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意义、语言
符号、意义、语言(精选6篇)
符号、意义、语言 第1篇
在当今人类社会里,符号(包括语言)被普遍认为是占支配地位的交流手段,人类借助词语或非词语的各种手段进行交流。建筑是一个具有自身内在规律或内在秩序的符号系统。抽象、象征和建筑的意义是建筑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的条件下,建筑的形式具有信码作用,可以传达一定的意义。
建筑符号反映的不仅是建筑语言中的某个词素,也是结构与形式的内在关系在特定关联领域中的反映。一方面,任何建筑物都有其表现形式(signifer);同时,建筑也有其内容意义(signified),最基本的是功能意义,建筑符号的所指除了表达功能意义之外,还有其他的含义,象征关系的存在,更使建筑符号同时可以表达多种含义。诺伯格·舒尔茨把这些含义归纳为四个方面[1]:1)代表社会各阶层的价值;2)代表文化的意义,特别是宇宙观与宗教信仰的意义;3)意识形态的意义;4)经济的价值[1]。事实上建筑符号的象征意义不是随意的、偶然出现的,它是由符号及其所表达的内容的结构相似性经过长期的演变逐渐形成的,这种象征意义一经约定俗成以后,人们只要一看到与这种符号形象相似的实体,便会自然联想到其象征意义。
2《Learning From Las Vegas》中的建筑符号意义
后现代主义运动的奠基人文丘里在《Learning From Las Vegas》中,既对蔓延城市的形态做了分析,也在建筑形式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广义的象征主义和对符号学的论述。他指出了两种不同类型建筑的符号意义:一种是“鸭子”。源自Peter Blake在《God's own Jurkyard》中图示的路边的“长岛鸭店”(见图1)。即当建筑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系统被一种全面的象征形式所淹没、所矫正时,这一类建筑将变成雕塑的现象。另一种是“装饰性庇护所”,即当空间、结构、系统直接服务于功能,而装饰独立于上述元素起作用时的建筑[2]。这两者所代表的含义区别在于建筑中符号的地位。前者本身就成为一个符号,即建筑形态强烈的与其代表含义相吻合,或是说建筑体量的寓意;后者是在常规的构架中使用了符号,或是说平面招贴的直接表达,而这里包含的符号显然更丰富,从而更容易达成更多层面的交流。
文丘里认为建筑艺术应当是一种交流思想的工具,他坚决主张建筑物应当象装饰性庇护所而不是鸭子。他所推崇的建筑具有简单清晰的结构,为了传达设计者对该建筑的功能和体型环境及文化的理解而集聚了丰富的装饰。对他来说,建筑符号必须与建筑物的实质内容完全区分开来,否则就不会各自达到完善的境地,而且符号必须源于当代生活。这种信念可以解释他的作品为何从来不是直截了当地使用历史风格,体现完全的复古主义,而更喜欢使用表现性的符号。所以他将拉斯维加斯街景、夜景、建筑空间和形式以符号学的理论将这些世俗环境中的门面及林立的广告牌、炫目的霓虹灯中所包含的价值转化为建筑的语言,使之与典雅隽永的古典艺术相媲美。
3《Learning From Las Vegas》中符号意义的局限性
拉斯维加斯的建筑是与娱乐场所紧密相联的。它最典型最集中地体现了美国社会中的商业气息和快餐式的消费文化。它没有历史文化背景,赌场就是其Plazza,霓虹灯广告就是其方尖碑,因此它是边缘的、非主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乌托邦,是用美国的商业文化来提升“通俗,丑陋”的建筑而已。它所倡导的符号意义也许应被看成是使建筑多元化的企图,而不是自现代建筑成功进展过程中的奇特的转向。
所以,文丘里倡导人们向拉斯维加斯学习可以看作是对建筑中的清教徒Mies的反动,这也是建筑从生产时代迈向消费时代的里程碑。一条高速公路被大幅霓虹灯广告牌所包围,这种美国式的象征主义第一次堂皇地引入了享乐的消费文化景观。文丘里所拿出来的消费符号是直接的符号本身,所提供给人们的戏剧性来自于用符号表达的历史和地域的差异。
4 批判地看待建筑的符号意义
4.1 理性地看待鸭子和装饰性庇护所
文丘里把以“少就是多”为特征的一类现代主义建筑也称为鸭子,他认为:“当现代建筑师理直气壮地放弃建筑物上的装饰时,没有意识到其设计的建筑物就是装饰。通过用空间和表达而不是符号和装饰,他们使整个建筑变形为鸭子[3]。”显然这些鸭子不应被贬为无关紧要的建筑。尽管它们导致了建筑风格的日趋雷同,但其简洁、纯净、纪念式的美学风格也具有其自身的存在意义。而装饰性庇护所则是采用给建筑以声音,让建筑说话的做法,如文丘里设计的BASCO展室,一排巨大钢框架铝面板的火红的英文字母B,A,S,C,O,不仅打破了建筑本身的单调,而且成为路边的奇特景观,同时也起了对BASCO公司大肆宣传的广告效应,这样一个地标将传统的建筑语汇使用缩减到最少,视觉的不足由作为装饰的一系列词语信息进行补偿。所以无论建筑将符号处理放在一个怎样的地位上,只要合适地表达了设计者的构思,并带给人们愉悦的感受,发挥了其传达信息的作用,都是可以接受的。
