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培智语文第八册教案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培智语文第八册教案(精选9篇)

培智语文第八册教案 第1篇

本班轻度智障学生3人,学习能力稍强;中度智障学生7人,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其中5人具有较好的认字、识字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重度肢体残疾1人,学习能力稍强,但发音障碍严重;5名重度智障学生,认读字音、识记字形、写字能力都很差。语言积累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和借助拼音矫正发音缺陷,是本学期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的要求:

A组生:正确认读、书写“牛、虎、龙、羊”4个生字,并能组词;用较流利地语言说出自己的属相,出生年月。

B组生:正确认读“牛、虎、龙、羊”4个生字,在提示下能说出自己的属相,出生年月。

C组生:正确指读“牛、虎、龙、羊”4个生字,认真倾听同学的回答,在提示下能说出自己的属相或出生年月。

教学重点:

1.认识部首“虍”“虫”,正确认读、书写“牛、虎、龙、羊”4个生字

2.用较流利地语言说出自己的属相,出生年月。

教学难点:用较流利地语言说出自己的属相,出生年月。

教具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课件、通过问家长,知道并记住自己的生肖和出生年月。(教师准备一份全体学生户籍名册)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读、书写“牛、虎”,认识部首“虍”、读准“生肖”的字音;学习句子“我属(),今年()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前2分钟大声说(积累语言)

1.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1)书本、笔盒放桌角。

(2)鼓励学生坐得精神、注意力集中等。

2.大声朗诵:《十二生肖歌》 一个人,有一个,每家都有好几个,数起来12个,小朋友猜猜是什么?

小老鼠排第一,个头不大真神气。

老牛第二,虎第三

兔子第四跑得欢

龙第五、蛇第六

马是老七不落后

羊第八,猴第九

十是公鸡跟着走

狗排十一,汪汪叫,老猪最后来报到。

猜一猜,想一想,十二生肖不一样

到底你属哪一个,爸爸妈妈对你讲

二、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喜欢哪些动物?

2.同学们,这些动物有些是我们的生肖。(板书生肖)指导读准生肖(肖第四声)

3.出示课文生肖图,按“鼠——猪”的顺序认识各个生肖。4.讲述关于生肖的故事。

报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们在路上碰到了。牛个头大,迈的步子也大,老鼠个头小,迈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才刚刚跟上牛。老鼠心里想:路还远着呢,我快跑不动了,这可怎么办?它脑子一动,想出个主意来,就对牛说:“牛哥哥,牛哥哥,我来给你唱个歌。”牛说:“好啊,你唱吧,咦,你怎么不唱呀?”老鼠说:“我在唱哩,你怎么没听见?哦,我的嗓们太细了,你没听见。这样吧,让我骑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你就听见了。”牛说:“行罗,行罗!”老鼠就沿着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让牛驮着它走,可舒服了。它摇头晃脑的,真的唱起歌来:牛哥哥,牛哥哥,过小河,爬山坡,驾,驾,快点儿罗!牛一听,乐了,撒开四条腿使劲跑,跑到报名的地方一看,谁也没来,高兴得昂昂地叫起:“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还没吧话说完,老鼠从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蹿,蹿到牛前面去了。结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所以,在十二生肖里,小小的老鼠给排在最前面了。

三、认识生肖名称

1.学生各自认读认识的生肖。

2.教师带读,读准字音。

四、书写生字:虎、牛

1.认读部首“虍”,指导板书,学生书空记忆。

2.虍+几=虎。指导学生书写,注意提醒丿写长一些。

3.组词:虎:马虎、老虎、虎头蛇尾。

4.在田字格中指导书空“牛”。组词:对牛弹琴、牛肉、牛肉等。

五、课后练习

1.A组生:“虎、牛”字写2行并组词。

2.B组生:“虎、牛”字写1行。

3.C组生看图片,指认“虎、牛”,并响亮地说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认读、书写“蛇、龙、羊”,认识部首“虫”、学习句子“我属()。”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前2分钟大声说(积累语言)

1.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1)书本、笔盒放桌角。

(2)鼓励学生坐得精神、注意力集中等。

2.大声朗诵:《十二生肖歌》

二、复习

1.说一说,自己知道哪些生肖。

2.认读部首“虍”,认读词语:对牛弹琴、虎头蛇尾。

三、学习课文,练习说话。

1朗读12个生肖名称。

2.了解:属相。我们中国,每年都有一个固定的属相,属相名称按12生肖顺序循环轮流。比如去年2013年是蛇年,今年2014年是马年。明年2015年是?——羊。你在马年出生,就属马。

3.说一说自己的属相,根据学生出生年份,引导学生说句子。

4.学习句子:我属鸡。我是1993年6月1日出生的。

引导A组生尝试说说:“1993年是鸡年。1994年是(狗)年。”

四、学习生字“蛇、龙、羊”,认识“虫”字旁。

(一)“蛇”

