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霉素范文
平阳霉素范文(精选9篇)
平阳霉素 第1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 男23例, 女25例;年龄8~51岁, 平均 (19.0±0.8岁;病程1周~2年;左侧30例, 右侧18例;单纯型40例, 口外型3例, 哑玲型5例。
1.2 治疗方法
术前行全身常规检查。该方法不需麻醉, 治疗前先给予地塞米松2~5 mg肌注, 5 min后, 将平阳霉素用2%利多卡因2~5 m L溶解备用。常规口腔消毒, 取10m L注射器, 8号针头, 刺入囊肿, 尽量完全抽出囊液, 往囊腔内注入平阳霉素, 量与抽出液量相当, 不可多于抽出液量, 反复抽注3~5次, 平阳霉素充满囊腔后拔出针头, 穿刺点用止血钳钳夹2~3 min, 防止药液流出 (必要时可缝扎) 。1~2周后复诊, 如囊肿未消可重复治疗直至囊肿消失。1~3个月后复诊。
2 结果
48例患者中43例一次治疗成功, 4例2次治疗成功, 1例需第三次治疗, 2例出现并发症, 1例为治疗后发热, 为平阳霉素不良反应, 予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 1例出现口腔溃疡, 为针孔处药外渗所致, 经治疗10天后愈合, 定期复诊, 随访1--2年, 未见复发 (两例术后失访) 。
3 讨论
舌下腺囊肿是因舌下腺导管炎症、涎石、损伤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缩窄或阻塞, 分泌物潴留所致, 传统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 但并发症出现较多, 如舌神经损伤, 舌动、静脉损伤所致出血, 误扎颌下腺导管等。近年来非手术药物注射治疗得到大多数临床口腔医务工作者的认可, 方法较多, 如腔内注射四环素[2]、2%碘酊[3]、5%碘酊[4]、安钠咖[5]等, 也有使用微波治疗[6], 都有一定疗效, 其中平阳霉素及碘酊使用较多。作者注射平阳霉素治疗舌下腺囊肿体会如下:①较手术切除创伤小, 时间短, 恢复快, 不用住院, 符合微创治疗的要求, 更容易被患者接受。②并发症较手术切除明显减少, 无舌神经损伤, 舌动、静脉损伤所致出血, 误扎颌下腺导管等并发症。③平阳霉素是抗肿瘤抗生素, 主要抑制胸腺嘧啶核甙参入DNA, 与DNA结合使之破坏, 阻止DNA的复制破坏腺体细胞分泌黏液, 达到治疗目的。④地塞米松能抑制机体内热源的释放, 先肌注地塞米松2~5 mg可防治其发热反应及过敏反应, 可不作皮试。5.副作用少。总之, 平阳霉素治疗舌下腺囊肿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06.
[2]王彩玲, 陈剑云.盐酸四环素注射治疗舌下腺囊肿38例[J].浙江实用医药, 2001, 6 (1) :41.
[3]唐飚, 刘成军.碘酊治疗唇黏液囊肿及舌下腺囊肿35例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0, 24 (3) :112.
[4]史淑敏, 史彦敏.5%碘酊治疗舌下腺囊肿87例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 12 (5) :3306.
[5]董云友, 钱国珍.安钠咖注射治疗舌下腺囊肿38例[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1998, 8 (2) :150.
平阳霉素 第2篇
[关键词] 唾液腺黏液囊肿;平阳霉素; 地塞米松
[中图分类号] R739.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1-112-02
唾液腺黏液囊肿(mucocele)包括小唾液腺黏液囊肿及舌下腺囊肿[1],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之一,传统方法多以手术切除为主,王海波等[2]曾有微创治疗舌下腺囊肿的报道,2008年9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科室尝试运用平阳霉素(Pinyangmycin,PYM)加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以及利多卡因局部硬化治疗唾液腺黏液囊肿228例,疗效确切、结果满意,现将治疗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8例,男67例,女161例,男女之比为1︰2.4;年龄2~82岁,平均(38.6±5.9)岁。发生在口底左侧的舌下腺囊肿20例,右侧26例,其中单纯型43例,口外型1例,哑铃型2例。表现为口底黏膜淡蓝色囊性肿块,多以口内异物感就诊始被发现,肿块消长反复,与进食与否无明显关联,痛感不显。肿块质软大多数可穿刺抽出淡黄色拉丝状液体,也是得以确诊的重要依据。下唇黏膜唾液腺黏液囊肿93例,颊黏膜唾液腺黏液囊肿36例,腭黏膜唾液腺黏液囊肿25例,舌前腺囊肿28例。未破损者表现为黏膜下淡蓝色或苍白色增生肿块,除外肿胀不适感外,一般无疼痛,穿刺可抽出棕黄色蛋清样或无色黏稠液体;破损者除上述表现外,尚可查见黏膜表面乳头状、瘢痕状或菜花状硬结增生,此表现最易导致误诊,应注意鉴别。
1.2 治疗方法
患者经胸片、血常规、生化免疫等常规检查,结果正常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接受治疗。临用前将PYM 8 mg(天津太河制药有限公司,H12020933)、DXM 5 mg(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H41021255),加入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重庆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50020038)3 ~ 4 mL配制成混悬液。根据囊肿体积之大小决定用药量,一般以体积与药物容量之比为1︰1为好。囊肿曾经破裂且裂口已愈合者,直径<2.0 cm和张力不高者,经肿块旁正常黏膜处进针,在囊腔内注入药液约1.5~2.0 mL或注射致囊肿体积增大约1倍时停止注药并留针约1~2 min,退针后以无菌纱球压迫1~2 min,留观30 min无异常后方嘱患者离去。直径≥2.0 cm或囊肿张力较高者,先将囊液尽量抽尽,不必更换针头将盛有配制好药液之注射器换上徐徐注入,至未抽囊液前般大小即可。注意事项同前,必要时口服抗生素3 d,也主张囊腔内多点注射。未愈者可10 d左右重复注射,4次为1个疗程。观察1个月,仍未愈者可重复治疗或改行他法。
