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易错点
欧姆定律易错点(精选8篇)
欧姆定律易错点 第1篇
申论写作的几个误区,大家学习,避免错误再犯!
申论写作是很多公考者所头痛的事情。不管是申论的初学者还是具有一定申论写作功底的人,了解申论写作中所存在的常见性错误,对于申论的备考都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要学会总结,熟悉行政文化本身的特点。祝愿各位学习进步!考试顺意!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一、行文模式化
有经验的考生对于申论写作的“万能八条”肯定不会陌生。随着公务员考试招考的规模与参考人数的破纪录增长,公考的培训业也随之红火了起来,在众多的“公考技能培训”中,“成果”最大,影响最深的莫过于钟君先生的“万能八条”了。
不可否认的是,总结出“万能八条”的人是应试教育的天才,而且在其最初面世的阶段确确实实的改变了许多考生的公考之路。从一定意义上讲“万能八条”是申论写作的最佳模板,但是对于考察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体写作能力、时事政治运用能力、行政管理能力的公务员考试来讲,“万能八条”模板中走出来的考生只能成为重在参与规则的牺牲者,因为公务员考试选拔的是具有实实在在行政办公能力的工作者,而不是培训培训、模式模式就能出炉的产品。
为帮助广大考生有效的提升申论写作的能力,把握住公考的脉搏,避免因为“万能八条”等模式所带来的影响,现结合阅卷中的实际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论证:为什么申论的行文应避免模式化?
案例一(如何弘扬主流文化):
一、加强领导对于弘扬主流文化的重视,提高对于弘扬主流文化的认识;
二、加强社会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加强对与文化工作者的素质培训,提高文化工作者的素质;
四、健全政府的法律法规,完善社会制度...以上考生的答卷就是完完整整的模式化套路,典型的特点就是笼统、宽泛,乍一看好像非常有理,但其实缺少实质性内容,与试卷所给的材料缺乏联系,一言以蔽之:独立于材料的案例之外。为了加深考生对于模式化文章的认识,我们再举一例:
案例二(如何加强城市建设):
一、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密切关注城市规划建设等问题;
二、在全社会营造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体制建设的良好文化气氛;
三、通过社会公共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以上两个案例所反映的共同问题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思维僵化、毫无意义。那么,怎么才能避免申论行文的模式化,消除“万能八条”所带来的局限性呢?以案例一为例,比较规范的作答方式是:
一、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与要求,以“八荣八耻”为指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媒体应当明确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以社会利益为导向,了解民间疾苦,感知百姓冷暖,落实文化监督。同时,提高创新意识,积极应对大众媒体的挑战,完善文化传播手段,大力弘扬主流文化,发挥主流媒体应有的引导的作用。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对主流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机制,以激发文化工作者积极创作的热情,激发创作潜能,不断强化监管手段,加大对“三俗文化”的惩处力度。
二、正视当前文化体制发展中所存在的三俗等问题,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通过提升主流文化的引导力与表现力,增强人民群众对于主流文化的认同感。必须推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体制改革,将计划和市场分开,明确文化事业单位的商业价值功能和社会文化传播效益功能,明确身份定位。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主流文化产业的资金支持,成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和发展主流文化产业,特别是对那些有着深远教育意义,短期内无法见诸商业效益的文化产业要坚决给予无偿支持和保护...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要避免申论行文的模式化,应具备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认真分析材料,紧密联系材料内容;第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策论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第三、熟悉国家的相关政策,增强行文的现实感与实质性内容。
在以往的申论批改中,申论行文的模式化是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而且也是非常致命的问题(失分最大,最容易成为三类乃至四类卷)。最后,需要郑重提醒考生的是,申论的写作没有什么速成法,也没有捷径可言,只有踏踏实实的去学,认认真真去写,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符合一名合格公务员所应具有的基本素养。
申论写作典型错误
二、行文切入与总结不当
要提升申论写作的能力,赢得高分需要建立在对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及对于材料的运用等基础之上。因此,申论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时间不懈的坚持与有效的练习。要获得申论的高分取决于众多的因素,但有过批改申论或者作文批改经验的人士应该很清楚,好的开头与恰当的结尾往往就是成功的开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凤头豹尾”。那么在实战中,关于申论的开头与结尾往往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又该如何修改呢?下面,我们将结合具体的案例加以分析。
