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配器系统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配器系统范文(精选9篇)

配器系统 第1篇

测控平台是装备状态检测与过程控制的核心, 各组成部分相互配合完成电源控制、激励产生、信号获取、信号调理、数据分析等功能, 可对我军所有现役主战装甲装备进行全车性能检测和部件项管。测控平台遵循通用化、模块化和标准化的测控系统设计准则, 总体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针对不同装备、不同系统的性能测试需求, 平台主体结构无需改变, 更换不同适配器、传感器和电缆即可实现。

测试主控单元是检测线系统的核心单元, 其核心为PXI总线计算机, 并配有数据采集卡和电源系统。在内置板卡、电源以及软件系统的支持下, 完成流程生成、数据采集、运算决策、控制输出、人机交互以及电源供给等功能, 以实现装备整车以及各系统的技术状况评价。而测控主机在测试主控单元中处于大脑神经地位, 保证测控主机正常工作, 是测试主控单元功能正常的根本。

实际使用测控平台过程中, 如果测控主机因自身内部采集卡、视频卡、串口等部分出现故障而导致功能不正常, 修理工作人员不具备检修测控主机的能力, 就无法找到故障的具体位置, 只能更换测控主机、向上级单位申报或是联系学院人员调试设备, 既增加了维修成本, 又延长了修理周期, 严重影响了部队战斗力的发挥。在此背景下, 为尽快解决部队对测控主机无法调试的困境, 充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 在测控平台基础上, 开发能够使测控主机实现自检功能的适配器显得尤为必要。

1 自检适配器硬件设计

自检适配器主要功能是完成测控主机的自检功能, 因此适配器硬件电路设计是在满足实现自检功能的基础上, 遵循通用化、模块化、可扩展化设计理念, 按信号功能原理进行的电路模块化设计。适配器原理图分为电源部分、模拟输入部分、数字输出部分、时钟脉冲部分、模拟输出及电压检测部分部分、串口检测、视频输入部分六部分组成。

1.1 电源部分

电源部分主要功能是为整个电路供电。由于电源是测控主机上的+26V, 而电路中采用芯片主要是CMOS芯片, 4093、40193、NE555N、74HC4051工作电压均为+5V, 数字式电压表工作电压+5V (测量负电压需-5V) , 因此采用YD20-24D05 (管脚定义如表1) 的DC-DC电源模块, 输入电压为宽范围18V~36V, 功率为20w, 双路输出电压为+5V、-5V, 输出最大电流分别为+2A、-2A将测控主机上+26V通过电源模块转换成±5V, 满足电路供电需求。

1.2 模拟输入部分

模拟输入部分电路功能是产生模拟信号通过模条输入到数据采集卡PXI-2204中。

1.2.1 PXI-2204的AD转换部分对模拟信号的输入范围是-10V~+10V, 因此测试电路应用NE555N接成无稳态多谐振荡器。

电容C2由电源5V通过R25、R26和R29充电, 而放电则通过R29和NE555N内部的晶体管通道, 在NE555N产生-5V~+5V的锯齿波信号, 通过达林顿管射极输出器Q1 (MPS-AB) 输出AIint。因为Q1输出是通过C3反馈到R26的上端, 所以C2在充电期间, R26的压降系数是一常数, 故输出为线性斜波, 采用这种方法, 保证输出信号具有良好的线性。

1.2.2 模条上56针脚为模拟输入, 将其分为七组, 通过数字双8通道模拟开关74HC4051选择输入针脚。

图8电路由脉冲发生器、计数、译码驱动电路组成。图2中施密特触发器4093与R40、C4产生频率为1Hz的振荡信号CP使40193计数, 40193是四位二进制计数器功能表如表2所示。

图2中TCU是进位输出端, TCD是错位输出端, 计数器在CP信号下从“0000”开始计数, 计数到“1000”时, 脚O-3输出高电平通过非门4096使PL为低电平, 计数器预置数, 开始重新计数。

40193的脚O-0、脚O-1、脚O-2分别连接74HC4051双8通道模拟开关的A、B、C三端, 控制74HC4051双8通道模拟开关的通道选择, 74HC4051功能表如表3所示。

对于74HC4051, 0~5V逻辑信号可以控制±5V模拟信号传输 (VCC=5V, VEE=-5V) , INH为“1”时全部通道为关闭。在此过程中INH始终为“0”, 40193的脚O-0、脚O-1、脚O-2在“000~111”之间循环, A、B、C三端分别在“000~111”循环, 通道选通顺序为X0~X7, 从而使模拟信号按针脚顺序输入。在每个通道外接5k电路保证通道无输入时处于悬空状态。通过以上电路完成了向测控主机输入模拟信号。

1.3 时钟脉冲部分

时钟脉冲部分功能是产生时钟脉冲给计数器GATE。为了能够直观检查计数器计数情况, 采用四2输入与非施密特触发器4093与R40、C4产生低频时钟脉冲信号, 频率为1Hz, 公式为f=1/RC, 图4中CP表示时钟脉冲。

1.4 数字输出部分

数字输出部分功能主要是测试模条上的数字输出DO。当数据采集卡设置为输出时, 数字输出高电平“1”电压为5V, LED发光的驱动电流为10m A~20m A, 限流电阻R=0.5k, 因此采用逻辑高电平驱动LED, 若LED亮则输出正常, 表示相应的模条口通道正常, 电路如图5所示。

1.5 模拟输出及电压检测部分

模拟输出及电压检测部分的主要功能是测量模条上输出的模拟量DA0、DA1、5V、±12V、26V和+12V警示灯, 它的工作原理框图如图6所示。

电路采用了数字电压表显示测量电压值, 数字电压表具有功耗低、精度高、性能稳定和观察方便的特点。电路使用ICL7107芯片是高性能、低功耗的三位半A/D转换电路。它包含七段译码器、显示驱动器、参考电源和时钟系统, 内部的一根背阴极驱动线, 适用于液晶显示 (LCD) , ICL7107可以直接驱动发光二极管LED。A/D转换器将输入的模拟信号电压转换成中间量频率, 再将中间量变换成数字量并通过双四路模拟开关4069向外发出BCD码, ICL7107将BCD码转换为七段笔画码输出给LED, 扫描驱动电路由ICL7107内部的时钟系统控制, 基准电压为100m V, 量程为-30V~+30V。由于电路测量正负电压需求, 芯片工作电压为+5V, 负电源脚接-5V, 电源地、信号地、模拟地、基准地共地, 其电路如图7所示。

