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静力学作业题答案
船舶静力学作业题答案(精选6篇)
船舶静力学作业题答案 第1篇
土力学作业试题答案
1. 什么是土的颗粒级配?什么是土的颗粒级配曲线?
土粒的大小及其组成情况,通常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各粒组占土粒总量的百分数)来表示,称为土的颗粒级配(粒度成分)。根据颗分试验成果绘制的曲线(采用对数坐标表示,横坐标为粒径,纵坐标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的土重(累计百分)含量)称为颗粒级配曲线,它的坡度可以大致判断土的均匀程度或级配是否良好。
2. 粘土颗粒为什么会带电?
研究表明,片状粘土颗粒的表面,由于下列原因常带有布平衡的负电荷。①离解作用:指粘土矿物颗粒与水作用后离解成更微小的颗粒,离解后的阳离子扩散于水中,阴离子留在颗粒表面;②吸附作用:指溶于水中的微小粘土矿物颗粒把水介质中一些与本身结晶格架中相同或相似的离子选择性地吸附到自己表面;③同晶置换:指矿物晶格中高价的阳离子被低价的离子置换,常为硅片中的Si4+
被Al3+置换,铝片中的Al3+被Mg2+置换,因而产生过剩的未饱和的负电荷。④边缘断裂:理想晶体内部是平衡的,但在颗粒边缘处,产生断裂后,晶体连续性受到破坏,造成电荷不平衡。
3. 土是怎样生成的?有何工程特点?
土是连续、坚固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的颗粒,经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各种自然环境中生成的沉积物。与一般建筑材料相比,土具有三个重要特点:散粒性、多相性、自然变异性。
4. 什么是土的结构?其基本类型是什么?简述每种结构土体的特点。
土的结构是指由土粒单元大小、矿物成分、形状、相互排列及其关联关系,土中水的性质及孔隙特征等因素形成的综合特征。基本类型一般分为单粒结构、蜂窝结(粒径0.075~0.005mm)、絮状结构(粒径<0.005mm)。
单粒结构:土的粒径较大,彼此之间无连结力或只有微弱的连结力,土粒呈棱角状、表面粗糙。
蜂窝结构:土的粒径较小、颗粒间的连接力强,吸引力大于其重力,土粒停留在最初的接触位置上不再下沉。
絮状结构:土粒较长时间在水中悬浮,单靠自身中重力不能下沉,而是由胶体颗粒结成棉絮状,以粒团的形式集体下沉。
5. 什么是土的构造?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土的宏观结构,常称之为土的构造。是同一土层中的物质成分和颗粒大小等都相近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特征。其主要特征是层理性、裂隙性及大孔隙等宏观特征。
6. 试述强、弱结合水对土性的影响。
强结合水影响土的粘滞度、弹性和抗剪强度,弱结合水影响土的可塑性。
7. 试述毛细水的性质和对工程的.影响。在那些土中毛细现象最显著?
毛细水是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上,受到水与空气交界面处表面张力作用的自由水。土中自由水从地下水位通过土的细小通道逐渐上升。它不仅受重力作用而且还受到表面张力的支配。毛细水的上升对建筑物地下部分的防潮措施和地基特的浸湿及冻胀等有重要影响;在干旱地区,地下水中的可溶盐随毛细水上升后不断蒸发,盐分积聚于靠近地表处而形成盐渍土。在粉土和砂土中毛细现象最显著。
8. 土颗粒的矿物质按其成分分为哪两类?
(1)一类是原生矿物:母岩经物理风化而成,如石英、云母、长石;
(2)另一类是次生矿物:母岩经化学风化而成,土中次生矿物主要是粘土矿物,此外还有铝铁氧化物、氢氧化物和可溶盐类等。常见的粘土矿物有蒙脱石、伊里石、高岭石;由于粘土矿物颗粒很细,比表面积很大,所以颗粒表面具有很强的与水作用的能力,因此,土中含粘土矿物愈多,则土的粘性、塑性和胀缩性也愈大。
9. 简述土中粒度成分与矿物成分的关系。
粗颗粒土往往是岩石经物理分化形成的原岩碎屑,是物理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原生矿物颗粒;细小土粒主要是化学风化作用形成的次生矿物颗粒和生成过程中有机物质的介入,次生矿物的成分、性质及其与水的作用均很复杂,是细粒土具有塑性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土的工程性质影响很大。
10. 粘土的活动性为什么有很大差异?
