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习二外得出的语言学习体会
从学习二外得出的语言学习体会(精选5篇)
从学习二外得出的语言学习体会 第1篇
英语专业出身,借此来谈语言学习经验体会之类的,总觉得有点隔靴搔痒,毕竟学习英语时间太长了,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谈出来的那些经验和建议,未必适合beginners和中等的英语学习者。
或许结合学习日语和法语的经历来谈,更切实有效。
日语是我的二外,大学学了两年,研究生两年,应该说学得差不多了,但是聋哑人一个,除了些日常用语,说不来多少,听力就更糟了。还记得大学时主要是听老师解释课文,课下背单词和文法。为了到西安参加三级日语能力水平考试,我一连几个月白天埋在语法和惯用型的书里,晚上在楼道里拿着单词书狂背。后来觉得信心百倍!结果呢,考试400分只拿了230多分,离通过还差10分!这也难怪——文法部分还可以,但阅读就不行了,根本没有感觉,惯性地一句话一句话分析语法结构和惯用型用法!听力部分简直是听天书!研究生时因为日语考试也不考听力口语,也很少在这两方面下苦功夫,所以没有根本性的转变。知道后来工作了,才意识到其实这正是很多英语学习者所误入的歧途:背单词+作语法练习,而不重视听力输入和口头输出。而这正是聋哑英语的症结。
所以后来我自学法语,就摈弃了这种方法,而是注重诵读、听力和录音模仿,觉得效果很好。
当然这么做的同时,要坚持记单词,但决不能拿着单词书和直接背课文后单词。原因很简单:语言的本质在于交流,特定的语境中的思维的自由表达,脱离语境去学习语言是机械的,从而毫无意义。
那么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形式有哪些呢?其实有很多,但最值得推荐的应该是听写、电影配音和跟读录音。其中听写是基于整个文自材料的听力输入+书写和口语输出(当你听写时,你其实有个inner voice在不断重复刚刚听到的内容),虽然乍一上来觉得枯燥,但慢慢你会喜欢上的,效果很好!沪江英语有个专门的频道,就是“VOA新闻听写”,可以在线听写最新的世界新闻,追踪世界时事动态,听完即可比对听力原文,及汉语翻译,方便之极。难怪英语学习者趋之若鹜,坚持不懈,效果那是不言自明!网址贴在这里,你不妨也去试试:
http://voa.hjenglish.com/
当然除了听写新闻,还可以听写美文或歌词,甚至是针对四六级考试的复合式听写材料。
电影配音很有趣:模仿自己喜欢的电影里的男女主角的台词,不仅是台词,还有语调、语气、神情、动作等,在轻松的娱乐中,你的英语语感不知不觉地增强,很快你会发现伊已经能说一口纯正流利的英音或美音了!
跟读录音,就是在你听语音材料时,自觉地跟读,然后用手机或mp3录下来!赶快试试吧!或许你会惊喜地发现:原来你的声音是那么的好听呢!
收听英语广播电台也是不错的选择。下面推荐几个英语的电台:
1.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 FM 87.9 MHz(上海);(北京、广州好像是FM 88.…)
2.经济之声: FM 91.4 MHz
3.经典947: FM 94.7 MHz
其实,我一直都在跟学生们讲,学习一门语言,可以从四个1开始
1.学会唱1首该语言的歌曲;
2.熟练朗诵或背诵1篇该语言的优美文章或诗歌;
3.惟妙惟肖模仿1篇著名的演讲;
4.学会做1段精彩的电影配音!