1.6 串口测试部分

RS232串行通信, 就是将一条信息的各位数据按顺序逐位传送的通信方式。传输数据格式为一位起始位、七位ASCⅡ码、一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RS232串口各端脚的定义及两个串口通信最简单的连接方式如表4所示和图8所示。

RS232口默认使用PPP协议, 电缆两头相同。测试时采用零Modem方式, 将两个RS232口互相连接起来, RXD与TXD交叉连接, 地线相连, 并给两个端口设置一致的参数, 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准备好就可以开始发送和接收数据, 实现全双工异步通信。

1.7 视频输入部分

视频输入部分主要功能是输入模拟视频信号。图像采集卡具有4个独立的图像处理IC, 模拟方式的图像采集速度达到每通道30帧/秒, 因此直接将摄像头采集的视频图像信号通过同轴电缆传输到图像采集卡。

1.8 电路板设计

利用Protel DXP 2004将原理图生成PCB板如图9, 将连接头及端子置于板四边便于接线, LED灯置于背面方便观察。

2 自检适配器测试

2.1 测试的硬件组成

测试硬件主要由测控主机、自检适配器、连接电缆组成。硬件实物如图10所示。

2.2 测试方法

用测控主机模条上的26V电源给自检适配器供电, 利用万用表测量输出的模拟量, 示波器显示时钟脉冲信号, 拨动开关记录电压值, 观察电路板上的LED, 在将测量值与设计的理论值作比较, 是否在误差范围内符合设计要求;若相符合则与测控主机连接进行测试, 并运行测试界面观察是否能够完成测试。

2.3 测试验证

测试结果如下:

模拟信号模输入AIint:锯齿波, 幅值为-4.8V~+4.8V, 线性度较好;

时钟脉冲信号CP:频率为1Hz;

数字输出部分:上高电平LED灯亮;

数字表头电压值:测量电压值分别为4.7V, 11.8V, -11.7V, 35.9V。

软件测试界面运行结果如图11和图12所示。

DI/O测试结果:当采集卡通道设置为输出时, 按下右侧开关左侧LED与电路板背面LED均发亮, 如图13。

GATE测试结果:在界面中观察到脉冲波形个数与计数结果符合, 如图14。

COM测试结果:在COM1输入字符串点击发送, 在COM2点击接收, 显示输入的字符串, 如图15。

视频测试结果:点击开始录像, 系统打开摄像头开始录像, 在控件中播放图像视频, 如图16。

通过对得到的测试结果分析, 适配器完成测试任务, 各项功能均达到设计初的需求。

3 结论

为了实现测控主机自检需求, 提高其可靠性, 在深入分析了测控主机的的结构及原理, 明确了测试任务以及测试流程的基础上, 完成了自检适配器硬件功能结构、接口及外形设计及内部的设置, 并利用Lab Windows/CVI进行程序开发, 编写测试界面及各部分功能, 最终实现了测控主机的自检功能。

自检适配器虽然已经设计完成, 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以及在以后研究工作中值得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一方面虽然适配器能够基本实现自检功能, 但是测量的精度, 电路自身的保护电路考虑的不够全面, 对信号的时序性需加以分析;另一方面由于自身对软件的学习不够深入, 应用时间不长, 不够熟练, 测试界面仅仅采用简单的方法实现了最基本的测试功能, 还不能实现生成检查报告及故障分析查询等功能, 因此软件的实时性, 人机界面的交互性和可操作性, 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常天庆.装甲装备技术状况检测线研究[R].中国国防科技报告, 2012.

[2]马殿哲.基于FTA的某火控计算机自动测试系统研究[D].装甲兵工程学院硕士学论文, 2011.

[3]陈军伟.某型步战车火控计算机中继级自动测试平台研究[D].装甲兵工程学院硕学位论文, 2011.

[4]程春红.实用CMOS集成模拟开关控制电路[M].集成电路应用, 2011.

[5]王新贤.通用集成电路速查手册第二版[M].山东:山东科学及技术出版社, 2002.

[6]黄继昌, 张海贵, 徐巧鱼.数字集成电路应用荟萃[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

配器系统 第2篇

为了保证红山地震台数字化观测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向国家台网中心的实时波形传输,数字信号分配器在数字化地震观测系统中的应用实现了数采输出的信号分道,分别输出到卫星、台站的实时监控前台机和备份前台机及数采监控仪.避免了实时监控机因硬件和软件故障所造成的台站资料断记和卫星传输中断,在全国数字化台站中具有普遍的应用价值.

作 者:刘立申 刘永刚 白云刚 王利兵 王静 陈晓燕 蔡玲玲 Liu Lishen Liu Yonggang Bai Yungang Wang Libing Wang Jing Chen Xiaoyan Cai Lingling 作者单位:刘立申,白云刚,王利兵,陈晓燕,蔡玲玲,Liu Lishen,Bai Yungang,Wang Libing,Chen Xiaoyan,Cai Lingling(中国河北,055350,红山基准台)

刘永刚,王静,Liu Yonggang,Wang Jing(中国河北,056000,邯郸中心台)

配器系统 第3篇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通常包括多种服务器和存储。图1显示了各种类型的部署模式。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备份会很复杂, 因为需要对各种系统进行备份。先使用传统的网络备份软件和磁带拷贝, 然后再将这些备份放置到异地, 以便今后进行灾难恢复。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增长, 在发生灾难时仍然保持企业247的服务需求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传统的存储系统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存储需求和灾难恢复要求。如果贵公司无法满足恢复时间目标的要求, 那么贵公司的业务可能好几天无法运作。使用传统的设备, 一个最佳的恢复点目标可能长达24小时, 这意味着贵公司将会损失一整天的效益。例行程序中的中断管理, 可能会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 并导致客户流失和收入损失。

