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程方法范文
教程方法范文(精选10篇)
教程方法 第1篇
《英语综合教程》(Integrated Course)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及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立体化系列教材,是高职高专大一、大二英语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及常用语法知识,丰富学生的英美社会文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技能。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学生要认知60007500左右个单词,熟练掌握其中28003000个最基本的搭配,能在口语和写作中灵活正确运用。然而,不同于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高职高专大部分英语专业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并不理想,英语基础薄弱,因此在其基础语言课程上的词汇教学要有它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使其尽量记住已学的词汇,从而在有限的三年学习中提高英语水平。
二、《综合英语教程》词汇教学的方法
(一)营造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懂得营造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课堂气氛的活跃能够营造积极的课堂心理环境,在这种积极的课堂心理环境下的词汇教学,不仅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而且学生和学生之间,都能够达到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教师尊重学生发表的不同观点和意见,学生之间也会互相协作,交流想法,敢读、敢说、敢联想。
(二)运用适当的母语教授词汇
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决定了教师上课时要适当地插入母语,教师不能一味地拿英文解释所有所学的词汇。国外有研究表明,外语教学中适当的母语能诱发交流者之间在文化上的同感,这种同感能加深学习者对外语实用的认识。
(三)教授记忆词汇的方法
记忆词汇是最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学生经常抱怨花时间最多的就是在记忆单词上,但是取得的成效却是最低的。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授词汇读音、意义、惯用法的同时,也要教授一些记忆词汇的方法。一方面,从情感上,教师要告知学生学习中出现遗忘现象是正常的,鼓励他们利用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有规律,反复记忆单词。另一方面,通过对词根和词缀的教授来提高学生记忆单词的能力。掌握词根和词缀的含义,不仅可以推断、猜测出一个单词的基本词义,而且可以识别单词的词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过关的词汇学知识,在讲授单词的同时不厌其烦地指出一些常用词根和词缀,学会从这些词根和词缀猜测单词的意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看词猜义的习惯,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词汇量。
(四)在词汇教学中导入文化
语言不是真空存在的东西,它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要导入文化,将枯燥乏味的文化和鲜活的文化联系起来,利用中英文化差异,让学生用自己国家的文化和涉及的文化词汇作比较,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求知兴趣,增强词汇记忆。
(五)及时巩固词汇
《英语综合教程》每一课之后都有根据课文所设计的核心词汇及相关的短语练习,有练习才有巩固。对于此类练习,教师要在课堂上抽出时间讲评,并不能仅仅只是给予答案。另一方面,教师也要设计方法来检查学生记忆词汇的质量。众所周知,英文不同于中文,中文是形象文字,必须要多写、多看;英文是线形文字,必须要多听、多读。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进行听写训练。听写是一个较之传统的词汇检查方法,但它的重要性却不能被忽略。听写不但可以检查学生学习词汇的质量,而且能让学生形成线形思维,即在听到某个词汇时即使不知道其意思也能拼写出来。
三、《综合英语教程》词汇教学的技巧
高职高专《综合英语教程》的词汇都是紧跟着课文后按照课文里出现的顺序,被分为三类列出来。第一类是有中英文解释的new words,第二类是只有中文意思的phrases and expressions,最后一类也是只有中文意思的proper names。
(一)第一类的new words
首先,教师没有必要照本宣科地其相对应的英文意思全部读出来,但是对于英文解释里所学新单词有同义或反义关系单词,教师要挑出来讲。例如:urge (v)在单词表里的解释是:to try to persuade someone to do a particular thing敦促 (某人做某事) , 劝说 (某人做某事) 。教师只需讲urge的意思其实就是已学过的persuade。
其次,教师要懂得选择词汇表里的哪些单词是重点讲授,哪些单词理解其相应的中文意思就可以的。英语词性中的动词在词汇学习中是比较重要也比较复杂的。教师除了要讲解其惯用法,还可以举例或通过翻译句子等练习来巩固所学的动词。比如对于complain (v)这个单词,中文意思很简单,就是“抱怨”的意思,但是教师要指出它其后接不同的介词会有意义上的不同。complain to somebody的意思是“向某人抱怨”但complain about somebody/something的意思就是“抱怨某人或某事了”,接不同的介词形成了完全不同的概念。教师还可以进一步举出一些简单的例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其用法,如:“You’re always complaining to your parents.”和“You’re always complaining about your parents.”这两个句子的区别。
最后,对于一些比较有趣和生活比较贴近的词汇,教师可以适当地拓展。如学到contact这个单词,单词表里的基本意思是“交际”“交往”“联系”。但教师可以随后写出“contact lenses”让学生猜测是什么意思。
(二)第二类的phrases and expressions
数量不多,组成这些短语的词也不是很难。教师可以重点把它们放在课文里,顺着上下文讲解,在语境中操练短语。例如“go back to”这个短语在课文里的句子是“Its roots go back tomany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and musicians.”。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学过的哪一个短语也可以表示“go back to”的意思, 让学生开动脑筋, 积极应答。教师这时候只需作为引导者。
(三)第三类的proper names
涉及的是一些关于人名、地名、历史、文化等的专有名词。这类词需要教师备课时多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查阅理解其来源去脉。讲授时加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相关的英美文化知识。比如The Star-Spangled Banner(《星条旗之歌》)是美国的国歌,它是在什么情况下被创作出来的,等等。
四、结语
词汇教学是综合英语教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来增加讲解词汇的趣味性,从而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姚楚琪.为传统英语教育说句公道话[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5, (1) :55-56.
[2]王召军.语块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0, (2) :46-48.
[3]唐亚军.浅谈高职高专英语词汇教学[J].安徽文学, 2010, (5) :152-153.
[4]岳强.浅析高职高专英语词汇教学[J].甘肃科技, 2010, (1) :208-209.
[5]陈隽.谈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词汇问题[J].基础教学研究, 2006, (1) :96-97.
[6]杨宝盈.高职高专综合英语词汇教学初探[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4) :73-75.
[7]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外语教学与语言研究出版社, 1989.
