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流程
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流程(精选13篇)
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流程 第1篇
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
缺陷项目村级工作流程
为加大出生缺陷干预工作,降低神经管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按照《--市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方案》(„2009‟135号)文件精神,对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实施增补叶酸,在孕前3个月至孕早期3个月服用,预防神经管缺陷,现结合实际,制定我镇村级叶酸发放、登记、随访和信息报送流程:
一、了解本村育龄妇女的孕育状况。收集辖区内准备怀孕的妇女信息,确定分发对象,及时填报“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发放对象情况登记表”,每月增补信息,并入户通知其领取叶酸片,进行健康教育,签订知情同意书(表1),使服药对象正确了解相关知识,提高叶酸服用率和依从率。已签订的知情同意书上报卫生院备查。
二、准备怀孕妇女按每人每天1片(0.4毫克)保证孕前3个月至孕早期3个月服用量。分发对象每次领取3个月的量,对领取叶酸的妇女进行登记,记录领取叶酸的时间、数量以及妇女相关信息(填写表2江山市农村妇女增补叶酸发放登记表)。
三、对领取叶酸的妇女进行登记随访(填写表3农村妇女增补叶酸服用情况登记表),准备怀孕妇女每月至少一次督促妇女按时服用,并请妇女在孕前3个月至孕早期3个月对叶酸服用情况进行登记(填写表5江山市农村妇女口服叶酸记录单)。
四、及时报告本村高危待孕妇女信息,由卫生院妇幼医生对既往生育神经管缺陷胎儿或服用抗癫痫药的高危待孕妇女进行登记,按每人每天服用4毫克剂量向高危待孕妇女分发叶酸。村级人员负责其服用情况的随访、监督和登记,应每1-2周督促高危待孕妇女按时服用。
五、如果妇女服用叶酸6个月未怀孕,应在医生指导下自行购买继续增补叶酸。
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流程 第2篇
近年来,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其中神经管畸形缺陷又占到相当一部分,出生缺陷儿童少部分在出生后死亡,大部分造成终身残疾,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出生缺陷问题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影响经济发展的社会问题。为加大出生缺陷干预工作,降低我市神经管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我市从2010年4月开始对全市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免费实施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去年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今年在去年的工作基础上,至2011年1-9月份,我市应服叶酸育龄妇女数为2483人,发放人数2306人,服用率达92.87%,服用依从人数1948人,服用依从率84.48%,达到了上级要求。
一、政府重视、确立目标
根据《关于印发浙江省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浙卫发[254]号),XX市卫生局、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XX市实施农村妇女增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决定从2011年4月开始,对全市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在孕前3个月至孕早期3个月免费实施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目标是至2011年,目标人群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达到90%,叶酸服用率达到90%,叶酸服用依从率达到70%。
二、上下齐心,切实实施
XX市卫生局成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管理与实施,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定期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项目相关数据。研究、探讨项目执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项目实施的进度和质量。指定市妇幼保健院、基层各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叶酸发放单位,由妇保医生负责辖区内的药品发放、基层信息收集和上报工作。按季向市妇幼保健院领取叶酸计划量。并负责将叶酸分发给辖区准备怀孕的二胎妇女或早孕孕妇,初胎未到妇保院领取者也要补发放,并做好登记。对辖区内已领取叶酸对象,妇保医生和责任医生应按时随访,监督服药,随时摸底排查怀孕或产前检查信息,如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应及时上报市妇保院。对高危待孕妇女更应加强随访和管理。
三、规范流程,监督到位
由信息员入户进行健康教育,通知待孕妇女到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取叶酸片,社区妇保医生详细做好相关解释工作,签订知情同意书,使服药对象正确了解相关知识,从而提高了叶酸服用率和依从率,对高危待孕妇女重点监测。按每人每天1片(0.4毫克)发放,保证孕前3个月至孕早期3个月服用量。分发对象每次领取3个月的量。社区责任医生每月督促妇女按时服用,并指导妇女做好孕前3个月至孕早期3个月的叶酸服用情况自我登记。
XX市是劳务输出县级市,农村有大部分育龄妇女在外地打工,孕前和孕后3个月服用叶酸不能及时,叶酸增补工作还有待于提高。今后我们将继续在民政婚姻登记处设立发放点,并进一部做好宣传工作,加强对基层妇幼人员关于农村妇女增补叶酸工作的考核力度,进一步做好追踪、随访工作,相信增补率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流程 第3篇
我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常规对全国31个省、132个市县的460多个助产机构,进行了出生缺陷监测。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神经管畸形为高发畸形,平均发生率为万分之十左右,处于世界高位。神经管畸形出生缺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每年我国因神经管畸形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亿元。宝山区地处上海市城乡结合部,农村户籍和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相对较高,2007年10月~2009年12月宝山区新生儿神经管畸形发生率为7例,其中6例为非户籍妇女,因此这部分人群是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的重点人群,针对此种情况笔者选定本区农村户籍妇女和非户籍妇女作为重点人群实施《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
1 资料与方法
1.1 组织管理框架形成和质控网络建立
1.1.1 搭建组织管理框架
根据《关于印发<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沪卫疾妇[2009]79号)文件精神宝山区卫生局、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宝山区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组建了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分别负责项目的组织管理和监督、专业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
1.1.2 建立叶酸发放网络
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联合街道、计生形成叶酸发放的网络。全区1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街镇、计生、对符合条件的计划怀孕和孕3个月以内农村和外来人口的育龄妇女给予免费发放叶酸。
1.1.3 明确叶酸发放流程
叶酸发放流程见图1。
1.2 制订《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实施方案及各项制度
根据《关于印发<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沪卫疾妇[2009]79号),制订了《宝山区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的实施方案(试行)》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各项工作制度:
1.2.1 制订规章制度
制订《宝山区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的实施方案(试行)》出台各项工作制度。
1.2.2 制订项目组织管理
采取多部门合作机制,使项目实施在各部门密切协作下,顺利实施,协调发展。
1.2.3 制订项目工作制度
项目工作制度制订后,各部门严格管理,使项目实施有章可循。
1.2.4 制订项目药品管理制度
使叶酸发放从药品采购到药品管理以致药品发放每一环节都能做到规范化,制度化;药品发放专人登记专人管理,并专人随访。
1.2.5 制订项目信息管理工作规范与制度
使叶酸发放原始资料及数据记录完整,信息上报及时、准确。
1.2.6 制订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使专项补助资金专款专用,资金使用清晰、得当。
