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英语的
农业科技英语的(精选12篇)
农业科技英语的 第1篇
1 农业科技英语的特点
农业科技英语(English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农科英语,是科技英语的一个分支,具有逻辑严密、客观性强、严谨规范等总体特征。其专业性强,长句多,使用大量的专业或半专业的农业词汇。
1.1 专业性强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每个行业在长期工作实践中都已形成各自的行话与惯用语,农业也不例外。农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包括农、林、副、牧、渔业。其中的专业词汇和术语专业性很强,没有专业背景会对一些专有名词产生误解,甚至在翻译时张冠李戴。如在美国泛滥成灾“亚洲鲤鱼”,其实是中国的鲢鱼。又如蒙骗了国人几十年的“美国大杏仁”,其实是扁桃。
1.2 新词涌现词汇量大
据统计,英语词汇有200万个左右,其中50%是新词。根据《伯恩哈特词典伴侣》的统计,每年进入其计算机数据库的新词和新义多达1 500~1 600个。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迅猛,传统农业逐步向精准农业发展,信息技术广泛用于农业,崭新的专业词汇不断涌现。如:build a resource-conserving、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promote restoration of the ecosystems(促进生态修复)、anti-leak filtering system(防滴过滤系统)、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农业信息化)等。
1.3 语法结构复杂
农业科技文字中为了使篇章结构紧凑、逻辑严密,使用了许多的长句复杂句,有的一个段落只有一句话。这些长句中会有从句、独立结构、非限定动词、后置修饰等复杂结构,被动语态会被频繁使用,这些都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2 目前农业科技翻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很多译者在做农业科技的翻译过程中,专业知识储备不够,翻译程序不知变通,忽略2种语言的种种差异,导致翻译出来的句子是中式英语或英式汉语,经常闹出笑话,让人哭笑不得,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2.1 翻译人员缺乏农业专业知识
众所周知,目前很多译者毕业于英语相关专业,对农业知识了解甚少,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出现大量的望词生义的现象。如:land reform应译为“土地改革”,而不能译为“草地改革”或“农业改造”。大学《土壤学》课程中出现的“肥”这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翻译方式,肥料为fertilizer,底肥为base manure,追肥是topdressing等;因此,对于农业专业翻译而言,只有语言基础,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很容易出现错误,译出来的文章让业内人不满,让一般的读者摸不到头脑,这是农业英语翻译必须补充的东西。
2.2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在漫长的岁月积淀中,各个民族和国家有着不同历史背景和发展经历,语言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文化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历史文化背景,否则会出现许多的错误,如在科学巨著《中国科学史》上,李约瑟教授认为中国西夏时期党项族人民就已经会使用蒸馏器酿制蒸馏酒就属于对中国文化理解的问题[1,2]。又如国外使用的是威妥玛-翟理斯式拼音法,如果直接按照中国汉语拼音方式翻译会出现许多啼笑皆非的效果,如把蒋介石(Chiang Kai-shek)被改名为“常凯申”。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翻译成费尔班德等。据《圣经》记载,“龙”是罪恶的象征。英美人对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无法理解[3]。
2.3 滥用网络翻译软件
随着网络发展的日新月异,很多的翻译软件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利用它们除了查单词外,还可以翻译整段文字,很是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工作和学习效率。但客观事实是很多人对此过度依赖,更有甚者,把需要的文字用翻译软件翻译后不作任何调整改变直接拷贝来用,其实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译文往往很多存在错误,如果译者不经过自己的思考,根本是无法使用的。尤其是涉及农业科技专业知识的,一些翻译软件没有人类的思维模式,既不会思考也不会分析,只是从单纯的字面意思来翻译,最终导致逐字对译中国式英语,无逻辑性可言,如把“王致和腐乳”译为king with the result that with the milk of curd,导致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不太明白其表达的真正含义。因此,要合理地用好这把“双刃剑”,扬长避短,为我所用。
3 农业英语的翻译策略
3.1 利用互联网核对背景知识
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出现了大量提供专业知识的网站如维基百科、谷歌学术等,可以轻易对翻译的对象和内容特别是专业词汇及专业理论进行网上核对。非专业人士的解释存在一些问题,可以利用Web of knowledge等一些专业科学数据库进行检索及修正。一些学科的知识可能未能出现在互联网上。因此,应尽量选择一手材料,一定要在图书馆查询原始文件记录,减少翻译时因为背景知识不全产生的错误。
3.2 合理应用翻译网站、软件
可以使用翻译网站和翻译软件对草稿进行初步翻译,但是要慎重选择相关网站。无论是翻译软件还是翻译网站的作用都只是词语翻译出来。因此,按照英文的句子习惯写规范的中文句子,再利用翻译软件就可以得到结构合理、句式通畅的翻译结果。
3.3 熟悉有关的翻译理论
掌握常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了解农业英语翻译的特点。一般来讲,能够直译的尽量直译,原术语的含义一定要明确而直接地反映。不能直译,可以不拘泥于原文的词句,但要概念明确、易懂易记。比如a dry cow,照字面直译是“一头干巴巴的牛”,这与原含义“不产奶的母牛”相差甚远。“旱育秧”因语言空缺而找不到丝丝入扣的英文对应词,可用释义的方式译成raise rice seedlings in dry nursery。无法用汉语语句对应的外来词,可以音译,如gene(基因)、Yorkshire(约克夏)、EⅠNi-no(厄尔尼诺)等[4]。
4 结语
总之,要做好农业科技英语的翻译工作,就得多查阅专业文献资料,熟悉农、林、牧、渔等专业知识,多实践,并不断总结经验,遇到不懂的知识和术语多查。勤于请教专家,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具有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考据求证、译风严谨的治学态度。
此外,本文所提及农业英语的翻译方法是建立在一定农业英语本身基础之上的,不能僵硬地“定格式”地到处套用,应学会活学活用。只有根据语境的需要灵活处理,并辅以其他一些翻译手段,才能得到“信、达、雅”的译文。浩瀚的中国文化没有成为国际学术的主流,只能被动的适应西方标准,是中国农业科技工作者的遗憾。因此,应努力创新积极发表英文文章,参与国际间学术交流,介绍中国农业的发展成果、思想策略,提高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实现中国人心中的中国梦。
摘要:随着农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农业科技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技术保障,农业科技成果已经成为全球人类共同的财富。相关的科技知识被英中互译向全世界传播,以适应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的需要,然而有些翻译和原文含义相差很远,甚至完全误导读者。分析了目前农业科技英语的翻译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翻译技巧。
关键词:农业科技,英语,翻译,特点,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1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
[2]王进玉.敦煌石窟西夏壁画“酿酒图”新解[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6(3):9-15.
[3]伊玲.论林业科技英语翻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0(1):84-86,90.
科技的英语作文 第2篇
To begin with, the science can help us to relieve excessive stress and tension by providing a temporary escape from a day-to-day life. In a world that has increasingly focused on turning everyone into millionaire, to cope with the current social trend, people crave being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 larger world and widening circles. Work-related stress, for example, has become a major problem which plagues all of modern people. In the most cases, the TV or computer, which were invented by new technology in the 20th century, can not merely help us lessen stress accumulated from an individuals demanding work life but are also fun to indulge in, is a sound and viable plan.
In addition to eliminating people’s tension, the development of telephone and internet has improved our life styles. In other words, the science can allow us to meet friends of diverse background by an interesting and effective means. Especially, the age of a student or, better yet, the stage of the personal development of a student has to be considered when they have no leisure time and opportunity to widen circles and learn how to interact socially and behave in a group of their peers.
Finally, it is undeniable that continuously developing technologies have brought tremendous benefits, especially in learning area. Learning has in many ways become easier than has ever been before. Take learning English for example, In the past, few students owned tape recorders, and learning materials were scarce as well. But today, tape recorders get more and more inexpensive, and diversified learning materials are readily available. On the other hand, new devices, such as MP3 or MD players, are offered in market, and relevant learning materials (MP3 files) are easily and freely downloadable from the Internet.
