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十二条红线
安全生产十二条红线(精选7篇)
安全生产十二条红线 第1篇
十二条红线
“十二条红线”的具体内容为:
一、矿井风量不足、采掘工作面无风微风作业的;
二、矿井通风系统不合理不可靠、盲巷管理措施不到位的;
三、瓦斯超限作业,瓦斯超限、停电停风不撤人或矿井1个月内发生2次及以上瓦斯超限的;
四、应进行瓦斯抽采矿井未按规定相应建立地面固定瓦斯抽采系统、井下临时瓦斯抽采系统的;
五、瓦斯抽采不达标仍进行采掘活动的;
六、突出矿井未制定区域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或虽有措施但不落实的;
七、矿井在生产建设过程中瓦斯等级发生变化或超出煤层鉴定范围,未按规定及时进行瓦斯等级鉴定(突出煤层鉴定)或认定,降低矿井瓦斯等级的;
八、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
九、未进行瓦斯防治能力评估或经评估不具备瓦斯防治能力的煤矿企业,其所属高瓦斯、突出矿井仍进行生产建设的;
十、矿井未按规定实现双回路供电、使用淘汰不合格电气设备以及电气设备失爆的;
十一、超能力生产、高瓦斯及突出矿井月产量超过矿井核定生产能力1/12的;
十二、未按规定提取使用安全费用,导致瓦斯治理工程亏欠的。
十个严禁
这“十个严禁”的规定包括:严禁通风系统不完善、不可靠组织采掘活动;严禁无风、微风进行作业;严禁在通风设施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不可靠的情况下进行采掘活动;严禁降低矿井瓦斯等级的矿井进行采掘活动;严禁应进行瓦斯抽采的矿井在瓦斯抽采未达标区域进行采掘活动;严禁在综合防突措施效果不达标的突出煤层进行采掘活动;严禁矿井瓦斯超限作业、隐瞒瓦斯超限现象;严禁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安装不到位或运行不正常、各类传感器应设而未设进行采掘活动;严禁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未按设计方案建立完善的防灭火系统或未开展火灾预测预报工作,进行采掘活动;严禁防尘洒水系统不完备的矿井进行采掘活动。
安全生产十二条红线 第2篇
一、人生最宝贵是生命,珍爱生命是信条。
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是生命。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对谁都一样。人生只有几十年,生命是有限的;人生没有回头路,逝去的就永远不会复返重来。生命又是美好的,活着是快乐的。有生命才能创造未来,有生命才能使人生焕发出灼灼光彩。青少年从小就要懂得生命的宝贵,懂得珍爱生命,学会自我保护,提高防御能力。我们要对自己大声说: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珍惜身体,健康成长!
二、出行乘车藏危险,交通安全最重要。
交通事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青少年安全的第一杀手。要从小养成遵守交通规则和交通秩序的良好习惯。上街要走人行道,“红灯停,绿灯行,黄灯闪烁要看清。”行路要专心,要随时观察道路情况和车辆,知道及时避让。一慢二看三通过。不在马路上追逐、猛跑、溜旱冰或做游戏。不乘无证无牌及超载车辆,不扒车、追车或抛物击车。集体乘车时听从组织者指挥。万一发生车祸要拨打120、110呼救。
三、遇有火灾莫惊慌,湿巾捂口匍匐逃。
水火无情。千万不要玩火。中国有句老话叫“玩火者必自焚”。用火后要将其彻底熄灭,防止死灰复燃。万一发生火灾怎么办?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贪恋财物,应立即拨打电话119报警,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再将衣服或棉被沾湿裹在身上,贴着地面爬行到窗户或远离失火的地方,不可乘坐电梯,最好不要跳楼。
四、烟花爆竹小心放,远离易燃与易爆。
逢年过节或红白喜事,民间有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而这往往造成人身伤害和发生火灾事故。同学们一定要严格遵守消防安全法规,燃放时看清说明和注意事项,不在人口密集或有柴草堆,有油库、酒厂、化工厂等附近燃放,不直接用手拿着或近距离燃放。此外对其他一些易燃易爆及危险物品如油漆、炸药、硫酸、放射原等等,也不要接触或把玩,防止酿成悲剧。
五、溜冰游泳防溺水,恶劣天气警惕高。
有句成语叫“如履薄冰”。因为一旦落入冰窟会有灭顶之灾。冬天不要到汪、塘、河、湖的冰面去溜冰,夏天不要去水深的地方去游泳。游泳时万一抽筋或体力不支,要保持镇静,慢慢靠近安全的地方,如果有人溺水,要高声呼救,并对溺水者清除鼻口泥沙、控水等进行救护。如果遇有狂风暴雨、大雪冰雹、地震泥石流等恶劣天气和自然灾害,更好提高自我保护的警惕性,学会尽快判明情况,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防止溺水、冻伤、雷击、掩埋等伤亡事故。
六、不洁食物不要吃,讲究卫生得病少。病从口入。青少年尤其要讲究“吃”的卫生,防止食物中毒或则其他传染病的发生。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不要沾染酗酒、抽烟、贪吃等恶习。不乱吃零食,不吃过期和腐败变质食品,特别不要在路边小店街头买那些包装粗糙,质量低次的冷饮和小食品。不喝生水和受污染的水,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消毒。多参加体育和户外活动,增强抵抗力,保持健康的体魄。