1.认读“蛇”。读准翘舌音。

2.分析结构:左右结构,左边是“虫”字旁,右边是“它”。教师板书左窄右宽,“虫”的长“横”改为“提”。学生书空。

3.学生田字格中书写,教师指导。

4.组词:小白蛇、打草惊蛇

(二)“羊、龙”。

1.教师出示字卡,学生说说打算怎么把它写好。

2.请学生上台板演。

3.教师指导评议:三横写紧凑些,一竖要直。

五、课后练习

1.A组生:用“我属(),今年()岁。”的句式说话。“蛇、龙、羊”字写2行并组词。

2.B组生:用“我属()。”的句式说话,“蛇、龙、羊”字写1行。

3.C组生看图片,指认自己的属相,并响亮地说出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认读、书写“羊”,学习句子“我属(),我是()年()月()日出生的。”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前2分钟大声说(积累语言)

1.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1)书本、笔盒放桌角。

(2)鼓励学生坐得精神、注意力集中等。

2.大声朗诵:《十二生肖歌》。

二、复习

1.按顺序朗读十二生肖。

2.复习词语:一马当先、万马奔腾、虎头蛇尾、对牛弹琴、打草惊蛇。

三、练习

1.想想练练:

(1)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 犭——()亻——()鸟——()虍——()

(2)填空

我属,今年岁了。

我是年月日出生的。

(先指导填空,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拼一拼,读一读。

Sh——é——shé蛇n——iú——niú牛

sh——ǔ——shǔ 鼠

h——óu—— hóu猴

2.读读记记

读下列成语,再记住这些成语。

一马当先万马奔腾虎头蛇尾对牛弹琴打草惊蛇

培智语文第八册教案 第2篇

新洲区特殊教育学校

刘英

教学内容:20以内退位减法:11减几 教学目标:

A类生

1、学习11减2的计算方法,知道11分成1和10,1不够减,所以先从10里面减,再上1的计算思路,记忆计算结果。

2、通过观察、临摹,叙述、记忆等方法学习11减2.3、体会不够减的含义,学会从够减的里面先减,然后再加解决问题的思路。

B、C类生

1、认识11分成1和10,学习11减2的计算方法,记忆计算结果。

2、通过观察。临摹、复述、记忆等方法学习11减2 教学重点: 11减2的计算结果 教学难点“不够减情况下的解决方法。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

8课时

第1-----2课时

教学内容:30页例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11减2的计算方法,知道11分成1和10,1不够减,所以先从10里面减,再加上1的计算思路,记忆计算结果。

过程与方法: 学习11减2的计算方法,知道11分成1和10,1不够减,所以先从10里面减,再加上1的计算思路,记忆计算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 体会不够减的含义,学会从够减的里面先减,然后再加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11的小棒图:1捆小棒和1根小棒

(1)学生观察:说一说有多少根小棒?写出相应数字。(2)组成:引导观察1和10组成11,11可以分成1和10

2、算一算

(1)出示题目:10-2=,10-2+1= 学生读题

(2)学生试计算,教师引导

二、新授

1、出示例1图示:这是什么?有几行花?(2行)数一数,第一行有几朵?第二行呢?一共有几朵花? 引导学生逐步观察、回答。

2、教师演示:减去了几朵花?从哪一行减去的?如何列式?看第一行剩下几朵?注意第二行还有几朵花?一共剩下几朵?

3、板书课题:20以内退位减法:11减几

4、教师引导复述:11减2,第二行1朵花不够减,先从第一行10朵花中减,再看剩下几朵,注意不要掉了第二行的1朵花,要加上。

5、出示例2图示

指名数数,第一行有几朵花?第二行呢?一共有几朵? 引导学生复述过成。并写出算式。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小棒图:第一行10根,第二行1根

学生数一数:第一行几根?第二行几根?一共多少根?

学生想一想:拿走2根小棒,应从第几行拿?为什么?

学生做一做:如何列式?得多少?教师引导

2、课本第31页第1题,学生观察,完成填空,教师适当引导。

四、教师小结

1、我们今天学习了:11-2=9 2、11分成1和10,1减2不够减,所以先从10里面减2,再加上1,等于9

五、作业

1、抄写11-2=9,11-3=8 读熟

2、完成课本第31页第2题。

六、板书设计

20以内退位减法:11减几

11

1 10

10-2=8 10-2=8 10-2+1=9 8+1=9 8 反思:

培智语文第八册教案 第3篇

那么, 如何上好词语盘点课呢?不但让学生学有所获, 而且使学生在这类复习课上获取新知, 同时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从而使新课标中提出的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训练也能得到很好地体现呢?教参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可循, 网上也没有专家上的精彩范例可仿, 公开课也很少有专家涉足, 只有靠自己从教学实践去摸索了。

教学词语盘点内容时, 我认为既要突出教材整理复习的意图, 狠抓词语的读写基本训练, 但又不能简单机械地把教材所列的词语读几遍, 抄几遍, 翻译一下意思就简单完事。我们应该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由浅入深, 层层推进。变分类随意识记为趣味积累;变单纯积累为有效理解;变单纯理解为活学活用, 整体挖掘“词语盘点”中的词语教学资源, 让“词语盘点”教学“盘”出课堂精彩。

在本校举行的开课上, 为探究词语盘点类教学法, 我上了一堂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八册第二单元词语盘点课。目的是为年轻教师抛砖引玉。

一、读一读

生:初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师:根据学生平时容易出现的错误, 强调要读准“尊严”、“损失”等词语的读音。

生:同桌之间合作, 你读我听, 再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相互听听有没有读错音的。 (这一环节重在强调读准词语读音)

二、抄一抄

抄写之前, 要求学生相互提醒哪些词语容易写错, 我根据学生平时作业情况, 范写“怨”、“惑”、“僵”等词语。 (这一环节重在突出正确书写词语。以上两环节, 重在强化词语读写的基本训练)

三、说一说

这一环节, 我设计了“我的发现”, 让学生掌握词语规律, 发散联想相似词语。

师:“闷闷不乐”———AABB式, 你以前积累过类似词语吗?