1.3 疗效评价
治愈:硬化治疗后囊肿消失,黏膜色泽正常,质地柔软,唇、舌活动自如,无麻木肿痛及其他不适者;基本治愈:囊肿缩小或硬结2/3以上者或仅触及黏膜下局部硬结者,黏膜色泽正常,唇、舌活动自如,定期观察半年内肿块软化或消失者;好转:囊肿体积明显变小且大于1/2以上者,经2个疗程治疗仍未完全消失,尚需继续观察或改用他法治疗者。
2 结果
治疗后经6~24个月随访,治愈217例(95.18%),基本治愈8例(3.51%),好转3例(1.31%)。其中9例为外院治疗失败转入笔者所在医院求治者,经用本法注射1~3次,告痊愈。全部病例治愈和基本治愈率为98.69%,有效率为100.00%,均无复发。注射1次治愈者24例(10.53%),2~3次者183例(80.26%),4次者18例(7.89%);3例应用2个疗程好转,2例改行手术治疗,1例改行激光治疗。
3 讨论
Mucocele为假性囊肿,主要由唾液腺导管系统的部分阻塞或因炎症及非感染性炎性反应导致肿胀或由微小涎石、分泌物浓缩或导管系统弯曲等因素引起的唾液潴留囊肿;也可因腺体、导管损伤破裂,唾液溢入组织内形成外渗性囊肿。小唾液腺黏液囊肿好发于下唇及舌尖腹侧,腭部及颊部也不少见,罕见于上唇。囊肿位于黏膜下,呈半透明、浅蓝色的小泡,状似水泡,质软而富有弹性。囊肿极易被咬伤而破裂,反复破损则表现为较厚的白色疤痕状突起,透明度减低囊肿临床特点不再突出,口腔异物感明显,多因发现肿块而就诊。CSLG多位于口底黏膜与口底肌筋膜之间,少数位于皮下组织与肌筋膜或肌筋膜间隙之间,前者透过黏膜呈浅蓝色,质地柔软,边界欠清,活动度尚可,生长缓慢,少数患者有口底牵紧感,多数无自觉症状,多因他病就诊而发现。后者多以颌下区反复肿胀之难愈肿块而求治。
小唾液腺黏液囊肿的治疗有2%碘酊或20%氯化钠注射及手术切除等[1]。舌下腺囊肿传统治疗以手术为主,袋形缝合术的治愈率为40%,囊壁摘除术的治愈率为77.7%,且极易复发,只有实施手术摘除舌下腺才能根治[3]。手术过程的恐惧感、口腔术野之狭小、儿童手术的全麻需求、老年患者的手术禁忌等都是制约该病治疗选择的客观因素,特别是CSLG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口底肿胀明显,舌运动暂时受限以及舌神经损伤、口底血肿、慢性下颌下腺炎等并发症增加了治疗风险同时也限制了手术的适应证,其他方法如微波热凝和注射高渗盐水治疗也有报道[4]。本组228例病例经平阳霉素硬化治疗其治愈和基本治愈率达98.69%,为唾液腺黏液囊肿的治疗提供了又一种非手术治疗选择且拓宽了应用范围,也容易被儿童、老年患者及手术禁忌者所接受。
PYM是国产的广谱抗生素,主要应用于癌肿的治疗,其对血管瘤内皮细胞有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5-6]。PYM抑制细胞胸腺嘧啶苷参入DNA,竞争性地与细胞DNA结合,使细胞合成破坏并分解:作用于mucocele分泌细胞代谢的分裂期,使其变性失去分泌功能[7]。同时,PYM有使局部组织纤维化的作用,作用于囊肿可使囊壁纤维化。DXM有抗炎、抗肿瘤、抗毒素、抗休克及软化瘢痕等药理效应[8],用于mucocele治疗有着良好的协同作用。2%利多卡因溶液既是溶剂又是镇痛剂,保证了注射过程的微创无痛。
Mucocele硬化治疗不良反应轻微,本组11例(4.82%)发生肿痛,一般1 ~ 2 d内自行消失;舌尖麻木7例(3.07%),颌下区肿痛4例(1.75%),下唇麻木2例(0.88%);未见高热、寒战、皮疹、水泡、休克、过敏等症。术后2 d宜以清淡凉软饮食为主以防感染。
综上所述,mucocele均可运用囊腔内注射平阳霉素进行硬化治疗。它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简便、实用的非手术疗法,对于幼儿及不能耐受或不愿手术的患者不失为可以推广的首选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05-307.
[2] 王海波,姜淑霞.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治疗舌下腺囊肿的疗效观察[J].口腔医学研究,2004,20(3):312.
[3] 赵苏峰,寿卫东,胡勤刚,等.平阳霉素注射治疗785例舌下腺囊肿疗效分析[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0,8(1):47-49.
[4] 张美玲,季琴,孟丽静.高渗盐水腔内注射治疗舌下腺囊肿136例[J].实用医药杂志,2004,21(1):26.
[5] 侯劲松,陶谦,唐海阔,等.平阳霉素硬化治疗11例婴幼儿唇部血管瘤疗效分析[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8,6(2):108-110.
[6] 寿柏泉,孟照业,杨霞,等.平阳霉素治疗口面部血管瘤450例临床分析[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0,10(4):302-304.
[7] Kim KH,Sung MW,Roh JL,et al.Sclerotherapy for congenital lesions in the head and neck [J].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4,131(3):307-316.
[8] 芮耀诚.袖珍药物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369-372.