七、触电、中毒与坠落,意外伤害预想到。
现在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电,一定要学习安全用电的知识,避免被电击伤甚至电亡。要远离高压线和变电器,不要私自玩电,不要乱拉、乱接电源,使用各种电器要小心。万一有人不幸触电,要立即关闭电源开关,或者用干燥木棒挑开电线,千万不要直接接触触电者。在家用煤气灶做饭,要随时关掉阀门,防止煤气泄露。冬季用煤炭取暖时,要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发现问题要首先立即打开门窗透气。如今到处是高楼大厦,不要在楼梯上玩耍或追跑,防止踩空、跌倒、摔伤。严禁在阳台护栏上探取东西,擦窗户时也不要将身体探出窗外,防止发生高空坠落的伤亡事故。
八、若被猫抓狗咬了,赶紧消毒打疫苗。
不要逗惹猫狗等动物,如果不慎被抓伤、咬伤后,绝对不要对伤口挤压,以免病毒更快进入神经系统加快发病进程。应首先用肥皂和大量清水清洗伤口,立即就近到免疫预防门诊就医,接种狂犬疫苗或破伤风处理。一旦得了狂犬病发作就会百分之百死亡。另外动物身上寄生了一种吸血的蜱虫,如果叮咬了人类可能染上致命的疾病。如果被毒蛇咬伤,或被蝎子、马蜂蜇伤,要首先用力将伤处的毒液、毒刺挤出,并反复冲洗伤口,应视轻重程度决定是否去医院治疗。
九、人多拥挤防踩踏,身体蜷缩把头抱。
一到节假日,车站码头、商场店铺、旅游景点、娱乐场所等往往人满为患,这极易发生踩踏事故,同学们到人员密集的地方去要有所选择,可去可不去的就不要前往。如果发现场地狭小,组织失控,就要趁早离开。万一发生拥挤踩踏怎么办?一定要双脚站稳,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人群拥挤前进时,要用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腕,平放胸前,弯腰形成空间以保持呼吸通畅:一旦被人挤倒在地,就要设法使身体蜷缩成球状,双手紧扣脑后,保护好头、颈、胸、腹部。
十、睁大眼,识坏人,防骗防拐防恐暴。
古语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青少年心智不成熟,单纯、幼稚、好奇,不善于识别好人和坏人,往往容易上当受骗。有的甚至发生了被性侵、被拐卖、被当作人质杀害等等严重后果。大家要记住:社会是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流氓、恶棍、骗子、小偷等就生活在芸芸众生之中,也许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他脸上没有贴标签,你不可能一见面就能识别出来,但我们要筑牢心理防线,做到:不离家出走,不与大人赌气夜不归宿,这样容易被坏人盯上;不跟陌生人接触,更要不吃陌生人给的食物、接受陌生人送的钱物,这样容易被诱惑落入陷阱;不要随意与不认识的网友见面,这样最容易被伪装所迷惑,而误入歧途。
十一、切勿沉迷在网吧,不染恶习走正道。我们国家明令禁止网吧容留未成年人。但仍有一些少年网瘾难解,成天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甚至有的发展到为了上网而盗窃抢劫,或者涉黄、涉赌、涉毒,而走上犯罪道路。这些案例我们要引以为戒,力求做到: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高雅文明的兴趣爱好,不搞网恋不早恋,不沉醉于网络游戏,不看低级庸俗和涉及淫秽、暴力、邪教等内容的出版物和视频。远离赌博,远离毒品,总之要走正道不走邪道,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品学兼优的好少年。
十二、自信、自爱与自强,生命之树枝叶茂。
安全生产十二条红线 第3篇
一、故事情节的逻辑荒谬性
故事情节的逻辑荒谬性主要是通过迷宫手法体现的。迷宫手法简而言之是一种无变化、无发展的循环重复的写作方法 (它被后现代派作家用来表现后现代人在当代社会中失去自我的感受) 。它具体表现为材料处理途径的单调乏味, 同语反复和总体循环, 旨在给读者制造迷宫感受, 达到不给读者预留出路的目的。评论家道格·歌克罗杰 (Doug Gaukroger) 对这部小说结构会大加赞赏道:“一部描写本质上荒诞混乱的世界的小说使用同样是荒诞散乱的风格显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It is only fitting that a novel which deals
with an apparently absurd and confused world should be written in an apparently absurd and confused style) (徐连宏, 2005) 除此之外, 小说
中还反复描写了多个形象和事件, 如树上的裸体男子、全身雪白的士兵, 递增的飞行任务等。海勒本人在谈到这么多的重复循环时也承认《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22这个数字与小说也有关系, “因为有太多的重复, 所以我认为两个‘2’非常适合这部小说。”为此海勒把书名由原来的catch-18改成了catch-22。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情节给人以混乱、无序、缺乏连贯与逻辑性的感觉。它完全打破了时空对情节的限制, 主要受制于约塞连的精神世界, 任其意识流将现实、幻觉及回忆等交织、穿梭。
二、叙事结构的散乱性
不同于传统小说的结构完整性、缜密性, 海勒在叙事结构上有意识地去扰乱时序和结构, 他成功地运用了意识流的手法, 运用异地同台、异时同台、时空交错的更迭变换形式, 去描写不受理性控制的意识流动, 心理时间取代物理时间, 试图真实地表现人物的精神或意识活动 (尤其是潜意识活动) 。情节和人物中心在这里同时消解掉, 只留下意识流小说的精神内核。而对人物的消解和世界混乱无序的确认则是黑色幽默小说的重要叙事原则。
