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OTN业务范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OTN业务范文(精选7篇)

OTN业务 第1篇

面对互联网OTT和电信运营商的双重挑战, 广电网络运营商在两个层面上同时发力, 向全业务运营方向迈进:接入网层面, 通过EPON、FTTX等新技术的大规模使用, 双向HFC接入网已具备提供大宽带交互式业务的能力。业务层面由传统单一的频道节目向多元化业务发展, 如VOD互动点播、广电宽带、视频电话、企业专线等。

然而全业务运营给广电运营商带来三大挑战:

1.传送平面越来越多

为了满足业务的传送需求, 运营商往往建有多套独立的传送平面, 不仅消耗大量光纤资源, 也造成各种设备不断堆叠, 业务调度困难、开通缓慢、运维成本高。

2.带宽需求越来越高

VOD视频点播、广电宽带等业务带来流量爆炸式的增长。承载网在未来几年的平均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5%, 5年后的带宽将是现在的4倍。

3.分组业务越来越多

随着新兴业务的拓展, 以太GE10GE业务越来越多。传统传送平面基于VC颗粒的刚性通道无法灵活高效的传送分组业务, 带宽利用率低。

如何建设统一、高效、大带宽的承载网成为广电网络运营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也是向全业务运营转型的关键。

华为MS-OTN (Multi-Servic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顺应传送网络ALL IP发展趋势, 在传统OTN基础上融合了对MPLS-TP的支持和PKT分组处理能力, 使得一个平面同时支持ODU、VC和PKT电层交叉, 并可通过统一线卡提供“软硬”兼备、刚柔并济的传送管道, 全面满足带宽、品质与成本方面的综合要求, 是广电运营商构建未来传送网络的理想选择。

MS-OTN具备四大特点:

1.多业务接入

能够接入任意速率的任意业务 (SDH、SONET、PDH、ETH、FC、SDI、PON、SAN、CPRI…) 。

2.统一交叉

融合L0+L1+L2技术, 可提供基于λ、PKT、ODU和VC的统一交叉调度。

3.统一传送

各种业务可以映射到最匹配的管道中, 任意汇聚到大容量的波长中统一传送。

4.统一维护

统一的网络管理系统, 对L0、L1、L2实现统一的可视化运维。

使用MS-OTN建网具有四大优势:

1.统一的承载平面

融合L0+L1+L2技术的网络架构既能兼容现网老网络业务的平滑过渡, 又具有足够大的扩容空间, 能够完全满足未来相当长时间的业务发展。

2.海量的网络带宽资源

单波长的带宽容量在非常快速的增长 (10G-40G-100G-400G-1T) , 一次建网满足未来数年可见带宽需求, 从容应对承载网爆炸性带宽压力, 避免重复建网, 节省光纤资源。

3.简单运维管理

统一的网络管理, 端到端可视化运维使网络的运维非常简单。

4.更高的效率

业务开通快、带宽资源利用率高、能耗低、占用空间小。

OTN业务 第2篇

新型业务的不断涌现以及以多媒体和IPTV为代表的业务带宽需求不断提升, 对运营商宽带接入网络的发展提出了诸多挑战。现有的宽带接入网络架构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其所承载业务的发展。特别是BRAS/SR基本上采用光纤直连的形式, 其传输的能力、可靠性以及经济性已经成为制约宽带接入网络发展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基于TDM交换为核心的OTN技术已经从原先面向MSTP网络或者干线传输等定位, 逐步向支持多业务的分组交换为核心的方向发展。目前基于分组交换的OTN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的研究重点, 得到了众多的运营商、设备厂家以及芯片厂家的关注。运营商期待将新型的分组化OTN设备部署至现有网络中以满足多业务大带宽传输的需求, 而设备厂家在芯片厂家推出其统一交叉等关键技术的解决芯片之后, 已经发布了基于分组化交换的OTN设备的原型机, 并且正在积极地寻求试商用场景。

分组化OTN标准的演进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 新涌现的网络业务类型逐渐多样化, 众多厂商和运营商开始关注面向多业务的OTN技术。2005年业界提出了面向GE业务新增ODU0解决方案的建议, 并在2007年2月再次提出了面向GE/10GE/100GE等多种业务的全方位解决方案。随着多业务接口的应用, 现有的OTN容器以及传统的映射方式 (AMP和BMP) 已经不能满足OTN全业务承载要求。2007年6月的全会上, ODUflex的概念被首次提出, 其能够使光传送网成为多业务承载的统一平台。并且逐步通过了包含分组化OTN关键技术特征 (ODU0、ODU4、ODUflex、GMP) 的G.709 V3标准, 标志着新一代OTN技术的诞生, 之后, 除了针对以太网业务1GE/10GE/40GE/100GE新定义了ODU0/ODU2e/ODU3e2/ODU4外, 还定义了ODU flex容器, 以支持力量任意速率的客户业务。

在国内, 为了满足业务和网络发展对OTN多业务承载的要求, CCSA在2010年开始立项研究OTN多业务承载技术。2011年3月, 《OTN多业务承载技术报告》在宜昌的CCSA会议上提交送审稿, 国内下一代OTN技术标准方面的工作自此拉开帷幕。在此基础上, 由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牵头提出了《支持多业务的光传送网 (OTN) 设备技术要求》 (行标) , 是国内第一份针对下一代OTN技术所立的设备技术规范, 其规定了OTN多业务承载的接口适配处理、分组业务处理功能、VC调度功能、OTN时钟同步和频率同步要求、OTN多业务承载性能要求及保护、网络管理、控制平面要求等, 预计将会在2012年底之前提交送审稿。

