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推进范文
篇章推进范文(精选6篇)
篇章推进 第1篇
中国上海, 2014年11月11日-近日, 全球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德国库卡�KUKA) 公司在广州隆重举行了其广州分公司的新址庆典仪式, 库卡公司的高级管理层及其合作伙伴和客户一同出席并共贺此一重要时刻。库卡公司广州分公司的新办公地点位于萝岗区科学大道科汇金谷科汇三街4号C3-102, 目前有员工20多人, 负责进一步拓展库卡公司在中国华南地区的业务和提供本地化的服务, 以及满足该地区客户和合作伙伴曰益增长对工业自动化的需求, 进一步推进华南地区自动化产业的优化升级。
篇章推进 第2篇
吉林要美,农村必须美。繁荣农村,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4年,全省本着“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的总体要求,突出农村生产发展和民生建设重点,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创建美丽乡村为突破口,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提高农村居民人口文明素质,让农村成为城乡统筹的亮点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2014年7月19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到吉林调研,考察了绿园区新农家村,对我省新农村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8月9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到吉林市大荒地村调研,赞扬吉林省新农村建设点多面广,质量好。全省新农村建设亮点纷呈,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取得新成绩,具体表现在:
――各级领导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2014年8月14日、9月11日,分别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委常委会议,专门听取省农委汇报,研究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并以省委21号文件印发了由省农委起草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2014年8月26日,时任省委书记王儒林专门到通化地区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并在省委办公厅调研报告上做出了专门的批示。副省长隋忠诚也多次到全省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调研工作,反复强调建立农村环境管理的长效机制等。市(州)和县(市、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也都加大了领导工作力度,分别召开工作会议和现场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做到了高层重视、高度摆位、高位推动,层层传递压力和动力。
――市县两级专项资金投入有了大的突破。2014年,全省新农村建设总投入达到19.9亿元,专项资金放大效应达到11.1倍。今年在各级财政十分紧张的大背景下,对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明显增强,尤其是市县两级投入的专项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粗略统计,全年市县两级投入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36134.5万元,比上年增长60.2%,其中市(州)增长123.5%,县(市、区)增长53.8%。一是市州带头设立专项资金,进一步带动了县(市、区)投入的积极性。比如:长春市新农村专项资金由上年800万元增加到1200万元,四平市由200万元增加到550万元,梅河口市由230万元增加到775万元,公主岭市由56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二是专项资金投入达到500万元和1000万元的市县数量增加,充分体现了公共财政重点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投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有16个市县,比上年增加9个。三是中部和东部地区投入明显增大,尤其一些产粮大县破解了投入难的问题。仅榆树市、农安县、公主岭市、梨树县、德惠市、九台市、双阳区、梅河口市、敦化市、扶余市、前郭县等11个产粮多的大县(市、区),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投入达到6027万元,其中有一些产粮大县过去投入是空白。
――新农村建设典型引领作用大。2014年全省各地把打造新农村建设典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下大力量,加大投入,提高标准,取得实效。长春市集中打造了绿园区新农家、哈达、岳家等5个村靓丽的新农村建设景观带,四平市集中打造了梨树至铁西区、铁东区两条公路沿线的新农村建设样板群,延边州打造了魅力乡村样板村群,松原市集中打造美丽家园,梅河口市、公主岭市实施了新农村建设整体提升行动,通化县集中提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建设水平,磐石市建设了绿色生态走廊,东丰县实施了环境整体改造提升,镇赉县打造了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样板,靖宇县下大力气抓整治农村环境。全省建成规划科学合理、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配套、产业作用支撑明显、环境清洁优美的标兵村800个左右、先进村500个左右,集中连片的样板村群58个,打造国家、省、市级美丽乡村和魅力乡村142个,建成新型农民小区120个。