粘土颗粒(粘粒)的矿物成分主要有粘土矿物和其他化学胶结物或有机质,而粘土矿物是很细小的扁平颗粒,颗粒表面具有很强的与水相互作用的能力,表面积(比表面)愈大,这种能力就愈强,由于土粒大小而造成比表面数值上的巨大变化,必然导致土的活动性的极大差异,如蒙脱石颗粒比高岭石颗粒的比表面大几十倍,因而具有极强的活动性。
船舶静力学作业题答案 第2篇
1.C.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
2、图7中图A~图所示结构均可作为图7(a)所示结构的力法基本结构,使得力法计算最为简便的C
3、图5所示梁受外力偶作用,其正确的弯矩图形状应为()C
4、对结构进行强度计算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结构
1.A.既经济又安全
5、改变荷载值的大小,三铰拱的合理拱轴线不变。
1.A.√
6、多余约束是体系中不需要的约束。
1.B.×
7、结构发生了变形必然会引起位移,结构有位移必然有变形发生。
1.B.×
8、如果梁的截面刚度是截面位置的函数,则它的位移不能用图乘法计算。
1.A.√
9、一根连杆相当于一个约束。
1.A.√
10、单铰是联接两个刚片的铰。
1.A.√
11、虚功原理中的力状态和位移状态都是虚设的。
1.B.×
12、带拉杆三铰拱中拉杆的拉力等于无拉杆三铰拱的水平推力。
1.A.√
13、瞬变体系在很小的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很大的内力,所以不能作为结构使用。
1.A.√
14、虚位移原理中的虚功方程等价于静力平衡方程,虚力原理中虚功方程等价于变形协调方程。
1.A.√
15、体系的多余约束对体系的计算自由度、自由度及受力状态都没有影响,故称多余约束。
1.B.×
16、力矩分配中的传递系数等于传递弯矩与分配弯矩之比,它与外因无关。
1.A.√
17、当上部体系只用不交于一点也不全平行的三根链杆与大地相连时,只需分析上部体系的几何组成,就能确1.A.√
18、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时,其基本未知量是未知结点位移。B.×
19、静定结构在非荷载外因(支座移动、温度改变、制造误差)作用下,不产生内力,但产生位移。
1.A.√
20、力法和位移法既能用于求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又能用于求静定结构的内力。()
1.B.×
21、静定结构在非荷载外因(支座移动、温度改变、制造误差)作用下,不产生内力,但产生位移。1.A.√
22、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只能用于求超静定结构的内力,不能用于求静定结构的内力。()
1.B.×
23、图2所示体系是一个静定结构。()
1.B.×
24、力矩分配法中的分配系数、传递系数与外来因素(荷载、温度变化等)有关。
1.B.×
25、三铰拱的水平推力不仅与三铰的位置有关,还与拱轴线的形状有关。
1.B.×
26、三铰拱的主要受力特点是: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产生水平反力。
1.A.√
27、两根链杆的约束作用相当于一个单铰。
B.×
28、不能用图乘法求三铰拱的位移。)
(1.A.√
29、用图乘法可以求等刚度直杆体系的位移。
1.A.√
30、连接四个刚片的复铰相当于四个约束。
1.31、B.×
图2 解:对图2所示体系有:去二元体DEBF;去二元体FBC;去二元体CB;AB杆件与地基刚接构成刚片;整个体系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AB为基本部分,其它为附属部分。
32、几何组成分析
解:
依次去掉二元体剩下如图所示的并排简支梁,故原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33、体系分析
答:对图1所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时,可把地基作为一个刚片,当中的T字形部分BCE作为一个刚片。左边的AB部分虽为折线,但本身是一个刚片而且只用两个铰与其他部分相联,因此它实际上与A、B两铰连线上的一根链杆(如图中虚线所示)的作用相同。同理,右边的CD部分也相当于一根链杆。这样,此体系便是两个刚片用AB、CD和EF三根链杆相联而组成,三杆不全平行也不同交于一点,故为几何不变体系,而且没有多余约束。
34、答:对图6所示体系有: 先去二元体ACD;BD杆件与地基之间用既不平行也不交于一点的三个链杆相连满足二刚片规则;整个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本题参考答案:
对图5所示:去二元体GFD;CD链杆与地基链杆支座的三个铰共线,为瞬变的;因此,整个体系为瞬变体系。
36、本题参考答案:
对图4体系作几何组成分析。
对图4所示体系有:先去二元体ECD;AB折杆件与地基之间满足二刚片规则;整个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AB为基本部分,CED为附属部分。
37、对图3体系作几何组成分析。
答:对图3所示体系有:DE杆件与地基构成几何不变体系;CB刚片与地基之间用AB链杆和C处两个平行链杆相连接,三个链杆不平行也不交与一点满足二刚片规则,故CB与地基构成几何不变体系;BD链杆为多余联系;故整个体系为有一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38、几何组成分析:
本题参考答案:
依次去掉基础、二元体,剩下图示部分为两刚片用两个铰相联,有一个多余约束,故原体系为有一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系。
39、几何组成分析目的。
本题参考答案:
(1)判别某一体系是否为几何不变,从而决定它能否作为结构。(2)区别静定结构、超静定结构,从而选定相应计算方法。(3)搞清结构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以决定合理的计算顺序。
40、如何确定独立角位移数目。
本题参考答案:
由于在同一结点处,各杆端的转角都是相等的,因此每一个刚结点只有一个独立的角位移未知量。在固定支座处,其转角等于零为已知量。至于铰结点或铰支座处各杆端的转角,它们不是独立的,可不作为基本未知量。这样,结构独立角位移数目就等于结构刚结点的数目。41、2、(2)解:
单位与荷载弯矩图,用图乘可求得:
42、用力法计算图示刚架,取图示基本结构,建立力法基本方程,求出方程中的系数和自由项,不必解方程和作弯矩图。各杆EI=常数。
本题参考答案:
43、求图示刚架A,B两截面的相对转角。各杆EI为常数。
本题参考答案:
解:
44、试用力法计算图示刚架,并作出弯矩M图。EI=常数。
解:
(1)基本体系
(2)力法方程(3)计算系数和自由项
(4)求解力法方程
(5)作M图
45、超静定结构求解:
用力法作图1所示结构的M图.EI=常数。
46、超静定结构求解:
用位移法(利用对称性)计算图2所示结构并画弯矩图。(EI=常数)
47、本题参考答案:
48、用力法作图3所示结构的M图.EI=常数
本题参考答案:
49、试用位移法计算图所示刚架,并作出弯矩M图。各杆线刚度均为i。
本题参考答案: 解:(1)基本体系
(2)位移法方程
(3)计算系数和自由项:
(4)求解位移法方程
(5)作M图
50、本题参考答案:
解:
51、用位移法作图4所示结构M图,各杆线刚度均为i,各杆长为l。
52、试用力法计算图所示刚架,并作出弯矩M图。EI=常数。
53、试计算如图所示简支梁中点的竖向位移。
解:
EI
为常数。
55、试计算如图所示简支梁中点的竖向位移。EI
为常数。
(答案同53题)
56、(答案同54题)
54、试求如图4所示外伸梁C点的竖向位移。梁的EI为常数。
解:
57、用力法计算图所示刚架,取图示基本结构,建立力法基本方程,求出方程中的系数和自由项,不必解方程和作弯矩图。各杆EI=常数。
本题参考答案: 解
:
58、作图示1所示结构的弯矩图
本题参考答案: 59、7、作图示结构的弯矩图
本题参考答案:60、6、作图示结构的弯
矩图
本题参考答案: 61、4、作图示
结构的弯矩图
船舶静力学作业题答案 第3篇
“船舶结构力学”在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传入中国.1951年大连海军学校(海军工程大学前身)组建造船工程系,参考苏联海军学校造船系的教育计划,设置“船舶结构力学”课程,聘请苏联专家来校指导开这门新课.这是“船舶结构力学”学科在我国传播的开始.此后,军事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校造船工程系也相继开设这门课程,使“船舶结构力学”在我国广泛传播,《船舶结构力学》教科书成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当时,我国高校采用的《船舶结构力学》教材是苏联专家针对我国高校学制编写的讲义.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高校工科改为五年制,上海交通大学率先采用苏联教科书,并翻译成中文出版[1,2],后被国内高校广泛采用.