分组化OTN的关键技术

为了适应以IP为代表的分组业务量大规模增长趋势, 传送网需要减少层级划分, 融合承载技术类型, 城域传送设备演进的主要趋势为多业务统一承载:由IP over Eth/GFP/ATM over SDH over WDM承载走向IP/MPLS over OTN over WDM承载。

目前国内外已经提出了多种分组化OTN技术, 例如MS-OTN、P-OTN、E-OTN、P-OTS/P-OTP等, 其具有各自的技术特点, 表1对比了各种分组化OTN技术。

OTN的主要设备形态

就节点功能而言, 分组化OTN应具备以下功能, 如图3所示。

●基于DWDM大带宽传输层, 包括光复用段处理模块、光传输段处理模块;

●面向多业务OTN统一承载层, 包括ODUk接口适配处理模块、OTUk线路接口处理模块;

●大颗粒的OTN交叉调度核心, 包括ODUk电交叉调度模块、OCh光交叉调度模块。

对于分布式交叉的分组化OTN设备而言, SDH的不同大小的VC颗粒, 不同速率的以太网业务和MPLS业务通过所对应的业务由板卡实现处理, 然后在ODUk交叉板卡实现集中式数据业务交叉, 之后进入OTN的线路侧, 完成业务分组化的高速传输。现网部署的OTN设备可以通过升级板卡实现分组功能, 见图4。

对于集中式交叉的分组化OTN设备而言, 通过一块板卡支持分组交换和业务处理, 主要用于实现对以太网业务的汇聚和二层交换功能;对于传统的二层业务, 比如SDH、MPLS和以太网业务, 不必再适配成ODUk的颗粒, 其交换均可以通过统一的L2层和ODUk交叉矩阵完成, 目前还未有成熟的商用芯片。因此, 集中式交叉在应对多业务接入方面调度更加灵活, 分组化集中度高, 二层交换能力和多业务承载能力更强, 但是无法从现有的OTN设备直接升级演进。

分组化OTN的功能模型

基于分组化包交换的光传送网络支持多种业务的综合承载。通过GMP封装, 对于现有的以太网、SDH和宽带互联网业务等业务统一传输, 适用于未来多场景下, 不同协议的多种业务综合承载, 分组化兼容多种骨干、城域、接入业务, 适应不同业务场景的部署需要。

分组化OTN的功能模型如图5所示, 引入统一交叉矩阵, 支持Packet、SDH的VC以及ODUk的统一交叉和调度, 而设备形态上从目前基于二层板卡业务适配和业务交叉向统一交叉矩阵演进, 对于不同的业务颗粒进行灵活统一的调度, 实现分组化传送的核心功能, 未来光传送网络中MPLS-TP、以太网、SDH等不同业务多层次的OAM和保护倒换机制, 以及统一协调机制;对于MPLS-TP的隧道和伪线保护、SDH中的线性和环网保护方式以及以太网中LAG收敛保护等, 实现统一的多层次化调度。

另一方面, 分组化OTN的显著特点是统一的超大传输管道, 支持80100G以上的超强传送能力, 并且逐渐向超100G技术过渡, 系统的吞吐量满足云计算、移动回传网、IP城域网以及宽带接入网络的综合承载需求, 实现统一云化管道的传送。在系统的客户侧支持 (超) 100GE、OTU4/5、STM-等大颗粒的业务调度, 而在线路侧采用OTN接口模型, 一方面实现有效的长距离大管道传输, 同时还可以尽可能地使整个系统的管理简化统一, 方便运营和维护。

应用场景

目前, 网络趋于宽带化和分组化, 因此网络设备逐渐具备了分组处理功能, 分组化OTN是未来OTN技术的发展方向, 因此针对宽带接入业务、分组化OTN在骨干网和城域网提出了相应的应用场景。

接入层实现OLT与BRAS的互通

随着接入层带宽升级, 宽带接入设备FTTx OLT、DSLAM消耗大量的GE接口, 此外, 集团GE专线用户不断增多, 所以, 城域网内GE接口数量会大量增加。大量GE业务需要传送到局端的BRAS及SR上, 因此将分组化OTN引入到接入环中, 用以实现OLT与BRAS之间的互通, 避免了光纤直连引起的光纤资源的快速消耗, 实现子波长级业务汇聚。

骨干网实现IP与光层协同

通过对骨干网络流量的分析发现, 在经过核心路由器的业务流量中, 大约有50%以上属于“过境”的转发流量。这些“过境”流量大大加重了核心路由器的负担, 如果使用昂贵的路由器线卡处理这类流量, 造成了网络成本和功耗的快速增长。而利用光层和IP层的协同组网调度机制, 可以在在光层旁路IP层的“过境”流量, 将其通过光传送管道进行旁路, 利用光层大颗粒的调度、疏导和链路保护能力, 降低核心路由器的处理压力, 可以降低对骨干路由器的容量与复杂度要求, 减少核心路由器的功耗, 从而降低CAPEX和OPEX。这种IP层与光层之间的融合与统一调度将成网络演进的方向之一。

