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Ⅲ期直肠癌
Ⅱ、Ⅲ期直肠癌(精选8篇)
Ⅱ、Ⅲ期直肠癌 第1篇
关键词:直肠癌,术后放疗,希罗达
直肠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据报道, 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 到2015年, 大肠癌 (结肠癌、直肠癌) 的发病率将有可能超过肺癌与胃癌的发病率而位列第一。直肠癌的治疗, 一般采用手术治疗, 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术后放疗和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自2006年3月至2010年5月, 我科收治直肠癌患者46例, 分别予以术后同步放化疗和单纯放疗, 对这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及毒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6年3月至2010年5月, 我科收治直肠癌患者46例, 其中男性患者26例, 女性患者20例, 患者年龄在28~70岁, 中位年龄50岁。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直肠癌根治性手术, 术后组织病理证实为Ⅱ期或Ⅲ期 (2010年AJCC结直肠癌分期标准) , 病理类型均为中低分化腺癌, KPS评分≥70分, 均无放疗禁忌症。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即同步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 每组各23例患者, 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直肠癌根治术, 术后均接受盆腔放疗加或不加希罗达同期化疗。放疗采用常规3野等中心照射或三维适形放疗技术。临床靶体积包括直肠系膜区加吻合口加骶前加髂内血管周围淋巴引流区, 计划靶体积为临床靶体积外放1cm。所有患者均接受50GY全盆腔放疗。同期放化疗者从放疗第1天起应用希罗达1600mg/m2, 每天分2次口服, 连用2周停1周, 共2个周期。
1.3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总生存率 (OS) 、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总生存率计算从治疗开始一直到死亡或末次随诊。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急性不良反应, 按照RTOG急性放射不良反应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治疗, 随访时间为6~60个月, 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 两组患者均无一例失访。根据实验结果, 同步放化疗组在3年总生存率高于单纯放疗组, 在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上低于单放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不良反应有粒细胞减少, 腹泻, 手足综合征, 同步放化疗组的3/4度不良反应与单放组相比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手术治疗是目前直肠癌首选治疗方法, 但单纯手术后复发率高, 尤其是DukesB2期和C期的患者, 复发率高达34%~65%[1]。术后放疗使局部复发率降低, 但术后放射治疗并不能降低远处转移率, 不能延长生存率[2]。近年来放化疗的综合治疗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直肠癌术后辅助治疗中。本组研究充分显示了对Ⅱ期和Ⅲ期直肠癌患者术后希罗达同步放化疗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在3年总生存率及降低局部复发率有明显提高, 并有降低远处转移的趋势。国内外亦有数个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结果证实, Ⅱ期和Ⅲ期直肠癌术后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可降低复发并改善生存[3,4]。希罗达是一种口服氟尿嘧啶类药物, 在肿瘤组织中通过胸腺嘧啶磷酸酶 (TP) 转化为5-FU, 5-FU能够插入肿瘤组织DNA链中干扰其复制或修复[5], 与其他化疗药物相比, 希罗达最突出的特点是口服用药并且安全可靠, 靶向性好, 对正常组织危害小[6]。
总之, 放疗联合希罗达同步治疗Ⅱ期和Ⅲ期直肠癌术后患者, 即可提高生存率, 又可降低局部复发率, 不良反应大多经对症处理可耐受。
参考文献
[1]殷蔚伯, 余子豪, 徐国镇.肿瘤放射治疗学[M].4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8:857.
[2]钱立庭, 宋永文, 刘新帆, 等.Ⅱ和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3, 12 (2) :101-105.
[3]卢宁宁, 金晶, 李晔雄, 等.Ⅱ期和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后卡培他滨同期放化疗疗效及失败原因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11, 20 (6) :497-501.
[4]钟陆行, 熊建萍, 张凌, 等.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同期治疗术后直肠癌疗效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 2011, 26 (4) :381-386.
[5]Ebi H, Sigeoka Y, Saeki T, et al.Pharmacokinetic and pharmaco-dynamic comparison of fluoropyrimidine derivatives, capecitabine and5/-deoxy-5-fluorouridine (5/-DFUR) [J].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 2005, 56 (2) :205-211.
