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复合树脂牙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复合树脂牙范文(精选8篇)

复合树脂牙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0月间收录的80例患者共172颗牙进行美容修复治疗,其中男性51例,女性29例,患者年龄最大约为64岁左右,年龄最小约为24岁左右,平均年龄约为45岁。需要美容修复的172颗牙中,龋齿96颗、外伤缺损21颗、氟斑牙28颗、楔形缺损27颗。本次研究中,根据上述患者的临床前牙美容修复材料不同,将上述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修复前进行洁牙,将所需修复的牙体与周围坏死组织磨掉,使修复体与病变牙齿表面呈现恰当衔接角度,将所需修复牙体打磨出几处缺口,使修复体衔接后更为牢固。若患者牙釉质不全,则应在修复前将其磨掉,若患者牙间隙较宽,则用酸腐蚀后进行修复,修复龋齿时,应尽量保留原有健康牙体,根据龋齿缺损位置进行制作固定。待处理完所修复牙齿后,应用3M自酸蚀黏结剂酸蚀30s,再光照固化20s。待比色后,将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分层填充3M-Z350纳米复合树脂及3M-Z1000光固化复合树脂,每层固化40s。调整患者咬合后,应用3M复合树脂打磨抛光。

1.3 效果判定

以上两组患者的临床前牙美容修复效果评价以修复牙齿外观、患者自觉疼痛评分(0-10分)及患者敏感发生情况综合判定,分为优秀、良好和较差三个评价等级。优秀:患者对修复牙齿外观满意,自觉疼痛评分<2分,修复牙齿无敏感情况发生,咬合功能良好,无炎症反应;良好:患者对修复牙齿外观较为满意,自觉疼痛评分在3-5分之间,咬合功能良好,无炎症反应;较差:患者对修复牙齿外观不满意,自觉疼痛评分>6分或出现龋齿、牙周炎、修复体脱落等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以上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及本次研究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作为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以上观察组患者经临床美容修复后,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修复效果,相比较对照组患者的临床修复效果,差异显著。

修复后效果优秀患者23例、良好患者13例,其临床美容修复优良率高达90.00%;相比较对照组40例患者中,经临床美容馆修复后效果优秀患者17例、良好患者10例,其临床美容修复优良率为67.50%。经统计学软件对以上两组患者的临床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即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美容修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美容修复效果。

3 讨论

牙齿美容修复于近年来得到快速的发展,得益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注重牙齿的美观[3]。因为外伤或龋齿所导致的前牙损伤可严重影响美观及功能使用,所以广大有关人士对此进行进一步研究。常规临床对此种损伤的修复方法多为烤瓷贴面、烤瓷全冠及树脂贴面及光固化复合树脂贴面等,其临床修复效果较为一般。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应用纳米复合树脂在前牙美容修复中有较为显著的临床修复效果。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应用纳米复合树脂材料进行前牙美容修复的修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应用光固化符合树脂材料的修复效果,具有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苏存萍,邓旭亮.纳米复合树脂材料和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用于前牙美容修复的效果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5):1669-1671.

[2]王玫.纳米复合树脂和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用于前牙美容修复的效果比较[J].中国药业.2014,23(10):33-34.

复合树脂牙 第2篇

着色牙的美容治疗是牙体美容修复的一个重点,近年来由于新型光固树脂材料的出现,用光固树脂贴面美容修复着色牙的技术又逐渐受到口腔医生的青睐。尤其是它不磨牙或少磨牙而使牙齿色泽改变的效果使患者易于接受。现将我们在工作中总结的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8年1~12月美容修复漂白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轻、中度着色牙患者301例,其中氟斑牙患者196例,四环素牙105例,均为恒牙。

1.2 方法:选用3MESPE制造的Z350通用光固树脂修复材料行光固树脂贴面术。

1.3 结果:共美容修复前牙2796颗,术后一年有96颗牙的贴面部分脱落,占3.43%。

2 术中配合

接待患者就位,协助医生在自然光下比色和准备好用物。协助医生做好牙面清洁、牙体制备和隔湿,在酸蚀时间结束后做好吸唾和保护酸蚀牙面工作,涂黏结剂以后协助光照,医生充填材料后协助光照。打磨抛光时应及时清除粉尘和水雾,使视野清晰。整理用物,安置患者。

3 讨论

3.1 营造良好治疗氛围的护理措施:由于大部分患者对口腔医学知识的缺乏,对牙齿治疗有恐惧心理,另外部分患者有敏感、多疑等心理特点,护士接诊时要尊重患者,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了解患者的需要和心理,注意谈话的技巧,建立彼此的信任,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赖和对美容治疗的信心。要以人为本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如患者就位后,要匀速调节牙椅,不使患者有不稳定感。调节灯光时,应从患者的胸部移向口腔,避免灯光直射眼睛,医生使用机器操作时,护士可以同时对患者轻声解释机器工作的状态和效果,分散患者对噪声的注意力。使他感到得到了妥善的治疗和护理,消除其紧张心理,在良好宽松的氛围中接受治疗。

