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祠堂落成对联
农村祠堂落成对联(精选11篇)
农村祠堂落成对联 第1篇
中国是一个昌兴儒家思想的国家,在儒家思想中,百行孝为先,因此,自古以来,中国的人们都有祭拜祖先供奉祖先的浓厚情节,这集中表现在祠堂中,下面是关于祠堂的对联,可用于祠堂落成使用~!
农村祠堂落成对联
祖功宗德流芳远 / 子孝孙贤世泽长
燕翼贻谋承后裔 / 凤毛齐美耀前人
乔木千枝思已本 / 长江成派溯清源
光前振起家声远 / 裕后遗留世泽长
神龛联
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
树发千枝根共本,江水源同流万派。
祖德振千秋大业,宗功启百代文明。
敬恭明袖则笃其庆,昭穆列祖载锡之光。
休言别族与宗族,但道吾翁和若翁。二姓合龛对联
余庆堂联
余地有亨泰,庆盛多吉祥。
土产无价宝,地生有道才。
土能生万物,地可发千祥。
氏族联
百年树德,奕代流芳。 绳其祖武,佑我后人。
昭假烈祖,佑启后人。 蒸尝勿替,祀事孔明。
心诚则灵,意虔便安。 奉先思孝,敦族言欢。
孰事有恪,明德维馨。 春秋匪懈,继序不忘。
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德行。 万叶荐余庆,千龄光本支。
衣冠陈俎豆,礼乐荐馨香。 恭敬节让明礼,语默动静其诚。
子孙亦以为序,昭穆不失其伦。 福星高照栋宇,礼乐幸来紫阁。
富贵贵在创业,幸福福于劳动。 本支百世不易,蒸尝万古如斯。
元吉光耀在上,福禄繁荣来成。
宗功丕著钟麟趾,祖泽长绵起凤毛。
一脉源流先世泽,满堂酝酿太和春。
敬恭诚则笃其庆,昭格明戴赐之光。
泽及后裔典万古,姻怡乡党俎千秋。
保民子而民欢乐,宁尔裔则尔炽昌。
聪听祖考之懿德,思贻父母以令名。
惟籍葵忱修俎豆,敢凭明德荐馨香。
乃圣乃神监有赫,维宗维袒启无疆。
匡扶民物昭千古,燮理阴阳障一方。
祖功宗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
雨顺风调四时无害,民安物阜一视同仁。
必有丰年人耕禹甸,贻尔多福家戴尧天。
祖则无私无为善长,宗能秉公师作明神。
是训是行赞乃祖武,有典有则贻劂孙谋。
礼以待人恭以致昌,优然见位忾然闻声。
有德可久有功可大,致悫则著致爱则存。
保障一方功昭禾麻菽麦,兴隆四序德遍动植飞潜。
灵通本乎聪明山川并寿,显应由于正直人物增辉。
人至上圣贤书可耕可读,德为绳祖宗恩当报当酬。
德叶南离饮食烹调有赖,厨称东道善恶彰昭无私。
萃子孙于一堂序昭序穆,祀祖宗于百代报德报恩。
燮理阴阳不过替天行道,参赞化育无非代地施恩。
百族重四民士农工商各归本业,两房源一脉伯叔兄弟须念同胞。
何须溯赵钱孙李周非一脉正宗,实只求工农商学兵能五体同心。
仲光滔华振志万承有元堂世运,和平忠美瑞深开业积德并传朝。
高天厚地献奇星斗图书山水画,光宗耀祖垂训衣冠礼乐圣贤言。
宗祠对名山左青龙右白虎祥瑞上腾万丈焰,
门前环古水襟东江袖西洲彩练直涌百川雄。
祖遗世泽长新礼乐诗书先哲燕冀须发扬光大,
宗留家声勿替衣冠文物后裔蝉联要继往开来。
尊祖敬宗岂专在黍稷馨香最贵心斋明而躬节俭,
光肖裕后诚惟是簪缨炳赫自当家礼乐而户诗书。
几十年积德累仁用宏堂构命之敬命之爱以燕以冀惟曰曾孙有庆,
数百载烹葵烹枣以洁蒸尝俾尔识俾尔昌孔时孔惠实凭先祖是皇。
分姓氏族农村祠堂对联
周氏
濂深涵雅量,溪广裕宏谋。 新国乞力律周家祠
兴周八百年历代国祚最长允称西伯;
赐姓亿万载千秋理学创作首重敦颐。 新道拉什街南洋周家祠
林氏
忠孝有声天地老,古今无数子孙贤。 林氏大宗祠九龙堂
云氏
燕翼诒谋光分星岛,虎符秉节瑞集云山。
唐氏
晋水发祥源流远,阳春得气棣萼辉。
赵氏
定天下致太平,除非汉祖唐宗,谁堪伯仲;
说本来论当世,好似巨川大日,各自东西。
黄氏
江夏黄童,天下无双,公树勋庸垂汉史;
琼南孙枝,海外生聚,世传孝友振家声。
许氏
萃子姓于一堂,缅先人祖有德宗有功,为烈为光,春露秋霜明祀典;
衍云礽播诸代,愿吾辈孙也贤儿也肖,能文能武,鸳班鹭序集南洋。
吴氏
渤海延陵分两郡,系本同源,上溯三让传家,实二千余年来共称鼻祖;
闽派琼支聚一堂,欢联异域,最喜四方观礼,在数万几里外大振家风。
何氏
肇迹庐江以来,派远流长,都是渊源一脉;
宗祠在狮岛之上,敦宗睦族,还看继述千秋。
曹氏
大地钟灵,肇启文明联栋彩;
华堂霭瑞,宏开富有接云光。
啰咀建鸿图,肇启御题四字美;
嘉坡振大业,宏开帝书两句扬。
长绵世泽 衣冠百世 春秋匪懈
丕振家声 俎豆千秋 继序不忘
昭假烈祖 绳其祖武 慎终追远
佑启后人 贻厥孙谋 积厚流光
千枝归一本
万派总同源
世代源流远 礼乐家声远 典祀千年重
孙枝奕祀长 诗书世泽长 绵延百世昌
宗祖规模远 祖功垂福泽 祖功垂福泽
儿孙绍述长 宗德布春光 宗德衍家声
涧溪毛可荐 蒸尝酬祖德 福田宗祖种
黍稷德惟馨 昭穆序人伦 心地子孙收
本支百世不易 礼乐绳其祖武
燕尝万古如斯 诗书贻厥孙谋
名垂天地不朽 听聪祖考遗训
神与日月同明 思贻父母令名
春秋享祀来格 昭穆明其礼教 祖灵穆平不远
祖宗明命如闻 俎豆荐以馨香 旧德焕若其新
祖宗凭依在德 丁兰刻木思亲孝 千百年祖宗如在
子孙对越惟诚 孟母断机教子贤 亿万世子孙同荐
不忘孝友为家政 以燕以翼宏堂构 水源木本承先泽
还冀诗书著祖鞭 孔惠孔时洁蒸尝 春露秋霜展孝思
百代孝慈山仰泰 先代贻谋由德泽 孝友传家绳祖武
万年支派水流东 后人继述在书香 诗书继世翼孙谋
孝友弟恭皆学问 孝孙有庆祭如在 金鼎焚香香结彩
诗书礼乐尽修齐 先祖是皇礼莫愆 银台秉烛烛生花
春露私霜崇祀典 秋霜舂露怀先泽 俨若思孝孙有庆
父慈子孝笃伦常 霞蔚云蒸启后人 祭如在明德惟馨
祀功宗德流芳远 祖泽百年惟礼乐 祖砚父田垂燕翼
子孝孙贤世泽长 家风十世有箕裘 阶兰庭桂肇鸿图
致孝思高曾以上 继高曾孝思不匮 教孝教忠开世德
