;深层植入指绒毛深入到子宫肌层内;穿透性植入指绒毛穿透子宫肌层。

发生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子宫蜕膜原发性发育不全或创伤性缺陷两大方面, 原发性异常常见于子宫畸形、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等;创伤性缺陷的常见因素有剖宫产、人工流产、子宫肌瘤剔除术、产褥感染史等。高龄妊娠 (年龄超过35 岁) 也是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3]。前置胎盘是胎盘植入的独立危险因素, 有文献[4]报道, 前置胎盘中胎盘植入的发生率达9.3%, 70.2%的胎盘植入合并有前置胎盘。随着近年来剖宫产率的增加, 胎盘前置和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与剖宫产的关系受到关注。有报道[5]显示, 一次剖宫产可使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从0.38%上升到0.63%, 几乎增加一倍。当一个孕妇第一次妊娠自然分娩, 第二次妊娠有前置胎盘时, 发生胎盘植入的风险是3.3%;当有过一次剖宫产史, 第二次妊娠有前置胎盘时, 发生胎盘植入的风险增加到11%;而当有过两次剖宫产史, 第三次妊娠有前置胎盘时, 发生胎盘植入的风险甚至增加到40%[6]。

胎盘植入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其临床表现为胎儿娩出后胎盘滞留、剥离不全、剥离面大出血, 或孕期自发性子宫穿孔, 发生致命性大出血, 多需子宫切除才能控制出血, 处理不及时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 危及患者生命。由于产前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实验室检测指标, 产前诊断存在一定困难。目前产前诊断方法有超声、磁共振及母体血清甲胎蛋白 (AFP) 检测。本组病例产前超声检查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和90.5%, 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9.6% (16/23) 和97.1% (67/69) 。文献[1,7,8,9]报道, 超声检查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度为77%~93%, 特异度为71%~97%, 阳性预测值为65%~88%, 阴性预测值为92%~98%。当超声检查怀疑胎盘植入时, 可行磁共振检查为临床提供更为丰富的有效信息。磁共振检查能较准确地显示出胎盘植入的部位、肌层及周围器官的受累情况, 是超声诊断的有益补充[10]。与超声相比, MRI的优点主要在于成像范围大, 受肠气、骨骼的影响小等, 且其不受胎盘位置的影响[11]。

产前超声是诊断胎盘植入的有效检查方法, 由于胎盘植入可能引起大出血危及母儿生命, 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因此在产前对胎盘植入情况做有效的评估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尤其是对有剖宫产史同时有前置胎盘的患者, 作为超声医师应有足够的意识仔细检查胎盘附着位置与子宫肌层的界限是否清晰, 膀胱后壁与子宫浆膜层的关系, 胎盘实质内部回声及周边血流情况, 来判断是否合并胎盘植入。受胎盘植入深度和位置等因素影响, 产前超声诊断也有漏诊和误诊的可能。

摘要: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前置胎盘患者是否合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前置胎盘患者92例, 通过产前超声检查诊断是否合并胎盘植入, 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产前超声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度为88.9% (16/18) , 特异度为90.5% (67/74) ;阳性预测值为69.6% (16/23) , 阴性预测值为97.1% (67/69) 。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是诊断胎盘植入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超声,胎盘植入,产前诊断

参考文献

[1]WARSHAK CR, ESKANDER R, HULL AD, et al.Accuracy of ultrason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placenta accreta[J].Obstet Gynecol, 2006, 108 (3Pt1) :573-581.

[2]杨培胜, 潘雪薇.胎盘植入的超声和MRI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 17 (1) :58-59.[2]YANG PS, PAN XW.Ultrasonography and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placenta accrete[J].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2009, 17 (1) :58-59.Chinese

[3]BAUGHMAN WC, CORTEVILLE JE, SHAH RR.Placenta accreta:spectrum of US and MR imaging findings[J].Radio Graphics, 2008, 28 (7) :1905-1916.

[4]ARMSTRONG CA, HARDING S, MATTHEWS T, et al.Is placenta accrete catching us with us[J].Aust NZJ Obstet Gynecol, 2004, 44 (3) :210-213.