这些典型都发挥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各类项目建设科学规范。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前提下,各地新农村办公室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乡镇、村,抓紧项目规划、招投标和加快项目施工,全省新农村项目赶在上冻前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建设任务。2014年,省政府批准实施868个项目,已完成建设任务863个,占99.4%。410个重点村新修道路1863.9公里,新修路边沟1629公里,改造和新建砖瓦房4.76万户;改建围墙854.3公里,新建公厕1016个,新建垃圾临时堆放场点1495个,购置垃圾清运车804台;村部数量371个,卫生所367个,农民夜校238个,农家书屋304个,健身广场312个,安装路灯6871盏;栽树1364万棵,栽花2471万株。
――新农村体制机制建设完善配套。2014年,全省各地认真总结了多年的工作实践,创新性探索和系统总结出吉林省独有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机制和模式,即:推广了高位推动、政策促进、督导监管、城乡联动、帮扶援建、载体带动、市场运作、民主管理等8大机制;美丽乡村、社区建设、旧村改造、整体推进、生态走廊、民族建村、民俗文化、产业富村、旅游兴村、合力共建、能人治村、合作共赢、项目带动、新式民居、环卫下乡、镇乡带村、屯务管理、村规民约、志愿服务、服务外包等20种模式。这些机制模式,充分体现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主体的作用,全省9个市(州)和长白山管委会、60个县(市、区)、624个乡(镇)、9382个行政村、3.8万个自然屯都根据本地实际,因地制宜选择相应的机制和模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
――宣传培训工作成果丰硕。2014年,继续会同省委组织部、省纪委、省民政厅,启动实施了新一轮万名村干部培训,每年培训2000名,每期培训10天。新一轮培训进行了改革创新,增加了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一系列讲话精神解读、农村土地确权改革、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内容。在培训对象上,增加了专业大户、农场主和合作社带头人等职业农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和乡(镇)三资代理负责人。到2014年底,已完成5期2000名培训任务,其中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400名、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和街道乡镇三资代理负责人400名、大学生村官800名、新型职业农民400名。在省委宣传部开展的农民文化活动节中,与委科教处共同举办送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增强了新农村建设社会关注度和群众参与度。多次被《吉林新闻联播》、《农民日报》等媒体报道,与委信息中心共同创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共筑美好家园》专题网站,并被省政府网站评为2014优秀专题网站;组织编印了《百村集萃》、《新农村建设读本》、新农村建设简报,总结经验,宣传政策,推广典型,扩大影响力。
2015年,是我省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一年,是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一年,也是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吉林奋斗目标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攻坚一年。在这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全省新农村建设总的要求是:突出农村生产发展和民生建设重点,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创建美丽乡村为突破口,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新农村建设再登新台阶、再上新水平、开创新局面。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任务。
第一,坚定不移推进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工农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实现这一目标,要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障碍,实行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实现城乡人口、政治、经济、文明相融合,努力提高农村城镇化带动实现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特别在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更要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把农村这个“短腿”补齐,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第二,优化全省新农村建设布局。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在完成1000个省级示范村、推进410个重点村建设的基础上,及时启动新一轮400个新农村重点村建设。要本着点线结合、集中连片、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则分类建设重点村。