而QLogic所开发的确保业务连续性的方式, 都可保证最高级别的兼容性和可靠性, 不论基础设施是分散的、虚拟的还是云部署的 (见图2) 。QLogic的产品系列可以跨硬件 (机架式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和存储) 和软件支持多种环境。QLogic产品覆盖面很广泛, 支持所有操作系统和所有的管理程序及协议。

QLogic的适配器提供了行业领先的10Gbps网络性能, 可通过FCo E和i SCSI协议进行全硬件卸载, 并且可同时支持3种协议, 包括NIC、FCo E和i SCSI。QLogic的企业级以太网产品具备一些关键功能, 例如VLAN隔离和多厂商组队 (链路聚合和故障转移) , 从而确保了部署的灵活性。

在链路聚合配置中, 随着工作负载的增加, QLogic适配器的吞吐量相比Emulex适配器高出27%, 吞吐效率则高出49% (Mbps/CPU利用率) 。

QLogic的I/O子系统具有多种特性, 包括交换独立和交换独立负载均衡、失效保护模式和NIC分区等, 为系统提供了最高的可用性和最大的容错优势, 以助于企业业务的连续性和正常运行。

QLogic适配器还提供了更快速的数据备份、恢复和访问。QLogic 8Gb光纤适配器与同类型的Emulex适配器相比, 恢复整个Oracle数据库所耗得时间比后者少51%。

地暖分配器的作用有哪些? 第4篇

地暖分配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分配器是由分水器和集水器组合而成的水流量分配和汇集装置,通常在地面供暖区域中,需要将大面积细分成小区块控制或是一套住宅中有多个功能房间,需要分别控制,同时,地暖系统受水力特征影响,地暖盘管限制在一定的长度内,这就需要将同一地面供暖区域同一套住宅的各供暖房间分成多个环路,而每个环路又分别需要进行关断或流量调节,

分、集水器在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中就起着这样的作用。它一方面将供暖主干管的水按建筑供暖需要进行流量分配,保证各区域分支,环路的流量满足供暖负荷需要。同时,还需要将各分支回路的水流汇集,并输入供暖回水主干管中,实现循环运行。

配器系统 第5篇

E S D是是英文E m e r g e n c y S h u t d o w n D e v i c e的缩写, 即紧急停车系统, 主要用于大型机组的安全保护系统, 能有效的对现场设备进行安全保护, 避免危险的扩大, 从而减小损失。

一般的安全联锁保护功能可由DCS来实现, 但是对于较大规模的紧急停车系统应按照安全独立原则与DCS分开设置, 主要是因为:

(1) 需要降低控制功能和安全功能同时失效的概率, 当维护DCS部分故障时也不会危及安全保护系统;

(2) 处于机械设备的安全考虑, 紧急停车系统响应速度越快越能避免事故的扩大, 这有利于保护设备;DCS需要处理大量过程监测信息, 因此其响应速度难以达到要求;

(3) DCS系统是动态的, 需要人工不断地干预, 出现人为误动作的可能性较大;而ESD是静态的, 不需要人为干预, 减少了人为误动作因素。

E S D系统采用的硬件为美国G E F a n u c自动化公司生产的90-70PLC、智能输入输出模块 (GENIUS I/O) 和Versa MAX I O构成三重冗余的GMR (Genius Modula Redundancy) 系统, 核心技术为GMR三重冗余容错控制。GMR的主要性能和先进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控制灵活, 可提供从输入到CPU控制器以及输出的各种冗余组合;

(2) 系统硬件采用物理上的无偶合设计和分离式结构电路保护;

(3) 能识别系统故障并对其自动补偿, 同时允许在不中断系统运行的情况下对其实施维修和部件更换;

(4) 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系统, 具有高度自检和自诊断能力;

(5) 支持中央控制系统和分布控制系统, 支持3-2-0、3-2-1-0表决以及单机系统配置。

E S D系统按照安全独立原则要求, 独立于DCS集散控制系统, 其安全级别高于D C S。由于E S D正常情况下是处于静态的, 不需要人为干预, 能够实时监测装置的安全性, 一旦一线问题, 可快速的做出响应。这种响应速度快且准确, 有利于设备的保护。

由于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这种安全系统应用越来越广泛, 并且得到了一致好评。在气化炉中的应用也很常见。由于水煤浆气化炉是通过氧气与水煤浆通过特制的喷嘴混合后喷入气化炉, 在炉内水煤浆和氧气发生不完全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水煤气反应剧烈, 而且由于是四喷嘴也就是说有四套氧气与煤浆管线及四个喷嘴, A与B;C与D分别是能独立运行的一对喷嘴, 这也就决定了它在操作过程中危险性与要求的高安全性无误差性。

2 帕罗肯一分三信号分配器

P G-113隔离分配器 (一入三出) 隔离分配器的输入、输出、电源、通道间全隔离, 将直流电流、电压信号分成三路相同或不同的电流、电压信号, 实现不同设备同时采集控制, 其主要特点是:结构紧凑、DIN导轨安装、端子可带电插拔、输入/输出/电源/通道间全隔离。

3 四喷嘴气化炉ESD系统改造

3.1 四喷嘴气化炉ESD系统改造原因

气化炉ESD系统一分三信号分配器是1 5路信号为一体的信号分配器, 其型号为M L P-1031/15A2, 每个信号分配器对应三个冗余AI卡件, 一旦一个信号分配器出现故障, 则会有多路现场信号 (一般一个AI卡上有5-10个信号) 同时出现故障, 造成这些信号失去作用或者触发ESD停车系统引起气化炉停车, 因此对系统的稳定运行是非常不利的;而且该型号的信号分配器没有任何认证标志, 其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基于以上原因, 同时也是为了确保生产系统的稳定运行, 必须对四喷嘴气化炉ESD系统一分三信号分配器进行技术改造, 改造后一旦信号分配器出现问题, 只是影响到一个现场信号, 不会引起系统失去控制, 可以较好的实现集中管理与分散控制的目的。

3.2 改造方案

本次改造使用的帕罗肯一分三信号分配器来自南京帕罗肯科技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工业现场信号隔离、转换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的高科技企业, 产品具有CE等安全认证, 其质量可以得到保障, 可以减少因信号分配器发生故障的概率, 提高四喷嘴气化炉ESD系统的可靠性。

