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皮肤管理范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皮肤管理范文(精选12篇)

皮肤管理 第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皮肤科,护理,满意度

皮肤病发病率以及皮肤科常见疾病类型正逐年增加, 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也持续升高[1,2]。在皮肤性疾病临床实践中, 护士能够正确识别每种皮肤性病皮损的不同的特点, 实现对患者不同阶段皮损状况的动态观察, 对协助医疗诊疗及提供个性化护理都显得尤为重要[3], 这就迫切需要拥有更为客观、多维、立体化的技术手段实现对皮损状况的记录和追踪。但是目前医院普通科室的管理软件并不能够满足皮肤科图片存档和持续跟踪等的多种需要[4]。针对此种情况, 我科利用我院现有信息化管理系统, 将皮肤疾病的图片影像资料融入信息资源库建设, 对了解皮肤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对个体化护理的选择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取得了明显的临床实践效果,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确诊并纳入治疗的各类皮肤疾病患者80例患者, 年龄25~79岁, 平均 (44.7±2.5) 岁;男36例, 女44例;荨麻疹23例, 带状疱疹17例, 湿疹18例;银屑病22例。其中实施皮肤信息化平台前的患者40例, 实施后40例, 两组患者在基本人口学信息、疾病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另选择本科室25名护理人员, 年龄23~45岁, 平均 (35.2±2.5) 岁, 其中高级职称7名, 中级职称8名, 初级职称10名, 均为女性。

方法:信息平台组成:该平台是由多名人员共同进行设计与开发的, 包括本院多名皮肤科护理专家、皮肤科专科护士及其他资深护士、医生及与专业的编程人员。系统采用Delphi工具开发, 基于Sqlite小型数据库系统, Window在XP及以上版本的操作系统中运行。本信息系统的软件结构, 分为以下5个主模块:安全登录模块、患者信息模块、皮肤图像采集模块、皮肤图像处理模块与统计分析模块。分别对其进行介绍:①安全登录模块, 使用户登入系统的安全性得以保证, 是为了对登录信息安全的维护而设置的。加密操作被用于登录密码经过, 登录名和密码输入错误最大次数不能超过3次, 从而使安全性进一步强化。②患者信息模块:患者信息分为基本信息与资料, 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出生日期、住址、联系电话、病理诊断、分期等是患者的基本信息;该模块可以对患者信息进行总体浏览, 并且拥有维护操作功能, 如对患者信息进行添加、修改信息、对信息进行删除等。③皮肤图像采集模块:用于完成信息系统与外部摄像头的通讯。患者皮肤照片首先通过摄像头被存入电脑中, 再将图片修整及转换成JPG图片格式, 运用的是图片处理工具 (Photo shop) , 然后将信息存入数据库中, 利用自行设计开发的软件, 并按疾病进行分类和建立索引。在系统界面上使皮肤图像能够实时显示, 并做好皮肤图像的分类存储工作。④皮肤图像处理模块:包含两个子模块, 分别是图像管理和图像质量分析与评价, 其中图像的增加、删除及简单的修饰等功能是前者包含的功能。⑤统计、分析模块:统计分析需要根据多指标、多维度来进行, 包括基本资料、诊断类别及根据评估原因等。临床应用:护士台配置高清摄像头 (自带光源) 及手动/脚踏开关, 由于全身各处均可能是患者需要拍摄的皮损位置, 且护士经常要在护理操作时进行检查, 为了能够让护士在全方位进行摄像时为其提供方便, 应预留足够长的摄像头接线, 且应在能够实现自动伸缩功能的滑轮上进行安装。护士操作时首先登录系统, 建立/找出患者信息, 然后只需将摄像头拉近所需拍摄部位处, 用按手动/脚踏开关就能够拍摄照片, 所拍摄的照片会自动存入皮损图像表, 保存到患者本次就诊日期。

观察指标:通过护理专业技能评分比较实施皮肤信息化平台前后护理专业技能水平的改变, 包括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技术水平、疼痛护理及健康教方面的评分。比较实施皮肤信息化平台前后护士及患者满意度:满意度应用我院自拟“护士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 其中患者满意度包括技术、态度、陪护及巡视病房情况等方面的满意程度。总评分区间0~100分。评分划分标准:0~59分为不满意, 60~79分为基本满意, 80~89分为比较满意, 90~100为分非常满意。

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的表示如下: (±s) ,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率或百分比表示, 利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实施皮肤信息化平台护理专业技能评分比较, 见表1。

实施皮肤信息化平台前后满意度比较, 见表2。

讨论

皮肤科的疾病种类虽然繁多, 但具有各自鲜明的皮损特点是其区别于其他科疾病的最大特点。不同疾病皮损的变化直接反映出了疾病的疗效、转归和预后, 也是护理人员监测和实施个体化护理的重要依据[5,6,7]。因此记录和客观描述/拍摄皮损是皮肤病十分的重要环节。传统皮肤科的护理工作主要通过纸质材料及主观意识进行信息的记录、表达和存储, 但是因其工作量大、效率低、存储难度大等缺点, 不利于临床资料的高效查询、管理及处理, 也不利于医护、护患的沟通及动态、持续观察病情发展, 无法满足现代临床护理[8]。虽然近年来相关学者也做了较多的相关研究, 但在我国内, 目前关于皮肤评估、皮肤图像处理与分析等研究大多数应用于医疗诊断方面, 在临床护理还未见相关的信息技术投入使用。

皮肤信息化管理平台, 具有如下优点:可直接从电脑设备中获取图像, 录入、检索、存储方便等[9], 大大提高了医院护理管理的质量和工作效率。本研究结果提示, 在实施皮肤信息化平台前后, 我科护士在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技术水平、疼痛护理及健康宣教等护理专业技能方面都有所提高。这是因为目前临床对皮肤情况的监测不能有效反映治疗前后的细微变化, 主要依靠护士的主观识别与判断, 不利于护士对患者做出个体化的持续护理。但本系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专科特点, 主要利用信息化技术, 将患者即时的皮肤状况以图片的方式融入信息资源库建设, 着眼于临床实践需要, 实现其动态监测与观察, 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依据。本信息平台通过皮肤图片的导入, 通过比较可以对细微变化进行观察和发现, 可为评估皮肤状况提供相对客观的指标, 对治疗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而且比较直观、实用。这不仅有利于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持续动态观察, 更为提供个性化的基础护理服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该信息平台操作简单, 使用方便, 也明显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 我们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的时候, 通过客观的图片对比与讲解, 可以更加形象化地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让患者感同身受, 这就提高了护士健康教育的专业技能。另外, 我们科室还通过此平台收集典型患者的病例图片, 为科室业务学习建立了充足的皮肤病学信息化资源库, 进而为实习教学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 并在实习教学的客观性方面得到提升, 使其专业技术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这一系列措施, 也间接提高了我科护士对其工作的满意度, 从而更加积极、热情地对待皮肤科护理工作。