3.2 保证美容修复效果的护理措施:前牙外突、前牙拥挤和不整齐者应嘱其先行正畸治疗,以免牙齿变白后畸形更加明显。患牙若有牙周疾病或牙龈附着较低,应先做牙周治疗或冠延术,以使修复后更加美观[1]。日光下比色最好在12点前后2h。调节椅位使患者平躺,比色光源与牙面垂直,医生位于正12点,视觉方向与牙面成45°夹角。患者应卸去浓妆,艳丽的衣服用灰色巾遮盖。如患者要自行比色,应告知其正确的比色方法。比色前或比色中凝视蓝色或灰色治疗巾,可以帮助消除视觉疲劳,提高比色准确率。比色时间控制在5s以内,时间过长会造成视锥细胞疲劳,一般来说,第一次比色结果最准确[2]。术后嘱患者勿抽烟和喝浓茶,半年后可来院清洁和抛光一次,以确保贴面的美观。

3.3 防止美容修复脱落的护理措施:术前洁牙清除结石、软垢、色素,以去除妨碍处理剂和黏结剂与牙面的接触。牙面处理后,冲洗干燥要彻底,严密隔湿。完全固化前要防止处理后的牙面与水和唾液接触,每次使用气枪前要先对口围吹一下,确认无水和油后再使用。确保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掌握好光照方向,定期检查光固化灯光源的强度。嘱患者术后勿咬过硬的食物,以防贴面脱落。在本组脱落的患者中,有85颗牙是因咬硬物而脱落。

参考文献

[1] 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

[2] 刘琪.美容口腔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161006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官医院

光固化复合树脂在前牙修复中的应用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前牙修复的患者62例 (132颗牙) , 男39例, 女23例;年在18~70 (48.2±4.0) 岁;患牙70颗, 牙体畸形42颗, 牙体缺损30颗。

1.2 治疗方法

活髓牙修复方法:患者均实施牙面清洁, 将牙周腐质消除, 磨掉牙体病损位置周围牙体组织, 确保牙面及修复材料进行自然衔接, 使得修复体具有较高牢固性, 若牙齿颜色过深, 可在其牙面涂抹遮色剂, 达到美容目的。将断牙边缘磨为斜面状, 以倒锥钻整修为倒凹状。龋齿导致的牙洞实施备洞处理时自舌侧进至病变区域内, 切轴唇点角位置进行倒凹处理。然后按照患牙具有情况应用合适的树脂, 隔湿后应用酸蚀剂进行酸蚀洞壁处理60s, 以水枪对洞壁持续冲洗30s再吹干, 涂抹黏合剂然后光固化20s, 整个树脂修复后再予以光固化30s, 然后实施抛光处理完成修改。死髓牙需先予以内漂白并实施根管治疗, 按照缺损状况, 应用螺纹钉完成固定, 最后实施光固化树脂修复。若患牙间隙太大则需酸蚀处理, 增大两侧基牙, 提高固定作用。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经修复牙齿外形具有较高美观性, 色泽自然, 其边缘具有较高密合度, 牙齿咀嚼能力强, 未出现牙髓炎等炎性病变;有效:经修复牙体略出现磨损、染色现象, 边缘较为密合, 咀嚼能力良好, 出现轻微牙齿炎性反应;无效:修复体出现严重磨损现象, 折断, 着色或有完全脱落情况, 边缘无密合性, 出现严重牙齿炎性反应。手术后对患者进行5年随访, 观察患者牙齿修复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自第3年其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下降, 与第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第1年比较, *P<0.05

3 讨论

牙齿修复过程最主要原则是注意美容及修复间存在的关系, 不管应用何种形式进行修复必须使其符合机体自然生理状况[2]。在本文研究中, 修复无效患者往往是因为违背此修复原则, 主要包括选色不当、边缘不密合、并发牙齿炎性反应等。所以在对牙齿进行修复过程中, 需注意选取准确颜色, 使得牙齿恢复到正常形态[3]。治疗前仔细选择合适颜色, 患者唇部、口腔部经清洁处理后, 医师可在自然光状态中, 视线与口腔保持平行, 选色需保持快准性, 将以第一眼观感作为标准, 放置因视觉疲劳或视觉误差而影响到准确选色, 准确选色可以确保前牙颜色具有较高连续性及自然性。牙体形态需注意均衡性、协调性、美学性, 不会对机体功能造成不利影响, 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需充分关注牙体有关解剖结构且于此基础上进行合理操作[4]。由性别分析, 男性上牙通常为方形, 多宽大;而女性上牙通常为卵形, 切角通常呈现圆钝状。治疗过程中,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基础上, 需注意避免填充物使得牙龈造成极大压迫性及刺激性, 备洞操作过程需注意应用护牙髓材料避免发生牙髓炎, 手术后需保持口腔卫生[5]。

酸蚀与釉质黏接技术对于牙体修复具有重要意义。黏接技术有效改善传统窝洞制备, 对于靠洞形机械作用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充分修正, 临床中操作更具有简便性。尤其应用充填法修复前牙对于其美容性具有较重要意义[6]。光固化复合树脂应用到光直接照射树脂修复区患牙, 进行V类洞修复时, 由于颈部釉质薄弱, 釉柱结构无较强规则性, 由于合并平行表面薄板样结构及无釉柱条纹现象, 所以颈部能够进行利用粘结的釉质较少, 进行酸蚀处理无明显效果, 树脂与牙面也无法进行良好结合, 使之边缘封闭存在一定困难性。经研究发现, 牙面脱落患牙往往是因釉质发育不全或出现斑釉牙现象。而且此类患牙无良好釉质结构, 斑釉牙表层具有较高抗酸性, 经酸蚀处理不易形成理想机械固位微孔, 导致树脂无法得到良好固位。若釉质发育不全, 将斑釉牙表层需磨去0.5mm, 延长酸蚀处理持续时间到2~3min, 增加粘结作用[7]。

