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手感范文
培养手感范文(精选9篇)
培养手感 第1篇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海口经济学院体育系网球专业课学生和公共体育课网球专选课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1级体育系网球专业课学生32人;2011级网球专选课学生12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的纸质文献和电子资源查询了近期出版的相关专著、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网球运动手感的教学做了新的探讨。
1.2.2 实践经验总结法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分析、研究和探讨加强网球手感教学和训练的有效方法。
2 手感的概念
(1)所谓的外在客观反映主要是指当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同的击球技巧,能够对不同角度的来求,采用合理的处理方法,将来球准确的击回到预想的位置,我们就可以将这种调节能力统称为手感。
(2)一般来说,球感是学生在击球过程中,通过自身本能反应而得的感知程度。并且,这样的感知是具备可控性的特点,是与客观实践相互影响的关系。
(3)手感教学的意义。手感训练是网球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协调和处理球的能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学生在做任何击球动作时都包含着手感的作用,好的手感是又快又好掌握基本功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基本技术教学和手感的训练很好地结合起来;另外,手感与判断、预知、协调,与控制球的节奏有很大的关系,虽然手感反映在更多的各种小球、旋转球等方面,但它始终贯穿于教学和比赛的全过程。
3 影响手感教学的几个重要因素
3.1 训练装备
在网球课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训练装备要有一定的要求,一套适合学生上网球课的装备,对于训练的效果以及手感的培养十分重要。
尤其是在进行球拍的选择过程中,一定要选择性能高、专业性较强的球拍,这是由于球拍作为整个网球活动中的基础装备,其质量的好会对于提高学生手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并且,选择合适的球拍,不仅能够有效增加学生击球的成功机会,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于网球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自发主动的参与到网球训练教学中,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目标。此外,还要尽量选择尼龙细线材质的拍弦,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的击球力量得到充分的发挥,更好的掌握控球的力度,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规范性的技术动作,形成良好的手感。除此之外,求也是其中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无论是球体的弹性,还是重量方面,都需要进行着重的考虑,针对不同训练目标,选择合适的球型,以此来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3.2 动作的规范性
可以说,动作是否规范性对于培养手感有着直接的影响,正确规范的技术动作能够促使手感的迅速形成,从而不断提高学生手感的进程程度。相反的,如果是错误的技术工作,不仅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手感能力,还会从很大程度上,造成肌肉拉伤。
3.3 步法
在实际的网球教学过程中,步法练习也是非常重点的一个学习内容。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网球课程教学时,应该加强对学生步法的训练,使学生们能够掌握正确合理的步法,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这样也为培养学生手感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其次,由于网球运动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而言,对于步法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只有良好的步法,再加上规范的技术动作,才能击出完美的回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步法训练在网球教学中起到了十分关键性的影响与作用,应当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对学生的步法进行严格的把关。
4 手感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握拍的合理放松
所有的击球动作都是依靠手指、手臂等肢体部位共同协调配合的。那么,学生在日常网球练习中,要尽可能保持手腕的放松,能够对球拍进行灵活的运用,这样才能够对击球的力度进行很好的控制。其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向学生重点讲述握拍的技巧方法,如果握拍紧密度过送,就很容易在击球时产生晃动,甚至还会出现球拍脱的现象,这就严重影响了手感的稳定程度。而握拍本来就是一个谨慎细密的过程,手指握拍的丝毫位置都将会影响击球的效果。为此,教师需要在平常的教课与训练过程中,认真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基础指导。
4.2 协调重心与手臂动作
重心和手臂动作处理的得当是增进手感的根本保证,打网球是全身性运动,击球动作除步法移动外,大致可分为重心交换和手臂动作两大部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关联、有机结合的,重心交换是指通过腿、髋、腰各部位的协同用力来完成,手臂动作是指通过大臂、前臂、手腕和手指部位,局部或全部的协调用力和调节来完成的挥拍动作,并且击球时还要通过手臂将重心交换的力量作用于击球的动作之中,可以说重心是根,是支点,而手臂动作则是直接的合成参与者,正确的击球动作都包含着重心的交换和手臂动作的相互作用,绝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偏向于哪一方面,都不利于良好手感的建立。所以老师在教学和训练中,力争将学生重心交换和手臂动作的训练融为一体,做到击球动作简明、合理、干净、协调。
4.3 球的调节
在网球技术中击球动作的丝毫差异,都会直接影响击球结果,所以调节球是击球过程的精华,在手感的反映上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调节球大致可分为:摩擦调节、拍面拍型的控制、力量调节。
4.3.1 摩擦调节
在当前的网球教学中,摩擦调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技巧打法,其主要是通过对拍型进行稳固,再借助手腕、手臂的力量来将网球大力的击出,这是就会因为不同的摩擦部位,制造出球体的旋转弧度。并且,这种击球方法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保持球体在球拍面上的长时间停留,可以有效提高击球运行弧线的精准性。
4.3.2 拍面拍型的控制
