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内科药物范文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内科药物范文(精选10篇)

内科药物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数据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HIS系统,数据涵盖自2011年9月~2012年2月我院血液内科所用的抗菌药,均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对抗菌药的限定,将抗结核、抗病毒及抗感染植物制剂排除在本次调查研究的范围之外[2]。数据包括抗菌药的通用名、剂型、规格、用法用量、用药频度(DDDs)及金额等相关药品信息。

1.2 方法

本研究利用回顾性的方法及药物利用评价(drug utilization review,DUR)相关分析方法对我院选定时间内血液内科住院患者所用抗菌药物进行统计分析。DUR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医院用药分析中逐步开展,经过10多年的发展,现已分化出了药物消费结构、处方行为、药物经济学分析、药物流行病学分析等许多研究分支。以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为基础数据进行的各类药物利用评价更成为近年来医院评价用药合理性的主要方法[3]。本研究中DDD值是采用WHO及卫生部推荐的“限定日剂量”值并参考《新编药物学》(第16版)[4]和药品说明书确定。DDDs用来反映临床对某药的选择倾向性,DDDs=某药消耗总量/该药的DDD值,此值越大说明其临床应用越多。日均用药费用(DDC)=某药消耗总金额/该药的DDDs。序号比可以用来衡量某药用药金额及用药频度的同步性,其计算基于对用药金额及用药频度的排序,其值等于某药消耗金额的排序序号与该药DDDs排序序号的比值。序号比越接近1,说明用药金额与频次同步性强,>1说明药品价格较低临床应用率较高,反之,若序号比<1则说明药品价格较高且临床应用较少[5]。

2 结果

2.1 注射型抗菌药数据统计情况

我院血液内科住院患者所用注射型抗菌药物按卫生部抗菌药物分类列表分为11大类,按药品通用名统计共30种。我院血液内科各类抗菌药物用药频度及用药金额的构成情况见图1、2,按通用名统计各抗菌药的相关信息见表1。

2.1.1 用药频度分析

由图1可见,我院血液内科住院患者临床应用较多的注射型抗菌药为碳青霉烯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头孢米诺钠),三者DDDs占所用抗菌药的62.74%。以下分别对血液内科临床应用最多的该三类药品及其中主要品种进行分析:

2.1.1. 1 碳青霉烯类

由表1可见,碳青霉烯类应用主要以美罗培南为主,其次是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二者分别占碳青霉烯类DDDs的60.62%和39.38%。碳青霉烯类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与存在于细菌中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阻碍细菌细胞壁黏肽合成,从而使细菌细胞壁缺损,具有一定的抗生素后效应(PAE)。亚胺培南的抗菌谱广,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多重耐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有强大的抗菌活性,但对肾脱氢肽酶不稳定,故将其与肾脱氢肽酶抑制剂西司他丁复方应用,而美罗培南单独使用时不被肾肽酶破坏。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注射剂具有神经毒性、肾毒性,易出现二重感染。与亚胺培南相比,美罗培南对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低,故其临床使用率高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血液内科主要用于成人及儿童单一或多种对美罗培南敏感的细菌引起的败血症[6]。

2.1.1. 2 头孢菌素类

由表1数据可知,头孢菌素应用以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中的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为主,占头孢菌素类抗菌药DDDs的98.21%。三代头孢菌素主要用于肠杆菌属引起的严重全身感染,包括血液内科常见的败血症,其肾毒性低于第一、二代头孢,组织穿透力强,体内分布广泛,故血液内科临床使用率高。将三代头孢菌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应用,其抗菌作用明显增强。他唑巴坦和舒巴坦相比,前者对由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菌株产生的多数重要的β-内酰胺酶具有不可逆性的抑制作用,舒巴坦对某些阴性杆菌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无活性,而血液内科病原菌感染多为革兰阴性菌,故血液内科临床主要选择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

2.1.1. 3 其他β-内酰胺类

由表1可知,血液内科住院患者所用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仅包含头孢米诺钠一个品种。头孢米诺钠为头霉素类抗菌药,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能够在短时间内溶菌杀菌,抗菌谱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基于以上抗菌特点,头孢米诺钠在血液内科临床上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败血症。

2.1.2 用药金额及序号比分析

由图2可见,各类抗菌药消耗金额占据比重较大的以单价较为昂贵的碳青霉烯类、抗真菌类和头孢菌素类为主。序号比值用来反映某药品的用药金额与使用频度是否相符,美罗培南的用药金额排名第1位,其用药频度排名第3位,序号比低至0.33,用药金额与用药频度同步性不强。归其原因,还在于该药品单价高所致。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用药金额排名第2位,其序号比值为2,相对血液内科所用其他抗菌药高,说明其临床应用率很高,药品价格相对较低。DDDs排名前10位的药品中,序号比为0~1的有2种,序号比等于1的有3种,大于1的有5种。表1数据显示,我院血液内科使用频率较高的注射型抗菌药的用药金额及用药频度的同步性基本可认为比较合理。

2.1.3 日均用药费用分析

由表1可见,日均用药费最高的抗菌药为抗真菌类,血液内科所用抗真菌药共有5种,其平均DDC为1 127.85元,其中,伏立康唑DDC高达2 572元,临床应用较少,主要用于治疗口咽念珠菌病及急慢性侵袭性曲霉菌病;卡泊芬净DDC为1 953.72元,临床在其他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侵袭性曲霉菌病时才选用该药,所以其使用率较低。这类抗真菌药的单价昂贵是造成其DDC较高的主要原因。临床应用率较高的碳青霉烯类DDC也相对较高,达700多元,同样是因其单价较高造成。DDDs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中,DDC在700~800元的品种占30%,500~600元的品种占20%,300~400元之间的品种占20%,其余品种DDC低于300元。如此看来,除少数几个血液内科临床应用较少的,如甲硝唑、阿米卡星的DDC较低外(小于10元),其余抗菌药的DDC都相对较高。

2.2 口服抗菌药数据统计情况

我院血液内科住院患者所用口服抗菌药共涉及5类,按通用名统计共13个品种。血液内科各类口服抗菌药DDDs及消耗金额构成情况见表2。各口服抗菌药的利用及消耗情况见表3。

由表2可知,我院血液内科口服抗菌药主要以抗真菌类为主,其次是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真菌类主要应用品种为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氟康唑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对白色念珠菌、大小孢子菌等均有强力抗菌活性。喹诺酮类以左氧氟沙星为主,其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且不良反应少。大环内酯类以阿奇霉素为主。

由表3可见,我院血液内科口服抗菌药用药金额排名前3位的均为抗真菌药,其中,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的序号比都较低,分别为0.33和0.50,说明这两种药的用药金额较高,用药频度同步性差。而氟康唑的序号比为2,说明该药的临床使用率高,价格较低。血液内科所用其他口服抗菌药的序号比都接近于1,说明用药金额和用药频度同步性好。口服抗菌药中,除伏立康唑的DDC高达837元以外,其他均较低,在100元以内。

3 讨论

血液内科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高度敏感,且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加酶抑制剂的耐药率也较低,因此,这两类药的临床使用率较高。另外,血液内科住院患者由于基础疾病的原因,自身免疫功能处于低下状态,外加一些治疗因素,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机体发生免疫抑制,使其真菌感染率提高,因此,抗真菌药的应用在血液内科高于其他科室。另外还有广谱抗菌药物使用的原因,使细菌移位,导致患者极易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特点是起病急、不易控制,常有暴发流行的趋势,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7]。因此,应及时、合理、经济地选取恰当的抗菌药物。

综上所述,血液内科抗菌药的应用与选择有其自身特点,由于真菌感染较难获得病原学证据,且感染症状可能被血液系统疾病本身所掩盖,因此,临床上多以经验治疗为主。对存在免疫缺陷状态、应用糖激素后出现不明原因发热3 d以上,且经验型抗细菌治疗5 d无效者,在继续寻找病原的同时,建议合并使用抗真菌治疗[8]。医师应加强患者感染的取材并送检细菌培养,待明确病原菌后再更换相应的敏感、窄谱的抗菌药物,避免造成和加重耐药株的形成引起二重感染。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血液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情况,为临床经济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9月-2012年2月血液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相关信息及数据,对其中注射及口服抗菌药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用药费用(DDC)及序号比进行分别计算,分析血液内科抗菌药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我院血液内科抗菌药使用注射剂以碳青霉烯类、头孢菌素类及其他β-内酰胺类为主,其中,碳青霉烯类以对肾脱氢肽酶稳定的美罗培南为主,头孢菌素类以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为主,其他β-内酰胺类仅包含头孢米诺钠一个品种;碳青霉烯类及抗真菌类日均用药费用普遍较高;口服制剂以抗真菌类的氟康唑和伊曲康唑为主,其中,氟康唑的临床使用率高,价格较低,用药金额与用药频度同步性好,口服制剂中除伏立康唑外DDC都相对较低。结论 我院血液内科抗菌药使用基本合理,应根据本科室感染特点,进一步合理选用抗菌药。

关键词:血液内科,抗菌药,药物利用

参考文献

[1]陈香丽,王连才,郭建民.血液病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418-420.

[2]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EB/OL].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zcfgs/s3576/201205/54645.htm.2012-05-08.

[3]张薇.以限定日剂量为基础进行药物利用研究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9A):2892-2894.

[4]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4-140.

[5]李允武,金芝贵,吴飞华,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动态监测分析系统的开发应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9,9(1):11-15.

[6]王怀良,杨世杰.临床药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82-305.

[7]黄妙儿,黄云平,周舍典,等.血液内科与其他内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学比较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6,24(3):281-283.

临床心血管内科常用药物总结 第2篇

一、降压、抗心衰药

1、钙拮抗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CC降压疗效和幅度相对较强,对老年患者,嗜酒患者效果较好,并可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外周血管疾病患者。不宜用于心衰,窦房结功能低下或心脏传导阻滞患者。东方人对 CCB反应更好,耐受更佳。

1)心痛定(硝苯地平片):5-10mg 舌下含化 10-20mg p.o tid 5mg/片

2)伲福达(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 p.o bid 20mg/片

3)得高宁(缓释片):10-20mg p.o bid 硝苯地平10mg/片 极量:40mg/次

4)拜新同(控释片):30mg p.o q.d 硝苯地平30mg*7# 不能掰开,24h恒速释放硝苯地平,抗动脉粥样硬化,谷峰比达 100%,单药控制率 70%以上,对冠心病心绞痛也有效果。(进口)晨服 INSIGHT、ACTION试验证实疗效

5)波依定:非洛地平缓释片 5-10mg p.o qd-bid(维持量)5mg/片 2.5mg/片*10# 晨服 10mg/d 谷峰比仅为 33% FEVER试验证实疗效

6)尼群地平:洛普思 10mg Bid;舒迈特胶囊 10mg Bid(应用较少)7)尼莫地平:尼膜同 30mg Bid;主要用于改善脑血管血供,轻度降压作用,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保护神经元。30mg*20#普通剂型: 20mg/片

8)络活喜(长效)、施慧达、安内真、麦利平:

络活喜 5mg p.o q.d 5mg*7# 氨氯地平,可掰开(适用于心衰伴有高血压患者)ASCOT ALLHAT试验证实疗效

施慧达 2.5mg p.o q.d 2.5mg/片 氨氯地平

安内真 10mg p.o q.d 10mg/片

9)司乐平:拉西地平常见副反应:反射性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的头痛、头晕、面红、心悸(扩管引起)和胫前、踝部水肿、疲劳、失眠、恶心、便秘、腹痛。

10)异搏定(维拉帕米 verapamil):初用可先采用每日 120mg(半片),然后按需要增量。昀大剂量: 480mg/d(1# p.o bid)。240mg/片(较少用于降压,多用于抗心律失常;禁忌与洋地黄类地高辛合用)引起窦性停搏时,用钙剂对抗。

11)合心爽、合贝爽缓释胶囊、恬尔心(地尔硫卓 Diltiazem):(降压效力稍差,宜用于冠脉痉挛性心绞痛等)一般需270mg/d才有明显降压作用

合贝爽:90mg q.d-bid 90mg/粒*10#,注射液 5-15mg/kg/min i.v.drip 10mg/支(NORDIL试验——北欧地尔硫卓临床研究,2000)

合心爽:30mg tid老年人不宜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禁用二度以上 AVB。常见不良反应:偶有头晕,心动过缓,抑制心肌收缩力 , AVB,面色潮红,胃肠不适以及过敏等。

* 注意的是应避免将非双氢吡啶类的钙拮抗剂(即地尔硫卓,维拉帕米)与 β受体阻滞剂合用,以免加重或诱发对心脏的抑制作用。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 当发生心衰合并有高血压或者心绞痛时,CCB宜选用氨氯地平或者非洛地平,长期应用安全性高。

2、ACEI类:(ACE inhibitors)特别适用于伴有心衰,心梗后,IGT或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禁用于:高钾血症,妊娠妇女,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Scr﹥225μmol/L。(心梗后EF<50%者必用)

1)雅施达(培垛普利 Perindopril):高血压: 4mg p.o q.d高血压伴冠心病: 8mg p.o q.d心衰:2-4mg p.o q.d 一般从 2mg q.d开始,逐步加量 4mg*10片三代饭后服可改善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降压药

2)必利那(贝那普利 Benazepril):10-20 mg p.o q.d <40mg/d 10mg/片降压昀好与噻嗪类利尿剂合用。治疗期间应监测白细胞计数,出现面部浮肿(血管水肿)或胆汁淤积型黄疸时应停用洛汀新,双通道代谢。

