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尿沉渣白细胞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尿沉渣白细胞范文(精选10篇)

尿沉渣白细胞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中男102例, 女118例;年龄为18~65岁, 平均年龄为 (46.7±3.2) 岁;同时以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10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性患者有46例, 女性患者有54例, 年龄为19~64岁, 平均年龄为 (46.2±3.4) 岁, 女性患者在清洗外阴后留取尿液标本, 按照无菌操作留取患者清洁中段尿待检。

1.2 仪器

全自动尿液分析仪, 全自动尿干化学分析仪, 细菌鉴定分析仪。

1.3 方法

1.3.1 尿液细菌培养

用接种环 (1μL) 取尿液1环, 接种在血琼脂培养皿中, 放于37℃的培养箱 (24 h) , 对菌落数进行计数, 当菌落数在105个/mL以上者为阳性[2]。

1.3.2 尿液细菌及白细胞计数

将尿液标本混匀, 放入全自动尿沉渣定量分析仪对尿液中的细菌数及白细胞数进行定量, 当细菌数在2 500个/μL以上且白细胞在30个/μL以上者为阳性[3]。1.3.3尿液细菌及白细胞验证取出尿液10 mL, 离心 (400 g, 5min) , 去上清, 剩余尿沉渣0.2 mL, 混匀, 吸取20μL放到载玻片上, 用盖玻片盖片, 在高倍镜下观察, 并与尿沉渣结果进行比较。

1.4 统计方法

若为计量资料, 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 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组间的t检验进行;若是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 本研究对于两组患者细菌数及白细胞计数阳性率进行比较时, 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 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细菌阳性率及白细胞阳性率比较

疑似尿路感染患者的细菌阳性率及白细胞计数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种检测方法比较

尿沉渣检测细菌及白细胞计数, 其有112例为阳性, 阳性率为46.7%, 其中尿细菌培养有105例为阳性, 其阳性符合率为93.8%;尿沉渣检测细菌及白细胞计数, 共有128例为阴性, 阴性率为53.3%, 其中尿细菌培养有119例为阴性, 其阳性符合率为93.0%,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

以尿细菌培养结果为标准, 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7.2%, 特异度为95.6%, 与尿细菌检查结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尿沉渣检测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 其主要采用半导体激光技术, 具有双检测通道, 对特异性核酸进行荧光染色[4], 能够快速地对尿液中的白细胞及细菌进行定量检测, 是确诊尿路感染的金标准[5], 该文主要探讨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与尿细菌培养对于尿路感染患者的诊断效果。

该研究结果显示:疑似尿路感染患者的细菌阳性率及白细胞计数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尿沉渣检测细菌及白细胞计数, 其有112例为阳性, 阳性率为46.7%, 其中尿细菌培养有105例为阳性, 其阳性符合率为93.8%;尿沉渣检测细菌及白细胞计数, 共有128例为阴性, 阴性率为53.3%, 其中尿细菌培养有119例为阴性, 其阳性符合率为93.0%,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以尿细菌培养结果为标准, 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7.2%, 特异度为95.6%。

综上所述, 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对于尿路感染患者的诊断效果较好,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与尿细菌培养对于尿路感染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 对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该院进行体检的240疑似尿路感染患者, 同时以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10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 对所有患者进行尿细菌培养、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计数检查, 以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 分析其灵敏度、特异度等, 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细菌数及白细胞计数。结果 以尿细菌培养结果为标准, 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7.2%, 特异度为95.6%, 与尿细菌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疑似尿路感染患者的细菌阳性率及白细胞计数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对于尿路感染患者的诊断效果较好,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尿沉渣白细胞,细菌定量计数,尿细菌检查,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尚静, 王培昌, 张蕴秀.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与尿细菌培养诊断尿路感染的比较[J].山东医药, 2012, 52 (12) :94-97.

[2]林萍, 孙阳, 张友玲.UF-100尿沉渣分析仪及干化学分析在筛检尿路感染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 2006, 11 (7) :307-309.

[3]Okada H, Sakai Y, Miyazaki S, et al.Detection of significant bacteriuria by automated urinalysis using flow cytometry[J].Clin Mi-cro, 2000, 38 (8) :2870-2872.

[4]毛菊珍, 顾国浩, 丰斌, 等.iQ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假阳性图像的影响因素探讨[J].临床检验杂志, 2006, 24 (5) :397-399.

尿沉渣分析仪临床应用价值评估 第2篇

方法:对1000例病人的晨尿标本进行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尿显微镜检查两种不同方法检测。

结果:全自动分析仪与镜检结果符合率高,红细胞假阳性率9.14%,假阴性率1.78%;白细胞假阳性率1.99%,假阴性率7.14%。

结论: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联合应用,提高尿检的准确率,两种方法缺一不可。

关键词:尿沉渣分析临床应用价值评估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46-01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广泛,尿沉渣镜检与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联合应用可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依据,现对1000例病人尿标本进行检测,分析对比结果,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试剂。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和質控物,OLYMPUS显微镜