平阳霉素 第3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自2006年08~2007年08间共50例患者,其中男30例,女20例,单眼发病40例,双眼发病10例,年龄23-67岁,均为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
1.2药物及方法
采用天津制药厂生产的盐酸平阳霉素8mg/支。选择4号针头注射器在翼状胬肉颈体部30°角刺入注射,每隔1次/7~10天,3-4次为一个疗程。
2护理
2.1心理护理注射前要给患者讲明注射目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如轻微疼痛、局部充血、水肿等,均都是药物注射后的正常反应,使患者心中有数。由于此药是直接注射在眼上,故患者多有恐惧心理,护士应耐心细致地开导病人,必要进可请采用此药治疗且痊愈的患者与之进行交谈,使其树立治疗的信心。
2.2治疗前的准备工作仔细询问既往有无过敏史。详细进行眼部常规检查,以排除眼部炎症、青光眼等不适合此药注射的疾患。精确地将盐酸平阳霉素8mg加入地塞米松5mg,再加生理盐水至4mL,配制成浓度为0.2%平阳霉素混合液。
2.3术中配合患者取仰卧位,滴1%地卡因3次,每次间隔5min。注射时,要严格无菌操作规程,认真核对药物和眼别,剂量为0.1~0.2mL。注射部位,应注射在胬肉颈部或体部,嘱患者勿转动眼球,针尖斜面朝外并背向角膜缘,以免刺伤角膜。进针角度与眼球表面呈30°,避开血管,轻轻挑起胬肉进针,进针约2~3mm。操作护士一定要熟悉进针角度和进针深度,不宜过深或过浅,注射程度以胬肉被浸润呈饱满状隆起为度。每隔7~10天注射1次,3次为1个疗程,如未痊愈者可间隔3个月后再进行1个疗程。
2.4治疗后处理注射后,嘱患者闭目休息10~15min,观察无反应方可离去。注射后第2 d,给患者用加替沙星滴眼液和0.025%地塞米松滴眼液交替点眼。注射后如患者出现角膜上皮点状着色,应给患者涂典必殊眼膏并包扎患眼,同时口服抗生素和维生素类药物3~5 d即可。
2.5常见并发症及护理(1)结膜水肿:结膜水肿多在注射后数小时发生,一般2~4天消退,不需作特殊处理,常规给0.025%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4~6次/日,同时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给患者解释并讲明此并发症的危险性及预后,使患者心中有数。(2)角膜刺激症状:如患眼注射后出现畏光、流泪、异物感等刺激症状常常伴随结膜水肿时出现,多可同结膜水肿一起消失。如严重者,可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1mg。
2.6必须告知患者禁酒,禁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眼部出血、水肿,导致翼状胬肉复发。若出现流泪、眼痛、分泌物增多,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3体会
平阳霉素是一种具有毒性低、抗癌作用强、副作用小的抗癌抗菌类药物[2]。然而,由于此药刺激性较大,因此护士一定要直接准确注射在胬肉颈或体部,不要漏注在胬肉以外的健康结膜组织下,以免造成组织坏死。
参考文献
[1]王云,付亚平,裴国宾.平阳霉素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5;27(5):382-383
平阳霉素 第4篇
【关键词】平阳霉素 面部静脉畸形
【中图分类号】R739.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513-01
面部静脉畸形是颜面部血管性病变中最常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严重影响患者面貌,平阳霉素因具有疗效显著,疗程短,操作简单等优点临床上已广泛用于治疗血管瘤和静脉畸形。治疗方法上多采用瘤体内直接注射,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如发热、局部坏死、过敏性休克 、抽搐等。我们采用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物治疗面部静脉畸形患者,取得较好效果。
临床资料和方法
所选病例为颈面部、舌体、眶周、颌下、唇部静脉畸形,瘤体最小2.0cm*3.0cm*2.5cm,最大10.0cm*7.0cm*6.5cm。所有病例均由临床彩超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静脉畸形。有几例患者曾局部注射血管硬化剂治疗效果不明显。
我们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介入治疗面部静脉畸形,所有病例第一次治疗时,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右侧股动脉穿刺,用cobra导管行双侧颈内动脉颈外动脉DSA,造影剂为欧派克,在明确病变供血动脉后,行选择性插管造影,进一步了解病变范围,有无动静脉瘘,有无与颈内动脉分支沟通的异常交通支。确定导管选择进入瘤体供血动脉后,先经导管注入利多卡因1-4ml。然后在x线电视监视下按平阳霉素每公斤0.2-0.3给药。按体积比1:1加入超液化碘油,混合成乳剂后瘤体内注入,观察有无快速回流现象。注射完毕拔除导管和导管鞘,术毕穿刺部位压迫止血10分钟后加压包扎。30天后复诊瘤体尚未完全消失者行后续多次治疗,后续治疗在透视下于瘤体局部经皮穿刺注射,两次治疗间隔时间为30天,持续治疗直至瘤体消失。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血管瘤完全消失,皮肤粘膜色泽,形态正常,体位移动试验阴性,多方向穿刺回抽无流畅血液,彩色B超检查无异常发现。
造影表现:清楚显示瘤体供血动脉,DSA表现为供血动脉增粗,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血窦及对比剂“早出晚归”征象,未见肿瘤血管与颈内动脉异常交通及动静脉瘘。
治疗反应和并发症:追踪观察6个月,病变稳定,未见复发。全部病例治疗过程比较顺利,术后有不同程度的患侧面部发热、胀痛,与注射后3-4h最明显,2-3天后逐渐减轻,未见麻木、肺纤维化、过敏等不良反应。
讨论:静脉畸形旧称海绵状血管瘤,是以静脉异常汇集为特征的一組病变,畸形静脉的管腔大小,管壁厚度,以及病变间和病变灶内管壁内的畸形程度各不相同。病变可在浅表部位,也可在深部;可以弥散,也可局限发生。静脉畸形随年龄增长而加重,发展速度则因人而异,有些迅速,有些缓慢。临床上常见,有球体型、扁平型,不规则型。按新的血管性疾病分类,属于低流量血管畸形。约70%-80%,出生时即存在,也有出生不久或儿童期发生,临床上也可见成人由于某种原因如外伤等诱发病者,婴幼儿发病的随着年龄增长病变会逐渐突起或迂曲度增加。好发于头部,四肢、躯干都可发病,对于这种稳定的先天性静脉畸形,治疗目的主要是改善外形和功能,尤其在暴露部位的瘤体,尽可能选择微创治疗,不主张进行破坏功能和美观的根治和超根治手术。对于瘤体局限,触之较韧,体位试验阴性,考虑血管已机化,包膜界限清楚者可行手术,对于瘤体较深则进行扩张,并影响功能者也可考虑手术治疗,但危险性较大,易复发,术后瘢痕影响外观;相比较而言,介入治疗可分为经皮腔内血管介入治疗和经腹动脉导管栓塞治疗,视瘤体内畸形血管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经皮腔内血管介入治疗先行及穿刺碘油造影,可了解瘤体血管走行,及血管情况。尤其是特殊部位的瘤体,观察有无与颅内及重要器官相通,确定血流情况后,平阳霉素按每公斤0.2-0.3给药。按体积比一比一加入超液化碘油,混合后瘤体内注入,观察有无快速回流现象,超液化碘油与平阳霉素液混合后达到油包水的的状态。可缓释平阳霉素,增加平阳霉素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时间,经过2-6次的治疗,瘤体逐渐纤维化异常缩小。
目前使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静脉畸形的方法普遍是用生理盐水溶解平阳霉素,有些加入适量地塞米松、利多卡因等混合成的水溶剂,这种水溶剂注射后5-10分钟几乎排空,表明其在瘤体滞留时间短,而使用PLE注射瘤体内,通过透视平片发现,药物流动极缓慢,局部滞留时间长,提高了疗效,缩短疗程,注射次数显著减少,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水溶剂。