它的方法是视来球的旋转不同,来变换击球前拍型的角度,以击球的不同部位来击出下旋球、上旋球或平击球。注意不要因拍型变动太大,无法控制,在对攻时失去得分的机会。
4.3.3 力量调节
它的运用对击球的手感与正确都有直接的关联。力量的使用规律一般以人轻我重和人重我轻为主,在特殊情况下也采用人重我重(对拉)和人轻我轻(反控制)的方法。鉴于中等力量的保险系数高,使用比重大,又具备一定的速度和威胁,因此,在力量使用中可将其作为基本力量来重点训练。
5 提高网球手感教学的训练方法
(1)强化球感的训练。球感是指对来球方向、力量、旋转以及落点的判断能力,好的球感是打好网球的先决条件,更是网球手感练习的重要部分。因此,在网球课开课的第一阶段要强化球感的训练,单人或双人持拍的练习。
(2)手感的建立是经过大量的击球练习而获得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多球练习来培养学生击球的手感,提高击球的技术。
(3)配合脚步移动,进行近、中、远距离的对墙击球练习。对墙击球练习是提高距离感、球感、手感的有效练习方法。
(4)近距离双人传接球,可采用切球、削球、旋转球来进行练习,从中体会手感。
6 结语
培养手感 第2篇
关键词:高校;网球教学;手感培养;途径
网球手感是指学生在对网球速度、方向的感性判断,并在回球中采用正确的击球动作和速度。手感是一种感性的认识,但却与网球训练中的技术动作、装备和心理等具有直接关系。这种直观的感知要在正确的技术引导下经过多次的训练形成。手感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击球效率,提高网球动作的连贯性和熟练性。网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高校必须清晰的认识这一点,在教学中采用正确的手段培养学生的手感,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影响网球训练手感的因素
首先:学生的运动装备是影响其手感的重要因素之一。装备影响学生的击球准确度和跑位速度。因此,要培养手感应选择专业的网球运动装备,包括球拍、拍弦以及网球本身。从而增加其击球成功率,培养其动作的规范性。在网球的选择上,要考虑学生的技术特点和技术水平,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选择不同重量和不同弹性的网球,通常初学者发球可选择重量大、弹性高的网球,以逐渐提高其发球质量。而接球则可选择重量轻的网球,以培养初学者的手感。
其次:在网球训练中,技术的规范性对手感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采用规范的动作有助于学生在练习中掌握网球的运动路线,从而实现正确击球动作以培养手感。同时,网球教练还应采取积极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心理。实践证明,在放松状态下,学生的击球水平能够得到提高,握拍力度和手臂动作也相对更准确。因此,在高校网球教学中,正确的心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网球训练手感,促进其网球水平的提高。
最后:网球运动中,正确的步伐是培养学生手感的重要方法之一。正确的步伐能够提高学生击球的准确性,从而使其网球技术得以发挥。网球具有实践性,其对移动步伐具很高的要求,正确的技术动作与合理的步伐都能够对手感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要求教师在网球教学中严把步伐关,致力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步伐,以培养学生的手感。基于网球教学的实践性,比赛也有助于学生手感的提高,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比赛是高校网球教学中的重要策略之一。
二、大学网球教学中对加强手感培养的探索
(一)多球练习
在网球教学中,采用多球练习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敏捷度,同时通过击球成功率可促进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多球练习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技术水平选择不同的发球速度,提高其击球的准确率。在发球中教师还应保证连续性,这也是多球练习教学的意义所在。通过连续击球,学生的技术动作快速形成,能够对网球落点进行正确判断。为培养其手感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进步不断变换球的线路和速度。
(二)重心以及手臂动作的处理
在网球运动中,保持学生的重心以及正确的手臂动作可以强化学生的手感。重心与手臂动作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只有学生在击球过程中保持腿部和手臂上动作的正确性,才能确保重心稳定,从而保证击球效率。当然,手臂上的动作要依靠手臂、手腕和手指之间的协调配合。也就是说,在网球运动中,身体重心是其击球支撑点。在重心稳定的基础上,合理使用手臂力量,完成击球和发球动作,在不断的击球过程中,学生的手感将得以提高。教师作为网球教学指导者,应注意二者之间的配合,并且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创新。对于初学者,要保证技术动作的标准性,而对于具有一定基础或可以参加比赛的学生来说,可简化击球动作,依靠重心的转换和手臂的配合提高其击球速度和准确性,培养更加专业的网球人才。
(三)借力发力
借力发力即根据对球速的判断选择合理的击球力量。借力发力使学生形成对网球落点和速度的直观认识,有助于其良好手感的培养。学生可根据球速和球对球拍以及手臂的振动选择击球速度。当然,这需要学生长期的观察和训练以对不同旋转速度的球进行正确的判断。另外,在回球过程中击球者还要主动发力,增加球的旋转,提高击球效率。借力发力使回球速度更高,带给对手压力的同时提高了回球方的信心,因此有助于手感的培养。回球训练对学生的手臂动作和击球敏捷度有较高要求,在回球过程中,学生要自然的利用前臂和手腕发力,提高球的速度甚至改变球路,在网球手感培养中十分重要。
(四)调节学生心理,促进对手感的培养
心理调节也是培养手感的重要方法之一,轻松的心态有助于提高击球准确度。在轻松的心态下学生的握拍动作更准确,重心稳定且手臂动作更协调,对手感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因此,网球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训练动作的标准性。还要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采用心理辅导的方式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心态下,使其积极参加网球运动。以享受为前提的网球运动和网球比赛有助于学生手感的养成和提高,也实现了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三、总结
近年来,网球运动逐渐在大学校园兴起。作为一种特殊运动,网球运动对参与者的手臂力量、技术动作具有较高要求。由于我国网球运动和网球教学发展时间尚短,因此学生在训练中手感差、技术动作不到位,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手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网球教师的重要任务。基于此,网球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目的,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网球兴趣,并培养其手感。(作者单位:新余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华勇.试论网球运动手感[J].学术论坛,2011(3).