1.2尿液标本的收集。本院2012年2月12日至2012年3年12日1000份门诊及住院病人的晨尿标本。

1.3方法。开机后,先用UF-CHECK质控液进行室内质控,质控合格后进行尿标本检测,剩余尿液离心取尿沉渣镜检。以上检测均在两小时内完成。

2结果

3讨论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在对尿沉渣作荧光染色后采用流式细胞术,以激光散射强度,散射波幅度及荧光强度和荧光幅度技术识别和计数尿中有形成分。导致尿潜血假阴性的原因可能是:尿中大量维生素C的存在,高比重尿,尿中对热不稳定酶和菌尿等。导致尿潜血假阳性的原因可能是:可能是氧化物的污染。尿液白细胞出现假阴性的原因可能是:高比重尿,高糖尿;大量尿蛋白和胆红素尿;尿中白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等。尿液白细胞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可能是:尿液中污染甲醛或高浓度胆红质或使用某些药物时,可产生假阳性。尿中草酸钙,细菌酵母菌小圆上皮为尿液常见的有形成分,会干扰UF-100检测结果。UF-100自临床使用以来,提高了尿液检验的效率和质量,减少了检验人员之间存在的误差,更适应标准化质量管理。但由于影响因素的存在,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对异常结果进行显微镜复检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丛玉隆,马骏龙.几种检测尿红细胞方法的价值与互补关系[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25(5):263—264

尿沉渣白细胞 第3篇

关键词:尿沉渣,尿细菌培养,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指的是病原体侵犯尿道黏膜或组织而产生的尿路炎症, 也简称为泌感。根据其感染的部位的不同, 尿路感染又分为上尿路和下尿路感染。根据解剖关系, 上尿路感染为肾盂肾炎, 下尿路感染则主要是膀胱炎。临床中对尿路感染的诊断常常通过对尿标本的细菌培养及检测方式。诊断效果较准确, 是临床及患者均认可且有效的尿路感染检测途径。然而尿路感染细菌培养所需时间较长, 最少也需要2~3d, 对患者的及时诊治带来影响, 还有一点就是细菌培养检测费用高, 给很多患者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 不易广泛普及[1]。本文通过对疑似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 对比比较尿细菌培养所得结果, 诊断效果无明显差异,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来我院就诊和住院疑似尿路感染患者所送检的458例尿液标本, 疑似尿路感染458位患者中男235例, 女223例, 年龄在28~73岁, 平均年龄在 (43.5±3.2) 岁, 门诊就诊患者324例, 住院患者134例。尿标本采集:采集过程严格按照无菌操作, 女性受检者按照无菌标准进行外阴清洗后留取尿液标本, 标本收集在无菌试管中, 并立即送检, 进行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检测和尿液细菌培养。尿液检测仪器: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技术检测采用FUS-100尿沉渣分析仪以及配套试剂。

1.2 方法

1.2.1 尿细菌培养:

用定量接种环取尿液, 均匀涂在提前准备好的血琼脂培养皿上接种, 37摄氏度恒温培养箱内培18~24h, 培养完成后对培养皿中的菌落数进行计数。阳性判断标准为有菌落生长, 并且菌落数不少于105个/m L, 阴性判断标准为无菌落生长。

1.2.2 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检测:

应用FUS-100尿沉渣分析仪对尿标本中的白细胞以及细菌数定量分析, 判定阳性的参考值为白细胞计数不少于30个/µL以及细菌数不少于250个/µL[2]。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t检验, 技术资料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尿液细菌培养和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检测得出, 458例尿标本中, 有281例尿液标本尿细菌培养检测呈阳性, 占总标本的61.35%;检测出177例阴性标本, 占到38.65%。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检测出283例阳性标本, 占到61.79%比例;阴性标本175例, 占38.21%。两种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以尿细菌培养结果作为标准, 将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计数检测结果中的283例阳性标本和剩余的阴性标本进行尿细菌培养, 结果检测出阳性标本268例, 符合率为94.7%;检测出阴性标本有174例, 符合率达到99.4%。详见表2。

3 讨论

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 往往给患者带来生活上很大影响, 所以, 尿路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意义重大。以往对于尿路感染进行尿细菌培养作为诊断尿路感染的主要方式, 但是细菌的培养需要时间, 细菌培养检测出结果比较慢, 一般情况下最少需要1~3d时间, 所以不能够及时的为尿路感染诊断提供依据, 寻求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 及时的诊断出尿路感染疾病意义重大。本文对比比较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与尿细菌培养两者在诊断尿路感染中的效果, 探讨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检测作为一种快速诊断尿路感染检测方式的可行性[3]。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检测是目前临床常规尿检查项目中常用的检测项目。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检测的原理包括电阻抗检测法、流式细胞技术和染色技术, 将有形成分以及染色的细胞通过激光激发出的前向散射光强度、荧光强度以及细胞产生的电阻抗均转化为电信号, 从而进行有形成分的定量分析。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计数检测能快速的定量检测出尿液标本中的白细胞, 是确诊尿路感染的金标准[4]。尿沉渣检测用来诊断尿路感染, 具有快速、及时、高效的特点, 并且适应用于大量的筛查和标准化的操作[5]。经本文统计分析, 两种检测在总体检测阳性及阴性比率上结果相似, 458例尿标本中, 尿细菌培养检测呈阳性的有281例尿液标本, 占总标本的61.35%;177例阴性标本, 占到38.65%。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检测出283例阳性标本, 占到61.79%比例;阴性标本175例, 占38.21%, 两种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由此可得出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以尿细菌培养结果作为标准, 将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计数检测结果中的283例阳性标本和阴性标本进行尿细菌培养, 检测出阳性标本268例, 符合率为94.7%;检测出阴性标本有174例, 符合率达到99.4%, 通过数据表明, 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作为尿路感染诊断依据的可行性。

总而言之, 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在诊断尿路感染中, 与尿液细菌培养比较, 符合率较高, 可作为尿路感染诊断的快速检测手段,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叶俊松.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与尿细菌培养诊断尿路感染的比较分析[J].山东医药, 2012, 56 (12) :94-95.

[2]Okada H, Sakai Y, Miyazaki S, et a1.Detection of significant bacteriuria by automated urinalysis using flow cytometry[J].Clin Micro, 2000, 38 (8) :2870-2872.

