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尿道损伤范文
儿童尿道损伤范文(精选8篇)
儿童尿道损伤 第1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 年7 月至2014 年6 月, 选取55 例儿童尿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男35 例, 女20 例, 年龄2~15 岁, 平均 (7.2±1.3) 岁;致病因素:高空坠落伤、车祸伤、压榨伤分别为25 例、12 例、18 例;尿道狭窄共计2 例, 存在尿道直肠瘘合并症的患者共计4例, 存在腹部闭合性损伤、颅脑外伤、会阴撕裂伤、股骨骨折等合并症的患者共计34 例;3 例由于合并症较多所以先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治疗, 待术后第6 个月时实施尿道修复术治疗;陈旧性后尿道损伤52例。
1.2 方法
做好术前准备对患者的膀胱进行冲洗, 时长为2 周左右;针对存在膀胱尿道结石的患者, 需要先摘除患者的结石, 同时需要对其慢性膀胱炎症进行治疗, 针对存在尿道直肠瘘的患者, 需要实施乙状结肠造瘘术治疗;手术前, 患者需行膀胱排尿造影, 并同时行尿道逆行造影。
尿道狭窄组10 例, 均行尿道扩张术治疗, 其中, 术中同时实施经尿道电切术3 例, 中途转行尿道拖入吻合术治疗3 例。
29 例行经会阴后尿道拖入吻合术治疗, 26 例属于后尿道闭锁, 4 例存在尿道直肠瘘合并症, 2 例存在感染和尿路结石合并症, 3 例属于后尿道狭窄。
本组行经耻骨会阴后尿道吻合术治疗14 例, 存在直肠尿道瘘合并症2 例, 存在后尿道结石合并症2 例。
本组2 例大龄患者, 我们应用经会阴后尿道吻合术对其进行治疗。
2 结果
本组中的后尿道狭窄10 例, 均实施经带管扩张治疗, 术后排尿能力较好7 例, 其余3 例由于手术效果不佳而需要转行尿道拖入吻合术治疗。本组行尿道拖入吻合术治疗29 例, 其中术后出现排尿困难现象4 例, 对其行经尿道电切治疗后, 均恢复正常排尿, 因此其手术成功率为100%。本组中行经耻骨会阴后尿道吻合术治疗14 例, 术后出现后尿道狭窄1 例, 需再次手术, 术后排尿不畅为1 例, 需行经间歇尿道扩张治疗, 症状显著缓解, 拔管后难以正常排尿1 例, 对其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治疗, 术后尿道吻合口出现瘢痕增生情况3 例, 再次行尿道电切治疗后, 患者均排尿通畅, 所以其治疗成功率86 %。本组中行阴囊中缝皮瓣拖入间置术治疗3 例, 术后出现间歇性尿道扩张1 例, 排尿不畅1 例。2 例行经会阴尿道吻合术治疗的患者, 术后均可正常排尿。
本组6 例患者合并尿道直肠瘘, 对其行经会阴后尿道拖入吻合术治疗, 愈合为2 例, 术后复发尿道直肠瘘2 例, 另有2 例行经耻骨会阴后尿道吻合术, 共计1 例为治愈, 其余1 例为失败。
尿道闭锁组的29 例术后排尿困难、附睾炎、尿失禁、阳痿分别为3 例、2 例、4 例、2 例; 14 例行耻骨后尿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排尿困难、尿失禁、附睾炎、阳萎分别为4 例、2 例、1 例、1 例;本组行阴囊中缝皮瓣拖入间置术治疗3 例, 术后出现置尿道狭窄情况2 例;本组行会阴尿道吻合术2 例, 疗效均满意。
3 讨论
3.1 儿童尿道损伤的诊断
在临床上, 结合患者的病史、排尿能力等便可诊断尿道损伤, 但是在判断患者的损伤程度时需要谨慎, 如果患者的后尿道损伤病情较轻, 可得到早期确诊, 但是针对完全断裂的患者, 需要行逆行尿道造影检查, 同时需要辅之以直肠指检, 检查中重点观察患者的尿生殖膈膜上区域的血肿情况, 并观察其膀胱上浮情况, 以对患者的损伤程度做出判断[1]。
本研究中, 共计52 例属于陈旧性后尿道损伤, 对其行膀胱造影, 同时实施尿道逆行造影检查, 并配合直肠指检, 以明确患者的尿道两断端之间的位置关系。
3.2 儿童尿道损伤的手术方法的选取
尿道带管扩张适用于后尿道狭窄的患者, 同时需要配合带管扩张, 以巩固手术治疗的效果。儿童后尿道闭锁应避免使用尿道拖入吻合术, 其原因为难以控制好拖入的深度, 所以容易诱发生育障碍[2]。本研究中, 主要是将患者的阴茎海绵体联合处切开, 而针对其耻骨下支的狭窄部位则坚持适度切除原则, 同时需要扩大患者的耻骨下间隙。本研究中, 行尿道拖入吻合术29 例, 其并发症较少、表明尿道拖入吻合术的操作简单, 且术中损伤较小, 所以患者术后恢复快。
经耻骨会阴后尿道吻合术可以于直视下行尿道吻合术。因此, 如果患者的后尿道狭窄或者闭锁等情况比较复杂, 便可应用这一术式[3]。阴囊中缝皮瓣拖入间置术适应症主要是尿道长段闭锁, 且患者的阴囊必须发育良好。本研究中共计3 例患者应用这一术式, 但是治疗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3.3 手术并发症分析
儿童尿道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包括尿失禁、尿道狭窄以及阳痿, 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其原因是儿童的后尿道往往缺乏必要的保护, 所以其近端后尿道容易出现损伤, 与此同时其膀胱颈损伤的发生率也较高[4]。本研究中, 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包括感染或结石等合并症、损伤严重程度等。因此, 针对儿童后尿道断裂伤患者, 需要及时地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治疗, 然后再延期修复其后尿道。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儿童尿道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55例儿童尿道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析其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结果:本研究中, 共计10例属于尿道狭窄组, 应用尿道带管扩张术对其进行治疗, 治疗后, 治愈为7例, 中途转行尿道拖入吻合术治疗的患者为3例;与此同时, 尿道闭锁组的29例患者均行后尿道拖入吻合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为100%, 此外, 术后排尿困难、附睾炎、尿失禁、阳萎分别为3例、2例、4例、2例;共计14例患者行耻骨后尿道成形术治疗, 其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为86%, 术后排尿困难、尿失禁、附睾炎、阳萎分别为4例、2例、1例、1例;本组行阴囊中缝皮瓣拖入间置术治疗的患者共计3例, 术后出现置尿道狭窄情况的患者共计2例;本组行会阴尿道吻合术的患者共计2例, 疗效均满意。结论:在临床上, 尿道狭窄需要及时地处理, 在各种手术方法中, 经会阴后尿道拖入吻合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好;在比较复杂的后尿道闭锁的治疗中, 经耻骨后尿道吻合术的效果更佳;在儿童后尿道断裂伤的治疗中, 需要及时地实施耻骨上膀胱造瘘术进行治疗, 然后再延期实施尿道修复手术治疗。
关键词:儿童尿道损伤,诊断,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熊国兵, 李俊, 龚百生, 等.儿童尿道损伤的临床诊治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 9 (1) :147-150.