[2] 田玲.网球运动手感以及手感训练[J].陇东学院学报,2009(2):91-93.
培养手感 第3篇
一、“观感”、“手感”与“欣赏力”的关系
“观感”是指观者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观察与品读, 形成的关于该美术作品的内心感受, 是最直观的欣赏, 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重要手段。“观感”是中国画欣赏能力的基础。通过对“观感”的培养, 教给学生多样化的观察方法,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品质。
中国画的绘画技巧和材料的特殊性, 导致了中国画在绘画过程中手的运用非常灵活和丰富, 运笔中的提、按就是通过手的微妙变化呈现出来的技法, 所以中国的书画具有很强的“手感”经验性。而对这种“手感”经验的欣赏是无法通过单纯的看来感受的, 只有通过欣赏者的亲身尝试才能欣赏得到。因此, 笔者提出了在小学中国画的欣赏教学中增强“手感”的培养, 达到学生对作品更深入更全面的欣赏。
无论是“观感”还是“手感”的培养, 最终目的都是切实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欣赏力, 这三者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循环关系, “观感”通过提高学生的“眼力”促进学生欣赏力的提高, 同时也为“手感”的培养奠定基础。“手感”的培养是在“观感”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亲手体验和再现中国画技法的方式进行深入的探究式欣赏。学生通过对作品中运笔用墨的体验与临摹, 对作品的价值和中国画特有的形式美感有更深的认识, 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力。同时“手感”的体验又对“观感”中形成的观点和判断进行实践性的检验, 并通过检验进一步地完善, 以达到两者的交替式提高。而欣赏力的提高, 更是为“观感”和“手感”的提高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原则, 三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因此, 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三者的相互促进关系, 建立起培养学生中国画欣赏力的良性循环, 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中国画欣赏能力。
二、培养“观感”, 提高学生欣赏的“眼力”
1. 科学设计内容, 拓宽学生视野
在欣赏内容的选择上必须遵循两个原则, 第一, 立足教材, 以学生发展为本, 做到“精选审美对象”。第二, 打破局限, 促进更好发展。教材往往存在内容的局限性, 教师应该打破教材的桎梏, 进行有效拓展,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欲。
除了内容的选择, 内容的编排也非常重要, 这关系到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编排时可以按照中国画的题材进行, 见表1。也可以按照画家进行, 争取每学期都选择部分优秀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 一般安排2-4个课时。同时每个学期的内容都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注重相互间的内部逻辑, 方便学生对中国画有整体的宏观了解。
学生通过每个学期的欣赏单元学习, 从大量的作品欣赏中学到更多关于中国画的知识, 认识很多著名的画家, 了解他们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学会了中国画的简单评价方法, 了解了中国画的形式美感, 这将对学生自己的国画练习和创作起到很大的帮助。
2. 丰富欣赏形式, 加强学生参与
建构主义教学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欣赏教学中, 并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在欣赏课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各种不同的形式和教学方法, 表2列举了部分欣赏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 每一节课中采用多种欣赏形式, 例如在游戏式中往往会加入教师的介绍和讲解, 合作式会和问卷式等联合使用, 因此各种欣赏方式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只有把各种欣赏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才能发挥它们的最大作用, 吸引学生参与到欣赏活动中, 达到最好的欣赏教学效果。
三、培养“手感”, 提高学生欣赏的深度
“手感”培养的方式有很多种, 临摹作品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在亚马林·加博·林德爱所著《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一书中专门介绍了美国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案例, 在这些案例中, 学生除了要了解某位画家或者某个流派, 更多的时间学生用来临摹画家的作品和根据画家的风格自己创作作品。学生在临摹时必须比任何时候都要认真地观察作品, 并在观察中有所思考, 而这种深入的带着思考的观察对于学生了解作品是很有帮助的。有了观察再进行临摹, 最后达到提高欣赏力的目的。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能把握关键步骤, 提高教学效率。
【案例1】一堂“手感”培养课的操作程序
通过上图不难看出要上好一堂“手感”培养课, 读画和技法是关键。读画是临摹的前提, 拿到画直接临摹会使临摹失去方向和重点。技法是教学的重难点, 所以在临摹课上, 教师依然要加强示范, 特别是对难点的解析性示范, 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原作, 学到更多内容。
1. 先读画后动笔, 明确临摹方向
作为优秀的美术作品, 画家在绘画的过程中必定融入了很多他的美学思想, 在临摹之前, 师生必须对原作进行分析与解读, 了解作品的思想和内涵, 了解画家在创作中的想法和创作的意图。但是小学生的读画能力还不是很强, 他们在读画过程中往往只关注画面的内容, 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引导和启发, 为更好地临摹作品做好准备。
【案例2】引导学生“读画”教学片段
师 (出示关良戏曲人物画作品:《三打白骨精》) :
你了解这个故事吗?