皮肤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立, 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一方面, 医护人员接受皮肤科患者的咨询, 通过本系统可展示给患者类似或相同的病例数字照片, 使患者对治疗的结果有所了解, 让患者能够更加积极地配合地接受治疗。另一方面, 通过查询功能, 在患者复诊时可迅速从数据库中调出上次就诊时的情况、病史过程等临床资料及治疗前后的图片, 可以通过皮肤信息管理平台, 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的皮肤状况照片, 可以明显看出来治疗前后的皮肤状态变化, 在护理时让患者和家属亲眼看到皮肤变化情况, 每一点进步都可以分享, 增强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本研究结果提示, 在本信息平台运行期间, 患者的满意度技术、态度、巡房、陪护等方面的满意度都明显增高。

综上所述, 通过该系统管理, 对皮肤病患者的大量图片实行统一、科学的数据化管理, 避免了人为判断的主观性, 可对某种疾病的临床图片或病理图片进行随时查寻, 查寻皮肤病治疗前后的临床和病理改变, 使临床工作的效率提高, 增加了我科护士的专业技能与工作满意感;而且护士通过信息平台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无缝隙, 体现了整体护理观念, 即以患者为中心,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延续性护理, 同时也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成就感, 在护患沟通、医护沟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皮肤异常状况及原因提供客观、通用的语言, 对临床护理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戴耕武, 潘宁, 廖菁, 等.皮肤外科患者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8, 5 (1) :92-93.

[2]林国通, 王小文, 罗江, 等.皮肤性病图库管理及辅助诊疗系统的研发[J].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 (X) :66-67.

[3]邹先彪.皮肤科皮损摄影解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4, 13 (3) :201-204.

[4]何晓花, 朱畅惠, 高雪钦, 等.造口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及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 2015, (11) :824-825.

[5]张英花.护理沟通在皮肤科护理中的应用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 2016, 13 (1) :70-72.

[6]毛笑非, 刘蕊, 杜伟, 等.云数据库在皮肤病患者临床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5, 37 (2) :240-245.

[7]尤立平.皮肤科图片信息的数据化管理[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0, 14 (6) :361-363.

[8]鲁元刚, 伍津津, 朱堂友, 等.典型病例图库建设在皮肤性病学实习教学中的作用[J].西北医学教育, 2010, 18 (4) :839-841.

皮肤管理 第2篇

深圳市思肯三维数字化有限公司

目录 公司简介

企业品质

公司简介

深圳市思肯三维数字化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集电子美容保健产品、个人护理用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为众多美容界人士称道的现代高科技企业。旗下NOTIME品牌也为很多爱美人士所知晓,其中NOTIME祛皱美颜笔、NOTIME皮肤管理专家等美容仪畅销国内外。思肯三维致力于人类美丽健康事业,曾先后携手香港思肯国际科技集团、日本HABA集团、美国CVS等共同研发新产品,开发新市场,进一步提升思肯三维的产品形象。曾为国际知名化妆品品牌代工或开发新产品,并成为紧密合作伙伴,公司并获得美国FDA认证,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医疗体系ISO13485国际认证也正顺利通过。

作为一家享受国家科技政策重点扶持的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思肯三维汇聚了一批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研发人员,2003年入驻深圳市宝安桃花源科技创新园,拥有国家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新型外观专利几十余项。在电子美容保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与经验。法人代表曾受邀前往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第四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大会,并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聘为“特约研究员”。中国产品质量协会授予“中国质量信用AAA等级企业”等荣誉称号。

公司的商标品牌——NOTIME正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并深入爱美人仕之心。

标语

我美丽●我自信——NOTIME个人美容专业制造商打造完美自我!企业品质

皮肤管理 第3篇

【关键词】伤口造口小组 皮肤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567-01

皮肤管理一直以来是护理管理者们非常重视的问题之一,也是护理人员着手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特别是ICU的患者,他们因为病情危重,肢体活动障碍,意识障碍,长期卧床不起,不能自行翻身,压疮的发生率高,治愈率也低,因此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我院ICU科至2012年院内伤口造口小组成立后,选送了两名护理骨干参加伤口造口小组系统而规范地培训后,对科内压疮患者及压疮高危患者进行统一、全面管理,压疮发生率降低,压疮治愈率提高,提高了科室压疮护理质量,减轻了患者痛苦。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参加伤口造口小组培训的背景

1.1科内压疮管理有待规范化:因科室特点,患者病情危重,肢体活动障碍,意识障碍,长期卧床不起,不能自行翻身,压疮的发生率高;护理管理者对院内压疮发生率高度重视;科内护理人员对压疮的风险因素评估停留在凭经验判断的层面;科室内工作任务繁重,护理人员对皮肤护理不够重视;对压疮病人的治疗和护理观念老套,未对知识进行及时更新;压疮病人治疗效果观察不及时;皮肤护理质量较差。

1.2.科内护理人员伤口造口护理专业人员缺乏,护理知识缺乏:当时全院仅有三名护理人员参加过专业培训,全院无伤口造口师,无全职伤口造口护理人员,科内无人员经过专业化培训。

2.参加伤口造口小组人员的职责

2.1院内职责:选送的两名科内护理骨干参加院内伤口造口小组培训班,通过系统和规范地培训,经过严格的考核,取得院内伤口造口小组合格证书。在院内伤口造口小组专职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全院压疮患者会诊及会议讨论,总结经验;收集科室有关伤口、造口护理方面的问题及信息,定期参加小组会议及活动,讨论小组工作;学习最新伤口造口相关知识;与院内伤口造口小组成员进行经验交流和分享。

2.2科内职责:全面负责科内压疮护理的工作运行和质量管理。对科内压疮患者及压疮高危患者进行统计;指导责任护士对新入患者的压疮进行评估,提出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严密观察护理效果,及时评价;负责压疮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及时观察效果,对于疑难伤口积极请求会诊;落实、督促科内护理人员认真执行各项皮肤护理措施,减少压疮发生率;监控科室住院病人的皮肤护理情况,发现压疮及时上报(包括院外带入和在院新发),对发生的压疮认真分析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负责本病区工作人员及病人、家属有关皮肤保护知识的宣教和指导;设立压疮护理箱,放置压疮治疗的药品及敷料;设立压疮护理知识学习园地,下载、打印相关资料,不定期地进行相关知识学习和经验分享。

3.参加伤口造口培训在压疮管理上的作用

3.1规范了压疮病人的管理:通过专业知识的培训,两名培训人员对科内压疮患者及压疮高危患者进行统一、全面管理,从入科到出科,以及压疮的发展与转归进行观察和统计,将专业知识运用到护理中来,压疮患者的护理更加系统和规范化。

3.2压疮病人的护理进行跟踪检查:对科内压疮病人建立了档案、检查护理措施到位情况、跟踪患者压疮转归和疾病转归、对重点病人进行出院后回访。尽可能地提供全程、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保障了医疗安全,改善了患者体验,促进了医患和谐,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3.3提高了压疮护理的质量:通过专业知识的培训,两名护理人员指导并参与压疮护理中,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病情、意识、活动能力、营养、治疗等情况;正确辨别压疮分期,观察压疮的部位、大小、创面组织形态、潜行、窦道、渗出液等;根据病人的经济状况、护理需求、压疮分期等选择正确的病因治疗和局部治疗;规范填写压疮报告单和伤口护理记录单;告知患者及家属发生压疮的相关因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指导患者加强营养,增加创面愈合能力。