首先需要明晰的是,为什么好的开头和结尾很重要。申论的“头”就像人的脸,就算“虚有其表”至少也会给人一种很友好、亲近的感觉,从而在阅卷老师的心目中确立良好的印象。要知道,包装是必要的,有名有实当然好,但“有名”也是赢取高分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三国的庞统,虽然名声在外,但还是因为自己的“头部”问题,给自己的“就职”等多方面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写好申论的开头与结尾就是走上公务员之路的开始。
案例
一、有考生在写通货膨胀专题的时候,这样写道“通货膨胀和国内物价上涨,会引起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商品的增加,从而对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发生影响,导致我国汇率波动。人民币对内价值的下降必定影响其对外价值,将进一步削弱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人民币持有者会因通货膨胀而预期人民币的汇率将趋于疲软,把手中持有人民币转化为其它货币,从而导致汇价下跌,人民币贬值”。考生主要论述的是通货膨胀带来的社会影响,内容上并没有错。但撇开语法等角度的问题,我们应该明确,申论行文应自由过度,首先第一步应简要的概述材料的背景(大概120字左右),然后再引出相应的问题,并适时的提出自己的论点(在此提醒考生一定要将自己的中心论点在文章的起首段就明确的提出)。反观该考生,整个第一段行文所论述的都是通胀及人民币升值的社会影响,行文突兀不说,且没有直接明了的提出自己的论点。
文章的结尾与起首同样重要,好的结尾也是一篇规范的申论应有的结构。可是在具体的写作中,结尾的重要性却往往被考生所忽视,以下是两位考生行文的结尾性段落:
案例
二、城市创造美好未来,城市规划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探索,需要我们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相信经过我们不断努力一定能够建设出和谐的城市环境。
案例
三、总之,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才能解决主流文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获得长足发展与进步。
上面两位考生所犯的同一个错误就是:结尾潦草、空洞,缺少实质性内容。结尾是一篇文章的结束,从书法的角度来讲,收好最后一笔才是完整的结束。那么,怎样的结尾才是行之有效的结尾呢?
基本的模式有两种:名人名言+号召性语言+点题;联系时代发展的主题+号召性语言+点题。两种结尾模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点题,因此考生一定要注意,不管采用何种结尾的方式,点题或者重申论点都是行政文化的特质及必然要求。当然,任何一种结尾方式都要活学活用,避免生搬硬套等本本主义。最后慎重提升广大考生,写好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不是投机取巧,开头和结尾只是行文的一部分,最为重要的还是行文的内容,因此,功夫应在考场之外。
欧姆定律易错点 第2篇
44.(√)在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其主要作用是从噪声传播过程中实现对噪声的控制
45.()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误
46.()判断物体是否运动,不能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47.(√)密度越大、体积越大的物体的质量也越大
48.(√)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9.(√)用桨向后划水船会前行,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0.(√)踢向空中的足球,下落过程足球运动越来越快,是因为足球受到重力的作用
51.(√)漂浮在水面上的小船,小船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和小船受到的重力是平衡力
52.(√)小安站在磅秤上,小安对磅秤的压力和磅秤对小安的支持力大小一定相等
53.()人用水平方向的力推桌子,桌子没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54.(√)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上升时受到的合力大于下降时受到的合力
55.()鸡蛋掉到地板上摔破了,地板对鸡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地板的作用力
56.(√)悬浮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的压力,压力的合力与该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平衡力
57.()做引体向上静止不动时,人对单杠的拉力和人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58.(√)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该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59.()汽车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快慢或运动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60.(√)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受到的合力一定为零
61.()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62.()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受到的合力不一定为零
63.()竖直向上抛出后的排球,在空中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上
64.()冰壶被掷出之后,冰壶在冰面上滑行的速度是先增大后减小
65.(√)冰壶在冰面上滑行过程中,冰壶受到的合力一定不为零
66.(√)足球在空中竖直上升的过程中,足球受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67.()人躺在“死海”水面上看报,海水给人的浮力大于重力
68.()在空中下落的排球,运动得越来越快,是因为排球具有惯性
