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em理论范文
Orem理论范文(精选7篇)
Orem理论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自2008年4月~2009年8月我科收治的50例重症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31.2±11.4)岁;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上者31例,初中以下者19例。患者烧伤面积在60%~70%26例,70%~80%16例,80%~90%6例,90%以上者2例。医保患者18例,自费患者3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n=25)和应用Orem自理理论护理组(研究组,n=2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烧伤程度、医保支付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研究方法
1.2.1所有患者均给予烧伤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Orem自理理论给予指导,即按Orem自理理论的要求,分期实施“完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支持教育系统”,并定期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调查患者对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方法的掌握情况。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护理干预半年。
1.2.2两组患者均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价患者烧伤之初病情的严重程度。
1.2.3护理干预结束时以“SF-36健康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
1.2.4记录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烧伤原因、烧伤面积及住院时间。
1.2.5自护学说的具体应用:(1)完全补偿系统:大面积烧伤的发生,病情均属危重状态,极易在早期即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以及发生多脏器衰竭,此时的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以配合各项抢救措施的实施,因此患者本人无法自护,缺失自理能力。这个阶段的患者护理组根据“完全补偿系统”的要求,进行的护理干预包括:给予心理护理以缓解、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及恐惧心理;放置患侧肢体于功能位;对创面进行护理,防止创面肌肉因为长时间受到压迫而发生坏死,并防止褥疮的发生。(2)部分补偿系统:大面积重症烧伤患者在度过休克期之后,生命体征较为稳定,这个阶段一般要分步进行切痂植皮等手术操作。在植皮术结束后,为了防止新植皮瓣移位、脱落,要求患者相对卧床休息;此外,手术后创面引起的疼痛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自护能力。根据“部分补偿系统理论”,对患者进行适宜的护理及指导,主要包括指导患者适当运动以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每6小时使患者翻身1次,以提高植入皮片的成活率;护士对患者主动活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指导。同时对患者关节功能锻炼情况进行指导。总而言之,患者处于这个阶段时,研究组应该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订不同“部分补偿护理”个体计划。(3)支持教育系统:大面积烧伤患者后期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烧伤产生的严重瘢痕增生及术后康复锻炼问题,严重的瘢痕增生可以对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产生较大影响,同时患者也会因为瘢痕的存在自卑心理,面对这一特殊阶段的患者,研究组根据“支持教育系统”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帮助消除患者的自卑等不良情绪,树立起回归社会的信心;患者后期功能锻炼相当重要,护士应当指导患者掌握后期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法,比如用弹力绷带包扎新愈合的部位后进行运动;有头颈部烧伤的患者,指导其休息时采用颈部轻度过伸位,以防止颈部瘢痕组织的过度增生;为促进肘部功能康复可以进行肘部的伸展、旋转等适度运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宣教,向患者讲解介绍可以减少瘢痕增生的理论、技术和相关药物。
2 结果
护理干预结束时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在“SF-36健康量表”的八个维度中,除生理职能(RP)评分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生理功能(PF)、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评分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而躯体疼痛(BP)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详见表2。
3 讨论
生活质量定义为个体在不同价值体系和文化背景下,与个体标准、目标、期望及个体所关心的事物等有关的生存状况体验;生活质量是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现代健康观的需要而产生的新一代健康指标,已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临床研究[1]。众所周知,烧伤对患者个体来说不仅意味着皮肉的损伤,而且都会带来心理和精神的严重创伤,后者主要指因为烧伤而使患者产生的心理异常及精神障碍[2]。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自诞生以来,就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3]。临床医生用此评估方法来了解危重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判断患者的预后,评价医疗质量,是目前临床ICU中应用最广泛、最权威的评分系统,近5年来,也较多地应用在国内、国外的护理领域[4]。本文用APACHEⅡ评分系统评定两组患者入组之初的病情,未见明显差异。