3.4增进了护理人员对压疮护理的兴趣,掌握了压疮护理相关知识:两名护理人员设立压疮护理箱,放置压疮治疗的药品及敷料;设立压疮护理知识学习园地,下载、打印相关资料,不定期地进行相关知识学习和经验分享。压疮护理规范化,也不会因为要填写复杂而繁琐的评估和观察资料而感到厌烦,当遇到相关问题时也有资料查询,使护理人员学习的兴趣提升。

3.5增加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两名成员的理论更新、规范诊疗、操作演示等促使其他护理人员伤口护理知识和水平的提高,使护理人员从对伤口造口患者“不会护理、怕护理”到“会护理、愿护理”,增加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4.结论

通过参加伤口造口小组培训,科内压疮管理得以规范化,增加护理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增进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压疮护理质量,减轻了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陈金星 伤口造口规范化管理的作用 医药前沿 2012年第30期

[2]冯素英 陈建伟 我院依托伤口造口小组建立的皮肤管理模式实践与效果评价 四川医学 2014年第6期

[3]陆巍 吴珍 陈湘玉 伤口造口护理组在护理品质管理中的作用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12期

皮肤管理 第4篇

关键词:皮肤性病学,教学资源,管理,评估模型

皮肤性病学是一门基于形态学的学科,在皮肤性病学的教学中需要一种有效的皮肤性病学的教学资源管理和评价方法[1,2,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建立了皮肤性病学的教学资源管理和评价体系,并基于层次分析法对皮肤性病学的教学资源管理进行了评估。

一、皮肤性病学教学资源管理与评价系统的结构

皮肤性病学的教学资源管理和评价体系的结构包括浏览层、功能层和物理层(见图1)。其中在浏览层设定了一些浏览器,在功能层建立了皮肤性病学的教学资源管理和评价制度的功能,如课件管理,教材管理,资源搜索,角色授权,教学资源的评估和课程管理。在物理层,则将角色授权的数据、课件资料、教材和课程数据等包括在内。皮肤性病学的教学资源管理和评价制度的功能包括资源搜索、课件管理、教材管理、角色授权、教学资源的评价和课程管理等(见图2)。

二、皮肤性病学教学资源管理的评价

1. 皮肤性病学教学资源管理的评价指标。

皮肤性病学教学资源管理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皮肤性病学教学资源的管理和运作两方面。其中皮肤性病学的教学资源管理的评价一直受到课程管理、课件管理、教材管理等三项指标的影响。而影响皮肤性病学教学资源运作的评价的三项指标则分别为资源搜索、资源浏览及资源的下载和上传(见图3)。在评价每个指标中有9个水平的评价尺度,即1~9级,其中1表示同样的首选,2为中间层次的平等和适度的首选,3表示中等偏好,4表示适度的中间水平和强烈的首选,5表示强烈的首选,6表示中间水平强和极其首选,7表示非常的首选,8表示中间极其和绝对首选水平,9表示绝对首选[4,5]。

2. 皮肤性病学教学资源管理的评价模型。

皮肤性病学教学资源的管理和皮肤性病学教学资源的运作对皮肤性病学教学资源管理的评价具有相同的重要性。据对皮肤性病学教学资源管理的评价指标进行配对比较,得到了判别矩阵B1,评价指标的配对比较,其规模在表1中给出。通过皮肤性病学教学资源的操作的评价指标的配对比较,建立判别矩阵B2,其评价指标的配对比较的结果如表2所示。然后,得到评价指标的权重如表3所示。

三、皮肤性病学教学资源的管理和评价的应用分析

定义1、3、5、7、9作为皮肤性病学的教学资源管理评价指标的5个评价等级。数字越大,则评价等级就越高。皮肤性病学教学资源管理的评估等级包括非常好、好、一般、坏、极坏。通过用所提出的方法作为皮肤性病学教学资源管理的评价方法,得出评价结果为“一般”,这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四、结论

我们建立了皮肤性病学的教学资源管理和评价系统,并对皮肤性病学的教学资源管理和评价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介绍。且皮肤性病学教学资源管理的评价模型是在皮肤性病学的教学资源管理的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建立的。由此可以看出,基于层次分析法对皮肤性病学的教学资源管理进行评价是一个很好的的方法。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项目(2009tjk048);南方医科大学社科苗圃资金(2009020)、南方医科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007053)及暨南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项目的基金资助;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教育研究项目(2010-14-40)

参考文献

[1]Jennifer A.Sbicca, Emily S.Gorell, Matthew H.Kanzler, Alfred T.Lane, “The integrity of the dermatology Na-tional Resident Matching Program:Results of a na-tional stud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2010, 63 (4) :594-601.

[2]Vitaly Terushkin, Susan A.Oliveria, Ashfaq A.Marghoob, Allan C.Halpern, “Use of and beliefs about total body photography and dermatoscopy a-mong US dermatology training programs:An updat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2010, 62 (5) :794-803.

[3]Jack S.Resneck Jr., Marta VanBeek, “Individual drug sampling does not supplant the need for head-to-head trials in dermatolog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2010.62 (6) :1062-1063.

[4]Alexander Moffett, James S.Dyer, Sahotra Sarkar, “Inte-grating biodiversity representation with multiple criteria in North-Central Namibia using non-dominated alterna-tives and a modifie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2006, 129 (2) :181-191.

皮肤管理 第5篇

夏季怎样保养皮肤?夏季保养皮肤小常识

夏季外出注意事项

一是要养成搽抹防晒霜或剂或膏的习惯

不光是对面部皮肤,尽可能对裸露在外的皮肤都均匀地搽抹一些防晒露,以保护皮肤遭受烈日的毒晒。晚上最好用一些晒后修复面膜。

二是要善于配戴遮阳饰物

比如戴太阳帽、打遮阳伞;以自行车代步的女子要使用遮阳披肩等,把裸露在外的双臂、脖颈部位遮盖起来,尤其白色披肩对所有光都有反射作用。经常从事野外工作的人可以选择一些便于操作又有利遮阳的草帽、斗笠之类。

每天需进行2到3次的皮肤清洁。

可选用温和、适合自己皮肤的香皂,洗面后,再使用洁肤水。清洗后可涂滋润霜以补充失去的水分和油脂,也可涂雪花膏。为了更好使皮肤保持清新,每周可施用一次按摩洁面霜。

多喝水,吃新鲜水果、蔬菜,少吃油腻、辛辣之品。

夏季化妆品不宜在脸部停留过长的时间,3到6小时后应及时卸妆。夏季化妆宜清爽淡妆。出门在外,当面部出汗较多时,可以用粉饼吸去汗水。在空调室内应少用粉质化妆品。临睡前必须用清洁霜及高脂香皂将面部清洗干净,以利于晚间皮肤的呼吸。

空调机在制冷的同时还降低空气中的湿度,而空气干燥会使皮肤中的水分迅速散失。

所以长期工作生活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尤其是女性,有必要在皮肤裸露的部位搽些润肤露,否则皮肤往往因失水而松驰起皱。

定期做中药面膜。

皮肤管理 第6篇

芝麻四季可食用

很多人不知道怎样把芝麻与一日三餐联系起来,其实,只要煮粥的时候顺便加些芝麻,做成芝麻粥,把它当成早餐或晚餐,经常食用就可以了。不光是秋天,芝麻四季都可以食用,秋冬季节每天一大匙,春夏季节每天半勺即可。必须注意的是,不要吃太多芝麻,芝麻吃得过多,会使内分泌紊乱,引发头皮油腻,导致毛皮枯萎、脱落。