(生回忆故事内容)
师:这张画在整体造型上给你什么感觉?
(生观察并回答:造型简练, 用简单的笔墨表现人物的动作)
师:画家在表现时用的线条有什么特色?
生:粗细变化, 深浅变化
案例中教师通过问题和图片引导学生深入地读画, 从造型到线条, 从构图到色彩, 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能更好地把握画家的特点, 从而能在临摹中学到更多,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手感”。
2. 先学习后创新, 夯实技法基础
临摹课的目的是要通过学习画家的作品, 了解构图、用笔、用墨等很多技法, 所以在第一次临摹时要尊重原作。
【案例3】《竹》教学过程
1.欣赏郑板桥的竹, 研究郑板桥竹叶的画法。
2.教师示范郑板桥画中不同的竹叶画法, 学生认真临摹作品。
3. 分享临摹心得, 交流遇到的困难并与教师一起研究解决。
4. 学习郑板桥画竹的方法, 学画一幅《竹》。
案例中学生对郑板桥的竹先进行了研究再进行临摹最后自己尝试, 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做到胸有成竹, 对“手感”的培养也更加扎实。在教学中也可以运用阶段式临摹的方法, 即在临摹了几件作品后, 对技法有比较高的认识以后, 加入自己理解的临摹作品。总之, 不管是哪一种临摹方式, 都要注重先学习后创新, 这样临摹课的教学效果才能达到最佳。
3.先局部后整体, 理清画面主次
中国画的临摹与儿童画的临摹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为中国画的材料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 这增加了学生在临摹时的难度。为了让临摹的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可以先采取重点临摹的方式, 再进行整体的临摹, 这样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就会有目标, 临摹的效果也会更好。
【案例4】林风眠作品《舞》的欣赏和临摹
1.分析林风眠作品中的白鹭的动作与墨色变化。
2.教师示范林风眠画中白鹭的不同动作。
3.学生临摹林风眠画的白鹭, 如图3。
案例中学生和教师一起重点学习了林风眠的白鹭, 通过讨论、示范、临摹, 学生对林风眠笔下的白鹭的线条、动作了解得比较透彻。在“手感”的培养过程中就是要抓住重点, 对画家有代表性的东西进行重点的学习, 这样学生的“手感”才是扎实稳固的。
“手感”虚拟互动 第4篇
阳狮锐奇互动旗下的Digitas(狄杰斯)法国办公室前不久为Nissan日产的JUKE车创作了一个堪称革命性的互动体验装置。
除了官网上的普通3D互动体验外,他们找来了一家叫Ayotle的互动媒体技术公司联手开发了一套虚拟导航装置。操作很简单,只需要在一张白纸上画上各种浅显易懂的按钮示意图,然后随意找各种实体物品(比如旧瓶盖、瓶子、锅盖)来代替按钮。你只要旋转、拧动那些瓶盖,神奇的事情就会发生——投射在白纸上的Nissan JUKE汽车会跟着一起转动,而点击白纸上的颜色色块,汽车就会自动转换喷漆颜色;更神奇的是,进入驾驶模式后,只要控制一个锅盖,汽车就会跟着你的动作任意驰骋。
没错,他们已经不满足于通过鼠标和键盘来与消费者进行互动,而对消费者来说,这也是全方位观察了解座驾的一个新奇的方式。
事实上,这一技术原理并不复杂:利用软件和一套3D动态捕捉系统来监视消费者的动态反应,再根据动作来调动操控,仅此而已。但这种解放鼠标,完全回归原始手部动作的创想却让人醍醐灌顶。
在Digitas眼里,这个创意其实也并非临时起意,而是受到之前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位大学生的启发。这两位奇客(Geek)开发了一套叫Makey Makey的装置和软件,能把所有实体物品变成键盘和操纵杆。正是这种大胆创意激发了广告人的灵感,并把导航栏渐渐演变为用瓶盖和锅盖组成的实体操纵杆,让用户体验升级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然境界。
把互联网的操纵体验用实体化的物品嫁接到现实世界中,这种做法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创意,它甚至可以是一种未来户外广告的发展方向。
影响网球运动中手感训练的因素 第5篇
关于对手感的概念我们可以从外在的客观反映和内在的主观感受两方面加以描述。外在的客观反映:当一个网球运动员掌握了击球动作和调节方法后, 在处理不同来球 (包括不同力量、落点、旋转和节奏的球) 时, 都可以合理、准确地将球回击到自己所想打的位置上去, 这种处理球的能力就是手感。内在的主观感受:指运动员在击球时对各种来球的感悟程度和对自己击球过程的控制程度, 这种主观的感悟和控制, 如果与客观要求相符或相近, 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 那就是所谓手感强。上述两方面的能力和“手”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所以也被称为“球感”。
2、影响手感的训练的若干问题
2.1、放松问题对手感的训练影响