在大中城市、县城以及重点镇周边,充分利用就地就近和城乡联结紧密的地理区位优势,引导农民拆除旧房,整理宅基地,规划建设农民新居,“破茧化蝶”,化村为城(镇),建设城镇融入型城镇化新农村;以中部农区、西部地区为重点,选择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人口相对集中、经济基础较好的中心村,引导合村并组,创建聚居适度、产业优化、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社区化新农村;以东部地区为主,充分的发挥规模化种植、养殖和栽培以及边境商贸旅游的优势,集中建设高效农业村、工业主导村、商贸聚集村、休闲旅游村、民俗文化村等一批特色化新农村。按照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要求,统筹安排和科学确定新农村现代农牧业、新型工业、服务业、科教文化、生态保护、农村社区等多功能区分布,集中建设高效种植业区、棚膜蔬菜园区、畜禽养殖小区、工业集中区、商贸旅游区、居住区、办公区、休闲活动区等,各区之间分工明确、布局合理、有序衔接、相互支撑。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引领农村生态产业、生态设施、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建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田园风貌和乡村功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到2015年末,全省要建成规划科学合理、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配套、产业作用支撑明显、环境清洁优美的标兵村800个、先进村500个,打造国家、省、市级美丽乡村和魅力乡村200个,集中连片新农村建设示范区70个。
第三,强化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关键是建新村、见新貌。要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投入转向农村。要加快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如期完成“十二五”农村饮水工程规划任务。要加大力度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在实现村村通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农村道路硬化屯屯通和户户通,逐步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农村公路养护机制。要加强农村危旧房改造,结合农村改厨、改厕、改院和应用普及新能源技术,加强农村住房及院落综合改造,提高防寒保暖能力,创建美丽新居。要搞好农村文化大院和体育健身广场建设,强化河流、沟渠等排水设施建设,提高绿化美化亮化水平。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宽带普及,推进信息进村入户,选择一批新农村建设产业突出的示范村和重点村,开展好新农村电子商务,搭建农村商务流通、产品销售平台。
第四,提升新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物的新农村”建设主要是搞好农村道路、饮水、电力设施和住房条件等基础设施建设,而“人的新农村”建设主要是要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留住农村乡土文化和建设农村的生态文明。要切实加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解决好部分初中毕业后、高中毕业后“两后生”的职业继续教育和就业创业问题。切实加强农村职业农民教育和新一轮村干部培训工作,将开展农村电子商务纳入培训重要内容,拓宽培训视角。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筹资机制,同步提高人均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进一步提高实际报销水平。全面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加强农村基层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能力和乡村医疗队伍建设。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管理,落实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切实加强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役。
第五,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加大力度实现突破。要深入实施农村环境清洁、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畜分离、垃圾污水处理、公共服务配套和农村生态改善等六大工程,重点推进村屯道路、安全饮水、房屋整修、围墙大门改造、村部、休闲广场、垃圾处理、卫生厕所、清洁能源、储粮仓、人畜分离、绿化美化亮化等30项重点整治任务。2015年要着力解决公铁路沿线、农村居住区、办公休闲区等重点部位垃圾清理问题,建立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禁止农村焚烧秸秆,努力实现路边清洁、村庄清洁、河流清洁和空气清新,农村环境总体达标率达到60%以上。
第六,提高新农村建设组织水平。进一步完善各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组织,强化新农村建设统筹协调、合力推进工作力度。要整合各类资金和项目,加大各级专项投入,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调动广大农民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按照市带县、城帮乡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全面落实各级领导干部、各有关部门单位、大专院校、各类企业和民兵预备役帮扶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责任,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社会文明向农村辐射。要加强新农村宣传展示工作,年内全面完成2000名村干部新农村培训任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100个,组织文化专家挖掘历史名村、文化名村、民俗名村100个。
