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oracle数据库发展分析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oracle数据库发展分析(精选14篇)

oracle数据库发展分析 第1篇

Oracle数据库课程分析与感想

这门课主要是为我们在以前学过的数据库的基础上让我们更深入的加强对Oracle数据库的理解,让我们从它的结构,它的功能,它的对象以及多种方面去感受它。

老师每节课都说了不同的内容,然而我个人最关心的还是关于Oracle数据库的安全性。安全是现如今人人都在关注的问题,特别是计算机安全。如今每家每户的生活都离不开电脑,其中的安全问题更是大家在乎的重点。我们使用的软件,各种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我们尤为关心。

Oracle数据库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如今已经为各个领域所使用,已经在数据库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在当今世界500强企业中,70%企业使用的是Oracle数据库,世界十大B2C公司全部使用Oracle数据库,世界十大B2B公司中有9家使用的是Oracle数据库。

为何Oracle会有如此的成就,能在众多数据库中脱颖而出?安全当然是第一原因。从一开始,Oracle就提供了业界最先进的技术来保护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Oracle提供了全面的安全性解决方案组合来保护数据隐私,防范内部威胁,并确保遵守法规。借助Oracle强大的数据库活动监控和分块、授权用户和多要素访问控制、数据分类、透明的数据加密、统一的审计和报表编制、安全的配置管理和数据屏蔽等强大功能,用户无需对现有应用程序做任何改变即可部署可靠的数据安全性解决方案,从而节省时间和金钱。

与此同时,Oracle公司也推出了许多安全性产品,例如数据防火墙,数据屏蔽,全面回忆等。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Oracle被不断的应用,导致其中信息量逐渐增加,数据库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要。防止数据丢失等事件的措施也越来越重要。对数据的管理也越来越严谨。

首先就是用户管理。用户和Oracle呈现一对一的关系,即一个口令对应一个用户,使每个用户的信息相对独立。还有很重要的权限系统,可以区分普通用户和管理员,方便信息管理和保存,同时也可以是用户的信息得到更安全的保存,不致使信息泄露等问题的发生。其次是系统权限。它可以选择用户给予相应的权限,确保信息不会被除管理开发人员意外的人盗用。

最后就是数据的备份。每个系统都不会是完美的,总会出现损坏的现象。数据备份就是防止各种损坏中数据的丢失和遗漏,也为数据库管理员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其实关于Oracle数据库的安全性方面还有太多东西等着我们去探索。课程里所说的东西也不过是整个Oracle数据库知识里的冰山一角。在以后的生活里我们还要更多的接触这方面的事物,跟上时代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oracle数据库发展分析 第2篇

今天一个同事突然问我索引为什么失效。说实在的,失效的原因有多种:

但是如果是同样的sql如果在之前能够使用到索引,那么现在使用不到索引,以下几种主要情况:

1. 随着表的增长,where条件出来的数据太多,大于15%,使得索引失效(会导致CBO计算走索引花费大于走全表)

2. 统计信息失效需要重新搜集统计信息

3. 索引本身失效需要重建索引

下面是一些不会使用到索引的原因

索引失效

1) 没有查询条件,或者查询条件没有建立索引

2) 在查询条件上没有使用引导列

3) 查询的数量是大表的大部分,应该是30%以上。

4) 索引本身失效

5) 查询条件使用函数在索引列上(见12)

6) 对小表查询

7) 提示不使用索引

8) 统计数据不真实

9) CBO计算走索引花费过大的情况。其实也包含了上面的情况,这里指的是表占有的block要比索引小。

10)隐式转换导致索引失效.这一点应当引起重视.也是开发中经常会犯的错误. 由于表的字段tu_mdn定义为varchar2(20),

但在查询时把该字段作为number类型以where条件传给Oracle,这样会导致索引失效.

错误的例子:select * from test where tu_mdn=13333333333;

正确的例子:select * from test where tu_mdn=13333333333;

11)对索引列进行运算导致索引失效,我所指的对索引列进行运算包括(+,-,*,/,! 等)

错误的例子:select * from test where id-1=9;

正确的例子:select * from test where id=10;

12)使用Oracle内部函数导致索引失效.对于这样情况应当创建基于函数的索引.

错误的例子:select * from test where round(id)=10;

说明,此时id的索引已经不起作用了 正确的例子:首先建立函数索引,

create index test_id_fbi_idx on test(round(id));

然后 select * from test where round(id)=10; 这时函数索引起作用了 1, 2,单独的>,<,(有时会用到,有时不会)

3,like “%_” 百分号在前.

4,表没分析.

5,单独引用复合索引里非第一位置的索引列.

6,字符型字段为数字时在where条件里不添加引号.

7,对索引列进行运算.需要建立函数索引.

8,not in ,not exist.

9,当变量采用的是times变量,而表的字段采用的是date变量时.或相反情况,

10, 索引失效。

11,基于cost成本分析(oracle因为走全表成本会更小):查询小表,或者返回值大概在10%以上

12,有时都考虑到了 但就是不走索引,drop了从建试试在

13,B-tree索引 is null不会走,is not null会走,位图索引 is null,is not null 都会走

14,联合索引 is not null 只要在建立的索引列(不分先后)都会走,

in null时 必须要和建立索引第一列一起使用,当建立索引第一位置条件是is null 时,

其他建立索引的列可以是is null(但必须在所有列 都满足is null的时候),

或者=一个值;当建立索引的第一位置是=一个值时,其他索引列可以是任何情况(包括is null =一个值),

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分析 第3篇

1 SQL语句的优化

SQL语句的执行效率是影响Oracle数据库执行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对SQL语句的优化调整, 能很好地提高数据库系统性能。

1.1 选择合适的联合次序

当SQL语句包含多个表联结时, 表的联结次序是非常重要的。在联结中, 驱动表示紧跟在WHERE子句后面的第一个表, 该表包含能够去除大多数行的过滤器, 选择的联结次序应该让最少数目的行参加到与其他表的联结中。

1.2 有效的WHERE子句

WHERE子句中的选择性条件可以显著减少SQL语句在一个查询周期内得到的数据量, 所以在构建WHERE子句时, 遵循一些原则可以提高语句的执行效率:

1.2.1 尽可能少的使用通配符

如果在WHERE子句中有通配符, 则需要对整个数据列进行模式匹配来检索数据, 即数据库只能跳过索引并进行一次全表扫描。

1.2.2 使用WHERE语句代替HAVE语句

WHERE子句在一开始就限制了被检索的行数, 而HAVE子句则需要检索比需要的还要多的数据, 会加重求和和排序的负担。

1.2.3 执行有效的子查询

如果子查询有选择的WHERE子句, 最好使用“IN子句”;如果父查询中包括选择性的WHERE子句, 最好使用“EXISTS子句”。

1.3 高效的索引策略

索引是对一个表遍历的快速方法, 它只需要查找必要的数据行, 而不需要进行全表扫描。如果在一个表中强调行的唯一性, 则可以对这个表使用主索引, 作为主索引的列必须是非空的和唯一的。除了主索引外, 还可以定义几个次索引, 附加的次索引将会增强SQL语句的查询性能。