“SF-36生命质量量表”是由美国研究者所开发的具有普适应用价值的测定量表[5],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亦说明其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实用性。本量表由36项条目构成,健康变化(HT)条目用于对健康状况总体变化的主观感觉作出评价,仅含1个条目,因此单独计算。而其余的条目均由8个维度: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活力(VT)、总体健康(GH)、情感职能(RE)、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分别对生命质量的8个方面进行评价,得分范围为0~100分,得分高说明生活质量好。有研究表明[6,7],SF-36量表对不同程度烧伤患者生命质量进行评价,具有良好的信度及效度。研究发现[1],烧伤面积、烧伤深度和部位、年龄、烧伤后时间的长短、心理因素等影响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合理的创面处理和组织重建、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有效的训练和其他康复疗法、家庭支持、美沙酮等药物的合理运用等措施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Orem自理理论最早于1971年由美国护理专家奥伦提出[8],理论的基本概念为“为了维持自我的生命、健康和舒适而进行的自我照顾活动”。根据患者病后导致的自理能力缺失的程度,把康复护理分为“完全补偿、部分补偿、辅助教育支持”三个部分。运用该理论指导烧伤患者的护理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大面积烧伤患者通常身体及心理均遭受到严重伤害,病程及康复锻炼中,总会不由自主地强化自己作为患者的角色,从而隐藏起了自己的潜能。自理学说所强调必要的护理介入并非对患者进行过于主动的干预,只是为了提高其自我照顾的能力。本研究中,笔者将自理学说应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护理中,促使患者由被动接受治疗护理的状态转变为进行自我护理,帮助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护理过程中,患者通过主动学习从而掌握了许多疾病相关知识和康复技能,在不同的程度上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回归社会的自信心[9],减轻了依赖性。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针对患者不同时期的病情和护理“缺失”的程度等个体化差异制定个体化措施[10,11],并根据Orem自理理论“完全补偿性、部分补偿性护理及支持教育”等内容的要求。在“SF-36健康量表”的八个维度中,除生理职能(RP)评分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生理功能(PF)、总体健康(GH)、活力(VT)、情感职能(RE)、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评分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躯体疼痛(BP)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文献报道有类似的结果。
Orem理论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011年9月于我院经阴道顺产初产妇400例,随机分为产后应用Orem自理理论指导进行自我护理的观察组和传统产科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两组产妇均为初产妇,孕37周~43周,新生儿体质量≥2400g,Apgar评分生后5min评分均≥7分。产妇文化程度从中学毕业到研究生不等。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产妇产后30min内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及新生儿早吸吮、早开奶工作。
教会产妇给新生儿喂奶时正确的含接姿势。同时加强纯母乳喂养的宣教,坚定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1]。于分娩室观察期间向产妇进行会阴伤口的护理宣教,告知产妇回病房后要向健侧卧位,避免恶露渗入伤口。要保持会阴伤口干燥。下蹲、站立等动作要轻柔缓慢,避免过分猛烈导致伤口裂开和体位性低血压导致产妇晕厥。
1.2.2 回病房后由病房护士接着进行Orem自理理论的指导。
告知产妇病房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室内温度保持18~20℃为宜。产后当日进清淡易消化食物,次日进高热量、高蛋白质而多汤汁低盐的饮食,并适当补充维生素。尽早下床活动,同时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做一些简单的产后操。喂奶前应洗干净手,用温水擦洗乳头,每次喂奶结束应挤少量乳汁涂在乳头上,以保护乳头。产后即可用理疗仪对产妇进行乳房按摩,每天2次,每次20分钟,强度根据产妇的耐受情况调节。第二天教会产妇手法按摩乳房,产后第3天如仍无乳汁分泌,进行穴位通乳按摩。
1.2.3
每天用0.05%的碘伏棉球擦洗会阴2次,会阴红肿较轻者用肤阴洁湿巾湿敷每天2次,严重者给于硫酸镁湿巾湿敷,每日2次,每次30min。会阴有硬结的产妇每日用射频仪照射2次,每次30min。
1.2.3 对照组产妇产后给予产科常规护理,不主动进行Orem自理理论指导,随机解决产妇遇到的问题。
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泌乳量、会阴伤口疼痛情况、伤口愈合情况。
1.3 产后伤口疼痛标准
无痛:疼痛不明显,坐卧行走均不感到切口疼痛。轻度疼痛:仅在坐及行走时稍感轻微疼痛。中度疼痛:坐卧及行走时疼痛,但可以忍受。重度疼痛:活动受限,不能坐卧及行走,卧床及翻身时感到切口疼痛难忍[2]。
1.4 产后会阴伤口愈合标准
产后3~4d观察会阴切口处皮肤愈合情况。Ⅰ期愈合:伤口平整,皮肤无红肿、压痛、硬结。Ⅱ期愈合:伤口平整,皮肤发红、压痛或有硬结。切口感染:局部组织压痛、红肿伴有脓液或水样物流出,切口裂开。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后泌乳情况
通过表1对比观察可知,产后第1、2、3天的泌乳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明显提高,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两组产妇产后伤口疼痛情况
通过表2对比观察可知,观察组产妇产后伤口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χ2=23.26,P<0.05
2.3 两组产妇伤口愈合情况
通过表3对比观察可知,观察组伤口Ⅰ、Ⅱ期愈合率为98%,切口感染率为2%。对照组1、Ⅱ期愈合率为91%,切口感染率9%,二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自古以来,女性分娩是人类得以繁衍的方式,虽然主观感觉比较痛苦、体力消耗一时较重,但总体来说是一正常的生理过程。但随着我国产妇中独生子女期的到来,临床观察中我们发现,产妇病人较色过于强化这一现象逐渐加重,产妇产后几天躺在床上基本不动,诸如喂奶之类的一切事宜均由护士及家属承担。新生儿娩出后,家属一时比较忙乱,辛苦之余对护理工作者的要求无形中提高,有时偶尔会出现护患沟通不良现象。即便如此,产妇并没有感觉到舒适程度的提高,相反,产妇由于产后活动较少,恶露排出不畅,尿储留、产后出血现象时有发生,更有情况严重者导致下肢静脉小血栓形成;病房通风差,产妇出汗较多,影响会阴伤口愈合,疼痛感加重;母乳喂养不到位,新生儿入量不足,发热、新生儿黄疸现象严重。针对这一状况,我院加强了以Orem自理理论为指导的产后宣教工作。Orem自理理论认为,人与生俱来具有照顾自己的能力、权力、与义务,并且通过学习来达到自理需要。护理是为预防和克服自理缺陷或不能自理的人提供的治疗性帮助[3]。护理活动应依据三个护理系统进行,及完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和辅助教育系统来满足患者自理需求。产妇在整个产后恢复过程中,需要在护理人员指导下独立完成自我护理和新生儿护理。通过我们加强了产后指导和宣教工作,发现产妇并没有因为劳累出现新的问题,反而产后泌乳时间相对提前,纯母乳喂养率提高,会阴伤口疼痛感减轻,愈合良好。产后体位性低血压、尿储留、产后出血等现象减少。
χ2=17.28,P<0.05
3.1 Orem自理理论指导下乳汁分泌充足,纯母乳喂养率提高
通过Orem自理理论指导,产妇及早进行了早开奶及母婴皮肤接触。观察发现,产妇产后乳汁分泌较早,乳量充足,纯母乳喂养率提高[4]。因母乳为新生儿的天然食品,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降低了新生儿黄疸等一系列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提高了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3.2 Oerm自理理论指导下产妇会阴伤口护理较好,会阴伤口愈合率提高,疼痛感减轻。
