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恢复
Oracle恢复(精选8篇)
Oracle恢复 第1篇
1 Oracle数据库认识
甲骨文公司推出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数据库具有良好的硬件兼容性, 具有对大数据量、多用户事务的处理能力, 同时还支持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 并且能遵守包括通用数据存取语言、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漏洞、操作系统补丁和操作系统用户等) 、用户接口和网络通信协议等方面的工业标准。Oracle数据库具备强大的数据库管理功能与分布式处理能力, 如支持大量的多媒体数据, 包括多维数据结构、图像、声音和动画等方面的数据, 可以有效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基于此, 使得Oracle数据库在政府、金融、教育等部门中应用广泛。
2 Oracle数据库备份
数据库备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可以说能够进行怎样的数据恢复依赖于怎样的数据备份, 因此它也是数据库恢复非常重要的一步。备份的好坏对数据库恢复的精确性和及时性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可以说备份和恢复是互相联系的概念。Oracle数据导入和导出imp/exp就相当于oracle数据还原和备份。Oracle数据库备份可分为物理备份和逻辑备份, 其中物理备份是为了实现数据库的完整恢复, 而将组成数据库的实际操作系统文件加以拷贝的过程, 一般是从磁盘到磁带进行备份。进行物理备份的数据库需在归档模式下运行, 且外部存储设备需满足备份的需要。物理备份又有冷备份与热备份之分, 其中冷备份是极为快速的备份方法, 主要是在数据库正常关闭之时提供一个完整的数据库, 能和归档方法相结合, 做到数据库“最佳状态”的恢复。但是, 冷备份存在的问题是不能按表或按用户恢复, 单独使用时只能提供“某一时间点上”的恢复, 并且在冷备份过程中数据库要处于关闭状态。
借用第三方软件所进行的冷备份主要分三个步骤, 首先是关闭运行中的oracle数据库, 使其内外部运行模块处于停止状态, 采用命令符:sqlplus / as sysdba;shutdown immediate开展这一步骤。其次, 进行数据库的备份, 通过命令符:host copy d: oracle oradata *.* e: backup 20151231, 将整个数据库文件存储到别的存储介质或是存储位置当中, 也可以只备份部分数据库文件, 诸如配置文件、控制文件等。最后是启动Oracle数据库, 具体通过命令符startup开展这一步骤。
与冷备份相反, 热备份则需要在数据库运行的情况下进行数据库的备份, 又称为联机备份, 其备份方法是archivelog mode。热备份可对几乎所有数据库实体达到秒级恢复, 并且能在表空间或者是数据库文件中进行备份, 所用时间短。热备份与冷备份相辅相成, 互为补充, 一旦出现问题, 可以借由两种备份资料帮助信息恢复。开展热备份, 需要数据库运行于archivelog的状态之下, 并且需要大量的档案空间, 也需要分三个步骤进行备份。一是先检查数据库是否处于归档模式。命令符:sqlplus / as sysdba;archive log list。二是切换为归档模式。命令符: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dir='location=d: backup Arclog'。三是对文件进行热备份。命令符:alter database backup controlfile to 'd: backup ctl.bkp' (备份控制文件) ;alter system archive log current (备份当前联机重做日志文件) 。
而Oracle数据库的逻辑备份则需要借助EXP工具及SQL语言, 从数据库中抽取数据并存于二进制文件当中。逻辑备份操作简单, 且无需特定的外部存储设备, 无需数据库运行于归档模式下, 其一般分为用户备份、表备份和完全备份三种形式, 主要用于业务数据库的备份。
3 Oracle数据库恢复
数据库恢复是把数据库由存在故障的状态转变为无故障状态的过程。数据库故障是指数据库运行状态下影响数据库正常使用的特殊事件。数据库故障有许多类型:语句失败;用户进程失败;用户或应用错误操作;实例失败等。通常根据故障的类型不同分为实例恢复和介质恢复。其中实例恢复主要是Oracle在其实例产生故障之后, 自行进行恢复的形式。而介质恢复则是在存放数据库中的介质产生故障时进行的恢复。基于Oracle数据库不同形式的备份, 其恢复有物理备份恢复和逻辑备份恢复之分。物理备份恢复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首先是在原位置上拷贝数据文件进行备份, 将该文件设置成为离线状态, 其命令符为:alter database datafile 4offline drop。其次是打开数据库, 其命令符为:alter database open。 再次是恢复数据库中的数据文件, 其命令符为:recover datafile。最后是将数据文件设为联机状态, 其命令符为:alter database datafile 4 online。
4 结语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 Oracle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方法也层出不穷, 工作人员需要在实际工作当中, 不断完善Oracle备份和恢复方法, 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以提高备份数据的可用性。
参考文献
[1]刘钰.浅谈ORACLE数据库的管理与维护[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4 (13) .
Oracle恢复 第2篇
摘 要
结合金华电信IT系统目前正在实施的备份与恢复策略,重点介绍电信业务计算机管理系统(简称97系统)和营销支撑系统的ORALCE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方案。
Oracle数据库有三种标准的备份方法,它们分别是导出/导入(EXP/IMP)、热备份和冷备份。要实现简单导出数据(Export)和导入数据(Import),增量导出/导入的按设定日期自动备份,可考虑,将该部分功能开发成可执行程序,然后结合操作系统整合的任务计划,实现特定时间符合备份规划的备份应用程序的运行,实现数据库的本级备份,结合ftp简单开发,实现多服务器的数据更新同步,实现数据备份的异地自动备份。
关键字:数据库 远程异地 集中备份
I
ORACLE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方案
目 录
一、前 言 ··························· 1
二、金华电信ORACLE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方案 ······· 2
2.1 备份系统数据库备份策略································································································· 3 2.2 备份系统数据库恢复策略···················· 3 2.3 金华电信97系统及营销支撑系统的系统状况 ··········· 3 2.4 金华电信97系统、营销支撑系统及备份系统总体结构图 ······ 4 2.5 备份系统结构图说明······················ 4
三、金华电信97系统的数据库备份和恢复 ········ 6
3.1 备份方法··························· 6 3.2 备份策略··························· 6 3.3 恢复策略··························· 6 3.4 性能影响··························· 6
四、金华电信营销支撑系统的备份与恢复········· 7
4.1 备份方法··························· 7 4.2 备份策略··························· 7 4.4 性能影响··························· 7
五、RMAN CATALOG 数据库的备份 ············ 8
II
ORACLE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方案
六、结 语 ······················ 9
III
ORACLE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方案
一、前 言
目前,数据已成为信息系统的基础核心和重要资源,同时也是各单位的宝贵财富,数据的丢失将导致直接经济损失和用户数据的丢失,严重影响对社会提供正常的服务。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业务数据还将会随业务的开展而快速增加。但由于系统故障,数据库有时可能遭到破坏,这时如何尽快恢复数据就成为当务之急。如做了备份,恢复数据就显得很容易。由此可见,做好数据库的备份至关重要。因此,建立一个满足当前和将来的数据备份需求的备份系统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数据备份方式主要采用主机内置或外置的磁带机对数据进行冷备份,这种方式在数据量不大、操作系统种类单
