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男女性别比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男女性别比范文(精选5篇)

男女性别比 第1篇

(一) 关于退休年龄的规定

中国关于男女退休年龄的法律规定, 建国后经历了几次重大变动:1951年, 当时政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中规定, 男职工的退休年龄为60周岁, 女职工为50周岁。1953年, 政务院修正发布此条例, 其中对退休年龄问题并未做改动。1955年, 国务院颁发《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规定, 女干部的退休年龄为55周岁。1978年, 全国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规定, 男年满60周岁, 女年满55周岁, 参加革命工作年限满10年的干部均可退休。1992年, 颁布《妇女权益保障法》, 对男女退休年龄没有涉及。同年9月, 有关部门发出通知规定, 女县 (处) 级干部可工作到60周岁退休。1993年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 男60周岁退休, 女55周岁退休。该条例一直沿用至今。

(二) 关于养老金计发办法的改革

1997年, 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以下简称为《决定》) ,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这是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现行养老金的计划办法是依据于2005年12月3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以下简称《完善》) , 其对1997年《决定》中对养老金计发办法的规定有了重大改革, 改革主要内容一是“从2006年1月1日起, 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 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 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二是在计发退休金时“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的前提下将过去规定的计发月数统一为“120”改为“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三是在计发“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时”时, 将过去规定的“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地 (市) 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 缴费每满一年发给1%。”

二、养老金发放存在的性别利益差异

(一) 养老金性别利益差异的影响因素

养老社会保险制度中存在着性别利益的问题, 即养老金在两性间的合理分配问题。制度的初衷是通过对社会成员之间收入的正向再分配, 即从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的再分配, 来改善养老金参加者年老时的生活状况。但由于两性在成长过程中所积累的政治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存在很大差异, 导致女性在社会管理与劳动就业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如果养老金制度正向再分配功能越强, 女性自然越受益。但事实上养老金保险的再分配结果并非总是正向的, 由于制度设计的问题, 养老金制度也会导致反向的即从低收入者向高收入者的再分配, 这种再分配结果是不利于女性的。

影响养老金性别利益的主要因素有三个:第一, 男性的劳动参与率普遍高于女性。下页表是世界范围内男性和女性的劳动参与率的统计资料。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全世界范围内, 包括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 男性的劳动参与率普遍高于女性。第二, 男性的工资收入普遍高资差异。从收入水平看, 各行业女性工资收入普遍低于男性。其中, 采掘业和公共服务业的男女收入差距最大, 女性工资仅相当于男性工资的74%左右。美国人口普查局2008年发布的统计资料显示, 美国全国女性的平均收入为3.5万美元, 男性收入4.5万美元, 女性收入仅为男性收入的78%。第三, 男性的平均寿命和平均余寿低于女性。据卫生部的统计资料, 中国2005年人口的预期寿命为73岁, 男性为71岁, 女性为74岁。

从上面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在实际情况中, 男性和女性在就业上的许多领域内还存在有一定的差距, 从而影响了两性在退休后的养老金发放时产生了相应的性别差距。

(二) 养老金计发办法与性别权益的不平等

%

资料来源:国际劳工局。《2000年世界劳动报告》,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1。

从上面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看出, 这个改革是有利于个人账户的做实, 个人账户规模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 减少了3个百分点, 必然会减轻今后各级财政和国有资产的经济负担, 有利于将个人账户做实;另外也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鼓励职工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 《完善》规定了基础养老金月标基准缴费每满一年发给1%, 形成了城镇企业职工领取基础养老金多少随本人参保缴费累积年限的增加而提高、上不封顶的激励约束机制, 有利于形成“多工作、多缴费、夺得养老金”的激励约束机制。