1.2.7 制订项目培训计划
于2009年12月30日、2010年5月27日分别对全区1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保医生进行项目专题培训,各社区妇保医生分别逐级对本社区和街镇居委进行相关培训。
1.2.8 制订了项目督导评估方案
区妇幼所社区条线医生不定期对“项目”的实施进行督导并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和质量监控,查看各类原始资料和台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解决;如及时核对上报信息,叶酸发放随访是否规范,是否有针对性等,严格把好叶酸发放的质量关。
1.2.9 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
针对《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大型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同时在孕妇学校、门诊电子屏幕,社区电子屏幕等不定期开展增补叶酸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2 实施效果
2.1 叶酸服用率效果分析
通过项目实施,2010年底全区共发放叶酸6 789例次,发放叶酸7 821瓶,使全区接受免费叶酸的育龄妇女叶酸服用率达95.55%,叶酸服用依从率达92.08%。见表1。
2.2 预防神经管缺陷的知识知晓率
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全区准备怀孕育龄妇女和孕妇中抽样调查预防神经管缺陷的知识知晓率达93.89%。见表2。
2.3 健康教育形式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预防神经管缺陷的健康教育力度,针对性在全区开展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全区大型宣传活动43次,发放宣传资料4 856人份,咨询人数8 096例,电子屏幕滚动播放969 d,受众人数达418 400人次,培训30次,参加培训人数996例,新婚随访并进行叶酸宣教10 851例,发放宣传资料10 851份。孕妇学校进行叶酸相关知识宣教,受众人数6 735例,发放宣传资料6 735份。见表3。
2.4 街镇计生支持组织积极参与
项目实施得到街镇计生支持组织的大力支持,项目实施以来许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保医生发挥计生、街镇支持组织网络,联合街镇居委,开展各种形式的“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的健康教育活动,把发放叶酸工作深入居委,深入社区,项目开展受到到广大居民的欢迎。增强了育龄妇女对如何增补叶酸、为什么增补叶酸的关注。
3 讨论
3.1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3.1.1 农村及外来流动人口的服务问题
农村妇女和外来流动人口文化程度偏低,卫生保健意识差,这部分人群主动寻求增补叶酸的保健意识差,因此,应加强对这部分人群的发放叶酸后的随访工作。
3.1.2 服务人员不足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由妇保医生专人负责项目实施管理,加大了妇女保健医生的工作强度及工作数量,以致可能存在降低项目实施的质量现象。
3.1.3 随访工作的不足
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叶酸发放后随访工作存在随访指导不够全面和未随访的现象,希望今后加强随访的工作的质量。
3.2 实施体会及建议
3.2.1 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举措,应常抓不懈
神经管缺陷是胚胎发育22~28周期间神经管闭合失败导致的一系列严重畸形。主要包括无脑、脊柱裂、脑膨出,包括末端膨出(枕骨后脑膨出)和前端膨出(前脑膨出)。神经管缺陷的病死率非常高,无脑是致死性的,多数脊柱裂和脑膨出患儿死于围生期[1,2,3,4]。在神经管缺陷的各种病因中,叶酸缺乏相对研究得最多,也最清楚。妇女在正确的时间补充正确剂量的叶酸,可以大幅度降低其胎儿患神经管缺陷的危险[5,6,7,8]。妇婴保健中心和CDC合作在中国进行的大样本人群试验表明,中国妇女妊娠前后每天服用叶酸400μg能降低婴儿患神经管缺陷70%的危险,北方高发省份甚至可降低80%的神经管缺陷[9,10]。因此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举措,应常抓不懈。
3.2.2 加大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健康教育力度并形成长效机制
项目实施以来,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大力进行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相关知识的宣传,使计划怀孕的育龄妇女提高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的保健意识,使这部分人群主动寻求保健咨询和自主增补叶酸。因此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的健康教育应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内容之一,并形成长效机制[11]。
3.2.3 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生、街镇、网络优势
使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深入社区、深入每一个计划怀孕的育龄妇女当中。
3.2.4 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从源头抓起
我区从新婚夫妇开始,从源头抓起,于婚检过程中对新婚夫妇进行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受到新婚夫妇的欢迎并提高了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的依从率,婚检过程中发放叶酸的育龄妇女,叶酸服用依从率达100%[12,13]。
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流程 第4篇
【关键词】齐抓共管;加强责任;改变工作方法
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全国每年有80—120万出生缺陷儿出生,占出生人口的4—6﹪[1]。神经血管缺陷是指主要包括无脑畸形、脊柱裂和脑膨出一类畸形,是我国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危害严重,是造成孕产妇流产、死胎、死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婴幼儿和患者终身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外研究结果,孕妇体内叶酸的缺乏,是造成神经血管畸形重要原因[2]。为加大出生缺陷干预工作,降低我国神经管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确定的重点工作,卫生部决定从2009年开始实施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补助经费,对全国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
1 项目的目的和意义 在孕前及怀孕早期增补小剂量叶酸,也就是说在胎儿神经管发育关键时间(受孕24—28天)。实施有效干预措施,从而达到预防神经管缺陷发生的目的。有效实施干预措施对提高人口出生素质、降低围产儿和婴幼儿死亡率、减少儿童和成年人残疾的发生以及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二、增补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一般常识:叶酸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在人体细胞分裂增殖及新陈代谢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人体不能合成叶酸,只能从天然食物、叶酸强化食品或含叶酸的维生素制剂中摄取。人们很难从一般的食物中摄取到足够的叶酸,而且人们更容易吸收叶酸片中的叶酸;2、补充叶酸人群是所有待孕妇女。 补充时间为怀孕前三个月至怀孕后三个月。如果待孕妇女服用叶酸三个月未怀孕应继续口服叶酸,保证孕前三个月到怀孕后三个月叶酸的服用。 3、补充叶酸的剂量 一般待孕妇女0.4mg/天, 高危待孕妇女4 mg/天
2 项目目标具体实施
2.1 由基层乡村医生收集辖区内的准备怀孕妇女的信息,确定发放对象,将信息登记、整理、上报镇级妇幼办,然后统一领取叶酸,入户发放叶酸并对服用叶酸对象进行健康教育,办理相关签字手续,嘱咐服药知识,同时还要定期随访督导用药。
2.2 镇级妇幼人员将乡医上报信息及叶酸出入库等做好登记,入录微机并对其进行整理归档、分析上报。定期对乡医进行考核指导。
3 相关数据
从总体上叶酸服药率80﹪,未服药率20﹪,计划外生育占项目人群12﹪,流动人群占项目人群8.4﹪。叶酸服药率与国家规定的标准还有一段距离。该如何加强对计划外生育和流动人群的管理值得关注。
从以上表中可以看出2010年—2012年怀孕后开始服药人数所占比率是依次递减,这说明自启动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以来,群众对国家实施此项目意义认识度逐渐提高。从总体来说怀孕后开始服药人数占46﹪,从怀孕前3个月开始服药人数占54﹪。这说明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从宣传到实施工作各个方面力度不够,有待进一步提高。
4未服药人群比例高的相关分析
4.1 计划外生育人群: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计划生育超生、强生和未婚先孕情况逐渐递增,这些人群从怀孕到生育期间一直处于隐蔽躲藏状态,工作人员无法得到她们的正常信息,她们也就无法正常服用叶酸。
4.2 妇女流动人群:流出人群指户口在本地,人长期居住在外地;流入妇女人群指户口在外地,人长期居住在本地。此类人群流动性大,居住所、手机等信息变化频繁,工作人员不能及时了解她们的信息,一旦得到她们的信息,都已错过服药最佳时机。
