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留学生范文
欧美留学生范文(精选12篇)
欧美留学生 第1篇
1.1、选题依据
在欧美国家, 运动员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培育出来的, 欧美国家整个体育竞技培养过程都是在学校进行的。 学校是他们体育启蒙的起步阶段、学校是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的重要场所, 学校是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基地, 学校也是高水平竞技人才选拔的必经途径。欧美国家运动竞技水平高, 运动寿命长, 与此相适应的体现出的是运动员的体育意识强, 文化修养高。通过这种良性的培育系统, 来审视在学业与训练竞赛资助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1.2、研究目的
从学业和训练竞赛两方面对欧美国家学生运动员资助情况分析与审视, 找出这种资助形式的优势和劣势。
1.3、研究意义
通过对欧美学生运动员资助的分析和审视, 为我们运动员培养提供一种可参考之路。
1.4、本研究创新之处
首次从 “社会人和竞技人” 结合的视角阐释学生运动员的培育;首次系统的阐释学生运动员资助理论和实践体系。本研究以学生运动员全维度发展的角度对运动员成长需求和运动员的全维度发展为出发点, 对欧美学生运动员从教育和竞技体育两方面的资助进行系统的分析。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欧美学生运动员资助状况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1) 文献法。
本文通过中国知网CNKI、 超星发现系统、 万方数据库, EBSCO外文数据库, 国道外文数据库。查阅欧美国家有利于运动员全面发展方面的文献资料等, 充分了解欧美国家学生运动员资助的基本状况与发展趋势, 明确本研究的基本任务与研究视角。
(2) 逻辑分析法。
根据收集的资料和外文网站搜集的相关报道, 对收集到的资料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等逻辑学原理进行分类分析, 以欧美学生运动员资助的视角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与建议。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欧美学生运动员资助的理论基础
(1) 欧美学生运动员资助的概念界定。
①学生运动员的概念
学生运动员的概念为: 系统接受学习教育的同时追求高端竞技的学生群体。
②学生运动员资助的概念
学生运动员资助的概念界定为:为学生运动员在学业、训练与竞赛方面更好的继续下去, 并促进其全面发展所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③欧美的范围界定
主要是指具有欧美文化的一些国家和地区。
(2) 欧美学生运动员资助的形式。
在欧美国家对学生运动员的资助主体主要有个体资助、 企业资助、家庭资助、学校资助、俱乐部资助、政府资助、社会体育组织资助、其他社会组织 (如宗教组织) 资助等。
(3) 欧美学生运动员资助的伦理分析。
伦理是一种社会的秩序, 本文的伦理基础是以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为本。
①社会为了使具有运动天分的人能够充分发挥出其某种技能, 而给予的某方面的帮助, 由政府或社会组织承担这份责任, 而这种资助逐渐发展成为了带有某种伦理特色的一种行为。
②伦理使得学生运动员资助得以有序地、 有限制地发展成为一种规模, 形成一种文化。
(4) 欧美学生运动员资助的法理分析。
法律是将这种秩序形成一种强制性的条文。
由于运动员培育的社会化, 社会体育组织对学生运动员资助也有着一些条件, 而这些规定已逐渐形成了一种法律。各国政府在学生运动员的资助方面虽然没有直接的介入, 但均以法律为前提, 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法律对高水平竞技体育在社会中的作用, 其行政归属和社会功能以及高水平运动员的教育、 就业和继续体育生涯等方面做了很详细的规定。
3.2、欧美学生运动员学业资助
为了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欧美国家在运动员的培育过程中, 始终在学业方面进行严格要求, 并将运动员的培育过程植入学校或者进行役后职业培训。本文主要从学生运动员学业资助的制度、机构和运行机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3.3、欧美学生运动员训练与竞赛资助
在学生运动员训练与竞赛资助方面, 除了学校系统为其提供资助以外, 更多的是社会体育组织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 各个国家政府机构也通过法律和政策进行引导。各国社会体育组织在运动员训练和竞赛方面提供各种资助, 包括训练资金、训练设施、竞赛奖金等。
3.4、欧美学生运动员资助的审视
(1) 欧美学生运动员资助基础的审视。
对欧美学生运动员资助基础的研究主要从资助形式的发展、伦理与法理基础方面进行分析。
在资助形式上多样化的资助使得更大范围的学生运动员群体在训练方面得到保障。
伦理基础方面:资助在欧美国家已形成一种文化, 成为一种精神引领。
法理基础方面:各国政府通过法律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对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提供一种引领。
(2) 欧美学生运动员学业资助的审视。
欧美国家对学生运动员学业资助主要从入学资格、专业选择、学分管理、学籍和学位管理、学习方式等方面对学生运动员在完成学业方面提供了资助。通过全国统一的入学资格, 灵活的专业选择自由, 严格的学分要求与参赛资格的绑定, 宽裕的学制和学校专为学生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提供的各种形式的学习方式等几个方面, 多维度的保证了学生运动员的学业的质量, 另澳大利亚等国家对精英运动员的还有自由选择学校的权利和机会。
(3) 欧美学生运动员训练与竞赛资助的审视。
欧美国家在训练与竞赛资助方面具有完备的体系, 在学校设有高额的体育奖学金, 另体育奖学金的同时也得到了学校对食宿费、学费等方面的资助。社会体育组织对学生运动员的资助门槛较高, 当学生运动员的运动水平达到一定水平才有机会获得这种资助。很多家庭为让达到此种资助条件而面临破产。
4、研究结论
4.1、学生运动员具有身份的二重性
学生运动员具有双重身份, 首先是学生, 其次是运动员。对学生运动员的概念界定为: 系统接受学习教育的同时追求高端竞技的学生群体。
4.2、欧美学生运动员资助有着较为完善的理论基础
有较为完善的伦理基础和法律的支持。 在形式上形成了较完备的资助类型。
4.3、欧美国家学生运动员从学业和运动训练两方面资助
在欧美国家学校对学生运动员在学业上的严格要求, 是学生运动员在学业方面得以保证的基础, 同时学校系统为运动员在训练与竞赛方面提供了平台。学生运动员的资助制度、资助机构、实施、监督等方面具有完善的资助体系。
4.4、从学生运动员的发展审视欧美学生运动员的资助, 优劣并存
欧美国家对学生运动员学业资助中, 严格的入学资格也让很多优秀的运动员与大学失之交臂, 这样的制度也给学生运动员很大的学习和训练压力。 很多有天赋的运动员由于文化成绩达不到要求, 无法参加下个赛季比赛, 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部分的运动天赋, 这也是欧美国家这种资助的弊端。
参考文献
[1]张斌贤.战后美国联邦政府大学生资助政策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7.
[2][美]B·L·贝内特等.比较体育与运动[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
[3][美]杰·科克利.体育社会学-议题与争议[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4]陈淳.文明与早期国家探源——中外理论、方法与研究之比较[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7.
[5]国外、境外体育考察报告选编.他山之石[M].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 2000.
[6]张民选.理想与抉择—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国际比较[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7]钟秉枢.国际竞技体育体系和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12.
留学文书写作:欧美文学 第2篇
Personal Statement Program: 20th Century American Literature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s: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My first reaction on reading Ezra Pound’s 1916 poem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was that of outrage. Is it a poem by any definition? If it is a poem, how is it to be interpreted and understood? And finally, what are the implications that this poem has produced for the twentieth- century American literature?
My initial bewilderment subsided as I realized that there must a raison d’etre behind this apparently bizarre literary phenomenon. What I should do is to put this poem into the context of the American literary evolution and literary history. At least, the poem raises an important challenge. It requires me to understand some of the crucial changes that must be happening around the turn of the last century.
