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广西山歌范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广西山歌范文(精选3篇)

广西山歌 第1篇

一、广西上林县壮山歌概述

上林县位于广西省中南部, 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全县7个镇、5个乡、1个民族乡。分别是:大丰镇、明亮镇、巷贤镇、白圩镇、三里镇、乔贤镇、西燕镇、澄泰乡、覃排乡、木山乡、塘红乡、中可乡、镇圩瑶族乡。上林县的方言8 0%使用壮语, 属北壮语红水河方言。此外还有客家话、白话、新民话、桂柳话、勉语勉 (金方言) 。在上林县正是有这么多的镇, 乡组成, 不同的地域造就了有着差异的语言, 但由于壮语仍然有主导地位, 所以人们的沟通用壮语来编写的山歌, 一代代的传承, 使山歌风格多样话, 才有了更为广泛的发展。

据史料记载, 清朝康熙年间 (1 6 5 41 7 2 2年) , 已经形成山歌唱腔。比如:三里镇、乔贤镇、塘红乡、镇圩瑶族乡以山歌 (也叫欢歌) 为主。上林县是“欢歌”最丰富最有特点的地区之一, 我们以这里的山歌为例进行比较分析。从上林县的地理环境看, 多是卡斯特地貌, 有“小桂林”之称。它依附大明山、凤凰山、狮子岭山、岜仙山等四条较大的山脉。人们在田间劳作间隙, 表达内心的情绪和感情,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引吭高歌, 放声歌唱, 山多空旷, 回声多而且声音大。久而久之, 对歌、喊歌、吆喝等多种形式的山歌歌唱方式相继出现, 并且沿袭下来, 形成我们今天听到较多广西山歌的版本。从史料上不难看出, 上林县山歌的形成除了与它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以外。最直接影响上林县山歌还属当地的方言。以下对当地方言进行初步探究。

二、当地方言特殊语音现象容易形成自然音律, 它是上林县“欢”歌的基础。方言产生自然音律合成山歌体。

由于广西南北部方言的不同, 而对山歌有不同的称呼, 如:欢、西、加、比、论等。每个字代表某一地区山歌的名称, 比如:“西”为广西南部壮族方言地区的扶绥、大新、宁明、凭祥、崇左等地, 它不像“欢”山歌的严格形式, “西”山歌可长, 可短, 不定句较多。歌词吟唱朗朗上口, 韵律铿锵悦耳, 押脚韵, 多用于对唱;“加”主要流行与壮、汉杂居的崇左、邕宁、等地。歌词句式和押韵与汉族民歌相似, 受汉族诗歌影响较大。它是被壮族人民吸取后, 发展而赋予本民族特色的一种壮歌;“比”流传广西桂北一带的河池、东兰、巴马、都安、容安等北部地区。特点是, 山歌歌词多为五字句, 讲究腰脚韵 (下文有说明腰脚韵) , 曲调委婉细腻, 装饰音比较多, 多为宫调式;“论”分布在广西西南部地区的那坡、宁明、融水、凌云等一带。单声部曲式, 音调高亢, 歌词叙事性强, 多为七言四句, 押尾韵。在如此众多形式的山歌中, 壮族山歌还是以“欢”歌为主。上林县山歌主要也是“欢”山歌。“欢”流行于广西北部红河水一带以及南部和云南少数地区。最大特点是歌词结构简练, 重复, 一咏三唱, 节节紧扣, 韵律迂回缠绵便于抒发主题, 有较强艺术感染力。如;“歌欢”、“欢流”、“欢蕊”、“欢雅”、“欢射”、“欢嘹”、“欢冷”、“欢安”、“欢思”等等。它们的共同点:韵律上都是腰脚韵或者头脚押韵。上林县山歌是属于嵌句腰脚体:这种歌体是从五言、七言四句押脚韵体发展而来, 由四句五言或者七言, 二句三言或者五言镶嵌而成“五三五”或“七三七”的模式。因为它由两个短句像嵌上去似的, 因此得名“嵌句歌”。例如:

烧锅水滚开

去借债

空手来发痴

无杂粮白米

灭火去

空叹气又哭

(1) 上林县方言特殊语音现象。

与国家统一使用的普通对比, 广西壮语有许多特殊的语音现象。从声韵调系统来看, 普通话有声母2 1个, 韵母39个, 声调4类。壮文有22个声母, 108个韵母, 6个舒声调, 3个塞声调 (塞声调音节中的韵母都以闭塞的辅音作韵尾, 其声调已反映在收声的韵尾上, 因此书面或者演唱曲谱里不用再标调) 。