论英语专业学生的二外学习 第2篇
(一) 英语专业二外学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从学生学习二外的目的看, 国家是本着开阔学生眼界, 提高其综合素质, 满足时代要求的原则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二外课程。以法语为例, 《法语大纲》明确规定:“大学法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一定的阅读能力, 初步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使学生能以法语为工具, 获取专业所需, 为进一步提高法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但是大多数学生却是“被迫”开始痛苦的二外征程。在他们心中缺乏对于语言的热爱, 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这一点从各高校论坛内学生们怨天尤人的帖子中是显而易见的。专业学生的二外学习与非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也被广泛地比较, 同样被热烈地讨论着被取消的必要性。部分学生对二外学习有着明显的抵触心理。
2) 课程安排存在缺陷。高校在开设二外课程时是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安排的, 如:日语、法语、德语, 西班牙语等, 具有同时开设这几门二外课程能力的学校并不多。有的学校仅仅开设日语, 有的只有日语和法语, 水平相差很大, 这是由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决定的。这样就在客观条件上限制了学生对二外的选择范围, 从一定程度上迫使某些学生学习自己并不是很感兴趣的语言。另外, 二外课程仅有两学期, 课本难度不大, 学生也没有足够的时间系统而深入的学习, 与需要十几年学习的英语相比, 即使是优秀的毕业生也很难做到“学精”。这就为今后语言的运用留下隐患。
3) 从长远来看, 二外在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中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一部分学生通过刻苦努力, 出色地完成了大学二外的学习, 但是在日后的工作中要么没有发挥的空间, 工作中并无真正的无用武之地;要么是需要二外时才发现, 大学课堂的二外知识较为浅显, 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英语专业二外教学的几点建议
1) 调整教学结构与内容,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进一步调动学生二外学习的主动性。高校英语专业二外课程一般只有两学期, 时间短、任务重。英语学习通常有一至两年的基础知识学习, 但二外大约只有一至两个月。学生往往被一入门时海量的信息打倒, 即使本来下定决心攻克二外, 也很容易在几次失利之后放弃。这就要求教师在任课时调整教学结构和内容, 充分调动学生对二外的学习兴趣, 再将大量的学习内容与压力分阶段地释放。为此二外入门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分配至关重要。但由于课本选题的局限性, 教学内容过于知识化、结构化, 对于入门者不免枯燥。二外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字学习, 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教学中适当地导入相关的外来知识和信息, 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有相当大的帮助。
2) 合理有效的运用英语及汉语的正、负迁移。迁移是研究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概念, 考察学习二外的学生, 大都以汉语为母语背景, 它对二外的影响潜移默化;但是同时需要注意的是, 这些学生多年来也经历了系统的英语学习, 具备丰富的英语知识和较好的英语素质。在从零起点开始的二外学习过程中, 学生们也很自然地会借用英语这门第一外语的习得。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合理有效的运用语言之间的“正迁移”, 通过介绍、比较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容易地学习二外。同时, 更不可小觑“负迁移”对语言学习的反作用, 及时更正学生们由“负迁移”造成的问题。
3) 为部分学生提供深入学习二外的机会。学生在就业后对二外的使用经常面临这样的尴尬局面:所学知识过于基础、笼统, 没有具体的方向, 没有专业性, 遇到实际问题不会解决。这是由于在两学期的二外学习中, 课本上讲到的都是具体的语法现象, 正式的文字资料, 没有机会接触到具有专业性质的材料, 很难能够学以致用。建议学校在开设二外必修课的同时, 能够增加具有专业方向的二外选修内容, 为有兴趣、有意愿深入学习二外的学生提供更加广泛的交流学习平台。
根据目前情况来看, 英语专业学生的二外课程压力过大, 但又很难在今后工作中实际运用, 已经成为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鸡肋”。大有必要不断深入探讨二外教学内容、形式的改革方向。坐在学生一浪高过一浪的二外声讨中仍然无动于衷的学校, 教师是不称职的, 将被学生抛弃, 被社会淘汰。
摘要:如今全国各大高校都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了两个学期的二外课程, 但是效果欠佳。本文具体分析了英语专业学生学习二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二外学习,二外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周蕾.法语二外课堂上的英语负迁移现象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4) .
从学习二外得出的语言学习体会 第3篇
In most of the research on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the primary concern has been on“identifying what good language learners report they do to learn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In1966, Aaron Carton published his study entitled The Method o Inference in Foreign Language Study, which was the first attempt on learner strategies.Research conducted by Naiman et al. (1978focused on personality traits, cognitive styles and strategies that were critical to successful language learning.Then Rubin (1981) classified strategies in terms of processes contributing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o language learning.Chamot and O’Malley (1987) provide the firs clear contrast between cognitive and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Politzer and McGroarty (1985) compared self-report of strategies use to the development of linguistic an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These researches provide important lead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learners’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studies in the previous decade, 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in the 1990s take to investigate and study the issue and the results abounded.Among them the most notable includes R Oxford, O’Malley and Chamot, Wenden, R.Ellis, and A.Cohen.Their studies on learning strategies are focused on the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and methodology for investigation, testing and training of learning strategies.The most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we believe is the study of methods for investigating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use strategies, and the assessment of strategy training.
From the above studies we can see that most of the studies concern about the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especially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ies, little studies concern with the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And in the studies on SFL are in the field of teaching methodology;little study has been done on learning strategi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FL learning strategies used by undergraduates and postgraduates of English Majors in university (The participations’SFL are the same language—Japanese.)