69.()将锤柄在石墩上撞击几下,松动的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
70.()医生将注射器的活塞向上提起,药瓶中的药液由于惯性上升到针管中
71.(√)踢出去后的足球还能在水平地面上继续运动,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
72.(√)跳远运动员助跑可以提高成绩,是利用了身体的惯性
73.()只有静止和做匀速运动的物体有惯性
74.(√)物体的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
75.()特技演员驾车冲向空中,在空中减速上升时,演员和车的惯性小于重力
76.()由于冰壶受到的阻力大于惯性,所以冰壶在冰面上滑行速度越来越小
77.()滑冰运动员单脚滑行时对冰面的压强小于她双脚站立时对冰面的压强
78.(√)有用功一定时,额外功少的滑轮组机械效率一定高
79.()跳伞运动员从空中匀速下落过程中,他的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80.(√)滑雪运动员从山顶加速下滑的过程中,他的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81.(√)小明同学站在匀速向上运动的电梯中,他的动能大小保持不变
82.()小朋友在滑梯上匀速下滑过程中,他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83.()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机械能一定保持不变
84.()热机在做功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85.()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86.(√)匀速下落过程中的跳伞运动员的机械能减小
87.(√)蹦床运动员在比赛中从蹦床弹向空中,在下落到最低点时运动员的动能最小
88.(√)做功快的机械,其功率一定大
89.(√)冰壶在滑行中具有动能是由于冰壶被掷出之前运动员对冰壶做了功
90.(√)跳水运动员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逐渐增大
电学
91.(√)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与其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92.(√)电炉子工作时,电炉丝热得发红,而连接电炉子的导线并不太热,是因为导线的电阻比电炉丝的电阻小
93.(√)在家庭电路中,同时工作的用电器越多,总电阻越小
94.()家庭电路中总电流过大,是由于电路中用电器的实际功率过大引起的
95.()如果家庭电路中不安装保险丝,那么发生短路时,会因为通过用电器的电流过大而烧毁用电器
96.(√)更换灯泡时,先断开开关
97.()用湿布擦带电的插座
98.()发现有人触电,要立即用手把人拉开
99.(√)不可以靠近落在地上的高压线
100.(√)磁体具有磁性,磁极是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
101.(√)看不见的磁场是客观存在的
102.()磁场是由疏密不同的磁感线组成的
103.(√)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104.(√)磁场中某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105.(√)磁场√放入其中的小磁针一定有力的作用
106.(√)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能指南北是因为它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107.(√)指南针能指南是由于地磁场对指南针磁极有力的作用
108.(√)在磁场中,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109.()利用撒在磁场周围的铁屑可以判断该磁体周围各点的磁场方向
110.()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是由放在该点的小磁针决定的
111.(√)奥斯特实验说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112.(√)导体中的负电荷在做定向移动时一定产生磁场
113.()金属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114.(√)通电螺线管能够产生磁场
115.()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一定会有感应电流通过
116.(√)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不一定产生感应电流
117.(√)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一定产生电流
118.()放在磁场中的导体一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
119.(√)电流周围的小磁针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
120.()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121.()改变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就会改变
122.(√)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123.()发电机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工作的
124.()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125.()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欧姆定律易错点 第3篇
一、系统机械能守恒问题
由于在以前做的习题大多是一个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因此在遇到系统机械能守恒时,学生往往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考虑不到系统的机械能守恒,还是当作个体的机械能守恒来处理。