三招教你选芝麻

芝麻有黑、白两种,食用以白芝麻为好,药用以黑芝麻为良。市面上真假黑芝麻难以辨别,在此教你三招:1.找出一个断口的黑芝麻,看断口部分的颜色,如果断口部分也是黑色的,那就说明是染色的;如断口部分是白色的,则说明是真的黑芝麻;2.用打湿的手绢或纸巾辨真伪,在湿纸巾上揉搓黑芝麻,不掉色的是真货,否则可能是假货;3.真正的黑芝麻吃起来不苦,反而有点轻微的甜感,有芝麻香味,没异味;而染色的黑芝麻有机油味,或者说有除了芝麻香味之外的不正常味道,而且发苦。

(山东 韩香云)

皮肤管理 第7篇

关键词:新生儿,腹壁缺损,麻醉

新生儿先天性腹壁皮肤缺损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发育畸形,我国大陆1996-2007年统计结果显示,新生儿腹裂平均患病率为2.54/万[1]。由于患儿腹壁全层缺损,内脏器官自缺损处脱出,出生后啼哭导致腹内压增加,腹腔内容物脱出后可能形成裂孔疝,脱出物水肿后,增加手术难度。由于患儿多合并肠旋转不良、短肠畸形及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他疾病,麻醉风险大,术中管理难度较高[2]。我院自2012年1月-2016年1月实施新生儿先天性腹壁皮肤缺损修补术的患儿共19例,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2年1月-2016年1月实施新生儿先天性腹壁皮肤缺损修补术的患儿共19例,年龄(1.9±1)d,体重(1.8±0.3)kg,6例早产,13例足月产;合并其他消化道畸形6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8例。ASA分级III级8例,IV级11例。

1.2麻醉方法所有患儿术前30 min静注阿托品0.01 mg/kg。入手术室后所有患儿均常规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SPO2)及无创血压。开放静脉通道,面罩吸入6%七氟醚(氧流量6L/min)诱导,保留自主呼吸,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机械通气,静脉注入芬太尼2μg/kg,罗库溴铵0.6 mg/kg,面罩吸入2%~3%七氟醚维持,麻醉机采用压力模式通气,压力设定14~20 cm H2O,频率32~38次/min,吸呼比1.0∶1.5。根据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及SPO2,必要时采用手动通气,灵活调整通气压力,防止肺气压伤。术中输入醋酸林格液20~25 ml/(kg·h),维持尿量1~2 ml/kg·h。如术中监测血糖过低,则输入1%葡萄糖1ml/(kg·h)调整。术中使用加温毯及液体加温器,降低患儿低体温的发生率。术后保留气管导管,送重症监护病房继续机械通气。

1.4监测指标观察患儿麻醉前(T0)、切皮前(T1)、手术开始后5 min(T2)、缝皮后(T3)4个时间段患儿的心率(HR)、SPO2、PETCO2、气道峰压的变化情况,见表1。

2结果

共19例手术患儿,1例患儿因重度感染,术中死于感染性休克导致的循环衰竭;4例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超过7天后仍无法脱机,家属放弃治疗;14例治愈出院。6例患儿术后出现双下肢静脉回流不畅,经治疗均好转。1例患儿术后切口裂开,二次手术后恢复。术中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显示,围手术期患儿SPO2变化不明显;手术开始后5 min(T2)、缝皮后(T3)HR较切皮前(T1)上升;缝皮后(T3)PETCO2分压、气道峰压较切皮前(T1)有明显上升。

3讨论

先天性腹壁缺损的患儿氧储备极差,麻醉诱导期又存在很高的呕吐误吸风险,麻醉诱导时如能保留自主呼吸,可增加麻醉安全性[3]。七氟醚对新生儿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呼吸末浓度为2.1MAC时即可达到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是目前新生儿麻醉诱导的首选药物[4]。相比传统的静脉诱导方法,由于不使用肌肉松弛剂,全凭吸入诱导的插管条件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与诱导时间与麻醉医师对新生儿面罩通气的熟练程度有关。理想状态为诱导全程无正压通气,气管插管时无呛咳及肢动,且患儿生命体征平稳。腹裂患儿有独特的病理生理特点,除多发畸形外,可能存在脱水、感染、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因此术中应选择合适的液体种类以改善内环境。醋酸林格液具有较强的酸碱缓冲能力,更适于酸中毒、高乳酸血症患儿的液体复苏,是新生儿术中维持的理想选择[5]。由于腹裂修补术的第三间隙丢失量可能高达15 ml/(kg·h),因此应注意调整输液速度,一般建议维持20~25 ml/(kg·h),维持尿量1~2ml/(kg·h)。由于手术应激会造成高血糖,新生儿手术中是否应该输注葡萄糖仍存在争议,无论高血糖或低血糖均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最佳选择是根据血糖值决定是否使用含糖液,但应注意避免单次推注葡萄糖。我院采用1%葡萄糖1 ml/(kg·h)维持,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手术进行腹腔脏器还纳期间,膈肌上提导致肺扩张受限,气道压力可能突然增高,必要时应采用手动通气,灵活调整通气压力,防止肺气压伤。术后容易发生呼吸肌疲劳、高碳酸血症甚至呼吸衰竭,应采用适当的机械通气条件予以纠正[6]。新生儿术中体温维持难度较大,需要从控制室温、使用加温毯、液体加温、冲洗液加温及缩短手术时间等多方面共同着手。严密的术中监测及良好的呼吸、循环管理可以提高患儿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徐丽丽,袁秀琴,朱军,等.中国部分地区1996-2007年腹裂畸形患病率变化趋势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3):268-270.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1.03.015.

[2]Brindle,M.E.,Flageole,H.,Wales,P.W,et al.Influence of maternal factors on health outcomes in gastroschisis:A canadian population-based study[J].Neonatology,2012,102(1):45-52.

[3]胡华琨,李强,钟惠真,等.胸腔镜下新生儿先天性食道闭锁手术的麻醉处理[J].江西医药,2015(3):259-262.DOI:10.3969/j.issn.1006-2238.2015.03.032.

[4]曾琳玲,王晟,何少茹,等.低出生体质量儿先天性心脏病非体外循环手术的麻醉处理[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12):1806-1810.DOI:10.3969/j.issn.1673-4254.2013.12.21.

[5]马丽,刘永哲,马亚群,等.新生儿七氟醚麻醉下无肌松剂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12):56-58.DOI:10.3969/j.issn.1002-3429.2013.12.022.