4.2 在符号运用上应该提倡创新
荷兰建筑师赫曼·赫茨伯格(Herman Hertzberger)曾说过:“创新是与知识成反比的,知识和经验总是使我们回到旧含义的窠臼中去[4]。”1983年由AD杂志举办的玩偶之家的竞赛,多数作品提交的平面反映了当时住宅形式的缩影,而外形也通常是从富裕家庭房子模型中截取出来的。让·努维尔是第一个提交设计方案并赢得了竞赛。他设计了一个工具箱作为储存儿时记忆的空间,玩偶代替了钢制的家具,里面的任何东西都是随手可得的,这一构想较传统的玩偶之家而言更为有条理。虽然这不是人们所知的房屋模型,但它传达出来的符号意义,给出了一个有关房屋的设想和概念。这一设计戏剧性地打破了以往有关玩偶之家观念的陈词滥调,不仅仅是由于它的外观和组合方式,而是运用概念性的符号,满足了对房子的设想。由此可见,事物传达出来的符号意义,并不局限于本身的形式,摆脱固有的传统思维模式往往可以给人们以新的启示。
4.3 反常理和反规则的符号会产生意外的效果
SITE集团的成名作———休斯敦的BEST超级市场(1974年),正立面似乎正在坍塌、破裂而使它象一个白色的废墟,一堆碎砖构成的艺术造型象瀑布倾泻在入口雨篷的上方。没有完美的形式,没有精巧的细部刻画,没有精心编制的色彩,建筑师就是在人们期待落空的失望和惊奇中,打破常理,建构了一种反形式和反常规的符号意义。而库哈斯把符号更大更非符号化了一步。与文丘里的装饰结构(decorate construction)相反,他使用构建装饰(construct decoration)。建筑巨大的结构、夸张的内部空间形式与外部空间形式结合,附带上最大化的戏剧效果,比起一幅广告画或米老鼠的柱头更容易给予大众以直接的震撼。
5 结语
密斯·凡德罗曾说过:“要赋予建筑以形式,只能是赋予今天的形式,而不应是昨天的,也不应是明天的,只有这样的建筑才是有创造性的。”所以任何建筑符号的使用都不可能脱离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没有文化底蕴和时代特点的建筑不可能成为好的作品,其意义也难以被人们解读。因此,文丘里所提倡的建筑走装饰化符号的道路,尽管未必能被大多数人所认同,但它毕竟打破了现代主义的刻板、单一、垄断的局面,对于丰富建筑风格是有其积极作用的。而建筑符号也在不断的完善、更新与创造,它的生命力在于对传统符号的继承与吸收,并运用美学法则产生新的符号,而这也正是建筑艺术生命的源泉。
参考文献
[1][英]G.勃罗德彭特.建筑理论丛书——符号.象征与建筑[M].乐民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美]阿摩斯.拉普卜.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言语表达方法[M].黄兰谷,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4][英]查尔斯.詹克斯.后现代建筑语言[M].李大夏,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5]卡斯藤.哈里斯.建筑的伦理功能[M].申嘉,陈朝晖,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符号、意义、语言 第2篇
专业 环境艺术设计
班级
072班
姓名
骆涛
学号
5202607058
产品是一种实用性价值为第一价值的存在,为满足人们需求而产生的载体。造型因素作为传达种信息的符号,构成了现代设计中的产品语言。在产品设计中,符号总是与产品的实用技术功能及它的操控方式有关,符号功能直接可以表达产品的实用功能。而符号象征功能是产品语言中最复杂部分。产品的符号象征性正是由文化的、社会的和自我的这三个方面所影响和决定的。
造型的信息功能构成了产品做为实用载体的信息表达方式,形成了所谓的产品语言。一把椅子、一张桌子、一个汤匙等等,我们辨别它们的用途都是要通过它们的形态来区分。这样的图形意识已经在我们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规模,这样的意识是从出生到成人渐渐积累的。但是做为产品语言表现的形式,造型给人们所传达的信息是不同的,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象征意义和符号。这样的形象的符号做为一种表现形式的出现,大大减轻了文字语言的叙述,产品的造型通过符号的形式传达了出了它的实用性功能,成为了简洁明了的符号表现形式。这样造型符号的主要功能就是形象的表现其实用功能,其次它做为一种图形的存在就有其观赏功能的产生,审美的体验也会随之产生,一种产品造型表现的审美功能也被列入其中。
有价值的产品不一定有使用价值,但是有使用价值的产品一定有其价值的存在。通过造型语言的不同形式和图案组合,产生不同的视觉审美效果,不同的视觉审美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价值体验。通过图形和造型的差异,使产品的价值得到一个新的提升。