本文结果显示, 随访5年, 自第3年起, 牙修复总有效率明显降低, 与第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因此光固化复合树脂远期效果并不显著, 通常认为此现象与口腔功能发生改变, 材料长时间受到磨损以及患者饮食习惯等具有一定相关性, 较为复杂, 因此对于材料本事及技术操作还需进一步完善, 促进修复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光固化复合树脂在前牙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前牙修复的患者62例 (132颗牙) , 观察其5年内修复效果。结果 手术后第1年总有效率93.2%, 第2年87.7%, 自第3年起总有效率明显降低, 与第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光固化复合树脂应用到前牙修复中具有较为明显近期治疗效果, 但是远期疗效并不理想, 需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光固化,树脂,前牙修复

参考文献

[1] 朱静.复合树脂多层色仿真美学修复上颌前牙1例[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2, 28 (3) :402-405.

[2] 孙晓东.光固化复合树脂在前牙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 (10) :302.

[3] 闻梅娟.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前牙的临床观察和体会[J].大家健康 (下旬版) , 2013, 7 (5) :73-74.

[4] 朱雪梅.光固化复合树脂在前牙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36) :93-94.

[5] 迟惠熔, 陈力, 刘静, 等.两种光固化树脂材料机械性能的对比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 2011, 27 (1) :26-28.

[6] 张祎旸.光固化复合树脂在前牙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35) :63-64.

复合树脂牙 第4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本院门诊2006年7月2010年12月牙釉质发育不全患者36例, 共168颗前牙, 患牙均无松动。男性13例, 女性23例, 年龄15~47岁, 患牙以多见, 其中30颗切缘、切角缺损, 32颗合并龋病, 12例合并龈缘炎。牙釉质缺损程度:牙釉质浅层缺损, 牙本质没有暴露为I度;牙齿外形轮廓较完整, 牙釉质中层广泛、深层局部缺损, 部分暴露牙本质为II度;III度一般表现为工度、I度伴有切角、切缘缺损, 质暴露较多。

1.2 方法和步骤

首先对患有缘龈炎的患者先进行抗炎治疗, 患有合并龋蚀的患者先磨除腐质, 对窝洞进行消毒, 近髓者进行双层垫底;I度缺损只需进行牙面清洁, II度缺损应先磨除缺损底部色素层, 然后进行牙面清洗;III度缺损应先安置2~3根自攻自断的螺纹钉, 接下来进行常规隔湿、消毒、吹干, 用酸处理剂涂布整个牙面或釉质缺损区, 等待一段时间后, 用注射用水冲洗酸处剂。涂抹的区域, 冲净、吹干, 然后用小毛刷把粘接剂涂在酸处理面上, 用汽枪吹匀, 进行光固化20秒, 用与患牙颜色相近的复合树脂填充缺损区, 细心雕刻争取恢复牙体解剖外形, 再光固化40秒, 仔细打磨抛光, 最后再把粘结剂涂在填充体的表面进行光照, 使其固化成型。复查:所有参与实验的牙釉质不全的患者半年后进行复查, 复查内容包括填充体是否折裂、松动、脱落以及牙齿是否疼痛等。

1.3 评定标准

成功:牙齿表面填充体完整光洁、无缺损, 固位稳定牢固无缝隙、无染色, 边缘密合度良好, 牙髓活力正常, 无继发龋。失败:填充体滑落或一部分切缘、切角折断, 修复体边缘有缝隙, 边缘密合度较差, 有染色沿边缘渗入, 出现牙髓病变, 发生继发龋。出现任何一项指标者均视为失败。

2 结果

经过1~4年观察光固化复合树脂用于牙釉质发育不全修复临床病例, 表1可见, I度缺损修复成功为93.75%, II度釉质发育不全釉质缺损者较多, 而牙本质部分暴露, 所以治疗效果不如I度, 成功率仅为83.93%。III度牙釉质缺损最严重, 中切牙发病率最高, 同时伴有切缘和切角的缺损, 修复时需用螺纹钉固定, 成功率仅为71.87%。

3 讨论

光固化复合树脂的粘结机理主要表现为被酸蚀后的牙体、牙釉质脱钙, 因此牙体表面形成蜂窝状, 复合树脂渗入牙面形成树脂突, 这种结合属于物理性结合。它以其良好性能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具有硬度高、机械物理性能良好与酸蚀后釉质形成机械性嵌合等优点。但其缺点为有时粘结性能比较差, 边缘密合度较低, 填充体易脱落。而且, 它对牙髓的刺激容易引发牙髓炎, 这是因为复合树脂内游离的化学成分或磷酸渗入牙本质小管及机械产热的刺激引起[4,5]。近年来, 光固化复合树脂具有颜色自然美观、粘结固位效果好、有良好的可塑性及固化后可打磨抛光等优点, 同时具有一定透光性, 因此, 牙医可以细致耐心地雕刻牙体的外形, 直到医患双方感觉满意后, 再进行固化。修复后的牙齿, 无论在颜色、形态以及透明度等方面, 均可以达到与人体正常牙齿相差无几的美容效果, 本文所有前牙牙釉质发育不全患者经治疗后, I度缺损修复成功率接近100%, 其他各种程度釉质发育不全、釉质缺损患者亦均有较好的成功率, 提示光固化复合树脂用于牙釉质发育不全修复治疗效果较好, 值得临床推广。