4.3 有些妇女对国家免费服用的叶酸质量不信任,她们认为便宜没好货,就到当地药店买贵的叶酸服用。此类人群只占极少数。
4.4 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关键人群村级乡村医生工作任务繁重,乡医负责村级醫疗保健、计划免疫、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人的随访和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实施等多项工作,他们人员少,待遇低,工作压力大,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实施不到位。
5 相关建议
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实施利国利民,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公共事业,工作应当抓紧抓实,从以上情况来看还不尽人意,有待于努力。本人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5.1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之一,其实施意义深渊,具有公益性。应当多部门齐抓共管,分工合作,各尽其责共同做好。
5.1.1有各级政府做好此项目的动员发动工作,通过电视、报纸、讲座等形式做一些公益性的广告,宣传国家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相关知识,普及健康教育、提高卫生公共项目知晓率和公民的自我保健意,形成群防群治格局。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实施群众有被动变主动。工作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1.2由政府牵头,由民政、计生办、公安、卫生、教育多部门联合组成多层次项目实施系统。民政部门对初婚对象在领取结婚证时,举办新婚学校教育,计生办对安排二胎生育对象、公安对流动妇女发放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告知书,卫生和教育部门做好健康教育。卫生和计生部门做好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具体实施
5.1.3增强责任心,落实责任,常抓不懈,项目实施采取制度化、常规化、规范化、制定定期考核、奖励办法。
5.2加强未婚先孕、计划外生育、流动人群的管理
5.2.1针对未婚先孕人群 首先普及学校健康教育,然后加强家庭教育、家长与子女及时沟通交流,未婚先孕人群及时增补叶酸。
5.2.2针对计划生育强生、超生人群 计生部门加强育龄妇女查体工作,卫生部门做好基层健康教育工作。
5.2.3针对育龄妇女流动人群 加强公安、计生部门联合,及时掌握他们的变化信息。
5.2.4无论以上什么情况,都属于工作的薄弱环节,做到一定先服药。
5.3变换工作方法 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具体实施有村级乡医改为村级计生妇女主任,村级育龄妇女新婚生育计划、二胎生育计划的报批手续由村级妇女主任来完成,村级妇女主任便于及时掌握育龄妇女信息及孕情动态变化,增加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实施及时性、适宜性、准确性,有利于推动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关于印发《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卫妇社发〔2009〕60号
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流程 第5篇
项目实施方案
为了有序、有效推进本市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实施,全面做好本市农村妇女增补叶酸工作,根据省卫生厅卫妇秘„2009‟470号“关于印发《安徽省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
通过开展预防出生缺陷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免费和规范为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降低神经管缺陷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到2009年,目标人群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达到60%,叶酸服用率达到60%,叶酸服用依从率达到30%;到2011年,目标人群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达到90%,叶酸服用率达到90%,叶酸服用依从率达到70%。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项目范围:2009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在全市各县(区)农村准备怀孕的育龄妇女范围内实施。
(二)项目内容
为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在孕前3个月至孕早期3个月服用,预防神经管缺陷等。
1、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协调有关部门,广泛开展预防出生缺陷的健康教育。医疗保健机构利用婚前保健、产前检查等服务时机,开展一对一的健康教育,采用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目标人群预防出生缺陷相关知识和增补叶酸知识的知晓率。
2、开展妇女保健适宜技术培训。对基层医疗保健机构妇幼保健
四、项目实施方式
(一)准备怀孕妇女的叶酸发放、登记和随访
1、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收集辖区内准备怀孕的农村育龄妇女信息,确定补服叶酸对象,通知发放对象领取叶酸片,进行健康教育,并签订知情同意书,使发放对象详细了解预防神经管缺陷的相关知识,提高叶酸服用率和依从率。
2、按每人每天1片(0.4毫克)规范发放,保证发放对象孕前3个月至孕早期3个月服用量。发放对象每次领取1-3个月的量,保健人员对领取叶酸片的妇女进行登记,记录领取叶酸片的时间、量等相关信息。
3、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保健人员对领取叶酸片的妇女进行随访,每月至少一次,督促妇女按时服用,并将妇女在孕前3个月至孕早期3个月叶酸补服情况进行登记。
如果妇女服用叶酸6个月未怀孕,应在医生指导下自行购买继续增补叶酸。
(二)高危待孕妇女叶酸的发放、登记和随访。
高危待孕妇女是指准备怀孕的妇女中,既往生育过神经管缺陷胎儿或正在服用抗癫痫药者。
1、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辖区内高危待孕妇女的叶酸发放和管理。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医师根据既往高危孕产妇管理记录或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上报的信息,对高危待孕妇女进行登记,开展健康教育,签订知情同意书,通知高危待孕妇女领取叶酸片,并记录领取叶酸片的时间、量等相关信息,每月进行随访。
5.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 第6篇
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是卫生部启动6 项公共卫生项目之一.卫生部于2009年6月24日印发了《增补叶酸片预防精神缺陷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为加大出生缺陷干预工作,降低我国神经管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卫生部决定从2009年开始实施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利用中央财政专项经费,对育龄妇女免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
目前,我国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为13-15‰,这一数字在世界来讲居于较高水平。且城市高于农村,山区高于平原。陕西省出生缺陷发生率为38.2‰位居全国首位、我区出生缺陷发生率由2002年的18.3‰逐年下降为2010的7.7‰
由此看来,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在我国是非常紧迫和重要的工程,更是我们医务工作者义 不容辞的责任,必须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积极采取干预措施。
补充小剂量叶酸,实施有效干预措施,对提高人口素质、降低围产儿和婴幼儿死亡率、减少儿童和成年人残疾的发生以及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精神、经济负担至关重要
孕期合理和均衡的营养能提高抗御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的致畸能力。既可以预防畸形发生,又可以促进胎儿的发育。孕期需要的营养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叶酸、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微量元素:钙和磷:铁、锌、镁、铜。国家推荐量:叶酸:孕前、孕期0.4mg/日;维生素A:1876国际单位/日;维生素D:200国际单位/日;维生素B12:3μg/日,此量有助于减少缺乏症 ;钙:100mg/日;铁:10mg/日;锌:10mg/日。胚胎的致畸敏感期
• 在受精后的前两周即胚前期,胚胎受到致畸作用后容易发生损害,但较少发生畸形。• 在受精后第三周至第八周即胚期,此期胚胎细胞增生,分化活跃,胚体形态发生复 杂变化,最易受到致畸因子干扰,而发生器官形态结构畸形。
• 胎儿期胎儿生长发育快,各器官进行组织和功能分化,受致畸作用后也会发生畸形,但多属组织结构及功能缺陷。
• 另外,不同致畸因子对胚胎的致畸敏感期也不同 什么是神经管缺陷?