利用四喷嘴气化炉停车的机会将原来的15路信号的一分三信号分配器改造为独立性更强的点对点的1路信号的一分三信号分配器, 改造步骤如下:

(1) 拆除原来使用的型号为M L P-1 0 3 1/1 5 A 2的一分三信号分配器, 留做备用。

(2) 新购入一批信号为1路的帕罗肯一分三信号分配器代替原来型号的信号分配器。

(3) 利用一台闲置的机柜作为配电柜给信号分配器进行集中单独供电, 即每一个信号分配器的配电均经由保险端子引至信号分配器的供电端。

(4) 由于原来的信号分配器的安装空间无法满足改造后信号分配器的安装要求, 需要在ESD系统的KG12机柜的正面和背面下方分别增加一排导轨用于安装新的一分三信号分配器。

3.3 改造后的优点

经过上述一系列的改造以后, 新的ESD系统具有一下两个新的优点:

(1) 新的点对点的一分三信号分配器由于具有CE等安全认证, 其质量可以得到保障, 可以减少因信号分配器发生故障的概率, 提高四喷嘴气化炉ESD系统的可靠性。

(2) 采用点对点的帕罗肯一分三信号分配器代替原来的15路一分三信号分配器, 一旦一个信号分配器出现故障, 可以在不影响其他信号的情况下及时对其进行处理, 使四喷嘴气化炉ESD系统更加适应四喷嘴气化炉装置的稳定运行及生产系统的需要。

摘要:ESD是主要用于大型机组的安全保护系统, 能有效地避免危险的扩大。气化炉ESD系统原始选择的分配器是多路的, 分配器是15路信号为一体的信号分配器, 每个信号分配器对应三个冗余AI卡件, 一旦一个信号分配器出现故障, 则会有多路现场信号同时出现故障, 因此对系统的稳定运行是非常不利的。利用帕罗肯一分三新号分配器进行改造以后, 多路变成单路, 一旦信号分配器出现问题, 只是影响到一个现场信号, 不会引起系统失去控制, 可以较好的实现集中管理与分散控制的目的。

关键词:帕罗肯,信号分配器,ESD系统

参考文献

[1]路永宇.提高ESD系统可靠性的途径[J].2011年第38卷第10期[1]路永宇.提高ESD系统可靠性的途径[J].2011年第38卷第10期

电脑音乐配器漫谈 第6篇

一、新的配器理念

(一) 配器概念的扩展。

电脑音乐除了传统配器法强调的技法、特征之外, 有些原来属于录音制作的技巧也融入了配器的理念中。如混响、延时、声相及其他声效类因素是我们在配器中一直要考虑的。

(二) 乐队、乐器编制不限定性, 声部进退随意性。

传统的配器始终要考虑乐队编制的问题, 而乐队也常常会因为缺少乐曲中指定的某种乐器而到处求人。这一点与电脑音乐有很大的不同。由于电脑具有强大的音色库资源, 乐队的编制不受限制, 因此乐器的种类与数量不受限制;而且有些音色在一些作品中常常只是偶尔一用, 随意进退, 不用像传统配器, 有时还要“照顾”乐手的情绪。

(三) 演奏技术无难度限制性。

传统的配器在构思音乐的同时必须考虑到乐手的演奏技术, 这包含演奏速度、跨度、连跳等的可能性, 还包含在极限音区乐器与乐手的能力。而技术难度对于电脑来说几乎是不存在的, 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只要我们输入, 它就能执行。

二、配器的层次

旋律是织体结构中主要的层次和因素, 在强调旋律表现意义的音乐中, 旋律被视为音乐的灵魂。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 除了以单音、八度或几个八度组合成的单旋律外, 还可以是带伴随声部的旋律层。在旋律层中占有主导地位的称为主旋律。在多声部音乐中, 有时除了主旋律之外, 还会产生其他具有一定独立意义的旋律线条, 它们被称为副旋律, 有时还会产生几个副旋律, 分别被称为第一副旋律、第二副旋律等。它们在与主旋律的交错发展中共同完成所要塑造的音乐形象。

和声层是配器中最为复杂的问题。用最通俗的话来说, 就是用什么样的和声织体手法给音乐配上合适的伴奏。从和声的表现形式上看, 可以把它分为节奏型和声与背景性和声。节奏型和声是指这样一些常见的和声织体手法:柱式和弦、半分解和弦、完全分解和弦及带有一定律动规律的综合织体手法等。而背景性和声是指为了塑造某些特定的效果或者营造某一特定的气氛而采用的和声织体手法, 它可以是某种特定色彩的长和弦, 或者是某种循环不止的律动。

与和声层一样, 低音层也是音乐中非常重要的角色, 没有好的低音的音乐是不完整的、单调的。电脑音乐中, 低音乐器除了传统的如低音提琴、低音大号、巴松管等外, 在各种音源中还有许多合成音色, 这些音色中有许多都具有传统乐器无法比拟的优势,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

打击乐器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如今被提到相当高的地位。它对奠定音乐风格、渲染音乐气氛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电脑音乐领域中, 我们拥有比任何配置的乐队都丰富的打击乐器种类民族的、西洋的、电声的应有尽有。我们在配器时需要合理安排、节制应用, 否则会达到风格相悖、杂乱无章的不良效果。

三、电脑音乐配器的特殊要求

电脑音乐要特别考虑以下几个不同于传统音乐配器的特殊要求。

(一) 空间立体感。

上文说过, 电脑音乐创作的任务已经不仅仅是交出几页总谱纸, 而是要完成最终的音乐音响, 因此, 我们在配器时就要建立“三维”的观念。

纵, 即高低, 这是传统作曲家在总谱纸上必须考虑和安排、而由指挥家和演奏家在演奏的过程中调整和完成的;横, 即左右, 就是声像的关系, 在传统音乐中不是很重要, 一般由乐队的常规座位设置所决定, 较少刻意安排, 更少在音乐过程中着意变化;深, 即前后, 在传统音乐中基本上不予考虑, 原则上是独奏、独唱在最前面, 基本上没有变化。而在电脑音乐中, 尤其是所谓“高保真”、“环绕声”的立体声技术高度发展以来, 这“三维”都是必须认真考虑和充分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段, 这就是“空间立体感”。好的电脑音乐, 要有声像的疏密、对比和运动, 要有宽度、高度和厚度, 不能干瘪地挤成一堆。