音高的变化决定了声调的性质。音调与山歌有直接关系, 影响最大的来自他们的语言声调。壮语比普通话声调多出5种类型。普通话音调比较好理解。4种: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上林县方言有6个“舒声调”和3个“塞声调”。如何直观地理解呢?如表图: (注意:壮文把音调标在音节的后面。前面6个是“舒声调”后3个是“塞声调”)

2 2个声母, 9种音调共同产生丰富的语音声效。显而易见, 用音乐的语言就是能产生出“自然音律”。加之壮语 (上林方言) 有1 0 8个韵母, 比普通话多出6 9种韵声音, 更使得它表达丰富, 有多种声音色彩, 是一种神奇且极其特殊的语言。

(2) 上林县方言语句较强的“自然音律”性。

因为语言音调比较多样, 上林县日常生活的语句具有高低升降、快慢长短、强弱续断等音乐元素。比如“g w n (喝) 、gaemz (口) 、laeuj (酒) 、haeux (饭) 、caeuq (和) 、n o h (肉) ”六个单音词连续发音, 就会形成“3 6 1 1 3 5 1 5”的音高, 按照语言的节奏, 就成为谱例 (1) 所示。

(3) 上林县方言音调“自然音律”演化称为“欢歌”体的过程。

前面已说明上林县方言语句脱口即自然形成音律, 加上抑扬顿挫的语气, 自由音延长幅度增大, 形成“山歌”雏形就显而易见了。比如, 下面上林县方言里二句, 没有特定调式调性的对话。 (谱 (2) ) 。

由说话自然形成曲调:2 2 1 6 6|和5 7 5 3 2|没有加工给予主调关系的音律。如果赋予一个调性, 把两句对话作为主要乐句进行发展, 一首简单的问答式歌曲呈现。这也就是壮山歌的一种被称为欢 (f w e n) 歌体雏形呈现:歌词简单, 旋律自由悠扬, 歌曲主题非常鲜明, 根据歌曲篇幅需要, 可以反复不断变化发展主题旋律。

做丧事时常唱的哭丧调, 使“欢”歌得以提升, 有较大发展。

再如:哭丧调壮山歌 (谱 (3) )

这是一段乐段主题的节选句。主音落在“5”, 是徵调式“哭丧调”。取材于非常原始方式。一般上林县吊丧, 家属为吊念死者, 下葬前会有“哭丧”的习俗。“哭丧”分两部分, 先唱没有悼词呼唤性的“哭腔”, 纯发舒声音感叹词如“额”、“吔”、“咧”、“啊”、“喝”等等。谱例 (3) “吔”的旋律。第二部分是一段悼念死者哀伤的话, 多数是说话自成旋律, 节奏自由幅度很大, 受悼念者情绪影响, 一般断音或者持续延长音出现频繁比较多。乐句中间多穿插“嗯”、“啊”、“哩”等语气音。也就是谱例 (3) 乐句:“你怎么死去哩, 我的妈呀。”句末会有加入扩充哭泣声, 这就是哭丧调山歌“f w e n欢”:多为二乐句式或者多句式成一首歌曲。主题形式反复发展吟唱, 节奏自由度比较大。有常用2/4和3/4节奏交替使用。它的旋律就是唱者脱口语言形成的, 正因为是悼丧者内心悲伤的独白, 因此曲调悲哀, 催人泪下, 艺术感染力强。

这就是上林县山歌从旋律音到山歌“欢”体的演化和发展的过程。

三、上林县山歌的音乐特点和艺术价值。

上林县壮族山歌是民间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代表壮族人民思想感情、意志、愿望、生活态度一种艺术形式的体现。这些歌曲的题材广泛, 多数是描写劳动生活、民间风俗、舒适性诉说、谈情说爱、传授生产经验和历史知识、反应革命斗争历史等等。这些山歌的音乐特点是:

1、歌曲旋律亲切、优美、自然、乡土气息浓厚。有的曲风高亢, 嘹亮、刚健;有的曲风宛转悠扬, 有的则爽朗明快。形式多种多样。

2、歌曲大多数是二乐句或者四乐句构成乐段, 以单一的形象构成完整性内容。调式多数是:羽、宫、商调式。衬词较多。如:咧、嘞、哩、嘹、罗、嗨、尼罗、了罗、娇莲、曲切溜、啦了啦、妹三摇等。

3、演唱形式:独唱、齐唱、重唱、对唱、合唱等。歌唱的时候, 男女肩并肩、手拉手相依附耳引吭高歌。歌唱多数用本嗓, 也有带假声或者真假声结合的唱法。上林燕西一带的高腔山歌就是善用颤音、吟震来演唱。

