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物趣味教学法
农村生物趣味教学法(精选12篇)
农村生物趣味教学法 第1篇
根据初中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 我充分利用生物学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 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 创设情境, 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 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 从而搞活了教学,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巧用美术、音乐等, 诱发兴趣
大自然丰富多彩, 广阔无限, 奥妙无比, 为使学生能更好的认识自然, 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 巧用美术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例如:运用简笔画, 几棵水稻、一只昆虫、一只小鸟、一只老鹰, 寥寥几笔, 栩栩如生, 便尽现一幅农田生态系统图;又如:几棵树、一山脉、一汪洋大海, 几个小箭头便构成海陆风的形成, 水的循环, 讲解方便。
二、巧设疑问, 激发兴趣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现象及活动, 揭开生命运动的本质、规律, 这是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心理。依据所教内容, 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 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 在课堂上巧妙地造成悬念, 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活用直观教具, 增强兴趣
初中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 没有实物投影仪, 多媒体教室, 若是教师满堂灌, 必然造成学生厌学情绪, 教学效果不佳, 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孩子, 如果在讲授新课时, 教师先用直观手段安排一个导入新课的环节, 实际上就是启发学生对新课的思维。
四、课堂抢答, 以赛促趣
中学生争强好胜心特强, 将“竞争机制”引入生物教学中, 对激发学生兴趣有极强的催化效果。对此, 我尝试了“课堂抢答积分制”, 以学生的自然分组为单位, 课堂提问或复习以每组轮流回答或抢答的形式展开, 答对的为该组记分并当堂公布每组得分结果。课堂抢答, 激发了学生显示自我、争胜好强的意识, 人人积极思索, 举手抢答, 课堂气氛显得异常活跃, 学生的激情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而且有利于巩固知识。
总之, 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学要因地制宜, 用趣味教学来活跃课堂气氛, 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 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摘要:本文通过大量教学实例, 结合农村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 强调在农村中学实施趣味教学法的重要性。
如何增强高中生物教学的趣味性解读 第2篇
如 何 增 强 高 中 生 物 教 学 的 趣 味 性
作 者:林 建 地 址:通山一中
0
如何增强高中生物教学的趣味性
林 建
(湖北省通山县第一中学)
摘 要: 生物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自然科学,但是高中阶段的生物学知识,理论性较强,知识点较散,比较抽象而且在高考中的比重也在加大。新课改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围绕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有趣的生物学小知识和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与常识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从而搞活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效果良好。
关键词: 高中生物课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趣味教学
高中生物课本中介绍的生物知识,理论性较强, 比较抽象,而且新课改下许多知识点、许多结论只能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归纳。如果上课时一味地照本宣科,势必会学生反感, 从而产生厌学情绪。那么,该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 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答案是:能否增强我们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呢?在此我想就自己教学的体会说说,以供同仁们参考。
一、应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发兴趣
1、巧用“ 比喻”、“类比” 方法:
如:在讲解“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细胞间的通讯这个知识点时,学生对细胞间三种联系方式理解不了,我采用日常生活中三个形象的比喻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理解:把“细胞间直接接触传递”比喻为:“面对面交流”,把“通过信息分子传递”比喻为:“打电话”,把“通过通道传递”比喻为“写信交流”。在讲ATP时,我把蛋白质比喻成定期存款,把糖类或脂肪比喻为大额的支票,把ATP比喻成零花钱;在生活中除非有危急情况,否则不动用定期存款,一般很少使用支票但常使用零花钱;而在细胞中一般不用蛋白质供能,除非糖类和脂肪用完了,很少直接利用糖类或脂肪供能,而是直接利用ATP供能;ATP相当于零花钱,是
细胞中直接可以利用的能源物质,是细胞中的“通货”。简单的比喻,马上使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我在教《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主动运输”的知识点时,就利用一个学生很常见的事例去进行类比:骑自行车上坡——坡度是内外浓度差,自行车是工具,脚用力踩车就是能量。这样一类比,学生对主动运输的过程及特点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然后进一步分析主动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和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用到“比喻”、“类比”这种教学方法,效果非常好.学生从中也掌握了当遇到抽象知识运用“比喻”、“类比”来帮助理解的办法。
2、巧“举身边的例子”,巧“反问”:
在讲授“必修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我这样引入:英国近代有一大文豪,名叫:名叫肖伯纳。有一位美丽的女演员读了他的作品后,便萌生了爱慕之情,向肖翁写信求爱。信中写道:你是如此的聪明,我是这般的美貌,倘若我与你结婚,生下的孩子既有你的聪慧,同时又具我的美貌,岂不是很好吗?肖翁幽默地回信说:也可能生下的孩子 具有你的智慧和我的容貌,那岂不是糟透了吗?然后我势提问:如果他们果真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同学们几乎同声回答:有可能的。为什么呢?同学们议论纷纷。虽答不全面,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些趣闻轶事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学生开动脑筋思索,积极发言,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达到了突破难点、巩固重点、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如讲解“ 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 时,可提这样的问题:同学们, 我们大家都知道,人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受精卵则是由一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结合而成。人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46条,如果人体内的精子和卵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方式产生的话, 那么精子和卵细胞内所含的染色体数都应为46 条,两者结合后得到的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则应为92 条,由这样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还会是人吗? 就此一问, 学生轰然大笑,在这样的气氛中引出课题,给学生留下悬念,效果颇佳。
在教学中,形象生动语言的应用是多方面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只要在生活中多留意、多观察、多思考、多阅读,每节课都会讲得形象生动。
二、联想记忆,激发学生兴趣
生物学知识相对比较庞杂,不少内容要去记忆,学生学习时记起来比较头疼。
如果讲究一些记忆方法,仅记忆起来轻松容易,而且能给学习带来一些乐趣:
比如:在上“必修一:鉴定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这个实验时,学生对用苏丹Ⅲ、苏丹Ⅳ鉴定脂肪时,该有什么颜色总是记混淆,于是我教学生联想到我国古代的“三皇五帝”,记为:三黄(皇)四红五帝。解释为:苏丹Ⅲ橘黄色,苏丹Ⅳ红色。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在讲到组成核酸的五种碱基时,五种符号与五种碱基的对应,学生总是记不清,可采用联想记忆法帮助记忆:G与鸡音近,鸡是一种鸟类,同学联想起鸟嘌呤;关于胞嘧啶让学生先联想到细胞的英文名称cell这个学生很熟悉的单词,cell的第一个字母C就想到胞嘧啶;说起T,让学生联想到每天做课间操“扩胸运动”这一节时的第一个动作,由此联想到:胸腺嘧啶;U的形状较像尿壶,从而记住它代表尿嘧啶;A马上想到ATP的中文名称:三磷酸腺苷,有个“腺”字,故记起:腺嘌呤。
三、夸张的“演绎推理”,有助于学生理解
在做“进化”这个知识点的习题时,学生总是把:“进化的结果——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这一现象也理解为“是生物进化理论中自然选择将有利变异选择下来的结果,属于生物进化的过程。”于是,我做个大胆的演绎推理:夏天,人类穿单衣,冬天,人类知道穿棉袄;这就是长期自然选择下人类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如果这个现象属于进化的过程,即:自然选择使得有利变异积累下来,不利变异被淘汰,那么,我们应该看到: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都有人穿单衣、有人穿棉袄、有人光着身子;只是在夏天,穿单衣的人活下来了,穿棉袄的人被热死了;冬天,穿棉袄的人活下来了,穿单衣以及光着身子的人被冻死了。学生听到我的这番演绎推理都笑了,从此,无论遇到什么例子,这个知识点没有再错的。
在教学中,夸张的演绎推理虽然可以使一个深奥的问题能用学生常见而且能理解的现象简单解释,但是,两者之间所涉及到的原理必须相同或相通,否则,会适得其反。
四、形象的肢体语言,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上课时,教师切忌用一个声调从头讲到尾,语言应波动起伏,有轻有重,富有弹性。讲到相关内容时应辅以相关的动作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讲课,不仅是简单的讲,更应注重“演”,在演中赋以激情、在演中赋以感情、在演中体现思
想与理念。
实践证明,趣味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灵活多变,应根据各部分的内容、一定的学习情境,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启发思维的环境,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的素质不断地提高。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初中生物趣味教学初探 第3篇
关键词生物 教学 培养兴趣
一、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优化生物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综合书本内容,引用生动、具体、恰当的实例,使学生对当前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情况有感性认识,进而认识到生物学的重要性,感到有掌握它的实际需要,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一)引入著名科学家的典型事例,培养学习兴趣。如讲到“近亲结婚的危害”时,向学生讲述“达尔文的遗憾”这一故事:据《法制日报》1989后10月5日报道,达尔文一生中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和他表妹玛丽结婚。近亲结婚,祸及子孙。聪明的达尔文和美丽动人的玛丽生下十个孩子,个个体弱多病,有三个很小就夭折了,其余七个子女都不同程度的患有精神病,三个女儿一辈子都不能出嫁。有三个儿子无生育能力,终身未娶,第四个儿子,一生娶了四个妻子,也没能抱上一个孩子。学生听后,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个个若有所思,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我国婚姻自由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重要意义。