同时, 这个改革也存在一定弊端, 主要表现在拉大了改革后退休的城镇企业女性退休人员与男性退休人员每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水平的差距。这种退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男女退休人员在享受养老金待遇水平上的不平等, 不过在不同的养老金计发办法下其造成的不平等程度是不同的。按1997年的《决定》, 在“本决定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个人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十五年的人员”和“本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个人缴费和年限累计满十五年”的人员, 其“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地 (市) 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 如果你的缴费年限 (含视同缴费年限, 下同) 累计超过了二三十年, 在退休时领取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仍与刚满十五年的人员一样。虽然, 这种计发方法挫伤了城镇企业职工个人缴费年限满十五年后继续才参保缴费的积极性, 但是养老金的计发标准并未完全与缴费年限对等, 所以, 即使女性比男性早退休, 男性比女性工作时间和交纳保险费的时间要长, 但由此造成的养老金待遇水平的性别权益不平等也因这种不完全对等关系而显得不明显。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资料, 中国1997年人口的平均寿命为70.8岁, 男性为68.7岁, 女性73.0岁。根据《中国人寿保险事业经验生命表 (19901993) 》, 在50岁年龄段, 中国男性的平均余寿为26.39年, 女性为29.99年;55岁阶段, 男性为22.72年, 女性为25.55年;60岁阶段, 男性为18.79年, 女性为21.33年。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 65~69岁的男性比例占1.68%, 女性占1.64;70~74岁男性比例占1.32, 女性占1.36;75~79岁男性比例为0.80, 女性为0.91;80岁及以上的人口, 男性比例为0.54, 女性为0.80。由此可以看出, 中国女性的平均寿命和平均余寿远高于男性。

三、解决养老金性别差异和同龄退休的建议

因为无论是从经济角度, 还是社会发展角度, 不同龄退休都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特别不能忽视女性强烈的个人社会价值的心理需求这个因素, 在现代社会中, 文化程度越高的女性, 就业的经济动机就越弱, 自我实现的社会动机就越强, 她们拥有强烈的发展需求, 渴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因此, 现行的政策也应该从女性渴望为社会多作贡献的角度出发, 进行调整。

包括制定合理的出生率政策、实行弹性的退休方式等措施, 政府应综合平衡社会公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针对目前50岁或55岁以后不愿意继续工作的女性, 也要听取这部分女工的建议, 以平衡女性之间的利益关系。总之, 提高退休年龄的政策时一把“双刃剑”, 我们对于女性退休年龄的提高要合理、适度, 而且要稳步推行, 逐步实现。当然,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决策过程, 需要兼顾很多方面, 要审慎而行。

参考文献

[1]高庆波, 潘锦棠.中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转变前后的性别利益比较[J].妇女研究论丛, 2007, (9) :22-25.

[2]潘锦棠, 养老社会保险制度中的性别利益[J].中国社会科学2002, (2) :118-131.

[3]陈卫民, 李莹.退休年龄对中国城镇职工养老金性别差异的影响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 2004, (1) :28-31.

[4]彭希哲.社会政策与性别平等[J].妇女研究论丛, 2003, (2) :25-30.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http://www.stats.gov.cn/.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网站, http://www.moh.gov.cn/.

[7]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中国社会中的女人和男人——事实和数据[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8年美国的人权纪录[EB/OL].http://www.scio.gov.cn/gzdt/ldhd/200902/t271082_3.htm, 2009-02-27.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EB/OL].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zwgkzt/ptjty/digest2009/T5/sheet005.htm, 2009-05-20.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9中国卫生提要[EB/OL].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zwgkzt/ptjty/200805/35307.htm, 2002-01-06.

[11]潘锦棠.养老社会保险制度中的性别利益[J].中国社会科学, 2002, (2) .

男女性别比 第2篇

近段时间来,我校根据江门市妇儿工委、江门市教育局、江门市妇联联合下发的《关于在我市全面加强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的通知》,我校积极推进中学生性别平等教育工作,让性别平等的理念根植校园,努力培养具有男女平等价值观的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知指出,深入推进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的目标任务是:教育引导学生、老师、家长增强性别意识,使性别平等的原则和理念在教学课程、教学实践、学生素质培养中得到充分体现,培育和增强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

性别平等教育是贯彻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和重要举措,是推进实施妇女发展规划的重点目标,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我校认真学习通知的内容,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1、在校园中营造浓厚的性别平等的教育气氛。

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宣传专栏、电子屏、国旗下讲话、班会课和《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渠道,采用标语、海报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宣传男女性别平等理念和知识,为性别平等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氛围,把性别平等理念传输给每一位师生

2、逐步形成有效的性别教育体系。

我校结合思想品德课、班会课,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性别教育,逐步形成层次分明的教育体系。初中学生则要接纳自己的性别特点,了解性别限制。如七年级重点在引导学生和异性友好相处,初步认识不同性别的特点;八年级学生学会接纳自己的性别,学会发挥各自的性别优势,在集体生活中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九年级的学生重点在学习人身权利的知晓与人身侵害的防范。我们一方面立足于品德课教材,进行有效结合,另一方面利用班会课对全班学生进行性别平等教育。让学生知道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3、在日常细节中渗透男女平等的教育意识。