产妇产后采取了健侧卧位、保持干燥、避免局部过分用力等一系列自护措施,观察发现会阴伤口的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伤口愈合较好,产妇主观疼痛感相对减轻,体现了护理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服务,使护理工作更加细致化、人性化。
3.3 Orem自理理论指导下产妇产后并发症降低
以往产妇由于对分娩的认识不足,产后大多数产妇躺在床上静养,极少活动,产妇及家属误认为这样能够有利于身体恢复。事实证明由于产妇活动过少,不利于恶露排出,产后虚脱、产后尿储留、产后出血等状况时有发生[5]。
3.4 Orem自理理论指导有利于医患沟通,降低了医患纠纷
产后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卫生宣教、母乳喂养方面的指导工作,手把手的教会产妇喂养新生儿,对产妇提出的任何问题,不厌其烦的解答及指导,细致的工作得到了产妇及家属的认可。加强了医患沟通,避免了很大一部分由于沟通不到位而造成的医患纠纷。
通过在病房内实行Orem自理理论指导,观察发现确实是对产妇有极大的收益,没有任何弊端。尽管如此,此项工作受产妇自身性格、文化程度的影响。临床工作中,对不同性格、不同文化程度的产妇应灵活掌握,灵活应用,不能千篇一律。对文化程度较低、不能完全接受自理理论指导的产妇,要注意工作方法,多解释、多指导的同时,具体的护理工作一定要做到位,避免产妇受到任何损失,全方位的提高产科工作质量。
摘要:目的 观察Orem自理理论应用于产后护理中对产妇产后泌乳、伤口疼痛、伤口愈合情况的改善程度。方法 选择400例正常经阴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应用Orem自理理论指导的观察组和常规产科产后护理的对照组,每组各200例。观察两组产妇产后泌乳、伤口疼痛、愈合情况。结果 产后泌乳率:观察组24h泌乳率52%(104例),产后48h为69%(138例),产后72h为97%(194例);对照组产后24h为35%(70例),产后48h为41%(82例),产后72h为68%1(36例);观察组泌乳率较对照组高(P<0.05)。产后伤口疼痛程度:观察组无痛-轻度疼痛184例(92%),中度-重度疼痛16例(8.0%);对照组无痛-轻度疼痛156例(73%),中度-重度疼痛54例(27%),观察组伤口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P<0.05);伤口愈合情况:观察组Ⅰ-Ⅱ期愈合196例(98%),感染切口4例(2%);对照组Ⅰ~Ⅱ期愈合182例(91%),感染切口18例(9%),(P<0.05)。结论 产后指导产妇应用Orem自理理论进行自我护理,能加快产后乳汁分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减轻产后会阴伤口疼痛,提高会阴伤口愈合率。
关键词:Orem自理理论,泌乳,伤口疼痛,伤口愈合
参考文献
[1]王冬梅.Orem自护学说在产后护理中的指导作用[J].当代医学,2009,15(34):131-132.
[2]刘超敏.两种会阴切开缝合术效果观察与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7):56-57.
[3]李雨利.郑艳.反馈式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1):5-6.
[4]徐萍.母乳喂养指导路径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6(6):976-977.
Orem理论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 年6 月—2015 年6 月期间来该院进行住院分娩的产妇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产妇均为单胎头位, 经临床检查骨盆正常。 将入组的100 例产妇按照知情同意原则,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包含50 例研究对象。 观察组50 例产妇, 年龄18~40岁, 平均年龄 (30.4±6.8) 岁, 50 例患者中, 初产妇38 例, 经产妇12 例。 产妇分娩时的孕周为36~42 周, 平均孕周为 (37.6±2.3) 周。 对照组50 例产妇, 年龄20~39 岁, 平均年龄 (28.8±6.5) 岁, 50 例患者中, 初产妇36 例, 经产妇14 例。 产妇的平均年龄为 (38.1±5.4) 岁。 产妇分娩时的孕周为37~41 周, 平均孕周为 (38.2±2.5) 周。 两组患者在临床研究前, 对其基本资料及病情资料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结果提示, 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临床方法
对照组:传统护理模式护理干预, 主要包括产后健康指导、新生儿喂养指导以及饮食干预等。观察组:Orem自理理论护理模式护理干预。 以Orem自理理论为核心指导思想, 针对产妇产后存在的各项护理问题, 以及影响临床护理干预的各项因素, 针对不同的需求为产妇提供临床护理干预[3]。 在临床护理干预实施的过程中, 执行者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及产妇两方面, 并且以产妇为主。 产妇产后, 护理人员及产妇家属不应该无原则的包揽全部的活动, 护理人员在临床实施过程中要多于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 使其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每个人都有照顾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临床护理人员需指导产妇及产妇家属, 在产妇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要尽量做到生活自理, 并且要指导产妇尽力自己来照顾新生儿。 在这个过程中, 护理人员要指导产妇掌握正确地哺乳技巧, 指导产妇积极地参与到新生儿皮肤护理、臀部护理及脐部护理中来, 指导产妇掌握观察新生儿面色、反应、大小便等技巧[4]。
1.3 临床评价标准
该研究中临床评价标准主要包含3 个方面: ①产妇产后自理能力评价, 其评价标准:产妇产后0~24 h内自行床上活动情况; 产妇产后25~48 h内能够下床如厕, 但洗漱、饮食活动需要在他人协助下完成;产妇产后49~72 h内完全能自理, 主要的自理活动主要包括洗漱、如厕及饮食自理[5]。 ②产妇产后新生儿护理能力评价, 其评价标准:产妇产后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分为A、B、C三个等级, 以达到具体时间段 (以小时计算) 为标准, 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哺乳技巧的掌握程度, 能否有效地参与到新生儿皮肤护理、臀部护理及脐部护理, 能否正确地观察新生儿的面色、反应及大小便情况。A级:产妇产后能够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 但是其哺乳时还不熟练, 需要护理人员的协助和指导, 但产妇不能够有效地参与到新生儿的皮肤护理、 臀部护理及脐部护理。B级:产妇产后能够准确、熟练地掌握哺乳姿势, 偶尔需要护理人员的协助, 且产妇能够有效地参与到新生儿的皮肤护理、 臀部护理及脐部护理等部分护理中。C级:产妇产后能够准确、熟练地掌握哺乳姿势, 不需要护理人员的协助, 且产妇能够有效地参与新生儿的皮肤护理、臀部护理及脐部护理等全部护理中[6]。③产妇对产后临床护理满意度的评价, 在产妇出院前应用自制的产后会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产妇进行产后临床护理满意度调查, 来评价产妇对产后临床护理满意度[7]。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研究记录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n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后自理活动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产后0~24 h自行床上活动率、25~48 h自行下床活动率及49~72 h完全自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 P<0.05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研究数据见表1 所示。