(二)联系社会热点,培养学习兴趣。热点问题最富吸引力,选择热点问题,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例如:在讲述“无性生殖”时,联系“克隆羊”技术,简介“克隆人”的情况,继1997年克隆羊“多利”引起科学界的轰动后,1998年初,美国科学家理查德.度德宣布一项克隆计划,表示要在短期内“制造“出第一个克隆人,并打算将生产过程企业化,最终目标是在美国国内及海外设置多个复制诊所。此举引起了全世界对克隆技术的关注和讨论,各国政府及科学家们都对此项计划进行了批驳。为什么大家都要反对“克隆人计划”呢?引导学生从这一技术发展对人类文明和希望的困扰与威胁,从人类社会伦理道德等方面进行讨论,使学生对无性繁殖的概念及无性繁殖技术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样,既活化了课堂教学,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结合生物科学成就,培养学习兴趣。对最新发生的事情怀有强烈的好奇心是人类共有的天性。同时有利于学生了解与生物相关科学的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讲到“生物性状的变异性”时,插入“世界上几乎没有两个人的指纹完全相同的现象”接着介绍视网膜取款机的发明,英国学者发明了一种自动取款机,人们不必记一长串的密码,只凭自己的眼睛就可取款。机器将所有人的视网膜纹存储起来。取款时,人在机器前坐下,机器就开始对人的视网膜进行扫描,确认后,钱就会根据所需自动送出,简单方便,绝不会有冒领。因为视网膜和指纹一样,每个人都是绝对不同的,包括亲子代之间。
(四)贴近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提出一些学生在以往经历中想了解而未了解、想解决而又未能解决的的问题,让学生在尝试用所学知识去解释,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例如:在学完“植物的新陈代谢“后,向学生提出,大棚内种植蔬菜,如何提高产量?让学生分析浇足水,施好肥,保持适当温差、光照,增施CO2肥等措施的理论依据,使学生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二、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利于维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愉快感觉,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直接兴趣。
(一)多种教法综合运用,实施愉快教学,培养学习兴趣。讲授法可以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最大量的,最系统的科学知识,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但是学生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如多采用直观、启发性教学,充分利用电教仪器、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多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如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实验”;采用“分组竞赛法”结尾,这样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可以激发并维持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
(二)加强实验教学,满足学生亲身实践的愿望,培养学习兴趣。仅学习课本知识,不做接近、探究等有关的实践活动,就不可能使这种学习知识的需要得到满足和产生愉悦感,兴趣也就不可能形成。实践是学生直接接触生物学的一种方式,它能使学生对生物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是兴趣形成的重要环节。例如在讲完“呼吸作用”后指导学生进行“验证植物呼吸作用能产生CO2”的实验;在做完“观察根对矿物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实验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CL-能和HCO3-发生交换吸附”等。
(三)注重学法指导,使学生更易掌握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兴趣。正确的学习方法能成功掌握有关的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产生兴奋感、自豪感,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必需注重正确的生物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容易。例如在“生殖的种类”、“减数分裂”等章节中,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列表、画图等方法,比较各知识点的异同及联系。
三、在学习成果的评价上,重视激励的作用
正面的评价是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能增加学生学习成功的愉悦感,可以使他们对生物学产生持久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课堂提问时,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能力型的问题,并在回答过程中,根据情况加深问题的难度,以促进他们思考,成绩差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给他为其他同学做示范演示的机会,使这部分同学提高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等。通过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满足感。
综上所述,兴趣爱好是学习的源泉,教师只要转变教育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变换教学模式、优化生物教学、培养学习兴趣,就一定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水清,何应华.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中学生物教学,2002;(3)
[2]陈小斌.浅谈中学生物的兴趣教学[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108-109
生物趣味教学 第4篇
一、要想上好生物趣味教学,应该以幽默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道是: “幽默是智慧的象征。”幽默有巨大感染力,所以,有人说: “幽默是教育家最重要也是第一位助手。”平时有的学生会议论说: “我们那个生物老师上课可幽默啦! ”可以想象,在他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开怀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情境,这些都是因为得益于那位教师语言幽默、诙谐、风趣,而这种以幽默诙谐为特征的趣味性就是谐趣,它能把人带入到一种意想不到的得意开怀、淋漓酣畅、惬意的境地。那才叫爽,那才叫乐,那才叫令人兴奋啊! 我们可以举一个实例来证明: 我们在讲解水的代谢过程中关于细胞中水的来源时,老师在适当的时候举出: 我们常常看到水淋淋、白胖胖的米蛾幼虫,他们的食物主要是米粒,我们从没有看到它们喝水,但他们为什么体内那么多的水份和蛋白质呢? 学生在欢笑之余自然会展开思索和讨论,从而得出结论: 那就是细胞中的水不仅可以从饮料和食物中汲取,还可以从新陈代谢中获得。
二、要想上好生物课趣味教学,应该以形象直观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有感染力的趣味教学,就是形象直观的现场教学,因为形象性和直观性是趣味教学中的基本原则,如标本、模型、实物,都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我们就要在生物课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展示生物的丰富多彩的一面,还有其生物本身结构的完美性,这样我们就可以做到: 以真感人,以情动人、以趣促学。
诚然,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的变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为我们今天的生物课教学带来生气和活力,已经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我们教学直观性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比如说,我们讲细胞分裂的过程,那是很抽象的东西,累的嘴干舌燥,你也很难说得清啊? 因为那是看不见又摸不着的东西。可是我们有了电脑多媒体,可就另当别论了,它可以模拟制作,以动画片的形式,展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纺锤丝的形成、着丝点的分裂和纺锤丝牵引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过程,这样一来就化概念为图形,变无影无形的东西,为“活”的,看得见摸得着神奇的东西,给人一种以直观和形象性感观,让学生享受到了在轻松愉快趣味中学到了知识的快感。
农村生物趣味教学法 第5篇
味性
1.Do you think English is a global language? Why or why not? And please state why you should study English and how to learn it well.A:Good morning.I’m very glad to invite you to join discussion.Do you think English is a global language? Today, I want to give you two contrasting points of view on whether or not English is a global language.B: I think, English is obviously a global language.As we all know, English is the language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use to communicate, and that it is gradually replacing other language.C: I don’t think so.English is not truly a global language, because it is not the main language spoken by most people worldwide.Even thought many people speak some English worldwide, English has not replaced other languages.They acknowledge that people use English everyday, for many reasons, but this doesn’t mean English is replacing other languages, nor does it make English the main language spoken in the world.D: English is dominant language of business, travel, and science.When people need a common language, they often use English.Think about it.English is often used at tourist information centers, in international hotels, at airports.If you use a taxi in Rome, and you can’t speak Italian, the taxi driver is more likely to use English than any other languages.It is used at business meetings and international sports events.The European Union used English, along with French, at its meetings…..ASEAN, the Asian trade group, uses English at its meetings.Can you think of other situations in which English is used as a common language? E: But, I don’t believe English has replaced other languages.In many countries where some people use English for work each day, they don’t use English for work each day, they don’t use English anywhere else.Even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there are millions of people who prefer to speak a language other than English at home, with friends, or at work.A:The Internet has created o lot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ties and people often use English.In fact, most people who use the Internet know English.B: English is a global language it is the official language of more than seventy-five countries.This means these countries use English in school, banks, business, and government.Of these seventy-five countries, English may be the only official language of the country, like in English, or English may be used along with other official languages, like in the Philippines, Singapore, and India.In countries like India, where so many languages are spoken, you can see how using English as an official language makes it easier for people to communicate.C: It is true that seventy-five countries have English as their official language.This doesn’t mean all, or even most of the people in these countries can speak English.For
example, in India, most sources agree that only about 5 percent of the population speaks English.That’s small percentage!