1966年开始“文化大革命”,高校停课,“船舶结构力学”这门课也停开.1977年高校恢复招收本科生,“船舶结构力学”这门课重新开课.为满足教学需要,“全国造船专业教材委员会”组织国内高校造船专业协作编写了一套专业课教材,其中有《船舶结构力学》,1980年出版后,被各高校造船专业广泛采用作教科书至今.为叙述方便,以下称该书为“80版《船舶结构力学》”.该书作者认为:“作为一本船舶结构力学教材,对结构力学的基本原理应作一定的介绍.因此本书中对结构力学的基本理论即经典的力法、位移法和应变能法及能量原理等方面作了必要系统地论述”,“本书中编写了杆系的矩阵法及弹性力学平面应力问题和板的弯曲的有限元法.”[3]该书作者基于他们的理念,在80版《船舶结构力学》中,以“力法(第四章)”、“位移法(第五章)”、“能量法(第六章)”、“矩阵法(第七章)”和“平面问题的有限元法(第九章)”、“板弯曲的有限元法(第十一章)”等各种计算方法作为主要内容和编写主线,这几章篇幅占全书50%以上.该书于1991年出版第二版,其主要内容和80版基本相同,仍然以力法、位移法等各种计算方法作为主要内容和编写主线.
前不久,有几位中年教师合作编写了一本《船舶结构力学》教科书,他们把完成的“书稿”请我看,并征求意见.我仔细阅读了他们的“书稿”,发现“书稿”的内容和80版《船舶结构力学》基本相同,也是以力法、位移法、能量法、矩阵法、平面应力问题和板弯曲的有限元法等几种方法为主要内容和编写主线,稍有差别的是,他们把几种计算方法的“计算步骤”也一步一步地写出来.我问“书稿”的主编:“为什么你们写出来的书和80版《船舶结构力学》基本相同?”他说:“我们认为‘船舶结构力学’就是这样的!”我再问:“为什么这样认识?”他说:“我们都是从80版《船舶结构力学》学出来的,所以我们认为《船舶结构力学》就应该是这样!”这使我吃惊,教材对学生竟有如此大的影响!这也引起了我的思考:《船舶结构力学》教科书真的就应当是这样?主要内容就是力法、位移法、能量法、矩阵元、有限元法等几种计算方法?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船舶结构力学》又应当是怎样?主要内容是什么?应当怎样编写?一连串的问题,引起我深入地思考.“船舶结构力学”是“结构力学”的一个分支,我的思考也从“结构”、“结构力学”开始,逐步进入“船舶结构力学”.
2 关于《船舶结构力学》的思考
什么是“结构”?“结构”是架设/构筑在一定空间,由若干构件组装成的系统,有适当的支座或支承,用来抵抗和传递外力.“结构”也称为“工程结构”或“结构物”.如船舶结构、桥梁结构、房屋结构等.