篇章推进 第3篇
1 前奏曲:集约准备“早部署”
(1) 积极探索业务运营模式, 全力推动抢修业务新模式导入。2014年初, 省客服中心开展抢修业务运营模式的研究讨论工作。考虑到公司95598业务尚未实现省级集中的实际情况, 多次组织地市公司进行研讨, 积极与国网客服中心、公司营销部进行沟通、汇报, 确定了公司抢修业务由国网客服中心直接下派至市、县公司配抢中心的运营模式, 以减少抢修工单处理的中间环节, 提高抢修速度。其次是完成抢修业务新模式系统调整相关工作, 组织完成14家地市公司抢修业务派单至市、县配抢中心的系统功能测试, 共配合下派测试工单152笔、测试功能点572个次, 为全业务集中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第三, 扎实开展业务运营监管工作, 为强化营销、生产专业服务协同, 完善了省、地市、县三级抢修联系机制, 在全业务集中割接演练前完成全省164个RTX帐号的开通, 建立了覆盖国网客服中心、省、地市、县的四级业务处理联系机制。抢修业务新模式导入期间, 省客服中心实行日监控、周通报制度, 每日对故障报修业务处理情况进行监控分析、每周进行通报, 共发布《抢修业务新模式运营通报》5期。按照“分步导入”的原则, 中心在完成邵阳、湘潭新模式导入试点的基础上, 2014年8月25日全面完成其余12个地市公司抢修业务新模式导入工作。
(2) 科学合理业务量测算, 提前完成全业务集约人员储备。根据国网公司、省公司95598全业务集中工作安排, 省客服中心在2014年年初完成了全业务集中后省远程业务量、人员需求量的测算, 督促业务承包单位在2014年2月底完成2014年省远程新进人员的招聘选拔工作。在总结2013年培训经验的基础上, 与培训学校、咨询公司及相关业务专家等多方进行沟通, 配合业务承包单位编制了2014年度《95598新进员工培训实施方案》及《95598新进人员培训课程安排》, 拓展了培训方式, 丰富了培训内容。
(3) 统筹协调, 有序完成95598电话中继省级集中割接验证工作。根据公司95598电话中继省级集中方案, 省客服中心制定了《95598中继省级集中电话拨测实施方案》, 科学编排电话拨打轮次, 对地市公司进行集中培训和一对一的答疑、指导, 有序组织拨打属地95598电话964个次、拨打国网95598电话196个次、地市公司配合接听验证电话1673个次。2014年6月10日、11日、12日, 联通、移动、电信三大运营商分别完成正式割接, 顺利实现95598电话中继省级集中, 95598全业务集约“万事俱备、只欠割接”。
2 进行曲:系统割接“零延迟”
按照国网公司统一安排, 分别在2014年9月1日、12日、19日开展全业务集中系统割接贯通性测试、割接演练、正式割接3次业务验证, 省客服中心共编制业务验证方案3期, 组织拨打电话912个次、测试工单851笔次、提交测试总结报告3期, 高效有序完成了各项组织工作, 提前一次性完成了系统割接, 95598全业务顺利集约至国网客服中心, 得到了国网客服中心的高度评价。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 做实支撑, 科学编制业务实施方案。系统测试前, 省客服中心仔细研读国网公司测试验证方案, 提炼业务验证内容、测试方案及注意事项, 供公司相关部门制定技术方案参考, 分别编制了《公司95598全业务集中贯通性测试业务实施方案》《公司95598全业务集中割接演练业务实施方案》及《公司95598全业务集中割接业务实施方案》, 方案细化工作步骤, 责任分解到部门、到人, 合理考虑地市公司电话拨打人员数量的影响, 科学编排每一次业务验证电话拨打轮次, 有效指导了全省系统割接业务验证的开展。
(2) 强化培训, 全面开展业务实施方案宣贯培训。省客服中心先后组织各地市公司相关测试人员开展业务实施方案宣贯培训3期, 共200余人次参加, 培训内容包括数据准备相关要求、测试内容、测试方法、测试结果提交、测试注意事项等, 保证了参与测试人员人人知晓测试流程、验证内容以及注意事项。
(3) 严格把关, 准确收集、上报各类测试用数据。为确保所收集的各类测试用数据满足测试要求, 省客服中心对地市公司上报的测试用电话号码、测试用例逐一进行审核把关, 共审核测试电话660个、测试用例92个, 为割接测试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4) 周密组织, 积极创新业务验证组织方式。由于全业务集约系统割接业务验证均采取“统一调度、分散测试”的组织方式, 加上测试时间短、测试内容多, 多个项目同时进行测试验证, 给公司业务验证组织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此, 省客服中心积极创新业务验证组织方式, 借助网络通信手段, 创造性使用手机微信群, 建立了向下对口14个地市、横向对应公司相关部门、向上联系北中心的三级联系平台, 大大拓宽了信息接收的渠道, 提高了指令接收的时效性。
3 凯旋曲:业务运营“软着陆”
(1) 突出服务风险防范。2014年9月20日全业务集中后, 省客服中心持续强化95598运营特别是话务量、工单流转情况的监控, 及时收集影响话务量的各类服务信息, 从数据的变化开展内质外因专项分析, 及时与国网客服中心、公司相关部门、地市公司协调沟通, 减少公司话务量和工单量, 如:协助国网客服中心快速熟悉湖南地理信息, 减少错派工单量;及时向公司相关部门报送因费控系统推广引起客户诉求增加的服务信息, 得到公司业务部门关注, 避免了因费控系统推广带来的95598业务量增加及潜在服务风险。
(2) 突出“全业务、全流程、全时段”监管。省客服中心继续落实“客户代表———班组长———专家”三级工单审核制度, 进一步加强了重点业务、关键环节审核把关到位, 确保全省95598工单回复质量, 降低国网客户中心退单量。全业务集约后, 省客服中心对包括抢修工单在内的全业务工单进行超期预警督办, 弥补故障业务省公司层面的监控漏洞, 每日对处理将超时或已超时的工单进行超时预警督办, 累计预警督办工单26337笔次。为避免因国网客服中心错派和系统问题引起工单流转异常, 省客服中心安排专人定时对系统工单流转情况进行监控, 实时提醒地市公司进行接单、处理, 共监控下派至“市 (州) 客户服务中心”或其他非处理人员工号的工单194笔, 保证客户诉求能得到及时处理, 有效降低了客户投诉风险。