浅议科技英语的特点 第3篇
关键词:科技英语 特点
科技英语是一种严肃的书面语,叙述客观,表达确切,语言简明,流畅自然,逻辑严密。这些特点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而且在叙述时要开门见山,让读者立即抓住文章的重点。严复提出的“信”即忠实地保持原文的内容和风格。“顺”则是赋予译文以通顺、流畅的表达方式。科技英语翻译的首要标准是“信”,但不可唯“信”而不“顺”。
一、词汇特点
科技英语是工作者彼此进行学术交流、向广大读者介绍科学知识时习惯运用的一种语言体裁。科学工作者注重效率,习惯用最少的词汇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因此科技英语中的词汇也有它独特的词汇特点。了解其词汇特点,有助于我们的阅读和翻译。科技英语中词汇的来源主要有三种:借用外来词、日常英语词汇赋予新义、新造词。在科技英语当中,大部分的科技词汇直接来源于拉丁语和希腊语,我们熟悉的词science和technology分别来自拉丁语和希腊语。
二、词类转换特点
词类转换是科技英语的显著特点之一,“用得当,译得通”,不然译文可能生硬晦涩。
词类转换不仅可以把名词转换成动词,形容词转换成名词,也可以把主语转换成宾语、定语,译成谓语。例如:
A large steam engine may have as much power capacity as 100,000 horses大型蒸汽机的功率可达100,000马力。
Water has a greater heat capacity than sand水的热容比沙大。
三、句法特点
科技英语中使用较多的是祈使句、陈述句和长句。
1在阐述命题、接题、解释实验、说明设备的使用方法、介绍流程时常用祈使句。如:
For user programming instruction,refer to the programmer Information Section 对于用户的编程指示,请参阅“编程员信息部分”。
2科技英语中要表示一些定义、定律和定理,要描述实验过程和阐述自然现象。因此大量使用陈述句。如: All radiant energy has wave like characteristics所有的辐射能都具有波的特征。
3科技英语中还常有长句和复合句来表达复杂的内容和概念。
四、修辞特点
科技英语不以激发读者的感情为目标,但不少作者为了使文章有趣易懂也采取用些修辞手法。
1比喻。在科技英语中,比喻修辞格应用十分广泛。如:
The inventors also suggest that the system could watch traffic to help catch stolen car
发明者还说,这种系统还可以盯住来往的车辆,发现被盗的汽车。“ watch” 是“注视”“看守”的意思,traffic是抽象名词,指“交通”,比喻来去的车辆。本句把这个系统监视来往车辆犹如人在注视一样,让汽车司机小心谨慎,遵守交通规则。
2借代。借代的特征是联想和想象,达到表达形象、生动的修辞目的。例如安装在飞机上的能接受放大信号,其内部结构不明的记录装置,外表的颜色是黑色的,形状似匣子,因此得名为“黑匣子”如:
Today,it can be said that wheels run AmericaThe rubber tires of the automobile move America through work and play今天我们说,美国是靠汽车轮子运转的,汽车的四个轮子载着美国人去上班,去游玩。America表示整体概念,用来代替部分,即美国公民,使语言富有幽默感。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学科、新领域应运而生,科技新词汇大量涌现,大大增加了科技翻译的难度。
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掌握科技英语的特点,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也要注重对汉语能力的培养,愿此论文为大家科技英语的了解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张梅岗科技英语修辞[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庄传异英汉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朱利勇,朱志娟简论科技英语的词汇特征[J]中国科技报,2005(24)
4邓颖涛论科技英语的翻译[J]平定山师专学报,2003(6)
农业科技英语的 第4篇
1 背景
1.1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的历程
第一阶段(1949—1978年):解放初期,我国农业国际合作主要以服务国家外交为主,到1978年为止,除参加一些由农业国际机构组织的活动外,中国农业仅与50多个国家有往来,农业国际合作的范围和区域都非常有限。
第二阶段(1979—2001年):我国开展“引进来”为主的农业国际合作形式,开始和一些发达国家展开农业经济技术合作,农业“引进来”获得一定收获;同时,国家着手农业“走出去”政策,开始大力开展国际农业贸易活动。
第三阶段(2001年—):大力开展“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农业国际合作政策,农业多边、双边交往日益密切,农业国际贸易增长迅速,中国农业国际交流合作翻开了新篇章。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统计,截止到2013年,中国已与140多个国家、机构和金融组织建立了农业合作关系,签订各类农业国际合作多边、双边协议100多个;与逾50个国家成立了农业合作委员会或工作组[1]。
1.2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现状和问题
1.2.1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现状
1)中国目前已与全球100多个国家、组织和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关系。我国农业国际合作业务包括引进大量农作物品种资源、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国外智力和推动农业科技人员国际农业交流。截至2008年,我国从国外引进农作物品种资源10万多份;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国外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自1994年8月份起,国家实施了“948计划”;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07年年底,我国仅各类涉农访问学者、留学生、培训人员已向外派出14 000多人次,请进农业专家30 000多人次。
2)国家坚持推行农业“走出去”的政策。在农业“走出去”政策的带动下,展开品种与技术的输出、对外农业技术示范、境外试验示范等农业合作项目,如在亚非拉一些国家兴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并不定期派遣相关专家、技术人员协助他们培养农业人才。
3)农业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规模持续扩展。一方面,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农业通过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优惠贷款总额接近120亿美元;同时,中国农业积极招商引资,仅2011年,农业外商在中国实际直接投资额就高达20.1亿美元。另一方面,加入WTO后,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和对外援助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尤其自2006年国家提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农业对外投资步伐明显加快。首先,投资领域更加广泛,涉及农林牧渔多个行业和领域。其次,投资地区分布更广,我国农业在全球近10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和大洋洲。其三,投资主体多元化,模式多样化。投资主体由过去国有企业独资承担转变为当前的民营企业为农业“走出去”新生力量的格局,投资方式也逐渐由独资发展为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并存。最后,投资层次也有所升级,从最初的合作开发资源向资本合作经营转变。另外,截至2009年,中国已经帮助发展中国家兴建了221个农业援助项目,包括农场、农业技术实验站和推广站、渔牧业、农田水利等项目。
4)农产品对外贸易迅速增长。我国加入WTO后,对农业进出口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农产品贸易增长迅猛。据统计,仅2011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607.7亿美元和948.9亿美元;农产品贸易总额从2001年的274.54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1 866.6亿美元[2]。目前,中国跃居世界第三大农产品贸易国、第三大进口国和第五大出口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势头喜人。
1.2.2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存在的问题
1)虽然我国农业国际合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目前与发达国家及大型跨国公司的合作与交流还有待进一步拓展,我国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对象还局限于国际机构和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不利于对发达国家农业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利用。
2)农业对外投资存在不少困难,“走出去”的对外投资涉农企业、组织层次较低,很多还不具备与跨国投资企业竞争的能力。境外农业项目往往投入资金大、回收周期长、风险管控难度大,因此相对于欧美农业跨国集团,我国对外投资主体在资金、人才和管理方面处于劣势,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要求。
3)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尚不能满足农业国际合作的要求,制约着农业国际合作的发展。从农业科技人才的专业结构看,我国缺乏熟悉WTO农业知识产权以及各国农业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农业人才;从专业构成上看,单一型人才多,而知识面广、适应性强,既懂农业技术、又懂外语和推广的复合型人才少[3]。有些农业人才研发力量很强,但英语能力极为薄弱,缺少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同时,也不利于国内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推广。
就农业科技人才英语能力来讲,他们的英语水平普遍较差或层次不齐,部分人知识老化,满足不了工作要求。受传统“填鸭式”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农业科技工作者不具备语言输出技能,无法进行涉外交流;另外,英语的重要性也没有得到农业科技人员的普遍认可,它通常被认为是一门边缘学科。因此,不少农业科技人才专业技术精良,外语技能欠缺,制约着农业国际合作的深入开展。
2 英语能力的提升对农业和农业科技人才的现实意义
我国农业国际化发展依靠农业科技人才。农业依托农业科技而发展,而农业科技的提升最终依赖农业科技人才整体素质的提升。农业国际合作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我国农业将继续拓展“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广度和深度;在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过程中,国家提倡实施更加开放的农业国际合作人才政策。纲要中提出要完善农业国际合作系统人员的选人用人机制,将政治过硬、业务精良、外语精通和具有实干精神的复合型干部选拔到人才队伍中来[4]。显然,在农业国际合作的新形势下,业务精良、外语精通的新型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是我国农业发展趋势所需。
1)具备较强外语能力的农业科技人才有利于促进农业国际交流。掌握一定外语技能是农业科技人才进行农业国际研究和交流的有力保障。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统计,全世界约三分之二的科技文献是用英语写的;全世界各种国际会议多半使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因此,英语水平低对人才深造和进行国际交流是一个严重的障碍。掌握较强的英语技能,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科技人员外语文献查阅能力、提高对国外引进农业技术的消化和吸收力度。农业人才突破语言障碍,有助于进一步拓宽我国农业国际合作渠道和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2)业务精良、外语精通的农业科技人才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保障。要更快更好地发展农业,必须借鉴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依托农业科技来发展农业。作为一门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在农业国际合作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农业人才利用英语可以更好地分享国际农业科技资源,汲取先进的农业管理理念;另一方面,农业科技人才通过英语这一语言载体协助我国农业科研成果、农产品“走出去”。掌握英语技能的涉农工作者在深入了解国际农业规则和标准、他国农产品贸易政策的基础上,为我国农业国际贸易争取机遇,为产业发展和农产品国际贸易创造更好的平台,提高我国农业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