[5]GETAHUN D, OYELESE Y, SALIHU HM, et al.Previous cesarean delivery and risks of placenta previa and placental abruption[J].Obstet Gynecol, 2006, 107 (4) :771-778.

[6]SILVER RM, LANDON MB, ROUSE DJ, et al.Maternal morbidity associated with multiple repeat cesarean deliveries[J].Obstet Gynecol, 2006, 107 (6) :1226-1232.

[7]CHOU MM, HO ESC, LEE YH.Prenatal diagnosis of placenta previa accreta by transabdomin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2000, 15 (1) :28-35.

[8]DWYER BK, BELOGOLOVKIN V, TRAN L, et al.Prenatal diagnosis of placenta accreta:sonography 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J Ultrasound Med, 2008, 27 (9) :1275-1281.

[9]LAM G, KULLER J, MCMAHON M.Us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ultrasound in the antenatal diagnosis of placenta accreta[J].J Soc Gynecol Investig, 2002, 9 (1) :37-40.

[10]陈春梅, 张军.产前MRI诊断胎盘植入[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1, 27 (8) :1655-1658.[10]CHEN CM, ZHANG J.Prenatal MRI diagnosis of placental invasion[J].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2011, 27 (8) :1655-1658.Chinese

前置胎盘的诊断与处理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共34例孕晚期胎盘前置合并胎盘植入,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及临床回访的住院病例。年龄22~41岁,平均30.2岁。胎盘位于前壁者7例,后壁者4例,右侧壁5例,左侧壁6例,宫底3例,左侧及后壁5例,右侧及后壁5例。产妇产前均经彩超检查,其中部分病例为孕35~40周首次来我科检查。

1.2 仪器

采用西门子S2000,日本东芝SSA-660A、SSA-680A,腹部探头频率3.5~5.5 Hz。

1.3 准备条件

膀胱充盈下探查,部分病例因腹痛及阴道出血急诊就诊无特殊准备。

1.4 检查方法

孕妇平躺或侧卧位,腹部探头沿孕妇腹部连续扫查,顺序扫查胎儿各脏器发育情况,进行必要的胎儿生物测量,测量羊水指数、胎盘位置及成熟度。怀疑有前置胎盘者,嘱其充分充盈膀胱后仔细探查并测量胎盘下缘距子宫宫颈内口的距离,并运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CDFI)探查其异常血流后,采用彩色多普勒频谱(PW)探查是否有异常的频谱信号。如果孕28周后胎盘下缘距子宫宫颈内口的距离小于5 cm,二维图像显示胎盘后间隙消失,子宫肌壁厚度小于1 mm,胎盘与子宫肌层间交界的低回声带中断;且CDFI示胎盘后间隙丰富的血流,PW于此处可探及高速的动脉血流信号,即可诊断胎盘前置合并胎盘植入。并观察子宫与膀胱之间关系,子宫与后方直肠关系,是否与周围脏器有粘连。

1.5 诊断标准

超声诊断胎盘植入的指标有:胎盘后间隙消失,子宫肌壁厚度小于1 mm,胎盘与子宫肌层间交界的低回声带中断,胎盘种植处有血管穿过。

2 结果

34例病例中孕28~32周9例,孕32~36周16例,孕36~40共9例。超声诊断正确病例为29例,漏诊5例,诊断符合率为85.3%。漏诊5例中孕36~40周者2例,胎盘位于后壁者3例。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结果或转诊后临床病例回访结果证实。

34例患者二维图像观察到胎盘与子宫肌层间交界的低回声带中断者有21例,漏诊的5例中有3例胎盘位于子宫后壁,超声二维图像显示不清。本文研究认为运用PW方法检测出高速高阻动脉血流频谱更具有临床意义。见图1。