《第二十二条军规》总计四十二章, 人物众多, 场面庞大, 整篇小说采取的是一种放射式的结构, 沿螺旋形向前发展, 而使全书旋转起来的圆心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小说各章节相互独立、自成体系, 内容多为故事梗概, 叙述较随意, 结构松散, 相互穿插, 交替补充, 恰似杂乱无章般的拼贴画。读者可以从任何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开始读起, 也可以在任何地方停止阅读, 而不用担心影响对内容的理解。因为海勒将小说章节处理得很像电影剧本中的场景, 这些场景完全是简单的偶然的拼凑, 没有时间空间的顺序, 也没有逻辑上的连接, 无所谓次序的先后。
由此可见, 后现代小说家把形式看得高于一切, 认为作家构造一部小说, 重要的不在于写些什么, 而在于怎么写。因此他们尽可能的将作品的情节、结构安排得错综复杂, 独具匠心, 给人以三维立体感。
三、英雄形象的消解
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 海勒解构了人们印象中的那些英雄形象, 转而关注于生活中那些最为庸常的生命。在他笔下所刻画的人物都是扁平的、漫画式的“单面人”, 人物的性格很少随剧情的发展发生变化, 这象征着人在一个冷漠、残酷的社会制度中被极度异化, 成为丧失主观意志的木偶。所有的人物都极其扭曲夸张, 稀奇古怪, 表面上看似背离现实生活, 实际上, 正是这种哈哈镜的效果使书中人物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象征意义, 使其更接近人性的本质。
约塞连无疑就是“英雄形象消解” (即:反英雄形象) 的典型代表人物。一方面, 约塞连象征着人的本能的求生欲望, 活命哲学;另一方面, 约塞连象征着人类在一个尴尬处境中的两难境遇。作者海勒自己也曾说过:“《第二十二条军规》注重的是肉体的生存欲望对抗来自外部的暴力或那些在毁灭生命和道义的规章制度。”约塞连逐渐认识到这场战争只不过是所谓社会精英升官发财的交易场所。他气愤地说:“我抬头一看, 就只看见人们拼命捞钱, 我看不见上帝, 看不见圣人, 也看不见天使。我只看见人们利用每一种正直的冲动, 利用每一出人类的悲剧, 拼命捞钱。”他想方设法地装病住院, 他往士兵的食物里下肥皂, 造成全体腹泻, 取消飞行任务;在执行任务途中, 故意拔掉耳塞, 造成中途返航;他还不放过一切机会和上级军官的妻子、医院的护士、妓女等寻欢作乐……约塞连身上的特征并不是一个英雄人物所具有的典型特征 (他没有冒生命的危险挽救他人) , 事实上, 在整部小说里, 他的首要目标就是尽可能不去拿自己的生命冒险。然而, 将约塞连包围的价值体系是如此的扭曲, 以至于他的这一态度似乎是他能选择的唯一真正道德的人生态度, 因为它符合逻辑。在一个生命被贬值并且很随便地就会消失的世界里, 英雄主义或许可以被简单地定义为自我保全。 (Margaret Miller, Brian Phillips, 2006) 因为对于像约塞连这样的小人物来说, 他所看到的社会时弊是很多的 (如:宗教歧视、种族歧视、军政要员滥用权术, 资产阶级唯利是图, 对钱权的贪欲等) , 但他没有多大能力去改变社会现实, 因而, 他所能做的自由抉择只能是开小差, 去往理想的国度---瑞典。由此可见, 在把不正常视为正常的荒诞世界里, “反英雄”以表面消极的态度来违逆这个社会, 便是一种真正的清醒、明智、健全的英雄之举。 (肖芳, 2006)
四.荒诞的形式与反讽
黑色幽默小说又被称之为荒诞派小说, 它是以世界本质之荒诞为出发点的。在形式上它也必然对理性原则背其道而行之, 运用一切非理性、反逻辑的手段来渲染荒诞。 (徐练宏, 2005) 海勒着意在小说的情节发展、结构安排、人物性格等方面营造荒诞氛围, 藉此升华至主题反讽, 更深刻地揭示出小说的思想意旨, 即对战后黑暗社会和人生困窘境遇的反叛与颠覆。
海勒所关注的是“第二十二条军规”所象征的一个怪圈, 一个永远跳不出去的荒谬可笑的现实。为了表现这种荒谬可笑的现实, 小说也用一种荒诞甚至病态的幽默引人发笑, 这是种绝望的笑声, 饱含眼泪。如:卡斯卡特上校, 由于野心和私欲的驱使, 他任意提高飞行任务的次数, 他公开声明:“我对损失人和飞机根本无所谓”。为了实现自己当上将军的野心, 他打着爱国、民主的旗号, 把士兵和无辜的百姓的生命当成换取将军军衔的筹码。他曾命令自己的部队轰炸没有设防的村庄, 理由是给德军制造路障, 当无辜的百姓带着他们的孩子和狗向“自己人”欢呼时, 却莫名其妙地挨了“自己人”的炸弹。而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科恩少校道出了其中的奥秘:“我们关心的不是路障, 卡斯卡特上校想借这次任务拍出一张高清晰度的空中照片, 这张照片他可以自豪地通过各种渠道散发出去。”小说中的米洛, 作为资本和利润的象征, 被形象地刻画成一个心智简单的人, 他长着“一张正直的脸, 一张刚正不阿的脸”。一次在做投机生意时, 他套购了埃及的棉花, 结果卖不出去, 于是, 他找到了约塞连, 当时约塞连正浑身赤裸裸地坐在一棵树上观看斯诺登的葬礼, 米洛交给约塞连一些裹上巧克力的棉花, 并努力使他相信那真的是糖果。约塞连建议他行贿让政府买下这批棉花, 米洛勃然大怒, 差点儿失去平衡, 他厉声喝斥道:“你真可耻!”但一会儿, 他恢复了平静, “做生意赚钱是不犯法的, 对吧?所以, 对我来说, 为赚点正当的利润而去贿赂某人, 这不能算犯法, 不是吗?不算, 当然不算犯法!”既然赚钱是世界上最正当、最诚实的事, 那么, 赚钱的手段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个绝妙的逻辑正好和第二十二条军规一脉相承。而米洛就好像是伊甸园里的那条蛇, 在那里用裹上巧克力的棉花和快速发财的许诺诱惑着天真无邪的人们。小说最后几章将约塞连抛到了最极端、最超现实的黑暗和恐怖之中。约塞连目睹了一件又一件的惨剧, 其中以阿费对那个女佣的奸杀而达到顶点, 进而对战争中的道德观问题做出了深刻的分析。义愤填膺的约塞连重复了最为神圣不可侵犯的道德观---人无权杀人!然而, 他却因没有来罗马的通行证这一莫须有的罪名遭到了逮捕, 而阿费却得到了警察的道歉!