结构物如何抵抗外力?在外力作用下,由于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构物发生变形,产生应力,这是结构物对外力作用的“反应”.结构物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产生应力、形成内力与内力矩,抵抗外力的作用,这是结构物的力学特性,称为“结构特性”,是结构物抵抗外力的“行为”,所以也称为“结构行为”(structural behavior).人体遇寒冷刺激会作出反应毛孔收缩,肌肉紧张,手足、甚至身体蜷曲以抵御寒冷,这是人体的“生理特性”.从这方面类比,结构物可以看作是有“感知”的,有“行为”的,是“活”的.结构物的力学特性“结构特性”是结构物固有的性质,在一定外力作用下,结构物的力学特性是一定的.不同的结构形式有不同的“结构特性”,如梁与拱不同,板与壳不同.
什么是“结构力学”?“结构力学”也称为“结构理论”(structural theory),是分析、认识结构物的力学特性的学科,是通过分析来认识结构物是如何抵抗和传递外力的.学生学习“结构力学”,认识、掌握结构物的力学特性,在此基础上,能利用、发挥结构物的力学特性,创造性地构思、设计出符合使用要求的、合理的、高效的结构物.如潜艇耐压艇体采用加肋圆柱壳,正是充分利用和发挥圆柱形薄壳抵抗静水压力的优良的力学特性.
结构计算方法在“结构力学”中处于什么位置?人们分析、认识结构物的力学特性,是通过分析计算结构物在给定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和应力,认识应力形成的内力和内力矩如何抵抗外力.力法、位移法、能量法、矩阵法等经典的结构计算方法以及近代发展起来的有限元法都是用来计算结构物在给定外力作用下的应力、变形的方法,是《结构力学》教科书的重要内容.但是,“结构力学”的目的是分析、认识结构物的力学特性,而力法、位移法等各种计算方法是用来分析、认识“结构特性”的手段,二者必须区别.要把目的和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区别开来.如果一本《结构力学》教科书把力法、位移法等各种计算方法作为主要内容,只是教学生学习掌握这些计算方法,而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认识和掌握结构物的力学特性,则在书的内容上便喧宾夺主了!学生学习这样的教科书后,掌握了结构计算方法,只能做一个结构计算员,而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结构工程师、结构设计师.
什么是“船舶结构力学”?“船舶结构力学”是“结构力学”的一个分支,“船舶结构力学”是分析、认识船舶结构系统的力学特性的学科.由于船舶结构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为研究方便,“船舶结构力学”分成两部份:(1)“基本理论”部分:研究船舶结构系统的构件或部件的力学特性,包括梁、刚架、平面板架、薄板、圆柱形薄壳等的弯曲和稳定性;(2)“专门问题”部分:研究船舶结构系统整体的力学特性,包括“水面船舶结构力学”、“潜艇结构力学”、“滑行艇结构力学”和较晚发展起来的“船舶结构动力计算”等内容.有人把“基本理论”部分称为“船舶结构力学”,把“专门问题”部分称为“船体强度”.自1980年以来,国内《船舶结构力学》教科书都只包含“船舶结构力学”基本理论部分的内容,如80版《船舶结构力学》即是,笔者在本文中讨论的《船舶结构力学》教科书也只包含这些内容.
3 改革《船舶结构力学》教科书
基于以上的思考,笔者认为,应当改革《船舶结构力学》教科书,不应继续按80版《船舶结构力学》的写法来编写新的《船舶结构力学》教科书.