神经管缺陷是一组严重影响胎儿大脑和脊索发育的先天畸性,主要有无脑畸形、脊柱裂、脑膨出三种,前两者最常见。当还是胚胎的宝宝在母体中发育至第三周~第四周时,神经管应该已经闭合,如未能完全闭合,就会发生神经管缺陷,孕前及孕早期叶酸缺乏是主要致畸因素。除此之外,叶酸缺乏还会导致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孕妇贫血、宫内发育迟缓、出生婴儿体重过低等问题。
什么原因导致神经管缺陷发生?
研究显示,神经管缺陷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环境因素中,营养因素尤其是叶酸缺乏已经公认为神经管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我国每一千例新生婴儿中大约有一个婴儿发生神经管缺陷,是我国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神经管缺陷主要致病因素有哪些?
叶酸缺乏,占85%;2.某些染色体病;3.某些药物;4.母亲的疾病。后三种原因占15%。什么是叶酸?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是机体细胞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帮助蛋白质的代
谢,并与维生素B12共同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和成熟,是制造红细胞不可缺少的物质。由于它最初由菠菜叶中分离出来,所以称为叶酸。叶酸缺乏对胎儿和孕妇的影响尤为显著,会引起胎儿的先天畸形。叶酸的作用有哪些?
1、叶酸是合成核酸时所需的辅酶。
2、帮助调节胚胎神经细胞发育,防止先天性神经管缺陷。
3、制造红细胞不可缺少物质预防治疗叶酸贫血症。
4、保护粘膜。
5、抗癌作用。孕前服用叶酸补充剂可降低早产的风险!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研究人员对大约3.5万名孕妇以及她们的分娩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如果妇女在孕前服用叶酸片(0.4毫克)至少1年,在妊娠期28周至32周分娩的风险将降低50%。12%的美国新生儿为早产儿。此前研究发现,母亲体内叶酸水平低是造成早产的原因之一。
叶酸和神经管缺陷有什么联系吗?
研究显示,叶酸缺乏是神经管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孕妇缺乏叶酸可影响胎儿细胞分裂增殖,使胎儿发生出生缺陷,其中以神经管缺陷最为严重。所以,计划怀孕的妇女在孕前和孕早期增补叶酸,对于预防胎儿发生神经管缺陷具有重要意义。富含叶酸的食物有哪些? 绿色蔬菜、新鲜水果、动物食品、豆类、坚果类食品、谷物类、核桃油。孕妇为什么会缺少叶酸?
1、我国孕妇缺乏叶酸的情况比较普遍,饮食习惯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2、我国孕妇叶酸缺乏,主要呈现出四个特点: • 北方孕妇的叶酸水平比南方低 • 西北地区高于其它地区 • 农村孕妇叶酸比城市低
• 冬春季怀孕的女性叶酸水平低 哪些人需要补充叶酸?
1、所有打算怀孕的妇女
2、生育过神经管缺陷婴儿的妇女
3、患有癫痫病且正在服用抗癫痫药物的妇女
4、患有糖尿病的妇女
5、本身患有神经管缺陷的妇女
哪些孕妇有可能生育神经管缺陷的婴儿?
1、所有待孕妇女都有生育神经管缺陷婴儿的可能
2、生育神经管缺陷的高危人群
3、孕妇是神经管缺陷的患者
4、生过神经管缺陷婴儿的妇
5、患有癫痫病正在服用抗癫痫药的妇女 打算怀孕的妇女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补充叶酸?
孕前和孕早期补充小剂量叶酸,可以预防50%至70%的胎儿神经管缺陷发生。补充叶酸的最佳时间是怀孕前3个月开始到怀孕后的头3个月。由于多数妇女是在无准备的情况下怀孕的,当发现自己怀孕时,往往错过了补充叶酸的最佳时机。因此建议所有打算怀孕的妇女,从打算要孩子的时间起,就开始每天补充小剂量叶酸。
需要补充叶酸的人群和时间?
1、补充人群:所有待孕妇女。
2、补充时间:怀孕前三个月至怀孕后三个月。如果待孕妇女服用叶酸三个月未怀孕,应继续口服叶酸,保证孕前三个月到怀孕后三个月叶酸的服用。
3、补充叶酸的剂量 • 一般待孕妇女:0.4mg/天 • 高危待孕妇女:4 mg/天。叶酸的不良反应
正常量的叶酸补充对准妈妈来说是必须的。偶可见过敏反应。个别病人长期大剂量服用叶酸可出现厌食,恶心,腹胀等胃肠道症状。严重者影响锌的吸收而导致锌缺乏、腹中的宝宝发育迟缓、出生时体重偏低等情况;此外,大剂量的摄入叶酸,还会掩盖维生素B12缺乏的症状,从而导致严重的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害。大量服用叶酸时,可出现黄色尿。注意问题
1、与维生素C同服,可抑制叶酸在胃肠中吸收,大量的维生素C会加速叶酸的排出。
2、抗生素类药物可影响微生物法测定血清或红细胞中叶酸的浓度,出现浓度偏低的现象。
3、服用苯妥英或服用雌激素、磺胺类药物、苯巴比妥阿司匹林时,应该增加叶酸的摄取量。
4、不仅准妈妈要补充叶酸,准爸爸也不能忽略叶酸的补充。
平富卫生院
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流程 第7篇
学前问卷
姓名:
单位:
成绩:
1.什么是神经管缺陷?