另外, 光固化复合树脂能够与酸处理后凹凸不平的牙釉质表面形成牢固的机械结合, I度牙釉质发育不全浅层釉质呈浅窝状或带状缺损, 牙釉质凹凸不平的表面能够明显增加材料与釉质粘结面积, 从而加强了固位效果。本文I度缺损修复成功率4年复查可高达93.75%;而II度釉质发育不全釉质缺损相对较多, 而且出现部分牙本质暴露, 故治疗效果相比I度缺损较差, 成功率为83.93%;III度釉质缺损程度最严重, 多为中切牙, 而且均伴有切角、切缘的缺损, 修复时虽然可以采取螺纹钉加弹固位, 然而因其位置特殊, 常因意外受伤或咬硬物而折断脱落, 所以治疗效果相比I度、II度较差, 其成功率仅为71.87%。通过复查结果可以看出, 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釉质发育不全, 其成功率与牙釉质的多少成正比例关系, 残留的牙釉质越少, 其治疗的效果越差, 与光固化复合树脂和釉质固位良好的粘结机制相符[6,7]。

当牙冠缺损达到1/3以上时, 需采取支架、根管钉固位, 修复时需采用螺纹钉固定。这样做的固位效果比较好, 充填体不易脱落。尤其是年轻人因为外伤所造成冠折或前磨牙缺损较大, 采取此种方法效果比较好。此种方法修复, 操作简单, 便于掌握, 牙齿颜色协调美观, 患者满意。经过1~4年的随访调查, 近期效果比较好, 为防止修复体松动或脱落, 支架一定要粘牢, 充填材料必须压实, 彻底去除腐质, 严格消毒, 防止继发龋的发生[8,9]。

总之, 本文所有治疗牙釉质发育不全患者选择光固化复合树脂作为材料, 效果理想, 就美容和功能两方面而言, 光固化复合树脂用于牙釉质发育不全修复治疗,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唐建立.牙釉质发育不全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12) :185-186.

[2]陈广.光固化复合体修复牙釉质发育不全的效果观察[Jl.基层医学论坛, 2006, 10 (10) :879-880.

[3]何静.前牙牙釉质发育不全对青少年自尊发展影响探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5, 6 (6) :891-892.

[4]张治忠.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釉质发育不全疗效观察[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1997, 6 (3) :139-140.

[5]王集时.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牙体缺损的疗效观察[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1997, 6 (3) :141-142.

[6]黄辉, 孙光, 许华山, 等.3种类型不同的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分析[J].口腔医学, 2000, 20 (1) :26-27

[7]吴江, 光固化树脂与支架根管钉固位修复牙体缺损[J].口腔领面修复学杂志, 2003, 3 (1) :48.

[8]张丽, 张彤.老年人根面龋的病因及治疗[J].中国基层医药, 2005, 12 (6) :740-741.

复合树脂牙 第5篇

1 修复方法和步骤

1.1 备牙

用倒锥钻在楔状缺损处的龈向和和向略做倒凹, 以增强固位。

1.2 牙面处理

用30%磷酸液酸浊牙面60s后用清水洗净, 吹干并隔湿。

1.3 垫底

一般不垫底, 个别只在近髓处用氢氧化钙垫底。

1.4 选色

用比色标在自然光下进行。多选A1、A2、A3色。

1.5 涂粘结剂

按要求涂粘结剂于病损处, 用气枪吹成薄层后光固化10s。

1.6 充填复合树脂材料

取Densp Iy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到缺损处, 并用充填器填压紧密, 修整外形, 光固化40s后, 打磨抛光。

2 疗效判定标准

2.1 满意

充填后牙齿无酸痛无异物感, 2年内充填物无脱落, 完全密合, 色泽及外形美观, 无牙龈、牙髓及根尖周炎性症状者。

2.2 一般

充填后对冷热刺激有轻微酸痛感, 但在数周后消失, 充填物无明显变色, 少许磨损或很少部分崩裂, 牙龈牙髓及根尖周正常。

2.3 不满意

充填后疼痛加剧, 引起牙髓炎, 根尖周炎, 充填物色泽灰暗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脱落。

3 结果

术后2年复查200例, 满意的165颗 (占82.5%) , 一般的25颗 (占12.5%) ;不满意的10颗 (占5%) , 其中脱落的3例都发生在楔状缺损大而浅, 颈壁靠近龈缘的情况。

4 结语

Densp Iy光固化复合树脂确实是一种不错的充填材料, 特别是使用在前牙楔状缺损的充填修复中, 既美观又实用, 效果又好, 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岳松龄.口腔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181.