为了实现此Bypass机制, 可以通过在光传送层引入P-OTN, 由光层来转发部分由IP层转发的“过境”业务流量, 降低核心路由器的转发压力, 从而节约核心路由器的端口。如在图7所示, 业务流在PE1被打上不同的标签, 在P-OTN4设备上根据不同的标签, 业务1被下载到客户侧UNI至核心路由器4, 业务2和业务3被分别交叉到OTN2和OTN3, 然后业务流量1在P4继续转发, 业务2和业务3分别到PE2和PE3之后, 根据需求剥去标签, 然后下路。利用这种方式, 可以旁路部分IP层核心路由器的转发流量, 这种方式对现有IP层影响较小, 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IP层的协议。

实现LTE移动基站回传

新增基站和带宽需求不断增加, 接入容量成倍增长, 目前OTN的部署已经被引入到汇聚层。而在接入层, 则主要采用MSTP等分组传送设备实现3G业务的移动基站回传。

随着L T E的到来, 基站带宽需求预计在300Mbit/s以上, 10Gbit/s速率汇聚层带宽已经不能满足业务的要求, MSTP将无法满足网络带宽需求, 通过将P-OTN引入到接入层面, 对GE/10GE/40GE甚至100GE业务进行汇聚收敛, 实现全业务灵活接入, 为接入层多业务提供统一的传送平台。

OTN业务 第3篇

一、OTN传输技术

所谓OTN传输技术, 其实就是以波分复用技术为前提, 在光层组织网络的传送网。这种技术主要是在G.872、G.798以及G.709等ITU-T规范下的最新光传送体系, 对SDH的优点与DWDM的可扩展性进行了完美的综合, 而且集交换与传送于一体, OTN涵盖了电层与光层的调节功能, 是对宽带业务予以承载的理想平台。

1.1OTN的设备形态

在广播电视业务传播中, OTN传输技术具有电层交叉、适配、接入、复用、保护与光层的服用、适配以及保护的功能。因为具体的网络地位存在不同, 所以不同的设备在其功能的侧重点上也存在很大的不同之处, 不会实现对所有功能的标准化要求。

1.2OTN的分层结构

这种传输技术主要分为段层和通道层, 而段层又可以分为OTSN、OPSN以及OMSN, 通道层中的OCH在OTN中扮演着主要功能载体与核心的角色。而OCH又包括数据单元ODUK、净荷单元OPUK、传送单元OTUK以及光信道信号模拟单元。

1.3OTN的基本帧结构

OTN传输技术的信号组成中, 有一个基本帧结构 (O-TUK) , 在速率不同的情况下, 如果基本帧大小不变, 那么每一个基本帧所传送的时间就会不相同。这种基本帧结构使OCH中的数字监视能力得以增强, 实现管理光通道的功能。

二、OTN传输技术在广播电视业务传播中的应用

网络通信的快速发展, 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而且在对通信的要求上也越来越高。目前, 以IP为核心的现代化业务迅猛发展的同时, 对宽带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 对维护方便、网络稳定的传送网的建设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OTN传输技术具有非常强大的交叉调度能力以及丰富的技术客户侧接口, 而且支持100M-40G的网络全业务接入, 使各种速率业务的灵活调度以及混合传输等优点得以实现, 所以, OTN传输技术在广播电视业务、交叉设备以及长途骨干网的传输中被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广播电视业务传播中, 其应用更加广泛。

到目前为止, 我国的广播电视频道还运用的是以MPEG-2为主的电视高清解码模式, 这种编码的电视节目的宽带可以达到20mbps, 对H.264编码和VC-1编码予以及时的采用, 每个电视频道的流宽带能达到10mbps, 此外, 在加上3D视频以及视频点播的大量使用, 就需要更高的宽带承载网, 由于传统的网络容量不足、保护等级不高以及调度不灵活等因素, 使广播电视业务的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 然而, OTN传播技术的新建与扩容能对这些问题进行很好的解决。

对于已经存在的SDH传输网络, 今后的OTN网络与SDH网络均能结合或者独立的使用。对于那些已经存在的波分复用网络, 因为传统设备没有对网络进行管理与维护的功能, 而对网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要求非常高的现阶段, 必须要将波分复用网络逐渐向OTN传输技术的网络方向发展。提高广播电视业务的安全性和对用户服务的质量。

三、总结

综上所述, OTN传输技术很好的解决了广播电视业务中的安全可靠、简洁灵活以及大容量的问题。实现了广播电视业务的灵活调度及混合传输, 在未来飞速发展的广播电视业务中, OTN传输技术必定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国辉编著.光传送网原理与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0, 12:54-55.

[2]邓忠礼编著.光同步传送网和波分复用系统[M].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 10:147-148.