欧美学生形近字趣味教学探讨 第3篇
关键词:汉字教学;形近字;欧美学生;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14-0311-02
汉字是用来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一套完全不同于拼音文字的形体表意文字体系,其有限的构形偏旁构成了数以万计形态各异的字,是汉语学习的一大重点,也是一大难点。对外汉语教学发现,汉字中大量的形近字给留学生,尤其是非汉字文化圈的欧美学生学习汉字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如何从汉字中形似字的特点出发,结合留学生的教育背景和学习风格探索实际有效的汉字教学方法已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值得深思的课题之一。
一、汉字中的形近字
形近字是指字形和笔画都十分相似、相近的字。其特点在于两个或几个字笔画数目完全相同或近似相同,只是在某关键部位的一点、撇、捺、横、竖、勾有异,所以在学习时马虎不得,在书写中更不可粗心大意,以免造成歧义,引起误解。
(一)形成原因
汉字的基本特征是象形,"据形会意"而产生的汉字自然免不了字形相近。如,《吕氏春秋·察传》中的"晋师三豕涉河","三豕"于情与理都难以解释,实则表示时间"乙亥"。"三豕"是因为古文字里的"已"与"三","亥"与"豕"字形相似而致传抄失误。可见,由于客观对象相似而反应到字形上造成形近字,是形近字形成的因素之一。其次,笔画是影响形近字形成的另一因素。汉字的基本构成单元是笔画,用仅有的横、竖、撇、点、捺、折几种基本笔画合成几千、几万个汉字,尽管字与字在形体上各不相同,但由于笔画有限,因而必然会产生一批外形相近的汉字。
(二)特点及类型
形近字最基本的特点就是轮廓相似,大同小异。具体而言,形近字包括以下几种:
1、笔画数相同,字形轮廓特征相同,笔形一致或稍异,区别度极小。比如:士-土 未-末 午-牛 元-无
2、轮廓相同,结构一致,区别只在多一笔少一笔。比如:免-兔 代-伐 体-休 鸟-乌
3、轮廓一样,结构一致,笔画相同,区别只在个别笔画摆放位置不同。比如:玉-主 压-庄 庆-厌 乒-乓
4、结构一致,构件相同,区别在于构件位置摆放不同。比如:部-陪 防-邡 障-鄣 呆-杏
5、结构一致,大部分构件相同,区别于某个构件不同。
(1)声符相同,形符近似
上下结构:密-蜜 薄-簿 署-暑
左右结构:柯-珂 活-话 没-设
包围结构:庠-痒 差-羞 摩-麾-糜
多重结构:辨-辩-辫-瓣 微-徵-徽
(2)形符相同,声符近似
左右结构:叼-叨 颁-颂 刺-剌
上下结构:荷-菏 茶-荼 竿-芋
包围结构:间-问 厚-原 历-厉
其他情况:料-科 灸-炙 奥-粤
(三)误读误用的原因
1、联想类推因素。联想类推的能力是人类独有的,在汉字的识读和书写过程中,很容易由于联想类推的作用而导致读写的错误。比如,将"练、拣"的右偏旁误写为"东"。将"脚、却"的右偏旁误写为"阝"。
2、使用频度因素。形近字如果是高频字,一般不易致误。相反,则易致误。比如,"士-土,王-玉",虽然区别度很小,但由于都是高频字,所以很少被误读误写。而"驰-弛,幼-幻",由于使用频度比较低,所以被误读误写的几率要比前面的两组高得多。这是因为高频字出现的频率高,重复次数多于低频字,重复次数越多的字,掌握的越牢固,相反则越困难。
一些低频或高频的形近字之间被误用,有很多的情况是时对时误。比如,"戌-戍,贴-帖"这两组形近字,从频度来看,没有哪个字在本组占绝对优势,它们误用时,经常是有时把甲写成乙,有时把乙写成甲,很不稳定。
3、笔顺因素。从笔顺角度来考虑形近字误用的情况,一般是在末笔的时候容易画蛇添足。比如,"弋-戈,扰-拢"这两组字。
二、欧美留学生的学习风格
来中国学习汉语的欧美留学生多数是成年人,大都在本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和教育体制的影响下,欧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也别具一格。他们富有极大的想象力,而且碰到问题后敢于向一切权威提出质疑与挑战。这和欧美国家提倡的注重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理念有密切的关系。他们对一切新生的事物或奇异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这和欧美国家提倡的注重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理念有密切关系。他们在知识的选择上采取实用为主的策略。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甚至更高的年级,对知识的选择侧重于它的实用性。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老师和学生在一起亲自解剖动物或是验证一个具体的生活现象这样的场景。
在课堂学习中,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进行讨论。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提高自己。欧美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和欧美国家人们的个人价值观有很大的关系。
三、针对欧美学生形近字趣味教学的方法
欧美学生的教育背景和学习风格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在对外汉字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到这些不同的特点,同时考虑到形近字学习的难点,积极的设计与之相适应的,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案与策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汉字,尤其是解决学习形近字的难题。
(一)联想法
汉字是表义文字,是联想的产物,学习汉字可以产生无穷无尽的联想。我们可以把字形联想成某些事物的形象,或把组成汉字的部件进行有意义的联想,然后再对形近字进行对比,想象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用这种方法辨析形近字,不仅能辨别字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正符合欧美学生富于想象和勇于创新的学习风格。
1、特征联想。有些形近字,字形极似,只是笔画稍有不同,欧美学生往往不能注意到这些细微的部分,或注意到了,而分不清哪个字该有这些特征。我们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教会学生分析细微部分的特征,大胆进行联想,形象地区别形近字。如"兔"和"免"只一点之差,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兔"字是由象形字演变而来的,我们可以把“、”想象成是兔子的尾巴。而把尾巴去掉,即把尾巴"免"除了。再比如"鸟"和"乌",同样我们可以让学生想象"鸟"的"、"是表示眼睛。而没有了眼睛就会感觉到"乌"黑一片了。
2、部件联想。对汉字的音形义进行分析,对构成汉字的部件进行有意义的联想,从而区别形近字。比如"渴"和"喝",先记住"渴"字,可以联想为:一个人,被困在几面墙之间,高墙上太阳暴晒,外面虽然有水,但是喝不着,口渴极了。再联想"喝"字:口渴后,水来了,张开口,把水喝掉了。再如"买"和"卖",可以联想为:一个人"头"顶上托着一个容器,上面有很多东西(十),在叫"卖";而头顶上的容器里没有东西了,就需要去"买"回来。
(二)歌诀法
把形近字编排成歌诀来识记,这不仅可以增加欧美学生学习的兴趣,也符合他们的敢于开口和乐于表达的个性特征。
1、特征歌诀。把形近字的细微特征编成歌诀来加以区别。如"戍、戌、戊"和"己、已、巳",两组字都可分别用一句话说出每个字与同组字的不同点。把两组字放在一起,编成歌诀:"点戍横戌戊中空,平己凸已巳全封。"
2、形旁歌诀。一些形声字,其中形近字多,声旁相同,形旁不同,要学生区分,关键在于记住形旁。所以,为了便于记忆,我们用提取形旁,结合本字意思,编成歌诀去辨别。如"瓣、辩、辨、辫"这组形近字,我们可以把它编成这样的歌诀:"种瓜花开有花瓣,有理语言来争辩,用刀剖开西分辨,绞绞发丝编头辫。"再如"烧、浇、晓、饶、绕"这组字,我们可以把它编成这样:"用火烧,用水浇,太阳快要出来时拂晓,丰衣足食为富饶,绞丝细细弯弯绕。"
(三)顺口溜法
有些形近字的字形相似得就像孪生姐妹一样,让人难以辨认,学生时常会把它们张冠李戴。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把形近字编成一些顺口溜来进行教学。顺口溜易于诵读,方便记忆,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很是受人们的欢迎,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记住形近字,降低错误率。同时也符合欧美学生学习知识以实用为主的特征。如"泡、袍、跑、炮、饱、刨、抱"这组字,我们可以编成这样的顺口溜:有水吹泡泡,有衣做旗袍,有脚飞快跑,有火能点炮,用刀刨一刨,伸手来拥抱。再如区别"银、跟、根、很"这组字时,我们可以把它编成这样的顺口溜:有钱存银行,有脚跟着跑,树木根连根,双人就是很。
(四)讲故事法
有些形近字从语用角度分析有着不可替代的非常幽默诙谐的表达作用,可以利用这些形近字的特点讲述耐人寻味的小故事。讲故事的同时,也给大家提供思考和讨论的话题,这正符合了欧美学生上课以讨论为主要形式的特征。讲故事的方法不仅可以提起学生的兴趣,加深他们的印象,还能使原本枯燥的汉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
例如"用、甩"可以引发一个赞扬保护农民的事例。从前有个无赖,凭借亲戚在朝廷当官,经常欺负农民。一次农民上山砍柴,无赖用扁担殴打农民,农民用斧子去挡,结果砍伤了无赖的胳膊。无赖到县衙告农民"用斧伤人"。知县知道无赖的底细,很同情农民,因而把"用"改成形近字"甩",因为"甩斧伤人"是无意的,判农民无罪。无赖也无话可说。经过这个故事的讲解,学生对"用、甩"的记忆就深刻了。
汉字难认、难写、难记似乎是一个长久以来人们公认的看法,尤其是对非汉字文化圈的欧美学生而言。而汉字中存在的大量的形近字,更是学生学习汉字的一个大的难题,由此可见,对于形近字的研究和总结是十分有必要和有意义的。我们在对外汉语形近字识别的教学过程中,要以汉字的理据性和系统性为总的教学原则,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同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教育背景和学习的风格,从而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案,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辨析方法,帮助学生突破形近字学习的障碍。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2]孙德金.对外汉字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唐雪凝,等.对外汉语语用的多维度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 学出版社,2007.
