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品牌进化新动力论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品牌进化新动力论文(精选3篇)

品牌进化新动力论文 第1篇

近年来,许多学者尝试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种群间竞争分析经济系统中的企业竞争,得到了良好的结论。几乎所有这方面的论文都是利用生物数学中经典的Lot- ka-Volterra方程对企业行为进行分析,这些研究是富有成效的,但是既然企业间的竞争和合作都是动态的,那么从生物进化动力学的角度分析企业间竞争和合作将是非常贴合实际的。因此,下面我们尝试利用进化动力学的思想方法,构造企业创新动态演化发展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希望我们的工作对于当前的研究有所补充。

假设A,B为某一种群的两个亚种,考虑到生态系统中总是存在最大容量,因此下面我们假设两个亚种总的数量保持不变。X1,X2为这两个亚种在某时刻的相对多度(即比例),那么必然有X1+X2=1。根据进化动力学理论,建立如下的选择动力学方程:

其中,a,b为两个亚种的适合度(即繁殖率), ф=a X1+b X2为两个亚种的平均适合度。显然A,B两个亚种的适合度决定了它们的未来:如果某亚种的适合度超出平均适合度,则该亚种的相对多度将持续增加,换句话说, 另外一个亚种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当满足一定的条件时,两个亚种也可能实现某种形式的稳定共存。

企业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如果没有周期性的有计划的创新决策,就很难创造企业新的核心能力,就会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局面,就会使企业内部失去生存与发展的动力。但是,由于创新需要冲破原有的企业结构和思想观念,需要追加高额的风险投资成本, 因而许多企业会因为惰性而不愿意进行创新。于是,我们可以将市场上生产同一产品的企业视为同一种群的两个亚种,其中的一个亚种属于技术创新型企业,另一个亚种属于落后淘汰型企业。基于以上讨论,可以利用进化动力学对企业间的动态发展进行分析,从而可以建立如下企业创新动态演化模型。

二、模型和分析

1、晋级模型

假设在某一市场上生产同一产品的企业分为两类:一类为技术创新型企业,另一类为落后淘汰型的企业。考虑到技术革新性企业往往污染小、社会效益好,所以往往能够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而那些落后淘汰型企业往往因为环境污染大、社会效益差,属于国家要求停产关闭的对象, 因此要保持生存,必然要求它们不断改进生产工艺,于是有一部分落后淘汰型企业会向技术创新型企业转变。考虑到市场存在最大的饱和量,因此我们总假设市场上生产该产品的企业数量保持不变,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得到如下的模型:

其中,X1为技术创新型企业的相对多度(即比例),X2为落后淘汰型企业的相对多度,且满足X1+X2=1;准为两类企业的平均适合度,ф=a X1+b X2;a为技术创新型企业的适合度,b为落后淘汰型企业的适合度,因为落后淘汰型企业的所需成本低,更易扩张,因此我们假设a<b;假设 μ 为落后淘汰型企业向技术创新型企业转变的系数,且称0<μ<1为创新系数。如果我们将淘汰落后型企业转变为技术创新型企业称作“晋级”,那么我们称系统(2)为企业晋级模型。

下面利用微分方程定性理论,求解系统(2)的平衡点。 由ф=a X1+b X2及X1+X2=1,容易得到ф=a X1+b X2=b+(a-b)X1, 将其代入系统(2),并令

得到X1(a-ф)+μb X2=(1-X1)((a-b)X1+μb)=0,于是解得

对晋级模型进行分析可知:那么当满足条件是稳定正平衡点,此时那么当时,X*1=1是稳定正平衡点,此时X*2=0。

于是我们有如下定理。

定理1:当时,系统(2)存在唯一的稳定正平衡点(X*1,X*2),其中系统(2)存在唯一的稳定正平衡点(X*1=1,X*2=0)。

从前面的分析及定理1可以看出,在晋级模型(2)中创新系数μ是一个关键所在。从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两类企业在初始状态下的相对多度是多少,只要两类企业适合度之比a/ b小于1-μ时,两类企业的相对多度X1和X2就会达到稳定的状态,即两类企业的比例保持稳定不变,各自的比例分别为。但是当创新系数足够大时(当),所有的落后淘汰型企业最后必将都转变成技术创新型企业。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这说明,稳定状态下创新型企业的相对多度X*1是一个关于创新系数μ的增函数。在a,b保持不变的条件下,X*1将随着μ的增大而增大。换句话说,稳定状态下创新型企业在全部企业中所占的比例随着创新系数μ的增大而增大。这与企业生产活动的实际情况是一致的。