PYM具有缓慢,柔和,持久的祛血管作用,无严重的刺激性,患者反应较轻,但颈外动脉侧支吻合丰富,了解病变血供和侧支循环情况是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若肿瘤与颈内动脉存在异常吻合。导管头端无法避开则不宜栓塞,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平,周水淼,李兆基,头颈部血管瘤的治疗进展【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8(6):381-384
[2]郑刚,李成建,王洪秀,平阳霉素不良反应,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739-740
平阳霉素 第5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1年—2011年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采用平阳霉素血管瘤内注射治疗腮腺区血管瘤患儿78例, 男52例, 女26例;初诊年龄最小32d, 最大11个月;单侧血管瘤72例, 双侧血管瘤6例;均无全身系统性疾病, 均未曾用其他方法治疗。
1.2 治疗方法
术前按平阳霉素5mg+地塞米松1mg+生理盐水2mL配好药备用。常规术区局部消毒, 于瘤体外0.5cm处施压以阻断血流, 用5号注射针从瘤周皮肤进入血管瘤体中心, 回抽见血后将药物注入瘤体内, 血管瘤较大者可多点注射。注射后用棉棒轻压进针部位3min~5min至无出血。注射完毕后患儿留院观察并行水化治疗1d左右, 无其他异常后方可出院。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国内通用标准[4], Ⅰ级:无效, 瘤体无缩小;Ⅱ级:有效, 瘤体缩小不足2/3;Ⅲ级:显效, 瘤体基本治愈, 色泽接近正常;Ⅳ级:治愈, 瘤体消失无残余, 表面色泽正常。根据病人每次治疗前后在相同条件下拍摄的照片进行疗效判定。
1.4 结果
78例腮腺血管瘤患儿经过6个月至1年的治疗和精心护理, 治愈67例, 显效11例, 总有效率100%。治疗见效的时间存在个体差异, 短者注射后10d即见生长停止, 长者达45d, 平均治疗持续时间为7.56个月±1.21个月。治疗前瘤体面积为25.62cm2±1.38cm2, 治疗后平均瘤体面积为0.10cm2±0.02cm2。治疗后随访6个月至10年, 无复发及功能障碍, 临床疗效满意。本组78例患儿仅15例出现食欲不振、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未出现局部坏死、瘢痕、肺纤维化和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2 护理
2.1 治疗前护理
2.1.1 一般护理
向患儿家属询问病史、过敏史, 如有平阳霉素过敏史者禁用。给患儿行体格检查, 对患儿行胸部X线片、血常规、凝血时间;进行平阳霉素皮下试验, 方法:将8mg平阳霉素溶解成2mL, 取原液0.1mL稀释成100mL, 取稀释液0.1mL做皮试, 结果判定同青霉素皮试。检查结果正常及皮试阴性者方可进行治疗。建立个人治疗档案, 签署治疗同意书, 拍摄病变部位照片。
2.1.2 心理护理
向病人家属讲解平阳霉素治疗的目的和意义。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其治疗方法、疗程、药物安全性、疼痛程度和治疗后是否影响美观等问题进行详细解释, 介绍以往成功病例, 消除病人家属因平阳霉素是抗肿瘤药物而产生的焦虑、恐惧心理, 增强病人家属信心, 取得配合。
2.1.3 治疗前的准备
按平阳霉素5mg+地塞米松1mg+生理盐水2mL配好药物溶液备用。对婴儿颌面部大血管瘤的治疗时, 备局部麻醉药物利多卡因, 加入使用可减轻注射时的疼痛, 患儿更愿意配合, 易被患儿家长接受。不合作的患儿行吸入麻醉。给患儿建立静脉通道, 以便抢救时能及时静脉用药;剪短患儿指甲, 以防术后抓挠注射部位引起局部感染破溃。常规备好氧气装置、肾上腺素等急救物品、药品。
2.2 治疗中的护理
(1) 置患儿于适宜体位, 充分暴露注射部位, 固定好不合作的患儿, 制动过程中避免损伤患儿, 并防止因患儿躁动、挣扎引起瘤体注射时的损伤或药液注入病变外的正常组织。 (2) 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以防发生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时利于抢救。 (3) 严格无菌操作技术, 注射部位用碘伏消毒2次, 范围超过注射部位直径2cm, 注射剂量抽取准确。 (4) 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 如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皮疹及呼吸困难, 应立即停止注射, 给予对症处理。 (5) 注射完毕立即予无菌棉球或无菌纱布局部按压3 min~5min, 以防药液外渗和注射点出血。
2.3 治疗后的护理
2.3.1 注射区域的观察和护理
观察瘤体萎缩情况, 以判断是否有残留瘤体;观察注射部位有无出血、坏死、痒痛、瘢痕等情况, 以尽早发现、及时处理。本组患儿无此类并发症发生。
2.3.2 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
本组患儿出现1例意识淡漠、手足冰冷的过敏性休克反应, 立即予平卧、低流量氧气吸入2 min后恢复;出现食欲不振、发热等不良反应共15例。其中14例患儿行瘤内注射治疗后1d或2d内出现哭闹、胃纳差等反应, 给予安抚患儿, 少量多餐进食, 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保证患儿营养需要。有文献报道, 使用平阳霉素有44%可出现发热反应[5], 14例出现胃纳差的患儿中有12例出现发热反应, 38℃左右, 予通风、多饮水、喂温凉饮食等物理降温方法后体温退至正常。出现皮疹1例, 表现为胸背部和手足部皮肤潮红、痛痒等, 原因可能与患儿年龄较小, 本身过敏体质和血管瘤较大导致用药量较大有关, 给予加强观察并制动手脚, 避免抓伤皮肤, 同时保持皮肤干燥卫生。
2.3.3 出院指导
嘱患儿家长保持患儿血管瘤注射部位周围的皮肤清洁、干燥, 防止感染。告知家长患儿如有轻微发热 (体温不高于38.0℃) 、注射部位轻度肿胀、轻微食欲减退, 均属正常反应, 不需特殊处理。给予拍摄照片存入病例档案。告知患儿家属复诊时间, 需要重复注射时间隔3周~4周, 准时复诊, 有异常情况随诊。
3 小结
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胞DNA的合成, 从而抑制肿瘤的合成与分裂, 影响肿瘤细胞代谢[6], 尤其适用于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治疗前的心理护理是使患儿家属消除顾虑、积极配合的重要因素。治疗中和治疗后的密切观察及护理, 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细致周到的护理配合是患儿安全治疗、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摘要:[目的]总结平阳霉素治疗婴儿腮腺区血管瘤的护理。[方法]对78例腮腺区血管瘤患儿采用平阳霉素血管瘤内注射治疗, 同时加强治疗前护理准备、治疗中严密观察及出院后的细心指导等。[结果]67例治愈, 11例显效, 总有效率100%;15例出现食欲不振、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未出现局部坏死、瘢痕、肺纤维化和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治疗后随访6个月至10年, 无复发及功能障碍。[结论]加强平阳霉素治疗婴儿腮腺区血管瘤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血管瘤,腮腺,平阳霉素,婴儿,护理
参考文献
[1]Zhong#space2;#G, Ma#space2;#Q, Shao#space2;#Z.Inner-hemangioma#space2;#ligation#space2;#and#space2;#pingyangmycin#space2;#injection#space2;#in#space2;#hemangioma (with#space2;#30cases#space2;#report) [J].Chinese#space2;#Journal#space2;#of#space2;#Plastic#space2;#Surgery, 2000, 16 (3) :133-135.