(二) 清晰。

由于电脑音乐完全依靠电声乐器, 电脑音乐的最终结果本质上是一种音乐音响, 也就是说音响技术深深地介入了电脑音乐创作过程, 因此“清晰”的要求更加重要。电脑音乐的“清晰”包括: (1) 配器功能的清晰; (2) 声部和音色细节的清晰; (3) 织体的相对独立性和可分辨性。

(三) 均衡。

一是要把各声轨的声像摆开;二是要有意识地把声像作为增强配器功能对比的一种手段, 也就是说, 基本的声像分配主要是依照配器功能而不是依照乐器种类;三是要谨慎使用非常规的混响之类的音响效果, 如果使用则既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更要有节制。

四、电脑音乐配器的特殊原则

(一) 电脑音乐要遵循以下几个不同于传统音乐配器的特殊原则。

1.音色分离。

2.音区分割。

3.织体分明。

(二) 在电脑音乐中突出旋律的五种主要方法, 按照其重要性排列, 依次是:

1.独特的音色。

2.充足的自由空间。

3.最有表现力的音区。

4.富于对比性的演奏方式。

怎样为戏曲音乐快速配器 第7篇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功。确实是这样,要想为一本戏配好器,要去阅读剧本,对全剧的情节有所了解.掌握全局,分清高潮和低谷,搞明白哪是重笔,哪是轻描,只有这样你的配器布局才会合理。再者,剧本里描写的人物个性特点要必须搞清楚,正确使用好乐器也会使音乐形象人物形象同一化真正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读完本后,要和导演交谈沟通了解曲作者思路,统一思想统一风格统一乐队编制。了解清楚舞台上演员的情况也会有帮助,否则的话可能在排练场遇到不少尴尬的局面。

二.扎实的基本功

作为一个基层音乐工作者,想要快速的完成创作任务。首先必须能,要想能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做后盾,认真的学习掌握和声、配器、曲式复调等基本知识。

1. 熟练的和声技巧:

所谓的和声技巧就是把你学到的和声学理论知识,有原则而灵活的应用在实践中。比如大小三和弦的应用,各种七和弦的应用,终止式的应用,什么时候终止在大三和弦上,什么时候终止在小三和弦上,什么时候应用补充中止,它的和声又怎样布局。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必须有扎实的和声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下面我用最简略的文字谈一下体会:

一般最简单的方法是:比较抒情地、轻快地、流畅地、平静地、悲伤地音乐多用一些小三和弦。谱例选自沁源秧歌剧《众志成城》一般表现歌颂地、宽广地、号召地、欢乐地、积极向上地多用大三和弦。

关于终止式的布局,一般不是全剧的结束不要用完满终止。在普通的乐段结束要根据情绪的要求而设计终止式,比如情绪是推向高潮,激昂地要用正格终止。

在小调色彩的曲子结尾可以用小主变大主。使小调具有明亮色彩。(当然也要根据旋律走向而定),在较柔和的音乐结尾可以用变格终止在辉煌的音乐结束处可用意外终止式结束,使音乐有动力感。在情绪高亢激昂或大型的唱段可用补充终止。以上只是一段情况这样处理和声的布局,绝不排除例外情况。

1.对各种乐器的性能一定是了如指掌、应用自如。首先要知道各种乐器音域、音区、音色,它们最善长演奏什么样织体,在什么音区容易操作,技术的难度如何等诸如此类问题都应清楚,否则的话可能会事与愿违。

关于乐器的音域、音区、音色、音色问题.我想只要你每次排练细心留意各种乐器的演奏,悉心和乐员交流沟通,这个问题不难解决,这就是我的方法。

关于各种乐器擅长表现的情绪我在实践中有这样的体会:弦乐一般擅长表现抒情地悲怨地述说地歌唱地情绪,打击乐擅长表现一些欢庆地紧张地沸腾地的情绪,弹拨乐一般表现一些轻快活泼的情绪,而管乐所擅长的则是把音乐推向高潮。

2. 对乐曲的结构要了如指掌是配器的关键。

清楚每段的情绪,根据每个乐段的情绪去使用不同乐器,选择不同配器织体,才能做到配器与情绪珠联璧合。否则可能出现破坏剧情的现象。

3. 关于戏曲的音乐结构简述如下:

戏曲音乐与一般乐曲的结构有一个最大的不同是:戏曲音乐大都是一个板式接另外一个板式,很少再现,情绪一环扣一环,阶梯式上升,而一般的声乐曲、器乐曲也大多都是单一、单二、单三、复三、奏鸣等曲式,音乐的乐段总是要再现,这一点和戏曲音乐有所不同请大家注意。因此我们配器必须明白戏曲音乐的结构特点,根据唱词表现的情感而配器。

4. 复调手法应用在戏曲中会给戏曲音乐更加丰富,适当使用复调技巧,会极大的提高戏曲音乐的表现力.

能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提高戏曲音乐的深度。因此有很好的复调功底对为戏曲音乐配器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缩谱写作

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两个多小时的音乐配器工作,用总谱的方法不可取,只有缩谱是唯一的选择(简谱),写缩谱步骤是这样的:

1. 刻谱。

在剧团刻印谱子的时候就要提前告诉刻谱者行与行之间要相对留宽一点距离,留出写缩谱的空当,也可以上面一行主旋律,下面一行五线谱,这种办法有两个作用:一是节省了配器时抄旋律、打格的时间加快配器的速度:另外抄分谱时对照旋律抄对应的分谱,为了避免全乐队同时翻谱而使音乐中断,可以让部分乐员提前翻谱或者把一两句乐谱抄到下一页。

2. 写缩谱时要把低音、

和声、副旋律都要写清楚。当然是简谱.因为简谱占得空间小,而且基层的很多乐员都不识线谱。也只好是这样,但要有简谱线谱对照表,让一些西洋乐器翻固定调简谱。

四.简繁布局

在实际工作中配器的简繁布局是很重要的,换句话说就是仔细配器、粗线条配器。与其是时间在很紧张的情况,更能显示它的重要性,这样一来节省时间效果又好,对全剧起伏变化对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简繁布局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全剧大唱段与小唱段的对比,一般一个大戏都在两个半小时左右,大小唱段四十到五十段唱腔甚至更多。怎样在配器时处理好它们之间繁简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我认为大的唱段要繁一些,因为大唱段一般它用板式多,在配器要多花点力气去做,使其有一定艺术魅力,要浓一些.而对一些小唱段只需一带而过,配器一定简练一些,使其和大唱段唱腔形成对比。