遵古礼宗庙为先 奉俎豆明德惟馨 且耕且读振家声
谋烈远贻山石厚 绳其祖武唯耕读 雅言不外诗书礼
蓣蘩时荐水泉香 贻厥孙谋在俭勤 家教无非孝弟慈
僾见忾闻昭祀典 满门忠节传字内 漫说不如我同姓
贻美绳武焕宗祊 世代宗亲在人间 须求无忝尔所生
德洽群黎安衽席 藉谈数典知有祖 世世子孙无相害也
法严三尺懔风霜 富辰小忿不忘亲 明明我祖实式凭之
立爱惟亲立敬惟长 身范克端绳其祖武 奉之以乐安之以礼
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家规有训贻厥孙谋 敬其所宗爱其所亲
金鼎呈样,龙香结彩
银台报喜,风烛生花
继序不忘,昭假烈祖
春秋匪懈,佑启后人
祭用燕尝,仰酬祖德
礼循昭穆,克序人伦
侄见忾闻,孝思不匮
秋尝春礿,祀事孔明
凡今之人,不如我同姓
聿修厥德,无忝尔所生
子姓萃一堂,序昭序穆
祖灵追百世,若见若闻
乔木发千枝,岂非一本
长江分万脉,总是同源
春露秋霜,本枝衍百世
蓣蘩藻洁,俎豆祝千秋
继述序人伦,礼循昭穆
馨香酬祖德,祭用燕尝
修身齐家,不外纲常大节
继志述事,毋忘孝友先声
祖宗忠厚遗留,由来远矣
岁时蒸尝祭烹,可不敬乎
陟降遥通,魂魄常依华屋
春秋展祭,馨香宜彻幽泉
先代有贻谋,肇基端由勤俭
后人宜续绪,务本只在读耕
守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
教子孙两行正路,唯读唯耕
报德报功,爱祖时思心不斁
致诚致悫,敬神如在孝常存
春祀秋尝,遵万古贤礼乐圣
左昭右穆,序一家世代源流
春露秋霜,当思德业由先泽
云蒸霞蔚,留得诗书与后人
要好儿孙,须从尊祖敬宗起
欲光门第,还自读书积善来
堂势尊严,昭奕代祖功宗德
孙支蕃衍,承万年春祀秋尝
勤俭持家,农工商贾各居业
文章华国,祖考高曾乃慰心
溯祖德宗功,奕叶簪缨推望族
别兰孙桂子,万年诗礼继先声
立业维艰,虽一粟一丝无忘先泽
守成非易,遵六德六行不坠家声
春露秋霜,正蕴藻流芳,蓣蘩焕彩
左昭右穆,喜宗枝蕃衍,灵爽式凭
家肥则族肥,不外亲亲长长数大事
祖远而听远,全凭子子孙孙一个心
忾乎闻、僾乎见,岂陈俎载牲,遂云来格
属于毛、离于里,非修身慎行,何以飨亲
垂训一无欺,能安分者即是敬宗尊祖
守身三自及,会吃亏的便为孝子贤孙
秩元祀,礼莫愆,继祢、继祖、继高曾,孝思不匮
屡丰年,岁其有,奉牲、奉盛、奉酒醴,明德维馨
春有心于露,秋有心于霜,遵戴礼遗规,钦崇祀典
父之贵者慈,子之贵者孝,式文公懿训,笃念伦常
富贵显然,必忠孝节义自任数端,方可无惭宗祖
诗书美矣,但农工商贾各专一业,便非不肖子孙
士恒士,农恒农,工恒工,商恒商,族少闲民,便有兴隆气象
父是父,子是子,兄是兄,弟是弟,门无乖气,方为孝友人家
莫云遗泽不灵长,但大家饥有食,寒有衣,从容朝夕,便当思旧德
岂必烦言多责备,亦只要孝於亲,弟於长,敦叙伦纪,即可谓亢宗
告大众听闻,今日做人儿孙,他年即人宗祖,落叶归根,也为自家留地步
是吾曹责任,先当举其纪纲,后则详其条目,兴祠广祭,庶几奕祀有馨香
小宗人仅千家,念析支分族仍共本源,害勿交让,利勿交争,仁义而已矣,孝弟而已矣
大祭岁惟一举,极抒敬展诚不过信之,宿可用禴,享可用簋,玉帛云乎哉,钟鼓云乎哉
传统的祠堂文化
以同宗同族为代表的祠堂文化是获得文化归属感与共享感的直接媒介,对于海外移民与祖国家乡的关系,对于海峡两岸的文化认同和归属,具有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
传统的祠堂文化,既是权利的网络空间,更是个多维的文化空间。祠堂文化与书院文化、家庙族府、地方庙宇文化等建构起地域性文化的立体形态。
祠堂文化让身在异乡的海内外宗亲记得住乡愁,是海内外宗亲扯不断的根。
祠堂的基本功能是祭祀祖先,通过对祖先的祭祀,以同姓血亲关系的延续为纽带,把整个家族成员联系起来,并形成宗族内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乡风文明建设是其中的重要方面,祠堂代表着一个家族的祖先,蕴藏着一种质朴的精神动力。
农村祠堂落成对联 第2篇
钟氏祠堂落成对联
〖钟氏祠堂对联四字〗
颍川世泽
诗书家声
上联典指南朝梁钟嵘,作《诗品》。下联典指三国魏钟繇,书法大家。
千秋士表
一代人师
上联典指晋代御史中丞钟雅,字彦胄,长社人。少年时为孤儿,好学而有才志,西晋时为振威将军、尚书左丞,随东晋南迁,成帝时官御史中丞。直法绳违,敢于制裁违法犯罪者,以至百僚都惧怕他,忠心侍卫天子,以身殉职,追赠光禄勋。下联典指东汉学者钟皓,字秀明,长社人。隐居在密山,以诗律教授,门徙千余人。朝中多次征召他做官,他都拒绝了。名士李膺曾感叹曰:“钟先生的极高品德,值得拜为老师。”与陈实、荀淑、韩韵并称为“颖川四长”。
诗书悦性
山水知音
上联典指东汉钟皓,隐居密山,以诗律教授,门徒千余人。下联典指春秋钟子期听俞伯雅鼓琴,有高山、流水之音。
飞鸿舞鹤
流水高山
上联典指三国魏大臣、书法家钟繇(151-230),字元常,颖川长社(今河南省长葛)人。东汉钟皓的孙子,晋代钟雅的高祖父。东汉末年,官黄门侍郎,举孝廉,封东武亭侯。曹操执政时,任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都督关东诸军,招集流散,经营关中,使生产逐渐得到恢复;曹丕代汉建魏后,官廷尉,明帝时升太傅,封定陵侯。工书法,博取众长,兼善各体,尤精于隶书、楷书,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形成了由隶入楷的新貌。与王羲之并称为“钟王”。下联典指春秋时楚人钟子期精通音律,善辨琴。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听之说:“巍巍乎若高山”;志在流水又说:“荡荡乎若流水”。后来,人们便以“流水高山”或“高山流水”比喻得遇知音或知己的典故。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书成舞鹤