2 Oracle内存调整

2.1 共享池的调整优化

共享池主要由库告诉缓冲和数据字典告诉缓存两个区域组成。库高速缓存用于保存SQL和PL/SQL代码及其分析、执行计划等信息, Oracle处理SQL语句时, 会创建分析树, 对其进行句法和语义的分析, 并检查对象权限;然后对SQL进行优化, 生成执行计划。分析树和执行计划将在语句第一次执行前存储在库高速缓存中, 将来处理相同语句时, 仅需要在库高速缓存中找到相应的语句分析树和执行计划, 直接执行语句即可, 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数据字典高速缓存主要用于保存数据库对象信息及用户权限等信息。共享池大小是否合适, 主要体现在库缓冲区和数据字典告诉缓冲区的命中率上, 库缓存命中率应该高于99%, 而数据字段缓存命中率应达到95%~99%, 为了提高命中率, 需要增加实例的共享池尺寸。

2.2 缓冲区高速缓存的调整优化

在用户首次请求数据时, Oracle从磁盘读取数据并存放于缓存区高速缓存中, 然后再从数据缓冲区中将数据返回给用户。当用户再次请求时, 如果数据在数据缓冲区中, 则从其中将数据直接返回给用户, 降低了查询时间。在数据库运行中, 保证在缓冲区中存有尽量多的用户请求的数据, 减少从磁盘读取数据的次数, 可以大大提高数据的操作性能。缓冲区告诉缓存越大, 磁盘的I/O就越少, 系统的性能就越好。数据库缓冲区大小是否合适, 主要体现在数据缓冲区命中率上, 数据命中率应在90%以上, 否则就需要分配更多的数据缓冲区。

2.3 PGA内存的调整优化

PGA是Oracle在启动一个服务器进程时创建的非共享内存区, 他主要用于内存密集型任务, 比如GROUP BY, ORDER BY及散列联结等。通过调整PGA_AGGREGATE_TARGET参数, 设置内存限额, 来控制数据库中排序和散列操作的效果。如果PGA_AGGREGATE_TARGET参数过低, 可供排序等操作的内存过小, 排序数据将在临时表空间中进行, 此时就需要对磁盘进行I/O操作, 数据库的响应时间将会延长。因此, 如果需要执行高效的排序或散列操作, 该参数需要设置为较高水平。PGA_AGGREGATE_TARGET参数的一个重要指标是PGA的命中率, 通常情况效, 改数值应该高于95%, 即保证绝大多数的排序操作在内存中进行。

3 磁盘I/O的调整

磁盘的I/O速度对整个Oracle数据库的性能有深刻的影响, 如果系统中存在严重的I/O竞争, 就需要对磁盘I/O进行有效的调整优化:

(1) 分散数据库文件和重做日志文件, 避免他们之间的磁盘竞争, 还可以达到均衡磁盘负载的目的。

(2) 使用Oracle分区技术将较大的表数据分散到不同的数据文件中。良好的分区可以讲数据传输对磁盘I/O竞争均匀地分散开, 避免了查询时的全表扫描, 提高系统的I/O性能。

(3) 索引的优化设计。利用索引行记录定位, 减少磁盘的I/O, 从而达到加快数据库访问速度, 提高系统性能的目的

4 结论

在日常应用中, 数据库的性能变差往往是几个问题共同作用导致的, 需要数据库管理员根据实际情况, 全面分析以上提到的各个方面, 对各种优化手段综合应用, 才能对Oracle数据库进行有效调整, 从根本上提高数据库的使用效率, 获得系统的最优性能。

摘要:Oracle数据库是目前电力信息系统应用在为广泛的大型关系型数据库之一, 成几何级数增长的数据可能会导致数据库性能的下降, 本文从SQL语句的优化、内存的调整、磁盘I/O的调整三方面阐述数据库优化方案, 针对电力大型业务系统数据库优化方案的综合应用, 可以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

oracle数据库发展分析 第4篇

关键词: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11.138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库能提供的服务水平标志着各国家的科技水平、经济实力和文明程度,是现代信息产业的基本建设工程。数据库技术应用最初应用与传统商务数据处理,后逐渐在多媒体应用、商业管理、计算机图像等领域得到应用。而如何确保数据库的安全、高效运行,则要考虑数据库的性能问题。数据库规模的日益扩大化,越发凸显了数据库系统的性能问题,为使数据库应用系统正常、高效地运行,必须进行数据库优化措施的探讨。

1 Oracle数据库性能影响因素

1.1 CPU 占用过高。CPU是处理软件中数据的中央处理器,任何数据库中的操作都要在CPU中进行指令读取和执行。当有限的CPU资源大量被其它应用占用时,整个系统的反应速度将下降,导致数据库响应迟钝。其中Oracle数据库系统低效SQL语句、中锁冲突都会占用CPU资源,降低系统反应速度。

1.2 操作系统。Oracle数据库的操作系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操作系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Oracle数据库服务器的运行性能。操作系统主要问题部分是配置方面问题,需要调整Oracle使用的操作系统资源。

1.3 计算机内存分配不合理。当内存不足时,我们喜欢设置虚拟内存来暂时解决这个问题,但实际上虚拟内存依旧建立在磁盘空间上,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因为设有虚拟内存的系统,将交换内存中的信息和这部分磁盘空间,这种频繁的运转方式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磁盘的读写操作,减少了最近访问数据的缓存空间,从而降低了系统性能。

1.4 网络速度慢。网络反映速度慢对数据库系统的吞吐量也会大幅降低并使用户响应时间延长。

1.5 I/O冲突。I/O冲突很大程度上降低了Oracle数据库系统性能。这是由于在数据库系统中可能发生一个磁盘同时被多个进程同时访问,但一个磁盘一个时间内一次只能被一个进程访问,当发生多个进程同时访问时,磁盘内部很容易产生读写冲突,降低数据库系统反应速度。

2 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目标

2.1 增加Oracle数据库的吞吐量。Oracle数据库的吞吐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对SQL语句的事务处理量。提高Oracle数据库吞吐量的方法是在同样的资源下提高工作效率,完成更多的任务,或在相同时间内完成更多任务。

2.2 缩短Oracle数据库响应时间。数据库响应时间是指花费在用户从提交SQL语句到获得结果集的第一行数据之间的时间。缩短Oracle数据库响应时间:(1)减少系统服务时间,即通过增加Oracle数据库的吞吐量;(2)减少用户等待时间,即减少用户请求处理时间,也就是同时访问Oracle数据库资源而产生的冲突等,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

2.3 提高Oracle数据库的命中率。内存是否能满足用户对数据的需求,并作出快速响应,这需要在缓冲区进行高速缓存命中率计算来衡量。而在高速缓存中读数据比磁盘中读数据占用更少的内存,因此,提高高速缓存命中率有助于提高响应速度。

2.4 合理使用内存。若存在大量的用户同时访问数据库,当Oracle内存尺寸较小时,很容易造成程序的处理效率低下,使得数据库的响应时间延长。判断是否合理使用内存的指标有使投资得到最大回报、使争用减到最小。只有在合理使用内存的情况下,才能较大程度的提高系统性能。

3 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措施

3.1 优化数据库。(1)优化数据库设计才能更好的实现Oracle数据库性能最优化,因此,必须设计出一个较好的Oracle数据库方案。而Oracle系统本身己经为数据库的优化提供了若干种技术,但Oracle数据库设计本身还是占据主导地位。(2)在数据库中增加索引,这也是最常见的优化方法。索引(index)是数据库中的常见对象,通过索引可以使表扫描I/O次数大量减少,且不必要的大表全表扫描通通可以避免。设置索引的位置由where子句中索引列规定的查询条件决定。在数据库中增加索引,可大幅度提高查询速度。(3)对数据库中频繁执行的应用逻辑可以通过存储过程完成,且使数据库的操作与代码编程分离,从而实现网络传输量降低的同时数据请求的执行效率也提高。用户发出执行命令即可执行存储过程,不需通过SQL语句提交进行,减少了系统分析SQL语法。(4)对于数据量增长非常快的业务,可以在分区表技术下先进行数据分散,从而使不同表空间在不同的磁盘中得到分布,均衡各硬盘之间的I/O 负载,有效缓解由于过大的数据量而导致的负面影响并降低查询时间。