3)达爽(咪达普利 Imidapril):5-10 mg p.o q.d 5mg/片;10mg*10片

4)开博通(卡托普利 Captopril):25mg p.o tid 12.5mg*20片一代

5)开富特(复方卡托普利制剂):1-2#,bid-tid每片含卡托普利 10mg,DHCT6mg。

6)蒙诺(福辛普利 Fosinopril):正常初始量: 10mg,p.o,qd <40mg/d 10mg*14片肝肾双通道代谢

7)悦宁定,怡那林、依苏(依那普利):10-20mg p.o q.d 5,10mg/片二代瑞泰(雷米普利),益恒(喹那普利)等。

主要不良反应:刺激性干咳(缓激肽聚积),(首剂)低血压,高血钾,血管神经性水肿,肝功能异常、味觉和胃肠功能紊乱,肾功能减退、蛋白尿等。

*起始治疗后 1-2周应监测肾功能和血钾。ACEI对于心衰患者(除非有禁忌症)应无限期、终生应用,一般与利尿剂合用。不良反应可能早期发生,但不妨碍长期应用。治疗心衰疗效在数周或者才出现。

3、ARB:(血管紧张素 II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II receptor blockers)治疗对象和禁忌症同ACEI。不良反应较少。

1)代文(valsartan缬沙坦):80mg q.d/bid 80mg*7胶囊还可增强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效力较弱,可增强性功能(而其他多种降压药可引起性功能障碍)。

2)科素亚(losartan 氯沙坦钾):50mg p.o q.d 治疗 3-6周达到昀大抗高血压效应。50mg/片 100mg*7片

3)美卡素(telmisartan 替米沙坦):80mg p.o q.d降尿蛋白,保护心、肾等靶器官。尤其适用于糖耐量异常患者,相当于 1/3片文迪雅的功效(化学结构相似)80mg*7#

4)维尔亚(坎地沙坦): 4-8mg p.o q.d 4mg/片

5)必洛斯(candesartan 坎地沙坦西酯):4-8mg p.o q.d 8mg*7# 特异性作用于 AT1受体,在此类药中谷峰值最高,有强大的靶器官保护作用,对心率无明显影响,T1/2为 9h.,呈剂量依赖性。不良反应:过敏,头晕,头痛,心悸等。降压效果:必洛斯 8mg=氨氯地平5mg=氯沙坦 50mg

6)格平(irbesartan厄贝沙坦):0.15-0.3 p.o q.d 0.15g/片

7)安博维(irbesartan厄贝沙坦):0.3 p.o q.d 0.3、0.15/片

8)安博诺(irbesartan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合制剂):150 mg p.o q.d 150 mg:12.5mg*7#

4、β受体阻滞剂:(beta-blockers)适用于不同程度的 hypertension,尤其是 HR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者合并心绞痛的患者;高肾素活性患者。禁用于:急性心衰,哮喘,病窦,AVB和外周血管疾病。

1)倍他乐克(metoprolol酒石酸美托洛尔):50-100 mg p.o q.d/bid 50mg/片*20# 治疗心衰:起始量 12.5–25 mg qd ;靶剂量为 200 mg qd ;针剂 5mg/支

2)心得安(propranolol普萘洛尔):10mg po tid 10mg*100片/瓶 用于甲亢引起的心律过快,室上性、室性心律过速

3)康可(bisoprolol比索洛尔):5mg p.o q.d 5mg*10# 5mg相当于倍他乐克

100mg 治疗心衰:1.25 mg qd起始,靶剂量为 10 mg qd 对 β1选择性昀高,不影响糖脂代谢,肝肾双通道清除。

4)博苏(富马酸比索洛尔):选择性 β1受体阻滞剂 5mg*10#起始剂量 2.5mg,qd,昀大剂量每日不超过 10mg

5)达利全(carvedilol卡维地洛):可阻断α

1、β

1、β2受体,无内在活性,抗氧化、抗增殖,可逆转心室重构。对单纯舒张压高者效果较好慢性心衰:以 3.125 mg bid起始;每两周递增一次,至靶剂量 25 mg bid(60%患者可达到靶剂量)6.25,25mg*10片 CAPRICORN摩竭星研究,CARMEN卡门研究,COPERNICUS哥白尼研究,COMET试验均证实疗效

6)阿尔吗尔:可阻断 α(20%)及 β受体(80%)对单纯舒张压高者效果较好,短效 Sig :5mg p.o q.d 昀大可用到 30mg/d 10mg/片

(COMMIT/CCS-2研究)β受体阻滞剂能改善提高心梗后生存率,减压缓和,1~2周内起作用。副作用:体位性低血压,心力衰竭加重,抑郁,引起血脂升高、低血糖、末梢循环障碍、乏力及气管痉挛,抑制心肌收缩力和引起传导阻滞。HR<55bpm考虑停药。

βRB时,需加药,应考虑 CCB,而不加用噻嗪类利尿剂,避免增加发生糖尿病的危险。βRB在age>55y患者中不作为一线药(英国指南 2006)

5、利尿剂:(diuretics)适用于轻、重度 hypertension,对盐敏感性 hypertension,合并肥胖或者糖尿病,更年期女性和老年患者疗效较好。它能与其他降压药起到协同作用。禁用于:痛风,肾功能不全患者。

1)双氢克尿噻(氢氯噻嗪):用于治疗高血压病时: 12.5mg p.o q.d;推荐利尿剂使用小剂量,双克每天剂量不超过 25mg。DHCT用于治疗水肿性疾病:25-50mg p.o qd/qod ;用于心衰时,从小剂量开始 25mg qd。一般用到 100mg/d,已达最大效应。

2)纳催离缓释片利尿,扩管噻嗪类 1# p.o q.d晨服吲达帕胺(indapamide)1.5mg*10# 作用于远端小管皮质,同时有扩管作用,逆转左室肥厚,降低微白蛋白尿。不用于磺胺过敏者。

3)呋塞米(furosemide):主要用于心衰治疗,从小剂量开始 20mg po qd 20mg/片针剂: 20mg/支利尿效果呈剂量依赖性,排钾。

4)螺内酯(spironolactone):主要用于心衰治疗,从小剂量开始 20mg po qd 20mg/片常与呋塞米联合应用,还有抗醛固酮作用,保钾、低效。有导致男子乳房女性化的副作用,<100mg/d较少见。

5)武都力:复方利尿制剂复方阿米洛利片,含氢氯噻嗪 25mg。利尿效果较强,但保钾效果较弱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用于轻型心衰 Sig:1# q.d po 6)利尿合剂:多用于难治性心衰,高度水肿时。限制水分摄入:静脉液体入量 <800ml/day;尿量大于入量 800ml以上。Sig:5%糖/盐水 250ml + 速尿 200-300mg + 多巴胺 40mg iv drip 8-30滴/分盐水 40ml + 速尿 120mg + 多巴胺 60mg 5ml/h 泵入 副作用:1.电解质紊乱; 2.影响血脂、血糖、血尿酸代谢(大剂量时升高);3.氮质血症。

如出现利尿剂抵抗(常伴心衰恶化)时,可用:(1)静脉给予利尿剂(如速尿);(2)2种或 2种以上利尿剂联用;(3)应用增加肾血流的药物,如短期应用小剂量的多巴胺。

6、α受体阻滞剂:(二线)降压作用起效较迅速强力,但是随着时间延长降压效力就逐渐减弱了。除长效制剂外持续时间一般较短。优点:改善胰岛素抵抗;主

要缺点:是首剂体位性低血压现象。

1)欧得曼(terazosin特拉唑嗪):2mg p.o tid α1受体阻滞剂,起效慢,时间长,还可治疗前列腺肥大增生。2mg *10片首剂给半片 1mg,服后平卧,避免体位性低血压。推荐维持量 1-5mg qd;一般认为 20mg以上似乎对血压无进一步影响,40mg/d未作过研究。

2)高特灵(terazosin特拉唑嗪):2mg p.o bid 2mg *10片

3)酚妥拉明(利其丁):5mg i.v用于降压时注意监测生命体征。10mg/支 10-20mg+5%glucose 500ml i.v.drip(0.1-0.3mg/min)常用于高血压急症,尤其嗜铬细胞瘤发作时首选。Sig:10mg+5%glucose 50ml 5ml/h泵入,再根据血压调节

4)亚宁定(压宁定):盐酸乌拉地尔注射液 25mg:5ml/支阻断突触后α1受体的作用和阻断外周 α2受体的作用。常用于高血压急症首选。【用法】:通常在治疗开始时每天服用压宁定 60mg,一天 2次,每次一粒。Sig:100mg+N.S 50ml 以 3ml/h开始泵入。

prazosin):sig:0.5~2mg p.o tid 常用于嗜铬细胞瘤等。

5)利喜定(国产乌拉地尔注射液):25mg/5ml乌拉地尔禁忌:孕妇及哺乳妇女,主动脉峡部狭窄,动静脉分流病人。

*作用于中枢的 α受体阻滞剂(如可乐宁)由于其副作用较明显目前已经很少使用。主要作用于外周的 α受体阻滞剂常用的有哌唑嗪、多沙唑嗪、乌拉地尔等。不良反应:

1、体位性低血压:为这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在首次给药时、老年患者更易发生。为避免首剂低血压的发生,建议首次给药放在睡觉前,并且首剂减半。在给药过程中,应嘱患者在体位变化时动作应慢。

2、心动过速;

3、水钠潴留;

4、一般反应:包括头晕、头痛、乏力、口干、恶心、便秘、皮疹等。

高血压急症的处理:

酚妥拉明(利其丁)Sig:10mg+5%glucose 50ml 5ml/h泵入,再根据血压调节 亚宁定 Sig:100mg+N.S 50ml 以 3ml/h开始泵入 硝酸甘油 Sig: 10mg + 50ml G.S/N.S 3ml/h开始泵入,再调整 拉贝洛尔 Sig:200mg +20ml G.S/N.S 6ml/h开始泵入,再调整(α,β受体阻断剂,主要用于妊娠、肾功能时高血压急症)

硝普钠 Sig:25-50mg +50ml NS 2ml/h 始 50mg/支上血压心电监测,尤适用于合并肺水肿的急性左心衰,主动脉夹层可致精神失常

* 治疗心衰的新药:考尼伐坦(conivapton、CNV)一种新型的精氨酸血管加压素拮抗剂。可显著升高心衰时低钠血症时的血钠水平。AVP保水排钠。

* 超滤治疗:对急性失代偿心衰患者而言,超滤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低容量负荷的治疗方法。对高容量心衰患者,超滤治疗比大剂量静脉应用利尿剂可进一步降低再入院率,对肾功能影响无显著差异。联合治疗:打破主要的血压维持机制 ——DASH

?D Direct(Autoregulation):CCB ?A Adrenergic mechanisms:α-B,β-B ?S Salt(Sodium chloride):利尿剂

?H Humors/hormones(AU、NE、ET):ACEI、ARB

* 联合用药的必要性: 1.减少单一药物剂量; 2.中和代偿机制; 3.将副作用减至昀小;4.加强对靶器官的保护。

*降压一线药(ABCD):A:ACEI/ARB;B:Beta-blockers;C:CCB;D:Diuretics。

*理想的心率: 55~65次/分,如能耐受更低则更好。

* 避免联合应用降压原理相近的药物:如ACEI和β-B;ARB和β-B

*东方人对 CCB反应更好,耐受更佳。短效的 CCB可使血压急速下降,这种情况可加重冠状动脉缺血,所以当选用这类药物时,首选长效 CCB。

高血压药物治疗抵抗的原因:

未预料的继发性高血压:原醛,肾血管性高血压,肾实质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等。

治疗计划的依从性差:如改善生活方式失败,体重增加,大量饮酒等。

容量负荷过多:如利尿治疗不充分,高钠摄入,肾功能不全进展等。

假性顽固性高血压的原因:如白大衣性高血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可能与其导致的夜间反复缺氧有关,首选 ACEI。

胰岛素抵抗

二、抗心肌缺血:

1.硝酸酯类:青光眼患者禁用

⑴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针剂:50ml G.S/N.S+硝酸甘油 10mg 3ml/h开始泵入,再调整 5mg/支 10ug/min开始,一般 100ug/min昀大 200ug/min根据症状、血压(足量 :HR ↑>100bpm;症状完全缓解; BP↓<100/60mmhg;不能耐受不良反应停用。)不良反应:头痛、脸红、心跳;对酒精过敏者不用硝酸甘油;出入量不足可导致低血压。口服:0.5mg/片坐着含效果昀好 5min起效持续 30min 含三次不缓解→急诊舌下感觉麻辣味,含服即化

⑵硝酸异山梨酯:(isosorbide dinitrate)

①欣康缓释片:40mg q.d p.o(晨服)单硝酸异山梨酯 40mg*24# Sig:40mg+N.S 50ml以 5ml/h开始泵入。

②鲁南欣康:有效剂量 2-7mg/h 10天一疗程。单硝酸异山梨酯在给药初期,可能会因血管扩张,出现头痛、恶心等症状。短效针剂 sig:2-7mg/h 60-120ug/min i.v.drip片剂 sig:20mg po Bid /Tid 20mg*48#

③索尼特: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不可嚼服或碾碎 60mg*10片 sig:60mg p.o q.d 晨服 60mg*10#从小剂量 30mg qd开始可以减少头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加病人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④消心痛(isosorbide硝酸异山梨酯):5mg/片 sig:10mg Tid口服15~40min起效, 持续4~6h; 舌下2~5min起效,15min达昀大效应;持续1~2h;缓释片 30min起效, 持续 12h; 5-单硝异酸梨酯