孝足感乌
上联典指三国魏钟繇事典。下联典指宋钟伷,性至孝,父丧尽哀,有群乌鸣墓前,人名其墓曰:“感乌堂”。
感乌孝足
舞鹤书成
同上(上下联联释互易)。
在家敬孝
为国尽忠
此联为成都市柏合镇万亩梨园村钟家大瓦房“琴墨堂”联。据钟氏谱牒和有关史料记载,在清朝乾隆年间,钟姓客家始祖荣昌公率族人入川,因经商致富,在柏合镇始建了这座两千平方米的钟家祖屋。荣昌公有六子,后演变成了六大房,于是在祖堂外两侧扩建6处,由此形成了现在的格局。如今在钟家大瓦房中仍居住有钟姓族人15房共60多人,成为十分罕见的客家民居典型。在钟家大瓦房的祖堂正中挂有“琴墨堂”的匾牌,“琴墨”二字是有出处的,钟氏之始系商代高辛氏之后,相传“俞伯牙弹琴遇知音”故事中的听琴高手钟子期便是钟氏的`先祖,故以“琴墨堂”冠之以祖堂。这些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传说虽然已成为过去,但钟家以“耕读为本”的祖传家训至今仍激励着后人。
望居长社
源自钟离
全联典出钟姓的郡望和源流。
颍川世德
大傅家声
此联为钟氏宗祠“颍川堂”联。
〖钟氏祠堂对联五字〗
颍川家风远
汀州世泽长
此联为广东省饶平县黄冈镇钟氏宗祠联。
高山流水第
舞鹤飞鸿家
上联典指春秋楚钟子期事典。下联典指三国魏钟繇事典。
颖川列四长
龙南号一峰
上联典指东汉学者钟皓事典。下联典指元代雷州学正钟柔。字元卿,龙南人。笃学,融贯经史,下笔千言。晚授于乡,从者数百人,咸悦服,称“一峰先生”。著有《诸经篡说》等。
颖水千年秀
川流万载长
南雄珠玑巷位于梅岭山下,是广东仅存的宋代古巷道,被称为“广东第一巷”珠玑巷的得名始于唐代张昌七世同居,朝廷知道后为表彰其孝义特赐珠玑绦环。自梅关开通以来,梅关驿道就成为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的唯一一条大道,也是北上商贸交易和南迁移民的重要交通路线,珠玑巷便成了这条驿道上的一个重要墟镇。前人杨廷桂在《南还日记》中描写:“途中行旅如蚁,挤拥甚于观剧。大量来自中原各地移民及商人进入岭南珠玑巷,又经此转至珠江三角洲及广西以至海外谋生,其后裔遍布岭南、港、澳、台和海外各国。”看来珠玑巷是大部分珠三角居民的发祥地,海外华侨的祖居。据珠玑巷南迁后裔联谊会搜集的各地南迁后裔143姓族谱记栽,由珠玑巷播迁粤、港、澳、台及海内外的后裔数千万人,都承根认脉,均称珠玑巷为“七百年前的桑梓乡”。
联苑称圣手
艺坛号全才
上联典指清代廪生钟耘舫活动于清末同治、光绪间(1862-1908),四川江津人。长期从教,工诗文辞。尤以联语名于后世,被誉为“长联圣手”。著有“振振堂集”。下联典指清代女文化名人钟若玉,字文贞,号元圃,昆山人。能诗、工书、善画。说者谓:“其诗宗韩柳,字效钟王,画临雀白,闺阁中不易得之全才也。”见《中国画史人名大辞典》。
〖钟氏祠堂对联大全七字〗
一曲琴音留太古
八分书法冠群伦
上联典指春秋楚钟子期事典。联典指三国魏钟繇事典。
金生丽水千年秀
重如泰国万古存
此联为鹤顶格嵌典繁体字“钟”(钟)姓的析字联。
有客去游丞相宅
无人来访孝廉船
此联为江西省龙南县关西围屋钟姓宗祠联。
流水高山怀古调
秋霜春霭触孺思
此联为江西省萍乡县城关钟氏宗祠联。上联典指春秋时楚国人钟子期善于听琴故事。下联表示后代子孙对先人的追念,因古代子孙于春秋之季感于时令变化而祭祀祖先。
四牧守受成李母
两夫人媲美王门
上联典指东汉钟瑾四子事典。下联典指晋王浑妻钟氏、其弟王湛妻郝氏事典。
三年耀武群雄服
一日回銮万国春
此联为唐代翰林学士、诗人钟谟集句联。
颖川名门出大儒
越国世第仰书家
上联典指东汉学者钟皓事典。下联典指唐代书法家钟绍京,虔州人,以擅书法入值皇城阁,诸宫殿题匾,皆出其笔。后升为皇苑总监。睿宗时拜为中书令。
〖钟氏祠堂对联七字以上〗
荷笼承庥,仗祖宗在天之福
恩明谊美,卜子孙奕世其昌
此联为江西省龙南县关西围屋钟姓宗祠“荷恩堂”联。联以鹤顶格嵌“荷恩”堂号名。钟姓历史上出过大学士,立言成书,垂范后世,钟姓在龙南有四大派系,分居在象水一带生息繁衍,这些信息正是从楹联中所透露出来的。
功业焕唐皇,拜相封公,豫省惟吾先祖始
贤声昭越国,建祠肇祀,古城辟尔后人基
此联为江西省赣州市卫府里钟氏宗祠联。
记室儒臣,掌文章以光上国
金陵才士,中科甲而隐南山
上联典指南朝齐梁间文学批评家钟嵘(469-518),字仲伟,颖川长社人。齐梁间任安国令、西中郎、晋安王记室等职。所撰《诗品》,品论汉魏以来一百多位诗人的作品,为五言古诗,作了总结。下联典指宋代隐士钟辐的事典。中科甲后隐居不仕。
颍地发祥,山水知音,系本镇平兴事业
川源瑞气,鹤鸿书法,支分台岛振家声
此联为台湾省钟氏“颍川堂”堂联,联以鹤顶格嵌“颍、川”堂名,表示钟氏郡望。上联“山水知音”,典指春秋时楚国人钟子期善听琴的故事;“镇平”,典出本支钟氏是由河南镇平迁往台湾的。下联“鹤鸿书法”,典指三国时魏国大臣、书法家钟繇。
章贡水环流,祠建古城潆洄,秀抱鸡心岭
崆峒峰耸翠,堂开卫湖则列,云垂马祖崖
此联为江西省赣州市卫府里钟氏宗祠联
墨沛毫端,擅飞鸣舞鹤之势
琴鸣指下,赏高山流水之音
番禺祠堂对联初探 第3篇
关键词:祠堂;对联;番禺;番禺祠堂
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275-02