3例漏诊患者产前均为孕36周后检查,且胎盘均位于侧壁及后壁,加之由于胎儿的遮挡以至于对胎盘植入的漏诊。其中一例28岁孕妇第一次妊娠,孕30周第1次做孕期超声检查,无明显不适,无阴道出血,超声检查提示胎盘前置。孕37周第2次做超声检查,超声所见:宫内孕单活胎,胎盘位于左侧后壁,胎盘覆盖于宫颈内口,胎盘左下缘紧邻宫颈内口,胎盘后间隙消失,子宫壁变薄(图2a),CDFI示此处血运丰富,呈五彩镶嵌彩色血流(图2b)。PW取样可测得高速高阻动脉血流频谱(图2c)。超声提示:宫内孕单活胎,前置胎盘,胎盘植入。随行剖腹产,娩出一单活女婴,术中:胎盘位于左侧壁与左侧下壁,侧壁及后壁近内口处广泛植入,并覆盖宫颈内口,剥离胎盘后创面有活动性出血,给予创面缝扎多处,止血海绵及凝血酶创面贴敷,纱布垫压迫创面,同时子宫肌内注射、静脉点滴缩宫素等处理,均未止血,再予结扎子宫动、静脉。经上述处理后创面仍出血,且子宫收缩不良,患者出血2000 ml,与患者家属交待病情后,行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回报:(子宫)部分区域绒毛与肌层间缺乏蜕膜,肌层内可见滋养细胞叶及绒毛,符合胎盘植入。此例病例第1次检查漏诊了胎盘植入,第2次检查时询问病史无明显阴道出血而怀疑合并有胎盘植入,因妊娠晚期胎儿遮挡超声探查胎盘效果不佳,PW测得高速高阻血流频谱,其敏感度大于二维超声图像显示。

3 讨论

近年来胎盘异常的发生率有增加趋势,其主要原因与人工流产、中期引产及剖宫产手术的增加有关。孕28周后超声检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端,其位置较胎儿的先露部低,距子宫宫颈内口距离小于5 cm,可诊断为前置胎盘。胎盘植入是指绒毛侵入子宫肌层由于原发性蜕膜发育不全或创伤性内膜缺陷,使底蜕膜部分或完全性缺失所致。正常胎盘娩出时自子宫内膜海绵层剥离,而种植异常时,胎盘与子宫壁粘连紧密,部分或全部不能自行剥离。前置胎盘容易并发胎盘粘连或植入,胎盘植入的发生率约为0.095%,而胎盘前置合并胎盘植入的发生率高达5%。

正常孕12周后胎盘已基本形成,且胎盘后方由蜕膜、子宫肌层、子宫血管(主要为子宫静脉)形成的混合回声超声亦可显示。正常妊娠时随着胎儿的不断生长,子宫蜕膜和子宫肌壁内螺旋动脉在胎盘附着处有滋养层细胞浸润,使肌壁弹性消失,螺旋动脉管径变粗,导致血流阻力下降,胎盘供血量增加。胎盘这种低阻力、低流速特点血流灌注,可以适应胎儿不断生长发育的需要。在整个妊娠期均可用多普勒超声来评估胎盘血流,病理情况下可表现胎盘内动脉的多普勒血流速度异常。因此在孕28周以后运用PW于胎盘母面可测得低速血流频谱;胎盘前置合并胎盘植入患者由于胎盘的异常粘连、植入甚至穿透,胎盘母面与子宫壁之间缺乏蜕膜,胎盘直接侵蚀肌层内的小动脉,动脉血流直接向胎盘内血池开放,高压力的血流在血池内快速翻滚而形成“沸水征”。CDFI表现为胎盘周围血管扩张,异常丰富的五彩镶嵌状血流,胎盘实质内广泛的或局灶性腔隙性血流;PW可测得高速高阻的动脉血流频谱或者杂乱的血流信号,为子宫的螺旋动脉直接侵入胎盘所致。34例病例中有31例均在胎盘植入部位检测出高速动脉血流频谱,PW显示异常血流频谱为91.1%。

孕晚期正常子宫肌层变薄,容易造成胎盘植入的漏诊;再者超声医师对胎盘植入的发病原因认识不足,对孕晚期胎盘植入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特征认识不清,致使产前对胎盘植入诊断率低。并且在合并有前置胎盘的情况下,往往只诊断一种疾病而忽略了另一种疾病的诊断。

超声联合MRI检查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产前诊断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主要采用超声检查,但由于其对子宫后壁的病变观察不清,而磁共振由于成像范围大、受肠气及骨骼影响较小,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MRI可作为超声检查的补充。