[2]李天乙, 刘星, 陈进军, 等.73例儿童尿道损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J].重庆医学, 2014 (26) :3422-3423.
[3]尹智峰.临床中小儿尿道损伤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0 (36) :154, 156.
尿道损伤对阴茎勃起功能影响分析 第2篇
关键词 尿道损伤 阴茎勃起功能 阴茎勃起功能障碍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100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urethral injury impact on erectile function.Methods:The hospital treated 34 cases of urethral injury information based on patient history,physical examination,laboratory tests,the 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NPT,papaverine test,penile Doppler sound,dynamic penile Cavernosography,bulbocavernosus reflex and urodynamic analysis methods such as checks.Results:The diagnosis of vascular ED8 cases,including cases of penile venous leakage ED6,penile artery insufficiency ED 2 cases of neurovascular ED 21 cases.Conclusion:The erectile dysfunction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of urethral injury.Neurovascular injury is the main reason for erectile dysfunction.
Key Words urethral injury;Erectile function;Erectile dysfunction
性功能障碍是尿道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1],为探讨尿道损伤对阴茎勃起功能影响,2007年1月~2011年3月收治尿道损伤患者34例,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3月收治尿道损伤患者34例,年龄22~56岁,平均46.6岁。尿道损伤程度:尿道完全断裂29例,5例不全断裂。有26例行急诊膀胱造瘘,3个月后行尿道吻合术。3例行急诊尿道会师术,2例术后排尿困难。34例患者术后性欲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性功能正常4例(11.8%),出现性功能障碍30例(88.2%),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26例(76.5%),不射精2例,射精痛2例。
检查方法:26例ED患者通过:①询问病史;②查体;③实验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血糖及T、FSH、LH、PRL;④勃起功能障碍国际指数5(IIEF5)评分[2,3];⑤夜间阴茎勃起(NPT)监测(诊断标准以超过15分钟为1次有效勃起,阴茎体积改变>200%为正常);⑥罂粟碱、酚妥拉明或前列腺素E1(PGE1)药物勃起试验;⑦阴茎Doppler超声(POUD),即在患者阴茎根部注射罂粟碱20mg和酚妥拉明1mg,在阴茎勃起后测量阴茎动脉血流收缩期峰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注药后PSV≥25cm/秒(<25cm/秒提示阴茎海绵体供血不足),RI≥0.8,静脉EDV≤5cm/秒(>5cm/秒提示背深静脉关闭机制受损)为正常值,注药后阴茎勃起角度>90°为正常值;⑧动态阴茎海绵体造影;⑨球海绵体肌反射(BCR);⑩尿动力学检查。
结 果
34例患者通过夜间阴茎勃起(NPT)监测发现有26例无有效勃起。罂粟碱、酚妥拉明试验26例,有16例阴茎勃起时间>10分钟,勃起角度>90°。PPUD监测8例,其中6例PSV<25cm/秒,RI<0.8,2例EDV>5cm/秒,阴茎勃起角度<90°。动态阴茎海绵体造影8例,其中2例阴部内动脉造影示阴茎供血不足,混合性静脉漏2例,阴茎背深静脉漏2例,阴茎脚漏2例。BCR检查有20例球海绵体肌多相电位增加。尿动力学检查3例,逼尿肌无抑制收缩2例。经过上述检查确诊为血管性ED 8例,其中阴茎静脉漏ED 6例,阴茎动脉供血不足ED 2例,神经血管性ED 21例。
讨 论
本组收治尿道损伤患者34例,确诊为血管性ED 8例,其中阴茎静脉漏ED 6例,阴茎动脉供血不足ED 2例,神经血管性ED 21例。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是尿道损伤的常见并发症,神经血管损伤是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尿道损伤导致性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性欲减退、早泄、射精痛、不射精和ED,其中ED是最重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54%~62%[4],本组76.5%。外伤性尿道狭窄的患者,因术前术后长期留置尿管,必然造成尿道和前列腺的感染,这也是引起早泄等性功能障碍的原因,因此应同时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阴茎勃起过程是一系列神经血管的活动,勃起的程度取决动脉流入血和静脉流出血之间的平衡。海绵体动脉是阴茎勃起的主要供血动脉,它起源于阴部内动脉[5]。海绵体动脉从两侧阴茎脚汇合处进入阴茎海绵体,此处损伤海绵体动脉,造成血管性ED[6]。
后尿道损伤的程度与ED的发生关系更密切,一般认为神经、血管同时损伤,ED难以恢复,严重神经损伤是不可逆的,人工假体是最佳治疗方案。血管损伤性ED,如果侧枝循环建立良好,部分患者性功能可恢复。
参考文献
1 李宝炽.后尿道损伤与阳萎[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92,7(4):231-232.
2 Collins MM,Stafford RS,Oleary MP,et al.How common is prostatitis A national survey of physician visits.J Urol,1998,159(4):1224-1228.
3 高維忠,许纯孝,徐英民,等.骨盆骨折并后尿道损伤后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病因学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0,21(6):378-379.
4 Tubaro A,Polito M,Giambroni L,et al.Sexu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LUTS suggestive of BPH.Eur Urol,2001,40(1):19-22.