复合树脂牙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06年3月至2008年9月42例患者共56颗牙。男22例, 女20例;年龄18~60岁;前牙缺损36颗, 后牙缺损20颗。单冠修复34颗, 固定桥修复22颗。

1.2 材料

3M公司生产的复合树脂加强型的玻璃纤维桩 (RelyX Unicem Aplicap, RelyX Unicem超细输送头, RelyX Fiber Post, RelyX Fiber Post钻) 。

1.3 治疗方法

残冠残根修复前均予以完善的根管治疗, 术后摄X线片显示根充密合, 根尖无慢性炎症病变。根据牙根粗细不同选择相应的钻, 要求桩长达到根长的2/3~3/4, 根尖保留4~5mm的牙胶尖。选择对应的纤维桩, 安装超细输送头, 将Unicem Aplicap送入根管内, 纤维桩就位, 光照固化。在纤维桩的基础上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制作冠核, 常规制备基牙, 取模, 制作全冠。将完成的全冠在患者口内试戴, 粘固。嘱患者在治疗后按时复诊, 以观察修复效果。

1.4 疗效评价标准

成功:修复牙无疼痛等不适感, 修复体稳固无松动, 边缘密合无渗漏, 牙根无折断, 桩核无脱落及折断, 色泽美观, 咀嚼功能良好;失败:出现龋齿、牙周病或根管治疗失败, 牙冠桩核等任何一部分脱落或发生折断。

2 结果

42例患者共56颗患牙, 采用玻璃纤维桩树脂和外加烤瓷冠进行修复治疗, 经1~2年的临床随诊观察, 所有修复体完好, 无牙根折断及纤维桩脱落, 成功率100%。

3 讨论

残冠、残根保存修复的方法有许多, 用桩为修复体提供固位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桩冠用于临床修复牙体缺损, 桩核材料的选择是决定桩冠修复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 理想的桩核材料应具备强度高、耐腐蚀、耐疲劳、弹性模量与牙体组织接近, 透光性好, 美观。临床操作简单等特点。尤其是当桩核具有和牙本质相同的弹性模量时, 能够使作用力沿整个桩长轴均匀分布, 减少应力集中, 进而降低牙根折裂的发生率。金属材料因其强度高, 可在牙体预备量较少的情况下达到桩核要求的强度。因而一直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金属的弹性模量远高于牙体本质, 容易在牙体上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 修复体在受到较大咬合力时致牙体组织先于桩核折断, 使修复失败。导致患牙被拔除;同时, 金属还存在易腐蚀变色, 引起过敏及美观效果差等不足。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受到限制。长期以来, 学者们不断探索新的与牙体组织力学性质更为接近的桩核材料。自上世纪90年代初, 国内外有学者开始提出应用复合树脂制作桩核, 以修复牙体缺损[3]复合树脂的弹性模量与牙本质接近, 可有效缓解牙本质的应力, 且操作简便, 容易掌握, 但其机械强度低, 使在复合树脂核上制作的修复体容易折断, 近年来全瓷桩核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金属桩核的缺点。冠边缘性最佳, 具有美观、效果好、无龈染, 不干扰磁共振成像等优点, 但其脆性大, 根管预备量大, 适用范围窄, 制作复杂且价格昂贵, 使其广泛使用受到限制。

玻璃纤维桩是一种非常好的运用于做桩核的材料, 它有着与牙本质近似的弹性模量, 在传导牙合力时比较均匀, 不会像铸造金属桩核这类弹性模量高的材料那样在桩尖形成应力集中而易产生根尖处折断, 它还有着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放疗和核磁成像检查中也不会因影响治疗和成像, 因而是一种理想的桩核材料[4,5];另外, 纤维桩有着良好的光学效能, 光线除反射之外, 还被部分吸收和透色, 产生与牙本质层类似视觉效果, 适合于全瓷冠桥的制作, 使之更加逼真美观。纤维桩在对前磨牙、磨牙的修复时比整铸桩核更显优越性, 解决了共桩的就位道问题;它操作简单减少了患者复诊的次数, 色泽好, 有利于患牙的美容修复。因此, 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可很好满足临床修复要求, 在临床应用中会有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

摘要:目的 探讨玻璃纤维桩在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42例残根残冠患者, 56颗患牙。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 选择采用玻璃纤维桩制作复合树脂桩核, 再以烤瓷冠修复, 并经过1~2年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56颗患牙全部修复正常, 无纤维桩脱落, 修复成功率100%, 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玻璃纤维桩的强度高、色泽好、操作方便, 在残根残冠修复治疗中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材料。

关键词:玻璃纤维桩,牙体缺损,桩核技术

参考文献

[1]邓东来, 黄翠.纤维桩系统与金属桩系统性能及临床应用的比较[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5, 32 (1) :52~54.

[2]Maming KE, YuDc, YuHc, et al.Factors to consider for predrictable Dost and core build-ups of endodontieally treated teeth Part:Basie rtheoretical concepts[J].J can Dent.Assos, 1995, 6118:685~688.

[3]Waldmeire MD, Craao JE.Light-cured resin for post patterns[J].J prosrthet Dent, 1992, 68 (3) :412~415.

[4]Grandini S, Goracai C, Monticelli F, et al.Fatigue.Resistance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fiber posts:three point bending test and Sem evaluation[J].Dent Mater, 2005, 21 (2) :75~82.