2、晋级—降级模型

晋级模型(2)刻画了落后淘汰型企业和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动态竞争过程,但是此处暗含了技术创新型企业一直保持良好的技术创新状态。然而,从较长的周期来看,两类企业的状态应当是相对的、动态的。事实上,许多企业在企业生命周期的成熟期,整个企业处于惰性状态,缺少创新所需的内部条件,因此技术创新型企业也同样可能会转变成落后淘汰型企业。在实际观察中,我们也不乏这样的案例。所以,在建立模型时需要考虑这一因素,即我们需要考虑技术创新型企业和落后淘汰型企业相互转变的可能性。 仿照之前的分析,我们称技术创新型企业转变为落后淘汰型企业的过程称为“降级”。

显然,技术创新型企业相对多度的变化率就应当等于落后淘汰型企业的晋级率减去技术创新型企业的降级率。 因此,在对晋级模型(2)进行修正后,我们得到了如下的企业晋级—降级模型:

其中,μ1为技术创新型企业向落后淘汰型企业转变的系数,称0<μ1<1为落后系数;μ2为落后淘汰型企业向技术创新型企业转变的系数,即创新系数且满足0<μ2<1。其余变量和参数的意义均与系统(2)保持一致。

同样利用微分方程定性理论,求解系统(4)的平衡点。令

由ф=a X1+b X2及X1+X2=1,得到ф=a X1+b X2=b+(a-b)X1,代入方程(5),得(b-a)X21+(a-b-μ1a-μ2b)X1+μ2b=0,解得

因为(a(1-μ1)-b(1-μ2))2+4abμ1μ2>0恒成立,因此X*1有意义。考虑到当μ1=μ2=0时,并且此时X*1取得最小值,即X*1=1为X*1的最小值,这与实际生产不符合,因此舍去。即我们只考虑的情况。

对于企业晋级—降级模型(4),显然有

这说明X*1是稳定正平衡点。此时

于是我们得到如下的结论。

定理2:对于系统(4),一定存在唯一的稳定正平衡点(X*1,X*2),其中,

定理2说明,无论两类企业在初始状态下的相对多度是多少,最终两类企业的相对多度X1和X2一定会达到稳定的状态,即两类企业的比例保持稳定不变。

三、数值仿真与分析

1、例1

对于晋级模型(2),考虑X1(0)=0.3,X2(0)=0.7,a=0.2, b=0.3,可得到如下系统:

其中ф=0.2X1+0.3X2。然后在分别取 μ=0.2和 μ=0.4, 得到数值仿真图1和图2。

当μ=0.2时,满足条件,此时X1(t)和X2(t)趋于稳定正平衡解,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创新型企业和落后淘汰型企业的比例最终趋于稳定;而当μ=0.4时,满足条件,此时X1(t)趋于1,X2(t)趋于0,这意味对着时间的推移,落后淘汰型企业最终都要关门倒闭,市场上只剩下技术创新型企业。

2、例2

对于晋级—降级模型(4),考虑X1(0)=0.3,X2(0)=0. 7,a=0.2,b=0.3,μ1=0.1,μ2=0.25,可得到如下系统:

其中准=0.2X1+0.3X2,得到数值仿真图3。

从图3可以看出,X1(t)和X2(t)最终都趋于稳定平衡解。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创新型企业和落后淘汰型企业的比例最终将趋于稳定。

四、讨论

本文针对生产实际,建立了企业晋级模型和企业晋级—降级模型。从企业晋级模型分析可知,当企业创新系数时,技术创新型企业和落后淘汰型企业可以实现均衡;当企业创新系数时,所有企业都会转变成技术创新型企业。而且可以看出,企业创新系数越大,在稳定状态下技术创新型企业所占的比例就越高。考虑到长期生产过程中技术创新和落后淘汰总是在动态变化的,我们建立了企业晋级—降级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模型存在唯一稳定正平衡点,这意味着当我们考虑技术创新与落后淘汰之间是动态变化的,两类企业最终的比例将保持稳定不变。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实验,我们动态展示了企业创新的演化过程。企业晋级—降级模型强调了竞争的公平性,即企业只有不停地进行技术创新和改革,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稳定生存下来,以获得更大的发展。我们的结论表明,只有大力支持落后淘汰型企业的科技创新以及技术改革,才能使整个企业群成走上创新发展的道路。