D: English is used every day by many people.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come in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for many reasons.They need a common language, a language to facilitate communication.Being proficient in English gives someone an advantage in these situations.E: English won’t replaced other languages for most daily communication and this, to me, is what a global language really is, one that replaces others for most everyday communication.Some people are afraid of this.They worry that as people use English more and more, their ability in their first language will decline.I think people will use English along with other languages.We are moving into a global culture, and as this countries, I think people from non-English countries will want to maintain their culture, including their first language.They may still want to learn English, but I don’t see them giving up their own language for English.A: We have to stop here.I know that’s a lot of information to digest.We’ll continue talking about the question next time.人们在运用语言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语音显示出最重要的作用。就英语语言而言,初学者都须从语音入门,无论心读还是口读,语音与之关系密切。在学校不少英语成绩不佳的学生往往因发不准四十八个音标,拼读音标词遇到自己不能自行解决的困难时而导致失去学好英语的信心。其实预防这一问题并不难,只要教师能计划好,集中一段时间学练,学生们就可拥有一把打开英语王国大门的钥匙,无师自通。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我感受颇深,认为音标集中教学有很多好处。
首先,抓住有利时机,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学习英语起个良好的开端。初学英语者好奇心强,兴趣浓厚,急于求成心切,干劲足。这时,教师应利用这一接受信息量大的时机,因势利导,能收到双倍效果。当前,在我国广大地区小学尚没有条件开设英语课或刚起步情况下,音标教学安排在初一年级,主要是通过语言对话、词汇积累,从归纳常见字母、字母组合发音规律来学习音标。这样以来,音标学习持续时间长,教师要集中精力进行对话教学,音标则是在间歇过程中渐渐学会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这较长的时间中因没有早日拥有拼读单词的能力而感觉出学英语的困难,呈现出不积极的学习状态。新学年开始,学会二十六个字母已是易事,要尽快转入音标集中教学,这个阶段学生学英语兴趣特别浓,好奇心驱使他们想努力找到学习英语的窍门,并期盼外语能给自己的理想插上翅膀,这时,学生能接受大量信息并且理解记忆效果最佳,一节课让他们对四十八个英语国际音标有个整体印象,使其明白学它们一点不难,指出少数需要反复巩固,以减轻他们心理上的压力。然后分批分类依次进行教学,根据接受对象的程度适当调整进度和教学方式。在兴趣高潮时,原本枯燥的东西也会学得富有生机,学生劲头必增无减。但教师的准备工作应是充分的。而现实中教师往往因要了解学生、熟悉教材、适应新学期工作而放慢了教学步子,一般都依教参、照书本进行。怕教多了学生会囫囵吞枣,造成心理挫折,给以后教学留下隐患,其实不然,集中音标教学能早日解决学生自己拼读单词的问题,对师生都有利。
其次,音标集中教学整体性、可比性、针对性很强,直接感官效果好,有利于区别掌握和拼读训练。在学生对音标有了整体了解后,要进行分门别类的教读、拼读练习。可分为长短元音、单双元音、元音辅音、爆破音、单双辅音、半元音等,根据发音部位的相同、相反、相近、相似依次教练,还要配上恰当的音标词进行训练。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有条件可制成光碟、投影图片,或者制成挂图、普通卡片,这样能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掀起学习高潮,提高学习效率,学练结合使记忆更深刻持久。
再次,音标集中教学能在短期内突破发音难关,有利于学生早日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使他们拥有无师自通的自豪感,同时又可大大减轻教师以后教读单词的负担。在教学过程中用对比法、象声法、拼读法加深印象。再如对鼻音、舌边音、半元音,重在拼读练习,在练中体会其发音要领,避免陷入教师反复解释,学生越听越糊涂的境况。教的过程应由简到难,短时高效,一节课不超过15—20分钟,可穿插些贴近生活的趣味性词汇、句子,也可从课本中抽出些单词、对话,这样在解决音标的同时,也不影响课程进度,以后一段时间内每节课前进行一些音标词拼读训练,循序渐进,学生自我拼读能力会大大提高,自信心会促使他们去努力学好英语。
浅谈初中生物的趣味教学 第6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趣味;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目标的实施上来,使学生的思维尽快达到最佳水平,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体,已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实践表明,趣味教学对确立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结合自身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迸发出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光辉,深深润泽学生稚嫩而善感的心灵;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以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学思维,多层次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一、树立幽默形象,让学生喜爱学习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的幽默有助于知识的传播和掌握,是赢得学生喜爱、信赖和敬佩的重要条件,是营造轻松愉快课堂气氛,还学习主动权于学生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将这一点纳入为教学手段之一,通过树立幽默的教学形象,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通过幽默的语言树立幽默教学形象
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聆听是他们采用最多的学习方式,而教师幽默的语言,能直接迅速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学生产生一个“这个老师很风趣”的印象,进而喜欢学习生物学。
如在讲“致同学们”一课提到那幅关于胎儿的图片时,教师可跟学生说:“其实我们还没出生的时候都会像这个图片中的胎儿一样,有点像‘ET’……”以此带有极端色彩的开场白引起学生的反诘,课堂气氛慢慢升温。之后,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引导:“其实我们本身就是一个生物体,而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生物,制造衣服用的棉、麻和毛、皮,作为食物的粮、菜和肉、蛋,建造房屋用的木材和竹材,行路运货用的马车、木船,不都是取自生物吗?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生活……”学生被教师幽默的语言感染,情绪慢慢放轻松,而人对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往往会有一种审美习惯,对熟悉的事物能迅速产生兴趣,当学生发觉自己耳熟能详的一切都与生物这门课有关,对这门课的兴趣就油然而生了,课堂气氛渐趋热烈。
(二)运用生动的肢体动作树立幽默教学形象
课堂上师生的交流大部分局限于语言的交流,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方式却是多种的,适当运用生动的肢体语言,能形象的表现各种生物学知识,加强学生的印象。如人体中的三种血管可用双手及双臂来示意。双手伸于胸前,十指相对,相连的十个手指比作是毛细血管,左臂比作是动脉,右臂比作是静脉,躯干比作是心脏。动脉血管(左臂)的血液从心脏(躯干)流出,途经全身毛细血管(十指),再由静脉(右臂)流回心脏(躯干),血液如此不断循环。
二、设计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学习
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通过各种活动,变具体为抽象,寓知识于游戏中,极大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欲望,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人人动手、个个动脑,个个动起来。
(一)设计有层次的系列活 动