祠堂不仅是岭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村民心中、生活中最亲近的公共空间场所。祠堂的原始功能体现在作为祭祀、教育、宗族法治、与婚庆嫁娶密切相关的场所上,它是封建社会宗法家族制长期发展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变迁及社会制度的改变,祠堂于当今社会的地位不再显赫。它依然作为记录着宗族历史的辉煌的载体而保存于今天;但许多曾经美轮美奂的祠堂建筑却淹没在高楼大厦中。祠堂的传统功能不再如往昔,可我们都知道它蕴含的建筑、历史、文化、风俗等内涵及相关的传统风俗活动,是我们珍贵的历史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番禺祠堂众多。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建县的番禺区,历代建有祠堂(世人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2028座,至今保存了644座,现存比较完整的祠堂有368座,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祠堂有1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祠堂有16座。主要分布在沙湾、石楼、化龙、石碁、钟村、南村、新造等镇街。
番禺著名的四大祠堂分别为:沙湾镇的留耕堂、石楼镇的善世堂、南村镇的邬氏大宗祠(俗称光人堂)、大石镇的敦叙堂(巳毁)。这些众多的祠堂都是番禺区物质文化的宝贵遗产。现在已是中外游客游览、考察、凭吊的热点。游览番禺祠堂,不仅可以观赏到珠江三角洲传统建筑艺术的精华,而且可以寻觅到当地名人许多动人的故事。
番禺古祠堂最早建于元代。到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民间的祠堂建筑进入繁荣时期,到处祠堂林立,牌楼高耸,番禺绝大部分祠堂均始建于该朝。到清康熙三年(1664年),清政府为防范明朝将领郑成功从海上进攻,采取禁海移民政策,令沿海居民内迁五十里,绝大部分的祠堂被拆毁。到乾隆嘉庆年问(1736~1820年),由于禁海移民政策的取消和经济发展,番禺又兴起一轮修建祠堂的风气。
现在我们看到的番禺的祠堂绝大部分是清代建筑,但用了不少明代遗存的建筑材料,如红砂岩石构件,短、粗、古朴的木构件等,所以,这些祠堂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从建筑材料上可以反映明清历史的演变过程。而每个祠堂命运的演变则都是一部精彩的历史剧。
祠堂的研究应该说是一个大课题,因为笔者能力所限,本文仅尝试以笔者长期生活所在地——广州市番禺区内主要的祠堂为例,从祠堂对联这个很小的角度作为切入口,作一些简浅的探讨。本文仅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对联,以祠堂的木刻对联为主,很多祠堂并没有对联,或者年久失修,对联难以辨认,有的祠堂是贴上去的纸对联(可能是一年一换的),也没有收录。
祠堂自古以来就是教书育人的文化之地。古时候,宗族在古祠堂内办私塾,以祠堂的名义奖教奖学,为参加科举的秀才提供学习住宿的场所,而其建筑的砖雕、石雕、木雕、灰塑、绘画、对联、门楣等也颇具文化气息和内涵。特别是祠堂的对联,内容涉及较广,蕴涵着深深的人文气息。“祠堂的联语是宗祠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从内容看,这类对联一般有与宗祠直接相关的反映家族渊源和迁徙、寄望于家族兴盛、劝导族中子弟等类,二是即时即事类对联,如在宗祠中举办祭祖、吉庆、丧葬活动时所用对联。”[1]《番禺日报》曾报道过钟村镇韦涌村方氏大宗祠:“方氏大宗祠可谓沈博绝丽,里面挂满了许多文辞优美,韵味悠长的对联。从前座步入后座,一幅幅对联将你引入曾经的繁华历史里,不禁要感叹年代的更迭交替及岁月的源远流长。”[2]有的祠堂的对联,更是大家手笔。如沙湾何氏大宗祠(留耕堂)就有很多心学大儒陈白沙的手笔,如牌坊上原来有陈白沙①所题“荫德远从祖宗种;心田留与子孙耕”的对联,下联“心田留与子孙耕”别出心裁,另有一番意境,并又因此故名留耕堂。
除了大门题额和正厅的堂号之外,仪门上的匾题以及大门和正堂、寝堂各处的对联也是表达纪念性的重要方式,实际上,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文字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既记录着浓缩的家族历史尤其是给家族带来光荣的典故,也是家族理想的表达和知书达礼的象征。
不同的祠堂其对联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意愿也各有差异。据笔者统计,大部分对联强调的是整个宗族的共同愿望和价值观,不仅有对祖先的尊崇,还表露出对族人的殷切期盼,渴望着族中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光宗耀祖等。如小谷围街南亭村关氏宗祠“先辈创业维艰厚泽乡闾恩垂久远;子孙守成不懈宏扬祖德族系绵长”;南村镇邬氏大宗祠“礼义继宏才(,)厚泽远培开大业;文章昭显德(,)名贤毓秀衍丕基”;沙湾镇福涌村陈氏祖祠“古祠存浩气祖扬礼智仁创绩建功辉后代;今杰振雄风宗树德才勤勇臻康加富耀先贤”;钟村镇韦涌村方氏大宗祠“源自方山显赫六桂流芳远;仰思承直光耀万代余荫长”。有的则主要强调整个宗族的共同历史渊源,如化龙镇山门村李氏大宗祠“龙门世泽;鹿洞儒宗”;石碁镇大龙村阙里南宗“脉承麟里;派衍龙溪”;石碁镇石岗西村胡氏宗祠“苏湖世泽;淮海家风”。有的对联则是家族迁徙历史的记录,从对联的内容中可以读出历代对家族历史的续写,如沙湾镇东村李忠简祠“一代儒臣开胜地;千年庙食砥中流”、“菊坡门下传心印;淳佑朝中展壮猷”。有的对联则希望宗族和睦,不同房派之间应该和睦相处,如钟村镇屏一村通表郭公祠“乔木发千枝岂非一本;长江分万派总是同源”。很多对联开门见山,直书祖先的辉煌历史,引以为豪,如南村镇板桥村黎氏宗祠“一门五名宦,四代七乡贤”;②石碁镇大龙村孔尚书祠“圣德千秋颂;宗贤万世昌”;③石碁镇傍东村古氏大宗祠“一朝国宝;三世乡贤”。
