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Pro/E的定制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Pro/E的定制(精选12篇)

Pro/E的定制 第1篇

Pro/E是一个参数化、基于特征造型且具有单一数据库功能的机械自动化软件,它具有强大的三维造型功能,所采用的制图标准与我国的制图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对转换成的工程图进行一些处理才能符合国家标准。常用的方法是将Pro/E中的工程图转入到AutoCAD中来完成满足制图标准的图样。虽然这种做法简单可行,但它破坏了Pro/E具有“全相关、单一数据库”的特点,造成AutoCAD中的工程图和Pro/E中的三维模型相脱离。本文通过对Pro/E的系统参数及配置文件的修改、工程图模板的定制及实例应用等问题的阐述,说明在Pro/E环境下如何制作符合国家标准的工程图。

2 系统配置文件config.pro的参数设置

Pro/E的系统配置文件config.pro是一个包含系统的使用单位、界面风格、设计精度、绘图环境、显示特征、尺寸公差、打印及出图参数等设置的重要文件。当安装完Pro/Engineer系统后,系统有一个默认的config.pro配置文件,该文件基本上可以满足用户的设计需要,但有些参数还是需要另行设置,以满足特定的设计需要。设置config.pro的参数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启动Pro/Engineer系统后,选择【工具】/【选项】命令,系统弹出【选项】设置对话框。

(2)取消【仅显示从文件载入的选项】复选框的勾选,系统在当前列表中显示所有的设置选项,一般需要设置的有“特征”、“系统单位”和“公差显示模式”3个选项[4]。

(1)启动时自动加载所有特征

使用系统默认的参数设置,不是所有特征(如局部推拉、半径圆顶、轴、法兰等)都加载到了【插入】菜单栏中,需要将参数列表中的“allow_anatomic_features”的选项值设置为“yes”,系统启动时才能自动加载所有特征。

(2)启动时自动加载公制单位

系统默认的单位为英制单位“inlbs”,我国制图国家标准采用的单位为公制“mmns”,需要将参数列表中的“template_designasm”、“template_mfgmold”、“template_solidpart”等均设置为公制单位“mmns”,这样系统启动后各模块的单位均为公制单位。

(3)设置工程图默认的尺寸公差显示模式

系统默认的工程图尺寸公差显示模式“tol_mode”为极限公差“limits”,即在工程图中启动配置文件中的公差显示模式“tol_display”为“yes”后,所有的尺寸均会加上极限公差,需要将没有公差要求的尺寸再逐一编辑为基本尺寸,导致工作量的增加。若将“tol_mode”设置为基本尺寸“nominal”,即当“tol_display”值为“yes”,所有的尺寸仍显示基本尺寸,需要显示公差的尺寸可临时编辑其属性,加上公差即可。显然后一种设置比较方便,需要注意的是此项工作必须在3D造型前设置才能生效。

(3)选项设置完毕后,单击对话框上部的【保存】按钮,系统弹出【另存为】对话框,选择系统的“启动工作目录”为保存目录,在【名称】栏输入文件名config.pro,单击【ok】按钮,这样Pro/Engineer系统每次启动时都将加载刚设置的配置文件config.pro。

3 工程图配置文件prodetail.dtl的参数设置

Pro/E系统的工程图配置文件prodetail.dtl,是一个包含工程图的文本、尺寸箭头、尺寸公差、粗糙度等参数设置的重要文件。当安装完Pro/E系统后,在相应的text目录下提供cns_cn.dtl、cns_tw.dtl、din.dtl、dwgform.dtl、iso.dtl、jis.dtl、prodesign.dtl、prodetail.dtl及prodiagram.dtl等9个工程图配置文件,其中prodetail.dtl为系统默认的配置文件,同样其配置参数基本上可以满足设计需要,少数参数要另行设置后才能满足国家标准制图的设计要求。设置prodetail.dtl的参数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3.1 prodetail.dtl文件的参数设置

以空模板类型进入工程图模块,然后选择【文件】/【属性】/【绘图选项】命令,系统弹出【选项】设置对话框。该对话框中大部分选项采用系统的默认参数,需要修改的选项如表1所示。

注意表1中缺省字体的设置方法。Pro/E系统安装后,其所带字库中没有国家制图标准中规定的“仿宋”中文字体。需要将Windows字库目录中文件名为“仿宋体”的文件复制到Pro/E中的字库目录text中,此时文件名“仿宋体”自动以“simfang”命名,然后设置该字体为默认字体。

3.2 prodetail.dtl文件的保存及调用方法

(1)prodetail.dtl文件的保存

配置文件prodetail.dtl的选项(表1)设置完毕后,单击【选项】对话框上部的【保存】按钮,在弹出【另存为】对话框中选择系统的“启动工作目录”为保存目录,在【名称】栏输入文件名prodetail.dtl,单击【ok】按钮保存,然后关闭【绘图选项】对话框。

(2)prodetail.dtl文件的调用

选择【工具】/【选项】命令,系统弹出【选项】设置对话框,并自动调用启动工作目录下的config.pro文件。将Pro/E进程设置缺省的绘图设置文件drawing_setup_file的值设置为启动工作目录下的prodetail.dtl,再次以config.pro为文件名保存【选项】设置。这样Pro/E系统每次启动时都将加载配置文件config.pro下指定的用户工程图配置文件prodetail.dtl。

4 零件工程图模板定制

以建立符合制图国家标准的A4模板为例,叙述零件工程图模板的定制步骤。

4.1 进入绘图环境

选择【文件】/【新建】命令,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绘图】,在【名称】框输入名称“usera4prth”(即用户定义横向A4零件工程图模板),取消【使用缺省模板】,单击【确定】按钮,出现【新制图】对话框,在【指定模板】项目组中选择【空】,在【标准大小】中选择【A4】,单击【确定】按钮,系统进入带有A4图幅的绘图环境。

4.2 图框及标题栏的制作

为了便于图线、文本的编辑,图框用“直线”命令绘制,标题栏用“表”命令绘制。

(1)绘制图框

利用直线命令和绝对坐标输入法在A4图幅(左下角坐标为“0,0”)内绘制留装订边格式的图框,并通过相关命令将图框线设置宽度为0.8。

(2)绘制标题栏

国家制图标准“GB T10609.1,10609.2-89”对标题栏的样式和大小做出了规定,但在实际的应用中,标题栏标准的执行力度远不如图纸幅面、比例、图线标准及文字标准的执行,因此,本模板按照如图1所示在实际中使用较多的标题栏样式来绘制。

(1)插入表格

选择【表】/【插入】/【表】命令,在弹出的菜单管理器中选择【升序】/【左对齐】/【按长度】/【绝对坐标】命令,在提示区分别输入表右下角x、y的坐标值“292”、“5”(图框的右下角坐标),然后在提示区依次输入每一列的宽度,宽度输入结束后再依次输入每一行的高度,按回车结束,得到一个5行7列的表格。

(2)合并单元格

选择【表】/【合并单元格】/【行&列】命令,分别单击需要合并单元格区域内的左上角和右下角即可。

(3)填写标题栏

标题栏中的文本分为两类,一类是固定的文本,如设计、制图、比例等;一类是根据需要由用户自行填写的可变文本,如图名、日期、单位名称等,这类文本前加“&”符号,表示该项作为参数出现,在调用模板时,将提示用户输入参数值。这两类文本的输入方法相同,即双击相应的单元格,系统弹出【注释属性】对话框,在【文本】选项中输入文本,如“比例”,选择【注释属性】对话框的【文本样式】选项卡,可对“比例”的高度、字体、水平位置、垂直位置等项目进行设置,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比例”的输入。应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其余单元格的输入,得到图1所示的标题栏。