Ⅱ、Ⅲ期直肠癌 第2篇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6-0934-02中图分类号:R473.75文献标识码:B
压疮为长期卧床受压部位缺血性坏死性病变,由于某些疾病长期卧床,不能及时翻身或更换体位,骨突处受压,缺血、营养障碍所致,护理主要是定期擦拭、保持局部干燥、及时翻身、按摩皮肤、增加全身营养等。我科于2011年10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压疮病人28例,采用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进行临床Ⅱ期、Ⅲ期压疮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8例中,男22例,女6例,均为脑卒中偏瘫和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平均年龄(46.2±5.8)岁。按新的压疮分期[1],Ⅱ期压疮28个,Ⅲ期压疮8个。每例患者皮肤均有一处或多处面积不等的压疮形成,尤以骶尾部最多见,其次为坐骨结节、髋部、髂嵴、外踝、足跟。溃疡面最小面积4 cm×3 cm,最大面积4 cm×6 cm。
2.护理方法
(1)基础护理:①采用压疮Braden量表评分,认真按标准评估,根据病情做好动态评分,做好记录,并做好班班交接。②给予水垫、气垫床,气垫床软硬适度,充气过度反而使皮肤过度受压增加,床单保持清洁、干燥、无皱褶、无渣屑、无杂物;及时更换床单。③建立翻身卡,每1~2小时给予翻身,并进行准确动态评估,及时给予皮肤清洁。翻身避免拖、拉、拽等摩擦力及剪切力。④给予舒适体位,保持良好肢位,病情许可床头抬高30°左右,避免过度增加压力及剪切力。指导病人做桥式运动,每日3~4次。⑤加强饮食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增加机体抵抗力及修复能力。⑥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宣教,使病人及家属主动参与,主动配合。⑦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及氨基酸静滴。
(2)局部治疗护理:Ⅱ期压疮伤口首先用2%碘伏消毒,待干后再局部涂上壳聚糖创面修复凝胶;若有大水泡,碘伏常规消毒后,充分推注水泡基底再抽干,最后再推少许2%碘伏,外涂上壳聚糖创面修复凝胶;Ⅲ期压疮根据压疮分泌物培养,必要时使用足量抗生素,同时根据伤口情况,每日给予换药消毒2~3次,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如伤口有脓胎,首先用过氧化氢消毒伤口,并用生理盐水清洗,再用剪刀剪除已坏死的组织,以少量出血为宜,继之给予0.1‰新洁尔灭和生理盐水依次彻底冲洗创面,再用无菌干纱布吸干,最后将壳聚糖修复凝胶均匀涂在伤口上,暴露局部约10分钟待壳聚糖修复凝胶结成膜。每个疗程7天,一般治疗1~3个疗程。
3.疗效判定标准每日各班严密观察创面情况,对压疮创面及其周围皮肤组织进行了评估,以判断疗效。疗效判断标准:治愈:创面长出新生肉芽,创面愈合;显效:创面范围逐渐缩小,长出新生肉芽或干燥、结痂;无效:创面无改善或面积扩大[2]。治愈+显效合计为总有效。结果本组患者28例,压疮创面36个,经采用壳聚糖修复凝胶涂抹1~3个疗程,结果治愈24个,显效10个,无效2个,无效者为Ⅲ期压疮合并耐药细菌感染创面,总有效率为94.4%。讨论康复科病人大多是脑卒中偏瘫、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因患者卧床时间长,受压部位感觉减退或丧失,大小便失禁;营养摄入不足及局部循环不良,软组织损伤,失去了保护作用,导致压疮的发生,而且进展较快,自身修复困难,病人很痛苦,家庭负担较重。压疮常常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及生命,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难点之一,促进压疮伤口愈合的关键是清除坏死组织和控制感染[3]。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凝胶以壳聚糖为主要材料,为半透明膜状,易溶于水,可降解,pH3.8~6.8。它具有生物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安全性、微生物降解性等優良性能,综合干性疗法与湿性疗法的优点。临床研究表明,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沙门氏菌等具有抑菌作用[4],能有效地抑制肉芽肿性炎症反应,并对创面分泌物有吸附作用;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凝胶能加速细胞增殖及组织重塑过程,又能促进皮肤黏膜组织修复,从而加快压疮创面愈合。本组观察发现,使用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凝胶还具有良好的成膜性,涂在创面上成膜后,黏附较好,不需再使用其他敷料包扎,成膜后的壳聚糖,很好地保护了伤口,避免伤口直接接触衣物引起刺痛,减轻了病人痛苦;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凝胶局部应用还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其止血机制可能是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凝胶与红细胞发生黏附聚集,从而使血液凝固[5]。Ⅲ期压疮创面有时合并有坏死组织,清创术后易出现创面出血,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凝胶良好的成膜性及止血特性保护了创面,并促进创面愈合。
本组护理观察Ⅱ期压疮28个,治愈22个,显效6个;Ⅲ期压疮8个,治愈2个,显效4个,无效2个,总有效率94.4%,表明了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凝胶应用于Ⅱ期、Ⅲ期压疮护理具有良好临床疗效,且方法简单,对机体生理功能干扰小,无细胞毒性、无过敏性、无刺激[6],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冰,候明珍.新编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3.
[2]李成玉.消炎生肌散治疗褥疮临床观察[J].当代护士,2005(4):6667.
[3]付向阳,郭春兰.慢性伤口处理中的风险管理[J].护理学报,2010,17(23):3739.
[4]杨振,郭力.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创伤修复领域的应用进展[J].西部医学,2013,25(2):314316.
[5]杨健,田丰,陈世谦,等.壳聚糖的止血机理和应用[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1,24(2):7780.