例1:如图所示,斜面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其光滑斜面上有一物体由静止开始下滑,在物体下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
B.物体的机械能不变
C.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垂直于支持面,不对物体做功
D.物体和斜面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因为学生熟悉的是斜面固定不动的情况:当斜面固定不动,物块沿斜面运动时,支持力FN与物块位移方向垂直,不做功,此时对于物体来说只有重力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守恒。有的学生照搬以前的经验,而不加以分析,本题就易选成(A、B、C),其实当斜面不固定时,在物块沿斜面下滑的同时,斜面体也要向后退,此时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虽然垂直于支持面,但它要做功,物体的机械能一部分要转化为斜面的机械能,此时应当是斜面和物体这个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故答案应当为(A、D)。
再如右图,一固定的楔形木块,顶上有一定滑轮,一柔软的细线跨过定滑轮,两端分别与物块A和B连结,A的质量大于B的质量,让A沿斜面下滑而B上升,物块A与斜面间、绳与滑轮间的摩擦都不计。在A、B运动过程中,除重力对A、B做功外,细线的拉力对A、B均做功,所以对A、B个体而言机械能都不守恒,但拉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所以A、B及细线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例2:如图所示,一轻弹簧固定于O点,另一端系一重物,将重物从与悬点O在同一水平面且弹簧保持原长的A点无初速释放,让它自由下摆,不计空气阻力,在重物由A点摆向最低点的过程中(%%%%)。
A.重物的重力势能减小 B.重物的机械能不变
C.重物的机械能减小 D.重物和弹簧系统的机械能不变
学生以前做过物体在细线的拉力作用下在竖直平面作圆周运动的习题,由于此时只有重力做功,所以物体的机械能守恒。而在本题的情境中,对重物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但同时弹力做负功,重物的机械能也要减小。从能量的转化角度讲,物体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所以重物的机械能不守恒,以重物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由上可见,在我们遇到题目中出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组成的系统,或者是出现了弹簧时,就要思考是个体的机械能守恒还是系统的机械能守恒,而不能直接从以前的经验出发,犯不该犯的错误。
二、系统机械能不守恒问题
一般情况下物体的碰撞或绳子的突然拉伸等,都会使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此时机械能必定不守恒,而学生做题时总容易将这一点忽略,从而造成错误。
例3:一长为l的细绳固定在O点,O点离地的高度大于l,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开始时,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如图所示,求小球由静止释放后运动到最低点C点时的速度。
分析:本题易犯的错误是认为小球运动的整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从而得到:
代入数据可得v=。
其实,小球的运动可分为两部分,如图所示,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后,先是做自由落体运动,到绳在水平线下方30°的B点时,绳才伸直开始做圆周运动。在B点小球在绳的拉力作用下速度的方向由竖直向下改变为沿切线方向,小球沿绳方向的分速度变为零,小球的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绳子的内能。因此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并不守恒。
正确的解法应为:A到B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可得:
mgh=mv2带入数据:v=,
在B点由于绳子的拉力作用,小球的速度只有切向分速度v1=vcos30°=
在B到C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有:
得:
例4:如下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A、B两辆小车,C球用0.5m长的细线悬挂在A车的支架上,已知mA=mB=1kg, mC=0.5kg。开始时B车静止,A车以v0=4m/s的速度驶向B车并与其正碰后粘在一起,若碰撞时间极短且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求C球摆起的最大高度。
本题易犯的错误是考虑不到AB碰撞是完全非弹性碰撞,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从而得到:
A、B、C组成的系统在整个过程中动量守恒,有
(mA+mC) v0= (mA+mB+mC) v1,
再由能量守恒定律,系统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可得:
代入数据得h=0.96m,
要考虑到AB碰撞的机械能损耗,正确的解法是:
由于A、B碰撞时间极短,C球尚未开始摆动,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有mAv0=(mA+mB) v1,
由能量守恒定律,系统有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即
对A、B、C组成的系统,图示状态为初始状态;C球摆起到最大高度时,A、B、C有共同速度v2,该状态为终了状态,整个过程系统动量守恒,有
(mA+mC) v0= (mA+mB+mC) v2,
系统能量守恒,有
由上述方程分别求出A、B刚粘合在一起的速度v1=2m/s, E内=4J,系统最后的共同速度v2=2.4m/s,最后求得小球C摆起的最大高度h=0.16m。
通过这两道例题可以发现,学生之所以犯错是因为忽略了绳子忽然伸长或是碰撞而消耗的机械能,如果在解题时注意到这一点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盘点“分式”易错点 第4篇
一、 概念模糊,难辨雌雄
1. 下列各式中是分式的有( ).