对于基层医院而言由于检查设备有限,配备的超声设备大多是低档超声,二维图像分辨力低,超声二维图像对于胎盘后间隙显示不清。可运用彩色多普勒显示胎盘后间隙异常血流后,再运用频谱多普勒检测出胎盘与子宫壁间高速血流频谱作为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超声诊断,不失为是一种有效的简便的诊断手段。

总之,孕晚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胎盘前置合并胎盘植入易造成漏诊。彩色多普勒多技术的应用可明显提高超声诊断率,尤其是频谱多普勒检出其特异性血流信号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以便产前做好充足的准备,避免产时及产后产妇大出血的危险发生,挽救母婴的生命。

摘要:目的 孕晚期超声诊断胎盘前置合并胎盘植入的重要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避免产时、产后孕妇大出血的危险发生。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孕28~40周病例34例,与临床病例回访及术后病理对照。结果 诊断正确29例,漏诊5例,符合率为85.9%。结论 孕晚期超声诊断胎盘前置合并胎盘植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多普勒频谱在诊断中有其特异性,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关键词:孕晚期,彩色多普勒频谱,胎盘前置,胎盘植入

参考文献

[1]白洁,刘金蓉.胎盘前置状态高危患者胎盘植入的超声诊断[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1):3529-3530.

[2]谢红宁.妇产科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白会敏,杜彦芳,王慧兰.胎盘植入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1,12(4):83-85.

[4]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5]苏继莲,鲁红,罗佳敏.二维、彩色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诊断穿透性胎盘的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3,29(11):1013-1016.

[6]梁祯,唐蓉,刘华丽,等.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诊断分析[J].西部医学,2013,25(5):777-778.

[7]王辉,张建华,吴味辛.植入性胎盘23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21(2):93.

[8]李胜利.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9]徐珺,李锦丽.产前超声检查诊断胎盘植入的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3,15(6):431-432.

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处理研究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于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21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择35例非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如下:实验组:共21例,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7.3岁,孕周在26~37周,平均为33±3.2周;对照组:共35例,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27.8岁,孕周在28~38周,平均为33±3.9周,两组患者均经过彩超进行确诊为前置胎盘,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及性别等方面基本一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及观察指标

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术中出血量及子宫切除率等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若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表示,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组间的t检验进行;对于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者秩和检验。本次研究中,对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产后出血率及子宫切除率进行比较时,主要采用卡方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分析;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进行比较时,采用两组间t检验进行分析,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软件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娩情况比较:实验组患者的产后出血率、术中出血量及子宫切除率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凶险型前置胎盘引起的胎盘粘连是产后出血发生的主要原因,其发生胎盘植入的原因并不清楚,有研究报道可能与胎盘绒毛组织的侵袭能力和蜕膜组织之间失衡有关,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不孕史、剖宫产次数及高龄产妇等都是前置胎盘发生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剖宫产手术,其可以引起子宫内膜的损伤,是前置胎盘发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可以随着剖宫产次数的增加,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也可以进一步增加[2]。一般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疾病史等预先判断,当具有既往剖宫产史的孕妇出现阴道无原因性流血,应该提高警惕,可能是前置胎盘的发生[3],此时,应该进行进一步的诊断进行确诊。

本次研究中,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的产后出血率、术中出血量及子宫切除率均高于非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两组患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综上所述,凶险型前置胎盘发生的高危因素是多次妊娠或流产,其给产妇的心理、生理及精神状态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临床医务工作者应该对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给予高度重视,由于植入胎盘发生较多,此时就会造成产科大量出血,对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严重者甚至发生死亡。而对于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临床处理,重点在于预防,了解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对其进行早期预防,降低剖宫产的发生率,从而减少凶险型前置胎盘发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张力,李萍,何国琳,等.经腹彩色超声多普勒在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12):799-802.

[2]应豪,阮晟鸣,王德芬.胎盘植入的诊治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6):335-336.