我校从日常生活细节上抓起,让每一位师生意识到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要性。例如学生分小组学习时,男女同组;在平时学习中,有的是男女同位;歌咏比赛及舞蹈比赛时也男女同组;目的是增进不同性别孩子之间的友谊;开展的各种活动,如团队活动、文体活动、校运会等都坚持男女生的比例要相当,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校级、市级比赛评比中,男女生的比例也要适当,不可偏向任何一方;另外我校经常开展男女生礼仪教育,教给学生从一些日常行为细节中表现对异性的认同和尊重。这些,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4、坚持做好家校沟通工作。

白沙镇在我校建立了家长学校,我们利用家长学校的契机向家长传递了性别教育方面的常识和研究有效的做法。家庭其实是孩子的第二课堂,很多孩子本身的问题其实都是家庭教育缺失造成的。所以我校坚持做好家长学校的建设工作,始终和家长统一认识,站在同一战线上。我校通过家长会讲述有关接受孩子的性别特点、扬长避短的话题、二胎家庭平等教养的问题等。

二、在性别平等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1、学校现在“缺少教材、缺少教法”。今后我们要从“生命教育、性别认同与平等教育、自我发展教育”等三方面内容入手对学生进行教育。

2.要提高教师的性别平等意识与观念。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自觉地、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性别平等意识,使自己摆脱传统性别观念的束缚,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男女学生。每一位教师都要以身示教,创造两性平等的教育的环境,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成为实践性别平等的楷模。

3.要提高学生的性别平等教育意识。性别平等教育的真正意涵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理解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都能自尊而后尊重他人,都能从个人的生活体验中觉察出两性的差异,并学会欣赏和容纳他人的行为表现,共同享有社会资源,以构建两性互尊互重、平等和谐的社会。

跨性别交际中男女语言趋同性 第3篇

【关键词】性别语言 语音语调 话语 篇章 趋同性

性别语言是指男性和女性具有性别特征的语言及某种语言中用来区别男性与女性的语言现象。性别语言的研究已遍布口语和书面语中各个方面,其异同之处是语言学领域不可或缺的课题。

一、语音语调

语音语调是区分性别语言特征的最基本维度。Lackoff认为,女性语言在语音层面的文体特征是规范化。在语调方面,女性比男性更具表现力。女性使用升调的频率高于男性,表现出女性对他人的尊重或犹豫不决。剧中50段对话的统计数据显示,男性升调次数为59次,女性升调次数为61次,男性的升调次数非常接近于女性,且主要表现在询问并征求女性建议或是在表达自己看法的时候。例如下面两组对话:e.g.1:Laura(F):Isn't that great?Ted(M):So great.Laura (F):Aren't they cute?e.g.2:Laura (F):You are?Well,then we'll see you on the plane.Ted (M):No.Barney!Don't you get on that escalator!And don't you dare get on that subsequent escalator!

在以上两例中,女性和男性的对话中出现反意疑问句和感叹句,都是升调。这里女性的反义疑问句期待得到的是肯定的回答。结合实际情境考虑,Ted不希望Barney上电梯,这里的感叹句是结合说话者的强烈情感而形成的,其本质是希望对方有所答复的反问句。因此在这两例对话男女的语调都是以上升为主。

二、话语

模糊限制语(hedges)是男女口语交际中频繁出现的元素。Lackoff认为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女性多用它来传达不确定感。分析50段对话后的数据显示,男性的模糊限制语使用次数高达65次,而女性是48次。在这部剧中,男性在对话中的随意感较强,在同异性交流的过程中渴望营造出轻松的氛围,拉近彼此的距离。因此才有和理论不相符的结果。男性和女性使用模糊限制语虽然是受到不同原因的影响,但是两者在总体使用数量上是近似的。

委婉语(euphemism)的运用是对他人尊重的礼貌性表现。Lackoff把女性的语言特征归为“过度礼貌”,间接表达较多。相比之下,男性的表达会直接地多,礼貌程度也远不及女性。在对该剧的数据统计中,男性和女性使用委婉语的数量均为22次。并且,男性表达感谢的次数超过女性。委婉语的使用自觉程度和受教育的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剧中的角色都是有良好教育背景的年轻人,不论男女,都有礼貌性的意识。因此,在委婉语的运用方面,男性和女性的情况大致相同。