[4]彭倩.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形似字识别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5]周文德.现行汉字形近字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3): 125-128.
欧美留学生 第4篇
据业内估计, 在伦敦, 初中学生开学购置校服及学习用品大约需要300镑左右, 小学生的费用相对会低些。在诸多费用中, 购置校服是最大的一笔开支。由于目前英国中小学校大多要求学生着本校特制校服, 且价格偏高, 增加了家长们在这方面的开支。
近几年来, 德国入学消费呈现出上升趋势。德国消费调研公司一项调研显示, 德国家长平均要花费238欧元为自己的孩子置备入学用品。
对于德国家长们来说, 为孩子们准备入学用品并不是“毫无意义的投资”。他们更愿意为此多花点心思。德国家长们一般会通过各种渠道全面了解学生用品的相关信息, “货比三家”后理性购买。例如, 在购买学生背包时, 德国家长们会从舒适性、自重、加工质量以及安全性等各个方面综合比较。目前, 越来越多的德国家长会事先从商店里或者网上了解商品信息, 但最终选择网上购买。调查显示, 在购买学生背包时, 十分之一的德国家长会先去商店里了解商品情况, 但最后选择网上购买。五分之一的家长干脆就直接网上比对、网上购买。
与国内家长们大包小包购买课本和学习参考资料不同的是, 法国学生基本不用为教材发愁。这是因为法国的中小学教科书是“传辈儿”的。一般来说, 上一届学生在学期结束后会将书本交回学校, 由学校将回收的书本送至专门卫生机构消毒, 之后再发给下一届学生。法国学生对自己的书本都非常爱惜。在记者走访的学生中, 很少见书本被用得“飞边走页”, 学生们一般也不会在书本上记笔记, 而是记在专门的笔记本上以备课后查阅和复习。这些课本一个学期用下来, 同新教材差不多。
相比教科书, 纸笔一类的文具就没有那么经济了。法国的文具制造商历来看重学生文具市场。很多学生, 特别是一些私立学校的学生, 对文具的要求不仅是实用, 更要美观时尚, 这样的文具自然价格不菲。举例来说, 即使是一套算不上品牌的尺规文具在商场里都要卖到近10欧元, 如果是名牌就达几十欧元。正是因为法国文具相对昂贵, 所以很多可替换重复使用的文具受到学生的追捧。比如, 相比一次性的笔记本来说, 更多法国学生会选择活页可替换的笔记本。活页使用完后, 将其取下装订保存, 然后再用新的活页替换, 这种活页本的价格只有一次性笔记本的一半。
新学年伊始, 美国的家长们都要为孩子的学习用品、书包、服装、运动鞋等物品作一番准备, 进而带来一波消费高潮。为了促进整体消费、带动经济增长, 每年七八月间, 美国很多州都会推出针对学生, 也包括所有美国人的免税购物举措, 免税商品主要包括学习用品、服装鞋帽等, 有的州还包括电脑等电子产品。
以首都华盛顿周边的马里兰州、弗吉尼亚州为例, 今年马里兰州免税购物时间是一周, 从8月10日至16日。这期间, 在马里兰州购买售价低于100美元的服装、鞋类都免征州销售税;而弗吉尼亚州的免税购物时间只有3天, 从8月1日至3日, 这期间在此地所购相关用品售价低于100美元的服装和鞋类及售价低于20美元的学习用品都免征销售税。
欧美留学生 第5篇
1.狮子王
2.冰河世纪系列
3.超人
4.机器人总动员(=机器人瓦力)
5.星球大战系列
6.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7.Good Luck Charlie
8.Glee
9.Fallen
10.What I like about you
11.Lizzie McGuire
12.Sonny with a chance
13.The war at home
14.The Suite life of Zack & Cody
15.The Middle
16.Modern Family
17.I am in the band
18.Jonas
19.The simpsons
20.Boy meets world
21.成长的烦恼
22.《Lie To Me》别对我撒谎
23.
24.《风雨哈佛路》
25.变形金刚系列
26.哈利波特系列
27.肖申克的救赎
28.美丽人生
29.逃出克隆岛
30.太阳浩劫
31.惊涛大冒险
32.阿甘正传
33.荒岛余生
34.小鬼当家1,2,3,4
35.勇敢的心
36.蜘蛛侠
37.钢铁侠
38.指环王(=魔戒)
39.亚瑟王
40.阿凡达
41.生化危机系列
42.侏罗纪公园
43.后天
44.少年魔法师
45.黑客帝国
46.纳尼亚传奇
47.走遍美国
48.美丽心灵
49.ET外星人
50.小孩不笨2
51.一球成名
52.少年特工
来自欧美的消息 第6篇
美容绝招
在分分钟都有新星诞生的好莱坞,为了能够拥有更加持久的银幕形象,明星们对自己的容貌可谓是爱护有加,“处心积虑”地发明了许多新奇美容法。
麦当娜:衣食住行有节制
在好莱坞甚至全球娱乐界拥有独一无二、无人可及的大姐大地位巨星麦当娜,在衣食住行方面是很有节制的。饮食方面,她只吃蔬菜和米饭、水、水果和蔬菜汁,十分重视营养的摄取。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起床后总要先做一小时体操,然后用早点,再跑步1.5公里,坚持健康的生活节奏,她宣称从未沾过毒品和安眠药。
斯蒂芬·鲍尔斯:自制化妆品
这位著名影星说:“我最喜欢的美容品是一种商店里买不到的化妆品。我的做法是将一份咖啡冰淇淋和两份蜂蜜搅在一起,把皮肤洗干净后,均匀地涂上这种混合物,如果有可能的话,躺下来休息20分钟,使其干燥,然后用温水把涂在脸上的东西洗掉,这样做,可使皮肤光泽、柔软,留有淡淡的、甜甜的咖啡的味道。”
伊丽莎白·泰勒:冷热法加薄荷油
她虽年事已高,却依然美艳动人,容光焕发,美丽不减当年。她的美容护肤方法是:把热毛巾敷在脸上和脖子上,待皮肤发热发红后,涂上一层薄荷油,15分钟后把这层油擦掉,再用冷水洗脸,这样可以保持皮肤的韧性和肤色的亮丽、光鲜。
吉娜·洛勃丽季达:毛孔开关法
这位意大利著名影星因成功的饰演《巴黎圣母院》中的吉卜赛女郎爱丝米拉达而得到过亿万观众的称赞,迷人的银幕形象令人至今难以忘怀。她美容的方法很独特,自称为“毛孔开关法”。吉娜说:“平时,我用橄榄油去除脸上的化妆品,用热毛巾使毛孔张开,并清洗干净,然后用冰块和冷水敷面使毛孔闭合,这是一个简单的护肤法,但却可以得到让你意想不到的神奇美容效果。”
瘦腹“秘籍”
为了保持迷人的身段,拥有漂亮平坦的腹部,好莱坞女星都各有自己独特的锻炼方法。看看她们镜头前风情万种的姿态,就知道这些"独门秘籍"的功效还是颇为显著的,因此,也不妨参考参考她们的经验,让自己的腹部也“自信”起来!