在教学中,通过设计有层次的系列活動,让学生在不断的参与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体会。如在教学“生态系统”一节时,首先让学生进行“编制食物链和食物网”活动;在讲到生态平衡时组织学生参与“一个也不能少”活动,先编制好一个网(请10位同学出来分别代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其中一个代表人类),让人坐在网中间,其他同学将他抬起来(代表生态系统中其他成员支撑着人)。当人类破坏某一环境因素如使水污染,同学分析水污染会导致其他相继污染。当说到某因素污染,代表相应的成分的同学就离开,同学一个一个离开,坐在中间的人受到的威胁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紧张,越来越害怕自己掉下来。通过参与活动,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员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人类如果不遵照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破坏环境,最终会遭到环境的报复影响人类自己的生存;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一个也不能少,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最后,让学生课后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生态柱”,让学生在动手与观察中进一步体会生态系统的功能。
(二)设计角色扮演活动
在教学中,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在扮演的过程中,学生要去体验情感,交流情感,激发联想,拓展思维,学生在情感体验和交流中、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接受道理,受到启发。
如在“营养物质”的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医生与病人》的角色扮演活动,“医生”背对黑板,“病人”面向黑板。当教师投影出某种营养物质缺乏的疾病名称,“病人”说出该病的主要症状,请“医生”诊断,并提出合理建议。通过医生与病人的扮演活动,同学们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三)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
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在教学中设计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参与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在讲“鸟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特点”时,折纸飞机是大家从小就玩的游戏,但要折得好,飞得远也不容易,有一定技巧。课堂上通过折纸飞机比赛,看谁的纸飞机飞的最高最远,研究分析飞得高远的原因:纸的材质轻重、纸的大小、机翼的大小、机头的折法……最后引导得出纸飞机要飞得远,必须解决“三个力”:重力、阻力、动力。那“鸟是怎样解决空中飞行的这三个力?”引导大家分析讨论课本中资料,总结得出鸟适于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水到渠成。
三、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快乐学习
生物学作为应用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它与当今社会的许多世界性的重大问题都密切相关。所以生物学教学必须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多关注知识在现实生活的应用,从而让学生快乐学习。
(一)联系生活经验
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如许多同学家养有宠物,如何解决宠物随地大小便?同学们根据经验,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法,促进了对条件反射的理解。
(二)关注社会热点
利用学生关注和社会的热点问题,学习相关的知识,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奋性、激发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方法。如我国近几年的“非典”、甲流肆虐、艾滋病的携带者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等,为我们讲传染病和免疫这个内容提供活生生的情景和材料。
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找到最佳的切入点,找到最好的学习方法,要在备课中充分地准备好能调动学习兴趣的资料,要在遵循教学规律、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才能使生物教学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教学实践表明,教师通过树立幽默形象、恰当运用类比、设计有趣的活动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喜爱学习,快乐学习,突破教学难点,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黄卫华.生物教学中加强有效教学[J].中学生物,2008,(128):14-15.
[2]吴振民.教师是实践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人物[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6(5):68-71.
[3]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生物趣味化教学浅探 第7篇
一、设计精彩导言,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的导言,如同影视剧的序 幕,负有酝酿 情绪、引起注意、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彩的导言,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促成学生情绪高涨,步入学习的振奋状态。例如,在讲“物质代谢”时,不妨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引人深思的问题,如首先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人为什么要一日三餐?”“高血压患者为什么表现为“三高”?”“某同学前 几天吃了 一块牛肉,为什么身上不见长 牛肉?”在介绍“显 性基因遗 传和子代 性状”时,提出了“为什么有的父母都是双眼皮,可子女却是单眼皮”“为什么父母高,子女也会出现很矮的情况”等问题,这些问题必然引起学生的好奇,此时,教师引而不发,学生疑问重重,求知欲倍增,此时引导学 生回忆、联想,可达到立疑激趣之效。
二、运用语言感染力,提高学生兴趣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 教学效果。在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除了要准确、精练外,还要生动形象,幽默诙谐,富有情趣。充分运用语言的感染力,可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讲“应激性”这个概念时,我发现一个同学在打瞌睡,于是轻轻地走过去,在他的桌面敲打一下,他猛然抬头望我,我接着说:“这就是应激性。”教室里立即响起了一阵笑声,笑声刚停,我又说:“刚才同学们的笑声也是应激性的表现。”然后在此基础上向学生讲述应激性的概念,使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气氛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结合生活实例,保持学生兴趣
为了使学生能在兴奋中学习,除了使用幽默生动的语言之外,还需要经常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实际,灵活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实例,使学生已经激发的兴趣得以维持。例如,在植物新陈代谢一章中讲水分代谢 时,可联系到移栽幼苗时根部要多带些土,免得损伤根毛而影响成活的问题;讲矿质代谢时可联系生产中的“看叶施肥”“中耕松土”“施肥过多出现烧苗现象”的生产实际;讲高等动物的激素调节时,可联系“大脖子病”“呆小症”“侏儒症”等人体异常的生理现象等。这样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可有效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分组抢答,以赛促趣
在生物教学中,我引入比赛机制,对激发学 生兴趣有极强的催化效果。以学生的自然分组为单位,进行课堂提问或复习或练习,以每组轮流回答形式展开,当堂计分公布每组得 分结果。这样 做,激发了学 生显示自我、争胜 好强的意 识。活动中,人人积极 思索,举手抢答,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激情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而且很好地帮助学生巩固了知识。
五、教法多样化,强化学生兴趣
教无定法,不同的教 学内容应 采用不同 的教学方法。但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绝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应针对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定向质疑—阅读探究—解疑归纳—反馈运用