《船舶结构力学》教科书如何改革?如何编写?《船舶结构力学》是研究船舶结构系统的构件或部件的力学特性,因此《船舶结构力学》教科书应当以船舶结构构件和部件为主线、以研究它们的力学特性为主要内容来编写.教材的编排依船体结构的典型结构形式由简到繁依次展开,按单跨梁、连续梁、弹性基础梁、平面刚架、曲线刚架、平面板架、薄板、圆柱形薄壳等结构形式的顺序,依次展开论述.对每一种结构形式,例如简单刚架,先要指出这是一种“计算模型”,是将船体结构系统中的某部份结构加以适当简化而抽象出来的计算图形;然后介绍适合于计算这种“计算模型”的方法(例如力法);然后对这种结构形式的应力(或内力、内力矩)和变形进行分析、计算.在介绍计算方法时,应着重介绍方法的基本原理,例如力法,是以冗余力作为基本未知量,利用变形连续条件列出基本方程,求出基本未知量.然后分析这种结构形式的应力分布,分析内力和内力矩如何抵抗外力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这种结构形式的力学特性.在教科书中,对计算方法(力法、位移法、能量法、矩阵法等)的介绍,只需介绍方法的基本原理,不必详细列出计算步骤;只要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通过例题和适当的作业题,学生便能掌握计算方法及其应用.教材应当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并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
在《船舶结构力学》教科书中,如何对待“有限元方法”?“有限元方法”已发展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解船舶结构力学问题的数值方法.应在《船舶结构力学》教科书中,专门写一章“有限元方法”,介绍“方法”的基本原理,并以典型的船舶结构为对象,举例说明其应用,还可以简介一些结构分析的通用程序.
4 结束语
行文至此,笔者想起著名的古石拱桥赵州桥,隋开皇大业年间(公元590~608年)李春建造.桥长50.82m,拱券跨度37.02 m,其跨度之大,设计之精,在世界桥梁史上堪称创举和典范.那时,没有“计算方法”对拱桥进行力学计算,但李春根据我国工匠长期积累的经验和自己的实践,意识到“拱”的“结构特性”,利用“拱”作为桥的承重构件,并选用石材,使“拱”的“结构特性”发挥到极致,创造出这一结构工程奇迹!
钱学森先生生前提出问题:为什么我国高校没有培养出拨尖创新人才?要解决这个问题,高等教育要进行改革,教科书改革是其中的一项工作.教科书是引导学生进入某个学科的入门的、打基础的书籍,对这个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必须作出正确的、深刻的阐释,要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创新,而不能写成像“手册”、“指南”那样,让学生照书本上的方法、步骤去进行某项操作.笔者认为,任课教师应当从任教的本门课程做起,改革教科书,因此提出改革《船舶结构力学》教科书的建议,希望这一建议能引起同行教师和专家的重视.
期盼当代学者能编著一本优秀的《船舶结构力学》(基本理论)教科书,深刻阐释船舶结构的典型构件/部件的“结构特性”,结合介绍结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和掌握船舶结构各种基本结构形式的“结构特性”,使学生在此基础上,能充分利用、发挥不同结构形式的“结构特性”,创造性地构思、设计出满足使用要求的、合理的和高效的船舶结构.期盼这样的《船舶结构力学》教科书,将培养出船舶结构设计、建造领域众多杰出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考罗特金Я.И.等.杆及杆系的弯曲和稳定性(中译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5
[2]考罗特金Я.И.等.板与圆筒形壳的弯曲及稳定性(中译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船舶静力学作业题答案 第4篇
关键词:船舶静力学 教学方法 船舶性能
“船舶静力学”是江苏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该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主要讲述船舶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三大静力性能的计算原理及方法, 它重在培养学生对船舶浮性、稳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训练学生掌握衡量浮性、稳性、抗沉性的各种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初步具备分析和计算静力性能的能力,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总体设计及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有效提高“船舶静力学”的教学效果,很多教学工作者已经做了不少探索。文献[1]结合教学实践讨论了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完成双语教学的模式;文献[2]针对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对教学改革创新及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探索,为提高船舶教学水平提供了思路;基于WEB环境为“船舶静力学”网络课程的建设与构成提出了一个有效模式;文献[3]也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而从该校近几年的该课程教学的全面调查总结中发现,很多学生的考核成绩偏低,课程考核的不及格率均在30%~50%之间,经过补考环节后课程重修比例也较高,往往要在下一学期开设重修班。本文就“船舶静力学”重修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总结。