小说中最大的讽刺莫过于对战争之毫无意义的感受:将军们所关心的仅仅是加官进爵, 士兵们最关心的是活着回家。没有人关心有关战争的更大的政治或道德上的含义。因此, 作者海勒通过调侃的叙述、嬉笑的态度、悖理的情境、乖离的意象等外形, 表面上看似是使人发笑, 实则是想向读者传达更深层次的含义:那就是要对生活的现实世界进行认真思考、对人性进行深刻反省, 其蕴藏的精神内核具有严肃的批判性。
五.话语无理性的游戏
“语言游戏”的明确提法是维特根斯坦在1945年提出的, 所谓的“语言游戏”实际上是把语言当作游戏的一种类比。伽达默尔把游戏看作是艺术作品本体论阐释的基本, 他指出游戏先于游戏者, 而且认为“一切游戏活动都是一种被游戏的过程”。而“后现代之父”利奥塔将语言游戏引入语用学, 在后现代看来, 并不是由人控制语言, 相反, 人被语言所控制;不是“我在说话”, 而是“话在说我”。大卫·洛奇把后现代的语言特点归纳为六点:矛盾、排列、无连贯性、随意性、过分和短路。 (朱九扬, 2005) 海勒秉承了后现代主义的语言观, 在小说中, 他试图用反逻辑、无理性的语言来表现混乱无序的荒谬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 语言决定现实, 而让所有的一切都合理化的核心轴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
一开始, 小说中的人物角色的姓名就奠定了“语言游戏”基调。随着小说的逐渐深入, 读者处处可体会到无理性语言所带来的震撼之感。如:在审讯克莱文杰的时候, 整个审问过程的对话毫无逻辑可言:“没人问你你真正对约塞连说了什么。我们问的是, 你没跟他说的是什么。至于你真正对约塞连说些什么, 我们不感兴趣, 明白了吗?……那么我们继续问下去, 你跟约塞连说了些什么?”……
话语无理性的游戏将“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怪圈现象表现地淋漓尽致, 栩栩如生。它突出地反映了官僚强权专制制度下的众生之相以及人们破碎的内心世界及无奈之感, 让人觉得在这样的“幽默”之下只能无声的哭泣。
六、结语
综上所述, 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创作特色可以归纳为:具有“反小说、反英雄、反荒诞”的特色。 (肖芳, 2006) 海勒在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创作中, 发挥其独特的创造力, 力争将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所要突出的主题内容完美结合, 尽显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之特色, 以喜写悲, 将荒诞夸张到极致, 使人物形象的塑造、结构匠心独具的编排和主题思想内容的升华个性化的结合起来, 在后现代文学创作领域具有积极意义, 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开拓性。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并揭露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状况及其弊端、毒瘤, 内容引人思考, 作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 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抉择时, 人人都应该寻找自己的出路和生存的真正含义。
参考文献
[1]Joseph Heller (著) , Margaret Miller, Brian Phillips (导读) , 刘国强 (翻译) .哈佛蓝星双语导读:Catch-22[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2006.
[2]高瑜.《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人物的象征意义[J].广西社会科学, 2006 (4) .
[3]郭继德.黑色幽默与约瑟夫·海勒[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 (3) .
[4]黄擎, 朱卫萍, 陈菲.反叛与颠覆---反讽视镜观照下的《第二十二条军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 (3) .
[5]马红英.“黑色幽默”的万有引力---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结构特征[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4) .
[6]王钦峰.后现代主义小说论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7]肖芳.反英雄、反小说、反荒诞---《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后现代特色评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上) [C], 2006.
[8]徐练宏.《第二十二条军规》结构特色评析[J].宿州学院学报, 2005 (6) .