例如,遗传知识的教学中,可先提出 几个问题:“生男生女由谁决定?”“人类的一些遗传病(如色盲)为什么在男性中出现较多,而在女性中较少?”寥寥数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然后让学生主动地去阅读和探索,再和教师一起解决问题,归纳总结,最后以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二)指导自学—模仿讲课—补充讲评—巩固练习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复习课和部分较易内容的 新课。笔者曾用这种教学方法复习了第二章新陈代谢的内容,整堂课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发言积极 踊跃,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板书提纲—阅读讨论—点拨总结—反馈运用
教师先把提纲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讨论并得出答案,最后由教师作全面、针对性的讲授和总结,再以课堂练习巩固知识。例如,在学习光 合作用时,可板书下列提 纲:1.叶绿体中 色素的种 类和颜色。2.光合作用过程:(1)光反应:1物质变化;2能量变化;(2)暗反应:1物质变化;2能量变化;(3)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然后让学生阅读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并通过课后复习题巩固。
综上所述,趣味化教学的目的在于 激发、培养学 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趣味化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摘要:生物教材及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较多的趣味因素。教师应努力挖掘相关的趣味因素,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将生物知识趣味化,使学生体会学习生物的乐趣。实施生物趣味化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生物。
高中生物趣味教学有效路径探究 第8篇
一、穿插趣闻轶事, 化枯燥为趣味, 化呆板为生动
在生物学发展史中蕴涵着的丰富的趣闻轶事, 倘若教师善于发掘、灵活加工, 可为生物课堂增辉添色, 让生物学习更富趣味性。特别是那些枯燥的生物理论性知识点, 教师需要了解与之相关的生物学史、有趣故事等, 突破教材的束缚, 巧妙引入课堂, 使生物学知识更多姿多彩, 让学生的视野更开阔, 让知识学习变得更生动有趣。再者, 即便如高中生, 故事引入也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所以,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 发掘相关趣闻轶事, 以说故事形式来呈现生物知识, 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 给学生全新感受, 将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起来, 带领学生探索生物的奥秘, 领略生物学的魅力。
如教学“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 穿插趣味故事:有个长相好看的女演员对一位遗传学教授进行书信表白:要是我们结婚了, 所生的孩子肯定会如我这般貌美, 如你这般聪明。教授回复道:要是孩子如你这般愚蠢, 如我这般丑陋, 又该如何是好呢?思考:倘若女演员与教授结婚了, 俩人的孩子可能有哪些情况呢?于是, 学生议论纷纷, 积极发言。而要验证自己的想法, 则需后续的学习。这样, 学生会怀着愉悦的心情主动学习。再如, 教学“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时, 引入“屎壳郎出国记”的故事:屎壳郎, 其学名为蜣螂, 主要吃牲畜粪便。别看这些屎壳郎毫不起眼, 但它们还曾被澳大利亚“请”去, 帮忙解决了澳大利亚草原的生态难题。然后利用多媒体呈现相关图片与故事内容, 提出问题: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呢?启发学生思维, 将学生引入学习状态, 初步感知生态系统, 快乐学习。
二、生动幽默教学, 化抽象为具体, 变沉闷为活跃
生物世界是多姿多彩的, 有着众多有趣、奇妙的生命现象, 原本可以引发学生探索与学习欲望的,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由于注入式教育, 加之生物课程的本身难度, 学生会感觉生物概念枯燥, 原理深奥, 因而欠缺主动学习与探究的热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灵活变换教学语言, 力求生动形象, 幽默风趣, 将抽象知识变得具体, 将乏味内容变得有趣, 既能够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知识, 也让学生保持快乐的学习心情, 产生学习欲望。
如合理运用类比、比喻方法, 由熟悉的事物、事例来认识与理解抽象的新知识。如教学“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时, 将细胞比作大工厂, 各“细胞器”就可以看做是不同的“车间”, 那么“核糖体”就好似“蛋白质生产车间”, 而“内质网”就好像初加工车间以及传输车间, 最后“高尔基体”可视为成品车间。这样, 把抽象的生物知识和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有机结合, 既可以化繁为简, 也给同学们营造出愉悦有趣的学习环境, 为生物课堂增添活力。
另外, 生物教师还需把握一定幽默技巧, 巧妙化解错误, 化尴尬为融洽, 变沉闷为活跃。如在做生物习题时, 学生难免出错, 有的甚至屡错屡犯, 倘若教师板着面孔横加指责, 则会挫伤学生自尊心, 产生厌恶情绪。此时, 教师不妨用点幽默, 在笑声中引发同学们思索, 认识错误, 茅塞顿开, 避免再犯。例如:人体细胞因某原因而改变了磷脂双分子层排列, 请问哪些细胞结构会受到影响 () : (1) 细胞膜 (2) 线粒体 (3) 核糖体 (4) 中心体 (5) 高尔基体 (6) 内质网 (7) 液泡 (8) 叶绿体 (9) 溶酶体A. (1) (2) (5) (6) (9) B. (1) (2) (5) (6) (7) (8) (9) C. (3) (4) (5) (6) (9) D. (1) (2) (3) (4) (5) (6) 有不少同学选了B。对此, 教师幽默讲评:以后你们可不用吃饭了哦, 晒晒阳光, 吸收下二氧化碳就好啦。于是, 学生哄堂大笑, 也意识到错因:动物细胞不含叶绿体。
三、趣味实验教学, 变被动为主动, 由苦学变乐学
在生物学科中, 实验是重要内容, 更是增添趣味、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尤其是富有趣味、奇异的生物实验, 更能引发学生的求知与探索欲望。同时, 通过学生实验, 还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体验到生物探索的无限乐趣, 进一步提高学习热情。所以, 在高中生物趣味教学中, 教师需要注重实验教学, 适当运用一些生物趣味实验, 吸引人的眼球。或者根据教学实际, 组织一些充满趣味的, 富有探究性、实践性的学生实验活动, 参与学习过程, 丰富情感体验, 感受自主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 体会到实验所带来的喜悦感, 由“苦学”变为“乐学”。
如教学“ATP和酶”时, 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学生大胆先猜测与假设: (1) 温度影响酶作用速率。 (2) p H对酶活性的影响。而后选取相应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探索,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 交流探讨, 获得实验结论: (1) 酶的催化作用需适宜温度条件, 偏高或偏低的温度均会影响酶的活性; (2) 酶的催化作用要有适宜的p H值, p H值过低或过高均会影响酶的活性。这样, 通过生物实验, 可让学生自主观察与分析, 自主获取知识, 体验实验与学习的乐趣。再如教学“生态系统的稳态”时, 提前一周布置课外小实验:制作生态缸, 并贴上标签, 写上自己的姓名和制作日期。课堂上, 相互交流, 初步感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高中生物趣味教学案例及分析 第9篇
一、使用幽默、夸张的教学语言感染吸引学生。
教学幽默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避免了“板着面孔说教”而引发的学生憎恶情绪, 而是在笑声中引发学生意味深长的思索或茅塞顿开后的愉悦。
案例:当同学们昏昏欲睡时, 我在讲台上激情飞扬地说:“同学们, 你们现在这样的状态, 便像是注射了过量胰岛素后的症状。也有点类似缺少甲状腺激素后的症状, 慵懒而无活力。那么, 同学们是被注射了过量胰岛素, 还是甲状腺被切除了呢?”学生一听乐了, 沉闷的气氛一扫而空。有时, 学生上课过于活跃, 常常漫无边际地插嘴。对此, 我对学生讲:“同学们是不是把酶加多了, 反应如此激烈。若再不降温, 老师可要加水稀释了。”学生们一听笑了, 态度一改从前。
二、运用报刊上的新闻内容穿插讲课或介绍最新生物成果, 能活跃课堂气氛。
案例 (一) :从2003年的SARS到AIDS, 再追溯到天花、鼠疫, 以及西班牙大流感, 还可以联想到二十一世纪杀伤力最大的生物武器及各个国家对生物武器的研究。这些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高中生物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 力图构建一种联系现实生活的氛围, 创设一种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知识的情境。
案例 (二) :1998年洪水泛滥直接造成一千多人死亡, 国家损失巨大, 其罪魁祸首是长江中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近年来, 黄河每年断流达100多天, 这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告。大炼钢铁“炼就”了多少荒山。先围湖造田, 后返田还湖, 浪费了人民多少血汗。听说过“多利羊”吗?还有最新的一些生物科技产品, 等等。