皮肤管理 第8篇

1 方法

1.1 组建四级一体式皮肤管理小组

医院组建压疮管理委员会, 科室内成立皮肤质控小组, 选举组长1人, 由多年临床经验并已通过压疮管理委员会规范培训的主管护师担任;小组成员10人。小组成员均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 全面负责科室内皮肤的监控及管理。

1.2 皮肤评分标准

采用Braden量化评分表进行皮肤评分, 共6项, 累计最高分23分, 最低6分;总分≥17分认为无压疮发生危险, 评分为15~16分为轻度危险, 13~14分为中度危险, 12分为高度危险。得分越低, 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该量表被普遍认为是较理想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 能够容易和准确地预测压疮发生的危险[3]。

2 实施

2.1 加强压疮专业知识培训, 制定压疮预防和处理流程

临床护士是压疮的报告者和压疮护理的实施者, 对其进行培训和教育是压疮管理成败的关健因素[4]。皮肤质控小组成员定期参加院压疮管理委员会组织的各项学习, 并负责对科内护士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压疮上报流程、伤口基础理知识与湿性愈合理论、Braden量化评分表使用法、压疮相关知识、压疮新的分期及压疮预防新进展、伤口评估等。此外, 在压疮预防、处理的每个环节制定了操作流程, 使临床护士在压疮处理的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 制定的流程简单、直观, 实用性强。

2.2 高危皮肤的筛查、上报及难免压疮的鉴定

责任护士使用Braden量化评分表对患者每天进行皮肤评分, 对评分12分的患者, 皮肤质控小组成员确认无误后, 告知病人或家属皮肤损伤的危险性, 取得病人或家属的理解配合, 并在高危皮肤告知书上确认签字;及时填写高危压疮预报表, 上报院压疮管理委员会备案, 同时制定护理方案, 并组织实施。压疮一旦发生, 责任护士上报小组成员, 核查后上报质控组长, 并立即填写压疮上报表, 对压疮患者进行全身及局部评估, 陈述压疮发生的原因和申报难免性压疮的理由, 24h内上报院压疮管理委员会。最终由院压疮委员会相关人员结合患者的病情及全身情况, 鉴定压疮的性质 (难免性、非难免性) 。

2.3 压疮会诊的管理

院内新发、院外带入的压疮或转接科室之间难以界定的压疮, 必须请压疮管理委员会专家会诊, 会诊人员24h内床边查看患者, 急会诊10min到位, 提出会诊处理意见, 并指导实施。责任护士严格落实护理会诊意见, 皮肤质控组成员负责全程跟踪, 并将情况及时反馈给会诊专家;以便对压疮处理的每一个环节给予指导。

3 效果评价

3.1 护理人员压疮相关知识需求

在四级一体式皮肤管理模式成立前对ICU全体52位护士进行压疮相关知识需求调查, 然后根据当前主要及迫切需求进行相应的培训, 2年后对相应护士再进行调查, 护士对压疮相关知识需求下降明显。见表1。

3.2 管理效果

在四级一体式皮肤管理模式成立前后, 对ICU危重患者的皮肤管理情况进行调查, 发现高危皮肤申报比例、难免压疮发生率、非高危皮肤发生 (院内新发) 申报比例及院外带入压疮上报比例均明显变化。见表2。

4 讨论

分析发现四级一体式皮肤管理模式成立前, ICU护士对压疮相关知识较匮乏, 各种知识的需求较为迫切, 对相应护士进行了有计划的系统培训后, 护士对压疮的相关知识掌握有很大的提高。同时, 对压疮的分级和Braden量表做成卡片 (正反面) , 人手一份, 经过2年的临床实践, 护士对压疮的评分正确率接近百分百。但是, 随着新型敷料的不断问世, 护士对各期压疮的处理及新敷料的选择学习仍有待进一步提高。ICU护士对压疮的上报流程掌握度接近百分百。分析也揭示危重患者高危皮肤、院外带入有效上报率明显增加, 难免压疮发生率下降, 说明高危皮肤上报的及时性在实践工作中得到了很大改善, 也表明护士工作的积极性、责任心在提高;护士对危重患者的皮肤管理意识增强, 能主动、早期实施危重患者压疮的预防措施。

分析发现:我院尽管实施四级一体式皮肤管理模式, 然而, 根据我们的实践, 认为压疮预防管理的关键在于做到“五早、五到位”。“五早”: (1) 早评估: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24h内即进行压疮危险因素首次评估; (2) 早报告:皮肤质控组成员确认患者为高危压疮患者后, 立即上报组长、院内压疮管理委员会; (3) 早落实:皮肤组成员确认患者为高危压疮患者后, 立即指导责任护士落实预防护理措施, 登记患者信息, 跟踪随访; (4) 早指导:质控小组成员接到责任护士报告后, 当班即能查看患者, 确认患者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和适宜性的预防护理措施, 以达到护理措施落实的有效性; (5) 早督查:护士长、质控组长随时查看高危皮肤信息登记本, 以备及时督查, 保证护理措施落实及对压疮情况及时评估和进一步处理。“五到位”: (1) 落实到位:针对性、适宜性的预防护理措施落实到位; (2) 评估到位:压疮危险因素动态评估、患者皮肤情况及压疮发生情况动态评价到位; (3) 指导督查到位:病区护士长、质控组长对压疮预防护理指导、质量督查到位; (4) 培训到位:皮肤质控组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和护士的需要, 及时对护士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压疮预防护理知识等培训到位; (5) 持续质量改进到位:小组每月对压疮预防管理情况进行汇总分析, 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并监督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林小玲.压疮的预防和治疗[J].家庭护士, 2008, 6 (1B) :101-102.

[2]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 (试行) [J].中国护理管理, 2005, 5 (2) :5-12.

[3]朱春萍.晚期肿瘤病人难免压疮的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10, 10 (1) :52-53.

皮肤管理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鱼骨图管理前的新生儿386例作为对照组,男202例,女184例;年龄0.5 h~28 d,平均5.6 d,平均住院日龄4.9 d,体重1400~4300 g,平均2764 g;其中早产儿9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5例,新生儿颅内出血3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49例,新生儿呼吸道疾病43例,新生儿腹泻病32例,其他27例。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月鱼骨图管理后的新生儿412例作为试验组,男223例,女189例;年龄0.8 h~28 d,平均6.1 d,平均住院日龄5.1 d,体重1380~4510 g,平均2696 g;其中早产儿9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1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4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57例,新生儿呼吸道疾病48例,新生儿腹泻病28例,其他26例。两组新生儿性别、体重、胎龄、平均住院日、病种、病情、治疗方案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鱼骨图管理方法

召集全科护理人员共同讨论2012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这些新生儿发生的各类医源性皮肤损伤可能出现的原因,运用鱼骨图分析导致皮肤损伤的细节因素,从最直接的小刺入手归纳总结,然后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实施改进,最后进行效果评价。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原因分析鱼骨图如图1。

1.3 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1.3.1 原因分析

1.3.1. 1 压伤

静脉留置针针梗及肝素帽对皮肤的压伤;血氧饱和度探头及肤温探头固定过久对皮肤的压伤;CPAP正压辅助呼吸时鼻塞对鼻中隔的压伤;气管插管对鼻中隔的压伤;针头帽、棉棒等遗留衣被内对皮肤的压伤等。