一、服务器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既经济又简明的备份手段。但随着计算机规模的扩大,数据量几何级的增长以及分布式网络环境的兴起,将越来越多的业务分布在不同的机器、不同的操作平台上,这种单机的人工冷备份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当今分布式网络环境。
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集中的、自动在线的企业级备份系统。备份的内容应当包括基于业务的业务数据,又包括IT系统中重要的日志文件、参数文件、配置文件、控制文件等。本文以ORACLE数据库为例,结合金华电信的几个相关业务系统目前正在实施的备份方案,介绍ORACLE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ORACLE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方案
二、金华电信ORACLE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方案
由于金华电信IT系统以前只采用逻辑备份方式进行数据库备份,速度较慢并且数据存储管理都很分散,甚至出现备份数据不完整的现象。为了提高备份数据的效率,提供可靠的数据备份,完善备份系统,保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降低数据备份对网络和服务器的影响,对每个IT系统的备份数据进行集中管理,我们对备份工作进行了改进,将逻辑备份与物理备份相结合,在远程建立了一个异地集中、自动在线的备份系统即网络存储管理系统。(这里用到的物理备份指热备份)其具备的主要功能如下:(1)集中式管理 :网络存储备份管理系统对整个网络的数据进行管理。利用集中式管理工具的帮助,系统管理员可对全网的备份策略进行统一管理,备份服务器可以监控所有机器的备份作业,也可以修改备份策略,并可即时浏览所有目录。所有数据可以备份到同备份服务器或应用服务器相连的任意一台磁带库内。(2)全自动的备份: 对于大多数机房管理人员来说,备份是一项繁重的任务。每天都要小心翼翼,不敢有半点闪失,生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网络备份能够实现定时自动备份,大大减轻管理员的压力。备份系统能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定义需要备份的数据,然后以图形界面方式根据需要设置备份时间表,备份系统将自动启动备份作业,无需人工干预。这个自动备份作业是可自定的,包括一次备份作业、每周的某几日、每月的第几天等项目。设定好计划后,备份作业就会按计划自动进行。(3)数据库备份和恢复: 数据库系统已经相当复杂和庞大,不能用文件的备份方式来备份数据库。企业级的备份系统能够对数据库在不中断业务、不停顿数据库的情况下对数据进行联机的自动备份,包括可以进行数据库备份、日志备份、完全备份、增量备份等。(4)归档管理: 用户可以按项目、时间定期对所有数据进行有效的归档处理。提供统一的数据存储格式从而保证所有的应用数据由一个统一的数据格式来作永久的保存,保证数据的永久可利用性。(5)有效的媒体管理: 备份系统对每一个用于作备份的磁带自动加入一个电子标签,同时在软件中提供了识别标签的功能,如果磁带外面的标签脱落,只需执行这一功能,就会迅速知道该磁带的内容。(6)满足系统不断增加的需求:备份软件必须能支持多平台系统,当网络连接其它的应用服务器时,对于网络存储管理系统来说,只需在其上安装支持这种服务器的客户端软件即可将数据备份到磁带库或光盘库中。
ORACLE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方案
2.1 备份系统数据库备份策略
数据库运行在归档模式下,利用Veritas软件模块调用数据库的备份接口进行在线的热备份,可以在备份时,对备份数据保存在不同的存储对象中,以满足客户容灾的要求,可以利用Veritas的多线程的数据迁移、利用多个磁带驱动器同时读写提高其数据备份的效率。
针对数据库的总数据量和增量数据量大小,我们可以利用数据库的多级的增量备份机制,结合Veritas 强大的备份数据追踪寻址能力和介质管理功能,制定灵活的备份策略,实现全自动的备份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2.2 备份系统数据库恢复策略
通过本地的Veritas Server结合Veritas for Databases利用备份数据进行数据恢复。恢复时,Veritas 可以实现多线程的数据恢复,利用Veritas 独特的磁带分类集中存放技术,减少磁带的就位时间,提高数据恢复的效率。
先用最近一次的全备份恢复+恢复最近一次的增量备份+增量备份到断点的ARCHIVE LOG来恢复(要求数据库在ARCHIVE LOG模式下工作)。这种恢复方式比全部用ARCHIVE LOG恢复要快。
如果两份冗余的最近一次增量备份都不可用,可以追溯再上次的增量备份来恢复,然后用增量备份到断点的ARCHIVE LOG恢复。
如果最近一次的全备份恢复都不可用,则利用上个周期的全备份+上个周期的最后一次增量备份+本周期的最近一次增量备份+增量备份到断点的ARCHIVE LOG来恢复。
如果增量备份都不可用,那么用全备份+ARCHIVE LOG来恢复。
2.3 金华电信97系统及营销支撑系统的系统状况
金华电信经过这么多年的信息系统建设,目前已经运行着多个系统,除计费系统有较为完善的备份系统外,其他系统的备份系统都需要完善。其中97系统的机器型号IBM 7040-61R,操作系统 AIX5.2,数据库类型ORALCE8.1.7.4,数据量120G;营销支撑系统机器型号IBM xseries440,操作系统Red Flag Linux Server 4.0,数据库类型ORACLE9.2.0.1,数据量150G。以前,这两个系统的数据备份都是通过逻辑备份(exp)实现并且备份数据管理是分散的,然而一个完善的备份系统必须包含物理备份和逻辑备份两种方式。因此,我们正在实施一个远程
ORACLE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方案
异地在线集中的高效的备份系统,将逻辑备份和物理备份(热备份)相结合,设置了专门的备份服务器。由于97、营销支撑操作系统采用AIX及Red Flag,我们在备份服务器上安装了第三方备份软件Veritias NBU。
2.4 金华电信97系统、营销支撑系统及备份系统总体结构图
对于具体的备份环境和结构,我们结合了Oracle备份技术和LAN环境的SAN备份结构.该系统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以97系统与营销支撑系统为例)
备份系统总体结构图
2.5 备份系统结构图说明
此在线存储系统采用了基于SAN(存储区域网络)的结构,SAN是一种高速
ORACLE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方案
网络或子网络,提供在计算机与存储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存储设备是指一张或多张用以存储计算机数据的磁盘设备。一个 SAN 网络由负责网络连接的通信结构如光交换机、负责组织连接的管理层、存储部件以及计算机系统构成,从而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力度。由于整个SAN系统的数据量比较大,所以备份系统采用SAN结构,将磁盘阵列直接连接到SAN的交换机上,和备份服务器、多台服务器均通过SAN相互连接,利用SAN的高性能来提高备份速度、降低数据备份对网络和服务器的影响。备份系统结构图说明如下:(1)Veritas 服务器(即备份服务器):备份系统是数据安全的关键系统,而备份服务器是备份系统的核心,因此从安全可靠的角度,采用专用的备份服务器,在这台服务器上安装VERTIAS Server端软件,集中管理控制磁带库、定制备份策略、管理备份作业、管理磁带等,同时安装oracle catalog库。(2)备份方案:对97系统购买IBM VERTIAS 备份软件,将数据备份至磁盘阵列上面,备份数据走光纤通道。对营销支撑系统,我们从SAN存储的FATA盘上划部分空间直接挂到系统中,然后直接采用RMAN做备份,以降低成本。之所以采用FATA盘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和FC盘有IO冲突。(3)M300磁盘阵列:在我们的方案当中,我们采用磁盘阵列来代替一贯采用的磁带库。磁盘阵列具有性能高,可靠性高,维护方便等优点。本方案中采用专业存储厂商富士通的中高端存储ETERNUS3000 M300,作为一种面向开放系统的存储系统,ETERNUS3000在性能、容量及连通性等方面将世界标准提高到一个新层次。M300的容量为6T的FC盘,10T的FATA盘。在FC盘上保留所有系统的一份全备,其他的备份在白天定期转移到FATA盘。在FATA盘上保留1-2份全备,其他的定期转移到3583磁带库中。(3)光纤交换机:为了使整个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我们在数据中心采用了被评为最优秀的网络存储产品博科的16口的光纤交换机,在新大楼备份中心采用博科的8口的光纤交换机。(4)磁带库:本方案中的磁带库采用的是原先计费系统所用的3583磁带库。我们定期将FATA盘上的备份自动转移到该磁带库上,做更久的保留。(5)逻辑备份服务器:为了充份利用旧有的设备来提高异地集中备份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我们利用旧有设备IBM 7044-170小型机和IBM 3542阵列来搭建一个逻辑备份系统。所有的逻辑备份都放到该机器上面来,使得逻辑备份和物理备份在物理上开离。这样一来避免了IO冲突,二来提高了备份系统的可靠性。