复合树脂牙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 年1 月-2014 年5 月本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牙体浅型楔状缺损患者90 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1 例, 女39 例;年龄27~72 岁, 平均 (51.3±4.2) 岁;患牙共214 颗, 其中前牙86 颗, 前磨牙89 颗, 磨牙39 颗。将90 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 每组各30 例, 分别以玻璃离子水门汀 (A组) 、光固化复合树脂 (B组) 、流动树脂 (C组) 作为充填材料。三组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患牙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可比性。

1.2 方法三组的楔缺部位修复均由同一位医生完成, A组、B组、C组分别采用玻璃离子、复合树脂以及流动树脂填充。A组在清洁牙面后, 在洞缘及龈壁处作倒凹, 用酒精消毒吹干, 玻璃离子按比例调拌, 将调拌好的玻璃离子填入楔缺处, 将多余的材料去除, 于玻璃离子表面涂凡士林隔水。B组患者清洁牙面后, 在洞缘及釉质处备斜面, 酸蚀气枪吹干牙面于洞缘内涂布粘结剂, 气枪轻吹, 用LI-TEXTM680A卤素光固化灯照射20 s, 雕刻刀取适量树脂, 雕刻成形后, 光固化灯照射40 s, 抛光。C组清洁牙面后, 在洞缘处备斜面, 酸蚀后, 冲洗气枪吹干, 将含氟粘结剂FLBOND涂布于预备好的斜面上, 气枪轻吹, 光固化灯照射20 s, 于楔缺处填入适量流动树脂, 光照40 s后, 抛光。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三组患者均进行1 年随访, 比较三组的修复成功率、材料脱落率、牙髓组织刺激症状发生率及继发龋发生率。修复效果判定标准: (1) 修复失败:充填体全部或部分脱落, 边缘明显变色, 出现牙髓刺激症状、继发龋、牙髓炎症状或X线检查结果异常; (2) 修复成功:充填体完好无损, 边缘密合, 未见变色, 未出现牙髓刺激性症状或继发龋等, 无牙髓及根尖周病变, X片检查结果正常[6]。分别于修复前、1 周、1 个月、6 个月时由同一位医师对牙周相关生化指标进行检测: (1) 龈沟液量的测量:清洁并轻轻吹干患牙颊面近、远中轴角处, 将滤纸沿牙面长轴方向放入龈沟内, 30 s后取出, 放入原离心管中, 再用电子称称取质量, 龈沟液量前后质量差, 取2 个位点的平均值; (2) 龈沟液内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天冬氨酸转氨酶检测:采取龈沟液样本置入离心管中, 加入Tris-HCL缓冲液100 μL, 10 000 r/min离心10 min, 取80 μL上清液放入另一离心管中, 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酶活性。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的材料脱落率比较A组1 年内发生材料脱落6 例, B组发生4 例, C组为1 例, A组明显高于C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与C组比较, P<0.05

2.2 三组的牙髓组织刺激症状发生率比较三组1 年内牙髓组织刺激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10.0%、40.0%、3.3%, 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B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与B组比较, P<0.05

2.3 三组继发龋发生率比较A、B两组1 年内继发龋的发生率分别为13.3%、16.7%, C组未见继发龋发生, A、B组继发龋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C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与C组比较, P<0.05

2.4 三组修复成功率比较三组的修复成功率分别为63.3%、23.3%、86.7%, C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4。

*与C组比较, P<0.05

2.5 三组修复前后不同时间段内的牙周指标变化比较修复前三组的牙周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修复后1 周三组的各项牙周指标均有明显上升,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修复后3 个月后与修复后1 周相比, B组与C组牙周指标均有明显的回落,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修复后6 个月与3 个月比较, 三组的牙周指标有所上升, A组上升最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其他两组上升幅度不明显,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修复后1 周~6 个月, A组的牙周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而C组的牙周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 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5。

*与修复前比较, P<0.05;△与修复后1周比较, P<0.05;#与修复后3个月比较, P<0.05

3 讨论

目前对于楔状缺损的治疗主要是充填治疗, 关于充填材料的选择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楔状缺损的充填主要有以下4 个特点: (1) 多位于前牙, 美观性要求较高; (2) 由于受到弯曲力的牵拉, 充填材料易于脱落; (3) 由于位置接近跟沟, 隔湿较难; (4) 患者自身所具有的不良习惯不会随着充填治疗而改变。楔状缺损的返工率较高,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即为楔状缺损多位于牙颈部, 在反复受力的作用下, 材料出现微渗漏[7]。根据上述充填要求与特点, 充填材料应具备以下条件: (1) 颜色应与牙齿相接近; (2) 粘接性较好, 能对抗一定程度的弯曲力; (3) 对隔湿要求不高; (4) 具备一定的硬度, 耐磨损。

玻璃离子水门汀与光固化复合树脂均为临床修复楔状缺损常用的填充材料, 前者对牙髓刺激小,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在固化后可持续释放氟离子, 可发挥一定的抗龋作用。但是玻璃离子水门汀材料的硬度不高, 耐磨性较差, 长时间后会发生修复体脱落, 导致修复失败[8,9]。光固化复合树脂耐磨性高、机械性好, 酸蚀后使牙齿硬组织脱矿, 使光滑的表面形成5~50 μm呈蜂窝状的微孔层, 低粘度的树脂借助毛细作用深入微孔中, 聚合后形成树脂突。树脂突通过投锚式嵌合作用或机械的扣锁作用而增强树脂与釉质的粘结强度。但复合树脂光固化时存在聚合体积收缩, 导致复合树脂与牙体间形成边缘裂缝, 使牙体组织与树脂之间不密合, 从而使修复物出现松动脱落, 并产生继发龋[10]。流动复合树脂是一种新型充填材料, 其颗粒体积与重量均较小, 在静态下具有一定的黏稠度, 具有聚合性高、收缩率低等特点, 其弹性模量与牙体相似, 同时其良好的流动性可以填入狭窄的牙齿未切割区, 减少微小空隙的产生, 而降低微渗漏的形成, 同时流动树脂还具有一定的防龋作用[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 流动树脂组的修复成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 而在随访的1 年内材料脱落率、牙髓刺激症状及继发龋发生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均显著降低, 表明与玻璃离子水门汀与光固化复合树脂相比, 采用流动树脂进行楔状缺损充填可明显提高修复成功率。