[9]约瑟夫·海勒 (著) , 邹惠玲 (译) .第二十二条军规[M].广西:漓江出版社, 2005.
经营十二条(二) 第4篇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作者/(日)稻盛和夫 著,曹岫云 译
分类/经营管理
定价/32.00
编者按:1997年,稻盛和夫患了肺癌。他退居二线,皈依了佛门,放空了自己,开始写出了他的这本书《敬天爱人》。这样的缘起,让这本书有了独特的“纯粹的气息”。稻盛和夫也坚信:“不论在企业经营方面还是在人生中,只要心怀纯粹的愿望并不懈努力,就一定能迎来美好的未来。”
稻盛和夫与松下幸之助(松下公司)、盛田昭夫(索尼公司)、本田宗一郎(本田公司)并称为日本“经营四圣”,也是“四圣”中目前唯一健在的一位,被誉为“当代松下幸之助”。
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市,1955年毕业于鹿儿岛大学应用化学专业。
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52岁创办第二电电(原名DDI,现名KDDI,目前是日本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这两家公司都位列“世界500强”。
2010年临危受命,接掌日航帅印,同时被前任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任命为内阁特别顾问。
第一条 设定具体的目标
所设目标随时与员工共有。 比如企业今年的年销售额是1亿日元,明年要达到2亿日元,用具体的数字明确地表述目标。不光是销售额,包括利润、员工人数等涉及企业规模的项目,都要建立明确的目标,并用数字具体地表示出来。
而且必须在空间和时间上明确这种目标。
所谓空间上明确,即目标不是全公司的一个抽象数字,而是分解到各个部门的详细资料,最小的组织单位也必须有明确的数字目标,进而每一个基层员工都要有明确的具体目标。
所谓时间上明确,即不仅设定年度目标,而且要设定月度目标。这样各人就能掌握自己每一天的目标,明白自己每一天的任务。
每位员工努力完成任务,各个部门就能达成目标,公司整体目标也自然达成;如果每天的目标都能达成,日积月累,月度、年度的经营目标也自然能够达成。
另外目标明确,目标就可与员工共有。如果目标不明,即经营者不能指明公司的前进方向,员工就会无所适从,或各行其是,行动就会缺乏整体性,结果力量分散,无法发挥出组织的合力。 我将此称为“统一方向”。经营者有明确的经营计划,并明示于员工,员工努力的方向便会与公司的方向相一致。
在经营这个领域,不少人主张必须依据企业经营战略,建立5年计划甚至10年计划等,但是我却认为无此必要。我们公司基本上不制订中、长期计划,外界觉得难以理解。比如长期计划,即使制订,要达成几乎不可能。其间必有超出预想的市场变动,甚至不测的事态发生,计划本身就失去了意义,或向下修正,或不得不放弃,这类情况司空见惯。不严肃的、无把握兑现的所谓计划,以不建为好。员工见多了这样的计划,会产生“反正完不成也没关系”的想法,甚至漠视计划。一旦经营者再次提出经营目标, 员工反而会失去向更高目标挑战的热情。更糟糕的是, 销售目标没达成, 费用和人员倒按计划增加了,即销售额减少,费用增加,从而使经营陷入举步维艰的窘境。
因此“京瓷”从创立起,一向只制订年度经营计划。3年、5年后的事,谁都无法准确预测。但1年的话,还是能基本看清楚的。 然后将年度计划细分,变为每一天的目标,千方百计,不达不休。通过一天的努力,完成当天的任务,就能明确第二天的任务;通过一个月的努力,完成当月的任务,就能明确第二个月的任务;通过一年的努力,完成当年的任务,就能明确第二年的任务。日复一日,扎扎实实完成每一天的目标,至关重要。
经营顾问们对此不屑一顾,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这岂能成大事!”但是,我坚持设定每年的短期具体目标,付之实行并完成。接着设定下一阶段的短期明确目标,再实行,再完成。周而复始,贯穿始终,就这样使事业年年岁岁增长发展不停。
在萧条时更应该设定具体的目标。
安全生产十二条红线 第5篇
【释义】本条是关于调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规定。
(一)通报食品安全风险信息
依据本法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职责的规定,按照一个环节由一个部门管理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的监督管理;国务院质量监督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督管理;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这些部门分管的都是基础性工作,在具体行政事务中直接与食品安全问题打交道,当然就会接触更多也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信息。这些部门在监督检查、惩处违法行为等过程中,肯定也会获知某些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立即向负有综合协调职责的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通报。法律规定了这些部门的通报义务,主要是为了方便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获知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并从全局上考虑和防范类似的食品安全风险、及时应对避免发
生食品安全事故。
(二)核实食品安全风险信息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有关部门通报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后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该信息进行核实。因此,所通报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应当具备两方面特性,即及时性和准确性,越是及时、准确的信息越是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益。所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有关部门的通报以后,一定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核实信息,经过核实的信息才能作为调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依据。