家庭速成自卫教程 第2篇
现实中,灵活掌握和运用各种自卫反击技术比照本宣科呆板地学习和使用它更具效力。许多防卫术教练有规律地对各种攻击应采用的防守和反击策略进行讲解、示范和练习,然后,针对不同角度的类似攻击的自卫反击进行表述和训练等,这种途径固然可取,但需几年的训练,而且,有时某些课程的传授可能是无用的或对自信心提高不利。例如:让一个强壮的男人运用所学的"直臂别肘"对付一个五大三粗的歹徒可能是正确的,但要求一个弱小的家庭主妇用同样的方法去征服一个比她大两倍且被激怒的强奸者是不公平和危险的。
针对"一般人"的自卫反击术,要很好地应用于实践,就应将身体型号、性别、力量等方面的差异因素刨除。下面所介绍的家庭自卫教程精选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格斗术和日本的柔术,它们不需要在姿势、热身练习、手的条件、沉思冥想、内功和功夫大师多年指导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只需简单、迅速地进行学习并条件反射地去实施,不用长期反复地去实践,它们是适合于家庭自卫反击中基础、简单和理想的训练教程。应特别指出的是:当你需要突然实施自卫反击时,该教程可以通过速度和合理的力量迅速对攻击者身体中易受攻击的区域发起有效的反击。
一、拳侧反击
使用拳侧进行击打排除了用拳头击打损伤或折断指关节及手腕的危险,即使未能打倒对手仍可使你获得一种破坏性打击。拳侧是指强健的掌骨外沿向上握紧拳的部分即:手掌顶点与手腕间有肉的侧面。使用拳侧反击时,应攥紧拳头用拇指压靠中指和食指,保持手腕伸直并牢牢锁住,似砍掌一样击出,像鞭子一样运动,接触一刹那,拳头握紧用拳侧击打,击打后立刻弹回。所针对的最好目标包括:裆部、颈部、鼻子、太阳穴和下颌。
使用拳侧进行击打是一种很容易学习的技术,它排除了用拳头击打损伤或折断指关节及手腕的危险。
二、掌跟反击
只要你的一只手是自由的就可以用掌跟反击,来打破任何形式的正面抓握,当然也能在其他许多靠近攻击的情况中使用。通过在腕部向后弯曲手背形成这种徒手兵器,拇指向掌心内收、其它四指伸展,掌心下部形成小的内凹。在非常接近攻击者时,用掌跟猛击其下巴,迫使其头向后转,用伸出的四指继续向上抠其眼睛。
如果攻击者与你保持一臂长度可迅速用掌跟反击,应像弹簧一样反弹出去,脸的任何部位均可作为击打的目标,当然,鼻子应为首选的攻击点。利用掌跟反击破坏攻击者身体的平衡并很容易使其遭受另外的打击。即使这突然的一掌没有击中他,起码从事实上你的迅速出击会迫使其忙于保护自己,这样你就有机会选择撤退或使用其他后续的攻击。
三、杯形手掌击
“杯形手”掌击类似于武术中的“双风贯耳”,两手靠近似捧杯状,某些部分像一个蝶泳运动员的入水动作,两手用力掌击攻击者的双耳,也可用单手进行攻击。击打到对手后应迅速向后抽回双手。一旦击中会使攻击者精神恍惚甚至会击穿他的耳膜,攻击者很可能像石头一样落地。
四、拇指抠眼
从解剖学角度讲,眼睛是人体最敏感和脆弱的部位,这种令人可怕的技术可以直接撕扯攻击者的头部。使劲弯曲两个大拇指并放置在每只眼的内侧,用一种猛烈的“抠拉”动作,深深地向眼睛深处抠并向耳朵方向拉。體会动作时,应在同伴的前额上进行练习,绝不能在他们的眼睛上,当你观察到对同伴头部猛烈的刺激后你会非常吃惊。拇指抠眼是杯形手掌击后的一种理想后续攻击,它只有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时才能使用。
五、指关节反击
指关节反击的应用主要是针对咽喉、颈部、上腹部、裆部或身体其他柔软部分。从第二指关节处弯曲四指,将握紧的指尖压在手掌上部,把拇指内收置于食指指尖处。用四指弯曲形成的指关节采用猛刺的方式进行反击。要使反击极具效力,特别是针对攻击者气管时,一定要尽可能用力。
六、正面踢蹬
正面踢蹬比其它反击技术需要更多的平衡和训练,而且它要相当的用力。抬起任意一条腿至腰部高度,支撑腿稍弯曲以控制平衡,迅速向前踢(蹬)直小腿,不要转动膝盖,无论是否击中目标,应迅速收腿,防止对手从前面对腿的抓握,如果你穿的是足尖很硬的鞋,可用脚尖踢出,另外,还可用脚跟或脚掌迅速蹬击。最好的反击目标是胫骨和膝盖,但裆部也不应被忽视,因为对裆部的反击最具效力但大多数人会有所防备,只有当攻击者较弱或忽视了裆部的防守时,才能尝试对裆部进行攻击。
七、提膝反击
许多自卫术教练警告说,他们反对使用膝部进行反击,他们说"攻击者或歹徒常常很注意裆部,反击裆部很困难,而且一种糟糕的尝试只会更加激怒他们"。以上所讲可能合乎书本上的逻辑,但对那些在街头有被攻击体验的人,有些境况下提膝反击(如:在前面搂抱被举起时)是唯一一种实际的解决方案。这种技术的实施无论是在裆部还是在大腿外侧区域都会导致特别的疼痛,对大腿外侧的猛击虽然不像裆部被踢造成那种疼痛类型,但足以使你着手追加打击使其放弃行动。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膝盖作为人体中最强大的关节,提膝反击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在特定情况下是反击攻击者裆部的主要"武器"。训练时,可用带子系紧一个坚硬的保护性杯状物或护裆,遮盖住裆部,你与训练同伴之间互相提膝击打裆部,要知道即使有护裆保护,那滋味也是不好受的。
要实施提膝反击,为了保持平衡要尽量抓握攻击者的衣领,弯曲任意一个膝盖并向上猛击。假如在1-2次尝试后对方仍没倒下,在他处于疼痛状态时,在眼睛上运用你的拇指或用手指猛抠攻击者的鼻孔或猛刺鼻子,攻击者会忙于应付,你可以随意着手后续的攻击。
八、侧下踹
这种踢法是一种简短范围的强力侧踹,它是一种仅需很少时间就能掌握的技术。 侧下踹比空手道这种类型的踢法更具实用性,在许多格斗中,由于盲目使用速度和在近距离战斗中尝试采用传统的踢法,这些不当的方法常常使人受伤。在使用侧下踹时,身体应稍向左转去保护裆部,然后,猛然抬起右腿用脚外侧踹击攻击者胫骨并继续向下用力,直到用脚跟踩中攻击者的脚完成整个动作。你会注意到攻击者身体突然倾斜,下巴暴露,紧接着用掌跟反击作为后续的动作。
教程方法 第3篇
1 了解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及任务
有调查结果显示[1], 对英语有兴趣的学生占74.8%, 没有兴趣的学生占25.2%;认为英语不好学的学生占88.6%;69.3%的学生认为医学专业教材应该加入医学专业英语;44.5%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将来工作和晋升打基础。由此可见, 大部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还是感兴趣的, 但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这种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之间的矛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解决。英语学习在学生今后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英语考试、阅读英文文献、撰写论文、与外籍患者的交流等, 涉及听、说、读、写多方面能力。因此, 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是很有必要的, 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的学习效率是英语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
2 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
我们的授课对象为护理学校的学生, 学生之间英语水平跨度 (程度差别) 大, 而所选教材《涉外护理英语综合教程》对于他们来讲难度较大。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遵循以职场交际为目标, 以应用为目的的原则, 抓住重点并突出重点, 以此来制订教学目标, 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单词、短语及语法。
3 充分进行课程分析及明确设计思想