5 Laumann EO,Paik A,Rosen R.Sexual dysfun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JAMA,1999,281(6):537-544.
6 郭应禄.阴茎勃起功能障碍[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92-93.
男性尿道损伤的护理分析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5例男性患者, 年龄9~72岁, 平均41.3岁;损伤病因:骑跨伤28例, 挤压伤11例, 车祸伤23例, 坠落伤13例;病程时间为0.5~8h, 平均1.4h;尿道损伤部位:前尿道损伤58例, 后尿道损伤17例。合并骨盆骨折16例, 腹内脏器损伤7例, 休克6例。
1.2 治疗方法
46例留置导尿管成功, 23例输尿管镜下留置导尿管, 20例行尿道会师术, 38例尿道一期吻合术, 4例行膀胱穿刺造瘘, 3个月后行尿道端端吻合。
2 结果
68例患者一期治愈, 治愈率达90.67%, 3例并发阳痿, 2例并发尿失禁。
3 护理
3.1 生命体征的护理
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神志, 记录尿量、尿色情况, 尿道外口滴血及腹部情况, 记录估计失血量。观察并纠正休克、处理内脏损伤是抢救的中心点[2]。保持气道、静脉通道通畅, 补充血容量, 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补液。伴有腹内空腔脏器损伤者, 立即留置胃管, 行有效胃肠减压。
3.2 心理护理
尿道损伤患者伴有剧烈疼痛, 受伤后会产生焦虑、紧张、甚至恐惧的心理, 患者常对能否保住外生殖器和是否出现性功能障碍而担忧。护士要鼓励患者面对现实,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并积极配合治疗, 最终战胜疾病。
3.3 术后护理
(1) 疼痛的护理:尿道损伤患者术后常带有麻醉镇痛泵, 护士于病房应妥善固定, 定时检查。对不同意安麻醉镇痛泵得患者, 护士要严密观察, 必要时可给予止痛镇静药物。 (2) 尿管的护理:选择优质导尿管, 免去频繁冲洗和换管而带来的潜在感染。每天更换引流袋, 严格无菌操作;指导病人多饮水, 以起到生理性冲洗尿路的作用。 (3) 感染的护理:术后应在无菌操作下用生理盐水冲洗造瘘管, 保持引流管通畅, 同时避免引流管打折、阻塞。如要拔除, 必须先夹管, 观察是否能自行排尿, 只有在通畅的情况下才能拔除。如要长期保留, 则要求在无菌的条件下, 每隔2周更换造瘘管1次。 (4) 尿道扩张术及尿道内切开术后的护理:拔除尿管后通常进行尿道扩张, 在尿扩失败后进行尿道内切开术, 护士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嘱托病人遵循医嘱定期行尿道扩张, 避免再次手术[3]。
4 讨论
男性尿道损伤早期处理不当, 常产生尿道狭窄、尿瘘等并发症, 护士用熟练的操作技能全力积极配合医生抢救处置患者对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骨盆骨折的常合并休克, 首先应抗休克治疗, 保持静脉通路通畅利于积极防治休克, 避免不必要的搬动病人加重尿道损伤。积极做好术前各项护理, 准备手术抢救。闭合性损伤应首先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试插导尿管, 如试插成功, 应留置导尿管作为支架, 以利于尿道的愈合。后尿道和前尿道的部分及完全断裂也应先试插导尿管, 若不成功再考虑手术治疗。术后对留置的引流管需加强观察及护理, 做好全面的基础护理, 督促并指导病人进行康复锻炼, 真正提高护理质量, 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男性尿道损伤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对75例男性尿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患者一期治愈, 3例并发阳痿, 2例并发尿失禁。结论 及时准确的病情观察、综合全面的护理措施、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是治愈男性尿道损伤患者, 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男性尿道损伤,护理
参考文献
[1]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672.
[2]桑晶.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2 (17) :1626-1627.
儿童尿道损伤 第4篇
关键词:尿道输尿管镜手术,尿道损伤
目前, 临床中采用尿道输尿管镜手术置入尿道的方法治疗尿道球部撕裂、尿道内口狭窄、外伤性尿道狭窄疗效显著。笔者选取自2009年1月~2012年8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采用微创尿道会师术治疗外伤性尿道损伤的患者20例, 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例外伤性尿道损伤患者, 年龄23~62岁, 平均年龄37.5岁, 11例尿道部分断裂, 9例完全断裂。所有患者于伤后1d内就诊。经临床检查及B超等辅助手段确定, 显示患者尿道均有不同程度损伤, 出现滴血、排尿困难等症状, 患者会阴部及阴囊有不同程度的血肿, 术前尝试放尿管均失败。
1.2手术方法
患者连续给予硬膜外麻醉或腰麻, 取截石位, 使用常规消毒铺巾, 用盐水冲洗尿道损伤处, 取直视角度, 选用F9.8尿道输尿管镜手术[1], 从尿道外口缓慢进镜到达尿道损伤的部位, 此时应适当加大冲洗的力度来保证视野的清晰, 斑马导丝从损伤处进入膀胱, 选用12号针头在F18Foley导尿管顶端戳一个孔, 插入导丝, 并将导尿管沿着导丝插入膀胱内, 待出现尿液后在气囊中注入15ml水, 期间适度牵引。