这也要求国务院有关监管部门在通报的同时要对所获知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进行初步的、基本的核实,尽可能提高所通报食品安全风险信息的准确性,同时也为之后两个部门的共同核实提供了便利,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三)及时调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一项科学工作,必须做到客观、真实,并力求完整性和时效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最终目的是把监测结果应用于保证食品安全。因此,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对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被作为食品安全监管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在国外广泛应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重点主要有:一是了解掌握本地区特定食品类别和特定食品污染物的污染水平,掌握污染物的变化趋势,以便为制定和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政策、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等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对已采取防控措施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价。监测资料可反映一个地区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水平,评价一个地区居民健康保护的水平和食源性疾病发生风险控制能力。以往发生过的某些食品的重点危害因素应当纳入监测计划。三是通过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和分析食品安全状况,加强公众自身保护意识,指导食品生产经营企
业做好食品安全管理。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但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是针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的具体计划。食品安全风险信息所反映出的问题可能就是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引起的,为了分析和防范食品安全风险,食品安全风险信息所反映的问题应当尽快列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食品安全风险状况是动态的,了解到的风险信息也是变化的。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国务院有关部门通报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并在会同有关部门对该食品安全风险信息进行核实后,发现食品安全风险与监测计划的监控点不符时,应当及时调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充分发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保证食品安全的作用。
(四)加强沟通、密切配合
安全生产十二条红线 第6篇
第六十二条 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进口的食品应当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后,海关凭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通关证明放行。
【释义】本条是关于从境外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
(一)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我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从境外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进口国的强制性食品安全标准,这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目的是保障进口国的食品安全。凡是从境外进口到我国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必须符合我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如果我国还没有制定该产品的国家安全标准的,为了保障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出口商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的安全性评估材料,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经安全性评估证明是安全的,方可进口。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以便今后从境外进口同一种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时有所依据。
由于对进口食品实施严格的标准化管理,多年来我国进口食品的质量总体平稳。2004年、2005年、2006年和2007年上半年,进口食品口岸检验检疫合格率分别为99.9%、99.46%、99.11%和99.29%。
(二)进口的食品应当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当依照我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进口的食品进行检验,只有经检验合格,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才能签发入境货物通关单,允许该食品进口到我国境内,海关凭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入境货物通关单放行。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荒诞世界 第7篇