运动员在挥拍击球时, 分布在肌纤维外表和肌腱内的感觉神经末梢, 会随着肌肉的运动, 产生压力刺激而兴奋, 这个信号经神经系统传导到大脑皮层的动觉中枢, 通过分析综合, 来感知击球时身体各部位运动的情况, 这就是“本位感觉”。大脑皮层通过本位感觉和视觉、触觉、内感受器的相互作用, 才能随环境的变化调节肌肉的动作, 实现击球动作的精确和协调。因此, 击球前越是放松, 击球时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压力刺激产生的冲动就越强、越清晰, 大脑皮层对此神经冲动的分析才能迅速而准确, 整个分析器对外界变化的敏感度就越高, 击球时运动员手上的感觉也将愈加精细。例如, 当运动员运用放小球技术时, 只要手是放松的, 即便一时判断不清, 在触球的一瞬间还是有所感觉的, 并且有迅速调节的余地, 将球回击过网;反之, 手臂处于紧张状态, 遇到放小球时, 击出的球与一般抽击球的效果无异。可见, 紧张容易引起身体僵硬, 使机体反应敏感度降低, 导致击球、调节和手感都受到了影响, 而放松则是培养良好手感的先决条件。
2.2、重心交换与手臂动作对手感的训练影响
重心和手臂动作处理得当是增进手感的根本保证和一大要素。打网球是全身性运动, 击球动作除步法移动外大致可分为重心交换和手臂动作两大部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密切关联、有机结合的。重心交换是指通过腿、髋、腰各部位的协同用力来完成的。手臂动作则是指通过大臂、前臂、手腕和手指部位局部或全部的协同用力和调节来完成挥拍动作, 并且击球时还要通过手臂将重心交换的力量作用于击球的动作之中。因此, 在分析击球动作时, 可以说重心是根, 是支点, 而两臂动作则是直接的合成参与者。绝大多数击球动作中都包含着重心交换和手臂动作的相互作用, 它的一般规律是用重心交换来带动手臂动作。绝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 偏向于哪一方面都不利于良好手感的建立。
2.3、借力中发力 (合力) 对手感的训练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 对方来球力量越大则球与拍接触时手上的感觉和反映就越深 (除高压外) , 这是因为我方受力大, 球在拍面上的吃球度就会加深, 我方将会敏感地感受到对方来球的力量和旋转, 回击时就比较容易。使用借力中发力, 在上升期后段和最高点击球最为恰当, 那是因为上升期前段击球出手的时间太短, 速度过快, 不易调节、掌握和稳定, 而在下降期击球则球的前进力很小, 不易借力, 只有靠自身的发力, 从速度和手感上都较差, 而在上升期后段和最高点击球, 既能利用球在上升期运行的前进力进行合力, 又保证击球时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调节。因此, 可以讲在回击一般球时, 上升期后段和最高点是较为理想的时间, 鉴于在上升期后段和最高点在击球时间占的比重很大, 故可以把它们作为基本的击球时间来重点训练。
2.4、调节球对手感的训练影响
在网球技术中调节球是击球过程的精华, 在手感的反应方面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调节球的种类大致可分为摩擦调节、拍型调节和力量调节等3种。
2.4.1、摩擦调节
摩擦调节是目前多种打法在实践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的要领是:击球前拍型固定, 击球时通过前臂、手腕的力量, 发力摩擦球的不同部位以制造球的旋转和控制球的运行弧线。它的优点是球在拍面上停留时间长, 击球的弧线好, 所以手感较强, 准确性高。
2.4.2、拍型调节
拍型调节。它的方法视来球的旋转不同, 来交换击球前拍型角, 以击球的不同部位来击出下旋球、上旋球或平击球。但因拍型变动大, 不易控制, 在对攻时易失误。视来球的旋转不同, 变换击球前的拍型角度, 以迎击来球的不同部位击出下旋球、上旋球或平击球。因调节时拍型的变动较大, 手感不易控制, 在对进攻时容易失误。
2.4.3、力量调节
力量调节。力量的使用对击球的手感与准确有着直接的关系。力量的使用规律一般以人轻我重和人重我轻为主, 在特殊情况下也采用人重我重 (对拉) 和人轻我轻 (反控制) 的方法。鉴于中等力量的保险系数高, 使用比重大, 又具备一定的速度和威胁, 因此, 在力量使用中可将其作为基本力量来重点训练。
3、小结
总之, 网球运动的球感和手感除了受上述主观方面的影响外, 也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 这些客观因素是不可知的, 它们大致有:网球场场地的材质影响球的运行速度, 从而影响运动员的球感和手感;网球拍材质的日新月异, 对球感和手感的提高大有益处;比赛时风向、风速的变化将会影响球感, 进而影响运动员的手感。建议在平时教学与训练中让运动员在各种条件下训练, 让这些客观因素在运动员头脑中形成动力定型, 使之在竞赛中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球感和手感日益被人们重视, 已成为科研、训练和选材等方面的重要课题。手感教学与训练, 对网球运动水平提高至关重要, 良好的球感和手感建立非一日之功, 要从小抓起, 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陶志翔.跟专家练网球[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8.
[2]钱铁群.趣味体育游戏[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6.