粗话(dirty words)在生活中并不少见,而电视剧需要考虑对受众的影响,在撰写脚本时应有所控制。同委婉语的使用情况相反,Lackoff认为男性表意直接,更具有进行咒骂的倾向;女性总体而言则很少说粗话。对剧中台词的调查数据表明,粗话出现在男女对白中的频次分别为男性15次,女性11次,虽然有一定差别,但总的来说差别较小。粗话是对情绪的宣泄,宣泄的情绪既可以是积极情绪,也可以是负面情绪。强烈情绪的表达并无明显的性别之分,在很多情况下是出于本能的需要。

空泛性形容词(‘empty’ adjectives)的使用并无重要意义,却在日常对话中有很高的出现频次。Lackoff指出,女性尤其对空泛性形容词的偏好性很强,与男性的语言习惯形成鲜明对比。据统计,剧中男性使用空泛性形容词次数达到48次,女性是45次。男女使用的频次相当,主要是因为剧中人物关系紧密,互动积极,对白生动,男女用词风格具有一致性。

三、篇章

话题的打断(interruption)和男女的社会地位紧密相关。对该剧的调查数据也呈现出明显的不一致:男性打断话题11次,女性3次。在这一方面,男女语言并无趋同性特点。

话题的转移(transition)是对话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某一发话者不可能无休止占据发话者的地位,而是由会话参与者交替发话。在交替发话过程中必然出现转移话题的情况。统计结果表明,男性话题转移次数为15次,女性为10次,二者数据较为接近。和话题打断不同,话题转移的过程自然,并且也是对话进行的需要。这个方面存在的趋同性是必然的。

最简反馈和话题打断在对话过程中的作用是消极的,但其消极程度不及话题打断,出现频次也多于话题打断。剧中男性最简反馈出现15次,女性的最简反馈出现20次,频率差距不大。更容易给出最简反馈的是话题的非主导者,男性与女性都可成为话题的非主导者,趋同性也因此存在。

笔者以《老爸老妈罗曼史》中50段异性间的对话作为研究对象,从语音语调、话语、篇章三个方面论述男女性别语言趋同性,并得出男女在多方面的语言特征上呈现相似性的结论。本研究所选语料数量较少,并且对话为台词,缺乏真实性,所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Coates Jennifer.Women,Men and Language[M].New York:Longman INC,1993.

男女性别比 第4篇

关键词:性别语言,语音语调,话语,篇章,趋同性

性别语言是指男性和女性具有性别特征的语言及某种语言中用来区别男性与女性的语言现象。性别语言的研究已遍布口语和书面语中各个方面,其异同之处是语言学领域不可或缺的课题。

一、语音语调

语音语调是区分性别语言特征的最基本维度。Lackoff认为,女性语言在语音层面的文体特征是规范化。在语调方面,女性比男性更具表现力。女性使用升调的频率高于男性,表现出女性对他人的尊重或犹豫不决。剧中50段对话的统计数据显示,男性升调次数为59次,女性升调次数为61次,男性的升调次数非常接近于女性,且主要表现在询问并征求女性建议或是在表达自己看法的时候。例如下面两组对话:e.g.1:Laura(F):Isn't that great?Ted(M):So great.Laura(F):Aren't they cute?e.g.2:Laura (F):You are?Well,then we'llsee you on the plane.Ted (M):No.Barney!Don't you get on thatescalator!And don't you dare get on that subsequent escalator!

在以上两例中,女性和男性的对话中出现反意疑问句和感叹句,都是升调。这里女性的反义疑问句期待得到的是肯定的回答。结合实际情境考虑,Ted不希望Barney上电梯,这里的感叹句是结合说话者的强烈情感而形成的,其本质是希望对方有所答复的反问句。因此在这两例对话男女的语调都是以上升为主。

二、话语

模糊限制语(hedges)是男女口语交际中频繁出现的元素。Lackoff认为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女性多用它来传达不确定感。分析50段对话后的数据显示,男性的模糊限制语使用次数高达65次,而女性是48次。在这部剧中,男性在对话中的随意感较强,在同异性交流的过程中渴望营造出轻松的氛围,拉近彼此的距离。因此才有和理论不相符的结果。男性和女性使用模糊限制语虽然是受到不同原因的影响,但是两者在总体使用数量上是近似的。