2.2 两组产妇产后不同时间段新生儿护理能力比较
观察组产妇产后0~24 h、25~48 h及49~72 h新生儿护理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 P<0.05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研究数据见表2 所示。
2.3 两组产妇的产后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出院时, 观察组产妇的产后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8.0%, 对照组产妇的产后临床护理满意度为82.0%, P<0.05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研究数据见表3 所示。
3 讨论
产妇在分娩后其自身的生活能力会相对降低, 但是产妇自身又有对生活实现自理, 不想给家属增加负担的愿望。 因此, 在产妇产后, 如何帮助产妇尽快的恢复和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同时如何使产妇尽快的完成角色转变, 在短时间内尽快的适应做母亲这一角色, 学习掌握好照顾、护理新生儿的基本技能, 是临床护理需积极深入思考和践行的一个重要问题。 Orem自理理论的引入和应用, 为实现这一临床效果提供了可能的途径[8]。
Orem自理理论的应用能够显著地提高产妇产后的生活自理能力, 传统的护理理念将产后的产妇当做病人一样进行看待, 认为产妇产后需要绝对的休养, 除了喂养孩子之外, 其他的事情都不能做, 都有家属或护理人员包办。 而Orem自理理论认为产妇产后需积极重视其自身能力和自护需求的存在, 而不应该让家属及护理人员包揽全部的事务[9]。 在Orem自理理论护理干预过程中, 护理人员既是执行者、指导者, 同时又是协助者, 护理人员一方面要积极地指导产妇提高其自理能力, 指导产妇及家属掌握新生儿哺乳、护理, 技巧, 并且积极地调动产妇的自理积极性, 促进其快速恢复;另一方面, 护理人员要在产妇自理过程中, 对于产妇有欠缺及力不能及的情况下, 给予其帮助[10]。
该研究中, 观察组产妇产后0~24 h自行床上活动率、25~48 h自行下床活动率及49~72 h完全自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 P<0.05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表明, Orem自理理论的应用能显著提高产妇产后的自理能力。 其次Orem自理理论的应用能够提高产妇产后新生儿护理能力, 这与Orem自理理论提高产妇产后自理能力密切相关。 一旦产妇产后具备了较高的生活自理能力, 就具备了积极主动参与到新生儿护理中的能力, 且通过护理人员的指导与帮助, 能使产妇快速的掌握哺乳技巧, 尽快完成角色转换。 该研究中, 观察组产妇产后0~24 h、25~48 h及49~72 h新生儿护理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 P<0.05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 Orem自理理论的应用还能够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从而显著提高产妇的产后临床护理满意度, 该研究结果也充分地证实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 Orem自理理论应用于产妇产后的临床护理干预中, 能够显著提高产妇产后自理能力、新生儿护理能力及产后护理满意度。
摘要:目的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产科产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来该院进行住院分娩的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入组产妇按照知情同意原则,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包含50例研究对象。观察组产妇和对照组产妇产后分别给予传统护理模式护理干预和Orem自理理论护理模式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024 h自行床上活动率、2548 h自行下床活动率及4972 h完全自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 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产后024 h、2548 h及4972 h新生儿护理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 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的产后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8.0%, 对照组产妇的产后临床护理满意度为82.0%, 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rem自理理论应用于产妇产后的临床护理干预中, 能够显著提高产妇产后自理能力、新生儿护理能力及产后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Orem自理理论,产科,产后护理,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Manzini Fernanda Cristina, Simonetti Janete Pessuto.Nursing consultation applied to hypertensive clients:application of Orem's self-care theory[J].Revista Latino-Americana de Enfermagem, 2009, 17 (1) :113-119.
[2]李锦屏.orem自理理论在产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护理研究, 2013, 8 (24) :104-108.
[3]Seed Mary S, Torkelson Diane J.Beginning the Recovery Journey in Acute Psychiatric Care:Using Concepts from Orem's Self-Care Deficit Nursing Theory[J].Issues in Mental Health Nursing, 2012, 33 (6) :394-398.
[4]宋秉兰.orem自理理论在我国产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 2012, 2 (11) :21-25.
[5]蔡汝文.orem自理理论在剖宫产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3, 20 (11) :66-69.
[6]Alfredo L Fort.Coverage of post-partum and post-natal care in Egypt in 2005–2008 and Bangladesh in 2004–2007:levels, trends and unmet need[J].Reproductive Health Matters, 2012, 20 (39) :81-92.
[7]孟玲.orem自理理论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J].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2, 1 (12) :75-77.
[8]王时寻.产后护理中orem自理理论的临床应用研究[J].北方药学, 2012, 9 (10) :119-122.