Ⅱ、Ⅲ期直肠癌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1年6月~2013年1月收治的74例Ⅱ、Ⅲ期直肠癌患者, 通过CT、超声和病理检查确诊, 肿瘤可清晰测量且无转移。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其中, 治疗组37例, 男25例, 女12例;患者年龄35~70岁, 平均年龄 (52.68±10.27) 岁;22例为Ⅱ期, 15例为Ⅲ期;对照组37例, 男26例, 女11例;患者年龄36~71岁, 平均年龄 (51.06±9.87) 岁;23例为Ⅱ期, 14例为Ⅲ期。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适形调强放疗, 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肝肾功能、血糖、血常规和心电图检查。指引患者俯卧在模拟机上, 双手放在颏下, 放疗下界为闭孔下缘、上界为L5椎体下缘。对正患者中线位置后, 旋转机架角90°和270°, 调整前后界, 距离为8~10 cm, 后界需包括患者骶骨一半。后野的两侧界在患者骨盆外1~2 cm, 上下界同两侧野相同。患者全盆腔三野同中心放射治疗相同。用8mw X DT直线加速器放疗, 剂量为40 Gy。完成盆腔放疗后, 对局部肿瘤病灶进行3 d阴极射线管 (CRT) 加量照射, 剂量20~25 Gy。并将患者CT重建图传输到治疗系统, 通过直方图控制和优化放疗剂量, 患者脊髓和膀胱照射剂量<10 Gy。最后, 根据适形治疗计划系统计算结果, 对患者肿瘤病灶实施治疗。
1.2.2 治疗组
适形调强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 适形调强放疗治疗方法同对照组患者一致。同时, 指引患者每日早晚各口服1次卡培他滨, 每日总剂量为825 mg/m2, 持续服用14 d, 休息7 d继续下1个疗程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2]
根据WHO关于实体瘤疗效判定标准对本次研究选取患者近期疗效进行评价, 将其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和进展四个部分。总有效率= (完全缓解+部分缓解)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对比分析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对比分析, 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展开对比分析
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展开对比分析, 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两组比较, aP<0.05
注:两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临床上研究证明遗传、饮食、生活习惯和社会环境均同直肠癌疾病发病机制之间具有密切关系, 直肠息肉为诱发直肠癌的主要因素, 给患者健康和生命带来严重威胁。手术为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方法, 但部分患者在实施手术治疗后会出现复发, 且转移情况不够乐观。Ⅱ、Ⅲ期直肠癌为直肠癌晚期, 便血和疼痛为其主要临床症状, 此时患者丢失手术机会, 放化疗方法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改善患者预后。适形调强放疗对患者病灶进行靶向照射, 提高患者肿瘤组织所受照射剂量, 同时, 该种方法可降低对患者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 减少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卡培他滨为一种新型氟尿嘧啶类化疗药, 其主要通过肠黏膜吸收快速起效, 同传统药物相比不良反应较少, 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因此, 在治疗Ⅱ、Ⅲ期直肠癌临床上适形调强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本次研究选取患者中, 通过适形调强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治疗患者临床治疗的治疗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通过适形调强放疗治疗的对照组 (P<0.05) 。在杜凯学者研究中, 通过适形调强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治疗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4.8%[3], 同本次研究结果较为相似。证明, 适形调强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可显著改善Ⅱ、Ⅲ期直肠癌患者临床症状, 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 适形调强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在治疗Ⅱ、Ⅲ期直肠癌临床上效果满意, 且安全性较高, 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刘佳.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口服卡培他滨治疗Ⅱ、Ⅲ期直肠癌术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5) :74.
[2]张培良.简化调强放疗同步卡培他滨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临床观察.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2, 19 (14) :1103.