,-,-,-,2.5x
A. 1个 B. 2个
C. 3个 D. 0个
【错解】A.
【错因】把分式-约去x-3后得-x,从而判定该式不是分式.
【正解】B.
【点评】紧紧抓住概念本质,首先看形式是否分数形式,再看分母是否含有字母.
2. 当x=____时,代数式的值为零.
【错解】±2.
【错因】仅考虑分式值为零时分子为零,而未考虑分式是否有意义.
【正解】2.
【点评】考虑问题要顾全大局,不能顾此失彼,考虑分式值为零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分式的分母不为零,确保分式有意义.
二、 认识不清,性质不熟
1. 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错解】C.
【错因】对于分式基本性质不熟悉,分式有无意义没有充分理解.
【正解】D.
【点评】学习不是表面上的事情,只有充分理解才能掌握,熟练掌握分式的性质,才能确保无误.
2. 将分式中的a,b都扩大为原来的4倍,则分式的值_________.
【错解】不变.
【错因】分母是乘积的形式,所以分母扩大为原来的16倍,分子是和的形式,所以分子扩大为原来的4倍,因此整个分式的值发生了变化.
【正解】分式的值变为原来的.
【点评】对分式的基本性质理解不透彻. 无规矩,不成方圆,应严格按照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运算.
三、 符号无章,计算无序
1. 计算:+.
【错解】+=-==.
【错因】未能理解分数线也可以作为括号.
【正解】+=-==-.
【点评】分数线有两个作用,一是作为除号,二是作为括号,当分子是多项式时,相加减应注意分数线的括号作用.
2. 计算:÷·.
【错解】.
【错因】没有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原式=÷(-1)=.
【正解】.
【点评】严格按照分式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确保计算无误.
四、 追本溯源,牢记本质
1. 先化简,再求值:
÷+1,在0、1、2三个数中选一个合适的,代入求值.
【错解】把x=2代入求值得1.
【错因】没有考虑到x=2会使分式无意义.
【正解】把x=1代入求值得.
【点评】在确定分式的值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分式有无意义.
五、 求解方程,勿忘检验
1. 解分式方程:=.
【错解】2.
【错因】没有检验.
【正解】无解.
【点评】解分式方程的思想是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在此过程中所乘的最简公分母中当字母取到某个值的时候有可能使最简公分母为零,所以解分式方程一定不能忘记检验.
2. 关于x的分式方程+=1的解为正数,则m的取值范围为_____.
【错解】m>2.
【错因】当方程的解为1的时候此时方程无解.
【正解】m>2,且m≠3.
【点评】解题时考虑问题要全面,不但要考虑原分式方程有一个正数解,同时还要注意原分式方程的最简公分母不能为0.
在学习过程中,只要充分理解分式的相关概念,正确运用分式的性质和计算法则,适当练习,勤思考,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不断总结,相信你一定会很好地掌握好分式这一章的知识.