Orem理论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2 01 3年5月至2 01 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04例重度烧伤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烧伤前均身体健康,无严重躯体或精神疾病;②年龄在60岁以下;③均为四肢、头面部烧伤;④治疗后康复出院。排除标准:①电击、化学性烧伤;②合并骨折、中毒者;③合并其他重要脏器损伤者;④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者;⑤治疗期间死亡者。其中男56例,女48例;年龄14~51岁,平均(31.4±8.3)岁;烧伤面积:25%~29%的31例(29.8%),30%~49%的44例(42.3%),50%以上29例(27.9%);烧伤深度:I度23例(22.1%),Ⅱ度71例(68.3%),Ⅲ度10例(9.6%);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休克,合并吸入性损伤44例(42.3%);烧伤至入院时间2~6小时,平均(3.2±1.6)小时;文化程度:初中以下17例(16.3%),高中37例(35.6%),大学及以上50例(48.1%)。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烧伤程度等方面接近。
1.2 方法
1.2.1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休克期予以清创、补液、呼吸道和体位护理;感染期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遵医嘱予以抗感染、镇静、止痛等措施,创面使用负压封闭引流,定时翻身;康复期给予饮食指导和康复锻炼。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Or em自理理论进行康复护理指导。(1)休克期:休克期为伤后1~2天,患者完全没有自理能力,需按照完全补偿系统的要求进行护理,护理方法同对照组休克期护理。(2)感染期:伤后至创面痊愈(伤后2周左右),患者认知能力良好,神志清楚,具有一定的语言及行动能力,但由于存在感染自理能力仍有缺陷。当患者因感染性休克或治疗需求而绝对卧床时,采用完全补偿系统;若患者已具备一定的自我护理能力,选用部分补偿系统:①病情告知和注意事项宣教,避免患者因不了解疾病而产生恐惧心理,使其认识到自我护理在康复效果中的重要性;②教会患者深呼吸运动,以预防坠积性肺炎;③教会患者掌握适当的运动方式,循序渐进,患肢小范围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结合,健肢主动运动,教会患者和家属推拿、按摩手法。针对每例患者设计按摩图并发给患者家属,除护士每日按摩1次外,由患者和家属隔两小时自行按摩1次;④心理干预:感染期患者神志恢复,但大多存在恐惧、焦虑心理,护士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后进行针对性心理辅助,教会家属观察患者情绪,播放烧伤成功康复者视频、患者喜欢的电视节目或轻音乐,使其学会自我调节。(3)康复期:康复期患者已具备相当的自理能力,大部分康复活动为院外进行,针对该阶段的护理方法选用支持教育系统,①康复锻炼:指导患者掌握自我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法,出院后每周电话随访,督促其执行康复方案;②日常生活训练:出院前教会患者行走、穿衣、吃饭、洗漱,下肢损伤者定制合适拐杖、轮椅等,指导患者学会操作;③心理关怀:康复期患者因身体功能和外形的变化产生抑郁、自卑心理,应予以针对性安慰,为患者联系心理医生,保证其定期就诊,并介绍患者认识病友,组成互助小组;④人际交往:帮助患者细化人际交往恢复方案,无工作能力者鼓励每日散步,到康复中心活动,有工作能力者尽早恢复原工作或更换适宜工种,尽快恢复正常人的生活。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出院前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SAS、SDS各包含20个项目,换算为百分制,分值越大表示焦虑、抑郁水平越高;ADL主要包括日常进食、穿衣、排便、洗澡、行走等项目,总分100分,0~20分为极严重功能障碍,21~45分为严重功能障碍,46~70分为中度功能障碍,71~95分为轻度功能障碍,>95分为完全自理。②出院3个月后比较两组功能康复水平。良好:瘢痕轻度增生,面积小,无关节僵直及肌肉萎缩情况;一般:瘢痕中度增生,面积大,有瘢痕挛缩导致患侧肢体关节活动受限;较差:肢体关节由于瘢痕组织的大量增生而僵直于非功能位置,导致严重功能障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 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出院前SAS、SDS和ADL评分比较(表1)观察组出院前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功能康复水平比较(表2)
观察组整体功能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 5,P<0.0 1)。
3 讨论
烧伤泛指各种热力对集体组织的损伤,包括火焰烧伤、热金属及热液烫伤,某些非热力因素如电、化学物质、射线等也可使机体遭受类似烫伤的损伤。我国烧伤治疗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但烧伤康复理念相对落后,医患双方都以抢救生命为主,往往忽略患者康复期生理、心理功能的恢复[2]。
目前,发达国家针对烧伤的康复护理已发展为集治疗、理疗、工疗、心理治疗为一体,结合专业人员、特殊设备、康复机构的综合服务体系,其中Orem自理模式在烧伤后恢复中应用广泛[3]。该理论由美国护理专家Orem提出,认为自理是指个体为维持生命和健康而需要进行的必要活动。疾病和伤残造成患者自理结构缺陷,该理论是根据个体自理缺陷的程度和需要护士辅助程度设计的包括完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支持教育系统的护理系统结构[4]。
对于烧伤患者,全补偿系统主要指休克期和感染早期,此时患者意识和行为能力丧失,完全没有自理能力,需护理给予全面帮助。在感染期患者逐渐恢复意识和部分行为能力,但大面积创伤和输液等治疗限制其活动能力,属于部分补偿系统,护士和患者均需参与自理活动。护士不仅补偿患者自理缺陷,还需发挥其主动性,特别是心理调节能力和健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帮助其提高自理能力。当患者创面愈合,感染控制,进入康复期后,自理能力得到最大限度恢复,此时应采取支持教育系统,促使患者学习自理活动能力。护士为患者提供教育、支持、引导、帮助,以促进患者院外康复的执行和自理能力的提高,帮助患者逐渐回归社会。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出院前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出院3个月后整体功能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Orem自理理论能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性,不仅提高其生活能力,改善心态,也加强了对康复锻炼的自我执行力,从而改善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Orem自理理论指导用于重度烧伤患者康复护理效果较好,可促进患者的心理及肢体功能的康复。
参考文献
[1]郗君梅,马智群,田芸.自理理论在基础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4,19(17):10.