生:交流学习, 举手发言“头头是道”、“井井有条”、“闷闷不乐”等。

师:“狼吞虎咽”———吞和咽是近义词, 你积累过这样的词语吗?

生:交流学习, 举手发言“花言巧语”、“察言观色”、“良师益友”等;

师:“骨瘦如柴”———含有比喻意, 你积累过这样的词语吗?

生:交流学习, 举手发言, “红叶似火”、“水平如镜”、“呆若木鸡”等。

(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 既让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又让学生触类旁通, 积累了所学过的词语)

四、找一找

为了深入理解词语的用法, 接下来我设计了“词语归类”这一环节。

师:“闷闷不乐”、“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走街串巷”

描写人物动作的是:_______

描写人物神态的是______

描写人物外貌的是_______

生:合作交流, 深入理解以上词语的用法。

五、猜一猜

接下来, 我安排了以小组比赛“我来猜一猜”的环节。学生根据老师出示词语的意思猜词语

睡梦中都想着寻找, 形容迫切地希望 ()

精深、课文指技术熟练, 精通 ()

极度困倦, 没有精神 ()

形容吃东西又急又猛的样子 ()

原谅, 饶恕, 不予计较 ()

六、赛一赛

为调动学生学习词语盘点的积极性, 也为了巩固理解本单元词语的意思, 接下来, 我安排了三个比赛环节。

1. 小组比赛找近义词

抱怨———鼓励———奔驰———耽误———教导———

2. 小组比赛找反义词

沉重———善良———熟练———闷闷不乐———骨瘦如柴———

3. 小组比赛———“我来搭配”

维持———款待———耽误———

() 拮据 () 沉重 () 精湛

() 地教导 () 地道谢

() 的眼神 () 的情形

(以上三个环节, 我充分挖掘了本单元词语盘点中词语资源, 设计了几个学生活动环节, 调动了学生学习词语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课堂气氛活跃)

七、写一写

课堂最后环节, 我要求学生用“闷闷不乐”、“迷惑不解”、“狼吞虎咽”、“骨瘦如柴”、“疲惫不堪”写一段话。

学生交流所写内容。

本堂课, 通过以上七个环节的教学, 我认为学生基本掌握了本单元的词语, 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学习兴趣浓厚, 初步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培智语文第八册教案 第4篇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与学生热身闲聊(1)师:“都说小朋友最爱游戏,老师这儿有一个文字游戏,玩玩吗?”出示课件:请填上合适的字词。

一望无际无边无际辽阔无垠一眼望不到头——空间

五颜六色万紫千红五彩缤纷姹紫嫣红——颜色

含苞欲放婀娜多姿千姿百态——姿态

芳香四溢花香袭人芬芳扑鼻——香味

(2)举手回答。(3)自读这些词语。读着读着,你有什么发现——是描写花的。横着再读,你又有什么发现?我们汉字实在是太奇了,同一个意思可以有这么多词语来表达。

1,借游戏预热,提问揭题。(1)提问导入:花,总是给人美感觉。(同时板书“勇气”“花的”)大家见过有勇气的花吗?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叫做“花的勇气”。(2)生读课题。谁来读课题?1~2个学生读——全班读。(3)对课题的疑问。读了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什么是勇气?)今天就让我们跟冯骥才爷爷走进四月的维也纳,去品味“花的勇气”吧!

(课出示课题)(4)略读课文学习方法的提点。“细心的同学一定发课题边上的星号了,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通常在略读课文前会一段阅读提示帮助咱们更好地学习。”(5)生快速默读课文第91的阅读提示,看看提示中有几个要求。(6)阅读提示总结。“我来给阅读提示做一总结,一共可归纳为三点要求:①说一说,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②想一想,为什么作者会有一列的情感变化?③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课文,熟悉字词,初步感知文意。(1)自由朗读。下就请大家带着第一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将文章读正确读顺。(如果学生齐读)同学们,老师发现咱们班的同学特别团结,过按照自己的节奏朗读课文可以给你更多发现。(2)作者在维也经历了一件什么事呢?