点、线、面的不同排列以及重组,得到的新的造型符号,给我们不同的审美体验。如同发散的线条会给人带来伸张的感觉,三角形给人带来稳定的安全感,圆形给人亲切感等等。图形给人的心里感觉不同,产生的审美价值体验也会有所不同,带来的产品价值就不同。
一个产品形象的价值或“意义”并不是无中生有,它是由所激发的自我形象维度决定的。这一理论不仅说明产品形象和自我概念之间的各种关系,也表明了消费者的自我概念或自我形象一致是影响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自我概念——产品形象一致性理论奠定了当代消费者心理研究中自我概念理论基础。从产品的造型语言角度对其符号进行分析,包括造型语言的符号构成,符号传达及其符号应用等内容。把握好造型语言的运用和符号的表现能实现产品与生活、产品与人做更加贴近、更富感情的对话。
产品形象是为实现企业的总体形象目标的细化,是以产品设计为核心而展开的系统形象设计。把产品作为载体,对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色彩、材质、人机界面以及依附在产品上的标志、图形、文字等,能客观、准确地传达企业精神及理念的设计。对产品的设计、开发、研究的观念、原理、功能、结构、构造、技术、材料、造型、加工工艺、生产设备、包装、装潢、运输、展示、营销手段、产品的推广、广告策略等等进行一系列统一的策划、统一设计,形成统一的感官形象,也是产品内在的品质形象与产品外在的视觉形象和社会形象形成统一性的结果。
产品语义学是研究产品语言的表达意义。产品造型除表达其功能性目的以外,还要透过其语义特征来传达产品的整体视觉感受,传递出企业产品特性,同时还包括使用方式、文化内涵,并体现特定社会的时代感和价值取向。正如法国著名符号学家皮埃尔·杰罗所说的,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并不是购买具体的物品,而是在寻求潮流、青春和成功的象征。本文从企业产品设计角度研究产品设计的差异化竞争,主要探讨产品语义学是如何帮助企业进行完成独特产品语言的塑造;如何向消费者传达整体的产品视觉感受,以达到独特的企业产品视觉识别的目的。
通过产品造型语言的表现,产生直接的表现效果,成为使用和欣赏价值的结合,不仅直接客观的表现出其实用功能也产生了审美的功能,在结构组合上形成新的审美效益。
从“符号语言”到“大众语言”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语言 特征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4-065
所谓“符号语言”,是指诠释学科内涵的专属文字,教学中能够体现本学科特点的语言。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用学生听得懂的“大众语言”对学科“符号语言”进行解读,发挥教师文本生本联系纽带的作用,有效构建学生认知体系。在对数学概念进行解析时,要保持语言的准确性,给学生传导明确信息;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要保持语言的启发性,多点启动学生思维;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时,要保持语言的生动性,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基。
一、保持准确性,科学解读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众多,都有较强逻辑性、抽象性。在概念解读时,教师要对概念进行多维度剖析,并形成自我认知,然后对表达语言进行筛选整合,将数学“符号语言”转化成“大众语言”,给学生做深入浅出的分析解读,学生从教师准确的语言信息中获得认知觉悟的提升,并初步建立学科概念认知。教师发挥“翻译”的作用,让文本生本形成思维对接。这个对接效果的高低,标志教师语言艺术的优劣。因此,教师要注意锤炼教学语言,要把事情讲清楚说明白,还要贴近学生思维,提升文本生本思维衔接的契合度,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交流效果。
如“平移和旋转”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先对“兔子搬家”的插图进行讨论,然后让学生说说,房子向右移动了多少个格。学生说出了几个结果,说明学生对平移概念还没有准确把握。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动画演示,而且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这所房子很显然向右移动了7个格。大家要注意房子的每一个点都向右移动了7个格,如果有的点只移动了6个格,这房子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学生回答房子有可能歪掉或者塌掉。