[2]Wang#space2;#C, Gao#space2;#Q, Fu#space2;#F, et#space2;#al.Treatment#space2;#of#space2;#hemangioma#space2;#in#space2;#lral#space2;#and#space2;#maxillofacial#space2;#region#space2;#with#space2;#pingyangmycin#space2;#injection[J].West#space2;#China#space2;#Journal#space2;#of#space2;#Stomatology, 2000, 18 (5) :317-319.
[3]Wang#space2;#LL, Gao#space2;#QH, Liu#space2;#K, et#space2;#al.Intralesional#space2;#pingyangmycin#space2;#therapy#space2;#for#space2;#51infantile#space2;#patients#space2;#with#space2;#parotid#space2;#gland#space2;#hemangiomas.[J].Shanghai#space2;#Journal#space2;#of#space2;#Stomatology, 2009, 18 (2) :142-146.
[4]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脉管性疾病学组.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草案) [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5, 40 (3) :185-186.
[5]寿柏泉, 杨震, 寿卫东, 等.地塞米松控制平阳霉素发热反应的临床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1997, 14 (1) :44-47.
平阳霉素 第6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30例小儿血管瘤,年龄平均为(2.56±0.64)岁,病程平均为(2.09±0.32)年;病变部位;15例头面部,2例颈部,4例躯干及会阴部,2例四肢;3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草莓状血管瘤,3例混合型血管瘤。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药物配置:0.2mg/kg-0.4mg/kg平阳霉素溶于0.9%氯化钠,浓度为1mg/ml,20ml,然后加入1ml-2ml 2%利多卡因与5mg-7mg地塞米松。治疗方法:将瘤体腔内血液抽尽,瘤体注入药液,最佳为瘤体表面略微苍白,使用无菌棉球压迫穿刺点2min-3min,避免发生药物出血或者是外渗。对于多发或者是面积大患儿,采取分次注射方法,注射间隔时间为15d,直至瘤体消失,一个疗程为6次;注射量每次<3mg,总剂量为40mg。
1.2.2护理方法
治疗前护理:(1)治疗前准备。采取肝肾功能、B超、胸片、出凝血时间以及血常规等检查,检查结果无异常,可采取相应治疗,注意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对于四肢、会阴、躯干等部位血管瘤,需要穿着棉质、宽松衣裤,注意全身皮肤清洁。(2)健康教育。针对患儿、患儿家长做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平阳霉素是一种抗肿瘤抗生素,具有较强抗肿瘤活性,不易引发不良反应,不会抑制免疫功能以及骨髓。护理人员向患儿家长讲解药物性质、治疗过程等情况,缓解患儿家长恐惧、紧张等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护理人员多与患儿亲近,获得患儿认可,为患儿护理打下良好基础。
治疗后护理:(1)局部护理。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后,使用无菌棉球对局部按压2min-3min,避免药液外溢或者是出血,使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压迫,肢体尽量避免活动,延长药物保存时间,防止渗血;观察患儿局部是否存在疼痛、肿胀、感染或者是破溃。由于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较为活跃,细胞排列呈现为团块状,血管管腔无管腔或者是变细,注射过程中,药液很难至管腔,大部分至管腔外组织间。由于局部药物浓度较高,注射部位易发生组织坏死。注射以后,均伴有一定程度疼痛或者是肿胀,无需采取处理,3d-5d内,自行缓解。(2)发热护理。注射平阳霉素以后,容易造成机体发热,这是因为该药物能激发热源释放。应对患儿体温进行严密观察,注射以后,每隔1h,测量1次体温,连续测量3次。对于低热患儿,不需要采取特殊处理,叮嘱患儿多喝水;对于高热患儿,使用50%酒精擦拭,根据医嘱,给予降温药物,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药物注射以后,发生持续高热患儿,可能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需遵医嘱,给予对症、抗病毒、抗炎等治疗。(3)胃肠道护理。临床上胃肠道反应并不常见,偶尔会伴有呕吐、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给予维生素,症状好转。护理人员指导其多食用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食物,保持营养充足。(4)过敏反应护理。在注射平阳霉素时,准备急救器械、药品等,避免发生意外事件,对患儿全身、局部情况进行严密观察,一旦发生皮疹、瘙痒等症状,需给予抗过敏药物,嘱咐患儿家属保持患儿皮肤干燥整洁。
出院指导:向患儿家长说明,对于一岁内患儿,治疗过程中,不可注射预防针,结束疗程两周以后,可注射;嘱咐患儿家长,瘤体局部保持清洁,避免外伤造成瘤体破溃,一旦出现破溃,需要及时就医;患儿注意安全,避免揉搓、瘙抓或者是跌伤,瘤体表面结痂,不可自行揭痂,应让其自行脱落;注意患儿营养,饮食以低脂、高维生素、高热量为主,加强患儿机体抵抗力;定时复查,一旦出现局部坏死、肿痛、红热等症状,需要及时治疗。
1.3疗效评价
注射后,患儿瘤体消失,瘤体表面颜色正常,未出现功能障碍,随访期间,未复发,即为治愈;注射后,患儿瘤体基本消失,瘤体表面颜色轻度色素沉着或者是接近正常,未出现功能障碍,外观欠佳,需要持续观察,即为基本治愈;注射后,患儿瘤体缩小1/2,并未完全消失,需通过其他方法治疗,即为好转;注射3次-5次以后,瘤体表面未改善,即为无效。
2结果
本组100例小儿血管瘤中,15例治愈,10例基本治愈,3例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3%。本组并未出现肺纤维化、肝肾功能变化,其中2例过度肿胀,加上外伤导致瘤体破溃感染,通过静脉补液,给予抗感染,使用康复新与庆大霉素局部换药,患儿痊愈;2例发热,采取对症处理以后,体温恢复正常;3例恶心呕吐,服用维生素后,症状好转;1例皮疹,给予抗过敏药物,症状消退。
3讨论
临床中,血管瘤属于血管生成性疾病,其增殖主要是因为血管生成未得到有效控制[3,4,5]。特点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其退化期与增生期明显,所以,控制内皮细胞增殖、促进内皮细胞凋亡及肿瘤退化利于临床治疗。血管瘤属于婴儿常见良性肿瘤,发病率大约为4.5%,需要注意血管畸形与血管瘤之间的鉴别,二者在临床治疗、预后、表现以及发病机制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对于婴儿血管瘤,具有自行消退特征,在消退以后,大部分不会发生严重后遗症,一些患儿不需要采取治疗,但对于高风险血管瘤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所以,对于血管瘤患儿需要及时进行专科检查,并给予风险评估。目前,治疗血管瘤的方法比较多,需要按照患儿实际病情,选取有效治疗方法,常用治疗方法包含手术切除、激光治疗、局部冷冻、局部注射治疗以及服用普萘洛尔。平阳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抗肿瘤药物,能对DNA合成产生抑制,对细胞代谢功能也有一定影响[7,8]。注射以后,局部药物浓度较高,会对血管内皮产生破坏,阻断DNA的代谢功能以及合成,导致血管内皮脱落、变性以及水肿,继而引发无菌性炎症,促进瘤体萎缩、坏死,血管畸形、血管瘤明显消退;血管瘤疗效同瘤体回流静脉差异有一定联系,对于低回流静脉血管瘤,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效果显著。注射时,加利多卡因溶解,能减轻疼痛,同时地塞米松能延缓平阳霉素所产生的发热反应,疗效确切,各种药物作用机制不同,能起到协同作用,减少并发症。本文治疗同时采取相应护理,治疗前做好准备,并采取健康教育;治疗后,加强局部护理、发热护理、胃肠道护理、过敏反应护理,并做好出院指导。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本组30例小儿血管瘤中15例治愈,10例基本治愈,3例好转,总有效率为93.3%,本组并未出现肺纤维化、肝肾功能变化,其中2例瘤体破溃感染、2例发热、3例恶心呕吐、1例皮疹,给予相应处理后,症状消失。所以,对小儿血管瘤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护理干预,可提升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曾勇.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的疗效观察[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0,25(01):33-35.