ORACLE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方案
三、金华电信97系统的数据库备份和恢复
3.1 备份方法
采用Veritas NBU物理备份加EXP逻辑备份。Exp逻辑备份在服务器上直接备份,定期转移到逻辑备份服务器。
3.2 备份策略
备份策略:(1)每周进行一次数据库全备份操作,并定期将FC盘上面的物理备份定期转移到FATA盘上,同时将FATA盘阵上面的物理备份定期转移到磁带库上,至少保存 3 个全备份;全备份时间选择在每周星期六凌晨12:00 开始。(2)数据库采用Archive Log 模式,每天晚上12:00 开始进行增量备份。(3)与数据库的逻辑备份相配合,我们每天进行一次数据的exp备份,即每天做一个完整的数据库EXPORT 备份;备份时间选择在每天凌晨1:00 开始。Exp备份还是备到本机,定期将其ftp到逻辑备份服务器上。
3.3 恢复策略
恢复策略:(1)数据文件损坏或磁盘阵列损坏: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Veritas NBU从FC磁盘阵列中恢复。(2)误操作或对象级逻辑上的损坏: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从exp备份中采用imp恢复。
3.4 性能影响
数据库采用归档模式对97数据库性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在归档模式下,oracle需要将归档日志归档到归档目录(也就是copy)。在IO资源不成为瓶颈的情况下,对系统影响将可以不予考虑。97系统目前的瓶颈在于内存这一块。所以对97系统的性能影响可以不加以考虑。
ORACLE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方案
四、金华电信营销支撑系统的备份与恢复
4.1 备份方法
采用物理备份加EXP逻辑备份。物理备份考虑到VERTIAS 的成本,及该系统的重要程度,我们从SAN存储上划一部分空间挂接至该系统OS上面,然后直接采用RMAN备份。这样备份的好处是成本低,缺点是不便于管理和维护,消耗主机的资源,在主机无法启动的情况下,备份文件无法访问,但备份数据还是完好如初的。
4.2 备份策略
备份策略:(1)每周进行一次数据库全备份操作,采用循环覆盖的方式,共保存 2个全备份;备份时间可以选择在周日晚上11:00进行(由于其采用的是FATA盘,与其他的物理备份不会造成IO冲突)。(2)数据库采用Archive Log 模式,每天晚上12:00 增量备份。(3)与数据库的逻辑备份相配合,我们每周进行一次数据的exp备份,即每天做一个完整的数据库EXPORT 备份;备份时间选择在每天凌晨1:00 开始。
4.3 恢复策略
恢复策略:(1)数据文件损坏或磁盘阵列损坏: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RMAN从磁盘中恢复。(2)误操作或对象级逻辑上的损坏: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从exp备份中采用imp恢复。
4.4 性能影响
数据库采用归档模式对营销支撑系统数据库性能产生的影响也是由于归档进程需要对归档日志进行归档。同时改成归档模式还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归档目录空间的问题,该系统空间足够。如果该系统的IO资源较为充裕的话,则不会对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ORACLE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方案
五、RMAN Catalog 数据库的备份
RMAN Catalog库是整个备份系统当中最重要的信息之一。是在物理备份(Veritas)服务器上建立的一个ORACLE数据库,记录了所有备份的数据库数据文件。如果丢失了Catalog信息的话,恢复将非常麻烦,因此我们也需要对RMAN Catalog库做定期备份。RMAN Catalog库采用逻辑备份,每天直接备份到逻辑备份服务器上。
ORACLE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方案
六、结 语
Oracle备份与恢复及故障研究 第3篇
Oracle数据库是Oracle公司的数据库产品,最新版本是11g。与其他数据库产品相比有很多好的特性,其中最突出的是经济性、高可伸缩性、高可用性以及完善的功能。它采用了Real Application Clusters技术[1],为用户提供了无限的可伸缩性和总体可用性,用户可以把运行Oracle的多个硬件平台组成集群系统,扩充系统的处理能力和性能[2]尤其Oracle提供完善的数据安全保障机制,是数据库管理员的可靠后盾。本文对Oracle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探讨。
1.备份与恢复
1.1备份与恢复概述
计算机中的备份是在可移动介质上创建数据和程序电子拷贝。备份是枯燥乏味的周期性工作,一般应该设置在非工作时间进行,以免影响机器的运行。备份方案可以是完整备份、递增备份或者差异备份。有时遇到特殊的情形,也需要做临时的备份工作。采用何种方法备份,主要从硬件和软件方面考虑。硬件方面,主要考虑选择备份文件用的存储设备和位置。软件方面,则侧重选择备份程序并充分挖掘、利用其功能。数据恢复则是一个把异常数据还原为正常数据的过程[3]。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的目的是因为数据库系统在运行中可能发生故障,轻则导致事务异常中断,影响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重则破坏数据库,使数据库中的数据部分或全部丢失。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在各种故障发生后,数据库中的数据都能从错误状态恢复到某种逻辑一致的状态。
1.2备份分类
Oracle备份主要可分为物理备份和逻辑备份。物理备份是实际物理数据库文件从一处拷贝到另一处的备份。物理备份分为冷备份与热备份。逻辑备份是利用SQL从数据库中抽取数据并存入二进制文件。这些数据可以重新引入原来的数据库,或者以后引入其他数据库。Oracle提供的Export/Import工具可用于进行数据库的逻辑备份。
冷备份又称为脱机备份或者非归档备份。是在数据库保持关闭状态下,把数据库的配置文件、数据文件、控制文件、重做日志文件和归档日志文件复制到其他地方保存起来。
热备份又称为联机备份或者归档备份。是在数据库保持开放状态下对数据库进行备份,热备份的好处是不必关闭数据库,不影响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行,但是热备份的操作要比冷备份复杂。
1.3恢复分类
从一个物理备份中恢复一个已丢失的数据文件的拷贝,然后根据从此刻起的所有归档日志文件与重做日志文件进行恢复,这样能够得到从备份以来发生的所有变化,这种恢复称为完全恢复。
如果归档日志文件有丢失的情况发生,那么数据库只能恢复到这个归档日志文件以前的状态,没有得到从备份以来的所有变化,这种恢复称为不完全恢复。
2.物理备份
2.1冷备份
如果进行冷备份时没有启用归档模式,数据库不能恢复到备份完成后的任意时刻。如果启用归档模式,从冷备份结束后到出现故障这段时间的数据库恢复,可以利用联机日志文件和归档日志文件实现。冷备份示意图如图1所示。
冷备份的步骤如下:
①关闭数据库
②备份所有相关的数据库文件:
数据文件
控制文件
Redo日志
归档的Redo日志
初始化文件
在归档模式下的恢复办法:
①把恢复时刻的当前日志文件、归档日志文件、控制文件保存安全地方,以免它们被旧的日志文件、归档日志文件、控制文件覆盖。
②从备份中恢复文件,并用当前的日志文件、归档日志文件、控制文件代替来自备份的旧日志。
③Oracle检查当前的控制文件和日志文件,发现与所恢复文件中的信息不匹配。Oracle将提示需要数据库恢复。
④通知Oracle利用归档日志恢复数据库。
2.2热备份
热备份是备份数据库的最佳方法,热备份时系统必须工作在归档模式下。转到归档模式后,应立即进行备份。备份时,数据库可以是打开的。可用来全面恢复数据库(可用来在任何一点上恢复)。但是热备份执行过程复杂,不能使用操作系统实用工具拷贝打开的文件,必须使用OCOPY.exe工具(Oracle提供的工具,允许从打开的文件拷贝到磁盘)。由于数据库在使用。所以测试比较复杂。热备份可能造成CPU、I/O系统过载而影响系统的性能。因此,应把热备份安排在数据库不太忙的时候。
热备份的步骤如下:
①拷贝init.ora文件到备份目录。
②把表空间设为备份模式。
③使用OCOPY拷贝表空间,然后结束表空间的备份模式。
④对数据库的每个表空间,执行步骤2和步骤3。
⑤获得一个控制文件的备份。
⑥使用Windows的命令行拷贝工具,把归档的日志文件备份出来。
下面给出一个把表空间设为备份模式,用OCOPY拷贝表空间,然后结束表空间的备份模式的例子。以备份USERS表空间为例:
Sq1>connect/as sys dba
Sq1>alter table space USER begin backup:
Sq1>$OCOPY c:\ORACLE\ORADATA\ORACLE2VUSERS01.DBF
d:\backup\USERS01.DBF:
Sq1>alter table space USER end backup;
Sq1>alter system checkpoint;
要注意的是每次备份完一个表空间数据,都要修改检查点。
3.逻辑备份
逻辑备份采用Export/import工具。逻辑备份能容易快速地进行一个或更多单个表或行恢复。升级数据库、跨平台移动数据库时更加方便。而且数据库可一直运行。
但是要知道,逻辑备份不能代替冷备份或热备份。冷备份或热备份是对物理数据库文件的冷备份或热备份。逻辑备份是对特定的逻辑对象的备份。冷备份或热备份用于数据库丢失的恢复。逻辑备份不可能在导入中应用归档日志文件从而使它恢复到导出执行后的某一时间点。
采用Export/Import备份,除了利用导入/导出工具外,还可以采用命令方式,例如导出指定用户SCOTT的所有信息:
exp userid=system/manager.file=aaa.dmp log aaa.log owner=scott;
4.故障类别及恢复处理
4.1语句失败
由于应用的逻辑错误;试图向表里写入坏数据;试图运行没有权限的操作;试图创建表,但是没有足够的空间分配配额;试图向表里插入或更新数据,引起分配扩展分区,但是表空间已经没有空闲空间供使用时会引起语句失败故障。
解决语句失败问题可以相应的采取更正程序的逻辑流程;修改和重新运行SQL语句;提供必须的数据库权限;用ALTERUSER命令改变用户的配额限制;给表空间增加文件空间等方法。
4.2用户进程失败
由于用户在会话中执行了非正常的断开;用户会话非正常终止:用户的程序产生寻址错误等会产生用户进程失败。
PMON回退事物同时释放由此用户占有的资源和锁以及PMON检测非正常终止的用户进程可以解决用户进程失败问题。
4.3用户错误失败
当用户错误的使用一些命令的时候会产生用户错误失败,例如用户错误的输入“DROP TABLE Employee;”或者“TRUNCATE TABLE Employee;”就会造成用户错误失败。
解决用户错误失败还要从用户自身抓起,要培训数据库的用户,当发生这种失败时要从有效的备份恢复数据库。
4.4实例失败
由于电源造成服务器不能用;硬件问题(如CPU)造成服务器问题;内存问题或者操作系统问题;Oracle的后台进程出现失败(DBWR,LGWR,PMON,SMON,CKPT)等会造成实例失败。
实例失败恢复时DBA不需要做恢复工作只要启动实例,等待数据库直到打开,检查警告文件获得失败的原因。
4.5介质失败
介质失败包括磁盘失败、读写数据文件时的物理问题、文件偶然删除等。介质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小,但破坏性最大。
介质失败恢复策略依赖于选择哪一个备份方法和影响哪一个文件。恢复工作是系统按照DBA的命令完成的,DBA把发生故障前备份的数据库数据装入到系统中,同时根据联机日志文件和归档日志文件记载的内容把从备份终止时刻已成功提交的事务重做。
4.6事务故障
由于数据输入错误、违背安全性条件、违反了完整性限制、并发事务竞争资源导致死锁等原因使事务未运行到正常终止点而夭折,这种情况就称为事务故障。此时数据库系统仍然在运行。
恢复程序要在不影响其他事务运行的情况下强行回滚该事务,即清除该事务对数据库的所有修改,使得系统回到该事务启动前的状态。
4.7系统故障
系统故障将导致所有正在运行的事务以非正常方式终止。此时内存中数据库缓冲区的数据全部丢失,但物理数据库上的数据未受影响。引起系统故障的原因是由于OS或DBMS系统有问题、硬件错误、突然停电等。
系统故障的恢复办法是重启系统后,恢复程序一方面强行撤销所有未完成的事务。另一方面重做所有已提交的事务(可能发生故障时有数据没来得及存入物理数据库),以保证数据库的逻辑一致性。这些由数据库系统的恢复程序自动处理。
5.结束语
许多数据库管理员在发现了问题之后才想起Oracle的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但为时已晚。作为一个管理员,必须要拥有一个合适的备份和恢复策略,养成备份的良好习惯,清楚各种情况之下要采取何种措施,唯有如此,才能把可能导致数据库崩溃的隐患拒于门外,在发生故障时才可以及时的恢复,把损失减少到最小。
参考文献
[1]Oracle公司.http://www.oracle.com/lang/cn/com/lang/index.html.2008.
[2]李海波.Oracle数据库的安全及备份恢复[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4:11.
[3]赵炳.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的实践[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5.
[4]王海亮,王海风.精通Oracle 10 g备份与恢复[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Oracle恢复 第4篇
关键词:Oracle数据库,备份,恢复,恢复管理器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据电子信息化, 数据安全工作不可忽视, 如果数据丢失, 轻则是因恢复数据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严重可能会影响经济利益。所以数据库要做好备份和恢复的工作。
1 分析Oracle存在的故障问题
1.1 语句的故障。顾名思义, 语句故障就是在计算机处理的程序中语句错误的故障, 语句故障致使计算机无法解读语句的意义, 从而产生故障。Oracle数据库中产生语句故障不但会使数据库无法正常运行, 还可能导致数据的丢失。语句错误一般有:编写的语句逻辑思维上存在错误, 输入的数据不符合规定, 或者储存空间不足等。1.2运行过程中的故障。这种故障是指数据库运行时的错误, 表现在运行数据库程序时被停止了操作程序, 这种故障依据不同计算机的不同配置会产生不同故障。这种故障发生之后, 数据库将没有办法向下操作。1.3用户方错误。这种故障是Oracle数据库较为频发的故障问题, 就是因为用户对数据库的相关操作不符合规范, 使数据库无法正常运行。1.4实际故障。时机故障是数据库自身结构引起的故障, 一般情况表现在电源突然关闭或者是CPU受到破坏, 后台程序崩溃等。
2 数据库备份还原的必要性
Oracle数据库具有强大的系统功能, 因为它可以灵活的适应各种应用平台, 所以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中。由于信息化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如果保护不安全及其容易受到病毒的侵害, 在此期间一旦数据库的数据丢失, 会给相关单位带来很大的损失, 甚至数据库瘫痪, 为了确保数据库安全运行, 做好数据库的备份还原是最根本性措施。
3 Oracle数据库的备份
就数据库的备份问题, 本文总结为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物理备份, 第二种是逻辑备份, 第三种是RAMN系统备份。依照数据库的不同工作模式还可以在物理备份上区分为两种模式, 一种是归档与非归档模式。归档模式指的是联机和热备份, 非归档模式是脱机和冷备份, 具体联系见图1。物理备份一般是对数据库的有关物理文件进行备份, 其中物理文件包括日志文件、参数文件和控制文件等等。逻辑备份是使用Oracle的系统程序把数据库内的有关数据进行导出, 并保存到OS文件中。3.1脱机备份。冷备份也是脱机备份的一种, 脱机备份是在用某些命令符关闭了数据库之后进行的备份方式。数据库管理员把全部的数据文件以及日志文件等传输到其它的设备当中, 这种备份方式想要恢复的话, 只要在原来的位置下覆盖原文件就可以。因为脱机备份只需要复制文件, 所以速度相对来说比较快, 整档也十分方便。单是缺点在备份时候, 数据库只能进行备份工作, 不能运行其他的程序。3.2联机备份。因为脱机是在没有用户访问数据库的时候运行的, 不能确保数据库的数据不会发生变化。所以想要实时备份就要使用联机备份。对于长时间工作的数据库来说, 由于不间断的使用无法关闭, 所以就必须使用联机备份的方式。联机备份有两种备份方式:第一种是完全备份, 把所有的数据全部进行备份, 避开没有用过的文件, 这种完全备份不方式对日后的增量的备份方法没有影响作用。第二种是增量备份, 它之备份修改使用过的数据模块。联机备份的优点在于在数据库备份的同时, 用户仍然可以使用数据库, 但是必须要保证操作准确性。3.3逻辑备份。逻辑备份是使用Oracle export把数据库中的对象导出, 后期在用Oracle import导入到数据库中。这种备份方法其实就是中间利用一种媒介进行传递, 属于逻辑备份。3.4 RAMN恢复。使用这种备份方式需要RAMN提供数据库恢复命令符。使用resrore与recover命令, 要想把数据库的表空间恢复, 首先要把表空间脱机, 之后在进行联机处理。
4 数据库的还原
还原数据库技术把数据库恢复到备份时候的状态, 再在备份的基础上使用归档文件更新数据库文件。可以总结成以下两种方式。