阴囊血肿情况严重者, 在患者阴囊处取一小切口, 放置胶片进行引流, 术后进行加压包扎。若视线不清晰, 应立即停止冲洗, 此时在膀胱耻骨上进行穿刺, 抽出针芯, 置入斑马导丝, 刀片扩大穿刺口。以PCN肾筋膜扩张器F12~F20顺次扩张切口, 置入较短的PAW鞘入膀胱, 尿道输尿管镜手术入膀胱, 从尿道内口置入斑马导丝约4~5cm, 顺斑马导丝置入F8~F12号肾筋膜扩张器或F12~F14金属导尿管, 再从尿道外口入输尿管肾镜, 在直视下找到扩张器或金属导尿管顶端及斑马导丝, 拖出导丝, 导丝引导下置入F16~F20Foley氏导尿管, 注水10ml~15ml。耻骨上留置导尿管作膀胱造瘘, 如尿液带血, 则持续膀胱冲洗。患者术后均保留尿管1~3个月, 每月定期对尿管进行更换, 更换时可用盐水对尿管进行冲洗, 防止生成结石, 待尿管拔除后定期对尿道进行常规的扩张。
2结果
20例患者19例手术成功, 其中12例经尿道输尿管镜手术置入导丝及F18金属导管过程顺利, 每例平均约30min, 7例经穿刺过程, 也成功置入导管, 每例用时约60min。1例因尿道损伤严重, 伴有坐耻骨骨折, 入镜冲水时阴囊水肿严重血块较多, 不能找到导丝而改用会阴尿道会师, 但手术预后的结果比较理想。在随后的回访中, 患者尿流率正常, 无尿失禁、严重尿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
3讨论
前尿道损伤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 传统疗法上经尿道放置尿管失败后进行尿道会师手术, 但是手术时要求腹部进行较大切口, 而且可能会在会阴部位, 患者在进行手术前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 因此若在会阴部位进行手术, 难度比较大[2]。近几年来,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腔镜技术在微创手术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尿道输尿管镜手术在治疗尿道外伤手术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治疗方式。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发现, 对于尿道部分断裂的患者, 出血量不多的情况下, 直接进行输尿管置入膀胱手术困难不大, 但对于完全断裂或出血较多的患者, 需要在耻骨上进行穿刺然后再手术。本文所选20例患者中, 11例患者尿道部分撕裂, 在经过手术导入尿管后, 不仅解决了患者生理上的问题, 而且置入的导尿管压迫周围组织起到了止血的作用, 这对于术后损伤部位的生长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也防止了尿道损伤部位发生狭窄的情况, 11例患者术后1个月后去除导尿管, 排尿过程较顺畅, 无严重尿道狭窄的病例。
对于输尿管肾镜的手术, 有如下体会: (1) 尿道输尿管镜手术操作简单安全, 手术口径小, 水流集中, 对尿道内的血块处理方便, 视野清楚, 且液体从尿道外口排出, 可减少液体外渗的可能; (2) 手术进行的难度受尿道损伤程度、血肿程度的影响较大, 因此应尽早安排患者进行导尿并通过手术治疗; (3) 若在尿道输尿管镜手术观察时未能发现损伤处, 可尝试进行冲洗1~2次, 若不可, 则进行穿刺手术, 不可盲目探视, 在应用金属导尿管时动作要轻柔, 减少对患者的创伤; (4) 术后注意适量间隔牵引, 以利于伤口的愈合, 通过牵引治疗, 减轻了海绵体高度紧张的状态, 从而预防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 (5) 应用尿道输尿管镜手术进行手术不会加重尿道外括约肌的损伤, 因此不会增加尿失禁的几率; (6) 手术过程建议使用斑马导丝, 其具有光滑、弹性好的特点, 且不易盘曲, 进行戳孔操作时最好在导尿管的尖部。术后对膀胱的冲洗情况应根据患者血尿的程度进行, 尿管的使用时间在1~3个月, 拔管后应进行定期对尿道的扩张以防止尿道狭窄的形成。更换尿管期间可用盐水冲洗尿管以防止结石的生成。手术后尿道扩张的过程需6个月左右, 且疗效显著, 本组20例患者行手术后均治愈, 无严重尿道狭窄及并发症发生。
采用尿道输尿管镜手术进行微创尿道手术安全有效, 具有手术方式简单、手术时间短、对患者伤害小、患者满意度高, 并发率少等优点, 是进行尿道断裂的首选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孙颖浩, 许传亮, 钱松溪, 等.尿道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尿道球部损伤[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1998, 13 (12) :511.
儿童尿道损伤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患者, 均为男性, 年龄16~75岁, 平均年龄42岁。其中骑跨伤23例, 患者自行拔出 (未抽去气囊内的水) 尿管1例, 电切镜外括肌膜下穿孔1例。以上尿道损伤后15 min至11 h就诊, 损伤后不能排尿, 尿道滴血, 大部分有会阴部血肿, 生命征稳定, 无其他脏器损伤, 再行试插尿管失败。24例患者术前尿道造影, 根据造影剂进入膀胱有无, 尿道造影剂外溢和尿道完整性情况判断尿道损伤程度, 尿道不完全断裂18例, 完全断裂6例。所有患者全部在手术室完成, 术后12例门诊治疗, 13例住院治疗。
1.2 手术方法
患者术前完善必要辅助检查, 如凝血四项, 血生化, 心电图, 胸部摄片, 传染病相关检查, 必要时行腹部CT, 了解术前情况。术中全部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尿道先应用奥布若昔凝胶表麻, 再耻骨上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后膀胱穿刺造瘘, 还可以静脉辅助麻醉给药。具体造瘘方法:B超定位, 如果膀胱尿液量少, 可在稳定生命征情况下, 应用利尿剂, 在膀胱充分充盈后, B超引导穿刺针在耻骨上2横指进入膀胱, 引导斑马导丝进入膀胱, 应用筋膜扩张器扩张, 带人18 Fr剥皮鞘入膀胱, 输尿管镜进入膀胱寻找到尿道内口, 直视下将斑马导丝软头从尿道内口向外推出。20例患者斑马导丝软头顺利从尿道外口穿出, 此时取18 Fr纯硅胶大气囊导尿管, 从侧孔将12 G针从尿管末端正中穿出, 引导斑马导丝进入尿管腔。拉紧斑马导丝, 尿管顺着斑马导丝滑入膀胱, 气囊内注入水20 m L, 输尿管镜下见气囊无破裂, 耻骨上将造瘘管从剥皮鞘放入膀胱。斑马导丝可以在造瘘管内和导尿管放置适当时间, 预防导尿管意外意外脱落后有二次处理机会。5例患者斑马导丝无法由尿道内口向外口引出, 这时从外口进入输尿管镜或肾镜, 在尿道断裂处可以看到嵌顿于此的斑马导丝, 用异物钳将斑马导丝夹出尿道外口, 同法引入导尿管入膀胱。