其实番禺祠堂的对联非常多,笔者根据手头收集的资料粗略统计一下,仅石楼镇的祠堂就有约五十条,如果都记录下来,完全可以出一本对联集,但很多对联是今人新作,个人认为历史价值不高,但笔者暂时难以分辨对联是否新造,还需再行考证。因为笔者能力所限,本文成文仓促,所摘录的对联不多,本文仅摘录其中一部分(附后),作为典型例子进行浅陋的分析,并期待今后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更希望能得到各位方家同行的探讨和指导。
注释:
①陈白沙:即陈献章(1428年—1500年),字公甫,号石斋,别号碧玉老人、玉台居士、江门渔父、南海樵夫、黄云老人等。生于明宣宗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卒于孝宗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终年73岁,因曾在白沙村居住而人称“白沙先生”,广东新会都会村人(即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书法家。著作后被汇编为《白沙子全集》。陈白沙是岭南唯一诏准从祀孔庙之学者,享有“岭南第一人”、“广东第一大儒”盛誉。他用圭峰山的硬朗茅草制成茅龙笔,其书法字体苍劲有力,别具风格。
②板桥黎氏宗祠又叫“永思堂”,位于南村古镇区西北部的板桥村,是纪念抗清名将、爱国诗人黎遂球的祠堂。黎遂球,字美周,自幼聪慧,曾师从陈子壮,檀诗文、山水,诗书画技冠当时,被誉为“黄牡丹状元”。
③石碁镇大龙村的孔尚书祠与阙里南宗祠,为孔子三十八世孙、唐朝广州刺使、岭南节度使,兵、礼二部尚书孔癸戈的专祠。
参考文献:
[1]罗方贵:《柳州宗祠现状调查概说》,《广西地方志》2008 年第 4 期,第 69-70 页。
[2]宋玉萍:《番禺方氏大宗祠》,番禺日报,2007 年 5 月 27 日 A1 版。
祠堂落成大门口对联 第4篇
农村祠堂五言通用对联:
涧溪毛可荐;蒸尝酬祖德;福田宗祖种;宗德布春光。
宗德衍家声。黍稷德惟馨。昭穆序人伦。心地子孙收。
仁义礼智信;万叶荐余庆;衣冠陈俎豆;忠孝节德行。
千龄光本支。礼乐荐馨香。余地有亨泰;土产无价宝;
土能生万物;庆盛多吉祥。地生有道才。地可发千祥。
千枝归一本;世代源流远。礼乐家声远;典祀千年重。
宗祖规模远;万派总同源。孙枝奕祀长。诗书世泽长。
绵延百世昌。儿孙绍述长。祖功垂福泽;祖功垂福泽;
农村祠堂六言通用对联:
本支百世不易;礼乐绳其祖武;
名垂天地不朽;听聪祖考遗训;
春秋享祀来格;烝尝万古如斯。
诗书贻厥孙谋。神与日月同明。
思贻父母令名。祖宗明命如闻。
昭穆明其礼教;祖灵穆乎不远;
祖宗凭依在德;恭敬节让明礼;
子孙亦以为序;俎豆荐以馨香。
旧德焕若其新。子孙对越惟诚。
语默动静其诚。昭穆不失其伦。
福星高照栋宇;富贵贵在创业;
元吉光耀在上;礼乐幸来紫阁。
幸福福于劳动。福禄繁荣来成。
道远几时通达;路遥何日还乡。
祠堂七言通用对联:
丁兰刻木思亲孝;千百年祖宗如在。
不忘孝友为家政;水源木本承先泽。
孟母断机教子贤。亿万世子孙同荐。
还冀诗书著祖鞭。春露秋霜展孝思。
百代孝慈山仰泰;以燕以翼宏堂构;
先代贻谋由德泽;孝友传家绳祖武;
万年支派水流东。孔惠孔时洁蒸尝。
后人继世翼孙谋。诗书礼乐尽修齐。
孝孙弟恭皆学问;金鼎焚香香结彩;
春露秋霜崇祀典;秋霜春露怀先泽;
先祖是皇礼莫愆。银台秉烛烛生花。
父慈子孝笃伦常。霞蔚云蒸启后人。
俨若思孝孙在庆;祖功宗德流芳远;
祖泽百年惟礼乐;祖砚父田垂燕翼;
祭如在明德惟馨。子孝孙贤世泽长。
家风十世有箕裘。阶兰庭桂肇鸿图。
神至尊一诚可格;致孝思高曾以上;
姓氏宗祠大堂神龛七言通用对联:
祖德流芳思木本;树发千枝根共本;
祖德振千秋大业;宗功浩大想水源。
江水源同流万派。宗功启百代文明。
农村祠堂二姓合祀大堂神龛七言通用对联:
休言别族与宗族;但道吾翁和若翁。
农村祠堂八言通用对联:
立爱惟亲,立敬惟长;身范克端,绳其祖武;
世世子孙无相害也;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家规有训,贻厥孙谋。明明我祖实式凭之。
奉之以乐,安之以礼;金鼎呈祥,龙香结彩;
继序不忘,昭假烈祖;敬其所宗,爱其所亲。
银台报喜,凤烛生花。春秋匪懈,佑启后人。
祭用烝尝,仰酬祖德;僾见忾联,孝思不匮;
雨顺风调,四时无害;礼循昭穆,克序人伦。
秋尝春礿,祀事孔明。民安物阜,一视同仁。
必有丰年,人耕禹甸;祖则无私,无为善长;
是训是行,赞乃祖武;贻尔多福,家戴尧天。
宗能秉公,师作明神。有典有则,贻劂孙谋。
礼以待人,恭以致昌;有德可久,有功可大;
优然见位,忾然闻声。致悫则著,致爱则存。
姓氏宗祠大堂神龛八言通用对联:
敬恭明袖则笃其庆;昭穆列祖载锡之光。
农村祠堂九言通用对联:
凡今之人,不如我同姓;春霜秋霜,本枝衍百世;
继述序人伦,礼循昭穆;聿修厥德,无忝尔所生。
苹蘩藻洁,俎豆祝千秋。馨香酬祖德,祭用烝尝。
子姓萃一堂,序昭序穆;乔木发千枝,岂非一本;
祖灵追百世,若见若闻。长江分万脉,总是同源。
农村祠堂十言通用对联:
修身齐家,不外纲常大节;德叶南离,饮食烹调有赖;
陟降遥通,魂魄常依华屋;继志述事,毋忘孝友先声。
厨称东道,善恶彰昭无私。春秋展祭,馨香宜彻幽泉。
保障一方,功昭禾麻菽麦;燮理阴阳,不过替天行道;
人至上圣贤,书可耕可读;兴隆四序,德遍动植飞潜。
参赞化育,无非代地施恩。德为绳祖宗,恩当报当酬。
祖宗忠厚遗留,由来远矣;萃子孙于一堂,序昭序穆;
灵通本乎聪明,山川并寿;岁时蒸尝祭烹,可不敬乎。
祠堂落成庆典 第5篇
大家上午好!