4.1介质恢复。介质还原是Oracle数据库数据还原中最常见的一种还原方式, 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介质还原方法。下面两种方法是介质还原包含的两种方法。数据文件介质还原, 当前的数据文件产生产生破坏多半会采用这种方式, 未经使用的文件如果丢失了, 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对其进行还原工作, 任何的恢复手段都要确保数据还原后的准确性。然而若是想要真正的实现数据的还原还需要在数据备份的基础上, 在数据还原期间适当的加入人工操作。在使用文件介质还原时要确保恢复数据的稳定性。块介质恢复跟上边的文件介质是恰恰相反, 在还原数据期间是在线的状态, 这种还原方式可以使数据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还原工作。4.2实例恢复。实例故障的还原方式全程是全自动化, 由Oracle自身系统自动完成, 数据还原期间不需要人工操作。把缓冲出来的数据全都记录到文档中的同时把数据库系统退回到未工作时候的状态, 这样能确保恢复的数据的准确和完整。不管是使用何种恢复方式, 都要依照数据库备份情况和实际的分析, 相同的原理是在数据恢复过程中保障数据不会丢失。
5 基于数据库备份恢复的思考
一般来讲, 对于数据信息量较大的数据库, 有很多的原因会使数据丢失, 所以要根据不同的设备环境和特征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库备份和还原的方案, 主要针对数据的非主观丢失等情况。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工作主要就是对数据的复制保存, 以防止在意外情况下造成数据的丢失情况。对于数据库管理人员来说, 主要工作便是维护数据, 做好数据库的备份和还原工作。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 数据维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数据库管理员在平常工作中, 一定要及时的备份还原数据库资料, 确保数据库的安全准确性, 提高数据的可管理性。
结束语
由于社会上各行业的市场竞争加剧, 数据的安全性对一部分企业为来说极其重要, 所以数据的完整性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数据库管理员对数据的备份和恢复手段也越来越多, 也在不断的开发新的数据还原备份等方法。但是短时间、高质量完成数据的还原才是最基本的。本文主要分析了数据库中比较常发生的故障, 以及数据库备份和还原的方式方法。面对数据库备份还原的工作目标, 有关工作人员还是要制定完善的数据库管理计划, 有效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在实际的工作中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 选择各自适合的备份方法和还原方式, 尽量在最短时间恢复完整准确的数据。
参考文献
[1]萨师煊, 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万莉.Oracle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14) .
[3]孙善志.探讨Oracle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策略[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30) .
[4]胡铁峰.浅谈Oracle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21) .
Oracle恢复 第5篇
1 Oracle数据库的介绍
Oracle数据库这种管理系统是一种关系型的数据库。Oracle数据库这种关系系统在运行中具有比较好的移植性, 在使用期间方便、快捷, 而且功能性也比较强, 它在各种微机环境下都能适用。 所以它对于数据库来说, 是一种可靠的、 效率比较高的、 适用性比较强的解决方案[1]。Oracle数据库具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处于世界地位水平之上的数据管理功能, 它在数据库管理功能中进行处理的方向上实现了分布式管理, 在进行更合理的运用和创造过程中, 就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究, 从而掌握Oracle在各个机型中相关的技术知识。 Oracle数据库在功能管理中有很多特点, 这种完整性的数据管理系统在应用中能够将大量的数据合理的进行解决和处理, 实现数据的长期保存, 还能进行数据的实时共享, 从而保证数据在应用中的安全、可靠性。 Oracle这项技术的产生已经开始应用到各个领域, 特别对于一些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大的就业前景, 主要具有两方面的优势。 一方面, Oracle这项技术的就业面比较广, 这项技术应用在各个企业单位与相关政府机构, 在金融行业、电信行业以及政府中的发展更久远、发展的目标更强大。另一方面, 选择的职业方向也更多, 学好Oracle这项技术以及将它应用在对数据的管理方向上、对系统的开发方向上、对数据模型的建立方向上等。
2 Oracle数据库的备份模式
Oracle数据库在备份方式上主要有三种标准模式。 分别为脱机备份、联机备份以及逻辑备份。 脱机备份与联机备份这两种模式都属于物理备份, 它在进行分化过程中是通过数据库的工作模式来完成的。脱机备份也成冷备份, 它属于非归档模式的一种;而联机备份与之相反, 它又称热备份, 这是企业常用的一种备份方式, 通常使用RMAN备份工具, 制定备份策略, 定期备份, 属于归档模式的一种。 这两种模式在Oracle数据库的物理备份中同属于一种模式[2]。 这两种物理备份在数据库分析中只是针对文件进行的, 对一些逻辑主要内容并不考虑。对于逻辑备份来说, 这种备份方式是实现文件的形式拷贝, 是导入与导出两种备份模式的产生, 是文件进行读取与文件写入的两种方式, 由于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 所以在读取与引入中产生的数据不同, 所以者三种备份方式在操作系统中比较重要。
2.1 脱机备份
脱机备份在操作系统中, 主要是通过拷贝技术来进行的, 如果数据库出现关闭期间, 都可以将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复制, 从而保障因故障产生丢失数据的现象。这种拷贝技术还可以还原数据库中的文件, 从而保障文件在运行中的稳定状态。 数据库中的这些文件也可以进行全部备份, 特别是数据库中的所有文件、控制文件、数据库在运行中的日志文件[3]。但脱机备份在备份期间要注意到, 必须将数据库关闭才能进行备份, 如果没有关机就进行备份, 执行的数据库文件就不能有效的实现备份。具体的脱机备份方式在操作过程中必须要在系统能够提供的服务管理器下运行, 首先要关闭正常的备份, 然后将整个数据库备份到一个目录或文件夹中, 最后启动数据库。 实现的脱机备份方式速度比较快, 归档的方式也比较方便, 但在备份期间, 数据库只能进行备份, 并不能实现其他的数据库任务。
2.2 联机备份
联机备份是在没有用户对数据库进行访问时进行备份的, 它是一种不一致备份方式, 是在数据库文件与控制文件读取期间进行的不一致备份。 因为有些数据库在运行中是不能进行关机的, 在这种情况下要进行数据的备份模式, 就要对数据文件进行不一致的者表空间。 联机备份在形成方式上主要有完全备份与增量备份, 对于完全备份来说, 它是一种集中备份的数据模式, 但不包括那些不常使用的数据。如果在归档期间进行备份时, 日志文件与控制文件发生重做现象, 这期间数据库服务器就会备份所有的文件。 对于增量备份来说, 它只对已经被修改的文件进行备份。联机备份在数据文件与空间上进行备份实现的速度比较快, 用户不需要关机就能执行备份。 但联机备份在进行期间, 要实现良好的备份表空间状态, 就要将原来的状态实施恢复, 从而保障数据库再进行启动时免受覆盖的现象。
2.3 逻辑备份
逻辑备份主要是导入与导出两种数据库模式。对于数据库的导出来说, Oracle中的程序用来读取和输出的, 它可以将数据库中保存的信息导出到指定的位置。 逻辑备份在操作方式中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种在导出中要对指定的表进行备份, 一种在导出中利用全库方式对所有的对象进行备份, 另外一种在导出中将用户要指定的所有数据进行备份。 在导入数据库过程中, 由于它是一种逆过程所以要先将导出文件进行读取, 然后才能恢复数据库[5]。
3 Oracle数据库的备份研究
3.1 管理好备份中所需要的储存介质
为了防止原有的备份数据库丢失, 在备份期间就要管理好所需要的储存介质, 可以将备份中的主要内容、日期以及介质的编号进行整理和分类, 以免在恢复时弄错介质。对需要的储存介质进行备份, 为了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出现损害的现象, 最好备份两份以上, 如果发生这种数据丢失现象还可以利用另一份将数据库进行恢复。已经备份好的储存介质还要与计算机设备放在不同的地方, 以防止因意外事故发生影响计算机损坏。
3.2 设置好数据库的归档模式
当数据库在Non Archive Log模式运行期间, 要实现一致性的数据库备份方式, 在备份期间一定要先关闭, 不能运用联机中对日志的存档进行重作, 在数据库恢复的时候只能恢复到最近的一次备份点, 以免在Oracle数据库失败期间还可以将最近的数据库进行备份。当数据库在Archive Log模式运行期间, 不仅要对数据库实现一致性备份, 还要对数据库的打开情况进行备份, 这种情况下要运用联机备份方式。这种备份数据库的联机方式、日志文件的存档重作方式, 不仅能使用户在提交上恢复了所有的数据, 保证日志在时间与系列号处的恢复和整理, 而且利用归档模式下的有效备份, 可以将数据库恢复到某一个时间点, 还使数据在恢复中增加了灵活效果, 防止故障发生期间导致数据的丢失现象[6]。