所有患者术后7 d下床活动。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 如果有高热, 中性粒白细胞升高等感染表现, 要加强抗感染治疗。2周后, 用生理盐水冲洗膀胱。4周后, 先取适量造影剂逆行从尿管周围造影, 如果损伤处黏膜完整, 无造影剂外渗, 便可拔除尿管。拔除尿管后, 夹闭膀胱造瘘管, 尿道恢复排尿。3 d后, 在内镜直视下, 斑马导丝引导尿道扩张至18 Fr, 顺畅排尿后, 拔除膀胱造瘘管。对于有尿流率下降的患者, 2~4周尿道扩张一次。
2 结果
25例患者都在改良腔镜方法下完成球部尿道损伤后的尿道会师术, 无开放手术, 手术时间30~65 min, 平均手术时间45 min。12例患者手术完成后, 门诊留观治疗。13例会阴血肿严重, 术后明显发热尿道口分泌物多, 尿路感染明显, 术后膀胱痉挛症状严重等患者住院治疗, 住院3~14 d, 平均住院8 d。所有患者术后7 d下床活动。所有患者术后4~8周拔除尿管, 都顺利自行排尿, 并拔除造瘘管。21例患者尿道扩张后, 3个月后最大尿流率达16~26 m L/s, 3例患者拔除导尿管后最大尿流率10~14 m L/s, 给予每2~4周尿道扩张一次, 半年后, 2例维持最大尿流率不变, 停止尿道狭窄扩张。1例最大尿流率下降, 并出现排尿困难和尿潴留, 予以重新膀胱造瘘术, 再行尿道狭窄切除吻合术。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术中尿道穿孔, 术后3个月重新行TUVP术, 术后愈合顺利。所有患者随访18个月, 没有发生尿失禁, 性功能障碍, 膀胱结石, 附睾炎以及远期的尿路感染, 尿瘘等并发症。
3 讨论
男性球部尿道损伤, 常见于骑跨伤, 意外拔除未抽去气囊内水的尿管, 以及医疗操作损伤。在留置尿管失败后, 目前采用的手术方式有4种:开放性尿道会师术, 一期尿道断裂修补吻合术, 膀胱造瘘术和二期尿道狭窄切除吻合术, 腔镜下尿道会师术[1]。开放性尿道会师术, 腹部切口长, 应用尿道探子探查断端盲目性大, 对尿道断端损伤大, 尿道狭窄并发症高, 手术时间长, 目前已很少应用;一期修补吻合术虽然能够达到解解剖复位, 清除血肿和外渗的尿液, 但手术难度大, 手术时间长, 且易受患者病情影响, 而且术中损伤的尿道和正常尿道组织因为血肿分不清, 易造成修除不够或过多, 术后的切口感染及尿瘘易加重尿道狭窄。
本组25例患者采用改良腔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闭合性球部尿道损伤, 首先从膀胱穿刺造瘘应用内镜, 必要时再逆行配合内镜, 具有以下优点: (1) 利用男性尿道呈S型解剖特点, 从尿道内口向外容易导出斑马导丝, 而从尿道外口导入斑马导丝则很容易在损伤的球部受阻, 并且斑马导丝更能顺利引入尿管进入膀胱, 无需逆行应用内镜或者减少逆行应用内镜时间, 避免内镜逆行操作的损伤和并发症发生率。 (2) 术后膀胱造瘘更能充分引流尿液, 预防尿液外渗, 在膀胱痉挛时有重大意义。术后的膀胱冲洗, 可以降低膀胱结石和尿路感染的机会。在导尿管意外脱落时, 有补救的机会。 (3) 对于少部分从尿道内口向外导出斑马导丝受阻病例, 从尿道外口联合逆行应用内镜, 可以很快找到斑马导丝, 用异物钳将斑马导丝夹出。用膀胱或输尿管软镜, 还能行双镜联合。这些都能够降低内镜在尿道操作时间, 减少冲洗和二次损伤并发症。 (4) 预防性膀胱穿刺造瘘后, 在拔除尿管, 排尿困难患者, 可以继续引流尿液, 为尿道狭窄扩张和二次手术创造条件, 无需再穿刺造瘘膀胱。 (5) 术后并发症少, 尿道狭窄发生率低, 而尿道狭窄是尿道会师术后最常见并发症, 因此也是评判手术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尿道断裂治疗的目的是减少术后尿道狭窄的发生, 本组资料尿道狭窄需要手术发生率为4%, 低于余明主等报道的33.33%[2]和高旭等报道的12.5%[3]。
在本组病例中, 笔者得出以下体会: (1) 术中必需应用斑马导丝, 因为斑马导丝有亲水性, 光滑, 带有软头, 不易损伤组织, 而且斑马导丝要利用针从导尿管头正中引入管腔, 不要把尿管头剪除, 减少对断端损伤。 (2) 术后常规应用雌激素和镇静药, 可以预防阴茎勃起, 减少断端出血和分离, 促进愈合, 减少膀胱痉挛。 (3) 常规应用抗生素, 预防尿路感染和会阴血肿感染, 减少膀胱痉挛和尿瘘。 (4) 应用导尿管以18 Fr, 纯硅胶, 大气囊的好, 可以减少尿道刺激, 减少感染和狭窄概率, 预防脱落。 (5) 导尿管拔除时间以4~8周为好, 因为术后3周导管周围发现新生上皮, 8周时损伤区域尿道已基本完成修复, 术后应用尿道造影, 当尿道黏膜已光滑, 造影剂没有外渗, 就可以拔除尿管。 (6) 灵活安排尿道扩张:根据拔管后尿道镜检查所见尿道愈合情况, 酌情安排尿道扩张时间, 扩张间隔周期必须小于瘢痕增生至尿道狭窄的时间。拔除尿管1~3 d安排在直视下, 斑马导丝引导的软性S形探条第一次扩张至18 Fr, 以后根据排尿情况, 2~4周扩张, 维持在18~24 Fr, 术后6个月瘢痕稳定, 停止尿道扩张, 如果还有排尿困难, 需考虑尿道狭窄冷刀切开或尿道狭窄切除吻合术[4]。 (7) 术后尿管和引流管加强护理, 预防脱落和感染。
综上所述, 改良腔镜下尿道会师术较开放手术和传统逆行腔镜下尿道会师术具有切口小, 膀胱微造瘘, 麻醉和手术简单、时间短, 康复快, 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 可有效用于男性闭合性尿道损伤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吴阶平.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2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849-858.