[2]王慰君.整体护理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心理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3):32.
[3]周继涛,黄晓靖,韩小燕,等.Orem自理理论对重症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0):55.
Orem理论 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90例,均为女性,并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试验组年龄40~62岁,平均48.9±5.0岁,住院时间10~14天,平均12.1±1.5天;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0例,中学21例,大专及以上14例。对照组年龄38~60岁,平均49.3±5.3岁,住院时间10~15天,平均12.5±1.5天;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8例,中学23例,大专及以上14例。所有患者术前1天Barthel指数均为100分,手术方式均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教育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整体护理,包括基础生活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指导、伤口及管道护理、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出院前健康教育等;试验组则在常规整体护理基础上,应用Orem自理理论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采用不同的护理系统及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护理工作,具体如下:评估项目包括意识、生命体征、患侧上肢活动、大小便、自理程度、情绪状态等,根据病情、存在的护理问题和相关因素,提供相应的护理系统。①完全补偿系统:患者术后未完全清醒前无任何自理能力,需要护士提供全面护理,以满足其各种治疗及生理需要;术后8~10小时内给予持续心电监护、低流量吸氧,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患侧上肢予软枕垫高,以促进淋巴回流;每2小时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妥善固定引流管,保证持续负压引流,压力调节在-8~-14Kpa之间,根据橡胶软管的压缩程度具体调节;做好基础护理,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床上擦身及会阴抹洗,清醒后协助漱口,促进患者舒适度。②部分补偿系统:术后1~3天,患者尽管有能力满足部分自理需要,由于引流管连接负压机持续引流及患侧上肢活动受限,只允许其在床上及床旁活动,故此时患者仍需护士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持和帮助,以补偿患者自我照顾的缺陷,护士应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计划,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指导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包括握球、伸指、屈腕、屈肘等运动,以预防淋巴水肿,每天督促其进行锻炼并记录患者的掌握情况,帮助患者擦浴,协助患者洗脸、刷牙及进食;术后4~7天,患者引流管均从负压机持续吸引改接负压瓶引流,指导患者下床活动并自行刷牙、进食,同时练习患侧手摸对侧耳朵;1周后逐渐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10天内嘱患者勿外展肩关节。③支持-教育系统:此系统中,患者有能力满足自护需要,但需要在有护士的健康教育前提下;鼓励患者及其家属保持良好心态,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护理;给予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宣教小册和光碟,指导患者持之以恒进行功能锻炼;指导患者饮食及化疗相关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学会自我乳房检测及定时复查。
1.3观察指标
采用Barthel指数(BI)[4]对两组患者术后1周时进食、如厕、穿衣、活动等情况的自理程度进行评分,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61~100分,能独立完成日常活动,轻度功能障碍,生活基本自理为Ⅰ级:41~60分,有中度功能障碍,生活需要帮助为Ⅱ级;≤40分,有重度功能障碍,生活完全依赖为Ⅲ级。
1.4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序分类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分析,由DPS 7.0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结果
经护理后,试验组生活自理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且试验组患者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提前,患侧上肢早期功能锻炼达到预期效果,均无出现上肢淋巴水肿。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讨论
Orem自理理论强调人的自理能力,认为自理是学自他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在完成自理活动时需要智慧、经验及他人的指导和帮助[5]。从表1可见,试验组术后1周生活自理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Orem自护理论是根据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自理能力,采用不同的补偿教育系统进行护理,满足患者的自护需要,尤其是补偿系统和辅助教育系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护理人员耐心的引导、鼓励、教育与帮助,可以充分调动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了自我护理需求,使患者从被动接受护理转变为主动参与护理,充分体现了护理的重点是恢复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的特性。
Orem自理理论使护理人员变成健康保健的宣传者,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患者,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还使护患关系更为密切。通过对患者的帮助、指导与教育,帮助其恢复正常的自理能力,使护士的责任心得到升华,激励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研究、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了护士的业务水平,也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精力为完全补偿、部分补偿系统患者服务。
摘要:目的:探讨Orem自理理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整体护,试验组则在常规整体护理基础上应用Orem自理理论评估术后患者的自理能力,通过3种不同的护理系统让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护理工作,比较两组术后1周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试验组生活自理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Orem自理理论可有效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乳腺癌,Orem自理理论,术后护理,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Minami Y,Tsubono Y,Nishino Y,et al.The increase of female breast cancer incidence in Japan:emergence of birth cohort effect[J].Int J Cancer,2004,108(6):901-906.
[2]付丽.乳腺肿瘤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3-108.
[3]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0-42.
[4]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7-118.