四月,作者到维也纳,最初没有见到——,——滥。在同事小吕的建议下,他扒开草后发现原来——后是连续几天的冷风冷雨,他以为——,可是就在他离开也纳前,竞看见了一片——,由此作者发出感叹,生命意味是——。

3,抓描写花的两个画面,感知花的勇气,体会作者心情。

(1)品读第2自然段,发现作者写法的精妙。同学们,你们的读能力真强!与课文多次接触后,文中有哪些有关花的画面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重点走进第2自然段。①自读第2自然段。②从中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开心、惊喜。“之前作者还正对绿色泛滥的维也纳感到失望,此时突然发现了这些藏于草下的花朵,他的心情你能想象到吗?”③带着惊喜的情感读一读这句。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④老师引读(这个引读过程中课件的颜色不要变了):a,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第一眼看上去颜色真多啊,有)白的、黄的、紫的;(再仔细看看它们)纯洁、娇小、鲜亮;(最后放眼望去)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b,是啊,正当作者感叹绿地无花时,发现——出示句子“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c,正当作者对维也纳失望时,发现——出示句子“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⑤如果这是一幅画,你想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草下藏花。⑥好一个“藏花”啊。⑦老师也想来读一读。⑧老师把它改成这样(改动略)好不好?为什么?(作者的写作顺序就是自己的观察顺序,一切那么自然,语言读起来又朗朗上口。)⑨你们说花儿们现在藏在草地里是不是它们没有勇气呢?其实花儿们的藏也是力量的积蓄,这也是一种勇气!

(2)第7自然段。①写话。“下面请大家把你看到的花的原野写下来,老师这里有一些词语供你参考。”课件提示:可以通过花的颜色、形态、香味、数量、整体感觉等方面来写。

五颜六色万紫千红五彩缤纷姹紫嫣红含苞欲放婀娜多姿千姿百态芳香四溢花香袭人芬芳扑鼻一望无际无边无际一眼望不到头一朵朵有的……有的……

②交流孩子们写的话。自告奋勇读,老师“随机”读。③“真美的花儿啊,通过你们的描写仿佛这片花的原野已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他们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而是在冷风冷雨中昂首而起!你说是什么给了花儿力量呢?点名回答。师:“勇气是唯一的解释。”④全班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所以作者看到了如此花的原野,他感叹了,思考了。咱们一起读一读最后一段,出示最后一自然段。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⑤升华主题:同学们,其实在生活中,勇气两个字很常见。你们看——顶住巨石的重量,从石缝中发芽长大的绿芽;你们看,不怕悬崖的陡峭,选择顽强生长的松树;还有虽然腿脚残疾却依然奋斗赛场的残疾人;还有课堂上开始不愿意举起,后来渐渐积极举起的小手们……这些都离不开——勇气。有勇气才会有希望!望勇气能和在坐的每一个人同行!

第八册语文教案 第5篇

第八册语文教案

24、麦 哨 设计者:杨建秀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等8个字,读准“和、应”等几个多音字的读音。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乡村孩子的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通过感悟和积累优美的词、句、段,培养学生语感。 4、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仿写场景段。 教学重点:自主读文,读中感悟农家孩子的欢快的童年生活。 教学难点:领悟运用作者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巧妙的布局构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 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农村生活的文章 2、出示课题《麦哨》,请生读,图片帮助理解“麦哨”(麦秆做成的哨子) 是农村特有的一种“乐器”。咱们走进《麦哨》这篇课文,感受农村生活的乐趣。 二、初读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看看文中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 2、检查生字: 湖畔 肚兜 麦穗儿 包裹 嚼嚼 直沁肺腑 撩起 和着 你呼我应 黑白相间 乐谱 似的 结出 剥开 麦秆 3、交流:文中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 他们的快乐生活洒在乡村的哪些角落?(板书:湖畔、田野、土坡) 三、精读感悟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乡村孩子的快乐?边读边找,用“――” 划出,并在自己喜欢的词句旁边做上批注,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交流: 板块一: 出示句1:“呜卟,呜卟,呜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出示句2:“呜卟,呜卟,呜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 指名学生读,静静地默读这几段,你发现了什么? A、指导读“呜卟,呜卟,呜” B、(句式相同)一问一答:师生配合读 C、用词相似:一声呼,一声应―你呼我应,忽高忽低―此起彼落(指导朗读) D、男女生分读句1和句2 小结:一二自然段和七八自然段写法相似,一二段在文章的开头,七八段在文章的结尾,这样的写作方法称为(首尾呼应),仿佛让我们置身于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 板块二: 怎能少了孩子们活泼可爱的身影呢。瞧,湖畔,到处是割草的孩子―― 生接读: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孩子们一边割草,一边欣赏着美丽的田野风光,不禁又拿起麦哨,吹奏起心中的赞美之歌,你听――生读 出示句3:呜卟,呜卟,呜 板块三: 那边的田野也是孩子们眼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出示句4:“前几天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A、指名生读句子 B、读着读着,哪些色彩映入你的眼帘,请圈出来。红字“鹅黄嫩绿、浓阴、金黄、黑白相间、雪白、浅黄色” C、有了这些色彩的点缀,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D、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E、这不仅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还是一首丰收的赞歌呢。 你从哪些地方看到了丰收的景象?用“j”划 F、指明仿说句子: ( )的( )谢了,结出了( )的( ); ( )的( )谢了,长出了( )的( ); ( )的( )谢了,结出了( )的( )。 师小结:像这样三个意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板书:(排比)。排比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修辞方法,能使文章表达得更紧密,使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G、特别是这一望无际的麦田,(图示:麦穗图),你看到了什么? 风儿轻轻拂过,麦穗摇晃起身子,你仿佛看到或听到什么? H、出示句子指名读: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麦子的欢快吧!生齐读 师: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田野在作者的.笔下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这段的描写中,作者除了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板书(比喻、拟人)交流句子,理解“擎” 看着眼前的美丽风光,孩子们忍不住又吹响了那动听、柔美的麦哨, 出示句3:“呜卟,呜卟,呜”齐读 板块四:第五、六自然段 A、指名交流(第五段――把你体会到的快乐带入句子读) 在这样的草地上,孩子们翻跟头、竖蜻蜓,还做着哪些好玩的游戏呢 师:孩子们兴致勃勃、无忧无虑,因为草地生接读“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听,围观的孩子正为他们伴奏呢,出示句3:“呜卟,呜卟,呜” B、指名交流(第六段) 出示图片,认识“茅茅针”、“茅穗儿”、“茎”。师述:那是一种和茅草差不多的野草,顶部的茅穗儿还裹在绿色的叶片里,显得鼓鼓的,把茎放进嘴里嚼嚼,吮吮,生接读“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 在这样悠闲的时刻,孩子们又吹起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表达内心的快乐。 出示齐读:呜卟,呜卟,呜 板块五: 伴着欢快的、柔美的麦哨声,湖边的青草土坡上到处留下了孩子们的足迹,留下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师: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生接读)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师:呜卟,呜卟,呜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生接读)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 四、回归课题――麦哨 课文的题目是《麦哨》,这麦哨声还只藏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吗?它还藏在哪里?板书(湖畔、田野、土坡、童年的记忆里)作者只要一听到麦哨声,就会想起那美丽的田野,那齐刷刷的麦芒,那甜滋滋的“茅茅针”,那快乐的伙伴和欢快的童年生活。所有的快乐记忆都伴着这柔美、快乐的麦哨声,传的很远,很远让我们再一起来吹吹(“呜卟,呜卟,呜”)。 五、佳句采蜜 摘录文中喜欢的句子 总结:麦哨是一曲优美的乡村音乐,是乡村孩子快乐的童年生活。它带给孩子无限的快乐,无限的遐想,再读课题。 板书设计: 24、 麦 哨 首尾呼应 湖畔 欢快 田野 柔美 土坡 童年乐趣