4、歌曲除了单声部外, 多以二声部、三声部曲式出现。二声部的特点具有支声复调性质。音程关系有同度、大小三度、大二度、纯四、五度、大小六、七度, 没有小二度增减音程。上下旋律多出现大二度解决到同度的进行。三声部, 上林的某些地区有“三顿欢”“喜欢”“波列欢”。合唱支声复调性质歌曲, 旋律性是它主要特征, 艺术性表现独特。一般是壮族青年男女在山野对歌, 打动对方心弦或者战胜对方。主旋律在高声部, 其他两个声部旋律由主旋律衍化出来, 音乐朴实清晰, 三个声部音域大致相同, 声部间交错、重叠、向主音调趋向。

5、壮歌具有一挥而就、出口成章的特点, 尤其在对歌中体现明显。歌曲整齐严谨、琅琅上口的辞藻美和押韵美, 易歌易记, 易口传相送。

上林县山歌现象历史悠久, 从形成到成熟伴随了那里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和他们的喜怒哀乐, 劳动人民创造了生活, 也创造了丰富的民间艺术, 上林县山歌给我国民间艺术增添光彩。

伴随时代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广西旅游, 来到刘三姐的故家乡, 从而推动对广西音乐和广西山歌的探究。2 0 0 4年1 2月第七届中国合唱节在海口举行, 代表广西参加的上林县民歌合唱团, 用壮族多声部原汁原味演唱了《上林--南宁后花园》、《苗山情》、《赶歌圩》等歌曲, 获得银奖。上林县的山歌也如同凤凰般徐徐升起, 它正挥动金翅飞向国际舞台, 为世人展示它的独特。

参考文献

[1]《壮语与壮山歌》.罗延英.1997年6月.《三月三》壮文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委

[2]《壮族民歌100首》.范西姆主编.2009年8月第一版.广西民族出版社

原创及改编广西河池凤山县山歌歌词 第2篇

(幸青朝9月14日)

1、核桃歌

0 6年来好时辰,核桃种进先锋村。从此家有几亩地,空出来供核桃人。几年以来核桃收,全村盼得好财神。黄大书记过中亭,不忘提点先锋村。多种地类养村人,种啥啥收人兴奋。核桃能让人聪明,聪明人施核桃肥。核桃也是夏秋绿,常送春光至人心。映衬先锋好风光,还给人民好收成。客人若来先锋村,桃树片片挺惹人。心上品尝核桃味,感谢勤劳先锋人。昨日来访不胜思,刚刚想要再次行。却听今年核桃多,欣喜若狂兴致升。若今来把核桃摘,生怕心疼主人家。谁知亲人摘桃送,情难自禁泪难忍。

2、八角歌

远处观来一片绿,近里观来一树芳,秋季收前来采果,冬季也来摘浓香。你若问我何物来,我会为你把歌唱。自从八角入村来,先锋人民收多筐。你若来到先锋坡,到处都能闻到香。若是要问土特产,八角浓香沁人爽。客人来到先锋坐,先把村里山泉尝。尝完山泉品菜上,红烧菜中八角香。话说好山养好水,更有好泉养好郎。姑娘你到家中坐,我送八角赠菜香。走完先锋路回转,我望亲人时来伴。美丽先锋好风光,八角情歌连连唱。

3、山歌进门

哪里门来不用关,青夏熟秋客迎欢。要把亲人往家请,深情深意尽难言。村里山歌唱不完,为何要来把门关。亲人归家诉深情,先锋山门永不拴。你讲山歌唱不完,我们来吧歌儿欢。歌儿唱来情儿欢,热热闹闹先锋观。歌唱先锋好风光,先锋人民一起唱。歌唱先锋好风光,先锋人民一起唱。

4、好山有好水

先锋深居大山顶,顶上更有好风光。都说好山伴好水,才有人儿把光赏。先锋山来美不胜,只是山上无粼光。其实只要你留心,处处都是水之芳。春夏山中草木绿,无水何作醉人芳。水光不显衬草木,草木本由水来养。客人来观好山光,坐把高山当画廊。轮廓清晰似生画,只待客人好眼光。山上人居不畏云,远远望去眼敞亮。心中豪情无限禁,极目骋望放胸膛。村人年住好风景,人景已成一处镶。不是人来衬美景,恰似美景融人光。若要近登美高原,先锋是个好地方。你若渴望生态游,不往先锋何处往。