[2]周红梅,项道满,罗佩谊,李垣君.激光与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小儿眼睑血管瘤的疗效分析[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1,39(04):72-74.
[3]戴冬平,李智慧,魏晓超.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小儿舌部血管瘤的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03(08):64-66.
[4]赵桂萍.平阳霉素治疗小儿特殊部位血管瘤疗效观察与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01):127-128.
[5]邓远绮.平阳霉素治疗小儿颌面部血管瘤36例疗效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7):75-76.
[6]邵家松,刘群英,岳毅刚,周海,花鸣春,张敏.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286例分析[J].华夏医学,2010,23(06):738-740.
[7]杜秋花,凌励,李晨丝,唐惠云.平阳霉素瘤腔内注射结合手术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04):113-115.
平阳霉素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4例瘢痕疙瘩病人中, 男16例, 女28例;年龄8~48岁, 平均28岁, 其中颈部26例, 头面部18例, 瘢痕疙瘩最大面积为3cm9cm, 病程为1~9年, 平均5年。
1.2 治疗方法
用平阳霉素8mg, 溶于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mL稀释。注射时局部常规消毒, 用5mL注射器, 持5号针头, 自瘢痕边缘进针, 针尖达瘢痕中部, 边缘组织注入量略少于中心部位, 以防正常组织变性坏死, 自进针部位呈放射状注射, 使瘢痕呈现苍白色为度, 注射完毕, 局部加压注射点10min。皮损面积过大者可一次注射多个部位或分区域、分次治疗, 一次用量最大在8mg以内, 2周注射1次, 3次为1个疗程, 若未能治愈, 1个月后再行第2个疗程, 3个疗程后判定结果。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1) 痊愈:瘢痕症瘩或增生性瘢痕完全变平、变软, 自觉症状全部消失; (2) 显效:瘢痕疙瘩基本软化变平, 痛痒等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 (3) 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瘢痕症瘩30%~60%的面积软化变平; (4) 无效:痛痒、色泽等无明显变化, 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 瘢痕质地及大小无明显变化或<30%。
2.2 治疗结果
治疗后随访1年, 44例病人中, 痊愈26例, 约占59.1%, 显效11例, 约占25.0%, 有效5例, 约占11.4%, 无效2例, 约占4.5%, 总有效率95.5%。
2.3 副作用
1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3例出现发热, T<38.5℃, 24h自然消失;1例胃肠不适, 食欲不振, 1h后自然消失;1例出现坏死性溃疡, 与浓度大、注射过多有关, 经抗感染治疗2个月后愈合。未发现皮疹、过敏性休克、肺纤维化及肺炎样变。
3讨论
瘢痕疙瘩是一种常见皮肤病, 治疗比较困难, 容易复发, 主要因皮肤受到创伤后胶原纤维合成与降减平衡失调, 致使局部过量胶原合成与沉积, 形成胶原组织团块, 属于良性皮肤软组织肿瘤[1]。瘢痕疙瘩临床表现为病变呈斑块状、结节状、不规则状或向四周健全皮肤呈蟹足肿样浸润, 病变部位高出皮面, 高低不平, 质硬韧[2]。其治疗方法较多, 大致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 术后易复发, 且病人对手术治疗存在一定恐惧心理, 不愿接受。非手术治疗包括激光或冷冻, 局部注射去炎松, 放射性治疗等, 但均存有不足之处。激光或冷冻治疗、局部注射去炎松治疗有一定疗效, 但易复发。放射性治疗, 易引起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组织硬化、骨坏死等并发症。
平阳霉素 (Pingyangmycin, PYM) 是一种广谱抗肿瘤抗生素, 作用机制是在机体内能够促进Fe2+氧化成Fe3+, 同时产生OH-与DNA结合, 引起DNA单链断裂, 阻止DNA复制, 干扰细胞的分裂增殖[3]。因其疗效确切、安全、简便、疗程短、美容效果好、对骨髓和免疫器官的抑制作用小, 近年来已被我国广泛应用于非癌性病变的治疗。平阳霉素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4], 临床上治疗各种血管瘤, 抑制瘢痕组织血液供应, 使瘢痕组织坏死液化, 另外平阳霉素还能抑制胶原合成酶的活性, 使胶原沉积得以控制[5]。其优点为: (1) 治愈率高; (2) 副作用少; (3) 治愈时间短; (4) 患者痛苦少; (5) 治愈后创面较美观。其副作用为: (1) 疼痛; (2) 发热; (3) 色素沉着; (4) 皮肤坏死; (5) 过敏反应。本组病人治疗有效率高,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证明了平阳霉素能起快速控制瘫痕疙瘩组织的再生与发展, 对瘢痕疙瘩有较好的软化作用。治疗中应很好掌握注射方法, 根据病人年龄、病情轻重、体质状况, 应用适宜的浓度和剂量, 可有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观察证明了本方法对瘫痕疙瘩疗效确切, 具有疗程短, 见效快, 远期疗效好, 安全、实用, 方法易掌握等优点, 为一种较理想的治疗瘢痕疙瘩的方法, 临床可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用平阳霉素在瘢痕疙瘩组织内浸润注射, 使瘢痕疙瘩能快速变软、变平, 控制其再生与发展, 消除临床痛痒等自觉症状。方法对44例瘢痕疙瘩病人, 应用平阳霉素每次注射5~8mg, 皮损面积过大者可一次注射多个部位或分区域、分次治疗, 一次用量最大在8mg以内, 疗程间隔为1个月。结果本组治疗44例病人, 痊愈26例, 约占59.1%, 显效11例, 约占25.0%, 有效5例, 约占11.4%, 无效2例, 约占4.5%, 总有效率95.5%。结论本方法对瘫痕疙瘩疗效确切, 具有疗程短、见效快、远期疗效好、安全、实用、方法易掌握等优点, 为一种较理想的治疗瘢痕疙瘩的方法。
关键词:平阳霉素,瘢痕疙瘩
参考文献
[1]刘文春, 童应强, 杨卫兵, 等.平阳霉素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1, 15 (2) :99.