[3]尚静, 王培昌, 张蕴秀.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与尿细菌培养诊断尿路感染的比较[J].山东医药, 2012, 52 (12) :94-97.

[4]黄松音, 胡俊庭, 林海雄, 等.UF—l000i全自动脑沉渣分析仪的应用评价[J].中国医药导刊, 2009, 11 (8) :1352-1353.

尿沉渣白细胞 第4篇

近些年来,电脑尿液分析仪在各级医院得到广泛应用。并得到广大检验工作者的认可。在很多医疗机构基本上已取代了尿沉渣镜检。某些检验工作者宁可相信电脑分析结果图方便,省事不愿在进行尿沉渣镜检操作……笔者从事临床检验工作多年,认为尿沉渣镜检仍具有很多电脑尿液分析不能替代的优势特点。

1检验对象

我院内科住院病人男:21例,女:85例,年龄最大约72岁,最小约12岁,平均年龄约45.6岁。

2检测方法

电脑尿液分析仪按要求预温后,按规定检测尿液标本,每份标本离心后进行尿沉渣镜检。

3结果与分析

3.1检测标本206例,电脑尿液分析阳性145例,阳性率为70.4%,尿沉渣镜检阴性174例,阴性率为84.5%。

3.2在61例电脑尿液分析为阴性的标本中进行尿沉渣镜检,有29例标本为阳性,阳性率为47.5%,分别检出,炎性细胞,霉菌,红细胞,上皮细胞,粘液丝等。对应的病例临床诊断为:尿道炎,霉菌性尿道炎,淋球菌性尿道炎等,镜检结果支持临床诊断。

3.3在电脑尿液分析145例阳性标本中,蛋白质阳性为96例,蛋白质+-+++,对其采用低倍镜弱光下镜检。可以找到透明管型,颗粒管型,各种细胞管型。透明管型多见于肾病综合症,慢性肾炎,恶性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粗颗粒管型多见于慢性肾炎,肾盂肾炎等。细颗粒管型可见于慢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后期。细胞管型多见于急性肾炎或肾盂肾炎等。病变的急性期结合与临床的跟踪,随访,观察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0%。

3.4在电脑尿液分析145例阳性标本中,尿隐血试验阳性61例,其中有18例未检出红细胞,分析原因应诊断为:①患者体内溶血,由尿中排出血红蛋白。②尿标本留置时间过长,尿素分解尿液变碱性破坏红细胞。③肌红蛋白尿。④电脑分析仪灵敏度过高或试纸带浸湿时间过长。在145例尿隐血试验阳性的标本中有10例镜检有少量红细胞。分析应为极少量完整未破坏红细胞。隐血试验不及游离血红蛋白敏感之故。

4讨论

综上结果分析,并通过临床诊断确证。虽然电脑尿液分析儀为自动化先进仪器具有操作简单快捷,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特点。但影响因素多,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如果在临床检验工作中,仅采用电脑尿液分析的结果。容易漏掉尿液中的白细胞,管型,红细胞,粘液丝,结晶,霉菌等成份。会给临床诊断提供不全面,不充分的检验资料。导致误诊,漏诊。而尿液有形成分有较高的检出率,能提高临床诊断率,只有电脑尿液分析与尿沉渣镜检有效结合相互验证,才能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可靠的检验依据。

参考文献

[1]熊立凡,刘成玉.临床检验基础.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

尿沉渣白细胞 第5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标本来自随机抽取的我院841例病人, 用一次性塑料尿杯收集清洁中后段尿液。

1.2 仪器与试剂

1.2.1 UF-100分析仪及配套试剂 (URINOPACK稀释液、CELLSHEATH鞘液、URINOSE-ARCH染液) , UF-check质控液;

1.2.2 自动染色尿沉渣分析仪及配套试剂;

1.2.3 Olympus显微镜、neubauer计数板, 400g离心机 (上海医用离心机厂) 。

1.3 测定方法

(1) 标准镜检法。取10mL新鲜尿液在离心力为400g (回转半径15cm水平离心机1500r/min) 条件下离心5min。取0.2mL沉渣混匀后, 吸20μL在Fast-Read-10板上计数红细胞, 以XX个/μL报告, 大于5/μL结果为阳性。

(2) UF-1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工作前先作仪器的每日质控, 数据正常时开始检测。将进样针插入含充分混匀样品的试管, 按进样开头, 仪器自动吸取800μL样品, 分析各种参数, 记录分析数据。

(3) UD检查, 标本离心参照文献[3]进行, 离心后标本上机按要求进行检测。

(4) 全部的尿液标本, 3种方法检测均在2h以内完成。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对实验阳性结果进行率的χ2检验, P<0.05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三种方法红细胞检出率比较

UF-100、UD及镜检法红细胞检出率分别为56.48% (475/841) 、50.89% (428/841) 、40.90% (344/841) , 经χ2检验P<0.05,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中, UF-100检测结果阳性率偏高, RBC检测结果中, UF-100与镜检不符合的标本共131例, 假阳性率为15.58%。

2.2 UF-100及UD对RBC检查结果

应用UF-100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和自动染色尿沉渣分析仪完成841例尿常规检测, 两者检测尿红细胞结果对比见表1。

2.3 UF-100和镜检法比较

以显微镜镜检法为标准。RBC-Info提示率为54.10% (257/475) , 其中Normocytic比率占27.62% (71/257) , 与显微镜检查比较符合率为100%;Micro-cytic比率占15.95% (41/257) , 与显微镜检查比较符合率为97.56% (40/41) ;Non-classified比率占55.25% (142/257) , 与显微镜检查符合率为45.77% (65/142) , 两种方法比较结果见表2。