3.2 优化SQL语句。优化Oracle数据库应用程序,可以通过优化源代码和优化SQL语句两方面。而SQL语句消耗了70%~90%的数据库资源,执行SQL语句的效率将直接影响Oracle数据库的执行效率。通过优化劣质SQL语句,提高内存命中率,加快执行速度,减少I/O访问和网络传输,发挥数据库性能。

(1)对数据库缓冲区的SQL解析信息充分利用。对于一些SQL语句,虽然经常运行,但条件子句变量值不同,则需要对其进行变量绑定,更改为统一的变量。(2)调整SQL的关键语句,最优化数据库寻找数据路径。对一些动态SQL要限制使用,并优化操作符,如尽量少用in或not in,like,union等操作符。(3)优化SQL语句的索引。如索引列采取is null 和is not null语句,如采取函数来处理字段,如采取显式或隐式的运算,这些都将提高系统处理效率。

3.3 优化Oracle数据库内存分配和磁盘I/O。由一组Oracle后台进程和SGA的一个内存区组成Oracle实例,而数据库系统的性能又很大程度上受SGA使用效率的影响,因此,优化Oracle数据库运行状况需要进行SGA的优化。在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进行Oracle数据库内存分配的优化,且必须在磁盘I/O优化前进行。

Oracle数据库中磁盘I/O操作很大程度上影響其性能,必须优化磁盘I/O。而影响磁盘I/O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数据块空间的分配管理、磁盘竞争、操作系统性能等。具体优化措施有以下几方面:(1)对I/O 争用较多的往往也是一些经常使用的对象,因此,在独立磁盘上放置一些访问量较大的数据文件,在不同的磁盘上放置同一个表空间的多个数据文件,建立单独的表空间进行索引,且表和索引在不同的表空间放置。(2)用户数据表空间需要单独创建,并在不同磁盘放置用户表空间和系统表空间,排序操作可使用临时表空间,避免在多个表空间内存放数据库碎片。(3)选取廉价磁盘冗余阵列(raid)进行优化。其能对不同类型、访问频率的数据库文件进行自动分离,一定程度降低I/O进程间的竞争,优化Oracle数据库性能。

参考文献:

[1]Edward Whalen,Mitchell Schroeter著,高艳春等译.Oracle性能调整与优化(第一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2]赵大力,靳其兵,赵梅.Oracle数据库优化解决方案[J].计算机应用,2005(03):45-46.

[3]陈建云,林春艳,曾昊川.Oracle应用系统数据库的优化探讨[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4(12).

[4]熊江红.ORACLE数据库的调优问题分析[J].民营科技,2014(10).

Oracle数据库备份技巧 第5篇

每周一次备份主数据库。如果你创建、修改或者停止一个数据库,添加新的sql server消息,添加或者停止连接服务器,或者添加记录设备,那就进行手工备份。

每天备份一次msdb数据库。它一般非常小,但很重要,因为它包含了所有的sql server工作、操作和计划任务。

只有当你修改它时,才有必要备份模型数据库。

用sql server agent来安排你的备份工作的时间表。

如果在你的生产(production)环境中有现成资源,备份生产数据库到本地磁盘或者网络服务器(用同一个开关)。然后,把备份文件/设备拷贝到磁带上。在存在许多硬件故障(特别是在raid系统中)的情况下,磁盘常常是完好的(inact)。如果备份文件是在磁盘上,那么恢复时的速度会提高很多。

备份开发和测试数据库至少要用到simple恢复模型。

除了有计划的定时备份外,在进行未记录的(nonlogged)批操作(如,批拷贝)、创建索引、或者改变恢复模型后要备份用户数据库。

如果你使用的是simple恢复模型,记住在截短(truncate)交易记录之后备份你的数据库。

用文档记录你的恢复步骤。至少要大概记录这些步骤,注意所有的重要文件的位置。

--------------------------------------------------------------------------------

在截短记录之前,也就是所有的已提交(committed)交易从记录中清空之前,所有的这些信息都保存在交易记录中。在simple恢复模型中,记录在一个checkpoint期间内截短(在sql server内存缓冲写道磁盘时),它是自动发生的,但也可以手动执行。这也就是simple恢复模型不支持时间点(point-in-time)恢复的原因。在full和bulk_logged恢复模型下,当交易记录被备份时,交易记录被截短,除非你明确指出不进行截短。

为了备份交易记录,使用backup log命令。其基本语法与backup命令非常相似:

backup log { database } to

下面是如何把交易记录备份到一个名为logbackupdevice的逻辑设备上的例子:

backup transaction northwind to logbackupdevice

如果你不希望截短交易记录,使用no_truncate选项,如下所示:

backup transaction northwind to logbackupdevice with no_truncate

只是基本知识。

Oracle数据库碎片数据库 第6篇

我们知道, Oracle 作为一种大型数据库,广泛应用于金融、邮电、电力、民航等数据吞吐量巨大,计算机网络广泛普及的重要部门。对于系统管理员来讲,如何保证网络稳定运行,如何提高数据库性能,使其更加安全高效,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影响数据库性能的一大因素 -- 数据库碎片,应当引起 DBA 的足够重视,及时发现并整理碎片乃是 DBA 一项基本维护内容。

1 、碎片是如何产生的

---- 当生成一个数据库时,它会分成称为表空间( Tablespace )的多个逻辑段( Segment ),如系统( System )表空间 , 临时( Temporary )表空间等。一个表空间可以包含多个数据范围( Extent )和一个或多个自由范围块,即自由空间( Free Space )。

---- 表空间、段、范围、自由空间的逻辑关系如下:

---- 当表空间中生成一个段时,将从表空间有效自由空间中为这个段的初始范围分配空间。在这些初始范围充满数据时,段会请求增加另一个范围。这样的扩展过程会一直继续下去,直到达到最大的范围值,或者在表空间中已经没有自由空间用于下一个范围。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一个段的数据可被存在单一的一个范围中。这样,所有的数据存储时靠近段内其它数据,并且寻找数据可少用一些指针。但是一个段包含多个范围的情况是大量存在的,没有任何措施可以保证这些范围是相邻存储的,如图〈 1 〉。当要满足一个空间要求时,数据库不再合并相邻的自由范围(除非别无选择),而是寻找表空间中最大的自由范围来使用。这样将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离散的、分隔的、较小的自由空间,即碎片。例如:

2 、碎片对系统的影响

---- 随着时间推移,基于数据库的应用系统的广泛使用,产生的碎片会越来越多,将对数据库有以下两点主要影响:

---- ( 1 )导致系统性能减弱

---- 如上所述,当要满足一个空间要求时,数据库将首先查找当前最大的自由范围,而 “ 最大 ” 自由范围逐渐变小,要找到一个足够大的自由范围已变得越来越困难,从而导致表空间中的速度障碍,使数据库的空间分配愈发远离理想状态;

---- ( 2 )浪费大量的表空间

---- 尽管有一部分自由范围(如表空间的 pctincrease 为非 0 )将会被 SMON (系统监控)后台进程周期性地合并,但始终有一部分自由范围无法得以自动合并,浪费了大量的表空间。