3)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是农业科研人员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从农业科技人才个人发展层面来讲,英语对其个人职业发展也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全国农业科技人员职称晋升政策中对农业科技人员英语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早在1998年7月份,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前身———人事部发布了《关于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的通知》,通知规定,自1999年开始,除文件规定的外语免试对象外,在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时,所有晋升职称人员必须参加相应级别的、统一的职称外语考试,考试合格者方能评聘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3 提升农业科技人才英语能力的思考建议
3.1 相关部门或组织需建立一套能付诸实践的英语培训工作机制或方案
1)从思想上加强农业国际化的宣传,强化农业科技人员英语学习意识。目前,许多农业人员还认识不到英语对我国农业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因此宣传当前农业国际化的良好势头、农业国际化发展的新要求,使农业人才切身感受到英语能力对农业国际合作深入开展和个人职业发展均有积极意义。与此同时,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加大对既懂技术又懂英语的农业科技人才突出事迹的宣传,鼓励更多人学习英语。
2)农业管理部门需整合资源,发挥其“外引内联”作用。针对许多农业单位、企业缺乏专业的英语培训资源和设施等问题,一方面,涉农单位、企业可以依托国内各高校、英语培训机构的师资队伍和设备资源,开展联合办学,直接对科技人员进行专业的外语培训,提高人才英语能力,包括举办短期集训班、网络学习班、委托培训班等;另一方面,选派爱岗敬业、业务技术能力较强的人员参加农业国际会议、出国考察、国际合作项目或其他涉外活动,为他们提供英语实践机会。
3)加大对英语培训资金的投入,建立多渠道的投、融资人才培养资金机制。由政府财政出资引导,鼓励、吸引企业、社会等赞助,建立农业科技人才英语培养基金,为农业国际发展的人才储备提供经费保障,用于上进心强有发展潜力的农业科技人才的英语培训,消除他们对培训资金的顾虑。
3.2 英语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多样性
坚持“专业+英语”“基本技能+阅读、听说重点夯实”的培养形式。农业科技人才英语培训既要专业又要实用。在提高他们语言基本功的同时,还需将一些能满足他们实际工作需求的课程列入其中,如国际贸易英语、商务英语、涉外法则、农业科技英语翻译等。另外,农业科技人才英语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交流,最普遍的技能就是口头交流和文献查阅;因此,农业人才英语培训应重点集中在听说和阅读技能上。教学内容要结合时代发展,主动适应国际农业合作对人才的要求。
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种语言培训都离不开文化意识的渗入。脱离文化的语言交流是盲目而无意义的,只有具有跨文化意识的人,才可以在国际交流中减少文化冲突和误解,提高交际效率。
语言依附于文化,文化负载于语言。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外语教学中必须导入文化因素。美国著名语言学家C.Kramsch曾在其著作中指出:“在语言学习中,文化并不是排在口语、听力、阅读和写作教学之后可有可无的第五种技能,从开始学习外语的第一天起,文化就始终渗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文化知识的欠缺往往会限制人们语言能力的发挥,进而引起交际中的文化障碍。因此,在农业科技人才的英语培训中,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很有必要。
3.3 从大学教育和继续教育双渠道进行农业科技人才英语能力的培养
在农业人才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农业科技人才从业后的英语继续教育,更不能忽视大学教育中对英语能力的培养。大学是我国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改革涉农专业英语课程,开设专业英语课,重点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方为农业科技人才大学英语教育改革良策。
4 结语
农业国际合作和交流愈来愈密切,中国农业势必继续深入推广“走出去”“引进来”政策,深化农业国际合作。农业科技人才必须与时俱进,只有提升自身英语能力,才能在不同国家和文化所组成的合作交流中应对自如。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培养一批业务精良、外语精通、满足时代要求的农业人才,为“三农”服务,为国民经济建设做贡献。
摘要:当前,中国农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不断拓宽农业对外开放的程度,加强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合作与交流是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农业国际化发展对农业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农业科技人才不仅要精通农业专业知识和技术,还应具备较强的英语能力,为我国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有力支撑。笔者针对中国农业国际合作趋势和农业科技人才英语现状,提出提升农业科技人才英语水平的现实意义以及建议。
关键词:农业国际合作,探讨,农业科技人才,英语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吕立才,庄丽娟.中国农业国际合作的成就、问题及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9):37-40.
[2]赵其波,胡跃高.中国农业国际合作发展战略[J].世界农业,2015(6):178-184.
[3]杨庆先,漆雁斌,王燕.对农业科技人才开发的几点思考[J].科技与经济,2005,18(4):52-53.
农业科技英语的 第5篇
科技英语文体的变化与科技摘要的英译
根据科技英语文体变化的`趋势,从主语、语态和美感三方面探讨其变化的特征,举例说明这些变化对科技论文摘要英译的具体影响和应注意的问题,以使译文更规范,提高科技论文摘要英译的质量.
作 者:林亦园 作者单位: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福建,福州,350108刊 名: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10(3)分类号:H205关键词:科技英语文体 变化 科技摘要 英译
科技英语的文体特征及翻译策略 第6篇
【关键词】科技英语 文体特征 翻譯策略
科技文体是自然科学和技术人员从事专业活动时使用的一种文体。科学著作、学术论文、实验报告、产品说明书都属于科技文体。科技文体不以语言的艺术美为追求目标,而是讲究逻辑的条例清楚和叙事的准确严密。粗略来说,科技文体可以分成正式科技文体和科普文体。
翻译原文:
①Hydrocarbon exploration (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s the search by petroleum geologists and geophysicists for hydrocarbon deposits beneath the Earth's surface, such as oil and natural gas. ②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re grouped under the science of petroleum geology.
③Visible surface features such as oil seeps, natural gas seeps, pockmarks (underwater craters caused by escaping gas) provide basic evidence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be it shallow or deep in the Earth). ④However, most exploration depends on highly sophisticated technology to detect and determine the extent of these deposits using exploration geophysics.⑤ Areas thought to contain hydrocarbons are initially subjected to a gravity survey, magnetic survey, passive seismic or regional seismic reflection surveys to detect large-scale features of the sub-surface geology.⑥ Features of interest (known as leads) are subjected to more detailed seismic surveys which work on the principle of the time it takes for reflected sound waves to travel through matter (rock) of varying densities and using the process of depth conversion to create a profile of the substructure. ⑦Finally, when a prospect has been identified and evaluated and passes the oil company's selection criteria, an exploration well is drilled in an attempt to conclusively determine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oil or gas.
译文:
①油气勘探(或石油和天然气勘探)是指石油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寻找地下的油气藏,如石油和天然气。②油气勘探属于石油地质科学。
③油苗、天然气渗出、麻坑(由于天然气逃逸行成的海底凹坑)等明显的地表特征提供了油气生成(于地表或地下深处)的基本依据。④但是,大多数勘探依赖于地球物理高尖端技术来探测和确定油藏的范围。⑤ 一开始对于预测有油气的区域,一般采用重力测量、磁力测量,无源地震法或区域反射地震法来检测地下整体地质特征。⑥了解产油层的特点(称之为线索)需要进行详细的地震测量,计算反射声波穿越不同密度物质(岩石)的时间,并且运用的深度转换创建地下地层剖面图。⑦最后,如果油藏的开采价值在经过定位和评估之后,通过了石油公司的筛选标准,将钻探勘探井以确定石油或天然气是否存在。
这是一篇对石油产业描述的文章。是比较典型的科技英语文体。翻译的过程体现了科技英语词汇、词法、句法、和篇章结构等4方面的文体特征同时结合使用了一些翻译技巧。
一、词汇
词汇是语言结构中的一级语法单位,也是承载语言意义的最基本单位,因此正确理解、翻译石油英语专业词汇也就成了正确翻译石油英语的前提。隶属于科技英语范畴的石油英语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词汇方面具有区别于其他科技文体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词汇的专业性、简洁性、抽象性、形象性和跨学科性。
1.大量使用专业术语。
使用专业术语可以避免含糊不清和一词多义,增加了科技文章的学术气氛。文中的专业术语分为2类:①石油专业专有名词,如reservoir油藏pockmarks麻坑,recovery采油.对专业术语的翻译应该注意规范化,凡约定俗成的译名,不要随意更动。②来源为普通词汇,但赋予了新的词义,如表1中列举了石油英语中常见的普通词术语化实例、普通词义、中介义素及规范译名。表1石油英语中普通词汇术语化示例
2.普通词汇翻译与篇章意义结合。
例1:
ST: Over the lifetime of the well the pressure will fall, and at some point there will be insufficient underground pressure to force the oil to the surface.