[2]赵建平, 蔡景龙, 李惠斌, 等.瘢痕疙瘩的鉴别诊断3例报告[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4, 1 (53) :146.
[3]teighner RJ, Povirk LF.Bleomyc in-induced DNA lesions atmutalional hot spots.lmplications for the mechanism of double-strand cleavage[J].Proc Nall Aced Sci USA, 1990, 87:8350.
[4]Galus R, Antiszko M, Wlodarski P.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hyalu-ronic acid[J].Pol Merkur Lekarski, 2006, 20 (119) :606~6081.
平阳霉素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瘢痕患者156例, 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4], 且排除心血管系统疾病、肝肾功能异常、免疫缺陷等情况, 女性患者还要排除妊娠期、月经期等情况。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A、对照组B, 每组52例。观察组中男27例, 女25例;年龄19~59岁, 平均 (36.7±5.3) 岁;病程1个月~29年;皮损分布:面颈11例, 胸口16例, 肩背9例, 腹部5例, 四肢9例, 臀部2例。对照组A中男28例, 女24例;年龄20~59岁, 平均 (35.9±4.8) 岁;病程1个月~28年;皮损分布:面颈10例, 胸口15例, 肩背10例, 腹部5例, 四肢10例, 臀部2例。对照组B中男26例, 女26例;年龄19~58岁, 平均 (37.1±5.2) 岁;病程1个月~29年;皮损分布:面颈12例, 胸口14例, 肩背10例, 腹部4例, 四肢10例, 臀部2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平阳霉素联合曲安奈德治疗。患者取仰卧位, 对患者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 将8mg平阳霉素和40mg曲安奈德注射液进行稀释, 稀释用药为2%的利多卡因4ml。根据患者的病灶大小, 用注射器抽取药液进行注射。注射的过程要稳、慢, 减轻患者疼痛。小皮损注射至瘢痕发白, 约0.3ml即可。大面积瘢痕则需要调整注射方式。1个月治疗1次, 根据患者情况治疗1~2次。对照组A采用曲安奈德治疗。患者取仰卧位, 对患者进行局部皮肤消毒, 将40mg曲安奈德注射液+2%利多卡因2ml稀释后注射到皮损位置。1个月治疗1次, 根据患者情况治疗1~2次。对照组B采用平阳霉素治疗。患者取仰卧位, 对患者进行局部皮肤消毒, 将8mg平阳霉素注射液+2%利多卡因4ml稀释后注射到皮损位置。1个月治疗1次, 根据患者情况治疗1~2次。患者均治疗后随访12个月, 记录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3 疗效评价标准[5]
痊愈:患者在皮损位置的瘢痕痒痛症状消失, 瘢痕有所软化, 恢复和正常皮肤一样的平整度;显效:患者皮损位置的瘢痕消退70%及以上, 颜色变浅, 瘢痕痒痛症状消失;有效:患者皮损位置的瘢痕消退30%及以上, 瘢痕痒痛症状有所减轻;无效:患者皮损位置的瘢痕消退不足30%或无变化。总有效率 (%) = (痊愈例数+显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A和对照组B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注:与观察组比较, *P<0.05;与对照组B比较, △P>0.05
3 讨论
瘢痕可大致分为原发型瘢痕和继发型瘢痕两大类[6]。原发型瘢痕以胸前、肩后较为多见, 在发病初期, 患者往往伴有小红点瘙痒, 逐渐从小到大, 从软到硬, 颜色或鲜红或暗红[7]。继发型瘢痕也被叫做增生型瘢痕, 多因烧伤、烫伤、感染化脓等所致。患者在饮酒或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后出现加重情况[8]。
目前, 治疗瘢痕的主要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冷冻治疗、口服药物等方法, 但均有所缺陷, 如治疗不彻底、复发率高等情况, 影响治疗效果[9]。有资料显示, 采取平阳霉素或曲安奈德治疗瘢痕, 效果较好。临床研究表明, 平阳霉素的作用机制是其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纤维细胞, 使得DNA受到破坏, 影响其新陈代谢, 阻止病毒增殖。而曲安奈德的作用机制是能够有效、长时间的抗炎、抗过敏, 在起作用过程中抑制瘢痕组织母细胞DNA的合成。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 而对照组A和对照组B临床总有效率间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 平阳霉素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瘢痕疗效显著优于单独用药,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瘢痕患者156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A、对照组B, 每组52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平阳霉素联合曲安奈德治疗, 对照组A采取曲安奈德治疗, 对照组B采取平阳霉素治疗。治疗后随访12个月, 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A和对照组B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平阳霉素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瘢痕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独用药。
关键词:平阳霉素,曲安奈德,瘢痕,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 陈静, 吕国忠.中医药治疗瘢痕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5 (1) :126-127.
[2] 欧毅敏, 黄曲雯, 欧阳培英.35例慢性皮肤病患者病灶内注射曲安奈德引起晕厥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国校医, 2012, 26 (10) :783-784.
[3] 邹邕, 梁家义, 黄新.不同形态瘢痕疙瘩术后采用不同方式放射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 :147-148.
[4] Dong X, Mao S, Wen H.Upregulation of proinflammatory genes in skin lesions may be the cause of keloid formation (Review) [J].Biomed Rep, 2013, 1 (6) :833-836.