高考英语易错点 第5篇
【典例】
What do you think the ______ should do first? They should learn to take ______ as well as share rights in life.
A. grown-up; responsibility
B. growns-up; responsibility
C. grown-ups; responsibilities
D. growns-ups; responsibilities
【错因分析】
有些考生以为grown是复合名词的中心词,其复数形式应该在grown后面加-s;另一方面认为responsibility是不可数名词,没有复数形式,从而错选B。其实,grown-up没有中心名词,其复数形式应该在up后面加-s;同时根据语境可知,responsibility指义务,该单词作“义务,职责”讲时,是可数名词,故正确答案选C。
对不可数名词的应用判断失误
【典例】
I find it very difficult to read ____ novel you lent me last week.
Yes. It’s necessary to have _____ good knowledge of history.
A. the; 不填 B. a; 不填 C. the; a D. a; a
【错因分析】
初一英语易错点 第6篇
1.中译英:你要去哪儿?我要去上海。
Where are you going? I am going to Shanghai.2.I will shou you the way there.(同义句)
I will show you how to go there.will show you the way.(改为同义句)I will show the way__ __.to you
3.with difficulty
困难地;
费劲地;
吃力地;
艰难地
﹙1﹚.The expedition through the jungle was fraught with difficulty and danger.穿越森林的探险充满着艰辛和危险。
高考化学考试易错点 第7篇
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在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中,容易混淆摩尔浓度、体积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要注意正确使用摩尔关系和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正确的结果。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和计算: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要能够准确判断物质的氧化态变化和电荷的转移。同时,需要掌握电子的转移和电荷平衡的计算方法。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解题:平衡化学方程式需要掌握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的原则。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平衡反应方程式,正确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关系。
非金属元素的命名和化合物的命名:要熟悉非金属元素和其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容易混淆非金属元素的前缀和后缀,并且在命名化合物时,要注意正确写出元素的化合价。
化学实验中的数据处理和单位转换:在化学实验中,要注意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单位转换。特别是在摩尔计算和溶液配制中,要正确计算和转换数据,并注意数据的有效数字和合理估算。
酸碱滴定和指示剂的选择:在酸碱滴定实验中,要掌握滴定曲线的解读和指示剂的选择。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并根据滴定曲线判断滴定终点的位置。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在化学实验中,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要注意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正确使用实验室设备和试剂,并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章制度。
离子化合物的溶解和沉淀反应:在离子化合物的溶解和沉淀反应中,要掌握离子的溶解性规律。特别是在判断沉淀产物和离子反应时,要注意离子的溶解度和反应条件。
高能键和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在有机化学中,要注意高能键的形成和裂解,例如酯键、酰胺键等。此外,要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包括碳链的编号、取代基的命名等。
高考化学答题技巧
在高考化学答题过程中,以下是一些有用的答题技巧:
仔细阅读题目:在回答任何问题之前,仔细阅读题目并理解其要求。注意关键词、限定条件和题目的结构。确保你正确理解问题,避免出现误解。