TT: 在油井整个运行周期里油井的压力会下降,当压力下降到某个压力值,压力就不能把油举升到地面。
CNKI网上词典对“lifetime” “寿命,终身”等,如果译者翻译为“寿命”,语义上也能够为读者接受,但是考虑到科技英语翻译的规范性,为求译文更加准确专业,最后选择“运行周期”,从而使译文更加通顺,也容易被相关的专业读者所接受。
例2:
ST: Visible surface features such as oil seeps, natural gas seeps, pockmarks (underwater craters caused by escaping gas) provide basic evidence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TL:油苗,气苗,麻坑(由于天然气逃逸形成的海底凹坑)的是油气生成最基本的证据。
虽然“underwater craters” means的字面意思为“水下火山口,弹坑”。但是通过查阅专业资料,我们知道麻坑过去一般是指深度在35m之内,直径在10~200 m之内的圆形或者椭圆形海底凹坑,直径超过250m的则被称为“大麻坑”,直径在千米级别的则被称为巨型麻坑 (Pilcher R, Argent J. 2007.) 所以,这里虽然看起来是“火山口”但是翻译为 “海底凹坑”更为准确。
二、词法
科技英语词法方面的主要特征就是其名词化( Nominalization)倾向. 广泛使用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抽象名词,运用这种动词的名词化手段,能有效地简化叙事的层次和结构,减少使用句子和从句的频率,使行文更直接、紧凑和简洁. 这些名词的汉译往往要转译为汉语的动词,才会使译文通顺,符合汉语的习惯。所以广泛采用名词连用形。
例3:
SL: Recognition of generative depressions is achieved by overlaying organic fades maps and maturation maps of each key petroleum source horizon.
TL:根据纵向分布的主要烃源岩的有机相图和成熟度图可以准确识别产油拗陷。
句中recognition是动词recognize的名词化,把具体的行为上升为抽象的概念,从而使recognition of generative depressions形成一个复杂、抽象的整体概念;状语部分也有两个名词化结构,由by引导,做each key petroleum source horizon的修饰语。名词连用也可简化语言结构,使文章言简意赅。名词连用形式多采用直译法。
三、句法
1.广泛使用被动语态句式。
科技英语的叙述对象是事物、现象和过程,其注重的是其叙述的客观事实,强调的是所叙述的事物本身,而不需要过多地注意它的行为主体是什么。这时使用被动语态不仅比较客观,而且便于集中精力对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
译成汉语的主动句或汉语的无主句。科技文体注重表述客观事实、过程和结果,故常用被动语态。但英语常用结构被动式,少用意义被动式;与此相反,汉语则常用意义被动式,少用结构被动式。翻译石油英语中的被动句时,应注重英汉语被动结构的差异,采取灵活处理的方式译为汉语的无主句、主动句、被动句、把字句和是字句。值得一提的是,在笔者一搜集的500多句石油英语的被动句语料中,译为汉语无主句和主动句的超过70%。
例4:
SL: Estimates of the recovery factor cannot be made with a degree of reliability until a reasonable amount of production history has been accumulated.
TL:譯文:只有积累了足够的采油史资料,才能对采收率做出可靠的估算。
根据汉语的思维习惯,行为必然由人来完成,这种不言自明的思维方式使汉语表达时常隐藏动作的施事者一,而更多地关注受事者一。句中的两个被动结构estimates } } } be made和production history has been accumulated,强调的是动作行为,故而可以译为汉语的无主句。
2.长句使用较多。
例5:
SL:A permeability trap bed occurs When reservoir and impermeable beds are separate zones of the same bed differing in permeability, the reservoir bed being permeable the upper and lower beds impermeable; an example might be a permeable sandstone whip becomes tight because of fine silt which closes the openings between the grains.
TL:当储集层和非渗透性盖层分属同一岩层的不同渗透性的独立带时,就会出现渗透性圈闭,因为储集层是渗透性的而上下盖层则是非渗透性的;比如由于细粉砂堵塞了颗粒之间的孔隙而变得致密的渗透性砂岩。
四、修辞的特点
1.多采用一般现在时和现在完成时。翻译原文7句话中有1句是现在完成时,其余6句都是一般现在时。其中一些是叙述过程,一些叙述客观事实或科学定理,或通常发生的行为。当其用一般现在时,给人以“无时间性”( timeless)的概念,以排除任何与时间关联的误解。现在完成时则用来叙述已有的发现或研究成果。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加入语气助词“的”表判断或时态副词“总、总是、常、常常、往往、每每、一向、始终、都、现在、此时”等。
2.修辞手法单调。英语的文学体中有很多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夸张(Hyperbole)、明喻(Simile) ,隐喻(Metaphor}、借喻(Metonymy)、拟人(Personification)和对照( Contrast)等等。但是这些手法在科技英语却很少见。若过多采用文学上的修辞法,会破坏科学的严肃性。
3.广泛采用逻辑联系语。本篇中有明确表示逻辑关系的关系词有in addition, however, again, after, while,还有隐性的逻辑关系,如第4句是用“祈使句+and”句型表示因果关系。
五、结语
石油英语涉及而非常广泛,且专业性强,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无论是石油勘探,钻井技术还是石油法律条文,石油贸易等无小需要采用专业对等的语言形式来传达原文信息。本文通过分析石油科技英语的文体特点和术语构词的特点,对比分析科技文体的英汉翻译,提出了相应的对于翻译策略,以便更好地为石油行业的跨国交流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翟天利.科技英语阅读与翻译实用教程[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03:5.
[2]戴文进.科技英语翻译理论与技巧[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56.
[3]Houp,K.W.&T.Pearsall.Reporting Technical Information (5d'edition ).[M].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84.
浅谈科技英语的翻译 第7篇
目前, 在科技界进行的国际学术交流中, 英语作为主要国际语言已经被确认。据统计, 世界上用英语出版的科技杂志大约有三万多种, 用英语撰写的各种学术报告科研成果约占75%的科技资料。
一、什么是科技英语
什么是科技英语?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解释。比如, 科技英语是介绍科技知识, 交流科学思想所采用的一种英语文体;是一种用来描述科技资料的种种现象和行为的英语体系。也可以说, 它是现代英语中的一个概括性的功能变体名称, 属于一种说明性、议论性、想象性或劝告性的文体。科技英语广义的交流范围是专家与专家、专家与学生、专家与平民。
科技英语来源于普通英语, 它的基本词汇、语法规律和普通英语是共同的。科技英语, 或称科技语域, 包括无数在不同层次上的次级语域, 如医学英语、数学英语、化学英语、植物学英语等。每个语域都形成了自己的文体特点, 但是所有这些语域又都有科技的共性特征。
二、科技英语的语言特色
典型的科技英语是专家与专家交流的书面性英语。它已成为一种具有自己的独特表意方式的语言。根据不同的笔调和用词风格, 可以把科技英语著作分为:通俗文体、半科技文体、科技文体。
通俗文体属于科技小品文, 在文字上比较接近文学语言, 专业术语少, 语言比较活泼生动, 常用口语话的词语。半科技文体一般采取平铺直叙的方式说明事物, 使读者学到科技方面的知识, 如教科书中的语言即属此类。科技文体的文章主要针对本专业的科学技术工作者, 所含专业术语多, 内容往往比较抽象复杂。
1. 科技英语的正式文体多用正式书面语表达
这是科技英语的一个重要特色, 既用于笔头, 也用于口头。如常用absorb代替take in, obtain代替get, cardiopathia代替heart disease。
2. 科技英语的主要功能是传播科技知识和科技信息
这是科技英语的第二个特色, 即科技英语不是为了取得特殊的美学效应和欣赏效果。因此, 它要求精确严密地阐明事理, 常常会出现一些复杂结构或长句;它要求语篇各个部分以及各语义成分之间的关系条理清晰, 层次分明, 结构严谨, 逻辑性强。必要时, 还常以图表、公式和代码等简略形式来表示各种语义及逻辑关系。
3. 科技英语主要功能的实现靠科技词汇
科技英语之所以能传播科技信息,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的是科技词汇。所以, 众多的科技词汇和专业术语是科技英语的另一个语言特色。根据用途, 可以把科技英语词汇分为4类:学术词汇、准科技词汇、公用科技词汇、专业术语词汇。
学术词汇本身并不表示具体的科技内容, 它们是科学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综合、推理、结论、报告以及各类学术论著中比较通用的交际词汇, 学术性比较强。学术词汇在科技英语中使用区域较广, 其中大部分在普通英语中也使用, 如responsible、experim ent、fact、exam ination等。
在英语中, 有些词汇可以由日常英语词汇的含义演变成科技英语词汇的含义, 或者由科技英语词汇含义演变成日常英语词汇的含义。这类词汇就叫做准科技词汇。在语义上, 它们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当分别用于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时, 可表示不同的意义, 表现了明显的多义性。如failure的普通意思是“失败”, 而在医学上是“衰竭”的意思, 用普通词汇suppression (镇压) 可指萎缩 (医学) , 用thrill (一阵毛骨悚然的感觉) 可指“心脏震颤音” (医学) , 用普通词汇pregnancy (富有意义) 可表示怀孕 (医学) , 普通词汇fault可指“断层” (地质) 。
所谓公用科技英语词汇, 就是具有跨学科性质的词汇, 而且在不同的学科中表示不同的意义。如transm ission能表示机械方面的变速器和医学上的传染;gum bo在植物学上指的是秋葵荚, 在地质则是强黏性土。
专业术语词汇是指那些某一语域中特有的专门术语。其特点是专业化程度高, 词义范围明确, 是科技语域的主要特征。其最大的特点是单义性。如医学上的hem plegia偏瘫、supinator旋后肌、动物学上的anestrus乏情期、ophiolgy蛇学、hologram全息照片、atom原子。
4. 科技英语在语法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体特点
这是科技英语的第四个语言特色, 其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时态、动词的被动语态、非谓语动词、名词化成分。