Orem理论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3月—2007年9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的支气管哮喘病人60例,均符合1997年5月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18岁~76岁;病程1年~40年。将6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实验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5.8岁±14.3岁。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6.2岁±13.6岁,两组病人在年龄、病情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按照分级护理标准去实施护理计划,完成护理活动。实验组应用Orem自理理论为理论框架,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针对疾病的不同阶段人体的生理、心理、社会的反应运用护理程序。通过观察、问卷等方式收集病人自理缺陷的有关资料,评估病人的自理能力,根据评估情况制定自我护理计划、措施、目标、规划适合病人的护理系统,为他们提供全补偿、部分补偿和支持教育护理。
1.2.1 自理需求和自理能力评估
护理需求评估内容包括空气、饮食、活动与睡眠,与排泄有关的护理需求、与他人交往的护理需求、对疾病相关的治疗需求、支持性心理的需求等。自理能力的评估包括日常活动能力、哮喘知识的认知能力、对哮喘的预防、监测能力、与他人沟通的能力等。
1.2.2 完全补偿护理系统
在体力上完全没有自理能力的病人,需要护士运用完全补偿护理系统满足其所有自理需要,包括清理呼吸道、营养、排泄、个人卫生和安全等。如对急性严重支气管哮喘行机械通气的病人要专人护理,观察机械通气的并发症;观察病人和呼吸机的同步协调性和连接密闭性;合理掌握呼吸道湿化和吸痰技术;持续低流量鼻导管或鼻塞给氧,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防止感染;补充营养和水分,给予鼻饲流质,并配合营养科制定适宜的营养餐,每日4次或5 次由胃管注入。必要时经静脉输入脂肪乳、氨基酸等。
1.2.3 部分补偿护理系统
护士和病人在满足病人的自理需要,完成护理计划时需要共同参与活动,如哮喘发作时协助病人取半坐卧位或端坐位,正确叩背,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练习等。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洗漱、饮食、大小便等依照病人自己能做尽量鼓励自己做的原则,护理人员只给予必要的帮助。
1.2.4 支持教育系统
无论在患病的任何时期,护士都必须经常地、反复地向病人及家属提供有关信息,把给予病人的情感支持、信息支持称为支持教育系统。①信息支持:在病人眼里,医护人员是知识和能力的象征,他们需要向医护人员获取有关疾病的治疗,康复知识及专业护理指导,帮助他们建立有效的知识体系,掌握自我护理技巧,增强其自理能力。如教会病人及家属掌握相关药物的基本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以及正确使用吸入气雾剂的方法;如何正确使用气流峰速仪,如何记好峰速流日记,提高病人自我监测病情的能力;指导病人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禁煎炸、鱼腥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指导吸烟饮酒病人戒烟酒;避免过度劳累与情绪激动,避免受凉;病室温度湿度要适宜,避免摆放花草及羽毛制品;指导病人进行耐寒锻炼和体能锻炼;指导病人及家属学会观察哮喘的发作先兆。②情感支持:主要给予病人心理帮助,以启发乐观期待,消除焦虑心理。运用激励机制,在病人取得点滴进步时,立刻给予表扬,增强其自信心。辅助教育系统可以贯穿于完全补偿护理系统和部分补偿护理系统。
1.3 评价方法
病人在出院前采用支气管哮喘生存质量评估表(asthm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AQLQ)[3]对其进行生存质量评估,同时进行肺功能测定。对比两组病人生存质量总分值(TMS)及各因子分(FS)的变化和肺功能。支气管哮喘生存质量评估表包括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心理状况,对刺激原的反应和对自身健康关心五个维度,共35条项目。每个项目进行5级评分,1分最差,5分最好。该量表的重测内容效度和信度都在0.85以上。
1.4 统计学方法
回收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调查表回收情况
向两组病人发放调查表60份,每人1份,当场填写,不署名,30 min后回收6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2.2 出院前两组病人肺功能比较(见表1)
2.3 出院前两组病人生存质量比较(见表2)
3 讨论
哮喘是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给家庭、个人、社会造成严重经济负担,因此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势在必行。将Orem自理理论应用于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中,显著改善了病人的肺功能,提高了生存质量。表1显示:应用Orem自理理论于护理中的实验组FEV1和EV1预计值与没有应用该理论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病人活动受限、对刺激物的反应、哮喘症状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这与病人受到支持-教育护理系统后,培养了良好的遵医行为,正确地吸入激素,学会了正确监测肺功能变化有关;病人对疾病有了正确的认识,情绪改善,对疾病的担心减轻,这是因为通过Orem自理理论的支持教育护理系统后,病人学会了自我调节悲观、焦虑和恐惧的不良情绪,达到自我护理、自我照顾、自我预防的目的。
Orem自理理论强调人的自理能力,护理人员通过评估病人的自理需求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差距,通过不同的补偿系统,通过护患共同制定的可实现的目标和可行性的护理计划,鼓励病人在必要的帮助下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同时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了护患之间的交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4]。通过Orem的完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和辅助教育系统进行构思,制定出适合病人的护理计划、措施及目标,显示出护理活动的独立性、专业性。Orem自理护理模式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其从被动接受治疗,护理转为主动参与治疗,护理,可更好的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自我护理对护士的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自我护理必须由护士给病人传授他们所缺乏的护理知识和技术[5,5]。Orem强调护士必须接受系统的完整教育,而不是职业训练。护士应进行“思考护理”,而不只是熟练地执行标准化操作和熟练地完成任务。Orem 自理理论使我们由简单、重复的技术操作者变成健康保健的宣传者,把更多的时间留给病人,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而且密切了护患关系。通过对病人的帮助、指导与教育,训练其恢复正常的自理能力,使护士的责任心得到升华,激励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研究、思考和探索,提高了护士的业务水平。WHO指出:本世纪,个体、家庭和社会对满足健康需求的影响举足轻重,自我护理将成为发展趋势。
摘要:[目的]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支气管哮喘病人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支气管哮喘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以Orem自理学说为理论框架,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针对疾病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生理、心理、社会反应,运用护理程序,围绕护理目标、实施护理计划;对照组按照分级护理标准去实施护理计划,完成护理活动。出院前对两组病人进行肺功能测定和生存质量评估。[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病人肺功能明显改善(P<0.05),生存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将Orem自理理论应用于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中能明显改善病人的肺功能并提高其生存质量。
关键词:Orem自理理论,支气管哮喘,肺功能,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史清秀.自我护理的理论与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6):411.
[2]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31.
[3]李凡,蔡映云.支气管哮喘生存质量评估表的制定、评估和临床应用[J].现代康复,2001,5(2):18-19.
[4]林晓岚,马盈盈,邝静霞.Orem自理理论在肝硬化病人护理中的运用[J].护理研究,2006,20(10B):2749-2750.