3 讨论

无症状血尿是一系列泌尿系统病理变化的早期信号, 血尿检测的准确程度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显得非常重要。

临床实验表明UF-100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且速度快、效率高、精度高, 但仍存在不足之处[2]。如UF-100未能检出滴虫、脂滴, 不能准确区分结晶、管型, 对某些特殊标本不能得出准确判断, 而产生假阳性结果。在本研究中, UF-100与镜检不符合的标本共131例, 假阳性率为15.58%, 其中主要为草酸钙结晶, 草酸钙结晶染色后其荧光强度和散射光强度与红细胞类似, 易被UF-100误认为尿红细胞。UF-100与UD分析结果符合的有618例, 总符合率为73.48%, UD的主要干扰因素是细菌, 因为微生物产生的过氧化物会使色原氧化而产生颜色变化, 出现假阳性, 因此两者的结果之间存在差异。

在临床工作中, 应将UF-100、UD和镜检3种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 对于UF-100法和UD法不符合者或特殊标本应该用显微镜进一步确认, 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避免漏诊或误诊, 提高尿液分析的临床检验质量, 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实验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陈静, 寇新明, 梁英凤, 等.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进行尿常规检验时显微镜检查的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 2006, 22 (2) :224-225.

[2]叶应妩, 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7:133.

尿沉渣白细胞 第6篇

1 临床资料

1.1 仪器及试剂

日本东亚Sysmex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及配套试剂;Uritest-500尿干化学仪及配套试剂条。

1.2 对象与方法

732例受检对象为随机选择的葫芦岛市中心医院门诊就诊患者, 收集其中段尿, 混匀, 行尿液干化学分析, 再行尿沉渣分析仪检查。将干化学分析结果呈阳性、尿沉渣分析检查亦呈阳性的判定为真阳性;将干化学分析结果呈阴性、尿沉渣分析结果呈阳性的判定为假阳性。对假阳性标本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规定方法操作[1], 即取10 mL尿液, 离心, 弃去上清尿液, 留约0.2 mL尿沉渣液, 混匀后行显微镜检查, 2小时内检测完毕。尿液干化学分析用Uritest-500尿干化学仪专用定标条对仪器进行定标, 取配套试剂条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测定。行尿沉渣分析时每日检测前均用配套室内质控液行质量控制试验, 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检测。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正常值参考范围:红细胞为0~25 /μL, 超出此范围判定为阳性;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正常参考范围:红细胞呈阴性;显微镜检查正常值参考范围:红细胞为0~5 /HP, 超出此范围即判定为阳性。

2 结果

本组732例标本中尿沉渣分析阳性者135例, 显微镜检查阳性者99例, 阴性者36例, 假阳性率为5.7 %。36例假阳性标本中带有大量细菌者17例, 占47.2 %;有结晶者13例, 占36.1 %;有酵母样菌4例, 占11.1 %;有精子和杂质者2例。

3 讨论

尿沉渣红细胞检测对诊断某些泌尿系统疾病、疗效观察及制定治疗方案等方面非常有意义。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采用流式细胞和电阻抗原理, 将尿液标本染色后, 经激光照射使每个细胞染色, 通过前向散射光和前向荧光剂电阻抗的大小信号来区别细胞, 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2], 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假阳性现象。本观察结果显示, 在影响检测准确性的因素中细菌占首位 (47.2 %) 。其原因可能为尿液中存在大量球菌和杆菌时, 细菌可代谢产生一些有毒物质 (如内毒素) , 使细菌在尿液中结成堆, 菌团大小与红细胞相似, 可被误认为红细胞而产生干扰。但因细菌的DNA可被菲啶染料着色, 荧光较强, 红细胞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红细胞正常值参考范围, 故在对尿沉渣检测结果进行审核时, 应注意联合观察, 特别是显微镜检查[3]。在影响检测准确性的因素中结晶占第2位 (36.1 %) 。尿液中结晶, 尤其是草酸钙结晶的大小和染色敏感度均与红细胞类似, 在散点图中与红细胞成交叉分布, 易导致假阳性结果;另一方面, 聚集成团的非晶形尿酸盐结晶和磷酸盐结晶等亦影响红细胞形态分析。在影响检测准确性的因素中, 酵母样菌占第3位 (11.1 %) 。酵母样菌大小与红细胞相似, 散点分布介于红细胞和白细胞之间, 由于荧光染料对酵母样菌的亲和力较红细胞强, 故如果发现红细胞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时, 应考虑可能有酵母样菌的干扰。总之, 要获得准确可靠的尿红细胞检验结果, 应以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进行筛查, 并须结合显微镜检查。

参考文献

[1]叶应妩, 王航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7:133.

[2]张改英, 赵彩青.UF-100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尿中血细胞的比较[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9, 25 (2) :162-163.