1.3.1. 2 粘贴伤

心电监护时电极片、固定留置针、胃管、吸氧管等的贴膜、纸质胶布等,粘贴时间过长,特别是光疗箱、保温箱内的新生儿,加热后黏性增加,撕下时动作粗暴引起损伤。

1.3.1. 3 药物外渗所致

常见药物有钾、钙、高渗糖、甘露醇、多巴胺、脂肪乳等。新生儿皮肤细嫩、血管通透性高,药物外渗会引起皮肤红肿、水泡,甚至坏死。

1.3.1. 4 摩擦伤

进行蓝光治疗的患儿,由于环境的改变,烦躁哭吵,床面过硬,患儿活动过多引起枕后部、双足外踝等处皮肤擦伤。

1.3.1. 5 烫伤

热水袋使用不当、洗澡时操作不当、抢救台操作不当、电烤灯等操作不当均可导致烫伤。

1.3.1. 6 抓伤

指甲过长又躁动不安的患儿,尤其是光疗时双手裸露在外,易抓伤自身皮肤引起损伤。

1.3.2 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预防措施

1.3.2. 1 压伤

使用静脉留置针时针梗及肝素帽下方垫无菌小纱布后再固定,每日更换肝素帽的固定位置;血氧饱和度探头及肤温探头每4小时更换固定部位;CPAP正压辅助呼吸时鼻塞固定位置要准确,不可过紧,每2~4小时松解一次,并查看局部情况;气管插管尽量采用经口插管;每次治疗护理操作完毕,检查有无针头帽、棉棒等异物遗留于衣被内。

1.3.2. 2 粘贴伤

每日更换心电电极片,动作轻柔,不可粗暴,揭下之前可以先润湿,再次粘贴电极时略移动电极粘附的位置。正确粘贴敷料,将敷料自然下垂,将穿刺点置于敷料的中央,从穿刺点向四周轻压透明敷贴,可减少皮肤局部张力,更换时可降低对皮肤的损伤;对于易过敏的皮肤可采用低敏性、透气性能良好的敷贴[3]。

1.3.2. 3 药物外渗伤

重在预防、增加安全认识水平、加强巡视观察。对使用血管刺激性强和渗透压高的药物及末梢循环差的患儿,应选择粗大、血流丰富的静脉穿刺。一些渗透压较高的液体如静脉内营养液应避免在外周静脉输注,如必须输注时应注意稀释,并注意输注的速度和配伍禁忌。在用药过程中,至少每0.5~1小时巡视输液流速、输液部位局部皮肤情况。使用微量泵输液时,机器对外渗不能识别,肌肉松弛,药液渗出不达到一定阻力时不会报警,而新生儿对疼痛反应迟钝,出现外渗时,也不会有烦躁哭闹等反应,因此静脉外渗时不易被发现,更应加强巡视,发现外渗及时拔针[4]。

1.3.2. 4 摩擦伤

进行蓝光治疗的患儿枕部垫棉圈,戴上棉质手套和足套,或者用易撕脱敷料如3M胶带粘贴于骨突或易摩擦处,减少摩擦的发生,并每2小时翻身一次。

1.3.2.5烫伤

加强护士技术操作的培训,正确而安全的操作。使用热水袋时水温不能超过49℃,不可紧贴皮肤,要置于被服下面,做好交接班;沐浴时做好水温检测,控制在37℃~39℃;安全使用抢救台,经常检查感温探头有无脱落,有无被覆盖,监测体温;使用电烤灯时照射距离准确,专人守护。

1.3.2. 6 抓伤

剪短指甲,光疗时戴上棉质手套,保持安静,并加强看护。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鱼骨图管理后,试验组新生儿发生皮肤损伤总数19例,对照组3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90,P<0.05)。试验组新生儿发生药物外渗9例,对照组2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84,P<0.05)。试验组各种原因引起的皮肤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详见表1。

例(%)

3 讨论

新生儿皮肤薄嫩,角质层发育差,皮下血管丰富,抵抗力差,在诊疗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医源性皮肤损伤,预防与减少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事件的发生,是保证患儿安全的重要目标之一,有效地防护措施、工作流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是患儿安全的有力保证。问题的特性总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也一样众多,如图1所示。通过召集全科护理人员共同讨论,采用头脑风暴法找出这些因素,并运用鱼骨图将它们连在一起,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各位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共同制定鱼骨图,印象深刻,然后从每一个细节入手,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同时保证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同时鱼骨图分析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从中找出安全隐患,是目前国际、国内都非常重视的管理模式,即“风险管理”,是将发生不良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不良事件发生前的积极预防,使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危险因素,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5]。从表1可以看出,实施鱼骨图管理后,试验组新生儿皮肤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鱼骨图运用在降低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作用。方法:应用鱼骨图分析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以降低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结果:应用鱼骨图法管理后,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运用鱼骨图对新生儿皮肤损伤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措施,可以使护理人员从更微小儿全面的细节入手对患儿进行护理,降低损伤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鱼骨图,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原因分析

参考文献

[1]尹军.应用DecisⅣ鱼骨图分析血液科护士在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J].求医问药,2012,10(7):228-229.

[2]李树仁,吕涛,王胜利,等.医源性皮肤损伤49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7):4256-4257.

[3]陈荷娣.静脉留置针透明敷贴引起新生儿皮肤问题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A):38-39.

[4]张海燕,章鑫,张淑丽,等.循证护理在防范NICU静脉给药安全隐患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0,21(11):132-134.

皮肤科灼伤患者皮肤原因分析 第10篇

随着国产监护仪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内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监护仪在国内的普及程度已经越来越广泛,已不仅仅应用于重症监护室中,而且在普通病房中也得以使用。但监护仪作为长时间的生命监护设备,其安全性不容小觑。近几年,我院多个科室发生了因监护仪使用不当而造成患者皮肤灼伤的事件。现就监护仪使用过程中的电极片灼伤患者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引起医护人员和工程人员的重视。

2 临床资料分析

对监护仪的使用科室、监护仪的厂家及型号、被灼伤患者的类型以及心电电极片的厂家及型号进行统计。

结果表明:灼伤事件涉及多个科室;涉及监护仪为多个厂家及型号;灼伤患者中老年人居多;涉及心电电极种类有多种。

这些事件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了损伤,也给临床科室的诊疗工作带来困难,所以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势在必行。

3 灼伤现象分析

一般的灼伤可分类为物理性灼伤(包括热力烧伤、光灼伤、电灼伤及放射性物质灼伤)及化学灼伤[1]。基于监护仪的心电提取原理和灼伤现象,可以从电灼伤(属于物理性灼伤)或化学灼伤2个方面进行分析。电灼伤的原因可能是由患者辅助漏电流引起或是由极化电压引起;就化学灼伤与皮肤病学联系,可能是心电电极直接或间接刺激了皮肤,导致了皮炎样损伤或皮肤黏膜刺激症状。两位患者的灼伤图片见图1。

4 灼伤原因分析

灼伤原因可能有电灼伤和化学灼伤2种。

4.1 心电电极分析

考虑到心电电极和人体皮肤直接接触,首先分析心电电极提取心电信号的原理。电极片结构,见图2。

电极片属于表皮电极。一个由盐溶液和胶组成的电极膏和皮肤之间可以形成跨位。活体组织相当于含有许多金属离子的电解质;人体汗液包含水(99%)、有机物、K+、Na+、Cl-、尿、硫酸盐等成分,也相当于电解质;身体内部的电流是由离子运动产生的,导线中电流是由电子的运动产生的。而电极片即可完成离子电流到电子电流的转换[2]。