Ⅱ、Ⅲ期直肠癌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Ⅱ、Ⅲ期直肠癌患者各30例, 所有患者均行择期外科根治术。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肿瘤Dukes分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1.1 Ⅱ期:
男14例, 女16例, 年龄33~72岁, 平均 (57.4±14.7) 岁。分化程度:低分化7例;中分化13例;高分化10例。Dukes分期:A期4例;B期11例;C期9例;D期6例。
1.1.2 Ⅲ期:
男15例, 女15例, 年龄31~71岁, 平均 (57.7±15.9) 岁。分化程度:低分化4例;中分化12例;高分化14例。Dukes分期:A期5例;B期10例;C期8例;D期7例。
1.2 主要仪器
低温超速离心机 (Beckman, XL90) ;葡聚糖凝胶电泳及其配套装置 (北京六一仪器厂, DYY-4) ;全自动紫外-可见分析装置 (上海复日, FR200) ;Mastercycler pro梯度PCR仪 (eppendorf, Mastercycler pro) ;微量电动组织匀装器 (美国KIMBLE, 749540) ;核酸蛋白测定仪 (Eppendorf公司, Biophotometerplus) 等。
1.3 主要试剂
1.3.1 RNA提取:
总RNA提取试剂盒提取试剂盒 (北京鼎国昌盛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NEP019-1) ;氯仿、无水乙醇等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3.2 RT试剂:
Oligod (T) 18 primers (Ta Ka Ra公司, D511) ;M-MLV RT (Promega公司, M1701) ;Ribonuclease Inhibitor (Ta Ka Ra公司, D2313A) ;10 mmol d NTP Mixture (Ta Ka Ra公司, D4030RA) ;DEPC (Sigma公司) 等。
1.3.3 PCR试剂:
2.5 mmol d NTP Mixture (Ta Ka Ra公司, D4030A) ;r Taq酶 (Ta Ka Ra公司, DRIOOA) ;DL500marker (Ta Ka Ra公司, DL) 等。
1.3.4 凝胶电泳试剂:
琼脂糖 (BIOWEST, 91622) ;DNA green (北京天恩泽, 70303) 等。
1.4 研究方法
1.4.1 RT-PCR方法
以总RNA提取试剂盒提取组织m RNA, 使用Mastercycler pro梯度PCR仪自动完成常规反转录和扩增过程, 各反应体系依据产品说明书设定。
反转录条件:42℃30 min;82℃5 min。扩增条件:94℃2 min预变性; (94℃45 s, 55℃45 s, 72℃45 s) 32循环;72℃延伸5 min。扩增后所得产物进行3%琼脂糖凝胶 (含DNA green) 电泳, 稳压100 V, 电泳40~50 min, 以全自动紫外-可见分析装置观察, 计算相对光度值。基因引物序列见表1。
1.4.2统计学方法
所得Livin m RNA阳性表达数据均以率或构成比表示, 以统计学软件SPSS17.0行χ2检验, 检验标准:α=0.05,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Ⅱ、Ⅲ期患者的Livin m RNA表达阳性率比较
两组患者病理组织Livin m RNA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周边健康组织 (P<0.05) , 且Ⅲ期患者病理组织Livin m R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Ⅱ期患者病理组织 (P<0.05) 。见表2。
2.2 Livin m RNA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情况及患者预后的关系
Livin m RNA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患者预后复发密切相关 (P<0.05) , 而与其大小、病理形态及Dukes分期无显著关联 (P<0.05) 。见表3。
注:与健康组织相比, aP<0.05;与Ⅱ期相比, bP<0.05
3 讨论
随着恶性肿瘤研究领域的扩展及研究层次的递进, 其分子生物学机制得到进一步挖掘;当前研究表明, 细胞无限制增殖和生长的异常行为过程是恶性肿瘤生成和进行性发展的重要条件, 凋亡因子及凋亡抑制因子的共调节在这一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4]。Livin为近年发现的新型抗凋亡蛋白, 属IAP家族成员之一, 基于其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的广泛性表达, 迅速成为当前癌症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研究表明, Livin的相关抗凋亡机制主要集中于两条途径[5,6]:①直接抑制凋亡蛋白酶活性;②通过活化TAK1/JNK1及PI3K/Akt信号传导阻止TNF-α和IL诱导的细胞凋亡。
本研究结果显示, 直肠癌患者病理组织的Livin m R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周边健康组织;且Ⅲ期癌患者病理组织的Livin m R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Ⅱ期患者;提示Livin m RNA阳性表达率与直肠癌的发生和进展有关。经单因素分析, Livin m RNA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患者预后复发密切相关, 而与其大小、病理形态及Dukes分期无显著关联。进一步提示Livin可能通过激活肿瘤细胞的分化过程发挥致癌活性;同时, 也说明其m RNA呈阳性表达患者的肿瘤细胞可能具备更高的分化能力和术后复发率。
摘要:目的 探讨组织Livin mRNA表达在直肠癌病理分期Ⅱ、Ⅲ期的差异性, 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Ⅱ、Ⅲ期直肠癌患者各30例, 行外科根治术;取术后病理组织及周边健康组织, 分别以RT-PCR的方法检测Livin mRNA的阳性表达率, 对比其差异性;同时, 结合肿瘤体积、病理形态、Dukes分期、进展情况及患者预后等情况分析该差异表达基因所代表的临床意义。结果 Ⅱ期直肠癌患者病理组织及周边健康组织的Livin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3%、6.67%, Ⅲ期直肠癌患者相应数据为86.7%、10%;两组患者病理组织Livin mRNA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周边健康组织 (P<0.05) , 且Ⅲ期患者病理组织Livin mR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Ⅱ期患者病理组织 (P<0.05) 。Livin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患者术后复发密切相关 (P<0.05) , 而与其大小、病理形态及Dukes分期无显著关联 (P<0.05) 。结论 Livin可能通过激活肿瘤细胞的分化过程发挥致癌活性, mRNA呈阳性表达患者的肿瘤细胞可能具备更高的分化能力和术后复发率。
关键词:Livin,mRNA表达,直肠癌,病理分期,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Chen H, Jin Y, Chen T, et al.The antitumor effect of human cord blood-derived dendritic cells modified by the livinαgene in lung cancer cell lines.Oncol Rep, 2013, 29 (2) :619-627.