OTN业务 第4篇

从现有SDH传输的有时候来分析, 本身的业务调试较为灵活, 而且安全系数较高, 能有效的完成信息的传递和保护, 并且网络维护性也较好, 十分适合电力企业电力通信操作。目前某电力企业正在逐步实现大范围内的网络整合, 对网络进行数字化和双向化的改造, 希望能打造一张覆盖较广的网络。在这一过程中, 传统的运营模式也应该有所改变, 各种业务类型的增加, 在干线传输上也应该满足新的传送需求, 并且保证整个传输网络的安全性。

1 某电力企业通信网现状分析

某电力企业面临的业务类型越来越丰富, 各种业务也随着开展, 这就对于传输网的带宽要求更高, 并且在传统的小颗粒传输上出现了大颗粒业务的传送需求, 现有SDH传输网由于只能传输小颗粒业务, 不能满足新的业务要求, 因此需要对干线传输通道和带宽进行调整和改进。某电力企业原有的SDH传输网, 经过近十年的运行, 本身的设备就已经老化, 网络的安全稳定效果都较差, 极大的影响了目前的电力通信业务, 并且现有的网路容量已经不能满足于逐渐增加的业务量和业务传输的新需求。面对这一情况, 某电力企业需要一个新的平台来进行传送业务, 增加其容量, 提高带宽, 否则继续采用原本的SDH传输网, 那么网络本身就会变得较为复杂, 传输的可靠性会大幅度降低, 而网络管理维护成本会增加, 直接影响了网络业务传送能力。面对这一挑战, 需要找出新的解决方式, 寻求新的传输网模式, 能结合SDH传输网本身的优势, 也能有较大容量的传输能力, 并且保证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安全稳定, 同时尽可能的降低网络管理维护成本。在某电力企业中应用OTN业务, 将OTN业务和现有的SDH传输网相结合,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这也是其业务发展之后的一次改革, 这种改革可能从业务特点和类型上进行转型, 无论是在带宽还是效率上都有极大的上升, 并且保证了整个网络信息传递的可靠性, 可以安全可靠的传递各种业务, 这也是目前某电力企业在目前的传输网类型上的选择。

2 OTN业务与SDH设备结合的优势分析

2.1 OTN业务与WDM技术比较分析

OTN业务即光传输网络, 以WDM (波分复用) 技术为基础, 可以实现对信息的光传输网络, 是传送网的核心所在, 通过电域子层为用户的信号提供波长上的传送、复用、监控和保护等多种功能 (如图1所示) 。WDM可以实现对大颗粒业务的网络传送, 不过从其本质上分析, 是一种点对点的传输方式, 安全性能交叉, 病在业务的监控和维护上效果不明显。OTN业务能解决原本WDM的波长业务调度能力问题, 并且提高网络的组网能力和保护能力, 而且OTN业务实现了SDH传输网和WDM的优势, 可以满足大颗粒业务的传输需求 (如图2所示) 。

2.2 OTN业务的优势

OTN业务在操作上具有较高的网络容量, 并且可以实现对信息传输的灵活调度, 能保证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在网络管理与维护上也较为理想, 可以实现对一些IP业务和带宽扩展业务的构建。OTN业务业务的交叉调度颗粒和SDH传输网相比要大得多, 也就能实现一些高带宽的业务的信息传递, 并且可以弥补SDH传输网的一些漏洞和局限之处。OTN业务并不是完全凌驾于SDH传输网之上的一种业务类型, 而是结合了SDH传输网本身在信息传递灵活性和可靠性的优点, 也结合了WDM基础传输容量较大和传输距离较远的优势, 将这两者的优势结合在一起, 形成了一种新的信息传递业务模式。从目前OTN业务在各个电网的应用状况来看, 已经成为了较多干线传送网的首选技术类型, 从发展前景上来看, 具有极大的效果。

2.3 OTN业务的设备类型

OTN业务在设备类型上分为光交叉和电交叉, 光交叉是对单个波长的交叉, 能实现任意波长到端口的定点指配, 能实现光网络波长的自由波动。电交叉是从单个的光通路数据单元颗粒的交叉角度出发, 可以实现任意数据单元到不同波长的交叉操作, 并且也可以实现信息业务端口到端口的调度。在具体的操作上根据业务类型的不同选择的OTN业务交叉方式。

2.4 OTN业务与现有SDH传输网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OTN业务能满足某电力企业干线传输网的需求, 也能符合网络信息传输的各项需求。目前从某电力企业的实际业务状况分析, 需要实现大范围内的传送网, 经过前期建设, 基本上建立了新的干线传输网络, 可以实现一些互动平台上的数据信息互动, 这也为其明显的信息传递操作提供坚实的基础。某电力企业新的电力企业传输系统的的传输平台来看, 可以利用OSN6800设备来实现企业信息传递的组网, 这是华为新一代的OTN业务, 采用全新的价格设计, 能实现动态的光连接和垫层调度, 并可以实现对业务的高度集成, 保证信息传递可靠性。从某电力企业的业务产品类型来看, 产品集中了通用多协议标志转换, 能实现只能控制。结合一些新的不出单元技术, 对网络结合和光放站的设置以及各种参数进行优化。在OTN业务的具体选择上能将电力容量提升到更好的等级。

根据新建的系统传递任务来看, 一般的任务类型都是较为大颗粒的传输特点, 为了满足一些小颗粒的业务传送, 能在这一传输平台上开设一组新的共享波长, 采用新的技术设备组成新的更大容量的传输网络, 这也是可以和系统内的大多数产品类型想融合的平台操作。SDH传输网上的产品大多数的类型都是单板兼容设置, 因此在最初的投资和成本上也应该更为节省, 可以将原本的光传输设备进行智能化升级, 可以支持多种业务的传输平台, 并且存在一种较大的以太网的业务接入能力。