2.主要人物唱段与次要人物唱段与一般群众演员的对比在一个戏中,人物在戏中所占的地位,和分量是不一样,所以配器时绝不能一样对待,一般主要角色的唱段要着重配器,次要人物的个性唱腔要简配,而一般群众角色可不配,这样人物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对比,达到起伏的效果。

3.中心唱段与一般唱段的对比,在一个戏中,中心唱段的成功与否是关系到全剧高潮是否突出,没有高潮戏就会失败。因此处理在中心唱段时,在唱段内部本身还要简繁的对比处理,还要和一般唱形成对比,所以中心唱腔一定下大功夫,甚至专门写成总谱不用缩写法,为全剧留下深刻印象。

4.同一人物各唱段的对比,一个戏中一个一般的人物可能有多段唱腔不能每一段都是一样对待,各段之间在配器也要有一定的层次,不能平铺直叙。

5.前后场次的音乐的对比。在全剧唱段的前后,因为观众的耳朵听的时间一长容易疲劳,所以配器要往后越好越有吸引力,其他的过程可以粗一些简一些。

6.正反面人物的对比。在一个戏中矛盾冲突一般表现在人物之间的矛盾,这两种相对抗的两方面人物也需要有繁有简、有重有轻,一般正面人物要配的细一点,而反面只可简单一些,但分量不轻。有个性,形象鲜明,要使用有个性化的乐器。

7.间奏与唱腔。在戏曲音乐中间奏对渲染人物形象以及情绪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也是对器乐发挥作用的最佳之处,而且这时观众注意力也集中在乐队演奏这方面,因此一般间奏配器时要浓一些重一些细一些,而在唱腔中间,则适当要淡一些轻一些粗一些,因为这时听众的注意力主要在听演员的演唱,所以一般是间奏配器繁唱腔配器简。

五.即兴处理

1. 散板。

散板在戏曲音乐中是最为灵活,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使情绪尽情发泄,因此多采取现场即兴处理。其一是乐队即兴去演奏唱腔中较大的音符或主音属音。也叫随腔伴奏。其二是用乐队的人数的增减达到音响上的差异。比如情绪激昂的时候用大乐队及伴奏。小乐队即兴则在情绪低落、心灰意冷等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的。

2. 紧打慢唱:

紧打慢唱也是戏曲中节奏较自由,而又特别发挥乐员即兴伴奏的最好地方。如何指挥现场能调控好力度的变化,甚至专门写成谱子还要有效果,有经验的乐员都有这个能力。一般弦乐用八分音符的节奏,随着演员演奏的较长音符进行;弹拨乐用同样的节奏和四度的和声音程来伴奏;低音用纯四度的主属来即兴演奏。

六.织体的选择

1. 不同的乐器的织体:

弦乐一般担任歌唱性强的旋律,柱式和弦和一些不太快的分解和弦。弦乐的震音弱时有一种非常神秘的效果,强时又非常有震撼力。

弹拨乐的和声伴奏多一些,它可以自如完成柱式、分解、琶音、和弦,担任一些跳跃,音符较密集的旋律更是弹拨的优势,民族管乐主要以演奏旋律为主,有时也担任一些恰空式的伴奏。不管使用哪种乐器都要和内容情绪相符合。

2. 不同情绪:

在欢快的音乐中一般用半拍的柱式和弦伴奏。速度较慢的音乐常用一些长音或者切分节奏做伴奏织体。

3. 对刻画人物也有不可忽略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个性很强的人物。

比如"三花脸"常常会用一些后半拍装饰音的节奏。

七.总述

总之在基层搞创作工作有相当应变能力,不能生搬硬套,不能照本宣科,要因地制宜,既要把作品搞好,也要必须充分考虑到剧团的经济问题、时间问题、人力问题,可操作性,诸如此类问题在创作中都是要考虑的。否则你辛辛苦苦的工作成果可能会事与愿违。要想成功一靠扎实的基本功,二靠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三靠机动灵活的创作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基层那种艰苦而艰巨的创作任务。

摘要:在基层创作,受各个方面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按部就班的去为一个戏去配器、作曲,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既快又好呢?我的经验是:阅读剧本,扎实的基础,缩谱写作,繁简布局,即兴处理,因地制宜,机动灵活的创作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创作任务,为戏曲音乐快而好的完成配器。

语音分配器设计及仿真 第8篇

由于民航管制员需要通过VHF与机组对话,其中每一句话的清晰与否都对空中交通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对通话质量的要求特别高。所以对电压信号和输入输出信号的质量都有比较高的要求,下面分别对语言分配系统的电源和输入输出电路进行详细的描述。

1.1电源系统设计

电源系统作为整个系统重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设计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是决定整个系统能否平稳运行的关键。由于设计要求采用220V,50Hz的交流电作为输入电源,而系统需要用直流电压驱动,因此需要用到开关电源把交流电转换成系统能用的直流电。设计中需要用到NE5532芯片,该芯片需用±15V电压进行驱动。按照设计要求,交流电通过一个220V转18V的交流变压器将220V交流电转换成18V,0.8A的交流电,进过4个整流二极管1N4007组成桥式整流电路,在每个整流二极管上分别并联一个470n F的小电容,该电容的作用是吸收高频杂波减少电容温升这个地方只要简单整流滤波对元件要求不高对交流电进行整流。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不太平滑的18V直流电。之面用两个三端稳压芯片7815、7915进行稳压,这样就可以得到较为平滑的+-15V直流电,供电路中的芯片使用。