(3) 突出“桥梁”“纽带”作用。省客服中心积极协调系统检修 (升级) 期间北中心与市、县公司的抢修工单流转, 协助建立北中心与地市的沟通机制, 编制了《系统停运期间标准化应急处理指导书》, 并在省远程工作站、地市公司营销、配抢远程工作站进行推广, 确保了系统检修期间业务的正常开展。全业务集约以来, 顺利完成8次系统停运期间的业务运营, 期间未发生工单丢失和处理超时, 每一笔客户诉求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调查、处理和回复, 保证了95598业务的连续运营。其次是强化横向纵向沟通, 对业务处理、工单审核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北中心、地市公司进行沟通, 统一工单处理回复标准, 提高业务处理质量。
英语篇章衔接手段 第4篇
语篇的概念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就由西方语言学界提出, 国内学者对其内涵有各自不同的看法:黄国文 (1988) 认为, “语篇”通常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胡壮麟 (1993) 指出, “语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刘辰诞 (1999:3) 把语篇或篇章 (text) 看作一段有意义, 传达一个完整信息、逻辑连贯、语言衔接、具有一定交际目的和功能的语言单位或交际事件。它依赖于语境, 是可以被读者接受的, 是文字的而不是口头的。所以, 语篇一定是一个实际运用的语言单位, 与其存在的语境紧密相关。
衔接指的是语篇中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或者说是语篇中一个成分与另一个可以与之相互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当语篇中一个成分的含义依赖于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 便产生衔接关系。
2 衔接手段的分类
作为系统功能语法的开创者和大师, M.A.K.Halliday是对功能语法作系统研究的第一人, 他也是对衔接和衔接手段进行探究的首创者。他认为实现语篇的衔接有五种手段: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本文的研究是对语篇的连接手段进行详细的分析。
3 实例分析
the staircase creaked, the dust flew up in clouds from the worn carpet and rainwater dripped from a hole in the ceiling on to the floorboards below. (6) both windows on the landing were cracked and certain less. (7) The light worked but there was no shade and the electric wire was black with cobwebs. (8) Very carefully they inspected the rooms. (9) All were empty. (10) There were two ancient leather armchairs in one, together with an old oak table, covered with dust, and an enormous double-bed in the front room-too large, probably, to go through the door. (11) It hadbeen left without a mattress. (12) All over the floor lay scraps of newspaper, rags, coat hangers and other grubby oddments. (13) The water, however, was still on. (14) The taps were a little rusty, though, and difficult to turn. (15) “What’d you think?”asked the man. (16) He was about twenty years old, unshaven, wearing a thick sweater, jeans and suede boots. (17) “It’s better than nothing, ”answered the girl. (18) She was carrying a small child wrapped in a blanket. (19) She herself wore a duffle-coat and a long skirt that touched the floor. (20) “We can clean it up, ”the man said. (21) That hole in the ceiling will need repairing but that’s about all. (22) A coat of paint and a few rolls of wallpaper will cover up the cracks. (23) We’ll have to get hold of a mattress and some more blankets;a couple of kitchen chairs maybe.” (24) “The gas cooker works.” (25) the girl examined the kitchen and then went into the bathroom. (26) A small bar of blue soap left by the previous tenants lay on a shelf below a mirror. (27) She filled the basin with water and washed the baby’s hands and face. (28) They had taken over the flat because they needed a home and could not, at that time, afford to buy one. (29) Now they would claimsquatters’rights’and live in this flat until they found something else-somewhere to bring up a family in.