3 OTN业务和现有SDH传输网相结合的应用效果分析

在某电力企业中应用OTN业务, 可能从业务特点和类型上进行转型, 无论是在带宽还是效率上都有极大的上升, 并且保证了整个网络信息传递的可靠性, 可以安全可靠的传递各种业务, OTN业务和现有SDH传输网相结合也能为某电力企业的未来业务发展带来帮助, 经过OTN业务和现有SDH传输网相结合在某电力企业的实际应用效果来看, 可以从以下方面来阐述:

3.1 业务传输

OTN具有大颗粒交叉调度的能力, 可以一些高宽带的任务进行灵活、高质量的交叉调度, 并且能进行一定的业务延伸。例如, 从某中心点端口接入DTV业务, 通过OTN广播通道进行下层接收点的传送, 对某中心点端口进行交叉调度, 这样的周而复始, 可将网络宽带资源最大限度的节省。通过端口和OTN两者之间的交叉调度, 整体的DTV业务仅仅只占用了一个宽带波长资源, 并且在一个宽带波长资源中, 实现了最大化的利用。如此以来可将在一些地区放置单独的波长资源, 提供相对的传输装置, 随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灵活的调整。端点和DTV业务运用统一的LOG单板, 来对业务的实现, LOG单板能在每一个任意端口进行任意波道的多方面作业, 并且对其他业务不带来任何负面影响, 实现全面端点动态管管理。

3.2 网络安全可靠

某电力企业的OTN业务在目前与现有的SDH传输网相结合上, 采用的是一个大环网和小环网相结合, 形成了组网, 可以阻挡出现单点故障, 随着未来网络资源类型的不断增加, 网路也会随之变的更为多面性, 对于网络故障的风险抗性也会越来越强。对于OTN业务的业务选择来说, 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光层保护方式, 对于不同种类的网络通道会采取不同的方式, 能实现对业务的保护。对于信息业务来说, 可以根据不同的处理方式将业务分为两种类型, 通过不同的方向将光路进行转换。在业务的接受上, 可以对不同方向的光信号进行接收, 将接收正常的光信号传递到客户端。对于OTN业务来时, 可以扩大网络容量, 能提高电力网络抗风险的能力, 在两点路由中间, 能实现双线路的接收和发送, 通过不同的交叉调度方式实现双线路, 提高传输网络的抗风险能力。

3.3 网络维护性

OTN业务和现有SDH传输网的有效结合, 配合省干波系统所提供的电光监控, 为OTN业务和现有SDH传输网带来一定的监控管理能力。最大限度的缩短业务反应时间, 增强工作效率, 系统中的智能光功率管理功能、自动功率均衡功能, 自动功率控制功能等一些智能功能可有效的对整体波分系统进行自动管理与监控。网络中的资源可以共享、连接, 形成以网络为载体, 对一些链路资源和网络拓扑的进行自动搜索、自动管理, 并形成网络地图。而且能将网络中的资源状态进行实时跟踪, 对资源的占用量和使用量呈现出更好的对比。一旦出现网络资源和网络拓扑情况, 可通过对相应的网络管理平台进行刷新, 避免造成一些因局部网络问题拓展成为整体网络问题, 大大的优化了网络的维护与改造的工作情况。

4 结语

综上所述, 从某电力企业传输系统建设要求可以看出, OTN业务和现有SDH传输网相结合符合如今网络传送需求, 并且从业务的长远发展来看也具有一定的益处, 提出符合自身业务发展状况的传输网络能促进业务的发展。在传送网的发展方向上来看, OTN业务是未来的主要发展业务类型, 在变电站的业务信息种类越来越多的今天, 可以利用传输效果较好的OTN业务和现有SDH传输网相结合, 承载各种类型的业务信息, 实现双路由通道, 完成信息的有效传输。

摘要:对于电力企业来说, 电力通信的传递业务较为广泛, 总体上以小颗粒业务为主, 现有SDH传输网适合业务的操作和传送, 性能优异。本文从某电力企业变电站的干线传输网入手, 分析目前SDH系统在新形势下发展的制约点, 并且将OTN (光传输网络) 和SDH系统相结合, 提出了多种健忘模式以供选择, 从变电站业务和网络需求的角度分析, 系统阐述OTN业务和现有SDH传输网相结合的新模式, 并且提出了网络优化意见,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建立智能化的变电站干线传输网络。

关键词:OTN业务,SDH传输网,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刘江浩, 丁荣泽, 陈辉.中国移动本地传输网PTN+OTN组网策略探讨[J].电信网技术, 2010, 04:32~36.

[2]张方发.OTN与SDH相结合的福建广电省干传输系统[J].现代传输, 2010, 06:48~50.