生物学知识日新月异, 发展很快。为了赶上时代步伐, 教师有必要经常上网查阅资料, 了解现代生物学新成果、新观念, 结合新教材内容相关知识, 如克隆人事件、转基因生物与生物效应器等生物高新技术知识等, 让学生也关注社会、关注生物学热点。事实证明, 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学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们非常关注生物科学发展的动向, 科学成就也成了同学们爱谈论的话题之一。
三、适当介绍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趣闻轶事, 能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案例 (一) :在讲《伴性遗传》时, 以英国“皇族病趣闻”作为引言:“历史上最著名的血友病的携带者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以《屎壳郎出国记》的趣味小故事引入《生态系统》的教学。在讲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可引入:“英国近代有一大文豪萧伯纳和漂亮女演员的故事。另外, 还可以尝试在生物课堂上还安排了课前5分钟轮流讲故事的活动, 故事的内容可以是与生物学有关的, 也可以是报告生物研究的前沿问题。
案例 (二) :在讲“白化病”时, 先穿插讲了一段“月亮女儿”的故事:大西洋中有个小岛, 岛上住着300多位居民。他们的皮肤极白, 头发几乎透明, 眼睛怕光, 视力极差, 所以白天深居简出以避光, 只有皓月当空时, 才走出家门, 在海滩上高歌狂舞, 故被称为“月亮女儿” (白化病) 。但为什么岛上的人都患这个病呢?在长时间内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直到1927年这个迷才被解开原来这是由于该岛长期与世隔绝, 岛上居民近亲婚配, 结果白化病得以蔓延。
任何理论的产生都伴随着一系列的人闻轶事, 而这些人闻轶事往往闪耀着科学思想的光辉, 只要我们注意挖掘, 无疑会为我们的课堂增色添辉。因此, 老师不能仅仅熟知某个理论, 还应该了解相关故事、生物学史及相关历史人物, 这些历史不仅能开阔我们的眼界, 提高我们的修养, 而且能增强我们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四、巧用实例和数据, 促进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追求理论联系实际。
在生物教学中, 用课本上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激发学生的热情至关重要, 这样, 学生不仅有兴趣听, 而且学得轻松。
案例 (一) :在讲无氧呼吸时, 可从长跑、做泡菜、制酒等方面引入。对于人们日益关注的环境问题如“赤潮”、“水华”、“入侵物种”等, 还有食品安全问题如“农药残留”、“转基因食品”等是指的什么, 这些现象因何而引起, 又该如何防治, 等等。
案例 (二) :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猪心”、“猪肾”等, 渴望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人体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又如, 模拟细胞膜结构研制成的“生物导弹”将会广泛应用于众多疑难病症的治疗中。利用该DNA的特异性可以做亲子鉴定, 还可以给罪犯定罪。目前, 正在研究注射DNA攻克癌症的途径。研究人员从病人身上取出DNA, 在试验室进行改造后, 再在实验室内培养, 然后根据需要注射到病人的癌肿中去, 以治疗癌症。
五、巧妙引用诗词、俗语等增添教学的趣味性。
案例 (一) :如“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是比喻植物的向光性。再如“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是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知识的描述。再如借用“龙生龙, 凤生凤, 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和“一猪生九子, 连母十个样”来引入遗传和变异。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 把抵抗力稳定性比喻为“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而把恢复力稳定性比喻为“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这样来比较区别, 学生就容易接受了。
案例 (二) :分析食物链时, 用“大鱼吃小鱼, 小鱼吃虾米, 虾米啃泥巴”或“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来描述几种生物的关系, 引申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转递过程, 进而分析“大鱼, 小鱼, 虾米, 泥巴”在食物链上各处的营养级。
六、巧用一切有实效的教具, 如实物、实验、多媒体等形式辅助教学, 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再现生物的生理特点, 生理结构及生活环境, 增添教学的趣味性, 把学生平时看不到的微观结构和不易理解的、难以表达的抽象内容展现出来。
案例 (一) :在讲授必修一第六章第二节《细胞增殖》时, 自制《细胞增殖》Flash课件, 再配合课本插图, 把细胞分裂的动态变化过程向学生展示, 从而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细胞分裂的连贯的、动态的变化过程, 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 加深印象, 增强记忆,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 (二) :在讲授必修三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中的“内环境”知识时, 教师可采用边讲边画板画的方法, 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黑板上先画出组织细胞、血管、淋巴管和组织液等;然后按照组织液和淋巴形成的顺序讲解, 边讲边总结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的成分差别和组织液、淋巴的形成过程。这样讲授, 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而且可提高理性认识, 促进学生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的发展。
案例 (三) :用“酶的特性”这个有趣的演示试验导入酶的高效性的讲解, 效果很好。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节课中, 首先播放新闻短剧《生物圈II号》, 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 引起学生思考自然, 观察自然, 探索自然的兴趣。
七、趣味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案例 (一) :课堂抢答, 以赛促趣。中学生大多争强好胜, 将“竞争机制”引入教学中, 对激发学生兴趣有较强的催化作用。教学中我尝试了“课堂抢答积分制”, 以学生的自然分组为单位, 课堂提问或复习以每组轮流回答或抢答的形式展开, 答对的为该组记分并当堂公布每组得分结果。这样不仅回忆了上节课内容, 而且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案例 (二) :鼓励学生主动收集并整合与生物知识的趣味资料。在免疫学中, 有关艾滋病的内容, 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我提前将任务布置下去, 要求每一合作小组查询搜集质量较高的案例一份, 并在课堂上展示交流。几天后, 上课时学生的出色表现给了我意外的惊喜, 我看到了学生搜集的许多图片, 我也感悟到他们所整理的资料为课堂增色许多。此外, 还可以让学生扮老师, 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他们的成果。
教学中趣味案例为了将趣味性与课堂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就要勇于实践, 敢于创新, 找到最佳的切入点, 找到最好的学习方法, 要在备课中充分地准备好能调动学习兴趣的资料、练习等, 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 才能使生物教学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高中生物趣味教学是一种适应生物教学的一种新方法, 它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受功能等, 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一种紧张活泼、和谐生动、有张有弛的理想氛围, 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从而不断地增强教学效果, 培育出高素质的生物人才。
摘要:根据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等特点, 作者充分利用生物学独具的内容丰富等特点, 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 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 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 以此搞活教学。本文结合教材内容, 介绍了大量的高中生物趣味教学案例。
关键词:高中生物,趣味教学,案例
参考文献
[1]陈鹤琴.活教育的教学原则.