(1) 时态。就时态而论, 将医学教科书和科研论文相比较是有差异的。据统计, 教科书中的一般现在时态与一般过去时态之比约为27∶1;而医学期刊上科研论文中的两种时态对比约为1∶1。这是由于医学本身是一门科学, 其教科书论述的主要是客观事实和规律、知识的现状以及如何为人类所利用。对这类情况的描述要用一般现在时态。而医学科研论文则不同, 它所涉及的是患者的病史、用过药物的情况、做过的检查、试验、治疗的结果以及实验的结果等, 这些均需用一般过去时态, 有时要用现在完成时态进行描述。
(2) 语态。就语态而言, 语域的内容涉及客观性事物、概念和过程。这些均是该语域描述的对象, 因此常被选为主位放在句首做主语, 而行为者是谁通常并非描述的对象, 所以常以被动语态的形式将之省略。这样做, 同时也摆脱了个人的主观感觉和判断。据国外有人统计, 在英语论文中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要比普通英语高。科技文体是描述客观性, 切忌主观因素和主观色彩。被动语态是文字表达客观化的手段之一, 这在英语科技文体中表现得特别突出。
(3) 非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短语在科技英语文章中使用最频繁。尤其是分词做修饰成分乃是科技语域的主要特征之一, 作用主要是适应科技语域语言简洁的需要, 把主谓成分都完整的小句缩略为非谓语动词短语 (非谓语动词形式包括动词不定式、现在分词、过去分词) 。
(4) 分词化。科技语域的名词化成分增多是其发展的突出特征之一。名词化是将过程特别是将物质过程名词化, 使小句级转级成为名词词组。各个名词词组之间由关系过程连接起来, 组成一个新的小句缩略为非谓语动词短语。
初探化工科技英语的特点 第8篇
关键词:化工科技英语,特点
1 科技英语语篇中专业词汇多, 给理解造成很大的困难, 但实际上还是有规律可寻。首先从词汇上就不难发现
(1) 它的词缀出现频率高:diatomicdi+atom+i c;digi-techdigital+technology, 另外H-hydrogen, N-nitrogen, O-oxygen等都是以-gen结尾;Ne-neon, Ar-argon, Kr-krypton, Xex-enon, Rnradon等惰性元素及C-carbon, B-boron, Si-silicon等都是以-on结尾;而He-hellium却是以-ium结尾, 这一点与多数金属元素的词尾-ium相同, Li-lithium, Na-sodium, K-potassium, Rb-rubidium, Cs-cesium, Be-beryllium, Mg-magnesium等。同时注意, Mg-magnesium与Mn-manganese, Clchlorine与Cr-chromium等拼写的差异, 以及N i-n ickel, Cobalt, Zn-ainc, Momolybdenum, Pt-plaitimum, Hg-mercury等的特殊记忆。[1]
(2) 掌握无机物名称的关键是牢记住表示元素和数字的前缀以及表示化合物类型的后缀, 如:carbon monoxide一氧化碳, titanium trichloride三氯化钛, silicon tetrafluoride四氟化硅, vanadium pentoxide五氧化二钒, tungsten hexachloride六氯化钨, rhenium heptasulfide七硫化二铼。
(3) 掌握有机物名称规律的关键是以上常用数字前缀和-ane烷, -ene烯, -yne炔, -yl基, -anol/alcohol醇, -anal/aldehyde醛, -anone/ketone酮, -anoic acid酸, ester酯, ether醚, phenol酚, -ose糖, ase酶, amine胺等表示化合物类型的关键字[2]。
(4) 按照不同产品的方向有相应的术语:如surfactants表面活性剂涉及的术语有, sulfuric acid硫酸, sulfonating磺化剂, sulfanilic acid氨基磺酸, fuming sulfuric acid发烟硫酸;与颜料有关的术语有, lake色淀, vehicke展色料, extender体质颜料, refractive折射的, azo-偶氮基, diazo-重氮基, bathochromic红移的, hypsochromic紫移的。
2 在化工英语中, 常用句型有
目的和范围some of the specific top-ics discussed are/the scope of the research covers
内容和重点:Attention is concentratedon/The primary emphasis in this article is;
试验和方法:the analysis was madewith/the test is demonstrated by using
比较与评估:the calculated results agree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应用与结果:it indicated that.
综述与建议: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theory that[3]
此外, 化工类的文章中还经常使用条件句及祈使句:
(1)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platelet count be measured before the initiation of the treatment and regularly thereafter during treatment.
(2) Store below25℃and keep inside packaging until use.
3 众所周知, 科技英语最大的特点之一语言精练, 结构严密, 其中语篇中人称照应词等及指示照应词等出现频率较高, 根据方梦之先生所作调查, 比例高达55%左右
(1) Aluminum, though much less strong than steel, can be given a strength approaching that of steel when it is alloyed with small quantities of copper, manganese and magnesium.在这一句中, that照应复指前面的strength;it复指前面Aluminum。[4]
(2) A safe method for preparing nitro form is presented which consists of nitrating a starting material which the starting material dissolved or suspended in sulfuric acid, and a nitrating agent consisting of nitric acid, nitrate salts or nitrogen pentoxide is added to the sulfuric acid solution/suspension at-10℃to 80℃。介绍一种硝化的方法, 该方法首先硝化起始原料, 起始原料溶解或悬浮于硫酸中, 然后在 (-10~80) ℃将硝化剂 (由硝酸, 硝酸盐或N2O5组成) 加入硫酸溶液或悬浮中。
在专业英语的学习中, 除了注重以上的规律积累外, 还要不断拓宽知识面, 也就是说了解更多与我们实际工作应用密切相关的更多的涉及英文药品说明书, 流程英文阐述以及设备英文说明书的特点, 格式以及常用词等等, 由于篇幅所限, 在此就不一一探讨。
参考文献
[1]刘宇红.化学化工专业英语[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2]科技出版社名词室.英汉化学化工词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3]郭慧丽.化工英语翻译技巧[J].中国科技翻译, 2008, 8.
[4]孔文.科技英语余篇简析[J].山东大学学报, 2004, 4.
[5]周志陪, 冯文池.英汉语比较与科技翻译[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5.
[6]科技英语翻译实用教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科技英语的基本特征探究 第9篇
1.1 稳定性
大量使用专业词汇、复合词、缩略词及利用前后缀构成的派生词。专业词汇意义专一, 用来表示明确的含义。众所周知, 英语是一门借来语言, 大多数英语词汇源于古希腊语和拉丁语, 同时这两种语言也是科技英语的根源所在。
1.2 专业化
英语单词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常见, 在科技英语中, 这点体现同样很突出。比如high这个形容词, 修饰不同的名词时, 在不同的短语中有不同的意义。高技术 (High Technology, 简称Hi-tech) , 高温超导电缆 (High-TC Superconducting Cable) , 高温超导体 (High-TC Superconductor) , 国防关键技术 (defense critical technology) , 高技术战争 (high-tech warfare) , 国防高技术 (defense high technology) 。如何处理不同语言环境的不同含义呢?唯一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推断意义。
1.3 多样化
科技英语构词方式灵活多样, 常采用截短法和缩略法。截短法指的是将词的部分截缩而构成新词, 如parachute—chute (降落伞) 。缩略法指的是将词组中的每个词的首字母加在一起构成新词, 即英语构词法中的首字母缩略词, 如UFO。
1.4 重复化
在阅读科技英语文章的时候, 读者会发现, 在科技语体中, 语言重复的现象很突出, 有时甚至一个词语或者短语在一个句子中反复出现, 目的是为了强调词语的重要性, 以便读者领会复杂晦涩的科技语词。比如:Many rumors relating to the permeating of AIDS are not true.You cannot turn AIDS functioning or caring for someone who got AIDS.You cannot turn it by touching cups or other things used by AIDS patients.在本句中, AIDS和You cannot turn这两部分反复出现, 目的就是为了起到强调的作用。
2 句式特征
2.1 多使用长句
“科技英语用于表达科学理论、原理、规律、概述以及各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而复杂的科学思维是无法使用简单句来表达, 所以语法结构复杂的长句较多地应用于科技英语, 而这种严谨周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语言手段也就成了科技英语文体又一重要特征”。通常在科技文体中, 一篇文章会有很多复杂的长句组成, 长句中包含各种语言语法现象, 而一般的学习者容易产生误读, 只能理解到句子的肤浅意思, 而无法深入领悟句式所传达的深意。故而, 若要领悟句子的含义, 必须首先熟练掌握严谨扎实的语言和语法知识, 了解起到关键衔接作用的连词和长句型的基本特点, 理解句子成分, 进而深入了解句子语言成分的概念范畴之间的关系即主题关系。阅读科技文体时遇到长句, 首先应当划分句子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等主要架构的成分, 了解其整体, 从宏观上驾驭句子, 理顺意群之间的联系, 从而找到合理的翻译。
2.2 多使用被动语态
被动语态句深受科技文体的青睐。相较于主动语态, 被动语态具有客观公正的印象。因此在大多数使用科技英语的情景下, 都经常使用被动语式。比如, 以下句型常出现在科技文体中。It is largely/generally thought/considered/conceived that… (普遍认为...) , It is evaluated/computed/sized up/took stock of that… (据估计...) .例如:Theimpurities in the steel are reacted with the oxygen.