()
A 一组严重的影响大脑和脊髓发育的出生缺陷 B一组常见的影响心脏发育出生缺陷 C一组严重影响眼睛发育的出生缺陷 D不知道
2.育龄妇女增补叶酸主要预防什么?()
A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
B预防妇女心脏病 C预防胎儿贫血
D不知道 3.增补叶酸的正确时间
()
A怀孕早期
B怀孕前3个月,直到怀孕后3个月 C怀孕中期
D怀孕晚期 4.普通育龄妇女每天增补多少叶酸?()
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流程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实施护理干预的时间为节点, 2012年12月以前的围孕期女性600例作为对照组, 2013年1月以后的围孕期女性60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年龄21~35岁, 平均 (27.53±1.76) 岁, 初产妇423例, 经产妇177例;对照组年龄21~36岁, 平均 (27.74±1.81) 岁, 初产妇442例, 经产妇158例。两组患者年龄、生育史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案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 在育龄女性到卫生院就诊时向其宣教服用叶酸的重要性, 不进行其他的相关护理。
观察组:对育龄女性进行社区护理干预, 具体包括以下措施。首先和计生部门进行联系对待孕信息进行了解并掌握孕情的动态, 将免费增补叶酸活动通知书发放给围孕期女性, 留下联系方式;其次组织专家开展社区专题讲座, 每个月进行一次, 包括了宣传免费增补叶酸政策、增补叶酸好处、神经管缺陷的发生情况;第三, 护士在社区宣传栏张贴增补叶酸海报, 提供免费领取材料, 同时组织专门护理人员对待孕人群进行上门走访, 每月1次, 随访过程积极的宣传补充叶酸好处并督促、指导增补叶酸;第四, 护理人员将服用叶酸的知识、神经管缺陷发生的情况、服用叶酸的重要性等内容编辑成短信, 每周向围孕期女性和家属进行放松, 形成家庭氛围, 督促指导围孕期女性服用叶酸。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围孕期女性服用叶酸率、服用叶酸依从率、增补叶酸的最佳服用率情况, 记录两组中发生胎儿神经管缺陷发生率,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从医疗技术和护理服务水平进行临床护理满意度调查, 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种。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孕期女性服用叶酸率、服用叶酸依从率、增补叶酸的最佳服用率比较
观察组围孕期女性服用叶酸率、服用叶酸依从率、增补叶酸的最佳服用率均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
2.2 两组胎儿神经管缺陷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发生胎儿神经管缺陷率低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例 (%)
3 讨论
神经管缺陷属于一组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疾病, 包括无脑畸形、脊柱裂与脑膨出, 是目前临床上造成婴儿死亡与残疾的最为常见病因, 神经管缺陷属于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结果, 属于多基因的遗传性疾病[3,4]。目前大量的研究显示, 正确的服用叶酸可以降低神经管畸形发生率, 由于妊娠期的叶酸需求量会升高到300~400μg, 因此在围孕期摄入叶酸不足就会造成孕妇出现多种疾病和神经管缺陷[5,6]。但是由于我国人群相对素质较低,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人们对服用叶酸降低神经管缺陷的认知程度较低, 育龄女性存在对服用叶酸的认知不足, 特别是在孕前增补叶酸常属于真空地带[7,8]。此外国内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妇保医生人员相对不足, 而且妇保医生的工作强度与工作数量较大, 常身兼数职, 因此存在着降低项目实施质量的情况。由于工作量的增大以及随访方式的不便利, 因此大部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于叶酸发放后的随访工作存在着指导不够或者未随访等现象, 这也是导致围孕期女性对于叶酸服用依从性降低的又一大因素。
笔者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对围孕期女性进行了社区干预措施, 通过掌握待孕女性信息、开展座谈、经常性健康教育、上门随访、短信提醒等多种社区护理干预形式大力地开展了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的宣传, 让有怀孕计划的女性提高增补叶酸的保健意识, 让育龄女性主动寻求保健知识并自主增补叶酸, 积极的发挥了社区服务中心、计生部门、镇街等优势, 让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深入到了社区, 从源头上抓起, 提高了辖区育龄女性的优生意识, 倡导健康的生育观念。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围孕期女性服用叶酸率、服用叶酸依从率、增补叶酸的最佳服用率均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发生胎儿神经管缺陷率低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对育龄妇女进行社区护理可以提高围孕期女性增补叶酸的认知水平, 提高叶酸服用率和服用依从性, 减少神经管缺陷发生率, 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对育龄妇女增补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的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以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时间点对辖区内围孕期妇女进行分组, 未开展社区护理的围孕期妇女600例为对照组, 实施社区护理后的围孕期妇女600例为观察组, 记录实施社区护理对于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围孕期女性服用叶酸率、服用叶酸依从率、增补叶酸的最佳服用率均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发生胎儿神经管缺陷率低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育龄妇女进行社区护理可以提高围孕期女性增补叶酸的认知水平, 提高叶酸服用率和服用依从性, 减少神经管缺陷发生率, 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育龄妇女,叶酸,胎儿神经管缺陷,社区护理
参考文献
[1]毛春仙.孕早期妇女叶酸服用现状及神经管畸形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 (10) :14-15.
[2]闵玉萍.孕前及孕早期口服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7582例[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1, 22 (2) :119.
[3]黄俊, 王姽, 汪静.武汉市城区育龄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增补叶酸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18) :2810-2812.
[4]王敏珍, 郑山, 白亚娜.甘肃省农村孕产妇服用叶酸时间分布现状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11, 27 (3) :367-368.
[5]高茹菲, 何俊琳, 刘学庆, 等.早孕期妇女叶酸服用现状及神经管畸形认知度调查[J].重庆医学, 2010, 39 (17) :2278-2280.
[6]严双琴, 徐叶清, 夏羽, 等.农村育龄妇女增补叶酸项目实施制约因素与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2, 32 (8) :856.
[7]王文慧, 文生兆.青海省西宁市出生人口缺陷发生的调查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0, 8 (7) :95-96.