教师没有做太多图形演示,只是强调平移的距离和方向,特别是移动距离,教师将“每一个点都移动7个格”做了重点强调,这样的教学语言不仅通俗易懂,而且有很强的逻辑性,给学生传递了准确无误的信息。
二、保持启发性,多维启动文本思维
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这是数学教学的普遍追求,如何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教师做出更多努力。特别在引导学生的解题思路时,要求教师的引导语言要有启发性,在具体点拨时能够发人深省,在方法传授时能够耐人寻味。学生思维围绕教师引导思路展开,主动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注意设置语言张力,给学生留下探索的余地,让学生去看、想、做,由此获得的学习感知才是高效的。
教师启发学生思维的语言质量高低,关键要看启发效果。如在学习“观察物体”时,教材上有大量图示让学生进行判断和实际操作,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对这些图形的观察效果有了一定认知。教材上给出的观察角度有正面、侧面、上面,学生很容易就能够掌握操作要领。为启发学生思维,教师特别给予提示:如果增加一个“斜侧面”的观察角度,结果会怎样呢?学生对这个提议非常感兴趣,纷纷进行实践操作。有学生总结:从斜侧面进行观察,可以对图形情况掌握得更全面。
教师只是一句提示,就给学生带来重要的学习契机,而且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这样的启发效果当然是非常显著的。教师教学语言的关键要看教师的关注点是不是学生学习盲点,能给学生带来豁然开朗的感觉,就是最有价值的启发。
三、保持生动性,全面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要将数学抽象概念具体化,需要运用语言表达技巧,用生动形象的特征语言进行表达。通俗易懂、风趣幽默,这是学生普遍欢迎的表达方式。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教师需要用生动的教学语言进行调节,让学生思维不断呈现高潮,学习效果才会是卓越的。
“同学们,春天来了,美丽的蝴蝶飞到了我们的面前。大家看大屏幕,这只蝴蝶好像要和大家捉迷藏,落在树叶上不动了,而且是侧身对着我们,现在只能看到它的半边翅膀和半个身体。你知道它的另一半翅膀和另一半身体是怎样的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知道”。这是“轴对称图形”教学时教师的课堂导语。用充满活力的语言,将学生带入五彩缤纷的春天。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教学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教学效果甚佳。
数学教学语言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为教学为学生量身定做课堂教学语言。这样才能让文本生本形成无缝对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忱,成功引导学生走进数学王国,并在不断探索中构建数学认知体系,形成真正的数学素质。
语言符号对语言教学的启迪论文 第4篇
语用规则中有一条是:礼貌反映社会距离。越礼貌,语言句式就越长。例如英语中寻求帮助时可以用以下话语:1)Canyouhelpme?2)Couldyouhelpme?3)Couldyoupleasehelpme?从(1)到(3)语言结构愈长,故社会距离也愈大,也越有礼貌。
1动宾直接搭配与间接搭配
动宾直接搭配与间接搭配也体现了距离象似性的原则。如:hearsb和hearofsb,前者的形式距离小于后者,相应的前者的概念距离也小于后者。前者表示直接关系(直接听到某人讲话),而后者表示间接关系(间接听到有人提到过某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这一原则来解释语言现象,比单纯让学生死记单词意义有效的多。
2距离象似性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社会环境和各种现象都会对我们的语言产生影响,这些影响也会体现在语言形式中。因此,就会产生很多具有理据性的映照,这些映照可视为语言的象似性。以Kosslyn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表象与现实客体的知觉相似。为此,他们进行为心理扫描的实验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距离效应和大小效应(王甦,汪安圣:1992)。如果在语言教学中对这些现象加以应用,就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外语教学中,学习者对多个英语形容词的排列顺序,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的.变化不容易记牢。这时就可以采用距离象似性理论进行讲解。