委婉语(euphemism)的运用是对他人尊重的礼貌性表现。Lackoff把女性的语言特征归为“过度礼貌”,间接表达较多。相比之下,男性的表达会直接地多,礼貌程度也远不及女性。在对该剧的数据统计中,男性和女性使用委婉语的数量均为22次。并且,男性表达感谢的次数超过女性。委婉语的使用自觉程度和受教育的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剧中的角色都是有良好教育背景的年轻人,不论男女,都有礼貌性的意识。因此,在委婉语的运用方面,男性和女性的情况大致相同。

粗话(dirty words)在生活中并不少见,而电视剧需要考虑对受众的影响,在撰写脚本时应有所控制。同委婉语的使用情况相反,Lackoff认为男性表意直接,更具有进行咒骂的倾向;女性总体而言则很少说粗话。对剧中台词的调查数据表明,粗话出现在男女对白中的频次分别为男性15次,女性11次,虽然有一定差别,但总的来说差别较小。粗话是对情绪的宣泄,宣泄的情绪既可以是积极情绪,也可以是负面情绪。强烈情绪的表达并无明显的性别之分,在很多情况下是出于本能的需要。

空泛性形容词(‘empty’adjectives)的使用并无重要意义,却在日常对话中有很高的出现频次。Lackoff指出,女性尤其对空泛性形容词的偏好性很强,与男性的语言习惯形成鲜明对比。据统计,剧中男性使用空泛性形容词次数达到48次,女性是45次。男女使用的频次相当,主要是因为剧中人物关系紧密,互动积极,对白生动,男女用词风格具有一致性。

三、篇章

话题的打断(interruption)和男女的社会地位紧密相关。对该剧的调查数据也呈现出明显的不一致:男性打断话题11次,女性3次。在这一方面,男女语言并无趋同性特点。

话题的转移(transition)是对话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某一发话者不可能无休止占据发话者的地位,而是由会话参与者交替发话。在交替发话过程中必然出现转移话题的情况。统计结果表明,男性话题转移次数为15次,女性为10次,二者数据较为接近。和话题打断不同,话题转移的过程自然,并且也是对话进行的需要。这个方面存在的趋同性是必然的。

最简反馈和话题打断在对话过程中的作用是消极的,但其消极程度不及话题打断,出现频次也多于话题打断。剧中男性最简反馈出现15次,女性的最简反馈出现20次,频率差距不大。更容易给出最简反馈的是话题的非主导者,男性与女性都可成为话题的非主导者,趋同性也因此存在。

男女性别比 第5篇

我们提倡男女平等很多年了,可将性别平等以法律形式予以确认,并对涉及性别平等的相关政策作出详细规定,上升到法律层面,深圳市走在了全国前列。2013年1月1日,经过三年调研、论证,由深圳市人大正式表决通过的我国首部性别平等法规——《性别平等促进条例》正式实施。这部法规首次从法律上明确了性别平等的含义,建立了反对性别歧视的受理、救济制度,并推行性别预算制度,确保男女两性公平地分配资源。根据该法规,在招聘广告中提出性别限制的,将会受到惩罚……法规的出台可谓鼓舞人心,然而也有不少人关心:喊了多年男女平等,现实生活中男女不平等现象仍比比皆是,一部地方法规的出台能扭转局面吗?更有人直言,立法彰显了社会进步,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现实状况已经到了不立法不足以解决问题的程度。下一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落实。本期,就让我们一起关注“性别平等立法”这个话题。

喊了很多年,男女仍然不平等

像许多两地分居的夫妻一样,涂玲玲怀孕后,夫妻俩面临着一个艰难抉择:谁放弃原来的工作到对方所在的城市与配偶会合。他们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深圳,都有稳定且待遇丰厚的工作,都是单位的骨干。涂玲玲没怀孕的时候,两人一南一北过着各自快乐的单身生活,倒也惬意。涂玲玲一怀孕,需要有人照顾,他们不得不考虑结束这种天各一方的生活。谁去谁从?涂玲玲充满期待地等着丈夫表态。丈夫张正刚却说:“别打我的主意,我刚升职,事业有基础,老板还打算重用我呢,要不你来深圳?”涂玲玲可怜巴巴地求丈夫:“女人的工作难找,再说了,我非常喜欢这份工作,而且干得也不错,马上我要参加教导主任的竞争呢。还是你到北京来好不好?”两人争执不下,公公出面了,不容置疑地说:“自古以来都是夫唱妇随,男人的事业要紧,还是儿媳妇到深圳吧!”涂玲玲不解,不是说男女平等吗?为什么一定要夫唱妇随呢?男人事业要紧,女人就不要事业了?她委屈地向娘家诉苦,却遭到父亲的批评:“这就是你的不是了。男女分工不一样,男主外,女主内,天经地义。还是你辞了北京的工作去深圳吧!”