约瑟夫·海勒是美国讽刺小说家、短故事作家和剧作家。他出生在一个犹太家庭, 经历了各种磨难, 16岁那年经历了二战。作为一个受害者和战争的证人, 约瑟夫于1942年加入美国空军第十二飞行中队, 担任投弹员。海勒的战争和军事经验为以后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素材。《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发表让他家喻户晓, 人们把他看作黑色幽默作家的代表人物。
后现代主义的大多数作品中,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部著名的完美体现二战期间现实的黑色幽默小说。它以二战期间驻扎在皮亚诺扎岛上的一支美军飞行大队为背景和题材表现了军队与战争的荒诞逻辑。主人公尤索林由于厌战要求停止飞行、复员回国, 但是由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存在, 他却无论如何难以实现自己的愿望。几年后, 这本小说的标题成为一个时髦词, 用来形容一种不可能的情形。人们承认《第二十二条军规》是最佳小说, 在20世纪60年代被无数西方批评人士从各种不同的视角讨论过, 如存在主义主题、后现代主义手法和象征意义。
作为美国文学史上的著名小说, 《第二十二条军规》已经被众多学者所研究。很多侧重于研究存在主义的主题, 后现代主义的手法和象征意义, 然而对于小说中的荒诞却很少有人进行深入的分析。本论文正是要填补这一空白, 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黑色幽默和当时黑暗的军事官僚作风。在介绍完作者的背景及小说的引言部分后, 本论文主要分析荒谬小说的三个方面:事件、人物和语言的荒诞。而最终结论便是:在那样的动荡期, 人们无法摆脱荒谬和疯狂的统治世界。
一、荒谬的事件
(一)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荒诞军规
军规作为小说的主线, 以混乱的方式把发生的事件联系起来。强大而专横的军规实际上不存在但在小说中却又无处不在。它是组织混乱以及疯狂的象征。士兵们如果疯了的话, 可以不作战。不过, 想要脱离战斗的过程证明他们是神志清醒的。因此, 他们不得不不停地战斗。这就像一个旋转的圆, 战场上的人永远无法逃避。
尤索林, 投弹手, 由于厌战要求回国, 但根据军规他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军规规定, 空军飞行员必须完成规定的战斗次数才能回国。不过, 每次当他完成任务时, 上校就增加飞行任务的数量。即使飞满规定的次数, 如果上司还要求他飞行, 他就必须执行, 否则就是违抗军规。鉴于军规, 他决定假装成疯子。“肯定有圈套”, 邓尼卡医生回答, “任何人想要走出作战岗位并不是真的疯了。” (海勒42) 军规规定:如果一个人疯了, 他可以要求停止作战;然而, 如果他作战时, 明确目标并担心死亡, 那就证明他是一个理智的人。最后, 尤索林被关押在瑞典。
军规是具体却又荒谬的规则;更重要的是, 它是一个抽象的制度化的现实。这种欺骗总是产生于不人道的官僚体系, 人们永远不能推翻和摆脱。
(二) 岛上发生的荒谬事件
如果你想描述皮亚诺扎岛, 用一个字形容就够了, 那就是荒谬。疯狂和荒谬的气息遍布全岛。此外, 这里《军规》的重点是用荒谬和疯狂的方式揭露战争和军事官僚阶级的黑暗与腐败。通过这些事件, 麻木和疯癫的世界简洁明了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岛上, 由于不断增加的战斗任务导致士兵们害怕死亡。对于死亡的压力不断加大, 岛内几乎所有人都变得疯狂, 害怕日益增加的任务。饥饿乔每天晚上做噩梦, 而最终死于噩梦;孩子桑普森自杀。 (海勒388) 邓妮卡医生想要获得更多的飞行任务, 但他不敢飞行。因此, 他在飞行日志上写下他的名字申请培训任务。不幸的是, 麦克沃特在进行培训任务期间自杀, 士兵们都认为邓尼卡医生已和麦克沃特一同死了, 即使邓尼卡医生实际上还活着。因此, 从那以后, 真正活着的人被传说已经死了, 这听起来很荒谬。“死去的人被看作是活着的而活着的人被看作已经死了” (海勒391) 。
在荒谬的世界中, 死亡是《军规》的主题。无数人失去了日常生活, 其中一些死于空中飞机的爆炸, 其他许多人死在医院或大街上。海勒把如此可怕的情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 轻淡又滑稽的语调使人毛骨悚然。文中穿白色衣服的士兵是一个好例子。对于一个严重受伤的士兵来说, 他应该白天晚上呻吟。然而, 我们看不到士兵的生活中有任何叹息。他更多的是“无菌木乃伊”, 而不是活生生的人。 (海勒194) 他的身体从头到脚全是绷带, 每天会有温度计插入空圆暗洞里。他看起来奇怪, 腿和胳膊悬挂在空中, 再也动不了。根本没有人关心他的生死。事实上, 现场是可怕和残忍的。小说中这种无情的描述给我们强烈的感觉——极度的恐惧和绝望。书中士兵的例子不是最典型的, 但他可以代表战争中普通战士的命运。他们的命运都控制在军官手里, 他们战斗到死是为了军官的利益和升迁。
二、《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荒谬人物
很明显, 按照所有的常规标准, 海勒的人物形象都疯了。
(一) 荒诞人物:反英雄尤索林
传统意义上讲, “英雄”一词往往意味着勇气或责任, 他们总是决定为一些神圣的事业献身。大多数英雄杀敌人, 能忍受苦难, 有坚强的意志力, 不怕死, 人民怀着强烈的崇敬之心钦佩他们。相反, 反英雄和大多数英雄的特征是相反的 (Potts 36) , 他们胆小、懦弱, 有时不道德、不诚实, 有强烈的孤独感, 他们把所有好的品质都丢失了, 除了自己。直到最后, 他们发现了人类生活和疯狂社会的荒诞可笑。 (肖69)
众所周知, 小说的核心人物是个投弹手叫尤索林。他害怕牺牲, 因为上司不断地增加他的任务量。他是主人公, 小说毫无疑问会塑造他为英雄人物, 但他却是个反英雄。
传统意义上讲, 尤索林是个反英雄人物。他怕被杀, 要不惜一切代价摆脱战斗。每个时代都塑造自己的英雄。尤索林是时代造就的人物, 他有智力却没有目标, 有为理想奋斗的愿望, 却没有活动的舞台, 他的贪生怕死乃至临阵逃脱是整个环境的合理产物, 无政府主义历来是对官僚主义的惩罚, 尤索林无力抗拒整个社会, 他只能消极抵抗。信仰的丧失, 理想的落空, 正是尤索林这一代美国人的特色, 资产阶级的英雄已随着这一阶级的衰败而走向消亡了。尤索林把逃跑视为勇敢、尽职, 这种争取个人生存的行为带着明显的存在主义烙印。尤索林是传统意义上的反英雄, 然而, 正是这个胆小的贪生怕死的尤索林, 比一个勇敢的尤索林更加忠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
(二) 其他人物的荒谬特征
小说42章共有至少70个人物形象。除了尤索林把我们带到荒谬的世界中之外, 其他人也为黑色幽默小说作出了贡献。下面举三个例子:卡斯卡特上校、米洛中尉和一些典型的人物。在小说中, 主要人物是士兵。我们通常会认为士兵们是勇敢的、有责任心的, 可以在任何时候为国家捐躯的人。然而, 我们从这些军官和士兵的身上看不到任何卓越的品质。海勒创造的人物是自私的, 是从别人的牺牲中获得的。上校卡斯卡特是战争时期黑暗自私的官僚阶级的典型人物, 他自命不凡 (海勒278) 。他是一个有心机的人, 会千方百计讨好里德尔。他为了得宠上级, 飞黄腾达, 就发疯似地专心训练自己的士兵。他不断增加空中飞行射击德国人, 完全不顾及士兵们的安全。在他眼中, 士兵们和居民甚至是实现他升职的理想工具。一次他命令部队轰炸他们自己村。这不合理可笑的原因是他要为德国人设置障碍。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的孩子欢呼着仰慕的部队, 却被所谓的“同胞兄弟”袭击。斯克斯考夫着重表现了军事机器对人的个性的摧残和扼杀。