1.2音频分配电路设计

在音频信号输入、输出和传输过程中噪声也会加入到其中,因此在音频信号在信号放大之前需要先进行滤波处理,再对该信号进行放大输出。鉴于人耳能听见的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在20Hz~20k Hz之间,这就需要在信号被放大前先经过一个带通滤波电路进行滤波,使得音频信号能够被有效的放大输出,符合设计要求,并能对该音频信号进行音量及增益的调节。同样,音频信号的输出也是采用差分信号的形式,我们在输出端也设计的是一个带通滤波器,和信号的输入处理形式类似,以便得到良好的音频输出信号,满足设计要求。设计的带通滤波器由一个隔直电路和一个压控电压源二阶低通滤波电路串联组成。设计的音频信号分配器如图1所示。

依据设计要求要对输入的音频信号进行1分8的处理,在分配的过程中信号必然会产生衰减,而高性能且低噪声运算放大器很好的解决了信号的衰减带来的问题,而且其同时也具有滤波、噪声抑制等功能。本次音频分配系统采用NE5532芯片作为音频分配电路的主集成电路芯片。NE5532是高性能低噪声双运算放大器(双运放)集成电路。它与很多标准运放相似,但它具有更好的噪声性能、优良的输出驱动能力及相当高的小信号带宽、电源电压范围大等特点。左右通道各用一个放大器。每个信号的差分输入信号通道共用一个放大器。电路中隔直滤波电路如图1所示。在图1中,由C10和R14组成的RC高通滤波器(HPF),对电路中不需要的直流信号进行滤除。该滤波电路的传递函数为:

1.3低通滤波电路设计

由于一阶滤波电路的过渡带较宽不能很好的滤除信号中的杂波,我们在其后加了一个二阶的低通滤波电路,该滤波电路同时应用了负反馈和正反馈,以此来滤除信号中的不必要的高频分量。

联立式1-4,1-5,得到一个新的传递函数:

设s=jw,可得出:

当输入的音频信号的频率趋近于无穷大时,电路C12的电抗就趋于0,因而趋于0。

取R10=R15=R16=300Ω,C7=C12=10n F。

由以上公式上可得出系统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整个音频分配器的输入和输出滤波电路是一个带通滤波器f0L=53.078k Hz、f0H=6.77Hz。

依据设计要求,音频信号的输入、输出特征应该基本保持一致,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音频信号输出的放大倍数为音频信号输入的前置放大电路的放大增益的倒数,也就是说得到实际的输出放大增益为:

根据所需要的放大增益Aud=8.79,R16=(Aud-1)×R15=2.33(kΩ),这样我们就可以选取R16=2.3(kΩ)。从而得出实际的放大增益:Au4=(2300+300)/300=8.67。以及与后级输出放大增益Au2=0.111相比较,从而得到整个音频分配电路的电平恢复率=Au4×Au2=8.67×0.113=0.98,其值接近于1,这样就能保证输入、输出板的信号没什么损耗也没什么失真,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以上计算可知,首先滤波器的通带频率为6.77Hz~53.078k Hz,滤波电路的通带频率范围完全包含了音频信号频率范围;而且,整个输入、输出板的信号的幅度及频率都能够基本保持一致,符合设计要求。

2.结论

根据ADS软件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此1分8语言交换电路设计符合系统设计要求,随着民航航班量的与日俱增,空管保障任务日益繁忙、紧张。一分多语音分配系统能很好的解决了空管内话系统因语言板卡不足,而无法满足因保障任务加重引起扩容困难等引起的不必要的问题。

摘要:语音分配系统是民航空中交通管制通信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前级连接VHF收发信机、各类电话、各种协议的网络,后级连接至空中交通管制员各席位,为空中交通管制部门提供地/地通信、地/空通信服务。本系统依照民航管制使用需求对1分多语言分配电路进行设计,并利用ADS软件对此系统进行仿真论证。

关键词:分配器,NE5532,ADS

参考文献

[1]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2]NE/SA/SE5532/5532 AInternally-compensated dual low noise operational amplifier.Philips semiconductor

带有PFC功能的适配器设计 第9篇

针对目前适配器效率以及锂电池充电的要求,设计一款输出19 V/4. 5 A的电源适配器。对于AC / DC电源来说,从线性电源到开关电源的发展过程中,转换效率一直是设计的重点,但效率的提高并不只是技术上的飞跃,还要靠良好的PCB设计以及各种新型工艺。不同的功率等级要选择不同的控制方式,以达到最优的成本效率比,比如定频率PWM控制、变频率临界连续模式控制和单周期控制等。根据经验,输出功率大于75 W的AC /DC电源需要加入功率因 数校正,以降低谐 波引起的 电磁干扰[1,2,3]( EMI) 和射频干扰( RFI) 。具有PFC功能的电源适配器的电路拓扑可分为2类: 两级式方案和单级式方案。两级PFC方案具有优良的性能,单级式变换器它功率因数低,电流谐波较大,动态响应速度慢。本文采用两级变换器,前级选用转换效率高,外围电路简单的控制芯片; 后级采用准谐振反激变换器[4,5,6,7],其能在全负载范围内实现软开关,具有效率高、功率密度大和EMI小的特点; 整机变换效率有一定优势。

1 系统工作原理

适配器的主电路主要分两大部分: 1前级的APFC电路,实现单位功率因数校正和升压; 2后级的DC-DC反激电路,在反激电路的次级又加入了恒压/恒流控制电路。

1. 1 PFC 电路原理

一般来说,所有的变换器拓扑,如Buck、Boost和Flyback等都可以作为PFC的主电路,但由于Boost电路具有输入电流 连续,EMI小等特殊 优点[8,9,10,11,12,13],其用于PFC更加广泛。本文就以Boost为主电路,选用TI公司的有源 功率因数 校正芯片UCC28019实现PFC,UCC28019外围电路简单,工作在电感电流连续导通模式,具有软启动、过/欠压保护、过流保护、开路保护以及峰值电流限制等功能,工作频率为固定65 k Hz,输出功率为100 W ~2 k W。UCC28019构成的APFC电路如图1所示。