[2]余明主, 曾小明.腔镜尿道会师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尿道损伤的比较[D].南昌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2, 52 (7) :22-24.
[3]高旭, 孙颖浩.尿道镜下尿道会师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尿道球部损伤的比较[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3, 241 (2) :12.
56例男性尿道损伤的护理体会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男性尿道损伤, 年龄15~50岁, 闭合性损伤49例, 开放性损伤7例, 不能排尿25例, 尿道滴血30例, 完全性尿道断裂25例, 膜部断裂4例, 膜部伴球部断裂2例, 球部尿道断裂35例。
1.2 临床表现
疼痛, 尿道口滴血, 下腹胀痛, 全部病例不能排出尿液;查体:耻骨上膀胱区隆起, 拒压, 叩诊浊音;经床旁B超证实为尿潴留, 合并阴囊血肿11例, 休克4例, 内脏损伤5例, 腹膜后血肿2例, 膀胱破裂3例。
1.3 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38例, 血肿清除术6例, 尿道会师术9例, 膀胱造瘘术13例, 3~6个月后行尿道瘢痕切除术+Ⅱ期尿道吻合术5例。
2 护理方法
2.1 人文关怀, 加强营养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及生活护理;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 及时询问、及时解决;讲解术后病程及预后较好的病例, 使患者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饮食。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及身体健康的恢复。告知患者饮食的重要性, 使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更好的进食, 起到疾病恢复的辅助作用。
2.2 留置尿管的护理
选择质地优良, 对尿道刺激小的导尿管, 留置F16~18, 置管后可靠固定;身体压迫、血块堵塞是导致尿管堵塞的常见原因, 需及时清除, 可用无菌生理盐水, 在无菌操作下冲吸。尿道断裂留置尿管6周内不能更换尿管[1]。停留置尿管的前2天, 每天2次顺时针或逆时针轻轻旋转尿管3圈, 转动尿管时不能拉尿管, 也不能把尿管往内送。留置尿管后, 应将阴茎翻于耻骨联合上加以固定, 预防弓弦效应。尿道会师牵引术后, 导尿管的牵引方向应保持与体轴45°, 而不应平行牵引, 方能避免阴茎阴囊交接部不受压迫。
2.3 耻骨后引流管及膀胱穿刺造瘘管的护理
耻骨后放置引流管不只引流耻骨后间隙积血、积液, 更主要的是引流前列腺周围及膀胱周围的尿外渗, 因此应保持引流管畅通。并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质, 术后6h内每小时观察并记录1次, 6h后2~4h观察并记录一次。
2.4 膀胱痉挛的护理
长时间放置尿管会出现膀胱痉挛, 患者感觉耻骨上区胀痛, 有急性排尿感。首先应嘱咐患者深呼吸, 加快冲洗速度, 以防血凝块阻塞引流管;如已有小血凝块阻塞引流管时, 应挤压引流管, 使血凝块排出。深呼吸1~2min后, 膀胱痉挛即可缓解或消失。经上述处理未缓解者, 可用无菌生理盐水, 无菌操作下加压冲吸。同时调节冲洗液的温度, 使之接近体温。减少对膀胱的冷刺激。
2.5 预防感染
留置尿管期间, 每天用3%碘伏稀释6倍, 清洁尿道口、尿道口附近尿管及会阴部2次, 无特殊情况下, 保持密闭性, 一般一周更换一次引流袋, 嘱多喝水, 每天饮水2000~2500mL以上, 以起到生理性冲洗尿路的作用, 同时防止因尿液浓缩, 尿沉渣而形成结石。
2.6 尿失禁的预防及护理
尿管牵引术有时导致尿失禁, 主要是由于术后尿道牵引力过重或过久, 使尿道外括约肌受损, 在护理上应避免牵引力过重, 过久[2]。在拔除导尿管的同时应及时向患者解释, 消除其思想负担。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提肛训练, 每天进行200~300次, 以增加尿道膜部约肌的强度, 预防尿失禁的发生。
3 讨论
告知患者及家属转动尿管的意义,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为预防或减少术后尿道狭窄及减轻拔尿管时对尿道黏膜的损伤, 停留置尿管的前2天, 每天2次顺时针或逆时针轻轻旋转尿管3圈[3], 转动尿管时不能把尿管往内送, 开始几天护士要手把手教, 直至患者及家属能熟练掌握才能准许患者或家属自己转动尿管, 尿管往外拉容易损伤尿道口, 拔尿管后造成尿失禁;尿管往内送, 容易造成泌尿系感染, 后果严重。为保持导尿管路的密封性, 防止感染, 一般无特殊情况下, 一周更换一次尿袋。
摘要:目的 探讨男性尿道损伤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至2010年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受制的56例男性尿道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均得到及时有效, 全方位的护理, 疗效满意, 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严密观察病情, 正确的治疗护理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减少并发症, 提高治愈率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男性尿道损伤,护理
参考文献
[1]关小玲, 黄迎春, 刘美梅.护理干预预防男性尿道损伤后尿道狭[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 6 (8) :191.
[2]张利国.对留置导尿管患者医嘱依从性与伴随性尿路感染关系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5, 20 (2) :107.