在了解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确定了教学目标后, 根据教材内容因材施教。下面以《涉外护理英语综合教程》中的“Overcoming Job Burnout”一课为例, 进行课程分析及明确设计思想。课程的流程为:首先由背景知识介绍进行导入, 查阅相关资料后介绍job burnout (工作倦怠) 一词的由来, 以提高学生对此话题的兴趣;其次讲授重点单词、短语, 并让学生做练习加以巩固。学生自行阅读课文找出自己不能理解的部分, 教师讲解课文的难点, 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随后由学生朗读课文并加以翻译;最后进行听力训练, 讲解阅读写作的技巧, 并进行医学英语知识的扩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结构的合理安排: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参与, 知识点的学习及相关练习题的结合, 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分配, 重点掌握知识点及了解内容的比例等。
4 注重英语学习方法的渗透
针对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感觉困难的现状,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
第一, 强调预习和复习的重要性。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对记忆进行研究时发现了记忆遗忘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提示人们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 不是固定的, 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 后来就逐渐减慢了, 到了相当长的时间后, 几乎就不再遗忘了, 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 即“先快后慢”[2]。这条规律可以运用到教学中, 建议学生课前预习, 对课堂中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多次学习记忆, 并做练习加以巩固, 课后及时复习。
第二, 词汇学习形式多样化。将词汇进行中英讲解, 通过词性的转换以扩大词汇量, 同时讲解构词法, 尤其是医学英语的构词法, 如常见的前缀、后缀。学生有加强专业英语学习的愿望, 因此教师在完成本教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 应适当增加医学英语的相关内容。如在课文中提到digestive一词, 意为消化的, 与医学英语有关联, 因此利用多媒体幻灯片采用图片形式增加消化系统各器官英语名称的学习, 使学生既增加了专业知识, 又提高了医学英语水平;既有视觉感官的记忆, 又有听力理解的训练。
第三, 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英语的听、说、读、写训练。在课上给学生讲解阅读的技巧, 注意抓住关键句子的大意, 通过阅读课文提出问题、总结大意。讲解写作的技巧, 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写作训练。授课时, 适当运用英语讲解、英语对话, 让学生朗读课文。在听力训练时, 还可以选用一首发音清晰的英文歌曲, 去掉某些歌词让学生边听歌边填空。
5 注重教学技巧的运用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 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作为临床教学医院的医生, 在专业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也应该向“双师型”方向努力, 积极提高教学素质。近年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基于问题的学习, 也称为问题式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 在医学院校较为流行, 与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知识传授、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的四大特点相比, 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重能力培养及“提出问题, 收集资料, 小组讨论论证问题, 教师总结”为特征[3]。这种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建立了基础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联系, 对提高教学效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打破了理论基础的完整性、耗费了大量人力、学习重心有可能偏离教学大纲等。鉴于以上情况,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运用PBL教学法, 提出恰当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 教师在其中起引导及总结的作用, 这样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在英语教学中还可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 用适当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其对知识点的记忆。
综上所述, 在护理专业英语的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特点, 结合教材, 制订相应的教学任务, 以讲授知识点和学生参与相结合为手段, 在以课程内容为主线的纵向发展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 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培养, 以使学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摘要:英语是护理院校教学的重要课程, 了解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 进行课程分析及明确设计思想, 注重英语学习方法的渗透及教学技巧的提高, 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教学,护理专业,涉外护理英语: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梁雪.中职学校英语教学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12, 30 (3) :129-130.
[2]李新旺.教育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
ps教程学习方法 第4篇
1. 造型能力
A. 通过选区的各种模式可以做出很多优美的造型。
B. 强化钢笔工具训练(吃透原理 ,每天坚持用钢笔抠10个图)
C. 点线面的组合。用这些基本元素排列组合。然后把这些点线面换成具体的图形元素
D. 一定要对尺寸敏感.习惯用参考线辅助线。力求精确。以后做样本的时候就知道这种习惯的重要性了。
E. 其他待补充 造型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很重要。你不要去做什么什么效果,你就是先要开始基本的造型的理解和深入。 因为 只有这样到后来你才能得心应手。
2. 色彩运用 A. PS很重要的特性就是色彩了。你可以展开这方面的训练。
B. 填充. 也是非常重要基本素质、渐变、圆形等等.反正你换着办法给它填。然后填充选区,各种各样的选 区往里面填,不厌其烦。我们看到很多效果其实就是填充的合理运用得来的。所以掌握填充的重要性很重要。
C. 记住一句话:红、黄、蓝、绿。只要有这四种颜色。绝对是鲜艳无比的.。
D. 买一本小日记本。记录:什么颜色跟什么颜色,很好看。 E. 暂时就这么多了,其它待补充。
3. 整体工程把握(比较晦涩要知道我需要的功能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
A 右侧的面板现在处于什么状态下。.