这篇短文中各种衔接方式的使用情况如下:括弧内的数字指语篇中的句序数。正是因为这些衔接手段的运用, 才使得这篇文章从结构到语义都能连贯、通畅。
照应:it (2) 上指flat (1) ;they (8) 下指the man (16) 和the gir (17) ;It (11) 上指double-bed (10)
省略:“What d’you think (of this flat) ?” (15) ;“that’s about all (that we have to do) !” (21) ;
替代:One (9) a room;one (28) a flat
连接:But (7) (20) ;other (12) ;though (13) ;then (25) ;cause (28) ;either (29) ;now (30) ;else (30)
重复:flat (1) (28) ;dust (5) (9) ;hole (5) (21) ;ceiling (5) (21) ;
同义词:empty (1) (9) -vacant (2) ;hole (5) (21) -cracks (22) ;inspect (8) -examine (25)
反义词:flew up (5) -dripped (5)
下义词:furniture:armchairs, carpet, mattress, double-bed, table;clothes:sweater, jeans, suede boots, skirt, duffle-coat,
局部词:body:hands, face;flat:ceiling, floorboards, stair-case, windows,
4 总结
由此可见, 一段语言要成为语篇, 必须依靠这样或那样的衔接手段, 正如韩礼德 (1976) 所指出的:“话语不是杂乱无章地从一个话题跳到另一个话题, 而总是以一定话题的连贯性和话题展开的可能性有规律地合理地发展。”这样才能建立起语段之间的衔接关系。
摘要:语篇是一个实际运用的语言单位, 与其存在的语境紧密相关。衔接和语篇一样, 是一个语义概念。当语篇中一个成分的含义依赖于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 便产生衔接关系。
生态经济新篇章 第5篇
生态经济是经济领域里的重要内涵,是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抓手,是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树立生态经济平衡观,对于促进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生态是世界上一切有生命的各类生物群体之间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包括人及其种群数量、规模、结构、性能、作用等,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断变化的状态。经济是生产力发展中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生态经济就是经济领域里,一切有生命的群体生存、发展、变化的状态。
生态经济如果不平衡就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不平则鸣,失衡则乱,会对经济、社会、环境引发不利影响。我们应该树立生态经济平衡观,追求环境友好,实现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掀开了生态经济新篇章。“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未来勾画出一个天蓝、地绿、水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中国”。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proposed that:"Building Eco-civilization is a long term plan concerning with people's well-being and the future of the nation.Facing the grim situation of resource constraint tightening,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system degradation,we must set up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cept of respecting nature,being harmony with nature,and protecting natural,put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a prominent position,and blend it into various aspects and the entire process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political development,cultural construction,and social construction.Step up efforts to build beautiful China,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So that the new pattern of"five-in-one"is formed,which makes 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ecome much clearer and more prominent.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five-in-one"will effectively resolve the imbalance,uncoordinated and unsustainable problems in China's development,thus ble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to economic construction,and surpass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and industrial civilization,to establish a new economic for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haracteristics.That's what the ecological economy is.
Ecological economy is the important connotation in the economy,is the main starting point of building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and is the significant strategic move of realiz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Establishing th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alance theo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harmonious world.
Ecology is the interdependent,interacting,and constantly changing state between the various lived organism groups and between the biotic and the abiotic in their growing and developing process in the world,including human and their population quantity,size,structure,performance,and role,etc.Economy is the sum of relations of social produ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ive forces,is the basis of all human activities.Ecological economy is the surviving,developing and changing states of all groups of life the economic field.