3 、自由范围的碎片计算

---- 由于自由空间碎片是由几部分组成,如范围数量、最大范围尺寸等,我们可用 FSFI--Free Space Fragmentation Index (自由空间碎片索引)值来直观体现:

FSFI=100*SQRT(max(extent)/sum(extents))*1/SQRT(SQRT(count(extents)))

---- 可以看出, FSFI 的最大可能值为 100 (一个理想的单文件表空间)。随着范围的增加, FSFI 值缓慢下降,而随着最大范围尺寸的减少, FSFI 值会迅速下降。

---- 下面的脚本可以用来计算 FSFI 值:

rem FSFI Value Compute

rem fsfi.sql

column FSFI format 999,99

select tablespace_name,sqrt(max(blocks)/sum(blocks))*

(100/sqrt(sqrt(count(blocks)))) FSFI

from dba_free_space

group by tablespace_name order by 1;

spool fsfi.rep;

/

spool off;

---- 比如,在某数据库运行脚本 fsfi.sql, 得到以下 FSFI 值:

TABLESPACE_NAME FSFI

------------------------------ -------

RBS 74.06

SYSTEM 100.00

TEMP 22.82

TOOLS 75.79

USERS 100.00

USER_TOOLS 100.00

YDCX_DATA 47.34

YDCX_IDX 57.19

YDJF_DATA 33.80

YDJF_IDX 75.55

---- 统计出了数据库的 FSFI 值,就可以把它作为一个可比参数,

在一个有着足够有效自由空间,且 FSFI 值超过 30 的表空间中,很少会遇见有效自由空间的问题。当一个空间将要接近可比参数时,就需要做碎片整理了。

4 、自由范围的碎片整理

---- ( 1 )表空间的 pctincrease 值为非 0

---- 可以将表空间的缺省存储参数 pctincrease 改为非 0 。一般将其设为 1 ,如:

alter tablespace temp

default storage(pctincrease 1);

---- 这样 SMON 便会将自由范围自动合并。也可以手工合并自由范围:

alter tablespace temp coalesce;

5 、段的碎片整理

---- 我们知道,段由范围组成。在有些情况下,有必要对段的碎片进行整理。要查看段的有关信息,可查看数据字典 dba_segments ,范围的信息可查看数据字典 dba_extents 。如果段的碎片过多,将其数据压缩到一个范围的最简单方法便是用正确的存储参数将这个段重建,然后将旧表中的数据插入到新表,同时删除旧表。这个过程可以用 Import/Export (输入 / 输出)工具来完成。

---- Export 命令有一个(压缩)标志,这个标志在读表时会引发 Export 确定该表所分配的物理空间量,它会向输出转储文件写入一个新的初始化存储参数 -- 等于全部所分配空间。若这个表关闭, 则使用 Import ()工具重新生成。这样,它的数据会放入一个新的、较大的初始段中。例如:

exp user/password file=exp.dmp compress=Y grants=Y indexes=Y

tables=(table1,table2);

---- 若输出成功,则从库中删除已输出的表,然后从输出转储文件中输入表:

imp user/password file=exp.dmp commit=Y buffer=64000 full=Y

---- 这种方法可用于整个数据库。

---- 以上简单分析了 Oracle 数据库碎片的产生、计算方法及整理,仅供参考。数据库的性能优化是一项技术含量高,同时又需要有足够耐心、认真细致的工作。

ORACLE数据库工作总结 第7篇

班级:13高软班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它已经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所以在学习这门课时,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安排了理论与上机操作相结合。以下是我的工作总结:

1、课前准备:备好课。认真学习贯彻教学大纲,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

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课外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

oracle数据库发展分析 第8篇

计算机网络领域应用较为普遍的信息管理工具就是数据库系统, 而Oracle数据库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信息数据管理系统, 为计算机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为了达到数据库系统能够有效管理数据信息的目标, 需要不断调整优化Oracle数据库性能, 为其安全稳定运行提高保障, 保证Oracle数据库的持久发展。

1 Oracle数据库简介

1.1 Oracle数据库概述

Oracle数据库功能相当强大, 起源较早, 最开始出现的形式是关系型数据库技术, 可以实现对数据之间的关系的了解, 并通过信息库的构造将这些关系真实的反映出来。1984年Oracle数据库实现了桌面计算机与关系数据库的有效结合, 随着Oracle数据库的不断发展, 其各项功能也不断健全, 并提供给企业类的、网络工作组、高可靠性的、产业化的应用可靠的技术支撑, 实现对关系数据的高效处理[1]。

1.2 Oracle数据库主要特点

Oracle数据库的主要特点有支持多用户和大数据的高性能事务处理、硬件环境独立、对完整性和安全性的良好控制, 同时Oracle数据库还遵守网络通信协议、数据存取语言等相关的工业标准。另外Oracle数据库支持分布式数据库和分布处理, 拥有可连接性、可兼容性、可移植性的特征。实现不同型号的计算机和不同操作系统下可以运行Oracle数据库的需求, 其自身独有的特点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不同要求, 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2 Oracle数据库性能调整

2.1调整Oracle数据库内存参数

Oracle数据库内存参数的调整主要是针对其系统全局区进行的。 其主要组成部分有日志缓冲区、数据缓冲区、共享池。系统全局区伴随着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改变, 在对其进行调整的过程中要考虑数据库的运行模式、操作系统的内存容量、系统的类型是裸设备还是文件系统、物理内存的大小。系统全局区大约占数据库物理内存的40%-60%, 系统全局区大小直接受初始化参数的决定性影响, 主要参数有WORK AREASIZEPOLICY、LOGBBUFFER、SHARED_POOL_SIZE、DB_CACHE_ SIZE、DB_BLOCK_SIZE。WORKAREASIZEPOLICY参数的有MANUAL和AUTO两种可选值, 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LOGBBUFFER能够指定Oracle数据库内存空间的大小, 即写入到重做日志文件中的通过缓冲区写入的重做日志;SHARED_POOL_SIZE对数据库共享内存池其直接决定作用;DB_CACHE_SIZE对默认缓冲池的大小产生决定效用;DB_BLOCK_SIZE对创建数据库每个模块的尺寸产生直接影响。 对这些参数进行调整有利于实现Oracle数据库的内部优化, 为Oracle数据库的稳定运行提供可靠的后台保障[2]。

2.2调整Oracle数据库操作系统资源

运行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对Oracle数据库服务器产生直接影响, 操作系统的性能若是出现故障, 则无法进行Oracle数据库性能的有效调整。首先, 需要对操作系统的换页空间进行适当的调整, 优化配置其内存分配, 通过数据库的实际运行情况的调查, 相关的管理人员可以调整内在资源, 同时对操作系统的换页空间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换页空间的大小检查过程中, 当换页空间的物理内存大于2G时, 就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 如果物理内存小于2G, 则需要将换页空间的大小设定为物理内存的1.5倍。另外在创建换页空间的时候, 应尽量将换页空间设置在不同的硬盘中, 提高换页空间的性能, 通过smitty mpks增加换页空间或者是利用smitty chps对原有的换页空间的大小进行修改, 以此来调整其性能。其次, 对数据库的硬盘I/O进行调整, 在I/O的设计阶段管理员就应当优化调整其操作方式, 管理员想要实现的系统类型与与I/O设计联系密切, 不同的数据库系统需要不同的I/O设计方案和不同类型的I/O模式。当创建系统之后就需要对系统的内存进行调整, 将磁盘I/O调移, 以此保证磁盘I/O调整工作顺利进行, 简化调整程序, 不必考虑缓冲区命中率过低的问题。对于数据库的性能来说磁盘I/O操作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影响磁盘I/O性能的因素有I/O次数过多和磁盘竞争等, 对其调整时可以将组成同表的数据分置在不同的磁盘中, 使硬盘之间的I/O负载达到均衡。最后是对数据库的核心参数配置进行调整, 通常情况下设置系统核心参数时都会设置较低的参数值, 需要在运行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 在运行Oracle数据库过程中将Default128增加到500, 调整maxuproc来发挥效用, 保证Oracle数据库的稳定运行。