今天日吉时良,阳光和煦。我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谨代表花屋全体同胞,对贵村祠堂落成庆典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贵村金氏宗亲的热情接待致以衷心感谢!
我金氏源起,最早可追溯至上古时期三黄五帝中的金天氏少昊,自此世代相传,源远流长。自古名人辈出,族史辉煌;先祖美德,万古流芳。人文蔚起,世代书香;五湖四海,创业图强;祖妣贤淑,儿孙成行;枝繁叶茂,兰桂腾芳;事业发展,前程辉煌。
恰逢太平盛世,贵村搜峰峦之大木,集能工与巧匠,施生花之妙笔,遂成宏伟之祠堂;金壁生辉,裔孙荣昌;男添百福,女纳千祥。如周邦巩固,为景智增光。实乃可喜可贺可歌之盛事!
全体同胞们:衷心祝福我们金氏宗亲千秋绵衍,万代炽昌!恭祝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事业有成,万事如意,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谢谢!
尊敬的富阳双溪的喻氏宗新:
十月的富阳山川、层林尽染,富春江水、碧浪滔滔。在如诗如画的双溪畔,在霜叶如花的十月,迎来了双溪喻氏家庙重建落成典礼我代表中华喻氏族史研究会,对此庆典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全体宗亲和参加盛典的嘉宾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更要对双溪的喻氏长辈、兄弟姐妹的热情接待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为喻氏家庭的一员,对双溪家庙的重新建成感到无比的欣喜。适逢国庆佳节之际、十月四日这一天,耗时七年、耗资百万的《中华喻氏通谱》举行了首发纪念活动,浙江的喻氏宗亲代表,同全国13个省市、78个区县的200多位族人亲身参与、共同见证了这一庆典。也是在这同一天湖北黄陂区姚集的喻氏祠堂在热烈的鞭炮声中建成剪彩。喻正其、喻德华、喻友生三位副会长代表“中华喻氏族史研究会”参加了剪彩活动。在双喜活动余兴未尽之时,又有双溪家庙的落成,三喜齐集,令我万分激动和兴奋,再次向双溪的族人致以热烈的祝贺。
我们喻氏是中华姓氏林中的一棵参天大树,堪与其他姓氏并肩媲美;我们喻氏族人勤劳勇敢、心地善良,重情义、讲信用,识大体、顾大局,我为自己是这个大家族中一份子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富阳的双溪,地处兆吉岭下,双溪曲折蜿蜒,真是“一山雅景开门见,两水清音隔路闻”。居于此地的宗亲,“夹溪为田,环居皆山”,“自其外而观之,如同山重水复疑元路;自其内而观之,又如与外人间隔,不知柳暗花明别有村”,“仰而观之,林竹葱葱;俯而听之,水声潺潺”。如此锦绣之地,必定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想喻汝砺先祖,号“扪膝先生”,一生耿介,不附权奸,不苟和议,坚持抗金,为人光明磊落,官居户部尚书。其后裔喻桓公,任宋朝严州太守;其后人又有喻俊公,明朝时任通城县令,政绩响誉荆楚。喻氏先贤风范,令我们追摹学习。
富阳双溪家庙的修建,有着悠久的历史,喻俊公于明朝成化15年(公元1479年)就写有《关山喻氏祠堂记》,双溪始祖锦十公之四世孙性道公复修,继之有七世孙孟昂公接续竣工。清雍正丁未(公元1727年)又遭火灾,十五世孙作上、作则兄弟二公,又肩担重修之责。反反复复,数次劫难。面对重重灾难,矢志于家庙的重建。终于在今天——2010年10月16日,又一座辉煌壮观的家庙得以建成。我们喻氏干事业持之以恒的精神,可以惊天地、泣鬼神,令世人惊叹。
今天,隆重举行家庙落成典礼,这是喻氏宗亲的一件喜事。它的落成对于追寻双溪喻氏的族史、缅怀先祖开基拓土的丰功伟绩、弘扬他们的高深美德、开创后辈伟业、继承先祖们的优良作风、构建和谐社会,将会赶到十分积极的作用。我深信双溪家庙的落成,一定会给我们喻氏农亲带来吉祥、带来安康、带来兴旺发达的好运,使我们喻氏在中华复兴的民族大业中,独树一帜,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朱氏祠堂落成讲话 第6篇
大家好。树发千枝根共本,千年家族永同祖。在这阳光明媚、万象更新的隆冬时节,这里气氛却如春风扑面、春意盎然。今天我们带着自豪,展着骄傲,怀着万分兴奋的心情,话族事、说家亲、叙宗情、颂祖德,欢聚一堂,喜庆家族宗祠的圆满落成。
眸历史,千秋不朽朱氏祠、万代同歌**堂。****朱氏宗祠,自始至今,已有200余年,原宗祠规模之大、工艺之精,名扬周边、威震四方,他是我们先祖勤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朱氏家族的文明兴旺发达的象征。因时年历久,历史的演变、风雨的洗刷,特别是在文革年代,惨遭破坏,面目全非。在当今改革开放、社会和谐、人民安康的太平盛世,周边座座姓氏宗祠具已修复、重建一新。我朱氏泱泱大族岂能落伍于世人?先辈之恩、祖宗之德、儿嗣当报。我们生在此时代,承传着光辉精神,扬我家族,兴我朱姓,发我后裔,重建宗祠的伟大使命已落在我们肩上。今天这栋雕龙画凤、古色今时的宗祠,在宗亲的协助和支持下,诸多宗亲冒着风风雨雨、酷暑严寒。既投资又投劳,舍小家为宗亲,始终坚持在工地,心系宗祠筹建中的质量和速度建设,更得到了各庄宗亲的极大关心和鼎力相助,历时三百余天,雄伟的宗祠拔地而起,这是家族文化的传承,象征着家族的威严、文明、团结和扎志,展示着家族后继人才辈出和兴旺,应验着“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今人胜古人”的家族衍变过程。在这里请允许我要向为建祠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宗亲道一声辛苦,还要向一直支持理事会工作的族人说一声谢谢,向远道而来的宗亲表示歉意。族中每一件大事情的背后,都有你们的心血和汗水的付出,我们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巍巍朱姓,悠悠千古。我们深信宗亲们一定会在尊宗敬祖、寻根追本的过程中,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先祖的光辉历史传统,更好地发扬先祖的艰苦创业精神,添家族光彩,让千秋万代把老祖宗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发扬光大,先祖们的在天之灵,必然会应佑各支房、各家各户,生枝衍派、长发其祥、生贤出贵、世代隆昌。为加快家乡的建设大显身手,为朱氏家族的兴旺和发达做出应有的努力。同时在开展宗亲联谊的过程中,加强宗亲的来往,在增乡情、亲情、友情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朱氏宗亲的凝聚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祝朱氏家族根深叶茂、衍荣泽长。
祝各位宗亲万事如意。
祠堂落成祝贺词 第7篇
尊敬的**宗亲兄弟、尊敬的长辈、各位兄弟姐妹:
大家好!虽然今天秋风瑟瑟,带着丝丝凉意,但是我们**人的心却是火热火热的,因为我们*氏人迎来了*县*氏祠堂的竣工,举行盛大落成庆典活动。借此机会,在这一重大喜庆的时刻,首先,让我代表*县*氏宗亲理事会,对*县*氏祠堂的落成,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并对贵县宗亲兄弟姐妹的热情接待,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向一直关心支持我们*县*氏宗亲理事会的所有宗亲兄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县*氏祠堂,从筹建到今天落成,聚集了很多人的心血和力量,今日的辉煌成就,是值得*氏人的骄傲和自豪,更是我们兄弟学习的榜样。今天,在一起相聚,我们相聚难相别,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今天,历史见证了这一重大时刻,此情此景,大家都很高兴,特别开心,我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我们的愿望和目标是一致的,我们的事业任重道远,我们的工作无尚光荣,我们的明天光辉灿烂。我们*氏人团结起来,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积极发挥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努力,用爱心真心化为行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奉献精神,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做好工作,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功在我们当代,利在千秋后代,没有祖先就没有我们今天,我们不要忘记他们。要继承发扬先辈的优良传统和崇高思想,同舟共济,艰苦创业,努力拼搏,沿着先辈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期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氏祠堂建设落成,有更多的兄弟创造出更辉煌的成绩,为祖宗争光,为*氏人争气,为*氏家族的兴旺发达作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福大家身体健康,家庭美满幸福,平安快乐,心想事成。
祠堂重建落成庆典贺辞 第8篇
郑氏宗祠世祥堂、郑成功纪念馆,今天终于落成了。这是诏安近万名郑氏族人,梦寐以求的大喜事。在这梦想成真的大好日子里,我们欢聚一堂,共同举行庆典活动。首先对来自闽粤桂台三省一地区的各位宗亲,各位贵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感谢!
诏安郑氏宗祠世祥堂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全县郑氏合建的大宗祠。宗祠初成,雕梁画栋,规模宏大。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父子三代屯兵诏安。郑芝龙、郑成功分别莅祠,会亲拜祖。共和初期,宗祠没收。十年“”,宗祠遭殃。那时,族众痛心,敬祖无所,追思无地。
20**年元月,我们郑氏宗祠在台湾工党郑昭明主席,漳州惠聪宗长的努力协助下,回归诏安郑氏族人管理,并建郑成功纪念馆。由于诏安郑氏人口少又分散,考虑要大修一时难以筹集资金,因此,决定分期进行。首期修建投资十八万余元,于20**年六月竣工。20**年四月,郑氏宗祠被县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宗祠首期重修告竣,我们初步实现了六十年来能让先祖神灵有安息之所,众裔孙有祭拜追思先祖之地的梦想。
然而,吾大宗祠,历经沧桑,宇栋朽圮,崩坠漏水时有发生。今逢盛世,全族繁荣,我们裔孙为寻根本,弘扬祖德,决定大修。在宗祠重修中,我们遇到了与别人不同的三种困难,一是交通不便,运载困难。二是相邻关系复杂,协调困难。三是人少分散,资金筹集困难。在困难面前,我们重修理事会成员步调一致,同心协力,攻坚克难。在面对工程质量和艺术方面,我们重修理事会成员始终站在百年不衰和彰显郑氏族人形象与实力的高度来抓重建重修。在重修理事会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历经一年十个月,耗资八十余万元的宗祠,告竣完工。如今一座美轮美奂,古朴典雅,气势恢宏,祥光灵显的宗祠,展现在世人面前。今天,举族欢庆,人神共欢。
新祠重修落成,是诏安郑氏全体族人、旅外宗亲、台湾宗亲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凝聚着全体族人的智慧和心血。为了宗祠的重修,全体族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尽力而为,其中福建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子龙,从事古建工程的郑祖杰、企业界人士郑武钦,世界郑氏总会,海峡两岸联谊会会长郑庆章、厦门宗亲郑舜江、郑远周、郑勇周一家、广西恭城江贝村宗亲他们和族中诸多有识之士,其怀祖念宗,追功报德的精神,实为可嘉可敬!借此机会,让我代表全体族人对为宗祠重修作出贡献的所有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郑氏宗祠的建成,为了郑氏后人寻根谒祖,缅怀先人,交流信息,弘扬姓氏文化,搭建了一个良好平台。这对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加强两岸宗亲的交流、交往具有深远意义。我们要充分发挥好这一平台的作用,以先人为楷模,团结全体族人,奋发向上,勇于开拓,为建设美丽诏安,实现大家共同的梦想而努力。
各位嘉宾,各位宗亲,为了庆贺郑氏宗祠世祥堂、郑成功纪念馆的落成,你们抽出宝贵时间,从各地来到这里,尤其是来自宝岛的台湾宗亲,其心诚可敬可嘉。还有来自广西桂林恭城的兴隆街、恭城的江贝村、恭城的綯马坪,广西荔浦大冲口的宗亲,你们的先祖在200 多年前,从诏安家乡播迁广西。今日大部分首次回乡谒祖,参加庆典,实现先祖遗愿。在此,让我代表家乡亲人,再次表示感谢!
各位嘉宾、各位宗亲,让我们携起手来,光前裕后,启勉后昆,团结一致,奋发进取,共兴共荣,为我们美好的明天再创辉煌!
在此,我恭祝各位身体健康,事业兴旺,家庭幸福,万事胜意!
祠堂落成庆典主持词 第9篇
树高千尺必有其根、水流万派总有其源,寻根敬祖、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今天,裕和宗祠落成大典,意义十分重大。我与大家一样,深深相信,宗祠的落成,必将激发族人敬祖崇宗的热情,把中华民族敦亲睦族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最后,衷心祝愿裕和一脉,螽斯蛰蛰,瓜瓞绵绵,事业兴旺,祝愿天下李氏子孙同脉同心,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代同进步,与国运共昌隆。让我们携起手来,增进友谊,增进族情,共创美好未来!
再次深情的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的光临!并祝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宗亲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祠堂落成发言稿 第10篇
各位长辈、各位宗亲、各位来宾:
大家好!
秋风送爽、天降吉祥。今天我们在这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祖堂圣地汇聚一堂。隆重庆祝洪氏祖堂的落成大典,这是我们洪氏家族的一件大喜事。作为此次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和高兴。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族人,对前来参加庆典活动的各位来宾、各位宗亲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热烈的欢迎!