OTN业务 第5篇

随着无线宽带的快速发展及国家战略对宽带提速的需求, 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无线数据宽带应用的主要推手和动力, 与数据流量的爆发式增长所导致的网络建设成本飙升相比, 运营商的业务经营收入却没能形成正比, 所以严重削弱了运营商的盈利能力。随着LTE 4G时代的开启, 移动无线网络扩容, 扩站频繁, 但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 移动站址选择困难重重。站点的投资、建设和搬迁成本巨大, 投资回报率增长缓慢, 运营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运营压力。在此背景下, 采用OTN承载LTE回传业务的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该方案既能实现“大容量、少局所”的规划要求, 同时完全满足节能减排, 减少投资的方案, 给网络建设带来很大限度的成本节约。

最新无线网络架构中, 要求BBU基带设备集中放置, 将集中布置在中心机房、一级汇聚机房和重要的综合业务接入机房, 减少新建机房的投资, 也可确保集中放置的BBU设备安全性。同时, 通过网络负载均衡, 采用拉远的方式完成RRU的部署, 提高RRU频谱效率, 设置BBU集中的基带池, 适应潮汐效应的业务处理, 提高基站利用率, 节约了机房及动力资源。

二、LTE 4G业务对城域传送网的带宽挑战

在3G阶段, 基站和接入层MSTP传输设备接口主要是E1&FE, 而LTE 4G单基站典型下行带宽需求约100Mb/s, 峰值约300Mb/s, 上行带宽需求约50Mb/s, 峰值约75Mb/s, 基站和接入层传送网设备不可能采用FE对接, 只能采用GE光口对接, 接口配置呈10倍以上的增长。LTE 4G的回传业务的接入层IPRAN网络一般需采用10GE组网, 典型的LTE4G回传网络接入环接入站点约6~8个, 汇聚环汇聚站点约4~6个, 每个汇聚节点带2个接入环, 考虑到一定的带宽收敛比, 单个汇聚层带宽约20~30Gb/s, 对于中等发达地市一般存在多个汇聚平面, 这样汇聚层总带宽将乘N倍, 当前IPRAN汇聚层10GE带宽已经难以满足LTE 4G大规模建网需求, 需要考虑网络升级改造。

三、技术选择

3.1传统的BBU+RRU承载网模式

在2G/3G传统的移动回传接入汇聚网络中, 通常采用MSTP的承载方案。原有的MSTP设备可以满足语音业务和小带宽数据业务的传输需求, 同时可以提供丰富的开销字节以满足Qo S的映射。MSTP时钟同步的功能、固定的刚性通道等, 可满足无线网络的各项要求。

3.2 BBU集中式组网承载模式

为了降低移动无线网络的运营成本, C-RAN的解决方案将BBU设备集中到了中心机房、一级汇聚机房和重要的综合业务接入机房。此时, 移动回传承载网的解决方案如下图1所示。在传送网的核心网络中, 通常采用IPRAN/MSTP over WDM的解决方案。IPRAN/MSTP设备解决了丰富业务类型的接入, 灵活调度和保护, OTN设备满足了大容量的业务汇聚传输。 (图1)

在BBU集中放置的组网模式中, 在光纤资源充裕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光纤直驱的方式, 光纤直驱的方式有如下优点:

组网简单、快速部署;

接入网为环网时可保护

具备基本的OAM (故障判断、统一管理等) 能力。

但该方式有如下主要缺点:光纤资源使用较多, 特别是需要保护方式下, 需要大量的光纤资源。其带宽可以满足基本GSM网络的需求。

3.3 BBU集中式组网OTN承载模式

C-RAN是面向LTE时代的先进架构, 符合网络发展趋势, 在C-RAN建网中, 集中式的BBU拉远很多个RRU, 其间所需传输的IQ数据量, 远超传统的宏基站几个数量级;IQ数据的延时要求和时钟同步要求决定分组解决方案的不可行。现有的承载方案中主要是采用光纤直驱, 随着BBU集中数量较多, 传统的光纤直驱方式 (每个RRU占据一对光纤) 将极大的消耗光纤资源, 带来接入层光纤资源紧张, 另一方面光纤直驱链路没有保护, BBU处光纤跳线维护困难;而OTN波分设备方案都可以在不增加光纤资源的情况下, 解决C-RAN的传输保护和维护问题。 (图2)

RAN网络CPRI业务 (CPRI业务是BBU&RRU间业务) 具有如下特性:大颗粒、低时延承载;采用OTN承载, 可以平滑实现对LTE业务承载;

高带宽需求

移动回传设备从2G到3G、4G具有不同的业务带宽需求

单纯GSM承载:传统上GSM每个站按照3个RRU级联, 级联后CPRI接口速率为1.25G, 如果是6个RRU级联, 级联后CPRI接口速率2.5G;

GSM+WCDMA混合组网承载:GSM同上, WCDMA典型站型每站按照3个RRU级联, 级联后 (3个级联) CPRI接口速率为6G, 如果不级联, 每个RRU出两个2.5G CPRI接口;

WCDMA+LTE混合承载:按照每RRU两个9.8G速率计算, 每站3个RRU不级联

时钟精度&抖动、时间同步的要求;

低时延的要求;

精品业务需提供高可靠保护。

四、总结

面对LTE业务不断发展的带宽需求, OTN设备会继续在核心汇聚层部署, 同时接入层的OTN部署也是大势所趋, OTN下沉可以充分利用3G时代IPRAN的网络设备投资, 同时汇聚层OTN能够实现对固网宽带业务高效承载, 并能够对后LTE时代业务实现透明传输。

总之, OTN是LTE 4G高速发展时期汇聚层最主要承载技术。

摘要:本文结合新的C-RAN (集中式/协作式/云计算无线接入网) 网络架构, 提出了基于OTN的LTE 4G回传业务承载解决方案, 从而降低移动无线网络的建设成本和网络运营成本, 为新一代C-RAN接入汇聚传送网提供一种可靠的解决方案。