2. Research Methodology
2.1 Objectives
The primary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1) to get the scheme o learning strategies used by undergraduates and postgraduates; (2)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s in using learning strategies between undergraduates and postgraduates.
2.2 Subjects
The participants in this study include two different groups:17undergraduates in Grade 3 and 12 postgraduates.All of them are from Foreign Language Faculty in Hubei University.
The 17 undergraduates are English majors in Grade 3 and all o them have learned Japanese as their SFL for one year.They are called beginners in the study.The 12 postgraduates are English majors in Grade 1 and Grade 2.All of them have learned Japanese as their SFL for about two and half years.The half-year before the 12postgraduates start the postgraduate study, they didn’t learn Japanese And after the examination of CJT 4, all of them have no Japanese classes.
2.3 Instruments
A list of learning strategies given by Oxford is used.According to R.Ellis, the classifica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given by Oxford is the most comprehensive one.A general distinction is drawn between direct and indirect strategies.The former consists of strategies tha directly involve the target language in the sense that they require mental processing of the language, while the latter provides indirec support for language learning through focusing, planning, evaluating seeking opportunities, controlling anxiety, increasing cooperation and empathy and other means.
There are 25 questions concerning the learning strategies on SFL learning.Those strategies rang all of the six kind of learning strategies.The 25 questions are divided into 6 parts.And each part is for one kind of categories.Such as on memory strategy, there are four questions.
Every answer should be chosen from the five choices, which are designed into five scales.From one to five, the order of the them is1—never or almost never true of me, 2—usually not true of me, 3—somewhat true of me, 4—usually true of me, and 5—always or almos true of me.
2.4 Procedures
The study is designed to provide questionnaires’data from universities students, who are English majors and their SFL is Japanese, on the usages of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ctivities occurring both within and outside the classroom.For the purpose of facilitating the process of filling the questionnaires, the version of Oxford’s 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 (SILL) is translated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
3 Major findings
The data is made into the form of following graph, which describes the mean of each kind of learning strategies.
3.1 Graph:the mean of each learning strategy
3.2 Data analysis
(1) Postgraduatesusemorelearningstrategiesthan undergraduates although the total tendency seems at the same level As for the features of postgraduates, they have the longer leaning experience, especially self-study experience.So they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to think about the way of effective learning and they have more chance to use learning strategies.
As for the undergraduates, teachers can give some lectures to undergraduates and hold some discussions and activities about how to learn foreign language well at college.If possible, some excellen language learners from higher grades can be invited to take part in the discussions.If the lectures and discussions cannot guarantee the achievement of the goal, some more lectures or activities can be given at students’self-study time in the evening after the formal college study begins.
(2) According to Oxford’s explanation for the mean, the mean ranging from 3.5 to 5.0 means the strategy is used in high frequency;the mean ranging from 2.5 to 3.4 means the strategy is used in middle frequency and the mean ranging from 1.0 to 2.4 means the strategy is used in low frequency.
The mean of each learning strategy used by postgraduates is higher than undergraduates.Used by postgraduates, the compensation strategy is in the high frequency;other strategies are in the middle level.Usedbyundergraduates, memory, compensationand metacognitive strategy are in the middle level;other strategies are in the low level.
4 Conclusion
One of the primary purposes for conducting this study is to find out the scheme of learning strategies used by undergraduates and postgraduates.The scheme can be figured out from the graph.As to the second purpose of this study, the data also show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Postgraduates use more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Japanese) learning strategies.
The present research suggests that it is necessary and feasible to integrate a conscious focus on strategies into self-study which is an important way of learning, to encourage learners themselves to develop skills in using learning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we can mak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SFL students on the uses of learning strategies.Postgraduates should use more memory strategies, which was used by them in the lowest frequency.Undergraduates should use more strategies, especially affective and social strategies, which were used by them in the lowest frequency.