2.1形容词离中心词的远近
形容词的顺序也体现了距离象似性。因此,当许多形容词修饰一个名词时,表示最主要和本质的特性的形容词最靠近中心词。如:五把新的木头椅子。这里定语与中心语的远近关系反映了概念距离。根据距离效应,在我们的心理扫描中我们最先反映到的应该是离“椅子”关系最近的的材料,然后是新旧等属性,最后才是距离较长的数量。在外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学习者对形容词与中心词关系距离远近的理解,从而加深学习者的印象。
2.2时态与语态
英语中时态和语态在动词上的变化,也受到概念紧密程度的影响。例如完成时态表示的是已经完成的概念,因此动词变化就比正在进行的事情距离更加远一些。语态也是如此,动作的主动或被动,句义区别很大,比动作发生的时间要重要的多,因此语态的屈折变化形式会比时体屈折变化形式更靠近谓语动词。从上述变化形式中我们可以看出,英语谓语动词屈折变化形式的顺序与概念紧密度之间有着象似关系。在心理上我们对一般现在时反应时间最短,因此句型也最短,所以最先容易习得,对于其他时态,我们反应的时间也长,也说明离现在越远,在语言上就表现为句型越长。
3总结
由语言看符号 第5篇
关键词:符号;语言;文化;自然;可视化
一 抽象的人类语言:复杂的符号系统
人不同于动物是因为人会说话,
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
一个人来自何方,他一开口说话便可知道。
表达的需要促使人们学习自己国家的语言。
……
由于说话是第一种社会表现,
他的语言形式只能是靠自然来形成。
一旦人了解到别人同他一样有感知,
会思想,渴望或需要传达情感和想法,
他就会寻找各种表达手段,
这些手段只能是感官的,
人只能通过感官向别人施加影响。这就是用符号表达思想的社会职能。
而进行言语活动的人并不这么想,
可是本能却给予了这样的结果。
卢梭的这番话对语言和符号的阐述很到位,讲人类特有的语言和所谓符号讲的很明晰,语言即符号。只要新的语汇具有某种意思(或能当作意义解释),那么它就是“符号”,已不再是按照习惯去表现旧有内容的“记号”,而是新诞生的“符号”。在非洲,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这不仅在天然上确立了自己归属于某个独立的群体,而且有效防止了外族人的进入。很有趣的是,语言符号的独特性恰恰与视觉上的符号存在着某种对应性。我们常常见到纪录片中每个部落都有自己唯一的图腾或者是标识,这在宏观上就把族人和外人区分开来。正如动物世界中,老虎或者狮子用爪子抓破树皮以划定自己所属领地一样,二者之间非常相似。这更加说明,人比动物进步的地方不仅在于用图案上的标志符号确立自己的地位,而且还能够用更高级的语言符号加以区别。
因此,我们看到虽然在非洲部落之间在地域上的距离很近,但是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没有实现融合,仍然是各自以一个群体聚集着,不能不说语言符号在其中的力量。
我们常说文化文化,殊不知语言即是文化的模式。作为文化的一部,语言在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反应着民族的文化,人类的文明。众所周知,在语音上“妈妈”这个词在世界各地的发音都是相同的。这就是文化的相似性。人类对于美好生活和事物的追求都是积极正面的,所以在世界各地的语言中,或多或少对于这些词的描述大都发音优美,听起来使人心情愉快。拿英语来举例子,beautiful, symphony, nice, excellent 想比ugly, ridiculous, pierce 就好听的多;相似的,在汉语中,“美,和谐, 无与伦比”相对“讨厌,难看,囧”听起来更易让人身心愉悦。而地理上的不同则把人类划分成几大语系:汉藏语系,北欧语系,美欧语系……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性,每种语言都以特定的方式观察解释世界。这是语言的差异性,进而反应了文化的差异性。而文化的差异性,进而导致民族之间的信仰,价值观,宗教,哲学思想等等的不同。[2]
语言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它永远不是静止的。内在的活力、外力的影响使它不断地在演变。口语变化的迅速,书写最后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语言的平均寿命约为6个世纪,这足以使语言变的面目全非,同时也足以使语言变的完善和成熟。