后尿道损伤急症诊治的临床体会 第7篇
后尿道损伤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 多继发于骨盆骨折, 由此所致后尿道损伤的发生率为5%~26%。后尿道损伤的远期并发症主要为尿道狭窄, 排尿困难, 愈合程度主要取决于急症处理是否合理和得当。为使该类患者得到更好的诊断和治疗, 现将吉林省大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首诊的36例后尿道损伤病例的急症诊治的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1 治疗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6例后尿道损伤病人均为男性, 年龄在20~70岁之间, 平均36.1岁。损伤原因为:车祸挤压伤30例, 撞击伤6例。损伤类型:后尿道部分性损伤8例, 前列腺腹部尿道完全断裂28例。受伤至就诊的间隔时间:12h以内29例, 12~24h 7例。本组病例均伴有骨盆骨折和不同程度的休克, 5例同时伴有下肢骨折。
1.2 诊治方法
先按一般原则进行抗休克处理, 待休克得到基本控制后做两项重点检查: (1) 直肠指诊, 据此可基本判断后尿道为部分性损伤还是完全性断裂。 (2) 骨盆正斜位摄片, 帮助判断后尿道损伤程度和决定骨盆骨折的处理方法。
部分性损伤的处理:严格消毒后试插导尿管, 7例成功, 留置2周, 1例未成功, 行膀胱穿刺造瘘。
完全性断裂的处理:立即手术。显露耻骨后区, 清除外渗尿液和血块 (不做过多分离) , 以免加重损伤沿前列腺两侧下行之勃起神经。恢复尿道连续性的方法两种: (1) 尿道会师牵引法。切开膀胱, 用尿道探子会师, 将导尿管置入膀胱, 继而将气囊导尿管引入膀胱, 囊内注水, 牵拉使尿道断端刚好对合, 在尿道外口导尿管上做标记。膀胱造瘘, 1周后放松牵引。 (2) 贯穿前列腺会阴结扎固定法。引入导尿管后, 在前列腺尖部以丝线横行贯穿一针 (勿贯穿尿道) , 然后改用直针将丝线两端于会阴两侧引出, 垫衬纱布卷结扎固定, 结扎松紧亦以两端恰好对合为度。膀胱造瘘, 耻骨后引流, 1周后拆除会阴结扎线, 4周后拔除导尿管, 试夹膀胱造瘘管排尿。
2 结果
2.1 部分性损伤
7例患者单纯留置导尿管, 由于拔管后尿线较细, 经4~5次尿道扩张恢复如初。1例患者行膀胱造瘘术, 2周后夹管排尿困难, 尿道造影提示狭窄, 后行开放手术, 经会阴瘢痕切除尿道端端吻合, 术后尿流粗畅。
2.2 完全性断裂
尿道会师牵引24例, 术后尿流粗畅者20例, 4例尿线较细, 经3~5次尿道扩张恢复正常。贯穿前列腺会阴结扎固定4例, 术后尿线粗。上述病例均随访2~5年不等, 排尿正常。术后未见阳痿和尿失禁等并发症。
3 讨论
后尿道损伤大多伤势较重, 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因此, 首先应进行积极的抗休克处理, 并查明其他器官和组织是否损伤, 然后进一步了解尿道的损伤程度。
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后尿道损伤的程度: (1) 外伤史。 (2) 直肠指诊。了解前列腺的位置、移动度, 直肠前壁是否完整, 有否血、浸润包块及其大小。此项检查有助于判断, 但指尖用力切忌过猛, 防止部分性破裂转化为完全性断裂。 (3) 骨盆摄片。了解骨折部位, 数目, 程度, 耻骨联合是否分离及其程度, 据此推断后尿道损伤程度, 并指导骨盆骨折的处理。 (4) 必要时, 行尿路造影检查。
在急症处理过程中, 应根据后尿道损伤病人的全身情况、是否存在合并伤、后尿道损伤程度以及医院条件和医生经验, 正确合理地选择处理方法。
3.1 立即手术
清除耻骨后外渗尿液和血液, 清除碎骨片, 重建尿道连续性, 以避免由于延期处理的治疗困难。重建尿道连续性的方法有: (1) 修整尿道断端, 端端吻合, 留置导尿管做支架。这可使尿道对合整齐, 效果较好, 但术野较深, 手术不易, 难以在基层医院推广。 (2) 尿道会师牵引。此法简单, 易于掌握。但是, 牵引方向、力量和时间应恰当。 (3) 贯穿前列腺会阴结扎固定。插入导尿管后, 用直针贯穿膀胱颈, 缝线两端从会阴部引出及结扎固定, 使两端对合。
3.2 单纯膀胱造瘘
这种方法的优势为: (1) 由于后尿道损伤患者常伴有骨盆骨折或其他部位器官、组织损伤, 很多伴有休克, 身体情况相对较差, 如行开放修复术, 清理血肿后会引起耻骨后大出血。 (2) 开放修复术易使闭合性骨折转变为开放性骨折, 导致感染, 引起骨髓炎或耻骨后脓肿。 (3) 尿道分离、缝合插导尿管和尿道探子有可能使部分性损伤转变为完全性断裂。 (4) 手术分离操作可损伤或加重损伤支配膀胱颈和阴茎海绵体的神经血管丛, 术后引起阳痿和尿失禁。 (5) 膀胱造瘘术简单, 基层医院均能掌握。
如果患者全身情况较差, 无论是部分性损伤还是完全性断裂, 仅作膀胱造瘘 (经皮穿刺造瘘或开放造瘘) 。除非怀疑有腹内其他脏器损伤, 否则不作手术探查。
经检查估计为后尿道完全性断裂, 如患者情况允许, 应立即行手术探查。彻底清除外渗尿液、血肿和碎骨片, 恢复尿道连续性, 并作膀胱造瘘和耻骨后引流。至于恢复尿道连续性的方法,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者的经验来确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为:不要在断端尿管周围做过多的分离, 以免损伤勃起神经;尿道两端对合要平整, 松紧适当, 防止组织嵌插, 防止错位。
如为后尿道部分性损伤, 应在严格消毒和尿道黏膜麻醉下试插16~18F的硅胶导尿管。当能顺利插入膀胱时, 留置10~14d。如无继发感染, 拔管后大多排尿通畅。如试插不成功, 行膀胱穿刺造瘘。2周后夹管排尿, 如尿流粗畅, 拔管出院随访;如有狭窄, 行尿道膀胱造影, 根据狭窄情况, 考虑尿道扩张或尿道内切开。由于尿道两端未曾分离, 因此形成的狭窄段短, 且多无错位, 因此尿道内切开易行, 效果较好。插导尿管操作务必轻巧, 切忌用力过猛反复试插, 更忌用导尿管引芯, 以免加重损伤, 造成完全性断裂或假道。