3.3 备份多个控制文件
根据数据库控制文件的多元化, 在Oracle数据库备份与恢复过程中, 要实现控制文件的多个备份方式,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 对多个控制文件进行备份主要利用在不同的物理磁盘上, 因为控制文件在数据库备份方式上, 主要是运用Oracle数据库来引导的, 所以实现多个控制文件的备份方式, 不仅能够使物理磁盘在发生故障期间得到有效的保障, 还能使其他的控制文件在运营上实现数据库的恢复处理。 另一方面, 进行定期的联机备份操作, 主要对备份的数据库文件、控制文件以及归档日志文件。在备份对数据库文件期间, 备份的频率、恢复数据的时间具有明显的差异, 如果数据库文件在备份时发生的频率比较高, 在恢复数据库过程时, 日志信息改变的也就越少, 所恢复的时间也就越短。
4 Oracle数据库的恢复
数据库在恢复中的实现技术, 它在恢复过程中。首先, 将数据库恢复到原有备份状态上, 然后, 根据已经备份好的数据, 在日志事物中进行归档和重做, 从而使副本文件更新到失败之前的数据库状态。 恢复数据库这种方法的利用主要分析存在的问题, 本文从实例恢复与介质恢复两种方式[7]上进行阐述。
4.1 实例和崩溃恢复
对于实例故障的恢复来说, 它经常出现的故障现象是由于电源问题导致的服务器不可用现象、由于CPU出现的故障问题、由于内在故障问题以及Oracle数据库在后台运行中出现的故障问题。这种恢复方式为了使数据库更准确、一致, 不仅可以将所有数据输入到数据文件中, 还可以将所有没有提及到的数据以及事物回退掉, 在进行实例恢复期间, 整个过程都是利用Oracle系统来完成的, 它改变了人力在数据库上的执行操作, 实现了自动化的系统模式。 进行实例和崩溃恢复的主要目的, 主要将失败的实例实现缓存、重做线程, 它在已经记录的、关闭的信息中来实现的。这种方式在运行中是一种自动化、重做信息的接受方式, 如果Oracle系统在内部中出现实例和崩溃故障, 它能够实现自动数据的恢复, 而不需要人为来实施操作。
4.2 介质恢复
介质恢复这种操作方式是Oracle数据库在使用管理中常见的, 这种形式主要是数据文件的介质恢复与块介质恢复[8]。对于数据文件的介质恢复来说, 它主要对发生损坏与丢失期间的数据进行恢复, 也能对不使用Offline Normal选项离线进行恢复。 在一般情况下, 由于实例恢复与介质恢复在数据文件中能够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 所以对数据文件进行介质恢复期间, 不仅需要还原以前的受损文件、使用归档和在线进行重作日志, 还需要利用人工直接干预、需要将数据库中的错误介质自动启动以及将Oracle系统内部中的控制进行恢复等。对于块介质恢复来说, 由于它是运用RMAN进行的一种独特介质恢复系统。当数据库处于可用在线期间就要还原数据块;如果数据文件中部分数据块处于限制、损坏状态, 就要进行故障解决。
随着系统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 数据信息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要, 要提高数据信息的安全保障。 就要对Oracle数据库的备份及恢复理论进行有效的学习, 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 根据实际的数据运行情况, 从而找出相关方式进行解决。
摘要:Oracle数据库系统在业务数量上比较大、对数据的储存空间也比较大, 它是一种系统性的数据库系统。它在运行上可以进行多种平台的操作方式, 目前在我国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果要使数据库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 在数据应用范围上就要注意到, 对数据的管理工作要进行实时的备份工作和恢复工作。文中, 介绍了Oracle数据库的含义, 阐述了Oracle数据库在备份工作于恢复工作中的重要模式, 不断进行讨论和分析。不仅避免了数据信息的丢失现象, 也保证了数据库技术在信息时代中的建设地位。
关键词:Oracle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奕华.Oracle数据库的备份及恢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办公自动化, 2015, 04:32-35.
Oracle恢复 第6篇
传统数据库系统依据数据模型的特点分为层次数据库、网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三种。最早出现的是网状数据库系统,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1961年成功开发的IDS (Integrated Data Store) IDS, 具有日志和数据模式的特征。但该数据库系统只能在GE主机上运行, 并且只有一个数据库文件, 数据库所有的表必须通过人工编码来完成。在数据库发展史上, 网状数据库占有重要地位。层次型数据库系统是在网络型数据库之后而出现的, 典型的层次型数据库系统是IBM公司在1968年开发的IM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MS是IBM公司研制的最早的大型数据库系统。虽然网状数据库和层次型数据库已经能够很好地解决了数据的集中及共享问题, 但在数据独立性上仍有很大欠缺。使用者在对这两种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取操作时, 仍需要了解数据的存储结构, 明确数据存取路径。国际国内的主导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有Oracle、Sybase、Informix和INGERS。这些产品都支持多平台, 如UNIX、VMS、Windows, 但支持程度不一样。IBM的DB2也是成熟的关系型数据库。但是, DB2是内嵌于IBM的AS/400系列机中, 只支持OS/400操作系统。SQL Server则只能在windows上运行, 开放性差。Access数据库则适用于数据量较小的数据应用, 安全性比不上其他类型的数据库。Oracle数据库是一款为网格计算而设计的数据库系统, 它集成了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各种优势, 又融入了网格计算的各种新的新能特点, 用户可根据不同使用特点选择相应的数据库。
2 ORACLE数据库备份概述
Oracle数据库系统的优点是支持大数据、多用户高性能事务处理, 该数据库具有良好的硬件环境独立性, 能够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操作系统。Oracle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备份分为物理备份和逻辑备份两种。其中, 物理备份主要是通过转存储数据库物理文件 (如数据文件、控制文件、归档日志文件等) , 将组成数据库的文件从一处拷贝到另一处的备份过程, 通常是从一种存储介质到另一种稳定存储介质。Oracle数据库系统的物理备份可分为冷备份和热备份。而逻辑备份通常是利用数据库提供的导出工具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并另存于二进制文件的过程。逻辑备份使用导出工具EXP。
3 Oracle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研究
上文中所述ORACLE数据库两种数据备份方式的优缺点如表1中所示, 可以看到各备份方式均存在优点和缺点, 用户可根据实际应用环境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备份与恢复方式, 亦可组合使用, 下面以某工作站数据库应用为例, 尝试探讨上述几种数据备份与恢复方式的可行性。
3.1 Oracle数据库系统逻辑备份与恢复
使用exp/imp导出/导入三种方式:
1) 表方式, 可将指定的表导出备份。
2) 用户方式, 可将指定的用户的所有对象导出。
3) 全库方式, 将数据库中的所有对象导出。
下面介绍逻辑备份与恢复的方法:
C:>exp system/123@orcl full=y file=d:orcl.dmp, log=d:orcl.log
执行语句后将数据库完全导出, 用户名system密码123, 并将导出结果和日志保存到d盘。
C:>copy/y d:orcl.dmp\192.168.1.1D$orcl.dmp
C:>copy/y d:orcl.log\192.168.1.1D$orcl.log
执行语句后将d盘的数据库备份文件和日志文件拷贝到磁盘阵列上进行保存。
如数据库出现问题或发生故障, 可将数据库备份文件放入备份数据库服务器, 执行如下语句, 将数据库备份文件导入到备份空数据库中。
imp system/123@orcl file=d:orcl.dmp full=y
3.2 物理备份之冷备份及恢复
冷备份是指数据库处于关闭状态, 将这一稳定时刻的数据库系统相关文件转移到安全的区域, 当数据库出现问题或损坏时, 再将之前备份的数据库相关文件从安全区域拷贝回原来位置的备份方式。