4.3 插入模板标准三视图

选择【应用程序】/【模板】命令,进入模板创建模块;选择【插入】/【模板视图】命令,系统弹出【模板视图指令】对话框,在其中填写【视图名称】,选择【视图方向】、【视图选项】及【视图值】等项目的选项,单击【放置视图】按钮在模板的适当位置插入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

4.4 保存

单击【保存】按钮,系统将模板文件“usera4prth”保存在工作目录中。

5 装配体工程图模板定制

5.1 明细栏制作

装配工程图与零件工程图不同之处在于装配图在标题栏的上方有明细栏,为达到在工程图中自动生成明细栏的目的,需要通过设置“重复区域”来产生零件明细[5]。其操作步骤如下:

(1)制作明细表

打开零件工程图模板文件“usera4prth”,在其标题栏上方应用创建标题栏的方法创建一个2行5列的表格并填写表头,其内容如图2下面一行所示。

(2)定义重复区域

选择【表】/【重复区域】/【添加】/【简单】命令,按住“Ctrl”键分别单击图2的左上、右上单元格,则这两个单元格之间的部分被定义在重复区域内。

(3)在重复区域内输入参数

该区域内输入的参数有两类,一类是系统根据在装配体中设置的零件数自动提供的参数,如序号,双击表头“序号”上方的单元格,在出现的【报告符号】对话框中依次选择【rpt】/【index】,该单元格中自动填写“rpt.index”;另一类是自定义参数,如备注,双击表头“备注”上方的单元格,依次选择【asm】/【mbr】/【user defined】,然后输入“备注”,此时该单元格中出现“asm.mbr.备注”,其余三项按此方法填写,结果如图2所示。

5.2 保存

选择【文件】/【保存副本】命令,以文件名“usera4asmh”将上述模板文件保存在工作目录中。

5.3 建立链接

为了使装配体中的零件参数自动出现在工程图的明细栏中,与工程图产生对应的链接关系,在调用“usera4asmh”生成工程图之前必须对该装配体中的零件进行参数设置[6]。具体做法是:打开相应的装配体文件,选择【工具】【参数】命令,系统打开【参数】对话框,在【查找范围】列表中选择“零件”,分别对装配体中不同规格的零件进行参数设置,结合已有的明细栏项目,在对话框中设置名称、数量、材料及备注四个参数,关闭对话框并保存该装配体文件。图3是该对话框的参数显示区域。

6 应用实例

以零件“支座”为例说明创建符合制图国家标准的工程图步骤。

(1)调用零件工程图模板

启动【绘图】模块,找到对应的三维模型“支座”,在【指定模板】项目组中选择【使用模板】,单击【浏览】,找到工作目录中的模板文件“usera4prth.drw”,单击【确定】按钮,系统在屏幕上显示“支座”的三视图,然后根据消息区的提示输入完标题栏中的可变文本后系统进入工程图环境。

(2)编辑视图

通过选择【插入】/【绘图视图】命令或双击某个视图,在打开的【绘图视图】对话框中选用合适的表达方法将“支座”表达清楚。

(3)标注尺寸、添加中心线

单击“打开显示/拭除对话框”按钮,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择相应的选项使视图中显示尺寸和中心线,然后通过整理尺寸位置或增加相应的尺寸符号、上下偏差等步骤完成尺寸标注和中心线的添加。因在3D造型设计中使用的尺寸会自动在工程图中表现出来,所以在3D造型中草绘尺寸的布局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工程图中的尺寸布局。

(4)添加技术要求

零件工程图上技术要求常有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及材料热处理要求等内容。选择【插入】/【表面光洁度】命令,在弹出的菜单管理器及对话框中选择相应的选项完成粗糙度符号的插入;尺寸公差已在标注尺寸时完成;选择【插入】/【模型基准】命令及选择【插入】/【几何公差】命令分别完成形位公差基准符号和公差框格的标注;选择【插入】/【注释】命令完成材料热处理等要求的书写。

(5)保存文件,得到图4所示的工程图。

7 结语

通过对Pro/E中系统参数、配置文件的修改,建立符合制图国家标准的工程图模板,避免了每次绘图前的重复工作,提高了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及规范了图纸设计。模板的定制,不仅能够提高绘图效率,同时又保证工程图与三维模型之间的数据相关性,这对推进产品的参数化设计及制图国家标准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曹岩.Pro/ENGINEER Wildfire3.0机械设计实例精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田绪东.Pro/ENGINEER Wildfire2.0三维机械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刘良瑞,张蓉.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2.0应用教程[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4]何满才.工程图设计-Pro/ENGINEER Wildfire中文版实例详解[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5]李健,陈作炳,等.Pro/E高效生成工程图的方法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0,38(4):89-92.

PrO/E在组合夹具设计中的应用 第2篇

PrO/E在组合夹具设计中的应用

本文主要讨论了Pro/E软件在计算机辅助组合夹具设计中的.应用.首先通过介绍组合夹具概况,然后详细介绍了Pro/E软件应用到组合夹具设计的主要步骤,说明将Pro/E软件应用到组合夹具设计后,将大大提高组合夹具的设计质量和装配效率,使组合夹具设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更适合现代化的制造需求.

作 者:陈蓉晖 Chen Ronghui 作者单位:湘潭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湖南湘潭,411102刊 名: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FENG UNIMERSITY年,卷(期):25(6)分类号:P393关键词:组合夹具 计算机辅助 Pro/E软件

Pro/E的定制 第3篇

为适应大型和超大规格重型筒体零件的加工,某落地车铣床的花盘直径达到5m,装夹能力为150t。相比于老式C6030落地车,新车床花盘规格超前。如果简单放大现有C6030落地车花盘尺寸来设计新车床花盘则可能:1.安全系数不足;2.花盘重量很重,制造成本与运行成本高。因此有必要对花盘进行优化设计。

二、设计准备

2.1花盘工作参数:

花盘传递最大扭矩:160kN·m;

最大工件重量:150t;

2.2参照现有花盘结构,设计草图,图略。

2.3.花盘力学模型分析:

Fy—花盘装配上、左、右卡爪处销孔所承受的压力,由夹紧力产生,方向为花盘径向;

Fy1—花盘上装配下卡爪处销孔所承受的压力,由夹紧力及工件重力产生,方向为花盘径向;

Fj—卡爪或延长板对花盘的压力,由螺栓预紧力产生,方向垂直于花盘;

Fh—花盘上装配卡爪处连接螺栓预紧力,其值大小为操作工人随机拧紧,作用与花盘T型槽表面,方向垂直于花盘;

Fm—花盘装配卡爪处销孔所承受的压力,由花盘传递的扭矩产生,方向符合右手定则;

G—工件重量。

Flf—花盘上装配左卡爪处销孔所承受的总压力,即克服部分工件重力的夹紧摩擦力产生的压力与花盘传递扭矩产生压力之合,方向在花盘平面内向下;

Frf—花盘上装配右卡爪处销孔所承受的总压力,即克服部分工件重力的夹紧摩擦力产生的压力与花盘传递扭矩产生压力之合,方向在花盘平面内向下;

Ft—托轮托力。

2.4力学计算

工件重力:G=150000kg/2*9.8N/kg=735000N

卡爪夹紧力作用于销孔的压力:Fy

车床工作时,保证工件转动不打滑,则卡爪夹紧摩擦力>=花盘扭矩,即

Mmax=4Fy*f*R即160000Nm=4Fy*0.15*6.5m/2

其中f为摩擦系数,f=0.15

由上式可得:Fy=82051.3N

克服部分工件重力的两边卡爪夹紧摩擦力作用于销孔的压力:

2Fy*f=0.15*2*82051.3N=24615.4N

当工件处于图示位置时,花盘装配下卡爪处销孔所承受的总压力最大,则

Fy1=G+Fy-2f=735000N+82051.3N-24615.4N=792435.9N

圆整为: Fy1=792500N

花盘传递扭矩作用于销孔的压力:Fm

4*Fm*L1= Mmax即4*Fm*2.05m=160000Nm

其中L1为卡爪销孔对花盘回转中心的距离:L1=2.05m

解得:Fm=19512 N,方向符合右手定则

花盘装配上下卡爪处销孔在Fm方向仅受Fm力;

花盘装配左边卡爪处销孔在Fm方向受Fm力外还受摩擦力f,两者方向相反,因此其合力有:Flf=Fm-f=19512N-24616/2N= 7204N 即其方向向下。

同理:花盘装配右边卡爪处销孔在Fm方向受Fm力外还受摩擦力f,两者方向相同,因此其合力有:Frf=Fm+f=19512N+ 24616/2N=31820N 方向向下。

螺栓预紧力: Fh

在此处暂定为:Fh =100000N。

卡爪或延长板对花盘的压力:Fj

卡爪或延长板对花盘的压力平衡于螺栓预紧力Fh,从而有:Fh=Fj 即Fj =100000N。 方向与螺栓预紧力相反。

在花盘与主轴连接中,主要由销传递扭矩,令花盘销孔受到压力为F,得:

4*F*L4= Mmax即 4*F*0.42m=160000Nm

其中L4为销到花盘回转中心的力臂:L4=0.42m

解上式得: F=95240N 方向符合右手定则,并与Fm相反。

托轮托力:Ft 由托轮计算得Ft=193000N。

2.5在此力学模型中,未考虑花盘与主轴以及传动齿轮的连接。

三、静态应力应变分析

3.1建立静态应力应变分析任务

利用ProE实体建模,进入Pro/Mechanica模块,约束花盘与主轴装配的孔面,按上面建立的力学模型加载各力,建立静态应力应变分析任务,Pro/E自动进行CAE分析。

3.2分析结果

花盘最大应力为 σmax=109MPa 位于销孔处。

花盘最大变形为 Δlmax=0.38 mm 位于花盘最下方托轮接触处。

选定花盘材料为QT500-7A,其力学参数:σb>=420 MPa

在本设计中取花盘的安全系数为S=3,则:σmax<σb/3=140 MPa

因此花盘可以达到需要强度,并有足够的安全系数,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四、花盘优化设计

以上述应力应变静态分析为基础,对花盘进行优化设计分析

4.1设置优化设计参数:

将花盘主要尺寸设置为设计参数,以现有结构尺寸为中间值,在不引起干涉及过切的情况下,设置各个设计参数的优化范围值为上下浮动30%

4.2灵敏度分析

建立灵敏度分析任务,由分析可得:花盘尺寸中,T型槽及销孔尺寸对花盘应力影响较大,其余尺寸影响很小。据此筛选出T型槽及销孔尺寸作为主要的优化参数。

4.3优化设计分析

在灵敏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优化分析任务,确定花盘的优化目标:

1.花盘应力: Max-Strees-Vm(σmax )< 140MPa=σb/S

2.花盘变形: Max-Disp-Mag(Δl max)< 0.5mm

3.花盘重量最小:Total-Mass=Minimize

由灵敏度分析可知应以T型槽及销孔尺寸作为减小花盘应力应变的主要优化参数,但要使花盘重量最小,则应将花盘的各主要尺寸都考虑进来。

运行优化分析任务,Pro/E自动插值迭代运算,输出优化后模型,进而建立工程图。

五、优化设计结果

以产品的花盘测绘尺寸来验证本优化设计,二者大部分尺寸比较吻合,证明了本设计的有效性。通过优化设计得到的花盘具有足够的安全系数,能够满足强度及变形的要求,同时重量减为最轻,其优越性为:

1.重量比优化前减少2吨,降低了材料成本;

2.因花盘重量减轻可以减小车床的电机功率,降低了运行成本;

3.因花盘重量减轻可以减小车床主轴扰曲变形,从而提高车床的加工精度;

4.花盘结构更符合铸造工艺性。

Pro/e的快速出图与打印 第4篇

1 尺寸线的标注和标题栏的绘制

1.1 尺寸线样式的修改

一般情况下, Pro/e在绘图模式下的自动标注的箭头是高度为3的小箭头, 并且使用英制标准, 而实际绘图中标注箭头的大小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的, 在工作中中等复杂的图的箭头大小一般为2.5。这就需要对绘图模块的执行标准进行调整。进入Pro/e制图模块, 在文件属性绘图选项中打开在Pro/e工作目录中的text文件夹, 选择cns.dtl文件 (中国标准) , 排序中选择按类。

在这些选项控制与其他选项无关的文本中选择并设置如下:

Drawing_text_hight 3.5文字高度为3.5 mm

在这些选项中控制引线中选择并设置如下:

Draw_arrow_length 2.5箭头长度为2.5 mm

Draw_arrow_width 1.5箭头宽度为1.5 mm

保存副本为cns1.dtl

工具选项弹出的窗口中选择text文件夹, 在文件类型中选择所有, 从窗口中选择刚才建立的dtl文件cns1.dtl确定。

这样每次Pro/e启动后会自动加载cns1.dtl文件, 进入绘图模块后无需重新设置。

1.2 图框和标题栏的绘制

在绘图模块中绘制标题栏和图框是不方便的, 为了有专门的图纸样式, Pro/e有专门的图纸样式绘制模块。进入格式模块新建一个文件以常用的A4图纸为例, 选择A4确定。进入绘图区后对边框进行偏移, 每条边向内偏移5 mm, 把多余的线删去, 在右下角绘制一个标题栏, 用表插入升序左对齐按长度顶点选择右下角的点输入第一列的宽度30输入第四列的宽度60回车输入第一行的高度8输入第四行的高度8回车。

之后一个表的基础就画好了, 对表中的相应单元格进行合并就能得到最终的标题栏, 双击表格中的单元格就可输入相应的文字对文本样式进行调整, 调整为fangsong_GB2312, 此为宋体, 对文字高度进行调整, 大格里的使用10, 小格里的使用6。注释尺寸栏里, 水平和垂直都选择中间点确定退出。保存该frm格式的文件在一个固定的目录中, 不要删除, 之后可重复使用。