尿沉渣白细胞 第7篇

尿液检测是一项简便、快捷、常规的检验项目,能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定位、鉴别以及疗效观察和预后提供一定依据,特别是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的检测意义重大。笔者联用UF-500i尿沉渣分析仪与AX-4030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了600份尿液标本的RBC与WBC,并与显微镜检结果进行比较,探讨方法联用对于检测尿RBC及WBC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取2013年3月1日~6月31日我院住院患者晨尿样本600份,均在取样后2 h内完成检测。

1.2 仪器与设备

日本UF-500i尿沉渣分析仪与AX-4030尿干化学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OLYMPUS显微镜、低速离心机、尿沉渣检测离心管。

1.3 方法

(1)操作方法。所有样本按仪器操作步骤进行操作。两种仪器联机测试完毕后,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离心镜检[1],以上检测在1 h内完成。以人工镜检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价。

(2)正常值参考范围。AX-4030干化学分析仪检测:RBC、WBC应均为阴性结果。UF-5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WBC:男性12个/μL,女性26个/μL;RBC:男性12个/μL,女性24个/μL。显微镜镜检:WBC:0~5/HP;RBC:0~3/HP。

(3)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RBC测定结果比较

尿干化学分析仪和尿沉渣分析仪测定RBC的符合率分别为83.33%[(124+376)/600]和70.33%[(110+312)/600],干化学分析仪的检测符合率显著高于尿沉渣分析仪(P<0.05)。联合测定的符合率为88.33%[(138+392)/600],显著高于干化学分析仪(P<0.05)和尿沉渣分析仪(P<0.05)。结果见表1。

2.2 WBC测定结果比较

尿干化学分析仪和尿沉渣分析仪测定WBC的符合率分别为80.83%[(108+377)/600]和67.67%[(85+321)/600],干化学分析仪的检测符合率显著高于尿沉渣分析仪(P<0.05)。联合测定的符合率为96.00%[(202+374)/600],显著高于干化学分析仪(P<0.05)和尿沉渣分析仪(P<0.05)。结果见表2。

3 讨论

AX-4030尿干化学分析仪将光学原理与试剂垫显色反应相结合,用于测定WBC、RBC及微量血红蛋白,弥补了镜检不能检测破碎及崩解RBC的不足。该法操作简单、测定特异性也高,检测RBC的原理是利用血红蛋白中亚铁血红素具有过氧化酶样活性的特点,催化纸块中过氧化物分解新生态氧,使邻甲苯胺被氧化呈蓝色从而进行检测,但测定易受细菌、易热酶、月经、大量维生素C、肌红蛋白、氧化剂等因素影响[2],而镜检能弥补假阳性的不足;检测WBC的原理是利用中性粒细胞含有特异性酯酶,能和模块中化学试剂发生显色反应,但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中不存在该酶,可使测定敏感度下降[3]。另外,临床注射头孢、庆大霉素或尿蛋白>5 g/L时,WBC试纸上的酯酶反应会受到抑制,从而出现干化学分析结果为阴性而尿沉渣分析结果为阳性的现象[4]。当尿液PH>8,或出现黄胆尿,以及受某些药物(如呋喃妥因)影响时,尿中WBC易破碎,可使WBC试纸上酯酶发生显色反应而导致假阳性[5]。

UF-500i尿沉渣分析仪利用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染色技术,通过对尿沉渣样本直接作荧光色素染色后,检测其散射光强度与幅度、荧光强度与幅度,从而达到区分各种有形成分,定量检测WBC、RBC、上皮细胞、细菌、管型、结晶等有形成分的目的,并可以提供相应的散点图,将RBC分为均一型、非均一型和混和型,从而判断血尿来源[6],具有敏感度高、安全快速等优点。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RBC和WBC的符合率均显著高于尿沉渣分析仪,这是因为尿沉渣分析仪在检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更多,如样本中RBC从体内排出体外的过程中,由于细胞破碎或血红蛋白溢出形成影细胞,从而造成漏检;大量细菌、草酸钙结晶、真菌(如酝母菌)、精子、不定型结晶盐等与RBC大小形态相似,所以常被误认为RBC而造成假阳性。而尿干化学分析仪能够检测血红蛋白,弥补了尿沉渣分析仪的缺陷,所以尿沉渣分析仪应结合尿干化学分析仪对细菌尿、结晶尿加以鉴别。尿沉渣分析仪根据散射光的强度将管型分为病理管型和非病理管型[7],因而阳性样本还应进行离心镜检。一些小圆上皮细胞、滴虫在大小形态上与WBC类似,也易造成假阳性;脱落的上皮细胞与精子,也常被误认为WBC;大量的RBC亦会造成WBC不同程度假性的增高。另外,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管型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但尿中的黏液丝、较多的上皮细胞、较多的WBC(特别是脓细胞)、真菌及一些细小杂质均易导致假阳性率高。

显微镜镜检也有其不足之处,如离心过程易造成细胞丢失、破碎、变形,不同检验人员的操作误差,以及镜检不能检测已溶解破坏的RBC等,上述因素均可能造成假阴性[8]。

总之,AX-4030尿干化学分析仪和UF-500i尿沉渣分析仪联用,可互为补充,显著提高WBC和RBC的检测符合率[9],提高检测准确性。但对于一些结晶(如酪氨酸结晶和胱氨酸结晶)、恶性肿瘤细胞、脂肪颗粒、药物结晶和特定管型,由于其对仪器影响比较大,仍需采用镜检进行测定。因而,对尿液有形成分,尤其是WBC、RBC及管型的准确判断,应联用尿干化学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以及人工镜检,才能真正保证尿液各成分测定结果的准确可靠性,为临床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提供可参考的数据。

参考文献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93-294.

[2]陈盛林.干化学法测定尿液的影响因素[J].临床检验杂志,2000,18(1):59.

[3]郭春霞.尿液干化学分析与尿沉渣镜检的结果差异及原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6):1051.

[4]丛玉隆,王淑娟.今日临床检验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67.

[5]丛玉隆,马骏龙,邓立新.尿液常规分析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研究体会[J].临床检验杂志,2010,19(4):341-343.

[6]董存岩,唐爱国,莫喜明.UF-100尿沉渣分析仪与相差显微镜在血尿来源鉴别中的应用[J].实用预防医学,2005,12(4):791-793.