摘要:本文建立于进化动力学理论基础之上,引入创新系数和滞后系数,分别讨论了企业晋级模型和企业晋级—降级模型,运用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分析了其稳定性,并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模型有效模拟了企业创新的动态演化过程。

“疯狂基因”:进化的动力? 第2篇

莱文纽斯的父亲能听到来自脑海深处的声音:其中一位名叫“提多”,喜欢插话爆粗口;另一位是“嗜血怪兽”,会咆哮并怂恿他做一些超越常规的事。在她父亲有生之年的大部分时光里,这些声音萦绕不去,迫使他偏离生活正轨。父亲的经历令莱文纽斯深深体会到精神病的摧毁性与羞辱性,但也开启了她对精神病的研究。

据粗略统计,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每25人就有1人受到严重精神疾病的困扰,一些常见的病症如精神分裂症、躁郁症,以及如今发病率不断上升的自闭症,很大程度上是来自遗传。理论上,如果这些疾病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就应该被自然选择所淘汰,但事实上它们从未消失。

其中的缘由,一些学者认为是这些“疯狂基因”有时会表现出非凡的天赋,就像俗话所说的——疯子与天才往往只差一步。莱文纽斯引用英国约克大学考古学家佩妮·斯派金思的观点:精神疾病之所以长久存在,就因为它们对人类的进化做出了贡献。远古人类之所以能成功地生存下来,部分原因就是他们可以容忍群体中的“异类”。

遗传学上的最新发现也印证了斯派金思的理论:一些携带精神疾病的遗传因子曾在人类社会兴旺时广泛蔓延,并可能给予了人类祖先以其他古人种所没有的益处。而这个新发现也在提醒着身处现代社会的大众:我们对莱文纽斯父亲这样的人的重视还远远不够。根据斯派金思的理论,人类对精神病遗传因子的容忍,让大脑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这一举措成为早期技术革命的导火索。

“疯狂”的遗痕

当然,不是说如果没有这些带有自闭症特征人群的出现就不能发明那些技术,只是这样的创造性更可能来源于一些具有制度化思维、精于发现细微差别的人。

在技术革命的同时,还发生了工艺创作上的浪潮。这些创作痕迹可以从远古珠贝项链以及在骨头和赭石上的装饰中看出。在约3万5千年前,现代人开始在洞穴中创作栩栩如生的动物和人物画。一些学者,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尼古拉斯·汉弗瑞认为,这些工艺以及壁画与那些“学者型自闭症患者”的作品极其相似。

同时期出现的宗教和神学上的证据也随之浮现。一些由巫师(萨满)创作的具有隐喻性、梦境般的壁画给社会带来重要影响。斯派金思表示,这些巫师常常是不平凡的、极具创造力的一类人,甚至可以时常“灵魂出窍”。就像戴维·怀特里在《壁画与人类灵魂》一书中所说的:“用现代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来看,我觉得可以说大部分萨满都有情绪失调迹象,或者说是躁郁症患者。”

犹他大学的人类学家亨利·哈泼丁认为,斯派金思的说法在表面上说是可取的,标准化的工具诞生以及一些艺术创作的细节的确掀开了真相的一角,但是那些受困于精神疾病的人真的能赢得“适者生存”的游戏吗?那些“躁郁症”患者或许有能力团结族人,但是他们首先得养活自己,繁育后代。而从现代社会的情况看,精神分裂症患者遭遇到极大的适应性障碍。

的确,考古学证据是间接的,但遗传学研究已经开始将这些理论拿到了台面上。在去年对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测序结果表明,他们的基因结构99.8%与现代人相同。而哈佛医学院的戴维·里奇等人研究发现,在几点关键性的不同上——AUTS2,CADPS2以及NG3——都与精神疾病有关。基因AUTS2和CADPS2与自闭症相关,而基因NG3则与精神分裂症有密切联系。

虽然还不清楚现代人是否比其他人种携带更多的精神类疾病基因,但就目前所知,遗传性精神障碍在其他灵长类动物中是十分罕见的。5-羟色胺转运蛋白SERT普遍被认为与多种遗传性精神疾病有关,携带SERT的基因有长、短两种形态。德国伍兹堡大学克劳斯-彼得·勒奇和他的同伴研究了12种携带这种基因的灵长类动物,并发现短/短类型只出现在人类以及恒河猴身上。勒奇说,携带短型基因使得人类与恒河猴暴露在情绪失调症的危机中,但这种现象并没有在其他的动物身上发现。