前置胎盘的诊断与处理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 年5 月-2014 年6 月在本院治疗并经产后证实的86 例前置胎盘产妇, 整个实验已经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并且在家属以及产妇同意下进行。患者年龄20~39 岁, 平均 (24.8±5.6) 岁;孕周27~40 周, 平均 (34.2±4.2) 周;孕次1~4 次, 平均 (1.5±2.3) 次;产妇类型:初产妇51 例, 经产妇35 例;产妇情况:剖宫产史43 例, 人工流产史29 例, 多胎史14 例;阴道流血情况:阴道流血史47 例, 无阴道流血史39 例。所有产妇产前均行纯经腹部超声和经腹部及会阴部超声联合两种诊断方式进行检测, 与产后临床诊断进行比较。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86例前置胎盘产妇先进行经腹部超声检测, 具体为:产妇取仰卧位, 充盈膀胱, 检测胎儿、胎盘、羊水等附属物, 之后将探头根据耻骨结合上方切面做扫查, 确定子宫颈管位置, 最终找到“V”型子宫颈内口, 进行横、斜扫查, 记录胎盘下缘和子宫颈内口之间的距离, 若出现可疑前置胎盘或者侧壁胎盘可疑的情况, 经腹超声不能清晰显示胎盘下缘和子宫颈内口两者之间距离的情况, 行经会阴部超声检查。其中多普勒超声仪器为: (ACCUVIX XG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韩国三星, 探头频率3.5 MHz) 。经会阴部超声检查:产妇取膀胱截石位, 对外阴进行消毒, 使用一次性避孕套将空气排出, 避孕套外涂一层耦合剂, 右手将探头置于产妇会阴部, 缓慢探测至阴道中部, 纵切探头进行扫查, 向左右方向侧动探头, 观察胎盘下缘和子宫颈内口两者之间是否清晰, 如果可清晰观察, 则不需要深入探测, 探测动作需要轻柔缓慢, 防止阴道出血, 探测时需要及时记录保存图像。两种诊断方案结果分别于产后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1.3诊断标准 前置胎盘诊断标准:据胎盘与子宫颈口的不同位置分为4类: (1) 低置胎盘是指胎盘下端与子宫颈内口<2 cm。 (2) 边缘性前置胎盘是指胎盘下端到达子宫颈内口边缘[4]。 (3) 部分性前置胎盘是指胎盘组织部分覆盖宫颈内口。 (4) 中央性 (完全性) 前置胎盘是指胎盘组织完全覆盖宫颈内口。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比较, 计数资料以百分表示, 比较采用检验, 以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纯经腹超声对产妇前置胎盘的诊断分析 单纯经腹超声诊断结果显示, 低置胎盘16 例, 漏诊3 例, 诊断符合率为84.2% (16/19) ;边缘性前置胎盘23 例, 漏诊4 例, 诊断符合率为85.2% (23/27) ;部分性前置胎盘4 例, 漏诊7 例, 诊断符合率为36.4% (4/11) ;中央性前置胎盘24 例, 漏诊5 例, 82.8%, (24/29) ;合计前置胎盘符合率77.9% (67/86) 。

2.2 经腹部联合会阴部超声对产妇前置胎盘的诊断分析 经腹部联合会阴部超声诊断结果显示, 低置胎盘19 例, 诊断符合率为100% (19/19) ;边缘性前置胎盘26 例, 漏诊1 例, 诊断符合率为96.3% (26/27) ;部分性前置胎盘9 例, 漏诊2 例, 诊断符合率为81.8% (9/11) ;中央性前置胎盘28 例, 漏诊1 例, 诊断符合率为96.6% (28/29) ;合计前置胎盘符合率95.3% (82/86) 。

2.3 两种诊断方案诊断符合率的比较 经腹部联合会阴部超声的部分性前置胎盘诊断符合率高于单纯经腹超声 (P<0.05) ;经腹部联合会阴部超声的低置胎盘、边缘性前置胎盘、中央性前置胎盘符合率与单纯经腹超声比较差异不明显 (P>0.05) ;经腹部联合会阴部超声的前置胎盘诊断准确率 (95.3%) 明显高于单纯经腹超声 (77.9%)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8) , 见表1。

2.4 胎盘增厚的超声结果分析 68 例胎盘前置产妇经腹部联合会阴部超声检测显示, 25 例产妇胎盘增厚, 其中完全前置胎盘19 例, 其中胎盘植入17 例, 子宫切除术2 例;边缘性前置胎盘6 例, 血管表现粗大, 血管分支减少, 新生儿体重较低。