[2]Ye L, Li S, Ye D, et al.Livin expression may be regulated by miR-198 in human prostate cancer cell lines.Eur J Cancer, 2013, 49 (3) :734-740.
[3]Liang YZ, Fang TY, Xu HG, et al.Expression of CD44v6 and Livin in gastric cancer tissue.Chin Med J (Engl) , 2012, 125 (17) :3161-3165.
[4]崔阳阳, 陆建波.Livin及其相关因子的最新研究进展.医学综述, 2012, 18 (5) :651-653.
[5]Zhu Z, Sun H, Ma G, et al.Bufalin Induces Lung Cancer Cell Apoptosis via the Inhibition of PI3K/Akt Pathway.Int J Mol Sci, 2012, 13 (2) :2025-2035.
Ⅱ、Ⅲ期直肠癌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在白城中心医院五官疗区住院的47例合并Ⅱ期、Ⅲ期压疮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为院外带入压疮。其中, 男性15例, 女性32例;年龄介于52~84岁;压疮面积最小为1cm×3cm, 最大为8cm×8cm;从罹患疾病看, 24例患者为脑梗死并发痴呆, 16例患者为脑出血后遗症, 7例患者处于植物状态。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 其中对照组17例, 压疮病灶数27处;观察组30例, 压疮病灶38处。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压疮平均面积、罹患疾病构成、压疮的分期构成等影响研究结果因素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桂林西瓜霜喷剂0.5g药粉喷厚度约薄膜层, 2~3次/d, 不包扎, 不用敷料覆盖。如有脱落, 及时用桂林西瓜霜补好, 每班观察创面情况, 并做好记录。
观察组采用云南白药粉适量 (依压疮面积大小酌情增加药量) 调剂加入清洁容器内, 用75%酒精2m L调成糊状, 压疮创面用棉签蘸云南白药均匀地涂擦, 频次为2~3次/d。创面周围用海绵垫保护, 但不进行包扎和覆盖敷料处理。一般护理同对照组。
两组患者创面局部均用0.5%碘伏消毒, 之后用生理盐水棉签进行清洁处理。有脓性分泌物者要干净清创, 有水疱者将泡内液体用无菌注射器抽出。
两组均以7d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2]
治疗1个疗程后, 观察疗效;将疗效分为4个等级:①创面结痂并脱落, 局部组织完全修复者, 判定为痊愈;②创面结痂无分泌物, 肉芽组织生长者, 判定为显效;③创面缩小变浅, 渗出减少者, 判定为好转;④疗程结束后局部无变化, 分泌物很多, 红肿未减轻者, 判定为无效。
1.4 统计方法
两组疗效之间差异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两组压疮结痂平均时间之间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见表1。秩和检验表明, 两组之间疗效的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uc=2.78, P<0.01) ,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2.2 两组患者压疮结果时间比较
观察组压疮结痂平均时间为 (8.6±1.57) d, 对照组为 (16.7±1.42) d。t检验表明, 两组压疮结痂平均时间之间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t=17.57, P<0.01) , 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
3 讨论
压疮多由于长期卧床使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血运障碍, 持续缺血、缺氧而致创面组织氧张力降低, 为厌氧菌感染提供了良好条件[3,4]。防治压疮是临床护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运用护理程序对压疮进行护理干预[5]。
护士要关心体贴并主动与患者交谈, 讲求沟通艺术, 介绍分管床位医生和护士等医务人员, 与患者建立朋友式的护患关系, 消除患者烦躁和恐惧心理, 取得患者对自己的信任;通过护理干预, 使患者了解和掌握褥疮治疗、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 以便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因为患者的长期卧床、不能自主活动、大小便失禁, 尤其容易出现压疮。因此, 在做好原发病临床护理的基础上, 护士必须认真做好预防褥疮发生的护理工作。消瘦者用50%酒精或红花乙二醇进行按摩处理, 为避免干裂出血, 对皮肤干燥且有脱屑者可涂少量润滑剂, 加强营养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为增加重病、饮食欠佳者的抵抗力, 应给予半流食, 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要保持床铺清洁干燥、褥子柔软并及时更换行李和衣服, 为防受压应在骨骼隆突处垫海绵垫或软枕、棉圈、气圈等。水肿肥胖者, 抬高肢体并在腿下置气圈、软垫, 经常变换体位。护理操作时, 为防止损伤皮肤, 动作应轻巧, 特别是变换体位及取放便盆时, 对预防和减少压疮的发生很关键。重视预防、治疗和护理的综合应用, 促进压疮早日痊愈。
桂林西瓜霜的低效抗炎作用较强, 使创面感染机会降低, 促进分泌物的吸收。其缺陷在于, 药粉涂抹创面后易于脱落, 创面渗出物与其结合成干痂在疮面上附着, 药物不能及时吸收, 影响到疗效的充分发挥。
云南白药粉的作用表现在活血化瘀, 解毒消肿, 血管生长及结痂组织增生和促进伤口愈合得以加速。压疮用75%酒精加云南白药粉外涂治疗, 创面产生的纤维层具有保护创面, 防止感染的作用;同时, 尚具有创面血液循环得以改善, 促使组织约合, 止痛, 抑制肿胀等作用, 有效地促进创面愈合。但由于75%酒精能刺激疮面组织, 加剧患者疼痛感, 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加强临床护理尤其是心理护理工作, 避免产生负面心理变化。
本文观察结果表明, 应用75%酒精加云南白药粉治疗Ⅱ期Ⅲ期褥疮的效果明显优于桂林西瓜霜喷剂 (uc=2.78, P<0.01) , 前者结痂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后者 (t=17.57, P<0.01) , 说明应用75%酒精加云南白药粉治疗Ⅱ期Ⅲ期褥疮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75%酒精,云南白药粉,褥疮,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赵士琴.褥疮防治的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 28 (7) :824-825.