B. 一个效果仔细想想还有其它的实现方法吗?
C. 花点时间设法搞懂概念性的东西(比如通道,曲线,蒙板等等。)
D. 暂时就这么多了,其它待补充。
教程方法 第5篇
1 对教材进行文化素材分析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选择教材作为研究对象能够直观的反映出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状况。考虑到教材作为文化载体具有直观性, 对其文化素材选材进行分类总结分析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 是研究教材中文化素材二次开发策略的基础及导向。
目前来说, 国内外文献中没有单独对教材中文化素材的分析进行过确切的研究。有关教材的分析与“二次开发”的学术研究一般比较多地是在“教材设计”, “教学设计”以及“教材改编”的专题下进行的。课程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从强调教材单一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1]以上变化, 表明课程意识向着深层发展, 为课程变革的实践指明了方向。美国学者波斯纳 (Posner) 曾提出“操作的课程”的概念, 它是由教师真正讲授的内容和传递给学生的内容组成, 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知识, 信念和态度而解释的课程。[2]无论从教师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看, 还是从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个性差异来看, 教师都不可能绝对忠实地传递课程内容, 而是对其进行增减和加工。而英语教材在使用过程中, 应该具有更多的开放性, 需要教师和学生建构它的课程意义。施瓦布 (J.Schwab) 指出, 课程由教师, 学生, 教材和环境四要素构成。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教材只有在成为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积极因素时, 只有满足特定学习情景的问题, 需要和兴趣时, 才有课程的意义。因此, 教材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可以根据学习情景的需要进行选择和取舍。”[3]英语教材的使用如果脱离了具体的教育情境, 如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它就失去了意义。由此可见, 英语教材的“二次开发”其实是通过改变教材来适应情景, 从而填补教材的普适性和教学情景的独特性之间的鸿沟。Cunningsworth (1995) 也曾经提到, 英语教材取舍和调整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 有方法, 语言, 话题, 技能, 顺序和进度, 文化和插图等。Mc Grath (2002) 指出教师既要考虑到教材本身的内部结构, 又要重视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他建议英语教材的取舍和调整可以从语言, 情景, 内容, 文化和课程管理几方面。[4]这就为研究关于教材中文化素材的分析做了铺垫。以大学公共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教材为研究对象, 对其文化素材的选材进行宏观及微观分析, 并基于教材“二次开发”研究的理论基础, 挖掘其文化素材的内涵, 为教师教学设计理论提供文化导入的借鉴, 使教师的教学设计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上, 珍惜教材中文化内容的价值, 重视文化对语言教学的作用, 解构和重构教材。
2 对教材进行文化素材分析的方法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1-4册) 为例
对文化素材的分析是研究教材中文化素材“二次开发”策略的基础, 主要可采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通过文献研究, 在搜集、阅读了从图书馆和互联网上的文献资料基础上, 对现有涉及大学英语教材中文化素材分析的文献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梳理, 从中了解有关文化素材分析及“二次开发”的基本问题和研究现状, 确立研究框架。文本分析是研究文化素材选材的重点, 对教材文本内容的构成要素、结构和维度等进行分析和研究, 旨在描述和揭示文本内容的真实状况, 挖掘文本的潜在意义。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1-4册) 为例, 笔者从文化素材选材的角度对该教材进行宏观及微观的分析, 对相关的内容及数据进行收集及整理, 并基于文化素材选材的相关理论, 以系统的、有利于线性分析的目录对其进行归整, 同时借用计算机软件以列表的形式将内容清晰的呈现。通过对《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从文化素材、教材处理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和课例探讨等方面的分析, 为进一步文化素材二次开发策略的研究提供具体的参照点。该研究中对教材进行的文化素材分析理论是基于Risager (1990) 等学者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的目录法分析教材理论, 并结合Kilickaya (2004) 关于教材中文化素材分析标准及注意事项提出的建议, 最终以具体表格形式呈现的部分目录类别如下:
3 文化素材分析的结果及意义
通过上述方法对《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1-4册) 教材进行文本分析及整理后, 教材中文化素材的内容及数据在表格目录下一目了然, 例如:
教材中提到国家共25个, 重复提到次数最多的为美国, 其次是英国。提到的国家中, 亚洲国家只有日本, 韩国, 菲律宾, 越南, 泰国。关于国家中城市或地区的名字, 美国的最多, 提到过14个州名, 以及20多个城市或地区名。仅次其后的英国, 被提到的城市及地区名称不超过10个, 而中国的地名只提及北京, 上海, 拉萨及台湾。
教材提到的人物中, 著名人物绝大多数是西方欧美著名人物, 其中美国人数多达一半。英国, 法国, 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著名人物也有提及, 亚洲著名人物提及的数量最少。提到的普通人物种类繁多, 但属于美国的超过一半, 其余多数是欧洲各国普通人物, 属于亚洲的普通人物最少。提及的历史事件主要有二次大战以欧洲战场为主, 美国战争, 美国奴隶制度废除, 种族主义等, 并不涉及亚洲的重大历史事件。
在该教材中, 基于教材内容进行的教学活动只有听, 读和写, 并没有设计针对文化素材进行的讨论, 演讲及角色表演等交流型教学活动。教材虽然包含丰富的文化内容, 但并没有直观丰富的图表, 照片, 音频, 视频等形式的材料做辅助。教材中的文化素材大多是以事实型材料的形式出现, 却并没有给出相应的背景信息, 比如文章出处, 发表时间, 作者姓名, 国籍等。教材中以虚构型材料形式出现的文化素材非常少。
从分析结果很容易看出, 该教材虽然涉及的文化内容丰富多样, 但仍然有许多需要补充及进一步挖掘的地方。教师可根据自身文化教学的要求, 策略性的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从而达到良好的文化教学效果。宏观清晰的文化素材分析结果将为教材的二次开发提供客观的理论基础。
4 结束语
从文化素材分析结果中, 教学者将能直观的认识教材中文化素材包含的内容, 分配的比例, 及呈现的形式, 进而更易于做出判断及调整, 在设计和二次开发教材内容时更能有的放矢, 从而达到更佳的文化教学效果。对教材中文化素材的分析是研究二次开发教材中文化素材的奠基石, 基于文化素材分析结果, 教学者可进一步研究二次开发教材中文化素材的策略。
摘要:为了满足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需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对教材的文化素材进行“二次开发”, 而客观有效的认识及分析文化素材是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基础。该文从二次开发教材的角度出发, 探讨对教材进行文化素材分析的意义和方法, 并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1-4册) 教材为例, 对其文化素材的选材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将对进一步研究文化素材的二次开发策略有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文化素材,二次开发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11) :71-72.
[2]俞红珍.教材的二次开发一以英语学科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6:4.
[3]张华, 石伟平, 马庆发.课程流派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275-284.
[4]俞红珍.英语教材的取舍和调整-——本质, 内容和方法[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5 (1) .
[5]Risager K.Cultural References in European Textbooks:An Eval uation of Recent Tendencies[M]//Buttjes D, Byram M.Mediating Languages and Cultures.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 1990.
[6]Kilickaya F.Guidelines to Evaluate Cultural Content in Text books[J].In The Internet TESL Journal, 2004 (12) .
[7]沈倩.英语教材二度开发的实践与研究一以《牛津英语》 (上海版) 教材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6.