注意题目要求的格式:一些问题可能要求以特定的格式回答,例如化学方程式、结构式、简答题等。确保你按照要求提供正确的答案格式。
确定问题的关键点:在阅读题目时,确定问题中的关键点和关键信息。这些关键点将帮助你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和答案。
利用标志词和信号词:题目中可能包含一些标志词和信号词,这些词可以给出提示和线索。例如,“解释”、“比较”、“说明原因”等词语会指示你应该采取哪种类型的回答方式。
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化学题目通常需要运用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步骤。例如,计算摩尔质量、平衡化学方程、应用化学定律等。熟悉并掌握这些解题方法和步骤,可以帮助你更高效地解答问题。
画图和标注:对于一些涉及结构式、实验装置或反应机理的问题,画图和标注是很有帮助的。通过绘制图示,你可以更清晰地表达你的思路和回答。
注意单位和数据的处理:在计算题目中,要注意单位的一致性,并根据需要进行单位转换。此外,也要注意数据的合理估算和有效数字的处理。
多做练习题:通过多做一些练习题,特别是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试题,可以熟悉不同类型的题目和考点,提高解题能力和应对考试的信心。
审查答案:在完成答题后,留出时间仔细审查你的答案。检查是否有明显的错误或遗漏,并对计算和推理过程进行检查。
控制时间:高考化学是有时间限制的,因此要学会合理控制答题时间。如果遇到难题,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在上面,可以先跳过并回答其他题目,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难题。
高考化学答题注意事项
在高考化学答题时,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仔细阅读题目和要求:确保你充分理解题目的要求和问题的内容。注意关键词、限定条件和题目的结构。仔细阅读有助于避免误解和回答错误。
注意题目的分值和时间分配:在答题前,了解每个题目的分值以及整个化学卷的时间分配。这有助于你合理分配时间,确保能够回答到每个题目,并给予高分题目足够的时间。
确定答题思路和步骤:在回答问题之前,先确定答题思路和步骤。化学题目通常有特定的解题方法和步骤,熟悉并掌握它们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解答问题。
明确单位和数据处理:在计算题目中,要注意单位的一致性,并根据需要进行单位转换。在处理数据时,注意有效数字的使用和合理估算。
表达清晰准确:在回答问题时,要表达清晰准确。使用恰当的化学术语和符号,确保你的答案能够被准确理解。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图表、图示或化学方程式来支持你的回答。
尽量完成全部题目:高考化学的时间较为紧张,但尽量完成所有题目是很重要的。如果遇到难题,不要过多地纠结,可以先跳过并回答其他题目,然后再回头解决难题。但也要注意控制时间,不要花费过多时间在某个题目上而导致其他题目无法完成。
注意审题和细节:在答题过程中,仔细审题并注意细节非常重要。一些问题可能会有附加条件或额外要求,确保你的答案符合题目要求。此外,注意数据的单位和数量的合理性。
复查答案:在答题结束前,留出时间仔细复查你的答案。检查是否有明显的错误、遗漏或计算错误,并对答案的逻辑和推理过程进行检查。确保你的答案准确无误。
洞察整式概念易错点 第8篇
一、判断单项式系数与次数时出错
例1单项式-2π2x3y2的系数是______, 次数是______
错解:单项式-2π2x3y2的系数是-2, 次数是7。
剖析:单项式的系数是单项式数字因数, 单项式-2π2x3y中的π不是字母, 它是圆周率, 它表示的是一个数字, 即单项式-2π2x3y数字因数是-2π2, 而不是-2;单项式的次数是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 既然π是数字, 所以单项式的系数为3+2=5。
正解:单项式-2π2x3y2的系数是-2π2, 次数是5。
二、识别单项式与多项式时出错
例2下列式子中, 哪些是单项式?哪些是多项式?
三、识别多项式时出错
例3下列关于多项式25+x4-x3-x2+x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是五次五项式 B.是五次四项式
C.是四次五项式 D.是四次四项式
错解:选A。
剖析:错选A是误认为25是最高次项, 事实上, 25 (25=32) 是常数项, 所以这个多项中的最高次项是x4, 故这个多项式是四次五项式。
正解:选C。
四、混淆多项式的相关概念而出错
剖析:混淆了多项式的项与次数的概念, 最高次项是3a2bc2, 而最高项的次数才是5;常数项是指多项中不含字母的单项式 (连同它前面的符号) , 错解中丢了“-”.
五、给定多项式确定参数时出错
例5 m、n是自然数且m>n, 若多项式am-bn+3m+3是四次三项式, 则m的值为。
错解:m的值为1。
剖析:错在对多项式的次数概念理解不彻底, 事实上, 3m+3是常数项, 它的次数为0, 所以它的最高次数应是单项式am的次数, 即m=4。
欧姆定律易错点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