3 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

3.1优化Oracle数据库索引

由于索引在用户使用数据库的过程中为用户检索提供了便利, 所以Oracle要优化数据库中的索引, 索引出现问题直接影响Oracle数据库的利用效率, 为用户的数据库使用和查询带来不便。对Oracle数据库索引进行优化主要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手动优化, 在Oracle数据库中通过手动方法对其索引进行优化主要依靠Oracle数据库的图形性能工具Oracle Enterprise Manager Console, 在相应的Oracle数据库中, 通过用户的登陆权限登陆到指定的索引界面, 找出SYAPP数据库中的位于索引区里的XTWHZDBMB_X功能菜单, 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功能菜单中的“移去”选项, 将不正确的索引选中并删除, 或者将不符合数据库实际信息内容的索引进行修改, 及时更新数据库的索引列表。第二种索引优化的方法是命令行方法, 根据Oracle数据库提供的相关SQL环境, 利用特有的命令语句, 在索引命令设置时输入DROP INDEX XTWHZDBMB_X命令语句, 利用该命令执行删除不必要索引的的指令, 或者输入其他的命令将索引进行索引替换、更新命令执行语句, 对Oracle数据库的索引进行优化。通过这两种方式实现Oracle数据库索引的优化, 从而保证Oracle数据库的安全运行, 为用户数据利用和检索查询带来便利。

3.2优化Oracle数据库内存

对Oracle数据库的内存进行优化主要是在SGA调整的基础上进行优化, 在使用Oracle数据库过程中不断检查, 首先, 对共享池优化, 对其优化的原因是它能够高速缓存PL/SQL、SQL语句, 通过最少算法进行管理的功能程序, 当共享池内的SQL语句超出额定值之后, 该算法则除掉不常使用或很少访问的语句, 为新的SQL语句提供更多的空间。使用共享池的这项功能可以实现Oracle数据库将用户常用和流行的PL/SQL、SQL语句保存在数据库中, 逐步将不常用的语句更新换代, 优化Oracle数据库的内存, 得到最新的信息, 以此来适应用户对数据库不同的需求。其次, 是对缓冲区高速缓冲存储器进行优化工作, 实现用户对自己的PL/SQL和SQL语句缓存版本的检索, 还可以查找到请求的相关数据。充分发挥缓冲区高速缓冲存储器的作用。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常用LRU列表进行管理, 用户对应用程序的访问模块大多存放在最近使用端, 通过全表扫描对对常访问的表进行优化检查, 当发现常用表较小的时候, 就有很能全表扫描对该表进行访问。但当全表扫描在LRU列表的最少使用端放置该表的缓冲区, 这些该缓冲区就容易被移走, 只有程序用户重新利用的时候, 才会在内存中看到, 解决这一问题, 采取的优化方式就是在全表扫描的过程中, 将缓冲区存储在LUR列表的最多使用端, 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将内存中的缓冲区留存的时间更久, 便于用户对其进行有效访问。提高Oracle数据库的利用效率。

3.3优化Oracle数据库分区

Oracle数据库引用分区技术有效的解决了大索引、大表的可用性和相关性能的问题, 通过对其拆分, 在对操作资源的请求上进行限制, 分区变小就会加快系统的访问速度, 提高系统效率。Oracle数据库的分区技术还可以有效的解决信息资源管理数据库的其他检索和相关表的使用问题, 对Oracle数据库分区进行优化同时可以实现对其他性能的优化。Oracle数据库虽然拥有分区技术, 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缺陷, Oracle数据库中已有的普通表无法实现直接修改属性转换为分区表, 只有通过重建的方法才能进行转换, 但是信息资源数据管理系统适用的时间较长, 一旦投入使用其各项性能设计都已经定型, 很难通过重建对普通表进行分区表转换。这时在优化的时候可以利用交换分区技术和在线定义功能对普通表进行分区化转化, 实现对Oracle数据库分区的优化。在线定义功能是指在保证数据的一致性的基础上对操作表进行命令指示, 进行DML操作, 切换完成后可以不进行其他额外管理程序。交换分区是修改表的定义, 对数据不进行任何操作行为, 从而提高数据库优化的效率, 准确的检查表中的数据的完整性。在对其分区转化之后, 就可以实现对Oracle数据库的优化, 从而提高Oracle数据库工作效率。

4结论

综上所述, 通过对Oracle数据库性能调整与优化的分析研究, 可以看出Oracle数据库性能的调整和优化意义重大, 完善Oracle数据库各项功能有助于实现Oracle数据库的稳定运行, 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的进行优化检查, 及时对性能进行优化, 实现Oracle数据库的持久发展, 推动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为人们提供利用和服务。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加大了信息数据的管理工作和构成的难度和复杂度, 为信息的保密性带来严峻挑战,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就是Oracle数据库, 其稳定性和信息安全性优势显著。在数据库系统运行时间不断延长的趋势下, 其性能出现了各种问题, 影响其运行, 因此需要对其性能进行调整和优化。本文对Oracle数据库进行简单介绍, 探索Oracle数据库调整和Oracle数据库优化的手段。

关键词:性能优化,性能调整,Oracle数据库

参考文献

[1]刘哲.基于Oracle数据库系统的优化与性能调整研究[J].绿色科技, 2015, 05:283-284+287.

oracle数据库发展分析 第9篇

关键词Oracle;维护

中图分类号TP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71-0102-01

数据库的维护工作在整个数据库的使用过程中都要进行。由于Oracle的RDBMS 非常嚴谨,所以它在相当长的使用周期中都不会崩溃。但是,这一严谨性要求诸多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协作。这样,就需要时常维护此数据库系统,使其不仅能够正常运转而且要保证可接受的响应时间和吞吐率,而且要对额外的负载保证其可扩展性。如果考虑到数据库的功能需要有多个组成部分来实现,以及不断增长的数据处理需求,就可以理解数据库维护工作的必要性。这些维护工作包括:补丁/版本升级、初始化参数的改变、分段、索引重构、计算段统计信息、错误检测及修正,以及在管理权限下的其他各种维护任务,这些都是必须的。

1主动维护和按需维护

维护可以是主动维护和按需维护。按需维护一般是针对当时出现的问题,尽快采取正确措施,通常是立刻进行。相反,主动维护包括预见到一些一般或非一般问题并采取措施防止其发生。在任何情况下,为保证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并作出相应处理,必须进行经常性的监测。通常情况下,按需维护可能需要立即停工以防止将来不得不进行更长时间的停工维护。而主动维护也可能需要停工,因为没有急待处理的问题,可以在非数据库访问高峰期再来进行需要停工才能进行的维护工作。而且,对于主动维护有了一定的熟悉之后,可以尽量避免按需维护,防止在数据库访问的高峰期进行长时间的停工维护。