2.3 多使用特殊句式
在科技文体中, 经常使用普通英语中不常见的特殊句式。各种成份 (如介词短语、形容词及其短语、副词、分词及从句等) 作定语并后置, 多使用It…that…结构句型、被动结构句型、as结构句型、分词短语结构句型和省略句结构句型等常用句型。名词化结构有利于行文简洁、表达客观、内容确切, 也可使所含信息量增大, 尤其是科技英语强调存在的事实, 而非个别行为。不定式短语、-ing分词短语和-ed分词短语这三种非限定动词形式具有齐备的语法功能, 可代替各种从句, 这样既可缩短句子, 行文简练, 结构紧凑, 又比较醒目。
2.4 多使用过去时和现在时
尤其是多用一般现在时, 以表述无时间性的科学定义、定理、公式、现象、过程等。
3 篇章特征
3.1 注重修辞方法的运用
科技英语注重行文的连贯 (coherence) 、清晰 (clarity) 、流畅 (fluency) , 避免行文晦涩、表露个人感情、过多运用修辞手法等。总之, 科技英语力求平易、客观和精确。语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篇章, 是由一组相互连贯的句子组成的。
3.2 逻辑连接严谨
科技英语多用逻辑性语法词 (logical grammatical operators) , 如表示原因的如because (of) 、due (owing) to、as (a result of) 、caused by、for等, 表示语气转折的如but、however、nevertheless、otherwise、yet等, 表示逻辑顺序的如so、therefore、thus、furthermore、moreover、in addition to等。
通过逻辑连接手段的运用, 读者可以了解句子的语义联系, 甚至可经前句从逻辑上预见后续句的语义, 体现了科技英语的逻辑推理性和严密性。如:Microsurgery is helping to solve all kinds of medical problems that had been thought hopeless.For example, doctors can use the technique to restore blood flow to the brain to prevent strokes.And they can reopen parts of the reproductive system so some men and women who are not fertile can have children.Eye and ear doctors have used the techniques of microsurgery since the 1920s.But it was not until the early1970s that doctors began to develop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possibilities of microsurgery.
3.3 语篇模式固定
科技文章一般由导言、正文和结论或结束语三部分组成。当然, 也不能局限于一种模式, 根据不同的论述对象, 环境场合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
摘要:科技英语一般指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科学著作、论文、教科书、科技报告和学术讲演中所使用的英语。科技英语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现代英语的一个专门的新领域。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深入, 科技英语越来越彰显出其重要性, 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设立了科技英语研究机构, 并在大学中设立了相关专业。下面从几个方面谈一下科技英语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科技英语,基本特征,翻译
参考文献
[1]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2]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3]张志鸿.科技英语汉译叙要[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7.
[4]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5]冯伟年.最新简明英语翻译教程[M].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 2001.
[6]汪淑钧.科技英语翻译入门[M].广东人民出版社, 1979.
[7]东万育.实用科技英语翻译[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8]韩其顺, 王学铭.英汉科技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0.
[9]王泉水.科技英语翻译技巧[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科技英语翻译的教学原则 第10篇
科技英语翻译能够弥补通用英语 (General English) 的不足, 提高应用英语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 的学习水平, 增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运用英语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文章提出科技英语翻译教学的四原则:密切结合专业、区分普通英语和专业英语、典型翻译、紧跟时代发展, 进而培养具备科技英语翻译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人才。
2.密切结合专业的原则
各非英语专业具有各自不同的专业英语。大学英语教师经常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授课, 因此, 如何结合学生的专业讲授科技英语的翻译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
首先, 需要让学生熟悉自己专业的英语译名。大一新生的第一堂大学英语课, 英语教师用英语重点介绍上课班级的专业特色, 能够增强专业归属感, 突出科技英语翻译的重要性。如:Mechanical Design, Manufacture and Automation (机自) ;Process Equipment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 装控 ) ;MaterialsMolding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材控 )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通信) 等。
其次, 注意同形术语在不同学科中的不同译名, 增强学生的专业术语区分能力。例如:cell:电池 (电学) 、元件 (无线电学) 、电解槽 (冶金学) 、比色环 (化学) 、细胞 (医学) 、传感器 (自动化) ;power:权力 (政治学) 、电力 (电学) 、动力 (机械学) 。
最后, 同一词汇的不同搭配往往具有不同的专业含义, 如:joint:建筑学的expansion joint (伸缩缝) , 医学的phalangealjoint (指 (趾) 关节) , 地质学的rock joint (岩石节理) , 电学的supported joint (支撑接头 ) , 机械学的lower link joint ( (悬挂机构 ) 下拉杆铰链) , channel:电学的conducting channel (导电电路) , 机械学的channel-section (槽形截面) , 无线电学的modulatedcarrier channel (调制载波波道) , 自动控制学的signal channel (信号通道) 。此外, “形容词+名词”和“名词+名词”的搭配含义不同, 教学科技英语翻译需要具体区分, 如:
形容词+名词
efficiency expert (研究提高工作效率的专家)
obese specialist (肥胖的专家 )
economic measure (经济措施 )
名词+名词
efficient expert (工作效率高的专家)
obesity specialist (肥胖专家 )
economy measure (节约措施 )
加强专业针对性教学, 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大学英语及科技英语翻译的教学效果。
3.区分普通英语和科技英语的原则
普通英语文体和科技英语文体具有巨大差异, 大学生学习普通英语的时间长, 经常混淆普通英语和科技英语, 翻译时存在倾向于普通英语的思维定势, 造成科技英语翻译的障碍。普通英语和科技英语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词汇、句法方面。
3.1词汇
科技英语词汇分为纯专业词汇和半专业词汇两类。纯专业词汇专用于特定的学科, 主要是来自外来语的词和利用某些构词法构造的词, 词义精确、单一、固定。例如:steroid (类固醇) , quamtum (量子) , embro (胚胎) , cadinene (杜松烯) , amethyst (紫水晶) , rennin (凝乳酶) , pneumonia (肺炎) , parasite (寄生虫 ) , thermocouple (热电偶 ) , atomics (原子学 ) , flowsheet (流程图) , impedance (阻抗) , susceptance (电纳) , cantharidin (芜菁素) , caprate (癸酸盐) , acedia (淡漠性忧郁症) , amblyopic (弱视) , baryencephalia (智力迟钝) 。教师须要求学生牢记纯专业词汇的拼写和含义, 不断扩大数量, 提高翻译纯专业词汇的准确度。
半专业词汇是普通词汇专业化的结果, 特点是一词多义, 同时具有普通含义和专业含义的双重性质。教师必须编写半专业词汇表, 避免学生混淆普通含义和专业含义的翻译。如:
翻译半专业词汇时, 需要根据语境确定具体意义, 避免风马牛不相及的胡译、乱译。
3.2句法
复杂长句环环相扣, 往往包含被动、从句等各种成分和复杂关系, 是科技文体和普通文体的区别之一。科技英语翻译教学必须培养大学生的长句意识, 提高译文的通顺性和准确性。
科技英语复杂长句的翻译特别需要宏观思维和逻辑思维, 从而忠实地传递原文信息。复杂长句的翻译过程是: (1) 搞清原句的结构, (2) 确定主干和各个成分, (3) 分析主干和各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4) 形成符合汉语习惯的译文。如:The construction of such a satellite is now believed to be quiterealizable, its realization being supported with all the achievements of contemporary science, which have brought into being notonly materials capable of withstanding severe stresses involvedand high temperatures developed, but new technological processesas well. (现代科学的一切成就不仅是提供了能够承受高温高压的材料, 而且提供了新的工艺过程。依靠现代科学的这些成就, 我们相信完全可以制造出这样的人造卫星。 )