辛迪·克劳馥
她曾有完美的体态,在生下儿子一年后,她的身材又恢复得像以前一样性感迷人。
秘籍:腹部健美法
方法:平躺,双腿抬起弯曲成直角,双手平放于颈后。同时抬起双肩朝右转,使左手肘触及右腿膝盖,然后回到中间位,再朝左转,使右手肘触及左腿膝盖,随后直接快速左右转动。各重复十次。
功效:锻炼出紧实、健美的腹部。
塞尔玛·海耶克
由于经常跳肚皮舞,她始终保持着平坦的腹部,与其柔软、窈窕的身材很协调。
秘籍:腹部性感法
方法:站直,两腿伸直分开,宽度同骨盆宽度相等;两手放在腰际或朝两边伸直,保持骨盆不动;上身先朝右移,然后返回原位,再朝左移,然后直接右移左移,不用回原位,移动渐呈圆形。重复三次,每次十下。
功效:锻炼斜肌,使腰部线条优美。
莉塔西娅·卡斯特
她有猫一般柔软的体型,锻炼能将肌肉的收缩与伸展更好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她腹部的线条更加优美。
秘籍:腹部柔韧法
方法:将一张椅子放在右面,左膝着地,右腿伸直放在椅子上,右手抓住椅背,手臂伸直,垂直抬起伸直的左臂,慢慢将身体朝右弯,身体尽可能拉长。保持30秒,同时深呼吸,然后再换左腿,以同样的方法练习,每次重复三次。
功效:同时伸展腰部,锻炼腰部的肌肉。
保持平坦腹部的要诀
★食用健康食品
酸奶与发酵的牛奶能激活有助消化的酶,能够改善肠道微生物系统,从而控制腹部隆起。
★少喝带气饮料、少嚼口香糖
喝带气的饮料或嚼食口香糖会吞食很多空气。特别是口香糖中含有一些很难被小肠消化的物质。
★坚持按摩
走路及喝水有利于腹部扁平,还可以每天在腹部打圈按摩,对腹部脂肪的减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控制呼吸
正确呼吸能帮助消除体内的毒素与紧张情绪,使人感觉良好,保持优美的体态。
★缓解精神压力
精神紧张是肥胖的原因之一,平时进食时要消除紧张感,慢慢吃,充分咀嚼食物,多吃富含镁与钙的食物,因为镁、钙有助对抗紧张,并对消化有益。
偶像妆容:大嘴美人教你化妆
镜头前的朱莉亚·罗勃茨肌肤似雪,眉目传情,一张大嘴风情万种。如果正确地使用眼影、腮红和少许的遮瑕膏,你也可以获得这种白嫩水灵的效果。
1. 先在皮肤上涂上润肤品,用面巾纸把多余的润肤品拭去,留下薄薄的一层即可。
2. 以棕色眉笔画出眉型,用眉刷轻轻将眉毛向上刷。
3. 用眼影刷蘸上棕红色眼影,沿着睫毛线,在眼皮上涂上眼影,并在眼睛下方也涂上少许。
4. 用一支中型刷子,在眼影的上端涂上些荧光粉,与眼影浑然一体,营造出水盈盈的感觉。在内眼角处也涂上少许,稍加涂拭。
5. 卷一下睫毛,然后涂一层黑色或深棕色的睫毛膏。
6. 用手指抹一些粉色腮红膏,涂在脸颊、下巴、太阳穴和前额上,深入涂抹,使之尽量融入肤色。
7. 用一支颜色较淡的唇线笔描出唇型。
8. 在唇部涂上红色的唇彩。
最重要的一点是脸上的妆容要平衡,眼部和唇部的妆要一致。彩妆的色调是为了加强人的自然肤色与唇色,而不是去引起反差,因此妆色不宜过于浓重。
迷你消息
泥塑护理成时尚
在美国,深色皮肤依然流行,但是,美丽的重点由脸部转移到了对全身的护理。在美容院做全身的放松和泥塑护理成为最新时尚。一种深呼吸美容仪器在美容院非常盛行,这种仪器可以将肺部的污染通过循环系统导出,让人由内而外彻底清洁,呼吸机的蒸汽里还放入了中国的草药呢。
北“美”
美国北部,卷发成为流行时尚。在这里,发型正回归20世纪60年代。略带自然的卷发用电烫获得很好的质感,女性发型的温度采用箔来控制。小伙子则选择漂白头发。更多的人在模仿后街男孩中的主要演唱者的发型。
妆容方面,假日妆多为“闪亮妆”。黑色眼线十分火,彩妆笔相当流行。唇色以奢华、闪亮的多重色彩,增添富贵的感觉。
南“美”
目前美国南部正流行短而卷曲的发型。
欧美留学生 第7篇
1.1 研究对象
在秦皇岛校区 (体育系除外) 和欧美校区全日制本科生中, 在每个校区随机抽取3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研究过程中查阅了体育社会学、体育心理学、体育行为学、消费者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书籍。并借助计算机检索系统, 以“体育消费”、“大学生”等作为关键词进行一次和二次检索, 搜集了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章300余篇。
1.2.2 问卷调查法。
严格按照调查问卷设计原则设计了我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表。首先对所设问题通过特尔斐法进行筛选, 并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 而后通过分层和整群抽样方法发放问卷66份, 共收回66份, 回收率100%;有效问卷66份, 有效率100%, 有效率能够满足分析及研究的需要。
1.2.3 访谈法。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 走访了相关专业人士, 对论文的结构框架、研究思路和方法等向他们进行咨询, 认真听取建议, 并在论文撰写中实施。另外, 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 对部分大学生进行当面访谈, 具体了解他们的体育消费行为。
2. 研究结果
3. 分析讨论
3.1 大学生体育消费金额
“体育消费作为一种集健身娱乐、精神娱乐为一体的社会文化消费, 是在人们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前提下, 为追求个体的发展和享受, 所引发的为满足更高层次需要所作出的一种选择, 是一种伴随着体育功能作用的主观认识基础上的新型消费”。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 一般没有经济收入, 大部分是依靠父母提供, 因此大部分学生消费水平的高低基本取决于家庭条件的好坏。本文将两个校区的大学生月体育消费额度划分为七个水平:30元以下, 30元左右, 60元左右, 90元左右, 120元左右, 150元左右, 150元以上。调查显示, 欧美校区学生平均每月消费金额为671.21元;秦皇岛校区学生平均每月消费金额为437.57元。欧美校区学生平均每月体育消费金额高于秦皇岛校区, 欧美校区学生平均每月体育消费金额为36.06元, 秦皇岛校区学生平均每月体育消费金额为27.27元。秦皇岛校区学生月体育消费水平没有超过百元以上的, 主要集中在30元以下和30元左右水平, 总体体育消费水平比欧美校区低, 这主要是欧美校区学生大多数来自大中型城市、城镇, 有稳定的家庭收入, 家庭状况比较好。
3.2 体育消费途径
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是消费者需求或欲望的表现, 是消费者购买活动的动力, 也是消费者实现购买行为的基础, 它直接促进和推动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这种购买行为通常在一定的购物场所或环境中得以实现。近几年兴起的专卖店、连锁超市无处不在, 它已成为了大学生的首选购买场所, 既方便、自由、快捷, 又迎合了年轻人的购买心理。调查显示秦皇岛校区与欧美校区的体育消费途径是一致的。购买运动服、鞋袜、小型体育用品、器材的主要场所是专卖店、百货超市;购买体育书刊、报纸杂志、音像品的主要场所是地摊、便利店。
4. 结论
4.1 欧美校区学生平均每月消费金额高于秦皇岛校区, 欧美校区学生平均每月消费金额为671.21元;秦皇岛校区学生平均每月消费金额为437.57元。
4.2 欧美校区学生平均每月体育消费金额高于秦皇岛校区, 欧美校区学生平均每月体育消费金额为36.06元;秦皇岛校区学生平均每月体育消费金额为27.27元。
4.3 秦皇岛校区与欧美校区的体育消费途径是一致的。购买运动服、鞋袜、小型体育用品、器材的主要场所是专卖店、百货超市;购买体育书刊、报纸杂志、音像品的主要场所是地摊、便利店。
参考文献
[1]王华军.杭州市在读大学生体育消费状况研究.
[2]司金銮.消费心理学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5.2:1.
[3]刘高福, 徐玖平.我国大学生体育消费研究综述[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4, (2) :26.
[4]林少娜.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浙江体育科学, 2001.
[5]邓小林, 涂绍剩, 海宛平.大学生体育消费特征及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怀化体育学院学报, 2006, (5) :3.