2 绘图模板的使用

使用绘图模板可以快速生成工程图, 将一个零件导入设置好的模板后就能自动生成工程图, 且该模板可重复使用。下面就对A4工程图模板的设置为例进行说明。

2.1 创建主视图

新建一个绘图文件, 取消使用缺省模板的勾选记号, 点确定。

在弹出的窗口中确认缺省模型的选框为无, 在指定模板选框中选择指定模板, 浏览中选择刚才创建frm格式文件, 在标准大小选框选取图纸的尺寸A4, 然后确定。

选取下拉式菜单应用程序下的模板。点插入模板视图。

在模板视图指令对话框的视图值方向栏中输入front (主视图) 。

选取视图选项选框下的模型显示选项, 然后在视图值选框中选择无隐藏线。

选取视图选项选框下的相切边显示选项, 然后确认视图值选框中的相切实体为被选取的状态, 以使主视图的切线以实线显示。

勾选视图选项选框下的尺寸选项, 然后在视图值选框中勾选创建捕捉线, 并将捕捉线的增量间距设为10, 初始偏距设为12。

按视图符号选框中的放置视图, 然后在图面左上适当位置按左键, 按确定。

2.2 创建俯视图

选取下拉式菜单插入下的视图模板, 将视图类型设为投影然后将投影父视图名称设为视图模板1。

选取视图选项选框下的模型显示选项, 然后在视图值选框中选择无隐藏线。

选取视图选项选框下的相切边显示选项, 然后确认视图值选框中的相切实体为被选取的状态, 以使主视图的切线以实线显示。

勾选视图选项选框下的尺寸选项, 然后在视图值选框中勾选创建捕捉线, 并将捕捉线的增量间距设为10, 初始偏距设为12。

按视图符号选框中的放置视图, 然后在图面左下适当位置按左键, 按确定。

2.3 创建侧视图

创建侧视图的方法和创建俯视图的方法相同, 只是在放置视图的时候放在图面的右侧。

创建完成后保存, 并放在固定的地方。

下次使用时只需在新建的绘图文件中的缺省模型选择所需的模型, 在指定模板中选择这次创建的模板, 打开后会自动生成工程图, 进行微调便可使用。

3 工程图的打印

使用Pro/e中的打印命令通常得不到我们要打印的效果, 在一般的打印机上往往会出现图形偏移、打不全等问题。如果转为auto CAD, 则会出现文字字形和线形的改变。使用以下方法可快速打印:在绘图模块的工具栏中点将活动窗口中的对象保存为pdf文件的按钮, 在弹出对话框中选中在pdf阅读器中打开的选项。在弹出的pdf文件中按打印按钮即可。

参考文献

Pro/E的定制 第5篇

基于Pro/E与ANSYS的小型电动汽车驱动桥壳设计

根据驱动桥壳载荷计算方法,应用Pro/E软件建立小型电动汽车驱动桥壳的三维模型;利用ANSYS软件进行满载最大垂直载荷、最大制动力、最大牵引力和最大侧向力四种典型工况下的`强度分析,以验证驱动桥壳在极限工况下的结构变形、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设计符合要求.

作 者:刘凤波 LIU Feng-bo  作者单位: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营口,115009 刊 名: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英文刊名:FORESTRY MACHINERY & WOODWORKING EQUIPMENT 年,卷(期):2010 38(5) 分类号:U463.33 关键词:小型电动汽车   驱动桥壳   设计   有限元分析  

Pro/E的定制 第6篇

关键词:装配设计;二次开发;Pro/E装配;干涉检查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1-0039-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1.020

当今时代,工程设计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这完全得益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以CAD/CAE/CAM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经成为当今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今后的各项工作必须在技术水平上和技术内容上有所丰富,各种技术体系的建立都要贴合实际情况,否则无法得到理想的效果。另一方面,

Pro/E装配干涉检查的二次开发作为当下的一种客观要求,需要在总结之前工作的基础上,实现工作的较大进步。在此,本文主要对Pro/E装配干涉检查的二次开发进行分析。

1 干涉检查的原理及算法

1.1 干涉检查的原理

在装配仿真的工作当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工作在于必须开展可装配性的分析工作,装配元件运动路径的可靠性检查,其主要依据在于是否发生干涉。为此,我们应该对干涉检查的原理和算法进行讨论。在原理方面,干涉检查需要顾及到很多方面的工作,不能从某一个角度来单纯的思考。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干涉检查原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平面碰撞干涉检查。该项干涉检查,得到了深入的研究,作为Pro/E装配干涉检查的二次开发的重要内容,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例如,李辉利用最大、最小坐标的顶点的方法,研究出了一个凸多边形沿着一个给定的方向,在运动的过程中,观察是否会与另一个凸多边形发生碰撞问题,以此来实现对平面碰撞干涉的有效检查。第二,空间物体碰撞干涉检查。装配设计工作在实际开展当中,需要与很多的工作相互结合来完成,不能总是集中在一个方面。为此,干涉检查还需要在空间物体碰撞干涉检查上努力。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比较常用的两个几何模型间的碰撞检测算法分别为空间分解法以及层次饱围盒法,两种方法均能得到理想的效果,需结合客观实际来决定如何应用。

1.2 干涉检查的算法

干涉检查的算法,将直接影响到干涉检查的结果,并且在很多方面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经过长期的总结和分析,干涉检查的算法类型较为多样,与实际工作的联系比较紧密。首先,比较常用的是step and check离散检查法。该方法在实际的应用中比较简单。从概念上来讲,当一个元件按照相应的轨道开始移动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取定一个时间的样本作为基础,由此就会得到一个时间的序列。之后,通过计算,求得元件在每一个样本时刻的空间位置、方向,这些都是重要的数据和信息,最后,利用之前求得的结果,通过静止物体的干涉检查算法来计算。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得到的结果比较准确;劣势在于该方法需要进行阶段性的计算,且需保证每一个步骤的准确性。其次,公共面判别法也在运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该方法的思路如下:在多面体之间定义一个平面间隙的公共面,之后详细地检查每一个多面体的角点,检查内容在于是否该与公共面进行接触,这种方法的检查次数主要是与多面体的角数表现出了正比的特点。上述两种方法均可以作为干涉检查的算法,除此之外,还有seept sloid or surface包络体面法等算法,日后可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应用。

2 Pro/E装配干涉检查的二次开发

2.1 Pro/E产品装配模型的特点

在Pro/E装配干涉检查的二次开发过程中,应确保Pro/E产品装配模型的特点符合实际的需求。从时间上来看,关于装配模型的研究在20世纪的7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但由于技术和物质上的支持不足,因此具体的研究成果也不是很突出。

就现有的工作来看,装配建模工作的实质性内容在于如何更好地将计算机内部的各种关系,包括装配体外在的和内在的关系。综合而言,Pro/E产品装配模型的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装配模型囊括了较多的有关信息。Pro/E装配模型是Pro/E装配干涉检查二次开发的重要部分,囊括较多的相关信息,有助于在后续的工作中获得较为理想的结果。第二,所有的信息都要通过Pro/E产品装配模型较少的组织起来。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倘若仅仅在搜集上努力,并不能保证Pro/E装配干涉检查二次开发的

效果。

2.2 Pro/E装配干涉检查的二次开发实现

经过上述工作的铺垫,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实现Pro/E装配干涉检查的二次开发。具体工作分为两个步骤。第一,需要添加干涉检查的菜单。该项工作比较简单,主要是在已经开发的系统当中,在工具栏当中添加一个菜单的选项和菜单条。第二,需创建干涉检查的对话框,以此来完成相应的操作。采用Pro/TOOLKIT提供的UI对话框操作函数Pro/ENGINEER资源虽然可以设计出与Pro/ENGINEER界面一致的人机交互界面,但是它所采用的文本形式来定义对话框难以直观地反映界面的布局,此外,对于已完成的对话框难进行调试、修改等工作。MFC是VC++程序的一个重要的软件资源,它为开发Windows应用程序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2.3 干涉检查程序的技术特点

Pro/E装配干涉检查的二次开发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干涉检查程序的技术,该技术是Pro/E装配干涉检查的二次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担任的工作任务较多,完全可以在客观发展中获得较多的理想成果。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干涉检查程序技术特点较为突出。例如,干涉结果中增加了发生干涉的零件的名称和代号,当装配体复杂时便于掌握发生干涉的部位;同时增加发生干涉的零件体积和干涉体积百分比,便于掌握发生干涉的程度。综上所述,Pro/E装配干涉检查的二次开发在目前的相关工作中表现出了较为积极的特点,并且未产生严重的问题,总体上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比较突出的。未来应该对Pro/E装配干涉检查的二次开发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无论是技术还是系统都应该增添较多的内容。

3 结语

本文对Pro/E装配干涉检查的二次开发进行讨论,现有的工作成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在很多方面均有突出表现。我国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通过Pro/E装配干涉检查的二次开发优化了工作环境,工作效率和质量也得到了巩固。

参考文献

[1] 郜亮,侯开虎.基于UG的二次开发在装配干涉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2,(9).