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流程 第9篇
工 作 计 划
为加强出生缺陷干预,降低神经管缺陷的发生,提高人口质量。根据市卫计局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计划如下:
一、项目目标及范围
2017年我院计划对全镇8个行政村所有准备怀孕的育龄妇女免费发放叶酸、控制神经管缺陷为首要干预目标。对目标人群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神经管等缺陷发生的目的。
1、目标人群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达92%以上。
2、叶酸服用率达90%以上。
3、叶酸服用依从率75%以上,随访率达90%以上。
二、项目内容
(一)增补叶酸
为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在孕前3个月和孕早期3个月服用,预防神经管缺陷。
1、结合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期保健、计划生育等多种途径,组织叶酸发放和管理工作、2、镇卫生院将叶酸分发到各村卫生室,指导村卫生室规范科学发放,并对村卫生室发放和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同时,负责高危待孕妇女的叶酸发放和管理。
3、准备怀孕妇女的叶酸发放、登记和随访。村医和村计生女专干收集辖区内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信息,确定发放对象,入户通知其领取叶酸片,进行健康教育,并签订知情同意书,随访、监督和登记其服用情况,提高叶酸服用率和依从率。
按每人1片(0.4毫克)发放,保证孕前3个月--孕早期3个月服用量。发放对象每次领取1-3个月的量,村医对领取叶酸的妇女进行登记,记录领取叶酸的时间、量以及妇女相关信息。村医和计生女专干对领取叶酸的妇女进行随访,每月至少一次,督促妇女按时服用,并将妇女在孕前3个月及早孕3个月叶酸服用情况及时登记。
如果妇女服用叶酸6个月未怀孕,应在医生指导下自行购买继续增补叶酸。
4、高危待孕妇女叶酸的发放,登记、和随访。高危待孕妇女是指准备怀孕的妇女中,既往生育过神经管缺陷胎儿或服用抗癫痫药者。镇卫生院妇幼保健人员根据既往高危孕产妇管理记录以及各村上报的信息,对既往生育过神经管缺陷胎儿或服用抗癫痫药的高危待孕妇女进行登记。通知待孕妇女到镇卫生院领取叶酸、进行健康教育、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按每人每天服用4毫克剂量向高危待孕妇女发放叶酸,保证孕前3个月--孕早期3个月服用量。对领取叶酸的高危待孕妇女进行登记,记录领取叶酸的时间、量、已及待孕妇女相关信息,每月进行随访。镇卫生院妇幼保健人员将领取叶酸的高危待孕妇女名单通知所在村,村医和计生女专干应每1-2周督促待孕妇女按时服用一次,并将待孕妇女在孕前3个月-孕早期3个月叶酸服用情况进行登记,整理后反馈给镇卫生院妇幼保健人员。
5、流动待孕妇女叶酸的发放,登记和随访。镇卫生院和县级医疗保健机构负责在农村的流动待孕妇女发放叶酸。
6、信息报送。村医和村计生女专干负责叶酸发放和服用信息的收集、整理、按月上报。镇卫生院负责每月5日前上报妇幼保健院叶酸发放和服用信息。
(二)、健康教育
全镇结合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预防神经管缺陷的健康教育活动,制作有关宣传材料进行张贴或者发放,广泛告知农村妇女预防神经管缺陷的有关知识和服用叶酸的有关政策,村医和村计生女专干对准备怀孕的妇女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和宣传。
三:人员培训
卫生院组织村级人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神经管缺陷的诊断、预防神经管缺陷的措施、叶酸的服用方法以及农村妇女的随访、登记和信息统计等、提高医务人员服务能力。
四:项目时间
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
阆中市石滩镇卫生院
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流程 第10篇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出生缺陷干预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降低我县神经管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二)目标:2015年,目标人群增补叶酸知晓率达到90%,叶酸服用率达到90%,叶酸服用依从率达到90%。
二、项目范围
全镇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含流动人口)。
三、项目内容
为准备怀孕的妇女免费增补叶酸,在孕前3个月和孕早期3个月服用,预防神经管缺陷。
四、叶酸的管理和分发
(一)叶酸发放对象、服用时间及剂量
发放对象:本镇农村户籍及流动人口中的待孕妇女。
服用时间:怀孕前三个月至怀孕后三个月服用,如果待孕妇女服用叶酸6个月未怀孕,应在医生指导下自行购买继续服用叶酸。
服用剂量:一般待孕妇女服用方法为0.4mg/天;高危待孕妇女(在待孕妇女中,曾生育过神经管缺陷胎儿或服用抗癫痫药者),服用方法为4mg/天。
发放量:孕前3个月到孕早期3个月,共180天的服用量。
(二)叶酸的组织分发及职责
1、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人员负责将叶酸分发到各村卫生室,指导村卫生室规范科学发放,并对村卫生室发放和管理进行监督。同时,乡镇卫生院负责辖区内高危待孕妇女的叶酸发放,并按乡镇卫生院高危待孕妇女叶酸发放登记表要求管理。
2、村卫生室负责了解本村孕龄妇女的孕育状况,负责本村准备怀孕的妇女的叶酸发放和随访管理工作,收集有关叶酸发放和服用信息,同时填写叶酸发放登记表,整理后填写叶酸发放月报表上报卫生院;对本村高危待孕妇女要及时上报乡卫生院,并负责其服用情况的登记随访和监督管理,留存资料备查。
3、准备怀孕妇女的叶酸发放、登记和随访流程(1)镇、村叶酸逐级发放、登记和随访流程:
1)东来卫生院负责全镇叶酸的发放、管理工作。各村卫生室指定专人定期每月10号到东来卫生院领取叶酸,来时带服药妇女登记表,并做好出入库登记,并负责本辖区叶酸发放管理工作,做到账目清楚。
2)村卫生室收集辖区内准备怀孕的妇女信息,确定发放对象,入户通知其领取叶酸片,进行健康教育,签订知情同意书,使服药对象正确了解相关知识,提高叶酸服用率和依从率。(3)高危待孕妇女叶酸发放、登记和随访。
高危待孕妇女是指准备怀孕的妇女中,既往生育过神经管缺陷胎儿或服用抗癫痫药着。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人员根据既往高危孕产妇管理记录以及各村上报信息,对既往生育神经管缺陷胎儿或服用抗癫痫药的高危待孕妇女进行登记。通知待孕妇女到乡镇卫生院领取叶酸片,进行健康教育,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人员按每人每天服用4毫克剂量向高危待孕妇女发放叶酸,保证孕前3个月至孕早期3个月叶酸服用量。对领取叶酸的高危待孕妇女进行登记,记录领取叶酸时间,以及待孕妇女相关信息,按时进行随访。
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人员将领取叶酸的高危待孕妇女名单通知所在村村医,村医应每1-2周督促待孕妇女按时服用,并将待孕妇女在孕前3个月叶酸服用情况进行登记,整理后反馈给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人员。
五、信息报送
信息报送实行逐级报送。村医或妇幼保健员负责叶酸发放和服用信息的收集、整理,按月上报;乡镇卫生院负责按季度登记上报辖区内叶酸发放和服用信息,并逐级上报。
六、监督评估
1、要求:东来卫生院每年两次(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一次),必须全年覆盖所有的乡村;乡村级每季度自查一次。
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流程 第11篇
一、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由县卫食药监局牵头组织,充分调动妇联、民政、残联、广电等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利用电视、发放宣传资料、面对面等宣传方式,广泛宣传政府对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重视、叶酸在预防神经管缺陷中的作用以及免费发放叶酸的相关信息。