1.1在所有可能级上实现健壮的安全性

在数据库环境中,一项最重要的维护任务是增强安全性。对于任何支持关键任务的环境,

健壮的安全性都是必不可少的。缺少安全性会直接影响可用性:①由于用户或管理员的误操作而破坏数据库的安全性;②由于暴露了数据库及相关组成部分(硬件、软件和网络),而易受到恶意的攻击。

为了使用户错误所造成的损失最小并可能防止受到恶意攻击的伤害,必须面向数据库及其扩展构件如网络和来实现安全性。一个重要的维护是要关注安全错误信号并采取措施更正。这一技巧广泛应用于与数据库相关的安全性中。同时,Oracle8和第三方还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终端用户认证方法。除了终端用户认证,客户服务器机器也要被认证。特别是,如果客户通过互联网络输入数据库请求,为了防止数据库被侵犯必须进行这种认证。有多种机制支持客户/服务器认证。

1.2理解、防止并解决门闩锁和排队锁的竞争

Oracle服务器利用几种机制,如门闩锁、排队锁、分布锁和全局锁来控制SGA(缓冲区cache、行cache、库函数cache等)内对内部数据结构的共享访问。然而,这些内部的加锁机制在许多时候也引起竞争,直接影响性能并限制吞吐量和可用性。因此,需要对这些内部锁的机制以及如何检测竞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采取适当的操作技巧。

首先来了解两种最常用的内部锁机制:门闩锁和排队锁。门闩锁是复杂的细粒度串行化构件,用来控制对SGA内部结构的访问;排队锁与门闩锁类似,保护特定的结构,但是它们在实现上更高级,除了依赖互斥策略,排队锁允许资源在多个级别共享。根据锁的类型的不同,解决锁竞争的方法也有多种,如:重作分配和重作拷贝数;对于行Cache对象锁,减少这种锁的竞争的方法之一是增大SHAREDPOOL初始化参数的大小等。总之,重要的是要预先主动地通过调解所有的SQL资源,之后再采用上面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1.3周期性地监测并解决锁冲突

任何多用户的数据库都需要锁,因此很容易引起锁冲突。对于Oracle,冲突一般很少,但确实也有时发生。当锁冲突发生时可能严重影响其他各种运行的会话,就会使常规的操作混乱—除非锁问题成为DBA监测数据库时所必须警觉的事情,这样可以采取措施来解决潜在的问题。Oracle提供了许多工具来监测锁问题,如Oracle和第三方工具、特定的SQL访问、使用catblock.sql和utllockt.sql脚本文件等。但是,有时这些常规的方法并不能确定锁冲突问题。例如,某些运行时间长的关键作业可能会受到影响而没有被杀死,或者许多进程受到影响,使得整个程序挂起。解决这种情况需要使用某些OS和数据库调试工具(如oradbx或orad ebug及truss)来获得进程状态或系统状态,跟踪发布的SQL调用等。

2通用维护例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这里列出一些别的可能出现问题的情形,DBA需要监测这些情形作为其通常管理例程的一部分,并在需要时解决。

1)除了常规的锁冲突以外,要显式地警惕死锁。

2)警惕效率低下的应用S Q L代码,并在需要时调试代码监测各种各样应用程序对系统/数据库资源的使用,保证这些资源在任何级都被要删除。特别是带有选项,如并行访问选项(Parallel Query Option,PQO)和SORTAREASIZE动态设置,用户/应用程序可能会使系统饱和,会影响性能和可用性。

3)同时,要熟悉应用程序使用的特定数据库选项,保证这些选项被最优地配置。例如,如果应用程序频繁地执行Hash操作,要保证HASH_AREA_SIZE和HASH_MULTIBLOCK_IO_COUNT设置为相等,否则,可能会使系统资源很快用光。

4)显式地编写监测脚本,检查某些潜在的危机(如段数达到了MAXEXTENTS、足够的自由空间供段扩展等待),以便采取正确的措施。

3结语

总之,Oracle数据库虽然功能齐全、操作灵活,但在维护过程中也需要有很强的技巧性。需要使用各种各样的进程去防止、监测、查找、解决引起数据库故障的各种因素,如果忽略了周期性的维护工作,有可能发生数据库崩溃。因此,必须预先做好这些工作以保障数据库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王海翔.Oracle数据库软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

oracle数据库自动备份方案 第10篇

编写本文档的目的为实现ORACLE数据库的自动备份,为不动产数据增加一份数据安全按保障。

2.软件环境

数据库服务器:oracle 11g atabase x64 v11.2.0.4.0 客户端:Oracle client x64 v11.2.0.4.0 注意:数据库服务器和客户端版本必须保持一致,否则会出现无法预知的错误。

3.实施方案

3.1.编写数据库自动备份脚本

脚本内容如下,将文件存储为oraclebackup.bat:

@echo off echo 删除10天前的备分文件和日志

forfiles /p “D:oraclebackup” /m *.dmp /d-10 /c “cmd /c del @path” forfiles /p “D:oraclebackup” /m *.log /d-10 /c “cmd /c del @path” echo 正在备份 oracle 数据库,请稍等……

exp BDCDJ_CP/BDCDJ_CP@10.6.161.70/orcl file=D:/oraclebackup/BDCDJ_CP%date:~0,4%%date:~5,2%%date:~8,2%.dmp log=D:/oraclebackup/BDCDJ_CP%date:~0,4%%date:~5,2%%date:~8,2%.log echo 任务完成!注意:

1)修改数据库连接用户名、密码、数据库地址和实例名

2)修改备份文件存储地址,以上脚本存储位置为D:oraclebackup 3.2.新建任务计划

1)打开任务计划程序

Oracle数据库优化策略总结 第11篇

在做频繁的查询垄断时,尽量直接select字段名,然后利用C语言代码对查询收获做二次加工,避免让Oracle来做混杂的函数可能数学计算。因为Oracle出于通用性的琢磨,其函数及数学计算的速度远不及用C语言直接编译成机器码后计算来的快。

绑定变量

这个能够大幅度减退SQL的“hard parse”,我们大局部过程都曾经告终了变量绑定。个别未曾告终的,修正一下,也能很快看到收获。

批量FETCH

万一顺次select会归来多条(几百、上千)登记,利用批量Fetch,例如顺次fetch 1000条登记,要比一条条的fetch数据快的多,也能够管用减退oracle的压力。

批量提交

顺次修正多条(例如小于10000条左右)登记,然后顺次性提交,要比每条提交顺次快的多。当然前提是业务逻辑批准这么做。

批量增删改

万一必需顺次性修正可能剔除多条登记,能够批准批量数组绑定的措施,这个和前面说得“绑定变量”相仿,差异是前者绑定的是一个变量,这里绑定的是一个大数组的首指针,这种措施要比逐条绑定厉行快的多。

SQL预解析

前面的大局部是批量垄断,还有一种常见的场景是小事务垄断,但频率极其高nextplas.com。这种场景等闲SQL也不混杂,几乎未曾优化的余地了,然而由于垄断频繁,同样会构成CPU居高不下。现在我们的过程大局部都是下面这个利用形式:

loop parse sql; bind var; execute sql; end loop;

固然我们利用了绑定变量的措施,然而由于垄断频繁,同样构成许多的“soft parse”以及网络通信。在内存数据库中,我们等闲批准预解析的措施来长进效率,事实上,Oracle很早就给开发者供给这种形式,只是开发者嫌繁琐没利于用而已。将过程改成下列形式:

parse sql; bind var; loop execute sql; end loop;