3 讨论

据报道, 我国前置胎盘产妇发病率约为2.0%, 严重威胁者产妇以及婴儿的生命健康, 需要及时诊断并给予正确的处理方案。临床上, 常常采用超声诊断前置胎盘, 效果令人满意[5]。有研究指出, 传统的经腹部超声诊断主要是通过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产妇子宫颈内口, 进行横、斜扫查, 观察并记录胎盘下缘和子宫颈内口之间的距离, 图像等方案, 该诊断方式操作较为简单, 易于重复[6,7]。此外, 经腹超声不仅可以探测产妇整个胎盘的情况, 还可以对胎儿的情况有一定了解, 视野范围比较广泛, 诊断较为全面。经腹部超声诊断也不容易对产妇宫腔造成感染, 安全可行[8]。本次实验数据显示, 经腹部超声诊断产妇前置胎盘中低置胎盘16 例, 准确率为84.2%, 边缘性前置胎盘23 例, 准确率高达85.2%。对86 例产妇前置胎盘的诊断符合率为77.9%。

但有学者指出, 单纯的腹部超声诊断前置胎盘会由于不同因素导致漏诊现象[9]。经腹部诊断需要产妇充盈膀胱, 若产妇膀胱充盈不足时, 会使得胎盘下端与宫颈内口清晰度降低, 从而变得模糊不清;若产妇膀胱充盈过足, 会使得子宫下段由于压力而显示拉长被误诊为宫颈, 结果出现错误[10,11]。此外, 对于低置胎盘更加容易被遮挡而使得胎盘下端与宫颈内口显示不清晰。实验数据显示, 经腹部超声诊断, 低置胎盘16 例, 漏诊3 例, 漏诊率为15.8%, 满意度较低。此外, 多项报道指出, 当产妇过度肥胖、羊水或者胎先露、腹部瘢痕等情况时, 容易使得腹部超声诊断有误[12]。大量学者指出, 在腹部超声显示不良时, 联合经会阴超声同时诊断前置胎盘, 诊断准确率较高[13,14,15]。经会阴诊断与常规腹部超声相比, 不需要产妇充盈膀胱, 这样减少了因为充盈导致误诊的现象, 也减少了产妇潴尿的痛苦。较为简便, 易于多数产妇接受[16]。此外, 经会阴超声的宫颈线可以与胎先露平行, 避免了羊水或胎先露对诊断胎盘的干扰, 也可以更加准确探测宫颈内口位置, 使得胎盘下缘显示更为清晰, 同时, 对于宫颈机能较差, 宫颈口张开的产妇进行较为准确诊断, 诊断价值较高[17]。本次试验数据也证实这一点, 经腹部联合会阴超声诊断后发现, 产妇低置胎盘19 例, 准确率高达100%, 与单纯的腹部超声诊断相比, 差异明显, 提高了诊断符合率。同时, 边缘性前置胎盘、中央性前置胎盘分别为26 例, 28 例, 分别占96.3%、96.6%, 也高于单纯腹部超声诊断的85.2%、82.8%。对于四种前置胎盘的诊断符合率, 86 例前置胎盘产妇经联合诊断显示符合前置胎盘为82 例, 诊断率高达95.3%, 与单纯腹部超声的77.9% 相比, 大大提高了诊断准确率, 评价价高。