当金属电极与皮肤接触后,产生极化现象,形成半电池电位或极化电位或扩散电位;在人体皮肤与心电电极片接触时,会产生半电池电位和极化电位。极化电位比生物电信号大很多,而且是变化量。所以,进行生物电信号检测时,要使极化电位保持稳定,并尽量降低其数值,而且各电极与皮肤的接触要有较好的一致性。

我们采用的Ag-Agcl纽扣式电极来提取心电信号,是因为其极化电位在上述金属反应中的是最低的。心电信号的幅度为0.75~4 mV,而极化电位可达200 m V,很容易淹没心电信号,所以如何消除或抑制其影响对生物电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人体皮肤和心电电极系统的连接见图3[3]。图中V代表了心电测量中两点的电位差。当心电电极朝着电解液方向运动时,会改变极化电极界面上的双离子层上的电荷分布。这将迅速改变半电池电位。

由于人体运动或电极与皮肤接触不良、电解液干燥等原因,均可引起半电池电位的改变。但这种电位大小的改变目前暂无法测量,且在ISO和AAMI等相关标准中暂无对人体损伤的规定性说明,故不对其进行分析。

4.2 患者辅助漏电流分析

监护仪的应用部分漏电也可引起人体皮肤灼伤。电流通过人体对组织的主要作用有化学效应和热效应2种,前者由直流电和低频交流电引起;后者则是任何形式的电流都可引起,在医疗中多数是高频电流引起的。电灼伤可引起细胞死亡,蛋白质凝固或焦化。人体对交流电所呈现的电阻比直流电的小,随着电灼伤对皮肤的刺激,皮肤电阻会逐渐降低,从而进一步导致皮肤损伤的增大。监护仪的漏电流检测涉及电极片部位的项目为患者辅助漏电流和患者漏电流,因而定期检测监护仪的电安全特性是非常重要的。

实验方法:根据国标《GB 9706.12007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的检测要求,采用Metron公司的QA-90型电气安全检测仪对相关科室服役时间在10 a以上的设备进行电安全检测。患者漏电流和患者辅助漏电流方法见图4~5。

MD1测量的是从应用部分经患者流入地的漏电流;MD2测量的是由于在患者身上意外地出现一个来自外部电源的电压而从患者经F型应用部分流入地的电流[4]。

患者辅助漏电流是指正常使用时,流入处于应用部分部件之间的患者电流。国标《GB 9706.12007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中规定了正常状态下CF型医疗设备的患者辅助漏电流和患者漏电流的允许值均为10μA。实验结果见表2。

4.3 化学灼伤分析

从致敏作用的角度来分析,造成患者皮肤灼伤的原因更有可能是因为电极片的致敏作用造成的。为了明确电极片的致敏作用,首先要分析电极片的化学成分。目前的电极片种类众多、化学成分也各不相同,实验难度较大。为此我们用皮肤斑贴实验的方法来进行研究。皮肤斑贴实验是研究毒物对皮肤毒性的实验方法之一。把数层纱布折叠成一定大小(方形边长1 cm,圆形直径1 cm),将受试物原液或稀释液沾湿纱布后紧贴于皮肤上,外盖一层油纸或塑料薄膜,用绷带固定。一般12 h或24 h后解开,观察局部反应。从临床常见的接触过敏原来着手分析,然后对比心电电极的化学成分是否含有相关的过敏原。

临床通常用斑贴试验来检测患者接触过的过敏原,见表3。

实验方法是将心电电极片的4种组成结构(见图2)电解质糊、粘附垫圈、等面孔、Ag-Agcl电极分别取一小块装入斑贴实验的实验盒,贴于患者胸部24 h,并观察局部反应。对4例产生电极片灼伤患者及4例正常成人进行24 h斑贴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呈阴性,可排除患者对于电极片的致敏性原因。

5 结论

5.1 灼伤原因

通过上述分析认为,皮肤灼伤的最主要原因为患者使用电极片时间过长引起,电极片的结构和电路模型已经在图2和图3中详细介绍。医护人员如不严格按照电极片的有效期(24 h)使用,则会产生因电解液干涸、电极接触不良环境温度湿热等原因导致皮肤与电极片接触部位的极化电压改变,从而引发电极片对患者皮肤灼伤。电灼伤可引起细胞死亡,蛋白质凝固或焦化,同时电极片与皮肤接触部位会产生炎症。人体对交流电所呈现的电阻比直流电的小,随着电灼伤对皮肤的刺激,皮肤电阻会逐渐降低,从而开始了皮肤损伤的恶性循环。

5.2 避免灼伤的相关注意事项

严格按照医疗设备或耗材的使用规范进行操作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绝不可因疏忽管理或追求效益等原因而忽视患者的安全。为了避免灼伤事件的发生,在监护仪的使用中应该重视以下几点:

(1)确保合格的电安全特性;

(2)定期更换电极片(普通电极片需24 h以内更换);

(3)金属表皮电极使用时,进行皮肤处理,涂擦生理盐水或涂导电糊等(减小干扰和基线漂移);

(4)使用一致性比较好的一次性电极片;

(5)对薄膜的要求:机械强度好、气孔少、介电系数高、特性不随时间改变、耐氯离子等;

(6)皮肤如玷污,不能用砂纸等打磨。

(7)在患者清醒状态下,粘贴电极片时要询问其有无不适感,如果有针刺感,应立即停用电极片。

摘要:目的:分析监护仪使用过程中电极片灼伤患者皮肤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方法:采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对引起灼伤皮肤的物理特性、电气安全、化学特性等因素进行分析和实验。结果:监护仪的电气安全合格,电极片对患者的致敏性呈阴性,电极片和监护仪均合格,患者皮肤灼伤多为电极片不正确使用造成。结论:提出防止电极片灼伤患者皮肤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循证医学,电极片,皮肤灼伤,电气安全,斑贴实验

参考文献

[1]岳毅,贾公浮.化学性灼伤兼中毒的诊疗[M].济南:化工部化工劳动保护研究所,1985.

[2]林家瑞,徐邦荃.生物医学数字信号处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3]Dr Neil Townsend.Medical Electronics[D].Michaelmas Term,2001:18-54.

[4]周丹.急救医学装备工程导论[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皮肤管理 第11篇

考虑玫瑰痤疮,另外有痘印和毛孔粗大的问题。推荐外用15%的壬二酸凝胶,或者20%的壬二酸乳膏,每天2次。如果买不到,可以外用0.75%的甲硝唑,每天2次。同时一定要做好日常防晒、保湿工作,避免各种刺激因素:包括温度变化、风吹、热饮、辛辣食物、过度运动、饮酒、吸烟和情绪变化等。使用具有舒缓和修复屏障功能的保湿剂可能会有所帮助。也可以试一下强脉冲光(IPL)或者点阵激光,这些问题都能有所改善,根据具体治疗情况,需要总共3~6次治疗。

我今年32岁,这几天肛门左侧莫名其妙就开始瘙痒了。基本每晚用马应龙涂抹肛门左侧,效果能维持一天。每次便后都会用水冲洗肛门,做好清洁工作。但是似乎没效果,肛门依然瘙痒。不知道是不是感染了什么细菌?用手触摸,肛门周围无异物。

王晏美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外科 主任医师

不需要化验,也不是痔疮的前兆,就是“肛门瘙痒症”。可以用一下中药坐浴治疗:黄柏30克、苦参30克、马齿苋30克、荆芥30克、蝉蜕15克、乌蛇15克、花椒10克、艾叶15克、鸡血藤15克,共7剂,水煎坐浴,每日两次。

现在市面上有一种多焦点眼镜,说是可以帮助恢复视力。请问可不可以给近视的孩子戴,这种眼镜对阻止近视的发展有没有作用?