The imbalance of ecological economy will cause disastrous consequences.Where there is injustice there will be an outcry,and where there is imbalance there will be chaos.It can cause adverse effects to the economy,society and environment.We should establish th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alance theory,seek friendly environment,and realize green,accor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其实”的篇章功能分析 第6篇
“其实”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第1070页的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对“其实”的解释虽有不同,但其大抵分为两类,一是表示下文所说的是真的;二是表示对上文的更正,补充。关于“其实”的作用有两种看法,一类认为“其实”是评注性副词,表示逻辑关系的连接成分,逆接,表事情;另一类认为“其实”是语气副词,表达说话人的情感。
“篇章”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哈里斯提出来的,1952年他在美国《语言》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为“话语分析”的文章,从此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篇章领域的语言研究。
本文介绍了关联副词“其实”以及篇章的定义,回顾了篇章功能——衔接与连贯的研究现状,阐释了韩礼德和哈桑衔接理论,探讨了“其实”在篇章中的衔接、连贯功能。旨在使语言学习及使用者良好的掌握关联副词“其实”的篇章功能,在日常及跨文化交际中做一个成功的语言使用者。
二、研究现状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其实”,本部分将回顾国内学者对于副词“其实”的相关研究。朱冠明(2002)《副词“其实”的形成》一文考察了“其实”的来源,拟定了副词“其实”的大致昌盛时代。许娟(2002)《“其实”的语义和功能考察》探析了“其实”的人际功能。王江(2005)对“其实”句式的语义和语用特征、句法特征和篇章功能进行了研究。唐斌(2007)分析了“其实”在英译话语中的语用功能。崔蕊(2008)《“其实”的主观性和主观化》一文探讨了“其实”的主观化发展过程,它经历了客观对比、主管对比、主观认识、话语标记的历程。本文从语篇功能的微观方面分析“其实”的语篇衔接与连贯功能。
三、理论框架
1968年哈森在《英语口语和书面英语的语法衔接手段》一书中,首次将衔接作为术语提及。韩礼德及哈森(1976)在《英语的衔接》一书中给出了衔接的定义,它被定义为使用明确的语言手段来表明句子之间和部分文本之间的关系,从而标志衔接理论的建立。韩礼德和哈森进一步指出,一些衔接手段可以用于单词和句子之间,以保证文本的完整。衔接的实现要依靠语法和词汇手段,因此,他们将衔接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语法衔接又细分为参考、替代、省略和结合四种形式。进而他们提出了五个衔接手段: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韩礼德和哈森认(1976)为衔接的产生不仅依赖于内指照应,还依赖于语义关联。当我们提及衔接,我们是在研究使语篇成为意义单元的那些语言手段。在这里我们强调衔接是语义单元,语篇是有意义的语篇,因此,在一个有意义的语篇中,衔接是促进连贯的,进而使语篇连贯。
连贯由维德森于1973年首次提出;Brwon和Yule(1983)指出语篇连贯是读者理解语篇时强加于语篇的;Stubbs(1983)提出听者的理解使语篇的连贯得以实现;Petofi(1995)认为连贯是思维的反映,是语外的;Van Dr Dijk(1997)认为衔接是篇章的语义特征,依赖于单词之间的相互关系;Hoey(2000)认为衔接是客观的,包括不同人对连贯的主观性及判断。
四、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定性研究具有解释性的本质并且采用的样本数量不庞大(2000,文秋芳)。通过定性分析探讨“其实”在篇章中的衔接、连贯方式。
文中所引用例句来自北京大学CCL在线语料库及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其实”在小句中的位置集中于句首及句中,句末很少,例如“其实我的理想是创业”,“人行横道其实就在50米外”。“其实”在复句中的位置以如下模式出现:A,其实B;A,其实,B;A,其实+语气词,B;A,B,其实。
五、“其实”在篇章中的衔接及连贯方式
韩礼德和哈森(1976)在《英语中的衔接》一文中指出:“语篇指任何长度的、在语义上完整的口语和书面语的段落,它与句子或小句的关系不在于语篇的长短,而在于衔接。”在“其实”句中,衔接的方式主要有词汇衔接和语法衔接。
1、“其实”在篇章中的词汇及语法衔接