[7]腾习鹏,陈晔.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Sysmex UF-100试剂研制与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7):60.

[8]熊立凡,李树仁.临床检验基础[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88.

尿沉渣白细胞 第8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日本希森美康公司生产的Sysmex 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原装配套试剂以及质控品。Olympus CX31显微镜, 标准离心机。

1.2 标本来源

随机收集住院患者1085例晨尿标本 (男583例, 女502例) , 年龄18~70岁。

1.3 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原理

采用半导体激光流式细胞/核酸荧光染色技术, 对各种有形成分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进行特异性的核酸荧光染色;根据有形成分的大小进行非形态分析, 对形态异常的成分, 此时仪器“报警”提示仪器不能准确辨认细胞类型和计数。

1.4 方法

仪器由希森美康公司原装配套校准品校准, 每天标本测定前用原装配套质控品进行质量质控, 测试结果真实、可靠。标本由具有一定工作经验、责任心强的专业人员严格按仪器操作说明进行操作, 2小时内检测完毕。显微镜检查按照操作规范[2,3,4], 将患者标本混后取10ml于玻璃试管中, 400g离心5min后弃去上清液, 剩余沉淀为0.2ml, 混匀后吸沉淀物为20μl, 滴在玻片上并加盖玻片镜检。

1.5 结果判断标准

(1) UF-1000i检测[5]红细胞:男性0~12/μl, 女性0~24/μl;白细胞:男性0~12/μl, 女性0~26μl。 (2) 显微镜检查[6]红细胞:0~3/HP, 白细胞:0~5/HP。超出上述范围视为阳性。

2 结果

1085例标本经Sysmex 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后, 分别对红细胞、白细胞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见表1。

3 讨论

尿液沉渣分析仪是20世纪中期将流式细胞术用于尿液检查的“专用型”流式细胞仪, 具有手工操作无法比拟的重复精度及极低的互污染率, 标本不需离心, 实现了尿沉渣检测的自动化、标准化, 以及具有操作便捷, 检测速度快、重复性好、可报告多项参数等优点。但由于基本原理是根据有形成分的大小进行非形态分析, 其作用仍然是筛选, 比干化学筛选法假阳性、假阴性减少了很多, 对形态异常的红细胞、白细胞, 以及具有诊断意义的肿瘤细胞、各类管型, 此时仪器“报警”提示仪器不能计数以及不能准确辨认细胞类型[7]。本文利用Sysmex 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了1085例晨尿标本, 与显微镜检测结果符合率良好, 根据表1显示SysmexUF-1000i在检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两项检测结果都有不同程度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在红细胞检测中有125例假阳性结果, 通过镜检发现53例标本有大量结晶、38例标本有大量细菌、30例标本有大量霉菌以及4例标本有精子, 它们都有可能被机器误认为红细胞。在红细胞23例假阴性结果中, 经镜检发现有少量破坏红细胞, 其产生的荧光较弱易被漏检出现假阴性结果;在白细胞检测中有84例假阳性结果, 通过镜检发现51例标本中有大量上皮细胞、26例标本中有大量小圆上皮细胞以及7例标本中有大量非结晶型尿酸盐, 它们都易被仪器误认为白细胞。在白细胞30例假阴性结果中, 13例标本镜检发现脓细胞聚集成团、10例白细胞形态破坏以及7例服用药物干扰可能导致机器产生假阴性结果。结果显示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与普通显微镜镜检结果相比有较好的符合率, 给我们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提高了工作效率, 减少了人为误差。但是尿沉渣分析仪受到诸多干扰因素影响致使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结果, 采用UF-1000i检测尿有形成分只能作为一个很好的筛选途径, 对结果异常者仍需用显微镜复检, 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参考文献

[1]顾可梁.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的难点与疑点[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2009, 32 (6) :605-608.

[2]丛玉隆.现代尿液分析技术与临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

[3]丛玉隆, 邓新力, 马骏龙.WS/T229尿液物理学、化学及沉渣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2.

[4]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血液体液学组.尿液沉渣标准化建议[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2, 25:249-250.

[5]丛玉隆, 马骏龙, 李云莲, 等.尿沉渣测定四种方法参考值范围调查[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7, 20 (4) :229-230.

[6]叶应妩, 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尿沉渣白细胞 第9篇

【关键词】尿干化学分析; 尿沉渣镜检; UF-1000i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

【中国分类号】R44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063-01

【Abstract】Objective of the various components of urine on the UF-1000i automated analyzer cause of influence. Methods section were randomly selected urine samples were 500 cases of hospital inpatients, all specimens were used respectively in the 1 h urine dry chemistry analyzer and the UF-1000i automated urinalysis analyzer, combined with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Results microscopy as control, combined with urinary chemical analysis, automated urinalysis analyzer, the false positive rate was 14%, false negative 2%. Conclusion The physical component in many kinds of urine form complex great difference in principle the limitations of the instrument itself, the patient medication disease duration,Specimen collection, treat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censorship, instruments for chemical analysi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dry microscopy, the three combined.