[2]刘永红.75%酒精加云南白药粉治疗Ⅲ期褥疮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3) :133.
[3]夏厚萍.溃疡期褥疮对症处理的方法及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07, 11 (1) :76-77.
[4]程毛凤.43例压疮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16) :118-119.
Ⅱ、Ⅲ期直肠癌 第6篇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01~2013-01在我院治疗的60例褥疮患者, 其中男34例, 女26例;年龄45~80岁, 平均年龄 (62.4±5.9) 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两组患者年龄、职业、褥疮部位、面积及程度等非检验性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 年龄18~80岁; (2) 意识清楚, 表达流畅; (3) 肝肾功能正常; (4) 符合Ⅱ~Ⅲ期褥疮诊断和分期标准[2]; (5) 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1) 年龄<18 或>80岁; (2) 合并意识障碍、语言障碍、听力障碍等合并症, 无法独立完成沟通; (3) 过敏体质, 对所应用药物过敏; (4) 肝肾功能明显异常; (5) 合并肿瘤、糖尿病、免疫低下等合并症。
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结合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采用龙血竭粉联合紫草油进行治疗。常规创面消毒后, 取适量龙血竭粉搽于创面上, 再在其上涂紫草油, 辅料包扎, 每日换药1次。用药7~10天评定疗效。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3、7天视觉模拟疼痛 (VAS) 评分[3]及创面愈合时间、平均治疗费用。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 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15天内创面完全愈合, 疤痕坚实, 停药1周无临床复发。显效:治疗15天后患者创面缩小≥75%, 肉芽组织新鲜, 无脓性分泌物或减少明显, 患者疼痛降低;好转:创面缩小大于25%, 但是未达到显效标准, 疼痛度降低。无效:治疗15天后患者创面虽较前新鲜, 但缩小<25%, 且肉芽组织生长很少。
3.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结果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3 两组患者治疗1、3、7天后VAS评分结果比较
结果见表2。
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P<0.05 (下同)
3.4 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
结果见表3。
4体会
褥疮是长期卧床患者常见合并症。临床研究资料显示糖尿病、卒中、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心衰等常见老年慢性疾病与褥疮的发病密切相关[1]。因此,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重点排查, 强化预防性护理工作。老年患者免疫力低下, 皮肤血液循环较差, 创面愈合能力降低等因素是导致褥疮发生且难以愈合的重要因素, 中医药治疗对促进创面愈合, 缩短病程, 降低疼痛, 提高患者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龙血竭具在活血散瘀、镇痛止血、敛疮生肌等功效[3]。紫草油具有清热止血、祛腐生肌等功效[2,4], 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 抑制局部炎症, 促进血液循环的恢复, 保证局部氧气供应[5,6], 促进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的生长, 有效促进患者创面愈合, 缩短病程。笔者在常规换药和护理基础上, 联合应用龙血竭粉、紫草油对患者进行治疗。有效提高了患者舒适度, 抑制疼痛, 保证了患者的睡眠质量, 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进而对患者整体身体状况的恢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本文数据显示,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治疗1、3、7天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平均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龙血竭粉、紫草油治疗, 可有效降低患者疼痛度、缩短病程、提高治疗效果,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患者乐于接受。
参考文献
[1]卞雅萍.老年卧床患者褥疮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中国卫生产业, 2011, 8 (7) :46.
[2]刘慧琴, 陈红娟, 叶妙满.自制紫草油治疗Ⅱ、Ⅲ期压疮18例.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1, 18 (4) :354.
[3]张群, 崔秋红, 宋波.龙血竭胶囊配合氦氖激光治疗褥疮的临床观察.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1, 18 (1) :62.
[4]盖秀云, 石英, 赵新梅.自制紫草油治疗褥疮的观察与护理.中国厂矿医学, 2009, 22 (5) :596.