[2]克里斯蒂.沃德等著.友善用脑——加速学习新方法.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高中生物课堂如何实施趣味性教学 第10篇
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使不动脑筋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那么兴趣是什么呢?根据心理学的定义, 兴趣是指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要让学生对学科知识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 就必须使他们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当学生对学习生物知识产生兴趣时, 他们就能主动、愉快地学习。兴趣的产生既受主观因素影响, 又与客观条件有关。所以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 应该是一种辅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的积极手段, 这种“辅助”主要表现为如何让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更有兴趣, 并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因此生物老师不仅要把知识讲清楚, 更要尽可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愉快地学习知识, 享受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依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特点和要求, 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我认为, 要创造有趣味的生物课堂, 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创设生动形象的导入情境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一节课毕竟只有四十分钟, 如何让学生在这有限的四十分钟内集中精力实现学习目标, 一个好的开始至关重要。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精心创设各种教学导入情境, 使学生产生好奇心, 感到新奇、有悬念, 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引发更有效的课堂交流。
如何创设良好的教学活动情境?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 如问:如果衣服上沾了油渍, 则用什么洗衣粉去渍效果好, 用冷水、温水还是热水效果好?从而开始对“酶的活性”的学习;也可以通过实物创设, 如搬进一盆阳台植物 (事先在阳台上固定位置培养一段时间, 植物的枝叶朝一个方向偏倚) , 提问:植物为什么会长成这样呢?跟什么环境条件有关?由此开始对“植物生长素”的探究, 等等。有经验的老师也可以从教室里的一人一事一物或者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开始一节课的教学。总之, 创设良好的情境进行课堂导入, 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认真细致地分析学情, 采用最适合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方式。
二、采用多种教法和辅助教学手段
很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慨:学生对上课的内容没兴趣, 不是讲小话开小差就是在睡觉。其实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 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 教师就要发挥好主导作用。一张生动有趣的图片, 一幅清晰又形象的挂图, 一段简单又直观的动画, 都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当然, 一堂课不可能都靠这些“小技巧”支撑, 更重要的是注重课堂组织形式及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采取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如组织学生讨论、辩论, 再进行练习、交流和评价, 学生的活动不再单一, 他们扮演了课堂的主要角色, 充当了课堂的主体, 从而更容易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当代高新技术, 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实物投影仪、电教平台、语音室等为教学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撑, 使原先传统的干巴巴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 使抽象变得形象, 使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 使“静”的变成“动”的, 这就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情景, 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充满魅力, 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从而大大提高课堂信息传输的效率。如使用电脑和投影仪为学生展示噬菌体侵染细胞的过程, 受精作用的过程,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等, 能使很多微观的概念或反应过程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晦涩难懂的知识。又如, 学习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时, 从实验室搬来人脑的解剖模型放在教室供学生课后观摩, 以便学生认识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学习DNA的结构时, 可以观察图片、照片, 也可借助简笔画对DNA的双链进行“组装”, 还可以采用模型组装的方法;在解释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时, 剪取一根枝条, 让学生分辨“形态学上端”和“形态学下端”等。这样的实物或模型直观都能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时, 还可通过角色扮演明确反应的产物及反应过程中氨基酸的数目、肽键数目、脱H2O数目、肽链数目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充满笑声的活动中展现自己, 启发思维, 掌握了相应的知识点, 师生关系更融洽。
三、重视实验, 上好实验课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需要进行探索和思考。高中生虽然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感知、思维能力, 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 但高中生物的大部分内容对他们来说仍然是陌生的、新奇的。他们会注意到或接触到很多以前从未涉及的问题, 但又无法得到明确的解释或解答, 这就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正是由于这种好奇心, 学生喜欢尝试, 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兴趣, 获得知识。
教材中设置了很多观察和探究性的实验, 其中有些是在学校实验室能够完成的, 如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提取绿叶中的
浅议网络文化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吕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 湖北武汉
摘要:面对网络的广泛应用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正确认识网络文化, 利用网络文化引导、教育学生, 主动迎接挑战, 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思想政治工作
一、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 正面效应。
1.更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色素等, 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体验, 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 有利于他们观察、实验操作、识图和绘图、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的提高, 另一方面能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科学研究的方法, 促进学生尊重事实和真理的科学态度的形成。而有些实验, 即使是学校或周边社区都无法完成的, 教师也应考虑通过参观或模拟等方式, 如植物组织培养、微生物培养等, 让学生有机会感受生命的美丽、脆弱和顽强, 正确认识生物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此外, 教材中还有较多介绍生物科学研究史的内容, 特别是生物科学史上的一些经典实验案例, 例如, 通过分析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体会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思路和数学统计分析法的应用;通过分析萨顿的假说, 体会类比推理的方法;通过分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的侵染实验再次体会科学技术发展对科学研究发展的作用, 领悟严谨的科学思维的重要性;通过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发现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通过统计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探究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 还有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酶的发现过程, 等等。
细心推敲经典案例, 教学能让学生感觉身临其境, 在回顾科学史的同时, 也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培养学习兴趣和观察能力、提高科学思维能力、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如果能发动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并设计实验, 再与科学家的认知进行比较, 就能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就感, 从而享受思考的快乐, 在思考中进步。
四、使用生动和幽默的教学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老师的语言素质, 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教师不是刻板、严肃的代名词, 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使用生动幽默的语言, 能使处于紧张状态的学生神经得以松弛, 更加精神饱满地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中;教师在课堂上经常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教学, 还能拉近师生距离, 增强课堂活力, 增加教师个人魅力。
怎样让教学语言幽默起来呢?
可以使用形象而贴切的比喻, 也可以“信手拈花”将学生耳熟能详的广告词、谚语、成语等引入到课堂, 还可以借优美的古诗词营造课堂氛围。如将核酸比喻为生命活动这出大戏剧的“总导演”, 而蛋白质则是这幕演出中的主要“演员”, 这样的比喻, 既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核酸和蛋白质的作用, 又能帮助学生明确核酸与蛋白质之间的关系;又如在学习细胞周期时, 用一句“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巧妙地将分裂期 (台上) 和分裂间期 (台下) 所占的时间比例概括了出来, 同时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分裂间期细胞所做的各项工作都是为分裂期做准备这样一个事实;在学习体液免疫的过程时, 把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三者比喻为接力赛队员, 依次传递抗原的关键信息, 使学生对各种细胞的作用顺序及相互之间不存在分化关
芳
当前互联网突破了时空的局限, 利用信息高速公路所架设的四通八达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大学生在任何一个设有终端的地方都随时可以获取所需的知识, 倾听老师的教诲, 迅速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信息, 独立地参与讨论, 自由表达观点。这根本上改变了大学生传统的“教室阅览室”的受教育模式, 增强了大学生的民主意识、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和创新意识, 也有利于大学生吸收世界各地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系这一事实有更深刻的理解;把能量通货ATP比喻成钞票 (能直接利用) , 而糖类脂肪等有机物则比喻成银行卡 (不能直接利用) 等, 这些比喻无一不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充分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些广告词或谚语, 甚至是诗词等其实蕴藏着许多生物知识。如“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描述了食物链中生物之间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一山不能容二虎”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之逐级递减的特点,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描述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原理,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说明了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引发了学生对植物激素的好奇心, 如此之类, 不胜枚举。
使用好这些语言素材, 既能把生涩的生物学概念和问题阐述得通俗易懂, 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又能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知识其实就在日常生活和经验中, 产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兴趣。
课堂的趣味性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学生注意力从其他方面吸引过来的外在兴趣, 但这种趣味不一定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课堂教学的内容;另一种是真正吸引学生的内在趣味, 这依赖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逻辑与思维的把握与练习。二者缺一不可。然而, 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有益于学生的学习, 但如果脱离了学科学习, 只是单纯地游戏与玩乐, 则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及学生的个人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 不要一味地把课堂变成游乐场, 趣味性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既要让学生觉得听课有意思, 又要确保学生因为有兴趣而保持在知识海洋中前行的动力,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罗伯特特拉弗斯认为:“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课堂是学生的精神交流园地, 是焕发生命活力、激发生命潜能、展现多彩个性的舞台, 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艺术表演的舞台。教师要充分开发课堂, 寓教于乐, 使学生都能以高度的热情和积极性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 教师教学也会有成就感, 教师就能更加潜心研究教学,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最终取得教学相长的效果。
摘要:高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 学习负担重, 学生容易感觉枯燥和沉重, 学习积极性容易受到挫伤。当对学习生物知识产生兴趣时, 学生就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 教师应尽可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趣味性,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3]班勤梅.趣味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J].中学教学参考, 2010, 1:96.
[4]于小丽.谈趣味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 2010, 9:83-84.