双刃剑

但是这种“缺陷”基因却也有它的益处。在高压环境下,短型基因往往容易导致情绪低落。但在正常的环境中,拥有这种基因类型的人则更容易获得成功。其中一个证据就是,人类与恒河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遍布世界各地,而不像其他的灵长类只能在某个固定区域内旺盛发展。人类和恒河猴适应新挑战、新环境的能力很可能得益于“短款”SERT基因。

这种适应性在过去的10万年中可能十分重要,因为这正是我们的祖先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的时期。有证据显示,在这个时期,SERT基因也在飞速地进化。此外,在这一历史阶段中,另一种与精神障碍相关的基因也显著增加。这就是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有关的基因——DRD4-7R。

DRD4-7R基因在某些人群中分布十分广泛,如亚马逊河下游的印第安部落中,80%的人携带着这种貌似对他们有益的基因。勒奇表示,过去这些基因表现出来的特征在一些社会群体十分被看重。如在游牧民族中,与ADHD相似的特征就十分普遍。

就像SERT一样,DRD4-7R基因所带来的后果也是双方面的。有学者把它们称之为“兰花基因”——得到照料就开出娇美花朵;不管它们,适应不良的症状就开始显现。如果斯派金思是对的,那么许多与环境相关的基因都有这种两面性。我们的祖先可能从它们身上得益,而现代社会则趋向于认为这些非凡的头脑是严重的疾病。引用怀特里的说法,在现代,成为异类不是什么好事,社会不断把与众不同归结为病态表现,使他们丧失了潜在发展优势。

与其直接排斥这些异类,我们是否应该更珍惜他们的潜在能力?如果这些人的特殊能力促进了人类的发展进程,那么在未來几千年里我们可能仍需要他们不平凡的想法。

在遗传选择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我们可能很快就可以通过甄选胚胎的基因构成,来消除可能导致精神分裂或自闭症这类疾病的不利因子。但这样会不会是一种倒退呢?

本土品牌:学会进化 第3篇

吴志刚,盛世传美首席营销顾问,现任某公司董事总经理,深谙品牌系统管理与本土智慧的实战营销人,中国营销最高奖2007年度中国杰出营销人金鼎奖得主,中国化妆品行业十大策划人。超过十年化妆品品牌管理与市场行销经验,任上市公司与知名企业总经理、市场总监、事业部总经理,

电子邮箱:

wzg1236@163.com

手机: 13926079818

前一阵子,“把品牌当孩子养,但要当猪卖”的朱新礼先生终于没有把“猪”卖掉。

官方的说法是这头“猪”卖掉之后,可能会影响别的“猪”生存。因为买他的“国际大灰狼”太强大了,吃了这头“猪”马上要转吃别的“本土猪”了。但仔细思量起来,这个逻辑好像不对:因为按照“物竞天择”的原则,只要是“猪”早晚要被吃,只要是“狼”早晚要吃“猪”,这个道理可不管“本土猪”还是“国际猪”,也不管是“本土狼”还是“国际狼”。由此可见,企业与品牌生存的关键是要在企业生存的生态链中尽量避免做“猪”,因为“猪”并不是每一次都有侥幸逃生的机会。

2009年,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在1859年的《物种起源》中,达翁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其中的核心“过度繁殖、遗传变异、自然选择” 三点,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经过20多年的残酷竞争与选择,在中国化妆品的“丛林”中,本土化妆品企业从低级到高级,也进化出了这样几种“适者”的生存状态:

第一种是豺狗型企业。他们如同雄狮争抢食物后的豺狗,一路远远跟随狮子,目的就是为了分得一些剩余腐烂食物。不论是“傍大款”还是“假名牌”,这些化妆品企业为了活下来,其战略就是跟随性的模仿与抄袭,毕竟这是一种最节省体力的生存方式,也是目前绝大多数本土化妆品企业采用的生存方式。

第二种是土狼型企业。他们有敏锐的目光与快速的行动,经常能发现狮子没有发现的猎物,或者在发现猎物后更快行动。他们往往最先切入“农村市场”、“商超终端”、“化妆品专卖店”,往往最先推出功能性的祛斑、祛痘、减肥等特殊商品,通过快速切入空白市场获得丰厚回报,如前期的丝宝、索芙特、隆力奇、白大夫就是这种类型的企业。