音乐编辑教程 第6篇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音乐编辑职业所走过的道路具有强烈的历史见证意义。在传播学链条上, 它是音乐文化传播过程的中心环节。音乐编辑作为联结创作者与社会受众的纽带, 依托传统或现代的各种传播媒介, 凭借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和个人修养, 实践并影响着音乐文化在媒介中的传播。这一职业还具有跨媒体、多行业的广阔维度, 从最初的平面媒体到后来的广播、电影、电视、音像唱片以及新世纪兴起的新媒体, 专业的音乐编辑行为以各种方式和名义存在, 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业。音乐编辑活动还印证了中国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和录音技术的革新过程。他们以音乐企划、制作、混音、录音等不同工种形式出现, 将技术与艺术良好地结合, 激活并实践着技术参与艺术的伟大变革, 引领着中国流行音乐及相关的娱乐文化业的潮流。三十年间, 无论是体制改革、文化变更, 还是科技发展、市场繁荣, 音乐编辑行业都在主动迎接着一次次挑战, 用敏锐的媒体人直觉、艺术嗅觉和技术能力让中国大众媒体和音乐文化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 并逐渐拥有了自身的产业模式和发展特色。
本书第一编著者刘德金教授作为音乐编辑行业的老兵和历史变革的亲历者, 深感音乐编辑学科理论水平与实践发展的严重脱节。他指出, 与音乐编辑事业多年来的蓬勃活跃相比, 音乐编辑学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发展水平一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专业院校和研究机构开设此专业的比较少, 相关研究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另一方面是从业者近些年来对于行业技术革新的关注程度要高于理论总结, “重技术, 轻理论”几乎呈了相关从业者甚至教学、研究者的通病。音乐编辑似乎变成了架设在音乐界与媒体行业之间的一个“技术工种”式“桥梁”, 而失去了理论研究和探索的能力。放眼当下, 在全国范围内尚未有人发表全面研究大众传媒领域中的音乐编辑行为的著作, 甚至可以说这个学科的理论体系建设都还不健全。因此, 无论对于各大专院校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来说, 还是对于从业者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提升来讲, 都很需要能够适应当前行业需要和现代学科发展形势的理论性学术研究著作, 让学科的发展向更为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前行。
教程方法 第7篇
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 由前苏联教师沙塔洛夫在自己30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创立的, 是由字母、单词、数字或其他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图表, 是教学辅助根据。它通过各种“信号”提纲挈领, 简明扼要地把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表现出来, 具有科学性, 逻辑性, 直观性和趣味性。目前, 该教学法已经运用到了各个学科中, 历史, 会计, 化学, 机械设计等等, 其实在英语的教学中也可以充分利用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
笔者以《新视野英语教程读写教程 (第二版)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课本为例, 通过运用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 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二、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的应用
面对着长篇的英语文章, 大量的英语词汇, 复杂的长短句, 如何把握文章的脉络, 理清文章思路, 抓住文章重点, 强化记忆内容成了教授中的重难点, 而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
1、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增强思维逻辑性。
沙塔洛夫“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强调从整体上考虑问题, 它在注意局部的同时特别注意各“纲要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 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的方法研究纲要信号图表中各组成部分的特点和变化情况, 既能使学生推理出课堂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又能归纳出课文的整体思想[1]。使知识形象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以课本第四单元How to Make a Good Impression为例:
该图示中间显示的是文章的题目以及主旨, 如何留下一个好印象, 而另外四个方框内则显示了留下好印象的四个要素, 当然这四个要素只是最简练的归纳, 学生还可以将各位细小的内容记录在对应的方框内, 这样学生可以利用该方法进行笔记以及自我复习, 不但简练了文章, 抓住了重点, 也便于之后的复习工作。图示教学法可以加强视觉刺激, 引导学生进行回忆。
2、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结构, 化繁为简, 提高记忆效果。
国外的一项关于视听教育的调查报告中曾指出:“光听只能记住15%, 光看可增加到25%, 视听结合能达到65%的水平”[2]。而一般的文章信息量大, 学生难以把握文章的重点, 而表格的归纳方式则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在讲解课文时,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全面分析课文, 讲解教学内容, 再利用纲要信号图示进行第二次讲解, 突出文章的重点, 难点, 以及各部分的逻辑关系。以课本第二单元Deep Concern为例:文章采用了叙事的方法, 按照时间的顺序描述了一个早晨, Sandy和父母之间由于代沟引起的种种矛盾和不满。文章涉及了代沟表现的各个方面, 但是由于文章采用叙事的方法, 而且各个方面相互穿插, 学生难以把握文章的重点, 而且难以归纳, 而采用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后, 如图所示:
我们清楚地可以看到产生代沟的五个方面, 而且关于这五方面, Sandy和她父母不同的观点, 最后文章并没有明确提出父母对于最后一方面的观点, 但通过比较和对比, 学生可以明确的说出父母的观点。最后就让学生抛开课本, 根据图示复述课文的内容和逻辑, 进行一个复述与复习。这样不但对文章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也把握了文章的重难点, 更可以轻易地说出文章没有给出的答案。而现在很多学校采用了幻灯片教学, 那么在适当加入这五方面的图片, 或者声音, 音乐等, 对于记忆来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有助于学生分析文章内容, 理清对应关系, 提高其自学能力
英语科普类的文章中往往会出现大量的数字, 混杂着各种信息, 以第五单元The Battle Against AIDS为例, 文章第一二两段中有大量的数字, 包括英文式写法和阿拉伯数字写法, 而由于长难句或者从句的存在, 使得学生难以辨别该数字对应的内容是什么。笔者通过运用采用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 如下所示:
让学生先通过自学, 采用配对的方式, 将数字和对应的内容进行匹配, 虽然存在的长短句对文章的理解有着一定的阻碍, 但是由于先把重点的内容罗列了出来,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 学生可以更加简单清楚地了解文章的内容, 也对长短句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
三、结论