⑤异舒吉:正常剂型2-7mg/h,亦可增至 10mg/h。2,5单硝异酸梨酯以5-单硝为主;对肝功不良者用之;溶剂不是醇类,无过敏;与管壁不吸附;头痛发生少;较贵。缓释片20mg q12h昀大每日80mg以上 20mg *50#

⑥爱倍:同异舒吉。

⑦长效异乐定: sig:50mg Qd 50mg/片(5mg快+45mg慢)先吃药再起床,不适合治疗急性心急梗死。消除半衰期 4-5h。

⑧异乐定: sig:30mg p.o q.d-bid 晨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 30mg*7粒 60mg*7粒

⑨依姆多: sig:30-60mg p.o Qd晨服,用水服,不可嚼服和研碎,半衰期 7h,主要经肾排泄。血药浓度稳定,持续时间长。60mg*7片其他:艾欣、安心脉、长效心痛治、臣功再佳、德明、格芬达、丽珠欣乐等。

不良反应:

1、低血压:静脉给药时容易发生;

2、头痛、潮红:扩血管作用所致,多发生在用药的早期。

3、心动过速:

4、硝酸酯耐药。注:急性心梗、急性左心衰伴充盈压低者、严重低血压者禁用。心绞痛发作时慎用。

2、钙拮抗剂:见上

3、β受体阻滞剂:见上

4、复方丹参片:丹参、三

七、冰片等中成药 sig:3# p.o tid 复方丹参滴丸 2# p.o tid

sig:1-2# tid 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5、诺迪康-圣地红景天 0.28*20#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益气活血,通脉止痛,用于气虚血瘀所致的胸痹,并有一定的降脂作用。

6、葛根素针(普乐林):100-200mg i.v bid 200-400mg i.v.drip q.d 主要不良反应:发热,过敏反应(药疹/皮炎/过敏性休克),溶血反应,转氨酶升高。

7、维奥欣:薯蓣皂苷片中成药(主要成分:穿山龙水溶性总皂苷)抗心肌缺血机制:1)改善心肌供血,降低心肌氧耗; 2)保护心肌亚细胞器; 3)减轻钙负荷,保护缺氧心肌。sig:80-160mg p.o tid 80mg/片其他:地奥心血康胶囊(1-2# p.o tid)、心可舒片(中成药 4# p.o tid)

三、营养支持:

1、万爽力:20mg p.o tid 盐酸曲美他嗪抗心绞痛,具有对抗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加压素的作用。20mg*30片治疗糖尿病伴缺血性心肌病效果良好。

2、天门冬氨酸钾镁:营养心肌,改善心肌代谢效果确切 sig:20-60ml+5% glucose 500ml i.v.drip qd;1-2# tid p.o sig:25% 硫酸镁 10ml+10%氯化钾 10ml + 5% glucose 500ml i.v.drip qd

3、能气郞:辅酶Q10 SIG:10mg p.o tid(饭后口服)10mg/片*30#具有心肌保护作用的正性肌力药适应症:可用于 CHF,病毒性心肌炎,肝炎,癌症的辅助治疗。作用机制:1)提高心肌内产生 ATP,改善心肌收缩力; 2)抗自由基作用,保护缺血心肌; 3)增加运动耐受量。

4、博维赫、善复平、佛迪、安果:1,6二磷酸果糖/果糖二磷酸钠效果确切,比较常用。sig:5-10g i.v.drip q.d博维赫 5.0g/瓶(已配好,需快速滴入)。注射过程中药液外渗到皮下会造成疼痛和局部刺激难以耐受。具有直接供给热能、补充体液及营养全身的功效,还可用于治疗急性乙醇中毒。安果 10g :100ml/瓶一般建议 10ml/min速度输入,超过此速度可能引起脸红、心悸,手足蚁感等。过敏很少见。

5、康纳欣:注射用环磷腺苷(CAMP)20mg/支为蛋白激酶致活剂,系核苷酸的衍生物,改善心肌缺氧。适应症:用于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炎及心源性休克。(心脑血管病人 15天为一疗程)静脉注射: 20mg溶于生理盐水 10~20ml,每日二次。静脉滴注:40mg溶于葡萄糖注射液中,每日一次。不良反应:偶见发热和皮疹。

6、瑞安吉:果糖二磷酸钠本品是存在于人体内的细胞代谢物,能调节葡萄糖代谢中多种酶系的活性,心肌缺血的辅助治疗。Sig: 10-20m1,p.o bid-tid。

7、神威(三九)参麦:党参、麦冬等中成药 sig:100ml iv drip qd升压效果确切 50ml/支

8、金威凯洛欣:脑苷肌肽针 2ml /支 sig:10ml+250ml G.S/N.S iv drip qd

9、长天欣平:果糖二磷酸钙片 sig:2-4# po tid 10、20%人白蛋白(贝林):50ml:10g sig:10g i.v.drip q.d

11、贝科能 sig:2-3支+5%Glucose 250ml i.v.drip q.d

12、鑫贝科:200u/支辅酶合剂 sig:200-400u+5%Glucose 250ml i.v.drip q.d

13、脱氧核苷酸钠: 50mg:2ml支 15天一个疗程;心脏保护作用;促进 DNA合成,抗衰老;保护肝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力;抗组织缺氧。酌情 6-8支,1-1.5h滴完。sig:150-200mg+250ml G.S/N.S iv drip qd

14、脑心舒口服液: sig:20ml q.n p.o

15、乌灵胶囊 sig:2-3# po tid

16、参芪扶正注射液、党参,黄芪等 250ml/瓶益气扶正,用于气虚证如肺癌、胃癌的辅助治疗,提高免疫力;治疗心绞痛、心梗一般 7-10天一个疗程。不良反应:轻度出血,低热,口腔炎,嗜睡。可用于糖尿病患者。sig: 250ml i.v.drip q.d

17、百扶欣:人参多糖针 2ml/支增强免疫力 sig:4-6ml+5%Glucose 50ml i.v.drip q.d

18、黄芪针:应用于病毒性心肌炎等,增强免疫力。sig:20ml+5%Glucose 250ml i.v.drip q.d;10-20ml i.v q.d黄芪合剂 10ml p.o t id

19、VitC:应用于病毒性心肌炎时需大剂量 sig:5.0+5%Glucose 250ml i.v.drip q.d 20、能量合剂: ATP 40mg+ CoA 100u+ VitC 3.0+ VitB6 0.1+肌苷 0.4 +5%Glucose 500ml i.v.drip q.d

21、胎盘多肽:4ml/支调节免疫可见过敏反应。sig: 8ml+5%Glucose 250ml i.v.drip q.d

四、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

1、拜阿司匹林:100mg p.o q.d 100mg*30#术前一天 300mg负荷量 PTCA+支架术后,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前一个月 300mg p.o q.d

2、阿司匹林:100mg时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昀为明显,一般用于长期心脑血管疾病一、二级预防建议用 100mg/天(多国指南)。75-150mg/d 25mg/片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

2、上腹不适、恶心、纳差;

3、上消化道出血;

4、皮肤出血点;

5、对外科手术的影响。

3、波立维:75mg p.o q.d氯吡格雷(clopidogrel)抗血小板聚集 75mg*7片使用时需测血常规。首剂 300mg,术前一天 300mg ;昀大量可用到 600mg/d ADP受体拮抗剂①一般药物支架术后,150mg服用 2周后,75mg服用 12个月。②如果拟行CABG术,提前 5天左右停药,昀好 7天。不良反应:主要是出血,一般严重的出血均发生在用药的第一个月,且与剂量有关。

4、抵克立得:1-2# p.o q.d盐酸噻氯匹定(ticlopidine)抗血小板聚集 250mg/片不良反应: 1.肝酶升高:2.粒细胞缺乏和/或血小板降低;3.皮疹;4.出血倾

向;5.对外科手术的影响。由于副作用大,基本上被氯吡格雷取代了。

5、双嘧达莫:双相抑制 ADP,TAX-A2,抗血小板聚集缺血性心脏病: 25-50mg tid 血栓栓塞性疾病:每次口服 100mg,每日总量达 400mg;饭前 1h服。大剂量引起“冠脉窃血”

6、丹奥:(注射用奥扎格雷钠针)20mg /支丹仑同丹奥 用法:80-100mg+500mlN.S/5%G.S i.v.drip bid,2周为一疗程。机制:高效强力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亦是抗血小板聚集良药。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性脑梗塞及脑梗塞所伴随的运动性障碍。副反应:胃肠和过敏反应,偶有 GPT/BUN升高。

7、灯盏花素:5mg(1ml)。用法:1-2支+5%-10%Glucose 500ml i.v.drip q.d,每疗程 10天,共 2个疗程。机制:扩张脑血管的作用,改善微循环,并有对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8、欣维宁:替罗非班(tirofiban)GPⅡb/Ⅲa拮抗剂 100ml/瓶抗血小板聚集 Sig:①ACS(UA/NSTEMI)保守药物治疗:起始 30分钟 0.4 μg/(kg.min),继之以 0.1 μg/(kg.min)的静滴速度维持 48-72h; ②ACS(UA/NSTEMI)PCI介入治疗:起始剂量 10μg/kg,3分钟左右推注完毕;0.15 μg/(kg.min)的静滴速度维持 36h;在血管造影术期间也可持续滴注;起效快,维持时间短;在PCI前应尽早应用,主要用于高危患者,一般在阿司匹林、波立维、低分子肝素的基础上联合使用。

9、克赛:依诺肝素钠 sig:0.4/0.6ml Q12h I.H一般 3-5天停用。6000 IU/支

10、速碧凝:低分子肝素钙(nadroparin calcium)具有高比例的抗因子 Xa和IIa活性。总的治疗时间不超过 6天,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注射剂 4100iu/0.4ml

11、齐征:低分子肝素 5000U q12h I.H

12、法安明:低分子肝素钠(达肝素钠)5000IU I.H q.d-qod每日一次用法:200iu/kg体重,每日一次皮下注射。用于急性深静脉血栓治疗;进行血液透析和血液过滤期间防止体外循环系统中发生凝血(ALB<20g/L时);预防与手术有关和血栓形成。

13、华法令:可用于房颤,急性肺栓塞等的抗凝治疗。有致畸作用,禁用于孕妇。开始量 5mg p.o bid-tid 3mg/片*100#(进口);2.5mg/片(国产)维持量 2.5-10mg p.o q.d监测 PT+APTT+INR

* 一般用于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INR控制在 2.0-3.0。

*INR: 5-9 停药并口服 VitK 1-2.5mg;INR >9时,停药并服用 VitK 3-5mg。

14、其他:阿昔单抗,依替巴肽(GPⅡb/Ⅲa拮抗剂)等。

△常用肝素静脉注射 5000单位,其后持续静脉点滴 500-1000U/h,也可用 5000U,每6h一次静脉注射。肝素肌肉注射可引起血肿,深部皮下注射5000-7500u,每天 2次,一般不引起凝血功能障碍,注射部位以左下腹壁为宜。凝血时间(CT李怀氏法,正常6-12min)控制在20-30min内,PT或APTT延长至对照值1.5-2.0倍。

△近年来常应用低分子肝素(法安明5000U,或速碧凝 0.4ml或克赛 40mg)皮下注射 ,一天 2次。无需监测 PTT或ACT。需改用口服抗凝药者,通常需要肝素和其并用 5-7天,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至16-18s时,便可停用肝素。

△华法林(warfarin)维持量为 2.5-5.0mg/d,新抗凝片维持量为 1~2mg/d,疗程至少 4周。有出血倾向,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活动性溃疡或新近手术而创口未愈者禁用。治疗期一旦发生出血应中止治疗。由肝素引起者用等量鱼精蛋白静脉滴入对抗;由新抗凝或华法令引起者用维生素Kl,每次 20mg静脉注射对抗,必要时输血。

△氯匹格雷:作用机理同抵克利得,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肝酶以及对粒细胞和血小板数量的影响)明显低于抵克利得,在西方国家,临床上已经基本取代了抵克利得。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临床试验:

1、CAPRIE研究: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事件比较研究。以下 5类高危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氯吡格雷低于阿司匹林:1)CABG史的患者;2)发生 1次以上缺血事件的患者;3)涉及多个血管床的患者; 4)DM患者;5)高胆固醇血症。

2、CURE研究:氯吡格雷预防 ACS复发缺血性事件研究。

3、CREDO研究:长期氯吡格雷减少临床事件研究。

4、其他MATCH研究,CHARISMA试验等。

五、营养神经类:

1.叶酸: 0.4mg p.o q.d

2.VitB12 500ug i.m 每周2 次 500ug/支 或1# p.o q.d 3.腺苷BB12 500ug p.o tid

4.肌生针:灵孢多糖 0.4:2ml/支 0.4 i.m q.d 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5.都可喜:30mg p.o tid 30mg/片 护脑 6.弥可保(甲钴胺):500ug q.d-tid 500ug/片 500ug:1ml/支 500ug i.v.drip q.d

7.谷维素:20mg tid 10mg/片 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用于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

8.丽珠赛乐: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 10ml/支 sig:40ml+N.S 250ml i.v.drip q.d

9.怡活素: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2ml/80mg/支、5ml/200mg/支)sig:10ml+G.S 250ml i.v.drip q.d 营养脑神经,改善脑细胞能量代谢。10.奥德金: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 营养脑神经,改善脑细胞能量代谢。0.8g/5ml sig:20-30ml+N.S 250ml i.v.drip q.d 2-3 周六、降脂药:

贝特类主要降甘油三酯,他汀类(HMG-CA 还原酶抑制剂)主要降胆固醇。调脂治疗的目标值:冠心病患者的二级预防目标是:LDL-C降至<2.6mmol/L(100mg/dL)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目标是:LDL-C降至<2.6mmol/L(100mg/dL)

1.普拉固,美百乐镇(普伐他汀 Pravachol):适用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10-20mg p.o q.d 最大40mg/d 10mg/片 美百乐镇20mg*7 片

2.来适可胶囊(氟伐他汀 Lescol):20-40mg p.o q.n 20mg/片 40mg*7 片 极少发生药物间相互作用,安全性高。升高HDL-C 效果较好 3.立普妥,阿乐(阿托伐他汀钙 Atorvastatin):适用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

立普妥:10-20mg p.o q.n 10mg/片 20mg*7 片根据血脂水平调整 <80mg/d 阿 乐:10-20mg p.o q.n 10mg/片。

ASCOT 研究:显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TNT 试验表明:立普妥80mg/d 降低心血管事件优于10mg/d。

4.舒降之,泽之浩(辛伐他汀):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冠心病。

降脂:10mg p.o q.n 10mg/片 冠心病:20mg p.o q.n 20mg*7# 40mg*5# 血脂康:辛伐他汀 2# tid 效力较弱 脂必妥:2# tid 效力较弱 红曲 5.泰脂安:饭后 尤其适用于肝功能不良者,降TG 的效果较好,价格昂贵。(中成药)Sig:3# p.o tid 6.益平:阿昔莫司胶囊 烟酸衍生物 0.25/胶囊 脂肪分解抑制剂,安全性稍差,影响尿酸、葡萄糖代谢。不良反应:面部潮红,肢体瘙痒;胃肠反应;过敏反应等。Sig:1# p.o bid-tid 餐时/后

7.必降脂:(苯扎贝特 Bezafibrate):1# p.o bid-tid 200mg/片 8.利必非:非诺贝特缓释胶囊 0.25*20#Sig:1# p.o bid-tid

9.力平之,适泰宁(非诺贝特 Fenofibrate):高甘油三酯血症(主要),高胆固醇血症。通常服药后10 天左右明显见效,2 周左右(重度患者4 周左右)血脂浓度恢复正常水平。200mg p.o bid-tid(餐中或餐后)200mg*10 片 血清TC:5.20mmol/L=20mg/dl; 血清LDL-C:3.12mmol/L=120mg/dl 血清HDL-C:1.04mmol/L=40mg/dl;血清TG:1.70mmol/L=150mg/dl

他汀类不良反应:1.肝转氨酶升高:只要患者接受严密监测,轻度的转氨酶升高(少于3 倍ULN)仍然可用。胆汁郁积和活动性肝病被列为使用他汀类的禁忌证。2.肌病,肌痛,肌炎甚至引起横纹肌溶解[伴CK显著升高(升高10 倍)和肌酐升高]。3.胃肠道反应。混合性高脂血症的治疗:

1.如果以TC 和LDL-C 增高为主,可选用他汀类; 2.如果以TG 升高为主则用贝特类;

3.如果TC,LDL-C,和TG 均显著增高,可以联合用药。联合治疗选择贝特类+胆酸隔置剂(如考来烯胺),或者胆酸隔置剂+烟酸。他汀类与贝特类/烟酸类联用要谨慎。他汀与贝特类联合用药虽然会增加发生肌病(CK 增高)的危险,但对大多数患者是安全的,需严密监测。

七、活血化瘀药:

1)刺五加inj.60-100ml i.v.drip q.d/q.o.d 20ml/支 扩管、改善心肌缺血、改善脑循环 250 ml i.v.drip q.d 250ml/瓶副反应:偶有皮疹,头晕,甚有过敏性休克。

2)心血通inj.10ml+N.S 100ml i.v.drip q.d 2ml/支 肌氨肽苷针 3)(依康宁)银杏叶片:sig:2-4# p.o tid 中成药

4)舒血宁inj.20ml+G.S 250/500ml i.v.drip q.d 2ml/支

银杏叶提取物(主要含总黄酮及白果总内酯)具有扩张冠状脉血管、脑血管,增加冠脉流量及脑血流量,改善心脑功能的作用。

5)丹 参inj :20ml+N.S 250ml i.v.drip q.d 10ml/支

6)通心络胶囊:降脂抗凝,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脑梗后

遗症。

sig:2-4# p.o tid 中成药

7)颈椎Ⅱ号:sig:3# p.o tid 中成药 8)健脑4 号:sig:10ml po tid

9)诺新康:(丹参酮ⅡA 磺酸钠针)2ml:10mg /支 sig:10ml+N.S 250ml i.v.drip q.d 4-6支

10)蝶脉灵:苦碟子针 10ml/支 主要用于改善颈椎病的手足麻木等症状效果较好。

sig:3-4 支+N.S 250ml i.v.drip q.d 11)悦安欣:苦蝶子针 10ml/支

sig:50ml+5%Glucose 250ml i.v.drip q.d 12)杏 芎:中成药 250ml i.v.drip q.d 13)谷 红:中成药 5ml/支

sig:15-20ml+N.S 250ml i.v.drip q.d 14)杏 丁:银杏达莫注射液 5ml,10ml/支 适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血栓栓塞性疾病。

复方制剂:每10ml(1 支)含银杏总黄酮9.0-11.0mg,双嘧达莫3.6-4.4mg。不良反应:

偶有恶心、呕吐、皮肤过敏等。

sig:10-25ml+ N.S/G.S 500ml i.v.drip qd-bid

15)丹 红inj: 丹参、红花。【适应症】瘀血闭阻所致的胸痹及中风。2ml/支 sig:6-8ml+N.S 250ml i.v.drip q.d

7)润 坦:长春西汀 活血化瘀,扩管 2ml/支 改善微小血管效果较好,可引起头昏,头痛等不良反应用于脑出血、脑梗塞后遗症等 sig:6-8ml+N.S 250ml i.v.drip q.d

8)麦道可兰:盐酸丁咯地尔 5ml:50mg/支 扩管药,改善外周及脑部微循环(α受体抑制剂)。sig:20ml+N.S 250ml i.v.drip q.d

9)培 达:西洛他唑 抗血小板聚集药,抗血栓,扩管 50mg/片 sig:50-100mg p.o q.d 用于慢性动脉闭塞引起的溃疡,肢痛,间歇性跛行的缺血症状,如糖尿病足。

八、强心药及其他:

强心口服制剂主要是地高辛,静脉制剂主要是西地兰。

1.西地兰inj.(lanatosiade C)0.2-0.4mg 稀释后i.v,24 小时总量0.8-1.2mg,特别适用于心衰伴房颤。西地兰0.2+NS 20ml i.v 慢 0.4+GS 50ml i.v 慢

注:1.血钾>4.0;2.不与钙剂合用;3.使用前后不用电复律;4.中毒:胃肠道、黄视。特异性高,敏感性差、心律失常,室上性过速伴传导阻滞,怀疑即停药。2.地高辛(digoxin):0.125-0.25mg Qd; 肾功能减退或者年龄>70y,0.125 Qd 即可。

0.25mg/片 注意避免与胺碘酮,异搏定等同时应用。

3.硝普钠: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动脉和静脉扩张,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阻力下降,产生降低外周动脉阻抗和增加静脉储血的作用,可减轻心脏的前、后负

荷,从而降低中心静脉压,增加心搏量,减轻肺水肿。主要的副作用:低血压和硫氰酸盐中毒。用法:应从小剂量开始,一般0.25ug/kg.min开始,无效时每5~10 分钟增加0.25ug/kg.min直至达到所需效果,最高剂量7.5ug/kg.min-(300ug/min)。注意:每6h需重新配药一次,一般不连续不断地应用3 天以上。

4.补达秀:氯化钾缓释片 0.5/片 根据血钾水平调整,相对较安全。sig: 1-3# p.o tid

5.别嘌呤醇:0.1/片 降尿酸 sig: 0.1 p.o tid

6.泰必利:硫必利片 0.1*100# 抗精神失常药

适应症 1.舞蹈病。2.抽动-秽语综合征。3.老年性精神病。4.急慢性酒精中毒5.各种疼痛:头痛、痛性痉挛、神经肌肉痛等。

治疗疼痛:开始每日200-400mg(平均300mg),连服3~8日,严重病例每日肌注200-400mg,连续3日。维持量每次50mg,1日3次。

不良反应:为嗜睡、溢乳、闭经; 2.能增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7.他巴唑(MMI): 抗甲亢药物 咪唑类 5mg*100# sig: 5-10mg p.o tid

8.丙硫氧嘧啶(PTU):抗甲亢药物 硫脲类 50mg/片

初治期:(300-450mg/d)分2-3 次口服,持续6-8 周 每个月复查一次甲免全套减量期:每2-4 周减量一次,每次减量50-100mg/d 维持期:50-100mg/d 维持治疗1-1.5 年

主要不良反应:①粒细胞减少;②皮疹;③肝功能损害,血管神经性水肿等。9.佳静安定:阿普唑仑 0.4mg*100 片/瓶 依赖性较小 sig: 1# q.n p.o

10.舒乐安定:艾司唑仑 1mg*30 片 sig: 1# q.n p.o

11.敏使朗:甲磺酸培他思汀 6mg*30# sig: 1# tid p.o

12.怡诺思: 盐酸文拉法辛片 75mg*14# 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改善睡眠。sig: 75mg q.d p.o

13.思诺思:sig: 10mg p.o q.d 睡前服 酒石酸唑吡坦片 10mg*7#

咪唑吡啶类催眠药,肌松作用,抗焦虑,抗惊厥,睡床上吃 效果很好。禁用于:OSAS,严重肝,呼吸功能障碍。

14.百忧解: sig: 1# tid 氟西汀片20mg/片 抗焦虑抑郁

15.黛力新: sig:早,中各 1#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20 片/盒

抗焦虑抑郁,改善睡眠 严重病例早晨的剂量可加至2 片。老年病人 :早晨服1 片即可。常用于心脏神经官能症。禁忌症:心梗的恢复早期,束支传导阻滞,未经治疗的闭角型青光眼等。

16.德纳:贝前列素钠片 内皮素-1 受体拮抗剂 20μg*10 片

治疗肺动脉高压;改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引起的溃疡、间歇性跛行、疼痛等症状。

sig: 40μg p.o tid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17.左洛夏:盐酸舍曲林片 50mg/片 抗抑郁 50-200mg/d 18.开同:4-8# p.o tid 复方α-酮酸片

配合低蛋白饮食(食摄蛋白质<40g/d),预防和治疗CRF 的蛋白代谢失调。副作用:加重高钙血症,定期检测血钙水平。*双吡啶类衍生物强心药 :目前在国内应用于临床的仅有氨力农和米力农,较少用。

九、溶血栓药物

1.非特异性溶栓剂:对血栓部位或循环系统中的纤溶系统均有作用,如尿激酶(urokinaseUK),链激酶(streptokinase SK)。? 2.选择性溶栓剂:它选择性作用血栓内纤溶系统,对循环中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降解较少,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SCUPA)、乙酰纤维蛋白溶酶原一链激酶激活剂复合剂(APSAC)等。? 3.国内尚有各种蛇毒制剂(去纤酶、溶纤酶、抗栓酶),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中的确切效果及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溶栓的给药方法 ? 1.静脉给药

? ①尿激酶100~150万U,30min~60min内输入。? ②链激酶具有抗原性,可产生过敏反应,静脉注射前可输入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2-4mg。现已有重组链激酶,抗原性明显减弱。常用100-150万u,1h内静脉输入。

? ③rt-PA:2min内先给予10mg冲击量,继以50mg/h的速率输注1h,体重超过65kg者,再以20mg/h的速率输注2h,3h总量达100mg。加速给药方案采用首剂15mg,继而30分钟内50mg,再60分钟内35mg。? ④SCUPA:先推注20mg,继而60 mg1小时滴完。? ⑤APSAC:1次推注30mg。并发症:

? 主要为出血,轻者皮肤粘膜出血、镜检血尿,重者大量咯血及消化道出血,颅内、脊髓、纵隔内及心包出血可危及生命。其他有过敏反应(用SK及APSAC者,表现为皮疹、寒战、发热。多见于链激酶输注过程中,发生后可以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以缓解症状)、低血压及血栓栓塞、再灌注心律失常。

十、抗心律失常药:

IA类:阻滞ⅠNa++ 1.双异丙吡胺;2.普鲁卡因胺;3.奎尼丁 IB类:阻滞ⅠNa+ 1.利多卡因;2.苯妥英;3.美西律;4.妥卡尼 IC类:阻滞ⅠNa+++ 1.氟卡尼;2.莫雷西秦;3.心律平(普罗帕酮)II 类:β阻滞剂

阻滞β1:阿替洛尔、美托洛尔、艾司洛尔 阻滞β

1、阻滞β2:索他洛尔 III类:阻滞K+通道,延长复极。1.胺碘酮;2.溴苄胺;3.多非利特(Dofetilide);4.伊布立特(Ibutilide);5.索他洛尔(Sotalol)IV类:Ca2+拮抗剂(窄谱):如异搏定,恬尔心

其它:腺苷、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地高辛、西地兰等。

*奎尼丁:IA类 主要用于房颤和房扑的复律后窦性的维持和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口服:0.75-1.5g,在6-12小时内分次服完,通常需要与减慢心率的药如(地高辛、beta受体阻滞剂)合用。今年有人建议0.2 tid po 连续三天。