[5]王翠芬, 潘彩莲, 江连湖.康复新液配合红外线治疗褥疮76例疗效观察.当代医学, 2012, 18 (14) :20.
Ⅱ、Ⅲ期直肠癌 第7篇
关键词:Ⅲ期直肠癌,化疗,疗效
直肠癌患者就诊时以中晚期居多, 大多数患者术后需要接受综合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率较高, III期患者术后复发率达60%以上。术后复发病例伴有局部剧烈疼痛, 患者生存质量显著降低。放射治疗在直肠癌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可以促进保肛手术的成功、控制局部复发率, 但延长生存期的效果不明显。目前最新研究表明, 直肠癌术后放、化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存率。为此, 选取77例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了同步放化疗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自2009年2月至2011年5月, 77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后患者, 临床分期均为III期, 肝肾功能正常, 卡氏评分>70。治疗前均经纤维结肠镜及手术明确病理诊断及分期。其中腺癌68例, 印戒细胞癌9例。手术均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其中腹会阴联合切除术44例, 经腹低位切除术25例, Hartmann术8例。男性患者47例, 女性患者30例, 年龄36~70岁, 平均年龄51.5岁。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适形放疗, 三野等中心治疗, 总剂量为50Gy/25f。放疗同时给予化疗给予L-OHP85mg/m2静脉滴注2h, 第1天;CF2 00 mg/m2静脉滴注2 h, 第1~2天;5-FU50 0 mg/m2静推, 然后600mg/m2持续泵入22h, 第1~2天, 2周重复, 化疗3个周期。治疗期间, 记录患者可耐受的程度, 记录相关不良反应, 做出评价。
2 结果
77例患者放疗均坚持治疗完成, 有42例患者未间断治疗, 其余35例患者中22例间断一定时间后完成治疗, 13例患者间断一段时间后仅进行了放射治疗, 未坚持同步化疗。
急性反应主要为放射性肠炎、血液学毒性及外周神经毒性。根据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 42例全程坚持治疗未间断的患者腹泻多为2~3级, 出现1例4级反应。其余患者无一例4级反应。下消化道放射损伤多为2级, 少数为3级。血液学毒性3级22例, 2级36例, 1级19例, 未出现4级血液学毒性。外周神经毒性主要为1级, 仅2例患者出现2级反应, 未发现3~4级毒性反应。
3 讨论
直肠癌是常见肿瘤, 其首选治疗方式为手术。直肠癌单纯手术后治疗后复发率较高, 尤其是II (T3、4N0M0) 期以上患者。术后放疗可以提高直肠癌的局部控制率, 但尚无明显证据证明可以提高生存率。术后放、化疗对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均有提高, 术后放化疗是II/III期直肠癌治疗的金标准。
直肠癌是中度放射敏感肿瘤。术后放疗可以明确肿瘤分期, 可根据手术中放置的定位金属准确定位, 减少周围正常组织不必要的照射。但手术后, 局部血液供应较差, 可能会影响放疗的敏感性, 同时, 因术后小肠会相对较多的坠入盆腔, 可能会增加放疗中小肠的受量。
本研究选取的患者期别稍晚, 适用术后同步放化疗治疗。因III期患者出现肝脏及其他远处转移的比例较高, 术后除放疗外常常需要进行4~6个周期化疗。因此本研究采取的治疗方式, 治疗强度较大。对于一般情况良好, 年纪较轻, 预计生存时间较长并且可以耐受治疗的患者, 采用这种治疗方式, 对患者提高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有好处。对于年纪偏大, 身体状况欠佳的患者, 治疗强度可以稍减低, 或者适用放疗后再加化疗。治疗中应尽量采取措施减少患者正常组织的受照范围。采用合理的体位, 相应的工具设备, 尽量使小肠脱离照射野。应用整体挡铅或多页光栅, 勾画靶区应专业细心, 尽可能保护周围骨骼及肠道。化疗期间应适当应用支持疗法, 提高患者免疫力, 增强造血功能。出现治疗副反应时, 及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 使患者尽可能耐受治疗。
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应得到临床足够的重视, 需要合理安排手术及放、化疗的时间和顺序, 需要外科、放疗科及肿瘤内科的密切合作, 综合考虑患者情况实施治疗, 以使患者得到最合理的治疗, 治愈的希望最大。
参考文献
[1]Gunderson LL, Sargent DJ, Tepper JE, et al.Impact of T and N stage and treatment on survival and relapse in adjuvant rectal cancer:a pooled analysis[J].J Clin Oncol, 2004, 22:1785~1796.
[2]伍钢, 周云峰.直肠癌放、化疗现状[J].临床外科杂志, 2001 (4) .
[3]罗永忠, 欧阳周.XELOX与FOLFOX6方案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J].现代肿瘤医学, 2010 (1) .
[4]Ross HM, Mahmoud N, Fry RD.The current management of rectal cancer[J].Curr Probl Surg, 2005, 42:72~131.