大学网球教学中对手感的分析与探索 第6篇
1、手感的定义
1.1 手感的定义分为内在主观感觉和外在客观反映两部分
1.1 1 内在主观感觉:
即是球感, 指在击球时对各种来球的感知程度和对自己击球的感知程度, 这种感知是具有可控性的, 并且这种感觉是与客观实践相接近的。
1.1 2 外在客观反映:
指在掌握了各种击球动作, 调节方法, 处理不同来球, 都可以合理, 准确的将球回击到自己所想打的位置上, 这种处理和调节的能力就是手感, 所谓的手感好就是这两方面的能力强。
2、击球动作中的不放松对手感的影响
放松是培养良好手感的先决条件, 如果紧张引起僵硬, 而手臂处在紧张僵硬状态下击球, 是不可能有好的手感, 因为在挥拍击球时, 缠绕在肌纤维外和埋在肌腱内的感觉神经末梢会随着肌肉的运动产生压力刺激而兴奋, 这个信号经神经传导系统到大脑皮层的动觉细胞, 来感知击球时身体各部位运动情况, 这就是本位感觉, 大脑皮层通过本位感觉和视觉, 触觉, 内感受器的相互作用, 才能随环境的变化调节肌肉的动作, 实现击球动作的精确和协调, 因此击球前越放松, 击球时神经末梢受到的压力刺激产生的兴奋就越强, 越清晰, 大脑皮层对此感觉分析才迅速, 准确, 敏感度高, 击球时手上感觉将加深。例如在放小球技术时, 只要手放松, 即使判断不清, 在触球一瞬间还是有所感觉的, 能够迅速的调节将球回击过网, 反之手臂紧张, 遇到此种情况击出的球就与一般抽球效果无异了, 产生上述情况就在于过分紧张, 引起神经末梢兴奋的信号不强, 不清晰, 大脑皮层在分析综合就会模糊不清, 敏感度差, 导致击球动作和手感都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 放松是关系到手感好坏的重要, 我认为要明确三个问题:
2.1 握拍的放松:
击球动作是由手臂, 手腕, 手指的相互配合发力完成的, 握拍的合理放松, 手腕, 手指的运用才能灵活自如, 但握拍放松要适度, 握拍过松击球时球拍易产生晃动的弊病, 同样会影响击球的手感和稳定性, 甚至手指的位置差分毫都会引起紧张。
2.2 球前的放松:
击球前的手臂放松对手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击球前手臂放松取决于准备动作的协调, 步法移动, 重心交换及开拍时手后拉不当, 都会引起手臂或周身肌肉的紧张, 而影响击球的手感, 因此在击球前一定要保证步法移动合理, 重心交换适宜拉拍时手自然放松, 整个身体, 手臂在击球时动作才能协调柔和, 有好的手感。
2.3 击球后的放松:
网球运动击球是连续的过程, 击球后的放松是为回击下拍球做好准备, 它对于击球时的手感同样重要, 但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在击球过程中务必要将击球点稳定, 动作协调, 要用重心还原为主, 带动手臂还原, , 有利于手臂在下一次击球时的稳定和放松。
3、影响手感的外在因素
网球场地的材质影响球的速度, 从而影响手感。
网球拍材质的日新月异, 对手感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打球时的风向, 风速对手感有很大的影响。
4、提高手感的练习方法
4.1 多球练习:
根据练习者的实际水平及需要, 发给不同落点和速度的球, 保证球的旋转, 固定, 和连续性, 这些练习有利于提高手感和适应各种变化来球的能力, 良好的手感能提高击球质量, 迅速掌握各种击球技术。
4.2 重心和手臂动作处理得当是增进手感的的根本保证和一
大要素, 网球是全身性运动, 击球动作除步法移动外大致可分为重心交换和手臂动作两大部分,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密切关联, 有机结合的, 重心交换是指通过腿, 髋, 腰各部位的协同用力来完成的, 手臂动作是指通过大臂, 前臂, 手腕和手指部位, 局部或全部的协调用力和调节来完成的挥拍动作, 并且击球时还要通过手臂将重心交换的力量作用于击球动作中。因此在分析击球动作时, 可以说重心是根, 是支点, 而手臂动作是直接的合成参与者, 绝大多数击球动作中都包含着重心交换和手臂动作的相互作用, 它的一般规律是重心交换来带动手臂, 不能将两者分开, 偏于哪一方, 都不利于良好的手感建立。特别提出两个同一性, 即:同一时间向同一方向发力, 尽量简化击球动作, 将重心交换和手臂动作融为一体, 力争使击球动作简明, 合理, 干净, 协调。
4.3 随着击球难度的加大, 利用借力中发力对建立良好的手
感, 稳定技术的发挥, 是至观重要的, 掌握借力发力的技巧, 我认为有以下三方面问题需要明确。
4.4 借力发力:
在一般情况下, 对方来球力量越大则球与拍接触时手上的感觉和反映就越强越深, 因为受力大, 球在拍面上的吃球度就会加深, 将会敏感的感觉到对方来球的力量和旋转, 回击时就比较容易, 球在上升期前进力最强, 这时击球受力是最大的, 当球下降期时, 前进力就会减弱, 这时击球受力就会小一些, 在击球时, 除借到对方力量外, 在加上自身的发力, 两个力量合在一起, 击球时产生的速度力量就非常大。它不光能增加手感, 而且威胁性较强。
4.5 基本的击球时间:
使用借力发力, 在上升期后段和最高点击球最为合适, 因为上升期前段击球出手时间太短, 速度过快, 不宜调节, 掌握和稳定, 而在下降期击球的前进力很小不易借力, 只有靠自身发力, 从速度手感上都较差, 而上升期后段和最高点击球, 既能利用球在上升期运行的前进合力, 又保证击球时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调节, 所以上升期后段和最高点是较为理想的击球时间。
4.6 爆发力:
击球时前臂, 手腕突然集中加速用力, 就是击球的爆发力, 其特点是突然性强, 速度快, 手感较好, 出手时爆发用力, 速度加力量的挥拍可以抵消来球的旋转, 控球效果良好。在网球练习中抓好手感训练, 是对迅速掌握和提高网球技术必不可少的一项。
5、结论与建议
结论
(1) 通过实践, 放松是培养好手感的先决条件
(2) 重心和手臂动作处理得当是提高手感的一大要素。
(3) 掌握借力发力是建立好手感的重要问题。
(4) 调节球是击球过程中手感的集中反映。
建议
培养手感 第7篇
1 “手感目测”法的选蛾方法
把拆对后的雌蛾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前翅基部, 用左手的食指拖住蛾腹部, 把左手拇指放在蛾背部4~5环节处向下轻轻按压, 这时通过手感和目测就可以对雌蛾的优劣作出选择。优蛾的手感是腹部饱满、软硬适度, 稍有折脆骨的感觉;劣蛾的手感是腹部松弛, 腹部中空, 尾部自然下垂。目测的最佳位置是背部第2~3环节, 这是由于雌蛾主要病变的观察要通过血液和脂肪的变化来判断。运行血液的唯一一条背脉管位于中肠上方, 背脉管中的大血管开口在脑前, 终止于中胸和心脏相连, 心脏部位两侧的三角形心翼肌和体壁相连, 在血液由后向前的定向流动过程中, 血液中携带的微粒子等病原物被附着在心翼肌上, 病变特征十分鲜明。值得注意的是, 雌蛾的尾部要和左手拇指处于平行位置, 防止蛾尿溅到人身上。
2 “手感目测”法的选择标准
2.1 软化病蛾
1) 水节蛾:
这类蛾的环节有淡绿色水涡, 腹部松弛, 尾部自然下垂, 这类蛾大多由于蚕期管理不当所致, 对子代的不良影响很大。
2) 水肚蛾:
这类蛾前翅脉直硬, 腹部大幅度收缩, 血液湖绿色, 成熟卵粒很少, 产卵时有大量尿液散布在纸面上。
3) 杠子蛾:
背脉管两侧呈褐色、暗褐色或黑色双线, 轻度时较难发现, 重度时环节松弛, 卵量不足, 活泼性差。
4) 尾部水渍蛾:
这类蛾在腹部末端2~3环节表面可见水渍状, 鳞毛倒伏, 有的粘有蛹皮或蚕蜕, 腹部极度松弛, 活泼性极差。
5) 中胃残留蛾:
这类蛾环节松弛, 成熟卵少, 手感体内有硬物存在, 剖开后可见畸形中肠, 内存食物残渣。
2.2 微粒子病蛾
由于每个蛾体感染的微孢子虫数量不同, 肌体的受损程度就有差异, 因此, 病症表现一般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程度。
1) 轻度症状:
从蛾的外表看不出明显差异, 但可见血液灰黄色浑浊, 卵粒外表颜色不鲜明, 显微镜检查时微孢子虫密度很小。
2) 中度症状:
鳞毛偏少, 蛾翅在灯光下透明度较高且完整性差, 血液灰色浑浊, 有红褐色渣点分布, 蛾体活泼性差, 腹部略松弛。
3) 重度症状:
蛾翅脆弱, 大多不完整, 鳞毛少, 蛾翅在灯光下透明度高, 血液浑浊, 有黑褐色、红褐色渣点分布, 渣点在蛾体内经手轻揉可发生移动, 显微镜检查时微孢子虫密度很大。蛾体环节松弛, 交配能力差, 大多发生在提2~3遍对时。
2.3 线虫寄生蛾
在辽宁部分蚕区有春蚕和秋蚕被线虫寄生的现象, 经施药后线虫被杀死, 但线虫尸体以黑斑、黑条状存在于蛾腹中。这类蛾在秋期翅色淡黄、羽化迟缓, 血液颜色和正常蛾无异, 但这种黑斑却很容易和重度微粒子病蛾相混淆, 选蛾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2.4 卒倒病蛾
这类病蛾大多发生于秋制种期, 以高温、闷热、多湿气候条件发病明显, 以挂茧密度大、捉蛾不及时为发病前提条件, 具有发病急速、危害量大、补救措施缺乏的特点, 但发生年份不多见。这类病蛾血液呈墨汁样或浅黑颜色, 大多不能产卵, 即便能产少量卵也不能孵化。戚奎恩研究员认为这是一种细菌病, 经伤口传染[1]。