二 外延扩展的语言:可视化的符号语言及意义
正如索绪尔所说,任何语言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能指”指语言的声音形象,“所指”指语言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这两项可分别称作“符号形式”,“符号内容”。因此归根结底,二者都是同属于符号这个大的体系之中的。
格雷马斯符号理论系统是目前最通行的一般符号学理论四大体系之一,他将指示标识划分为三类共识性符号,象征符号,相关符号,规约符号。我比较赞同这样的分类,非常明确也很清晰,下文将依次展开。第一,象征符号,指的是内部结构和外部形式所代替的事物相似的符号。这种符号常常与人的直觉、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学习性小,容易理解而且映象深刻,不易忘记。画一个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人往往代表耶稣基督;在公共场所或者道路上见到“×”,往往表示禁止,不能通过的含义。第二,相关符号。指的是与所代替现象有各种联系的符号。这种符号需要一定的学习和接触,但是一经学习,便容易与生活中的经验和习惯相对应。比如车转弯前的路标,风向旗表示风向,温度计的水银柱表示气温等等。这种符号通过相关联系推测符号信息,勿需解释。其三,规约符号,指与所传递的信息之间无任何联系的,仅靠约定俗成的符号。这类符号需要耗费时间精力去学习掌握,并且不是很容易能够记得牢固,需要反复去在实际生活中强化和巩固。譬如,交通运输上用红色和黄色喻指警示之意。数学当中的“+”“—”“=”等。[3]
三 自然的语言:无尽的符号
真正的造物主来自于大自然。如果说人类作为地球上最高级生物创造了令人赞叹的文明的话,那么自然才是拥有无尽符号的源头。
中国哲学思想讲究天人合一,就是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也深刻的解释了人类所发明创造的符号或者语言都直接间接来自于我们的大自然。在这一点上,我不说西方的思想体系和哲学有什么不对或者不完善,但至少相对于东方来讲,没有把外部自然的地位提高到一个层次上。比如对于头疼这一相同的病症,中西医的诊疗就截然不同。西医就是会针对头这个局部,吃西药,严重的开刀,治可以治好,但是对于病患其他生理心理上的关注就小的多,不符合自然之道;而中医则不同。传统的诊疗手法“望闻问切”看似没有西医这么现代化和科学,但实际上有他的哲学在里面。通过“望闻问切”是和病人充分交流,和谐相处的过程,而之后用药通过调理使得病人身体内部的疾患消于无形,最终身心愉悦,这是在充分领悟自然所悟出来的道理,比起西方与冷冰冰的仪器和各色瓶装药片来讲,实在高明许多。综上所述,语言是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只有充分认识到语言的力量和符号的作用才能对其有所感,有所悟。
参考文献
[1] 卢梭.论语言的起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8
符号系统意义传播的深层机制 第6篇
关键词:广告;迷思(神话);隐喻;换喻;句法结构
索绪尔定义了两种使符号。第一种是词汇域。一个词汇域就是一整套符号,如方形、圆形、三角形的符号就形成了一个道路交通符号的词汇域,它们包括一整套可供选择的符号,而这些符号拥有的特性决定了他们属于同一个词汇域。第二种使符号组织成传播代码的方法是句法结构(syntagmatic)。[1]一个句法结构是由所选符号结合而成的一个信息。一个句子则是一些单词的句法结构。例如,意大利空心面广告里,构成画面的一系列东西成为句法结构。空心面后面的背景是阳光照耀下灿烂的黄色的麦田,这两个形象就连成了这样的新的信息:意大利空心面是自然食品,营养丰富,很安全,很健康。在句法结构中,被选择的符号会受与其他符号的关系而被影响,其意义则部分地由该符号与句法结构中其他成分的关系所决定。在索绪尔以及追随他的结构语言学家们看来,理解符号的关键在于理解它们和其他符号的结构关系。例如,广告里的被选择的一系列符号与音乐、声音和背景都关系到符号组合。通过这些过程,形成了人们共同的认识方式,或者是巴尔特所说的“迷思”(神话)。巴尔特认为,迷思是思考事物的一种文化方式,是一种将事物概念化或者是用来理解失误的方式。巴尔特将迷思看成一连串相互联系的概念,如关于英国警察的传统迷思中就包含了友善、安全可靠、不具侵犯性、不带枪支等概念。[1]如果具体解释建构新意味的方式,就要参考元语言和换喻对应的方式。
1 符号系统的意指模式
罗兰·巴尔特认为,一切符号都包含一个表达平面(能指E)和一个内容平面(所指C),意指作用则相当于两个平面之间的关系(R),我们用ERC组合起来表示这个符号。一个单纯的ERC组合就是一个直接意指组合。但是,当一个ERC组合本身变成另一个ERC组合中的某一部分时,第二组合中就包含着第一组合,或者说第二组合就成为第一组合的引申。问题是第一组合到底成了第二组合中的哪一部分,情况会有两种,即成为第二组合的能指E,或是所指C。