【Key words】urinary chemical analysis; Urine microscopy; UF-1000i automated urinalysis analyzer

本院引进的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是日本Sysmex 公司近年推出的一套尿沉渣分析系统。目前在国内外已逐渐使用,与传统方法相比精密度更高、重复性更好,检测速度更快,较好的解决了尿液沉渣分难以标准化的问题,它利用流式细胞和核酸荧光染色,对尿液进行直接染色,以前向性激光散射强度,前向性荧光散射强度,多角度、多荧光强度来识别和计数尿液中红细胞(RBC) 、白细胞(WBC) 、上皮细胞、管型、结晶体、精子及酵母菌等有形成份。其中红细胞分为均一性和非均一性,对肾性及非肾性血尿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意义。检测通道是双通道,沉渣检测不受大良细菌的干扰,独立的细菌通道可进行尿路感染的诊断。但尿液中几种有形成份对UF-1000i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产生干扰,造成假阴性及假阳性结果。在实际工作中应总结经验,结合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干化学分析仪、显微镜检,才能得出准确而可信的结果,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仪器与试剂:UF-1000i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配套试剂及质控物由日本Sysmex 公司生产,西门子公司西门子ATLAS全自动尿干化学分析仪及配套试条、Olympus 显微镜,标准离心机。

1. 2 标本来源:随机抽取部分本院住院患者尿液标本500例,所有标本均在1 h 内完成检验。

1. 3 检验方法:患者留取10 mL 新鲜中段尿,先用干化学仪器分析,再用UF-1000i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然后再做显微镜检查。

2 结果

结果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检测尿液的结果

3 讨论

UF-1000i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可对WBC ,RBC ,上皮细胞,管型精子等到有形成份进行定量计数,它具有手工及传统分析仪无法相比的精确度,体现了自动化分析的优越性,但也有许多的影响因素,对于干化学同UF-1000i 出现矛盾时,显微镜检是十分必要的,仪器不能取代显微镜检 。

3. 1 RBC :UF-1000i假阳性比较多,如结晶体,细菌,真菌等。 结晶出现在散射图红细胞区域,由于结晶的多样性,所以其散射光强度分布很宽,尿酸盐依靠自己的荧光,其分布区域和红细胞重叠在一起,因结晶的中心分布不稳定,所以它和红细胞能够被区分开。当尿酸盐浓度增多时,部分结晶会对红细胞计数产生影响。但由于UF-1000i型分析仪对红细胞与草酸钙等结晶的侧向散射光有很大不同,因此草酸钙等结晶对RBC计数的干扰得到了大幅度降低。而真菌或者成团的细菌其颗粒同RBC 大小相似,同RBC 较易误认。UF-1000i假阴性多数是由于RBC 溶解引起的。

3. 2 WBC :相對红细胞检测,UF-1000i对白细胞检测假阳性较低。结合UF-100 0i测定的原理:荧光强度主要反映细胞的定量特性(如细胞膜、核膜、线粒体和核酸) ,散射光强度主要反映细胞的大小,电阻抗主要反映细胞的体积考虑,白细胞本身含有核酸物质较多,被染色产生的荧光强度强,且细胞体积大,故仪器容易区分。但尿中盐类结晶的析出,裸核EC 的存在,上皮细胞、精子、滴虫等的影响均可造成WBC 假性增高

3. 3 管型:UF-1000i 测定管型的假阳性率较高,由于管型具有体积大,产生相近的高散射光脉冲宽度。尿中有形成份多而复杂,如尿中存在的黏液丝,类管型,脓球,或结晶,都会使得出现假阳性的结果。假阳性尿标本一般都存在黏液丝等, 其容易吸附于被荧光染料上色的物质上, 发出强的前向散射光脉冲, 且在大小和外形上接近管型而被误认为管型, 造成假阳性。而显微镜法可发现和纠正分析仪检测报告中的误差, 避免出现假阳性。若显微镜检阳性而蛋白阴性的标本,经研究发现是受药物或p H 值干扰所致,尿蛋白是利用p H 指示剂的蛋白误差原理,若尿p H < 4. 0 ,干化学检测蛋白会出现假阴性。

3. 4 细菌的检测:UF-1000i 对细菌的检测在排除尿液标本留取中污染或者放置时间太长引起的细菌繁殖等因素外,其结果同尿沉渣镜检相近,正常样品细菌数应小于4 000/ mL ,4 000/mL 到8 000/ mL 之间则表示轻度菌尿,大于8 000/ mL 则为阳性菌尿。除了尿标本要新鲜外,最好在2 h 内完成测定。对于干化学NIT 为阴性而仪器镜检为阳性的可能是(1) :饮食中缺乏硝酸盐, (2) :非硝酸盐转化型细菌, (3) 尿液在膀胱中储留时间太短以便硝酸盐还原。

3. 5 上皮细胞:UF-1000i测定阳性而尿镜检阴性的标本主要是因为成团的WBC ,管型,或者部分滴虫误识别造成的。

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总体性能比较好,该仪器在检测原理上和检测通道上比较有优势,染料及稀释液采用特异性试剂,分别在试剂中添加特异性成分有效精确识别各有形成分,提升抗干扰能力。降低了其复检率,现复检率降低到5%-10%。所以,尽管UF-1000i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在日常工作中能快速,准确地测定尿液中的多项参数,但是尿液中有形成份种类多﹑复杂﹑形态差异大,仪器本身原理的局限性,患者服药﹑病情﹑病程,标本的采集﹑处理﹑送检等环节的影响,仪器应当结合干化学分析﹑显微镜检查,三者联合应用,操作人员平时多总结一些经验. 避免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

参考文献

[1]叶应妩, 王毓三1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 1 第2版1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7,1133 - 1341

[2]林一民. 尿液常规检查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 ] . 重庆医学,2004 ,33 (7) :109721099.