尿道损伤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第8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46例, 均为男性;年龄9岁~67岁;尿道球部断裂18例, 后尿道损伤28例;42例行尿道吻合术和尿道会师术, 4例行保守治疗。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观察有无休克发生
尿道损伤病人入院时常表现为痛苦面容, 面色苍白, 下腹胀痛, 尿道口流血, 多因尿道损伤并有尿潴留引起。护理时首先要注意病人血压、脉搏的变化, 有休克者按休克常规护理, 并积极配合医生抢救。在抢救的同时, 询问病史和检查, 以确定尿道损伤的部位。如为骑跨伤, 多为尿道球部损伤, 尿道球部损伤断裂时, 病人阴囊、阴茎明显肿胀, 有淤斑;如为骨盆骨折, 骨盆疼痛, 则多为后尿道损伤, 而后尿道损伤断裂时, 由于尿液向耻骨间隙大量溢出, 下腹持续胀痛明显, 多伴有失血性休克。
2.2.2 留置尿管护理
嘱病人勿嘱病人用力排尿, 尿外渗会引起周围组织的继发感染。对尿道损伤病人在抢救休克的同时, 要立即留置尿管。常规消毒尿道口, 插入尿管。如尿管能顺利插入, 则应保留尿管, 并做好固定, 不能随便拔出。若尿管能插入, 说明尿道可能为不全断裂, 保留尿管使其成为支架, 让尿道逐渐愈合, 恢复其连续性, 并可避免后期尿道狭窄。留置尿管的时间一般为2周~3周。如尿管插入无尿液流出, 而有鲜血溢出时, 应考虑是完全断裂。此时不宜反复插尿管, 应及时通知医生, 积极做好手术的准备。对膀胱充盈明显的病人, 可作膀胱穿刺, 排出尿液, 减轻病人的痛苦。
2.2.3 立即应用抗生素
尿道损伤病人会阴部有外伤、出血或尿液外渗, 故应立即应用抗生素, 预防感染, 并做好会阴及下腹部皮肤的术前备皮。对骨盆骨折病人, 搬运时应小心, 防止加重骨折损伤。
2.2.4 心理护理
尿道损伤病人由于血尿、尿道口滴血、排尿困难会感到紧张, 护士应多与病人交谈, 安慰和鼓励病人, 使之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2]。
2.2 术后护理
2.2.1 伤口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术后伤口出血可引起膀胱感染, 延缓和影响伤口愈合, 且尿道损伤的手术多伴有尿液外渗, 所以手术后都放有皮下组织引流条, 在护理中要密切观察伤口渗出的情况。一般在手术当天, 渗出液多有血性, 敷料常被浸湿, 应立即更换。第2天~第3天渗出减少, 无明显血性渗出。如仍为血性, 应考虑仍有出血, 应加压止血, 必要时通知医生[3]。
2.2.2
按时按量使用抗生素
2.2.3 留置尿管的护理
尿道球部断裂和后尿道断裂的手术方法不同, 前者经会阴部做尿道吻合术, 后者经膀胱做尿道会师术, 但两者均要做膀胱造瘘, 都留置有尿管。在护理时应注意:①妥善固定尿管, 防止尿管在膀胱内回缩或向外滑出。尿道断裂术后均放有尿管, 使其做支架, 让尿道更好的愈合。同时又可做膀胱冲洗用。术后任何原因导致尿管的滑脱将造成手术的失败, 而必须再行手术放置尿管。在一般情况下, 手术都采用尿管与膀胱造瘘缝合相连, 这样有时会在换药时造成瘘管位置的改变, 使尿液引流不畅, 而由尿道外口溢出, 使尿道断裂处愈合不良。如发生感染, 严重者将造成尿瘘。所以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尿管在体外的长度及引流情况, 严防尿管脱出, 必要时可在尿道外口处用纱布条再次固定。②保持尿管及造瘘管通畅。术后膀胱造瘘的目的在于使尿流改道, 不通过尿道而保证尿道愈合。另外, 持续引流尿液可避免膀胱的充盈。因此术后应经常观察, 注意造瘘管及尿管是否脱出, 尿液是否通畅, 如发现尿袋内无尿或有部分尿液自尿道口周围溢出, 应及时查明原因立即排出。最常见的原因有:引流管受压、扭曲造成尿液不能排出;引流管小接头堵塞。常见的原因如术后早期血块;后期尿液沉渣堵塞接头较细端。此时应更换接头, 最好采用大口径专用接管。发现尿管不通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生理盐水30 mL缓慢推入, 冲通尿管;造瘘管及尿管放置位置不当, 过浅或过深, 使其在膀胱内扭曲、成角, 此时可稍移动尿管。造瘘管及尿管应放置于膀胱底部, 尿管超出尿道口3 cm~4 cm。如发现尿管脱出, 则须重新插入, 必要时须再次手术[4]。
2.2.4 持续点滴冲洗膀胱
一般由尿管滴入, 由膀胱造瘘管排出。这样既可预防膀胱感染, 又可引出膀胱内积血, 使其不易凝成血块堵塞尿管。如点滴不畅时也可改用膀胱造瘘管滴入, 尿管排出。
2.2.5 拔管后护理
拔管不同于前列腺术后病人, 应先拔出尿管, 夹起造瘘管, 嘱病人1 h~2 h排尿1次, 并询问排尿粗细情况, 待尿道扩张3次~4次后, 拔出膀胱造瘘管。此时应嘱病人多饮水、多排尿。排尿时用双手压住腹部伤口, 发现腹部造瘘口溢尿时, 要及时更换敷料, 一般病人在拔管后2 d~3 d伤口愈合。病人出院后仍需行尿道扩张, 其扩张时间可根据排尿情况而定, 一般时间成倍延长。
2.2.6 饮食护理
尿道损伤病人出血多, 长期卧床进食量少, 常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但早期因腹膜血肿引起腹痛、腹胀、排便困难的病人应禁食。尿道会师术后, 病人肠蠕动恢复后应给予低渣、半流质饮食4 d~5 d, 如无禁食, 鼓励病人多饮水, 每日2 000 mL~3 000 mL。便秘者给予高纤维饮食, 必要时给予缓泻剂或灌肠。
3 小结
通过对我院46例尿道损伤病人的护理, 体会到术前对病人的观察, 积极抢救失血性休克, 询问病史及了解受伤部位等都可为医生提供手术依据, 特别是如能顺利插入尿管, 可使病人避免手术。在术后护理中, 固定尿管, 保持尿管通畅, 持续膀胱冲洗, 伤口的观察及处理都是保证病人康复的重要因素, 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夏泉源.临床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7.
[2]李小寒, 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8.
[3]王席伟, 赵岳.临床应用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
儿童尿道损伤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