英语的句子紧凑冗长, 汉语的句子松散简短, 教学中需要让学生比较这种差异;解决了复杂长句的翻译问题, 就能够解决被动语态、从句等的翻译问题, 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4.典型翻译的原则
典型原则是实现科技英语翻译教学“以点带面”的关键, 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典型、拓展知识”。名词化结构和倍数广泛应用于科技英语, 是科技翻译教学的典型内容。
4.1名词化结构
科技英语普遍使用名词化结构, 教学的核心首先是明确它们通常以“名词+of+名词+修饰语”的形式出现。其次要注重名词化结构的翻译方法:保持原来的偏正结构, 如: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o the economy is best used in the networkingof communication, or the so-called economy. (经济中信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信息的网络化上, 也就是所谓的网络经济。 )
4.2 倍数
数字是各学科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 倍数不仅是数字本身, 更重要的是它们蕴含句子内部成分的关系, 英汉语的倍数关系表达差异很大, 倍数关系最复杂、最典型。表示倍数增加的结构主要有三种:
(1) increase (to/by) /grow+N/times/by a factor of N/increase Nfold, 英汉两种语言恰好相差一倍, 汉语的“增加了N倍”表示纯增加的倍数, 英语译成汉语时, 必须将倍数减一, 常见的译文形式有“增加了N-1倍”或“增加到N倍/是原来的N倍”, 如:Thedrain voltage has been increased by a factor of four. (漏电压增加了三倍 。 ) The production of integrated circuits has been increased three fold/to three times as compared with last year. (集成电路的产量比去年增加了两倍。 )
(2) as much/many again as表示“是……的两倍或比……多一倍”, 如:The amount left was estimated to be as much as thezinc that had been mined. (当时估计 , 剩余的锌储量是已开采量的两倍。 ) 而half as much/many again则表示“是……的一倍、比……多半倍或比……多一半”, 如:The melting point of thismaterial is as half as again as the melting point of that material. (这种物质的熔点是那种物质的一倍半。 )
(3) 主语+double+…表示“增加 (了) 一倍、翻 (了) 一番、增加到两倍”, treble或quadruple的用法则以此类推, 如:The efficiency of the machines has been more than trebled or quadrupled. (这些机器的效率已提高了两倍或三倍多。 )
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准确无误地翻译数字特别倍数关系是保证译文质量的条件, 一定要要求学生记忆和掌握典型的句型, 同时提高他们的数字应变能力。
5.紧跟时代发展的原则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科技英语翻译教学和时代保持同步, 能够培养大学生紧跟时代发展的意识, 帮助他们捕捉最新的科技信息;语言和科技发展同步。科技新词和科技新闻标题的翻译充分体现出紧跟时代发展的原则。
科技新词和科技发展密切相关, 词典编纂不可能全部及时收录, 教师须讲授科技英语新词的基本类型。科技英语新词的基本类型主要有四种: (1) 外来语, 如:affaissement (法语) 抑郁症; (2) 合成词, 如:nanoelectronics (纳米电子) ; (3) 派生的, 如:genovariation (基因变异) , gene therapy (基因疗法) ; (4) 短语化的词, 如:ligase chain reaction (连接酶链反应) , DNA fingerprints (DNA指纹) 。
6. 结语
科技英语翻译教学能够改善和拓展知识结构, 培养出精通专业和科技翻译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归宿。科技英语翻译教学是一项系统工作, 需要结合课内和课外、理论和实践、自身专业和翻译技能, 持续地学习和提高, 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科技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傅勇林, 唐跃勤.科技翻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2.
试论科技英语中定语从句的译法 第11篇
【关键词】科技英语;定语从句;翻译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外交流的增多,在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需要大量引进国际前沿的科学技术和相关资料。研究人员、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等也会接触大量的英语文献,在这一过程中科技英语及其翻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科技英语的特点
科技英语一般指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科学著作、论文、教科书、科技报告和学术讲演中所使用的英语。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深入,科技英语越来越彰显出其重要性。现在科技英语已成为现代英语的一种重要文体。科技英语以行文庄重,结构严谨,力求严格而著称。就行文来说,科技英语以客观陈述为主,所以语体较为正式,语篇组织严谨,观点明确、逻辑性强、结构紧凑,没有倒叙插叙;在语法方面,科技英语句子结构完整,且句式比较复杂,长句子较多。
二、科技英语中定语从句的特点及其翻译方法
英语的句子成分可以是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个复合结构,也可以是一个具有主谓结构的句子。当一个主谓结构充当某一句子成分时,它被称为从句。
英语中定语从句主要分为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结构的定语从句,如由“介词+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由“名词+of+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以及由as引导的定语从句。
1.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翻译
(一)合译法
(二)分译法
2.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翻译
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中,从句与其所修饰的先行词关系并不是很密切,起解释或补充说明的作用。
(一)合译法
大多数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可以翻译为并列分句或各种状语从句。当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较短,与主句关系密切时可以与主句合译,译为汉语的“的”字结构定语。
Steel is produced from pig iron in an open hearth furnace,the hearth of which is exposed to the action of the flame.
钢是用生铁在炉床直接受火焰作用的平炉里炼出来的。
(二)分译法
如果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补充说明某个词时,常常可译为并列分句,分句主语可重复先行词,也可使用其他代词代替先行词。
Penicillin is an antibiotic,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ti-infective drugs.
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它是一种重要的抗感染药。
3.译为状语从句
在英语中,定语从句在特定的上下文中可以有不同的逻辑意义,翻译时可根据其逻辑意义译为原因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结果状语从句和目的状语从句等。
(一)译为原因状语从句
Transformers cannot operate by direct current,which would burn out the wires in the transformers.
变压器不能使用直流电,因为直流电会烧坏其中的导线。(二)译为结果状语从句
Matter has certain features or properties that enable us to recognize it easily.
物质具有一定的特征或特性,所以我们能够容易识别各种物质。
4.特殊结构定语从句的翻译
(一)介詞+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
介词+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大部分是限制性定语从句,也有一部分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翻译时与上面所提到的方法基本一致。
A gas occupies all of any container in which it is placed.
气体不管装在什么容器里,都会把容器充满。
(二)名词+of+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
名词+of+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大部分是非限制性的定语从句。此类从句大多译为一个并列分句。
We have to oil the moving parts of the machine,the friction of which maybe greatly reduced.