Ⅱ、Ⅲ期直肠癌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Ⅱ期及浅Ⅲ期压疮患者92例 (124处) , 男58例, 女34例, 年龄53~91岁, 平均年龄72.5岁。根据压疮分期标准[3], Ⅱ期89处, 浅Ⅲ期35处, 骶尾部66处, 髋部35处, 足跟10处, 足踝13处, 压疮面积最小为0.5 cm1 cm, 最大为9 cm10 cm, 患者压疮1~4处, 平均1.36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美皮康泡沫敷料换药, 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布换药, 两组在年龄、性别、压疮面积上差异无明显性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用0.5%碘伏消毒创面周围皮肤, 生理盐水清洁创面, 有水泡的伤口先抽取水泡中的液体, 再用无菌纱布拭干后, 按照创面大小将美皮康泡沫敷料剪成大于创面2~3 cm的形状直接贴于创面, 手指避免接触粘贴面, 从敷料中心开始, 然后向四周抚平中间不留空隙, 稍用力按压敷料边缘, 使敷料周边与皮肤紧贴, 以不漏气为佳, 然后用无菌纱布包扎固定。观察到敷料发白、鼓起或受到大小便污染时立即更换, 一般3~4 d更换一次敷料, 伤口分泌物减少且创面变浅后1周更换一次敷料。
对照组用0.5%用碘伏消毒创面周围皮肤, 生理盐水清洁创面, 无菌纱布拭干后, 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 再行无菌纱布包扎固定, 每1~2天换药1次, 如敷料渗出液较多或受污染则随时更换。
神经内科病人由于长期卧床, 胃肠蠕动减弱, 进食量少, 致使患者营养状况较差。所以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对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及静脉滴注白蛋白、复方氨基酸、维生素等, 以达到营养治疗的目的, 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及创面修复力。换药时注意观察敷料渗出物情况, 如疑有感染时, 应作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 并合理使用抗生素。使用防压疮气垫床, 病情允许2 h翻身1次, 压疮处避免受压、按摩, 床旁悬挂翻身卡, 严格交接班, 保持患者的皮肤和床单清洁干燥。
1.3 疗效评价标准
愈合:局部组织基本修复, 创面愈合、结痂并脱落;显效:病变程度好转, 创面无分泌物, 创面缩小, 肉芽组织正在生长;好转:渗出物减少, 创面无扩大;无效:创面不愈合, 仍有渗出[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1.0进行统计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 高于对照组的82.60%, 治疗组的愈合时间平均为 (12.36±3.50)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 (15.42±5.05) d, 两组患者疗效及愈合时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附表。
注:组间比较, P<0.05
3 讨论
压疮采取以局部治疗为主、全身治疗为辅的治疗原则。目前认为在无菌条件下湿润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形成, 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的愈合, 保持压疮创面湿润, 有利于肉芽生长和上皮移行从而加速愈合。有研究证明, 用湿性愈合疗法治疗压疮效果满意, 可减少换药次数, 缩短治疗时间。美皮康泡沫敷料采用Safetac软聚硅酮粘胶专利技术, 美皮康泡沫敷料可保持伤口适度湿润, 促进伤口愈合;更换敷料时, 不损伤伤口新生组织, 减少出血和疼痛;有效减少伤口周围皮肤浸渍和再损伤, 可塑性强, 可随意剪裁。
压疮是全身及局部因素综合引起的皮肤组织变性坏死的病理过程。因此, 应重在预防, 对患者及家属加强压疮知识的健康宣教, 指导家属、照顾者学习疾病知识及如何预防压疮复发的常识。
通过临床试验得出, 应用美皮康治疗压疮方法简单、效果显著, 临床可推广使用, 但在使用美皮康的同时不能忽略常规护理及原发病的治疗[5,6]。
摘要:目的 观察美皮康敷料治疗Ⅱ期、浅Ⅲ期压疮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92例压疮患者, 随机为治疗组 (46例) 和对照组 (46例) 。治疗组使用美皮康泡沫敷料治疗, 对照组使用凡士林纱布治疗, 两组均按压疮护理常规护理, 分别观察两组有效率、愈合时间。结果 治疗组治疗压疮有效率 (100.00%) 高于对照组 (82.60%) ,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 。结论美皮康泡沫敷料治疗Ⅱ期、浅Ⅲ期压疮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减少换药次数, 提高治愈率,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美皮康敷料,Ⅱ期、浅Ⅲ期压疮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16-217.
[2]张先云, 黄会玲.脑血管意外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J].淮海医药杂志, 2006, 24 (1) :62-63.
[3]崔炎.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60-161.
[4]宋巨凤.胰岛素、654-2、庆大霉素治疗糖尿病合并压疮的效果观察[J].中华临床医护月刊, 2011, 8 (1) :24-25.
[5]史小姣.安普贴薄膜干预对压疮防治效果的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7) :1568-1569.
Ⅱ、Ⅲ期直肠癌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