欧美留学生 第8篇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但是他们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 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每一个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 都离不开它所处的时代背景。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 (以下简称“预校”) 的成立, 就是在与近代中国不能割断的社会发展中应运而生的。
清同治七年 (1868年) , 清廷开始派遣幼童赴美留学。蔡元培执掌民国政府教育部后提出的“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育”的新教育方针, 得到河南教育界同人的积极响应。时任河南教育会长的李敏修、教育司科长林伯襄等, 纷纷上书当局, 力陈办学为当务之急。
1912年4月29日, 林启镐、王敬芳等人联名在《大中民报》刊登《筹备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公启》。随后河南省临时议会议定, 筹备设立一所培养留学生的预备学校, 委派林伯襄为校长, 择定七朝古都开封市铁塔以南, 原河南乡试场所的“河南贡院”东半部旧址为校址。从此, 在“河南贡院”这处兴建于清朝雍正年间并举行了全国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文化圣地, 开始了引领、见证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式学堂的建设进程。1912年8月25日的《自由报》首次刊载了《河南提学司招考留学欧美预科学生广告》。同年9月25日, 首届新生140人入校上课。预校这所别具一格的新型学校在古城开封诞生。
民国十二年 (1923年) , 预校改成中州大学。从1912年至1923年不足12年间, 预校共招收七届十班学生, 毕业学生近300人。这所培养出国留学预备生的学校是当时国内少见的, 在中国独树一帜。它既不同于尊孔读经的书院, 又不同于近代中国的其他新式学堂。作为近代中国一个重要的新型学府, 它在教育理念方面远远走在了时代前列。
二、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的现代教育观
(一) 民主治校
民主治校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则。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大学的京师大学堂, 尽管引进了西方办学模式和西学课程, 但仍然没有摆脱封建的旧式教育模式, 因为其学生几乎全部是京官和八旗子弟。预校在这一点上则走在时代前列。学校的招生条件表明, 学生无论贫富、出身, 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有同等的机会进入这所学校学习。辛亥革命后, 主张男女平等, 国内才开始有女子学校的创建, 而预校从创办之初即以同等的报考条件招收女生。在每届招收的学生中, 都有相当比例的女生, 且不乏在校学生中的佼佼者。中国高等教育体制的确立, 是民主教育理念逐步替代封建专制教育观念的过程,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与封建旧式教育斗争中逐渐吸收、接纳西方文化教育理念的过程。预校的民主治校理念, 改变了中国传统封建教育体制中的专制作风, 成为中国近代教育体制替代封建教育体制的助推剂。
(二) 尊师励教
近代中国新式学堂的校长拥有绝对的教师任免权。在首任校长林伯襄看来, 学校不是对学生贩卖知识和获取功利之所, 而是要培养有志有识、有技有艺的优秀人才, 因而必须有一大批积学深厚、德才兼备的专家。为此, 他把对任课教师的选聘视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他极力聘任高水平的优秀教师到校任教, 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包括海外留学归国人士、国内知名人士, 以及多位外籍专家, 其中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不在少数。以林伯襄为代表的历任校长尊师励教的治学理念, 无私无畏、以诚待人、以勤律己的个人魅力, 营造了善于养贤用贤的教学环境, 继而吸引着当时国内许多优秀学者, 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这也成为这所新式学堂走在近代新式教育前列的关键因素。
(三) 变革封建教育体制
尽管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但中国传统封建教育体制的变革以民国政府的成立为开端。民国二年, 教育部颁布了“注重道德教育, 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 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教育方针, 取代了清末钦定的“忠君、尊孔”的教育宗旨。预校的创立成为履行新式教育方针的积极尝试。预校借鉴西方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 设置的课程涵盖中、西、古、今方方面面, 构建了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 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基础知识体系。学校一改中国传统封建教育中读死书、死读书的做法, 特别重视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校不惜重金购置大量教学设备和实验仪器, 为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创造条件。学校还统一实行百分制, 并规定:每科总成绩=考试成绩每周授课时数, 学期成绩=各科成绩总和÷各科授课总时数, 更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预校的学生从入学到毕业需经过多次严格的考试, 同时实行严格的淘汰制, 使学生对待学习不敢有丝毫懈怠。这是对清末民初以来教育制度千古未有之巨变的积极回应。
(四) 注重切中西文化交流
实现与西方文化交流是中国高等教育体制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这意味着对中国封建道统名教的巨大挑战。尽管中西文化的交流最早可追溯至16世纪, 但把文化教育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主题, 起步则较晚。预校的做法在这方面成为先行者。学校将外文作为学生主要的学习科目, 且安排学时最多、内容最多、程度更深。学校聘请了外籍教员, 采用明显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方式进行教学。外籍教师一改填鸭式授课, 注重知识的活学活用, 注重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和课堂气氛的活跃;给学生介绍了大量西方著作, 介绍西方科学和文化, 并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关心时政、探求学术, 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外籍教师的课余时间也常常和学生一起度过, 通过组织文体活动、茶话交流, 关心学生的思想成长, 中西方教育文化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这里进行交流。
三、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现代教育观的借鉴价值
中国是世界高等教育产生较早的国家之一, 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高等教育并不是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延伸和发展, 而是在中国近代社会深刻变革的基础上, 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辛亥革命胜利后, 国内形成了高等教育发展相对宽松的环境。预校作为倡导新式教育的先行者, 在教育理念、办学宗旨、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大胆革新, 对传统封建教育制度和体制形成了有力冲击。预校提出的培养“专才”的目标, 将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价值体系中所鄙夷的“技”和“艺”从西方移植过来, 走出校门的学子不再只会熟读研习儒家典籍, 而是掌握了改造社会的知识和技能。
预校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专业人才。这些学生刻苦奋勉, 成绩优异, 成为理工农医方面的优秀人才。预校的学生大都通晓中西文化, 在许多领域成为领导者和佼佼者。人才方面的优势和突出成就, 使预校在十一年多里一直扮演着新式教育先导者的角色。
从严格意义上讲, 预校并不是一所正式的高等学府, 但它的创建和发展不仅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 还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所崇尚的民主治校、引进外教等先进的教育理念, 打破了中国封建体制下长期闭关自守的局面, 为青年学子接触、学习国外先进科技文化提供了便利, 为中国教育体制从传统封建教育向现代教育的民主化转型提供了借鉴, 开启了河南乃至近代中国高等教育之先河。
历史如镜, 鉴往知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就是这样一面镜子。漫步在青砖绿瓦、飞檐走兽构筑的近代建筑群中, 洞悉这所百年学堂散发的气息, 品味这个百年学府展现给众人的风采的同时, 将不难发现, 这所百年前创办的学校留给后人的除了意味深长的建筑群和读不尽的历史, 还有它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创办和发展的见证, 带给人们更多的是深深历史烙印所留下的启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蔡元培.对教育方针之意见[J].东方杂志, 1911, (8) .
[3]王日新, 蒋笃运主编.河南教育通史 (中) [M].郑州:大象出版社, 2004.
欧美留学生 第9篇
关键词:首位留学欧美医生,黄宽,中西文化交流
黄宽 (1829—1878) , 广东香山人, 字绰卿, 号杰臣。他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 更是一位著名的医学家, 我国早期一位留学英美的留学生, 第一位获取西医学博士学位, 具有极为精深的医术。回国后主要从事临床医疗与教学, 在外科方面具有极高的造诣, 在我国第一次成功试验了胚胎截开术。作为中国海关医务处首任医务官和第一位中国籍西医教师, 他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8。
一、从传教士医生到真正的医生
1857年, 黄宽以伦敦会传教医生的名义学成归国, 归国后就职于香港的伦敦会医院, 职位是传教士医生, 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西方传教医生所拥有的权益黄宽大致都拥有, 能够将私人诊所开办起来, 对病人进行收诊和治疗, 这是他的身份带给他的便利。但是, 黄宽在香港工作期间并不是事事都顺心的, 相反, 他面临诸多挑战。中外传教士即使在宗教信仰相同的情况下仍然无法平等相处, 黄宽虽然是英国爱丁堡大学这所著名学府的博士, 但是作为第一个中国籍的拥有医学学位的博士, 他还是遭到了本杰明·霍布森等[2]124很多英国籍传教士的歧视和排挤。黄宽长时间内都浸润在宗教氛围中, 当这种处境降临到自己身上时, 他觉得无所适从, 极为震惊, 他开始怀疑宗教是否真的可以医人、可以救国这一教导他的教师所说的话。黄宽生性耿直, 不愿承受如此的歧视和排挤, 于是极为坚决地辞职到香港的民用医院就职, 成为所在民用医院的管理人员。自此, 黄宽开始从真正意义上充分关注民生疾苦, 在自己的医疗事业中兢兢业业, 十分淡泊仕途、声名、财富等。