OTN业务 第6篇

在4K/8K高清视频、数据中心云互联和下一代移动承载等新兴业务的推动下, 未来承载网络架构将朝着极简化演进, 为客户提供超大容量、超低时延和简化OAM的三大网络价值。

在9月29日召开的UBBF2016大会上, 就如何提升视频体验、云专线质量的基础承载网络的问题, 华为传送网产品线总裁高戟表示, 为了适配视频业务对基础网络扁平化、低收敛的诉求, “OTN下移到CO (综合业务接入点) ”后构建的基础网络是视频体验保证的关键。

“OTN to CO”带给客户巨大价值

传送网是网络架构中重要一环, 无论业务如何变化, 都离不开传送网的支撑。4K业务快速发展对传送网带来3方面挑战, 即高宽带、低收敛以及“一跳直达”。而“OTN to CO”可作为未来的基础网络架构, 在应对挑战之余, 将给运营商带来三大价值。

首先, 实现高品质视频保障。因为运营商需要打造扁平化、低收敛的基础网络, 才可以满足视频业务极致体验的要求。

对此, 高戟介绍, 在架构方面, 运营商承载网要构建成为“一跳直达”的扁平化 (从OTN到CO) 、低收敛 (从16:1到2:1) 架构, 让内容源与最终用户距离越短越好;在技术层, 运营商可以采用400G高速线路技术和OXC&OTN Hybrid大容量交叉技术, 持续提升带宽和传输距离, 降低交换成本。

据了解, 荷兰沃达丰打造了“一跳直达”网络, 为4K业务做足了准备。尽管荷兰电信市场竞争激烈, 但荷兰沃达丰有信心基于体验保证的网络, 达成快速发展100万用户的目标。高戟介绍, 荷兰沃达丰打造的“一跳直达”网络, 让客户享受到高质量、高带宽的视频业务点播服务, 从而实现视频商业成功。

其次, 实现全视频业务承载:运营商建设具备全业务承载能力的OTN网络, 覆盖大视频业务各种回传场景 (M BB/FBB) ;且华为推出的固网微波方案针对FTTx回传无光纤场景做了完美补充。

具体而言, 一是“OTN to CO”确实可增强用户体验, 支撑最佳视频业务体验的综合承载;二是通过T-SDN可以实现业务的快速发放, 支持大客户精品专线业务;三是固网微波方案快速增强覆盖, 现阶段解决OLT/DSLAM下移后上行带宽回传问题;后续华为持续投入推动固网微波创新技术, 实现偏远地区快速宽带覆盖, 降低接入成本, 助力千兆计划。

最后, 实现面向视频的运维高体验:“五免”运维和T-SDN架构, 呈现“五免”客户价值:免工堪、免规划、免配置、免调测以及免维护。

新业务来临, 传送网未来如何考虑?

谈及运营商传输网未来发展走向, 高戟介绍, 带宽依旧是第一生产力 (容量、成本、功耗的关系) 。他首先提到, 在大宽带能力方面, 宽带的单纤能力会从20T向80T迈进。

为此, 华为首发80T超大容量超千公里传输解决方案, 突破运营商骨干承载速率瓶颈。该系统采用160个波长覆盖C+L全波段, 使单纤容量达到80Tbit/s, 为业界之最。

在节省成本方面, 带宽与成本、功耗、体积等存在矛盾。为此, 在城域, 华为引入非相干技术覆盖短距传输场景 (20~320km) , 解决带宽、成本的问题;在器件上, 华为依靠更高的器件工艺和硅光技术解决成本、功耗、体积的问题。

而在今年初, 华为宣布, 其在MWC2016上发布了全球首款集中式全光交换波分样机。该款设备单机交换容量高达320T, 为当前业界普遍水平的12~16倍, 交换功耗仅为原来电交换的1/1000。

未来网络时延会无限追求接近光纤的时延。一方面架构时延将不断降低, 因为OXC从骨干走向城域, 基于时延和T-SDN的路径选择成为可能;另一方面采用超低时延芯片持续降低单点设备时延。

此外, 未来网络的管控走向将更加敏捷和智能化, 华为推出TSAP的开放应用平台助力客户加快业务创新, 帮助客户实现具备实时业务感知能力的随需网络。

OTN网络保护方式探讨 第7篇

OTN的网络保护是信息传输的可靠保证, 本文结合OTN的几种组网方式探讨了OTN网络的几种重要的网络保护方式, 提出了几种基于保护的组网建议。OTN设备的设备级保护, 例如交叉板1+1保护, 本文不作探讨。

一、OTN保护方式简介

OTN技术主要包括了光层和电层的体系结构, 两层网络都有相对应的OAM机制和网络可靠性机制。OTN借鉴了传统WDM光层的波分复用和SDH电层的映射、复用、交叉、嵌入式开销等技术, 将两者合二为一即解决了大容量传输, 也解决了调度、保护、管理功能。OTN支持丰富的开销和APS (自动保护倒换) 协议, 具备提供多种保护方式的基础。ITU-T通过G.873、G.808系列建议规范了OTN的网络保护解决方案。OTN网络的保护从层次上可分为光层保护和电层保护。