各种填充材料修复楔缺后, 因材料与龈缘接触紧密, 使牙周组织发生一系列生物学反应, 合成并渗出多种生物化学物质于龈沟液中[13,14]。因此龈沟液能够反映牙周组织的活动状态, 龈沟液渗出增多提示牙周组织处于炎症状态。天冬氨酸转氨酶是一种细胞胞质酶, 可反映牙周组织的破坏程度。碱性磷酸酶产生于成骨样细胞中, 当牙周组织遭到破坏时, 牙周膜通透性增加而渗入至龈沟液中, 其活性水平可反映牙周组织破坏程度。修复后1 周材料的选择对牙周的损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出现明显的上升可能与修复过程中水、气冲洗等引起牙龈组织的机械性损伤有关。从修复后3 个月和6 个月分析, C组对牙周组织损伤最小, 其次为B组, 其中A组对牙周的损伤最严重, 在修复后6 个月的牙周指标较修复后3 个月明显上升, 提示A组随时间的延长, 对牙周的损伤明显加重, 可能的原因有:玻璃离子虽有长期释放氟的活性, 但其机械强度低, 容易磨损, 使其菌斑吸附率增加。

综上所述, 流动树脂具有粘结度好、刺激性小、可充填牙体边缘、降低微渗率、对牙周组织损伤小等优点, 修复成功率高, 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15]。

摘要:目的:对玻璃离子水门汀、光固化复合树脂、流动树脂三种材料修复牙体浅型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 并做出评价。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5月本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牙体浅型楔状缺损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随机分成三组, 每组各30例, 分别以玻璃离子水门汀 (A组) 、光固化复合树脂 (B组) 、流动树脂 (C组) 作为充填材料。三组均进行1年随访, 比较三组的修复成功率、材料脱落率、牙髓组织刺激症状发生率及继发龋发生率。结果:A组1年内发生材料脱落6例, B组发生4例, C组为1例, A组显著高于C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三组1年内牙髓组织刺激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10.0%、40.0%、3.3%, 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B两组1年内继发龋的发生率分别为13.3%、16.7%, C组未见继发龋发生, A、B组继发龋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C组, 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三组的修复成功率分别为63.3%、23.3%、86.7%, C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修复后1周三组的各项牙周指标均有明显上升,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修复后3个月后与修复后1周相比, B组与C组牙周指标均有明显的回落,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修复后6个月与3个月比较, 三组的牙周指标有所上升, A组上升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其他两组上升幅度不明显,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流动树脂具有粘结度好、刺激性小、可充填牙体边缘、降低微渗率、对牙周组织损伤小等优点, 修复成功率高, 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复合树脂牙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口腔科2009~2012年3年中120例患者 (共140颗后牙龋齿) , 均为后牙Ⅱ类龋坏洞型, 临床上均无自发痛, 均无牙髓炎症状,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70颗后牙, 树脂垫底组用流动性复合树脂垫底后再用Z350纳米复合树脂充填, 玻璃离子垫底组用富士Ⅸ玻璃离子粘固剂垫底后, 涂布粘结剂, 再用Z350纳米复合树脂充填。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

Z350纳米光固化复合树脂、流动性复合树脂垫底材料、磷酸酸蚀剂、粘结剂以及光固化氢氧化钙护髓材料均为美国3M公司生产, 富士Ⅸ玻璃离子粘固剂为日本GC公司生产。

1.3 方法

常规去除患者后牙龋坏窝洞内的腐坏组织及软化的牙本质以及无基釉, 做适当的牙体预备, 沿洞缘制备成45°短斜面, 将制备后的窝洞清洗吹干并隔湿, 如为活髓牙深龋洞须用光固化氢氧化钙护髓后再垫底, 然后选择和患者后牙颜色一致的Z350纳米树脂材料充填。树脂垫底组:常规牙体预备后隔湿用酸蚀剂酸蚀牙釉质和牙本质15 s, 冲洗吹干涂布粘结剂静置5 s, 光照10 s, 然后由洞底层缓慢注入3M流动性复合树脂光照20 s, 最后表面逐层放置2~3 mm的Z350纳米复合树脂, 每层光照40 s, 充填完成后修形, 打磨抛光调整咬合关系。玻璃离子垫底组:常规牙体预备后隔湿吹干底层, 放富士Ⅸ玻璃离子垫底材料, 干燥后酸蚀15 s牙釉质及牙本质, 冲洗吹干后, 涂布粘结剂, 静置5 s, 光照10 s, 然后分层放置Z350纳米复合树脂, 每层光照40 s, 然后修形, 打磨, 抛光调整咬合关系。

1.4 疗效评定标准

随访1年半后, 成功:修复体外观完整无缺损, 表面光滑且边缘密合, 无缝隙, 牙髓活力正常, 无继发龋, 修复体和牙体间无变色。失败:修复体外形脱落及明显缺损, 修复边缘有缝隙, 出现牙髓病变, 发生继发龋, 修复体与牙体间变色, 其中出现任何一项均为失败。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形式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随访1年半后树脂垫底组与玻璃离子垫底组充填效果对比, 见表1。