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将信号和图示紧密地结合, 形成有机整体, 体现了事件的意义和内在联系, 提供了思维的逻辑顺序和理解、记忆的条件[3]。通过对三个单元的案例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将文章简化和精炼, 使知识要点一目了然, 减轻学生的负担, 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 加快教学进程, 为教学增添魅力, 是一套实用高效的教学法。
摘要: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是是由字母、单词、数字或其他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图表, 有效地运用该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采用该方法, 对《新视野英语读写教程》进行分析案例分析, 发现该方法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把握文章结构, 理清对应关系, 从而增强学生思维逻辑性, 提高记忆效果, 进而提高其自学能力。
关键词: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大学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参考文献
[1]陈明娟, 简论沙塔洛夫“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在英语泛读教学中的作用[J], 云梦学刊, 1998
[2]李詠平,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图示教学法[J], 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3
写作教学亟待系统规范的独立教程 第8篇
关键问题是:这种命题与写作训练造成了思维僵化, 不仅不能促进写作实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而且根本不具备国际竞争力。
著名学者温儒敏教授沉重而犀利地指出:“如今中学作文教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全线崩溃, 全都是瞄准考试的套式训练, 几乎人人喊打, 又人人参与。” (《高考语文改革的走向分析及建议》) “人人喊打”是因为大家都觉得这样考下去, “国危矣”;“人人参与”是因为高考就是这么考的, 你必须适应它。恶果是“全线崩溃”, 归因是“套式训练”, 温教授一针见血, 深中肯綮。类此洪钟大吕之音, 其实一直不绝于耳, 足以振聋发聩, 但官方和教育者都似乎失聪或麻木了, 找不到一个切实有效的办法扼杀宿构、套作、模式化、文艺腔。
事实上, “模式化、文艺腔”已经固化为高考作文的“美学”特征, 固化为阅卷评分者的美学标准, 固化为语文教师的美学模板, 固化为考生的美学追求。为了能够在高考中获得高分, 学生必须每天读背“满分作文”, 绝缘名家名篇 (高考诗文阅读的命题也基本如此) , 正如《儒林外史》的儒生只读八股文, 不知李杜诗。读多了名家名篇, 思想必定自由, “立意”极易相悖, 只此一点, 足以让高考上演“滑铁卢战役”的悲剧;读多了名家名篇, 文风张弛自如, 极易游离“主题”, 只此一点, 足以让“星沉海底当窗见”。过尽千帆, 沉舟侧畔, 有多少倾覆?血的教训让语文老师不敢放任学生博览群书, 自由行文。为什么?因为有高考作文的“美学”, 因为高考作文已经衍变为世界上最为独特的一种应用文文体———复辟了的“八股文”。
“高考应用文或八股文”只是在高考考场上才有用, 其成绩也只限于高考录取才有用, 除此之外, 一生中不会写也不需要这种文体的文章。这种写作放之世界, 更是一无是用。请参看历年《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 (GRE) 全球成绩报告》, 其中中国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分析性写作”的成绩 (还有阅读能力) 从来比不过新加坡、加拿大、英、美等国, 并且还低于全球平均成绩, 这也印证了温儒敏先生的“全线崩溃”说。
是不是中国学生的其它能力也是如此呢?不, 数学能力就远远高于世界各国 (GRE只考阅读、写作、数学) 。这值得中国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借鉴、反省与深思:为什么不能像数学成绩那样冠绝全球?恐怕不能只归结于中国现代“重理轻文”的世俗观念, 其实, 我们作文没比数学少练少写, 阅读习题没比数学少做少讲。
窃认为中国学生之所以数学成绩优异, 是因为:一是系统规范的教程, 二是严谨细化的学考, 三是宽广多元的思维。这三点其实也是新加坡、加拿大、英、美等国的写作成绩优异的原因。其系统性从迈克尔·卡里尔的 《中等语言技巧———写作》可窥一斑, 他明确地规定了一些文体的规范训练项目:1、非正式的书信。2、给材料写作。3、描述人物。4、描述地方和物品。5、描述过去。6、比较。7、邀请。8、优选。9、指示。10、未来的计划。11、正式书信。12、报告。13、梗概。14、演讲。15、劝告。16、说服。17、描述过程。18、叙述一则故事。19、发表赞成或反对意见。20、辩论。
写作的目的不是语言游戏, 而是培养学生观察社会、家庭、自然等的训练, 是培养学生洞悉自己心灵, 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诉求和观点的思维训练。再比如美国小学一年级的写作教程要求:写简短的说明文, 描述一种体验, 写简短的记叙文, 描述真实人物和事件的感受细节。二年级则要求:根据自己的生活和体验写简短的记叙文, 给朋友写信, 要有日期、问题、正文、结尾和签名。
反观2015 年高考, 新课标卷Ⅰ要求考生写一封信, 结果半数以上的考生写的都不符合书信体的完整格式。由于长期的作文训练都是瞄准考试的套式训练, 一部分学生连这样一点文体要求的变化都不能适应, 失去了书信写作的基本能力, 直接写成了“标准议论文”———模式化、文艺腔。
其它文体的写作情况怎么样?虽然高考要求“文体不限”, 但极少有人写除了“议论文”之外的文体。即使写了, 也往往被低评。现状如此残酷, “美学”如此强势, 迫使作文教学不得不趋于模式化、文艺腔, 迫使学生不得不“未雨绸缪”———宿构、套作。这种恶习不仅盛行于中国考场, 而且还蔓延到国际考场。但是, 英美决不姑息, 直接宣布成绩无效, 且不告知详情。中国的应试作文在重视个性与创意的英美考场上, 参与国际竞争时遭遇到了“全线崩溃”。
作文教学要想彻底扭转积习, 必须用重典, 下猛药, 可以仿效英美的做法, 对“模式化、文艺腔、套作、宿构”的作文直接判定0 分, 或宣告其语文成绩无效。当然, 这也只是治标。要想治本, 还得有扎实的建设:首要的是建构系统规范的独立教程。
我们中小学没有独立的写作教程, 写作只是依附于语文课程之中的一小部分。就是这一小部分, 也只是一些支离的技法的介绍 (就其实质, 还是为了应试) , 而没有把写作视为精神方面的行为, 没有科学的写作理论作指导, 因此学生作文普遍呈现“假大空”的文风。这是因为:从小学到高中, 写作从来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训练, 基本上都是应付考试, 就连依附于教材之中的“写作教程”也早成了弃儿。因此, 作文教学一直处于畸形的训练之下, 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批判能力等等全都被遏制于这种固化的应试模式之中, 最后的悲剧是:只剩下所谓的“记叙文”“议论文”两种文体。到了高中, 就只剩下“议论文”, 因为只有这种文体能够在考场上快捷地“模式化、套作”, 能够将背诵的“满分作文”快捷地拼盘, 使其“文艺腔”流光溢彩, 从而窃取高分。
我们平时的写作也只有课堂作文、考场作文, 学生根本无暇做写作前的准备、酝酿、深刻的思考。在这种机制之下, 学生很难写出独具匠心的个性文章, 只能因袭“满分作文”的模式, 只能拼盘“满分作文”的内容。我们没有欧美那种课外作文, 那种课题式的长篇著述, 那种“田野调查”式的真文章。比如这样的作文题目:1、为人类服务的动物。2、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3、为度假作准备。4、度过一周假日的最好方式。5、写一篇你喜欢的书籍的评论。6、简要描写一些你在闲暇时喜欢做的事情。7、学习外语的价值。8、我最好的朋友。9、我喜欢的与厌恶的……。我们学生训练的只有即兴性的感悟短篇, 高考作文也不过只要求“800 字”。“800 字”的思维训练, 只有在中国考场上能“自娱自乐”, 到了国际考场一试水, 就只能望洋兴叹了。
我们的作文命题也值得深刻地反省:为什么不能贴近生活贴近自我?如果拿上文列举的9 个作文题目来高考, 焉有“宿构、套作、模式化、文艺腔”?翻阅“满分作文”, 爱因斯坦、霍金、陶渊明、李白等等“万能例子” (还有“万能开头”“万能结尾”) 被牵强附会地引用无数次, 但就是不见“自我”, 这样的作文怎能不“假、大、空”呢?