2.5 倒蛹蛾和穿茧蒂蛾
倒蛹是由于摘茧时期不当或种茧放置方式不当引起的, 出蛾时从无蒂端非正常发生;穿茧蒂蛾是在种茧上串时由于操作疏忽或因种茧茧蒂短不明显上串出现的一种现象, 由于蛾的出口被穿茧线阻隔和种茧挤压, 出蛾异常。这两类蛾外表和血液同正常蛾无异, 只是蛾翅大幅度萎缩, 翅脉呈波浪形 (俗称蜷翅蛾) , 头部鳞毛脱落, 这类蛾经常被看做病蛾淘掉。
2.6 抓伤蛾
抓伤蛾是由于挂茧密度大、捉蛾不及时、交配密度大、提对不及时等原因引起的一种蛾体外部损伤。是血液由伤口溢出后因血液本身的癒伤作用而形成的血痂。这类蛾环节松紧度、血液和外部体征和正常蛾无异, 但环节上布满黑色斑点, 手触时不移动, 这是和重度微粒子病蛾的主要区别。
2.7 石腹蛾
这类蛾卵色乳白, 血液量稀少, 手捏腹部没有柔软感, 如同手捏沙粒, 有“咯吱咯吱”的感觉, 此类蛾发生量不大, 不能产卵, 其病因尚不明确。
2.8 开对蛾
开对蛾是生产中常见的现象, 这类蛾大多在开对后已经产出部分卵, 所以尽管血液没有异常, 但蛾尾部尖细, 卵量少, 卵色淡绿, 不成熟卵多, 环节松弛。如果开对时间过长, 就没有选留价值了。
3 不同条件下的选择参考
柞蚕在放养过程中由于品种、饲料、区域、气候条件等因素的不同, 蛾期选择时表现就存在差异, 如果以某一特定条件做参照, 就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所以, 在具体生产实践中要适度灵活掌握。
3.1 不同品种差异
柞蚕的不同品种是适应不同区域和不同历史阶段的选择结果, 有的品种腹部普遍较松弛, 盘珠状很少;有的品种腹部普遍较小, 有的血液呈黄、淡绿等不同颜色, 有的卵粒呈白色、绿色或淡绿色等。
3.2 不同饲料差异
对于同一品种来说, 用辽东柞放养时蛾期血色偏淡, 用槲柞或蒙古柞放养时血色偏黄;用一年生芽柞或槲柞、锐齿槲栎放养时, 蛾腹部松弛。
3.3 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的差异
对于同一制种期而言, 温度和湿度对雌蛾选择有一定影响。高温时, 蛾体内水分散发很快, 蛾体就收缩, 盘珠状明显, 反之就显得松弛;出现降水天气时, 空气湿度大, 蛾体水分散发很慢, 就显得松弛。
参考文献
培养手感 第8篇
应用该系统可评估各类纤维制品包括高精面料, 无纺布及日用纸张的舒适性, 是织物制品质量控制必须的工具, 为各类高档产品定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填补了国际行业空白, 为建立中国和世界纺织品手感评估检测标准奠定了基础。
这套仪器由计算机全程控制和分析, 单项测试可提供多种织物手感参数, 操作简便快捷, 应用领域广泛, 并具有极高的性价比。
目前已试生产几十套测试仪, 已被国际著名大公司采购。如能得到政府及民营企业资助, 产品将迅速广泛应用于纺织、医疗、日用消费品市场。
技术成熟度:专利、大规模生产
便携与手感兼具 第9篇
短小精悍的个性外观
FILCO迷你啦蓝牙机械键盘的尺寸为297x124mm,重量680g,外观设计延续了FILCO一贯的全黑风格,看上去短小精悍。键位设计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短小的空格按键,考虑到有部分用户可能会不习惯,FILCO迷你啦蓝牙机械键盘还可以通过键盘背面的DIP将两边的Fn键调节成空格键,增加空格的长度,方便使用。此外,S、D、F、E四个按键也可以当作上下左右的方向键来使用,满足了游戏玩家在方向键方面的需求。键盘的辅助功能按键在键盘的右侧,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情况进行自定义调节。
键盘的数字键同时也是F1-F12的功能按键,键盘左下角的按键保持不变,传统的WIN键的标志改成了英文“Win”。而键盘右侧下面有个APP的按键,可以实现右键的功能,如果用户不习惯,可以通过DIP关掉该键,但同时Win键也会关闭。
黑轴游戏手感出色
这次评测的FILCO 迷你啦蓝牙机械键盘采用的是CHERRY原装黑轴,黑轴的声响没有茶轴和青轴那么大,手感以及段落感也不太明显,不过在游戏方面的体验却是它们不能比拟的。而通过操控KOF2002、魔兽争霸等游戏可以发现,FILCO 迷你啦 蓝牙机械键盘基本没有出现按键冲突的状况,其顺畅灵敏的手感在游戏之中具有非常出色的操控性。
而键盘背面的左上部分设有DIP调节键,用户可以根据自己使用键盘的习惯来调节相应按键的功能,详细的调节方法大家可到官网上进一步了解。
总结:便携性与手感的完美结合!1099元售价针对高端用户群体
培养手感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