注:与玻璃离子垫底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3.1 夹层技术

玻璃离子水门汀和复合树脂联合进行牙体组织缺损修复的技术称为夹层技术, 又叫三明治技术, 即用玻璃离子水门汀作为基底材料粘结于牙本质, 再用复合树脂修复牙体缺损。随着现代材料学的发展和修复技术的提高, 纳米复合树脂作为后牙现代充填材料已经取代银汞充填材料, 与其相适宜的垫底材料由此产生, 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3.2 流动性复合树脂

是近几年因后牙采用纳米树脂充填技术而与之相匹配的垫底材料。流动性复合树脂作为垫底材料其流动性强, 能进入到小的倒凹区, 故可对难以达到的区域进行洞衬。同时由于稀释剂含量增加, 黏度低, 表面张力小, 容易渗入牙釉质表面的脱钙柱间质区形成树脂突, 与牙面产生锚式结合, 为树脂与牙釉质的粘结提供机械嵌合力[1]。另外流动性复合树脂减少窝洞的体积, 从而减少表层复合树脂的体积, 降低了聚合收缩率, 所以流动性复合树脂的粘结力较强[2]。可流动性复合树脂与纳米树脂之间借住树脂突固位, 两者能很好的结合, 因此粘结力较强能减少洞缘的微漏, 减少继发龋齿, 降低脱落率, 成功率高, 减少患者复诊率, 但是流动性复合树脂在使用过程中作为垫底材料其酸蚀导致的牙本质通透性增加, 磷酸可通过牙本质小管与牙髓接触引起牙髓敏感和牙髓炎反应[3], 易致牙髓炎引起疼痛, 给患者带来痛苦。

3.3 富士Ⅸ玻璃离子垫底材料

对牙髓刺激性小而且含有氟化物, 可缓慢释放出氟离子起到再矿化和防龋的作用, 但其脆性大, 强度较低, 机械嵌合力差, 不耐磨, 较易溶解于唾液, 导致充填物脱落和继发龋齿的产生, 因此操作时应该严格隔湿, 避免唾液污染。

综上所述, 流动性复合树脂垫底材料与富士Ⅸ玻璃离子垫底材料相比其固位力好, 耐磨性高, 美观不易脱落, 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也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但是流动性复合树脂作为垫底材料其对深龋齿窝洞的牙髓刺激, 能够引起患者产生疼痛, 继而引发牙髓炎, 使得患者不得不进行根管治疗, 烤瓷冠修复, 加大了患者牙齿的损坏程度, 给患者带来了精神上和经济上的负担, 这在临床工作中要注意尽量避免, 而富士Ⅸ玻璃离子垫底材料对牙髓刺激性小, 并且固化后能持续释放氟离子, 具有一定的抗龋齿性, 但其与纳米树脂结合不牢固, 易溶解于唾液, 产生微漏, 继而产生继发龋齿, 充填物脱落, 造成充填失败, 因此临床上要正确判断患者龋齿窝洞的深度, 在净腐化的软组织, 选择最适合患者病情的垫底材料, 进行垫底充填, 使治疗达到最佳效果。

摘要:目的 比较流动性复合树脂与富士Ⅸ玻璃离子作为两种不同垫底材料治疗后牙龋齿Ⅱ类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 (共140颗后牙龋齿) , 龋坏均为后牙Ⅱ类洞型, 随机分为两组, 用流动性复合树脂作为垫底材料的选70颗后牙, 用富士Ⅸ玻璃离子作为垫底材料的选70颗后牙, 以上两组分别称为:树脂垫底组和玻璃离子垫底组。树脂垫底组使用的是光固化流动性复合树脂垫底后涂布釉质粘结剂再用Z350纳米光固化复合树脂逐层充填。玻璃离子垫底组用富士Ⅸ玻璃离子垫底后酸蚀, 涂布釉质粘结剂再用Z350纳米光固化复合树脂逐层充填。结果 树脂垫底组修复成功率明显高于玻璃离子垫底组 (P<0.05) , 1年半后的对比观察, 树脂垫底组的脱落、继发龋齿、密合度欠佳的发生率低于玻璃离子垫底组 (P<0.05) , 但其易引起牙髓刺激症状。结论 流动性复合树脂在后牙垫底夹层技术应用中比富士Ⅸ玻璃离子垫底材料修复龋坏继发龋齿少, 脱落率低, 成功率高, 减少了患者复诊次数, 但其与玻璃离子垫底材料相比较易引起后牙的牙髓刺激症状。

关键词:流动性复合树脂垫底材料,富士Ⅸ玻璃离子垫底材料,夹层技术,治疗体会

参考文献

[1]Moon PC, Tabassian MS.Flow characteristics and filmthickness of flowable resin composites.Oper Dent, 2002, 27 (3) :248.

[2]Malmstrom HS, Schlueter M.Effect of thickness of flowable resing on marginal leakage in classⅡcomposite restorations.Oper Dent, 2002, 27 (4) :373.

复合树脂牙范文

复合树脂牙范文(精选8篇)复合树脂牙 第1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0月间收录的80例患者共172颗牙进行美容...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