[5]李淑霞,张振露.自我护理教育观察哮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6,20(4A):885-886.
Orem理论 第7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2006年1月2008年1月我科膝半月板损伤实施膝关节镜手术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其中, 男28例, 女20例, 年龄27岁~46岁, 平均年龄38.5岁。文化程度:大专12例, 高中及中专18例, 初中18例。2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1.2 干预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膝关节镜手术的常规护理, 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依据Orem自理理论开展护理干预, 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和自理需要, 根据患者的自理需要和自理能力, 在Orem的护理系统中选择部分补偿系统及支持教育系统, 结合患者治疗性自理需求的内容制订出详细的护理计划, 提供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 帮助患者恢复, 提高自理能力。
1.3 结果
试验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另外, 患者平均手术前疼痛分级:试验组为8~9级, 对照组为8~9级;术后疼痛分级:试验组为2~3级, 对照组为4~6级 (疼痛共10级, 0级为无痛, 10级为剧痛) 。
χ2=4.55, P<0.0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2 护理
2.1
对照组实施护理模式为功能制护理。
2.2 试验组
2.2.1 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和自理需要
此期2 d~3 d, 每位患者均评估其自理需要、自理能力及经济承受能力, 并根据需要进行心理护理。膝关节的伤痛直接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多处于渴望尽快解除病痛又担心手术创伤的矛盾心理。所以我们应充分了解病情, 包括患者的情绪变化、健康知识的需求及自理能力。
2.2.2 设计恰当的护理系统
根据患者的自理需要和自理能力, 选择一个恰当的护理系统并结合患者治疗性的自理需求, 制订出详细的护理计划, 达到恢复和促进健康, 增进自理的目的。
2.2.3 术前护理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患者术前均有关节肿痛, 入院后要卧床休息, 尽量减少膝关节的负重活动, 充分使膝关节休息, 以使肿胀消退, 取得更好的手术效果。股四头肌是维持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结构, 膝关节的各类损伤均造成股四头肌的萎缩, 护士要鼓励患者共同参与制订治疗与护理计划, 协助患者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每日进行2次直腿抬高锻炼, 以增加肌力, 每次10 min.因术后6 h~24 h患者不能下地, 术前在护士的帮助下学会使用大小便器, 为术后自理做好准备。
2.2.4 术后护理
根据患者术后的自理需要和自理能力, 选择部分补偿系统, 护士要鼓励患者共同参与制订护理方案, 对其进行健康指导, 满足患者自理需要。术后患者需要从静脉及胃肠途径给予补充所需水电解质、药物以满足患者生理活动及治疗需要。静脉途径由护士完成, 胃肠道途径在护士指导下由患者自己完成。术后6 h, 协助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告知患者注意不要进食豆类、奶类及过甜的食物, 以免引起胀气, 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6 h后, 指导患者每日主动进行足趾的屈伸活动, 及患肢的肌肉收缩运动, 充分发挥踝泵的作用, 促进静脉的回流, 防止静脉炎的发生。并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 以增强肌力, 防止肌肉萎缩, 10 s/次, 10次/组, 10组/d.术后第1天, 患者自己进食, 学会合理搭配, 进食高热感染。术后在床上患肢应抬高15°~30°, 告知患者关节适当屈曲, 以利血液回流, 减轻伤痛。并指导患者开始直腿抬高练习, 以增强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的肌力, 有利于增强患膝的稳定性, 3~5组/d, 15~20次/组;术后第2天, 指导患者继续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直腿抬高锻炼;第3天, 膝关节疼痛缓解后, 开始终末伸膝锻炼, 以增强股内侧肌肌力。必要时可行膝关节被动锻炼, 以消除关节粘连, 改善关节活动角度, 促进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1]。术后第4天, 护士指导并协助患者下地行走, 站立于患者身旁, 必要时协助活动, 告知患者先迈健肢, 但行走时间不宜超过5 min, 应循序渐进。术后1周内, 每天总行走时间不宜超过20 min, 以免引起关节腔内创面出血。加强对患者家属及同事的健康宣教, 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 减轻其心理压力, 并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2.5 出院宣教
对照组出院时给予外科术后常规健康宣教, 如伤口的护理及注意事项、预防感染、术后饮食等。观察组将Orem支持教育系统与出院宣教紧密结合, 即要求护士根据患者的文化层次不同采用适当方式, 给予特定护理干预: (1) 饮食方面应多食高蛋白 (奶制品、肉类) 、高钙 (海产品、奶制品) 、高纤维素 (芹菜、韭菜) , 提供各种食物的成分表, 与患者一起探讨出院后饮食注意事项; (2) 独立完成功能锻炼, 如散步等自我照护, 熟知术后注意事项; (3) 合理休息, 劳逸结合, 避免过度劳累引起关节腔内积液, 6周~8周后可以进行各项适量活动。
3 讨论
Orem认为, 自理是个体为维持自身的生命、健康和幸福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 自理是人类的本能, 即从事自我照顾的能力[2]。而护理是预防自理缺陷发展并为有自理缺陷者提供治疗性自理的活动, 它所关心的是个体的自我照顾能力在特定时期是否能满足其自我照顾需要。根据膝关节术后患者的自理能力, 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 给予患者身心护理, 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通过自我护理, 使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比对照组上升了25%.建立患者自我照护的概念, 激发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使被动执行变为主动参与, 提高了患者对健康的认识水平, 以及自我决策和自我护理能力, 充分发挥了患者自身在康复阶段的作用, 从而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另外,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 护士的素质、对疾病掌握的情况以及交流的技巧都会影响患者自理能力的恢复。因此, 护士应积极学习各方面的知识, 如心理学、教育学等, 使护士在健康教育的技能方面得到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任蔚虹, 王惠琴.临床骨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7:505.
Orem理论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