经腹部联合经会阴诊断对产妇胎盘内暗区出血情况, 胎盘增厚情况均有良好的诊断意义[18]。数据显示, 25 例产妇胎盘增厚, 完全前置胎盘19 例, 其中胎盘植入17 例, 子宫切除术2 例;边缘性前置胎盘6 例, 血管表现粗大, 血管分支减少, 新生儿体重较低。由于近年来, 人工流产、多孕产次、多次剖宫产、孕妇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增加, 使得产妇前置胎盘的概率逐渐升高, 而腹部联合会阴诊断可以准确定位并且诊断前置胎盘类型, 这对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 腹部联合会阴诊断操作简便, 产妇痛苦小, 安全可行, 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经腹部及会阴部超声联合诊断前置胎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012年5月-2014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86例前置胎盘产妇, 均行单纯经腹部超声和经腹部联合会阴部超声两种诊断方式进行检测。记录两种超声诊断下产妇前置胎盘的类型以及诊断的符合率, 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单纯经腹超声诊断结果显示, 低置胎盘16例, 漏诊3例, 边缘性前置胎盘23例, 漏诊4例, 部分性前置胎盘4例, 漏诊7例, 中央性前置胎盘24例, 漏诊5例, 合计前置胎盘符合率77.9%;经腹部联合会阴部超声诊断结果显示, 低置胎盘19例, 边缘性前置胎盘26例, 漏诊1例, 部分性前置胎盘9例, 漏诊2例, 中央性前置胎盘28例, 漏诊1例, 合计前置胎盘符合率95.3%。经腹部联合会阴部超声的部分性前置胎盘诊断符合率高于单纯经腹超声 (P<0.05) ;经腹部联合会阴部超声方案的低置胎盘、边缘性前置胎盘、中央性前置胎盘符合率与单纯经腹超声比较差异不明显 (P>0.05) ;经腹部联合会阴部超声的前置胎盘诊断准确率 (95.3%) 明显高于单纯经腹超声 (77.9%)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1.2927, P=0.0008) 。68例胎盘前置产妇经腹部联合会阴部超声检测显示, 25例产妇胎盘增厚, 其中完全前置胎盘19例, 其中胎盘植入15例, 子宫切除术4例;边缘性前置胎盘6例, 血管表现粗大, 血管分支减少, 新生儿体重较低。结论:经腹部及会阴部超声联合诊断方案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可以提高前置胎盘的诊断符合率, 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前置胎盘的诊断与处理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4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孕期检查的孕妇41例, 年龄21~39岁, 平均年龄 (28.65±2.34) 岁;均为孕18~24周的单胎妊娠孕产妇。其中初产妇29例, 经产妇12例。所有患者均经我院常规产检或妊娠期内阴道流血进行B超检查诊断为胎盘前置状态。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所有患者无检查禁忌证, 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超声检查结果

41例患者中, 完全性 (中央性) 前置胎盘[4]7例, 超声表现为胎盘完全覆盖宫颈口;部分性前置胎盘17例, 多切面扫查均见宫颈内口部分被胎盘组织覆盖;边缘性前置胎盘10例, B超见胎盘下缘已达宫颈内口;低置胎盘7例, 表现为胎盘下缘附着在子宫下段, 未达宫颈内口。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腹部超声, 所有操作均由我科室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操作。患者喝水憋尿, 适当充盈膀胱, 取仰卧体位, 保证子宫颈内口、胎盘下缘充分显示, 对二者之间关系及距离进行测量, 对前置胎盘进行诊断[5]。视情况每隔0.5~1个月复查1次腹部超声。如果胎盘移到正常位置后便无需继续观察。若仍是前置胎盘则应继续观察至分娩结束。另外, 还应注意随访产妇分娩状况, 并了解产时胎盘的具体位置。

2 结果

完全性 (中央性) 前置胎盘有阴道流血的症状7例, 胎盘前置状态均持续至妊娠晚期;而其他类型前置胎盘阴道出血症状5例, 仅3例胎盘前置状态持续至妊娠晚期。见表1。

3 讨论

前置胎盘是妊娠中晚期阴道流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如诊断处理不及时可危及孕产妇和围生儿的生命安全。临床观察显示, 只有少数在妊娠晚期及足月分娩时仍为前置胎盘, 大部分前置胎盘症状在妊娠晚期会消失, 但数据显示, 它依然会增加分娩时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的风险。因此, 对孕中期诊断的胎盘前置状态须动态观察, 定期检查, 如妊娠晚期仍有前置胎盘, 应在孕妇未出现阴道流血前诊断, 以便及时处理[6]。