[2] 赵海兵.基于SolidWorks的CAPP系统的可视化装配决策[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3,(6).

[3] 姚竞争,韩端锋,李健.基于CATIA系统的虚拟装配仿真研究[J].船舶工程,2011,(1).

[4] 朱剑刚.定制家具产品的虚拟装配关键技术及应用

[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

[5] 金晨光,王宗彦,吴淑芳.基于功能特征装配的行星减速器自动装配技术研究[J].机械传动,2013,(7).

基于Pro/E公差分析的实例探讨 第7篇

最坏情况分析的计算公式(一维情况)如下:

(式中:Ti为第i个尺寸的上下公差)。

统计分析的计算公式(一维情况)如下:

undefined(式中:Ti为每个尺寸的上下偏差)。

1 公差分析的应用实例

本文结合实例对Pro/ E的公差分析给出应用说明,为设计师提供准确、直观的公差分配的依据。首先对设计好的零件进行虚拟装配,建立装配公差模型;然后选取测量参照和相应尺寸生成尺寸环图并且根据装配精度的要求、尺寸加工的难易程度,初步拟定各相关尺寸的公差;最后,经过分析确定影响装配关系和装配精度的关键尺寸公差的约束及其敏感度,通过改变个别零件的关键尺寸的公差约束,最终实现最佳的公差分配,并保存分析的结果。

1.1 装配公差模型的建立

如图3所示为齿轮箱部件,根据使用要求,齿轮轴肩与轴承端面间的轴向间隙应在11.75 mm范围内。若已知各零件的基本尺寸为:A1=101 mm,A2=50 mm,A3=A5=5 mm, A4=140 mm。应用公差分析的方法,试确定这些尺寸的公差及偏差[2]。

应用Pro/E将设计好的零件进行三维预装配得到剖面图(如图4所示)。

1.2 Pro/E公差分析

首先在Pro/E中打开组件文件,在下拉菜单[分析]中选择[公差研究],即打开[公差分析管理器],选取测量参照及相关尺寸来定义尺寸环,生成尺寸环图(如图5所示)。

其次根据装配精度的要求、尺寸加工的难易程度,调整各组成环公差:A1、A2加工较难,公差应大一些,取T1 = 0.3 mm,T2 = 0.3 mm;A3、A5加工方便,公差可小一些,取T3=T5=0.2 mm,按“人体原则”分配各组成环偏差,则A1=101undefinedmm,A2=50undefinedmm,A3=5undefinedmm ,A5 =5undefinedmm。这里拟定A4=140undefinedmm。

最后生成公差分析结果。

敏感度分析图可读出被分析的尺寸对哪些尺寸最敏感。从图7中可以看出所要求的间隙尺寸对这5个尺寸是同样敏感的(绝对值大小都为1),这是因为对该尺寸的分析都是在一维线性中进行的。

统计贡献度、最坏情况贡献度分别如图8、图9所示,从图中可看出对该分析尺寸的分布误差影响最大的几个尺寸,为满足该设计尺寸的要求,可对影响较大的尺寸公差进行修改。图中A1和A2对装配精度影响较大。这是因为A1和A2的公差较大造成的。

测量变异如图10所示,我们可以准确地读出Sigma值、合格率以及DPMU(100万个产品中失效产品的个数)值的大小。偏差图可显示测量的最坏情况范围和统计分布。改变相关尺寸的公差精度会使测量变异图发生相应的变化。本题中,工程师可以根据设计公差要求的精度、尺寸加工的难易程度以及产品成本的承受能力等因素对关键尺寸的公差精度重新做出适当的调整从而生成最佳的公差分配。

生成公差分析报告

2 结束语

本文结合实例探讨了利用Pro/ E公差分析快速地执行与Pro/E零件尺寸相关的1-D公差累积分析。通过分析,确定零件的公差在装配过程中影响关键尺寸公差的约束及其敏感度,根据装配精度要求、加工难易程度,调整个别零件的关键尺寸的公差约束最终实现最佳公差分配。Pro / E公差分析应用起来快捷、简单,分析结果直观、准确,使工程师更加容易解决公差问题,作为Pro / E保存的分析进行实施,完全与Pro / E模型相配,随着Pro / E模型的变化能自动更新,同时也避免了通过实物样机的试制来确定合理、正确的公差而造成的浪费及研制周期过长的不利因素,从而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上市时间,降低成本。

摘要:利用Pro/E公差分析可以快速地执行与Pro/E零件尺寸相关的1-D公差累积分析。通过分析,确定零件的公差在装配过程中影响关键尺寸公差的约束及其敏感度。调整个别零件的关键尺寸的公差约束最终实现最佳公差分配。Pro/E公差分析应用快捷、简单,分析结果直观、准确,更容易解决公差问题,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上市时间,降低成本。

关键词:Pro/E,虚拟装配模型,公差分析

参考文献

[1]王先逵.机械制造工艺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Pro/E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第8篇

Pro/E软件是美国PTC公司推出的大型CAD/CAM/CAE集成软件,在生产过程中能将设计、制造和工程分析三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Pro/E软件各个模块都具有操作容易、使用方便、可动态修改的特点,更显著的特点是其基于特征的参数化设计、单一数据库等[1]。由于其强大而完美的功能,Pro/E几乎是CAD/CAM领域应用最广的软件,使该软件表现出了不同于一般CAD软件的优越建模性。该软件是机械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有利工具,因此学会应用该软件是高校机制相关专业“CAD/CAM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

Pro/E软件建模功能非常强大,涉及的建模方法种类繁多。对于一个初学者要在短时间内掌握该软件并且要达到熟练运用各种建模方法,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一般都是初学者,想让他们在有限的课时内熟练运用该软件,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照着教程分门别类地介绍各种建模方法,一来不适于课时少的客观条件,二来势必会导致学生虽然了解了常用的创建特征的方法,但很难达到将这些方法熟练地运用于实际产品的建模设计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寻找理论与实践恰当结合点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在Pro/E软件应用技术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实际零件建模方法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 教学方法的改革,案例教学法

对于这种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针对其特点做出一个合理的教学方法。

1.1 力争在机房授课

对于这种操作性软件,必须要大量的时间来亲手操作。因为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这个课程即使教师在讲台上讲的再精彩,演示的再熟练,并且学生当时也听明白了,但到下次上课,学生已经基本忘完了。一个原因是学生学习知识本身有一个遗忘,另外一个原因是这种软件课缺乏操作实践遗忘得更快[2]。所以我们一定要给予学生大量的操作实践时间,并且尽可能将授课的地点也在机房实施。

与此同时还存在一个问题,学生这样学完之后掌握了一些基本命令,尽管能用Pro/E软件进行简单造型,但却不知道真正在生产中,Pro/E是怎样用的。并不是简单的创建几个立方体或者各种形状的模型,而是要真正的借助这一软件的特点来为生产服务,比如这个软件还有它的模具设计模块,可以很轻松方便地完成模具设计。那么这一点,很多学生都是不知道的,学完了软件,只知道绘图,而不会设计,不会真正的使用。所以我们的教学还要改,要让学生知道这个软件在实际生产中怎么用。因此就有了下面我们教学改革的第二项,进行案例教学法。