当一个组合成为另一个组合的能指表达面,这就是含蓄意指组合。另外,当一个组合成为另一个组合的所指表达面时,就有了多层次的复合意指组合。如果我们把上述两种复合意指再组合在一起,即把合含蓄意指与元语言再组合到一起,那么它们就是所谓的神话(迷思)。
元语言则是通过寻找能指1(E1)与能指3(E3)之间的相关性,或推理出一种逻辑延伸,或建立一种阐释关系,从而建构意义。广告画面中的汽车和都市生活、工作伙伴之间的某些关系能够让人产生联想,生产出拥有一辆奔驰就成了成功人士的神话。同时,这些建构意义的过程也就是受众间的解码过程。
从罗曼雅克布逊对失语症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失语症的人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找不到选择替换的同义词,无法建立相似性和替换型反应(隐喻);另一种是一句话讲不完整,组织语言的能力丧失,无法建立毗连性、相关性、补足性、谓语型反应(换喻)。换喻是组合和结构上下文的能力依凭毗连型、相关性、补足性关系,寻找毗连性就是换喻等值的建构。[2]例如,轿车与成功是相关的关系。轿车和成功的价值本来没有相似性,但是现实世界中两个真实的现象之间却有某种联系,换喻是符号的所指事物之间存在着逻辑延伸。这是没有相似性的两类事物连在一起创造新的意味,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现象与广义的蒙太奇效果非常相似,即两个毫无相关的画面连在一起产生了让人联想的效果。其所指的对象也将呈现出更丰富的意味。
2 ERC意指系统分析与广告生产意味的方式
2.1 广告1:换喻和联想创造新的元语言
我通过电视汽车广告来仔细考察,解码过程当中新的意味和神话如何被生产出来。汽车是一种交通工具,但是通过广告生产的新的意味是不简单的。一辆汽车代表着工作伴侣、休闲方式、浪漫、成功、温馨、幸福等与现在城市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这些联想关系是通过句法结构和换喻等方式错综交叉而建构意味的运作结果。
奥迪A3是可爱的小型实用性汽车,它是针对都市年轻人设计的,广告里的音乐、气氛、色彩十分生动活泼。电视画面分割两边,一边的女人在哭泣,但是马上另一个画面出来完成一个场景,一个男人在她的面前跪着求婚。女人的悲哀的眼泪一瞬间转换成惊喜的眼泪。一个男生对着镜头做忧郁的神情,旁边有个可爱的兒子想与他玩耍的场面,让他变成了跟孩子玩游戏的最幸福的家长,假装扮演出输给孩子的幸福的表情。在通过车顶上的窗户看向蓝色的天空,可以看到飞机画的笑容。最后,这些场景的主人公开着奥迪A3,而画面出现广告的标题:“A3,导演多彩生活”。这辆汽车广告联想于对惊喜、幸福、希望的换喻,让人感觉“有这辆车会有幸福多彩生活”。这广告的建构意义的句法结构是:花朵—戒指—眼泪(惊喜)、草地—后面高楼别墅公寓—孩子和爸爸(幸福生活)、道路—高楼大厦的大城市背景—快速开着的汽车—蓝色的天空—飞机—笑容(希望)。ERC的模式来分析着广告的换喻和联想有如下关系:E1是通过C3建构C2的新的意味,这是奥迪A3广告的创造出来的新的元语言。
2.2 广告2:隐喻和换喻创造“成功人士”的神话
第二个广告是轿车广告。高档的轿车广告中主人公的形象大部分是都市男人的形象。他们在繁忙的都市中穿梭,办公室、酒吧、甚至在风景优美的休闲地方也要做开会。主人公开的那辆车代表他的地位和趣味、品位和人格、工作和成就。2011年的奔驰、别克和奥迪轿车广告中可以发现共同的符号,有相关的符号和句法结构形成了对轿车的共同的认知方式以及对成功人士的神话。
奔驰广告的男主人公在豪华的酒吧里约朋友喝杯酒水,漂亮且高贵的女人迷恋地看着他,他用礼貌的态度来拒绝她的眼神。出来酒吧,酒吧的门边有两只狮子像在欢送他。他穿过这充满都市夜景的繁华道路,驾车回自然、安静的郊外的别墅。这时候,两只狮子像维护着他的轿车奔跑,在他的轿车到达别墅大门之前先到门口,迎接主人。奔驰汽车的形象是“狮子”,狮子是百兽之王,它很勇敢、敏捷、执着。狮子的隐喻是皇室、高贵、有品位。两只狮子维护他的轿车,服从着他的命令。他是个成功的人,狮子维护着他的地位、成功,威风凛凛的挑战精神。广告里播放着雄壮、节奏很快的古典音乐。这些视觉和听觉共同建立了句法结构,创造了新的意义(图2)。狮子是成功人士的一种精神,跟狮子一样气派的轿车也不愧为成功人士的工作伙伴。狮子的所指引申了汽车和成功人士,则是狮子的换喻。奔驰和狮子是含蓄意指组合,则是隐喻。狮子的所指与引申出来的所指是复合意指组合(图3),则是换喻。E1與C3之间的某些引申了新的意味C。
2.3 广告3:句法结构定位消费者的形象
别克轿车广告的主人公也是一位男人。广告的镜头切换中呈现出一个个画面:他在绿色的草地上打高尔夫球,脸上带着温柔的笑容,打球的姿态显得富有信心;漂亮的金发美女躺在海滩上看着他,他拿着鸡尾酒跟合作伙伴在一起谈生意,观望着热带的大海;他在巨大的会议室中获得人们的喝彩,看起来事业异常成功。最后一个镜头,他驾驶着别克汽车出现,下面的文案则是:“成就、心愿、自在,GLB陆尊,别克路上公务舱。”