参考文献
[1] Anderson, J. R.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5
[2] Cohen, Andrew.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 Cohen, A.D. Language Learning: Insights for Learners, teacher, and researchers. NY: Newbury House/Harper & Row. 1990
[4] O’Mally, J.M. & A.U. Chamot.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从学习二外得出的语言学习体会 第4篇
由于历史与现实等诸多因素,加之大部分院校的语言环境、语音设备等客观条件十分有限,再者由于现用日语教材陈旧等形成这一现象,因此影响了学生学习二外日语的积极性。同时,又一味的采用过去那种简单的、机械的、刻板的教学方式,当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应该结合现实想尽办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心理角度看,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只有引起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兴趣是紧密相联的。作为教师,应努力挖掘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动机,并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最大限度的发挥热情,最终把二外日语学好。
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开创二外日语教学的新局面。
第一,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我们知道,轻松自如的环境有利于学习。因此,教师平时尽量与学生多接触,平时用日常日语与学生进行交流,即练习听、说能力,同时让他们以一种放松的心态去学习。教师教日语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日语,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教师要想教好,就必须了解学生学习日语的各方面的情况,如学习日语的动机、态度、兴趣和爱好、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和心理个性,等等。并把这些情况记入每个学生的学习档案,以便教师备课和教学时参考。从备课来说,所谓了解学生,主要是了解学生的日语水平和学习的困难。了解学生的日语水平的目的在于使教学工作有的放矢,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确定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讲授进度、安排教学过程,采用教学方法和计划时间分配等都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
教师除了了解学生的日语水平外,还要了解个别学生的心理特性。比如有的学生性格内向,虽然学习成绩良好,但不善于表达。有的教师不了解这些学生的心理,常常批评他们,使他们在课堂上处于被动状态,甚至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影响教学效果。
总之,只有教师对学生诸方面都有所了解,才能预见到课堂上发生的事情,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才能使师生之间配合默挈,顺利的进行教学工作。
第二,努力活跃课堂气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时而课前用二三分钟的时间组织教唱日语歌曲。唱歌能激发人的情感,促进人的思维活动。学唱日语歌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每首好的日语歌曲同时又是一份很好的听力和理解教材。大家知道,听力练习时学生的精神负担较重、心理紧张、易于疲劳,为了减缓这种压力,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字句清晰、节奏较慢、难度适当的歌曲,这样既增加了兴趣,缓解了疲劳感,又提高了辨音能力。
另外,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如利用二三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讲一点有关日本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国情知识。比如这次课讲点茶道,下次课讲点日本饮食等等,增强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的了解,从而对所学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他们自己能够学习有着如此丰厚文化底蕴的语言文化而自豪。但要适时、适量,以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第三,教材的选择要合理。选材有主次,方法多样化,我们的课堂以教材为主。可是教材却不能完全适应现在教学的需要。作为第二外语使用的日语教材,目前国家教育部尚无统编教材。各个学校对二外所作的要求也不同。而且二外教材与精度教材也不一样,难度过高,每一节课的语法现象和单词量过多,是造成一些学生放弃的原因之一。对一些内容过旧、过专的材料学生不感兴趣,对此我们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该泛讲的泛讲,该精讲的精讲。对于那些内容较新、实用性较强的语言材料就必须精讲,如有必要,需要补充相关的新内容,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和利用。
每一节课的语法现象和句型、单词不要过多。如果新的内容太多,会使学生感到压力很大,前一课的内容还没掌握,新的内容又来了,长时间下去会形成消化不良,对日语学习逐渐失去信心。再者,教材内容要生动、贴近生活,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同时要有时代信息感,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学生还需要参加国家过级考试以及国际能力考试,仅局限于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在紧密按排教学计划的同时,适当的补充相关的过级考试模拟题,以及国际能力考试模拟题,让学生练习和尝试,比如分文字部分练习,语法部分练习,阅读理解部分练习,以及写作部分的练习和训练,以适应过级考试和能力考试。这样在讲练结合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在讲解某一内容时,可以通过学生讨论、争辩的形式引导学生区别以及使用其作用和意义。还可以在讲解某一内容时给学生提供风景图片、卡片等,让学生就相关图片内容进行讲解、描绘,以达到练习的目的。在讲解新单词时可以写出卡片,将汉字和假名分开,以分辨单词的意思和读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处于从属的地位、被动地位,而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第四,努力拓展课外教学空间,适当拓宽知识面,使其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录像、电视、电影、光碟、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来活跃学生的课外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看一些通俗、易懂、语言清晰的录像或光碟等,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语言知识的同时,又丰富了新的日语知识,这也是真正把教学大纲规定的课外教学落实到实处。
第五,从学生自身角度来考虑,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二外的重要性,对自己的将来有一个长远的打算。学生将来不管继续考研究生还是就业参加工作,都离不开二外的学习,为了有更好的将来,应该从现在开始学好二外日语。
调动学生学习二外日语的方法和手段还有很多,这需要我们在实践教学中不断的摸索、补充、改进和完善,使之更合理、更有序,进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二外日语教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罗正华.教育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265-328.