我们必须给机器的可动部件加油,以便使摩擦大大减小。总结
在翻译科技英语的定语从句时,译者应该认真分析定语从句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进而采用相应的翻译方法,力求准确、通顺地翻译出原文的意思。此外,科技翻译工作者应该培养严谨的翻译作风,学习科技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英语水平,让科技英语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服务读者。
【参考文献】
[1]戴文进科技英语翻译理论与技巧[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赵萱,郑仰成科技英语翻译[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3]伍锋,何庆机应用文体翻译:理论与实践[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4]吴广超科技英语中定语从句的译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
[5]俞碧芳科技英语中定语从句的理解与翻译[J]大学英语2007
科技英语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第12篇
英语语句重形合,注重句子形式及结果完整,一般较长,往往层层包孕、环环相扣、主谓分明、关系清晰。语言中往往加入一些修饰性、限定性的语句,通常把最主要的意义用主句表达,次要意义则用从句和介词短语等次要结构表达,在科技文章翻译过程中,应注意掌握以下几种结构的句式使译文结构紧凑、逻辑严密,符合译语习惯。
1 包孕式结构
包孕式结构就是在多个修饰从句之间形成的关系链,就是下一分句对上一分句的一部分或整体进行逻辑解释或引申,语言上层层推进,语法上环环相扣,构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长链。
2 多枝干结构
由于这种语言现象如长在同一根枝干上的树枝,因而被形象地称为多枝共干式结构,如几个状语共同修饰谓语,几个定语共同修饰一个主语,这种结构在科技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使句子结构紧凑、逻辑严密、文字简洁,符合科技文章的特点。
3 非人称主语结构
科技文章很少用人称主语,而多用非人称主语。非人称主语后续的动词,不是一般非人称主语常用的谓语动词,而是人称主语(animate subject)使用的表达感觉、意识、情感或动作之类的谓语动词,形成“非人称主语+人称主语使用的谓语动词” 结构,我们称为“非人称主语句”(impersonal subject sentence)。它可以用简单的形式表达科技英语中的各种逻辑关系,将英语的形合句(hypotaxis)变为意合句(parataxis),即:
1) 非人称主语句溶合了条件句;
2) 非人称主语句溶合了时间状语从句;
3) 非人称主语句溶合了因果关系句;
4) 非人称主语句溶合了让步从句;
4 名词化结构
这种结构的特征点之一是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尤其偏重使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动作和状态。名词化是指名词化转换,包括起名词作用的非谓语动词和与动词同跟或同形的名词,也包括一些形容词来源的名词,名词化词可起名词的作用,也可以表达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所表达的内容,并伴有修饰成分或附加成分,构成短语的称为名词化短语。因此,句法上小到词或词组,大到句子段落,都可以进行名词化处理,形成多种组合方式的名词化短语。
由于名词化结构的深层结构是句子,因此,从逻辑上看,名词化结构包含了各种逻辑成分,除了名词化的词作逻辑谓语外,还可作逻辑主语、逻辑宾语、逻辑表语、逻辑状语、逻辑补语等成分,名词化结构的中心词与其修饰的逻辑关系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 主谓宾结构
Employment of manager=manager employ (workers)/to employ manager
2) 动宾补结构
The categorization of flake caustic as cerotin=to categorize flake caustic as cerotin
3) 谓状结构
Laboratory test=to test in laboratory
5 无人称句和“呈现”句
无人称句(impersonal expression)和“呈现”句(presentation expression)是典型的判断句型,是科幻文章中常用的句型,在英语中,无人称句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it句型,“呈现”句就是there be句型,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必须将句子加以调整和转换。
6 被动句和主动句
科技英语中大量使用被动结构,在英汉互译中,将主被动语态对换是一项最基本的技能。
在掌握以上句式结构之后,如何准确把握词义又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随着科技领域的新词层出不穷,对个别疑难生词短语的准确翻译是个难题,翻译时为了使译文合乎汉语的表达习惯和规律,意思更加明确清晰,使译文达到“准确”、“通顺”、“简练”,就必须掌握一些翻译技巧。
6.1 语法增减词
英汉在语法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如英语有冠词,汉语则没有;英语多用代词,汉语则很少用;英语多用关联词语,汉语则主要靠逻辑关系来编排句子,强调意思的连贯性。因此,英译汉时,可根据具体语境省略原文的冠词和某些代词、介词、关联词等,有时适当增加一些语气助词,不要太拘泥于原文形式。
6.2 词义增减词
在很多情况下,英汉词汇的语义并非一一对应,如果英语词汇的语义范围比汉语宽,英译汉时要采用增词法,使原文中隐含的意思得以充分表达,反之,如果英语词汇的语义范围比汉语窄,英译汉时要采用减词法。在翻译过程中,首先要透彻理解原文的含义,再按照英语思维和英文的写作规范来重组译文,必要时做一些删减、增补。
6.3 转换法
6.3.1 汉语动词和英语名词之间的相互转换
英语是“静态”语言,一个动作或状态,不但可以用动词表达,而且还可以用形容词、副词、名词等表达,因此,英汉对译时往往需要根据语境,在英语名词和汉语动词之间作灵活转换。
6.3.2 汉语形容词和英语名词之间的相互转换
由于许多形容词具有动态的意义,如pride oneself on sth.和be pride of sth.的意义差不多,因此,在英汉互译时,把汉语形容词和英语名词互相转换。
6.3.3 汉语动词和英语副词之间的相互转换
英语中许多表示副词,特别是表示状态、方位和方向等意义的副词和其它动词或be动词搭配,就产生了动态意义。所以在英汉互译时,汉语的动词也可以和这类英语副词相互转换。
6.3.4 英语介词与汉语动词词组的对译
在汉语中必须用动词表达的意思,在英语中往往表现为 “静”,其中之一就是用介词短语;反之,英语中用介词短语表达的意思, 在汉语中往往表现为“动”,用动词来表达。
6.3.5 英语介词短语与汉语副词的对译
在英译汉时少用“地”,汉译英时活用介词短语,使译文熠熠生辉。
6.4 省略或重复
英语和汉语都有省略现象,英语多按语法形式省略以避免重复,多省略所有格、形容词和介词后面的名词、助动词、不定式后面的动词,系动词后面的表语,主语一致时的主语或谓语等,译为汉语时,这些省略的词语往往要补上,这就是汉语中所谓的重复。
6.5 替代
英语往往用代词来替代上文刚出现过的名词,如替代词so,替代动词do等;代动词及代动词词组,如do, do so, do it 等,往往用重复法译成汉语的动词,另外,英语中的替代句型,如if so, so+do+主语等,也通常用重复法译成汉语。
6.6 译词为句
英语中有些形容词和副词所修饰的成分在译为汉语时显得搭配不当或难以搭配,这时采用译词为句的方法,把形容词或副词单独提出,译为汉语中的一个句子。 例如:
They tried vainly to blame us for the breakdown in the truce talk. 他们试图把谈判破裂的罪名加在我们头上,但没有成功。
6.7 注重信息重心
英汉互译时还应注意句子的信息重心,一般而言,句子通常由已知信息和新信息构成,而句子的信息重心通常在新信息上,一般在句末或靠近句末的位置,因此,为了突出句中的信息重心,往往需要改变语序,将句中的某个成分提前或置后。
6.8 长句分译
将长句分成短句(cutting)是英汉互译的重要手段,翻译时首先要理清上下文的衔接部分,然后把句子分成短句,调整短句的顺序。
6.9 短句合并
在翻译过程中将重复的部分合并,根据短句与短句之间的内在关系(implicit interrelations)重新组合,构成长句,可以是并列句,也可以是复合句,或者是成分复杂的简单句。
6.10 定语从句的翻译
6.10.1 前置法
把定语从句译成带“的”的句子放在被修饰词之前。
6.10.2 后置法
如果定语从句结构较长,译成前置定语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时,往往译成后置的分句,有时需要重复先行词,有时则省略不译,有时将关系代词译成人称代词,而当关系代词指整个主句时,往往译成指示代词“这”。
6.10.3 融合法
融合法是指把主句压缩成汉语词组做主语,把定语从句压缩成谓语,there be结构和it be结构在译成汉语时往往这样处理。
例如:
There is somebody waiting for you who I think might be one of your friends from your native town.有个人在外面等你,我想这个人可能是你家乡的一位朋友。
6.11 句法转换法
科技文章大多采用较正式的文体,着眼于准确、客观地传达信息,因此,大量采用比较正式的无人称句、长句和被动结构等,翻译的时候要求能够熟练掌握来源语和目标语的句法,要善于在英语句法和汉语句法之间进行转换。
6.12 “借”、 “转” 、“破”译法
所谓“借”就是借普通词汇用作行业术语或新的科技术语;所谓“转”就是转义,所谓“破”就是语体风格的破位,即从“正式体”破位到“非正式体”,此法往往“破”出科技英语行文的生动活泼和栩栩如生。
6.13 词汇和术语的掌握
科技文体覆盖范围很广,其中包括了科技论文、科普文章、科技新闻、以及科幻小说等,科技文体的翻译要求译者掌握一定的专业词汇和专业知识,熟悉一定的语言程序或用词习惯,还要了解其词性变化,包括专业词汇和非专业词汇。
科技文章的特点是由其内容的性质决定的,大多采用较正式的表达方式,语句结构都比较严谨,语气比较客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不能用语言随意加以渲染。为了准确地表达原作者的意思,一个合格的译者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内涵。
6.13.1 深厚的语言功底恰如其分
翻译是语言工作者,掌握本国语言和目标语言是当翻译的先决条件。所谓掌握,就是能够熟练、灵活应用外语的表达方法,能够用外文思维、写作。翻译的过程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这就要求我们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搞清他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研究并学会处理它们之间的差异,掌握语言转换的规律和技巧。
6.13.2 丰富、广博的知识面
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和深入,职业翻译接触的领域极其广泛,因此必须通晓如专业知识、社会常识、法律法规、国际时事及背景知识,努力作一个“杂家”,懂得知识越多就越有利于做好翻译,使自己能够应用准确的语言地道地传达原作的意思。
6.13.3 翻译思维
翻译既是语言形式的转换,又是思维方式的转换,思维离不开逻辑,作为特殊思维活动的翻译更离不开逻辑。逻辑作为研究思维的规律、形式和方法的科学,指导并制约着翻译的全过程,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到英汉思维的差异,避免以汉语思维对应英语思维。
6.13.4 逻辑思辩
逻辑思辩的形式是对原文的条理进行分析,令译文层次分明,使读者易于接受。
6.13.5 语篇意识
所谓的“语篇意识”就是译者的“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能力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从理论到实践,译者的语篇分析能力为翻译注入了新的活力,避免了译文呆板、生硬。
6.13.6 “口吻”感悟
“口吻”一般指原文的词语风格、句式特点、篇幅结构等,一般较难把握,要将原文的意思完整地展现在译文中对译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要想做好科技文献的翻译,需要译者对语篇的准确理解,具备敏锐的语感和高超的驾驭母语的能力。
总之,科技英汉翻译的技巧很多,不一而足,但是准确、客观和忠实的翻译风格是一个翻译工作者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做好翻译工作的一个先决条件。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着词法、句法和表达方式的差异。本研究就科技英语文献在定义、定理、定律、概念及结构方面逻辑性强、概念复杂、结构严谨、语言精确等特点列举了几种翻译技巧和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掌握使原语和译入语相协调。
农业科技英语的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