这广告的特点是使用了句法结构。索绪尔坚决主张,符号的意义主要由它与其他符号之间的关系所决定。一个符号可以和其他符号形成两种主要关系,即句法结构。高尔夫球是成本高昂的运动。绿色的草地与漂亮的自然环境下,他在高尔夫球场打球:穿专门打高尔夫球的运动装,带着昂贵的的高尔夫球用品。他在海滩上跟朋友谈生意:穿休闲的服装、鸡尾酒、舒服的休闲椅子、浅蓝色的南国大海、白色沙滩和金发的美女。他在大型的重要会议上做报告:会议室的装修、穿西装的各个阶层听众、他自信的表情、轰鸣的喝彩。在高楼树林间的道路上快速奔跑的一辆轿车。通过句法结构,我们收获的信息是,他在工作上是核心人物,有成就,值得信赖。看起来,他有繁忙的工作日程,运动和休假时间也要和与工作伙伴共同进行,开会、聚会是他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繁忙的日程中,这辆公务舱可以提供给他舒服的空间和有效的安全。
2.4 广告4:蒙太奇效果的共时性运作内涵庞大的意味组合关系
奥迪轿车广告的主人公是中年男人,他的微笑很温柔,穿着很得体。奋斗的青年时代和当下的成功、富裕的生活好像电影里的回顾画面一样交叉放映。和下雨的早上上班的青年到现在坐在豪华的办公室里工作,那青年骑的生了锈的自行车变成现在的轿车,奋斗的青年和幸福美好家庭的中年家长。敦厚和可信赖的声音解释他那像电影一般的生活,强调着他有资格开奥迪轿车:“别人看到你的今天,我们看到你的昨天。别人看到你的成就,我们看到你的奋斗。别人看到你的付出,我们看到你的生活。别人看到你的荣耀,我们看到你的执着。见证你的路。奥迪。”
这部广告的特点是蒙太奇效果。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和排列生产了新的意境。主人公的青年时代是黑白画面,表示过去的艰难与奋斗,现在的画面带着棕色,表示阳光、富裕、高贵和成功。从上学骑自行车抓住的龙头变成轿车的方向盘。淋雨中等待红绿灯信号的青年变成在高层写字楼上班的老板。受众通过几个场景可以知道只有努力奋斗才能成功、只有梦想成真才能开这辆轿车。它是身份的代表、成功的标志,成就的见证者。轿车和成功是“投射”关系。
3 总论
通过汽车广告,我们得以分析出隐喻和换喻互相建立其所指的内容,以及不同的画面排列方式引申出来新的概念。画面中的各种符号互相勾起了某种联想关系,这是超越产品的宣传塑造价值的过程。商品固有的功能与某种价值结合起来的建立的文化现象是社会约束的任意关系,所以商品背后的价值在不断地滑动之中,漂流不定。人的欲望也不断地变化和滑动,商品价值和文化现象可能是欲望说不出话来的一种“失语症”的表现。
霍尔说,“世界上不能存在语言的零度”。意思是说,广告语言也好,新闻报道也好,媒体的内容总是也难以避免某种意识形态的干涉。媒体显示的世界和内容是通过语言来符号化现实的。甚至说,个人也是个“媒体”,所谓公正报道的新闻也通过播音员的语言或者稿子产生了某种价值观的介入,世界上不能存在纯粹的事实(fact)。
传播史借助信息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这信息是包含符号和代码,代码是符号组成的体系并使符号之间形成相互的关联。我通过符号学来分析广告,可以明确的是,符号化过程和解码的过程不可避免意识形态的作用。媒体不仅仅是传达信息,同时也起到传播意识形态的作用。好的故事、神话和流行的社会现象总是将它们的传播意旨隐藏起来。在人类活动和各种社会现象中,某些语言和其他符号看起来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其背后藏匿的却是高度社会化的思想、观念、价值、情感和意识形态。在这个意义上说,“传播”并不是传送信息的被动行为,而是传送这些符号时,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在人类社会互相影响的运作过程。我们要认清这一切,就必须解释和把握其深层的传播机制。
参考文献:
[1] 约翰·费斯科(美).世界传播学经典教材中文版 传播研究导论过程与符号[M].北大出版社,2008:49,75.
[2] 隋岩.元语言与换喻的对应合谋——符号传播意义的深层机制之一[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1).
[3] 斯图而特·霍尔(英).表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 罗兰·巴尔特(法).符号学原理[M].李幼蒸,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 克里斯蒂安·麦茨(法).想象的能指:精神分析与电影[M].王志敏,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符号、意义、语言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