1858年, 黄宽到广州后真正开始了自己在国内的医生生涯, 标志是医药局的设立, 该医药局的地址是广州府学路东街。这一年, 黄宽接办了惠爱医馆, 该医馆的创设人是英国人合信氏, 创设地点是金利埠, 黄宽的业务在大力整顿该馆之后变得日益扩大和繁荣。英国人合信在开设医院的同时, 还积极组织训练班培养一些中国青年, 但是他的培养目标只是让这些青年充当医生的助手。此外, 他还精心翻译西方医学著作。1859年, 惠爱医馆所拥有的病床、住院病人和门诊病人数量分别是80张、430人和26030人。1860年, 某教徒的行为引起了黄宽的强烈不满, 同时当局的做法也是黄宽所无法苟同的, 因此又很坚决地放弃了在惠爱医馆的工作机会, 辞去了自己的职务, 再次自己开设诊所, 对病人进行救治。黄宽是以博济医院兼职医生的名义接办惠爱医馆的。1835年, 广州眼科医局 (新豆栏医局) 成立, 创设人为伯驾, 他是第一位来华传教士医生, 创设地点为十三行内新豆栏街上的丰太行。该医局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曾一度停办。1859年1月, 该医局被重新建立起来, 转变为博济医院, 建立人是嘉约翰, 以做结石术闻名, 建立地点为广州南郊。黄宽回国后就在博济医院的诊务中贡献力量。1867年, 嘉约翰在疾病的困扰下无奈离开中国, 黄宽接任他的职务担任该院院长。从开始从医到担任院长, 黄宽在该院整整服务了十年之久。黄宽当院长后极大地推动了该医院的发展, 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收治病人方面的服务水平。1860年, 黄宽在国内第一个实施胚胎截除术。同时, 黄宽还为病人做膀胱结石手术, 为国人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3]84。
二、从教士到教师
利用医学传教是医学传教的本质, 将殖民地国家的医生培养出来并不在其范畴之内。黄宽最初十分坚信医学传教这种形式, 但是在刚到香港没多久后便对该形式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同时, 黄宽的正常工作在教会内部激烈的争斗和排挤下受到了严重的干扰。这时, 黄宽将医学领域当作了自己的工作重心, 逐渐忽略了宗教, 在香港尽自己所能充分发挥出了自己在英国学到的医学技术, 既亲自将诊所开办了起来, 并对医局进行积极的主持, 又热情地接收了很多中国青年, 将西医知识传授给了他们, 为西医在中国的传播贡献力量,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 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西医医生, 为国人的健康发挥着更加强大的作用。
在黄宽回国之前, 西方传教士并没有开诚布公地将医学和医术传授给所接受的学徒, 在一定意义上不能算是对中国学生进行教授, 也没有对西医科学进行传播。但是黄宽和这些传教士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1858年到1860年间, 黄宽在惠爱医局工作的过程中不但对国人的疾病进行救治, 而且还亲自面向四个生徒授课, 让他们对自己的医务进行协助, 他是第一个以中国人的名义将西医讲授给中国人的人。1862年, 黄宽积极投身于博济医院开展的培养中国医生的教学工作。1866年, 南华医学校在博济医院的领导和筹划下被创设了起来, 在该学校迫切需要优秀教师时, 黄宽被聘请到了该学校, 嘉约翰、关韬也和他一起成为该学校的教师[4]126。黄宽、嘉约翰、关韬负责的课程分别是外科学+解剖学+生理学、药物化学、临床各科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凭借高超的技艺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黄宽受到了该校学生的普遍欢迎。在对人体结构进行讲解时, 黄宽亲自和学生一起解剖尸体, 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人体结构。这时的黄宽, 已经蜕变成了一位西医学教师, 而不再是一名传教士。教师和教士是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的。黄宽将英国科技文化的精华积极吸收过来, 在日常工作中对国人的疾病进行积极的诊治, 并为培养中国优秀西医人才鞠躬尽瘁。
临床和教学是黄宽医生执着追寻的事业, 在其一生中为临床和教学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 由于其英年早逝, 因此没有留下很多文字档案资料, 从而留给了我们更多的遗憾和思考。黄宽虽然没有进行大量的著述, 但是也无愧于一位合格的教师的称呼, 他在仅有的几篇文字资料中高度关注了现实的突发事件和流行性疾病等, 同时有机结合了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在广东粤海关任职期间, 他定期向海关总税务司提交一份报告, 每年一份, 详细介绍当地的相关病情, 出版于《海关医报》, 其中海关总税务司高度重视了黄宽牛痘和霍乱发病情况的相关报道。
三、从私人医官到海关医务官
晚清政府在黄宽回国时正在试图用“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 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途径进行一场“自强新政”运动[5]91。当时的洋务派是极为赏识和重视曾经出国留洋的黄宽的, 他们为黄宽提供了步入仕途的良好机遇。1862年, 李鸿章邀请黄宽出任天津的医务官, 黄宽欣然前往。但是半年后, 由于种种原因, 黄宽自动辞去了在天津的工作, 返回了广州。另一位洋务派的代表丁日昌也极为赏识和重视黄宽, 同样邀请他出任医官, 但是黄宽并没有应允。同时, 李鸿章还邀请黄宽担任自己的私人医官, 但是被黄宽拒绝了, 黄宽选择了在公共事务部门担任医官, 开始了长时间的医官生涯。
1865年, 我国成立了中国海关医务处, 并对其中的职务进行了设置, 其中一个职务是海关医务官, 主要职责是对海关职员的医疗保健进行有效的掌控、检疫进出口船只等。当时中国海关医务处只有1名是中国籍的医官, 这就是黄宽, 其他的医官都是外国的西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黄宽在西医界所具有的影响力是极为令人瞩目的。应聘后, 黄宽在粤海关处用自己的医术积极为海关服务。广东是中国一个极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具有极为繁多的来往人员和船只, 和其他港口相比, 该处的医务官需要承担更为重大的责任。1875年, 黄宽在西南施医局就职, 职位是主任, 在一定程度上该局的各种大小事务都需黄宽负责。仕途虽然对黄宽没有充分的吸引力, 但是在洋务派对洋务人才极为渴求的情况下, 他虽然没有亲自要求去就职, 但是却热情地推荐了自己的同乡兼好友黄胜, 将他介绍给李鸿章和丁日昌, 李鸿章当时担任江苏巡抚, 丁日昌当时担任江南制造局总办, 都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黄胜是近代出版业和报业的先驱, 1841年, 黄宽和黄胜都在澳门马礼逊学堂学习, 随后一起赴美留学, 1848年, 黄胜在疾病的困扰下无奈提前回国。黄胜从事过出版、教学等多项工作, 尽自己全力对西学进行积极的传播, 中国近代化事业的向前发展必然凝聚着黄宽的心血和贡献。
1878年10月, 英国驻华领事夫人难产, 请求黄宽为其诊治, 但是当时, 颈痈疽正在无情地摧残着黄宽的身体, 他的家人极力劝说他不要出诊, 但是黄宽没有听从家人的劝阻, 依然出诊就诊, 成功挽回了领事夫人的性命, 但是他自己却在回家后突发项疽, 病入膏肓。1878年10月12日, 黄宽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永远离开了这个他奉献一生的世界和祖国。容闳也是黄宽的同学, 在其《西学东渐记》中, 他给予了黄宽这样的评价:“黄宽就读于爱丁堡大学学习西医, 经过七年的苦读终于学成毕业, 为中国学生界增添了一个重大荣誉, 1857年回国后积极行医教学, 取得了极大的成就。黄宽的才学使其成为好望角以东最负盛名的外科医生。在长期的医生生涯中, 其成就越来越多, 声名越来越显赫。旅粤西人欢迎黄宽的热情远远高于欢迎欧美医士的热情。1878年, 一代名医黄宽逝世, 中西人士均扼腕叹息。他留给人世的不仅是高超的医术, 还有那无私的爱。”
参考文献
[1]李喜所.近代留学生与中外文化[M].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6.
[2]容闳.西学东渐记[M].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8.
[3]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医学编.临床医学卷[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4]王吉民.我国早期留学西洋习医者黄宽传略[J].中华医史杂志, 1954 (2) .
欧美留学生 第10篇
关键词:文化定势,欧美系,亚洲系,对话差异
留学生来到日本, 和日本人进行交流的时候, 很注意对方的遣词造句, 总是尽力去模仿。换句话来说, 留学生是以日本人的语言为基础, 来不断纠正自己使用的日语。但是, 如果对方不是日本人, 而同样是留学生, 彼此之间又是如何交流的呢?当然, 由于交谈的双方来自不同的国家, 交流的时候会使用日语。然后, 大家的日语水平不尽相同, 和日本人交往的程度也深浅不一, 哪一方的说话方式更接近日本人呢?
这里, 有一个要素必须考虑, 就是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形成的文化定势。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 头脑中早已嵌入了本国文化的思维定势, 这对日语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笔者的观察, 可以大体上将日语学习者分成两类, 一类是受亚洲文化影响的亚洲系, 另一类是受欧美文化影响的欧美系。亚洲系学习者大多数抱有“入乡随俗”的观念。因为, 从外形上看, 亚洲系学习者和日本人差异较小, 在日本生活经常不被当作外国人对待。渐渐地, 这一类学习者, 就希望自己完全像日本人一样, 不论是语言还是生活习惯, 都融入日本社会。为此, 属于亚洲系的留学生在和日本人交流的时候, 会特别注意捕捉语言使用的细微之处, 加以模仿。比如日本人常用的附和表现, 暧昧用语, 甚至是当红搞笑艺人的经典桥段, 亚洲系留学生都能够通过自身的学习模仿, 自然娴熟地运用到自己日常的会话中。而与此相对, 欧美系留学生较多地坚持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坚持自己的与众不同, 不会刻意和日本人保持一致。只要意思相通, 即使和日本人的日语稍有出入, 也不会非常在意。
以上是笔者在日本生活的一些感触, 还不足以形成定论。但接下来会通过具体的例子, 通过分析一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李”和来自荷兰的留学生“rob”的对话, 来论证笔者的观点。需要说明的是, 这两位留学生都学习了5年的日语, 其中“李”在日本生活了8个月左右, 而“rob”3年前在日本生活了1年, 这次和“李”同期来日, 又待了8个月, 总共是1年零8个月。两人就“漂亮”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以下是具体内容 (值得注意的部分用下划线标注) 。
李:今、ね、おしゃれの女が売れているよね。おしゃれなら、モテモテ
rob:うん、立教にもおしゃれな女の子がいっぱいいる。
李:そうだよね。だから、私初めて来たときちょっとストレスを生じてる。
rob:あなたは大丈夫よ。いつも素敵な服を着ている。
李:でも、やっぱりファッションがちょっと違うけど。
rob:そうかもしれないけど、素敵な服は素敵な服だ。どのファッションでも。
李:うん、確かに。ファッションといえば、「かさねぎ」ということ知ってる?