[5] 王晓辰, 王少华.瘢痕皮瓣与5-氟尿嘧啶在治疗耳部瘢痕疙瘩中的应用[J].青岛医药卫生, 2013, 45 (3) :174-176.
[6] Murao N, Seino KI, Hayashi T, et al.Treg-enriched CD+4T cells attenuate collagen synthesis in keloid fibroblasts[J].Exp Dermatol, 2014, 23 (4) :266-271.
[7] 郭果香, 刘慧焕, 辛燕.瘢痕疙瘩的治疗现状 (优先出版) [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3, 30 (4) :407-408.
[8] Mun JH, Kim YM, Kim BS, et al.Simvastatin inhibits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induced expression of type I collagen, CTGF, andα-SMA in keloid fibroblasts[J].Wound Repair Regen, 2014, 22 (1) :125-133.
平阳霉素 第9篇
囊状淋巴管瘤是一种不常见的进行性发展的良性肿瘤。其治疗方法很多年来手术切除一直被认为是首选[1],但是,切除不完全会导致淋巴漏、伤口感染、病灶复发。肿块浸润性生长的特点,使手术切除时极易损伤到邻近的神经、血管,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局部注射平阳霉素作为治疗头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在临床应用上逐渐得到认可,现将我院应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36例头颈部囊状淋巴管瘤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头颈部囊性淋巴管瘤患者,自2003年1月~2008年1月我院外科收治。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6个月~36岁。治疗前均确诊,通过B超或CT明确囊性淋巴管瘤范围及内部分隔情况。肿块大小(1.21.5)cm~(1220)cm。肿块部位:颈部33例,下颌下区3例。
1.2 方法
平阳霉素(1~8)mg+2%利多卡因(1~3)ml+地塞米松5.0mg配制注射液,用量按(0.5~2)ml稀释液/cm2瘤体面积。药现配现用,充分混匀,严格消毒后,从瘤体周围正常组织刺入,再尽量将瘤体内液体抽出,穿刺点根据瘤体大小选择一个或多个,缓慢注射配制好的注射液,完毕针孔瘤体周围继续加压,压迫至无出血为止。根据瘤体情况注射1~4次,每次间隔4周,最大剂量以8mg为宜。
1.3 疗效标准
治愈:注射后瘤体完全消失,皮肤或黏膜较正常,随访一年以上未见复发;基本治愈:治疗后瘤体明显缩小并停止生长,瘤体缩小80%以上;好转:治疗后瘤体缩小80%以下,但未完全消失者;无效:瘤体无明显改变。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本组36例治疗后,随访所有患者1~3年,CT或B超检查结果显示33例患者的瘤体完全消失,皮肤或黏膜较正常,未出现复发;3例瘤体明显缩小至80%以上,有效率达100%。
2.2 毒副作用
发热3例、胃肠反应2例,局部肿痛的炎症反应2例,均予以对症处理,在3天内自行消退;全部病例均未见发生肺纤维化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3.1 囊状淋巴管瘤最常见于头颈部
囊状淋巴管瘤其特征为位于颈后三角区的软包块,常有波动感、分叶状,一般可透光,为多房性,由多个大小不一的囊性肿块组成,其中有些囊腔相互沟通。其囊和组织膜以不同方向分隔神经、血管和筋膜面;囊液为浆液性,常与一组增大的淋巴结紧密相连,甚或有淋巴结包含其中。平阳霉素治疗囊状淋巴管瘤的作用机制是Fe2+与DNA结合氧化成Fe3+,产生游离基再作用于DNA,抑制DNA合成并离断DNA链,干扰细胞分裂和增殖,导致细胞水肿、变形、破裂及纤维化[2]。平阳霉素注射到淋巴管瘤内部,可能通过抑制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和作为化学刺激物使间质纤维化的双重作用而达到治疗目的。因此,对间质少的囊性淋巴管瘤治疗效果尤为显著。应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我们发现对于囊状淋巴管瘤,特别是单囊性的,平阳霉素瘤内注射往往一、二次就有效果。本组33例患者的瘤体完全消失,3例瘤体明显缩小至80%以上,有效率为100%。
3.2 注射平阳霉素注意事项
平阳霉素属抗生素抗肿瘤药物、会出现较多的副作用:①发热反应:发热是平阳霉素治疗囊状淋巴管瘤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如低热无需处理,如体温高达40℃,按医嘱给予物理降温、退热剂等处理措施,本组发热发生率为8.3%(3/36例)。②胃肠道反应: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给予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发生率为6%(2/36例)。③局部肿痛的炎症反应:注射局部组织充血肿胀,多为药物直接注入瘤体周围组织,或平阳霉素浓度过高,导致瘤体周围组织肿胀疼痛,故配制药液时浓度要准确,注射时要确定针头在瘤体后方可注入药物。出现上述症状,给予对症治疗3天后均自行消退。本组发生率为6%(2/36例)。④肺毒性的防治:应严格控制剂量。成年人累积量不应超过300mg,儿童酌减,避免出现肺炎样病变及肺纤维化[3]。
3.3 体会
尽可能多的抽吸囊液后再注射药物囊肿消退较快。当为多囊性时同样尽可能抽吸多的囊液注药后再换穿刺点抽吸后注射。本文典型患者治疗前经B超及CT确诊为多囊性采取上述方法注射3次,达治愈,本组随访1~3年均无复发。注射的剂量:10岁以下小儿首次注射1~3mg平阳霉素,以后(2~6)mg/次,10岁以上首次4~6mg,以后8mg/次。根据瘤体情况注射1~4次,每4周重复注射一次。结合最新的平阳霉素药物说明,应将年龄控制在6个月以上的婴儿。其治疗优点:可最大限度地保留头颈部的正常形态与功能,避免手术不良并发症。对由于其它治疗方法而失败的患者仍可能达到治愈目的。而且费用低廉,方法简便,局部无创伤,符合美容要求。不会对周边器官造成伤害而影响功能,疗程短,不良反应小[4]。患者易接受,又是临床医生易掌握运用的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另一个原因是其毒性低,对机体免疫功能和造血系统影响小,在小儿血管瘤的局部治疗中应用前景广泛,而且本治疗方法避免了手术的并发症和风险[5]。
综上所述,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头颈部囊状淋巴管瘤安全、有效,合理应用,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俞光岩.口腔颌面部肿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02-404
[2]庄林.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囊性水瘤25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11):111-112
[3]任华益,黄平,丁忠萍,等.博莱霉素的肺毒性反应及其防治[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4(5):3 12-3 14
[4]曾振东,刘坤,王少新,等.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头颈部大囊型淋巴管畸形[J].四川医学,2010;31(4):490-491
平阳霉素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