海勒尽力描绘的另一个典型人物是中尉米洛。如果说上校卡是代表官僚制度, 那么米洛将是西方权力和金钱的杰出象征。他是中队一名不起眼的士兵, 但是通过战争, 他获得了声誉和金钱。他要留在烂摊子主任的位置, 可以向他提供方便, 从而进入资本主义世界。他以改善管理和更优质的饮食为借口控制飞机。他驾驶的飞机可以飞往世界各地, 而且机身设计也特别张扬, 上面写着“勇气、威力、正义、真理、自由、荣誉和爱国主义”的字样。米洛着重表现了资产阶级视财如命、唯利是图的本质。
除了这些人物, 海勒的小说中还有一些其他突出展示的人物。这些人主要是社会的受害者。作者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 他们用放大镜和哈哈镜把这种荒谬和压迫加以放大、扭曲、变形, 变得更加荒谬和滑稽可笑, 更加反常无理、丑恶可憎, 其中也寄托了他们无可奈何的悲观和痛苦心情。
三、语言中的荒诞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字游戏, 把合理的逻辑放到荒谬中。因此后现代的主要特征是意义的不确定性。海勒使用大量矛盾和重复的句子来指示不确定性, 小说中能找到许多示例。
(一) 矛盾和含糊不清的句子
小说中, 矛盾的尴尬让人困在无休止的循环中。在错误的情况下, 作者会用理智推理, 然后得出一个荒谬的结论。通过使用大量的矛盾和含糊不清的句子, 海勒深化了人们对不合逻辑世界的荒谬感。
起初, 海勒通过一些单词或短语创造了大量意外和突如其来的句子。比如, “邓巴爱射击, 因为他讨厌射击时的每一分钟, 这样时间过得会很慢”。 (海勒43) 海勒使用的单词是自相矛盾的, 读者很难明白。这样一种方式在海勒的小说中到处都可以找到。它们没有任何意义, 而且读者也很迷惑, 觉得这个病态世界中的语言是不合理的。世界就是如此。更重要的是, 海勒用一些含糊不清的句子来表达这个疯狂世界里的荒谬东西。
比如:“The more alfalfa he did not grow, the more money the government gave him, and he spent every penny he didn’t earn on new land to increase the amount of alfalfa he did not produce.Major Major’s father worked without rest at not growing alfalfa (Heller 96) .
正如谚语所说“没有痛苦, 没有收益”, 一个人如果想有所收获就得付出, 少校的父亲不做任何事情, 而且越懒惰, 获取的钱越多, 这是违背正常事物发展规律的。少校的父亲确实很聪明, 但海勒的表达令读者迷惑不解。这是多么疯狂的世界!海勒使用矛盾和含糊不清的句子有助于我们把握世界的荒谬和不合理。
(二) 重复句与无关紧要句
如果尤索林和其他人物的行为展示不了当时的世界, 重复和不相关的句子可能会清晰地展示整个不正常的世界。重复和不相关的句子比比皆是。普通意义上, 如果我们故意和频繁重复, 这意味着这些事情是非常重要的。不过, 在海勒的小说中, 句子本身毫无意义, 对话也令人困惑, 因为他们完全没有意义。它们就像是前句的回声。让我们看看上校和将军之间的对话。毫无意义的回声给我们更好地展示了上层阶级的无知。
“Well, what did he say?”
“T.S.Eliot, ”Colonel Cargill informed him.
“What’s that?”
“T.S.Eliot, ”Colonel Cargrill repeated.
“Just‘T.S-’”
“Yes, sir.That’s all he said.Just“T.S.Eliot.”
“I wonder what it means, ”General Peckem reflected.
Colonel Cargill woundered, too.
“T.S.Eliot, ”General Peckem mused.
“T.S.Eliot, ”Colonel Cargill echoed with the same funeral puzzlement” (Heller 41) .
这是另外一种获得相同效果的方法, 也就是简单地重复句子。但是, 读者可能会有强烈的感觉, 人不能理解对方。让我们看看另一个尤索林和卢西亚娜之间的对话。
“All right, I’ll dance with you, ”she said, before Yossorian could even speak.“But I won’t let you sleep with me.”
“Who asked you?”Yossarian asked her.
“You don’t want to sleep with me?”she exclaimed with surprise.
这是尤索林和卢西亚娜第一次见面时说的话, 大多数句子都重复几次。在这个混沌的世界, 沟通变得如此困难, 简单重复只是使人们的交流变得复杂并且挫败人们的信仰。这也告诉我们一些连续的句子是在句子中的不相关性。说话者所谈论的内容对听话者而言意味着别的东西。我们再一次从海勒的写作中感受到疯狂的世界。
四、结论
海勒擅长巧妙地使用这些艺术手法, 如通过极端夸张、相互矛盾、诡辩、对比等手法来展示人们的荒谬和人性的扭曲。人们会感到彼此间的冷漠和不信任。讽刺与辛辣可笑的幽默彻底推翻了西方传统文学中的幽默元素。
《第二十二条军规》用语言作为武器, 抨击战争期间那些黑暗和腐蚀的制度。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在此制度下的荒诞世界中, 语言让沟通显得无力。荒谬和令人困惑的语言和看似貌不惊人的结构是海勒应付这些荒谬的材料最重要的技巧。然而, 海勒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伟大的著作, 更重要的是从中我们知道战争时期, 那些士兵在黑暗和不合理统治的官僚上司的控制下, 渴望推翻动荡局势。另外, 他的写作手法对以后的文学作品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摘要:本文通过对空军军队中发生的一连串的荒诞事件, 主人公约塞连的反英雄任务形象和其他人物形象及关于小说中荒诞不经的言语的分析, 力图使读者清楚认识到二战期间官僚资本的黑暗腐朽。总而言之, 本文对整个荒诞世界的分析将成为读者欣赏解读约瑟夫海勒的经典著作《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一个重要依据和线索。
安全生产十二条红线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