服を何枚かさねって着るということ。
rob:初耳だけど、その意味だと思った。
李:うん、重ね着は今の日本でけっこう流行ってる。センスがいいなら、きれいだけど、もし何でも重ねてたら、変だとおもう。
rob:賛成。ワンピースが一番魅力的だと思う。
李:うん、わたしもワンピースが大き!
rob:綺麗なワンピースなら、重ね着がいらない。
李:そうだよね!重ね過ぎ、そして飾りすぎのはいやだ。
rob:うん。
李:でも、今日本の女性は飾りすぎじゃない?自然なタイプが珍しいとおもう。みんないっぱい時間がかかって、きれいに化粧したり、一生懸命はやってる洋服を選んだりしてる。今の私もこんなことにこだわっているようになって来る。
rob:そうね。女性の半分ぐらいは自分の服に気つかなくて、後の半分ぐらい飾りすぎる。本当に魅力的な服を着ている女性は少ない。自分の魅力がわかって、見せている女性が好き。でも、大げさに見せるのはだめ。
李:そうだよね。でも、ね、今女性の中身とかそんなに大切されていないとおもうけど。
rob:もちろん大切だよ。実は、そのほうがもっと大切。
李:でも、もし、なんか、外見が不細工だったら、男性の方はすぐ興味を失ってるじゃない?
rob:…… (なにかを考えているようである)
李:私の友達の中で、すごく性格いい子がいるけど。でも、ね、あの子は田舎の出身なので、いつも地味で、ぜんぜん目立っていない。だから今までずっと一人ぼちだ。
rob:目立ってなくても、いい性格がないわけではない。外見だけで認められているのはよくない。性格に認められているべきだ。
李:でも、現実では、外見だけで人を評価したりとか多くない?少なくとも、わたしはそんなことを体験した。
rob:どんな体験?
李:実は、わたしももともと自然主義だった。化粧なんかしなかったし、洋服にもあまりお金がかからなかった。
rob:今でも化粧余りしないね。今日は黄色のアイシャドーだけ?
李:私の経験よく聞きなさいね!
rob:はいはい、またいらいらしてるいる。
接下来, 从四个方面来分析这段对话。首先是作为日本人, 会频繁使用的附和表现。也就是那些附和对方观点的措辞。然后是比较暧昧的语言。那些为了避免直接进行断定而将话题绕开的语言。还有, 就是为了表示自己始终在仔细倾听, 在关注对方的情绪和观点, 所使用的一些停顿。最后是说话的时候, 为了调整语气, 表明自己的态度而使用的一些语气助词。这四个方面, 都是日本人在对话中经常使用的表达方式。通过统计“李”和“rob”在这段对话中, 出现这四种表达方式的频度, 来分析二者的说话方式。结果如表1所示。
总体来说, 以rob为代表的欧美系留学生, 会有以下几点特征。
1) 在表明自己观点的时候, 通常会比较明确。多是用断定的方式, 直接下结论。而不会模糊概念, 闪烁其词。想说什么, 不会顾虑太多, 直接就发表意见。
2) 虽然有附和对方观点的时候, 但不是为了使谈话顺利愉快地进行, 而刻意进行的附和。只有在真正赞成对方观点, 心悦诚服的情况下, 才会表示附和。与日本式的附和有本质区别。
3) 不会因为顾虑对方的情绪, 而中断自己的发言。
而“李”作为亚洲系留学生的代表, 表现出的另外一些特征。
1) 避免直接下结论, 而是通过使用「とおもう」「じゃない」「みたい」这样的措辞, 使语言显得柔和。
2) 明显比较注意对方的情绪, 会不时停顿, 观察对方反应。
3) 在表达心情的时候, 会大量使用语气助词。
上述归纳出的几点特征, 多少能够支撑笔者之前的观点。当然, 我们也承认有例外, 同样是欧美系的留学生, 的确有些人就非常积极地模仿日本人, 并且用日本式的方式进行交流。但是, 笔者通过长期进行异文化交流的研究, 发现语言学习者的文化定势思维, 会对语言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才会在欧美系学习者使用的日语中发现很多个人主义的色彩。而在亚洲系学习者的日语中, 反映出一种“入乡随俗”的语言逻辑。这就是不同文化定势下的语言学习者在使用外语时产生的差异性。
参考文献
欧美流行节能住宅 第11篇
节能概念房
位于伦敦西北的沃特福德市座落着一座特殊的住宅——完全木结构住宅,前部由金属架构组成;从房子顶部呈坡状向地面斜挂下来,到一人多高处再垂直而下。房子侧面和后部木结构墙体质朴自然。这是英国非营利性组织INtegeR于1998年 9月完全靠人们自愿捐献材料、技术和劳动力建成的一栋示范性民居。这栋住宅取名“梦幻住宅”,它除了具有符合21世纪环保和智慧标准之外,还具有最大程度节能的特点。
住宅西南侧建有大暖房,东北面是落地的百叶窗。大暖房保护住宅的热量不至散发,接地百叶窗确保地下卧室冬暖夏凉,根据时令充分利用和吸收地表热能;同时,地板层内的温度交换机提供室内热量,热源由热泵从地下提取,供应住宅所需全部热量的四分之三。室内照明采用钨和卤素低压萤光灯,并可控制使用。
住宅还特别注重对太阳能的利用。首先,建在屋顶的太阳能热水器和控制器,根据太阳照射情况自动调节太阳能加热和屯加热时间,为住宅提供热水,而光压盘与小风力发电机产生电能驱动被动通风系统。
住宅的节水设施也十分完备。它由一个分开的废水处理系统将室内洗浴用水排放到地下水箱,经生物处理后再用于冲洗马桶。卫生间有双速水流控制,减少用水量。收集雨水的贮水池用于庭院绿化灌溉和洗车,具有湿度敏感装置的灌溉机根据温度自动调节灌溉时间和水量。
这一住宅向人们展示的是21世纪英国环保和节能型住宅的一种新理念,虽然目前这栋住宅还只是供参观的概念住宅,尚未批量进入住房市场,但其传达的节能概念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硬销”节能建筑
在欧洲和美国,商业大楼和民用住宅所消耗的能源占了能源消耗总量的40%,比交通运输行业所消耗的能源还要多10%。所谓“建筑能耗”是指建筑物使用的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炊事、照明、家用电器等方面所消耗的能源。
环保建筑节能省钱,而目前供应给建筑物的能源主要是电力和煤。因此,建筑物不仅消耗能源,而且还是造成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的元凶之一。由此可见,如果能成功推广节能住宅,既可以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还可以保护地球的环境。
目前,欧洲和美国正在“硬销”节能建筑,力图使节能住宅成为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欧洲一些国家在为建造节能建筑的建筑商提供资金和税收优惠的同时,也颁布了一些严格的条例。其中包括要为节能建筑分等级。美国政府的“能源星计划”也对节能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和电器标明了标准要求。
目前,英国城市大型彻夜灯光照明景观很少。无论公司还是政府部门,都没有虚浮华丽的所谓光彩工程,夜晚漫步在伦敦街上,看不到大面积华光淌泻与楼体通明的景观,所有照明都基本以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节奏为准。许多店铺橱窗的灯光在关门打烊后也会全部关闭。有些店铺采用定量关灯装置,根据需要,店主自己设计关门后灯光照明的时间。在政府的住宅楼和公寓楼内,楼道里的公用灯大多采用自动断电装置,开灯后,一般只维持十几秒钟的光亮,这段时间刚好够人们打开屋门进入房间。
智慧设计是关键
英国建筑师邓斯特说:“节能住宅的关键之处在于‘智慧设计’,尽可能用最简单的方法使能源得到最大限度的节约。”据邓斯特介绍,目前世界各国的节能住宅虽然各有特色,但这些房子里面都装置了各种各样的节能设备和节能系统。其中包括:
太阳能电池板:它可以把太阳光转化为电能。当把它安装在屋顶后,它便可以吸收太阳光,然后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而整栋房子的电力供应便是来源于此。
隔热屋顶:在夏天,屋顶的温度可高达50—60摄氏度。因此,为了防止屋顶外的热量传导到屋内,屋顶会敷上一层高密度泡沫板。此举可使室内自然温度降低2—3摄氏度。
保温外墙:里层是承重墙,中间是5-8厘米的空气层,内置具有保温防水反光特性的材料,最外层是轻质墙体材料。这种外墙由于可以阻止屋外的热气进入屋内,空调机在这样的房子“无用武之地”。