各种保护方式所处的OTN网络层次如图1所示。

二、光层主要保护技术及其应用

OTN光层保护主要是通过外置光模块基于双发选收原理对网络进行保护, 和传统DWDM比较类似。所不同的是OTN采用了光交叉技术, 而DWDM是采用人工跳纤方式。OTN光层主要保护技术有:光线路保护、光复用段保护、光通道保护、OCh保护方式等。

2.1光线路保护 (OLP)

OLP位于光放之间, 保护传输段光缆。采用双发选收 (1+1) 或选发选收 (1:1) 方式, 通过保护光纤实现对工作光纤的保护。

2.2光复用段保护技术 (OMSP)

OMSP位于合分波盘或OAD之间, 也可用于几个放大段之间。在发送端用l:2光分路器把光信号分成2路 (双发) , 一路提供给光工作复用段, 另一路提供给光保护复用段。在接收端用12光开关对接收光信号进行择优选择, 当光工作复用段发生故障时, 接收端用光开关进行倒换。选择由光保护复用段传送的信号。

2.3光通道1+1保护 (OCP)

0CP保护原理是基于单个光波长保护, 在光通道层实施1+1或l:n的保护。通过0CP板将client侧信号输入到不同波分系统的0TU中, 通过并发选收的方式实现对客户侧信号的保护。业务信号在发送端被永久桥接在工作系统和保护系统, 在接收端监视从这两个线路通道收到的业务信号状态, 并选择更合适的信号。不需要APS协议, 每一个通道的倒换与其它通道的倒换没有关系, 倒换速度快 (50ms以内) 。OCP对复用器/解复用器、线路光放大器、光缆线路等、客户侧信号都能进行保护, 可靠性高。

三、电层主要保护技术及其应用

OTN电层包括:光信道净荷单元 (OPUk) 、光信道数据单元 (ODUk) 、光信道传送单元 (OTUk) 。各种客户层信息经过光信道净荷单元OPUk的适配, 映射到ODUk中, 然后在ODUk、OTUk中分别加入光信道数据单元和光信道传送单元的开销, 再映射到光通道层OCh, 调制到光信道载波OCC上。0DUk电交叉模块是OTN调度和保护能力的重要基础, OTN电层保护主要靠电交叉板完成。电层主要保护技术有:ODUk SNCP保护、ODUk SPRing保护、OCh1+1保护、OCh SPRING保护。

3.1 ODUk SNCP保护

ODUk SNCP也是一种子网连接保护, 是一种可靠的点到点保护机制, 对网络拓扑无要求, 可应用于链型、环型、MESH的任何网络结构中, 可以对部分网络节点或全部网络节点进行保护。ODUk SNCP保护利用电层交叉的双发选收进行保护, 交叉粒度为ODUk, 主要对线路板及其以后的单元进行保护, 采用单端倒换模式。不需要全网协议, 倒换时间小于50ms, 多用于同一0CH中不同支路不同源或不同宿情况。

3.2 ODUk SPRing保护

ODUk SPRing保护通过使用两个不相同的ODUk通道来实现对全部站点间分布式业务的保护。要求拓扑结构为环网结构, 需要APS协议支持, 倒换时间小于50ms, 采用双端倒换方式, 即工作通道用于接收的通道失效时, 都将导致收发同时倒换到保护通道。

3.3 OCH 1+1保护

OCH 1+1保护是经过支路单元和交叉盘后的客户信号, 并发至主备两个线路接口上, 对线路接口进行保护。类似于OCP的1+1波长保护。

3.4 OCh Ring保护方式

OCH Ring保护是指经支路接口盘和交叉盘后的客户信号, 并发至主备用接口盘。该保护提供基于光通道的环网保护分布式保护, 需要运行APS协议, 分为近端保护和远端。

四、OTN各种保护比较分析

建议在选择OTN网络保护方式时遵循以下原则:

a) 网络拓扑结构:应根据所组建网络的实际拓扑结构选择适宜的保护方式。

b) 业务颗粒度:应根据业务颗粒度大小选择适宜的保护方式。

c) 可靠性要求:应根据业务的可靠性需求选择适宜的保护方式。

d) 保护成本:在网络拓扑结构、业务颗粒度大小和可靠性要求确定的前提下, 应尽量选择投资成本相对较低的保护方式。

五、结语

OTN技术的发展适应了当前IP业务对大容量通信通道的需求, 无保护的在运行网络一旦出现光纤、设备故障将中断大量的通信业务, 对于实时性要求极高的信息时代, 这是不可容忍的。故在组建OTN通信网时, 需统筹考虑光缆资源、网络拓扑结构、业务颗粒度、投资成本等几方面因素, 选择适合的OTN网络保护方式。

参考文献

[1]ITU-T G.873.1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Linear protection[S/OL].[2010-08-16]

[2]ITU-T G.808.1 Generic protection switching-Linear trail and subnetwork protection[S/OL].[2010-08-16]

[3]李允博.光传送网 (OTN) 技术的原理与测试[M].人民邮电出版社

OTN业务范文

OTN业务范文(精选7篇)OTN业务 第1篇面对互联网OTT和电信运营商的双重挑战, 广电网络运营商在两个层面上同时发力, 向全业务运营方向迈...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