1.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和操作,在此过程中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有着很大的自主权,他们参与讨论与交流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这种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灌输性教学,教师更多地从讲台前站到了学生的背后,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使学生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Pro/E使用技能,同时也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案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涵盖Pro/E要求的教学内容,又具有实用性,并且具有典型性。在每次课结束时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对下一次课讲解的实例按教材中的方法先预习,记下预习过程中碰到的疑难问题。我们让学生在课下自己练习时先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于构建一个零件学生有着自己的想法,这样他们带着疑问及自己的想法上课也会特别的认真,这样更能启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老师在课堂讲解典型实例的时候,应该对学生预习中可能出现的建模失败之处加以重点讲解,并分析其失败的各种原因,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有一种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的感觉。老师再加以引导、讨论,对比学生列出的一些方法,比较优劣,并给出适当的建议。同时要给学生讲解同一特征的不同建模方法,这样就使得他们在听完讲解后的练习中能解决原先预习时出现的疑难问题,并采用若干种方法,使得建模成功。在不同的方法建模过程中了解到不同的命令之间的区别,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不同的命令,而且对于以后的设计中对命令的把握上有一个很好的帮助,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在完成课内作业的基础上多创建生活中的实物模型,自己探索建模方法,多与他人讨论,可以学到很多课堂上没有学过的建模方法,从而提高自己对该软件的应用能力。通过典型实例的教学使学生逐渐学会在实际建模过程中如何处理众多的疑难问题。通过预习、思考、以及课堂上的讨论、分析、辩论,学生既掌握了使用Pro/E的方法,又掌握了相关知识,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讨论结束后,教师还应该及时总结,对如何运用建模知识实现本次案例的思路方法进行整理。简单比较一下各种方法,并着重讲解并操作演示最简单的方法,使学生对本案例有更透彻的理解,清楚其重难点,以后遇到近似的问题能基本上知道如何来解决。

2 考核方式的改革

授课内容及方式改革后,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不再是书本上的条条框框,而是活的知识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这就可以彻底解决学生死记硬背和教师照本宣科的问题。但是,传统的考核方式,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份试卷已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对Pro/E软件的实际应用能力。我们应该从综合能力来衡量学生对于软件的掌握,主要可以从这样三方面去评定:一是分析能力:在对具体实物进行建模前,对该实物的结构进行分析,得出组成该实物的各个不同的特征,这点又是很重要;二是判定能力:根据不同特征决定采用不同的建模方法;三是设计能力:个别复杂的特征能找到合适的建模方法。根据以上三个方面我们可以在学期中布置题目,要学生自己设计1到2个产品,可以自行设计也可以参考生活中的实物来设计。到期末交上来。除了交上产品模型零件图外,并要求学生将所设计的过程用图及文字编排成word文档交上,根据此项内容再加上平时成绩我们可以给出学生一个综合的成绩。

3 有关知识与生产实践之间的衔接的改革

理工科的学生应该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这种课程的学习,我们要求学生掌握了是以后能够在实际中运用的,能够学以致用。其实,在学校的学习结束之后,首先可以把这些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毕业设计中,这样可以对于自己所学的知识得以论证,进行一个系统的运用。比如对于选择模具设计的学生来说,可以运用Pro/E软件将自己所设计的模具进行设计绘制出来,更好的是能够借助软件中的模具设计模块来进行分模,这将很大程度上辅助了自己的毕业设计,并且将所学的知识很好地运用于实际当中。毕业设计是一个实战的过程,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为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样在自己以后的使用中更是游刃有余。

4 结束语

一种适合于教学对象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而且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创造出适合高校教育实情的教学模式,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詹友刚.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2.0基础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姚梅林.学习规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3]邓云洲.案例教学[J].教育发展研究,2001,(12).

基于Pro/E的塑料模具设计 第9篇

1 塑料的简单分析

本研究给出的塑料几何形状不是特别复杂, 塑料在两侧有孔, 加侧抽芯机构即可解决此问题。经过对塑件的分析, 此塑件采用一模两腔结构。

2 模具设计模块

模具装配。模具装配模型的建立就是将塑件制品的实体模型 (将其作为参考模型) 与事先建立好的模具工件模型通过一些装配过程中可以用人工或自动的方法建立, 本模具采用自动的方法建立。

设置收缩率。在Menu Manager的MOLD菜单中选择Shrinkage命令, 再依次选择By Dimension, Set/Reset, Al Dims, Shrink Ratio, After Rels命令, 此时系统会提示Enter shrink ratioS’ (Formula:L+S) for all dimension, 键入该制件材料的收缩率, 并按回车键。选择Done命令, 在Shrk By Dim菜单中, 依次选择Update, No Shink, Done, Done/Return, Done/Return命令即可。

绘制分型面。分为两个步骤, 一是绘制主分型面, 二是绘制滑块分型面。

创建浇口系统。主要分三个部分, 一是创建主流道;二是创建分流道 (采用平衡式分布梯形截面) ;三是创建浇口 (采用潜伏式浇口) 。

分割并创建体积块。所谓建立体积块, 就是将已经创建的工件以分型面为参照, 分割为数个体积块。对于本模具来说, 首先分割出上模和下模体积块, 然后再在下模上分割出四个滑块体积块。此阶段由于生成体积块都是实体的, 所有看不到的内部结构, 在开模仿真过程即可看清楚。

充模仿真。通过仿真充填浇注系统及型腔等特征, 生成单一实体特征的成型零件。该项操作虽然简单, 但通过该项分析, 可以发现最后生成制件的形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还可以检查分型面、拆模顺序、流道的正确性。

开模仿真。单击Mold Opening命令, 选取移动元件, 定义开模方向和间距, 可实现开模步骤的静态仿真, 检验模具结构是否正确。

模具分析与检测, 一般包括拔模检测 (Draft Check) 、厚度检查 (Thickness Check) 、计算投影面积 (Project Area) 和检测分型面 (Part Surface Check) , 它们位于Analysis (分析) 下拉菜单中。依次对它们进行分析: (a) 拔模检测。该分析工具用于判断参考模型 (Ref Model) 的拔模角 (Draft Angle) 是否符合设计需求。Draft Check工具位于Analysis下拉式命令行的模具分析Mold Analysis中。假如欲检测的拔模方向不合适时, 可单击Flip Direction按钮进行方向切换。对制件的内表面进行拔模检测分析显示, 该制件的内表面颜色为紫色, 表示在此方向拔模时没有干涉, 所以凸肋部分必须设计滑块, 才能顺利脱模。 (b) 厚度检查。该项用于检测参照模型的厚度是否有过大或过小的现象。有平面和切片两种检查方式。平面检查法一次仅能检测一个剖面的厚度, 切片法一次检验较多的剖面。检测后的结果将以剖面的方式显示, 红色剖面表示超出厚度范围, 黄色剖面表示符合厚度范围, 浅蓝色剖面表示小于厚度范围。从生成的报表信息中可以轻易地掌握每一个切面是否超过设置厚度范围, 也可以从中得知该切面的截面积。该制件采用切片法检查的分析结构均为黄色剖面, 符合要求, 符合要求。对于有的制件中出现红色的和浅蓝色切片, 应该将该尺寸进行更改, 重新进行分析, 直到都为黄色剖面为止。该项分析为塑料顾问中压降分析做准备。 (c) 投影面积用于检查参考模型在指定方向的投影面积, 为模具的设计和分析的辅助工具。 (d) 检测分型面。用于检查分型面是否有相交的现象, 也可以确认分型面有没有破孔、及分型面的完整性。通过对该制件的分析, 结果显示符合要求。

3 模座设计模块EMX4.1

模架是模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模具成型部分的载体, 在结构上能保证塑件的注入及制件的顶出。模具设计专家系统EMX是Pro/E的一个专业用户插件, 用于设计和细化模架。在Pro/MOLDESIGN模块中建好模具组件后, 就可以导入这个模块来建立与之相应的标准模架及滑块、顶杆等辅助零件, 可以将模具元件直接装配到标准或是定制的模座中对整个模具进行更完全且详细的设计, 并可进一步进行开模仿真及干涉检查。使用EMX插件来设计模架可以通过二维的特定的图形用户界面 (GUI) 来实现快速实时预览、添加、修改模架部件;该插件内建大量模架库, 可进行智能组装;并能自动生成各模块的二维工程图和创建BOM表。从而大大的缩短模具的研发时间。