低辐射玻璃:这种玻璃可有效阻断红外线进入室内。当室外温度升高到高于室内温度时,玻璃自身的红外线透过率开始下降,这样玻璃就会增强对外界光线中使室内温度升高的红外线的“过滤功能”,从而阻止太阳能辐射进入室内,但同时也能保证屋内的亮度不受影响。当室外温度下降时,玻璃会让更多的太阳光线辐射进室内,使室内的温度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法国的“太阳行动”
法国太阳能资源充足,法国政府在2000年发起了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太阳行动”。为了宣传和鼓励消费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法国地方政府和法国环境与能源管理局每年拨出专款,除培训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修理人员外,还承担消费者购买和安装太阳能热水器3万个的目标。
法国能源与环境管理局聘请专家审核建筑施工项目的节能措施及新能源利用效率,对达标者予以奖励,奖励金额可达施工总额的50%。新房子要消除浪费能源的漏洞,老房子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这是法国近几年来全力推行的节能方针。
欧美留学生 第12篇
●《蓝色节拍》(Blue Beat,美国)
●《波普爵士》(Bop,英国)
●《恰恰恰》(Cha Cha Cha,西班牙)
●《鸡》(Chicken,美国)
●《蛤》(Clam,美国)
●《鱼》(Fish,美国)
●《苍蝇》(Fly,美国)
●《麦迪逊》(Madison,美国)
●《土豆泥》(Mashed Potato,美国)
●《梅伦格》(Merengue,多米尼加)
●《漫步》(Stroll,美国)
●《摇摆》(Swing,美国)
●《扭摆》(Twist,美国)
十六、1960-1970年
●《布加鲁》(Boogaloo,美国
●《波萨诺瓦》(Bossa Nova巴西)
●《臭虫》(Bug,美国)
●《迪斯科》(Disco,法国)▲
●《小母狗》(Filly Dog,美国)
●《弗拉戈》(Frug,美国)
●《小百老汇》(Funky Broadway,美国)
●《搭便车》(Hitdhke美国)
●《船进峡谷》(Hully-Gully,美国)
●《精神抖擞》(Jerk,美国)
●《猴》(Monkey,美国)
●《帕昌嘎》(Pachanga,美国)
《小马》(Pony,美国)
●《抖胯》(Shake,牙买加-美国)
●《溜冰》(Skate,美国)
●《泼水》(Slop,美国)
●《游泳》(Swim,美国)
●《瓦图西》(Watusi,美国)
▲《迪斯科》,图片出处:美国纽约
迪斯科(Disco)迪斯科发端于20世纪60-70年代的巴黎,字面是“唱片”的意思,即合着唱片播放的音乐而跳的舞蹈。舞蹈的主要特征是男女舞者像跳吉特巴格、摇滚舞和扭摆舞那样,身体无须相互接触,只要合着音乐的强烈节奏即兴而舞即可;而舞蹈的空间和动作的幅度则可大可小如此,它既可体现随心所舞的自由,又能进入无处不可舞的随意;既可轻松摇摆,自得其乐,又能疯狂扭动,宣泄能量因而风靡了世界各地的舞厅,尤其受到青年男女的酷爱。迪斯科的音乐都带有强烈的节奏感,通常是4拍子,并由电子合成器演奏,音量则趋向于最大。
十七、1970-1980年
●《霹雳舞》(Break Dance,美国)
●《(自由风格》(Freestyling,美国)
●《前刘海》(Head Banging,美国)
●《哈叟》(Hustle,美国)
●《爵士舞》(Jazz,美国》
●《拉丁哈叟》(Latin Hustle,美国)
●《骑自行车)》(Aide-a-Bike,美国)
●《绳索哈叟》(Rope Hustle,美国)
●《使劲关门》(Slamming,美国)
●《步哈叟》(Sling Hustle,美国)
●《街头哈叟》(Street Hustle美国)
●《探戈哈叟》(Tango Hustle,美国)
●《公爵》(The Duke,美国)
●《恶作剧》(The Freak,美国)
●《葡萄藤步》(The Grapevine,美国)
●《舞会》(The Party,美国)
●《西海库哈叟》(West Coast Hustle,美国)
▲《霹雳舞》,共2张,图片出处,美国纽约
霹雳舞(Break Dance)早期街舞的一种。Break的字面意思是支离破碎,而引申到这种特定的舞蹈之上,就是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能独立自如地动作。它于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美国纽约市布朗克斯区的街头巷尾,起因是一些经常结伙斗殴的黑人青少年从摇滚乐明星詹姆斯布朗那貌似歇斯底里、实则精彩绝伦的发泄式表演中受到启发,转而开始用比试舞艺的方法去征服对方,客观上极大地降低了犯罪率。为此,美国青少年犯罪问题专家建议政府鼓励甚至赞助霹雳舞比赛,由此导致这种街舞最终风靡了世界,尽管随着高难动作的层出不穷,受伤的舞者比比皆是。霹雳舞的技术大致可可分两类:一类是普通人难以完成的杂技性旋转,如模拟性的“螺旋桨”“直升飞机”“飞机”“海龟”等,以及将身体各部位用做支点的单纯旋转,如“头旋”“肩旋”背旋”“手旋”等;另一类则是肢体的各种动作,叫“电流布基”,舞动时如同一股电流通过全身,而具体的舞步则包括了“月亮步”“海浪”“突放”“突收”等,动作方向不仅有通常的前行,而且有少见的横行。由于这些动作对人体的各关节、韧带和肌肉的柔韧和力量均要求极高,因此,参与者皆为青少年。作为一种健康而刺激的娱乐,霹雳舞很快成为美国内外众多舞厅、舞校、舞蹈团甚至体操队的热门课程和节目,而以它为题材的唱片、影片和教材都获得了高额的利润,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步入低谷后,它依然不时地出现在纽约、巴黎、伦敦等国际大都市的街头。
▲《爵士》,图片出处:美国纽约
爵士舞(Jazz Dance)在美国,以黑人切分音型为基本特点的爵士舞早已成为包括白人在内的整个社会所公认的美国民间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的男女交往开始自由起来,彼此搂搂抱抱和连续更换舞伴已不再被认为是不道德之举。而在此时的舞厅里,各领风骚几十年的许多舞种仍然流行着,而爵士舞则作为集大成的形式脱颖而出。人们可以随着它的音乐任意选跳狐步、拉格泰姆、查尔斯顿、黑臀等舞厅舞,并在其中自得其乐。毫无疑问,爵士舞是爵士乐的身体形式,主要特色是不断加强的2/4拍子,并在反复加强的短乐句或“即兴反复的乐句”中,连续使用切分音,从而使原本沉稳的4/4拍子活泼起来,并带有明显的摇摆性。爵士舞在对身体各部位的使用上,具有全面和夸张的特色,故而比较适合现代大剧场的需要,因而成为许多正规舞蹈院校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并为许多芭蕾和现代舞的编导家提供创作的灵感。
十八、1980-1990年
●《汽车站》(Bus Stop,美国)
●《嬉蹦舞))(Hip Hop,美国)
●《队列舞》(Line Dancing,美国)
●《月亮步》(Moonwalk,美国)
●《牧场摇摆》(Rodeo Swing,美国)
●《萨尔萨》(Salsa,古巴)
●《德克萨斯的两步舞》(Texas Two Step,美国)
十九1990-今
●《(霹雳舞系列风格》(B Styles,美国)
●《美国本土化的外国舞》(Capoeira,美国)
●《电流布基》(Electric Boogie,美国)
●《自由风格》(Freestyle,美国)
●《方可》(Funk,美国)
●《街舞》(Street,美国)
▲《嬉蹦舞》,图片出处:美国纽约
嬉蹦舞(Hip Hop)因其上下颤抖的动律而被俗称为“屁颠舞”,也是美国街舞的一种。最初指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纽约街头的一种连说带唱、载歌载舞的RAP,随后则成为整个街头文化的总称,包括霹雳舞、辣身舞等舞种,身穿阿迪达斯等名牌运动鞋和运动衫、摩擦播放中的舞曲唱片、在街头巷尾或地铁车站喷绘涂鸦艺术等时尚行为,舞者们最初多为西班牙和非洲黑人在当地的移民后裔。同畅若流水的霹雳舞相反,辣身舞热衷于将急速而顿挫的动作贯穿全身,并通过动静的强烈对比,不时创造出机器人的形象,不经意中折射出高科技在当代的发展趋向。
▲《萨尔萨》,共2张
欧美留学生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