就这样,涂玲玲依依不舍地辞了北京心爱的工作,跟丈夫去了深圳。到深圳后,因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她无奈地在家做起了家庭主妇。“男人养家糊口,女人料理家务,这样才是和谐社会!”丈夫这样劝她。涂玲玲纳闷了:在中国早就提倡“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口号喊了那么多年,如今却连受过高等教育的丈夫都还认为“男人养家糊口,女人料理家务”才是和谐社会,到底是为什么呢?

同样感到不解的,还有多次应聘受挫的黄丽丽。黄丽丽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求学期间学习成绩一直优异,年年拿奖学金,可大四那年,前来学校招聘的许多大企业都没相中她,反而相中了比她逊色不少的男同学。她很不解,一位负责招聘的好心大姐告诉她:“一般单位还是偏向录用男生,女生麻烦事儿多。”黄丽丽感到特别无奈,心想就连女人都说“女生麻烦事多”,看来这种观念很有市场。

为了能够找到工作,也为了出口气,黄丽丽决定想办法抓住招聘单位搞性别歧视的把柄,实在不行就告他们。于是,再次应聘时她悄悄带了个微型录音机,录下了某大型企业招聘负责人这样一段话:“你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但我们更倾向于要男生,如果你能带一名优秀的男生过来,我们可以考虑录用你。”黄丽丽没能满足对方的要求,当然也未被录用,但她以对方搞“性别歧视”为由,将他们告到了当地人社局。

人社局认真核实了她提供的情况,但最终的处理结果是,责令那家招聘单位改正,并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黄丽丽尽管出了一口气,但面临的问题并未得到实质性解决。

与黄丽丽相比,梅梅的遭遇更让她不解、愤怒甚至绝望。

梅梅认识丈夫华强时正值感情低迷期,匆匆结婚后才发现,丈夫是个控制欲非常强的人。他把妻子当成私有物品,梅梅下班回家晚一点,都得清清楚楚地说明理由,理由稍不充分就会遭到斥责。而且,梅梅做什么事都得请示丈夫,连过年给娘家送点礼品,也得由丈夫拿主意,哪怕多送一斤水果,都会受到指责甚至辱骂。婚后第四年,华强下岗了,性格变得更加暴躁,稍不顺心就摔摔打打,还经常借酒消愁。第一次对梅梅实施家暴就是在这期间。当时两人争了两句嘴,丈夫冷不防把一只酒瓶朝梅梅的脑袋扔来,幸亏她躲得快,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从那以后,丈夫稍不如意就对梅梅动手,有一次一拳打掉了她两颗门牙。梅梅不想让年幼的孩子失去父亲,只能和着血泪往肚里咽。真正让她下决心离婚的,最终还是孩子。有一次,孩子目睹妈妈挨打之后,睡到半夜突然从噩梦中惊醒,一脸恐惧的表情。梅梅意识到,充满暴力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更为不利。可当她向丈夫提出离婚时,丈夫却恐吓她:“要离婚,我杀你全家!”离婚不成,家暴继续。无奈之下,梅梅找到了市妇联。妇联一边派人上门做工作,一边联系派出所出警。警察出警多次,但也无可奈何,因为抓不住现行,没足够的证据拘留华强。梅梅伸出乌青的手臂问警察:“我身上的伤不是证据?”丈夫却强词夺理:“我没打她,那是她自己不小心撞在了门上,不能怪在我头上!”警察只好说服教育一番了事。然而,警察一走,巨大的恐惧感便包围了梅梅。

生理因素让女性处于天然的弱势,尽管我们一直提倡男女平等,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女性社会地位也确实有了巨大提高,但几千年男权社会传承下来的性别歧视思想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人们的观念、意识和行为;法律政策上的漏洞以及执法力度的薄弱,也让性别歧视行为一直难以杜绝;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性别歧视的成本过低,也间接助涨了少数单位和个人搞性别歧视。凡此种种,充分说明出台专门的性别平等法规十分必要。