二、利用结婚登记、婚纱摄影、婚前保健、孕前保健、产前检查等服务时机,向服务对象进行一对一的预防出生缺陷知识健康宣传。发挥各种预防出生缺陷宣传活动的作用,营造预防出生缺陷的社会氛围。开展基于家庭、社区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高健康教育的覆盖率。
三、出生缺陷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出生缺陷危害、病因,如叶酸缺乏容易导致神经管畸形;出生缺陷干预措施,如孕前增补叶酸、孕期保健、唐氏综合征产前血清学筛查、产前超声诊断、新生儿筛查等;叶酸的作用、增补剂量、服用时间和方法等。
四、围绕核心信息开发研制针对不同目标人群的出生缺陷健康教育传播材料,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材料,提高人民大众对出生缺陷防治的认识,探索并建立出生缺陷健康教育长效机制。
五、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预防出生缺陷的健康宣传,使育龄妇女和公众了解出生缺陷的发病原因、防治措施、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等知识,提高自我保健的意识和技能,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行为,提高准备怀孕妇女对叶酸的服用率、依从率,真正提高干预效果。
六、健康教育考核重点是目标人群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和依从率。
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流程 第12篇
1 农村育龄妇女增补叶酸项目实施现状
1.1 增补叶酸服用率
调查资料显示, 农村育龄妇女叶酸有效服用率不足30%;有效依从行为率仅16.34%[6,11]。世界范围内开展的叶酸增补运动也仅预防了10%的神经管缺陷病例, 所取得的预防效果与预期目的差距甚远;但在叶酸服用率可以得到保证的试验研究或队列研究情况下, 增补叶酸能降低NTDs初发和再发的发病风险, 其预防率基本在70%以上[2]。可见, 世界范围内叶酸增补剂的服用现状都不容乐观,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项目实施预防神经管缺陷的成效。
1.2 增补叶酸项目服用开始与持续时间
研究表明, 育龄妇女每天服用小剂量叶酸1~2片, 4周后体内叶酸才能达到正常水平, 因此预防NTDs必须从怀孕前至少1个月就开始服用, 至怀孕3个月末才能发挥最佳效果[7]。而调查发现, 能在孕前3个月至孕后3个月增补叶酸的孕妇比例不足1%;能在孕前1个月至孕后1个月的最短有效时间段内服用叶酸的比例在20%左右[6,8,9]。可见, 项目对象增补叶酸时间问题成为影响项目实施成效的关键因素。
2 农村育龄妇女增补叶酸项目实施制约因素
2.1 认知水平低
国内多项调查结果显示, 孕产妇对孕期缺乏叶酸导致神经管缺陷知晓率、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知晓率、叶酸最佳服用时间知晓率, 仅在20%~50%不等。另有研究表明, 对叶酸作用缺乏了解是研究对象不服用叶酸增补剂的主要原因;对叶酸增补知识认知不足是孕产妇对增补叶酸持消极态度的主要原因, 严重影响着孕产妇对叶酸的服用及依从行为[10]。可见, 农村育龄妇女对叶酸增补知识认知水平低, 可能是影响叶酸服用依从的主要原因。
2.2 非计划妊娠使叶酸项目的实施存在真空带
有调查显示, 非意愿妊娠率美国为50%以上, 英国约1/3。国内调查显示, 非计划怀孕的比例在26.8%~31.1%不等[13,14]。可见, 国内近1/3的孕妇因意外妊娠而失去了孕前服用叶酸的最佳机会。早孕后即使及时增补叶酸, 也不能有效预防神经管缺陷的发生。
2.3 村级妇幼保健功能缺失
农村妇女叶酸增补实施的关键环节是对增补对象待孕妇女的摸底, 这一环节主要依赖于村级的妇幼保健网络。但部分地区的乡村妇幼保健网络不健全, 或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不到位, 村级妇幼保健功能不能正常发挥, 致使项目实施很大程度上依赖乡级的围产保健门诊或县级的婚检机构, 最终导致叶酸发放对象不符合项目要求或发放后的追踪随访缺失。调查资料显示, 某项目实施地区孕后≥2个月才开始服用叶酸的孕产妇高达58.19%[6], 这必然影响神经管缺陷的预防效果。可见, 村级妇幼保健功能缺失, 严重影响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项目的有效实施。
2.4 其他影响农村育龄妇女增补叶酸的因素
研究发现[12], 低年龄、文化程度低、未婚、低收人、社会阶层低、宗教信奉、吸烟、对自身营养需求状况认识错误、对叶酸增补剂的错误看法、服用不方便、叶酸知识知晓程度等多种因素均会影响育龄妇女叶酸增补的有效实施。使得单纯在围孕期补充叶酸制剂预防神经管缺陷, 难以获得理想成效。Botto等收集了欧美及澳大利亚近几年的出生监测数据, 通过分析评估得出:在仅仅使用推荐补充剂的地区NTDs下降趋势不显著, 采取强化措施的地区NTDs的发生显著下降[15]。
3 解决农村育龄妇女增补叶酸制约因素的对策
3.1 提高认识
加强组织管理培训, 要求项目实施区、县分别根据各地实情制定实施方案, 明确各部门职责, 制定实施流程, 组织召开项目动员会。加强项目相关人员轮训, 严格按照项目方案要求, 规范服务流程, 提高基层人员的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
3.2 建立健全网络
村级妇幼保健功能的发挥是农村育龄妇女增补叶酸项目有效实施的关键, 建立健全村级妇幼保健人员, 加强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 将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项目实施纳入绩效考核, 充分发挥村级网底的功能, 促进项目工作落实到位。
3.3 优化流程设计, 充分利用计生网络, 摸底待孕妇女, 进行宣传教育
计生干部每天走村串户, 人员熟悉, 孕情了解。流程设计要求待孕妇女信息由各乡村计生干部进行摸底, 摸底后发放统一制作的项目宣传折页, 并面对面进行宣传动员, 指导计划怀孕, 指导待孕妇女在孕前3个月到所辖村卫生室免费领取叶酸片, 叶酸服用指导及随访工作由村医完成。这种流程设计充分发挥了计生干部的工作优势, 确保了叶酸发放对象符合项目方案要求, 避免了项目实施完全由乡村医生落实, 导致叶酸服务对象大多是已孕妇女的现象,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项目实施的有效性。
3.4 加强项目督查和指导, 及时纠正实施偏差
叶酸项目实施过程较为复杂, 从待孕妇女摸底, 叶酸发放, 到依从性的追踪随访、干预, 一直到出生缺陷的追踪, 环节众多, 跨时较长;同时, 项目县区往往采取多途径发放叶酸, 比如由村医发放、由婚检机构发放、由乡保健医生发放等, 牵涉面广, 很容易出现工作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还有可能存在乡村医生因理解、工作态度等原因导致工作落实走样。因此加强项目实施的定期督导, 促进项目工作规范落实, 显得尤为重要。
3.5 加强宣传教育, 努力提高叶酸的认知度, 促进叶酸服用的有效依从性
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流程 第13篇
《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
卫妇社发〔2009〕6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国发〔2009〕12号)关于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有关要求,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我部决定在全国农村妇女中开展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现将《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九年六月二十四日
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方案
为加大出生缺陷干预工作,降低我国神经管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确定的重点工作,卫生部决定从2009年开始实施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补助经费,对全国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