5、农忙歌

有情歌把农忙唱,农忙歌把收成说;歌说农家收成好,今年又能吃多多。秋之将至八角熟,伴着玉米收成做;收完玉米水稻黄,大地一片秋金黄。收完水稻秋意重,五谷杂粮来入锅;杂粮岂能任秋去,要伴山茶共入仓。四季常来农忙活,长长夜昼唱农歌;歌唱丰收好喜悦,心把未来向往多;你若赏春再玩秋,农忙歌送农歌合;要听明白先锋话,先学先锋一段歌。

6、幸福村颂歌

龙年全村狼翻腾,各行各业尽纷呈;全国城乡变化大,村民扬起先锋魂。喜事连着乐事来,全村上下尽开怀;开放发展人欢喜,人身舞动歌连台。好山好水好风光,先锋处处好地方;村头村尾紧相连,同享幸福亮新装。艰苦卓越创伟业,磨练村人志更烈;奋力攻坚不言累,振兴先锋力不竭。团结和谐靠引领,全村人民志满筹;紧跟坚强党领导,科学发展争上游。

7、先锋文化歌

山歌不唱冷心头,芝麻不炸不出油;新村建设讲实在,先锋文化争上游。昨夜我家灯花开,知道今天有客来;桌面招待没酒菜,唱首欢歌表心怀。

有歌就唱不怕丑,有理就说莫怕羞;先锋文化搞得好,新村建设更协调。牛角不尖不过界,马尾不唱不扫街;先锋文化唱不好,从此窝居不出来。你在一边我一边,不到万里也八千;先锋文化如雷电,一闪就到你身边。文化建设劲冲天,你我同心一线牵;我是你那衬衣领,时时紧扣脖子间。竹子当收你不收,笋子当留你不留;文化建设做不好,注定日后要忧愁。手拿白布想心头,手有汗巾汗莫愁;做人文明心地好,为人处世楼上楼。小小蜜蜂翅膀黄,先锋文化亮胸膛;统筹城乡建设好,明日乡村更辉煌。先锋文化入我村,创新建设满脑生;永远跟着时代走,同谱华厦新农村。

8、祖辈志坚

桅子开花白如霜,祖辈恩情永不忘;倘若忘了情和义,横生倒养见阎王。桅子开花白如银,我对祖辈是传承;谁要忘你恩和义,行车跑马落山岗。山歌好唱难起头,心歌好听难开口;石匠难雕石狮子,铁匠难造钓鱼桩。思乡之恋情意深,乡情总要唱出喉;我辈如今正壮年,好比山上牡丹芳。心想弘扬祖辈志,只怕我辈力不足;吃了饭来懒瘫瘫,四两灯草懒得担。隔山听见亲人话,一气跑了九架山;少年重事有冲劲,始时容易终时难。

9、山茶颂歌

绿色先锋美如画,山地高原甲天下;绿色先锋山水美,山谷洼地天赐给;先锋气候最宜人,四季分明天酬勤;先锋气候最喜人,宣种香茶生态林;山好水美先锋好,人杰地灵春来早;

10、先锋好风情

先锋民俗风情好,出门最爱唱山歌;

地优水美气候好,茶果飘香传华夏。瓜果飘香遍满地,四季茶树尽芳菲。风和日丽好种茶,一年一季好收成。冬暖夏凉最明朗,发展香茶最有心。上级领导来引路,科学发展致富导。嘹歌岩歌齐并唱,风情万种情趣歌。

先锋风情流传早,茶油香米全是宝; 八角香列人间绝,红烧佳肴不能少。八角风味好又好,风情万种乐到老; 城市乡村齐并唱,共赞家乡山水好。先锋风情人人夸,十里山坡开黄花; 横山小寨景色好,又是一年丰收啦。先锋风情尽芬芳,男女老少乐盎盎; 又是一年丰收节,兴高采烈达四方。

11、先锋甘泉好

先锋甘泉历史悠,起始尽在房四周;先锋甘泉变化啰,建设改良与日摩;先锋甘泉天赐给,清凉可口味道美;先锋甘泉地结缘,冬暖夏凉味道甜;先锋甘泉产业化,远里近里送到家;

12、先锋区位最独特

先锋区位最独特,东西南北四道坡;先锋区位最独特,坐落山脉小高原;先锋区位最独特,此山人口最为多;先锋区位最独特,高原出处凤山着;先锋区位最独特,煤矿资源储备多;

13、以情动人

先锋小村故事多,串起真情波连波;先锋小村格调高,此起彼覆浪翻涛;先锋小村味道好,流连人间不言老;先锋小村发展好,干群同心勤耕早;先锋小村魅力大,未来客商满天下;