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 第6篇

能够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三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能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处景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关于三峡风光的图片资料;教师制作的教学网页。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师导: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流淌着一条养育了无数代人的河流——长江(教师画图板书:长江)在万里长江的上游,有一段险峻的地形,那就是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板书)三峡以其秀美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著称。上节课,我们同作者一起游览了这令人向往的地方。你们还记得我们去看了三峡的哪几个峡吗?他们都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说,教师板书)

2、“小导游”介绍,复习旧知

(1)师导:通过课文的学习,三峡已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神秘的风光,雄伟的气势吸引了多少慕名而来的游客们前去一睹它的风姿啊。同学们,就让我们去做做三峡的小导游吧,向游客们去介绍三峡中最为有名的三个峡,尽情去展示它们的风光,好吗?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峡介绍,小组内交流;(可以结合课文描写和浏览网页中的相关图片)

(3)指名上台做“小导游”,边演示边介绍;(学生做游客)

(4)师生评价。

二、拓展延伸,合作学习

1、师导:恩,听了三位导游的介绍,我们仿佛已置身于那神秘的三峡,再次去感受了三峡的雄伟壮观、幽深秀丽和急流险滩。三峡又何止这些令我们魂牵梦绕呢?我们对三峡的了解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呢?下面就再请我们的小导游们做好准备了,除了三峡风光,你们还想向游客们介绍三峡的什么呢?让我们到网上去浏览一下吧。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浏览三峡相关信息,小组交流;

3、指名上台当“小导游”继续介绍三峡,师生评价。

三、语文活动,知识竞赛

1、师导:观光了一天,导游们很辛苦,我们的小游客们也很辛苦,不过相信大家收获一定不小,最后就让我们一起来评选“最佳游客”,看看哪位游客今天的收获最大。

2、屏幕出示竞赛题,学生回答,正确者可获“最佳游客”的胸章;

3、学生回答后的题目,教师点击,屏幕出示正确答案。

四、总结;