立法很必要,效果如何待观察

值得欣慰的是,2012年6月28日,我国首部《性别平等促进条例》被深圳市人大正式表决通过。条例首次从法律上明确了性别平等的含义,建立了反对性别歧视的受理、救济制度,并推行性别预算制度,确保男女两性公平地分配资源;条例同时规定,在招聘广告中提出性别限制的,将受到法律惩罚……《条例》的出台让人振奋。

在深圳某大型企业做文员的张影长期遭遇上司性骚扰,从网上看到《性别平等促进条例》已经通过的消息,长期郁闷的心头顿时一亮。张影是从内地到深圳闯荡的,只有大专学历,但凭着自己的才华和勤奋,很快得到公司高层的赏识,进公司两年后就升任总经理秘书,收入也翻了一番。她很高兴,以为自己前途无量,没想到却从此陷入痛苦的纠结中。总经理对她很好,很热情,经常约她出去吃饭。她以为是上司赏识她,正暗自得意时,却发现总经理另有图谋。他经常给她发黄色短信,讲黄色笑话,还有意无意地触碰她的身体,让她很不舒服。一次酒后,总经理耍酒疯,在休息室抱住了她,她挣扎着大喊:“您别这样!”可总经理不放手,开始在她身上乱摸。她急得大叫:“您再这样我要报警了!”没想到总经理哈哈大笑道:“你以为警察会管吗?”最终张影虽然逃了出来,但从那以后她开始害怕跟总经理单独待在一起。她找律师咨询过,想知道受到性骚扰按法律应如何处理,律师的答复跟总经理所说差不多:“这种事,现有的法律法规极少涉及,即使只言片语地有所提及,也很含糊。因此,即便你告他,一般也不会得到什么满意的结果。”张影很无奈,申请调岗,但被总经理一口拒绝。她也曾想过辞职,可又不愿放弃优厚的待遇,因为她来自大别山区,家境贫寒,刚考上大学的弟弟正需要她提供学费、生活费。

《性别平等促进条例》出台后,总经理再骚扰张影时,她明确地告诉他,这是违法行为,并说出相关条款。总经理表面上虽然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实际上慢慢地收敛了不少。她再次申请调换工作岗位后,总经理阴沉着脸默许了。

毫无疑问,对性别平等立法非常有必要。《性别平等促进条例》的出台,不但对实施性骚扰的人有震慑作用,同时对减少甚至杜绝招聘中的性别歧视以及家庭暴力,都有一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当出现纠纷时,一旦受害人报警,司法机关介入后处理起来也有法可依。比如针对家暴,可对受害人申请执行“人身安全保护令”。

然而,我们不能寄希望于一个地方法规的出台就能彻底解决性别不平等问题,甚至不能排除这样的可能:法规出台时热闹无比,热闹过后,一切照旧。评论作者雷钟哲就说:“现实中的性别歧视,未必是公开的叫板,而是来无影去无踪,杀人于无形。谁见过哪个单位招聘,公开打出不要女性(或男性)的旗号?即便有性别方面的限制,也一定有冠冕堂皇的理由,甚至找到法规上的‘依据’。”

新闻专业毕业、多次求职受挫的杨小姐吐槽:“身为媒体人,却无奈地遭遇了媒体的性别歧视。”不久前,她从网上看到家乡的地方党报招聘5名记者,自己各项硬件都完全符合,又在省级媒体干过,符合“有媒体工作经验者优先”的补充条件。她想回家乡发展,便兴致勃勃地报了名,且笔试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然而,最终她没有被录用,问题出在面试上。她的面试成绩居然倒数第二名!而她自认为面试发挥正常,没任何硬伤。难道是对手太强吗?面试是相互回避的,别人表现如何,她无法知晓,只好自认失败。然而,在报社工作的一个熟人却告诉她:报社其实是想招聘男记者,方便外出采访,但又不能明说,怕有性别歧视的嫌疑,最后只好在面试上做手脚,私下里跟评委通气,大家心照不宣地压低女性应聘者的面试得分。反正面试弹性大,不怕被质疑。

媒体应该是法律法规的传播者,更是知法守法的先行者,而这家媒体却处心积虑地钻法律的空子,可见立法只是形式,最关键的,还要看执行。

深圳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吴立民也说:“人大制定《条例》之后,能落实到什么程度有待观察,如何落实也是一个难题。”