4 塑料顾问

塑料顾问是Pro/E中自带的一种分析模块, 利用此模块, 可直观的观测到塑料溶体的流动情况、制件的填充状态、注射压力变化情况、温度变化情况等, 并得到可靠的反馈信息和建议, 从而使制件和模具在设计阶段就能得到完善和改进, 达到用户的设计要求和最终的使用目的。

5 结语

自动制钉机的PRO/E设计 第10篇

一、自动制钉机方案设计

因为钉子的原材料是一卷直径与铁钉直径相等的低碳钢丝或钢条, 为了使我们设计的机构能够满足产品的设计要求, 我们的设计思路是:

(一) 送丝校直:将钢丝传送的同时利用摩擦轮将弯曲的钢丝校直, 并且送丝与校直动作要协调, 但考虑到为配合接下来的操作过程, 不能使钢丝不停的传送, 所以要考虑用间歇机构, 使送丝有间隙性地传递。同时附加夹紧机构, 能够在送丝时放松, 其余操作时间夹紧。

(二) 冷镦钉帽:我们所看到的钉子都有钉帽, 由夹紧机构夹持钢丝时, 露出一段钢丝进行冷镦钉帽, 可采用移动或者摆动式的冲压机构。

(三) 冷挤钉尖:通过模具挤压出钉尖形状。

(四) 切断钢丝:挤压完成后, 剪断机构剪断钢丝, 可采用急回运动机构。

(五) 夹紧机构松开, 铁钉落下。

(六) 送丝机构重新送丝, 工序重复, 实现自动制钉的目的。

机构相对较多, 相互动作也比较复杂, 协调就变得尤为重要, 所以我们考虑用齿轮及皮带连接各主动件, 使其有联动的效果。

二、最终方案设计分析

送丝机构:棘轮机构、四杆机构传动、摩擦轮校直。夹紧机构:滑板机构、固定板。冷挤剪断机构:滑板机构、固定板。镦钉帽机构:曲柄滑块机构。

(一) 自动制钉机的送丝机构

棘轮机构是由摇杆、棘爪、棘轮、止动爪等组成。棘轮轮机构能产生间歇运动, 使送丝动作有停顿。送丝后停顿, 进行夹紧, 挤钉, 切断等动作。等一些列动作完成后, 再进行送丝。棘轮轮机构带动摩擦轮转动。摩擦轮校直钢丝, 并传送出去。

(二) 自动制钉机的夹紧结构

夹紧机构是本次设计中的关键所在, 因为能否夹紧钢丝就决定着下面工序能否正常进行。利用一段时间来夹紧钢丝, 进行冷镦、冷挤和剪断。在回程时, 松开钢丝, 使送丝机构向前送丝。滑板由连杆驱动, 连杆连接曲柄, 曲柄由曲轴驱动。通过对滑板槽的形状和尺寸的设计, 夹紧块有四分之三的时间处于夹紧状态。

(三) 自动制钉机的冷挤钉尖和剪断机构

冷挤机构也采用和夹紧机构一样的滑板机构, 滑板带动推杆使其到达最高点时挤压钢丝, 在杆尖安装特殊形状的模具挤压出钉尖的形状并且剪断钢丝。挤钉尖和切断的动作同时进行, 可以提高效率, 同时又能避免复杂的协调工作。

将夹紧机构和冷挤剪断机构集合到同一滑板, 结构更加紧凑。在运动的传动性方面, 只需一个电动机, 机构最简洁, 所以传动性最好, 提高生产效率, 又能使空间布局紧凑, 机械效率高。冷挤和冷镦可以通过调节初始位置使其同步进行, 提高生产效率。

(四) 自动制钉机的冷镦结构

自动制钉机的冷镦机构主体在中央滑块, 位于机身的中间导轨槽内, 曲柄一端与曲轴相连, 另一端与中央滑块相连, 曲轴的旋转使曲柄牵动中央滑块在中央导轨槽内作往复返运动, 从而达到冲压的目的。

三、结论:

(一) 所设计的自动制钉机。在送丝过程中, 使用棘轮机构, 机械效率高, 并能平稳地、间歇地进行转位, 但在送丝中, 钢丝是由滚轮夹住往前移动的, 有可能钢丝在两滚轮之间产生相对滑动, 使送丝的效率降低。

(二) 在冷镦过程中, 采用曲轴连杆机构, 虽然传动不太稳定, 但效率较高, 且机构简单。

(三) 在冷挤和剪断机构中, 采用滑板槽机构, 传动平稳性和机械效率都能很好地满足要求。挤钉尖和切断的动作同时进行, 可以提高效率, 同时又能避免复杂的协调工作。

(四) 夹紧机构通过对滑板槽的形状和尺寸的设计, 夹紧块有四分之三的时间处于夹紧状态。将夹紧机构和冷挤剪断机构集合到同一滑板, 结构更加紧凑。

参考文献

[1]孙桓, 陈作模主编.机械原理 (第六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裘建新主编.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Pro/E的定制 第11篇

关键词:Pro/E软件 机械制图 教学质量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课程中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重要技术基础课,也是当前技工院校师生普遍反应较难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技工院校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在完成由立体转化成平面图或由平面图转换成立体的空间思维转换时,大多数学生难以适应。将Pro/E软件应用到机械制图中教学,是笔者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尝试和探索。采用Pro/E软件应用到机械制图教学中,可以充分地发挥教学手段、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学习兴趣。

一、运用Pro/E软件进行装配图教学突破重点

装配图是机械制图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传统的教学中单靠几张挂图和几个模型,根本没法满足教学需要,加上学生对一些机器或部件实际用途了解不多,学生看完装配图样,普遍想象不出组成的零件立体形状、结构和装配关系是怎样的。这样学生就慢慢地失去了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必须改变这种现状,借助Pro/E软件进行对装配图的教学显得较为重要了。通过Pro/E软件装配功能模块进行模拟教学,首先把机器的每一个零件进行实体建模,然后用装配模块功能把各零件之间连接、装配通过“匹配、对齐、相切、插入”等约束功能,在装配演示过程中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每个零件可以通过Pro/E自由移动,最后把整台装配好的机器呈现在学生面前,把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和立体化,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力。

通过虚拟实体模拟教学,学生能清楚地看到机器、零件之间装配连接关系、工作原理及各零件在装配体中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学生对装配图的识读能力。

二、运用Pro/E软件进行剖视图教学化解难点

剖视图主要是表达零件内部形状和结构。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老师随手拿些模型给学生去表达图样,很多学生往往不知道合理选择剖切方法和剖切位置,也有些学生不明白剖面线应画在剖视图的什么地方。通过Pro/E软件进行零件造型,用“剖面视图”工具将剖切面随意地在零件不同的位置进行剖切演示,并能清晰地反映零件的内部形状与结构,学生对比不同位置,就会知道剖切面应通过零件哪个位置进行剖切是最好的。如下图所示,剖面线也应画在剖切面与零件接触的地方,最后通过Pro/E软件中的绘图模块生成三视图。

三、运用Pro/E软件进行相贯线教学,化抽象为具体

相贯线是机械制图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内容之一。由于教学模型都是实心体,不能拆开,因此对于它的理解,学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难以想象出两立体相交产生的内、外相贯线形状。这时教师通过借助Pro/E软件进行建模,演示两立体相交所产生的内、外相贯线,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两立体产生的相贯线形状。通过Pro/E软件用剖切面将零件剖开,表达内部的相贯线形状,再用Pro/E软件中的绘图功能生成三视图,教师在演示中教学生分析相贯线的形状和画法。