14、先锋人想家

树高草小枝叶茂,那是原生水泉蔸。今非昔比靠科技,不分年份水多多。树矮枝繁林子大,走出亲人甘泉妹。泉大泉小都一样,入口入胃美连连。内引外联格调高,甘甜美名传大家。四通八达有幽径,客往客来选择多。二级公路绕其过,来往宛如一首歌。峡谷条条通幽处,情歌悠悠扬高坡。独特高低似天成,满载先锋建设活。规划开发建设中,美好未来憧憬多。谈情说爱好男女,借曲动人歌连歌。你来我往谈世故,以情动人最绝招。你唱我合真默契,情味飘香阵阵高。日新月异变化大,山上山下连片招。近到邻省远东北,以情动人频频发。

先锋有人出门远,全家亲人都盼他;只因儿郎业不就,月圆夜无颜回家。亲人只盼儿归来,哪怕囊中少钱花;可是儿啊有深意,想孝父老养生茶。儿我今有同铁骨,全是亲人给养大;如今若我有了成,怎能不回父老家。儿我何曾不想家,家中亲人老人家;儿总把酒饮思绪,人在远方心住家。

15、先锋之爱

广西山歌现状及发展建议 第3篇

一、广西山歌的特点

(一) 内容淳朴、自然、丰富多彩

广西民歌取材于生活, 其内容淳朴、自然。由于其结构短小, 取材容易, 音韵和谐, 易歌易记, 使得民歌在创作、记录以及传播等环节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

广西民歌内容丰富, 贴近生活, 是广西民俗、民情、民意的大集汇, 有的反映民俗, 有的反映生产劳作, 还有的表现历史、时政。

(二) 民歌的形式简单而富有变化

广西民歌具有形式简单的特点, 这主要是由民歌的创作主体、创作内容以及创作过程所决定的。首先, 广西民歌的创作主体是普通的人民大众, 大多数都没有接受过正统的文学创作训练。因此, 形式简单的民歌更适合普通民众去创作和传播。其次, 如前文所述, 民歌的内容丰富, 相比于形式繁琐的文体, 形式简单的民歌容易承载更广泛的创作主题。最后, 广西民歌的创作通常是在生产劳动或集会时, 采用对歌的形式完成的, 这种创作过程是即兴的、伴随发生的。

广西民歌形式简单的同时, 又具有富于变化的特点。一方面, 这一特点作用在广西民歌的创作上大量的使用比喻和起兴。比喻和起兴显著地增强了广西民歌的生动性、层次性和饱满感, 给民歌的结构也带来了多样变化。另一方面, 广西民歌的创作往往是一蹴而就的, 这种不加修饰与推敲所形成的“快歌”, 本身就是民众多样性特点的反映。

二、当前广西山歌的传承发展形势

(一) 歌圩是广西山歌民间交流的主要平台

在广西, 歌圩是山歌进行民间交流的主要平台。据不完全统计, 在广西区内有超过50个县流行歌圩。不同民族的歌圩叫法不尽相同, 壮族称作“歌圩”、“圩蓬”, 苗族称作“跳坡节”, 但在形式上都是以集体对唱为主, 同时开展其他各种文体活动。

广西歌圩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组织上具有群众自发性, 没有专门的政府部门和组织机构参与。二是效果上具有生活实用性, 歌圩不仅有着娱乐欢庆的作用, 而且能够为青年男女提供交往机会。三是时间上具有季节性, 各族歌圩都是在农闲、气候暖和的季节举行的。

由于歌圩组织开展灵活、运行成本低且具有一定的生活实效, 长期以来都很好地推动了山歌的民间交流。同时也能看出, 由于缺少政府部门的参与以及本身不具有明显经济效益, 歌圩的开展缺乏强大的政府保障以及稳定的经济驱动力。

(二) 文化产业为山歌发展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 一些有识之士将广西山歌作为极富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精心包装出文化产业项目, 推向市场, 取得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为广西山歌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大型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利用山歌资源开发文化产业的典型代表。

三、加快广西山歌发展的建议

(一) 要重视对山歌文化人才的培养

要发展广西山歌, 首要任务是要重视对山歌文化人才的培养, 尤其是要重视对山歌传唱人才以及山歌文化批评家的培养。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 山歌传唱人成长土壤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其中歌圩活动明显减少, 歌王越来越缺乏, 并呈现“老年化”趋势, 有着青黄不接的危机。因此, 培养山歌传唱人才显得尤为紧迫。

(二) 要利用市场力量发展山歌文化产业

广西山歌范文

广西山歌范文(精选3篇)广西山歌 第1篇一、广西上林县壮山歌概述上林县位于广西省中南部, 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全县7个镇、5个乡...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