尿沉渣白细胞 第10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随机收集本院住院患者晨尿545份, 其中男284份, 女261份。

1.2 仪器及试剂

AVE-763型尿沉渣全自动检测仪及其配套试剂 (湖南爱威公司) 。

1.3 实验方法

用一次性尿杯收集住院患者洁净中段晨尿, 充分混匀后倒入干净试管约10 m L, 每份标本一分为二, 其中一份用AVE-763型尿沉渣全自动检测仪作沉渣分析和干化学分析, 另一份留作显微镜复检对照用。严格按照AVE-763操作方法进行尿液分析, 所有标本在取样后2 h内完成。镜检尿液以1000 g, 离心5 min, 留沉渣约0.2 m L, 作显微镜检查。AVE-763型尿沉渣全自动检测仪结果男RBC>4个/μL、女RBC>6个/μL为阳性;显微镜检查结果RBC>3个/HP为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4.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数据采用Mc Nemar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545份住院患者的标本中, AVE-763型尿沉渣全自动检测仪提示红细胞异常者132份, 而显微镜检查红细胞阳性者58份, 两者符合率44%,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 。按美国NCCLS文件规定[1], 尿沉渣细胞计数以显微镜检查为标准, AVE-763型尿沉渣全自动检测仪检测标本红细胞的假阳性率为15.2%, 假阴性率为0, 灵敏度为100%, 特异度为84.8%。AVE-763型尿沉渣全自动检测仪与显微镜检测结果的比较见表1。

AVE-763型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不符合的74份标本中, 经显微镜镜检确认由结晶引起的红细胞假阳性标本有31份;因上皮细胞核引起的红细胞假阳性标本有17份;因细菌引起的红细胞假阳性标本有14份;因霉菌引起的红细胞假阳性标本有9份;因脂肪滴引起的红细胞假阳性标本3份。

3 讨论

尿液中的有形成分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 尤其是肾脏疾病的重要检测指标[2]。尤其是尿液中的红细胞, 更是在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病情进展以及预后判断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3]。尿沉渣的检测方法包括传统离心法、标准镜检法、荧光染色流式细胞分析法和智能显微镜-图像分析处理系统等[4], 其中尿沉渣检查的经典方法是标本离心后在显微镜下进行人工镜检。为了规范实验方法学, 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推荐了尿沉渣规范化的检测方法, 即取10 m L尿液放入离心管内, RCF400×g下离心5 min, 准确留取0.2 m L沉渣混匀, 滴入细胞计数板内, 先用低倍镜观察, 后用高倍镜, 计数细胞或管型, 按XX/μL报告[5]。但是, 人工镜检操作繁琐、速度慢, 容易出现人工误差, 且标本有形成分达到一定浓度时将严重影响测定结果[4]。近年来, 为了实现尿液有形成分检测的标准化、快速化和自动化, 其检测方法已由人工检查发展到了自动化检测。智能成像分析技术、流式细胞术等已用于尿液分析, 使得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 临床使用的尿沉渣分析仪器种类较多, 其检测原理也不尽相同。基于智能成像分析技术技术的湖南爱威公司的AVE系列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是目前国内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尿沉渣分析仪。AVE-763型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按照经典的显微镜镜检方法的流程来设计, 工作时通过低倍镜以多于人工镜检检查量对样品进行扫描过筛, 然后以低倍镜抓取目标定位后转高倍镜采集目标 (如细胞, 管行, 结晶等) 的特征参数 (如大小、轴比、形状、纹理、梯度、颜色、灰度等) , 运用计算机对其各种特征参数进行统计, 聚类, 拟和, 参照建立模型, 自动识别出该图像所代表的实物[6]。此仪器前端配有自动送样装置, 在进行尿沉渣定量分析时, 操作者将样本置入样本架后, 从进样、采集图像、低倍过筛、低倍目标跟踪到高倍图像处理全部由仪器自动完成, 检测速度为40~80个样本/h, 因而具备了使用简单、高效、快速和标本不需离心等优点。目前, AVE-763型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可靠性即精密度、线性、互染、准确性等方面的评价已有报道[7]。国内也有学者对AVE-763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白细胞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措施进行了研究[8], 然而关于该仪器在检测红细胞准确性方面的文章较少报道。

有学者研究认为, AVE-763B检测标本出现偏差的原因是, 形态不规则、处在不同平面和角度的细胞, 被仪器拍摄时的形态与机器内部储存的典型细胞形态相比不一致, 造成机器误认[9]。同时, 还有学者研究发现, 尿液中大量的红细胞、白细胞、管型、上皮细胞、黏液丝等对AVE-763B尿沉渣分析仪的检测结果影响较大[10,11]。笔者的研究结果显示, AVE-763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红细胞的假阴性率为0, 灵敏度为100%, 该结果提示当红细胞检测结果为阴性时不必复检。然而, 研究结果同样显示, AVE-763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红细胞的假阳性率为15.2%, 特异度为84.8%。其中造成假阳性的主要因素有: (1) 在影响检测尿红细胞准确性的因素中结晶占首位。其原因可能因为草酸钙结晶、非晶形盐类和药物结晶增多时, 其大小、形态与红细胞类似而被误判, 以草酸钙结晶最为多见。草酸钙结晶是尿中最常见的有形结晶之一, 在酸性尿液中形态有哑铃形、球形及折光性强的八面体, 有时也在中性或碱性尿中出现, 不溶于乙酸。 (2) 住院患者, 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和脑梗死患者, 尿中常可出现大量酵母菌。酵母菌的形态和大小与红细胞类似, 也容易被仪器误判为红细胞。 (3) 大量上皮细胞、细菌、脂肪滴等存在于尿液中时也容易造成仪器识别错误。常见于被白带污染的尿液标本、细菌性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标本以及经妇科外用药后患者的尿液标本。

尿沉渣白细胞范文

尿沉渣白细胞范文(精选10篇)尿沉渣白细胞 第1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中男102例, 女118例;年龄为18~65岁, 平均年龄为 (46....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