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 第7篇

西师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

海军将领邓世昌(第九周)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横冲直撞”“慷慨激昂”“置之度外”“乘风破浪”“手足无措”“同归于尽”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了解邓世昌的英雄行为,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能复述这个故事,对邓世昌视死如归、精忠报国的高尚品质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独立的句子、词组。 2.预习课文。课前把课文读熟,标段。 教学重点 完成生字词的学习;通过品读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师: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英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其中的一位。 1、板书课题“海军将领”,生齐读课题。 2、质疑、释题。 师:将领是什么意思? 生:指挥作战的军官。 师: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算一个好将领? 师:有智慧、会指挥、勇敢。 师:关于邓世昌,说说你想在课本里了解些什么?板书:邓世昌。 生提问。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词语 师:那就请用你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遍,结合预习学会本课生字、生词。思考:课文哪些段落具体生动地描写了邓世昌。 师:看着老师的卡片,咱们来读读这些生词。 舰队屡次仗义慷慨饲养衣袖 一艘邓世昌太阳犬乘风破浪 同归于尽手足无措横冲直撞 慷慨激昂置之度外 师:你认为“手足无措”是什么意思?“慷慨激昂”呢?“置之度外”? 师:这些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又怎么理解呢?待会儿我们再来理解它。课文哪几段具体描写了邓世昌?通过哪件事来表现的? 三、品读、理解课文 1.理解第3段。 师: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加入到这场海战中去,请你朗读第3段,读着这些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读。 师:想象画面和声音,自己读一读。 生读。 师:想不想去感受一下这硝烟滚滚的战场? 师:请你闭上眼睛。录音读课文。 战斗打响后 师:如果你就在这个战场上,在这个反抗侵略者的战场上,你能感受到什么? 师:那你觉得邓世昌怎么样? 师: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的?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你们用声音让我真的感受到了邓世昌的勇敢,战斗的激烈。带着我们刚才的.理解再来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品读,感悟 1、理解第4~6段。 师:战斗才刚开始,邓世昌就表现出了他的勇猛善战、顽强。我相信他一定是一个值得我们去认识的人。我们继续到战场上去寻找邓世昌。请同学们借助课文旁批阅读4~6段。看看你又能感受到了什么? 师:来说说你又感受到邓世昌怎么样?从哪儿感受到的? 重点一:通过描写邓世昌的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或词语理解课文,走进人物内心。 师:寻找邓世昌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或词语。先说说描写邓世昌神态的词语。 师:“怒”字又是什么意思? 师:“怒视”呢? 师:他的眼中发出仇恨的目光,你从这个动作能感受到什么? 师:是啊,面对这些占我国土、杀我同胞的侵略者们,怎能不恨。 他说什么? 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句语。 师:这当中有一个词语“置之度外”怎么理解? 师:这儿是把什么“置之度外”? 师:生是什么? 师:把生死置之度外是什么意思?用你的话来说说。 师:人的生命是可贵的,但是邓世昌为了祖国,连生命都可以不要了。 师:你想送给他什么话? 师:同学们,我们也是中国人,在我们身上也流着和邓世昌一样的血。让你的热血沸腾起来。让我们也像邓世昌那样勇猛。带上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 师:好样的,你便是邓世昌,你怒视着敌人,把你胸中的火吐出来。 请生读。 师:想读的孩子站起来,昂首挺胸,来吧! 生齐读。 师:那描写邓世昌动作的词语和句子呢? 邓世昌登上驾驶台猛冲过去。 从他的动作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师:好一个视死如归的邓世昌,“归”是什么意思? 师:谈谈你回家时的心情。 师:邓世昌是把什么当作回家? 师:他面对死亡,像回家一样的轻松,快乐,为什么? 师:一起来读一读。 师:意外发生了。 师朗读“致远的甲板纷纷跳水逃命。” 师: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敌人的手足无措、惊恐万状更反衬出了邓世昌和士兵们――英勇无畏。 2、品读并指导在第6段批下自己的感受。 师:战斗快结束了,致远不幸中了鱼雷沉没了。让我们一起来读第6段。 师:此时,你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把它们批在旁边。 生批。这时,教师要注意巡视学生中写感想的,有疑问的,用符号画的。 师:现在,咱们来交流一下你的旁批。 师:说说你的旁批。先是感想、用符号勾画的,后是疑问。 邓世昌的死是有他的价值的,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师:这就是邓世昌,他勇猛善战,顽强抗敌,视死如归,舍生取义。 他是中国人民心中的――英雄。 四、拓展 师:此时,你想怎样表达心中对这位英雄的敬意? 师:同学们,在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英雄,希望同学们能多去阅读,用这样的方式来铭记这些英雄先辈们。 板书设计 20、海军将领邓世昌 抢到前面迎战 甲午战争(邓世昌) 驾驶船撞击“吉野”号 热爱祖国、英勇、视死如归 船沉仍然杀敌人 为国壮烈牺牲

培智语文第八册教案 第8篇

(生读课文并思考)

生1:“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 为了”作者雷利和他的家人体会到了母亲失去儿子、妻子失去丈夫、孩子失去父亲的痛苦, 他不想让这惨绝人寰的悲剧降临到其他的家庭, 他热切地呼唤和平。

生2:“五十一年前, 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是五十一年后的今天, 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五十一年前,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用生命和鲜血换取的, 和平来之不易, 但并没有维持多久, 现在依然有战争, 令人痛惜。

生3:“两年多来, 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的悲痛中。”“两年多”说明时间长, “沉浸”说明悲痛的程度深, 作者雷利不愿这种巨大的悲痛降临到其他的人身上。

生4:“我至今都忘不了, 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从“深情”看出爸爸爱自己的家人, 但为了世界和平, 他义无反顾地走向刀光剑影的战场。爸爸对世界的和平有着强烈的责任心, 他对作者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作者雷利也像他的爸爸那样热爱和平、呼吁和平。

生5:“爸爸的嘴张着, 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 妈妈听见了, 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 全世界都听见了, 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爸爸已经无法再说话了, 这实际上是作者雷利在呼唤和平。

生6:“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 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 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战争使多少像爸爸这样的人才失去了生命啊!作者多么盼望和平啊!

生7:“他的死是光荣的, 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亲爱的爸爸牺牲了, 雷利在痛不欲生的同时为爸爸而骄傲, 因为爸爸是为和平而死的。从中看出雷利对和平的向往。

师:同学们体会得很深, 下面我们学习第23课《黄河魂》。黄河魂是什么?课文上有这个问题的答案, 快找找。

生:黄河魂是动人心魄的力量, 是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是前赴后继的献身壮举, 是无坚不摧所向无敌的气概。

师:齐读这一自然段。

(学生齐读课文)

师:这一自然段通过描写作者自己的感受, 写出了黄河的力量、黄河的精神、黄河的灵魂精魄。这种感受是作者在看什么时产生的?