近年来, 超声检查已在国内外妇产科领域广泛应用。超声对胎盘定位的准确率高达95%, 通过超声显像能可清晰显示子宫壁、宫颈内口和胎盘的位置关系, 是一种简单、可靠、无创伤、且可重复检查的胎盘定位方法, 成为诊断前置胎盘的主要手段。超声检查在妊娠20周前, 前置胎盘的发现率可达20%, 随孕周进展, 子宫下段形成及伸展增加了宫颈内口与胎盘边缘之间的距离, 故原来在子宫下段的胎盘可随供体上移而改变成正常位置胎盘, 至足月时前置胎盘发生率仅为0.5%。有学者认为, 若妊娠中期超声检查发现胎盘前置者, 不宜诊断为前置胎盘, 而应称为胎盘前置状态。因此, 经腹超声检查对妊娠中期发现胎盘前置状态的孕妇进行定期追踪检查以及分娩前对胎盘的准确定位, 具有重要临床指导作用[7]。在妊娠早、中期发现的完全性 (中央性) 胎盘前置状态可持续至足月, 对此类孕妇须告知各种注意事项, 提醒临床医师引起重视;而其他类型前置胎盘, 须动态观察, 定期检查, 如妊娠晚期仍有前置胎盘, 应在孕妇未出现阴道出血前提出诊断, 以便得到及时处理。经超声诊断结果可以得出, 完全性前置胎盘的妊娠结局最差。基于此, 医院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做完全性前置胎盘的产前监测工作, 要精于诊断和治疗, 以此促进患者妊娠顺利[8]。经阴道检查能清楚辨认宫颈内口与胎盘的关系, 对胎盘前置类型鉴别很有帮助, 其准确率几乎达100%, 可避免孕妇肥胖等干扰因素, 能减少腹部超声检查存在的假阳性率或假阴性率。但操作时易致出血, 因此, 临床检查方法应以经腹超声检查为主[9]。

综上所述, 经腹超声检查妊娠中期前置胎盘快捷、准确、安全、无创伤、可重复, 是目前诊断前置胎盘的首选方法;同时, 对妊娠中期发现的胎盘前置状态进行追踪随访、定期检查, 以早期诊断、预测孕妇至足月妊娠分娩时胎盘状态, 为临床指导临床保胎、终止妊娠及选择分娩方式提供重要价值[10]。

摘要:目的 探讨经腹超声在孕中期胎盘前置状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经常规产检或妊娠期内阴道流血进行B超检查诊断为胎盘前置状态的孕妇41例, 视情况每隔0.51个月复查1次腹部超声。结果 41例患者中, 完全性 (中央性) 前置胎盘7例, 部分性前置胎盘17例, 边缘性前置胎盘10例, 低置胎盘7例。随访至终止妊娠或分娩时, 7例完全性 (中央性) 前置胎盘均持续至妊娠晚期, 而其他类型前置胎盘仅3例持续至妊娠晚期。结论 经腹超声检查妊娠中期前置胎盘快捷、准确、安全、无创伤、可重复, 是目前诊断前置胎盘的首选方法, 对孕中期发现的胎盘前置状态进行追踪随访、定期检查, 为临床医师作出正确处置提供信息, 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前置胎盘,孕中期,腹部超声,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叶晓林.中期妊娠前置胎盘25例临床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7, 32 (5) :603-604.

[2] 呙金霞.经腹与经会阴联合扫查提高妊娠晚期前置胎盘的诊断[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5) :493-494.

[3] 董一诺, 应豪.妊娠早中期超声对预测持续性前置胎盘的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4, 41 (2) :158-160.

[4] 高晓凤.超声诊断早期妊娠妊囊位置低下与前置胎盘的关系[J].中国医学科学, 2013, 3 (14) :107-108.

[5] 冯冰.经腹与经会阴超声和经阴道超声联合诊断前置胎盘的临床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4) :12-13.

[6] 臧芳, 欧阳卓静.超声动态观察中孕期前置胎盘的意义[J].医学信息, 2015, 28 (15) :323.

[7] 李秀珍.超声诊断妊娠晚期前置胎盘的临床价值[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 (18) :136-137.

[8] 舒飞燕.超声诊断不同类型前置胎盘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J].医学信息, 2015, 28 (21) :74.

[9] 李运姿, 卜鲜绿.超声诊断不同类型前置胎盘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 2011.

前置胎盘的诊断与处理

前置胎盘的诊断与处理(精选7篇)前置胎盘的诊断与处理 第1篇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5例前置胎盘均发生在我院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31...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