[5]孙果.易化、趣化教学策略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教学, 2011, 9:18-19.
高中生物教学中趣味教学的探讨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275-01
生物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趣味性,且其研究更多的是生物的微观领域,一旦失去了兴趣,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味同嚼蜡”,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想要让学生喜欢上生物课就要尽可能的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所谓的趣味教学就是指把一些与课堂内容有关的趣味性强的知识和有助于调动课堂气氛的灵活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达到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思考、探讨和解答问题的积极性的目的。下面就谈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趣味教学。
一、课堂教学寓教于乐,让学生乐在其中
教学是一门艺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艺术美能引起学生心理、生理上的愉悦反应。“新课引入”是上好每节课的重要环节。开讲的艺术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强化记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另外,教学中要合理安排内容,密度适中。一节课内容太多,教师和学生都会紧张得喘不过起来,就无法谈愉悦。因此,教学中要有张有弛、抑扬交错,质疑、激疑、解疑,驾驭自然,使学生欣然接受。在课堂上留有空白,让学生独立自由思考。如在课尾质疑,能促使学生思考与讨论,往往会收到意外的效果。再加上融趣味性、活动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作业,更是锦上添花。
教学过程中师生双边活动,更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和及时反馈的过程。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好,施教越得法,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就越浓厚,积极主动性就越高。甚至可以由原来不感兴趣到十分热爱;相反,师生关系不好,老师一进教室,学生情绪马上低落,在感情上就罩上了一层阴影,学生的大脑神经功能就无法得到应有地发挥,彷徨、苦闷,产生“厌学”。因此,师生关系对立是学生厌恶生物课的最主要的原因。
二、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创设生活情境
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脱节是制约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高中生物教学要求学生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学习生物,引导学生用课堂学习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中发生的问题,这样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生物知识,挖掘生物学中的生活内涵,使抽象的生物学知识变得具体,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思维。在学习《细胞的分化》时,教师可以以白血病案例入手,德国体操运动员为了给儿子治疗白血病参加奥运会的事件深受大家感动,教师可以从这件事入手,通过提问白细胞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归纳出细胞分化概念,再引出白细胞异常的治疗方案,与学生讨论治疗方案的缺点,让学生发挥想象,找出获得造血干细胞的办法,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高中生物中的许多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解,那么,教师讲得乏味,学生学得无趣,将一定程度地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将看不见的微观世界或抽象的理论知识等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清楚地得以观察和思考,那么,可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教师在讲授“遗传和染色体”中的“基因的分离定律”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将“家族系谱图中的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使生物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变得生动鲜明,不仅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代教学技术在课堂上的适度渗透,巧妙地辅助了高中生物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学内容引人入胜。
四、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实验操作时间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操作是重要一环,在生物教学中学生都爱上实验课,积极性很高,可是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一而再,再而三强调不要乱动这,也不要乱动那,一定要跟着老师走。当然,老师怕学生把实验工具损坏或者是怕出乱子,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样只能使学生们掌握片面的知识,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且使一些本来就胆小的学生经老师再三强调,什么也不敢动,慢慢的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也就不想学这门学科了。为了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实验时间,不再强调那么多,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也不能放任自流,教师要驾驭好课堂,适时给以指引和辅导。例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这一实验,课本上要求用30%的蔗糖溶液,可能会有学生提出可不可以改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或同浓度的其他溶液(如KCl30%)来替代?如果有了这样的疑问,就要鼓励他们通过实验来解答,同时学生也会自然而然联想到同种方法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如果学生有兴趣的话,就要鼓励他们试一一试。通过这一探索过程,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科学思维的能力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趣味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起他们听课的注意力,进而增强课堂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发掘学生的潜力,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融入趣味性的因素,并不断创新教学的方法。只有这样,才会使高中生物教学有更大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王 强.趣味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研),2010.
让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 第12篇
一、设置悬念, 引发兴趣
生物课程本来就是一门和生活联系很紧密, 并且充满趣味的实用性学科, 想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从导课过程中设置悬念开始。很多时候教师设置的悬念不仅是对于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 教师的提问还能够引发学生思考, 提升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 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更投入, 从而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 我这样导入:“大家都知道, 人想要活着就必须呼吸, 呼吸作用能够提供给人生存必须的氧气, 大家知道吗, 对于绿色植物而言, 它们也是需要呼吸的, 如果没有呼吸作用植物一样不能存活。”讲到这里, 很多学生都十分感兴趣, 他们没有想到平时随处可见的不能动的植物居然和人一样是需要呼吸的。于是我接着说:“大家想具体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原理及规律吗?”很多学生都认真地望着我说:“想。”就这样, 在很愉快的设问过程中已经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下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会很高。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设问是很重要的, 很多教学内容其实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 如何能够迅速让学生走进课堂学习中来, 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设置悬念正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引导方式, 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一定程度向学生介绍相应的知识要点, 同时还能够引发学生思考, 最重要的是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很有帮助的。
二、故事导入, 引发兴趣
故事永远都是深受学生喜爱的, 这不仅因为故事引人入胜, 更是因为故事中充满趣味。在生物课堂教学中, 教师如果能够恰当地将相应的教学要点融入有趣的故事中, 相信这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非常有帮助的。在设计故事前, 教师应当首先对教学内容十分熟知, 只有充分了解教学要义才能够抓住教学重点, 找到其与故事的结合, 从而将知识融入故事中表达出来。这样的课堂导入不仅避免了传统的课堂导入的枯燥乏味, 更能极大地提升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
在讲“软体动物”时, 如何能够让学生对于这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概念有很好的理解与认识呢?我想到了故事导入法。我将教学要点充分融入到“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这个典故中来, 利用提前做好的幻灯片向学生们播放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学生们不仅看得非常投入, 看的过程中还不时传来愉快的笑声。看完后我因势利导, 向学生们提出几个思考问题: (1) 蚌一直都生活在自己的壳里, 它是如何呼吸的呢? (2) 为什么蚌壳能够将鸟的嘴紧紧夹住, 它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结构呢? (3) 从这个故事中你能看出软体动物的某些特征吗?这几个问题和教学要点的联系都很紧密, 将这个故事引入后, 学生们的思维被激活, 对于这些问题也充满了兴趣, 在我顺势展开了课堂教学。
三、联系实际, 引发兴趣
生物课程中的很多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某种程度上它解答了学生们脑海中一直留存的某些疑问, 这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 更是能够让学生增长不少知识。对于很多教学内容,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能够很好地和生活进行联系, 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认识, 更能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一直都是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的教学内容, 这个知识点很好的解释了他们脑海中一直留存的“我到底从哪儿来”的问题, 于是, 在对于这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时, 我充分将其和实际生活进行联系与比较。在给学生介绍了大体的知识框架后, 我向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 我让他们思考一下“双胞胎”是怎么来的, “双胞胎”又有哪些可能。这个问题充分引发了学生们的兴趣, 他们立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由于刚刚接触这部分教学要点, 学生的基础知识还不牢固, 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不可能很透彻, 但仍然有同学得出的答案和真实的情况很接近, 于是, 我综合了学生们得出的各种答案, 对明显不正确的答案, 我会一点点和学生们分析, 直到这个答案被推翻, 比较接近的答案我会顺着这个答案进一步和学生们展开深入探究,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们都非常投入, 通过我的讲解, 学生们终于弄懂了双胞胎的生物学来历, 学生们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对于他们感兴趣的知识展开了细致的剖析, 这堂课的教学效率也十分高。
农村生物趣味教学法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