如何落实这道难题或许有许多种解法,但最有效的应该是落在实处。比如,网友章鱼儿建议:各级各部门甚至各单位应成立贯彻《条例》工作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出台具体细则,制定具体措施,比如对待“性骚扰”,可以在一些地方加装摄像头,让毛手毛脚的人无处遁形;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对女员工进行无记名问询,揪出那些斯文败类。这些招儿除了能给《条例》的执行提供法律依据外,更重要的是能给“性骚扰”者以有力的震慑。像这些实实在在的配套措施,期待尽快出台。只有这样,才能让法律法规真正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消除不平等,还需多管齐下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无论是在经济发展还是精神文明建设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但这一进步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中国性别歧视的状况。男女平等,从理想到现实,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有关专家分析,性别歧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劳动力市场的性别不平等。有调查表明,有55%的人就业时遭遇过不同形式的性别限制,80%的大四女生在找工作时遭遇过性别歧视。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女性就业、升职提供了机遇,然而,目前劳动力市场普遍存在的性别歧视又成了女性就业及升职的障碍,不利于女性获得相应的职业地位。二是教育机会的性别不平等。在受教育机会上,男性往往享受更多的机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旧社会中“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在很多人头脑中仍根深蒂固。由于男性生理和社会性的天然优势,对男孩投入与女孩同等的关注,能得到更大的综合回报,因此,在资源有限甚至匮乏的情况下,家长只能把更多的机会留给男孩。三是家庭暴力中的性别不平等。产生这种不平等的根源,主要是男女生理特征不同,男性生理上处于优势,在身体冲突中往往占上风。其次是经济原因。有的夫妻,因经济地位不平等,导致家庭地位不平等,进而演变成为家庭暴力。

性别不平等的后果无需赘述,它不仅损害一部分人的正当权益,同时也破坏社会公平。性别不平等的根源复杂而且多元,因此要彻底破除也非易事,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第一,消除性别歧视,需要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必须保证女性在权益受到侵犯时能够切实得到法律的保护,同时法律规定的罚则也必须对违法的用人单位起到震慑作用。深圳出台首部性别平等法规《性别平等促进条例》正是顺应了这种需求。

第二,消除性别歧视,应有一些更为精细的措施。评论作者雷钟哲建议,法规应当根据不同行业,对男女就业比例作出限定,哪怕是一个指导性的限定,也比毫无标准易于操作。凡是达不到性别比例要求的,对不起,取消一切评先选优的资格,不能享受优惠政策。因为你涉嫌性别歧视,你说没有,那就请自证清白。国家应当像支持残疾人就业那样,支持、鼓励用人单位聘用女性。

第三,消除性别歧视,需要广泛宣传,全民教育,更新观念。业内人士指出,要加大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力度。一是将性别平等教育课程引进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性别平等意识教育,使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性别平等意识,从小培养社会性别平等观念。二是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拥有的权利和义务,宣传新时期女性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巾帼风采,通过正确的舆论宣传,纠正人们错误的思想认识。三是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纳入公务员录用考试、干部教育培训、党校和高校教学内容,提高性别平等意识,让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深入人心。除此之外,各地用鲜活的形式对老百姓进行男女平等的宣传也很有必要。近年来,浙江有关政府部门与民间团体合作,开展了“消除性别歧视 倡导男女平等”宣传月活动,广西高校联合开展的“关注女性,消除性别歧视”活动,深圳在社区开展的“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社会公平”宣传活动,等等,就是很好的实践。他们通过举办图片展览、文艺汇演、派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男女平等,让老百姓了解到消除性别歧视与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性,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值得借鉴与推广。

第四,消除性别歧视,还需女性的自强自立。一位网友撰写日志说,独立自主的女性才是向男女不平等挑战的最伟大的先驱。社会的歧视和女性的不担当是一个恶性循环,倘若不做出改变,就永远绕不出来。只有当女性敢于担当了,承担起了和男性相同甚至更多的社会责任,社会才会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进而更能接纳女性,成为良性循环。

此外,消除性别歧视,民间女权力量不可或缺。深圳市妇联副主席原丽萍认为:在男女平等的这个历史过程当中,各种力量都在发挥作用,民间的力量不可忽视,像占领男厕所这种行为艺术,也是一种声音的传播,会引起公众对公共资源分配不公平的一种共鸣。

真正实现男女平等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但只要全社会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这个美好的愿景一定能实现。

男女性别比范文

男女性别比范文(精选5篇)男女性别比 第1篇(一) 关于退休年龄的规定中国关于男女退休年龄的法律规定, 建国后经历了几次重大变动:1951年...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