UCC28019构成的功 率因数校 正控制回 路有2个: 1内部的电流回路: 采样电阻将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后通过一个220Ω的电阻接入芯片的3脚,电压信号经过反相放大后输出为ICOMP,ICOMP信号与斜坡信号送入PWM比较器比较,其输出作为RS触发器的输入并与内部65 k Hz的振荡器信号一起控制PWM的占空比。升压变换器占空比的关系为Doff= Vin/ Vout,由于Vin的波形是正弦波,而ICOMP的电压与电感电流成正比,控制电路控制电感电流波形能跟随输入电压波形,从而输入电流波形也是与输入电压相位一致的正弦波,从而实现PFC; 2外部的电压回路,输出电压经分压后的采样电压信号从6脚输入,通过内部电压误差放大器校正,起到稳压的作用。

1. 2 反激 DC-DC 电路

DC-DC变换器采用隔离型反激变换器,变换器具有一个用于隔离的高频变压器,反激变换器通常用于小功率变换场合。选用安森美公司电流型准谐振控制芯片NCP1207对反激变 换器进行 控制,NCP1207以变频方式工作,频率范围一般在50 ~120 k Hz之间。其最高工作频率不会超过120 k Hz,在最大负载时,不宜降至50 k Hz以下,负载或输入电压不同时,频率都会变化。NCP1207的典型电路如图2所示。

高压390 V通过电阻接入8脚,使芯片起振,电路工作,5脚驱动开关管导通,原边变压器储能。当开关管断开后,变压器副边感生电势反向,二极管导通,磁场能量通过二极管向负载释放,完成能量由原边向副边的传递。通过光耦将副边信号传递给2脚以调整输出功率,电流检测与跳周期选择通过3脚完成。

1. 3 恒压 / 恒流控制电路

对蓄电池充电采用恒压/恒流充电。初始时刻恒流充电,充电电流为1 A,当电压升到19 V时,切换恒压充电。控制电路如图3所示,选择LM358、TL431和PC817进行环路控制,其中TL431提供2. 5 V的基准电压,PC817来实现输入输出的隔离。电流控制环和电压控制环按‘或’逻辑工作,在任一时刻,具有高电平输出的控制环对环路起控制作用。

电压控制环路的工作过程如下: 输出电压经过电阻分压得到电压信号Vu,该电压接到运放ICa的同相端,2. 5 V的基准电压接到运放ICa的反相端,两者进行比较,其输出的误差信号通过VD1和R1后经光耦反馈到初级侧的控制芯片IC1。通过控制初级侧的输出占空比,保证输出电压Uo ut保持不变。

电流控制环路的工作过程如下: 电流检测电阻R将检测到的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Vi,以Vi为基准地信号,2. 5 V信号经R5、R6分压后的信号Vo接到运放ICb的反相端,运放ICb的同相端接地; ICb输出的误差信号通过VD2和R1后转换成电流信号,由光耦反馈到初级侧的控制芯片IC1。通过控制初级侧的输出占空比,保证输出电流Io保持不变。

2 参数设计

电感和变压器是设计中的一个难点,因为磁性元器件的性能参数太多,且其设计结果是相对的,不是唯一的,但必须是合理的[14,15]。根据TDK公司功率磁芯选择的依据,选择PQ32 /20和PQ32 /30作为电感和变压器的磁芯。

2. 1 电感设计

式中,Vout= 390 V; D = 0. 4; fsw= 65 k Hz; IRIPPLE= 0. 18 A,计算得: Lmin= 8. 5 m H。

用AP法设计Boost电感,其中,

经计算得AP = 11 475 mm4,查磁芯手册,选用PQ32 /20,其Ae= 170 mm2,Aw= 95. 3 mm2,AeAw= 16 201 mm4,满足要求。有气隙时电感系数:

选择线径为0. 45 mm漆包线绕制116匝。

2. 2 反激变压器设计

输入电压范围250 ~ 390 V,一路初级15 V为初级芯片供电,2路副级,一路15 V为芯片供电,一路19 V输出接负载。设转换效率为0. 8,工作频率为50 ~ 120 k Hz,最大输出功率为85 W,变压器最大占空比为0. 4,断续模式。磁芯选择PQ32 /30。

根据

Ton= 1 * 0. 4 / f = 0. 4 /60 /1 000 = 6. 67μs,Bmax= 0. 2 T,Ae= 161 mm2,P =85 W,η = 0. 8,D = 0. 4,求得: Imax= 2. 125 A,Lp= 0. 8 m H,Np= 53匝,δ = 0. 7mm,考虑实际情况,取δ = 0. 6 mm,则

考虑工作在断续模式,则有

取 Vout= 15 V,则

初级Np采用0. 45 mm的漆包线,Ns采用0. 3 mm的漆包线,次级Nb1采用0. 3 mm的漆包线,Nb2采用0. 45 mm的漆包线采用3股并绕方法。

3 仿真与验证

通过Pspice10. 5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Pspice A / D系列是目前个人电脑上使用的电路仿真软件中最受欢迎的。首先对PFC电路进行仿真,功率设置为100 W,仿真时间为160 ms,主电路MOS管选用IRFPG50,二极管选择MUR460。检测经全波整流后的电压、电流波形如图4所示,电流信号因经过了采样电阻,所以是负信号,但电流波形完全跟随电压波形,实现了功率因数校正。

恒压/恒流控制的仿真原理图按图3搭建,输出负载设置为指数波信号源Vexp,起始电压设为5 V,峰值电压设为21 V,仿真时间为100 ms。从仿真结果如图5所示。由图5可以看出,由于初始时刻电压低,ICb输出高电平,此时电流环起作用,但由于输出电压没有随电流环变化,所以电流环要一直调节直到输出饱和; 当电压升到19 V后,ICa输出高电平,电压环起控制作用,但由于输出电压没有随电压环变化,所以电压环要一直调节直到输出饱和,在实际控制中,由于输出电压的变化,可以实现恒压/恒流控制。

功率因数校正环节的加入即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又降低了谐波干扰,采用UCC28019芯片进行PFC控制比其他芯片控制转换效率高、外围电路简单、保护功能全面。后级的准谐振电路比以往的硬开关电路降低了MOSFET的开关损耗,提高其可靠性; 改善了电源的EMI特性。输出选择恒压/恒流控制比恒压控制或恒流控制能更好的给蓄电池进行充电,提高蓄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4 结束语

配器系统范文

配器系统范文(精选9篇)配器系统 第1篇测控平台是装备状态检测与过程控制的核心, 各组成部分相互配合完成电源控制、激励产生、信号获取...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