1 重修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堂内容过分侧重造船方面的知识,理论性过
强 该校“船舶静力学”课程教材选用《船舶原理》(上册),教材侧重讲授船舶性能的基本理论,追求理论的完整性和严密性;公式的推导繁杂,涉及到的数学、工程力学和流体力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很多,对船舶设计中的航海性能的分析较少,这些都很不适合航海类专业的培养目标。这点问题无论在初修班还是重修班均存在。
1.2 课堂到课率、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较低 重修班的学生均为第二次参加“船舶静力学”的课堂学习,对于课程内容和重难点已有一定的了解,再次学习课程内容感觉到很乏味,缺少新鲜感,造成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不高,甚至出现很严重的缺课现象。
1.3 作业自主思考较少,抄袭现象严重 对于重修班同学来说,由于缺课造成对知识点掌握不到位,无法做到真正的理解,在完成课后作业时就感觉到吃力,进而只能通过抄袭来完成课后作业。
怎样使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掌握“船舶静力学”的课程内容,更好地与培养目标相适应,作者通过这几年的授课,提出一些对于重修班教学方法的几点想法。
2 “船舶静力学”重修班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
为适应船舶工业发展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该校“船舶静力学”的教学方法可分别采用讲授、案例、复习以及模块专题相结合,配套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案,交互性、启发性的教学案例,体现教学相长的教学原则。
2.1 复习型和模块专题型教学方法 鉴于重修班学生对课程内容已有一定的了解,采用复习型和模块专题型教学方法,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各性能模块进行归纳总结,进而提炼问题,得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如采用讨论加归纳的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复习。
2.2 问题实例教学法 采用问题实例教学实践环节,采用参与性的教学,目的是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帮助学生巩固,加深理解和掌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计算及其技能。案例教学的运作阶段主要包括4个环节:给出实例描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形成初步解决方案;课堂讨论予以解决;点评总结解决方法。如“装卸液体载荷”的问题,通过问题实例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学生能总结出解决这一类问题的一般思路,并能从中牢记计算公式,使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有深层次的理解。
2.3 分组讨论式教学 考虑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缺乏,可结合上述提到的实例教学法,将学生进行分组,对上述实例举一反三,衍生出多个问题,在各个小组内执行讨论式教学,将讨论结果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交流。通过这种方法激励学生的团队协助和合作能力,鼓励刺激更多学生参与讨论参与学习。
3 结语
“船舶静力学”课程的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熟悉船舶性能的基本内容,概念,原理,而且要熟悉对总体设计的影响,学会利用原理知识对船舶性能进行分析,尤其通过实践教学和工程实践等各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运用流体力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船舶航行性能相关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能在讲授船舶性能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典型实例介绍具体的经验教训,将培养学生具有处理各种航海性能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显示这门课程的实用性,“船舶静力学”就会变为一门能够引起学生浓厚兴趣的课程。
参考文献:
[1]周宏,蒋志勇.《船舶静力学》双语教学实践初探[J].科技资讯,2010,23.
[2]陈伟平.高职船舶专业《船舶原理》课程教学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6.