可能的副作用:QT延长,扭转性室速。GI不适,低血压。奎尼丁晕厥和诱发尖端扭转型室速多发生于服药的最初3天。

*利多卡因(lidocaine):IB类 窄谱,仅对室性心率失常有效

Sig:首剂1.5mg/kg 稀释后缓慢静注,必要时5-10min后重复。总量不超过300mg/h。

维持量:1-4mg/min。1h内最大用量≤200~300mg。

*静脉推注后10s-3min 达峰值,作用时间维持10-20min。

*美西律:IB 类 慢心律片 50mg/片 Sig:150-200mg po t id

此类药物作用特点:①缩短Q-T 间期;②对心脏收缩力影响小:可用于心衰患者;③对心脏传导系统影响小:可用于病窦患者。

*普罗帕酮(propafenone): 心律平IC类 50mg/片; 70mg/支

口服:450-600mg/d 初始150mg tid po ;需要时 200mg tid po;最大量 200mg qid po。

静脉: 1.5-2mg/kg在10-20min静注完

sig: 70-105mg+ N.S 20ml i.v 在心电监护下缓慢静推(5-10min内)

*作用特点:5min左右开始起效,可持续3-4h;如首剂无效,20min后还可重复35-70mg;一般半小时内总量不超过300mg。对室性/室上性心率失常有效。副作用:低血压,很快引起心房扑动,在冠心病和心衰病人慎用,有关证据不足 *严重心衰,严重心动过缓及传导阻滞,低血压者禁用。*美多心安:II 类:β阻滞剂

5mg稀释后缓慢静注(五分钟),必要时5 分钟后重复。*艾司洛尔:II类:β阻滞剂200ug/kg/min

*胺碘酮(amiodarone):可达龙 III类 片剂:0.2/片针剂150mg:3ml/支

唯一不增加死亡率的抗心率失常药,大剂量控制,小剂量维持,副作用较多。口服 : 负荷量:600mg/d(0.2 tid),持续7 天;维持量:100-200mg/d(宜根据个体反应采用最小有效剂量)。

静脉: 静脉负荷量3~5mg/kg,一般是先给150mg,稀释后不少于10 分钟静注。如果需要,15~30 分钟后或以后需要时可重复1.5~3mg/kg;静脉维持量应在负荷量之后立即开始,开始剂量1.0~1.5mg/min(相当于300mg+NS 50ml 10ml/h 泵入)。

*以后根据病情减量。静脉维持最好不超过4~5 天。

副作用:主要是低血压(主要与注射过快有关), 心动过缓。QT延长,尖端扭转性室速(少见),GI不适和便秘。静滴可能引起静脉炎。1.甲状腺功能 用之前、后查甲功,3 月后复查。2.肺毒性 肺纤维化、机化性肺炎,之前胸片,之后半年胸片。治疗:阿奇霉素 0.5 Qd 3天停4 天 2 个月;激素。3.角膜微粒沉着,皮肤色素沉着等

*应用前注意查血电解质,尤其适用于HR较快,心功能较差的患者。服药期间HR<55bpm时必须停药。需监测血压。

*应用时注意监测Q-T间期的变化,控制Q-T间期延长不超过用药前的1/4,或Q-T间期<0.5s。

注:随访检查①血压;②心电图;③肝功能;④甲状腺功能,包括 T3、T4及促甲状腺激素;

⑤肺功能、肺部 X线片;⑥眼科。注意:与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合用可加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及房室传导阻滞。增加华法林抗凝作用。

下列情况应禁用:①甲状腺功能异常或既往史者;②碘过敏者;③ Ⅱ或 Ⅲ度AVB,双束支传导阻滞(除非已有起搏器);④SSS;妊娠,哺乳。

*维拉帕米(verapamil):异搏定 IV类 窄谱,对AVNRT效果较好 负性肌力、传导

Sig:5mg+GS 20ml 稀释后缓慢静注(约5min)最大剂量不超过15mg 3-5 分钟发挥作用,15min达血药高峰。必要时30 分钟后重复。

注意:①不能速度不能过快,过快可引起血压降低,心动过缓及传导阻滞等不良反应;②老年人,尤其是合并心衰,血压偏低,病窦者不宜使用。*硫氮唑酮:IV类0.25mg/kg,稀释后静注,静注时间大于2 分钟,必要时15 分钟后重复。

*腺苷/ATP:一般仅用于室上速急性发作的终止,对房室结、窦房结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是治疗室上速效果最好,复律时间最短的药物。

Sig:腺苷 6-12mg 快速静注(“弹丸式”推注)单剂使用不超过12mg ATP 20mg快速静注 单剂使用不超过30mg

不良反应:面部潮红,全身不适、气短,恶心,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一般仅持续几秒-1分钟,一般不需特殊处理(腺苷半衰期最短,仅1.5-10 秒)。病窦跟房室结功能不良者慎用。

注意:切忌稀释或加入液体内滴注,最好经中心静脉推入,速度要快。心梗后濒发室早或室速

? 胺碘酮150mg稀释于生理盐水20m1中,于5~10分钟内静脉内注入,继以1mg/min静滴维

持6小时,然后维持滴注0.5mg/min。

? 静注利多卡因1mg/kg,每隔8~10分钟推注一次,直至早搏消失,总量<4mg/kg,继以1~

3mg/min恒速滴注维持。病情稳定后可改用美西律100~150mg,每6~8小时一次,或胺

碘酮200mg,每日2~3次

? 静注索他洛尔1.5mg/kg,有效后改用口服80mg,每日2次。抗心律失常中成药:

1.黄杨宁片:sig: 4# p.o tid 可减少房早等的发作频率

2.步长稳心颗粒: sig: 1 袋 冲服 tid 4 周一疗程,主要用于功能性心律失常,如早 搏,窦速。

3.复心片:sig: 2-4# p.o tid 中成药 4.心宝胶囊:sig: 2-4# p.o tid 中成药

5.参松养心胶囊:人参,麦冬等中药 抗心律失常

sig: 4# p.o tid 0.4g/片 4周一疗程,明显减少心律失常的发作频率;

显著缓解心悸,气短,乏力,失眠等症状;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十一、抗休克和升压药

1.多巴胺(dopamine):具有α和β肾上腺能受体兴奋作用,是目前最常用的升压药。

【用法】:将多巴胺40~120mg加入5%葡萄糖250m1中静滴从小剂量(2~5μg/kg/min)开始,根据血压,逐步调节。药理作用:多巴胺是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能兴奋α,β受体,既可引起血管的扩张,又可引起血管的收缩,其主要的作用取决于用药剂量:小剂量(2~5ug/kg.min)兴奋肾血管、肠系膜血管、脑血管及冠状血管等多种器官的多巴胺受体,引起血管的扩张,尤其是肾脏入球小动脉的扩张,使肾血流量增多,明显的提高肾小球的滤过率,可增加50%,故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减轻心脏的前负荷。另外可使皮肤和骨骼肌的血管收缩。中剂量(6~10ug/kg.min)直接兴奋心肌的β1受体,增强心肌的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减退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大剂量(>10ug/kg.min)可使所有的动脉及静脉收缩,是兴奋α受体的结果,主要是升压作用。常用于各种休克:如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出血性休克等。特点:作用时间短,需静滴维持。常见的不良反应: 1)心动过速;

2)室性心律失常(1,2 为心脏β1 受体的兴奋作用所致);

3)血压升高、外周阻力增高(为较大剂量给药,兴奋外周α受体所致)。

2.间羟胺(阿拉明)和去甲肾上腺素:为α和β肾上腺能受体兴奋剂,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和收缩周围血管作用。在多巴胺不能维持血压时短时应用。

【用法】:间羟胺10~30mg溶于5%葡萄糖液100ml内静滴,必要时增加剂量,紧急时可用5~10mg静脉注射。

3.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作用β1肾上腺能受体,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对β2和α受体作用较弱,可提高收缩压和降低PCWP。正性肌力作用要比正性频率作用明显,较少引起心动过速,对心率影响较小;改善左室功能衰竭效果优于多巴胺;可用于心梗并发心衰。【用法】:常用剂量为2.5~10μg/kg/min。

对合并心房颤动者,因该药可加快房室传导,使心室率增快,故不宜应用。本药抗休克作用较弱,与多巴胺合用可增强疗效。一般持续用药不超过3天,最多不超过一周。

4.肾上腺素(adrenaline):α和β受体激动剂 0.5mg/支 sig:0.25-0.5mg I.H /皮下

应用于①心脏骤停:用于溺水,麻醉,手术意外,药物中毒以及心脏传导阻滞引起的心脏骤停;②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③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④局部止血

5.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β1,β2 受体激动剂 1mg/支注意控制心率,上心电监护 不良反应:口咽发干,心悸,头晕等。应用于①心脏骤停:sig:心腔内注射 0.5-1mg

②三度房室传导阻滞:HR<40bpm 时 sig:0.5-1mg+5% G.S 250ml i.v.drip

6.阿托品:M-胆碱受体阻断剂 0.5mg/支

应用于:①缓慢性心律失常:用于治疗迷走神经兴奋所致的SAB,AVB等。②抗休克:对爆发性流脑,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等所致的感染性休克,可用大剂量阿托品治疗。(解除血管痉挛,舒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低钠血症的处理:

血钠<130mmol/L:饮食中补钠; 血钠<120mmol/L:静脉补钠; sig:10%氯化钠 50-80 ml/day 8-10 ml/hour 微泵泵入 10ml/支

十二、抗生素

1.海 超 0.4 i.v.drip q.d 加替沙星 100ml:0.2/袋 2.利复星 0.4 i.v.drip q.d 左氧氟沙星 100:0.2/袋 3.佳乐同欣 0.3 i.v.drip q.d 左氧氟沙星 100:0.3/袋

4.泰吡信 2.0+N.S 100ml i.v.drip q.12h 头孢匹胺钠 1.0/支

5.新瑞普欣 3.0+N.S 100ml i.v.drip q.12h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三代)1.5/瓶

6.若 奇 3.0+N.S 100ml i.v.drip q.d 头孢唑亏钠(三代)1.5 /瓶 7.信力威 3.0+N.S 100ml i.v.drip q.d 头孢吡亏钠(三代)0.5 /瓶 8.锋青杨、赞地新 头孢

9.凯 伦 4.5+ N.S 100ml i.v.drip q.d 美洛西林舒巴坦钠 2.25/支 凯韦可 10.开 林 5.0+ N.S 250ml i.v.drip q.d

11.安灭菌 3.6+ N.S 100ml i.v.drip q.d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针 1.2/支 12.安必仙 0.25 po tid 氨苄青霉素胶囊 0.25*24#

13.欣匹特 0.5 i.v.drip q.d 0.5:250(已配好)N.S 阿奇霉素氯化钠溶液 14.先 欣 1.2 i.v.drip q.d 1.2/瓶(已配好)克林霉素 7-10 天一疗程 15.施复捷 0.25 po bid 0.25*6# 口服头孢丙烯

16.再 泰 1.0-2.0+ N.S 100ml i.v.drip bid 头孢匹胺钠 0.5/支

兰菌净:(Latigen B):多价口服抗原溶解物/多价细菌疫苗(各种小剂量细菌抗原)18ml/瓶

性状:乳白色混悬液

适应症:对呼吸道感染(尤其是上感)的预防和治疗有效;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儿童的上感

用法:①年龄6 个月-12 岁患者 :早餐前、临睡前各7 滴,舌下滴服(在口中保持一段时间,以便粘膜充分吸收)疗程:连续用完一瓶,停药2-3 周后,再用1 瓶。

②>12 岁患者:早餐前、临睡前各15 滴,舌下滴服疗程同上

不良反应:第一次用药可能导致症状的短暂加重;偶见轻度恶心。

介入手术基本用药:

1.生理盐水:500ml*8-10 瓶

2.Dexamethasone 10mg 3.Atropine 10mg

4.肝素钠 12500u*2-3 支

5.Lidocaine 100mg*2-3 支 或者procaine 2ml*5-10 支

冠脉造影术前准备:ECG;UCG;PT+APTT;输血前三项;肝肾功能电解质 PTCA+ICS(支架植入术)后的注意事项; 1.术后24 小时拔管;

2.拔管后用盐袋压迫6 小时;6-8h 即可抬高床头30 度。3.术后一小时才可饮水,饮食,在床上大小便;

4.注意伤口情况:有无渗血,红肿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下肢感觉等。5.注意有无心绞痛情况,心功能情况;

6.同时给予抗凝:1)拜阿司匹林:术后前3 个月服用300mg q.d,以后改为0.1 qd 终生服用;2)波立维(噻氯匹定):75mg qd 应用时间视具体情况,一般150mg qd 不超过2 周,然后75mg qd 维持3 个月,价格昂贵。3)低分子肝素钠:如克赛,法安明等应用5-7 天,不超过7 天。4)他汀类药物:立普妥 10mg q.n 可以稳定血管内皮,细胞膜。5)抗生素:常规消炎3-5 天。7.血管完全修复约需要一个月。

8.术后第一天手术的下肢不能做屈膝等活动,使股动脉保持平直,卧床一天。术后一两天由于活动较少,下肢附近感觉麻木是正常的。之后可以稍微下床活动,4-5 天即可出院。