翟长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眼科副主任医师

多焦点眼镜又叫渐进多焦眼镜,现在的研究结果是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渐进多焦眼镜对近视的防治具体有什么作用。其实这种渐进多焦眼镜,就相当于看远距离、看中距离、看近处分别戴一个眼镜,只是起到多焦点作用。小孩子很难戴两副眼镜,也很麻烦。上课时看远处黑板戴一个,写作业时看近处又戴一个,一般的孩子做不到。多焦点眼镜的作用只是为了方便,看远看近不用来回换眼镜,但并没有证据支持它对近视的防治有明确效果。这种眼镜从工艺上来讲要求还是很高的,一个眼镜片那么多的焦点,要求很高的技术支持。而且这种眼镜的焦距在瞳孔的中心线上,眼镜片周边的焦点就没有办法实现了。所以戴这种眼镜看的范围会比较小,只有往正前方看才会比较清楚,透过镜片周边要想往两边看就不太清楚了,损失的是周边的视野。戴这种眼镜时,孩子跑起来玩起来动作很大,不愿意把头转来转去,单纯的靠转动眼睛来看周围的事物,两边又看不清楚。所以,这个眼镜在佩戴的时候可能有不舒服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否明显,又跟它的技术加工密切相关。因此有些学者认为,这种眼镜对近视的孩子不一定有优势。

皮肤管理 第12篇

1皮肤的急性毒性试验

1.1 材料

1.1.1 动物:

健康日本大耳兔15只,成年,雌雄不拘,体重(2.48±0.04)kg,由黄石卫校动物室和同济医大动物室提供。

1.1.2 药品:

红药膏是本试验的主要研究对象,分为高银红药膏(含SD-Ag 4%)和低银红药膏(含SD-Ag 2%,与现用的红药膏相当),都是由本院烧伤皮肤病药物开发研究所配制和提供。赋形剂组(又称对照组)为黄凡士林,是由国营南昌扬子洲制药厂分装等。

1.2 试验方法

1.2.1 分组:

将15只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1组:涂高银红药膏,称高银组;2组:涂低银红药膏,称低银组;3组:涂黄凡士林,称赋形剂组(作为对照组)。每组都由5只大白兔组成。

1.2.2 试验经过:

试验时,常规对每只受试大白兔应用10%硫化钠溶液给大白兔右侧背部皮肤脱毛约5×10cm2=50cm2,相当于体表面积10%,在脱毛区内每天按组别种类涂药2次,0.2g/次,涂药后,应用背心式包布[1]和无菌敷料妥当包扎、固定和保护,防止受试区表面上的药品被白兔所舔食,导致试验失败。分笼单独饲养,连续观察受试大白兔1周。观察内容:活动、皮毛光泽、饮食、体重、体温和死亡数。如无毒性反应,再在左侧背部皮肤以10%硫化钠脱毛50cm2,并应用细砂纸(钻石牌耐水砂纸380号),摩擦该处皮肤,直到有密集性出血点为止,立即在该处按上述组别涂药0.2g/次,2次/d,观察指标同上,连续观察1周,并与对照组比较。因此,每只受试大白兔前后共观察14d(2周)。

1.3 结果

自高银和低银红药膏外用于大白兔的健康和磨损皮肤后,对其行动、饮食、皮毛光泽、体温和体重(见表1)连续测定和观察14d。发现红药膏对健康和磨损皮肤均无刺激性和任何不良影响。受试动物无1只死亡,也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体温均在正常范围内(38.5~39.5℃),各方面均与对照组大白兔的表现无任何差别。本实验研究表明,高和低银红药膏(即现用的红药膏)涂抹在大白兔的健康和磨损皮肤上,经过14d观察,对受试大白兔均未引起任何急性中毒反应和皮肤刺激反应。说明现在已经在临床使用多年的红药膏(即2%低银红药膏)对全身无吸收中毒,对创面和周围皮肤也均无刺激性[2,3]。

注:△表示3组试验动物涂药后体重与涂药前相比P>0.05,其差别无显著意义。

2皮肤刺激试验

2.1 材料

2.1.1 动物:

日本大耳白兔6只,雌雄不拘,体重(2.46±0.45)kg,由黄石卫校动物室和同济医大动物室分别提供。

2.1.2 药品:

供做试验的红药膏,分为高银和低银红药膏两种,高银红药膏含4%SD-Ag,低银红药膏含2%SD-Ag(代表现用的红药膏)。二者均由本院烧伤皮肤病研究所提供,赋形剂为黄凡士林,由国营南昌扬子洲制药厂分装和提供等。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动物脱毛和分组:

将6只大白兔的背部延伸到侧腹壁皮肤,应用10%硫化钠溶液,对称脱毛4块,每块为6×8.4cm2=50cm2,脱毛时注意勿擦破皮肤,脱毛后第2天(24h后)在左侧背部的1区和2区分别涂高银和低银红药膏各0.1g,前者归纳到本试验的高银组,后者被归纳到本试验组的低银组,右侧背部2区涂赋形剂黄凡士林,被归纳入赋形剂组或对照组。右侧背部的4区皮肤留为空白对比区,专供观察和对比时参考。

2.2.2 试验经过。

在每次涂药完毕后2h内,每隔30min观察皮肤反应1次,此后便立即予以背心式包扎[1],妥为保护和固定。在涂药24h后,去除全部包扎,并用温水清洗药物和赋形剂观察各试区皮肤的变化,如发现局部无红斑、发疹、水肿和疼痛等异常表现,便继续每天涂药1次。一共6d于第7天停药,并去除包扎。观察涂药7d后皮肤反应,若仍无红斑、发疹、水肿和疼痛等异常表现,便进一步在各试区用细砂纸(钻石牌耐水砂纸38号),磨擦皮肤造成损伤,并以上述同样方法涂药和连续7d观察各试区皮肤有否红斑、发疹、水肿和疼痛等出现。

2.3 结果

经过在各试区内连续每天涂药1次共7d,观察各试区皮肤无水肿、发疹和红斑。在停药后24h和48h,局部仍无反应。各试区皮肤在擦伤后连续涂药7d,观察24h和48h也均未发现局部有明显的红斑、发疹和水肿,因此,皮肤刺激反应为0,均小于规定刺激指数(见表2、3),体温也均在正常范围(38.5~39.5℃)以内。提示红药膏无皮肤刺激性合乎要求[2,3,4]。

参考文献

[1]吴风云,鲁立新,丁冬琴.药物实验中动物创面包扎方法的改进(J).中华烧伤杂志,2004,20(2):108.

[2]南京药学院药剂学教研组,编著.药剂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853-857.

[3]陈奇,主编.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64-165.

皮肤管理范文

皮肤管理范文(精选12篇)皮肤管理 第1篇关键词:信息技术,皮肤科,护理,满意度皮肤病发病率以及皮肤科常见疾病类型正逐年增加, 对护理服...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