第三种是苍鹰型企业。他们目光敏锐,行动迅速,更关键的是他们与狮子拥有完全不同的捕猎方式与技能。他们专注于某一细分市场,在全新的空间视野内寻找猎物。这种本土企业不多,但却有着标志性意义,如佰草集专注于中草药市场,美即专注于面膜产品,雅茚专门开拓网络销售,敏锐的视野引领他们的品牌走出了一条不同的路。

第四种是雄狮型企业。他们步伐坚定,行动从容,他们是“森林之王”,因为在他们固守的领域与划定势力范围内无人可与为敌。这样的企业经过多年的市场洗礼,已经积累了丰厚的资源与经验,正在朝王者进发。专卖店领域的迦南国际,美容院领域的柔婷,洗涤领域的立白与纳爱斯,液体洗涤剂领域的蓝月亮都是此种类型的企业。

生存斗争及适者生存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的过程,在不同的选择下会有不同的生态,在过去的市场环境下自然也就产生出这样一些生存者。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化妆品市场到处充满机会与猎物。不论是新的品类需求、新的产品需求、新的功能需求、新的渠道需求还是新的细分市场需求,都在层出不穷。以至于很多化妆品企业相信在中国广阔无垠的市场上,机会无处不在,坏手气不一定总会遇到我。过往20年,中国本土品牌的成功者都是这个市场上的“机会主义者”。

当猎物极度丰富的时候,捕捉机会与快速出击是个优势。但中国市场的发展却证明另外一个道理:机会从来都不可靠。因为当你发现机会的同时,无数捕猎者也在觊觎着。仅以化妆品专卖店市场发展为例,曾经充满无数创富机遇的蓝海,在短短四五年间随着竞争者的纷至沓来,蓝海早已染红:3年前切入专卖店渠道只需要做出产品就有人买;2年前除产品外还有个代言人招商就不错,1年前经销商已经开始抱怨品牌选择的代言人名气不够;而进入2009年,如果在各个媒体没有足够的广告投放似乎连店铺都不买账了。短短4年间,中国化妆品专卖店市场实现了快速跨越,众多本土品牌的纷纷进入,推动市场快速成熟,进入壁垒也从几十万迅速提升到千万以上,“繁殖过剩”与“生存斗争”这两个进化论的基本现象一直在持续上演。

残酷的“自然选择”在日日上演,羸弱的品牌生命在天天淘汰。现在基因学的诞生,为此提供了重要的证据,事实上,物竞天择,竞的是“基因”。在残酷的市场环境中,要想赢得未来,本土品牌就必须学会“适应性变异”,学会改变基因,开始新一轮进化。

——学会更加深入的洞察中国消费者。作为本土企业我们曾经了解过去的消费者,但并不代表对今天的消费者了解更多。随着中国消费的整体升级,消费者更加成熟、更加时尚、更加专业。如果不能深入了解他们,本土品牌将一无所有。

——学会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决策成功度。在成熟的市场上,获得成功的关键并不是把握机会,更关键的是要少犯错误。宝洁的成功告诉我们,量化营销能极大提高决策精度,确保企业在危险的环境下更有效的利用资源。

——学会建立更加牢固的品牌。品牌不是名牌,我们要学会占据消费者的心智。与动辄百年的国际品牌相比,本土品牌才刚刚创立。作为本土品牌要清楚与竞争者的差异在那里,与消费者沟通的情感纽带在那里,唯有品牌才是化妆品企业最可宝贵的资源。

——学会依靠团队,而不是依靠英雄。英雄的老板可将企业带入天堂,但更常见的却是带入地狱。在未来时代,英雄已经谢幕。本土品牌要想持续生存与壮大,必须摆脱家族化的管理与英雄式的领导,招聘培育起一支属于企业,能实现品牌永续经营的核心团队。

面对新的竞争环境,本土品牌必须开始新的进化,因为一旦停止进化,即使是昔日雄霸地球的恐龙,也难免成为一堆化石。早在200年前,就有智者告诉我们:

生存斗争的结果就是适者生存,即具有适应性变异的个体被保留下来,这就是选择。不具有适应性变异的个体被消灭,这就是淘汰。

品牌进化新动力论文

品牌进化新动力论文(精选3篇)品牌进化新动力论文 第1篇近年来,许多学者尝试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种群间竞争分析经济系统中的企业竞争,得到了...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