9.术后出现血管痉挛:合贝爽片(90mg qd)效果较好,稳定后再换用β 受体阻滞剂,不用长期应用,一般小于3 个月。

*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患者要卧床72h,尽量避免在手术侧手臂的运动过度,定期随访复查心电图监测起搏器的功能。

射频消融术:ECG(发作时能够确诊的心电图,或者食道电生理诱发明确,或者同意在术中行心内电生理检查);UCG;PT+APTT;输血前三项;肝肾功能电解质 *低血压常见情况:

1.心输出量下降;2.低血容量性低血压:注意有无出血,失血。3.急性心梗;4.液体丢失过多:

腹泻,呕吐等;5.药物:如服降压药不当等。

ICU常用抢救药物用法总结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用量:1~20ug/kg/min;升压作用从5ug/kg/min 开始。极量:20ug/kg/min 配制:

50kg:150mg+NS35ml—1ml/h=1ug/kg/min 60kg:180mg+NS32ml—1ml/h=1ug/kg/min 70kg:210mg+NS29ml—1ml/h=1ug/kg/min

硝普钠

用量:1~3ug/kg/min,从0.5ug/kg/min 调

极量:8ug/kg/min 配制:

50kg:0.3ml/h=0.1ug/kg/min 60kg:0.4ml/h=0.1ug/kg/min 70kg:0.4ml/h=0.1ug/kg/min

硝酸甘油

用量:5~30ug/min,每5ug 开始调 配制:NG25mg+5%GS 250ml 3ml/h=5ug/min

鲁南欣康

用量:5~30ug/min,每5ug 开始调 配制:鲁南欣康40mg+溶液250ml 15ml/h=1mg/min

可达龙

首用:NS20ml+可达龙75mg,20 分钟慢推完 用量:0.3~0.5mg/min

配制:可达龙225mg+溶液250ml 20ml/h=0.3mg/min

可达龙300mg+溶液250ml 15ml/h=0.3mg/min

心律平(普罗帕酮)

首用:NS20ml+心律平70mg 10 分钟慢推完 用量:0.3mg/min

配制:心律平210mg+溶液250ml 21ml/h=0.3mg/min

米力农

首用:NS20ml+米力农2.5mg 10 分钟慢推完 用量:0.35mg/kg/d 极量:1.13mg/kg/d

配制:米力农 7.5mg+溶液250ml 50kg:35ml/h=0.35ug/kg/min 60kg:42ml/h=0.35ug/kg/min 70kg:49ml/h=0.35ug/kg/min

肾上腺素

用量:从1ug/min 开始调

配制:肾上腺素1mg+溶液250ml 15ml/h=1ug/min

异丙肾上腺素

用量:0.05~0.3ug/kg/min 配制:异丙1mg+5%GS250ml 50kg:38ml/h=0.05ug/kg/min 60kg:45ml/h=0.05ug/kg/min 70kg:53ml/h=0.05ug/kg/min

阿托品

用量:1~4ug/min

配制:阿托品1mg+5%GS 250ml 15ml/h=1ug/min

利喜定(压宁定)

心内科心脏早搏的药物治疗分析 第3篇

【关键词】稳心颗粒;心脏早搏;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280-02

心脏早搏是临床中比较多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疾病,在临床中的发病率比较高[1],普通人以及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的人均有发病几率,患者发病后出现了胸闷、心慌、气促、失眠等等癥状,对患者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2]。临床中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比较多,使用的一些西药治疗效果往往差强人意,而且患者还出现了各类不良反应的情况,此次根据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接收的106例心脏早搏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这些患者在接受稳心颗粒治疗后,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有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我院一共有106例心脏早搏患者接受治疗,其中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42例,患者的年龄从36岁到80岁不等,出现室性早搏的患者共有56例,房性早搏患者42例,8例患者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同时存在。全部患者的临床诊断均符合器质性心脏病合并频发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等疾病的症状,还存在心慌、胸闷的症状。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稳心颗粒(山东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进行治疗,每次9g,3次/d,温水冲服,以4周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对于正在治疗的早搏患者,停用目前服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给予治疗基础疾病的常规药物;新发早搏患者,不应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

13观察指标:为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诊断,使用听诊器来进行听诊,用心电图进行记录,持续的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完成各项功能检查,对患者使用药物后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

14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在完成治疗后,患者不存在早搏,或者是早搏的次数降低到治疗之前的10%以下;有效:早搏次数为治疗之前的一半;无效:早搏次数仍然和治疗之前一样,没有改善。药物致心律失常的标准:出现治疗前没有的心律失常,心脏早搏较治疗前明显增多或恶化。

1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经3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显效74例,占6981%,有效23例,占2170%,无效9例,占849%,总有效率为9151%。其中,56例室性早搏患者,显效38例,占6786%,有效13例,占2321%,无效5例,占893%,总有效率为9107%;42例房性早搏患者,显效30例,占7143%,有效9例,占2143%,无效3例,占714%,总有效率为9286%;8例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同时存在患者显效6例,占7500%,有效1例,占1250%,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750%,不同类型早搏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

22106例患者接受治疗后,并没有一例因为药物而引起的心律失常症状,有4例患者有较轻微的头晕症状,可以继续使用药物治疗,2例出现胸闷头晕,在停药后,其不良反应也随之消失,该药物并不会影响患者的血尿常规、以及血液功能。

3讨论

心脏早搏在各类心血管疾病中都存在,此疾病的发病因素比较复杂,临床中各类因素都有几率引起发病,激动、异常自律性增加等。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关于稳心颗粒对于心律失常的研究表示,其治疗效果显著[3]。此次研究中稳心颗粒对于心脏早搏患者的临床总体有效率达到了9151%,而且该药物并不会让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症状。稳心颗粒在治疗心脏早搏中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临床效果比较优秀。现代药学研究显示稳心颗粒对于血液粘稠度、血液微循环具有很好的改善,能让心肌供氧得到促进,让患者的心功能趋于正常[4]。

心脏早搏属中医心悸、怔忡范畴,其病因多由情志内伤,气滞血瘀,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或思虑过度损伤心、脾所引起,治疗上应以补虚、滋阴、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为主。步长稳心颗粒是抗心律失常药,是由党参、黄精、三七、甘松、琥珀5味中药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5],该方中党参补中益气、生津,黄精补气养阴、健脾益肾,三七消肿止痛、散瘀止血,琥珀镇静、安神,可用于治疗失眠、心悸,甘松可改善因心肌缺血引发的异位兴奋灶所引起的心律失常。该中药制剂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定悸复脉之功效,能有效地治疗心脏早搏,且对患者的血、尿常规,电解质、血脂、肝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无明显的影响。

总之,对于稳心颗粒在心脏早搏的治疗研究中,我们认为不管是现代药理还是中医理论,其对于心脏早搏都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也是目前临床中应用比较多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景德全稳心颗粒治疗女性心脏早搏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8):922-923

[2]周燕玉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脏早搏60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1:4-5

[3]章茂顺,张新军,葛宁,等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快速性期前收缩临床研究总结报告[J]中国医学论坛报,2004,3(26):381

[4]唐国栋稳心颗粒治疗早搏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1):138-139

门诊呼吸内科抗菌药物用药分析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根据WHO建议, 用规定日剂量DDD (Defined Daily Dose) 和药物利用指数DUI (Drug Uvilization Index) 作为医生是否合理用药的指标, 对应用的药物作统计分析, 分析用药的合理性。D D D的定义为:药物达到主要目的所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剂量。D D D值参照《药品的解剖学治疗学化学分类索引及规定日剂量》[1]、2 0 0 5年版《中国药典 (二部) 》[2]、《新编药物学》 (16版) [3]收载的临床常用剂量, 个别品种参照药品说明书确定。用药频度 (DDDs) =总用药量/DDD, DDDs是不同药品间消耗比较的指标, DDDs越大, 药物使用频度越大, 反映临床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大;DUI=DDDs/总用药天数, DUI>1为用药不合理, 规定DUI1为用药合理。

随机抽取2008年1月门诊呼吸内科600张处方, 调查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诊断、药名、用法用量、总用药天数。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联合用药、合理用药等情况进行分析[4]。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应用品种情况 (表1)

本次调查的600张处方中, 有4 7 4张使用了抗菌药物, 使用率为79%, 使用品种达7大类共17种。474张处方中患者男284例, 女190例, 年龄18~85岁, 平均57.8岁。使用最多的前10种抗菌药物有476张, 占95.97%。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是使用最多的3类抗菌药物, 其中使用前1 0位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占4种;大环内酯类占4种;喹诺酮类占2种。

2.2 使用前10位的抗菌药物DDDs排序及DUI值

经过计算得出使用前10位的抗菌药物DDDs排序及DUI值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抗菌药物DDDs排序前3位的分别是头孢泊肟酯、盐酸莫西沙星和克拉霉素。除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的DUI值>1外, 其余均1。

2.3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情况

474张处方中, 抗菌药物联用情况如表3-1、3-2所示, 可以看出在抗菌药物临床中, 单用所占比例很大, 二联用药所作占比例仅为4.6 4%, 没有使用三联以上用药。其中二联用药均为大环内酯类与其他类联用, 用于治疗肺炎。

2.4 抗菌药使用的病种分布情况

头孢菌素三代主要用于肺炎 (52%) 和支气管炎 (36%) , 大环内酯类也主要用于肺炎 (43.33%) 和支气管炎 (34.17%) ;喹诺酮类病种分布较广, 分别用于肺炎 (23.53%) 、支气管炎 (21.32%) 、肺炎病变并感染 (19.12%) 、支扩并感染 (11.76%) 、哮喘发作 (8.82%) 、胸膜炎 (7.35%) 等。数据见表4。

3 讨论

我院呼吸科门诊处方中, DDDs排名前3位的是头孢泊肟酯、盐酸莫西沙星、克拉霉素, 反映出门诊呼吸内科对这3种药物的选择倾向性大。从病种分布来看, 肺炎及支气管炎患者分别占36.9%及31.25%, 肺炎患者中老年偏多或伴有基础疾病 (糖尿病、肿瘤患者等) , 因此氟喹诺酮类因其抗菌谱广、组织渗透性高而得到较多应用。

调查中抗菌药物的应用多为单用占95.36%, 二联使用的占4.64%, 未见三联以上用药。联用出现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经验治疗病例中。由于门诊肺炎病人就诊时多病情较重, 来不及做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 为覆盖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有时合并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属等;另外, 有肺部基础疾病患者有时感染革兰阴性杆菌或金葡菌等, 故使用头孢菌素类与大环内酯类联用。此类联用符合《抗菌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 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上感) 患者应针对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首选青霉素G、V或阿莫西林, 过敏者选用大环内酯类;其他可选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三代和喹诺酮类因抗菌谱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而不适用于该类病种。

氟喹诺酮类使用比例较高, 且左氧氟沙星的DUI值大于1。在处方调查中发现, 多数使用左氧氟沙星的处方中每日用药剂量达到0.4g (0.2g, 2次/d。氟喹诺酮类近年来在呼吸科的使用比例增高, 与其抗菌谱广、输液剂型方便、不需做皮试等因素有关 (药品促销也是其中因素之一) 。但过频使用导致细菌耐药增加, 提高用量又导致恶性循环, 同时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 建议医生合理安排患者做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如经验治疗时应根据病种常见感染菌种特点并参照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以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医师和药师要不断更新药物知识, 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为患者提供正确、合理、经济的给药方案;同时保护现有的抗菌药物品种不会由于滥用导致耐药而失效。

摘要:目的了解门诊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呼吸内科600张处方, 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药品用药频度 (DDDs) 和药物利用指数 (DUI) 、联合用药、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有474张处方使用了抗菌药物, 使用率为79%, 抗菌药物品种达17种, 主要是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等;用药过程中, 单用占95.36%, 二联占4.64%, 无三联以上使用;DDDs排序前3位的是头孢泊肟酯、盐酸莫西沙星、克拉霉素, 除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外其他抗菌药物药品的DUI值均≤1。结论我院门诊呼吸内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但仍需进一步提高用药合理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抗菌药物,应用分析,呼吸内科门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王强, 金岩, 李婉.药品的解剖学, 治疗学, 化学分类索引及规定日剂量[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3:52~74.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S].2005年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396~2430.

[3]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篇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44~109.