这么就能够管用减退Oracle的压力,能够将厉行效率起码长进一倍。然而这种形式波及到过程构造的改变,定然在设计阶段就这么做。否则,后期再调剂的话,危险和工作量都会很大。

SQL语句的一些优化措施

1、SQL语句用大写的;因为Oracle总是先解析SQL语句,把小写的字母转换成大写的再厉行。

2、避免在索引列上利用NOT等闲,我们要避免在索引列上利用NOT, NOT会发生在和在索引列上利用函数雷同的波及。

3、当Oracle“碰到”NOT,他就会静止利用索引转而厉行全表扫描。

4、避免在索引列上利用计算。WHERE子句中,假定索引列是函数的一局部。优化器将不利用索引而利用全表扫描。

5、尽量少用DISTINCT垄断,用EXISTS轮换DISTINCTvalues should never be negative。

oracle数据库发展分析 第12篇

删除Oracle 9i数据库数据库教程

(2)出现如图6.45所示的【数据库】界面,

(3)出现如图6.46所示的【概要】界面。

(4)出现如图6.47所示的【删除确认】界面。

oracle数据库发展分析 第13篇

关键词:数据库,存在问题,总结研究,Oracle,优化

一、关于Oracle数据库应用模块的分析

1通过对Oracle数据库应用性质分析, 得知其数据库系统功能非常的强大, 其的起源是一种关系型的数据库技术, 通过对数据间关系的理解, 更有利于提升数据库的综合效益, 通过对这些构造的应用, 进行信息库的不同关系的反映。Oracle数据库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服务器体系结构, 通过对多种操作系统的应用, 满足现阶段SQL.NET软件层的工作需要, 保证SQL.NET的有效应用, 有利于Oracle数据库的良好运作效益的实现, 这也需要进行Oracle数据库分布式环境的分析, 保证多点查询工作的开展, 进行革命式的行锁定模式的开展, 进一步提升事故的处理效率, 保证关系型数据库的有效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Oracle数据库应用体系不断健全, 其也应用到了一系列的多线索服务器体系结构, 进行了高速数据库服务器进程个数的调整, 从而有利于产业化企业应用工作的开展。通过对Oracle8数据库的分析, 可以得知, 该类数据库可以进行相关数据关系的处理, 进行对向数据的梳理, 进行相关关系数据的处理。其是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方案, 与对象技术及其关系型数据库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对该数据库应用软件的深化, 保证其网格计算工作的开展, 满足多元化的数据库应用需要, 这与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应用是密切相关的。

2通过对Oracle数据库系统的分析, 得知其具备多用户的特点, 其进行了大数据库的支持应用, 满足了多元化的性能事务处理的需要, 其也具备良好的硬件环境独立性, 进行了不同种系统的支持, 其内部也具备良好的工作环境, 能够按照工作标准的需要, 进行数据库存取信息、操作模块等的开展。有着更好的安全性和完整控制, 并且Oracle数据库允许将处理分为数据库服务器和客户应用程序处理, 所有共享的数据管理由具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计算机处理, 而运行数据应用的工作站侧重于解释和显示数据。

二、数据库最优灵活体系结构OFA方案的优化

1通过对OFA的分析, 得知其是该数据库逻辑配置及其性能优化的重要条件, 其提供了一种良好的优化结果形态, 通过对该结构的设计优化, 更有利于进行物理设计中数据管理的简化, 进行逻辑数据对象的分布, 这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数据库逻辑设计方案的优化, 保证不同模块的数据库逻辑设计段的优化, 进行使用标准的应用, 保证系统的积极设计, 保证不同模块的分离区域的应用, 保证数据字典的有效分离。Oracle数据库从物理结构上看, 是安装在硬件服务器上的由一个个文件组成的软件系统, 要确保其高效运行必须有充足的服务器资源来支撑。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现有系统自身存在的缺陷或不足; (2) CPU不足; (3) 内存不足; (4) I/O不足; (5) 网络约束; (6) 软件约束。

2通过对数据库设计开发模块的优化, 更有利于提升其应用程序的结构设计效益, 这离不开良好的数据库系统设计方案的控制, 进行逻辑结构及其物理结构的优化, 从而保证系统性能的提升, 进行系统开销的控制, 从而保证不同的应用程序结构的设计及其优化, 保证不同的数据库资源的应用。从而针对软件的具体需求需要, 进行应用程序的体系结构的优化。优化应用程序结构, 设置合理的数据库访问模式, 能极大提高数据库效率。

在数据库操作模块中, 进行合适的SQL代码的应用是必要的, 从而保证程序的效益提升, 进行运行速度的优化。这也需要进行磁盘的I/O优化, 保证数据库系统综合效益的提升, 这有利于数据库整体性能的优化, 保证磁盘I/O的有效操作操作, 这也需要进行高速缓存的应用, 保证数据信息的应用效益, 以此进行Oracle分区技术的优化。

3通过对Oracle数据库参数的优化, 更有利于当下用户的使用模块的开展。比如LICENSE-MAX-SESSION的存在系数, 其代表的是并发用户会话的最大数, 通过对此参数的数字的诊断, 可以得知如果其显示为0, 那么就不能进行实施并发, 并且也要注意其并发的用户会话数的极限。通过对归档日志转换环节的分析, 可以得知检查点的发生, 取决于LOG-CHECKPOINT-INTERVAL定义块数的差异, 因此进行该参数的设置是必要的, 从而保证后台进程的正常开展。这就需要进行检查点的控制, 进行日志进程性能的控制, 保证CHPT进程的正常开展。

通过对数据库运行阶段的分析, 更有利于进行数据库运作值的控制, 进行SGA大小的控制及其掌握, 保证为Oracle提供良好的选择环境, 这离不开数据库的体系结构、模式对象、业务模块等的开展, 保证其整体性统筹考虑, 保证其系统性能的提升, 从而满足现阶段系统整体性的需要, 保证数据库的整体优化。

需要对应用程序、系统和I/O子系统进行相应的优化, 有目的地调整一个或多个组件, 使系统满足一个或多个目标的过程。

结语

通过对Oracle数据库优化模块的控制, 更有利于提升数据库的稳定性, 对于ORACLE来说, 优化是进行有目的调整组件级, 即增加吞吐量, 减少响应时间。

参考文献

[1]黄新立, 邹志斌.提高ORACLE数据库检索速度[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03) .

[2]韩云波, 宋莉.Oracle性能调整技术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

oracle数据库发展分析 第14篇

关键词:Oracle数据库;应用;安全管理策略;保护手段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2

一、引言

笔者根据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根据公司Oracle数据库的具体运用状况,为了确保数据库系统安全,保证数据有效性、完整性及保密性,重点分析了Oracle数据库在应用中的安全管理以及相应的策略,主要是通过对Oracle数据库系统、用户安全管理以及数据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为企业提供可靠、安全的信息管理系统。

二、安全管理策略相关分析

(一)网络系统层次安全管理策略

网络系统为数据库的安全应用的提供了前提条件及外部环境,是影响数据库安全的主要因素,数据库系统功能的发挥不能脱离网络系统存在,异地用户只能经过网络系统才可以进行数据库数据的访问。网络系统的安全防护是数据库安全的首道屏障,外部对于数据库入侵大多都是从入侵网络系统开始。进行网络安全性处理的时候,重点运用如下一些措施:能够通过设置防火墻技术,合理监控不可信任网络间的访问,能于内部和外部网络间产生防护屏障,阻止出于外部的非法访问,还进行内部信息外泄的制止;于网络中,运用密码,网上的用户可以通过设置安全密码和安全问题,从而防止非法用户盗窃密码,避免系统安全性遭受损害;可以进行拒绝远程访问DBA的设置,合理控制网络的DBA权限。