下面,我借今天庆典活动的机会讲三个方面的意思。第一、祖堂落成,深表谢意。
今天我们一起见证了祖堂的落成,在此,我向在祖堂建设过程中捐资捐物,献计献策,积极参与的各位领导、老板、宗亲以及建筑师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正是因为有你们对洪氏祖先的深情厚谊,对修祖堂工作的大力支持,祖堂才得以圆满落成。你们为洪氏家族做了一件功德无量、流芳百世的大好事。我代表全体族人衷心地感谢你们!
第二、团结互助,光宗耀祖。
俗话说:水流千里有缘,族传万代是亲。今天在座的家族亲人虽然都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但是我们都有共同的血缘,我们都有相同的基因。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我们都要记住我们是洪氏的子孙,我们要精诚团结,族亲融合,互帮互助,共同发展。为我们洪氏家族增光添彩,光宗耀祖。
第三、感恩先祖,传承后世。
今天,我们洪氏子孙站在新修的祖堂前面,我们要缅怀先祖的英德,感激先祖的教诲,报答先祖的护佑之恩。我们要承祖训、弘正气;为洪氏家族的兴旺,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共商大计。在以后的家族聚会中共同缅怀先祖业绩,畅谈宗族渊源,以告诫我们子孙后代要承先启后、自强不息、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最后,恭祝洪家祖堂:弘扬远宗之功德,仰仗圣地之潜光;福泽绵延、世代隆昌!祝愿我们的宗亲族人万事如意,健康吉祥!
祠堂落成庆典答谢词 第11篇
大家上午好,岁逢甲午,时值初秋。
我们今天在此举办盛大的始祖雕像开光、祠堂落成庆典仪式,实乃我金氏家族有史以来的一大盛事。
在这里我们首先缅怀已故的 金焕田先生。
是他的两册村史,激活了我们金氏族人休眠已久的一颗慎终追远明德归心之心。
才有今天这一伟大的创举。
今日这怀抱鹿固村,手抓两颗印,前后玉带缠身,左右龙虎相偎,紫气日日早凌,金霞天天润身之风水宝地,祥云鸟瞰、金风助兴。
我金氏族人从全国各地云集在此,感恩我们的历代祖先。
今天来参加庆典议式的有县政府的领导,有乡政府的领导,有村支部,村委会的全体领导,有从北京来的全国著名的书法家李半之院长,有来自市里的何存田部长、有省作协李再新主席,有来自内蒙以及从全国各地来的金氏亲人,还有我们的临村乡亲以及来自不同岗位的我们的朋友。
在此我代表金氏祠堂筹建委员会的全体成员对以上的各位领导,各位亲人,各位乡亲,各位朋友,表示忠心的感谢。
此时此刻我们还有 好多在外的亲人,他们因为某些客观原因不能亲临现场,但他们都不止一次的纷纷打来电话表示祝贺。
我们在此同样表示忠心的感谢。
金家祠堂占地5亩,祠堂设计分三期建成,今天是弟一期工程的祠堂大殿落成庆典,大殿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五间,高14米,五七九举,五彩两下昂建筑。
整个大殿建筑面积三百平米,飞檐走壁,画栋雕梁,殿中的佛龛内安放了汉白玉金魁始祖雕塑。
东西墙上绘制了东支荣、西支荣。
在祠堂的东墙上镶嵌了家训与古人传下来的辈份取名用字。
祠堂内的`后墙画上了金鹿固村村史传说图誌。
在祠堂的外墙上,东边镶嵌了大殿纪文碑,西边墙上镶嵌了祠堂正殿工程负责人一览碑。
祠堂的汉白玉栏杆底坐上面放置了捐款人花名功德碑。
大殿工程直至目前总投资1167203.4万。
截至7月底共收到捐款总数1092855元。
下差74348元,我们的财务总管,金明伟先生专门作了收支明细表,张贴在祠堂的墙上。
有兴趣者可以去看看。
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我们金氏家族六百余年来的光辉杰作之一,它的建成是我们族人的骄傲。
它完成了我们几代族人的夙愿。
整个工程从筹划到今天两年余。
我们收到了来自美国、北京、深圳、内蒙、我省各个地方364位族人捐款。
当然还有些鹿固的任姓,刘姓的族人,还有些我们的朋友和关心我们工程的领导。
作为工程的组织者,我在这里代表金氏祠堂筹委会所有成员对大家的鼎力相助表示真诚的感谢。
尤其是这五个捐拾万元的族人,从工程用款角度出发,你们就是祠堂的脊梁。
是你们支撑了祠堂的建设。
另外我还要说明一下年过七旬的华宝斋老板金补鈞,和我们的企业家金向花老总,数次上内蒙访亲续谱,动员捐款,是他们一直和我们共同费神思索、研究商量,共同承担责任。
工程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他们不辞劳苦的工作。
还有金凤,只有他那朴实的文才和负责任全心身的工作,我们的网上才能及时的发布我们的信息,对我们祠堂建设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还有关心我们祠堂建设的鹿固藉的领导和乡政府的领导,是在他们的关心关怀下,我们的工程才顺利完成。
尤其是我们的村支委、村委会,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给了我们很多的方便与关心。
在这里我再一次表示感谢。
这是我们祠堂建设的起点,往后的工作还很多,二期、三期工程还在等待着我们,我相信,我们的年轻人们,一定会做的更好。
大殿是我们金氏族人的一颗孝亲敬祖的心,大殿是我们金氏族人用一百多万人民币堆起来的大殿,所以务请大家要珍惜大殿,爱护大殿,尊敬大殿。
吾之先祖一家四人自明朝至今繁衍生长,创基立业,金氏族人男女老少已有近万余人,远至大洋彼岸的美国、英国,近至眼前的鹿固,遍布世界各地,大多居住在山西、陕西、内蒙,为国为民勤奋劳作,功勋卓著,为金氏争光争辉,耀祖光宗。
这些一切都是我们历代先辈们重本笃亲,光前育后之教导的结果。
所以我们所取的一切荣誉归于金氏家族,一切荣誉归于我们历代祖先优良的教导。
我们一定要记住我们的根在这里,祖根在这里。
大家一定常回家看看,寻根祭祖,把根留住。
为缅怀先人之功德,以励后昆,在此庆典之际。
美文为酒,宣纸作烛,表前贤之伟绩,进后生之敬陈。
如今祠堂大殿落成、祖像灵位安放告妥。
我今天谨以果品佳肴之仪,顶礼焚香,致祭于始祖像前,缅怀始祖先人,告慰列祖列宗!愿历代祖先有灵,福佑我们金氏族人人丁兴旺,经济发达,人才辈出。
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朋友、所有宗族亲人在今后的工作中,劳动中,生活中官运亨通,幸福安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农村祠堂落成对联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