内科药物 第5篇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671-4954(2010)04-251-04

doi:10.3969/j.issn.1671-4954.2010.04.007

我们于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历经3年时间开发研制了《内科疾病药物治疗查询软件》(版本号V1.0),并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现已投入使用。现将本软件的设计与应用介绍如下。

1 软件介绍

1.1软件功能:①提供内科各系统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治疗要点、用药原则、主要用药介绍和推荐用药方案的可视电子文稿;②提供内科疾病临床诊治相关治疗药物的查询。

1.2软件特点:①知识新颖;②视窗界面直观友好;③查询药物方便;④操作方便,判断快速。⑤提供内科疾病临床诊治和药物治疗同步参考查询载体。

2软件的开发工具和运行的硬件环境

2.1开发工具:以winxp为操作平台,应用Borland公司开发的可视化软件开发工具Delphi 7.0,Microsoft Access作为后台数据库。

2.2硬件要求 :硬件平台:奔4以上配置电脑,256M内存,1G硬盘。

2.3运行环境: windowsxp,adobe reader 6,office。

2.4 编码语言:Delphi,版本号7.0。

3软件设计的技术特点

3.1软件设计:本软件采用Delphi7.0作为开发工具,采用Access2000作为数据库,主要运用TreeView控件和后台数据库相结合,运用树的递归,根据各种疾病的分类,清晰明了的展现了内科各种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治疗要点、用药原则、主要药物介绍和推荐药物方案等内容。

3.2程序组成模块:内科疾病药物治疗查询模块。

3.3关系数据库建立:采用Microsoft Access建立关系型数据库。

3.4操作程序:打开程序,进入软件判断界面,界面友好,操作简单便捷。

4软件视窗界面使用

4.1操作说明:打开程序,进入《内科疾病药物治疗查询软件V1.0》总界面(见图1)。

4.2 点击系统疾病(见图2 系统疾病界面)

4.3点击系统疾病(见图3某系统疾病界面)

4.4点击系统疾病具体栏目(见图4系统疾病具体栏目界面)

4.5点击系统疾病具体栏目(见图5系统疾病具体栏目界面)

4.6点击系统疾病具体栏目(见图6系统疾病具体栏目界面)

4.7点击系统疾病具体栏目(见图7 系统疾病具体栏目界面)

4.8点击系统疾病药物具体栏目(见图8 系统疾病药物具体栏目界面)

4.9 点击系统疾病药物具体栏目(见图9系统疾病药物具体栏目界面)

4.10药物查询(见图10药物查询栏目界面)

5 讨论

从以上软件视窗界面功能图示可知本软件功能为对内科各系统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治疗要点、用药原则、主要用药介绍和推荐用药方案等内容进行点击查询,同时还提供内科疾病临床诊治相关治疗药物的查询功能。本软件特点为:①知识新颖;②视窗界面直观友好;③查询药物方便;④操作方便,判断快速。⑤提供内科疾病临床诊治和药物治疗同步参考查询载体。

本软件的编写风格,不同于一般内科参考书和药物手册,改变临床诊治和药物治疗参考书分离局面,力求对内科疾病做到临床诊治和药物治疗同步查询,这是本软件研究设计的重要创新之处。此外,在研制过程中,参考了近年大量最新文献资料,并结合我们多年内科用药临床工作经验,研制而成,力求内容新颖、观点鲜明,尽可能介绍新的药物、新的理论和新的观点,是一个有关内科疾病药物治疗的新型载体读物,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实用性强的用药查询载体,适用于内科、急诊科临床医师及社区全科医生,也可供患者和家庭大众人员用药时参考,有助于使用者拓宽用药知识。

内科药物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临床资料随机抽查法, 抽取2008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肾内科感染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36例, 女性24例, 年龄25~75岁, 平均 (47.4±12.3) 岁。其中包括16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 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并皮肤感染患者, 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尿路感染患者, 8例高血压肾损伤患者并尿路感染患者, 5例高血压肾损伤患者并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3例高血压肾损伤患者并皮肤感染患者, 5例慢性肾炎并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5例慢性肾炎并肺感染患者, 3例慢性肾炎并皮肤感染患者, 3例泌尿系结石并泌尿系感染患者。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记录所选患者的性别、住院时间、年龄、疾病类型、是否发生感染、感染的相关部位以及是否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药量、名称、用法以及用药的时间、是否联合用药等方面信息。对于需要治疗性用药的患者我们对患者进行药敏试验、细菌培养、痰培养以及大便培养等。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合理性评价。

1.3 判断标准

治疗性用药:诊断出病原微生物感染或细菌感染的患者应用感染适应证的抗生素用药指导原则进行治疗;预防性用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适应证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2 结果

2.1 60例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情况

17例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是预防性用药, 占28.3%, 43例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是治疗性用药, 占71.7%。详见表1。

2.2 主要感染部位的细菌学特点描述

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43例患者中, 其中尿路感染有18 (41.9%) 例, 尿路感染患者中感染大肠埃希杆菌的患者有14 (77.8%) 例, 患者粪感染肠球菌4 (22.2%) 例。皮肤感染1例, 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呼吸道感染6例, 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

2.3 合理用药评价

本次所调查的60例感染患者中, 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占88.5%, 不合理用药占11.5%。

3 讨论

肾内科不同于临床的其它科室, 其疾病的种类范围很广, 患者病情也较复杂且并发症比较多。因此, 肾内科使用抗生素比例比较高, 但是, 抗生素种类越来越多, 医务工作者在进行抗生素选择过程中, 往往不能做到有的放矢[4]。因此, 如今出现了许多抗生素滥用以及过量使用的问题。抗生素药物使用不当会造成患者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而细菌一旦产生耐药性, 就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5], 此外, 由于肾脏是人体十分重要的排泄器官, 许多药物都是通过肾脏排泄后进入尿液排出的, 所以, 如果药物一旦使用不当, 就很容易造成肾脏的损伤, 从而加重患者的病情, 因此正确有效地选择抗生素药物是治疗肾内科患者的有效方式。

我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 近年来抗生素滥用现象频繁出现, 抗生素滥用会造成药品的浪费, 医药市场的混乱也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健康威胁。患者一旦产生抗菌耐药性, 对患者今后的治疗十分不利, 所以合理有效地应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我院肾内科住院患者应用抗生素基本合理, 应继续加强防治抗生素滥用现象, 进一步合理有效地应用抗生素。不断加强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药品专业知识的培训, 最大程度地降低抗生素滥用率, 使患者减轻医药费用负担, 延缓患者对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使我院的抗生素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抗生素应用不断合理化。

参考文献

[1]张亚平, 李五星, 陈红森.我院2009年外科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临床调查分析[J].临床医学实践, 2010, 14:30-31.

[2]CHRISTENSSON L, UNOSSON M, EkAC.Evaluation ofnutritional Bssessment techniques in elderly people newly ad-mitted to municipal Calt[J].Eur J Elin Nutr, 2008 (56) :810-818.

[3]易家才.275例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应用特点临床观察分析[J].中外医疗, 2011 (16) :1516.

[4]林丽容.肾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特点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 2011, 17 (1) :4-5.

[5]陈光权.肾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临床分析[J].中外妇儿健康, 2011, 19 (7) :235-236.

[6]杨延平.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 2011 (6) :233.

肿瘤内科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 第7篇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肿瘤内科患者450例, 男278例, 女172例;年龄28~72岁, 平均 (51.2±3.4) 岁;住院时间2~7个月, 平均 (4.2±1.2) 个月。采用回顾式分析法对所有患者的诊疗资料进行分析, 并调查记录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药物名称、药物用量以及用法、使用时间、是否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 不合理用药原因等。

评价标准[3]:本次研究将以本院的实际情况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相关规定为依据, 进行用药合理性的调查分析, 以《新编药物学》中的分类方法对抗感染药物进行分类。

结果

肿瘤内科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450例患者中的59例使用了抗感染药物 (13.1%) , 其中治疗性用药使用率81.4% (48/59) 、预防性用药使用率13.5% (8/59) 、无指征用药率5.1%。抗感染药物不合理使用率15.3% (9/59) 。

各类抗感染药物应用量的调查结果: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头孢曲松钠粉针以及头孢噬肠钠粉针是所有内科抗感染用量最大的3种药物。除上述3种药物之外, 硫酸异帕米星注射液、注射用头孢毗肠、头孢克洛胶囊、亚胺培南/西拉司丁钠、头抱吠辛钠、头孢他咙粉针、奈替米星注射液等药物的用量也居于肿瘤内科抗感染用药的前十位。相较于前些年肿瘤内科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而言, 抗感染药物的用药量相对比较稳定。

肿瘤内科抗感染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的分析:本次研究中共有9例患者存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调查分析不合理用药的原因, 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无指征用药; (2) 预防用药过多; (3) 重复用药; (4) 相同作用机制不同种药物的联合使用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联用) , 见表1。

讨论

抗感染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范围极易广泛, 且药品种类较多, 故临床抗感染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屡见不鲜。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是降低抗感染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率的关键[4]。临床对于抗感染药物联合应用依据一定的指征:一般细菌感染采用1种抗生素治疗, 但对于病原菌不明的严重感染患者或免疫能力低下、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 则需进行抗菌药物的联用。联用在理论上来讲可起到药物协同作用, 提高临床抗感染有效率, 降低病菌耐药性, 但若存在不合理联合用药的情况, 则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降低临床抗感染疗效, 且会对患者的诊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4]。故对临床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积极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主要对肿瘤内科就诊患者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450例患者中59例使用抗感染药物 (13.1%) , 其中治疗性用药使用率81.4% (48/59) 、预防性用药使用率13.5% (8/59) 、无指征用药率5.1%。抗感染药物不合理使用率15.3% (9/59)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我院肿瘤内科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但仍存在抗感染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头孢曲松钠粉针以及头孢噬肠钠粉针为用量最多的3种药物。相较于肿瘤内科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而言, 抗感染药物的用药量相对比较稳定。调查、分析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 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无指征用药; (2) 预防用药过多; (3) 重复用药; (4) 相同作用机制, 不同种药物的联合使用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联用) 。上述研究结果显示:造成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多为医生对用药指征掌握程度不足, 通过分析本次研究结果并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结论, 笔者得到如下干预改进对策:对肿瘤内科临床医师进行定期培训。除了要对其进行药理学、药动力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之外, 同时也要强调对患者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监督。积极强化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提高其对于抗感染药物的认识, 并定期组织考核, 将考核结果与职称评定以及奖金挂钩, 促使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严格依据药物指征进行抗感染药物的使用, 以此降低肿瘤内科抗感染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发生几率, 降低联合用药的盲目性。对于已经存在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 则要进行及时的改正, 并予以相应的补救。同时, 通过例会或者是院内讲座的形式, 向各内科临床医师进行通报分析, 以此来达到提高我院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率的目的。

综上所述, 我院肿瘤内科的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 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为无指征用药、预防用药过多、重复用药以及相同作用机制的不同种药物联合使用。抗感染药物在肿瘤内科的应用较为广泛, 不合理用药不仅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故积极分析肿瘤内科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 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规范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 对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毋子亭, 燕玉琴, 张芬, 等.肿瘤内科抗感染药物使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18 (9) :235-236.

[2]潘理平, 谢学渊, 张沂, 等.用DDS分析住院药房抗生素药物的应用[J].解放军药学学报, 2012, 13 (5) :135-138.

[3]朱莉, 冯婉玉.肿瘤内科抗感染药物使用分析[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13, 21 (B7) :94-94.

内科药物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我院临床药学室在2011年4月份随机抽取2010年12月份~2011年4月份住院肾内科归档病历30份,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18岁,平均年龄45.93岁;住院时间最长的39天,最短的1天,总天数278天,平均住院天数9.27天。

1.2 方法

分别记录住院病案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入出院时间、疾病诊断、手术情况、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病原菌检测情况、阳性标本+药敏试验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

根据WHO建议,用限定日剂量[2](defined daily dose,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rug utilization index,DUI)作为医生是否合理用药的指标,对应用的药物作统计分析以此来分析用药的合理性。DDD值的定义为:药物达到治疗目的所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剂量。DDD值参照WHO制定的DDD(《药品的解剖学治疗学化学分类索引》)和《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新编药物学》(16版)等权威书籍和药品说明书规定的成人平均日剂量及我院常规日用剂量。用药频率(DDDs)=总用药量/DDD,DDDs是不同药品间消耗比较的指标,DDDs越大,药品使用的频率就越大,反映临床对该药的选择倾向就越大;DUI=DDDs/实际用药天数,DUI>1为用药不合理,DUI1为用药合理。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应用品种情况(见表1)

本次抽查的30份病历中,有20份病历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6.67%。使用品种共涉及4大类13种抗菌药物(成分相同,剂型、规格或品牌不同者以1种计)。其中头孢菌素及非典型β内酰胺类10种、喹诺酮类1种、青霉素类1种、大环内酯类1种。以头孢菌素类使用人次最多。

2.2 使用抗菌药物DDDs及DUI值(见表2)

使用的抗菌药物经过计算得出DDDs排序及DUI值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抗菌药物DDDs排序前3位的分别是头孢美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所用的抗菌药物除克拉霉素、头孢呋辛DUI>1外,其余均DUI1。

2.3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情况

20份病历中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中单用16例、二联3例、三联1例,可见单用抗菌药物所占比例位于之首。单用多为头孢美唑、头孢呋辛、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地尼、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阿莫西林;二联可见于头孢美唑+头孢唑肟或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头孢地尼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唑肟;三联可见于左氧氟沙星+头孢唑肟+头孢美唑,见表3。

2.4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情况(见表4)

本次抽查的30份病历中,有8份病历用于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占26.67%。其中在7份中段尿培养标本中,只有2份检测出大肠埃希菌,其他检测菌均为阴性;1份全血培养标本中,无阳性菌检出。

3 讨论

本次调查的我院住院肾内科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 6.6 7%,与《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抗菌药物应用率<50.00%的要求还有所差距。所抽查的病历中,DDDs排序前3位的是分别是头孢美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反映出我院住院肾内科对以上3种抗菌药物的选择倾向性大,不过在病历抽查中的克拉霉素使用仅为一个特案病历患者,该患者慢性肾脏病5期并发慢性浅表性糜烂性胃炎,出院带药克拉霉素总量有9天之久,而住院期间用药仅3天,由此可以看出克拉霉素并非能反映出住院期间用药的倾向性。所用的抗菌药物除克拉霉素、头孢呋辛DUI>1外,其余均DUI1,本次抽查的克拉霉素主要是用于肾内科并发的慢性浅表性糜烂性胃炎,日用量0.5g/次,2次/日,符合国内推荐根治Hp阳性患者的二、三联疗法,这种推荐的日剂量已经超过DDD值,如此计算出的DUI值在合理用药的研究中已无多大临床意义。说明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