数据库冷备份步骤如下:
1) 以管理员身份登录数据库
C:>sqlplus/as sysdba
2) 关闭数据库
SQL>shutdown immediate
3) 将数据文件、控制文件和联机日志文件拷贝到安全区域, 将D:oracleproduct10.2.0oradata路径下以数据库名命名的文件夹拷贝到安全区域
4) 重启数据库
SQL>startup
如数据库受损, 首先关闭数据库, 将安全区域的数据库文件复制到数据库服务器D:oracleproduct10.2.0oradata路径下, 重启数据库。因数据库需要实时处于工作状态, 故数据库冷备份只能在数据库初装或有备份数据库情况下适用。
3.3 物理备份之热备份及恢复
Oracle数据库的联机日志记录在数据库上进行的所有活动。后台进程将以一种循环的方式写这些日志文件。处于非归档模式下, 当循环写入最后一个日志完成后, 就重新写入第一个日志。因此, 在非归档模式下唯一的数据库恢复办法就是使用冷备份。而处于归档模式下, 当redo日志写满时, 后台进程就开对写满日志进行归档。因此, 可以使用热备份和点恢复。
数据库热备份步骤如下。
1) 通过视图查看数据库是否在归档模式下:
SQL>select log_mode from v$database;
如果不是归档模式, 则将其改为归档模式, 方法如下:
SQL>shutdown immediate (关闭数据库)
SQL>startup mount (开启mount模式)
SQL>alter database archivelog; (将数据库改为归档模式)
SQL>alter database open; (启动数据库服务)
如果Automatic archival显示为“Enabled”, 则数据库为自动归档方式, 无需操作, 否则需要进行人工归档, 或者将归档方式改为自动归档。
关闭数据库, 在参数文件中加入如下参数。
LOG_ARCHIVE_DEST_1=ORACLE_HOME/admin/0816/arch
然后, 重新启动数据库, 重启后的数据库将以自动归档方式工作。
注:当数据库处于归档模式时, 必须要确保指定的归档路径可写, 否则数据库会自动挂起停止服务, 直到对所有日志信息进行归档后才可以使用。另外, 为创建一个有效的数据库文件备份, 当数据库创建时, 必须对全数据库的数据文件进行一次冷备份。
2) 直接对整个数据库进行备份, 首先进入rman:
Rman>backup database format‘E:oracle backupbackup_01’;
3) 数据库归档日志备份步骤:
首先对当前日志进行归档, 然后归档所有日志文件:
Rman>Backup archivelog allformat‘E:oracle backupbackup_02’delete input
4) 数据库控制文件备份步骤:
Rman>backup current controlfile;
通过上述步骤, 完成数据库物理热备份。
数据库热备份的恢复步骤:
首先关闭数据库, 然后将数据库启动至mount状态, 将数据库的备份文件和归档日志的备份文件放到指定的备份目录下。
Rman>restore database;
Rman>recover database;
SQL>alter database open;
通过上述步骤完成对损害数据库的数据文件恢复。
4 结论
确保数据库安全稳定运行是维护工作的重点, 通过对Oracle数据库备份与恢复可行性进行研究, 能够看出逻辑备份一般用于有规律的日常备份场景;物理备份中的冷备份一般用于数据库能够暂时关闭或者配合热备份使用的场景;物理备份中的热备份一般用于数据库访问量小, 或者需要实现表空间及库文件级的备份场景。因此, 建议在数据库初装后进行物理冷备份, 启动后可使用物理热备份及逻辑备份相结合的方式对数据库进行备份, 并结合Oracle提供的各种工具使数据库备份和恢复变得简单。当然在实际的数据库备份和恢复应用中, 会有很多复杂情况出现, 这就需要在具备大量日常实践经验的同时, 针对不同情况, 为保障数据具有最大可恢复性和最短恢复时间的原则去进行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方案设计及实现。
参考文献
[1]秦靖, 刘存勇.Oracle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2]何玉洁, 王晓波, 车蕾.数据库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3]潘敏, 傅扬, 史晓翠.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的分析[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0, 10.
Oracle恢复 第7篇
Oracle数据库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被广泛应用。 简而言之,Oracle数据库在诸多企业所保存的相关信息中是非常关键的。 为了进一步确保Oracle数据库的安全,以防出现意外, 需要对Oracle数据库进行备份处理。Oracle数据库系统拥有一个强大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而其高效以及安全的优势使得数据库在各种高端网络技术中处于优势地位。 Oracle数据库管理员需要采取正确的解决方式,有效降低数据库的发生故障频次,在数据库遭到破坏时及时恢复相关数据,继而将相关损失降到最低, 在更高程度上保证用户的安全以及用户的利益。 总而言之,数据库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备份功能以及恢复功能,进一步保证了系统的高效性以及价值性。
2 备份策略确立
在Oracle数据库中,其主要的恢复策略分为几种:其一,注重介质的管理;其二,工作模式设成自动归档;其三,采取多个物理键;其四,培养备份的习惯。 从注重介质的管理角度来看, 对介质的相关管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 需要将数据库内容进行信息分类管理;其二,在介质管理的基础上能够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计划安排,防止数据再次出现丢失。 从备份的主要目的角度来看,为了不影响相关数据的使用,需要将丢失的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 举例来说,对数据采取多重备份的处理措施。 在将数据储存的过程中,千万不要选择相同的计算机地址, 此举是为了防止计算机软件以及计算机硬件故障等问题, 也是为了防止更多损失情况的出现。
2.1 分析备份需求
根据数据管理系统建设的基本情况可以分析威胁数据安全的相关因素,继而分析其具体需求:首先,需要具备灵活方便的可扩张能力;其次,需要具备良好的备份数据可恢复性;最后,保持业务的连续性。 灵活方便的可扩张能力从字面意思来看,主要是根据数据库的基本数量来进行一定程度的升级,简而言之,在阴性环境基础上进行扩张。 良好的备份数据可恢复性的字面意思就是将备份管理进行数据的统一,在此基础上能够充分保障好数据的可靠性,继而将数据恢复工作做到极致。
2.2 备份设备选型
根据相关数据路分析备份需求,本文的主要是采用IBM存储备份管理软件TSM作为备份管理软件系统,继而能够有助于支持备份数据管理。 IBM存储备份管理软件TSM是为了解决企业级的数据而设计的备份解决方案, 能够为电信以及金融等大型企业解决备份管理问题。 IBM存储备份管理软件TSM的管理结构以极其高度的操作平台支持以及自动储存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为企业提供可扩展以及自动化的备份管理系统。IBM存储备份管理软件TSM的数据传输格式,经过相关加密处理之后拥有独特的二进制格式, 在数据备份以及数据恢复的过程中进行相关的数据校验工作,在此基础上保证数据备份以及数据恢复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准确性。
3 备份方案实施
3.1 冷备份
在数据库以正常的方式关闭后,进行相关备份主要分为两类:其一,脱机备份;其二,冷备份。 从数据库正常关闭的状态来看,冷备份利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内的相关拷贝命令对需要的相关数据文件进行高效备份。 假如计算机数据路不慎出现相关故障,需要立即将拷贝好的相关文件覆盖到原文件中去。 除此之外,由于数据库需要保证全天不停止的运行状态,此时冷备份的相关工作又需要在数据库关闭的条件下进行相关操作,所以在进行相关工作之前需要多次检查计算机备份系统的状态。
3.2 逻辑备份
数据库在二进制文件当中需要将逻辑备份模式相应地导入计算机当中, 继而利用数据库的相关操作工具。 逻辑备份在三种模式中进行导出:其一,全库模式;其二,用户模式;其三,表模式。 上述所说的三种模式都比较灵活方便以及靠谱,其中采取辅助备份的工作模式能够帮助计算机系统进行相关数据的备份。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采用逻辑的方式来展开导入数据方法能够实现不同操作系统平台的转移操作,尤其是对物理备份情况能够进行有效的逻辑备份工作。
3.3 RMAN备份
RMAN是一个由Oracle提供的外部工具, 专门用来对数据库进行备份与恢复操作。RMAN通过在目标数据库中启动Oracle服务进程完成备份任务。 创建RMAN备份的具体步骤:(1) 在数据库服务器安装TSM Client产品的路径下, 编辑相关的OPT文件, 建立起RMAN备份与TSM备份管理软件系统的连接;(2)创建RMAN备份恢复目录数据库,以保存备份索引信息;(3)启动RMAN恢复管理器, 在连接目标数据库的同时连接至恢复目录数据库中。