生 (抢答) :是在看黄河壶口瀑布时产生的。

师: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黄河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

(生查找并动笔画)

师:请三位同学读一读。

(生起立朗读)

师:自己读一读, 感受一下这壮观的力量。

师:同学们, 让我们一齐赞美我们的母亲河,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 老师知道大家都学会了这篇课文。下面我们学习第24课《镜泊湖奇观》。镜泊湖奇观有什么特点?找一找, 画一画能体现这些特点的句子。

生1:镜泊湖景色的最大特点是自然朴实又绮丽多变。

生2:吊水楼瀑布的特点是声势浩大。

生3:地下森林的特点是声势浩大。

师:这三篇课文我们就学完了, 下面我们来积累一些句段。

(屏幕出示下列内容, 学生背诵。)

五十一年前, 全世界人民用赢得了反战争的胜利。但是五十一年后的今天, 和平之神并没有。

不少地区还弥漫着, 罪恶的子弹还。

呼啸着、拥挤着冲锋在前的, 如, 以之势向壶口。就在前面的一排巨浪刚刚冲来的, 后面的一排早已。的冲击力, 足以, 那紧随其后的更是。

目睹, 耳闻, 我深深地被壶口瀑布那的力量所, 为她那的献身壮举所, 为她那的气概所我的整个身心已经进壶口瀑布中去了。

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您博大的, 您的, 您的, 是亿万中华儿女力量的。而壶口瀑布正是您的的集中体现!

《黄河魂》描绘了, 热情颂扬了。课文写景有序, 由及, 从到。

本来清澈的湖水静静地淌着, 一到陡崖, 突然, 顿时, 溅起, 水雾, 势如, 声闻。

形容声音大、力量大、速度快的词句:

师:下面学习“积累运用六”中的名句。先“开火车”读。

(生连“开”三遍“火车”)

师:下面看屏幕, 根据意思说句子。

(屏幕出示下列内容, 学生看屏幕抢答。)

阐明了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

极言祖国山河之可贵。

选自《三国演义》对袁绍的评价, 是说做大事情的时候总是顾惜自己的身体, 看见有小的利益就连命也不要了, 这样的人不是英雄。

说虽然自己地位低微, 但是不敢不为国事忧心。

意思是每个人都会死, 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 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是说国家兴亡大事, 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 , 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精神。

【教学反思】

1.这节课虽然容量很大, 一节课学习了一个单元, 但“积累运用六”的名言练习次数却很多, 在屏幕上先一句一句地出现, 然后再打乱顺序多次出现。练习过程中学生既动脑又动口, 既理解了句子的意思, 又能当堂背诵。

2.这个单元的教学体现了“鲸吞牛食、精博结合”的特点。

培智语文第八册教案 第9篇

教材简析:

本单元以“热爱生命”为主题来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这个单元共安排了四篇主体课文《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和《花的勇气》,一个“阅读链接”,一个语文天地。《生命生命》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对生活中极为普通的“飞蛾奋力挣扎逃生”、“小苗顽强从墙缝里钻出来”、“倾听自己的心跳声”作了深深地思考,表达了“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要让自己获得更加光彩有力”的人生哲理。

设计理念:

真实体现生本理念进课堂,让学生在阅读中放飞生命。读、写、交流相结合,融汇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让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推动教学进程,促使简单的教学环节,孕育“惊喜的发现”;开放的合作交流,反馈无穷的文化积淀;敏捷的思想碰撞,催开创新思维的火花。并努力构建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与探究中朝着预期的目标迈进。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积累妙词佳句。2.熟读进而背诵课文,体会感动自己内心的句子。3.体会生命的权利、价值意义,感受生命的美好;培养珍爱自己生命、努力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意识。4.培养关心热爱自然界一切生命、帮助他人延续生命的态度。5.仿写有关生命的段落或者文章,阅读交流搜集有关生命方面的名言警句,体现大语文教学观的内涵和好处.

教学重难点::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生本理念进课堂,前置性作业是关键,老师指导学生做好前置性作业,搜集资料,做课堂交流的充分准备。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前导入,老师放<<千手观音>>的舞蹈课件。

师:欣赏舞蹈后,你想说点什么?

生:演员舞姿真优美,让人拍案叫绝。

生:悠扬的舞曲优美的舞姿绚丽的背景,简直让我如醉如痴。

...

。 师:是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些婀娜多姿的姑娘,她们都是聋哑人,21个聋哑人,在舞台上尽情挥洒,在残缺中追求完美,在无声中激荡生命。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怀着对生命的敬畏,抒写着华美的乐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杏林子的文章,一起来读一读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9页19课<<生命生命>>,齐读课题2遍。(出示课件2,背景课题。)

2.披文入境,自主阅读.