3.1 存在的问题

3.1.1 出院带药没有注明剂型或给药途

径查病历00299156,出院带药没有剂型及给药途径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不合适。

3.1.2 联合用药不当

窄谱速效抑菌剂克拉霉素与繁殖期杀菌剂阿莫西林联合用药时间未错开。查病历00299156,住院用药及出院带药期间同时使用克拉霉素与阿莫西林,不合适,应该在病历记录上注明分开使用时间。

根据头孢美唑[3]说明书,头孢美唑半衰期为(1~1.2)小时,主要以原形经肾排泄,6小时内经尿排出给药量的85%~92%,肾功能减退者药物排泄减少,血浓度增高,血浆半衰期延长,如与呋塞米等强利尿药合用,可增加肾毒性,查病历00295054,该患者慢性肾脏病5期、肾性高血压、全心功能衰歇伴尿路感染,给予头孢美唑静滴7天,期间6天给予呋塞米静脉注射,应引起临床重视。

3.1.3 选择用药不当

根据头孢美唑[3]说明书,该药可影响乙醇代谢,使血中乙酰醛浓度上升,出现双硫仑样反应,使用本药期间和用药后1周内应避免饮酒,以免发生双硫仑样反应,查病历00307879,该患者因酒精中毒,医嘱给予头孢美唑预防抗感染,显然不合适,另外该患者在使用头孢美唑期间,同时静脉注射呋塞米一次,也是不适宜的,应该引起临床上重视。

3.1.4 更换抗生素过于频繁或重复用药

查个别病历如病案号00081828,该患者尿路感染,急性肾盂肾炎,住院13天住院前后先后使用5种抗菌药物,其中氟喹诺酮类1种(左氧氟沙星)、头孢抗生素类4种(包括头孢唑肟、头孢曲松、头孢美唑、头孢地尼)。根据3月7日10:00医嘱记载,病人在入院前考虑尿路感染已经自行口服头孢地尼抗感染4天,入院后长期医嘱先后改用左氧氟沙星静滴(3月7日)、头孢曲松静滴(3月7日)、头孢唑肟静滴(3月7日~18日)、头孢美唑静滴(3月18日~19日)其中临时医嘱头孢唑肟3月8日静滴1次,说明该患者入院前后17天内(不包括出院带药)先后共使用了4种头孢类抗生素和1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之后出院带药还开写口服左氧氟沙星胶囊12天,头孢地尼分散片14天。另外长期医嘱开写是否科学,因为当天开的长期医嘱如果没有加以说明,笔者认为当天就应该认可使用,若此同一天内就有重复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嫌疑(头孢曲松+头孢唑肟;头孢唑肟+头孢美唑),不严谨。

3.1.5 越权使用抗菌药物

按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细则》的规定,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线管理,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规范使用、防止滥用,如确需超越权限使用“(1)必须注明使用理由,(2)由上级医师签字”。查病历00273294头孢美唑属于二级管理类抗生素,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可以开用,住院医生开用属于越级使用,必须请上级医师签字,该病历未见上级医师签字,不妥。

3.2 合理用药探讨

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该类患者往往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贫血、水肿等临床特征,加上肾内科经常要进行有创操作[4],包括腹膜透析置管术、动静脉内瘘术、肾脏穿刺活检术、深静脉插管术等,这就使得医师在给患者合理用药的安排上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本次抽查的我院肾内科出院的30例次患者中,病种(以主要诊断疾病名称统计为主)主要为:慢性肾脏病12例次、药物中毒5例次、泌尿道感染4例次、农药中毒4例次、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次、肾盂肾炎1例次、酒精中毒1例次、低钾血症1例次、其他(血尿原因待查)1例次。由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紊乱,营养状况差,院内极易发生感染,国内学者许亚茹等[5]报道,肾内科院内感染现患率为5.88%,这与蒋景华[6]等报道的医院感染率8.03%及朱虹[7]报道的医院感染率10.62%有所不同,这可能是由于区域的关系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部门不同病种的院内感染菌存在着差异等有关。不同疾病感染几率也不一样,朱虹[7]报道指出系统性红斑狼疮最易发生感染,感染率高达30.99%,其次为肾病综合症,感染率为11.70%,尿毒症感染率为7.80%,肾功能不全感染率为7.25%,其他感染率为4.08%;这与李清初[8]报道的感染次序狼疮性肾炎(41.8%)>肾病综合症(18.7%)>肾功能不全(10.10%)>尿毒症(9.3%)基本接近。

至于感染部位,李清初[8]通过四种肾内科常见病包括肾病综合症、狼疮性肾炎、肾功能不全、尿毒症合并院内感染的比较研究指出,认为感染以上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其他感染部位还可见肺部、口腔、尿路、皮肤、肠道、导管、肛周等其他部位;朱虹[7]通过回顾性分析1978例肾内科住院患者的资料分析指出,呼吸道和肺部感染为首位其他依次为尿路感染>口腔感染>肠道感染>皮肤感染>其他感染。这与吴垂芬等[9]报道的感染部位次序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及深静脉留置导管感染>肠道感染有所不同。

至于肾内科感染的病原菌构成比,朱虹[7]分析G-菌为最主要的致病菌(68.22%),其中大肠埃希菌为最常见,其他还可见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包菌、产气肠杆菌;G+菌(27.97%)也是肾内科致病菌,包括粪肠球菌、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其他葡萄球菌;真菌也可导致肾内科感染,构成比为3.81%。吴垂芬等[9]报道指出,肾内科尿路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及肺炎克雷病菌,构成比分别为78.43%、17.65%及3.92%,由此可见大肠埃希菌是尿路感染最主要的致病菌这与我院肾内科中段尿培养出主要致病菌基本一致;肾内科合并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以肺炎克雷病菌为主;皮肤及深静脉留置导管感染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肠道感染致病菌以大肠杆菌感染为主;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原菌[10]G+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G+菌以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为主,真菌以假丝酵母菌为主。

总之,肾内科住院患者由于自身具有“病情较复杂、并发症较多、年龄较大、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等特点加上肾内科经常要进行有创操作,极易发生医院感染,因此预防和控制感染主要是针对以上病原菌及感染部位特点和患者个体特点来选择抗菌药物,另外积极治疗肾内科原发病,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严格无菌操作,掌握好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指证、用量用法,是预防肾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7]。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住院肾内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住院肾内科2010年12月份2011年4月份归档病历30份,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药品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联合用药、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30份病案中有20份病案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66.67%,抗菌药物品种达13种,主要是头孢菌素及非典型β内酰胺类10种、喹诺酮类1种、青霉素类1种、大环内酯类1种;用药过程中,单用占80%、二联占15%、三联占5%;DDDs排序前3位的是头孢美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所用的抗菌药物除克拉霉素、头孢呋辛DUI>1外,其余均DUI≤1。结论:我院住院肾内科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关键词:抗菌药物,感染,住院肾内科,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刘江红,陈雪兴,杨松益.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及合理性分析[J].中华医药杂志,2004;4(6):519~521

[2]WHO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Drug Statistics Methodology. Guidelines for ATCclassification and DDD assignment [M].13th ed.Norway: Norwegian Inst PublHlth,2009

[3]王海生.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21~224

[4]万启军,何永成,贺争鸣,等.肾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特点的单中心分析.实用医学杂志,2008;24(7):1179~1180

[5]许压茹,郑秀芬,段海丽.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8):1526~1528

[6]蒋景华.肾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综合性与目标性检测的效果评价.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6):2154

[7]朱虹.肾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征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57~58

[8]李清初,尹友生,李小励,等.肾内科四种常见病合并院内感染的比较研究.华夏医学,2008;21(3):446~448

[9]吴垂芬,周华娟,刘成花.肾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特点的临床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4):7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内科药物治疗分析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 患者平均年龄35±3.4岁, 其中男80例, 女2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二联药物 (治疗胃动力药物和抗抑郁药物) 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治疗胃动力的药物, 疗程在4个月左右。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 (P>0.05) 。

1.2 诊断方法:

依照罗马Ⅲ标准判定功能性消化不良。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服用多潘立酮, 每天两次, 每次10mg。观察组:运用二联药物疗法, 即在服用治疗胃肠动力药物多潘立酮的过程中 (同对照组) , 同时服用抗抑郁药物多塞平, 每天1次, 每次50mg。治疗过程中两组的其他方面均相同。对患者病情进行定时复检, 跟踪治疗。

1.4 观察指标:

临床效果和患者满意率。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AS6.0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行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提示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对患者的心理干预, 增加其治愈信心, 缓解抑郁心理。具体结果见表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 (48例) 显著高于对照组88% (44例) (P<0.05) 。并且满意度与疗效分析结果相似, 说明患者对治疗的结果感到满意, 侧面说明二联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良好。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常见的肠胃疾病, 患者大多会倾诉其不良情绪心理。影响患者的病情, 进而造成单纯应用胃动力药物进行治疗效的疗效大打折扣。本次观察组中我们选用多塞平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 减少患者心理障碍。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调节机体神经内分泌恢复正常。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服用抗抑郁药物会产生口干等轻微不良反应, 因此, 需要临床医护人员提前告知患者, 以防患者产生不安情绪。

研究显示,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胃动力不足占很大原因。本研究通过应用促进胃动力药物多潘立酮来进行治疗, 该药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促胃动力剂, 可直接作用于上消化系统, 有效增加胃蠕动, 促进胃排空, 恢复十二指肠与胃窦协调性, 有效缓解上消化道不良症状[2]。总之, 促进胃动力药与抗抑郁药物的联合应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孙冬华, 卢艳如, 陈玉龙.抗抑郁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J].中国实用医刊, 2009, 2 (36) :11-12.

内科药物 第10篇

为了解我院肾内科患者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特点, 提高临床疗效, 更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 笔者回顾分析了我院肾内科自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所收治的3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现将具体实施方案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肾内科于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所收治的3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162例。其中男184例次, 女140例次, 年龄31~70岁, 平均年龄 (40.8±15.7) 岁。入选患者所患病种包括:尿路感染、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高血压肾硬化、通风、多囊肾等。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同意参加本实验, 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患者临床症状其病情特点, 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于尿路感染患者, 可依据患者尿路细菌感染的检测结果给予适当的抗菌药物。

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患者头孢克肟片进行治疗, 口服, 每天2次, 每次1片, 连续使用8 d。

1.3 疗效判定标准[2]

(1) 显效:血尿、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等症状消失, 患者可进行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2) 有效:患者血尿、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等症状明显减轻; (3) 无效:患者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时, 两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连续治疗后, 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所好转。实验组显效120例, 有效40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98.77%;对照组显效98例, 有效48例, 对照组无效16例, 总有效率90.12%。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实验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 见表1。

注:※两组总有效率相比,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肾内科涵盖的内容较多,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疾病: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尿毒症、Ig A肾病、肾盂肾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各种尿路感染、肾性贫血、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间质性肾炎、药物性肾损害、尿路结石病、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血尿、蛋白尿、肾损害等[3]。由于肾内科患者病情多较复杂, 常发多种并发症, 因此, 抗菌药物在肾内科的使用频率较高。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 许多问题逐渐先露出来。医务人员在使用抗生素药物时往往不能做到安全、科学、合理, 抗生素滥用、过量使用的问题常有发生, 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患者容易产生耐药性, 为以后的疾病治疗带来困难。此外,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 多种药物代谢都是经过肾脏儿排除体外的, 若抗生素长期使用不当, 对患者的肾脏功能有严重损伤, 长此以往, 对患者的病情将非常不利。因此, 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抗生素药物的重视, 注意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

头孢克肟是第3代口服头孢菌素, 属于光谱抗菌药物, 对多种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如化脓性链球菌、无乳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大肠杆菌及淋球菌等, 但对多数葡萄球菌、肠杆菌属、绿脓杆菌及部分假单胞菌属无抗菌作用[4]。此外, 头孢克肟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良好, 可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肾内科患者极易发生医院感染, 据文献报道, 肾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0.00%, 故采用科学的措施预防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是从源头上减少抗生素滥用的有效措施。医院感染的主要预防措施是消毒、灭菌和隔离, 通过较少感染源达到预防的目的;应注意调节患者饮食, 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提高患者自身集体的免疫力;加强病房的管理, 控制每日探视的次数、时间和流动人员的数量;对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 特殊条件下可针对患者病情入住单间, 避免交叉感染;改善病房的通风条件, 结合患者病情变化增强对患者的呼吸护理, 保持病房内光纤充足;提高患者卫生意识,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一旦发现患者有感染征象时, 应依据病原学检查机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熟练掌握各种免疫抑制剂的适应证。通过全面的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头孢克肟对多种感染症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实验通过观察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治疗效果, 可以看出头孢克肟片可以有效地治疗多种肾内科疾病。故医务人员应安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究肾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特点, 为抗菌药物在肾内科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肾内科自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所收治的3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对照、双盲的原则, 随机将32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162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对症治疗, 实验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抗菌药物头孢克肟片进行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过连续治疗后, 两组患者病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实验组显效120例, 有效40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98.77%;对照组显效98例, 有效48例, 对照组无效16例, 总有效率90.12%。二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抗菌药物对肾内科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抗菌药物,肾内科,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 万启军, 何永成, 贺争鸣, 等.肾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特点的单中心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08, 24 (7) :1179-1180.

[2] 林丽容.肾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特点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 2011, 17 (1) :4-5.

[3] 王枢群, 张帮燮.医院感染学[M].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 1990:116.

内科药物范文

内科药物范文(精选10篇)内科药物 第1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数据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HIS系统,数据涵盖自201...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