原词复现是词汇衔接中最直接的方式,是指具有同样语义、同一形式的词语在同一语篇中反复出现,使句子之间的语义衔接,达到突出某种思想,强调某种感情,例如:可是一没人和他下棋了,他就又问我:“嗯?再讲个吃的故事?其实杰克·伦敦那个故事挺好。”中其实B重复使用了“A”中“故事”一词,用这种原词复现组成语篇,使得上下文衔接自然。同义词或近义词复现衔接避免了反腐使用同一个词语造成的单调重复,例如:老奶奶,大伙儿老说我马虎,其实呀,谁也不能永远不粗心!“其实”的上下义词复现衔接,如:她也不开点灯,其实内地的点灯只把暗来换取黑,仿佛是夜色给水冲淡了。句中“点灯”表示概括的词,属于上一次,包含了“内地的灯”。“其实”句利用一对反义词构成翻译同现,构成语意转折句,例如:骗子有时看上去好像很聪明,其实是最愚蠢。
语法衔接是指通过语法手段来进行的衔接,主要有照应、省略、替代等几种形式。照应又可称作指代,是指语篇中某个成分的解释不能从本身获得,而必须从该成分所指的对象中寻求答案,照应分为内照应及外照应,其中内照应又分为前照应和后照应。前照应主要有回指衔接、隐涵衔接和比较衔接等,例如:别看他们一天到晚嘻嘻哈哈,什么都不在乎,其实才不是那么回事呢。“其实才不是那么回事呢”中的“那”回指前面的“别看他们一天到晚嘻嘻哈哈,什么都不在乎”。省略的使用是为了避免重复,突出主要信息,衔接上下文,例如:现在竟有人冒充跟我熟,其实压根没见过。此句中省略了名词性成分“那些冒充跟我熟悉的人”。韩礼德和哈森认为,替代表达的不是对等关系,而是同类关系,主要是由语法手段来体现,例如:我们买东西时,总是想要最好的,其实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最好的”和“更好的”分别代替了“最好的东西”和“更好的东西”。
2、其实”在篇章中的连贯方式
连贯是一个语义概念,它指的是话语内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在意义上的联系。这种联系存在于两个不同的层次中。语篇连贯包括两个方面:语篇内部的连贯以及篇外的文化与语境的连贯“。
语篇内部的连贯主要有线性连贯和整体连贯。线性连贯包括时间连贯,例如:他昨天说见天一定要早到,其实到最后他还是迟到了;空间连贯,例如:台上唱得如痴如醉,其实,台下十一片寂静。整体连贯包括对主题的直接及间接关联,例如:她油然想到,这些脚印中,不也有她在几个月前,在月下送儒春归队留下的吗?其实他们的脚印早就抹掉了,但姑娘的心不是沙土,留下的印迹是永远抹不掉的呀!例子中的脚印、心中的印迹都是关于爱情展开的。对主题的间接关联,例如: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如鸿毛,我们就不由自主地以为世上只有这两种死法。其实大多数人的死像一块鹅卵石,说不上太重,但也不至于飘起来。例子中“其实”后的内容笔锋一转,从不同于前一部分的死法来谈。
张德禄(1999)曾提到外部连贯,是由交际者的共有知识、共有文化背景和现有情景语境等引起的隐含意义不能在形式上表现出来,从而在语言形式上留下了许多空缺。外部连贯主要包括文化语境连贯及情景语境连贯。例如:不了解北京人、北京文化的人,或者会认为北京人为什么会在乎这一口吃,其实出门在外的人,想着这一碗家里的腊八粥,意味着他惦记着这个家。“其实”后的语句诠释了北京人在乎吃这一口,是对家里的惦记,使得句子顺应文化语境。而情景语境有时是不能仅仅用言语表达的,为了顺应情景语境,人们常常会在“其实”后面加一些手势,以便交际对方理解。
六、结论
“其实”在语篇中的主要衔接方式有:词汇衔接手段和语法衔接手段。“其实”在语篇中的连贯方式主要有:篇内连贯及篇外连贯。
通过以上结论,作为语言的学习者及使用者,在日常交际及书面语的运用中,我们要对“其实”的篇章功能有敏感性,使用“其实”时注意其引起的下文语义和对上文的阐释,只有详悉其篇章能,在使用时才可以做到运用自如。
摘要:本文从篇章功能的角度,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为框架,探讨了“其实”在篇章中的衔接、连贯功能。旨在使语言学习及使用者良好的掌握关联副词“其实”的篇章功能,在日常及跨文化交际中做一个成功的语言使用者。
关键词:关联副词“其实”,篇章功能,衔接理论
参考文献
[1].崔蕊.“其实”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语言科学,2008(5):502-512.
[2].吕叔湘.《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5].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070.
[3].唐斌.话语标记语“其实”及其英译的语用功能探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3):16-18.
[4].王江.篇章关联副词“其实”的语义和语用特征[J].汉语学习,2005(2):33-38.
[5].许娟.“其实”的语义和功能考察[J].暨南大学华文院学报,2002(3):56-61.
[6].张德禄.语篇连贯研究纵横谈[J].外国语,1999(6):24-31.
[7].朱冠.副词“其实”的xingcheng[J].语言研究,2002(1),32-37.
[8].Halliday,M.A.K.and 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篇章推进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