一、项目目标
根据我国出生缺陷需要优先解决的领域和问题,以我国重大出生缺陷——神经管缺陷为首要干预目标,对目标人群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从而达到降低神经管等缺陷发生的目的。
(一)总目标。
到2011年,对全国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目标人群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达到90%,叶酸服用率达到90%,叶酸服用依从率达到70%。
(二)目标。
2009年,对全国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目标人群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达到60%,叶酸服用率达到60%,叶酸服用依从率达到30%。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项目范围。
项目地区:全国31个省(区、市)。
项目对象: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包括流动人口。
(二)项目内容。
为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在孕前3个月-孕早期3个月服用,预防神经管缺陷等。
1.卫生行政部门要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医疗卫生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预防神经管缺陷为主的健康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目标人群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医务人员服务能力。
2.卫生行政部门和承担本项目的医疗卫生机构要认真做好叶酸的组织和发放工作,将干预措施落实到实处,真正做到惠及民生,提高干预效果,保证项目达到预期目标。
3.各省(区、市)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招标采购,确保药品质量。根据项目规划确定招标采购时间,应于经费下达后6个月以内完成。
三、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
卫生部负责制订项目方案、提出工作目标和要求,对各地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定期了解情况,研究、探讨项目执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要求有效落实。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省(区、市)的项目组织、协调与管理,按照本项目方案制订实施方案,确保项目实施的进度和质量,定期向卫生部上报项目相关数据。市(地)和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项目组织管理和具体实施,指定医疗卫生机构,专人负责辖区内的项目管理工作,包括健康教育、人员培训、药品管理和发放、信息收集整理、上报和监督指导等工作。
(二)叶酸招标采购。
各省(区、市)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招标采购,招标采购的叶酸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国药准字号;
2.剂型为0.4毫克叶酸片; 3.生产厂家必须具备GMP资质; 4.所购叶酸片需提供保险服务。
(三)叶酸的组织分发。1.各级组织形式及职责。
(1)各省(区、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制定本项目的叶酸需求量,集中招标采购后按计划分配给各地区。
(2)各市(地)卫生行政部门根据辖区内各县(区)需求情况,按计划分配给各县(区)。
(3)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应结合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期保健、计划生育等多种途径,按照方案流程组织叶酸发放工作和管理督导,并按要求上报叶酸需求量。
(4)乡镇(街道)卫生院负责将叶酸分发到各村卫生室,指导村卫生室规范科学发放,并对村卫生室组织发放和管理进行监督。同时,乡镇(街道)卫生院负责辖区内高危待孕妇女的叶酸发放和管理。
(5)村医或保健员负责了解本村育龄妇女的孕育状况,负责本村准备怀孕的妇女的叶酸发放和随访管理工作,完成有关叶酸发放和服用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及时上报本村高危待孕妇女信息,并负责其服用情况的随访、监督和登记。2.准备怀孕的妇女的叶酸发放、登记和随访流程。
(1)村医或保健员收集辖区内准备怀孕的妇女信息,确定发放对象,入户通知其领取叶酸片,进行健康教育,并签订知情同意书,使服药对象正确了解相关知识,提高叶酸服用率和依从率。
按每人每天1片(0.4毫克)发放,保证孕前3个月-孕早期3个月服用量。发放对象每次领取1-3个月的量,村医对领取叶酸的妇女进行登记,记录领取叶酸的时间、量以及妇女相关信息。
村医对领取叶酸的妇女进行随访,每月至少一次,督促妇女按时服用,并将妇女在孕前3个月-孕早期3个月叶酸服用情况进行登记。
如果妇女服用叶酸6个月未怀孕,应在医生指导下自行购买继续增补叶酸。
(2)高危待孕妇女叶酸的发放、登记和随访。
高危待孕妇女是指准备怀孕的妇女中,既往生育过神经管缺陷胎儿或服用抗癫痫药者。乡镇(街道)卫生院妇幼保健人员根据既往高危孕产妇管理记录以及各村上报的信息,对既往生育神经管缺陷胎儿或服用抗癫痫药的高危待孕妇女进行登记。通知待孕妇女到乡镇(街道)卫生院领取叶酸片,进行健康教育,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乡镇(街道)卫生院妇幼保健人员按每人每天服用4毫克剂量向高危待孕妇女发放叶酸,保证孕前3个月-孕早期3个月服用量。对领取叶酸的高危待孕妇女进行登记,记录领取叶酸的时间、量以及待孕妇女相关信息,每月进行随访。
乡镇(街道)卫生院妇幼保健人员将领取叶酸的高危待孕妇女名单通知所在村村医,村医应每1-2周督促待孕妇女按时服用,并将待孕妇女在孕前3个月-孕早期3个月叶酸服用情况进行登记,整理后反馈给乡镇(街道)卫生院妇幼保健人员。
(四)信息报送。
村医或保健员负责叶酸发放和服用信息的收集、整理,按月上报;乡镇(街道)卫生院负责按季度统计并上报本辖区内叶酸发放和服用信息。县以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按季度统计辖区内叶酸发放和服用信息,并逐级报送。
四、经费保障与管理
(一)各省(区、市)根据财政部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安排必要的专项补助资金,制定本省(区、市)项目资金管理的具体办法,加强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二)实行项目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挪用或改变专项资金的性质和用途,不得用于与本项目无关的其他支出。
(三)严格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和审批程序,加强财务和会计核算,做好项目的监督检查工作,同时接受上级部门组织的资金检查。
五、监督管理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和效果评估。各地要根据项目的要求,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项目进度,加强对项目实施方案制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
(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加强项目的组织领导与管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落实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责任,逐级分发至各乡镇(街道)卫生院乃至村卫生所。要确保科学规范发放,严禁发放过期药品,严禁在发放过程中收取费用、搭车售药等行为。
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流程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