[2]王武军.日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306-324.
浅析英语在法语二外学习中的迁移 第5篇
近年来, 随着中法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加深, 我国各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中, 选修法语作为第二外语的人数越来越多。一是源于对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语言的向往, 二是英语和法语同属印欧语系, 二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之间的相通性既给学习者带来了方便, 但同时也给法语学习者带来了障碍和干扰。这就是英语正负迁移产生的原因。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 法语二外的初学者所受到的英语负迁移影响会更多一些, 导致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如何克服这一现象, 本文略谈一些自己的体会及看法。
二、迁移
什么是英语迁移呢?首先, “迁移”这一概念来源于心理学, 是指人们已掌握的知识在新学习环境中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凡先前的学习成果有利于以后的学习, 称之为“正迁移”。反之, 产生抑制作用的称之为“负迁移”。英语专业的学习者在学习法语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将两者进行比较。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学习者很易接受, 而不同之处显得更加难学。如何才能最有效地利用“正迁移”, 尽量避免“负迁移”呢?这就需要学习者合理地使用对比的方法, 明确两种语言的差异和关联。
三、英法两种语言的比较及正确的法语学习方法
1. 语音的比较
在学习法语语音之前, 首先应该先与英语语音进行大概的比较:虽然26个字母是相同的, 但是学习者需要找出两种语言音位系统的差异, 并明确指出法语音素的发音特点及其发音学习中的侧重点。法语中有15个元音, 20个辅音, 共35个音素。英语则有20个元音, 28个辅音, 共48个音素。法语的元音多是单元音, 在一个元音的发音过程中, 发音器官保持同一状态。这样, 这个元音就自始至终地保持它的性质。而英语的某些元音由于发音器官的移位而变成二合元音 (le diph tongue) 或是三合元音 (le tridiphtongue) 。辅音也是如此, 法语的辅音发音有力而适度。就拿塞辅音来说, 不管是清音还是浊音, 发音时都用同等力度, 但清音和浊音之间的区别却泾渭分明。例如feu和fils的第一个字母f发音时清晰有力, 而英语的fish的第一个字母发音时似乎显得有些松驰含糊。法语中有三个清辅音[p], [t], [k]与英语的[p], [t], [k]发音非常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 因为它们在单词中的元音前是不送气的。
掌握了两种语音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认真学习详细的法语发音规则。从单个字母着手, 搞清楚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 以此来掌握法语单词的拼写规则, 不仅可以有效地拼读单词, 而且可以避免受到英语字母和读音的双重负迁移的干扰。
2. 词汇的比较
就词汇而言, 法国人常会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英语中有70%的词汇量都是从法语中“借”走的。由此可见两者有相似之处。早在诺曼人征服前, 法语词就开始进入英语。从11世纪起, 法语对英语的影响就很显著了。service, prison, lettre, miracle, rose, rich等, 都是从这时候开始就被英语借去使用了。但是到了13、14世纪, 法语词才真正如潮水般涌入英语, 并且和日尔曼词混在一起, 形成了英语保留至今的特色拥有众多来源的混杂词汇的总和。简单来讲,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比较一下两种语言词汇的异同:形近同义词, 形近异义词, 前缀与后缀。
首先, 形近同义词中可以大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如法语的table, local, photo, nation等单词, 不仅拼写与英语完全相同, 而且中文意思与词性也几乎完全一致。Table:名词, 桌子;Local:形容词, 当地的。另有一些法语单词与英语单词的拼写存在细微差别, 但是中文意思相近。例如:spécial, 形容词, 特别的;d觘nner, 动词, 吃晚饭;lettre, 名词, 信件。分别对应英语单词中的:special, dinner, letter, 含义也相同。
其次, 英语与法语中有很多相同的的前缀构词法, 比如英语中in-, im-, ir-是表否定的前缀构词法, 法语中也有相同的用法。法语:direct (形容词, 直接的) indirect (形容词, 间接的) , possible (形容词, 可能的) impossible (形容词, 不可能的) , réparable (形容词, 可修补的) irréparable (形容词, 不可修补的) 。英语:direct (形容词, 直接的) indirect (形容词, 间接的) , possible (形容词, 可能的) impossible (形容词, 不可能的) , reparable (形容词, 可修补的) irreparable (形容词, 不可修补的) 。