船舶静力学重修班课程教学的论文 第5篇
1.1课堂内容过分侧重造船方面的知识,理论性过强
该校“船舶静力学”课程教材选用《船舶原理》(上册),教材侧重讲授船舶性能的基本理论,追求理论的完整性和严密性;公式的推导繁杂,涉及到的数学、工程力学和流体力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很多,对船舶设计中的航海性能的分析较少,这些都很不适合航海类专业的培养目标。这点问题无论在初修班还是重修班均存在。
1.2课堂到课率、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较低
重修班的学生均为第二次参加“船舶静力学”的课堂学习,对于课程内容和重难点已有一定的了解,再次学习课程内容感觉到很乏味,缺少新鲜感,造成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不高,甚至出现很严重的缺课现象。
1.3作业自主思考较少,抄袭现象严重
船舶静力学作业题答案 第6篇
密★启用前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5年3月份《船舶与海洋工程静力学》课程考试
模 拟 试 卷
考试形式:闭卷 试卷类型:(A)
☆ 注意事项:本考卷满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的储备浮力往往在100%以上。
A.内河驳船
B.海船
C.货船
D.军舰
2、某船的首吃水dF=6.3m,尾吃水dA=5.5m,船的设计吃水为6.0 m,则该船的平均吃水为()。A.6.3m
B.6.0m
C.5.9m
D.5.5m
3、每厘米吃水吨数TPC
3333AW100,这里AW指的是()。
A.水线面面积
B.横剖面面积 C.方形系数
D.棱形系数
4、右图为船舶小角度倾斜示意图,指出船舶的横稳心半径?()A.g1gB.B1B2 C.BO D.BM
5、对稳性衡准数K值的要求为?A.K
1B.K0
C.K1
D.K1
()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常采用的固定在船体上的直角坐标系,哪个是正确的?()
大工《船舶与海洋工程静力学》课程考试 模拟试卷(A)第1页
共4页 A.基平面、中站面和中线面的交点为原点
B.基线面与中线面的交线是x轴 C.y轴指向左舷为正
D.z轴向上为正
2、对于船型系数,说法正确的是?()
A.船型系数是无因次系数
B.船型系数一般都大于1 C.方形系数表示水线面的肥瘦程度
D.棱形系数表示排水体积沿船长方向的分布情况
3、关于中和平面,说法正确的有哪些?()A.中和平面的高度为dd2dGM B.中和平面的高度为d2+GM
C.小量载荷p加载在中和平面的上方, 增加初稳心高 D.小量载荷p加载在中和平面的下方, 增加初稳心高
4、对于船舶横倾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浮时候有横倾角 B.正浮时候没有横倾角
C.平均吃水等于艏吃水与艉吃水和的一半
D.平均吃水等于艏吃水减去艉吃水
5、下列措施可增加船舶稳性的有哪些?()
A.采用较大的舷弧
B.重在舷侧加装一个凸出体 C.船两舷水线附近加装浮箱 D.水线以上的横剖线适当“外飘”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应用辛式一法时候,长度L的等分数目n没有任何限制。()
2、船舶设计水线长一般大于船舶总长。()
3、船体型线图可表示船舶的结构组成。()
4、自由液面的存在会降低船舶的稳性。()
5、倾斜试验的目的是确定船舶的重量和重心位置。()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什么是船舶抗沉性? 什么是船舶的浮性?
大工《船舶与海洋工程静力学》课程考试 模拟试卷(A)第2页
共4页
2、请给出船舶的首垂线和尾垂线的定义。
3、普通货船所需计算的典型装载情况有哪些?通常所说的设计排水量指的是哪种状态下的排水量?
4、请叙述在静力学计算中是怎样选取坐标系统的?
5、船舶的初稳心高越大越好,对吗?为什么?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证明每度横倾力矩M0
大工《船舶与海洋工程静力学》课程考试 模拟试卷(A)第3页
共4页 GM。并求出横倾力矩MH作用于船上引起的横倾角度H。57.32、某海洋客船船长L=130m,船宽B=15m,吃水d=6m,排水体积▽=6468m3,中横剖面面积AM=81m2,求:
(1)方形系数CB;(2)中横剖面系数CM;(3)棱形系数Cp。
3、某船主要数据为:船长L=135m,船宽B=14.2m,首吃水dF=4.8m,尾吃水dA=5.2m,排水量△=5200t,横稳性高GM=0.95m,每厘米吃水吨数TPC=13.8t/cm,漂心纵向坐标XF=3.5m,试求:在x=3.5m,y=1.0m,z=9.0m处装载200t货物后船舶的浮态和初稳性。(装卸载荷后新的初稳性高的公式如下:G1MGM+pd)dzGMp2大工《船舶与海洋工程静力学》课程考试 模拟试卷(A)第4页
船舶静力学作业题答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