4 Oracle数据库恢复
数据库恢复以备份工作为基础前提,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恢复即将丢失的数据;其二,达到备份时的相关状态。 从恢复策略的角度来看,往往使用的策略方式有介质修复以及故障修复等。 在数据库恢复相关工作期间,不需要任何人力参与,计算机数据库系统能够自己运行。 此种自动运行的方式对缓冲数据有着详细记录的作用,与此同时能够有效地保存在数据库文档之中。 从上述角度来看,数据库的工作状态能够将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完整性发挥到极致。 举例来说,计算机故障恢复未完全成功时,则需要安全以及稳定的进行逻辑备份工作,继而恢复已经崩盘的数据库。 上述方式有效利用了在线数据库的文档记录模式,但是却没有在编辑文档工作中很好地完善相关备份工作。 此种方式既有效减少了人工参与的时间, 也降低了数据丢失的可能性。 介质恢复中主要通过块介质恢复以及数据文件介质恢复。 块介质恢复过程中较为特殊,需要设置为在线状态,一旦文件的损坏在设置的范围内可以直接采取此种模式。 但是此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缺点,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对数据本身有清楚的认识,继而能够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恢复数据的相关任务。 从数据文件介质恢复来看,此种方式与块介质恢复状态工作相反,需要设置为离线状态。
应用最为广泛的是RMAN不完全恢复。 在RMAN中可以通过不完全恢复将数据库恢复到一个指定的时刻、 指定的SCN或应用了指定日志顺序号的归档重做日志后的状态, 即从时间、SCN或日志顺序号三种方式中选择一种作为恢复终止标记。
以指定还原时间的恢复方式为例说明:
第一步,关闭目标数据库;
第二步,启动目标数据库到MOUNT状态;
第三步,启动RMAN恢复管理器,以具有Sysdba权限的用户身份登录目标数据库,同时连接至恢复目录数据库;
第四步,进行基于时间的RMAN不完全恢复;
第五步,因为使用恢复目录,因此需要注册目标数据库的新复本。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Oracle数据库系统会发生相关故障问题,直接对用户工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做好Oracle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工作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王志力,李小飞.高校教务管理系统Oracle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2,11(8):115-116.
[2]曹文琴,朱海燕,刘映球等.基于Oracle数据库容灾技术的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2,34(21):61-64.
[3]邱云飞,王雪,丁艺博等.Oracle数据库备份文件有效性检测设计方案[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2,29(3):94-97.
[4]胡率,陈燕熙.ERP系统数据库备份策略研究及增量备份模式的实现[J].湖北电力,2013,37(2):64-66.
Oracle恢复 第8篇
数据库的备份就是数据库信息的一个拷贝,它包含着数据库中一些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将来恢复数据库时都是必需的。[1]不同的数据库,其重要信息是不同的,对ORACLE数据库而言,这些信息包括控制文件、数据文件、以及重做日志文件等。备份和恢复是两个相互联系的概念,备份就是将数据信息保存起来,以防止意外发生;而恢复则是当意外事件发生或某种需要时,将已备份的数据信息还原到数据库系统中去的过程。
2 热备份分析
热备份是当数据库打开并对用户有效时的OS级的数据备份。热备份只能用于归档(ARCHIVELOG)方式的数据库。热备份没有必要备份联机日志,但必须是归档状态;在实例恢复的时候,可能需要用到归档日志;所以当前联机日志一定要保护好或是处于镜像状态。如果当前联机日志的损坏,对于数据库的损坏是巨大的,只能以数据的丢失来进行数据库的恢复工作。热备份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①可在表空间或数据文件级备份,备份时间短。②备份时数据库仍可使用。③可达到秒级恢复(恢复到某一时间点上)。④可对几乎所有数据库实体作恢复。恢复是快速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在数据库工作时仍可恢复。
热备份的不足:①不能出错,否则后果严重;②若备份不成功,所得结果则不能用于时间点的恢复;③因难于维护,所以要特别仔细小心,不允许“以失败而告终”。
3 恢复过程
我院数据库备份采用双机热备,时间为每天晚上的六点。但由于中途停电,导致热备不成功,出现中断,我们应用原有的备份数据库中的控制文件和归档日志成功恢复了数据。
恢复过程如下:
(1)在原服务器上DBA Studio中关闭数据库,然后运行svrm-grl,执行:Connect internal/oracle shutdown immediate;//(不能用abort)
(2)拷贝以前的有效的数据库全库备份和最新的控制文件到备份服务器相应的子目录。
(3)在原服务器上用system/口令进入SQLplus>下,执行:alter system switch logfile;//目的是将在线日志归档。
(4)拷贝所有的归档日志文件到备份服务器相应的子目录。
(5)在备份服务器上执行:startup mount recover database until cancel;//(或recover automatic database;)
先选择auto,尽量恢复可以利用的归档日志,然后再次执行:
recover database until cancel
这次输入cancel,完成不完全恢复,也就是说执行两次。
如果成功,就能看到sqlplus逐条读入归档日志并写入数据库的画面。
(6)在备份服务器上执行:
alter database open resetlogs;打开数据库
(7)在备用服务器上执行:shutdown immediate;
(8)完全备份备用服务器的数据库
说明:①这种办法恢复的数据库是一致的不完全恢复,会丢失当前联机日志中的事务数据;②这种方法适合于归档数据库并且有可用的数据库全备份;③恢复成功之后,记得再做一次数据库的全备份。
至此,恢复工作完成。
4 结论
为了避免系统突发事故所带来的巨大损失,要意识到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重要性。[2]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出相关的备份策略,当数据库出现故障时依据备份的策略作出及时、有效的恢复策略。要在出现故障时能够实现数据的完全恢复,就要有所准备。数据和日志是数据库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实际的应用中,在部署一个数据库系统的存储时,有必要将数据和事务日志分开,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将两者置于相互独立的物理磁盘中。[3]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在上述恢复过程中没有提到控制文件,但是它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系统恢复的进程正是根据控制文件中包含的最新的LOG SEQUENCE NUMBER确定需要重做的事务。从这次故障我们可以看出,日志的数据恢复过程比数据本身更为重要,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首先将日志做数据冗余处理。因为数据丢失可以利用历史备分和日志来恢复数据,而联机日志丢失必然要导致数据的恢复不完全。而在利用历史备份对数据库进行恢复时,我们需要注意:不能对控制文件进行RESTORE操作,否则会导致数据库的不完全恢复;其次,为了确保控制文件的可用性,最好联机在不同的物理磁盘上保存多个副本。
摘要:本文给出了医院ORACLE数据库在热备份过程中的断点恢复及操作过程的方法。通过控制文件和归档日志来恢复数据是一种基本的方法。本文指出了实现完全数据恢复的实施策略,结合实际剖析了一个典型的数据恢复范例。
关键词:ORACLE,热备份,中断,恢复
参考文献
[1]余以胜.ORACLE数据库备份解决方案的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6,[1]:118-121.
[2]冯遵委,刘伟成,赵鼎鼎,史百战.Oracle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时代,2006,[7]:57-58.
Oracle恢复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