(二)用户操作系统安全管理策略

数据库系统中采用用户管理运行模式,可以有效的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直接对数据库访问,同时也可以防止合法用户使用未经授权的子系统对数据库的访问。有效的保证数据库系统安全方法有很多,下面主要介绍:对象授权、用户账号、角色与对应运用程序上下文的控制。

角色管理是数据库系统安全运行安全用户管理中的关键策略。当数据库用户比较多时,应该对角色实施角色创建,从而规定每个用户访问权限,同时对角色为一类机制实施集中管理,用户的访问权限会因为角色权限不同而发生改变。Oracle数据库系统包括三个默认角色,以及这些默认角色有着特定权限:第一,Connect角色,仅允许用户登录及建立自身的简单表与索引,因此通常为临时用户;第二,Resource角色,较Connect角色允许更为多的高级权限,例如:建立存储与触发器;第三,DBA角色,具有管理数据库和全部用户的系统权限。

创建用户账号也可以增强数据库的安全性,采用用户账号登录和动态口令相结合的方式授予访问权限,可以很好的避免数据的损坏、泄露以及无关人员任意干扰,从而成为数据系统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一定要使用正确的用户名以及口令进行登陆之后,才可以正确访问数据库。配置文件即为资源限制及口令的一种指定集合,应把它分给用户能够运用alter user、create user命令,进行口令管理的增设。

授权管理相关权限机制即为Oracle数据库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即为不相同的权限给予不相同的用户。因为用户被授予不相同的权限。能划成两种:其一为普通用户,就是某个指定的数据库对象;其二为系统管理员DBA,DBA能进行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的合理操作。此处应说明对于sys以及system特殊用户和高级用户的保密管理,sys和system-缺省密码同为manager,通过Oracle数据库主动建立DBA权限、create Public synonym权限以及unlimited tablespace权限,这三个系统访问权限属于DBSNMP用户,其中的缺省密码为DBSNMP。

(三)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策略

因为数据库系统于操作系统之下均是采用文件形式进行实施管理,所以入侵者通常采用操作系统存在的漏洞进行数据库数据的窃取、伪造或是篡改。为了确保之前两层次已遭受突破的情形之下,还可以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信息安全,此时数据库安全管理系统应存在一种安全保障机制---数据库管理系统层次安全管理策略: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机制要是极其巨大,那么数据库系统具有的安全性能比较良好。

对于Oracle数据库系统,它的性能优越,安全性可靠、操作方便,存储量巨大。通常情形之下,该系统能够给予用户准确、安全、稳定的数据。同时由于计算机系统的一些硬件及软件故障或者网络及系统故障都会对Oracle数据库系统操作带来一定影响,甚至可能会损坏数据库,从而使数据库全部系统面临瘫痪情况。所以确保Oracle数据库的可用性、安全性,保证Oracle数据库系统安全稳定,可以运用如下的安全管理措施:

1.针对权限的控制措施

对于Oracle数据库系统,其经过角色、权限授予以及回收的操作以后,均能合理实施用户权限控制。

2.针对用户的控制措施

安全性是终端用户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针对拥有大数量用户的数据库,能够采用并执行的措施有:用户角色的创建,将需要的权限以及应用程序角色给予各个用户角色,还给用户进行对应用户角色的安配。能运用“角色”就终端用户实施权限管理。

针对普通用户,常通过密码加密手段和数据库实施连接。设置方法如下:先于客户端的oracle.ini文件内进行设置,初始化参数ora-encrypt-login;后于服务器端的init ORACLE-SID.ora文件内进行设置,初始化参数dbling-encypt-login。

针对数据库管理人员的安全,常运用下面的实际措施:完成数据库的创建之后,马上对那些存在管理权限的sys以及system用户进行默认密码的更新,避免不合法用户进行数据库的访问;确保仅能数据库管理人员通过管理权限进行数据库的连入,避免按sysdba连接,实施不存在任意制约的操作;

进行默认访问用户的锁定、失效设置权限,对于Oracle数据库系统而言,进行系统安装时会自动的产生一些默认用户,同时在完成数据库成功安装以后,能筛选用户、能锁定用户以及也能失效用户,scott就是。

3.针对数据的控制措施

对数据进行安全保护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保护的关键,保证在服务器发生件或者软硬件故障的时候,保障未失去主要数据,防止企业受到损失。

数据备份是数据库数据保护有效措施,在数据库出现服务器故障的时候,数据库可以自动的通过备份实施恢复,从而使数据库文件、文本文件、控制文件以及另外的文件回复。

Oracle数据库均进行日志的给予,用于进行数据库内实施的每类操作的记录,有调整、修改参数,有拷贝,从而在数据库中创建出全部作业的一个综合记录。

控制文件的备份常用来对数据库物理结构状态进行存贮,从而对文件内若干狀态信息的进行控制,进行实例恢复以及介质恢复的时候,便于进行Oracle数据库的正确引导。

三、Oracle数据库保护手段

(一)磁盘阵列

在操作系统层次,运用大容量磁盘阵列和磁盘映像技术,保证各个数据库文件(控制以及日志文件)均在各个物理磁盘进行自觉分布。在某磁盘产生物理破坏的时候,操作系统能主动引发映像磁盘,进而代替失效磁盘,致使数据库能顺利运作。

(二)数据备份

逻辑备份主要任务是正确读出数据库的数据记录以及把这些记录录入一些文件内;对于物理备份,具有完整拷贝构成数据库的文件的功能,但不足是忽略了逻辑内容。它能拷贝Oracle数据库的全部数据内容,方式有许多种,主要包括联机备份及脱机备份:对于联机备份方式,其把联机日志转储归档,于Oracle数据库中,可以记录全部进程以及正确的作业。能备份任意运作于ARCHIVELOG数据库。联机备份能恢复全部的时间点point-in-time,同时在还原文件系统备份的时,允许数据库系统处于打开状态,然而因为此备份方式要求贮存许多归档文件,使系统维护困难增大,进行恢复时,要是某归档文件破坏或者失去,也实现不了完全恢复;对于脱机备份,在数据库顺利关闭,数据库处在“offline”的时候,应进行以下文件的备份:全部的联机日志,全部数据及控制文件和初始化参数文件init.ora。上述备份文件可以通过磁带机转存至磁带之上,在服务器产生故障数据出现丢失时候,可以直接把磁带之上的备份文件导出来转到硬盘之上,从而实现数据恢复,这种备份方式可靠,维护简易,但是,由于是冷备份,应按时关闭数据库,以为其备份时间具有一定期限,所以实施数据恢复时,仅可恢复至之前进行备份的时间点之上,实施不了完全恢复。

应重视的是,不论运用何种方式进行数据备份,都要百分之百的确保备份文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这对于数据库系统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总结

Oracle安全策略有着高的可伸缩性以及安全性,还有着多样的可扩展性以及可用性。进行数据库系统安全管理工作,应坚持长期性、持久性。为了组建相对安全及稳定的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者要通过技术方式进行严格管理,做好防御,更应增加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巢子杰.Oracle数据库优化探究[J].软件导刊,2010,2

[2]邢春晖,郑智星.ORACLE数据库的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8

oracle数据库发展分析

oracle数据库发展分析(精选14篇)oracle数据库发展分析 第1篇Oracle数据库课程分析与感想这门课主要是为我们在以前学过的数据库的基础上...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