同样, 在研究后缀构词法当中, 也可以发现英语与法语的相似之处。例如, 英语中有不少动词加上-tion变为名词, 法语中也有-tion这样的名词后缀。法语:organiser (动词, 组织) organisation (名词, 组织) , 英语:organize (动词, 组织) organization (名词, 组织) 。从词汇方面来分析, 两种语言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对于学英语的学生来讲, 英语对二外法语学习产生的语言正迁移作用之大和影响之深是不言而喻的。这使得学生在词汇的运用及文章的理解等方面上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通常这些词汇上的正迁移, 给具有一定英语学习基础的学生在学习法语词汇方面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尤其是在阅读过程中,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 配合一定的语感, 可以结合所学得的英语词汇推测出法语词汇的意思。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一步更好地总结学习经验, 提高学习效率。
英语词汇在法语学习中也会产生一些负迁移。因为法语中有一分词汇与英语比较起来可称之为形近异义词:拼写相似, 但是意思迥异。例如:chat在法语中为名词, 意思为猫, 而在英语中则是动词, 聊天或闲谈的意思。另外, 英语中有一些从法语中借过来的词, 与原有的法语意思略有变化, 比如说travail, 在英语中也有这个词。但这类词汇有个特点, 那就是在法语中是很常用的词, 到了英语中就变成了非常用词。如果用得恰当, 就很高雅, 否则就显得太文绉绉。再如:法语单词félicitation和congratulation意思相同, 其实在英语中也有这两个词 (英语中为felicitation) , felicitation在英语中很少用, 在法语中congratulation也很少用。学习者应着重区别这些词汇上的差异, 以避免产生翻译及应用上的错误。
3. 语法比较
“诺曼征服”对英语语法产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因此英语和法语的语法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 法语的时态也可以在英语中找到相对应的时态:
法语英语
直陈式现在时一般现在时, 现在进行时
直陈式简单将来时一般将来时
直陈式复合过去时现在完成时, 一般过去时
直陈式未完成过去时过去进行时, 一般过去时
直陈式愈过去时过去完成时
直陈式简单过去时过去进行时, 一般过去时
直陈式简单将来时一般将来时
直陈式过去将来时过去将来时
直陈式先将来时将来完成时
此外, 两种语言的语序基本相同, 词性的作用也是相同的。并且有一些句型在使用上也有相似之处。比如, 法语中的il y a句型就与英语中的there be句型是相同的。因此, 有些学生会认为在汉译法的过程当中, 如果先把汉语译成英语, 再转化成法语, 翻译的正确率会大大提高。因此我们不妨可以提示学生, 在初学翻译技巧时, 可以先按照英语的语言习惯将主句提炼出来, 再翻译成法语, 以此循序渐进地养成法语的语言习惯。但是英语与法语在语法上的不同之处也比较显著。比如说:直接宾语人称代词、间接宾语人称代词、副代词、部分冠词等都是法语的特点。法语中还有动词变位, 名词、形容词、冠词有阴阳性、单复数的要求, 这些在英语中都没有, 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法语中的自反人称代词也是英语所不具备的, 在这方面, 法语表达方式丰富, 比如说:自己洗澡, 可以说se laver, 在街上相遇可以说se rencontrer dans la rue, 而英语就没有这种方式。充分利用两种语言的相似之处, 比较他们的语法规则, 找出两者的异同, 克服英语产生的负迁移, 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掌握好法语语法。
四、结语
上述各方面只是一些典型方面, 具体的异同还需要在学习过程当中逐一总结。英语在法语学习中产生的正负迁移是普遍存在的。教师要更好地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正迁移, 尽量避免负迁移。要正确掌握教学方法, 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 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法语语言的学习。而学生也应该改变自身不当的学习方法, 有意识地进行归纳总结, 科学地加以分析, 有效地巩固法语语言系统知识。
摘要:近年来, 在全国各高校的英语专业中, 法语为越来越多的学生选作第二外语进行学习。由于其与英语的特殊关系, 在学习过程中, 往往会受到英语正负迁移的影响。本文就此分析如何通过二者的比较并且充分利用正迁移, 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正确掌握法语的值得借鉴的方法。
关键词:英语,法语,迁移,比较法,正确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小雨, 张皓.比较法在二外学习中的应用[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学报, 2003.
[2]张珊娜.正确利用迁移理论, 提高法语学习效率[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从学习二外得出的语言学习体会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