如何让我们的学生能够真正学到并全面地掌握到受用于人生、有国际竞争力的写作呢?野叟献曝:
1、研究所有的文体 (包括便条之类) , 从理论到实践, 做出严谨细化的界定, 制定“写作内容标准”, 形成系统, 有计划有步骤有序列地推行于各个年级。每一年级只学且考某些文体。高考不限。
2、根据各年级写作要求的不同, 编制出系统规范的独立的写作教材, 通盘统筹, 不失序, 不重复建构。“写作策略与运用”操作性强。文体多元, 思维必多元。
3、设置专职教授写作的老师, 使其专业化, 不被其它事务干扰。GRE将阅读、写作各自独立。
4、作文命题必须贴近生活贴近自我, 且不能固化为某一种模式。“变”是常态, 确保思维的广度和多元化。
5、不只有课堂作文, 还要有周作文、月作文、学年作文。不只有区区几百字的短篇作文, 还要有扎扎实实的中篇、长篇作文。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奶瓶喂养傻瓜教程 第9篇
现如今,婴幼儿乳制品经常被曝光的质量问题,让配方奶粉的选择成了困扰许多家庭的大事。其实,伴随加工工艺水平的提高和品牌之间愈发激烈的竞争,各品牌奶粉的营养配比大同小异,况且所有的配方奶都是以母乳为标准来进行调整改良,并依据国家对婴幼儿乳制品的质量要求标准来配比生产的;就算是进入中国市场的进口品牌,也会根据中国质检部门对产品成分的要求调整各营养素的配比,以顺应我国政府的标准。因此,选择哪个品牌的奶粉还是要依据宝宝的体质来决定,而不是盲目追随别人的选择。在选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关注奶粉外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比较每100克奶粉中各营养素的含量,以帮助判断该奶粉的品质。另外,可以根据宝宝生长发育的情况来选择,例如体重偏重的宝宝可以选择热量相对较低的,较轻的宝宝可以用热量相对稍高的奶粉;平时大便易干燥的宝宝可以选择添加了益生元或益生菌等成分的奶粉等等。
特殊体质的宝宝,在选择时要更加注意对于过敏体质(比如湿疹较重)或者有明确过敏家族史的宝宝,可以选择适度水解蛋白奶粉以避免牛奶蛋白过敏的发生;而被医生高度怀疑存在严重的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则要选择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或游离氨基酸配方营养粉;存在乳糖不耐受的宝宝,可以短期内选择无乳糖配方的奶粉,以后再慢慢过渡至含乳糖奶粉。这些选择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温馨提示
对于有过敏家族史的宝宝,妈妈切不可在宝宝出生前就准备若干品牌的奶粉给宝宝试吃,就算是准备了一两个品牌,也只能给宝宝试几毫升,以判断是否能接受口味。品牌过于繁杂时,容易出现过敏反应或消化不良。
不要经常更换配方奶粉的品牌。只要宝宝爱吃、食后大便正常、精神反应好、睡眠正常、身高体重的增长按月达标,就足以说明这种奶粉是适合宝宝的。
喂奶姿势是怎样的?
使用奶瓶喝奶时,喂奶的姿势,对于宝宝能否舒服自然地适应奶瓶很重要:
妈妈坐稳后,一只手把宝宝自然地斜抱在怀里,让宝宝上身靠在自己的肘弯中、手臂托住小屁股,使宝宝身体约呈45°倾斜。另一只手拿奶瓶,用奶嘴先轻触宝宝嘴唇,吸引宝宝张嘴含住奶嘴,宝宝至少应含住奶嘴的2/3,并需确定奶嘴放在了舌头上,否则奶水容易溢出,并让宝宝吸入更多的空气,造成腹胀和漾奶。
喂多少?喂几次?
因为每个宝宝生理上的个体差异、胃容量和消化能力的不同,喂养的频次和每次的奶量会有较大不同,妈妈们不能一味地以其他宝宝的奶量来衡量自己宝宝的需求量,否则容易造成喂养不足或喂养过量。
新生儿的胃容量、每次能够吸吮的奶量、消化液的分泌量都有限,通常2个小时左右就会有饥饿的表现。但是,随着年龄、胃容量、吸吮能力、消化能力的增加,两次吃奶的间隔会逐渐拉长,出了新生儿期,就要开始培养宝宝定时定量吃奶的习惯了(最迟不要超过2月龄)。对于混合喂养的2个月以上的宝宝而言,在采用代授法喂养时,喂纯母乳的一顿间隔2.5~3小时,喂配方奶的一顿则间隔3~4小时;而采用补授法混合喂养宝宝时,平均间隔最好保持在
3~4小时左右。对于完全吃配方奶的宝宝,到了满3个月时,平均间隔4个小时较为理想。
为了规律掌握喂奶间隔,有的家庭给宝宝制订了喂奶时间表,时间表只是参考和提醒,不必刻板地按照时间表准时准点执行计划,毕竟宝宝不是机器,每次睡眠、吃奶、玩耍的时间和程度都会有差异,只要喂养间隔与平时的规律基本一致就可以了。
月龄 参考胃容量(毫升)
出生~2周60~80
2周龄~80~140
2月龄~120~150
3月龄~130~160
4月龄~140~170
5月龄~150~180
6月龄~160~200
怎么知道奶量是否合适?
宝宝吃饱后会传达一些信号,比如:表现出满足、愉悦、快乐的表情;开始对吃奶漫不经心、吸吮减慢、很容易被身边的其他动静吸引;将嘴从乳头上移开、睡着、嘴唇紧闭,以及将头扭开等;大一点儿的宝宝还会摇头表示“不要”、玩耍或丢掉奶瓶,以及将奶瓶还给爸爸妈妈等。
睡眠、活动、大小便次数及性状、身高体重的增加情况等都是宝宝奶量是否充足的表现。医院的保健医生处有各个阶段的生长发育指标及曲线图,家长应对照这些指标判断宝宝的奶量是过多还是不足。
每次喂完奶都要拍嗝吗?
喂完奶以后,不要立刻把宝宝放在床上或者横抱在怀里睡觉。宝宝在吃奶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咽下一些空气,如果不让这些空气从宝宝的胃里“浮出来”,容易出现漾奶、呛奶、吐奶等情况,如果因呛奶而致使奶液吸入肺内,还容易引发肺炎。拍嗝的目的就是借助震动来帮助宝宝将胃里的空气排出。方法一般为以下两种:
放在肩头拍嗝 将宝宝竖直抱起,让他的小脸靠在自己一侧的肩膀上、小肚子贴在自己的胸部,用同一侧的胳膊托住宝宝的小屁股,轻轻拍打或抚摸宝宝的后背,直到听见宝宝打嗝。
坐直拍嗝 让宝宝坐在自己的大腿上,身体一侧略微靠在自己的胸口处,身体略前倾,用一只手的虎口托住宝宝的下巴和小脖子,另一只手在宝宝的后背轻抚几圈后拍嗝。
空掌心拍嗝的效果比实掌心好,具体方法是:将手掌略拱起,使手心呈半圆弧、汤勺状,从脊背或腰部开始,自下往上拍。拍嗝的力度不要太重,且拍打位置要正确,以免误伤宝宝娇嫩的内脏器官。
Tip
拍嗝时有可能出现的小状况
在吞咽空气较少的情况下有可能拍不出来,如果长时间拍嗝都没能让宝宝打嗝,不必勉强,只要保持直立抱姿二三十分钟,让气体自然上升排出即可。
有时候宝宝会在拍嗝过程结束后一段时间才自己打嗝,属于正常现象。
新生儿期的宝宝常常喝着奶就睡着了,这种情况下,同样需要拍嗝,且一定要抱起来拍,只不过动作和幅度要轻柔,避免力度过大过重,以免吵醒宝宝。
怎么判断宝宝是不是对奶粉过敏?