<1>同学们:我们学习快乐吗?(快乐)!是的,我们要把学习当成快乐的事。这节课,你们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把课堂交给你们,把自由和快乐交给你们好不好?希望你们好好珍惜表现的机会。

<2>学生自由朗朗读文,充分读文2遍以上.师:成功的快乐,大家分享更快乐!学生也说一遍,为小组交流做准备。

<3>学生先把自己做的前置性作业和自己的笔记进行熟悉梳理,做到交流胸有成竹。

3.愉快交流,分享收获。

<1>师:成功的快乐大家分享更快乐!生又说一遍.进入小组交流环节。

好,大家都是会读书的孩子,刚才你们在读文时,我发现大家都很好的完成了昨天布置的前置性作业,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句子的理解和感受,等等都做了读书笔记。跃跃欲试的孩子们,现在小组分享你的学习收获吧。

<2>.学生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是课文的主要内容,234自然段等重点段的感悟,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和体会。读文后,你想说点什么,你对生命以及生命价值观有怎样的思考和判断等,在再次充分读文的基础上自由交流,披文入情畅所欲言。

4.全班展示,激情飞扬

成功的快乐,大家分享更快乐!师生同说,进入全班交流环节。

<1>.抽一小组上台前:全班交流学习收获。

学生上台.就课文的主要内容,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倾听心跳等重点段落做了细致深入的体会和感受的交流,有一学生还出示三段话,探究总结写法:

读了“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这一句,仿佛我也感受到那种生命力,种子不怕困难,用自己的嫩芽冲破坚硬无比的外壳,不受周围环境的干扰,它知道自己生长在一个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但它并不难过,而是勇敢地面对,虽然只活了几个小时,但是我很敬佩它那种不屈的精神。(先读后感的写法)小飞蛾的“挣扎”,是在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时的一种抗争。“它鼓动双翅,极力挣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再动了,可是那双翅膀在我手中挣扎”无论怎样危险,无论能否逃生,他都没有放弃求生的努力。挣扎着的飞蛾让我分明感到: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都极其诊视自己的生命。小小的昆虫也竟然如此,更何况是人呢?(夹叙夹议,叙中有感,感中有叙的写法。)一想到自己,觉得很惭愧。以前,我看见一只小蚂蚁都要把这条小生命弄死。现在,每当我发现有一只蚂蚁在咬我,想弄死它的时候,就想起它毕竟也是一条小生命啊!我打消了这个念头,轻轻把它放到地上,让它回到自己的家。(想象联想,抒发情感的写法)。

还有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生读,谈喜欢的原因.不一而足。

<2>.台上学生交流的问题,如果不充分,台下同学进行补充说明。

(整个课堂是惊喜不断的课堂,是学生心灵自由放飞的课堂,是学生生命价值不断升华的课堂。)

5.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师:同学们,你们真是好样的!小小年纪学会了读书和感悟,学会了表达和交流,老师由衷地高兴。一起夸夸自己:我们都是好样的!学生齐夸。

<1>.出示课件3(见板书的内容).师:是的,飞蛾求生,瓜苗生长,脉搏的跳动等,他们都是生命最崇高的体现,是意志最完美的象征。它告诉我们生命无价,生命就是拼搏,我们要心怀感激,感谢生命之旅的无限风光。

<2>.师要求学生把手放置在医生把脉的地方,静听自己的脉搏跳动,和血液涌动的声音。师问:感觉到它的跳动吗?它是什么?(我们的生命)我们应该怎样珍惜它?(生:课文最后一段话给了答案,不要白白浪费它,要让生命活得光彩有力。从现在起都热爱生命,好好学习,做个有出息的人)其他学生做补充,旁征博引,口若悬河说出了生命价值,理应怎样去珍惜。

<3>师:学了课文,同学们一定想起了许多与生命相关的美文、小诗、名言,以及故事,把昨天搜集的资料,也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吧。先小组交流,再自由发言。学生畅所欲言。(整个课堂是精彩纷呈的交流舞台,是学生分享阅读乐趣的自由天地。)

6.小结全文,引起阅读期盼。

师:同学们真是棒极了!个个精彩!个个都是会读书的好孩子!相信以后大家都会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取阅读更多更大的乐趣。

师深情地:是啊,小草把绿色献给春天,它的生命更精彩;红日把温暖送给隆冬,她的生命更精彩;我们把爱心献给人类,我们的生命更精彩!愿我们都拥有精彩的人生,怒放的生命!(放课件4,汪峰歌曲<<怒放的生命>>)学生在歌声中走出教室。 飞蛾求生----生命可叹

19 生命生命 { 瓜苗生长---生命可敬 } 好好珍惜 光彩有力

倾听心跳---生命可贵

附: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教学以生命生命为线索,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理解课文,交流阅读感悟,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可贵。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在充分自由的交流中分享阅读的乐趣,在表达思维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自从学习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理念,我就试着把这些理念运用于课堂,甚至贯穿课堂的始终,当我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风采的舞台,把文本内容让学生当成艺术珍品去欣赏,把过去的一言堂变成一溪活水时,我内心充满从未有过的轻松和欣慰。当我看到孩子们童真的脸上充满分享的喜悦和阅读的幸福时,我真正体会到生本课堂是激扬学生生命的课堂。我需要继续把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把时间和空间交给这些不可小觑的,未来的莘莘学子们。

培智语文第八册教案

培智语文第八册教案(精选9篇)培智语文第八册教案 第1篇本班轻度智障学生3人,学习能力稍强;中度智障学生7人,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其中5...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