四、运用Pro/E软件进行组合体教学,化整为细

组合体的投影是机械制图教学中的难点。一直以来,由于传统的教学效果不佳,所以学生无论是考试或习题,对于已知两面投影求第三面投影,特别是复杂的组合体,都觉得望而生畏、不愿思考。因此,借助Pro/E软件组件和装配功能对支座组合体进行实体造型,并逐步演示组合体的形成过程,指出支座组合体零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这样学生认真地通过每一步骤去分析组合体三视图的形成过程,然后生成工程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视图的变化过程,在演示过程中,指出组合体在视图中产生的线和框,学生就会逐渐加深对这些线和框的认识,从而消除了学习制图的畏难情绪。

总之,将Pro/E软件应用到机械制图教学中,通过虚拟三维模型的构建,机械制图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问题可以清晰、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改变了机械制图教学的呆板、枯燥乏味,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机械制图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对日后技工院校机械制图的教学改革也有很大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机械制图(第五版)[M].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2]钟日铭.PRO/ENGINEER Wildfire3.0基础入门与范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周四新,和青芳.PRO/ENGINEER Wildfire3.0高级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Pro/E的定制 第12篇

关键词:Pro/E,wildfire3.0,系统配置文件,作用,选项

引言

Pro/E的配置文件让不少初学者感到烦恼,尽管不少教材里都会提到关于PRO/E的配置文件。但大多数显得过于理论化,而不便于初学者理解,可操作性不强。本文力求以通俗的语言结合实际运用向大家介绍Pro/E的配置文件,希望能给各位带来帮助。

下面以Pro/E wildfire3.0m120中文版为蓝本,依次为大家介绍以下内容:

(1)配置文件是什么东西?

(2)系统配置文件config.pro

1 配置文件

首先,要建立一个概念,Pro/E里的所有设置,都是通过配置文件来完成的。打个比方,在Auto CAD里,新安装完软件后,我们就会把自己常用的一些工具条调出来,在窗口摆放好位置,设好十字光标大小,右键设置等等直到把整个Auto CAD调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然后退出程序。再次运行Auto CAD时,我们会发现之前设置都还有效。

用同样的方法,在Pro/E里就不行!在Pro/E软件中设置好的东西只要关闭软件再一次打开时,就全部恢复了。这就是Pro/E的配置文件在作怪!你没有保存这些配置文件,也没有放到适当的位置!从这里就应该知道,这些配置文件是用来干嘛的了。

那么配置文件又包括哪些呢?下面介绍常用的几个

config.pro系统配置文件,配置整个Pro/E系统

gb.dtl工程图配置文件,你可以先简单的理解为设置箭头大小,文字等标注样式。

format.dtl工程图格式文件(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图框)的配置文件。

table.pnt打印配置文件,主要设置工程图打印时的线条粗细、颜色等。

A4.pcf打印机类型配置文件,主要设置工程图打印出图时的比例、纸张大小等。

config.win.1(1为流水号,每改一次自动增加)操作界面、窗口配置文件,比如说我们可以在这个文件中设置模型树窗口的大小,各种图标、工具栏、快捷键在窗口的位置等等。

Tree.cfg模型树配置文件,主要设置在模型树窗口显示的内容、项目。

当然还会有更多,这里不再一一介绍。补充说明的是:以上提到的文件名命名,后缀名是必须的,文件名有些可以自定义,我没有全部试。一般来讲按系统默认的名称就可以了也没必要自定义文件名。除了config.pro以外,其它配置文件都要在config.pro中指定才有效。虽然有这么多种配置文件,但不是所有配置文件都是必须要有的,有些可以视个人情况不设置。

2 系统配置文件config.pro

2.1 config.pro文件在哪里?

我们先在D盘新建一个文件夹peizhi(注:这个位置是随意的,只为了方便后面的讲解)

在Pro/E中依次打开工具选项,就会弹出下面这个窗口,如图1所示。

刚打开时,这个窗口内是空的!在选项中填入menu_translation值填入both,点右边的添加/更改,这时窗口中就会多了一行。再点排序旁边的保存图标,修改文件名,将文件保存在peizhi文件夹内,点OK,再关闭选项设置窗口,如图2所示。

打开peizhi文件夹,我们就会看到一个config.pro文件。也就是说这个config.pro是我们自己创建的!这个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一个配置文件config.pro(注意后缀是pro),通常我们称之为系统配置文件或直接称config,这个配置文件直接影响整个Pro/E软件的配置。

把Pro/E当成一个企业,它就是企业的老总!总管全局,其它配置文件只能算是部门经理,分管各自某一块的工作。PRO/E有各种各样不同的配置文件,用哪个config.pro说了算!比如我们后面要介绍的打印配置文件table.pnt,要使用这个文件,先到老总这来登记一下。就要在config.pro中加入一条选项pen_table_file值指向你的table.pnt文件,才能正确调用。

2.2 config.pro文件怎样才起作用?

设好了config.pro还要放在恰当的位置,才能正确调用!这是初学者最容易忽略的问题。?Config.pro可以放在启动目录下,也可以放在PRO/E安装目录的text目录下面,这样才能顺利加载。应把config.pro放在启动目录下,以免造成管理混乱,重装又没备份等问题。所有的配置文件全部放在一个文件夹中,再把启动目录指向这个文件。比如上文所说的peizhi,就把所有配置文件放在peizhi文件夹里!

那么怎么设置启动目录呢?我们可以在桌面的PRO/E图标上按鼠标右键,选属性,就出现下面这个窗口,选上面的快捷方式,有个起始位置一行,换上D:peizhi,按确定。这样启动目录就设置好了。

2.3 config.pro文件怎么编辑,怎么加选项?

打开peizhi文件夹,里面只有一个config.pro文件。这个文件是可以用记事本打开进行编辑,这点很重要!在config.pro文件上按鼠标右键属性,可以看到打开方式一行,点更改,在列出的程序中选择记事本,确定。回到文件夹,我们直接双击就可以打开这个config.pro文件了。这是编辑config.pro的第一种方法!

我们可以看到,文件中几有一行,没错!就是我们刚才设置的menu_translation both。以后,我们继续增加选项时,都可以这样打开查看。我们也可以直接在这个文件里加入选项,我们再加一行:tol_mode nominal(选项和值之前要有一空格)保存文件,关闭记事本。

2.4 关于config.pro中的快捷键

快捷键是Pro/E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可以将几个连续的步骤集合成一个命令。这与Auto CAD不是一个概念,在Auto CAD中输入L,就可以启动画直线命令,其实在我看来这并不算什么快捷键,充其量只不过是输入简化命令而已。而Pro/E的快捷键可以是几个操作的集合。比如我们在2001中依次点击下拉菜单的特征创建加材料拉伸实体完成单侧完成选平面,如果我们把这些点击过程定义成一个快捷键“EX”,那么我们直接用键盘输入“EX”就可以直接进入到选平面的步骤了!快捷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提高我们的建模画图效率。但对于初学者来说,不建议使用快捷键。先摸清楚基本操作,等以后熟练了再说。

快捷键是保存在config.pro中的!这点很重要,如果没有保存在config.pro中,或者配置文件没有正确调用时,快捷键是不起作用的。

关于快捷键的创建这里不再讨论。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当我们下载或者使用别人的config.pro文件时,注意要识别哪些是快捷键,以免造成误操作。

3 结束语

Pro/E的定制

Pro/E的定制(精选12篇)Pro/E的定制 第1篇Pro/E是一个参数化、基于特征造型且具有单一数据库功能的机械自动化软件,它具有强大的三维造型...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