如果宝宝在进食配方奶后的几分钟到数小时内(有时会超过24小时),出现下列异常表现,要警惕是否存在牛奶蛋白过敏:
皮肤:湿疹(俗称奶癣)、风疹、荨麻疹、唇周或眼睑水肿等。
消化道: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腹胀、血便、持续便秘等。
呼吸道:鼻痒流涕、频繁打喷嚏、频繁咳嗽、哮喘等。
此时,应立刻停止给宝宝喂这种奶粉,并带宝宝咨询专业医师。如果明确了是牛奶蛋白过敏,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症状轻重,选择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100%游离氨基酸配方营养粉喂养。
温馨提示
浅谈实用综合教程教学模式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教学方法手段,课堂训练
1 概述
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出“以实用为主, 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 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 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 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 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而且院领导也多次提出: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气氛, 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英语。因此,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总结一套适合学生又富于自己个性的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 是非常必要的。例如, 在笔者们的综合英语教学中, 如何贯穿听、说、读、写、译, 以实现大纲提出的英语教学目的, 值得笔者们去探索。
2 以《实用综合教程1》为例, 具体阐述笔者的教学方法
将实用综合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 以第九单元Text A为例, 具体阐述如何进行课堂教学。
2.1课前热身
这指的是课堂练习之前的活动, 这项活动主要分成三小节:值日生报告、复习旧知识和导入。值日生报告是学生课前准备好的材料课前讲述, 老师根据值日生所讲述的内容提出问题让全班同学回答。让学生做值日报告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听力和应变能力, 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还因学生常常课前写好报告内容, 从而发挥了写作训练的作用。并且, 笔者还对学生的“报告稿”加以批改, 并将优秀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给予他们鼓励,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复习旧知识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联想、归纳、概括等活动达到加深印象、巩固知识、发展技能的目的, 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实际运用能力。在本人的课堂教学中, 常用的活动方法是:听写单词、短语;根据课文回答问题;针对本单元语言点的补充练习。
导入是老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时, 组织学生进行课前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用正确而巧妙的方法进行导入, 可以创造良好的英语氛围, 安定学生情绪,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指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中来。因此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与你所设计的导入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学习第一册第九单元Text A Christmas At Grandma’s, 笔者是通过多媒体展示关于圣诞节的一幅画, 画中白雪茫茫, 有可爱的雪人, 一栋温馨的house, 装饰非常漂亮的圣诞树。接着笔者又拿出一个圣诞老人模型提出几个问题“Who is this?Is he very old?Why doyou think so?”, 接着笔者又拿出一个铃铛摇几下问学生:“Whenyou hear the bell, do you remember a famous song about Christmaswhen Father Christmas comes?Would you like to listen to the songnow?”播放完Jingle Bell这支歌后, 把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调动起来了, 笔者把学生分成几组讨论以下的问题:“”Do you haveany idea how Christmas is celebrated in Western countries?通过笔者的提示, 学生们讨论得很热烈。在完成讨论后, 笔者还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几幅与圣诞节有关的图片, 如“candy canes, astrings of popcorn, electric lights, roast turkey, flaming plum pud⁃ding and pumpkin pie”等。通过层层提问、启发, 有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学生对课文理解就容易多了。
2.2 课中活动
导入之后就得讲课文, 练课文。讲要借助于练而又推动练。在这环节中还是以学生为中心, 通过提问题、讨论方式进行教学。这环节主要有词汇学习和课文学习。词汇是语言三要素之一, 是语言“大厦”的“砖”和“瓦”。如何进行生动词汇教学, 让学生掌握并使用, 是学生尽快提高英语水平的必要条件。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巩固和检查所学词汇。笔者在讲词汇中, 常用的方法是笔者给出词义, 学生说出单词。如在本单元中, 笔者给出六个单词词义。“1) to take something away from the place where it is. (remove) , 2) to have something in your mind as a plan or purpose (intend) , 3) a member of your family (relative) , 4) shining strongly or with plenty of slight (bright) , 5) something pretty that you put onto something else in order to make it more attractive (decoration) , 6) tired and impatient because you do not think something is interesting (bored) ”, 让学生读本单元词汇并说出以上词义的单词。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 快速掌握使用所学词的用法, 笔者以比赛形式让学生做以下选词填空。1) I was____by the lecture.2) They often visit friends and____at Christmas.3) Let’s_____the book from the table.4) I_____to give the CD back to you next time we meet.5) I bought many Christmas_____yesterday.6) It was a_____sunny day.学完词汇, 就要学生阅读文章,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笔者们中国学生来说, 阅读是他们大量接触英语、学习英语的主要手段, 又是提高英语能力的重要方面。在本教材中, 笔者根据不同内容设计理解性学习, 变换提问的方式, 如有Multiple Choice, True or False, Finding the answers等。本单元的教学中, 阅读前笔者提出“导读问题如:Where did the writer celebrate his Christmas?What did the writer learn form the Christmas?”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并进行简短讨论交换答案。通过提出问题、引出主题, 交代任务,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接下来进行细读, 笔者提出更深、更细致的问题, 让学生进行细读。1) Where did the writer’s grandma and uncle live?2) How did the writer feel on the way to his grandmother’s?3) What was the writer’s best Christmas present?等包括文章具体内容和细节的问题, 学生通过细读找到问题答案, 并进行小组讨论交换意见, 检查答案。此环节的最后一步骤是讲解语言重、难点, 包括单词、词组和句子结构等提问并讲解。同时, 进行口头练习, 如运用单词、词组造句、中英文翻译。课中活动主要采取任务教学法, 向学生交代任务, 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相互讨论、交换意见, 充分调动学生使用语言和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2.3 课后巩固
强化巩固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和操练, 加强理解、记忆, 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巩固练习的内容主要以课后练习、活动为主, 采用问答、翻译、写作、小组讨论、完成对话并上台表演, 来巩固所学知识。例如本单元笔者以下面两个问题做归纳:1) Why did the writer feel that it was going to be the worst Christmas when driving to the grandma’s house?2) What lesson do you think the writer learned from the ex⁃perience?本单元结束后, 笔者给出一些词汇如hometown, spend, parents, make dumplings, firecrackers等, 让学生围绕主题“How to spend the Chinese New Year’s Day”进行小组讨论, 写篇短文, 并每组选一名在班上演讲。在这环节中, 笔者主要采用“交流—互动”教学法, 让学生自己讨论、组际交流, 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 在程序式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运用语言的能力。
3 结束语
高职高专的学生相对来说基础较差, 底子较薄, 学习兴趣不高, 学习气氛不浓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是首要任务。因此, 通过这种内容和形式的改革, 在课堂中精心设计并实施适时、适量、适度的课堂活动, 为学生创设生动逼真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最终达到全面提高高职英语教学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正东, 黄泰铨.英语教学法双语教程[M].科学出版社1999.8:60-68.
[2]杨连瑞, 张德禄.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198-208.
教程方法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